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DVD)
- 11
- 12
- 13
- 2022
- 229期
- 455
- 4710462491655
- 471113238915909
- 4712914778628
- 4717211032749
- 63
- 64
- 65
- 977101937700109
- 9786263142190
- 9786263142541
- 9786263183179
- 9786263350212
- 9786263355118
- 9786263356306
- 9786263431065
- 9786267061312
- 9786267061329
- 9786267061343
- 9786267095539
- 9786267129647
- 9786269584475
- 9786269593842
- 9786269610563
- 9786269638000
- 9789570851380
- 9789570862669
- 9789571360720
- 9789571365893
- 9789573282204
- 9789573282600
- 9789573286981
- 9789573339304
- 9789576637667
- 9789751810113
- 9789860621587
- 9789861343181
- 9789863596400
- 9789863870593
- 9789863873754
- 9789863873785
- 9789863874331
- 9789864775385
- 9789865115463
- 9789865408565
- 9789865496807
- 9789865505608
- 9789865933524
- 9789866873607
- 9789866873621
- 9789867810403
- 9789868030169
- 9789868631861
- 9789869428705
- 9789869486576
- 9789869740128
- 9789869822695
- 9789869924405
- 9789887916710
- 9991110825038
- 9月號
- A Full Load of Moonlight
-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Critical Crossroads
- Akiyoshi Rikako
- Alison Farrell
- Andrew Dalby
- Anthony Reid
- BL
- boy love
- Byeonduck
- Carla Power
- Carlo Rovelli
- Christian Grataloup
- David lunde
- Dr. Steven Gundry M.D.
- drama
- drama club
- EL
- ELIZABETH THE QUEEN The Life of a Modern Monarch
- F. Scott Fitzgerald
- George Orwell
- Hans Rocha IJzerman
- hungry
- hungry club
- iwontburnmybra
- Jamie Shelman
- Junjo Shindo
- lazy
- lazy club
- Lin Cheng
- Linda Byars Swindling
- Mary M.Y. Fung
- Matsumoto Taiyo
- No.吾 全四冊套書
- notebook
- Pete Walker
- Reeves Wiedeman
- Seonny
- Sigrid Nunez
- sushi club
- the hike
- UNITAS
- Welcome Music
- 《方圓》:11期「正午」
- 《方圓》:12期「劫」
- 《方圓》:13期「敵」
- やまもとひろふみ
- 一个作家的午后
- 一個作家的午後:村上春樹編選 費滋傑羅後期作品集
- 七等生
- 三十三年夢
- 三十三年梦
- 三岛由纪夫
- 三島由紀夫
- 三浦しをん
- 三浦紫苑
- 不便利的便利店
- 不可思議
- 不可思议
- 世界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
- 东南亚史
- 中国历史
- 中国文化史
- 中國文化史
- 中國歷史
- 乔治·欧威尔
- 五南
- 亞洲史
- 人文史
- 人文社科
- 人生学校
- 人生學校
- 亿万负翁
- 他们在岛屿写作三: 削瘦的灵魂
- 他們在島嶼寫作三: 削瘦的靈魂
- 伊莉莎白女王:一位現代君主的傳記
- 住那个家的四个女人
-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
- 何博欣
- 何幸兒
- 侯会
- 侯會
- 做個有溫度的人
- 傳記
- 億萬負翁
- 儿子的男朋友
- 先覺出版
- 光隱於塵
- 克里斯穹‧葛塔魯
- 八二三注
- 八旗文化
- 其他
- 劇本
- 動物
- 卡拉‧鮑爾
- 卡拉‧鲍尔
- 卡洛琳.史提尔
- 卡洛琳.史提爾(Carolyn Steel)
- 卡罗·罗维理
- 卡羅·羅維理
- 卢建荣
- 印刻
- 印刻出版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9月號/2022)(第229期)
- 參差杪
- 古事記
- 古事记
- 古兰似海
- 古典文學
-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 古都
- 台湾文学
- 台湾新诗史
- 台灣
- 台灣文學
- 台灣新詩史
- 台灣東販
- 史提芬.岡德里
- 史考特·費滋傑羅
- 史考特·费滋杰罗
- 吃的美德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同志文學
- 向賈寶玉學做上流人
- 向贾宝玉学做上流人
- 吳凱琳
- 吳晟
- 吾
- 呂志鵬
- 周作人
- 周漢輝
- 和小人物过一日生活
- 和小人物過一日生活
- 哲學
- 商周出版
- 喬治·歐威爾
- 回教
- 图画书
- 圖文書
- 圖畫書
- 境好出版
- 夏簷
- 夕拾朝花
- 夜畫帳
- 夜畫帳(第五卷)特別版
- 大塊文化
- 大师们的写作课
- 大師們的寫作課
- 太安万侣
- 太安萬侶
- 奇光出版
-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谅你?
- 字亩文化
- 孟樊
- 季刊
- 安东尼·瑞德
- 安德魯·道比
- 安東尼·瑞德
- 宋子江
- 宗教
- 宝岛
- 寂寞出版社
- 寫作
- 寫作指導
- 寫作課
- 寶島
- 尋找最舒適的坐姿
- 小說
- 小說家者流
- 小说家者流
- 山本博文
- 市場,去死吧
- 平心出版
- 年粵日
- 廣場出版
- 张家绮
- 張婉雯
- 張家綺
- 張弘瑜
- 彼得·沃克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忘記了給新界東北
- 忧郁的种类
- 性別研究
- 憂鬱的種類
- 懸疑小說
- 我不會上街燒胸罩
- 我不會上街燒胸罩#2
- 我为何写作
- 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
- 我台北,我街道2
- 我為何寫作
- 我的愛戀 我的憂傷
- 我這樣說……
- 戰爭小說
- 所有悲哀是眼睛,喜歡光
- 挚友
- 摯友
- 政治
- 敢要就是你的
- 散文
- 散文集
- 散步去黑橋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經社出版
- 文经社出版
- 新經典文化
- 新经典文化
- 新詩
- 方圓
- 旁觀生活
- 日式生活╳关键字80+:人生哲学‧美学风尚‧饮食风俗‧工艺节庆‧传统创新,领略日式生活风格,直入日本文化精髓
- 日式生活╳關鍵字80
- 日本
- 日本史
- 日本史中的男男情愛
- 日本史中的男男情爱
- 日本文學
- 早餐
- 早餐之书
- 早餐之書
- 时报出版
- 时间的秩序
- 時報出版
- 時差繁衍
- 時間的秩序
- 暖暖書屋
- 書
- 最好的时光
- 最好的時光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 木馬文化
- 未來簡史
- 本體夜涼如水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西甯
- 李逆熵
- 李金蓮
- 東南亞
- 東南亞史
- 松本大洋
- 林曉敏
- 果力文化
- 柿子文化
- 格物寻人
- 格物尋人
- 梁莉姿
- 植物
- 植物的逆袭
- 植物逆襲
- 楊宗翰
- 楊映輝
- 歐美經典文學
- 步
- 歷代君王
- 歷史
- 死亡文化史:唐宋性別與婦女死後解放
- 洁咪·薛曼
- 洛楓
- 洪慧芳
- 洪範
- 流行文化
- 海外
- 漢斯·羅查·艾澤曼
- 漫畫
- 潔咪·薛曼
- 潘昱均
- 猎人们(二版一刷)
- 獵人們
- 王定國
- 王華懋
- 王蕴洁
- 琳达‧拜尔斯‧史文德林
- 琳達‧拜爾斯‧史文德林
- 甄拔濤
- 生活哲學
- 电影
- 男同志
- 男色
- 百年早餐史
- 皇冠
- 皇冠 9月
- 盧建榮
- 真梨幸子
- 真藤順丈
- 真藤顺丈
- 矢泽丰
- 矢澤豐
- 石馨文化
- 矶渊猛
- 磯淵猛
- 禁色
- 禪詩集
- 秋吉理香子
- 种树的诗人
- 科幻
- 種樹的詩人
- 穆斯林
- 第823期
- 筆鹿工作室
- 紀實
- 紀實文學
- 紀錄片
- 紅樓夢
- 紅茶之書
- 經濟學
- 編舟記
- 編輯
- 繁體
- 繪本
- 红茶之书
- 绘本
- 编舟记
- 羅吉希
- 羅士庭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联经出版
- 聯合文學
- 聯經出版
- 聲韻詩刊
- 自然科學
- 自然科普
- 舒明月
- 色.情男女全面睇:從兩性大戰到琴瑟和諧
- 艾莉森‧法雷
- 艾莉森‧法雷尔
- 苏莹文
- 英國
- 英女皇
- 英文
- 英語
- 范永聰
- 范詠誼
- 茶
- 茶風味學
- 茶风味学
- 荒人手記
- 荒人手记
- 莊元生
- 莎莉·贝德尔·史密斯
- 華文
- 華文現代詩
- 葉品岑
- 葉英傑
- 蔡孟貞
- 蔡蕙璞
- 藍大誠
- 蘇瑩文
- 行路出版
- 西格丽德‧努涅斯
- 西格麗德‧努涅斯
- 親子天下
- 評論
- 詩
- 語言學習
- 誤認晨曦
- 貓
- 賀綾聲
- 賈寶玉
- 賴明珠
- 賴郁婷
- 赖郁婷
- 赤地藍圖
- 走路要有喵态度:沙发上的心灵大师,给人类的100则猫生哲学
- 走路要有喵態度
- 趙曉彤
- 远流
- 远足
- 遠流
- 遠足
- 那些所有一切的並存
- 那城那人那貓
- 那段年粵有多好
- 那段年粵有多好——還好我們有廣東歌
- 鄒玟羚
- 醫療保健
- 里夫斯‧威德曼
- 金浩然
- 閱讀理解 junior vol.1|9月號 /2022
- 關天林
- 阮文略
- 陈思含
- 陈采瑛
- 陳依萍
- 陳品芳
- 陳滅
- 雜誌
- 雜音標本
- 電影
- 非凡出版
- 非凡出版社
- 韓國
- 韓祺疇
- 韓翔中
- 音樂
- 頹城裝瘋
- 食托邦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餐桌上的世界史
- 饮食
- 香港
- 香港失物認領處
- 香港失物認領處:100個城市印記 to be found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館
- 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
- 高詹燦
- 黃國珍
- 黃念欣
- 黃碧君
- 黃鴻硯
- 黑白的拼圖
- 黑眼珠與我
- 김호연

【預購】不便利的便利店◎金浩然 김호연(譯者:陳品芳 )
平常價 $32.00艱難時刻的光亮之書
一間便利店,接通了我們的幸福人生
★韓國年度最受歡迎小說
★銷售破70萬冊,25個都市特選年度之書
★Yes24年度之書,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總冠軍,口碑直追《歡迎光臨夢境百貨》
★電子書平台「米莉的書齋」年度圖書第二名
★韓國中央圖書館館員推薦之書
★售出泰、日、簡中、台灣、越南、印尼等多國版權
★影視改編熱烈進行中
◎全球獨家收錄:作者手寫給台灣讀者的問候箋
這間有點不便利,卻讓人想一再前往的便利店,
藏著能在艱難生活中給你安慰的各樣物品。
買一送一的喜悅、三角飯糰模樣的悲傷,
以及一萬元所帶來的四次歡笑,
充滿特別的故事與奇妙商品組合的便利店,時時歡迎您!
廉女士搭火車途中,驚覺錢包不見了,此時一通電話來告知,說在車站撿到了包包,還嚅囁詢問能否借用點錢買便當吃。廉女士答應了。
果然如她所想,對方是一名流浪漢。廉女士在拿回包包時,告知對方,歡迎他來自己經營的便利店吃便當。
這間便利店生意不太好,店員更是各種邊緣人的組合:上了年紀還為子女操碎了心的婦人;準備公務員考試多年的年輕女孩;五十多歲靠微薄薪水養家的一家之主。而廉女士為了如同家人般的員工,努力把店鋪撐了下來。
然而,大夜班店員突然辭職,讓她苦惱不已。就在這時,常來吃報廢便當的流浪漢竟陰錯陽差接下這份工作……
只差一點點就陷落於孤立和衝突的人生,
如何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悄悄獲得喘息?
一間不夠便利的便利店,又如何接通大家的幸福人生?
◎便利店「幫人生加值」小語
※我問,支持妳的力量究竟是什麼?
她說,人生本來就是不斷解決問題,既然都要解決問題,那就努力選還可以的問題來解。
※便利店是個人們來來去去的空間,無論店員還是客人,都只是短暫停留的過客。便利店就像間加油站,讓人們用物品或金錢為自己加值。
※為什麼開心?因為炸雞?因為爸爸的陪伴?其實無論是什麼都沒關係,因為能一起吃雞的就是家人。
※人生就是關係,關係的根本就是溝通。我發現只要我們能跟身旁的人交心,幸福其實離我們不遠。
※巴布狄倫的外婆曾經告訴他,幸福不是在通往目標路途上的某樣東西,而是那條路本身就是幸福。你所遇見的每個人,都在苦苦掙扎著與什麼對抗,所以你必須親切待人。
鼓掌推薦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盧建彰\導演
李盈姿\芒草心慈善協會祕書長
別家門市\「超商系」插畫粉絲團
太咪\作家、《太咪瘋韓國》版主
山女孩kit\作家
方億玲\而立書店店長
徐慧玲\聆韵企管顧問創辦人
全天候說故事的人
人生目標:透過電影、漫畫、小說講述各樣故事
1974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人文學院國語國文學科。初入職場時,在電影公司參與創作的劇本《諜變任務》被改編為電影,自此成為編劇。
第二份工作是擔任漫畫策劃人員,撰寫的《人體實驗區》獲得第一屆富川漫畫故事競賽大獎,自此成了漫畫腳本家。在出版社擔任小說編輯一陣子之後,決定轉換跑道,成為為全職作家。
他努力實踐「年輕時就該任意揮灑文字」的理念,以長篇小說《望遠洞兄弟》奪下2013年第9屆世界文學獎的優秀獎,展開小說家生涯之路。此後還推出長篇小說《情敵》《幽靈作家》《浮士德》及散文集《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並參與電影《烈日追殺》的劇本及《南漢山城》的策劃。
2021年繼《望遠洞兄弟》以後,再度推出描繪鄰里人情的溫暖故事《不便利的便利店》,成為口碑長紅的年度暢銷冠軍,並售出多國版權,影視改編也熱烈進行中。
*獲獎紀錄:
《人體實驗區》獲第一屆富川漫畫故事競賽
《望遠洞兄弟》獲2013年第9屆世界文學獎優秀獎
《不便利的便利店》獲韓國超過25個都市選爲年度之書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曾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目前為韓中專職譯者。熱愛各種二、三次元娛樂,享受在趕稿與耍廢之間穿梭的自由時光。譯有《剝削首爾》《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K-Pop征服世界的秘密》等書。

【預購】那貓那人那城◎朱天心
平常價 $28.00作為一個公民,我喜歡他人、我自己心軟軟的,不服從叢林法則、不大小眼、聞聲救苦⋯⋯,但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我必須堅硬心腸,逼視人的種種面向、質素、以及在不同處境裡的價值排序或缺乏⋯⋯,這個「人」,包括無論強者弱勢、勝利者魯蛇,一個也不放過。--朱天心
這不是一本貓書,不賣萌,不可愛,不取悅你
這不是一個計畫,不是行動觀察,沒有結案日期
這是人族與貓族極其努力地在這塊土地上共生的姿態
她目睹貓族在城市生存的艱難
牠們或精采或平凡,或逍遙或百無聊賴、潦倒落魄
然而,沒有一隻貓可被取代、該被抹消
她見證一個個單打獨鬥穿梭街巷的貓志工身影
歲歲年年的夜黑風高,數不清的生離死別
既然介入了,就介入到底
留一個小水罐
在陽光、雨露、綠森光影下
讓人族與貓族都能認真而不屈地活著
2005年《獵人們》之後,小說家朱天心持續不輟、癡心無悔的貓人街頭日誌,為咫尺天涯的貓生人世,記錄尋常巷弄、隱蔽角落,叫人懸牽一世的奇幻情緣:
只要愛情不要麵包的甜橘,總不急於搶食,偏要隨人走到不能再跟的岔路口,坐定,癡癡望著人影遠去。
歌聲洪亮的公貓乳乳既是小巷裡的貓大王,還領有專業保母證照,認份帶大人族不時撿拾回來的每隻孤兒幼貓。
愛上不羈浪貓尾橘的女孩黛比,無法收編尾橘,竟為牠遷居,等到了隔窗相伴的愛,也承擔自由的代價。
還有一個個並肩作戰的姊妹、戰友、供養人,或曰貓志工、愛心媽媽,如曾耗時兩三年獨力拎沉重誘捕籠抓母貓節育的天文、「台灣認養地圖」協會的KT與葉子、傳奇抓紮手林憶珊、餵貓途中遇車禍過世的作家忽忽、在偏鄉海邊日日東繞西拐餵養浪犬的小說家王家祥……他們,牠們,永恆銘記,她說:「那些人,那些街貓們的人族朋友,成了孤僻成性的我在人生走了一半時竟然最想認識的人。」
本書特色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真心以為《詩經》這句子不是描述愛情,而是戰友、是袍澤。是那一日復一日在街頭尋尋覓覓,為無法發聲的生命奮鬥的同行者身影。
*「黑暗騎士」的光芒--看見那些每日在第一線做希臘神話裡薛西佛斯苦役的人。
狗人.貓人
柯靜雯
年紀很小的時候,三、四歲左右,去奶奶家被迎面撲上來的家犬咬破膝蓋後,我從此成了懼狗人直到四十歲。四十歲那年同居人(我現在的先生)有機會收養兩隻街頭幼犬,問我意見,我這人向來為愛勇敢,和朱天心諸多貓友伴中的一族「只要愛情不要麵包」的甜橘牠們同一國,於是當下僅考慮半秒吧,便爽快回應我沒問題。
真的沒問題嗎?問題得遇上了才知道是不是個問題。
問題可多了,屎尿、跳蚤以及一隻隻吸飽血比黃豆還大扒滿牠們全身的壁虱,四十年老資格懼狗人的我打從領牠倆進門那刻起瞳孔難得縮小過。然則我原本最大的疑慮,懼和怕,卻也在如同養小孩一樣每日夜把屎把尿的親狎中被沖淡了,或說,自然消失於無形。隨著牠們長大,我也從懼狗人行列領證畢業,雖說現今對於不熟悉的狗親近時仍有些疑慮,遇到狗哪怕是自家天天地上一起打滾再熟不過的那隻,突如其來無預警的一聲吠、或不明所以不太爽快的喉頭低吼聲,我難免還是心頭一怵,但已經好太多了,好到,二○ㄧ六年春天,在共同友人張萬康家中第一次見到天心,她見我似乎不怕和張家出了名脾氣不太好的狗哈嚕互動,禮貌問我應該是狗人?朱天心的讀者們絕不陌生的「相對於照護浪犬的狗人多數陽光、合群、活潑開朗,照顧浪貓的貓人貓性,個個孤僻,獨來獨往......」當下我有點不好意思,只因也不過幾年前,我還是個十足十的懼狗人呢。
卻教我想起,好多年以前,我也曾被認為是狗人,不是貓人,只是意思不盡相同。
那是二十幾近三十年前,某日我回高中母校找相差僅十歲的一位昔日老師聊天,其實更多是排解大學生活的種種不同於想像的鬱結壘塊。學生皆稱其華老師其實更像我們的學姊,她確也曾是我們的學姊,我在學校那時她甫自大學畢業不久,回校接任行政工作,同時接了一個不討好且十分吃力的活兒--宿舍舍監,我和她相熟就是起始於宿舍生活。回學校那日是假日,校園沒學生,除了守門房以及照養校園花木的幾位工友伯伯,大概就是住在宿舍裡的華老師,和她的狗小胖。小胖是隻黑白花中小型犬,忘了華老師哪兒收養來的,惟記得是我畢業以後才出現在華老師的腳邊。我雖怕狗,但像小胖這類穩定、莊重自持的狗,又有主人在一旁,我倒可以和牠們共處一室,甚至可以壯起膽來輕喚牠們的名字以示親愛(製造一點自己也是可以親近動物的假象)。我們師生倆閒聊時,小胖始終靜靜趴伏在書桌下一隅假寐,我想到便喊小胖兩聲,小胖總聞聲抬頭抬眼,啥事都沒有只除了我衝牠一臉傻笑,牠沒有情緒搭拉下眼皮趴回原位原姿勢接續剛剛被我打斷的白日夢。幾次之後華老師跟我說,狗也需要獨處靜默,像我這樣沒事瞎騰鬧狗兒,往往容易養出情緒不穩定的狗。是這樣呀,莫怪都說甚麼人養甚麼鳥,華老師是個日日晨起練太極的人,私下雖也有縱懷朗聲大笑的時候,但更多時候,她無論行立坐臥、處事待人,都像走太極行步,也像站樁,一派鬆墜沉卻意念守中。於是我和華老師聊起我在大學校園意外瞥見的貓事。
我不光和華老師是高中學姊妹,還是同一所大學的校友。我正在學中的大學校園已和華老師念書當年的校園校景不盡相同,唯老舊的化學系館倒是數十年不變。我偏愛化學系館舊到簡直簡陋、像極了我書中讀到民國初年的學校才有的氣味,是以日日在人煙罕至乃至有點仙氣縹緲的化學系館圖書室佔據一張桌子,那是我沒課的空檔偏安一隅的小旮旯。化學系館建築在坡面上,由圖書室旁的出入口進出,以為是一樓,實則是整個建築群的三樓。走進系館,照面而來的是中庭,一個已難辨造景釜痕、很像落魄大院的雜蕪中庭。我往往圖書室坐膩了便閒步到臨中庭的廊邊發呆。一日,呆滯發直的眼被中庭裡忽隱忽現的黑影拉回現實。定睛看清了,是一隻貓。腦海中已搜尋不出那隻貓具體的影像,連花色都想不起來,只因我太專注於牠企圖從中庭東邊過渡到西邊的整個過程,那謹慎、極具耐性靜定等候絕佳安全時機,每跨出一步都是謀定後動的不遲疑卻也不魯莽,剎那間風馳電掣的瞬間移位,一到下一個定點馬上隱蔽於某個陰影之下,看來都是在上一個位置時早已探查好的深謀遠慮。直至多年後我已步入中年觀看電影《聶隱娘》,才在大螢屏前恍然憶起,啊原來是牠(她)。
那恐怕是我平生第一回這麼近卻也這麼遠靜靜看一隻貓這麼久。
我同華老師說,貓實在有意思極了,太不可知不可測,不張揚不存心勾引你、引你注意,最好都不要有人發現牠的行蹤,卻實實在在深邃迷人得讓你不由得隨牠移動目光。我欣賞貓。不像狗,老傻乎乎的,若是一隻狗要由中庭東走到中庭西,肯定就是安步當車大步橫越,中途還不忘抖擻兩下、伸個懶腰拉拉筋......。我說這些的同時,小胖在不遠的陰涼水洗石子地板上一副老僧入定閉目養神。
華老師非常熟悉我的傻話癡話夢話,記憶中,她幾次笑到前仰後俯完全沒個練功人的樣子,都是被我的犯傻激得。那日,她聽完我連一片天光雲影都不願遺漏地描述我如何遇見一隻貓,以及,如何嚮往效法一隻貓的優雅不張狂,她沒先急著笑話我,而是望著我然後幽幽說:「你不覺得你根本就是一隻狗嗎?」
噫,可不是嘛。霎時我倆同時迸發出驚天的大笑聲,把小胖都笑醒了。半點沒個練功人的樣子(我當時也隨華老師練太極)。
原來天心的直覺是對的,我是狗人。
當朱天心的讀者多年,從十二歲偶然間讀到第一本書始,轉眼流光三十幾年,沒特別意識到從哪一本書開始,一隻隻有名、有樣子、有脾性甚至有德性的貓開始出現在她的文章中,好幾隻文章裡見熟了,恍惚以為自己真的識得牠們,也算真是認識牠們不是嗎?不光是牠們,還有牠們盤踞野遊的山頭,天氣好時曬太陽打呼嚕的花台,有氣度的男子漢貓葛格為了守護眾貓進食安全站得高高好把風的牆垣,這些我不曾親訪、親眼見過的場景,我熟悉得都可以臨摹出一幅幅速寫(可惜我不擅繪圖)。更不光是眾貓們的身影以及牠們閒踱狩獵討生活的現場,身為讀者,比起身影場域氣味更強烈的,怕是天心和貓志工們一次次的幾乎撕裂心肺卻又得繼續勇敢的堅強吧。我只是透過文字閱讀,已是無數次的心頭一緊,鼻酸紅了眼,那些月黑風高裡獨行俠似的風雨護貓人,須得有一顆多強悍又多柔軟的心啊。
此次集結成書的諸多篇章中,幾度出現天心和天文陪伴或目睹貓咪故去時放聲大哭,她自嘲哭得好似最煽情的電視劇,她恐怕不知,有讀者如我是讀著讀著便咬著下唇默默掉淚不好哭出聲怕驚擾了身旁不知情的人。深信這樣的讀者我不是唯一。
曾讀過顧玉玲在某次工殤紀念活動後的書寫,「好多好多細節她們都記得,那撞擊的傷口這樣鮮明像還流著血,但日子要過,沒有時間太專注悲傷,痛到底也還能活下來。那些記憶從不曾遠離,一點就開,往事歷歷,……一次又一次,當工殤家屬誠心致謝,我想我終於理解,那感謝的真正意涵是:謝謝還有人記得他。」多麼相似的心情啊。《那貓那人那城》裡的每隻貓,每個獨來獨往孤僻成性的貓人,已故去不知所蹤的、倖存的,少數曾有過幸福的,朱天心都幫你們記下了,透過文字透過不止一本的書,這一切不單是真的,而且不曾遠去。
寫於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本文作者為前劇場工作者)
自序
我的街貓朋友--志工們
自從○三年我陸續寫貓文出貓書以來,不時被不熟的人問(因舊識不會問這種問題):「什麼時候開始關心開始做流浪動物保護議題的?」
我想都不用想的回答:「上個世紀。」更精確的說,從我出生始,真的,童年照片裡,沒有一張媽媽懷抱我們的留影,都是媽媽抱著貓或狗,一旁髒兮兮的蹲著坐著也摟著貓狗的三歲五歲我們姊妹。
那些貓狗,是早我們先來的家庭成員貓大哥狗大姊,牠們在世間浪蕩討生活,路過我們家,留下來了,與我們好像。(我們不也是從哪個烏何有之鄉來此世間浪蕩,被父母收留?)
其實,在這地球、在這島、這城市,這興昌里,像我們如此長年默默在做的並不少(雖然永遠嫌太少),真的是默默,因為我認識在做流浪狗的志工友人,總能輕易就號召組織,做事之餘也常聯誼聚聊,有淚水,但都很陽光。貓志工們就大不同,總獨來獨往,月黑風高才出沒(怕被嫌惡動物的鄰居阻攔恐嚇羞辱固是原因,憂懼街貓因吃著一日的唯一一餐而行蹤暴露於風險中才更是主因),因此要找到他她們,並聯繫、合作(TNR,街貓捕捉絕育回置),比馴化一隻貓科動物更難(誰見過一隻馴化的貓科動物?無論大小,別老舉那頭哈洛德百貨公司買的小獅子克利斯青當例子)。
所以,儘管我們興昌里○七年就已加入台北市政府動檢所(現為動保處)的「街貓TNR計畫」(二○一八年已進展到有二○六個里,也就是四分之一個台北市在做),但我們從不奢望尋找或依賴其他在默默餵食照養街貓的志工們。
(不少人稱這些志工們為「愛媽」,愛心媽媽的簡稱,其實愛媽有很多不只是幹練的上班族單身女孩和退休的家庭主婦媽媽,還不少是大學研究所男生、上班族、退休老爹……)
但有趣的是,我們是先認識食物才認得人的,所以很一段時間,對那些神祕未現身的志工們我們是以食物為名的,餵食的車底,偶爾去晚了十分鐘,便見有吃剩的餅乾渣(貓則一旁洗臉舔掌),「偉嘉的」、「皇家的」、「拌白金罐的」、「周末餵貓人」、「貓大王」(與我們家定期叫貨的「貓大王」店同款餅乾),於是便會有這樣的對話:「那個偉嘉的瘋了,六灰灰胖成這樣還開白金罐,他小孩一定和六灰灰一樣胖。」「周末餵貓人大概出國了,好久沒見她餅乾。」
那些餅乾,不同廠牌、不同造型,在黑夜的車底如深林小徑的仙子指路的寶石閃閃發光,也如神祕的密碼放著信息,那些人,那些街貓們的人族朋友,成了孤僻成性的我在人生走了一半時竟然最想認識的人。
一年後,因為沒有停過的社區街貓危機(如出一轍的總是一二名偏執憎惡動物的居民促成住委會做出凌駕違逆北市動保政策法令的決議,擅自捕捉已TNR的街貓野放或不知下落),我們成了緊密的戰友:「林茵大道」的高寶猜全家及乖子徐多、「愛眉山莊」的高麗英和美麗強悍的香港女孩林翠珊、「南方藝術宮殿」酷酷的丁國雲……,我們互相在對方出國或有應酬的夜晚接手彼此轄區的貓、互通訊息(街貓通常有固定的領域,但有時也會不明原因越區或失蹤)、彼此打氣支撐(街貓常有的不測、消逝、車禍的慘狀、病痛的折磨)、難以對別人掉的淚水幸虧有彼此,哭一場,並共同深深記憶。牠們,儘管匆匆但確實來世一場,我看見,我記得,多麼孤單,孤單到會動搖、會懷疑那些記憶是真的假的(一隻隻不會說話的貓、在那寬闊無際的滔滔時間大河角落信賴凝望著你的身影),於是我深感慶幸我們有彼此,翠珊記得那兩隻來不及長大車禍的橘白小公貓,國雲的三花奶奶,寶猜記得大黑公、記得白爸爸、記得大橘橘、發發、雙雙、小肥黃……,並一起在電話中為之啼泣。
那麼,一切都是真的了。
朱天心
山東臨胊人,一九五八年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獵人們》、《三十三年夢》等。
攝影者簡介
KT
本名蘇聖傑,一九七六年生於台北市。當學生時平凡,當上班族時隨波。因利用網路、攝影幫助動物的想法,共創了網站「台灣認養地圖」(www.meetpets.org.tw),引進、實驗並推動流浪動物認養、貓中途、街貓絕育TNR行動,想營造使人對待街貓、對待動物更友善的世界,迄今仍為網路上認養動物的主要平台。近幾年來以攝影專拍街貓,作品多透過台灣認養地圖所發行之刊物、文宣、展覽與義賣品對外發表。

【預購】東南亞史:多元而獨特,關鍵的十字路口(未來十年顯學,東南亞研究經典)◎ 安東尼·瑞德 Anthony Reid( 譯者: 韓翔中)
平常價 $67.00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得主
★★台灣首次出版!東南亞史最權威經典,未來十年顯學!★★
★★台灣版作者新序,找回台灣人身上的東南亞性★★
弱國家性╳季風貿易╳多元性別╳外來文化挪用╳語言種族的多樣性
「東南亞」是超越國別史的大集合
是一塊多元而獨特、只能以「東南亞性」名之的
多元族群文明和濕熱叢林水域
東南亞何以成為「關鍵的十字路口」?
台灣位處十字路口的北大門,該如何與之交流?
■東南亞「不是中國,不是印度」,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特性
長久以來,東南亞地區在它的鄰居眼中就十分獨特,中國人稱之為「南洋」,印度人稱它為黃金之地「蘇瓦納德維帕」(Suwarnadwipa),阿拉伯人將它稱為「爪哇」,歐洲人則稱其為「更遠的印度」或「超出恆河的印度」。
由此可知,東南亞一直都是有著無窮多樣性的獨特區域——它有特殊的環境,包括濕熱的季風氣候、密集的叢林、廣泛的水系,還有火山和海嘯等周期性的自然災害。由於地形的破碎和水域的隔離,人群相互連結的方式主要是透過海洋而非陸地,使得東南亞沒有整合並統治廣大疆土的大帝國。一直到十九世紀初,外人眼中的東南亞依然是個連貫一致的整體,尚未形成民族國家的概念。
現代東南亞的基因庫與語言庫大多來自北方的中國,宗教與書寫文化則是來自西邊的印度。但是這兩個巨大鄰居的文明對東南亞的影響是有限的,東南亞「不是中國,不是印度」,它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也由於東南亞位處東亞人南下及西方人東來的交會之地,隨著伊斯蘭文明及歐洲文明的進入,各種文明因地理、氣候、貿易等因素於此地邂逅、交匯和衝突,創造出多元燦爛的東南亞文化,使其終成關鍵的十字路口。
■從無國家、弱國家到民族國家,看東南亞的千年轉變
東南亞地區最早的社會具有強烈的「無國家」(stateless)性。無國家的人們以採集、狩獵和遊耕為生,小心翼翼與更具階級性的王權展開貿易和交流,防止自己被其併吞。這種無國家的性質在東南亞的陸地區(如:今日的緬甸、泰國和寮國和中國境內雲南等地),被作者稱之為「佐米亞」(Zomia,即高地生活)。
在十九世紀西方民族國家的概念進入前,東南亞的國家概念並不強,可以用「弱國家性」來形容,其中兩種代表的政權形態為:「納加拉」(nagara)和「內格里」(negeri)。前者「納加拉」於第十至十三世紀之間宰制著東南亞大陸區,例如吳哥、蒲甘以及爪哇島的滿者伯夷,它們自視為文明的焦點和神聖王權的中心,依賴水稻耕作取得穩固的糧食來源。後者「內格里」則是十五世紀持續到十七世紀商業時代的主宰者,類似港口城市國家,最著名的有麻六甲、馬尼拉、汶萊……等,因位於航運樞紐而興起,是一系列以海洋貿易為基礎的小型政體,接待國際貿易商可說是它們存在的根本理由。
至於形塑現代東南亞民族國家的關鍵期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在此之前,東南亞地區除了區分大越國與中國的疆界之外,並無其他的固定邊界存在。隨著歐洲民族主義的進入,東南亞被納入了一個新的世界體系,荷蘭、英國、西班牙/美國、法國在這片區域上畫定邊界,現代化教育的引入,逐漸形成國語及國族的概念,導致民族主義獨立運動。現今的東南亞各國,便是在二戰後的民族國家獨立潮裡如雨後春筍般形成的。
由此可知,現今東南亞的民族國家、國族語言和邊界是近兩百年的產物。這段期間,在東南亞人生活之中,國家、民族與宗教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高,造成了原本是一個整體的東南亞的破裂與分歧。在回顧千年的東南亞史時,便不能用已知的現代邊界來描述,否則會進入歷史的誤區;也因此,本書作者瑞德便使用島嶼或集水區等地理單位,詳細論述東南亞從無國家、弱國家、到民族國家的複雜歷程。
■只有理解「東南亞性」,才能看懂東南亞諸國的歷史和本質!
如何保持「多樣性」與「獨特性」兩者之間的平衡,向來是東南亞的挑戰所在;本書正是以「關鍵的十字路口」為基準,橫跨上古至現代兩千年的幅軸,以探尋東南亞地區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假如我們用最少的詞彙描述何謂「東南亞性」,那就是:環境、性別和弱國家性。
◎「環境」——指的是東南亞所處的濕熱氣候、季風吹拂的土地,以及板塊交界處不穩定的地質條件
在遠洋航行依賴風力的帆船時代,每年風向固定交替的季風,對東南亞的海洋航行十分有利,進而成為全球商貿發展的搖籃;由於位處板塊交界處的不穩定地質條件,為東南亞帶來了火山爆發的災難、人口周期性減少,以及因火山灰的覆蓋而產生的稻作文明等特點。
透過日漸精密的定年技術,人們發現巨型火山噴發會導致全球氣候的短期波動,因此瑞德認為東南亞的環境影響是世界性的,東南亞劇烈的火山噴發往往是全球小冰河期的罪魁禍首。正是這樣的獨特環境,造就了東南亞物種和文明的多樣性,這正是東南亞的獨特性之所在。
◎「性別」——指的東南亞歷史上的女性曾享有人類社會最大的自主性
在經濟方面,東南亞夫妻的財產是由雙方共同持有,各自有經濟自主性。東南亞人認為應該由女性控制家庭的金錢收入並進行理財,女性的財產權有足夠的保障。因此,東西方貿易商人要和當地女性締結短期婚姻以取得貿易代理權。
東南亞女性的強勢地位,也導致了男性發展出獨特的性服務,以及多元的、跨性別的文化。即使儒家、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將外來的男性主導模式帶進了東南亞,這種性別關係依舊維持某種東南亞的獨特屬性。直到十九世紀殖民主義進入,當地女性的地位才因此下降。
◎「弱國家性」——指的是東南亞社會不存在統一的中央政府,沒有發展出官僚國家
高地無政府主義一直是東南亞的特質,然而他們依舊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明,例如自給自足種植水稻的「納加拉」,和位於轉運樞紐成為貿易港口的「內格里」。東南亞文明也因為缺乏政府的箝制而更有活力、更加平等、更重視貿易、更加多樣性。
■東南亞性獨特而多元,東南亞史將成為未來十年的顯學
本書作者安東尼•瑞德是國際上研究東南亞的第一人,他的研究不是從決定歷史的所謂大事件出發,而是注重環境、地理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等年鑑學派的研究方法,因此有「亞洲的布勞岱爾」之稱。此外,瑞德堅持全球史的研究視角,印度、中國、伊斯蘭、近代歐洲的力量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相遇、交織和互相影響,正是東南亞在全球史中的重要特徵。
目前台灣出版的東南亞相關主題以國別史居多,且偏重民族主義視角。要探討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東南亞通史,若只依賴殖民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視角,將無法洞悉東南亞的本質;這是因為東南亞直到十九世紀末才出現所謂的「政治體制」,到二十世紀中葉才出現「民族國家」。
本書便是首部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東南亞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的權威之作。行文上不以單一的時間線從古敘述至今,而是分為氣候、貿易、宗教、政治、人文等不同主題深入研究;不同時代所側重的描寫主題也不盡相同,甚至在不同的時代裡,東南亞的大陸區、半島區和群島區幾大區塊之間並非相互接續,有時可能會互相重疊,更能呈現東南亞地區乃至於東南亞史的多元獨特之處。
■位處十字路口的北大門,台灣是泛東南亞文化的一部分
十七世紀以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始,台灣再次涉入東南亞的海洋網絡。作者就特別指出,台灣島乃是一個龐大語族──南島語族的誕生地,「如果沒有台灣,就不會有東南亞的語言地圖」。
台灣歷史的弱國家、強社會特質非常類似東南亞,事實上,台灣原本就是東南亞文化的一員——台灣社會文化底層的東南亞性非常醒目,不僅僅表現為原住民的南島語言,閩南族群也是泛東南亞文化的重要承載者。此外,台灣和東南亞國家一樣,都位在太平洋火環帶,地震與地熱活動相當活躍,原住民的文化十足珍貴,同時也瀕臨消失的危機,這是因為南島語族原住民在自己的國度當中也一樣被殖民者當成了少數族群。
一直到現代,台灣與東南亞各國都曾向對方學習,但台灣看待東南亞社會的歷史和未來的視角仍舊「從北向南看」,以陸地思維看海洋世界,甚至出現抱持經濟殖民主義的新南向政策;作者瑞德便強調,「看東南亞,由南往北看的觀點至為重要」——對台灣讀者來說,東南亞絕非只是表層的新南向政策,而是應該透過東南亞看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才是海洋國家台灣與東南亞正確的連結方式。
東南亞史大家。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經濟與歷史學士、歷史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是澳洲人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通訊院士,現為澳洲國立大學榮譽教授。
拿到博士學位後,最先在馬來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東南亞史,1970-1999年期間在澳洲國立大學執教,之後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至2007年,最後在澳洲坎培拉退休。
1980年代曾經主持召集劍橋東南亞經濟史。1999年前往UCLA協助創辦亞洲研究中心,2002年得到福岡亞洲文化獎的學術研究大獎,又蒙王賡武邀請而至新加坡協助成立亞洲研究中心。2010年得到美國亞洲研究學會的亞洲研究傑出貢獻獎。
著有《東南亞的貿易時代:1450-1680》(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人民的鮮血:北蘇門答臘的革命與傳統統治的終結》(The Blood of the People: Revolution and the End of Traditional Rule in Northern Sumatra)、《印度尼西亞邊境:亞齊人和蘇門答臘的其他歷史》(An Indonesian Frontier: Acehnese and other histories of Sumatra)等書。
審訂者簡介
鄭永常
香港新亞研究所博士,專長於中越關係史、明史、東南亞華人史、東南亞史、東亞海貿史。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著有《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征戰與棄守:明代中越關係研究》、《血紅的桂冠:十六至十九世紀越南基督教政策研究》、《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明清東亞舟師祕本:耶魯航海圖研究》、《瞬間千年:東亞海域周邊史論》等書。
譯者簡介
韓翔中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譯有《流動的疆域:全球視野下的雲南與中國》(八旗文化出版)、《城牆:從萬里長城到柏林圍牆,一部血與磚打造的人類文明史》、《英倫視野下的歐洲史:從希臘雅典的榮光到普丁崛起,全新觀點和幽默解讀》、《榮格論心理學與宗教》、《歷史獵人:追尋失落的世界寶藏》等書。

【預購】日式生活╳關鍵字80+:人生哲學‧美學風尚‧飲食風俗‧工藝節慶‧傳統創新,領略日式生活風格,直入日本文化精髓◎ 矢澤豐 (譯者:潘昱均 )
平常價 $35.00一窺日本美學堂奧,
一次讀懂日本的86個關鍵字!
日式生活最詳盡的內行人導覽,
從日本文化、設計、美食、哲學,
到茶道、登山、侘寂之美、尖端電影製作,甚或威士忌市場革新,
本書彰顯出偉大文化的精髓洞見!
◆本書講述日本之事和日本知識,也是一趟日式美學究極之旅,更是認識日本文化的終極讀本!
◆版權已售:台灣、英國、西班牙、法國、加拿大、義大利、俄國、波蘭、匈牙利、中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荷蘭、斯洛伐克、愛沙尼亞與德國等。
◆從茶道、登山到慶祝不完美事物,從清酒到金繼,從侘寂到吉卜力,從禪宗到生活日語,無論是電影製作前線、威士忌市場沿革,還是家長較勁午餐便當,跟著作者矢澤豐進行這趟完美揉合傳統與創新的日式生活╳日本文化終極導覽,搭配百餘幅精美圖片,體驗最好的日本設計、飲食、哲學和文化。
「書中內容是我個人對這些矛盾做的主觀詮釋,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地談,深入解析你眼中的日本印象,給你一種「3D」感,呈現真實的日本。」──本書作者 矢澤豐
從宮崎駿到群山,從清酒、茶道到神道教,處處皆是禪意。無論是享受森林浴的淨化療癒,或在金繼藝術中讚頌侘寂之美,還是了解日本電影製作現況和威士忌市場革新,以及父母對孩子便當的較勁,花點時間閱讀本書,你一定會對悠久興盛的日本文化和實踐幸福的日式生活有更深的了解。
日本除了東京這個大都會之母外,更有三分之二的國土覆蓋著森林,這讓日本人對自然世界懷抱崇高敬意來歡慶祭祀,並把周遭綠色空間利用臻於至美,也看見日本禮儀文化如何融入現代,在日常習俗與悠活的實踐中發揚光大。
東京出身、旅外多年的作者矢澤豐,中年回到故鄉,對日本做了最內行也最開放獨到的終極導覽,充滿創意和洞見、實踐與內涵,跟著他流連玩味這片日出國度,讓你對日式設計、飲食、哲學和文化有更全面深層的體認,進而發現「生き甲斐-Ikigai」的日式生存意義。

【預購】一個作家的午後:村上春樹編選 費滋傑羅後期作品集◎史考特·費滋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 (譯者: 羅士庭, 賴明珠)
平常價 $30.00
【預購】兒子的男朋友◎ 秋吉理香子 Akiyoshi Rikako(譯者: emina)
平常價 $34.00打亂母親莉緒與一家人原本的生活。
聖將和雄哉,兩人如同盛夏般炙熱的戀情究竟會如何發展?
母親、兒子、母親密友、父親、兒子的男朋友
溫暖描繪家人之間羈絆與多重視角
充滿歡笑、怦然心動、同時讓人思索LGBT時代的小說
我們不是在太陽的陰影下。
我們在樹蔭下。
這不是Happy Ending。
只是一個中間點。
但是個令人驚奇不已、充滿著光輝和奇蹟的瞬間。
原以為是得不到任何人祝福的關係。
原以為要一直躲在陰影下。
可是在這裡,確實有支持著我們的人。
即便未來遭遇令人感到沮喪的苦難,只要有了這些人,就什麼也不害怕了。
40歲的家庭主婦杉山莉緒,因高二的獨生子聖將向自己出櫃而大受打擊。雖然莉緒表面上認可了兩個人的交往,卻不知如何對丈夫稻男開口……。莉緒邀請兒子的男朋友雄哉來家裡吃午餐。就讀於一流大學二年級、今年20歲的雄哉因母親早逝,因此除了家事,甚至還負責失能祖母的日常照護工作,而且雄哉更有著與聖將不相上下的出色外表,是各方面都無可挑剔的好青年。聖將和雄哉兩人的戀情如同盛夏般炙熱,但面對這冷酷的社會與周遭環境究竟會如何發展呢?
希望他可以過得幸福。希望他不是躲在陰暗處,而是走在陽光下。正因為愛,才更是如此。
這個孩子,就是個普通的好孩子。只是剛好喜歡上我家兒子而已。
不一定只有普通才是幸福。就連男生和女生,要在幾十億人口裡找到彼此、相互吸引、在一起都接近奇蹟了。明知道有種種偏見和阻礙,這兩個人也決心要交往,難道不是一件非常純粹無暇、神聖的事情嗎?
出生於兵庫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美國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電影電視製作碩士。2008年以《雪花》榮獲第三回「Yahoo! JAPAN文學獎」。隔年以收錄該得獎作的短篇小說集《雪花》正式踏入文壇。暗黑推理小說《暗黑女子》成為話題,同時被改編為電影。其他作品有《絕對正義》、《沉默》、《吉賽兒》、《沉睡的美女》、《婚活中毒》、《灼熱》等。
譯者簡介
emina
熱愛旅行與閱讀,最喜歡的書是《小王子》。另譯有窪美澄《凝望手心》。
譯稿賜教:emina19770920@gmail.com

【預購】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 克里斯穹‧葛塔魯 Christian Grataloup (譯者: 蔡孟貞)
平常價 $28.00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了。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是一日美好的開端。
早餐可簡單、可複雜、可華麗、可樸實,端視享用之人的喜好與需求。多數饕客在乎的是早餐好不好吃、去哪裡買、怎麼做?意在滿足填飽肚腹的物質需求,但你可曾想過,今日我們桌上的一份早餐,是積累了百年、來自各國的文化精華。
早餐其實顛覆了飲食史,擁有開創嶄新世界的力量,在短短幾百年間橫掃了歐亞大陸,成為許多人一早的精緻享受。特別在歐洲,早餐的形成與航海時代商船貿易的發達息息相關,成了展示外貿成果與新潮食品的最好舞台,其食材的演變與人們重視它的程度,在在顯示它跨越了物的界線,漸漸轉化為一種文化現象,且是令人驚異的跨文化融合。
當你坐在路邊早餐店的一角,享用著咖啡、火腿蛋土司與沙拉,享用著一天之始的明媚時,不妨想想:咖啡是怎麼傳進來的?土司是什麼時候開始占據我們的餐桌?沙拉又怎麼會成為健康的代表食品?就會發現,一張小小餐桌上的食物就像聯合國,而你正站在歷史的發展洪流中,帶著新文化向前邁進。
在《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一書裡,作者克里斯穹‧葛塔魯除了直向梳理早餐演變的歷史,還縱向包攬了地域發展、產業、運輸等的演進,以地理學家的獨到眼光,帶領我們看各個異域間的交流如何轉變固有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如何內化,逐漸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文化。
「每個人都知道天天吃的早餐,因為太過熟悉了,以至於沒想過該去深入了解它長達三世紀的歷史!」
一旦明白了其中奧妙,早晨的餐桌就是精采又多元的文化共和國。每一種組合都是創新,每一次入口都是顛覆。
地史學家,巴黎第七大學教授,致力於研究全球化的歷史。
其著作《全球化的地理歷史》(Géohistoire de la mondialisation)榮獲2007年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géographie)獎項與2008年聖德尼獎(Jean Sainteny Prize)。
譯者簡介
蔡孟貞
1965年生,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魯旺斯大學應用外語碩士。喜歡法文,喜歡法國。譯有《20世紀的巴黎》、《螞蟻》、《肉體的惡魔》、《豹紋少年》、《放手》、《沉淪》、《法蘭西組曲》、《真愛獨白》、《暗夜無盡》、《聖殿指環》、《布拉格墓園》等作品。

市場,去死吧◎陳滅
平常價 $26.00陳滅《市場,去死吧》於二〇〇八出版,三個月旋即售清,絕版至今,已成小小的傳奇。詩集中滿佈沉鬱而狂放的濃郁意緒,寫及七一、六四、皇后碼頭、反世貿、巿區重建、旅遊經濟等反抗主題,復與懷舊流行曲、貝拉塔爾等經典電影、經典文學作品作文本互涉,將晚期資本主義、都市士紳化時期的荒謬語言重鑄再造,以虛無點燃反抗的意志,背後是人文主義與知識份子,在香港這個城市裡的哀歌,既孤零,又普遍。
九年之後,香港主權移交二十年之際,《市場,去死吧(增訂版)》面世,收入新作十首,以及洛楓的導讀長文。
作家簡介

【預購】古事記◎太安萬侶(譯者: 周作人)
平常價 $27.00日本第一部文史典籍,經典地位有如中國《山海經》!
《古事記》是日本第一部文字典籍,也是現存最早的日本文學與歷史著作,於西元712年由稗田阿禮口述,太安萬侶編寫撰寫而成,全書分為三卷。
上卷內容是日本的起源、諸神的由來與神話傳說,主要講述日本國土與天皇是如何形成。中、下卷講述從神武天皇到推古天皇(第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相關事蹟與傳說,包括平亂、征討、施政、制度、皇室傳說。全書編寫的主要目的,在於傳達帝王與國家的傳承,讓後世之人能夠理解日本的緣起。
對於想要理解日本神話(如天照大神、日本起源、八岐大蛇),或者想要理解神社或大社與「式年遷宮」等等神道教制度,還有經常出現在漫畫動畫電玩小說中的日本歷史題材(如天孫降臨、神武天皇),或想要探討日本天皇的誕生、皇室傳承制度等等內容的讀者來說,本書是最好的原典。
譯者周作人先生,為胡適稱許為「民國第一散文家」,長年從事翻譯,譯作等身。其譯筆樸實而生動,淺顯簡練,不作刻意雕飾、不作絲毫賣弄,精彩還原了神話的古樸與美感。因其畢生熱愛日本文化,深入探究日本文化精髓,筆下用詞簡單可愛,但極具韻味。
本書除原典內容之外,更整理「神明列表」,簡介書中出場諸神的來源、關係與重要事件。另附有「神族圖譜」與「天皇世系圖」,將眾神與歷代天皇的身分、淵源、關係,以跨頁或彩色拉頁等圖表方式呈現,讓讀者在閱讀本書之餘,能透過圖表,對內容人物、神明的從屬與上下關係、淵源,一目了然,清楚掌握。
國立交通大學社文所副教授 藍弘岳 精彩導讀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大人的日本史》作者 涂豐恩
中國文化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院長 徐興慶 誠摯推薦
太安萬侶
譯者簡介
周作人
曾師從國學大師章太炎學習《說文解字》,後留學日本,攻讀外國語言,研究希臘文,並曾任教東京利教大學希臘文課程。另外學習俄文、梵文。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
被胡適稱許為「民國第一散文家」,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精研日本文化五十餘年。半生從事翻譯,曾翻譯許多高水準的日本文學與古希臘文學經典之作,如希臘的《希臘神話》、《伊索寓言》,與日本《古事記》、《狂言選》、《枕草子》、《浮世澡堂》、《浮世理髮館》,並校定《今昔物語集》、《源氏物語》(豐子愷版本)等書。
【預購】文學一甲子1+2套書:吳晟的詩情詩緣、吳晟的文學情誼◎吳晟
平常價 $65.00他的創作根著於土地,和社會脈動息息相關。
他的閱讀歷程,猶如一張廣闊的文學地圖。
他的詩開闢出台灣文學的新路線,也是對母鄉的誠摯告白。
他的風格從沉鬱走向明朗,創造出了獨特的色澤。
《文學一甲子》輯為二冊,是吳晟創作生涯的集結,以「詩」為核心,輻射出珠玉斑斕的篇章,構築了一條雋永動人的文學路。
《文學一甲子1》
卷一「文學起步」:審視創作來時路,不順遂的求學過程,文學成為一扇心靈的窗口。少年吳晟的文學足跡,啟蒙於台灣農村,他作為一個文學家的基調此時已隱然確立。
卷二「一首詩一個故事」:每一首詩背後不同的際遇和命運,當他因緣際會與這些作品「重逢」時,又隨著讀者不同的詮釋,而讓詩作產生新的質變和意象。
卷三「詩與歌的故事」:吳晟的詩受到許多知名音樂人的青睞,有的成為民歌,有的成為交響樂,有的製作成專輯,有的一度成為禁歌。
卷四「詩集因緣」:記載五部詩集出版時的背景,從不顧家境清寒也要自費出書的《飄搖裡》,到現代主義風潮的異軍《吾鄉印象》,以及獲得台灣文學獎的《他還年輕》等等。
卷五「文學獎」:收錄歷年獲得文學獎的感言,每一次獲獎都是創作的里程碑。
《文學一甲子2》
卷一「文學情誼」:因為文學機緣而結識的友人,記錄他們的生命歷程、寫作轉折、美學特質等等。吳晟不只閱讀已經成名的作家,對文學新銳、青年世代、藍領階級,也用心看待,常常成為他們作品的優先閱讀者。
卷二「未完成的編輯夢」:兩度受邀北上擔任編輯職務,但因農事與家務的考量,不得不放下編輯的夢。而在編選兩本詩選的過程中,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波折。
卷三「詩與我之間」:與詩連結的人事物,書寫詩壇長者的淡泊誠懇,與文學前輩的知遇之感,或記錄過去完成的組詩,或觀看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影像時,那難以言喻的凝重和蒼茫。
卷四「追念」:緬懷那些走進時光隊伍的友人,他們不滅的文學火焰,依然在吳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專文推薦
「這套書乃是以『回望』與『反芻』為基調。回望文學履痕的軌跡,回望創作歷程中,許多難忘的長輩詩友。也反芻詩的記憶,反芻生命與詩的關聯。在反芻中,許多細膩的思考重新被提起,許多創作之際的心境與遭逢也因之具體地放大顯影。」──施懿琳
「吳晟就如他的詩作〈土〉,既是揮鋤者,也是那片寬厚的土地本身。他日日閱讀、思考、書寫,『安安份份握鋤荷犁的行程』,然後躺臥成一片豐饒田土,讓世代青年落土湠生。」──楊翠
作者簡介
吳晟
1944年9月8日生,本名吳勝雄,世居台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後,任教溪州國中;教職之餘為自耕農,親身從事農田工作,並致力詩和散文的創作。2000年2月從溪州國中退休,兼任靜宜大學、嘉義大學、大葉大學、修平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東華大學等校駐校作家及專業講師,教授。1980年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為訪問作家;2020年東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著有詩集《泥土》(吳晟20世紀詩集)、《他還年輕》(吳晟21世紀詩集);散文集《農婦》、《店仔頭》、《文學一甲子1:吳晟的詩情詩緣》、《文學一甲子2:吳晟的文學情誼》、《筆記濁水溪》、《我的愛戀我的憂傷》等。

【預購】種樹的詩人◎吳晟
平常價 $30.00詩人吳晟,親手闢植一片樹園
珍貴的台灣原生樹種於今蓊鬱成林
綿延水田濕地,喚回了自然
為了讓下一代還能與樹相親、為了漠化的河川與退縮的海岸線
他持續將秀美的少年樹苗
送到學校、海邊、軍營、森林墓園和島嶼角落⋯⋯
——詩人殷殷邀請我們——
跟著他走入樹園,讀樹、讀詩
種下屬於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棵樹!
*吳晟,是樹的孩子
國民作家、詩人吳晟有一片樹園,園裡遍植台灣原生樹種,樟樹、櫸木、烏心石、黃連木、毛柿、台灣肖楠、台灣土肉桂⋯⋯皆已蓊鬱成林,林間,還挺立著一行行亭亭玉立、三五歲的樹苗。
一九四四年於台灣彰化溪洲鄉出生,吳晟童年時,台灣鄉鎮間到處有樹齡幾十年與上百年的大樹。那時,吳晟還不知道,有一天長成青年的自己會開始喟嘆生活中不再有樹;更不知道有一天,七十多歲的自己會走出書房,為樹疾呼奔走。
他,是種樹的男人。
*詩人的種樹行動:不信自然喚不回
二〇〇一年,吳晟與妻子莊芳華沿著故鄉濁水溪上溯源頭,見證了從海岸、平原到山脈,水源林木資源全面破壞的驚人景象。對照台灣經濟發展進程,伴隨的是原始林遭到大量砍伐,沿海防風林消失、挖山砍樹鋪水泥;跟著的是海岸線退縮、地層下陷、日益荒蕪漠化的河川遇雨暴漲、土石流頻仍⋯⋯對位在亞熱帶、夏雨冬乾的台灣來說,能把從梅雨到颱風降下的雨水好好存在根部,漫長的冬季乾旱才有水可用,這是樹木對這片土地的惠贈,人們卻鮮少在意。
從此開始,他的散文與詩出現越來越多樹與生態的書寫;文字之外,他也決定開始行動,將家裡傳下的近三公頃良田,全部用來種樹。
*守護最珍貴的台灣的原生樹種
吳晟的樹園種下的,全是強悍、容易生長的台灣原生樹種,樹種的選擇有三個原則:本土性、遮蔭性、未來性。他為園內樹種編了一首打油詩:「一隻烏毛雞,騎在黃牛背」,幾個字分別代表烏心石、毛柿、台灣櫸木(俗稱為「雞油」)、黃連木和牛樟,它們是「闊葉一級木」,也是一般人說的「台灣闊葉五木」;還有老一輩都喜歡的台灣肖楠和土肉桂。
打從一開始種樹,吳晟就堅持不噴農藥、不灑化肥、人工除草,為的是造就一個友善自然的生態環境。樹園四季都有不同風景和豐富生態,連綿著鄰旁友善耕作的水田溼地,在季節更迭中輪流上演枝葉新生、樹冠茂密、花香掩映、果實豐盈、蟲魚鳥獸穿梭覓食、安居繁衍的自然連續劇。
*種樹十堂課:相約,種下生命中第一棵樹
從自掏腰包闢樹園種樹、送樹,到響應大面積「平地造林」與「社區林業」,近年更積極投入民間護樹與路樹維護,督促公部門多種樹、種對樹——吳晟不只將愛樹的心念化成動人詩文、用行動種樹,也成了默默「播種」的人——他親手栽培的樹木,有的變成森林墓園的一份子;有的去到海邊,有些去了軍營、學校、市公所⋯⋯至今,他仍辛勤栽植呵護一株株秀美的台灣原生種樹苗,等待有心人。
吳晟將美麗的樹園免費開放給民眾參訪,並持續將少年樹苗送出給有心的愛樹人。「我真的希望每個人種樹,種下屬於自己的一棵樹,更進一步,種下屬於自己的一片樹園」,吳晟說。跟著這本書,走進吳晟的樹園,他將教你如何種下生命中的第一棵樹,並跟著他的腳步,一起出發去探訪,守護我們身邊、路旁、社區與公園的樹!
本書特色
• 國民作家、詩人吳晟|「樹園組詩」首度發表
• 生態樹園|珍貴台灣原生樹種・現場導覽
• 精美插畫|圖示正確種樹觀念和步驟
吳晟|口述・詩文創作
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人,一九四四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畢業;任教彰化溪洲國中生物科以迄退休,現專事耕讀。曾以詩人身分應邀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為訪問作家;出版有詩集《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他還年輕》,以及散文集《農婦》、《店仔頭》、《吳晟散文選》、《守護母親之河》等多種。
鄒欣寧|採寫
在台北求學、工作十餘年的桃園人,當過劇團經理、雜誌採編、劇場編劇,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閒時看書、看樹、看舞,最近對園藝、烹飪、探戈、薩滿有高度興趣。願把生命中的文字書寫都獻給Pachamama(大地媽媽)。寫作經歷:《國片的燦爛時光》(2010)、《打開雲門》(2013,合著)、《咆哮誌》(2014,合著)。《誠品好讀》(2006-2010)、《PAR表演藝術》(2010-2013)。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劇本特優(2007)。臺北文學獎舞台劇評審獎(2012)。
唐炘炘|資料彙整
輔大法文系畢,副修英文。曾任漢聲出版社、遠足文化、環境資訊協會編輯,大地地理、秋雨文化、小天下出版社等特約撰文編採,並於社區大學開設生態課程,關注自然生態、社會人文主題

【預購】我的愛戀 我的憂傷◎吳晟
平常價 $33.00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他永遠愛戀之至,所以憂傷,自言:「而我的愛戀有多深,憂傷就有多深……認真檢視我們這一世代,台灣社會的發展,弊端重重,急迫必須改革的『惡行惡習』,實在太多太多了。」
吳晟:
「我多麼希望滿心歡喜歌頌親愛的家鄉,然而短短數十年,我的生命歷程,竟然眼睜睜『見證』傳承無數代的農田,快速萎縮,生態環境快速惡化,一處又一處遭受汙染,持續擴大,我的焦慮憂傷也持續擴大,佔據我的心胸。」
吳晟
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人,1944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畢業;任教彰化溪洲國中生物科以迄退休,現專事耕讀。
曾以詩人身分應邀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為訪問作家;出版有詩集《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他還年輕》(2015台灣文學獎新詩獎),以及散文集《農婦》、《店仔頭》、《吳晟散文選》等多種。

【預購】八二三注◎朱西甯
平常價 $60.00 那是一場奇怪的戰爭。許多不尋常的歷史因素才塑造出這樣一場世界戰史上絕無僅有的戰爭。在台海分裂、國府退守台灣以及國際冷戰架構確立的外在環境下,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砲戰」,中共持續四十四天、發射將近五十萬發砲彈攻擊金門的軍事行動,全書以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六日南下運兵列車為場景拉開序幕,結尾於一九五八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朱西甯以六十萬字巨著記錄了三個月零十天間的事。朱西甯自述道:「為……可敬的母親和他們無名英雄的兒子寫下值得紀念的東西」,而透過《八二三注》,朱先生也為時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一代文豪朱西甯最具代表性的戰爭小說巨著,以文學之筆,為決定台海對峙的歷史性戰役,留下時代的印記。
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適逢朱先生辭世五周年,INK印刻謹以【朱西甯作品集】的出版,紀念並重溫朱先生一生致力於華文文學的豐碩成果。
本書特請名評論家楊照先生撰序導讀,書後附錄朱先生作品出版年表及相關評論、訪談索引;並以軟皮精裝方式呈現,極具典藏及閱讀價值。作者簡介
朱西甯
本名朱青海(1927-1998),山東臨朐人。青少年時期適逢對日抗戰,戰後就讀杭州藝專。一九四九年棄學從軍來台,從上等兵至上校退役。
曾任《新文藝》月刊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四十六歲離開軍職以專志寫作;曾在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兼任教職。
一九四七年,在南京《中央日報》副刊正式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洋化〉,一九五二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大火炬的愛》。作品有長篇小說《貓》、《旱魃》、《畫夢紀》、《八二三注》、《華太平家傳》,短篇小說集《鐵漿》、《狼》、《破曉時分》、《冶金者》、《春城無處不飛花》,散文集《朱西甯隨筆》、《微言篇》等三十餘部作品,無論質量,皆極為可觀,允為當代台灣最重要小說家之一。
遺作《華太平家傳》,耗費十八年寫作,傾其畢生功力,多次易稿修改。此書深受台灣文壇肯定,更榮獲二○○二年時報文學推薦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以及金鼎獎等。

【預購】小說家者流◎朱西甯
平常價 $27.00孩童們的一場遊戲,何至演變成一樁懸疑的命案?臨下車前的一個意外,竟把知名大編劇撞得魂不附體!荒山寒夜裡,被窩中的一條「蛇」如何掀起軒然大波?曾是情敵的友人亡故了,過往的種種似乎變得美好起來,但眼前的人不正是……
本書收錄作者於一九六○至七○年代間創作的短篇小說作品,同時標示了作者往現代主義的轉向;更加著意於文字語言的試驗與嘗試,顛覆傳統小說書寫框架,呈現出與不同於以往的創作面貌。
除了在語言上的鍛造,其書寫題材亦更趨多元;從北中國的庶民風物與聲腔,到台北繁華都會裡影劇圈紙醉金迷的現場,乃至於台灣閭里巷弄間鄉村俗民的耳語和閒話,無不透過他的文字生動而細膩地躍然紙上。
朱西甯
本名朱青海(一九二六~一九九八),山東臨朐人。青少年時期適逢對日抗戰,戰後就讀杭州藝專。一九四九年棄學從軍來台,從上等兵至上校退役。
曾任《新文藝》月刊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四十六歲離開軍職以專志寫作;曾在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兼任教職。
一九四七年,在南京《中央日報》副刊正式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洋化〉,一九五二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大火炬的愛》。作品有長篇小說《貓》、《旱魃》、《畫夢紀》、《八二三注》、《華太平家傳》,短篇小說集《鐵漿》、《狼》、《破曉時分》、《冶金者》、《春城無處不飛花》,散文集《朱西甯隨筆》、《微言篇》等三十餘部作品,無論質量,皆極為可觀,允為當代台灣最重要小說家之一。
遺作《華太平家傳》,耗費十八年寫作,傾其畢生功力,多次易稿修改。此書深受台灣文壇肯定,更榮獲二○○二年時報文學推薦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以及金鼎獎等。

【預購】他們在島嶼寫作三: 削瘦的靈魂 (BD+DVD)◎七等生(導演:朱賢哲)
平常價 $50.00世界華人眾所矚目‧兩岸三地引頸期盼
膠卷書寫映畫光影雕刻文學
全新《他們在島嶼寫作》Ⅲ強勢歸來重磅再現
七等生、朱西甯、劉慕沙、朱天文、朱天心、吳晟、楊澤
藍光+DVD+作家小傳書籍完整典藏
◆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The Inspired Island III: A Lean Soul
1967年,七等生在《文學季刊》發表了臺灣文學史上著名短篇小說《我愛黑眼珠》,引起文壇極大的爭議。當時評論家認為,這類離經叛道、萎靡頹廢的文學作品,恐影響國家安全而應杜絕。從此,七等生被批評為艱澀的個人主義或虛無主義作家。然而在時代洗練下,七等生成為影響後世文壇最重要作家之一,並被稱為臺灣「內向世代」作家的開端。
《削瘦的靈魂》紀錄片以導演口述旁白和小說文本字幕,以及親友等重要他人訪談,勾勒出作家的生命脈絡與創作形象。 導演朱賢哲突破拍攝困難與作家心防,多次採訪隱世多年的七等生,得以一窺其內在世界瘋狂又孤寂的觀點。
七等生自嘲自貶的筆名「七等生」,就是對時代的叛逆與反諷。《削瘦的靈魂》一片難得紀錄了這樣一位讓文壇與社會都往前跨步深思的小說家。
目錄
藍光/DVD光碟:
電影本片-104分鐘
電影花絮-78分鐘含正片遺珠、幕後花絮、我們在島嶼朗讀
本商品包含:
● Disc 1:電影本片藍光版
● Disc 2:幕後花絮DVD版
● 作家小傳1本
規格:
發音:國語發音
字幕:繁體中文‧英文

【預購】黑眼珠與我◎七等生
平常價 $28.002020全新彙編七等生全集
散文及文學評論集,分為三輯,輯一以「黑眼珠」為傾訴對象,抒發日常種種哲思;輯二抒發對文學、藝術的看法和時事觀察;輯三「耶穌的藝術」為七等生創作生涯最驚異的文學體驗,以小說家之眼重述耶穌救世之路,融小說、散文、評論與詩唯一體。
七等生以一貫的意識流筆法,記錄他的生活日常。〈耶穌的藝術〉前言:「我不是基督徒,亦未深切研究過宗教神學……我亦不在偽裝信仰,卻希望在生活的諸樣煩雜的理念之外,找尋另一個榜樣,再做一次虔誠和有益的學習,盼能在懷疑的思想中,尋獲內心的信仰。」
【預購】散步去黑橋◎七等生
平常價 $26.002020全新彙編七等生全集

【預購】獵人們 (二版一刷)◎朱天心
平常價 $25.00朱天心經典文集
我∕我們一家人所際遇的貓族的故事
《獵人們》初版時,作家曾說:「這本書是個祈禱,祈禱我們都能面對所有來自世界的美好與難堪。」書寫成為實踐的支撐,日日夜夜護守街貓的人族因此有了慰藉。
匆匆數年,書中所寫的貓雖早已改朝換代不知幾番,但相逢相知的生命都在記憶裡不可抹滅,新版一一標註貓族身相,以證他們真切來世一遭。
它記錄了曾經我們一代之人摸索前行、試圖找出一條如何文明地對待流浪動物出路的努力,也許,一切原本再簡單不過,簡單如印度聖哲甘地早在大半個世紀前說的,「一個國家的強盛和道德程度,端看它如何對待其他生靈。」——朱天心
朱天心是個愛貓人也是養貓人(照她的話是與貓共處),卻從來不是個留貓的人,但她仍以自己的獨特方式與感性,為相逢未必相識的眾貓族留存牠們躍入躍出她生命動線中的足跡。《獵人們》雖是散文隨筆集,但也可以視為小說家「都市人類學」式的台灣社會「畸零族群」觀察,只是凝視對象從人轉移到了貓,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與時間中的刻鑿痕跡也就越深。
在本書十篇作品中,作家述寫自己與屋裡屋外、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領域裡眾貓族的邂逅與相處,她給牠們自由,卻賺得了羈絆;對牠們的生命尊之重之,自己的生命也得到豐富。
※在動保團體、市府、社區和無數「貓天使」的努力之下,目前台北市已有近二分之一區域實施「街貓TNR計畫」。
獵人群像
納莉:天生好獵人,彷彿狩獵女神戴安娜,光采奪目的忙進忙出,時不時地啣來一物,犒賞家內人族。
麻瓜:像狼一樣獨來獨往,野性十足,徹夜不歸的夜晚,外頭總傳來淒厲高亢的打鬥示威聲。
貓爸爸:黃背白腹貓,話特多,最愛送往迎來,邊走邊聊一路伴人族回家,再瀟灑告辭。
李家寶:粉妝玉琢有如賈寶玉的俊美白貓王子,鍾情於人而不與貓族為伍,至死不渝。
金針:不世出的大貓王,每次出巡回來,總需要家人致上熱烈歡迎儀式。
英雄:標準黑貓,生平大志是當黑手,日日專心在圍牆上看工人做工。
阿麻:白底灰花,醜醜的臉,大大的眼,表情從沒軟化過,卻是盡責的貓媽媽。
辛辛:只要愛情不要麵包,太認同人,幾乎失去靈動敏捷的天性。
貓人側寫
夏天有蚊蟲的時候,為防臂與腿獻祭成紅豆冰,要穿長褲。姊姊手腕纏繞布條,圈圈悲壯,往往還是掛彩無數。體力與意志相搏,一場人和貓的善意較量。綠衣蓄鬚,包藍色海盜頭巾的吳醫師酷酷不說話,接棒收下送來新貓自去整治。姊妹二人每每累到相逢好處無一言,雙雙癱坐最近的 7-11窗邊灌咖啡回魂。
對於她和姊姊而言,行路時,同一隻街貓問答的時間與十個紅燈等長。而伏案寫作時,那些因貓延宕的章節,中間落下了梅花的腳跡麼?這低矮圍牆,有貓驕傲行過,她踮起腳,放一把貓餅乾到牆上。豈料貓的動作更迅捷,匆忙爬進樹叢。「他的樣子看起來還不錯。」她笑說,俯身撿拾一大片麵包樹葉,扇子一樣握在手裡搖著。幾天前,她才和同儕們去到總統府前抗議,為爭取動物保護司獨立。(文∕楊君寧)
朱天心
山東臨朐人,一九五八年三月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等書。
文學世家的背景使得朱天心在文壇出道甚早,初試啼聲的《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為她帶來廣大的忠實讀者,而近年來作品風格的轉變、涉及敏感的政治題材、尖銳犀利的筆調,以及近於議論和散文體的小說形式,則讓她的作品每一出版即引起諸多討論甚至爭議;許多評論者將她與張愛玲相提並論,文化研究學者柯裕棻更說:「朱天心是我們這個世代不能不知道的一個名字」。

【預購】古都◎朱天心
平常價 $21.00延續了貫穿《想我眷村的兄弟們》中關於記憶與死亡的主題,是近年完成的最精彩作品,1997年出版時引發讀者與學界的熱烈討論,並由日本北海道大學國際傳播媒體研究科及語言文化部助教授清水賢一郎翻譯,於2000年發行日文本。
書中包含5個中、短篇小說作品。〈威尼斯之死〉以反諷中帶有嬉謔的語氣描寫作家充滿偶然、虛實掩映的創作情境;〈拉曼查志士〉像是〈預知死亡紀事〉的續篇,虔敬地銘刻一生一次的死亡儀式;〈第凡內早餐〉大張旗鼓地鋪陳一個簡單的消費行為,凸顯高度資本化社會中一名上班族女性卑微的自我滿足(或者說被催眠)慾望;〈匈牙利之水〉藉氣味與記憶的結合,抒情地紀錄對死亡充滿焦慮、兩個相濡以沫的老靈魂;〈古都〉則以空間、時間、人物上相互對照的敘事手法,探討共同記憶的荒謬,可說是城市書寫的經典之作。
書中散布的典故與學院知識目的並不在令讀者汗顏,那些其實是老靈魂不被理解的焦慮,是希臘神話中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不被相信的預言,朱天心的書寫既非想要消去也非置換所有人的記憶,而是像清水賢一郎所形容:「類比式」的儲存方式,留下重疊的塗改痕跡。以背對讀者的寫作方式展現對讀者的尊重,朱天心執著面向過去,堅持選擇眼中所見的差異為題材,以文學捕捉人生中最真實的片段。她正站在邊緣,用最孤單但有力的筆向群眾發聲。
朱天心
山東臨朐人,一九五八年三月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等書。
文學世家的背景使得朱天心在文壇出道甚早,初試啼聲的《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為她帶來廣大的忠實讀者,而近年來作品風格的轉變、涉及敏感的政治題材、尖銳犀利的筆調,以及近於議論和散文體的小說形式,則讓她的作品每一出版即引起諸多討論甚至爭議;許多評論者將她與張愛玲相提並論,文化研究學者柯裕棻更說:「朱天心是我們這個世代不能不知道的一個名字」。

【預購】三十三年夢◎朱天心
平常價 $35.00「三三」成為歷史,《三十三年夢》從「三三」的灰燼中升起,紀錄了一個人如何忠實、忠誠地穿過多變的時代,穿過不變的京都地景,尋找並看守自我靈魂「自由」的過程。——楊照
我第一次來京都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儘管昨天傍晚才來過,我走在通常無人、但它不管濃蔭的夏天或蕭索的冬日都同樣泛著青光的石板路(只路邊灌木叢中終年有一家子貓),總是心內既波動又安定,彷彿從沒離開過。
寧寧道上人影幢幢,我看到在愁煩心事、在想著自己進行中的小說的三十出頭那時以為自己好老人生已走到盡頭現在看去多麼年輕的自己,我看到牽著女兒、彎下身子與大頭妹說話的唐諾。我看到二十二歲時穿著長襖打兩條及胸辮子、出神出世的天文,我看到因疾走而長袍角揚起的胡蘭成爺爺。
我看到盛年時的父母,我看到宏志宣一倆牽著阿朴的背影,大春美瑤和兩歲的張容,丁亞民盧非易杜至偉黃宗應這些少年友人,老焦焦雄屏的比我還愛進玻璃小店,一僧一道也似的吳繼文和黃 錦樹,當時的好友蕭維政老蕭,當時我最喜歡的以軍鄭穎,正益小鄭一家,麗文乃菁馬各,最能走最會看的俊頴,侯子……,更別說坐在嬰兒推車裡專注兩眼不言不笑的盟盟。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
我第一次來京都(一九七九)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一九七九年開始,二○一三年重回京都故地,幾次盤桓漫遊京都時空中。京都,說是故地,其實早已自初履後幾次再臨流連,再加諸回憶與情感的重量,對它的熟悉已僅次於居住的台北。
那裡的街道、佛寺神社、一叢叢櫻花與嫩芽、迎面的相識臉孔,如同另一個故里。這個他方,經由朱天心自身的疊覆揉合,被她漸次回想梳理收進。回望三十三年,從中再看過往歲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幾番出入,這才發現,記憶深刻、情感強烈執拗,不因時間而流損。

【預購】荒人手記◎朱天文
平常價 $26.00還記得它的誕生讓我們無言激動,這一次我們要重新擁有它
朱天文創作美學生涯代表作
「這是頹廢的年代,這是預言的年代」
這是《荒人手記》的開場,許多讀者書迷都還會順口背誦的兩句。荒人拿下百萬小說獎那年,台灣正在八零年代錢淹腳目的鬧熱中,文藝創作浪潮也一波更勝一波,彷彿無盡頭;然而,當《荒人手記》出現,許多如今是創作人的昔日讀者無不驚心回想起:當年真是嚇壞了。「一生沒有一刻像現在,我如此渴望看見人,隨便一個什麼人或是背後傳來的足音都可以。」再沒有了,許多人讀著讀著不斷驚嘆,心中一陣空白,站穩再讀,日後多年跟友朋聊起,呼應了唐諾對本書曾經說的「朱天文的文字之美,一路到《荒人手記》上已達引發驚懼的高峰。」
傳說朱天文寫完這本書對著同為創作者的朱天心說:終於可以跟張愛玲平了。這本小說在台灣文壇有著極受推崇的地位,也是朱天文個人寫作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冊。她為敏感、寂寞、拒絕社會化的一群人寫下極度文字之作。
21世紀已過十年,回首這本出版了十五年的小說,讀者編輯如我們一直盼望能有一個典藏的版本,對應朱天文的文采,特別在民國百年初始,請作者全新作序,首度收錄兩篇朱天文赴美為這本書英譯本講演的全文,以及當年她在獲百萬小說獎後寫的感言。
一切終將毀壞,可是他依舊深深眷戀
最幸福的片刻,他總是感到無常。
年少時的摯友因愛滋過世,這一年他四十歲,正值盛年,卻覺自己如槁木死灰。他一向敏銳意識到,肉體,青春,美,愛情,關係,這些他珍愛之物無比脆弱,轉眼即逝,瞬間便會走樣,但卻仍放不下執著,於是精神猶如走鋼索,時時準備落下,又總是不忍落下。
這是頹廢的年代,這是預言的年代。我與它牢牢的綁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
《荒人手記》是朱天文創作歷程中極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台灣當代小說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影響深遠,至今仍持續受到廣泛閱讀與討論,成為華語文學中最醒目必讀的一本書。1994年此書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轟動一時,同時引起藝文界的巨大關注與辯論,是近年難得一見的文化景觀,目前已有英文及日文兩種譯本。
(本書設計以朱天文風格化手寫書名為視覺焦點,選用進口細砂紙為書衣,觸感優雅,並以仿日本琳派紋樣光琳大波紋為書腰,呈現和服繫腰帶的典雅華麗,傳達《荒人手記》一書荒涼卻斑斕多采的文字。)
《荒人手記》初版於1994年,由時報文化出版。新經典文化2011年新版另收錄作者新撰自序、於美國發表的講稿兩篇,以及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獲獎感言。
作者簡介
朱天文
一九五六年八月生於高雄鳳山,祖籍山東臨朐。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十六歲發表第一篇小說,大學時期開辦《三三集刊》,畢業不久即創辦三三書坊,任發行人。一九八二年因獲獎小說於報上刊出而結識陳坤厚與侯孝賢,從此和電影結下不解緣,長期與侯孝賢合作編寫電影劇本,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及最佳原著劇本獎。文學創作不輟,為臺灣當代重要小說家,曾獲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第三名、中國時報第五屆時報文學獎甄選短篇小說優等獎,一九九四年更以《荒人手記》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著有《喬太守新記》、《淡江記》、《傳說》、《小畢的故事》、《最想念的季節》、《三個缽》、《炎夏之都》、《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世紀末的華麗》、《朱天文電影小說集》、《下午茶話題》、《戲夢人生》、《好男好女》、《荒人手記》、《花憶前身》、《千禧曼波》、《最好的時光》、《巫言》等。
文學創作:
1977 《喬太守新記》、1979 《淡江記》、1981 《傳說》、1983 《小畢的故事》、1984 《最想念的季節》、1985 《三姊妹》、1987 《炎夏之都》、1990 《世紀末的華麗》、1991 《朱天文電影小說集》、1992 《下午茶話題》、1994 《荒人手記》、1996 《花憶前身》、2008 《巫言》
電影編劇:
1983 《風櫃來的人》、1983 《小畢的故事》、1984 《冬冬的假期》、1984 《小爸爸的天空》、1985 《青梅竹馬 》、1985 《最想念的季節》、1985 《結婚》、1985 《童年往事》、1986 《戀戀風塵》、1987 《尼羅河的女兒》、1988 《外婆家的暑假》、1988 《悲情城市》、1993 《戲夢人生》、1995 《好男好女》、1996 《南國再見,南國》、1998 《海上花》、2001 《千禧曼波》、2003 《珈琲時光》、2005 《最好的時光》、2007 《紅氣球的旅行》
電影相關著作:
1987 《戀戀風塵──劇本及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1989 《悲情城市》、1993 《戲夢人生──侯孝賢電影分鏡劇本》、1995 《好男好女》、1998 《極上之夢──「海上花」電影全紀錄》、2001 《千禧曼波──電影原著中英文劇本》、2008 《最好的時光》、《劇照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