- 10月號
- 2024年
- 471297774055604
- 480
- 9786263103375
- 9786263107595
- 9786263147126
- 9786263558601
- 9786263616462
- 9786267209004
- 9786267317716
- 9786267382462
- 9786267462201
- 9786267465134
- 9786267478202
- 9786267509074
- 9786267509111
- 9786267568316
- 9786269567928
- 978626962463
- 9786269826216
- 9786269867646
- 9789570853049
- 9789570874631
- 9789571363370
- 9789670744902
- 9789670744919
- 9789814642477
- 9789861367132
- 9789864594412
- 9789864779338
- 9789865482428
- 9789887037309
- 9789888664788
- 9789888860418
- 9789888860425
- 9789888861941
- 9789888862313
- 9991130925022
- A Hakka Woman's Singapore Stories
-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 All About Coffee
- Ancient Bodies
- Ancient Lives: Sex
- and Archaeology
- Boria Sax
- Brian Fagan
- Bryan Stevenson
- Charan Ranganath
- Charles King
- C³offee 咖啡誌 4月號/2023 第40期
- Didier Eribon
- Focus Publishing
- Franz Kafka
- Freedom’s Banner: How Peaceful Demonstration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 GANDHI: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
- Gender
- Gli amori difficili
- Gods of the Upper Air: How a Circle of Renegade Anthropologists Reinvented Race
- Hannah Arendt
- 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
- Imaginary Animals: The Monstrous
- 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
- Italo Calvino
- J. D. Vance
- James Hoffmann
- Judith Butler
-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
- Kieran Setiya
- Lani Kingston
- Lee Wei Ling
- Michel Foucault
- 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
-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 Nadia Durrani
- 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 Pamela Kyle Crossley
- Paul Harris
- Philippe Bourgois譯者:葉佳怡左岸文化
- Rosemary A. Joyce
- Sex and Gend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singapore
- Spill the Beans: Global Coffee Culture and Recipes
- Steve Matteo
- The Atlas of Coffee Second Edition
- The Beatles’ Let It Be
- The Force of Nonviolence: The Ethical in the Political
- The Human Condition
- the Wondrous and the Human
- Timothy Snyder
- Todd Hasak-Lowy
- UNITAS
- We Are Power : How Nonviolent Activism Changes the World
- What We Did in Bed :A Horizontal History
- WHOSMiNG
- Why We Remember
- 《明報周刊》撰寫的專欄
-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
- 一般的黑夜一樣的黎明——香港六四詩選
- 不完美的正义:司法审判中的苦难与救赎
-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 世界咖啡地圖(暢銷修訂版)
- 世界歷史
- 中國
- 中國古代人
- 中國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通史
- 中年哲学: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
- 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 中華書局
- 也斯
- 京恋爱 源氏物语的千年絮言
- 京戀愛 源氏物語的千年絮言
- 人文社科
- 人的条件(全新修订版)
- 人的條件(全新修訂版)
- 人類學
- 伊塔罗·卡尔维诺
- 伊塔羅·卡爾維諾
- 伯利亚‧萨克斯
- 伯利亞‧薩克斯
- 何福仁
- 俄羅斯
- 倪安宇
- 傅柯
- 傅柯關於性事論述的十二堂課
- 傑德·凡斯
- 傳記
- 傳說
- 允晨文化
- 元元
- 元味覺醒
- 八旗文化
- 六四
- 兰加纳特
- 其他
- 劇本
- 劉天蘭
- 動物
- 勞工階級
- 北島
- 半透明鏡
- 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 半透明镜:清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历史与身份认同
- 卡夫卡遗稿集:八开本笔记及其他
- 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法蘭茲·卡夫卡
- 原田比香
- 又一山人
- 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
- 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暢銷新版】: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
- 古人原来这样过日子
- 古人原来这样过日子【畅销新版】:地表最强的66堂中国历史穿越课
- 古典
- 可惜,葆拉
- 台灣
- 史提夫·馬特奧
- 司法事件
- 咒术用语辞典:激发想像力,奇幻、神魔、架空、灵异创作必备
- 咒術用語辭典:激發想像力,奇幻、神魔、架空、靈異創作必備,A & F
- 咖啡
- 哲學
- 商周出版
- 啟明文化
- 困难的爱
- 困難的愛
- 困難的愛:故事集
- 基伦·赛提亚
- 基倫·賽提亞
- 夏博义
- 夏博義
- 大塊文化
- 天下文化
- 契訶夫
- 契诃夫
- 好好吸杯墊
- 如何創作小說
- 如何考古,怎样思考:性别观点如何撼动考古学
- 如何考古,怎樣思考:性別觀點如何撼動考古學
- 威廉·H·烏克斯
- 娜蒂亚·杜拉尼
- 娜蒂亞·杜拉尼
- 宗教命理
- 寫真
- 寻味‧世界咖啡──跟着咖啡豆的流转传播
- 寻找尊严
- 寻找尊严:关于贩毒、种族、贫穷与暴力的民族志
- 尉遲秀
- 尋味‧世界咖啡──跟著咖啡豆的流轉傳播,認識在地沖煮配方與品飲日常,探索全球咖啡文化風景
- 尋找尊嚴:關於販毒、種族、貧窮與暴力的民族誌
- 小西
- 小說
- 小說研究
- 小說點線面:敘事中的空間原理
- 小说点线面:叙事中的空间原理
- 尖端
- 居家用品
- 左岸文化
- 左手之思
- 布莱恩·史蒂文森
- 布莱恩·费根
- 布萊恩·史蒂文森
- 布萊恩·費根
- 平等
- 床,和床上的人类史:性交、出生、就寝、死亡……床的历史与我们在上面做过的事
- 床,和床上的人類史:性交、出生、就寢、死亡……床的歷史與我們在上面做過的事
- 底層
- 張亦絢
- 德國文學
- 德奧哲學
- 心理學
- 意大利
- 我对真理的实验:甘地自传
- 我對真理的實驗:甘地自傳
- 托德·哈薩克-洛威
- 捍卫自由:和平示威简史
- 捍衛自由:和平示威簡史
- 探索全球咖啡文化风景
- 提摩希‧史奈德
- 改写人性的人:二十世纪,一群人类学家如何重新发明种族和性别
- 改寫人性的人:二十世紀,一群人類學家如何重新發明種族和性別
- 政治
- 政治學概論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創
- 文化史
- 文化性別身體政治。
- 文化研究
- 文化評論
- 文學創作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藝復興
- 新加坡
- 新加坡出版
- 旅行與咖啡
- 旅行與咖啡:用插畫搜集當下美好
- 无中生有——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展全纪录
- 日出出版
- 日本
- 日本小說
- 日本文學
- 春山出版
- 時代革命
- 時報
- 暴政
- 暴政:掌控关键年代的独裁风潮,洞悉时代之恶的20堂课
-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 書
- 有人出版社
- 朝里樹,譯者:劉名揚,如何出版有限公司
- 木馬文化
- 朱國珍
- 李沅洳
- 杯墊
- 杰德·凡斯
- 東南亞歷史
- 查爾斯·金
- 柯娇燕(
- 柯嬌燕
- 柿子文化
- 梁雅媛
- 樂曲解說
- 樂評
- 樱桃园
- 櫻桃園
- 歷史
- 毒药猫理论
- 毒藥貓理論(修訂版):恐懼與暴力的社會根源
- 民族學
- 水煮魚文化
- 汉娜·鄂兰
- 沈意卿
- 法兰兹·卡夫卡
- 法律
- 法蘭茲·卡夫卡
- 法醫
- 洪曉嫻
- 海外
- 深夜咖啡店
- 深夜图书馆的宵夜
- 深夜圖書館的宵夜
- 深夜拾荒手記
- 深夜拾荒记
- 清朝
- 港島吾愛
- 游靜
- 漢娜·鄂蘭
- 潮浪文化
- 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全紀錄
- 焦點出版
- 犯罪
- 猴子設計
- 王明珂
- 王琪
- 王磊
- 玩具和房子
- 現代文學
- 現代詩歌
- 理論
- 瑪雅研究
- 生活
- 生物
- 画自己的画
- 畫自己的畫
- 當代思潮
- 社會科學
- 社會觀察
- 社會議題
- 神兽、怪物与人类
- 神兽、怪物与人类:想像的极致,反映人心与社会价值的幻想动物
- 神獸、怪物與人類
- 神獸、怪物與人類:想像的極致,反映人心與社會價值的幻想動物
- 神秘
- 神話
- 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
- 積木
- 積木文化
- 絕望者之歌
-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暢銷經典回歸版】
- 經典文學
- 經典音樂
- 繁体
- 繁體
- 绝望者之歌:一个美国白人家族的悲剧与重生
- 罕达斯·卡朗昌德·甘地
- 罗丝玛莉・乔伊丝
- 羅絲瑪莉・喬伊絲
- 翁弦尉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译小说
- 翻译文学
- 考古
- 联合文学
- 联合文学生活志
- 联合文学(10月号/2024/第480期)
- 联经出版公司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10月號/2024/第480期)
- 聯經
- 聯經出版公司
- 自傳
- 英文
- 英美哲學
- 范銘如聯經出版公司
- 范铭如
- 茱蒂斯·巴特勒
- 華子恩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菲利普·布古瓦
- 蓝妮·金士顿
- 藍妮·金士頓
- 藝談小品
- 蘭迦納特
- 蘭陵笑笑生
- 西西
- 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
- 記憶與學習
- 詩
- 詩集
- 詹姆斯‧霍夫曼
- 謝博戎
- 譯者:姚若潔
- 譯者:劉名揚本事出版
- 譯者:劉維人
- 譯者:彤雅立
- 譯者:李明
- 譯者:林宏濤
- 譯者:林楸燕
- 譯者:林紋沛
- 譯者:游孟儒
- 譯者:王敏雯
- 譯者:王秋月
- 譯者:葉佳怡
- 譯者:蕭永群
- 譯者:謝佩妏
- 譯者:賴芊曄
- 譯者:陳信宏
- 譯者:顏冠睿
- 譯者:高彩雯
- 认识在地冲煮配方与品饮日常
- 记忆决定你是谁:探索心智基础,学习如何记忆
- 貿易
- 超越性別與空間
- 迪迪耶·艾希邦
- 逗點文創結社
- 遊木時光
- 遠流出版
- 那裡
- 那里
- 鄧小樺
- 金瓶梅
- 金瓶梅同人誌:成人向
- 關於咖啡的一切
- 關於咖啡的一切‧800年祕史與技法:窺探咖啡的起源、流佈、製備、風俗和器具發展,一本滿足嗜咖者、咖啡迷、業餘玩家、專家達人!
- 陈凯宇
- 陳凱宇
- 陳思宏
- 雜誌
- 電影
- 靈異
- 青森文化
- 非暴力抗争:修复支离破碎的世界,这是唯一的方式!
- 非暴力抗爭:修復支離破碎的世界,這是唯一的方式
- 非暴力的力量:政治场域中的伦理
- 非暴力的力量:政治場域中的倫理
- 順其自然——屋頂上的披頭四:傳奇樂團邁向分崩離析的告別之作
- 領導人物
- 領袖
- 顺其自然——屋顶上的披头士:传奇乐团迈向分崩离析的告别之作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香港
- 香港六四詩選
- 香港文學
- 香港电影美术学会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有限公司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馬來西亞
- 高翊峰
- 魏嘉儀
- 麥田
A Hakka Woman's Singapore Stories◎Lee Wei Ling (English Edition)
平常價 $35.00Dr Lee Wei Ling, the scion of Singapore’s first family, writes about her life as a
daughter, doctor and diehard Singaporean. This book gives the public an intimate
insight into her profession, relationships, passions and perspectives on life,
Singapore, and her loved ones. The chapters are grouped thematically and are
capped by an epilogue of six articles which encapsulate the two events that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writer, and resonated deeply with Singaporeans: the passing of
her parents.
About the Author
Lee Wei Ling is a Singaporean neurologist. She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She is the sister of Lee Hsien Loong and the daughter of Lee Kuan Yew.
【預購】C³offee 咖啡誌 4月號/2023 第40期
平常價 $24.00《C⊃3;offee 咖啡誌》曾在第24期的封面故事中,深入為大家介紹關於咖啡後製處理的演進史、技術心法及發展趨勢,在這期企劃中,我們將透過跨界的訪談及邀稿,帶大家從咖啡<後製處理帶來的風味萬象——Tri-Up Coffee的產地觀察>、烏龍茶<茶葉的發酵與風味評鑑——茶業改良場的專家開講時間>及清酒<獻上台灣自釀的花浪漫——臺灣菸酒公司桃園酒廠的清酒研發談>,更橫跨到發酵茶飲<來杯清涼健康的發酵茶飲——Zestea康普茶的風味探索筆記>,來看看「發酵」 這回事對於飲品所施展的魔法。
特別企劃
.歡迎光臨二代咖啡,今天要來喝點什麼呢?
.卓越咖啡聯盟指標賽事即將登台開啟專案 臺灣卓越盃示範競標揭開序章
.黑沃孕育咖啡香 搶攻東南亞精品咖啡市場
.達人帶路,走讀彰化地景
編輯部開箱
.書中自有咖啡香
咖啡師的設計小宇宙
.來場美式復古時空之旅——登波咖啡 COFFEE DUMBO
Column
韓老師聊咖啡/咖啡後製四大浪潮: 波波淬鍊,萬世飄香
給咖啡點營養/紅茶綠茶誰對身體更好呢?
山路咖啡玩味探險/用不同飲品風味,來點燃舌尖上的火花
朵兒的咖啡記事/全球女性咖啡職人訪談計畫──鴉埠咖啡創辦人蔡婷如X蔡詩敏
文咖啡/從MAPS全攻略來看咖啡電商平台的關鍵成功因素
咖啡風味趣談/烘焙與風味(下)認識咖啡杯中的苦味、口感與烘焙瑕疵
啊!虎老闆又推坑了!/台灣濾杯,闖出精品咖啡一片天
世界私Fan咖啡地圖/來KOMMA ROSTA享受一杯文化融合的精采
咖啡莊園采風錄/吹著太平洋海風的有機咖啡——台東 佐佑品咖啡莊園
【預購】《元味覺醒》元元寫真書◎元元
平常價 $59.00【預購】《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時代革命》團隊
平常價 $33.00法國FIPADOC最具影響力紀錄片大獎《時代革命》電影人物精采訪談紀錄☆
【預購】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布萊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譯者:王秋月)
平常價 $36.00 在這世界的大多數地方,
貧窮的對立面並不是富有,而是「正義」。
「我們用來衡量正義的真正標準,這足以象徵我們的社會、法律、公平與平等原則的指標,並不是我們如何對待在我們當中有錢、有權力、享有特權與備受敬重的人。真正能夠衡量我們社會品格的方式,在於我們如何對待那些貧窮、不受喜愛、遭到起訴、被定罪和被判處死刑的人。」——布萊恩·史蒂文森
就無法理解到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所處時代中最優秀且影響力最大的律師之一,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對我們述說仁慈的補救潛力。成立司法平等倡議會時,布萊恩.史蒂文森還是個聰慧的年輕律師,這個法律單位致力於為窮困的人、遭誤判的人,以及遭我們的刑事司法系統困於最難觸碰到的人辯護。他最剛開始承接的案例之一是華特.麥可米利安,一名為不是自己犯下的罪遭判死刑的男子。這起案件將史蒂文森捲入一場政治陰謀與法律邊緣策略的騷亂之中,自此永遠改變了他對於仁慈與正義的理解。
那起案件發生在阿拉巴馬州門羅維爾,一個因《梅岡城故事》聞名的小鎮。一九八六年,該地最繁榮的城區發生了一起搶劫謀殺案,一名年僅十八歲的白人女性被發現陳屍在洗衣店內,震撼了整個小鎮。
冤案主角華特.麥可米利安是非裔美國人,他的婚外情對象是名白人女性,此舉完全違反了當時美國南方對於跨種族戀情的禁忌,以致儘管沒有案底,卻為他招來巨大且致命的麻煩。案發後不久,他旋即遭警方以另一假託的指控逮捕,盤問少女命案的細節。在遲未偵破的時間和輿論的壓力下,警方刻意忽視對華特有利的證據,並設計捏造完全不足採信的證詞,草率地將謀殺罪名加諸其身,將他送入死牢。
甫踏入法律行業的布萊恩.史蒂文森協助這起案件時,受到來自執法人員的諸多刁難,甚至是來自法官的嚇阻,讓他見識到我們所以為的正義,原來也有不完美之處……
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用我們所做過最糟的事來定義。
你我盡皆需要他人的仁慈與恩典。
【本書特色】
※全書共有十七章,分為兩條故事線:單數章以被錯誤定罪的「華特案」故事為主軸,雙數章則是穿插作者在過去三十年間,曾為許多受虐或遭忽視的未成年犯罪者、弱勢者、精神異常者等的辯護案例;除了爬梳當事人的過往經歷,也談論不論是在過去或現行社會,我們輕易就能將一個人定罪,甚至允許自己在恐懼、憤怒、保持距離的情況下建立準則,而這些準則又創造了多少不正義。
※作者於TED的演講「我們需要談談不正義」(We Need to Talk About an Injustice)迄今累積超過816萬點閱人次,《紐約客》將這場演講評選為TED最了不起的演講TOP5。
【各界讚譽】
張娟芬、羅秉成──專文推薦
李茂生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
李崇建 作家
林明傑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諮商心理師
邱顯智 人權律師
馬躍.比吼 紀錄片導演
高榮志 司改會執行長
劉櫂豪 台東縣立法委員
蔡慶樺 天下獨立評論作者___齊聲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和許多律師的寫作一樣,布萊恩‧史蒂文森筆下這些涉入重大刑案的人,令人嘆息、揪心,但很難令人痛恨。因為他的近距離接觸,使得他筆下的罪犯,首先是一個「壞掉了的人」,然後才做出某些傷人的事。……本書藉著一個一個故事所呈現的視野,卻是一個重要提醒:唯有探求犯罪的原因,才能減少犯罪。——張娟芬
★如果無辜的人被判有罪,沒有人是自由人。史蒂文森的愛與不忍有關,「眼睜睜地看著其他人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時,每一個人都脫不了責任」,這恰恰應照了馬丁‧路德所說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會威脅到其他地方的公正。——羅秉成
★身為人權律師的作者在本書中闡述他如何為那些在美國的警察、法庭和監獄等司法體系下遭受忽視的男女,以及非裔族群長期在美國歷史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極力抗爭。雖然歐巴馬成為美國建國以來的第一位非裔總統,但情況仍是極為險惡。作者極力呼籲司法須以愛為動機而以正義是工具,並要求死刑的執行須顧慮到少數民族與幼年者,倘若司法的死刑誤判率是九分之一,那麼我們是否還要繼續這個高機率的錯誤?
國內近年對於捷運隨機殺人、犯案後聲稱具精神患疾、與砍殺女童等案件而引起對死刑的熱烈討論,每次民調均有八成國人不贊成廢除死刑。個人身為犯罪學者常感於這類問題極難在單一學門中有所定論,好比犯重罪者的身心與環境致因孰輕孰重可能就存在著個別差異,最好的周全顧慮則是國人須釐清人本價值與人身安全何者重要,加害人權益與被害人權益何者重要,若均非單項選擇,那麼適當的比重考量應可經共識後遵循再來遵循。
雖然國內比起美國較無嚴重種族歧視問題,犯罪率也相對較低,對於本書所提的呼籲仍是值得仔細思考的。——林明傑
★每個片段都跟《梅岡城故事》一樣動人,在某些面向上甚至更為突出……為弱勢而戰有時會使人屈從,這本書給予這種拯救作為一份令人內心翻騰的證明。——《紐約書評》
★啟迪人心……一部風格獨特、重要且清楚易懂的作品……史蒂文森不只是一名優秀的律師,也是才華洋溢的寫作者跟善於說故事的人。——《華盛頓郵報》
★這是個由一名傑出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暨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獲獎者所提供的精采故事,描寫他創設了捍衛美國社會中邊緣人權利的法律實踐故事……資金不足又長期因幫助上門請求協助的人而疲憊不堪,他的組織為了替男人、女人及孩童發聲而不辭辛勞地工作。同時,史蒂文森也遭遇了自己的個人危機。「你不可能有效地打擊權力濫用、貧窮、不平等、疾病、壓迫或不公正,同時還能使自己維持著完好無缺。」他這麼寫道。但是,他從絕望中走出,相信唯有體認到破損,個體才能開始理解用仁慈與同理心去鍛造不完美的正義的重要性。相當感人,必定要讀。——《科克斯書評》
★關於死刑,這本書寫得如此深刻打動人心、淒美又充滿力量,或許是能把這主題寫得最好的一本書。——《金融時報》
★司法系統內的不公是我們時代的一大課題……這本書將布萊恩.史蒂文森畢生的努力以及在美國因種族不公造成的重度傷害放進故事中,這兩項影響為故事帶來新的面貌。你不用讀太多內容,就會開始為這個男人喝采。史蒂文森力抗萬難,在最高法院前爭論了五次之多,讓數十名因為誤判或刑期過重的人得以回復自由之身……這本書頌揚的不是他的高尚,但正因他的情操,閱讀時,也提醒著我們該為了所有尚待完成之事而採取行動。書中用戲劇化的例子清晰呈現一名男子如何拒絕靜靜坐看夢魘成真,它告訴我們,魔鬼終將被征服,我們真的可以造成改變。《不完美的正義》一書會讓你很沮喪,但也會讓你充滿希望……史蒂文森長年來對於「刑事司法系統」感到憤怒,而我們都因此受惠。——泰德·柯諾瓦(Ted Conover),《紐約時報書評》
★一個吸睛甚至令人為之震撼的故事……自始至終,史蒂文森都在那些片刻裡維持著優雅、寬容、鼓舞人心且充滿善意的態度。——《波士頓環球報》
★精采絕倫……(史蒂文森)分享的經驗具有普世價值。——《費城詢問者報》
★很有價值且令人懾服……應該要列進法學院的必讀清單中。——《西雅圖時報》
★一場針對我們國家妨礙貧窮及弱勢者伸張正義,且對他們進行不人道處罰的種種方式的激情控訴。——《書單》
★在芬奇.阿提克斯之後,美國南方就沒有出現過如此無畏、意志堅定且造成深遠影響的律師了。儘管傳奇,芬奇終究只存在於小說之中,然而布萊恩.史蒂文森卻是活生生的人物,他執行著上帝的工作,為窮困、受壓迫、無法發聲、脆弱、被社會遺棄以及失去希望的那些人挺身而戰。《不完美的正義》是他啟迪人心又充滿力量的故事。——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知名懸疑小說家
★布萊恩.史蒂文森是我個人心目中的英雄之一,也許也是當今活著的人中最有啟發性跟影響力的正義鬥士,而《不完美的正義》是部非凡脫俗的作品。談論正義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所指的是什麼?這本書裡的故事,可能使你改變答案。——蜜雪兒·亞歷山大(Michelle Alexander),《新黑人》(The New Jim Crow)作者
★這是一本炙熱、感人又令人憤慨的回憶錄……布萊恩.史蒂文森真可說是美國的曼德拉。數十年來,他和法官、檢察官與警方作戰,為那些貧困、黑皮膚或兩者兼具的人發聲……當不公義發生在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身上時,我們很難察覺;這本書清楚解釋了我們自己世代正在發生的不平等。我們得覺醒,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國家需要一個曼德拉。——紀司道(Nicholas Kristof),兩屆普立茲獎得主
★布萊恩.史蒂文森是美國的年輕版尼爾森.曼德拉,帶著勇氣與信念為人人捍衛正義的優異律師。——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tu),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從社會正義的前線捎來我們這個時代最急迫的聲音之一。布萊恩.史蒂文森是現代世界裡真實生活中的芬奇.阿提克斯,他致力於拯救無辜卻被判處死刑的人,也企圖拯救這個國家本身。這是一本充滿力量與勇氣之書,勵志且懸疑。一部啟示錄。——伊莎貝爾·威克遜(Isabel Wilkerson),《他鄉暖陽》(The Warmth of Other Suns)作者
★我們美國的刑事司法系統已淪為惡魔的工具。布萊恩.史蒂文森艱困且辛勤地努力多年,帶著卓越技巧與適度的情緒把事情做好。像是「重要的」或是「有說服力的」這樣的形容因為過度使用而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力量,但閱讀這本書會使人找回它們的意義,也找回對人性的希望。——崔西·季德(Tracy Kidder),《愛無國界》(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作者
作者簡介
布萊恩·史蒂文森 Bryan Stevenson
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現為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致力實現司法正義精神──試著挑戰不正義、幫助被誤判的罪犯、對抗刑法審判時的偏見和歧視、終結對小孩判終身不得假釋的審判;並試著處理死刑這個議題;試著降低監獄人數,結束大量判刑的情況。已成功讓數十位死囚獲釋,多次在美國最高法院辯論。由於堅持不懈為有色人種、貧窮階級的差別待遇奮戰,而獲得廣泛的美譽。
曾獲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這個獎通常肯定以活躍、激勵人心的方式追求公平正義、力求更和平社會之人。他也是平等司法倡議小組(Equal Justice Initiative)創辦人,現任執行總監。2012年曾獲美國著名雜誌《史密森尼》(Smithsonian)頒發美國創造力獎(American Ingenuity Award)社會進步獎。
相關著作:《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電影書衣版.同名暢銷原著)》《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譯者簡介
王秋月
台大經濟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用安靜改變世界》、《是湊巧還是機率?》等書。
【預購】世界咖啡地圖(暢銷修訂版)The Atlas of Coffee Second Edition◎詹姆斯‧霍夫曼 James Hoffmann(譯者: 王琪, 謝博戎, 魏嘉儀 )
平常價 $101.00詳述手沖、愛樂壓、虹吸等各式咖啡沖煮的快速上手心法——咖啡入門者不能錯過!
細數全球三十五個咖啡產國——咖啡從業者必備!
從咖啡的品種、種植與處理法,
再到烘焙、研磨與沖煮,
最後細數咖啡歷史以及全球各產地文化與現況。
咖啡產業從未像現在這般蓬勃發展,全球的咖啡生產國高達七十幾個國家,而現今世上幾乎每個角落都能見到正拿著一杯咖啡的人。本書將帶領各位從分布全球各地的產區進入咖啡世界,每個產國的地理氣候、文化歷史與未來發展,到咖啡果實的處理方式,再到咖啡的烘焙、萃取與各式飲品製作。國際知名咖啡專家詹姆斯‧霍夫曼將帶領熱愛咖啡的你,以張張精彩的圖片、精確紮實的資訊,體驗一場環遊咖啡產地的世界之旅。
從咖啡的品種、種植與處理法,再到烘焙、研磨與沖煮,最後細數咖啡歷史以及全球各產地文化與現況。是咖啡業界必備書籍,更是新手入門認識咖啡的絕佳指南,所有咖啡愛好者的書架都該放上一本!
《世界咖啡地圖》三大內容:
咖啡的誕生與源起
- 咖啡的品種: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
- 咖啡豆的誕生:咖啡樹的生長、果實採收、各式品種、生豆各種後製處理
- 飲用咖啡的歷史:從第一間咖啡館開張,到咖啡風靡全球的一波波浪潮
化身成手中的那杯咖啡
- 烘培咖啡豆:各種烘豆機的原理
- 各式咖啡萃取:研磨、沖煮用水、手沖、愛樂壓、義式濃縮、手沖、摩卡壺等各式沖煮基本概念
- 咖啡的品嘗:風味描述、如何鍛鍊自己的風味描述、如何在家自己杯測
- 義式濃縮咖啡:拿鐵、卡布奇諾、摩卡、焦糖瑪奇朵……
咖啡產地在哪裡?
以各大洲為分界,再逐步進入各個國家或產區。
- 全球咖啡演進歷史
- 各產國咖啡發展歷史與現況
- 各產國咖啡詳細地圖
- 各產區特色圖解差異
- 咖啡現況:咖啡貿易政策、公平貿易咖啡、有機咖啡等詳細說明
【香醇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吳則霖/2014與2015年WBC世界盃咖啡大師冠軍
許吉東/咖啡大叔
陳志煌/Fika Fika Cafe創辦人、2013年北歐盃咖啡烘焙大賽冠軍
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謝博戎/烘豆師、咖啡顧問
蘇彥彰/《咖啡賞味誌》作者
咖啡豆被發現後,經過殖民帝國種植到世界各地,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製程與沖煮咖啡的方法也大不相同,這本書讓你了解咖啡豆的歷史與文化,到咖啡館不再鴨子聽雷,可以認真的與老闆討論咖啡的故事。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James凡事好奇、凡事求知的態度,令我非常尊敬他。看他做咖啡也好,聽他聊咖啡也罷,永遠都有一股頑童的氣息,一點也不無聊。這本書累積了他多年的產地經驗、沖煮和烘焙知識,再加上擅於說故事的文筆,深入淺出,是帶領大眾進入精品咖啡「FROM SEED TO CUP」的好工具。
──吳則霖/2014與2015年WBC世界盃咖啡大師冠軍
身為 2007年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的 James Hoffmann,絕對是引領現今咖啡浪潮的舵手之一,他對於咖啡的專注與執著,持續透過網路跟全世界的咖啡迷們分享。樂於分享是咖啡人的特質,也因為如此才能不停地向前邁進!
──許吉東/咖啡大叔
結構完整清晰,有理有序,編排與文字詳實簡明,徜徉此領域中應該具備知曉的重點知識均囊括,且閱讀與檢索都極方便有效率。非常實用的咖啡入門書!
──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最紳士的咖啡世界冠軍,用他親身跑遍世界產區的誠意,化作這本精華,書如其人總是先憂人之所憂,值得細細賞析。
──謝博戎/烘豆師、咖啡顧問
簡單易懂的咖啡書,從認識咖啡品種、烘焙、沖煮到產區介紹都涵蓋其中,大量的照片讓讀者可以更了解內文的敘述,是入門咖啡的好途徑。
──蘇彥彰/《咖啡賞味誌》作者
(依姓名筆畫排列)
知名咖啡專家、作家,以及2007年世界咖啡師冠軍(World Barista Champion)。詹姆斯與他的專業團隊所經營的「Square Mile Coffee Roasters」,是一間成立於英國倫敦且屢屢獲獎的咖啡烘焙公司。作者經常在眾多咖啡生產國之間旅行,也是國際知名的講師。更多詳細介紹請見:www.jimseven.com.
譯者簡介
王琪
大學唸英文系,研究所唸行銷,擁有多年媒體公關經驗。在擔任法國食品協會專案經理時期接觸葡萄酒,2005年移居倫敦後為《品醇客》(Decanter)葡萄酒雜誌中文版擔任翻譯,2006年在Wine & Spirits Education Trust(WSET)倫敦總校取得L3高級葡萄酒與烈酒證書,現在WSET L4 Diploma的最後預備階段。翻譯之餘,現亦為台灣酒訊雜誌歐洲特派員、英國 網站葡萄酒編輯、倫敦酒之城葡萄酒講師。熱衷於研究有機農耕與自然動力種植法,也把倫敦自家後花園當做「實驗葡萄園」;夢想有朝一日成為有機酒農。
謝博戎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咖啡之路始於西元2000年,一路上玩遍各種咖啡烘焙器材,從平底鍋、烤箱、自製奶粉罐、小熱風烘豆機、半熱風專業烘豆機、直火專業烘豆機,直到現今的略大型工業用偏熱風烘豆機,加上對於美味的異常偏執,深入鑽研各種沖煮咖啡的技術,是個十足的咖啡瘋子。2009年創辦鳳展商行,專營頂尖咖啡生豆進、出口貿易,高級精品咖啡豆烘焙批發、零售,專業咖啡、餐飲業開業前咨詢輔導顧問服務,以及專業咖啡沖煮職人教學課程,期許為國內咖啡文化帶來正向發展的動能,讓台灣的咖啡業能在世界舞臺發光。
您可以在鳳展商行的Facebook粉絲專頁找到他:
關鍵字「4-Arts Zero Defect Coffees」及「Phoenix Special Green Coffees」。
魏嘉儀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學系與研究所畢業,現為科普與飲品類書籍譯者與編輯。看完本書如同全球產地走一遭,很想喝遍各產地、各品種的咖啡。譯著包括《威士忌品飲全書》、《人類世的誕生》。電子郵箱:jo4wei@gmail.com。
【預購】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基倫·賽提亞(Kieran Setiya)(譯者:陳信宏)
平常價 $32.00作者簡介
基倫.賽提亞(Kieran Setiya)
麻省理工學院(MIT)哲學系教授。研究和教授哲學已有二十多年。《中年哲學》出版後,受到《紐約客》(New Yorker)、《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的廣泛讚譽,並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另著有《把壞日子過好:MIT教授的七堂哲學課,擺脫無能為力,找到前進的力量》(Life Is Hard: How Philosophy Can Help Us Find Our Way)。
譯者簡介
陳信宏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包括《殺戮的季節: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印尼大屠殺史》、《拆解反動修辭的大師:赫緒曼思想傳記》、《傅柯的多重人生》、《貓哲學》、《國家如何反彈回升》、《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等。
【預購】人的條件(全新修訂版) The Human Condition◎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譯者:林宏濤)
平常價 $40.00當代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最重要的哲學作品
「我在《人的條件》初版六十年後重讀它,仍舊懾服於鄂蘭的先見之明。」
——丹妮爾・艾倫(Danielle Allen,政治學家)
「如果我們可以從如此複雜的作品裡抽取一個核心主題的話,那麼它應該是要提醒人們政治的重要性、對於我們的政治能力的正確認知,以及這些能力可能招致的危險和提供的機會。」
——瑪格麗特‧卡諾凡(Margaret Canovan,本書導讀者,政治理論家)
「該書旨在喚醒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他人的等待之中來到世上,並且被賦予一種創造奇蹟的力量,成就不朽的可能——同時也提醒讀者,逝者的託付實際上存在風險,畢竟,人世間是由活人所主導的世界,雖然他們可以傳頌逝者的豐功偉業或致力於完成未竟的宏圖,但也可以決定在歷史上翻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葉浩(本書導讀者,政大政治系副教授)
本書是一代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最重要的思想拼圖,試圖帶領讀者重返政治哲學的原初條件:政治是關乎眾人之事,每個人都可以帶著思考去行動、啟動新的事物,儘管彼此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偶然而不可測的。amor mundi(愛這個世界)則是鄂蘭設定的原始書名,指出了閱讀切點,以及她對於基督教神學源頭奧古斯丁思想的長期思索,關乎我們如何去愛這個塵世。
對於鄂蘭來說,人類是在啟動事物和一連串事件的意義下行動的生物,縱使能量微弱且不斷面臨各種困境,但我們永遠都可以採取進一步行動,改變或轉化那些看似無法避免的歷程。透過寬恕與承諾,我們永遠有機會解決過往之不義並興起未來之不朽,也永遠面對著黑暗與不可測知的災難;而對於這樣的開放性結局選擇奮戰不懈,正是我們以政治行動愛世界的方式。
作者簡介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年10月14日出生於漢諾威,在馬堡大學和海德堡大學主修哲學和神學,她的老師們包括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胡塞爾(Edmund Husserl)和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
1929年,年輕的鄂蘭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奧古斯丁愛的觀念》(Der Liebesbegriff bei Augustin),然因德國內部的反猶政策,使她無法在德國任何一所大學教書。1933年,在被蓋世太保短暫關押之後,鄂蘭流亡到巴黎,結識了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並成為好友,也開始為Youth Aliyah(一個致力於將猶太兒童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組織)工作。1937年,她在巴黎遇見了德國詩人與哲學家布呂歇(Heinrich Blücher),兩人於1940年結婚,並於1941年與丈夫和母親移居美國。
1951年,鄂蘭取得美國公民身分,並於同年出版《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1958年,出版畢生最重要政治哲學著作《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1959年,鄂蘭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性教授,並陸續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等處任教。
1961年,鄂蘭到耶路撒冷為《紐約客》報導艾希曼大審,當時的觀察促使她寫下備受推崇與爭議的《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被視為討論反猶大屠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1975年12月4日,鄂蘭因心臟病發,在紐約過世。
譯者簡介
林宏濤
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等作品。
【預購】傅柯關於性事論述的十二堂課◎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譯者:李沅洳)
平常價 $47.00【預購】傅柯(Michel Foucault)◎迪迪耶·艾希邦(Didier Eribon)(譯者:尉遲秀)
平常價 $57.00最重要的傅柯傳記|翻譯自法文新修增訂版
「艾希邦不只為一個曖昧難解的神祕人物提供了生動而詳細的圖像,同時也完整精確描繪出戰後的法國知識界,包含它的各種儀式和拜物癖。這本書的吸引力就像一本好小說。」──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一九八四年初夏,延宕已久的《性史》終於出版第二、三卷,僅剩關鍵的最後一卷正在進行最後修訂,再「一到兩個月」就能結束,但傅柯卻在此時住進了醫院,不久即因愛滋併發症過世,未完成的遺作留下許多待解的謎團。
傅柯是人文學科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知識分子,頂著光頭手拿擴音器在街上抗爭的形象無比鮮明。他對精神醫學及人文科學,對監獄、權力、性、管治等主題的歷史性探究,一再衝擊人的自我理解以及反抗的思索與實踐。
此書是第一部問世的傅柯傳記,作者艾希邦不但在傅柯生前跟他有密切往來,對法國學界也有相當深入的瞭解。
這個在二○一一年大幅修訂擴充的新版本,基於初版面世後不斷出土的文獻,增加更多傅柯與其他知識分子之間的來往互動,同時也觸及他與性及藥物的關係。除了多達數百處共數萬字的增補之外,亦添加了五篇重要文獻作為附錄,例如傅柯申請法蘭西公學院教席的研究計畫書,以及布迪厄談傅柯的文章。
名人推薦
審訂、推薦|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葉啟政(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蕭育和(科技部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透過這本傳記,我們可以從傅柯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平時言行風格(特別是涉及左翼政治與學院內的「權力」運作)來認識這位思想家,領略其思想發展與現實社會經歷之間在概念上綿衍而糾結的關係,尤其其所傳達的生命價值真諦。同時,經由傅柯之論述典範轉折的故事,讓我們有機會鑑賞當代法國社會思想的特殊「政治」性格與其蘊涵的文化精神韻味。總之,這本帶著說故事風格、且展現特殊敘事理路的傳記,既有趣、且帶著知性的啟發作用,值得一讀。──葉啟政(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
傅柯無比龐雜的著作與思想體系至今依然不斷溢出既有的框架,仍無法蓋棺論定,但毫無疑問對當代的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精神醫學與生命政治論述,都有深遠的影響,對於我們所處的生命情境也有著親近的關聯。而傅柯的生命歷程也總是不斷在踰越各種形式的界線,難以被套入任何直線式或帶有目的論的敘述。艾希邦所寫的傅柯傳記,不僅是一段充滿挑戰性的生命敘述,更是深入現代知識型(episteme)複雜網絡的思想史探索。──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迪迪耶.艾希邦 Didier Eribon
曾擔任文化記者,以及亞米恩大學(Université d'Amiens)哲學、人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經常替《新觀察家》週刊(Le Nouvel Observateur)供稿,著有《杜梅齊勒訪談錄》(Entretiens avec Didier Eribon)、《咫尺天涯:李維史陀對話錄》(De près et de loin)、《我們該燒死杜梅齊勒嗎?》(Faut-il brûler Dumézil? Mythologie, science et politique)、《傅柯與他的同代人》(Michel Foucault et ses contemporains)、《同性戀問題反思》(Réflexions sur la question gay)、《一種少數派的道德》(Une morale du minoritaire)、《異端:關於性的理論》(Hérésies. Essais sur la théorie de la sexualité)、《逃離精神分析》(Echapper à la psychanalyse)、《重返漢斯》(Retour à Reims)等書。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臺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兼任輔大法文系助理教授。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小說)、《渴望之書》(詩集,合譯)、《戀酒事典》(葡萄酒書)、《拇指姑娘》(評論)、《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繪本)、《茉莉人生》(圖像小說)等各類書籍。
【預購】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譯者:賴芊曄)
平常價 $49.00 ◆新清史是什麼?
新清史是1990年代發源於美國漢學及歷史學界的學派,代表學者有羅友枝、歐立德、濮德培、柯嬌燕等人。該學派從「少數滿洲人如何統治廣大且複雜的中國」、「由滿洲人建立的王朝對中國傳統(漢人)的歷史論述有何影響」這兩個問題意識出發,試圖從「非中原王朝史觀」、「內亞/東亞帝國史觀」、「非漢族中心主義」、「多民族」視角,來重新修正、書寫過往的清代史。
◆柯嬌燕的《半透明鏡》最大貢獻為何?
本書梳理複雜多元的清代前期歷史,提出一套理論框架,進而對早期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與歷史書寫及身分認同之間的關係,有全面且深入的解釋。
◆半透明鏡是什麼意思?
對古代皇帝來說,鏡子有兩個意涵,一是具有道德或規勸意涵,「歷史之鏡」可以指出統治者的缺失,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歷史之鏡」在帝國的意識形態上,卻是不透明的,其起源、動機及手段都被刻意隱匿,本書期望能揭露當時的主旋律,進而讓意識形態的形象變成可見的、半透明的。
◆什麼是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
由於清帝國是由皇帝所統治,我們可以將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跟清帝國的「皇權」視為互為表裡、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清代的皇帝會利用政治、文化、經濟、儀式等手段拓展皇權的影響力。具體操作上,皇帝會利用詔令、日記、紀念碑文等官方文件,並以多語言形式(滿文、漢文、蒙文等)來強化皇權的正當性與普世性,皇帝應統御率土之濱,皇帝應撫育普天之下所有子民。
◆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跟過往的中原王朝/征服王朝,有什麼差異?
自新清史學派出現以來,「漢化觀點」或「滿洲觀點」就一直是學術討論的熱點。但本書作者柯嬌燕認為,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當然會受到滿洲皇帝的出身影響,但也不宜過於簡單二分。以「滿洲征服」這個概念為例,柯嬌燕認為「滿洲征服」是多元(多民族)力量的結合,滿洲人不單純是征服者,漢人也不單純是被征服者。大清之所以能成功入主中原,是結合滿洲人、蒙古人、漢人的力量,且主要靠的是漢人士兵,如此還算是「滿洲人征服漢人」嗎?清帝國還算是「征服王朝」嗎?
◆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與現代中國
清帝國在試圖在強化國家權力的同時,也同時維持政治組織上的相對多元及獨立性,例如始終維持著高度獨立狀態的蒙古與西藏,這是清帝國從本質上有別中國歷代王朝的關鍵之處。清帝國並非單純的「漢化帝國」或「滿洲帝國」,而是建立在「多元且統一」意識形態上的多民族帝國,這最終深深影響了現代中國(不論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民族認同之建構。
作者簡介
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
1955年生,現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歷史學教授,她長期研究清史、中亞史、比較歷史和全球史,著重於探討現代認同的根源,特別是民族認同與現代早期時帝國統治結構的關連性。曾獲古根漢學者獎,並以《半透明鏡》榮獲2001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主要著作有《孤軍:滿洲三代家族與清世界的滅亡》(Orphan Warriors,1991)、《半透明鏡》與《什麼是全球史?》(What is Global History?,2008)。
審定者簡介
蔡偉傑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學系碩士、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蒙古時代以降的歐亞世界史及內亞與中國關係史,著重於帝國、族群、移民與法制史領域。近年來除了從事學術研究外,也透過網路媒體,積極推廣蒙古及內亞的相關歷史知識。著有《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八旗文化,2020)。
譯者簡介
賴芊曄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作有《古代中國與越:中國南方邊境的自我認知與族群認同》、《馬、車輪和語言:歐亞草原的騎馬者如何形塑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等書。
【預購】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譯者:彤雅立)
平常價 $30.00【預購】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暢銷新版】: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王磊
平常價 $28.00 你嚮往穿越回古代當古人嗎?如果你真能穿越,那麼回到哪個朝代最幸福?
你追了很多古裝電視劇,但你真的知道古人如何吃喝拉撒睡、平常又是怎麼過日子?
本書從真正的庶民生活角度切入,融合歷史考證,帶你看古人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生活智慧!
古人沒有衛生紙要怎麼上廁所?古人到底刷不刷牙?
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嗎?我們聽得懂古人說話嗎?古代從事哪個行業最賺錢?
為什麼古人酒量這麼好?古人可以娶幾個老婆?古代能離婚嗎?
古人有夜生活嗎?古代有快遞嗎?古代沒有冷氣要怎麼度過炎炎夏日?
別擔心,讓本書告訴你這些古人的日常生活瑣事:原來,古人自有好辦法!
本書作者是位中學歷史老師,歷史底蘊深厚不說,
最難得的是擁有幽默的天賦把歷史講成一個又一個好笑的段子,
用最日常的生活瑣事解答了你對古人生活的所有疑問,
從衣食住行講到社會文化,覆蓋古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每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背後,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撐,既漲知識也長見識,
讓你一面捧腹大笑,一面能具體想像古人真實的生活細節,滿足你對古人的一切好奇。
原來,古人是這樣過日子!我們許多的日常用語、習俗,原來是這樣演變流傳而來!
=本書特色=
★ 5大類主題,66個話題,近40張珍貴史料插圖,從衣食住行講到社會文化,帶你看清最真實的古人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汪栢年(國立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呂 捷(歷史老師)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王磊(講歷史的王老師)
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教師,著有《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古人原來很會過日子》《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第二輯》(皆由麥田出版)。
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學生們對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但平時的歷史教學很少涉及這方面內容,於是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能更好地傳播這些知識。
從二○一八年五月起,他以「講歷史的王老師」為名,在大陸抖音APP開設「講歷史的王老師」欄目,專門介紹有關古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歷史知識,涉及衣食住行、戀愛婚姻、風俗娛樂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腦洞大開的問題,乾貨十足的知識點,再加上王老師作為東北人所特有的幽默講解,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聽完。
相關著作:《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第二輯】:從隋唐到清初,帝國的極盛到遲暮》《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從文明起源到魏晉南北朝》《古人原來很會過日子:從衣食住行到婚戀職場,古人自有好辦法!》《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
【預購】可惜,葆拉◎西西(何福仁編)
平常價 $35.00本書是《畫自己的畫》的續編,延續了藝術這個主題。書中收錄西西一九七○年代在《大拇指周報》發表的文章,以及一直延伸的藝談小品,共四十九篇。題材十分廣泛,除了西方的畫家與畫作,還遍及建築、音樂、舞台表演、民間工藝、玩具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大拇指周報》時期的文章,因對象為年輕學子,文字較為淺易;後期的文章面向廣大讀者,寫法徐徐變化,淺出但深入,流動而開放,表現出西西對文學藝術的深研,以及看世相人情的通透。
西西(一九三七—二○二二)
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生於上海,一九五○年定居香港。曾任教職。著作極豐,包括詩、散文、長短篇小說、書評書介、影評影論等四十多種,形式及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深遠。屢獲獎項與表揚,包括一九八三年〈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台灣《聯合報》第八屆短篇小說獎;一九八八年小說集《手卷》獲台灣《中國時報》第十一屆時報小說獎;二○○五年《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二○一一年香港書展「年度文學作家」;二○一四年「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二○一九年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同年底瑞典「蟬文學獎」;二○二二年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終身成就獎」。
何福仁 編
香港出生、成長,香港大學畢業。曾參與創辦並編輯《大拇指周報》、《羅盤》及《素葉文學》。著有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飛行的禱告》、《孔林裏的駐校青蛙》、《愛在瘟疫時》、《花草箋》;散文集:《再生樹》、《書面旅遊》、《上帝的角度》、《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評論集:《時間的話題:對話集》(與西西合著)、《浮城1.2.3——西西小說新析》、《歷史的際會——先秦史傳散文新讀》、《李斯文章——一個讀書人的選擇》、《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西西、何福仁對談》(與西西合著)、《西西,她這樣的一位作家》。編輯:《西西卷》、《西西研究資料》;並編導電影紀錄片《候鳥——我城的一位作家》。
【預購】咒術用語辭典:激發想像力,奇幻、神魔、架空、靈異創作必備◎A & F , 朝里樹 (譯者:劉名揚)
平常價 $34.00 一眼入坑,馳騁異能世界不可不知的用語大全!
激發創作、動漫愛好、文化研究、旅行名勝都適用!
想知道《咒術迴戰》兩面宿儺、咒禁師、八仙、奇門遁甲、如來心咒、薩滿巫女、靈山聖域、風水算命、招魂復活、詛咒消解、替身作法、神靈附身……背後的根據,甚至其他相關用詞,創造出屬於你與眾不同的故事或作品嗎?
每個詞彙都宛如一顆原石,勾攝出創作者的無盡靈感。
解說淺顯易懂!融合上古傳說、道教、佛教、密宗、神道教以及忍術,根據攻擊、防禦、驅除、復活、治療、神鬼,不同性質和角色分類。
這是一本查閱咒術相關資訊的辭典。內容除了有出自日本的妖怪事典、神祕學典籍和民俗學,更有根基於《易經》《山海經》、老莊思想、五行風水而來,或與佛教和印度吠陀文化相關的多元資訊。
不論是小說創作者、漫畫家、電玩遊戲編劇、劇作家、電影或動畫創作者,以及喜歡都會傳說、神秘學、玄學、靈學、超自然現象相關書籍的人,都能透過本書了解類型豐富的咒術,激發無盡的想像力和創作欲。
現在,就翻開本書,來一趟遨遊咒術世界的冒險吧!
●快速查找咒術用語、稀世咒術者、超能力者!
送窮神──貧乏神喪禮
請窮神離家。製造三座像,在除夕當天連同供品放入河裡流走,即可送走窮神。
使惡夢失效──流夢
一早到河邊念誦回向文「長夜已盡,深眠者皆醒,悠美音聲如行船破浪」,便能使惡夢失效。
避免旅途睡著遭竊——枕神的咒歌
念誦「吾之枕頭之神,夜深矣。若有來擾之人,敢請喚醒我。」三次後入睡,即可避免睡著時遭竊。
祈求結緣——求馬古祕密印法
向摩醯首羅天(印度濕婆神)祈求結緣。藉由絕食、結印,多次念誦真言、意中人名字與「速速前來!」持續祈禱七日,心儀對象就會來到。
擺脫負重——唾液咒力
感到肩膀沉重時,朝左肩方向吐三次口水,負重感就會消失。
送葬避邪——藏起大拇指、撒香粉
看到靈車就握住大拇指藏起來。或是感覺到有邪氣時,在自己周遭撒香粉。
病情轉好康復——黃瓜封印
封印病魔的術法。在黃瓜上寫下病人名字、病名及年齡,行加持後埋入土中。據傳等到土裡的黃瓜腐爛時,病情便會好轉。
作者簡介
朝里樹
作家,定居於北海道。正職為公務員,利用業餘時間從事異象、妖怪相關的蒐集與研究。著有《日本現代妖怪事典》《續日本現代妖怪事典》《世界現代妖怪事典》《歷史人物妖怪談事典》《玉藻前選集生之卷》,以及《日本鬼怪妖怪事典》系列、《放學後幽靈部事件檔案》系列等,並曾擔任《大迫力!戰慄都市傳說大百科》《MU認定!最恐怖都市傳說圖文大事典》等書籍監修。
A & F(えいとえふ)
分別負責編輯與撰文的A與F雙人組。著有《日本妖怪傳說事典》《世界妖怪傳說事典》,編有《大迫力!日本的地獄大百科》《大迫力!戰慄都市傳說大百科》《大迫力!日本的鬼大百科》《MU認定!最驚奇不明生物UMA圖文大事典》《MU認定!最恐怖都市傳說圖文大事典》《流浪者宮司的事故物件 驅魔事件簿:超過1500件的現場淨化!》等。
譯者簡介
劉名揚
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曾長年旅居美、日,現專職從事設計及英、日文翻譯工作。譯有《續巷說百物語》《後巷說百物語》等。
【預購】困難的愛:故事集(Gli amori difficili)◎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譯者:倪安宇)
平常價 $29.00 卡爾維諾全新作品,關於愛的故事集
首度收錄傳世傑作〈阿根廷螞蟻〉
★《印刻》八月號「誰愛卡爾維諾?」專題,數十頁回顧廿世紀最受歡迎故事大師名作。作家林俊穎深度解讀。王志弘、許綺玲、賀景濱、高翊峰、鄭順聰、丁允恭、陳又津、黃崇凱、洪茲盈等九大名家,分享閱讀卡爾維諾的魔幻時刻。譯者倪安宇專訪。
★附卡爾維諾生平年表,特製拉頁,追尋大師一生足跡
挖掘小資階級赤裸裸的樣貌,反諷、精確、詼諧----
洞察凡人小事,展現契訶夫、莫泊桑式的故事魅力
戀人們想見而見不得的困難……詩人文思滿腹卻詞窮的困難……
讀者只想經歷紙上冒險,卻逃避真實人生的困難……
還有,近視眼戴上眼鏡後,視線太清晰反而看不清世界的困難……
在愛與愛不到之間,手足無措。
一次看見十三個愛不持久、想哭又想笑的人間「奇遇」。
卡爾維諾過世後,《困難的愛故事集》於一九八五年整理後曝光,中譯本首度在台出版。第一部曲〈困難的愛〉包含十三則短篇故事,第二部曲〈困難人生〉則收錄兩則中篇故事。以「愛」和「人生」的困難為主題,充滿奇思妙想,久違的卡爾維諾書迷將再次感受他「輕」、「快」、「準」、「顯」、「繁」的故事魅力。
※〈小兵奇遇記〉小兵與陌生寡婦在火車上,渡過一段祕密的歡樂時光,他焦慮的手像小雞往她胸脯邁進,氣喘吁吁的摸索,為了讓她知道他心中卑微且無法承受的快樂……
※〈女泳客奇遇記〉第一次穿比基尼的女泳客在海中戲水,一轉身發現泳衣不見。誰能救她?
※〈盜賊奇遇記〉躲避警官追捕的盜賊吉姆,藏進了舊情人亞曼達的住處。吉姆趕跑舊情人的相好,本想享受一夜溫存,怎知警官追上門,躲進衣櫃裡的吉姆只能眼睜睜看著警官爬上亞曼達的床……
※〈上班族奇遇記〉一夜風流後的聶依,遇上早已成家立業的老同學,單身的聶依滿腦子只想誇耀自己的艷遇……
※〈旅人奇遇記〉為了見愛人一面而踏上旅途的男人,在旅途結束時,才明白真正的繾綣之夜是他在奔向她的火車簡陋二等車廂中度過的那一夜。
※〈攝影師奇遇記〉瘋狂想要拍下生活中每個片刻的攝影師,從拍照辯證人生、時間、和愛的道理。
※〈讀者奇遇記〉熱愛閱讀的阿馬迪歐來到海邊度假,美麗的風景和佳人都無法打動他。小說進展到主角最大的祕密即將揭曉,眼前來了個搭訕的女子,聊了幾句,他吻了她,又繼續低頭看書……
※〈近視眼奇遇記〉近視眼的他配上新眼鏡後,眼前世界明亮了起來,原先有如一團團黑影的女孩們,如今看上去各個婀娜多姿。他也終於看清楚心儀女孩的樣貌,只是女孩依舊沒認出他來。
※〈人妻奇遇記〉夜遊的人妻來到深夜的咖啡館,周旋在不同男子間,談論著男子們的話題,抵抗出軌的誘惑邀約……天亮了,人妻覺得自己彷彿變了個人似的……
※〈小夫妻奇遇記〉值夜班的工人每晚都在妻子熟睡後,開始忙碌的一天,直到天亮,就換剛起床的妻子出門工作。天黑妻子終於得以回家休息,空蕩蕩的床上,她發現自己睡的那一邊永遠最溫暖,是丈夫剛剛躺著的地方。
※〈詩人奇遇記〉詩人來到海邊,受大自然美景招喚,文思泉湧。撐著小漁船正要過岩洞口的詩人,遇見了漁夫,字句在他心中盤旋,想要形容老漁夫的樣子、他的魚網,還有海邊聚落的人們,可他始終無法開口和他們說上一句話……
※〈滑雪者奇遇記〉滑雪場上一名神祕的女孩,滑雪姿勢看起來毫不費力,輕鬆又優雅地穿過雪地上一團團混亂的人群。帶著綠色眼鏡的男孩,笨拙地跟在她身後,彷彿她是他失序人生中的唯一指引。
※〈汽車駕駛奇遇記〉一個醋意男子飛車在公路上,思索著從A地如何飛奔至B地,路該怎麼走,才能走得比情敵Z快一些? 走得和情人Y近一些?
全書也首度收錄卡爾維諾早年傳世代表作〈阿根廷螞蟻〉,以及〈煙雲〉等兩部中篇小說。對於卡爾維諾的書迷來說是個久等的盛宴。
「一九八五年,瑞典皇家學院原決定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可惜他在公佈前不幸中風去世,皇家學院只好重行投票,從決選名單裡頭確認新的得主。」
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1923-1985)
出生於古巴。
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年加入共產黨、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
19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童話》(編著)。19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19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
1970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看不見的城市 》、《不存在的騎士 》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19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9月19日辭世。1986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1988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問世。1994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結集成書。1995年出版《在你說喂之前》。
譯者簡介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魔法外套》、《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依隨你心》、《虛構的筆記本》、《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跟著達爾文去旅行》、《在美洲虎太陽下》等。
【預購】如何考古,怎樣思考:性別觀點如何撼動考古學 Ancient Bodies, Ancient Lives: Sex, Gender, and Archaeology◎羅絲瑪莉・喬伊絲(Rosemary A. Joyce)(譯者:林紋沛)
平常價 $35.00馬雅研究、性別研究專家、歐巴馬任命的文化資產諮詢委員
揭露我們思考的盲點」——台大人類系副教授江芝華專文導讀・審訂
以上的偏見,在一九六〇、七〇年代性別觀點的介入之後,有了全新的見解。
作者是馬雅研究的專家,參與世界各大博物館的展示規劃。在本書,她綜合考古學發人深省的前沿研究,重新打開原先蓋棺論定的結論,展示考古學如何在性別觀點的帶領下,以更科學、更有邏輯的解釋,推論出更動態、更細緻辯證的考古研究成果。
舉例來說,
■ 墓葬的華麗與否,和男女之別無關,可能跟墓主的年齡更加相關。
■ 女性並不總是比男性處於較低的社會位置,例如:紡織並不只是家務事,而是家族晉身顯赫地位的管道;廚房也並不總是與外界隔絕的空間,舉辦饗宴、提供餐飲是一個家族拉攏政治同盟的聯誼活動。
■ 同一社會階層的男性和女性,可能比女性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
■ 在不同的身體觀之下,「非異性戀的性行為」可能也具有生育的功能。
■ 如果連自然界的性染色體都不是那麼涇渭分明,不是「非XX即XY」,又如何能斷定一座小雕像的性別?
本書跳脫考古學只是為了替器物分類和鑑定的學問,而是從人類經驗的多樣化,來思考證據背後的社會生活。不再只是像標本蒐集癖一樣分類文物,而是能有正確想像過去的能力。性別考古學不只是敲醒我們對性別的誤判、對證據的視而不見,更是帶領我們看見性別以外的可能性,那些關於社會差異和權力運作的事。
專文導讀、審訂
江芝華(台大人類系副教授)
各界好評
超過百年的考古學發展,考古學家得越來越謙虛。面對物、面對時間,我們最有把握的,是知道我們的有限,無論是理論上或是方法上。但是作者透過回顧這些性別研究的案例說明,即便我們充滿了不確定,但是起身對抗當代世界的不平等時,考古學者不能以此卸責,因為我們最了解,「過去」會是強大的資源,當聽到有人簡單援引過去,證明性別不平等是必然複製傳承的,有志於對抗不平等的考古學家都有責任提出質疑。……。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透過各種極有創意的方式,理解、面對、處理我們與他人的差異,與差異共處,甚至是讚頌差異,性別/性差異如此,其他方面亦然。而要讓這些祖先發聲,考古學家必須更深刻了解當代,認識我們是在什麼樣的框架內,回望過去。——江芝華(台大人類系副教授)
精彩傑作,深入剖析古代社會的複雜之處,對當代社群的反思一樣鞭辟入裡……書中一連串亮眼案例道出了數千年來世界各地與社會密切交織的性實踐。——林恩‧梅斯凱爾(Lynn Meskell),史丹佛大學教授
作者一次又一次刺激讀者捐棄對性別與性向的成見。她用引人入勝的筆法,揭開成見、既有理論及學者視為證據的素材,三者如何往往以習焉不察而可能造成誤導的方式交互影響。——蘇珊‧漢森(Susan Hanson),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教授
不論是把古代小雕像上下顛倒,帶大家看見耳目一新的詮釋,還是重新分析馬雅王室女性周圍的銘文,作者巧妙帶領讀者直探今天考古學研究最富爭議也最發人深省的新發現核心。作者讓我們明白,只要我們想探討何謂女人、何謂男人——以至「何謂為人」的大哉問,考古學必有一席之地。——瑪莉‧魏斯曼特爾(Mary Weismantel),西北大學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學教授,專長考古學,曾任教於哈佛大學。
她是馬雅研究的專家,主要的田野工作集中在宏都拉斯,近年來則與不同考古學家於墨西哥著名的馬雅遺址進行研究。曾任哈佛大學皮保德考古及民族學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副館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菲比赫斯特人類學博物館(Phoebe Hearst Museum)館長,參與過衛斯理學院的戴維斯博物館和文化中心、馬薩諸塞州三文治市「遺產博物館和花園」、宏都拉斯的聖佩德羅蘇拉的地方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尼學會轄下的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
她是以家戶的角度進行中美洲史前社會研究的先驅。以家戶為研究起點,進而將宏都拉斯馬雅遺址的家戶置於古典馬雅社會的區域範疇內進行討論。關心人類如何透過與日常器物的互動參與社會,創造不同的生命經驗。她認為物質或者視覺表達並不只是單純體現了社會狀態,而是,物質或視覺本身就參與了社會分類的建構,特別關注「物質」如何介入世界,並擅長分析視覺文化如何形塑個人的社會經驗。
她從考古遺址中發現,宏都拉斯馬雅社會的經濟不平等並不如附近的馬雅社會一樣劇烈,這現象引領她進一步反思考古學的老生常談「人類社會必然走向漸趨加劇的不平等」,事情真是如此嗎?這也反映在她的核心關懷:社會差異、認同和權力運作。
身為一位公共考古學家,她關注歷史資料如何和民族主義捆綁在一起,也關心蘊藏軟實力的文化外交,另外,她也著墨在什麼是文化資產、誰有資格決定應該如何處理文化資產等等議題。
曾榮獲古根漢獎金、傅爾布萊特獎金、萊登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也曾任歐巴馬政府的文化資產諮詢委員會之一員。
她也是「性與性別研究」的專家。
譯者簡介
林紋沛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歷史學系碩士。著有《行旅致知:李仙得、達飛聲等西方人建構的台灣知識(1860–1905)》、《跨越世紀的信號3:圖像裡的臺灣史(18-20世紀)》(合著)等。現為專職譯者,喜歡翻譯時的靈光乍現,譯著有《從彼山到此山》、《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萬事揭曉》等。
審訂者簡介
江芝華
台大人類系副教授
【預購】尋味‧世界咖啡──跟著咖啡豆的流轉傳播,認識在地沖煮配方與品飲日常,探索全球咖啡文化風景 Spill the Beans: Global Coffee Culture and Recipes◎藍妮·金士頓(Lani Kingston)(譯者: 魏嘉儀)
平常價 $88.00咖啡,每日必備的活力來源
它是如何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
有哪些浪漫的起源與故事?
世界各地的咖啡文化有何差異?
以及有哪些令人大開眼界的咖啡調配方法?
從義大利、西班牙、衣索比亞、日本到其他眾多國家,由專業記者藍妮.金士頓親自帶領,一起探索咖啡的無數面向,包括咖啡豆的歷史與故事、咖啡文化的豐富性、咖啡的生產與貿易,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如何沖煮與享受。
【關於本書】
本書將目光放在來自非洲的這顆水果種子,是如何贏得全球人們的心,而世界各地又是如何喜悅滿懷地將它納入自己的飲食文化。本書出色的內容讓現有咖啡資料庫更加完整,是咖啡入門新手能輕鬆閱讀的知識,書中許多咖啡飲品都能輕易上手,需要的設備也很簡單。較資深的咖啡師則能以自身偏好的咖啡沖煮法與/或咖啡豆,製作書中多數飲品配方,並以些許調整享受獨特且香氣滿溢的咖啡沖煮體驗。
【咖啡的起源、傳播與多元文化】
一顆源自於非洲的種子,隨著當地人的使用與栽種,融入在地的飲食文化中,咖啡貌似單純,卻也是一項飽含了無數面向的議題。為了深入好好瞭解它,本書就從咖啡基本面向開始:介紹咖啡樹、如何採收與處理咖啡豆,以及分享如何沖煮出一杯完美咖啡的關鍵知識。接著就是一則則關於充滿咖啡文化多元與創新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世界是如何彼此串連,以及如何幫助拉近宗教、政治與地理的隔閡。
【新奇的咖啡風味】
你有想過在家親手重現世界其他地區的特殊咖啡飲品,例如桑吉巴(Zanzibar)的香料咖啡、韓國的蜂巢糖咖啡(dalgona),或是來自西班牙的蘭姆香料咖啡(cremat)嗎?本書將重現全球各式咖啡飲品的調配法,掀開各地豐富咖啡文化的神祕風貌,以及投入咖啡豆的漫長歷史與在地的咖啡民俗。讓你在貌似平凡又無所不在的咖啡豆背後,見識到一座深邃廣大的咖啡世界。
【有趣的咖啡沖煮文化】
在衣索比亞,人們會圍著升起的明火,看著女主人帶著儀式氛圍烘焙生豆,釋放咖啡豆香;在印度,咖啡店一旁可能就是香料與咖啡農田,當地沖煮咖啡時會同時放些現磨的新鮮小豆蔻。本書分享每個國家不同文化中的咖啡配方與特殊沖煮方式,書中許多咖啡飲品都能輕易上手,需要的設備也很簡單。可依自身偏好的咖啡沖煮法與/或咖啡豆製作飲品,享受獨特且香氣滿溢的咖啡沖煮體驗。
【咖啡帶來的影響】
世界各地不同的社會與飲食風貌,都因為咖啡的加入產生了新的形塑,隨著當地人們使用與栽種這項食材,咖啡已經成為眾多烹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咖啡沖煮風格、咖啡豆的使用,到飲品配方的發展,都受到了文化、氣候、政治與農業等層面的影響。我們也能從不同的咖啡飲品,窺見一個社會背後的故事。
【聯合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AD Cafè/咖啡自媒體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Elsa/咖啡因的地圖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顧瑋/COFE喫茶咖啡主理人
【推薦短語】
當你走進便利商店,點一杯香醇的拿鐵;或是到連鎖咖啡館,品嚐一杯濃郁的卡布奇諾;又或是到伊斯坦堡,享用一杯沙盤煮到沸騰的土耳其咖啡。世界各地的咖啡,因氣候風土和製作沖煮技術的不同,呈現出迥異的風味。喝一杯冷泡咖啡,你會發現荷蘭水手的日常居然是由日本人發揚光大的,每一種咖啡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等待你去發掘。──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咖啡的豐富面向,尤其人文故事,在這本書展露無遺,書中一幅幅的城市觀察攝影,馬上讓人走進咖啡場景中,像是一趟咖啡之旅。很值得收藏的一本咖啡書。──Elsa/咖啡因的地圖
你能想像咖啡還能有什麼變化嗎?這是一本透過咖啡認識多元文化、打開你對咖啡想像的必讀好書。──AD Cafè/咖啡自媒體
咖啡做為世界性的嗜好飲品,除了專業與品味,也乘載了世界的文化與想像力。──顧瑋
藍妮・金士頓Lani Kingston
食品研究和教育碩士、電影和電視學士,並擁有咖啡師和糕點師資格,現為美食作家、研究員和顧問,亦專注於咖啡、巧克力等飲品。 金斯頓多年來一直在世界各地生活和旅行,通過她的工作,深入研究當地的咖啡文化和傳統。這是她關於咖啡的第三本書,總結了多年的研究,盼能紀念和尊重這些非凡的咖啡文化。
譯者簡介
魏嘉儀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學系與研究所畢業。曾任出版社科普與酒類飲品編輯,具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中級(WSET L2)認證。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包括《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琴酒天堂》(合譯)、《酒神舒曼AMERICAN BAR調酒聖經》、《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系列著作、《世界咖啡地圖》(合譯)、《威士忌品飲全書》等。
電子郵箱:jo4wei@gmail.com。
【預購】尋找尊嚴:關於販毒、種族、貧窮與暴力的民族誌 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菲利普·布古瓦(Philippe Bourgois)(譯者:葉佳怡)
平常價 $56.00「(此書)的作者和紐約埃巴里歐的波多黎各快克藥頭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對話,他將這些對話和流行媒體報導交錯剪裁在一起,加入學術研究針對灰色經濟及移民社群的研究,另外還插入許多資訊性強但不顯唐突的數據……對布古瓦來說,藥頭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工作技能,畢竟他們自行運作的複雜系統中就牽涉到行銷、資源分配,還有人際關係,他們缺乏的是『文化資本』,也就是讀寫能力、應對城市機構運作邏輯的悟性,又或者是在街頭及白領世界中轉換的能力。」——卡洛琳娜·岡薩雷斯(Carolina Gonzalez),《舊金山海灣衛報》
作者簡介
菲利普·布古瓦(Philippe Bourgois, 1956~)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系教授及社會醫學中心主任,2013年獲古根漢獎。布古瓦主要田野地點為中美洲及美國城市,研究領域包括種族、移民、藥物濫用、無家者,他在美國紐約哈林區、舊金山、費城和洛杉磯的研究關注美國內城的種族和暴力議題,以及無家者和監獄的精神病學和城市健康風險管理研究。
除了《尋找尊嚴》,尚著有:Ethnicity at Work: Divided Labor on a Central American Banana Plantation(1989),以及與攝影Jeffrey Schonberg合作關於海洛因成癮無家者的民族誌Righteous Dopefiend(2009);編有:Violence in War and Peace(2004)、Violence at the Urban Margins(2015)。
審訂者簡介
趙恩潔
美國波士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著有爪哇跨宗教民族誌 Entangled Pieties: Muslim-Christian Relations and Gendered Sociality in Java, Indonesia;主編《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南方的社會,學》、《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
研究領域包括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科技與社會、東南亞歷史與文化、性別與身體政治。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人文社科類作品《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憤怒的白人》、《絕望者之歌》、《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以及小說類作品《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西北》、《激情》等十數種。
【預購】小說點線面:敘事中的空間原理◎范銘如
平常價 $31.00【預購】左手之思◎西西(何福仁編)
平常價 $35.00本書收錄西西未結集的詩作七十二首,分為兩卷,始於她十五歲發表的第一首詩〈湖上〉,結束於八十三歲寫的最後一首詩〈疲乏〉。上卷可說是西西對詩的學習時期,充滿聲音、技巧等方面的各種嘗試,並以離別、寂寞為關鍵詞,記錄尚且淺少的人生經驗中一些深刻的體會。下卷屬中後期作品,風格樸素、天然,多以第一人稱記錄日常點滴,以至書寫年老與疾病,積極正面地看生活、看世情。書末附詩論九篇,是西西少見的談詩之作,反映她形成於青年時代、成熟而周延的詩觀。
西西(一九三七—二○二二)
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生於上海,一九五○年定居香港。曾任教職。著作極豐,包括詩、散文、長短篇小說、書評書介、影評影論等四十多種,形式及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深遠。屢獲獎項與表揚,包括一九八三年〈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台灣《聯合報》第八屆短篇小說獎;一九八八年小說集《手卷》獲台灣《中國時報》第十一屆時報小說獎;二○○五年《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二○一一年香港書展「年度文學作家」;二○一四年「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二○一九年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同年底瑞典「蟬文學獎」;二○二二年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終身成就獎」。
何福仁 編
香港出生、成長,香港大學畢業。曾參與創辦並編輯《大拇指周報》、《羅盤》及《素葉文學》。著有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飛行的禱告》、《孔林裏的駐校青蛙》、《愛在瘟疫時》、《花草箋》;散文集:《再生樹》、《書面旅遊》、《上帝的角度》、《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評論集:《時間的話題:對話集》(與西西合著)、《浮城1.2.3——西西小說新析》、《歷史的際會——先秦史傳散文新讀》、《李斯文章——一個讀書人的選擇》、《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西西、何福仁對談》(與西西合著)、《西西,她這樣的一位作家》。編輯:《西西卷》、《西西研究資料》;並編導電影紀錄片《候鳥——我城的一位作家》。
【預購】床,和床上的人類史:性交、出生、就寢、死亡……床的歷史與我們在上面做過的事 What We Did in Bed :A Horizontal History◎布萊恩·費根, 娜蒂亞·杜拉尼( Brian Fagan, Nadia Durrani)(譯者:林楸燕)
平常價 $40.00被忽略的家具,橫跨七萬年的人類生活史,
用嚴謹的史料與趣味故事,補足人類史上被忽略的那三分之一。
一窺人類史上被忽略的那三分之一。
作者簡介
布萊恩·費根 Brian Fagan
1936年生於英國。世界知名考古學作家,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人類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於1959至1965年於尚比亞的李文斯頓博物館(Livingstone Museum) 擔任史前文化研究員,在此期間潛心投入田野調查,專注於非洲史的跨領域研究及遺址保存。1967年開始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直至2004年退休。現與妻女居於加州。
費根的著作等身,更有多部著作已在台灣出版,包含《聖嬰與文明興衰》、《法老王朝》、《古文明七十發明》、《漫長的夏天》和《歷史上的大暖化》。
娜蒂亞·杜拉尼 Nadia Durrani
曾任《世界考古學前沿》(Current World Archaeology) 雜誌編輯,撰寫考古學相關文章二十餘年,與布萊恩·費根合著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林楸燕
英美文學博士,現職為大學教授,兼職翻譯。學術專長為中世紀英國歷史與文學、文藝復興時期劇作。著有《關於人生,莎士比亞的神回覆》;譯作《文藝復興並不美》、《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讓我們假裝沒發生過!》、《我們的婚姻診斷書:百年好合的八堂基本課》以及《危難求生手冊:緊急時刻,專家教你怎麼做!》等書。
【預購】我對真理的實驗:甘地自傳 GANDHI: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譯者:王敏雯)
平常價 $31.00應當謙卑到被塵土所踐踏。
唯有如此,人們才得以瞥見真理。
本書為甘地親筆撰寫的自傳,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他傳奇的人生歷程。
甘地以他的出生、成長為起點,詳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求學生涯,一直記錄到他後來參與的政治活動,完整闡述了他的人格特質與其堅守的理念。
書中隨處可以見到他對於「真理」信念的追求及實踐:他誠實寫下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並且為自己的過錯深感懺悔,包括說謊、貪圖情慾、違背誓約、眷戀物質等等。
甘地在書中表示,他的價值觀只有簡單的兩個詞:真理,非暴力。他談論了自己的挫折和信念,闡述了自己「非暴力」的思想,為他的非凡人生留下擲地有聲而不斷流傳的見證。
透過書中的記載,讀者能深入了解甘地的信念是如何形塑而來,看見甘地如此溫和而謙卑的人,竟飽含無比強大的力量,帶領整個國家獨立,並運用他的道德力量改變了整個世界。
本書影響了後世眾多民權運動人士,包含達賴十四世、南非的曼德拉與屠圖主教、緬甸的翁山蘇姬、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菲律賓的班尼格諾‧艾奎諾二世、波蘭的華勒沙等。他們遵循甘地的理想,學習他的人生哲學,按照著他的故事實踐理想,帶領自己的國家和追隨者脫離強權的壓迫和歧視,獲得更自由獨立的生活。
溫和且堅定推薦
沈芯菱╱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
吳家德╱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林薇╱NGO小紅帽&月經博物館創辦人
楊斯棓╱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鄺麗君╱美國非暴力溝通認証培訓師
全球菁英一致推薦
★甘地名言:「成為你想看見的改變」影響我的人生。但如何改變?答案就在書裡面。——沈芯菱╱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
★ 在紛亂的世界裡,甘地終其一生的追求,驗證了以愛取代對抗的希望。——林薇╱NGO 小紅帽&月經博物館創辦人
★基督給了我們目標,而甘地提供了方法。——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我很清楚,如果不是甘地以及他向美國與世界分享的訊息,或許今天,我就無法以美國總統的身分站在這裡。——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於2010的演講
★後代的人一定很難相信,世界上竟然真的出現過這樣的血肉之軀。他沒有任何政治頭銜,卻飽含偉大的精神。——愛因斯坦
★全人類良知的代言人。是他,使謙遜與真理的力量超過了強權的力量。——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
★他說自己追求的真理是根植於對神的奉獻;因為他希望能夠更接近這股神聖的力量,於是他選擇用簡單的生活尋求純淨,選擇沒有暴力的人生。所以他將這本書命名為《我對真理的實驗》,也讓追隨他腳步的人能夠有所依循、參考。——亞馬遜網路書店
作者簡介
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年出生於印度西部,19歲時赴倫敦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後在孟買執業,後至南非工作,目睹當地印度移民權利遭到剝奪,逐漸形成公民不服從以及非暴力抵抗的意識,從此展開社會政治運動。
一戰結束後他參與印度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以不服從、不合作、絕食抗議等方式引起國際關注,多次遭到英國政府逮捕。1930年,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率領抗議民眾徒步從德里走到艾哈邁達巴德海邊,許多印度民眾寧可走到海邊取鹽,也不願意繳稅給政府。這是甘地發起的抗議遊行中最有名的一次。
1947年,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定印度獨立與分治方案,並於8月15日公佈,印度也正式獨立,此時開始有追隨者尊稱他為聖雄。政權交接那天,甘地沒有慶祝,而是獨自為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分治而傷心。許多人對分治方案不滿,將其怪罪給甘地。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熱份子朝他開槍,結束了甘地偉大的一生。他中彈倒地時,仍然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貫徹了自己的信念。
譯者簡介
王敏雯
台灣師範大學筆譯組畢業。
【預購】捍衛自由:和平示威簡史 Freedom’s Banner: How Peaceful Demonstrations Have Changed the World◎夏博義(Paul Harris)(譯者:李明)
平常價 $34.00為何我們今天能有示威?
為何有些示威成功,有些卻失敗?
為何示威權值得珍視捍衛?
和平示威理念源於何處,又不脛而走?
示威,是指為某種理想而舉行的遊行或露天集會。和平示威的權利是一件瑰寶,值得普世尊重和捍衛。
本書追溯和平示威的歷史,及其如何改變了世界。
本書並非鼓吹騷亂、暴動或革命,但有闡釋其與和平示威之聯繫及區別。同樣,本書亦非提倡政府或者官方組織的遊行或巡遊。
本書闡明的,乃是建制外的民眾發起的示威。換言之,本書旨在剖析那些為申冤,或呼籲當局採取行動解決示威者切身訴求,而舉行的示威。
本書特別收錄2020年增訂篇章,闡述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源起、經過,以及此運動對世界各地示威的影響。
好評推薦
「『示威的自由,應被視為一項普世權利』──本書以學術及全面記述,精彩闡明這點。夏博義創立了一個廣受尊敬的人權組織,他的論述無疑極具權威。」——彭定康男爵,末任港督
「所有憲法和行政法學生、對人權感興趣的學生,以及全世界進行和平抗議的人們都必讀此書……完整的述史和全球腳蹤,記錄了抗議活動的歷史和發展,以及那些試圖捍衛、限制或消滅這些活動的法律的演變。」——白金漢大學《丹寧法學期刊》
「世界頂尖專家傑作,對抗議權的精闢分析。本書強烈提醒人們:只有這項權利受法律保護時,自由與民主才能蓬勃發展。史料充沛、案例豐富,讀後我更想走上街頭和法庭,捍衛這權利。」——海倫娜·肯尼迪女爵
「對示威權的全面探索。這位大律師預研充分,筆觸飽含熱情,他曾挺身為捍衛集會自由權辯護。夏博義勝利完成了自己設定的艱鉅任務。」——比爾·鮑林教授,倫敦大學
「圍繞示威權的歷史和政治意義,這項比較研究得出大量真知灼見。對於任何對人權史和政治抗議感興趣的人,本書都是寶庫。」——薄諳度教授,新南威爾士大學、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
作者簡介
夏博義(Paul Harris)
國際人權問題專家。英格蘭執業大律師、香港資深大律師、牛津地方議員。他是英格蘭和威爾士律師協會人權委員會創始人,香港人權監察創會主席。他在香港為被控阻街的示威者成功辯護後,開始系統地研究示威活動。他傾近20年分析全球各次重大示威運動,聚焦示威與政治民主化及與國際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他曾執行多項人權任務,特別是於馬拉維、哥倫比亞、尼泊爾等,並於1999年東帝汶獨立公投時任觀察員。他現居住及工作於倫敦和香港。
譯者簡介
李明
資深翻譯。上海財經大學BBA(1996)、香港科大商學院MBA(1999)、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戰略與外交行政碩士(EMSc, Merit, 2019)。擁26年翻譯經驗,累積譯量逾百萬字,專攻財經、行政、歷史等領域,曾為香港孫中山博物館、香港迪士尼樂園、《經濟學人》及多個知名品牌撰稿及譯文。
【預購】改寫人性的人:二十世紀,一群人類學家如何重新發明種族和性別 Gods of the Upper Air: How a Circle of Renegade Anthropologists Reinvented Race, Sex and Gend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查爾斯·金(Charles King)(譯者:謝佩妏)
平常價 $44.00無論在任何時代,這本書都會是一本學術傑作。用優美的文筆和敏銳的觀察寫出文化人類學之父法蘭茲‧鮑亞士的故事,以及他對當年和現代的重要道德議題所造成的影響。在極度分裂的現代世界裡,這本出色的新作提醒了我們,當年那些離經叛道的人類學家有多麼傑出,而他們的志業仍有待完成。——大衛‧奧辛斯基(David Oshinsky),普立茲獎得主
作者簡介
查爾斯·金 Charles King
喬治城大學國際事務教授,研究主題包括族群政治、民族主義、極權政體的轉型,以及城市歷史。經常上媒體評論國際議題,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國際事務》,以及《外交政策》。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預購】旅行與咖啡:用插畫搜集當下美好◎WHOSMiNG
平常價 $27.00IG人氣咖啡杯插畫家WHOSMiNG,
用咖啡外帶杯記錄每一間店、每一座城市。
台北Goodman Roaster、誠品書店、Crate & Barrel、MINI等多個品牌跨界合作,
美國知名飯店ACE HOTEL、PUBLIC HOTEL,
咖啡品牌La Colombe、Intelligentsia Coffee等分享介紹,
日本人氣文具雜貨品牌「手紙社」首位邀請赴日個展的台灣創作者。
Instagram上的人氣咖啡杯插畫家WHOSMiNG,
每去到一間咖啡店,就在外帶紙杯上畫下咖啡師的模樣,
這個還在持續進行中的隨機創作,始於一次次未經安排的感動。
在紐約ACE HOTEL開放式大廳享用Stumptown的卡布奇諾,當下的氣氛,讓他隨手在筆記本中畫下了咖啡師。在柏林Bonanza Coffee Roasters,店家播放的音樂好品味,讓他跟旅伴忍不住跟店家詢問了歌單,體悟到旅行中可以遇到的美好。而在波特蘭Heart Coffee Roasters的春日下午,灑進落地窗的美好陽光,那個深受感動的瞬間,他拿起店家的外帶白紙杯,畫下推薦了香草拿鐵的大鬍子咖啡師。
「好像還滿有趣的!」
自此開啟了他的 #mingscups插畫紙杯系列創作。在一開始都不是安排好的旅程,累積至今已經畫了超過300個杯子,20多個國內外城市。
旅行中一定要有咖啡,為了拜訪嚮往的咖啡店所以去旅行,你是屬於哪一種呢?本書收錄了WHOSMiNG推薦的眾多咖啡店,是喜愛旅行、喜歡咖啡、喜歡好好生活的人都會很有感的美好搜集。
WHOSMiNG
由插畫家、設計師MiNG成立的個人品牌。作品以設計、插畫及手寫字被大眾所認識。擅長以極簡生動的線條,並帶幽默的插畫筆觸勾勒生活中對人事物細微觀察。
結合插畫、攝影及文字的咖啡外帶杯#mingscups系列作品,在國內外咖啡界廣受好評,累積超過20座城市、300個以上咖啡杯,並持續增加中。與台北Goodman Roaster、誠品書店、Crate & Barrel、MINI等多個品牌跨界合作,其個人商品也在台灣、日本、上海以及紐約等各地販售。並於2018年8月獲日本知名文具雜貨品牌「手紙社」邀請,在東京舉行個人展覽,為該店首位邀請的台灣創作者。
instagram / facebook:whosming
旅行與咖啡的起點
準備寫前言的時候,忽然腦中出現曾經寫過詩人惠特曼說的話,「在所有安排好的地方我們都不能停留。」雖然沒有這麼浪漫,但至少你手中這本書,跟這些插畫杯杯們,在一開始都不是被安排好的。
小時候很討厭咖啡,覺得這東西又苦又黑,跟感冒糖漿一樣沒有存在這世界上的道理。長大後才明白,咖啡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感冒糖漿的部分還是不曉得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的職業是設計師。剛開始專職網頁,後來社群網站取代了不少網頁需求,就開始投入自己很有興趣的動畫設計,偶有機會也會做些平面設計。在以睡眠不足為專長的設計公司而言,喝咖啡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因為同事們都在喝,再加上公司的咖啡機可以打奶泡拉花,每日午後的文青日常就開始與咖啡畫上等號。
開始愛跑咖啡店應該是2013、2014年左右的事。除了體驗不同店的咖啡,吸引我的還有咖啡文化。我喜歡帶著插畫筆記本或是喜歡的雜誌,坐在店的角落欣賞每一家不同風格的咖啡店,看著咖啡師與客人交流。或許因為自己從事設計相關產業,對於店的視覺設計充滿興趣。一直深信一家店如果注重視覺形象以及所有的細節,咖啡肯定有一定水準。畢竟店主如果對於這些細節都相當重視,沒道理最重要的咖啡不會好喝。至今我還是會用這樣的方式去選擇要拜訪的咖啡店,舉凡國內外都相當適用。
2014年的冬天在紐約的Ace Hotel,因為太愛他們的開放式大廳氣氛,端了最愛的STUMPTOWN卡布奇諾,自個兒拉張椅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因為隨身都會攜帶筆記本,便隨手畫了當時沖咖啡的咖啡師,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的咖啡師速寫。2015年在柏林的Bonanza Coffee Roasters,除了好喜歡店內看得到的一切與咖啡,印象最深刻的是選歌實在太厲害,至今不會忘記放完Darkside的〈Paper Trails〉緊跟著Sébastien Tellier的〈La Ritournelle〉,兩首歌一放完我與對面的旅伴同時互看對方說:「這間店放的歌也太好聽了吧!」隨即厚著臉皮詢問店員能不能將歌單分享給我。當時深深地感覺到,「旅行與咖啡」會將我的感官放大,可以搜集很多美好。
真正開始插畫紙杯#mingscups系列,是在2016年的春天。當時與好友一同征戰美國的夢幻音樂祭Coachelle,既然飛到了西岸,也安排了幾個很喜歡的城市走走,洛杉磯、西雅圖還有波特蘭。會選擇波特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整個城市被公認富有相當高的hipster精神,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非主流文化的展現與交錯,不管是設計或是獨立品牌都相當令人期待,另一個原因也是波特蘭是美國著名的「咖啡城市」。
拜訪波特蘭Heart Coffee Roasters那天是個無敵晴朗的好天氣,點了一杯店員推薦的香草拿鐵,春日午後的陽光穿過落地窗灑在身上,舒服得讓人不自覺微笑。看著手上那杯為了消化大量來客量,而用白色外帶紙杯裝的咖啡,頓時覺得好想留下一些什麼記錄這個瞬間,於是拿起了隨身攜帶的簽字筆,隨興畫了剛才推薦香草拿鐵的大鬍子咖啡師。
「好像還滿有趣的。」
一路就開始從波特蘭、西雅圖、洛杉磯畫回台北,又畫了世界好多個角落,養成了每到一個城市就想畫杯的興趣,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沒有安排的發生。而這個興趣發展至今,已經畫了超過三百個杯子、二十多個城市,也希望可以一直持續的記錄下去。
【預購】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譯者:劉維人)
平常價 $22.00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二十個教訓的共同指向,是如何建立公民精神以及一個不讓政客或媒體操弄的公民社會,提防黨國體制竊取民主憲政賦予人民的權利與自由,不讓政客將國家占為己有的民主防衛機制。
許家豪(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史奈德教授提醒我們,我們不應該因為習慣了民主生活,就開始卸下心中的防禦,開始遺忘歷史的教訓。相反地,我們應該時時警醒,監督政治領袖的言行,警戒政府或民意機關是否任意擴權。
歷史告訴我們:社會會崩毀、民主會衰頹、道德可能破滅。
我們太容易誤信、盲從、崇拜,即便是平常百姓,也會有成為大屠殺兇手的一天。
當魯莽粗率右目光短淺的勢力當道之時,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一切?
這時代理性盡失,冷靜溝通不敵動之以激情,踏實政策不敵空洞響亮的口號,和真相相比,虛假而煽情的偽新聞竟然更使人信服。
當價值急速崩解,更令人顫慄的是鄉勇式正義當道,民眾激動吶喊的背後不是對自由與平等更深刻的追求,而是對強權與獨裁急速升溫的崇拜。
這個世界怎麼了?
當危急世代的警鐘敲響,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集權獨裁的暴政與強人,難道要再次統治世界了?
我們的未來,難道注定充斥殘忍與暴力嗎?
提摩希‧史奈德以回顧、洞悉歷史的重要轉捩點,凝縮20堂課,在極度簡練的篇幅中,教我們了解如何因應現況、共創未來。更重要的是從時間的積累中發掘貫通其中的關鍵,在事情未發之時,憑依過去的經驗嗅到警訊,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你了解歷史,就會知道強權之下無自由;如果你回顧過去,就會知道高牆之後無沃土;如果能冷靜思考,就會明白明星式的崇拜不過是曇花一現,當激情退去、神話不再,徒留的是蕭條的大街與消極的未來。
這是狂暴、紊亂的時代,是強人當道、空話與謊言漫天飛、價值觀扭曲,人人以自我利益為最大化,枉顧公眾需求與平等自由的年代。
每件事都發生得很快,消逝得更快,而在這過於匆促、虛假多過真實的一個個瞬間,如何抉擇、判斷、掌握真實的樣貌和站穩應有的立場,是我們亟待面對的迫切問題。
好評推薦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許家豪(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各界共同推薦
李惠仁(《不能戳的秘密》、《并:控制》導演)
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國際媒體一致肯定
針對川普而發,最強而有力的宣言!——《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
在這短短幾百頁裡,你可以知悉上個世紀中最重要的事件,和那些我們顯然忘卻的關鍵重點……你再也找不到比這本書更有智慧的指南了。——《觀察家報》(Observer)
這本輕薄短小的書的重要性,只比一本口袋憲法大全低一點點……這是一部奠基於歷史的作品,卻充滿了符合現世的緊迫危機感。——《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史奈德以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德國歷史為基底,寫下了如何預防,或至少預防我們生命和思想受迫害的方法。——《華盛頓郵報》
循著鄂蘭、米沃什、哈維爾的道路,史奈德寫了一則關於我們的權利與自由如何自這年代倖存的宣言……本書份量之輕、易於閱讀,是可以快讀慢思,造成影響力之書。——《前景雜誌》(Prospect)
充滿迫切感、憤慨……本書緩解了一些我們的川普焦慮症。——《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我們正往法西斯主義全速發展。這位美國作家對我們自身處境不抱絲毫幻夢。——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史奈德無疑是位地位卓越的權威學者……如果有更多人在閱讀新聞媒體報導時能遵循他的忠告,避免被捲入網路人造「醜聞」,懂得交友無國界,並謹守職業道德,那麼這世界肯定會變得更好。——《泰晤士報》(The Times)
作者簡介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
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東歐史,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在巴黎、維也納和哈佛大學擔任過研究員。曾獲漢娜‧鄂蘭獎章、萊比錫書展大獎、美國藝術文學院文學獎項,文章評論散見全美各大媒體、報章雜誌專欄。撰有多部備受稱譽的史學著作,包括《血色之地: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歐洲》、《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The Road to Unfreedom: Russia, Europe, America(即將出版)等。同時也是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外交關係理事會暨良知委員會的成員、維也納人類科學研究中心的常駐研究員。
審訂者簡介
許家豪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政治理論、中國政治思想、國際關係理論、社會科學方法。
譯者簡介
劉維人
自由譯者,不專業的冷知識宅宅。喜歡英美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桌遊、酒。譯有《超級英雄是這樣煉成的》、《世界上最完美的物件》、《被誤讀的哲學家》、《反民主》、《品味這件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