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15種兩性關係
- 25週年紀念版
- 83
- 84
- 85
- 85期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 A Ray
- Aislinn Emirzian
- Allen Hong等19人
- and Get to Work
- B群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ristina Rossetti
- Croter
- culture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UGO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ohn Berger
- Jérôme Garcin
- lo-fi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ichael J. Sandel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land Barthes
- Sake
- sapiens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nikawa Shuntaro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ost Boy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s of Seeing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Yuval Noah Harari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瞬二十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上健次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九歌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四
- 亞文諾
- 京江醉竹居士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類大歷史
- 人類學
- 人體雕塑
- 仁愛路犁田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你沒有更好的命運
- 來不及美好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北電影節統籌部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史書美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皮南
- 夏雪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夜長夢多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樂文化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象班兒子
- 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夫夫
- 夫夫:你要先去愛,一定會找到幸福的入口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失落的國度
- 失落的國度:地球編年史第四部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她是青銅器我是琉璃
- 好黑
- 如何獨處
-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姜學豪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字花
- 季安揚
- 孤獨六講
- 孫松榮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宜春香質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玄
- 小西
- 小說
- 小銘
- 尖端
- 就爽前列腺
- 尹雯慧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幫我換藥
- 幻城微光
- 廖偉棠
- 廖宏杰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廖瞇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弁而釵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甲麗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強納森.法蘭岑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我緊緊抱你的時候這世界好多人死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世紀20年詩選
- 新加坡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經典文化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安焦慮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日輪之翼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弁而釵》、《宜春香質》、《龍陽逸史》(共三冊)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曾耀慶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桃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李育霖
- 李良波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桃色壞男孩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楊翠
- 樂園輿圖
- 樂天島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世民
- 洪嘉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游俊豪
- 游書珣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無邊之城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爸爸是怎樣練成的
- 狂言三國
- 狩野岳朗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當時間開始
- 當時間開始:地球編年史第五部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地球編年史第三部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第一部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80期
- 第83期
- 第84期
- 第一部
- 第三部
- 第二部
- 第五部
- 第四部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綿羊班女兒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羅鵬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滋出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華語語系
- 華語語系十講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蕭蕭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越娟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通往天國的階梯
- 通往天國的階梯:地球編年史第二部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醉西湖心月主人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阿米
- 阿芒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榮強
- 陳淑瑤
- 陳澈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嘉琪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尼尼為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亞歷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旺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淑嫻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 龍陽逸史
【預購】《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時代革命》團隊
平常價 $33.00法國FIPADOC最具影響力紀錄片大獎《時代革命》電影人物精采訪談紀錄☆
【預購】旅行與咖啡:用插畫搜集當下美好◎WHOSMiNG
平常價 $27.00IG人氣咖啡杯插畫家WHOSMiNG,
用咖啡外帶杯記錄每一間店、每一座城市。
台北Goodman Roaster、誠品書店、Crate & Barrel、MINI等多個品牌跨界合作,
美國知名飯店ACE HOTEL、PUBLIC HOTEL,
咖啡品牌La Colombe、Intelligentsia Coffee等分享介紹,
日本人氣文具雜貨品牌「手紙社」首位邀請赴日個展的台灣創作者。
Instagram上的人氣咖啡杯插畫家WHOSMiNG,
每去到一間咖啡店,就在外帶紙杯上畫下咖啡師的模樣,
這個還在持續進行中的隨機創作,始於一次次未經安排的感動。
在紐約ACE HOTEL開放式大廳享用Stumptown的卡布奇諾,當下的氣氛,讓他隨手在筆記本中畫下了咖啡師。在柏林Bonanza Coffee Roasters,店家播放的音樂好品味,讓他跟旅伴忍不住跟店家詢問了歌單,體悟到旅行中可以遇到的美好。而在波特蘭Heart Coffee Roasters的春日下午,灑進落地窗的美好陽光,那個深受感動的瞬間,他拿起店家的外帶白紙杯,畫下推薦了香草拿鐵的大鬍子咖啡師。
「好像還滿有趣的!」
自此開啟了他的 #mingscups插畫紙杯系列創作。在一開始都不是安排好的旅程,累積至今已經畫了超過300個杯子,20多個國內外城市。
旅行中一定要有咖啡,為了拜訪嚮往的咖啡店所以去旅行,你是屬於哪一種呢?本書收錄了WHOSMiNG推薦的眾多咖啡店,是喜愛旅行、喜歡咖啡、喜歡好好生活的人都會很有感的美好搜集。
WHOSMiNG
由插畫家、設計師MiNG成立的個人品牌。作品以設計、插畫及手寫字被大眾所認識。擅長以極簡生動的線條,並帶幽默的插畫筆觸勾勒生活中對人事物細微觀察。
結合插畫、攝影及文字的咖啡外帶杯#mingscups系列作品,在國內外咖啡界廣受好評,累積超過20座城市、300個以上咖啡杯,並持續增加中。與台北Goodman Roaster、誠品書店、Crate & Barrel、MINI等多個品牌跨界合作,其個人商品也在台灣、日本、上海以及紐約等各地販售。並於2018年8月獲日本知名文具雜貨品牌「手紙社」邀請,在東京舉行個人展覽,為該店首位邀請的台灣創作者。
instagram / facebook:whosming
旅行與咖啡的起點
準備寫前言的時候,忽然腦中出現曾經寫過詩人惠特曼說的話,「在所有安排好的地方我們都不能停留。」雖然沒有這麼浪漫,但至少你手中這本書,跟這些插畫杯杯們,在一開始都不是被安排好的。
小時候很討厭咖啡,覺得這東西又苦又黑,跟感冒糖漿一樣沒有存在這世界上的道理。長大後才明白,咖啡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感冒糖漿的部分還是不曉得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的職業是設計師。剛開始專職網頁,後來社群網站取代了不少網頁需求,就開始投入自己很有興趣的動畫設計,偶有機會也會做些平面設計。在以睡眠不足為專長的設計公司而言,喝咖啡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因為同事們都在喝,再加上公司的咖啡機可以打奶泡拉花,每日午後的文青日常就開始與咖啡畫上等號。
開始愛跑咖啡店應該是2013、2014年左右的事。除了體驗不同店的咖啡,吸引我的還有咖啡文化。我喜歡帶著插畫筆記本或是喜歡的雜誌,坐在店的角落欣賞每一家不同風格的咖啡店,看著咖啡師與客人交流。或許因為自己從事設計相關產業,對於店的視覺設計充滿興趣。一直深信一家店如果注重視覺形象以及所有的細節,咖啡肯定有一定水準。畢竟店主如果對於這些細節都相當重視,沒道理最重要的咖啡不會好喝。至今我還是會用這樣的方式去選擇要拜訪的咖啡店,舉凡國內外都相當適用。
2014年的冬天在紐約的Ace Hotel,因為太愛他們的開放式大廳氣氛,端了最愛的STUMPTOWN卡布奇諾,自個兒拉張椅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因為隨身都會攜帶筆記本,便隨手畫了當時沖咖啡的咖啡師,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的咖啡師速寫。2015年在柏林的Bonanza Coffee Roasters,除了好喜歡店內看得到的一切與咖啡,印象最深刻的是選歌實在太厲害,至今不會忘記放完Darkside的〈Paper Trails〉緊跟著Sébastien Tellier的〈La Ritournelle〉,兩首歌一放完我與對面的旅伴同時互看對方說:「這間店放的歌也太好聽了吧!」隨即厚著臉皮詢問店員能不能將歌單分享給我。當時深深地感覺到,「旅行與咖啡」會將我的感官放大,可以搜集很多美好。
真正開始插畫紙杯#mingscups系列,是在2016年的春天。當時與好友一同征戰美國的夢幻音樂祭Coachelle,既然飛到了西岸,也安排了幾個很喜歡的城市走走,洛杉磯、西雅圖還有波特蘭。會選擇波特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整個城市被公認富有相當高的hipster精神,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非主流文化的展現與交錯,不管是設計或是獨立品牌都相當令人期待,另一個原因也是波特蘭是美國著名的「咖啡城市」。
拜訪波特蘭Heart Coffee Roasters那天是個無敵晴朗的好天氣,點了一杯店員推薦的香草拿鐵,春日午後的陽光穿過落地窗灑在身上,舒服得讓人不自覺微笑。看著手上那杯為了消化大量來客量,而用白色外帶紙杯裝的咖啡,頓時覺得好想留下一些什麼記錄這個瞬間,於是拿起了隨身攜帶的簽字筆,隨興畫了剛才推薦香草拿鐵的大鬍子咖啡師。
「好像還滿有趣的。」
一路就開始從波特蘭、西雅圖、洛杉磯畫回台北,又畫了世界好多個角落,養成了每到一個城市就想畫杯的興趣,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沒有安排的發生。而這個興趣發展至今,已經畫了超過三百個杯子、二十多個城市,也希望可以一直持續的記錄下去。
【預購】画哲學: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朱家安
平常價 $36.00哲學書才不可能那麼美!哲學才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難!
剖開30個大師腦袋,搭配超現實風格插畫,
精華思想化繁為簡,好入口又不礙胃!
網路節目製作人 囧星人
沃草執行長 林祖儀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瑞麟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林靜君
熱烈推薦!
柏拉圖:「你看到的黃色就是黃色本身嗎?」
齊諾:「所有的移動都是幻覺!你其實拿不到就在眼前的布丁!」
塔斯基:「『這句話是假的』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假的?」
羅素:「理髮師必須死!」
集合30位哲學大師最令人腦袋冒煙青筋亂爆的怪奇思考
讓你打從心底相信蘇格拉底真的是因為太愛問問題而被處死(X)
這次,面無表情的哲學推廣者朱家安
要以幽默拆解哲學經典
搭配最天馬行空、比哲學還刁鑽的超現實風格插畫
只要你仍對世界充滿好奇,就絕不會空手而回
但小心,一旦讀過本書
植入腦中的怪奇思想將有擴大感染的高度可能!
★除了朱家安,沒有任何哲學家在本書製程中受到傷害★
本書特色
- 或許是全台「最美的」哲學普及書。
- 適合中學生以上、對世界保有好奇心的讀者。
- 除了精美圖文,各篇章更準備了自我提問,引導讀者進入邏輯思考的世界。
作者簡介
朱家安/作者
多年來面無表情地致力於哲學教育,雖然人稱「雞蛋糕腦闆」但其實不受兒童喜愛。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以及同性婚姻爭論的論點分析書《護家盟不萌?》。
●「哲學哲學雞蛋糕」站長
●「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
●「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沃草烙哲學」主編
●「Readmoo讀墨電子書・閱讀最前線」專欄作家
●「Udn鳴人堂」專欄作家
● Anchr簡報與視覺設計師
SUMMERISE 夏紹智/插畫
自我感覺良好的插畫創作者,除了愛畫畫也喜愛哲學,覺得哲學應該更普及且生活化。
在創作上常會有鑽牛角尖逼死自己的堅持,但仍會緩慢地用畫來填滿人生,曾多次入圍英國WIA及美國3X3等國際插畫獎項。
目錄
【作者序】這本書是什麼?如何閱讀?
【繪者序】近「朱」者赤?我的画哲學之路
01. 蘇格拉底和概念的定義:什麼是勇敢?
02. 柏拉圖和他的觀念論:你看到的黃色就是黃色本身嗎?
03. 齊諾和悖論:所有的變化都是幻覺嗎?
04. 奧古斯丁和上帝:邪惡苦難從何而來?
05. 安瑟姆和本體論論證:無中生有的上帝!
06. 阿奎那和最終的原因:上帝和無限,你寧願接受哪一個?
07. 霍布斯和自然狀態:契約?什麼契約?
08. 笛卡兒和心靈:「我思故我在」一點也不勵志
09. 巴斯卡的賭注:好上帝,不信嗎?
10. 洛克和自由意志:你的行動真的是你決定的嗎?
11. 巴克萊的外在世界:存在即是被感知
12. 休姆和理性:人這麼理性到底要幹嘛?
13. 萊布尼茲和最好的世界:對自己有點信心!
14. 康德和普遍原則:你不該依循你不意願它成為普遍原則之原則來行動(什麼@@)
15. 邊沁和快樂:道德是客觀的,而且可以算
16. 彌爾和快樂的品質:不是所有爽都一樣爽
17. 弗列格和語言哲學:「意義」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18. 羅素和禿頭的法國現任國王:不存在的東西沒那麼簡單
19. 莫爾的開放問題論證:罵別人不道德,到底是什麼意思?
20. 波普和否證:科學理論必須「可能被推翻」
21. 伯林和兩種自由:你有可能既自由又不自由
22. 塔斯基和說謊者悖論:「這句話不為真」到底為不為真?
23. 艾耶爾和認知意義:把形上學丟掉吧!
24. 斯馬特和行為效益主義:你談的效益是規則的效益還是行為的效益?
25. 羅爾斯和正義:忘掉一些東西,會讓你更公平
26. 普特南和孿生地球:有些意義在你腦子外面
27. 蓋提爾問題和知識論:若你只是矇到,就不算是知道
28. 法蘭克福和二階慾望:自由就是去做你想要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
29. 傑克森和黑白瑪麗:心靈只是物質嗎?
30. 哈斯藍爾與自以為的客觀:猜猜誰得了便宜還賣乖?
如果讀到這你還不滿意:書單來了!
好評推薦
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搭配插圖使內容不「硬邦邦」,適合作為哲學入門,也很適合作為進行各類廣而深的議題討論之前準備的談資。「對於某件事物,你的觀點是如此,我就舉例證明它不適用的情況,你又要如何反駁呢?」——哲學思考的有價值之處就在於,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辯證試圖接近真理或最大利益化的結論,儘管最後我們可能還是無法達成完全的共識。除引述各哲學家的觀點外,作者精簡描繪的每一段推導過程必定令讀者獲益巨大,宛如一段驚奇的時空探索之旅。
——囧星人(網路節目製作人)
看完《画哲學》,過程中讓我哈哈大笑了好多回,覺得哲學好有趣。我也曾嚴肅地盯著書發呆了半天,書中的論點或例子與我個人的生命經驗碰撞,產生各種火花。我認為本書兼顧了有趣、容易理解;深度、刺激思考,讓我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似乎與30位哲學家交了朋友,我了解他們在想什麼,更重要的是,我發現書中內容對於我的生活有所幫助。《画哲學》將看似深奧困難的哲學門檻悄悄地降低了,快點一起來和30位哲學家當朋友吧!
——林祖儀(沃草執行長)
當看到這本書的初稿時,第一眼就被那精緻華麗的插畫所吸引,畫家 Summerise 採用我最喜歡的繪本圖畫風格,過去只曾在大師名作繪本托爾斯泰的作品〈多少地才夠〉中看過。很高興看到這樣精緻華麗的畫風搭配精緻華麗的思想,絕配!
哲學的部分,朱家安再度以他「人人都吃得起雞蛋糕、而且都會喜歡吃」的功力為大家介紹三十位哲學家的核心思想。就像你的書櫃上可能有一套大師名作繪本,它一定有空間多容納這本「哲學大師思想繪本」的《画哲學》。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朱家安擅長以輕快的節奏,犀利拆解哲學中晦澀難懂的概念。讀者很容易在他幽默的語調以及令人莞爾的例證中接近哲學。但,畢竟是偉大哲學家們想了那麼久的真知灼見,總是需要點時間好好參透,本書達利風格般的裝飾插畫正好提供了思考的天行空間。讀者可以悠遊在圖畫的線條與佈局中,細細咀嚼剛剛所閱讀的文字,滿足了再翻到下一頁。
什麼?「我思故我在」一點也不勵志?噢我需要一點時間想想。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台北市立南港高中人文實驗班哲學課規劃與教學)
【預購】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張優遠(Teo You Yenn)(譯者:方祖芳)
平常價 $30.00揭開新加坡人的「家醜」,不敢公開的社會真相
全球GDP人均所得亞洲第一、世界排行第八
人民擁房率90%,貧困人口卻可能高達20%
外人稱羨的新加坡,
存在著高度的不平等與扭曲狹隘的價值觀……
在新加坡這座高度發展的小島上,
有一群蝸居於租賃組屋的低收入者,
他們也許有了容身之處,卻找不到立足之地……
新加坡似乎很晚才意識到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因為我們很難把這些現實納入進步繁榮的故事裡。——張優遠
臺灣房價居高不下,好羨慕新加坡「住者有其屋」?
其實,許多當地人的願望是搬出租賃組屋……
名列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向來給人光鮮繁榮的印象,然而作為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發展的背後充滿爭議,強調國家榮耀的國族主義,只想揚長避短,對社會不平等問題視而不見。
社會學專家張優遠深入走訪底層社會,歷時三年與低收入者聊天、訪談及觀察,了解弱勢階層面對的困境,結合其十年來對於新加坡家庭、社會福利、性別和公共政策的專業研究,指出新加坡在托育結構、福利制度、教育體系、勞動環境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與不平等,反思改善之道。
本書英文版出版後在新加坡蔚為風潮,激發公眾對不平等現象廣泛、深度的辯論,影響深遠。書中所揭露的問題,在中產階級逐漸增加、都市貧困問題日益劇烈的亞洲主要城市同樣可見到。《不平等的樣貌》貫穿不同階層、城市、國家和地區,掀開亮麗表面下無所不在的不平等環境,將居民百姓連結在一起,並點名我們關心、重視每一個人的尊嚴。
名家推薦
▍專文導讀
黃克先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強力推薦
朱剛勇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韋地 季風帶文化發行人
張烽益 臺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蔡瑞明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序)
媒體讚譽
張優遠憑藉勇氣、誠信和科學工具,進入不為人知的不平等領域。她深入新加坡底層社會,讓讀者看到原本看不見的事物,將低收入家庭動盪不安的艱苦生活、求學經驗、養育子女與住所的問題,對照中產階級視為理所當然的舒適享受。她推翻廣為流傳的錯誤觀念,呼籲人們關注新加坡福利制度的缺陷,同時探討如何修復這些問題。這正是社會學的真諦!——麥克.布洛維(Michael Burawo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
這本書難能可貴,採用民族誌手法,生動描繪出新加坡低收入者的生活、夢想與失望,同時巧妙穿插各種明顯或隱晦的意識形態、社會結構和官僚作風,這些因素把我們連結在一起,也將我們隔離開來。文字精練、令人回味的散文篇篇見解精闢、富含同理心,卻又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分析為基礎,而且立論嚴謹,讓我們看到那群經常遭到遺忘的同胞在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促使我們檢視自己和社會,以及工業化後富裕的新加坡。平易近人的敘事手法不但觸動人心,同時發人深省,應該作為我們討論國家本質的基礎。——林愿清(Linda Lim),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羅斯商學院(Stephen M. Ross School of Business)企業策略與國際企業學榮譽教授
《不平等的樣貌》令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也讓我們深思。本書充滿熱情和洞察力,文字平易近人,凡是對新加坡或其他地區貧窮與不平等問題感興趣的讀者一定覺得深受啟發。張優遠的著作是以社會學家的敏感度為出發點,並與新加坡低收入者密切互動三年而形成。這本書顛覆新加坡全然繁榮進步的形象,讓我們看到新加坡弱勢居民的日常經歷、挑戰,以及許多人的既定想法,如何阻礙他們獲得有尊嚴的援助。張優遠邀請讀者正視不平等現象,並思考這群人在社會矩陣裡的位置。她認為,新加坡人對於「社會包容」(social inclusion)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the greater good)過分簡化的論述,導致許多人強調市場價值和自力更生,因此很難推動實質改變,縮減社會不平等現象。——郭思嘉(Nicole Constable),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人類學教授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不平等的樣貌》是精心傑作,張優遠刻意避開學術框架,從道德與政治角度檢視這個社會問題,並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生活經驗未必符合大多數人以為的新加坡人可以靠著努力向上移動、大都會、無拘無束、掌控自我命運、富裕的全球公民形象。作者描繪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採用民族誌手法,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聲音。書中不同章節都傳達出在這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城市,身為低收入者與在不平等條件下生活的悲哀和經歷。本書以批判的鏡頭檢視一般大眾、學術界與官方對於新加坡社會的說法。迄今為止,大部分新加坡人,包括學者在內,都不認為新加坡有貧窮問題,更不會追究其原因或深究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討論政府和社會結構必須負哪些責任。我們很需要這樣的一本書來點醒我們。本書提供豐富的實例,讓讀者看到新加坡部分人口的日常經歷,必然能在全世界引起迴響和共鳴。作者刻意顛覆既有觀念、提出令人深思的道德難題,並強調體制結構對於造成貧困和不平等所扮演的角色。張優遠的聲音透過文字有力並真誠地傳達出來,挑戰讀者思考,每一頁都蘊藏啟發人心的力量。我們無法昧著良心不參與,這是我們無法拒絕的邀請。——維尼塔.辛哈(Vineeta Sinha),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
這本書在很多方面都傑出不凡。張優遠鼓勵新加坡所有居民檢視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和心理背景,同時挑戰我們許多因新加坡經濟發展而受益的人,質疑為了自我安慰而告訴自己、其實只是自欺欺人的故事。《不平等的樣貌》的文字優美流暢,也是很棒的典範,讓我們看到學者如何深入思考社會學家的角色,然後以一般大眾為對象,邀請讀者踏上共同學習的旅程、了解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經常遭受忽視的經歷。——侯仁敦(Philip Holden),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語言與文學教授
張優遠在這本文字平易近人、觀察精闢的書裡,帶領讀者超越統計數字,了解新加坡相對沒那麼幸運的人的日常生活,是這座匆忙城市非常需要的一本書。——菲利普.葛斯基(Philip Gorski),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
作者簡介
張優遠(Teo You Yenn)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社會學博士,目前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兼社會學系主任,曾發表諸多期刊論文、書籍文章與評論,著作包括2011年勞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的《新加坡新自由主義道德:家庭政策如何影響國家和社會》(Neoliberal Morality in Singapore: How family policies make state and society)等。她致力於教學,並將研究成果帶入公共領域。2013年獲頒南洋教育獎(Nanyang Education Award),2016年榮獲美國社會學學會性與性別部門(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Sex and Gender Section)的女權學者社會運動家獎(Feminist Scholar Activist Award)。
譯者簡介
方祖芳
第23屆與28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得主。譯作包括《從新主管到頂尖主管》、《新韓國人》、《一生設計》、《創意電力公司》、《消費行為之前的心理學》、《華爾街的猴戲》、《飛行少年》、《走對下一步》等。
目錄
推薦序 公共社會學的經典範例 黃克先
原書序 不平等的民族誌 郭建文
前言
第一章 第一步:破壞原有的敘述
第二章 日常生活
第三章 平衡工作與生活不該是階級特權
第四章 我希望孩子比我更好
第五章 在缺乏階級保護的環境下成長
第六章 有差異的應得
第七章 需要、想要、尊嚴
第八章 尊嚴就像乾淨的空氣
第九章 家醜外揚
第十章 關於「種族」的備忘錄
第十一章 接下來怎麼辦?
附錄 為所有讀者而寫的研究方法:這就是數據的樣貌
後記 自傳民族誌:出乎意料的一年
致謝
參考資料
【預購】聯合文學(9月號/2021)(第443期)
平常價 $21.00天才有多種形式,宮崎駿當屬直覺型天才,在自己的動畫領域裡,他是絕對權威,嚴苛的完美主義者,使旁人備感壓力;然而這樣的宮崎駿,面對孩子卻是另外一副樣貌。他常說自己的作品是為了孩子們所創造,但撥開層層動畫,或會發現宮崎駿潛藏的複雜思想往往超越孩童理解,大約要是經過歲月與社會磨洗,變得有點透白的成年人才能體會電影結局的未竟感傷。
本期專題嘗試揭開隱藏在動畫分鏡後的宮崎駿,透過《龍貓》歌姬井上杏美與日本學者杉田俊介的專訪、庵野秀明、押井守、富野由悠季等動畫大師的評論,以及宮老電影作品的思想分析,還原出一個固執嚴謹、感受豐富、思緒多變兼「軍武宅」的真實宮崎駿。
……活著真難,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更難。當我們重回宮崎駿的電影世界,面對導演的靈魂拷問,願我們都還保有最初的童真,沒有變成豬一樣的大人。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增訂版)◎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譯者:何慧玲、李焯桃)
平常價 $48.00 著名電影史學家及理論家David Bordwell《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香港增訂版,現已上架。2001年香港中譯第一版早已絕版多年,增訂版新加了兩章及兩個附篇(「無間道」三部曲及杜琪峯專論),全書共364頁,內頁插圖幾乎全部轉為彩色,極盡精美。David Bordwell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對香港電影七十年代至今的藝術成就及其對國際影壇的貢獻分析入微。全書旁徵博引,圖文並茂,喜歡香港電影的影癡必讀。
「大衛博維爾是美國最重要和最可讀的電影學者。他為香港電影作為傑出的娛樂,有時甚至是傑出的藝術,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
—— 羅渣伊拔(美國殿堂級影評人)
「本書理論層次既深且廣,電影學者將如獲至寶;博維爾在各章之中穿插大量真情流露的趣聞軼事,手法漂亮,影癡會看得興高采烈;他逐格菲林分析香港電影最有代表性的時刻,極有啟發性,電影人定會大感興奮。 」
—— 詹姆斯夏慕斯(《臥虎藏龍》與《色,戒》編劇兼監製)
「大衛博維爾這部表揚香港通俗電影的新作,堪稱電影評論的里程碑。以他這般地位的學者,從評述小津與德萊葉,到如今來肯定香港電影的通俗美學,箇中意義重大。他洞悉愈來愈多人明白的一個道理——香港電影有純美學的要素,值得認真研究和評論。他的批評理論能與時並進,實是一項突破。 」
—— 張建德( 《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作者)
「大衛博維爾早於九年前已用電子書形式出版了本書的第二版,增添了新的內容,插圖也由黑白轉為彩色。初版中譯本當年面世不久便告售罄,翻譯這個增訂版應該有一定的意義。非常感謝作者首肯之餘,還為我們新寫了一篇後記,補充了一些他對成書八年來香港電影的看法。我們也趁此機會,把第一至第九章再校訂一次。 」
—— 李焯桃
【預購】陪你去看蘇東坡◎衣若芬
平常價 $36.00一位 #蘇東坡迷妹 貼近詞人一生行跡的聖地巡禮
#亞洲一流蘇學女專家 穿越時空的追星遊記
你問她愛東坡有多深?
她愛東坡愛到行旅東坡走過的山水!
(當然也看了東坡的紫微斗數、星座命盤、流年大限啦)
蘇東坡真的是蘿莉控嗎?
蘇東坡的星盤流年怎麼看?
蘇東坡長得怎樣?幾公分高?
「東坡居士」的「東坡」在哪裡?
歐陽脩是愛才還是害了蘇東坡?
為什麼蘇東坡愛的女人都姓王?
烏台詩案是王安石的陰謀嗎?
如果蘇東坡有臉書,猜猜他有幾位臉友?
——東坡迷們,偶像的私密檔案來了
——第一本結合東坡文學、地理、史料穿行古今的文化遊記
——東坡的軼事八卦,徹底明辨,讓你一識東坡真面目
衣若芬教授自一九九○年八月起,以浙江杭州做為起點,開啟追尋東坡畢生行跡之旅。她花費三十年,飛行與步行里程累積數十萬公里,踏查四川、湖北、河南、山東、江西、江蘇、河北、廣東與海南。將這位被法國《世界報》譽為「千年英雄」的詞人,畢生所待過的地方,巡禮遊歷。並將東坡古今不實的軼事八卦,做最詳盡、清楚的澄清。
《陪你去看蘇東坡》是一切因東坡而生,結合文學、地理、史料穿行古今的文化行路遊記,更是一位熱戀蘇東坡的台灣女子,透析東坡文學藝術,不畏煙雨蕭瑟、行路顛簸,致敬「偶像」的真情書寫。
加入迷妹圈:愛上蘇東坡 www.facebook.com/Lovesudongpo/
名人推薦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PTT Mayaman)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台文所講座教授)
陳義芝(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兼任教授)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社長)
解昆樺(「趨勢經典文學劇場——東坡在臺灣」演員、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人、小說家)
謝金魚(歷史作家)
劉少雄(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蕭麗華(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
自序
陪你去看蘇東坡
這本書,從無端想像,到非寫不可。完成了,我才可以,陪你去看蘇東坡。
三十年,夢途中回眸。
「南京,陰轉小雨,一度。」一九七○年代的一個冬日清晨,我枕邊的小小紅色收音機播報了遙遠城市的氣象。
還蜷縮在被窩裡的,中學生的我,立即嚇醒了!
臺北和南京的距離,比臺北到東京還在天邊——我怎麼會收聽到?
我坐起身,收音機靜悄悄。撥轉頻道,回到平常熟悉的節目。我知道接收大陸的訊息是很危險的,聽了一會兒熟悉的節目,主持人播放歌曲的三十秒後,我前後撥動轉環,那些無聲的空檔之間,可能還有什麼祕密和禁忌?
今天,南京的天氣怎樣?我經常想著,可再也沒有聽見。
世界的盡頭,在撒哈拉沙漠吧?南京是另一個世界。
三毛的書裡有她風神瀟灑的照片,照片旁邊的詩句娓娓傾訴:「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我把詩句抄在隨身的筆記本,記住了蘇軾,蘇東坡的名字。
然後我在林語堂的書裡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樂觀幽默詩人,不被現實擊倒,始終有自己的對應方式和生活趣味。我想過這般的人生,流浪在時間的荒蕪裡,啜飲文字如甘泉。雖然受了林語堂的啟蒙,我也必須說,他寫的蘇東坡傳記有許多離譜的錯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抺總相宜。」站在被颱風侵襲過的西湖邊,腳前是敗柳殘荷,這不是淡妝,也不是濃抺,是花容失色啊!剛才車窗外窺見「蘇東坡紀念館」的建築,我問能不能停一停?司機毫無減速,頭也不回地說:「都關門了,沒啥好看的!」
我正想表示:就算關著門,門口觀望,東瞧西看也是有意思的。
那是一九九○年,我想,西湖我必再來,看妳千姿萬態。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這是東坡的西湖。我想,走在東坡的足跡上。
七年後,初次到訪四川眉山三蘇祠,在東坡家的庭院賞中秋月,心底的東坡影子如被月光斜輝拉長放大,賜予我力量和勇氣——我可能帶著東坡的文字,欣賞他書寫的風景,更貼近他嗎?
圍繞眉山周邊的他外婆家、兩位妻子娘家青神;他南行轉往京師前瞻仰過的樂山大佛;父母和元配王弗的墓地蘇墳山……我親歷其境,見到山坡的松林,浮現「明月夜,短松崗」的情味。何其有幸,我過的不只個人的一生,有東坡的文字穿透我的身心,化為翩翩蝶影,偶然留落砂丘,隨風去來。
只是自怡悅的札記,沒有刻意要傳達什麼主意。我無法像宋代的張耒、陸遊;明代的張岱;清代的王士禎、翁方綱,他們或仕宦;或行旅,尋訪東坡遺址。幾次獨自闖盪的經驗,我明白自己有許多限制——身分的、性別的;加上不大願意勉強冒險或麻煩他人,與其說我像古人及前輩踏查東坡履痕,更多的,是在交錯的時空中站了某處支點,去感受滄海桑田和山水變遷,去回味閱讀東坡文字的觸動及聯想。
所以,這不是一本具有指南性質的遊記。讀者很容易發現我依賴講學或學術研討的機會去看東坡遺蹟,有些地方我數度造訪,比如眉山。有的地方,比如東坡初入仕途的第一個工作處陝西鳳翔、他的埋骨墓地河南郟縣三蘇墳,我沒有去過。即使我親臨了,彼時彼刻的景觀如今未必一致。
讀者也很容易發現我的尋覓往往希望撲空。在鎮江金山寺,連後代複製的東坡玉帶也沒有。徐州的快哉亭是一幢危樓。黃州赤壁看不見「大江東去」、「驚濤裂岸」。我其實並不執著於「還原歷史現場」,古今對照時的落差和斷破才是我的「在場」。
讀者還容易發現的是,我雖然不在意還原歷史的「現場」,卻對於歷史的「實況」有點兒「較真」。尤其在大家高度依賴互聯網資訊的當下,愈來愈多似是而非,甚且以訛傳訛的假說故事布滿雲端,像是說東坡靠作弊考上科舉;說東坡在文字獄「烏臺詩案」被判了死刑;說東坡的侍妾朝雲是他的「小三」……。就連一些文學書籍裡也充斥著不明就理的情節,被誇大吹捧。比如東坡一輩子都「在被貶謫的路上」嗎?所以「堅強不屈」嗎?非也!非也!不在京師做官並不表示「被外放」;「外放」也不一定就「被貶」啊。
「較真」的事情,表面上是追求真理,等我吃了苦頭,曉得會得罪人,我已經在天涯論壇被罵成「腦殘」。二○一○年我應邀去海南儋州參加論壇,主辦單位沒有要求論文,我準備了電腦簡報。
做為最後一位發言者,我的時間被擠壓成只剩十分鐘。我談的是傳說東坡在海南穿木屐戴斗笠的故事,後來被圖繪成東坡的形象。我對南宋的記載提出疑點,繪畫採用軼聞為題材,進而強化野史為正史的情形屢見不鮮,也無可厚非。一位當時不在場的韓姓作者讀了報紙的介紹,便用網名在網上指摘我的謬誤。一些文字的謬誤是新聞記者寫錯,我的論述重點絕無意傷害東坡的「偉大形象」。然而,跟帖的網民們從附和發帖人的高見,逐漸轉向對我的人身攻擊。
即使如此,我仍然不願輕率地把東坡神格化。深入他的作品,會注意到他並非我們以為的天然豁達;他的豪放詞數量比婉約詞還少。一些耳熟能詳的東坡事蹟,細節還有待梳理。例如,大家知道歐陽脩讀了東坡的試卷〈刑賞忠厚之至論〉,以為是他的學生曾鞏寫的,結果判了個第二名。
那麼,成績揭曉,第一名是曾鞏嗎?東坡被貶謫黃州,在城東邊的坡地農耕,自號「東坡居士」(嚴格說來,這時才有「東坡」之名,為了親切表述,本書未依具體年代,混用「蘇軾」和「東坡」),那麼,誕生「東坡」的「東坡」在現在湖北黃岡的什麼地方?都說東坡是吃貨美食家,「東坡肉」是他發明的嗎?他喜歡的豬肉怎麼燒滋味最好?
帶著溫故知新的心情,陪你順著東坡一生經歷,去看他居住過的地方,從最北邊的河北定州,到最南端的海南島儋州。如果你是東坡千年以後的族裔或同鄉;如果你的家鄉出現在東坡行旅的地圖上;如果你的行旅出現在東坡足跡的脈絡中,請,翻開本書相應的篇章,看一看我的書寫。哦,那年東坡終焉處的藤花舊館(孫公館)正在重建中,如今煥然一新。那年我問不出個明堂的「淀花苑」,果然就是東坡在黃州借住過的寺廟「定惠院」,如今地方政府立了石碑紀念……。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東坡曾經為這裡留下的作品。請,繼續我小文後的延伸閱讀,進入古人的字裡行間。
為了便於檢索和理解,本書把東坡的家族系譜、科舉考試過程和考題、烏臺詩案的經過歷程、東坡一生的大事和行跡都繪製了圖表,其中,東坡一生行跡圖獲得李常生博士慨允使用他於大作《東坡行跡考》的地圖;姜青青先生慨允使用他復原的宋版《咸淳臨安志》「西湖圖」;三蘇祠博物館陳仲文館長將明代碑刻《東坡盤陀像》的玻璃罩取下,為我拍攝照片,謹此致謝!
我還要感謝帶我去蟆頤山的劉清泉先生、陪我去常州的章含、陪我去定州的陳濤、陪我去徐州和鎮江的孔令俐、幫我查核古籍原典的洪可均,以及邀請我參加東坡學術會議的眉山市、諸城市、黃岡市、儋州的人民政府、蘇軾研究會等等。
本書的繁體字版由有鹿文化編輯出版,感謝許悔之社長成全,讓這本魂牽夢縈三十年的小書,有了和讀者見面的最好形態。這美好的形態,在編輯魏于婷的悉心呵護下完成,千年東坡,煥發新鮮的氣息!
你也是喜愛東坡的「東粉」嗎?試試書裡的〈超級東粉檢定測驗〉,為你的熱情增加經驗值;為你的人生鞏固生命值吧!
二○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衣若芬書於大阪堀江寓樓
二○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修訂於新加坡
【預購】聯合文學(1月號 / 2023)(第459期—THE FIRST SLAM DUNK)
平常價 $21.00青春鬪魂物語
日本現場直擊.漫畫家對談.運動敘事手法.湘北戰術解析
井上雄彥藝術論.日本寫實派漫畫.運動文學淺談
漫畫封面大跨頁全集合
若問起最喜歡的運動漫畫,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三十年前紅極一時、至今討論不輟的《灌籃高手》。井上雄彥以熱血與現實兼具的方式刻畫櫻木、赤木、三井等角色的心境與成長,以及完美呈現運動節奏感的分鏡與作畫藝術,使得這部漫畫即使連載結束多年,仍舊讓許多讀者難忘。
二○二三年初《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電影上映,由井上雄彥擔任編劇和導演,採用CG動畫技術製作,令許多粉絲相當期待這部經典的回歸。本期專輯將直擊日本影院現場,追蹤電影上映第一手消息,也邀請台灣漫畫家和資深漫畫讀者一起談談《灌籃高手》為何經典,並解析《灌籃高手》的敘事手法、探究井上雄彥的漫畫藝術,更延伸閱讀各式各樣的運動文學與漫畫。
一部漫畫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或許我們會因為喜歡漫畫,而成為一位運動員,也可能因此成為死忠的球迷,可以喜歡籃球直到世界的盡頭,又抑或,僅以這部滿載回憶的漫畫,致我們共同擁有的青春。
台北双喜電影/《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海報與劇照提供
內容簡介
《聯合文學》將文學視為生活風格的一部分,強調文學性質主題能與生活風格緊密結合,經由強而有力的深度專輯企劃使讀者將討論文學人、事、物,變成一種文藝品味與潮流。讓讀者發現一位作家讀書、寫作、思考、生活,都是日常中新鮮有趣的事情,希望讀者將參與文學活動視為建立自己生活風格的一種指標。
以生活風格、品味態度作為包裝,透過設計感強的視覺形式與生活類雜誌的編輯技術,加上強力、紮實的當月專輯企劃為主的MOOK樣貌,帶領讀者進入文學層面的探討,而這個文學的探討、延伸、追問,又會成為讀者建立其生活風格與品味的基礎。如果用蛋糕來舉例的話,「文學作品」與「作家面貌」是蛋糕本體,而生活風格與品味則是外部的奶油與裝飾,兩者結合使得蛋糕變得更迷人好吃。
《聯合文學》作為一本文學生活風格雜誌,簡單來說,就是一本以作家面貌與文學作品為核心,呈現文學人故事、文化、知識、品味、生活風格的雜誌。透過文學閱讀、練習寫作,讓我們的日常變得更新鮮有趣,發現與眾不同的生活風格。我們是樂於閱讀文學作品、喜歡寫作、好奇作家面貌的文學愛好者,也是願意嘗試、改變、享受不同生活風格的時尚文青。
【預購】我是遺物整理師◎金完(譯者:馮燕珠)
平常價 $25.00好,現在我要把電燈關了。
【長期訂閱:《字花》文學雜誌】
平常價 $120.00 優惠價 $105.00【訂閱須知】長期訂閱,一次下訂為六期(雙月刊),以下訂時出版的最新一期為準。六期共SGD $105,此優惠僅限給新加坡訂戶。其他國家和區域的訂戶,若有意長期訂購,歡迎聯繫contact@trendlitpublishing.com。
注:《字花》雜誌將以新加坡郵政局一般郵件寄出。
《字花》簡介
《字花》創刊於2006年4月,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創刊之初,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字花》發刊辭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飲食魔幻錄◎杜杜
平常價 $33.00香港文學經典復刻!《飲食魔幻錄》結集了杜杜在《明報》專欄發表的短篇文章,暢談飲食及菜色、由食物所衍生的想像和藝術,探討它們在日常生活與藝術世界中的角色。全書大量地引經據典,提及不少飲食相關的小說、散文,甚至附上一些小食譜。內容多樣又精彩豐富,插圖精美吸引。本書自二零零五年絕版至今,為絕頂文作,今復刻再版將能讓讀者再度投入杜杜的飲食世界和奇思妙想!
「一日三餐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我們不妨採取比較新鮮的角度,去探究飲食魔幻的一面。」
— 〈序〉
「是的肚子飽了會再餓,碗碟洗乾淨了又再狼藉。但不妨耐著性子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從最卑微的勞動之中和物質的世界作直接的接觸,擯棄了魔幻的童話世界,從而體驗這世界的真實。 」— 〈檸檬茶與阿拉丁〉
拍案推薦:
畢明、許迪鏘、黃念欣、樊善標、邁克、謝曉虹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杜杜,江蘇揚州人。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現居紐約。中學時就讀華仁書院,接受愛爾蘭耶穌會神父的天主教教育,思想背景深受其影響。其後在香港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和比較文學。興趣是電影,立志做作家,最後主要從事教育工作,現已退休。其作品散見於香港報刊,結集作品有《瓶子集》(一九九五)、《非常飲食藝術》(一九九七)、《另類飲食的藝術》(一九九九)、 《飲食與藝術別集》(二〇〇二)等。
【預購】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身心俱疲,卻渾然不覺,一位「輕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師的12週療癒對話,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白洗嬉(譯者:尹嘉玄)
平常價 $25.00★「BTS防彈少年團」團長金南俊網路直播私藏書
「無所謂,沒有陰影的人本來就無法理解陽光。」
一位「輕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師的療癒對話
個性內向又被動的我,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參加自己熱愛的社團、戀愛也幾乎從未有過空窗期,
儘管如此,我還是深受不怎麼憂鬱、卻也幸福不起來的無力感所折磨。
有一天我走進精神科醫師的診間,「輕鬱症」這個名詞也走入了我的世界。
原來,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外表看似正常,
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把「強顏歡笑」當成習慣……
周遭的人都不能理解我這種憂鬱,到底我要糟糕到什麼地步,
才能獲得他們的理解?為什麼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內心狀態誠實地展現出來?
難道是因為已「心力交瘁」,所以連開誠布公的力氣都沒有?
我奮力高舉搖晃著自己的手,告訴大家我在這裡。
希望和我情況類似的朋友,可以因為看到我的案例而感到安心。
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
雖然很想一死了之,卻還是會因為肚子餓而想吃辣炒年糕,這就是真實人生。
我將這「12週心理治療」的對話完整記錄下來,
想要不帶任何私心地走入某位讀者的內心深處。
希望每一天,都是逐漸痊癒的過程。
◆本書送給內心寂寞、不安或有以下困擾的你
✓ 聽到別人對我說「加油」、「多一點自信」反而更疲憊
✓ 跟某人走得近時,便擔心以後會不會突然被拋棄
✓ 周遭都是學歷比我好的人,覺得好自卑,不想參加任何活動
✓ 看見別人眼神交換時,總覺得他們是在說我的不是
✓ 非常害怕自己被討厭,相當在意朋友的一言一行
✓ 總覺得自己很無能,時常羨慕別人的生活
───我們不夠完美也沒關係、有點笨拙也無所謂、不用加油也無妨。
我今天可能會表現好,也可能表現不好,這些都是人生中的經驗,沒有關係。
記得,感到辛苦時,覺得無論如何都是自己最慘,這並不是什麼自私的念頭。
名人推薦
※ 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YouTuber專業推薦 ※
P's|作家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吟遊魔法詩‧太夢|恐怖電影控的邊緣型影評/極重度阿米!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
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韓文教學YouTuber LJ|「Anneyong LJ 안녕 엘제이」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療癒好評
「透由本書,當我們陷入憂鬱,對人生感到沮喪,甚至覺得快要憂鬱症病發時,會有種被理解並且不孤單的救贖感。作者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懂得去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才算真正的活著,也才能感受到幸福。」—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這可能是一本現代人最需要的書,如果每個人都能了解糾纏著自己的那份『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來自何處,在努力活下去的同時,至少不會再那樣孤獨。」—吟遊魔法詩‧太夢(恐怖電影控的邊緣型影評,極重度阿米!)
「這本書非常適合經常在自己心裡面和自己打架的人。倘若你內心經常出現兩種以上的聲音,或者是花很多時間在反覆想著這樣做比較好還是那樣做比較好,想要做自己,又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被種種的矛盾只支配你的人生,那麼這本書將是了解你自己為何這麼辛苦的入門!」—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在當今生活物質滿足的生活中,某些時候,靜下來自己一個人獨處時,心靈不免會覺得有那麼一點空虛。我們都真的了解全面的自己嗎?也許內心存在了某些聲音,我們卻不曾仔細傾聽。透過作者的文字,彷彿也可以同時思考窺探自己的另一面。是一本值得仔細品嘗的書。」—韓文教學YouTuber LJ(「Anneyong LJ 안녕 엘제이」)
「作者的文字充滿生命力,那是在冰冷的就診紀錄中找不到的,誠心推薦給經歷過許多挫折而滿心失落、在焦慮感中咬牙苦撐每一天的人閱讀。希望各位可以藉由這本書,重新傾聽至今被自己所忽略、但發自內心的另一種聲音,因為就算想死,也還是會想吃辣炒年糕,這就是我們的真實心聲。」—摘自本書「精神科醫師的話」
「承受著難以忍受的鬱悶,卻還是會因為朋友們的笑話而放聲大笑,接著感到空虛,然後看著因為肚子餓而跑去吃辣炒年糕的自己,覺得十分可笑。我一直深受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所折磨。我很需要有人可以對我的心境感同身受。因此,我決定與其到處覓尋這種人,不如自己先成為那個人,奮力高舉搖晃自己的手,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希望和我情況類似的人,可以因為看到我的案例而感到心安。」—白洗嬉(本書作者)
「這本書經常使我停下閱讀腳步,反覆咀嚼,已經不知道讀多少遍了。」—seoyoniiiiii
「彷彿自己被赤裸裸的攤在書本裡,感到害羞的同時,也覺得舒坦暢快。」—ta_tha_ta
「收到書以後一口氣就讀完了整本,因為實在太像我自己寫的日記。」—cheotommee
「昨日讀完得到心靈上的安慰,今日再讀得到鼓起勇氣繼續活下去的力量。」-wooya2_2
「閱讀過程中一直很想要抱抱作者,但回頭想想,也許真正想要擁抱的對象,是我自己。」-9pt9pt
白洗嬉 백세희
1990年生於韓國首爾,文藝創作系畢業,有五年出版社工作經驗。
十多年來飽受「輕鬱症」與「焦慮障礙」困擾,經常走訪各大精神科醫院尋醫問藥。2017年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開始接受藥物治療與焦慮症諮商併行的治療方式。
喜歡閱讀、寫作。最愛吃的食物是辣炒年糕。
譯者簡介
尹嘉玄윤가현
韓國華僑,旅居澳洲。
從事韓文相關工作逾十年,現為書籍專職譯者,也是全職媽媽。
雖然每天累到想死,但還是想喝可口可樂。
翻譯作品:gahyun0716@instagram
懇請賜教:gahyun0716@gmail.com
◇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內心卻總是感到空虛◇
「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件事實:一是我們總是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悲傷、痛苦、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是不能被拆開來單獨看待的。」-摘自馬丁.佩奇(Martin Page)的《完美的一天》
上面這段文字,是我最喜歡也最有共鳴的文章之一。我承受著難以忍受的鬱悶,卻還是會因為朋友們的玩笑話而放聲大笑,在一陣嘻笑喧鬧過後,內心又會有一股說不上來的空虛,然後看著因為肚子餓而跑去吃辣炒年糕的自己,覺得十分可笑。我一直深受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所折磨,尤其因為之前從來不曉得,原來這兩種情感會同時產生,所以使我更加痛苦。
為什麼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內心狀態誠實地展現出來?難道是因為已經心力交瘁,所以連開誠布公的力氣都沒有?我總是感受到內心有一股莫名的飢渴,很需要有人可以對我的心境感同身受。因此,與其到處覓尋這種人,我決定不如自己先成為那個人,我奮力高舉搖晃著自己的手,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希望和我情況類似的朋友,可以因為看到我的案例而感到安心。
這本書收錄著患有輕鬱症(指比較不嚴重的憂鬱症,但有持續性的輕微憂鬱)的我所接受的心理治療過程,雖然都是非常私人且瑣碎的內容,但是我把重點放在透過具體情境找出根本原因,然後往健康的方向邁進,而不是一昧地只有開導負面情感。
我很好奇那些跟我一樣外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強顏歡笑」成習慣的人,因為這個世界彷彿只關注極度陽光或極度黑暗的部分,鮮少有人會注意到像我這種人。這讓我想起過去周遭有許多人都不能理解我這種憂鬱,到底要糟糕到什麼地步,才能獲得他們的理解?還是這已經不在他們的理解範圍內?總之,我希望讀者朋友們看完這本書以後,能夠留下「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或者「原來世界上有這種人」的心得就好。
我認為藝術是可以撼動人心的,藝術也確實給了我信任,它讓我相信「就算今天不會是完美的一天,至少也會是不錯的一天」「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這就是人生」,以及「展現陰暗面就如同展現開朗面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我按照我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我想要不帶任何私心地走入某位讀者的內心深處。
【預購】魯迅小說全集◎魯迅
平常價 $38.00他的文學,身為中國人必讀
他對中國人的洞悉,被中國奉為經典
但他的作品,也是現代中國最棘手的難題之一
要了解中國、中國人
怎麼能夠不讀魯迅!?
▌他是時代的異端,即便到今天都是 ▌
魯迅活躍的時間,約於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期。在那個傳統與現代、甚至是未來交錯碰撞的時代,他不但兼容並蓄、也從中看出矛盾與衝突,良善與醜惡。
他曾經受過古典教育,是章太炎的學生,也曾赴日求學,接觸當時最先進的各式思想。他不但兼容並蓄,也看出兩者之間的醜惡面與衝突面。中國古老的哲學、文學,在他筆下重生,重新獲得新時代的生命力。而在他毫不留情的筆鋒下,中國文明史上最醜惡的一面,也被他描寫入骨。一直到現在,他仍是近現代華文文學描寫人性的代表。
然而,為什麼我們要在這個時代讀魯迅?
因為在這個大外宣橫飛、中國夢滿溢的時代,魯迅的作品中,諸如:
「中國便永遠是這一樣的中國,絕不肯自己改變一隻毫毛!」
「造反是殺頭的罪名呵,我總要告一狀,看你抓進縣裏去殺頭」
「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麼?」
這類的嘲諷與針砭,卻像是重重地打在中國政府的臉頰上。魯迅文學中的反叛精神,當然不可能跟「跟黨走」「(媒體)得姓黨」和諧共處。於是在舊中國時期屬於異端的魯迅,即便在新中國的現代,也依然是最尖銳的異端。是否繼續推崇魯迅?也成為當代中國政府的難題。
▌要懂中國,就非得讀魯迅不可! ▌
即便到現代,久受魯迅文學與思想薰陶的中國人,仍不忘拿這位國家推崇的重要作者,其重要作品中的元素來嘲諷政府。
好比說,著名的「阿Q精神」「人血饅頭」即出自魯迅文學。而在現代中國,出自《阿Q正傳》,看似平凡無奇的「趙家人」三個字,不但被中國官方下令媒體禁用,也在民間衍伸出「趙家日報」「趙府家奴」「你那(哪)裡配姓趙!」等數十種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象徵式嘲諷。
換句話說,雖然魯迅活躍的時間是在十九、二十世紀,新舊中國的交界,但在廿一世紀的中國,中國人也依然透過這位國家也無法撼動的思想家,隱密卻也尖刻表達對政府的不滿,進行微小但整個中國都可以心領神會的細緻反抗。
本書特色
魯迅金句
‧無人能及的「吃人禮教」──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點出中國的沉痾、人性的陰暗──
「啊,造物的皮鞭沒有到中國的脊樑上時,中國便永遠是這一樣的中國,絕不肯自己改變一隻毫毛!」
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
‧乍看之下,以為是現代中國
「造反是殺頭的罪名呵,我總要告一狀,看你抓進縣裏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時代異端,心底也有的柔軟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
一八八一年-一九三六年,浙江紹興人,本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也被認為在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中國現代文學等領域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魯迅幼時曾讀過私塾,二十歲(一九○二年)時赴日留學;他曾決意習醫,但由於學習方式以及認知到當時中國的問題並非體格,而在精神,是以在一九○六年棄醫從文。一九○九年歸國,曾在滿清、中華民國政府、北洋政府的各級教育單位任職(也曾參與注音符號制定)。一九一八年時在《新青年》刊載《狂人日記》(首篇白話文小說),並首開風氣之先,創作雜文。他的筆鋒銳利,寫小說時不但人物刻劃畫鮮明入微,對中國人「國民性」、中國弊端的描寫也被視為經典。
代表作除《狂人日記》外,尚有《阿Q正傳》《孔乙己》《故事新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作品。此外,魯迅在學術與譯作上也多有所成,著譯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地心探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等作品。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爲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于質鋪和藥店裏,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臺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回家之後,又須忙別的事了,因爲開方的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然而我的父親終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爲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進K學堂去了,仿佛是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我的母親沒有法,辦了八元的川資,說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爲那時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爲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只得將靈魂賣給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況伊又看不見自己的兒子了。然而我也顧不得這些事,終于到N去進了K學堂了,在這學堂裏,我纔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和體操。生理學並不教,但我們卻看到些木版的《全體新論》和《化學衛生論》之類了。我還記得先前的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的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端于西方醫學的事實。
因爲這些幼稚的知識,後來便使我的學籍列在日本一個鄉間的醫學專門學校裏了。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學的方法,現在又有了怎樣的進步了,總之那時是用了電影,來顯示微生物的形狀的,因此有時講義的一段落已完,而時間還沒有到,教師便映些風景或時事的畫片給學生看,以用去這多餘的光陰。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于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爲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卽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在東京的留學生很有學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業的,但沒有人治文學和美術;可是在冷淡的空氣中,也幸而尋到幾個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須的幾個人,商量之後,第一步當然是出雜誌,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爲我們那時大抵帶些復古的傾向,所以只謂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隱去了若干擔當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資本,結果只剩下不名一錢的三個人。創始時候旣已背時,失敗時候當然無可吿語,而其後卻連這三個人也都爲各自的運命所驅策,不能在一處縱談將來的好夢了,這就是我們的並未產生的《新生》的結局。
我感到未嘗經驗的無聊,是自此以後的事。我當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後來想,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鬭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爲寂寞。
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
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爲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驅除的,因爲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種種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使我沈入于國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後來也親歷或旁觀過幾樣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爲我所不願追懷,甘心使他們和我的腦一同消滅在泥土裏的,但我的麻醉法卻也似乎已經奏了功,再沒有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S會館裏有三間屋,相傳是往昔曾在院子裏的槐樹上縊死過一個女人的,現在槐樹已經高不可攀了,而這屋還沒有人住;許多年,我便寓在這屋裏鈔古碑。客中少有人來,古碑中也遇不到什麼問題和主義,而我的生命卻居然暗暗的消去了,這也就是我惟一的願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搖著蒲扇坐在槐樹下,從密葉縫裡看那一點一點的青天,晚出的槐蠶又每每冰冷的落在頭頸上。
那時偶或來談的是一個老朋友金心異,將手提的大皮夾放在破桌上,脫下長衫,對面坐下了,因爲怕狗,似乎心房還在怦怦的跳動。
「你鈔了這些有什麼用?」有一夜,他翻著我那古碑的鈔本,發了研究的質問了。
「沒有什麼用。」
「那麼,你鈔他是什麼意思呢?」
「沒有什麼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們正辦《新青年》,然而那時仿佛不特沒有人來贊同,並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我想,他們許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說: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爲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爲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旣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爲希望是在于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于是我終于答應他也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以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朋友們的囑托,積久就有了十餘篇。
在我自己,本以爲現在是已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至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旣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裏也不敍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爲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于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爲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這樣說來,我的小說和藝術的距離之遠,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還能蒙着小說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機會,無論如何總不能不說是一件徼幸的事,但徼幸雖使我不安于心,而懸揣人間暫時還有讀者,則究竟也仍然是高興的。
所以我竟將我的短篇小說結集起來,而且付印了,又因爲上面所說的緣由,便稱之爲《吶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魯迅記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