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 1910
- 21世紀狩獵採集者的生存指南
- 21世紀狩獵採集者的生存指南:讓演化生物學為你的人生效力
- 21世纪狩猎采集者的生存指南:让演化生物学为你的人生效力
- 2coin
- 3月號2024
- 4711441070311
- 4713006557442
- 9771819917070
- 9786263145849
- 9786263146136
- 9786263185715
- 9786263531680
- 9786263614888
- 9786263614895
- 9786263743175
- 9786263743366
- 9786263749160
- 9786263749702
- 9786263775145
- 9786263900523
- 9786267044698
- 9786267074169
- 9786267236871
- 9786267238042
- 9786267255322
- 9786267257289
- 9786267261972
- 9786267307007
- 9786267329856
- 9786267375457
- 9786267388235
- 9786267397237
- 9786267401194
- 9786269610563
- 9786269694235
- 9786269737147
- 9787213111686
- 9789570533248
- 9789570534870
- 9789570872569
- 9789571386683
- 9789573334354
- 9789573334408
- 9789573341246
- 9789576743726
- 9789577435200
- 9789579057561
- 9789860777468
- 9789862272466
- 9789862625033
- 9789863599494
- 9789863774457
- 9789863843511
- 9789864089482
- 9789865329587
- 9789869818865
- \鈴木涼美驚世之作】
- A Swim in a Pond in the Rain: In Which Four Russians Give a Master Class on Writing
- and Life
- BAUHAUS WOMEN: A GLOBAL PERSPECTIVE
- Benjamin Moser
- BL
- disobeying and defying patriarchy
- Elizabeth Otto
- EZ Japan 編輯部
- EZ叢書館
-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Gary Whit
- George Saunders
- Hannah Ross
- INK
- Iris Marion Young
- Jake Hall
- Katharine M.Rogers
- Khaled Hosseini
- Kyle Idleman
- Lama Kazi Dawa-samdup
- Little Girl Blue: The Life of Karen Carpenter
- Lyndsie Bourgon譯者:何修瑜
- Matt Damon
- Michael Sorkin
- Michel Foucault
- Mona Eltahawy
- Not a Fan: Becoming a Completely Committed Follower of Jesus
- On Female Body Experience: Throwing Like a Girl and other Essays
- Patrick Rössler
- Piranesi
- Randy L. Schmidt
- Reading
- Revolutions: How Women Changed the World on Two Wheel
- ROLAND
- ROLAND 我,和我以外的。
- Sontag: Her Life and Work
- Susanna Clarke
- Terje Tvedt
- The Art of Drag
- The Nile: History’s Greatest River
- The seven necessary sins for women and girls: A manifesto for disrupting
-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 The Worth of Water
- Tree Thieves: Crime and Survival in North America’s Woods
- UNITAS
- Variations on a Theme Park: The New American City and the End of Public Space
- William Edgar Geil
- 《字花》NO. 107
- 一苇文思出版
- 一葦文思出版
- 三毛
- 上海
- 不孤独的美食家苏东坡
- 不孤獨的美食家蘇東坡
- 不孤獨的美食家蘇東坡:貶到哪、吃到哪,大文豪的吃貨之路
- 与耶稣一起走苦路:从受难到复活的14站心灵朝圣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文學
- 两性关系
- 中国历史
- 中国文化史
- 中國古代
- 中國古典
- 中國文化史
- 中國歷史
- 中醫藥學
- 乔治·桑德斯
- 井上理津子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生
- 人類
- 今夜不說晚安
- 仿佛
- 伊莉莎白·奧托
- 何定照
- 佘佳燕
- 余欣娟
- 佛法
- 俄羅斯文學
- 個人經歷
- 傑克·霍爾
- 像女孩那样丢球:论女性身体经验
-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
- 兩性關係
- 八月見
- 八月見:馬奎斯生前最後一部小說遺稿,傾盡最後力氣的生涯創作結晶
- 八月见:马奎斯生前最后一部小说遗稿,倾尽最后力气的生涯创作结晶,加布列·贾西亚·马奎斯
- 其他
- 凯伦·卡本特传:木匠兄妹的青春挽歌
- 凱倫·卡本特傳
- 凱倫·卡本特傳:木匠兄妹的青春輓歌
- 凱爾·艾德曼
- 凱薩琳·羅傑斯
- 創作指導
- 劇本
- 劉正忠
- 加布·賈西亞·馬奎斯
-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 加里·吉丁斯
- 動植物
- 動物
- 包浩斯的女性艺术家:45位被遗忘的女性纪录
- 包浩斯的女性藝術家:45位被遺忘的女性紀錄
- 华文创作
- 卡勒德·胡賽尼
- 卡勒德·胡赛尼
- 卢俊义
- 卢建荣
- 印刻
- 印刻文学生活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历史
- 变装的艺术
- 古典
- 台湾商务
- 台湾门神图录(专业典藏版)
- 台灣
- 台灣商務
- 台灣文學
- 台灣角川
- 台灣門神圖錄(專業典藏版)
- 史凯萨琳·罗杰斯
- 吉国瑞
- 吉國瑞
- 启示出版
- 吳玧周
- 吴玧周
- 哥倫比亞
- 哲學
- 唐略
- 唐贊袞等
- 唐赞衮等
- 商周出版
- 商業理財
- 啟示出版
- 喬治·桑德斯
-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埃丽卡·吉斯
- 埃麗卡·吉斯
- 基督教
- 堀越英美
- 堯嘉寧
- 塔利耶·泰維德
- 外國文學
- 夢中的橄欖樹
- 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大人的漫畫
- 大块文化
- 大塊文化
- 大江健三郎
- 大石國際文化
- 大自然
- 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盖洛作品:中国十八省府1910,历史转折点上中原文化实地考察
- 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蓋洛作品:中國十八省府1910,歷史轉折點上中原文化實地考察 Eighteen Capitals of China 1910
- 失根城市:当代都市的断裂、拟仿,与公共空间的消失
- 失根城市: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
- 奇幻小說
- 女人与女孩的原罪
- 女人與女孩的原罪
- 女人與女孩的原罪:以滿口髒話、粗魯行為訴諸憤怒,是女性可以擁有的嗎?
- 女子
- 女性
- 女性保健
- 女性勞動
- 女性權益
- 女性的角色
- 女性藝術
- 女性角色
- 姜文濤
- 威廉·埃德加·盖洛
- 威廉·埃德加·蓋洛
- 娜汀·德·科尼希斯瓦特
- 婦女
- 字花
- 字花編輯部
- 宗教
- 宗教命理
- 宝鼎出版
- 密法
- 寶鼎出版
- 对,我月经来了 100个女生有100种经期,直面身体的诚实对话
- 對,我月經來了 100個女生有100種經期,直面身體的誠實對話
- 小說
- 尼罗河:孕育人类文明的伟大河流,承载丰沛地理、历史、水政治的生命线
- 尼羅河:孕育人類文明的偉大河流,承載豐沛地理、歷史、水政治的生命線
- 崧燁文化
- 左安浦
- 布莱特·韦恩斯坦
- 布萊特·韋恩斯坦
- 师徒百景:十六组传技也传心的匠人传承故事
- 希瑟·赫因
- 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
- 平安文化
- 庫爾提烏思論
- 康鍩錫
- 康锘锡
- 廖咸浩
- 建築設計
- 开运缘起
- 张曼娟
- 张曼娟经典“理·悟”双读本:《永恒的倾诉》+《幸福号列车2.0 》
- 張家綺
- 張曼娟
- 張曼娟經典「理·悟」雙讀本:《永恆的傾訴》+《幸福號列車2.0 》
- 張馨云
- 影視小說
- 彷彿
- 彼得·渥雷本
- 德國翻譯
- 心灵成长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心裏的夢田
- 心裏的夢田(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心靈成長
- 思考中药
- 思考中藥
- 思考中藥: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演義200種常用中藥,連年高居中醫暢銷榜,宛如故事般的中藥通俗演義
- 性別研究
- 性別認同
-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 慢水:灾异时代我们如何与水共存
- 成功法
- 成長
- 我不是耶稣的粉丝(二版):你是在崇拜偶像,还是在追寻信仰?
- 我不是耶穌的粉絲(二版):你是在崇拜偶像,還是在追尋信仰?
- 我的姑姑三毛
- 我的姑姑三毛:三毛逝世三十周年紀念發行,收錄從未公開的祕密趣事、珍貴照片
- 戲劇
- 戴伯芬
- 打破性別規範
- 推理香港
- 政治
- 散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学杂志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明
- 文明利器周天下:台湾汉诗读本
- 文明利器周天下:臺灣漢詩讀本
- 旅行
- 日出
- 日出出版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男公關
- 日本經典
- 日本翻譯
- 日本翻译
- 春山出版
- 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 時報出版
- 暖暖書屋
- 暴風雨
- 書
- 曾琮琇
-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曾经江湖:金庸,为武侠小说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曾鴻燕
- 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心理學書:打造你的「易富」體質,成為掌握財富的5%人!
- 有钱人的书柜总有一本心理学书:打造你的“易富”体质,成为掌握财富的5%人!
- 有鹿文化
- 木馬文化
- 木马文化
- 末代女矿工:海山煤矿,与一位社会学者对矿工阿嬷的生命考掘
- 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 本事出版社
- 本傑明‧莫瑟
- 朱劉華
- 李旭
- 李癸雲
- 杨照
- 杨牧全集19-22:译著卷
- 杨牧翻译文学
- 杰克·霍尔
-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林又晞
- 柠檬(二版)
- 桑塔格
- 梶井基次郎
- 森林
- 植物
- 楊照
- 楊牧
- 楊牧全集19-22:譯著卷
- 楓書坊
- 樹木
- 橡實文化
- 檸檬(二版)
- 歌星
- 歐洲文學
- 武俠
- 歷史
- 死亡文化史:唐宋性別與婦女死後解放
- 母亲
- 母親
- 民俗日常
- 水
- 水煮魚文化
- 水的价值:为世上最艰钜的水资源挑战寻觅解方
- 水的價值:為世上最艱鉅的水資源挑戰尋覓解方
- 汉娜·罗斯
- 沈弘
- 法兰克·薛庆
- 法國哲學
- 法蘭克·薛慶
- 泡菜与酸梅:从饮食、语言、偶像、经济等面向拆解日韩社会文化差异与千年历史纠葛
- 泡菜與酸梅:從飲食、語言、偶像、經濟等面向拆解日韓社會文化差異與千年歷史糾葛
- 洪範書店
- 活著是为了说故事:杨照谈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楊照
- 派翠克·洛斯勒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海外
- 海洋
- 海洋生物
-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 消失的爱:逆转我们的时代
- 滾滾紅塵【經典復刻版】
- 演化
- 漢娜·羅斯
- 潘諾妮卡·德·科尼希斯瓦特
- 猛妈的不负责教育讲座:古今中外23位超级妈妈的非典型育儿百态
- 猛媽的不負責教育講座:古今中外23位超級媽媽的非典型育兒百態
- 猫头鹰出版
- 猫的世界
- 环境科学
- 現代詩
- 琳希‧布尔冈
- 琳希‧布爾岡
- 環境科學
- 生活風格
- 田中裕也
- 田運良
- 甲溫與綠騎俠傳奇
- 男同志小說
- 男同志小说
- 異鄉客
- 當代思潮
- 當代思潮與哲學
- 百年孤寂
- 皇冠
- 皮拉奈奇
- 盗木贼:直击森林犯罪现场,揭露底层居民的困境与社会问题
- 盜木賊:直擊森林犯罪現場,揭露底層居民的困境與社會問題
- 盧俊義
- 盧建榮
- 真實人生故事
- 短篇小說
- 砍伐樹木
- 礦業
- 社會議題
- 空間
- 第247期
- 第473期
- 简体中文版
- 簡體中文版
- 米歇尔·傅柯
- 米歇爾·傅柯
- 給妮卡的三個願望:300位爵士樂手,一起。
- 給新新人類(紀念新版)
- 經典
- 經典古代文學家
- 經典導讀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編輯
- 繁体
- 繁花(王家卫执导影剧纪念版)
- 繁花(王家衛執導影劇紀念版)
- 繁體
- 繪者:Gene
- 经典
- 给妮卡的三个愿望:300位爵士乐手,一起
- 给新新人类(纪念新版)
- 美國文學
- 群:海洋生态史诗小说
- 群:海洋生態史詩小說
- 翁文嫻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耽美系列
- 职业
- 职业妇女
- 联合文学
- 联合文学生活志
- 聞翊均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出版
- 聯合文學(3月號/2024/第473期)
- 職業
- 職業婦女
- 胡歌
- 自然生態
- 自然科普
- 致富
- 臺灣商務
- 與耶穌一起走苦路:從受難到復活的14站心靈朝聖
- 舞台
- 艾莉斯·杨
- 艾莉斯·楊
- 苏珊娜‧克拉克
- 英國文學
- 英詩漢譯
- 草藥
- 莎士比亞
- 莫娜·艾塔哈維
- 莲华生大士
- 華夏文化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華文文學研究
- 葉慈
- 葉淑吟
- 蓋瑞·懷特
- 蓝迪·施密特
- 蓮華生大士
- 蔡詩萍
- 蔡诗萍
- 藍迪·施密特
- 藏傳佛教
- 藏喪禮義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藥草
- 蘇珊娜‧克拉克
- 蘇靖雯典藏藝術家庭
- 衛城出版
- 西藏度亡經:中有聞教得度密法
- 西藏度亡经:中有闻教得度密法
- 許郁文
- 請代我問候
- 譯者:葉淑吟
- 譯者林謹瓊
- 譯者童貴珊
- 譯者趙洪鑄
- 譯者陳令嫻
- 譯者陳瑄
- 譯者:BbSs
- 譯者:劉名揚
- 譯者:劉淳
- 譯者:李靜宜
- 譯者:林志明
- 譯者:溫力秦
- 譯者:穆卓芸
- 譯者:蔡丹婷
- 譯者:賴明珠
- 譯者:郭子菱
- 譯者:鄧子衿
- 譯者:陳丰宜
- 譯者:顏于凡
- 變裝的藝術
- 译者:刘淳
- 貓
- 貓的世界史
- 貓頭鷹出版
- 資優【芥川賞入圍,前AV女優作家
- 賴彥如
- 资优【芥川赏入围,前AV女优作家铃木凉美惊世之作】
- 踩动世界的女人:自由、赋权、革新,130年来的女性单车史
- 踩動世界的女人:自由、賦權、革新,130年來的女性單車史
- 輕小說
- 迈克尔·索金
- 远流
- 远流文化
- 追風箏的孩子
- 追風箏的孩子【初心不忘21週年新序紀念版】
- 追风筝的孩子
- 遠流
- 遠流文化
- 遺傳
- 邁克爾·索金
- 邂逅(1+2集套書不分售)
- 郑寅镐
- 郝田虎
- 鄭寅鎬
- 鄭政恆
- 鄭智仁
- 醫療保健
- 野人出版
- 金宇澄
- 金庸
- 金庸墨蹟 (平裝版)
- 金庸墨迹 (平装版)◎金庸
- 金武貴
- 金武贵
- 金瓶本色
- 金瓶本色:你爱的是耽溺,还是沉沦
- 鈴木涼美(譯者:緋華璃
- 铃木凉美
- 長篇小說
- 長鴻出版社
- 開運緣起:Nippon所藏
- 閱讀羅智成
- 阅读罗智成
- 陈义芝
- 陈庆祐
- 陈文茜
- 陰陽
- 陳俊榮
- 陳大為
- 陳天慈
- 陳慶祐
- 陳文茜
- 陳義芝
- 陳芳明
- 雜誌
- 雨落池中,为何还坚持游泳
- 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
- 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精讀俄羅斯四大文豪短經典。一堂為閱讀、寫作與人生解惑的大師課
- 非虛構文學
- 韓國
- 韓國翻譯
- 韩国
- 音樂
- 音樂家
- 須文蔚
- 顏徽玲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文學
- 鷹出版
- 麥浩斯
- 麥浩斯出版
- 麥特·戴蒙
- 麦浩斯出版
- 이코인
【預購】百年孤寂(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出版50週年紀念全新譯本【平裝典藏版】)◎加布·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譯者:葉淑吟)
平常價 $33.00●魯西迪譽為過去50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
●聶魯達盛讚《唐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文作品!
●全球銷量突破3000萬冊!被翻譯成37種語言版本!
●榮獲義大利「基安恰諾獎」!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與烏蘇拉的婚姻早已命中註定,不過在他們決定結婚時,還是遭到雙方家族的反對,因為他們不只是戀人,更是有血緣關係的表兄妹。
據說亂倫會生出長豬尾巴的後代,憂心悲劇降臨的烏蘇拉,婚後始終戴著貞操帶,不肯跟荷西行房。左鄰右舍流言四起,在鬥雞比賽輸給荷西的阿奇勒譏諷荷西沒有生育能力,他一怒之下用長矛刺穿了阿奇勒的喉嚨,並決心要與烏蘇拉生兒育女,不管會生出什麼樣的孩子。
雖然大家將荷西的行徑視為光榮的復仇,但因為良心的譴責以及不堪阿奇勒的冤魂夜夜騷擾,荷西與烏蘇拉還是決定遠走他鄉。他們翻山越嶺,跋涉了兩年之久,終於在河床邊建立了村莊「馬康多」,也自此開啟了波恩地亞家族百年的興榮繁盛與破滅衰亡……
《百年孤寂》是諾貝爾文學獎大師馬奎斯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是魔幻寫實主義最偉大的不朽經典。馬奎斯藉由波恩地亞家族宛如夢幻泡影般的興衰起落,創造出一個涵蓋愛情與戰爭、政治與宗教、歷史與神話、生存與死亡的想像世界,不僅寫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也訴盡了生命的虛幻與孤寂。
名人推薦
●臺大外文系教授兼國際長‧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張淑英 教授專文導讀!
●王聰威、宋怡慧、胡淑雯、個人意見、馬欣、郝譽翔、陳雪、劉梓潔、蔣勳、謝哲青 10大名家必讀推薦!
【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經典神作】
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者一樣,馬奎斯永遠為貧窮弱小的人請命,勇敢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巧妙地揉合了虛幻與現實,創造一個豐富的想像世界,並反映了南美大陸的生活和衝突。――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
百年孤寂》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布克獎得主/薩爾曼‧魯西迪
繼塞萬提斯《唐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文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勃羅‧聶魯達
《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作!――《紐約時報》書評/威廉‧甘迺迪
唯一的一部美洲《聖經》!——塞萬提斯文學獎得主/卡洛斯‧富恩特斯‧馬西亞斯
《百年孤寂》在馬奎斯建構的虛擬世界中達到了頂峰。這部小說整合並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虛構想像,進而締造了一個極其豐饒的雙重世界。它窮盡了世界的一切,同時也窮盡了自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
這本書挽救了我的一生!——奧斯卡影后/艾瑪‧湯普遜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是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作家!——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
他對西班牙文的貢獻比塞萬提斯還要大,不僅使我們的語言復活,也使我們的神話復活。――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
超越百年以來所有小說家的期待,甚至更為明快、機智、智慧,而且詩情畫意。――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因為《百年孤寂》的出現,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向全世界的讀者引介了拉丁美洲文學,這部描述馬康多的輝煌、愛與失落的小說,讓他站上了二十世紀文學的頂峰!――《紐約時報》書評/艾力克斯‧韋伯
他是個強而有力的作家,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他繼承了歐洲政治小說的偉大傳統,並將歷史劇與個人戲劇合而為一。——美國作家/歐文‧肖
馬奎斯生長的地方浸淫著西班牙移民、原住民和黑奴留下的熱帶文化,祖國的諸多異國傳說啟發了馬奎斯的豐富著述。他的經典巨著《百年孤寂》深具歷史性與文學意義,以加勒比海的虛構村莊馬康多一個家族在十九到二十世紀之間的榮衰興亡來做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紐約時報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自小與外祖父母一同生活在炎熱多雨的小鎮巴蘭基亞,鄰近一個名叫「馬康多」的香蕉園。1940年與父母一同遷往內陸小鎮蘇克雷,1947年進入位在首都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法律,並沉迷於卡夫卡與福克納的作品,同時也開始在《觀察家報》發表短篇小說。1948年因內戰舉家遷往卡塔赫納繼續大學學業,並兼任《環球日報》記者。1954年出任《觀察家報》的記者與影評人,1955年發表〈一個船難倖存者的故事〉系列報導廣受好評,隨後出任該報的駐歐記者。1957年在巴黎與海明威邂逅,並奉其為「大師」。因景仰古巴革命,1960年擔任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訊社駐波哥大和紐約記者。
1965年駕車前往墨西哥城途中萌生《百年孤寂》的寫作構想,在閉關十八個月後,終於完成這部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的經典之作。1967年《百年孤寂》甫出版便造成轟動,並於1969年獲頒義大利「基安恰諾獎」與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0年《百年孤寂》英譯本在美國出版,並被選為年度12本最佳作品之一,同年馬奎斯並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馬奎斯再獲頒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以及拉丁美洲文學最高榮譽的「羅慕洛‧加列戈斯獎」,1981年則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1982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其他作品包括《預知死亡紀事》、《愛在瘟疫蔓延時》、《迷宮中的將軍》、《異鄉客》、《關於愛和其它的惡魔》、《苦妓回憶錄》等,每每一推出都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2014年4月17日逝世,享年87歲。
譯者簡介
葉淑吟
西文譯者,永遠在忙碌中尋找翻譯的樂趣。譯有《謎樣的雙眼》、《南方女王》、《海圖迷蹤》、《風中的瑪麗娜》、《愛情的文法課》、《時空旅行社》、《黃雨》、《聖草之書:芙烈達.卡蘿的祕密筆記》、《螺旋之謎》等書。
百年孤寂,千年之愛
多年以前,出版社主編問我:「願不願意、有沒有可能用西班牙文將《百年孤寂》新譯重新出版?」面對這樣的詢問,我說:「除非原來的中譯本不再版,除非取得馬奎斯本人和經紀人的授權,除非譯者中西文底蘊厚度均足,原來的中譯並非不好,原著的精髓在於西班牙文的多重語意、發音和繁複的文化問題,新譯要完全超越更臻完美,未必是不可能的任務,但絕對是頂尖的挑戰。」當時,我以為《百年孤寂》中譯在這塊土地上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
曾經,馬奎斯和他的經紀人卡門.巴爾賽(Carmen Barcells)為了向超過千萬讀者百萬冊銷售的中文盜版抗議,已經堅持多年拒絕馬奎斯所有作品的中文版授權,形同禁運的制裁。我以為改編馬奎斯的名言「給我一個親人,我就可以撼動你的心扉」(《預知死亡紀事》:「給我一個偏見,我就可以撼動這個世界」)、透過私人遊說或親情攻勢,可以有些效果,多次長途電話到哥倫比亞跟馬奎斯的姪女瑪格麗達(Margarita)商談,也和卡門.巴爾賽磨耐心,都是無疾而終,畢竟我不是出版社,亦非版權代理商。
曾經,比馬奎斯小二十歲的弟弟艾利希歐(Eligio García Márquez ,一九四七~二○○一)誤以為我是《百年孤寂》中譯的譯者,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寄給我一份問卷,提問幾個問題: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閱讀《百年孤寂》?現在如何看待這本小說?何時成為一位譯者?閱讀時是否發現與其他作品不同或相似的特點?如何翻譯這部小說?意譯?改寫?直譯?是否遇到語言及文化上的障礙?要解決這些問題,是否親自向作家詢問?或是參考其他譯本?花多少時間翻譯?再版時是否重新校訂修正?閱讀過哪些拉美文學作品?是否翻譯過其他小說?讀過哪些馬奎斯的作品?中譯印刷多少本?書的大小設計是否和本地作家或外國作家一樣規格?讀者接受度如何?評論如何看待?是否對貴國的文學創作產生影響?在馬奎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這麼多年來,《百年孤寂》在貴國的評價與地位如何?最後,還特別手寫,說我的西文名字跟他的母親一樣:LUISA: como mi madre, Luisa Santiaga.
艾利希歐.賈西亞.馬奎斯二○○一年因腦瘤過世,這一年,他出版了厚達六百三十頁的《解密梅賈德斯》(Tras las claves de Melquíades),彙整解讀他所研究探詢到的《百年孤寂》的創作、翻譯與閱讀史,以及其全球影響力。當時距離馬奎斯得諾貝爾文學獎近二十年,而如今已過三十五個寒暑,而且二○一七年是《百年孤寂》出版五十週年紀念了。馬奎斯和卡門.巴爾賽也相繼於二○一四年、二○一五年駕鶴西歸。最重要的是/事──他們在離去前,做了最關鍵的決定(雖以極高鉅額授權費):二○一一年《百年孤寂》的中文簡體版經正式授權出版了;更可喜的是,五十週年慶的今天,臺灣皇冠也出版了我們自己的版本。
回應一九九八年艾利希歐詢問我的問題,我認為二十年後的今天更適合回答。文學若要論「文以載道」的社會責任,那麼翻譯就是回應社會文化的「某時、某地、某世代、某文本、某譯本」的需求。華文世界四、五、六年級生的閱讀歷程各有《百年孤寂》某個譯本的集體記憶,今天看到正式授權的中譯本面世,我們的態度是正面的,是雀躍的,是積極的,是勇敢的。譯者不必為了「不趨同」而「求異」,也無需顧慮布魯姆(Harold Bloom)所謂「影響的焦慮」而另闢蹊徑。這是《百年孤寂》從盜版到正式授權,從簡體到正體中文,從英文到西班牙文原文翻譯的進程與努力,迎迓另一個閱讀世代的挑戰,繼續淬煉作品的韌度與質地,也是學者、作家、譯者面對社會變遷再現思維與反省能力,同時考驗讀者的知性及智性涵養,從而展現作品無國界永恆不朽的貢獻與價值。
魔幻寫實風潮和《百年孤寂》的巔峰從上個世紀一九八○年代開始,在全球風行草偃,識者應風披靡,成為拉丁美洲新小說的翹楚,成為後殖民研究的文本典範,是拉丁美洲身分與文化認同的導航,是所有想要書寫家庭史、國家史亟思的尺度和規模,更是所有想要成為小說家的人必讀作品,說它是二十世紀文學的《聖經》也不為過。馬奎斯和《百年孤寂》在世界文壇煜煜輝赫,成就其經典地位,誠如《馬奎斯的一生》作者傑拉德.馬汀所言,他是「新的塞萬提斯」。又如,與他同為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的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獲得二○一○年諾貝爾文學獎,證明了他們這個世代的文學的璀璨輝煌與豐厚實力;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以馬奎斯為宗師,說出「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的莫言,贏得了二○一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中國、臺灣許多作家,前仆後繼擬仿效尤者亦不遑多讓,應驗了艾利希歐所說的《百年孤寂》對外國文學的影響。《百年孤寂》連結魔幻寫實三十年(一九八二~二○一二),從西方到東方,從拉丁美洲到華文世界,華文創作受到《百年孤寂》直接的影響堪稱國際文壇的顯例,這是跨文化研究和比較文學一個最耀眼的試金石,也是里程碑。
《百年孤寂》的磅礡故事,馬奎斯的寫作氣勢,兩者對世界文壇的貢獻、在歷史的定位,猶如詩仙李白登黃鶴樓讚歎美景,卻無法跳脫其一氣貫注的意境而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李白擱筆,他日另尋契機與靈感仿〈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後馬奎斯世代,被稱作所謂的「馬康多世代」也將有李白的讚嘆與喟嘆,不會再有〈黃鶴樓〉,但一定還有許多另類的鳳凰臺。一如馬奎斯一九五五年閱讀了墨西哥小說家魯佛的《佩德羅.巴拉莫》(Pedro Páramo)後,突破創作瓶頸,潛心埋首十二年,寫出了《百年孤寂》。二○○七年,為了慶祝《百年孤寂》出版四十週年,西班牙皇家學院(RAE)聯合拉丁美洲國家共二十二個西班牙語研究院出版《百年孤寂》紀念版,結集三位院士──尤薩.紀嚴(Claudio Guillén),前院長賈西亞.龔恰(Víctor García de la Concha),兩位馬奎斯摯友、名小說家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和穆迪斯(Álvaro Mutis)共五篇專論,以及四位拉丁美洲學者,其中一位是今年的塞萬提斯文學獎得主,前尼加拉瓜副總統拉米瑞茲(Sergio Ramírez),分別撰文析論馬奎斯與《百年孤寂》對拉丁美洲文學的影響。
比較文學理論大師紀嚴分析《百年孤寂》的「文學性」(literariedad),他指出馬奎斯結合歷史性、故事性和敘事體成一體;誇飾的敘述中又帶有獨特的精確度;馬康多的故事延展環繞在兩個向度:重複性和寓言/預言,也就是在循環的時間和未來的時間中鋪陳。儘管人物眾多,世代繁雜,波恩地亞家族的個性,對家族的情感、記憶和希望在時空的變換中,始終一致。賈西亞.龔恰從詩性的角度審視《百年孤寂》,舉出其時空的象徵──一種無限前進延伸的阿列夫(aleph)迷宮,小說人物處於一種二元對立的情感糾結:隨性 VS. 算計,暴力 VS. 溫柔,靜謐 VS. 躁動,搏鬥 VS. 擁抱……陷入永恆的孤寂。馬奎斯兩位好友,穆迪斯認為馬奎斯為拉丁美洲文學立下典範和典律,馬康多將會變成所有讀者情感與知識匯聚交集的地方。富恩特斯則以「美洲的名字」封號向馬奎斯和《百年孤寂》致敬,美洲的《吉訶德》(唐吉訶德)已然誕生。
身為爆炸文學的一員,身為研究馬奎斯最透徹的作家,尤薩的論述深且長。他從博士論文《馬奎斯:弒神的故事》(García Má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 ,一九七一)便認為馬奎斯的小說是在解構神話,顛覆神蹟,翻轉現實,用神話的奇幻鋪陳日常生活的真實,又以傳統迷信混雜人民心中堅信不疑的宗教信仰,詰問神的創造力。質言之,馬奎斯刻意將十五世紀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種種奇聞軼/異事和誇飾書寫挪移到二十世紀的文本創作,以拉丁美洲的現實反諷歐美聲稱的魔幻。例如,哥倫布的《日記》(一四九三)、征討墨西哥的西班牙征服者艾爾南.科特斯(Hernán Cortés,一四八五~一五四七)的《書信報告》(Cartas de relación ,一五二二),跟著麥哲倫環遊世界的義大利航海家畢加菲塔(Antonio Pigafetta ,一四八○~一五三四)的《環遊世界首航記》(Primo viaggi in torno al mondo),或多或少都帶著誇飾怪誕的口吻敘述在新大陸的所見所聞(「豬隻的肚臍長在背部;一些沒有腳掌的鳥兒,雌鳥趴在公鳥的背部孵蛋;沒有舌頭的鵜鶘群聚,尖嘴長得像湯匙」)。因此,我們可以領略馬奎斯嘲諷殖民旅行紀事的失真。拉米瑞茲的〈真實的捷徑〉也以殖民紀事為主軸,直言馬奎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將殖民敘述的虛構與想像元素植入《百年孤寂》,而「神化」的色彩,猶如《吉訶德》第二部的布局,逐漸淡化而轉入真實情境。尤薩用〈《百年孤寂》:全面的真實,全面的小說〉讚頌馬奎斯和《百年孤寂》。他說:「在我們的時代,文學天才──作品和作家──是深奧晦澀的、小眾的、令人疲憊的,《百年孤寂》是少數的例外,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極度享受的作品。」
《百年孤寂》的「全面」還根植於它呈現一個鮮明的個體的故事,又同時是集體的歷史;小說素材完整,因為它講述一個烏托邦、一個封閉的世界,從個人、家族、社會到國家,從它的起源到它的毀滅;敘述技巧全面:從真實、想像、神話傳說、奇蹟到魔幻,馬奎斯筆鋒游刃有餘。例如,梅賈德斯透過神秘的技巧或知識變出花樣的能力;美人蕾梅蒂絲(Remedios)的體與魂隨著床單飛上天,這是與宗教信仰相關的神奇;流浪的猶太人(Judío Errante)引起鳥類暴斃的敘述屬於神話傳說;維克多.于格斯(Víctor Hugues)的「私掠船幽靈,船帆被陰風撕碎,船桅被海蟑螂蛀蝕」不是魔幻,也不是信仰,是源於法國的歷史,在卡本迪爾(Alejo Carpentier)的小說《啟蒙世紀》(El siglo de las luces)中被重塑為神話傳說。此外,屬於客觀的真實,略帶點誇飾的筆觸而令人有前所未聞的驚奇的事蹟,就可以歸為奇幻的範疇,這應是《百年孤寂》裏爬梳最多的情節。例如,生出有豬尾巴的後代;忘在櫃子裡許久的空瓶子變得太重;有個鍋子裡的水沒有火卻沸騰;失眠症的瘟疫;動物園妓院……等等。馬奎斯對文字語彙的推敲也相當細緻,許多的形容詞讓文本的氛圍介於奇蹟與魔幻之間,例如,「《聖經》中的狂暴颶風吹起,把馬康多變成塵埃和殘磚碎瓦的可怕漩渦」;「當他們一拿走發黃的紙捲,有一股神力(筆者按:天使的力氣)將他們舉起,讓他們浮在半空」。這些分析有助對魔幻寫實書寫的解密與解套。
二○一七年二月我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哈利.蘭森中心(Harry Ransom Center)搜集馬奎斯生平的手稿、圖像、書信……等各種文獻資料時,小心翼翼呵護著《百年孤寂》的初稿、二校、三校……付梓後的修訂稿,馬奎斯的眉批與鉛筆筆觸,他那臺跟著作品也成為經典的打字機,各種活動數百張照片,觸摸之間,心電川流,頓時彷彿領悟了作家苦心孤詣的一生。想到他在自傳《活著是為了說故事》(Vivir para contarla)寫到「生命不只是一個人活過的歲月而已,而是他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又如何將它訴說出來」。馬奎斯用《百年孤寂》記住他的生命,用《百年孤寂》訴說出來,成為讀者、文學史上的千年之愛。
臺大外文系教授兼國際長‧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張淑英
二○一七年十二月八日
【預購】資優【芥川賞入圍,前AV女優作家鈴木涼美驚世之作】◎鈴木涼美(譯者:緋華璃)
平常價 $28.00【預購】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楊照
平常價 $31.00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
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金庸導讀;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這更是一本知音之書。」
楊照說,紀念金庸最有意義的方式,是將他的武俠小說按照創作時間先後,認真重讀一次,那是過去與現在、傳統與創新的一番奇妙對話。
從唐傳奇、《水滸傳》《三俠五義》,到平江不肖生打造了江湖概念,武俠小說系譜形塑了一個「集體世界」,而金庸的成就,在於既承繼又跳出了這種創作規則;甚至,武俠小說的終結,是因為江湖這個舞臺被金庸和古龍拆完了……
楊過是從《阿Q正傳》化身出來的俠?「射鵰」的來歷可追溯到《史記.李將軍列傳》?《書劍恩仇錄》的天山異域,讓我們看到武功的限制?袁承志的抉擇,反映了金庸的心境?而金庸自己,到底又最像作品裡的哪個角色?
楊照從金庸的生平與時代出發,追索小說與人生的微妙交錯;繼而逐部細究小說,從風格布局到角色創造,整理出金庸珍貴的寫作技藝。
這是我們的武俠夢,是我們曾經的江湖!
經典重讀.四大看點
◎從金庸的生平 探看金庸小說的創作背景
◎從武俠小說系譜 探看金庸寫作技法的突破與新意
◎從「俠」文化的歷史源流 探看金庸的人物創造
◎一種 既在金庸之內又在金庸之外 的閱讀樂趣
「金庸的武林」系列──《曾經江湖》《流轉江湖》《再會江湖》
◎繼倪匡之後,完整評析金庸十四部小說的誠意之作
◎歷史的、文學的切入視角,帶你讀「懂」金庸
◎封面視覺出自香港知名畫家李志清水墨金庸繪作
◎2024為「金庸百年」,重讀金庸的起點
──新世代認識金庸的起點,可能是影視作品、改編漫畫,甚至手機遊戲,但文字仍是「起點的起點」。透過文本的帶領重讀,探索「武俠」對當代華人的情感意義,揭密金庸小說足以創造下一個百年的技藝內涵。
知音推薦
宇文正 作家
宋偉杰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祁立峰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邱健恩 金學研究者
張大春 作家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馮翊綱 相聲瓦舍創辦人
詩,可以興,觀,群,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金庸小說也可以的。年輕時,它甚至是我的交友寶典,辨識人格、性情,確認「理想型」男友的測驗題庫。重讀金庸,似乎隨時隨地,可從任一冊、任一段落開始。但是楊照的重讀金庸,是沿著著作的時間軸,有脈絡的,慢讀金庸。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極好的金庸導讀;而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更是一部可默默與之對話、切磋,不時擊節,啊,茅塞頓開!或很想要擊掌的知音之書。——作家 宇文正
金庸百年,江湖再現。楊照新著重讀金庸武俠作品,不忘回首青少年時快速、隨意的亂翻書,此際更現身說法,逐章示範如何平心靜氣讀金庸——全面、系統、反思、比較式的細察慢讀。作者融會貫通文本分析,歷史地理,人物傳記,報業傳奇,影視改編,考據評論。在儼然構架、精妙文字中,全書再訪江湖武林,細說人情世故,辨析敘事譜系,探詢經典形成。在喧嘩巨變的時代,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宋偉杰
什麼叫俠?「群」、「我」之辨。
那些為了自身武功、地位、名聲、財富而去騙、爭、搶、奪的人,不俠。
蕭峯願以一人之死換取眾人之生,這般決斷叫「俠」。
郭靖畢竟為堅守襄陽而死,這回終局叫「俠」。
張無忌為調解明教與各派舊隙,將殺親之仇撇到一旁,這個判別叫「俠」。
令狐冲對尼姑避之唯恐不及,卻能在困難中扛起恆山掌門,這樣挺身叫「俠」。
韋小寶明辨小玄子能行王道,能為群體謀福,這片認知叫「俠」。
謝遜、鳩摩智、金輪法王終究覺醒悔改,這場徹悟叫「俠」。
楊照老師傳遞俠情,這套書寫叫「俠」。——相聲瓦舍創辦人 馮翊綱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文化基金會」董事長,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預購】我父親。那麼老派,這麼多愛◎蔡詩萍
平常價 $29.00作家蔡詩萍最新溫情家庭書寫
台灣移民史的小注腳大連結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父親群像」!
一位湖北女婿、一位客家女兒,
在台灣這座亞熱帶島嶼,
共譜的跨族群時代愛情故事、開闢家族生命新頁
「時代的大環境,是個人無法抗拒的;可是,個人卻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替自己選擇某種『要或不要』的自由。」――蔡詩萍
湖北青年孤身一人隨國民黨軍來台,遇上桃園中壢的客家妹。兩人相差十二歲,語言隔閡,年齡差距,承載的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然而,她愛上了他,他決心要娶她!他倆於是在台灣這座亞熱帶島嶼共譜家庭新篇。
一九五八年三月,蔡詩萍出生於楊梅高山頂。然而當年的八二三金門炮戰,襁褓中的他,卻已經到了金門戰地……蔡詩萍回溯自身成長經歷,提筆寫下其父母親的愛情故事、家族記憶,更為我們記錄了大時代底下個人意志選擇的面貌,以及台灣移民史的小注腳大連結。
這不單是一位父親的故事,也是你我身邊父執輩的紀錄群像,更是台灣社會移民史的重要刻痕。
名人推薦
白先勇(文學家)
沈方正(老爺集團執行長)
林書煒(主持人)
林惺嶽(畫家)
郝譽翔(作家)
陳芳明(文學史作家)
許信良(民進黨前主席)
許悔之(詩人.藝術家)
郭強生(作家)
張曼娟(作家)
黃春明(文學家)
蔡康永(作家.主持人)
羅智成(詩人)
羅大佑(創作歌手)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看自己/蔡詩萍
我是蔡詩萍。
一個政治學的科班生。
一個文學的寫作人。
一個藝術的愛好與評論者。
一個業餘馬拉松跑者。
一個電影紀錄片的重度影迷。
一個相信自己走到最後依舊捧書閱讀而開心的老靈魂。
拿過中國文藝獎章(散文類)。
拿過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類)。
寫過一些書,我優先推薦《三十男人手記》、《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蔡詩萍散文選》、《回不去了。然而有一種愛》、《我該怎麼對妳說 日常卽永恆》、《紅樓心機:我的騷動,渴望你懂》、《金瓶本色:你愛的是耽溺,還是沉淪》、《與世界一起散步:小日子小堅持》、《也許你該看看張愛玲:看她內心強大,看她文字蒼涼,看她對愛執著》。
最好的人生選擇是,晚婚但還是結婚、生女了,因而有了更多對人生本質與中場以後的思索。
我應該會繼續寫下去。
你等著。
【預購】思考中藥: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演義200種常用中藥,連年高居中醫暢銷榜,宛如故事般的中藥通俗演義。◎唐略
平常價 $35.00宛如短篇小說的中藥通俗演義。
結合自然觀察、生活實例,言語生動,饒富哲思,
值得臨床中醫師、一般中醫、中藥愛好者玩味。
★連年高居中國醫學書暢銷榜,當當網、京東圖書3000多則評論,99.9%好評!
本書特色
◎以五行為綱,73種經典方劑,近200種常用中藥:
分木、火、土、金、水五部方藥,從常見的桑、桂、朮、石膏、地黃五味藥出發,演繹出一套生動活潑的中醫藥知識體系,並切於實用。
◎以類比、取象的方式建構知識體系,不急於灌輸教條式的藥理藥性:
靈活運用形象聯想,一層層講解中藥的藥性、行走、歸經。不急於灌輸教條,而以「觀物」的方式掌握藥理,傳承古人「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的智慧。
◎用藥、用方結合中國獨特哲思,依理把握藥性:
闡述常用方劑「君臣佐使」、「上中下三品」、「七情」、「五部」等配伍原理,體現「理、法、方、藥」四者俱全的傳統中醫思維。
《思考中藥》在師門傳授的基礎上,博采前賢名論,並在臨床實踐中融會貫通。
立足於中國傳統學問的思維方式,
以五行為綱,將方藥分為木、火、土、金、水五部,
從常用的桑、桂、朮、石膏、地黃五味藥出發,
演繹出一套生動活潑的中醫藥知識體系。
書中以物類比,取象思維,藉由觀察中藥的生長、外型、使用部位縱情聯想,
藉由平淺的文字比喻藥材形象,以生動的事例訴說醫理,
傾向讓大家依據自然觀察、生活事例建構對中藥的初步認識,
而不急於灌輸教條式的藥理藥性。
語言鮮活通俗,並帶有中國獨特的自然哲思,勾動人們的興趣。
◆◆木部方藥——【枸杞】
在嚴冬的霜雪之中,枸杞的果實依然紅潤可愛,在枝頭不掉下來。這是一種抗衰老之象。冬天很多東西都衰老了,凋零了,枸杞不凋零。所以現在很多人說枸杞子能夠抗衰老。在那麼凜冽的寒風中不掉下來,而且還紅通通的,這味藥肯定是偏溫。偏溫它才能耐大寒。
◆◆火部方藥——【鹿茸】
我們區分一種動物的肉或者入藥是偏溫,偏熱,還是偏平,主要看牠會不會跑。豬最不會跑,所以豬肉是平性的;牛羊稍微跑得就快一點,牠們的肉就是溫性的;狗跑得更快,所以狗肉就是熱性的;鹿跑得比狗還快,所以鹿肉就更偏溫熱。
◆◆土部方藥——【陳皮、青皮】
青皮和陳皮,好比年輕人和老年人,年輕人往往脾氣比較大,做事情風風火火;老年人脾氣比較緩,做事情往往三思而後行。年輕人就是青皮,成熟的人就是陳皮了。陳皮主要是理氣的,青皮是破氣的,氣停滯了,它能夠給你衝擊開。
◆◆金部方藥——【蘆根】
秋天蘆葦雖然枯萎,但它的根依然是活的。蘆根一年四季都在水裡,得水氣,所以能養陰生津;長在水裡,意味著它對水有耐受力,所以有利水的作用。蘆根有節,中間是空的,凡是有節的就能通,它的壁上還有很多小孔,意味著開竅的作用強,以竅開竅,能通人的上下。
◆◆水部方藥——【蜂蜜】
蜜蜂群居而不亂,即便被外界干擾一下,亂了一會兒,牠們會馬上調整,又恢復以前那樣的井然有序了,這意味著牠能和。這樣一種動物,釀出的蜂蜜也讓人體的五臟六腑井然有序。所以蜂蜜能和五臟、安六腑,調和人的氣血營衛。
適合臨床中醫師閱讀、借鑑,
而切於實用的特性,也適合時常造訪蔘藥行的中醫、中藥愛好者。
◎《思考中藥》敘述通俗靈動,以方劑和藥材為核心,演繹中醫的基礎理論和治病的方法。它不是硬邦邦的專業教科書,而是給一般對中國文化、中醫感興趣、會走訪蔘藥行民眾的通俗讀物,內容饒富趣味而生活化,讀完同時會對中醫天地人的思維有所領略。——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孫茂峰
◎《思考中藥》打破中藥教科書嚴肅的教學模式,以淺顯生動的文字來敘述中藥材在天地自然環境下的特質,五行屬性如何轉化為臨床治病的藥性,以及各個藥材在方劑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引領讀者從整體思維下去體會、去深入中醫,讓初學者擺脫見樹不見林的困境,也讓專業中醫師有更寬廣的思考方向,實屬難得的好書。——中醫經方大師倪海廈指定傳人、陽氣中醫院院長 李宗恩醫師
◎本書作者對中藥有全面及深入的了解,以五行為基礎,將中藥以物類比,以經典的記載為基礎,不斷推敲琢磨,並於臨床應用中實際驗證;以生動的語言敘說中藥的藥性及功能,突破傳統制式的解說方式,讓中藥更加靈活地進入生活中,也讓學習中藥者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並能更有趣地學習中藥!——全真中醫醫療體系總院長 褚柏菁
◎對於中藥的「氣、味、象、神」都有深度的描述及說明,讓初學者對中藥之性味歸經及作用,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對進階者或醫師來說,處方的組合上能更靈活的運用。——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專業推薦
◎明医中醫診所院長 楊世敏 審定、作序
「本書的作者,便是以『五行』的思考來做為認識中藥藥理的基本模式,將中藥的紛雜屬性,綱舉目張地用『木、火、土、金、水』的屬性將中藥分類,再由這五種類似的屬性,從生活中去觀察感受,在臨床運用上小心翼翼地用心驗證,並從中不斷精益求精地取捨,並與經典上的記載不斷地比對磨合並推廣使用;使中藥的功效,能從生活中感性的認知,進而結合經典裏的理性認知,終而匯入人們生命的起落中。「既有情,亦有智」,是本書作者帶領讀者大眾進入「生活中醫」的一種境界。」——楊世敏
讀者好評
◎學中醫的一本實用好書,好多書裡都沒它講得那麼透,中藥給它講活了,解除原有繁瑣,現在學起來簡單好記,增強了學中醫的興趣,此書我很喜歡,物有所值。
◎初學者學中藥的一本很棒的入門書,主講方,以方帶藥,注重闡發古人的思維方式,展現古人的認識自然的方式和智慧,這種方式與智慧離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遠,所以讀後感覺很新穎,感覺走進了古人的世界。
◎本書以方劑和藥物為核心,演繹中醫的基礎理論和治病的方法,理法方藥一以貫之,這就上升到了道的高度。
◎不僅僅是寫中藥,更是學習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作為非中醫專業的人,一翻開書就停不下來,很震撼。
唐略,為醫家兄弟唐文吉和唐文奇合用的筆名。
唐文吉,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碩士學位,師承名師學習中醫。
唐文奇,畢業於安徽中醫藥大學,執業醫師,現在北京行醫。
審定者簡介
楊世敏
明医中醫診所院長
屏東縣中醫師公會理事
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中醫土地公連線醫師
1965年生,台南人。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執教鞭數年後,轉換跑道,考取第11屆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一頭栽進中醫的浩瀚學海,樂此不疲,並取得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學位。對於中醫學能將人體奧祕的細緻解讀透過臨床經驗的印證,感到認同並引發深究的理趣,以「法無高下,應機為上;藥無貴賤,對證方良」的箴言做為行醫準則,並以培育後進為樂。透過演講教育民眾認識中醫,不遺餘力。
著有《補對體質,更養生》、《補錯了,更傷身》。
【預購】我不是耶穌的粉絲(二版):你是在崇拜偶像,還是在追尋信仰? Not a Fan: Becoming a Completely Committed Follower of Jesus◎凱爾·艾德曼( Kyle Idleman)(譯者:童貴珊)
平常價 $37.00【預購】楊牧全集19-22:譯著卷◎楊牧
平常價 $178.00集結楊牧六十年豐厚創作,人生與詩藝的惟一嚮導
若將文學視為一座大山,
這條時而使人喜悅,時而使人困頓的路途中,
楊牧的著作提供無數條蹊徑,指引人們通往永恆的絕景。
《楊牧全集》依作品之文類區別:
譯著卷 四冊,
19‧譯著卷I 葉慈詩選
20‧譯著卷II 暴風雨
21‧譯著卷III 英詩漢譯集
22‧譯著卷IV 新生‧西班牙浪人吟‧甲溫與綠騎俠傳奇‧庫爾提烏思論歐洲與歐洲文學
獻給讀者、創作者、研究者:
無論是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現代的,人文的,自然的,學思的,藝術的……
讓我們按圖索驥,在無盡的蒼穹下,仰望楊牧創作的美麗星辰。
本書特色
★國寶級詩人楊牧三十冊跨文類大全集
★全新編纂,增補佚作,完整楊牧作品定本
★私密書信、手稿、相片首度公開
★最靠近諾貝爾文學獎的台灣作家思想結晶
★巔峰巨著正式問世,閱讀攻頂之路,就此展開!
名家推薦
奚密/乘著一葉「雲舟」,抵達「一切的峰頂」
張力/《楊牧全集》宛如多寶格,收藏楊牧一生心血
許又方/對楊牧而言,文學是一種反抗,要呼應屈原說的「發憤以抒情」
陳育虹/我們最可信賴的文學與人生指引
陳義芝/漢語詩文界百年難遇的奇才!
須文蔚/唯有閱讀全集,才能接近這位文藝復興人的學思歷程
楊澤/不折不扣的時代回憶錄!
鄭毓瑜/一位同時擁有知識堡壘,又建構想像神殿的詩人學者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名王靖獻,筆名葉珊、楊牧等,台灣花蓮人。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麻薩諸塞大學、華盛頓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台灣大學、東華大學、政治大學等,曾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楊牧一生戮力耕耘文學,著有大量詩、散文、戲劇、評論等中英文類,有數十種外文譯本在國外出版。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瑞典蟬獎(Cikada Prize)等。
【預購】泡菜與酸梅:從飲食、語言、偶像、經濟等面向拆解日韓社會文化差異與千年歷史糾葛◎金武貴(譯者:許郁文)
平常價 $38.00 ◆日本人重視「感謝」,而韓國人在意「道歉」是日韓關係糾結的關鍵?
◆為什麼日本政治家犯錯後只要辭職就沒事?而韓國總統卸任後都鋃鐺入獄?
對台灣人來說,日本是再熟悉不過的鄰國,韓式食物和影劇明星也早已滲透我們的生活日常,但這兩個國家間的愛恨情仇我們始終一知半解,為什麼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會引起韓國人的示威抗議?為什麼韓國一直在外交場合要求日本道歉謝罪?透過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剖析,我們終於了解這些歷史糾葛的前因後果和兩國文化造成的各種差異,也會知道和日本人或韓國人相處時該注意的眉角與禮儀!
在日本人眼中,「韓國人是死纏爛打的民族」,整天要求他們為歷史道歉;而在韓國人眼中,「日本人是一下子就忘記過去的民族」,滿口客套話,即使道歉也毫無誠意,雙方找不到交集,致使兩國關係難以修復的狀態其實是來自日韓不同的文化、生死觀及信仰基礎。
日本人常為了一些瑣事說對不起,但對於很重要的事情或是會對隸屬的集團造成影響的事情卻習慣逃避責任,不想分清是非黑白。主要是因為從鎌倉時代後七百年都是由武家統治,導致日本人不重視正義與道德,而是認為「反正到最後,也只能屈服於強大的勢力之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思想深植人心;而「負責任」=「自殺」這種極端的武士道傳統也讓日本人極度害怕失敗與負責任。
反之,從新羅時代開始一千多年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韓國非常重視道德以及名義,並認為後代子孫也繼承了祖先的功德與罪過,因此強烈認為「只要做了壞事,就得償清罪過,將錯誤的過去導正為應有的過去才是真誠的謝罪」。除了要求謝罪之外,還會鉅細靡遺地要求對方「針對什麼事項道歉與反省」這與既往不咎的武士道精神是對立的,也是日本與韓國在提到歷史種種就針鋒相對,無法互相理解的原因之一。
其實就日常生活來看,韓國是不折不扣的親日大國。兩國有類似的語言結構,也共享許多文化,但相較於重視秩序、政權具高度延續性的日本,以「快快文化」著稱的韓國在社會、經濟、政治上的變動可謂相當劇烈——在最近半世紀內就從窮困的國家翻身擠入先進國之列。一九八○年代人均GDP還跟日本差了五倍之多,到二○二二年竟已超越日本,各種潮流更迭的速度快的讓人吃驚,因此對韓國的許多刻板印象更需與時俱進。
作者為生長於京都的在日韓國人第三代,通曉兩國語言,擁有多年在日韓的生活工作經驗與親友,罕見地並非偏頗一方,而是從兩國的人際關係、稱呼、飲食、娛樂、政治、歷史、經濟等面向比對說明其中異同之處。除了自身觀察與經驗,也參考古今中外關於日韓的書籍與文獻之論點,是至今最全面深入介紹日韓民族特性與糾葛的中文專書,對提升國際觀以及認識這兩個重要鄰國的文化與歷史都有莫大幫助。
金武貴
投資者、顧問、企業家。於京都大學經營管理大學院博士課程研究企業社會責任(CSR),包括日本和韓國。
京都府出身,在日韓國人第三代。就讀京都洛星中學和高中,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系。獲得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法國/新加坡)MBA學位。在校期間,以交換生就讀於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歐美金融機構和諮詢公司,參與過多個日韓專案。移居香港後,轉向亞洲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業務對象著重在日本和韓國的客戶。之後在新加坡工作,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留學,參與日本和韓國的併購基金工作,並在新加坡和東京創業。與在新加坡工作時認識的韓籍妻子育有兩個小孩。
也是商業書籍作家和專欄作家,以「我看到了全球精英!」等專欄走紅。 主要著作《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和《一流的教養》(與南瓜夫人合著)已被翻譯成韓文、中文、泰文等。日本國內外累計發行量超過70萬冊。此外,還參與了韓國前任駐英國和日本大使羅鍾一教授著作的日文翻譯工作。在研究所博士課程中,基於製度理論研究企業CSR和資產管理公司ESG投資。2022年1月,在京都大學經營管理大學院社群創新商業競賽中獲得最優秀獎。精通日語、英語、韓語和中文,還為日本和海外的公司、媒體和教育機構授課。
譯者簡介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預購】金瓶本色:你愛的是耽溺,還是沉淪◎蔡詩萍
平常價 $29.00內容簡介
人之初,性本色!
當雄性獵捕遇到情慾自主,
你我都有西門慶、潘金蓮的渴望!
不!別再誤會《金瓶梅》了!它可是第一部開創小人物小日常題材的小說,讓中華民族的情慾書寫遙遙領先日本浮世繪、歐美色情產業,影響晚出一百年的《紅樓夢》男男之愛,更藉人類的「淫聲穢語」暗諷了一個朝代終將邁至滅亡的醜態。
蔡詩萍緩緩為我們攤開一卷《金瓶梅》小人物風景,衰世中人類猶求肉慾貪歡。慾念背後,他領我們直視末代政治、社會腐敗的病徵。
作者簡介
我是蔡詩萍。
一個政治學的科班生。
一個文學的寫作人。
一個藝術的愛好與評論者。
一個業餘馬拉松跑者。
一個電影紀錄片的重度影迷。
一個相信自己走到最後依舊捧書閱讀而開心的老靈魂。
拿過中國文藝獎章(散文類)。
拿過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類)。
寫過一些書,我優先推薦《三十男人手記》、《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蔡詩萍散文選》、《回不去了。然而有一種愛》、《我該怎麼對妳說 日常卽永恆》。
最好的人生選擇是,晚婚但還是結婚、生女了,因而有了更多對人生本質與中場以後的思索。
我應該會繼續寫下去。
你等著。
《紅樓夢》、《金瓶梅》之後,還有《聊齋誌異》還有《西遊記》⋯⋯
【預購】繁花(王家衛執導影劇紀念版)◎金宇澄
平常價 $39.002018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首獎得主金宇澄震撼文壇之作
王家衛 執導首部電視影集《繁花》
原著小說影劇紀念版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茅盾文學獎得主 金宇澄 震撼文壇之作
一座城,兩個男人,三段童年,四個十年,還有說不盡的市井故事。
九○年代,生意人的上海。律師滬生與妻子白萍有名無實,兩人結婚後白萍便想盡辦法轉往國外,不願再回家來。法律夜校同學梅瑞先是與滬生交往,後來勾搭上他的好友「寶總」阿寶,但阿寶心裡始終有一個女孩的影子。
商場上,精明的女人盯著成功的男人,特別是寂寞的男人。而寂寞的男人背後,都有過一個特別的女人。他們的故事──關於一座城的故事──要遠從滬生、阿寶與小毛三人結識的童年,六○年代的上海說起,那其中充滿各種美麗的、迷人的、身不由己的、充滿慾望的女人,女人的身體,渴望女人的男人與渴望男人的女人;街坊、八卦、流言、背叛、傳說、英雄事蹟、失望與希望、眼淚,與一場改變所有人的革命。
「繁花就像星星點點生命力特強的一朵朵小花,好比樹上閃爍小燈,這個亮起那個暗下,是這種味道。」——金宇澄
「這是一本非常可敬的小說,對我內在的衝擊,可能像幾年前在香港讀到的《太后與我》,或二讀三讀張愛玲的《雷峰塔》,那不是一本小說選擇的觀看世界方式,而是透過一本小說的『這一次』對你置身的世界幻覺的搏擊。」——駱以軍
「上海的文學和關於上海的文學,從張愛玲以來都是陰性的,而在金宇澄的《繁花》裡充滿了荷爾蒙性感,不是粗獷,是上海男人的性感。」——王家衛
《繁花》緣起於向一座偉大的城市致敬,金宇澄想寫下兩代人的上海故事,包括可說的與「不響」的;敘事時間涵跨了上海的二十世紀六○年代至九○年代,敘事路線一從六○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另一條則自一九八○年到二十一世紀初,以三名童年好友的際遇,勾勒出上海市井生活的真實樣貌,如流水席般如實描摹個中悲歡。文字密緻,細節精巧,說故事技巧卓越的《繁花》被譽為繼承了張愛玲與王安憶的上海敘事,不僅重現了專屬上海的當代清明上河圖,更像是集上海男男女女命運的當代《紅樓夢》。
《我們並不知道的金宇澄》FB專頁:www.facebook.com/jinyuchengtaipei/
本書特色
☆ 全新影集劇照書衣與內封
☆ 收錄作者手繪插圖20幀
☆ 收錄柯裕棻專訪
☆ 精彩人物關係圖
曾名金舒舒,生於上海,祖籍吳江黎里,代表作《繁花》、《洗牌年代》、《我們並不知道》、《碗》、《輕寒》、《方島》、《回望》等,主編《漂泊在紅海洋──我的大串聯》、《城市地圖》等,現任《上海文學》執行主編。
作品獲第 9 屆「茅盾文學獎」、首屆央視「中國好書」、首屆「魯迅文化獎」、第 2 屆「施耐庵文學獎」、第 11 屆「華語文學小說家獎」、2013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2014「春風悅讀盛典」白金圖書獎,2016「花地文學榜」散文獎、2018「中國網路文學20年20部作品」,2018「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最有影響力小說」。2017《鏡週刊》年度十大好書,2017與2018《Openbook 閱讀誌》中文創作類年度好書獎、2018 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小說類首獎。
【預購】與耶穌一起走苦路:從受難到復活的14站心靈朝聖◎盧俊義
平常價 $31.00洗滌我們的生命。
在變動不安的時代,時時默想耶穌的苦難,
連結現實生活中的低潮、困境與挑戰;
在沉思與禱告中汲取生命之糧,
接上耶穌賜與的平安和屬靈的力量。
這不只是一本傳授知識的書,也是信仰操練的手冊。
跟隨本書走一趟苦路,靜觀耶穌及其周圍的人、事、物,
在耶穌的受苦和死亡中,體會復活和永生的奧秘。
苦路(Via Dolorosa)又稱為「苦難之路」,指的是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遍體鱗傷地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走向各各他刑場,直到他死亡的這段路。也正是這條受難之路,成為我們生命的救贖。
苦路的傳統最早源於十六世紀,當時的信徒為了紀念耶穌的受難,追隨耶穌前往各各他的足跡,開始了朝聖之旅。後來,許多天主教堂也會放置圖畫或雕刻,描繪耶穌走苦路的過程,鼓勵信徒藉此默想與祈禱,與耶穌的生命連結,思考苦難、死亡及重生的意義。
在本書中,盧牧師不只邀請讀者和他一起「走苦路」,也分享他在苦路中默想、注視耶穌的體悟。他帶領讀者試著體驗耶穌走苦路時的心境,以及在一旁陪伴耶穌的人和圍觀群眾的心境,在潛移默化中,把耶穌的生命活到自己身上來。
除了苦路的靈修功課外,本書也探討了許多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課題,包括:不要隨別人的聲音起舞、與被欺壓的人站在一起、學會尊重包容每個生命、關於冤獄與死刑的思考、找到自身的存在意義……等等,開啟一場與自己、與周遭的內在對話。
透過本書,展開一場紙上的苦路靈旅,相信這對心靈的淨化大有幫助,引領你邁向內心更豐盈、靈性更充實的人生。
【真摯推薦】
周士煒/中華信義會得勝堂牧師
胡國楨/神父、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陳仁勇/前澎湖天主教惠民醫院院長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蔡銘偉/高雄羅雅長老教會教育牧師
盧啟明/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
【牧者、學者、教會人士重量級好評】
這本書是以盧牧師信仰的靈性深度、豐富的人生歷練與其對聖經的熟稔所寫成,衷心期盼讀者把這本書帶回家,為自己的朝聖之旅做準備。
──周士煒,中華信義會得勝堂牧師
本書讓我們好像身臨其境地靜觀耶穌及其周圍的人、事、景觀等的具體情境,經過潛移默化,與基督的生命頻率形成共振,而把耶穌基督的生命活到自己身上來。
──胡國楨,耶穌會神父、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藉由閲讀和默想本書的信息,我們可以在大齋期裡,不只紀念耶穌所受苦難的意義,也同時反省這些苦難在我們所處的社會、教會、家庭、職場的意義。
──陳仁勇,前澎湖天主教惠民醫院院長
這本書不只邀請讀者和盧牧師一起「走苦路」,也分享他在苦路中默想、注視耶穌的體悟。其實,讀者可以有不同的體悟,或是說,應該有自己的體悟。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盧牧師這本書,不僅對已經是基督徒的讀者來說很有幫助,我相信也對不是基督徒的讀者有幫助,藉此可以更明白基督信仰核心的價值與意義。
──蔡銘偉,高雄羅雅長老教會教育牧師
這本書或可稱之為顛簸人生旅程中的一本「導覽手冊」,指出了盼望安慰與平靜安穩的方向,就是跟隨耶穌的腳步,在掙扎中重獲新生,帶著傷痕繼續往前行。
──盧啟明,教會歷史檔案中心主任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他主持過的節目眾多,包括:民視電視台《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創世記的故事》、《邁向十字架之路》、《耶穌門徒傳福音的腳跡》,i聽聽的podcast節目《盧俊義牧師講箴言》、《盧俊義牧師講路加福音耶穌的故事》、《盧俊義牧師講創世記》。
目前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並主持信義之聲廣播中心《奉獻生命之愛的這些人》。帶領六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相關著作:《攏是為了愛:30則以生命書寫的深情告白》《箴言智慧書:一天一篇,90天掌握一生的處世智慧》《預約50+好日子: 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伸出你的手:為生命灌注愛與意義的33堂課》《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
《字花》NO. 107
平常價 $18.00《字花》107期「今夜不說晚安」
歡樂今宵,虛無飄渺,這座城市曾經繁華璀璨,恍如沒有晝夜之分。直至某天黑夜變得冷清,城內浮起「夜繽紛」的渴望,我們才恍然想起,夜該如何繽紛?本期《字花》以「今夜不說晚安」為專題,記錄不同的夜間活動體驗,與讀者一同向夜晚奔去,在陌生的時間裡實驗另類生活。
● 邀請葉曉文、呂嘉俊、沈卓怡分享獨特的夜間觀察和體驗,感受失眠書舍、窗後巷「陌生人酒館」如何在城市夜裡闢出殊異的角落;
● 專訪電影《填詞L》導演黃綺琳、女主角鍾説(鍾雪瑩),細說二人在填詞路上的成長,分享對填詞人、電影人身份,以至對「L」的感受和思考;
● 跨界專欄「倚音」刊登李顥謙詩作〈再回魂夜〉,結合黃衍仁的音樂演繹,以及高立作畫詮釋,利用不同媒介扭轉熟悉的電影意象,重塑全新的故事想像;
● 專欄「土尋香」以《花樣年華》為例,由文念中分享獨自執行劇組美術指導和造型服裝助理的一日行程表。
【完整目錄】
字花
issue107
啟首語/李日康、關天林
今夜不說晚安
前言/葉梓誦
不說晚安的夜間實驗/葉梓誦
生態物種夜繽紛──與葉曉文夜行荔枝窩/黃曉彤
專訪呂嘉俊:喝一壺茶,觀察城市的夜間異世界/蔣柏兒
到訪「失眠書舍」:在城市夜裡,覓一隅喘息空間/蔣柏兒
小巷裡的魔幻時空:窗後巷的陌生人酒館/沈旻靜
亡命之逃/沈卓怡
解像
探索與實踐──城市空間散策小輯前言
從足下起步,連接斷裂的風景,以及更多/樊樂怡
我們意外有了感情──論文學散步與地誌書寫/施偉諾
《無人駕駛》:屯門小世界與旺角魔宮/陳子雲
起格
玉姐/寧霧
詩兩首/付煒
狼人殺/馮曉彤
鴨川/嚴瀚欽
自畫像/梁惠娟
選詩札記/飲江
熊/阿鍇
食譜六則/李文靜
哥斯拉/陳微
失業的第二十八日/馬丹尼
洞照芝士/燒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五十七站──屋邨書寫
《香港公屋:方格子的吶喊》
第五十八站──繪畫X文學
《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
花字
issue008
出場敘
專訪黃綺琳、鍾說:只因想做填詞L/黃潤宇
倚音
再回魂夜/李顥謙X 黃衍仁X 高立
土尋香
《花樣年華》/文念中
五格漫畫
配對的人/Pen So
食自己
你咬我食呀?唔熟唔食/歐陽應霽
詞語蔓延
困難書/何倩彤
特稿
關於我們共同泅泳過的那條河:序李昭駿《遠方的爆炸聲》/韓麗珠
雜誌簡介
《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 2006 年 4 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 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 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 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網頁:http://zihua.org.hk/ Facebook
專頁:字花 | https://www.facebook.com/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www.facebook.com/spicyfish001/
【預購】金庸墨蹟 (平裝版)◎金庸
平常價 $54.00 從大痛苦到大歡喜
金庸先生給世界的祝福
生命中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
自己得到自由,也要幫助別人得到自由,
這是人生的目的。──金庸
寫經,是學習佛法的途徑,也是佛教修行的法門。《金剛般若婆羅密經》曰:「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抄寫佛經,其功德如同讀誦演說,能令人生清淨心,體悟佛法般若,明瞭如來真實義。
金庸先生小時候常聽祖母誦經,慧根早植。上世紀七○年代下半葉他開始親近佛教,發願追隨佛陀,探求如何解脫人生痛苦和煩惱。他閱讀了大量的佛經典籍,撰寫〈論色蘊〉論文,翻譯《法句經》,並將精深的佛教思想融入創作的小說中。寫經,是金庸先生學佛的踐行。
《金庸墨蹟》收錄了金庸先生親筆抄寫的經文偈句六十八頁,值紀念金庸百周年誕辰,首次結集出版。願以此莊嚴佛淨土,迴向諸眾生,信受奉行,離苦得樂。
「金庸百年」,金庸手抄佛經真跡首度公開!
兩岸三地同步發行,台灣設計師操刀設計,華人世界炙熱話題。
☆珍藏大師墨寶──
擁有全球華文最多讀者的作家,遺留下近七十張平日抄經的手箋,得家人同意釋出,首度結集出版,對於了解一位大師級作家的日常、思想、興趣、性格,是非常難得的文獻;對於金迷來說,更是除了小說、社論專欄之外,得以親近作家的珍貴遺作;而「手抄」這件事,也是呼喚讀者可以身體力行的一件事,體會手寫的溫度、運筆的心意,都能帶給讀者真善美的感動。
☆品讀佛教經文──
佛教思想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華人,成為心靈的慰藉、失意的明燈、智慧的箴言、哲理的思辨。此作品等於是透過金庸的「選讀」,帶著我們一起研讀《金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經文段落和偈頌。「寫經」更有祝福、祈福之意,有求智慧、勇氣、慈悲的信仰價值。經文的意涵加上大師的手跡,張張皆可成為藝術品。
☆創作脈絡探源──
無論是《飛狐外傳》結尾圓性唸頌的:「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抑或《笑傲江湖》中儀琳為令狐大哥祝禱:「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天龍八部》甚至以佛教八種神道精怪命名,以佛理貫串全書,看人間百態與塵世歡苦。金庸對佛經的理解,滲透入他的每一部小說中,對於探究他作品中的思想脈絡,亦是極重要的研究資料。
金庸(1924-2018)
本名查良鏞(Louis Cha),浙江海寧人。英國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博士。
曾任報社記者、翻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一九五九年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後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並興起海內外金學研究風氣。《金庸作品集》有英、法、意、德、希臘、波蘭、芬蘭、西班牙、日、韓、泰、越、馬來、印尼等多種譯文。
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英國政府OBE勳銜,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銜,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創價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吉林大學、遼寧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的名譽教授,以及當選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和新加坡東亞研究院的榮譽院士。
曾任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牛津大學漢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香港報業公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預購】ROLAND 我,和我以外的。◎ROLAND (譯者:郭子菱)
平常價 $28.00※中文版限定‧ROLAND復刻簽名!
「我是為了什麼而誕生的呢?
是為了被人需要、受世人矚目、讓世人狂熱。」
一如他的宣言,狂妄霸氣、不可一世的ROLAND,
他的一言一行都讓人無比好奇,也迅速成為日本與台灣的媒體寵兒。
但同時,他將一半的著作版稅捐給柬埔寨蓋學校,
一半用來協助東北大地震日本各地的重建活動。
甚至連再版版稅都全數捐贈給京都動畫(京阿尼)。
他說:「我想試著用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明亮!」
外放的言行+柔軟的內心=令人著迷不已的ROLAND!
本書是ROLAND第一本著作,從哲學、美、愛、工作、人生等多面向切入,
深刻剖析ROLAND嚴格要求自己的專業意識從何而來?
他如何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怎樣的情境與背景之下,讓他說出以下名言?
「為了能夠隨時照到鏡子。你瞧,我實在是太耀眼了。」
「反抗心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夥伴。
「ROLAND會低下頭,只有在出門工作前穿鞋子的時候。」
「我雖然說了很多謊,卻不曾對自己說謊。一次也沒有。」
「如果總是穿著運動服,就會漸漸變成適合穿運動服的人。」
「世界上只有兩種書。ROLAND的書,和ROLAND以外的。」
這本充滿ROLAND之愛與想法的作品,可當作商管書‧自我啟發勵志書‧名人佳句集!
想必能讓讀者湧現出度過明天的活力,或是感到怦然心動!
現在就翻開書頁,讓ROLAND的名言改變你的人生!
本書特色
★日本累銷突破20萬冊!
★收錄ROLAND在西班牙、中國、杜拜所拍攝的異國彩照,全方位展現ROLAND所有魅力!
★現代日本公關界的帝王‧ROLAND第一本著作,從名言中展現ROLAND的美學與生活方式!
1992年7月27日於東京出生,血型AB型,身高182公分。為男公關、時尚模特兒、藝人以及企業家。被稱為現代男公關界的帝王,隸屬於SCHWARZ股份公司。擔任ROLANDALE股份公司社長兼SCHWARZ股份公司、ROLAND ENTERPRISE股份公司的代表取締役社長。高中畢業後升上大學,卻迅速地決定退學,2011年4月,以18歲的年紀開始當男公關。2013年,於21歲時以史上最高額的轉會費轉會到KG-PRODUCE,蔚為話題。2017年,於25歲時擔任該集團的取締役。2018年7月在生日派對活動上創下超過6000萬日圓的業績紀錄,成為該集團有史以來業績最高的紀錄保持人,同年年底從現役男公關引退。2019年1月宣布獨立創業,除了擔任男公關俱樂部「THE CLUB」的經營者以外,也是美容產品企畫與服裝業、男性美容沙龍「ROLAND Beauty Lounge」的經營者等,同時以企業家的身分活躍中。經常在媒體上演出,本書為第一本著作。
本書日文版支付給作者的版稅會全額捐贈,用來培育柬埔寨的孩童,並協助東日本大震災等日本各地重建活動。
OFFICIAL WEB SITE: roland-official.com/
Twitter: @roland_Official
Instagram: roland_Official
【預購】追風箏的孩子【初心不忘21週年新序紀念版】◎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譯者:李靜宜)
平常價 $32.00【預購】給新新人類(紀念新版)◎大江健三郎 (譯者:賴明珠)
平常價 $29.00【預購】21世紀狩獵採集者的生存指南:讓演化生物學為你的人生效力◎希瑟·赫因, 布萊特·韋恩斯坦(譯者:鄧子衿)
平常價 $39.00大膽!挑釁!
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
應對現代生活挑戰!
我們從狩獵採集者祖先那兒繼承的身體和大腦,
不適應全新的現代生活。
我們生活在人類史上最繁榮的時期,但我們從未如此冷漠、分裂和不開心。我們的生活水平從未如此之高,但慢性病和自殺率繼續飆升。
該如何解釋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該如何解決它?
我們的文明正處在認知失衡的狀態中,
物種演化告訴我們關於人性的什麼?
對於演化生物學家赫因和韋恩斯坦來說,造成我們困境的原因顯而易見:我們適應演化為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大腦和身體並不適合現代生活。
例如我們演化成在部落中生活的物種,但今日大多數人連鄰居的名字是什麼都不知道!在古老社會中,生存仰賴我們在性別差異上的優勢,但今日,生理性別卻被認為是種冒犯。儘管人類非常能適應變化,但今日變化的步伐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的大腦、身體永遠無法與社會同步,這一切讓我們生病,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認知失調正在扼殺我們。
解決生活的混亂感,
對於現代生活,科學的世界觀能提供我們的人生智慧。
赫因和韋恩斯坦運用他們對最多樣化生態系統的知識,以演化的棱鏡剖析了關於醫學、飲食、睡眠、性、性別、關係、父母身分、教育、經濟成長和我們等問題,勾勒出基於科學的世界觀,那並非理性至上,而是把科學當成工具,提供思考的脈絡,提煉出務實、開放、和平的智慧。這是一本讓我們過得更美好、更明智的生活指南。
專文推薦
黃貞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王弘毅 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各界讚譽
˙「夫妻團隊運用他們對演化生物學的廣博知識來解決困擾我們的問題。本書內容廣泛、富啟發性,對人性提出有趣、令人驚訝和深刻的觀點。」
˙「本書以優美的語言和動人比喻重述了人類的故事。兩位作者體現了偉大的文科教育該培養的謙遜、細緻入微的思維和對學習的熱愛。每個正在養育或教育孩子或想改變社會制度的人,都該閱讀這本書。」——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和《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一書合著者
˙「我從來沒有讀過如此大膽、經深入研究和簡潔的探索,探討了我們所處的令人費解的困境。任何想知道為什麼歷史上最舒適的社會——我們的社會——抑鬱、焦慮和貧困率如此之高?我們將在本書中找到答案。」——塞巴斯蒂安·榮格,《完美風暴、戰爭、部落和自由》的作者
˙「本書至少給了我五個演化概念,這些概念已成為我看待世界的核心概念。」
˙「布雷特和希瑟是備受推崇的演化生物學家,也是思考清晰的思想家和溝通者,雖然學校汙名化他們,但他們重視科學真理而非政治正確。」—— 薩波斯基,《行為》一書作者
【預購】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譯者:林志明)
平常價 $48.00【預購】皮拉奈奇 Piranesi◎蘇珊娜‧克拉克 (Susanna Clarke)(譯者:穆卓芸)
平常價 $31.00【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3月號/2024)(第247期)
平常價 $21.00《印刻文學生活誌》2024年3月號 【封面故事】
終於有一塊立足之地 不再被問從何來 也不再往那裡去
出川,離亂,恨別,人生的無盡之歌不曾停歇。詩人陳義芝為父親以及與父同代的民國人,寫下了悲切深沉的長詩〈遺民手記〉。時間使生命磨滅,時間也餽贈永恆,使記憶綿長,六百行的長篇史詩抒噫,是半世紀的追尋,是刻骨銘心的同理,使傷痛的殘骸長回血肉,銘記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流離與憾惘,而是被迫總與所謂主流逆反,無可奈何的遺民心境。
本期雜誌完整刊登陳義芝最新詩作〈遺民手記〉,以及與詩作相互對話延伸的自述;並邀請詩人向陽對談長詩創作的時空闊度與人文情懷;同時收錄崔舜華專訪,以及唐諾、簡媜、唐捐、洪淑苓等評論家、散文家的細讀與解析。
有時深夜自己待在辦公室,開著小燈看著桌面上印著各種文字的凌亂紙堆,一旁散落著習慣用的筆,微微抬頭,螢幕上開著的那些大大小小、不斷重疊交錯的文件夾和檔案,一樣一樣替換著處理,這邊卡住了,那邊眼花了,該怎麼轉換,該怎麼順利的藉由字詞的跨接抵達下一步?儘管時常緊湊忙亂,但這些極為瑣碎的事情累加上來,對於整件事情的安排和執行,還是有一種較為習慣的節奏感。
寫這篇時,正值書展開始,每年的這幾天都得轉換上班地點,往這城的另一個方向出發,到書展現場,從搬字的編輯,暫時變成不稱職的,搬書的書店店員。這其實滿有趣的,離開圍困著自己的桌面和稿件,抵達現場,像是一種被偷換掉的日常。特別是書展這種場合,我們堅守的文學,於其中只是一種類別,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別無選擇,對更多人來說,可能也只是其中一種選擇,甚至從來都不是選擇。脫離原本習慣的讀者群和環境,想一想,或者應該說,不只是停留在想,當眼前看到更多人來來去去,好奇拿著那些我們投注時間精力編輯和創作出來的作品,或慎重翻讀,或隨意放下,或無視走過……
有時作者和編輯都會猜想,什麼樣的書、怎麼樣的內容才會吸引讀者的目光?才會被注意到?大賣或暢銷,可以直接用數字量化的被看見。而那個看見是什麼?吸引人的到底是故事?還是說,除了故事之外,還有沒有更多的什麼,觸動著我們內心的感性與好奇?因為期待,總忍不住給予更多的想像,預設了許多的前提想要去召喚回應。始終還是又回到了自己,但其實都是自己,也總隔著自己。因為我們無法完全的去意會他人,唯有盡可能地揣測,依靠經驗,歸納推斷,甚至是期望,我(們,每個人)所遭遇的,所面臨的,都可能會有的類似感受和反應。
這期雜誌的製作時間,某種程度上來說,籌備時間拉得很長,因為二月恰逢春節和書展,編輯部從去年底便嚴陣以待,除了當期的內容須按時就定位完成,也不斷趁空趕上預定的進度。慌亂中,經過了一個春節假期,回家了一趟,明明一直是很緊湊的節奏,忽然放了空,因此,很多懸浮的思緒,以及這陣子更密集地閱讀著文字的感觸,也有了可以沉澱下來的時間和空間。
本期封面層疊如山巒海流,又彷彿潮浪漫踏,一步推著一步,而詩人凝望,懷想遠方,風塵僕僕,人影飄渺。陳義芝長詩〈遺民手記〉,敘寫父親當年跨越山河,橫渡洋海,凝聚著記憶存底滋養,故事的血肉從此不斷蔓生,循著詩句鋪成的路徑,回溯一趟迢遠曲折的,離去與歸來的旅程。
人真的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流動的生命。人對於情感的依賴和耽溺,進而留戀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永遠錯身的)時間,衍伸成對於記憶根源的追索和再造。時間沒有邊際,但我們能去到的也都只是邊際,那些不捨得,又想要留下的,也只能在想望的淹漫中找到著力,再鑿成脈絡存證,盡可能趨近,並猜想可能的抵達。
有時候是這樣,事情如果抽開個別看,常常理不出個頭尾,直到連結在一起,才能漸漸圈出一個形貌,那為什麼我們需要那個形貌?因為唯有擁有一個固定不再變動的形貌,得以寄存時間和記憶,才足以成為往後的延續。而這就是那些日後,我們一再回頭看望的,關於往日,關於那些時間的記憶,曾經的殘骸,留給我們的樣子。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
【預購】聯合文學(3月號/2024/第473期)
平常價 $21.00封面故事
《YOUNG GUNS》紀念對談 林政德╳盧建彰
大人的漫畫
另一種文學養成
100冊
私房推薦
謝至平/黃健和/陳怡靜/日下棗/馬欣/盧慧心/湖南蟲/神小風/凌明玉/臥斧/沐羽/鍾旻瑞/廖志峰
特別披露
Mangasick 的18+漫畫20選
大人的漫畫一〇〇冊
故事隨著分隔畫面開始。
我們低著頭,捧著手中的漫畫,
跟著劇情一起前往遙遠的世界,
時間流逝,窗外的風景不斷變換著,
季節嬗遞,年歲增長,
紙頁裡的人與故事,安靜的陪著我們度過了好長一段人生——
再到後來,我們終於也在現實裡遇見了漫畫般的故事與人。
依舊捧著漫畫的我們,也長成了所謂的「大人」。
漫畫是圖像與文字的共生,是能跨越年齡與時間傳遞故事的媒介。本期專輯以「大人的漫畫」為題,規劃了三場跨界對談,分別討論懷舊的、成人的與私心推薦的作品,除此之外,我們也特別邀請到八位作家讀者,寫下心目中的大人系漫畫。以不同的方式,小說家與漫畫家同樣凝視著各種悲喜苦樂,在亦現實亦虛構的荒謬與如常裡,漫畫,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另一種文學養成。
作者簡介
透過文學與寫作,讓日常變得更新鮮有趣
《聯合文學》將文學視為生活風格的一部分,強調文學性質主題能與生活風格緊密結合,經由強而有力的深度專輯企劃使讀者將討論文學人、事、物,變成一種文藝品味與潮流。讓讀者發現一位作家讀書、寫作、思考、生活,都是日常中新鮮有趣的事情,希望讀者將參與文學活動視為建立自己生活風格的一種指標。
以生活風格、品味態度作為包裝,透過設計感強的視覺形式與生活類雜誌的編輯技術,加上強力、紮實的當月專輯企劃為主的MOOK樣貌,帶領讀者進入文學層面的探討,而這個文學的探討、延伸、追問,又會成為讀者建立其生活風格與品味的基礎。如果用蛋糕來舉例的話,「文學作品」與「作家面貌」是蛋糕本體,而生活風格與品味則是外部的奶油與裝飾,兩者結合使得蛋糕變得更迷人好吃。
《聯合文學》作為一本文學生活風格雜誌,簡單來說,就是一本以作家面貌與文學作品為核心,呈現文學人故事、文化、知識、品味、生活風格的雜誌。透過文學閱讀、練習寫作,讓我們的日常變得更新鮮有趣,發現與眾不同的生活風格。我們是樂於閱讀文學作品、喜歡寫作、好奇作家面貌的文學愛好者,也是願意嘗試、改變、享受不同生活風格的時尚文青。
【預購】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陳文茜
平常價 $38.00【預購】邂逅(1+2集套書不分售)◎이코인 (2coin) (繪者:Gene)
平常價 $56.00★原創IP角色周邊授權聯名韓國弘大知名ACG主題咖啡廳合作,備受矚目。
★七年前,他與「她」,一段在別墅裡交織著欺騙與利益的曖昧關係,隨著夏日的結束,像花朵一樣,香氣消散,留下褪色的記憶,枯萎死去。七年後,重新相逢,「他」才知道,那年盛夏的光芒太過耀眼,讓他渴望停下腳步,沉溺於其中。
★瞳孔、手指、樹葉、陽光、湖水……承諾做他五十年的「未婚妻」,是他遺失在韓國的記憶;那在他腦海及心上缺失的 一塊拼圖,在遇見「他」後,孰悉的「她」與陌生的「他」身影重疊,困在漫長而昏暗的隧道中的他,彷彿看到了盡頭的光。
失去記憶財閥三代X男扮女裝貧窮美人
記憶裡,雨不停的下,模糊了過往;然那雙被雨水打濕的手,卻讓他到至今仍感到一絲溫暖。
一直都在期盼與他邂逅……
要靠得多近才能夠穿透雨聲,讓他聽到我的聲音呢?
在酒吧工作的李夏景,對於服務「貴客」沒什麼特殊感覺,
直到貴客群的中心人物出現,兩人無意間四目相對,
男人打量著他,問:「你認識我?」
李夏景嘴上否認,記憶卻回到七年前與他初邂逅的那一天……
為了籌措母親的醫療費,李夏景接受太原集團張家的委託,
偽裝成過世十年的好友韓智英,去討老董事長的歡心。
他好不容易突破老先生的心防,以為可以完成工作,
哪知精明的孫子張昀星從國外趕回來,直說他是冒牌貨!
男扮女裝已讓李夏景疲憊,還要防範在張昀星面前露出馬腳,
他每天過得戰戰兢兢,卻不自覺與對方越走越近,
他教他彈鋼琴,他帶他吃冰棒,不慎淋成落湯雞時他分享溫暖予他……
他安靜不做作,他孩子氣但不失溫柔,兩人間的緊張對峙消失了,
終於,張昀星願意叫他「智英」,甚至答應和他假訂婚……
他結束工作後便離去,七年後兩人再次邂逅,張昀星卻忘了他。
然而記憶喪失,並不改張昀星對李夏景的好感。
張昀星直白說出「你要跟我做一次嗎?」,還為救他而受傷,
李夏景深感震撼。
那種自信傲氣,卻奮不顧身、溫柔待他的模樣,
他好似又看到七年前的那個大男孩……
다정한 사람들이 행복해지는 이야기를 좋아합니다. 잘부탁드립니다.
喜歡溫暖的人們收穫幸福的故事,
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預購】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蓋洛作品:中國十八省府1910,歷史轉折點上中原文化實地考察 Eighteen Capitals of China 1910◎威廉·埃德加·蓋洛 (William Edgar Geil )(譯者:沈弘、郝田虎、姜文濤)
平常價 $45.00 19座城市×141張相片×兩大流域首府考察
蓋洛,第一位走遍2,500公里長的中國明長城的美國人,
1903年首次來到中國,此後20年便投身於這個神祕的東方國度。
其足跡踏遍中國18個行省首府、五大名山,
不僅記錄當下所見所聞,也搜集豐富的史料輔以說明,
透過他細緻獨到的觀察,告訴世界一個「真正的」中國。
▎杭州,意為「航船的地區」,或者「張帆的城市」
Hangchow, “Boat Region”, or possibly, “City of The Sail”.
在這裡可以看到印度的祅教徒在向初升的太陽頂禮膜拜,或是在火的神龕前鞠躬致敬,或是背著一具屍體前往靜默之塔……在杭州的中國人對於這種和平的侵入側目而視。杭州當時既富庶又面積龐大,但終於有人為中外居民之間的不和找到了藉口。外國人的貿易集市受到了劫掠,據說有兩萬名列入交納貢物名單的外國人遭到了滅頂之災。杭州人殺死了那隻能下金蛋的鵝。此後,中外貿易便轉向了廣州,使後者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鎮。
▎成都,意為「完美的都市」
Chengtu might be translated “A Perfect Capital”.
李白才華橫溢,卻因無法賄賂考官一直不受重視,他立誓要復仇。東方來了幾名使者,使者的文書無人能懂。李白毛遂自薦,皇帝派人請李白,李白聲稱他沒有任何功名,一名特使授予了他渴望的功名,並賜給他朝服。李白來了,接過文書,把考官大大羞辱了一番後,譯出了文書。原來是一個韃靼國王的抗議書,抱怨唐朝士兵侵擾邊境,要求道歉。在難堪的沉寂中,李白抓住機會,建議第二天與使者會面,由他充當口譯。
第二天,李白大醉不醒,皇帝只得讓人端來醒酒湯,親自離開寶座餵他喝。李白醒來,心裡得意非凡,點名要求考官之一、著名的權勢太監高力士為他脫靴、繫鞋帶,迫使高力士收回前言。接下來,他要求另一名考官為他研墨,以便他起草回書——李白要報仇的誓言一一實現,從此成為這個放蕩宮廷中的一位大紅人。
▎西安,意為「西部安寧」
The name Sian signifies “Western Repose”.
秦始皇開創封建制度時,就如普魯士國王在1866年所做的那樣,剝奪各諸侯國統治者的王位,吞併他們的領土,並建立至今仍然施行的中央集權制——秦始皇意識到了這一地區的重要性(它距離他祖先的王國不遠)以及西安曾有四個半世紀作為統治中心的榮耀。但他顯然認為舊址不值得維護,轉而另選了附近的新址……
他在城內建造了各式各樣金碧輝煌的宮殿,然後為遜位的王子們分別建造了他們以前宮殿的複製品,讓他們生活在他的眼皮底下,於是宮廷內大臣雲集,成一時之盛。為了建造如此奢華的宮殿,成千上萬的人遷到這裡,人民被迫做牛做馬。這一切歐洲人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我們要記得,亞美尼亞的提格蘭大帝在人類文明全盛時也做過同樣的事情,尼布甲尼撒興建巴比倫城時所做的與此如出一轍。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蓋洛是美國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曾四次到訪中國,他敏銳地意識到20世紀初的中國處在社會大變局的前夜,故而在1911年前對中國十八省府進行了廣泛而細緻的考察。在考察過程中,蓋洛記錄了中國各階層的新變化,為讀者展現出清朝滅亡前夕真實的社會圖景;並大量收集地方史志資料,和西方城市發展作對比。
作者簡介
威廉.埃德加.蓋洛(William Edgar Geil, 1865-1925)
20世紀著名美國探險家、傳教士、演講家、攝影師,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迄今為止,唯一系統考察過中國長江流域、長城全程、中國十八個行省首府和五大名山的西方人。其著作已被世界各大圖書館收藏。
譯者簡介
沈弘
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從1990年代起遍訪哈佛、芝加哥、倫敦等地圖書館,搜集了大量難得一見的珍貴圖文資料,整理、編譯有關中國的報導和紀錄。出版作品有《晚清映射》、《中國長城》、《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近年精心編譯「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系列,已經出版了《〈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共三冊)》。
【預購】失根城市: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 Variations on a Theme Park: The New American City and the End of Public Space◎邁克爾·索金( Michael Sorkin)(譯者:賴彥如)
平常價 $45.00人群聚居的城市,不再為了人群而存在
「美國建築界最直言不諱的良心」邁克爾.索金,犀利剖析當代都市亂象的跨時代經典
生活在都市裡,你是否曾覺得想歇歇腳步卻無處可坐?是否曾舊地重遊卻因光鮮亮麗的街景喚不起回憶而寂寞?是否曾想和他人說話卻又隱隱心生恐懼?
城市原本是人自然聚居之處,為什麼演變至今卻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無比壓力、徬徨孤獨?這樣的情緒,許多人都曾感受到,卻難以言說、無所適從。箇中原因,其實早在一九九○年代,就有美國著名建築評論家、都市計畫專家邁克爾.索金直指核心。他銳眼看破欣欣向榮的都市霓虹背後,城市變得名存實亡,率先提醒「虛空都市」對於人們的影響無孔不入,掏空情感、記憶、交流卻讓人不自覺。本書出版後,制衡了美國對於都市的盲目樂觀,也成為建築都市領域理解當代空間結構的必讀經典。
城市作為人群匯集之處,曾是活力十足、自由開放的所在,給人機會多、人流多、生活活力十足的印象,因而顯得自由開放。但曾幾何時,現今都市的新面貌,已和過去大不相同。現代的城市已變得如同主題樂園,安全與愉悅的假象,掩蓋了背後的壓制、剝削與不平等。在資本主義、土地私有、防衛心態以及科技的催化下,城市已逐漸變得封閉、排他、貧富差距劇烈,都市空間將人們分群,依照階級、種族、資產把人放在「合宜」的位置,以物質欲望的滿足與渴望,取代原本聚落內公共空間所能提供的交流與擾動。建築與地景逐漸和當地斷開脈絡,以「複製貼上」的各種場所仿造出意義流失的空間,人們便難以對環境懷抱感情與回憶。可以往來相遇的公共空間也減少,造成人與人越來越遙遠陌生,孤獨感如影隨形。
這個現象無所不在,人們眼前所見的設施(天橋、地下道、購物中心)和地域(曼哈頓的「歷史老街」、矽谷的科技園區、迪士尼樂園),都可以見到當今建築隔離了人、拔除了歷史文化脈絡的情況。人們生活在這個地方感消失的環境,便容易感受不到歸屬。如此一來,縱使生活環境所見繽紛亮麗,所聽熱鬧悅耳,裡頭物資一應俱全,但最終當信任與接觸都消失,我們就變得難以和他人相處,也難以和自己相處,在失根的城市,成了失根的人。
索金召集了美國、加拿大都市學界中極具代表性的幾位學者,在明確清晰的概念框架下剖析美國和加拿大的案例,分析闡明公共空間的消弭影響了居民人際互動的能力,而各種都市可見的設施和光鮮亮麗的場域又是如何消滅了公共空間。如今本書示警的現象早已不局限於美加,已隨著商業模式與資訊科技,傳播到全世界的無數角落。末世警鐘已響,雖然在當代都市如同主題樂園一般光鮮亮麗的街景下,假像城市那股隱微作動的力量並不容易辨識出來,但唯有辨識,才是抵抗的第一步。
本書特色
本書是由美國著名的建築評論家與都市設計學者Michael Sorkin主編,並由多位當代具代表性的北美洲學者所共同撰寫,堪稱近代在全球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每一位作者個選擇一個主題作為切入點,做出精闢的剖析。包括Michael Sorkin本人以及Margaret Crawford, Neil Smith, Edward Soja, Mike Davis, Christine Boyer等作者都是美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建築或都市規劃學者,學養豐厚,門生眾多。
聯袂推薦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主任
吳玉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林柏陽/境衍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建築師
(按筆劃排序)
「對於都市情境逐漸惡化的情況,這些睿智且憤怒得再正當也不過的文章是我所知道的最佳介紹文。這些剖析文章時而闡明清晰,時而令人心驚膽戰,不會用什麼美好結局來讓你覺得寬慰。本書是城市分析的《銀翼殺手》、懸在窗台盡頭的銳利長劍,也是對已然終結的未來的解剖——除非每個愛城市的人都讀了這本書。」——托德·季特林,《給青年行動者的信》作者
「本書是對視覺形象和權力的嚴厲指責。它展示了美國景觀被顛倒過來的現象:所有地方都相同的信念,我們在不斷運動中前進,我們在建築環境中尋找權威和真實性的努力最終排斥了其他人,並投入了一個視覺主題。」 ——雪倫·朱津,《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作者
「本書生動地描繪了今天美國各種被操控但非常真實的地方,本書是個典範,展現了文化素養豐富、批判力強和對於歷史充滿熱忱的寫作該長成什麼樣子。」
——Gwendolyn Wright,《Building the Dream: A Social History of Housing in America》作者
作者簡介
邁克爾.索金Michael Sorkin
著名建築師、作家、建築評論家、都市計畫學者。1948年出生於華盛頓特區,1974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並於1980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之後,從事建築與都市的規畫、分析和設計,並先後任教於古柏聯盟、南加州建築學院、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市立學院,希望以建築教育激起社會改變。
索金最負盛名也最具影響力的事業是建築評論,比起大型報刊或瞄準菁英讀者的書報,他更偏好在當地草根、靈活而具挑戰性的刊物媒體喉舌,以深入的洞察、強烈的社會關懷和尖銳的幽默,挑戰掌控地景的資本主義和占據空間的權力與意識形態。
他在《村聲》週報(Village Voice)撰寫建築評論長達十年,也在《Architectural Record》、《The Nation》、紐約時報等刊物上發表文章,喚醒人們對於永續利用、公共場域、空間正義的關注,因此贏得「美國建築界最直言不諱的良心」美譽。
著有《Twenty Minutes in Manhattan》、《The Exquisite Corpse》等書。2019獲美國建築師學會頒贈「合作成就獎」。
【共同作者】
特雷弗·波迪 Trevor Boddy
加拿大建築史學家、策展人、都市設計師。曾任加拿大渥太華卡爾頓大學教授,著有《The Architecture of Douglas Cardinal》專書和《Canadian Architec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文集,曾獲加拿大皇家建築師學會(RAIC)頒贈倡導獎。
M.克莉斯汀·博耶 M. Christine Boyer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建築史和都市規劃學教授,著有《Dreaming the Rational City》、《Manhattan Manners》,以及《The C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瑪格麗特·克勞福德Margaret Crawford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系教授,專長包括建築史、都市設計與規畫、都市裡論、建成環境研究等。著有《Designing Company Towns》。
邁克·戴維斯 Mike Davis
美國都市理論家、社運人士、作家。他的名作《City of Quartz》深入探討權力與社會階級,該書曾獲提名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另著有《Prisoners of the American Dream》。
尼爾·史密斯 Neil Smith
紐約市立大學人類學與地理學程特聘教授,帶起一批批判地理學家嶄露頭角。著有《Uneven Development: Nature, Capital and the Production of Space》等書,也是《Gentrification of the City》的共同主編,著書曾獲美國地理學家協會頒贈環球圖書獎。
愛德華·索雅 Edward W. Soja
美國知名後現代政治地理學家和城市理論家,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建築與都市規畫研究所擔任特聘教授。早期研究肯亞發展,後來以空間與社會正義的文章成為當代領銜的空間理論學家。1989年出版《Postmodern Geographies: 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 Social Theory》。2015年獲頒號稱「地理學界諾貝爾獎」的瓦特林.路德國際地理學獎。
蘭登·溫納 Langdon Winner
在壬色列理工學院科學與科技系擔任人文與社會科學主席。早期研究政治理論,後轉向科學科技與社會影響。著有《Autonomous Technology》、《The Whale and the Reactor: A Search for Limits in an Age of High Technology》。
譯者簡介
賴彥如
台大外文系、社會系雙學士,台大城鄉所碩士。曾在古蹟、溼地、山林和海島從事社區營造、藝術策展及環境守護工作,與文史、空間、生態有關的事都想了解,相信城市的偉大來自其包容小眾的能力。譯作散見於環境、文化、城鄉、藝術領域,譯有《偉大的好所在:家與辦公室以外的第三場所》、《編織聖草》、《三千分之一的森林》、《超額徵收》等。
譯稿賜教:yenju.translator@gmail.com
【預購】異鄉客◎加布·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譯者:葉淑吟)
平常價 $27.00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一路順風,總統先生〉
談論一個總統,
最惡劣的行為或許是兩種混在一起講:真話與謊言。
我們國家所經歷最悲慘的遭遇,就是我當上總統。
而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功,是讓大家都忘了我……
〈賣夢女郎〉
她從沒說過她的真實姓名,
我只聽過一個饒舌的德文外號:芙烈達夫人。
我興高采烈地以無禮的口吻問她如何在遙遠的異鄉安頓。
她回了我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我賣夢。」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醫生將她編入住院名單,並註記了「躁鬱」的診斷。
看著她不斷哭泣,醫生卻催眠般地說道:
「想哭盡量哭,眼淚是最佳良藥。」
然而她仍不停地呼喊:「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雪地上的血跡〉
「沒事,只是刺傷。」
她舉起那隻戴著鑽戒、被玫瑰刺傷的手指。
「想像一下,從馬德里一路滴到巴黎的雪地血跡,
你不覺得很美,很適合一首歌嗎?」
因為一個無法解釋的葬禮夢境,馬奎斯寫下了這些奇異又荒謬,寫實又夢幻的故事:落魄的流亡總統、賣夢維生的婦人、被關進瘋人院的正常人、泅泳在流光中的孩童,以及血流不止的女子……他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寫得靈動輕盈、充滿魔力。本書也讓我們知道,馬奎斯不僅是一位實至名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一位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
名人推薦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異鄉客》與我】
文學經典的重讀,是唯一真正能夠深入作家堂奧的門檻,這幾年來,除了孟若、石黑一雄,馬奎斯一直是我長期親炙的大師,一如這本寫實又深刻的《異鄉客》,雖只是短篇,卻不比《百年孤寂》遜色,反更顯其人間處境的孤寂,直探幽微的生命情境。——作家/王定國
〈聖女〉的故事結尾是屈指可數令人想「起立鼓掌」的經典終局;而關於命運,〈雪地上的血跡〉則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之一──以上都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出自《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16講》)——作家/伊格言
什麼時候你會確信馬奎斯的《異鄉客》是一部經典?以我個人的經驗,就是在許多場合,從不同人口中,聽到馬奎斯與他的這部作品。一位文壇前輩指出,馬奎斯形成不少作家創作上的阻撓,今日若有誰企圖處理國難,流離失所,不可抗力的命運等等此材,很難迴避掉一個命題,「有馬奎斯了不是嗎」。一位作家造就的氣象,莫甚如此。從前讀《異鄉客》,彼時思緒多在鑽研技巧,感受懸疑氣氛,與摸索故事的敘事邏輯。今日重讀,竟深受故事底下的伏流所觸動,魔幻寫實的形式底下,馬奎斯暗中運勁的,是他對於「人可否主宰自身命運」的探究與關懷,十二則元素紛陳的故事則展現出,縱使俗務荒謬、動亂頻仍,我們的日子、情感與掙扎,永不失其意義。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夢。最終謝謝皇冠出版社完整了馬奎斯的創作譜系,讀者彷彿步入一場燈火漸暗的盛宴,抬眼一數,那麼晚了,竟也沒有一個人離開。——作家/吳曉樂
在那段漫漫寫作短篇小說的時光,每當在文字的謎團迷路,或被突然造訪的故事困住,馬奎斯的《異鄉客》是引領我發現下一個詞彙的重讀之書。——小說家/高翊峰
年輕時我熟讀馬奎斯的著作,只要坊間能找到的版本,我都買回來看,我喜愛他的作品,到了癡迷的程度。但《異鄉客》對我來說卻是非常特別的一部,有段時間,我時常帶在身上,好像護身符似地,那些短小的篇章,都很完美,他向我揭示了一個充滿寓言卻又無比真實的世界,至今我都還可以想起那每一篇內容,如果說入手馬奎斯的起點是《百年孤寂》,要看另一種馬奎斯,就一定是《異鄉客》。——作家/陳雪
多年以來,《異鄉客》裡各個小說的情節,都像閃閃發亮的碎片,一直留在我的腦海,在許多個無意的瞬間,片段亳無原因地溢出,令人快樂而痛苦。例如,〈十七個中毒的英國人〉中,旅館裡那些並排而坐的粉紅色膝蓋;〈燈光似水流〉中那些淹沒在公寓裡的小孩;還有,讓我震慄多年的〈我只是來借個電話〉中,最後接受了這世界一切的荒謬與瘋狂,在療養院平靜地生活,稍微過胖的瑪莉亞。這些精緻的小說,全都在耐人尋味的骨節眼上收結,準備地擊中心之要害。——作家/韓麗珠
【來自各界無比崇敬的最高讚譽】
本書是馬奎斯顛峰狀態的展現,他用超現實的簡潔與魔幻般的意象,讓我們以獨特的視角看見現實裡的沉重與荒謬!――洛杉磯時報
西班牙文中「peregrinos」的主要涵義是名詞「朝聖者」,但還有第二個形容詞的涵義,即「陌生的」、「意外的」、「異鄉的」……本書收集了馬奎斯一開始寫的以拉丁美洲之外的國家為背景的作品,這些故事多少帶有一些自傳性意味。――文學評論家/傑拉德.馬汀
這本書讓人充分品味生命裡的不可思議……馬奎斯卓越的操控力和魅惑力,讓《異鄉客》萬分迷人,教人難忘!――紐約時報
敏銳的心理描述……無比驚豔!――華盛頓郵報
每篇故事都如瑰寶般光芒四射、燦爛輝煌!――西雅圖日報
這本書是故事人的勝利!――舊金山紀事報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自小與外祖父母一同生活在炎熱多雨的小鎮巴蘭基亞,鄰近一個名叫「馬康多」的香蕉園。1940年與父母一同遷往內陸小鎮蘇克雷,1947年進入位在首都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法律,並沉迷於卡夫卡與福克納的作品,同時也開始在《觀察家報》發表短篇小說。1948年因內戰舉家遷往卡塔赫納繼續大學學業,並兼任《環球日報》記者。1954年出任《觀察家報》的記者與影評人,1955年發表〈一個船難倖存者的故事〉系列報導廣受好評,隨後出任該報的駐歐記者。1957年在巴黎與海明威邂逅,並奉其為「大師」。因景仰古巴革命,1960年擔任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訊社駐波哥大和紐約記者。
1965年駕車前往墨西哥城途中萌生《百年孤寂》的寫作構想,在閉關十八個月後,終於完成這部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的經典之作。1967年《百年孤寂》甫出版便造成轟動,並於1969年獲頒義大利「基安恰諾獎」與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0年《百年孤寂》英譯本在美國出版,並被選為年度12本最佳作品之一,同年馬奎斯並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馬奎斯再獲頒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以及拉丁美洲文學最高榮譽的「羅慕洛.加列戈斯獎」,1981年則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1982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其他作品包括《預知死亡紀事》、《愛在瘟疫蔓延時》、《迷宮中的將軍》、《異鄉客》、《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苦妓回憶錄》等,每每一推出都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2014年4月17日逝世,享年87歲。
譯者簡介
葉淑吟
西文譯者,永遠在忙碌中尋找翻譯的樂趣。譯有《百年孤寂》、《謎樣的雙眼》、《風中的瑪麗娜》、《南方女王》、《海圖迷蹤》、《愛情的文法課》、《時空旅行社》、《黃雨》、《聖草之書:芙烈達.卡蘿的祕密筆記》、《螺旋之謎》等書。
十二篇流浪的短篇故事
為什麼是十二篇?為什麼是短篇故事?又為什麼是流浪?
本書的十二篇故事是過去十八年來陸續寫下。還沒寫成最後的故事之前,其中五篇原本是新聞報導和電影劇本,一篇是電視影集,另外一篇我在十五年前的錄音訪問提過,一位朋友聽過我的敘述後謄寫和發表,現在我再依他的版本重寫。這是個特殊的創作經驗,值得在這裡解釋,讓有志在長大後當作家的小朋友,從現在就知道寫作是一種難以滿足和磨人的惡癖。
七○年代初,我在巴塞隆納住滿五年,當時我做了一個受到啟發的夢,腦中浮現第一個靈感。我夢見我參加自己的葬禮,走在一群身著嚴肅喪服的朋友之間,但大家都帶著參加節慶般雀躍的心情。每個人都因為相聚而感到幸福。我比任何人都還開心,藉著死去的機會,能跟來自拉丁美洲許久不見的最親愛的老朋友共享愉快時光。葬禮結束後,他們紛紛離去,我想陪著他們,但其中一個要我認真看清楚,這場節慶對我來說已經結束。「只有你不能離開。」他對我說。就在這一刻,我才明白死亡意謂再也不能跟朋友在一起。
不知道為什麼,我把這個前所未有的夢解釋成我對身分的覺醒,我心想,這是一個寫下拉丁美洲同胞在歐洲的匪夷所思遭遇的絕佳時間點。這是個令人振奮的發現,因為我才剛完成一部最棘手和困難的作品《族長的沒落》,還沒確定接下來的計畫。
我花了大約兩年時間把想起的事件一一記下,但還沒決定接下來怎麼處理。我在家裡沒有筆記本,開始寫的那天晚上,就用孩子們借我的作業簿。我們經常旅行,每回他們都把作業簿一起帶著,就怕遺失。後來我一共記下六十四個事件,細節都有,只欠耕耘出來。
一九七四年,我從巴塞隆納踏上回程,抵達墨西哥後,我清楚知道這不該像是我一開始以為的一本小說,而是一本短篇故事集,雖然每一篇都是新聞事件,但加入詩意跳脫原本平凡的格局。在當時,我已經寫過三本故事集。然而,那三本沒有一本是以整本來構思和寫作,每一篇故事都是獨立發展的偶然事件。因此,一九七四年的故事集如果能一氣呵成寫完,語調和風格如果能統一,在讀者記憶留下整體的印象,應該會是一場精采的冒險寫作。
頭兩個故事《雪地上的血跡》和《富比士女士的快樂夏日》都是一九七六年完筆,並立刻刊在幾個國家的文學副刊。我馬不停蹄,一天也沒懈怠,但是第三篇故事寫到一半,也就是我的葬禮的那篇,卻感覺比寫一本小說還累。我在第四篇也遇到一樣情形。我心力交瘁,力不從心,遲遲無法寫完。現在我知道原因:寫短篇故事太過耗費心力,不輸寫長篇小說。寫一部長篇小說,必須在第一段把全部確定完畢:架構、語調、風格、節奏、長度,有時甚至包括某個角色的特性。接下來只需要享受寫作的樂趣,一種最私密和孤單的樂趣,如果有人一生都不必修改書稿,那是因為下筆寫開頭和結尾的態度都一樣一絲不苟。相反地,短篇故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只有寫不寫得出來。依據我和他人的經驗可以得知,如果寫不出來,大多數時候改從另一條路重新下筆比較不那麼痛苦,不然就丟進垃圾桶吧。我記得一句不知道是誰說過的話,頗能安慰人:「好的作家受讚賞,不是因為出版的作品,是曾經撕破的創作。」我沒撕破那些草稿和筆記,但做了更糟的事:束之高閣。
我記得我把作業簿擱在墨西哥那張書桌上,淹沒在如同暴風雨的紙堆間,一直到一九七八年。有一天,當我翻找其他東西,我發現我已許久沒看到作業簿的蹤影。我當下沒放在心上。後來當我確定從桌上不翼而飛,開始驚慌失措。家中每一個角落都翻遍了。我們搬動家具,移開書架上的書,就是怕掉落在書本後面,我們還查問傭人和朋友,其實這個動作難以饒恕。沒有一點線索。唯一可能的解釋是──或者該說是合理的解釋,我經常處理紙張,就在其中幾次把作業簿給一起丟進垃圾桶。
我對自己的反應很吃驚:竟然把遺忘將近四年的東西看成攸關名譽。我願意不惜代價,只求失而復得,這是個跟寫書一樣艱鉅的任務。最後我把三十個故事的筆記重新寫出來。絞盡腦汁的過程反而像是一種淨化,我心狠手辣,慢慢地刪除我看來救回來也於事無補的幾個,去蕪存菁後剩下十八個。這一次我大膽決定寫下去,一刻也不停歇,但我很快就發現失去熱情。然而,我沒像建議後輩的新作家那樣,把稿子扔進垃圾堆,而是收起來以防萬一。一九七九年,當我開始寫《預知死亡紀事》,我發覺自己喪失在寫兩本書之間的空檔寫作的習慣,再次動筆越來越吃力。因此就在一九八○年十月到一九八四年三月,我要求自己替不同國家的報社寫週刊短文,藉著紀律保持筆感。這時我想,我跟那本作業簿的筆記格格不入,依然是文學類型問題,其實不該寫成短篇故事,而是新聞報導比較妥當。但是刊登了五篇從筆記挑選的新聞報導後,我又改變想法:更適合拍成電影。就這樣,誕生了五部電影跟一部電視劇。
我從未料到寫成新聞報導跟拍成電影,竟改變我對這幾篇短篇故事最原始的一些想法,因此就在確定最後寫作形式和準備動筆之後,我得拿起鑷子小心翼翼挑出哪些是我的想法,哪些是寫劇本期間導演給我的靈感。此外,同時跟五個不同的創作者合作,讓我想出改用其他方式寫這些短篇故事:一抓到空檔就寫,累了或者遇到臨時插進來的案子就停,然後再繼續下一篇故事。不到一年,十八篇的六篇扔進紙簍裡,包括我的葬禮在內,因為我永遠寫不出夢裡的那種聚會。剩下的故事似乎氣夠長,能夠活得長長久久。
這些就是本書的十二篇故事。又過了兩年,中間陸陸續續寫,到了九月準備印刷。如果我沒在最後一刻咬著最後一個疑問不放,或許這些短篇故事不停往返抽屜和垃圾桶之間的朝聖之旅已經結束。因為故事的舞臺在歐洲的不同城市,我是在遠方憑著記憶寫下,我想要證實我的回憶是否在二十年過後依舊忠於原貌,於是展開一場短暫的確認之旅,前往巴塞隆納、日內瓦、羅馬和巴黎。
這幾座城市跟我記憶中的樣貌已全然不同。每一座都變得陌生,如同所有的現代歐洲城市發生驚人的變化:我腦中千真萬確的回憶顯得如真似幻,虛假的回憶卻太具威力,取代了現實。因此,我看不清幻滅與懷舊的分界。這是最後的解決辦法。我終於找到完成本書最欠缺的東西,這個東西只有隨著歲月流逝才能獲得:一種從時間來看的觀點。
結束幸福的旅程之後,我把所有的故事從頭再寫一遍,在瘋狂投入的八個月中,我不需要問自己真實的經歷是從哪裡結束,從哪裡開始化為想像力,不用確定二十年前的歐洲經歷是否確實,反而成為我繼續前進的助力。這一次寫作十分順利,有時我感覺自己是為了說故事的樂趣而寫,或許這種心境就是飄飄然吧。此外,同時寫所有的故事,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每一個之間,讓我能綜觀全貌,不必重複經歷每個故事起頭的疲憊,以及抓出不必要的累贅和嚴重矛盾的地方。我想我把這本故事集寫成最接近心中的理想。
這本書在經過漫長的顛沛流離,在面對種種未卜的險惡和掙扎著求生之後已經完成,準備送上桌陳列。所有的故事,除了前兩篇之外,都在同個時間完成,每一篇都註明動筆的日期。這個版本的故事是依照作業簿上的順序排列。
我始終相信,故事的每個版本都是越改越好。那麼要怎麼知道哪個會是最終版本?這是這一行的秘密,無法依照理解力法則來判斷,只能靠直覺的魔法,就像廚娘知道湯什麼時候煮好。總之,為以防萬一,我不再重讀,一如我也從不重讀我的每一部作品,就怕到時後悔。讀這幾篇故事的人應該會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處理吧。幸好對這十二篇走過朝聖之旅的故事來說,最後進紙簍應該就像回到家一樣輕鬆。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一九九二年四月,印第安卡塔赫納
【預購】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楊照
平常價 $32.00 這本書終於讓我讀懂了《百年孤寂》!
國內專為馬奎斯作品量身打造的解讀專著,
給了我們重讀/初讀《百年孤寂》的理由。
《百年孤寂》是一本奇書,裡面有許多美麗卻難懂的隱喻。
閱讀賈西亞‧馬奎斯,就像走進一座迷宮,
沿途的路標和風景讓人目眩神迷,大歎滿足,卻往往不知該怎麼出去。
迷宮中有許多讓你停下、轉彎,或者原地打轉的機關,
都是賈西亞‧馬奎斯埋下的伏筆與提示。
楊照拿著線頭,帶領我們走進馬奎斯團團圍繞的迷宮。
藉著講述南美洲內戰和政治背景、馬奎斯獨特的童年養成,
福克納如何影響了馬奎斯的創作,馬奎斯擔任記者時觀察到的各地荒謬民情……
楊照不厭其煩,將所有繁複的線索一一收集,耙梳,引證,
指出馬奎斯這部悲觀的命運之書,不僅是邦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則南美歷史的隱喻。
如果說《百年孤寂》是一部奇書,本書便是解讀此書不可或缺的鑰匙。
為《百年孤寂》提供了入口, 深入耙梳了馬奎斯的養成背景,
以及拉丁美洲一世紀的命運,搭起閱讀《百年孤寂》的橋梁。
◎ 關於賈西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這塊土地的命運無法改變。這群人的結局已被決定。
但有個小說家寫了這麼一部悲觀的奇書,
為我們在黑暗中開啟了一絲希望。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他的《百年孤寂》是魔幻寫實主義的最佳代表,
為二十世紀文學投下最強烈震撼的奇書。
智利詩人聶魯達盛讚:
《百年孤寂》是「繼賽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文作品」。
作家莫言、韓少功、平路、李昂、張大春、朱天心、林燿德、郝譽翔、駱以軍等,皆是其熱情的讀者
賈西亞‧馬奎斯在這部小說中,寫出了一個活人與死人並存的世界,
藉由邦迪亞家族的興衰,反映了哥倫比亞百年以來的紛擾歷史。
誠如他自己所言,他的小說並非完全虛構,一切皆有事實作為基礎,
《百年孤寂》不但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表現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具體處境,
他筆下所描寫的孤寂與徒勞,更深刻地觸及了我們的人生狀態。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並在「98新聞台」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
現代經典細讀──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以及《在地球物種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合為<十九世紀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