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
- 2023
- 241
- 455
- 4項需求定位×認知的6層塔×10種必備思維
- 911
- 9786263104969
- 9786263105119
- 9786263105225
- 9786263168329
- 9786263188211
- 9786263188266
- 9786263298620
- 9786263299979
- 9786263327016
- 9786263539563
- 9786263569096
- 9786263573444
- 9786263575769
- 9786263575783
- 9786263612075
- 9786263740396
- 9786263740556
- 9786263741041
- 9786267084168
- 9786267234556
- 9786267238851
- 9786267317532
- 9786267317648
- 9786267317693
- 9786267317716
- 9786267338223
- 9786267356029
- 9786269502226
- 9786269558957
- 9786269699070
- 9786269757602
- 9786269769704
- 9789570534948
- 9789570869767
- 9789570871005
- 9789573335764
- 9789573340645
- 9789577109026
- 9789577412508
- 9789861247144
- 9789861786346
- 9789862211571
- 9789862273272
- 9789863596653
- 9789864063604
- 9789864063727
- 9789864063758
- 9789864897360
- 9789869242486
- 9月
- A Brief History of Earth: Four Billion Years in Eight Chapters
- A Cat’s Tale: A Journey Through Feline History
- Alan Lightman
-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 Andrew H. Knoll
- Ang Cheng Guan
- Animal Farm:A Fairy Story
- Arthur Schopenhauer
- Craig Whitlock張苓蕾
- George Orwell
- GOOD BOY:晏人物男子寫真×卞慶華
- Hayley Campbell
- How To Keep House While Drowning: A Gentle Approach to Cleaning and Organizing
- INK
- Investiture of the Gods in Comics
- Jonathan D. Spence
- Judith Butler
- KC Davis
- KC·戴維斯
- Lani Kingston
- R030090820
- Simone de Beauvoir
- South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A Contemporary History
- Spill the Beans: Global Coffee Culture and Recipes
- The Afghanistan Papers: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ar
- The Median Line of Literature: From Historical Change to Literary Transformation
- Theorizing Across Borders
- Ts’ao Yin and the K’ang-hsi Emperor: Bondservant and Master
- UNITAS
- Wendy Mitchell
- 《菱傳媒》採訪團隊
- 上海
- 上海的美丽时光
- 上海的美麗時光
- 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
- 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跟著70+名醫這樣做,健腦防衰,健康慢老!
- 世界上的事最好一笑了之
- 世界上的事最好一笑了之:新月集×漂鳥集×園丁集,印度哲人泰戈爾詩作精選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
- 世界經典小說
- 东南亚的当代新秩序
- 中国小说史略
- 中國小說史略
-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經典文論再復刻,近代最重要的文學批評之一
- 中國歷史
- 中國神話
- 中東
- 乔治·欧威尔
- 九歌
- 九歌出版
- 五一三
- 亚瑟‧叔本华
- 亞升實業\
- 亞洲文學
- 亞瑟‧叔本華
- 人工智慧
- 人文思潮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物圖解
- 人社會議題
- 人脈和資源到
- 人類
- 他们互相伤害的时候
- 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
- 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
- 低潮整理术
- 低潮整理術
- 低潮整理術:走出情緒低谷和雜亂生活,過得安心又清爽的41個自我照顧練習
- 何瑄
- 余生
- 余生:黎紫书微型小说自选集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作家傳記
-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來自雪國的遺書
- 俄罗斯
- 俄羅斯
- 保罗·库德纳瑞斯
- 保羅·庫德納瑞斯
- 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一(1943年)
- 克雷格·惠特洛克
- 八旗文化
- 其他
- 写给每个人的地球简史
- 冰心
- 列夫·托尔斯泰
- 列夫‧托爾斯泰
- 創新思維
- 动物农庄
- 動物
- 動物農莊(暢銷改版)
- 動畫
- 匕首与投枪,鲁迅以文为刃的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以深情待人间
- 匕首與投槍,魯迅以文為刃的抗爭:橫眉冷對千夫指,卻以深情待人間
- 半生滋味
- 半生滋味:韓良憶精選集
- 博士草堂
- 卞庆华
- 卞慶華
- 印刻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原水出版
- 原點出版
- 反恐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台灣
- 台灣文學
- 台灣文學史
- 台灣東販
- 台灣老建築
- 台灣角川
- 史书美
- 史景迁
- 史景遷
- 史書美
- 吉卜力工作室
- 吉卜力工作室动画作品全纪录
- 吉卜力工作室動畫作品全紀錄
- 吉卜力的立体建筑物展图录
- 吉卜力的立體建築物展圖錄〈復刻版〉
- 吉打
- 同志
- 吳念真
- 吳莉君
- 吴念真
- 周芬伶
- 咖啡
- 哲學
- 商周
- 商周出版
- 商業理財
- 喬治·歐威爾
- 喵皇正史:从史前到太空时代,魅力征服全世界的猫族大历史
- 嚴慧瑩
- 圖文書
- 圖書館
- 在虛無與無限之間
- 在虛無與無限之間:科學詩人萊特曼對宇宙與生命的沉思 Probable Impossibilities
- 地標
- 地球
- 地理
- 夏志清
- 大塊文化
- 大好書屋
- 失智
-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 失智症
- 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
- 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
- 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從感官、環境到情緒,我與失智症共處的日常 What I Wish People Knew About Dementia: From Someone Who Knows
- 奧德·葛米娜
- 女性
- 女性主義
- 好優文化
- 婁自良
- 學習
- 安娜·莫尼葉·梵理布
- 安德魯·諾爾
- 安德鲁·诺尔
- 安東尼·聖修伯里
- 寫真書
- 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
- 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八堂四十億年的極簡地理課
- 寵物
- 寶瓶文化
- 寻味‧世界咖啡──跟着咖啡豆的流转传播
- 封神榜
- 封神演義
- 尋味‧世界咖啡──跟著咖啡豆的流轉傳播,認識在地沖煮配方與品飲日常,探索全球咖啡文化風景
- 小國士朗
- 小團圓
- 小團圓【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 小說
- 小說集
- 尖端
- 尖端出版社
- 崧燁文化
- 希臘神話
- 希臘神話人物雜學圖解百
- 康熙
- 廖珮杏
- 建築設計
- 張小虹
- 張席菻
- 張愛玲
-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
-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I)紙短情長+(II)書不盡言,兩冊不分售
- 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愛玲課
- 張毅
- 形影不離
- 形影不離(入門《第二性》之前必讀的西蒙波娃小說‧塵封逾半世紀、震撼歐洲文壇之精湛傑作)
- 影視
- 影視小說
- 彼得•漢德克
- 微型小說
- 心理勵志
- 性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感
- 性無感
- 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 我在等你的时候读了这东西
- 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
- 我是照顧者
- 战争与和平
- 戰爭
- 戰爭與和平
- 戰爭與和平(全四冊,全台唯一完整中譯)
- 手產業革新不怕沒搞頭
- 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集套書(兩冊裝)
- 抓住一个春天
- 抓住一個春天
- 拉爾斯·萊勒普
- 探索全球咖啡文化风景
- 散文
- 整理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学小说
- 文學
- 文學家
- 文學小說
- 文學島語
- 文學的海峽中線
-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本張愛玲
- 文訊
- 文訊(9月號/2023)(第455期)
- 新AI与新人类
- 新AI与新人类:学习、认知与生命的进化新路程
- 新AI與新人類
- 新AI與新人類:學習、認知與生命的進化新路程
- 新加坡
- 新加坡華文出版
- 新文潮出版社
- 新雨出版
- 旅行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美學
- 日本翻譯
- 春天出版社
- 時代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晏人物
- 晏人物男子写真×卞庆华
- 暖暖書屋
- 書
- 書不盡言
- 曹寅
- 曹寅與康熙(經典新版)
- 會上錯菜的餐
- 會上錯菜的餐廳:一個發生在由「患有失智症的人」提供服務、奇特又溫馨的餐廳真人真事
- 木心
- 木馬文化
- 朱宥勳
- 朱崇旻
- 朱迪斯·巴特勒
- 李正蕊
- 李紅利
- 東南亞
-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
-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 林姿呈
- 林慧雯
- 林瑞
- 梅家玲
- 森冈正博
- 森岡正博
- 楊朝景
- 楊雅筑
- 概念
- 歐美文學
- 歷史
- 死亡专门户
- 死亡專門戶:12門死亡產業探祕,向職人學習與生命共處和告別
- 每天來點神知識—希臘神話人物雜學圖解百科:神知識又增加了!藝術、電影、廣告及電玩的靈感都來自祂們
- 比斜槓更斜槓的创新思维
- 江灝
- 江鈺婷
- 法國
- 法國人眼中的中國
- 法國文學
- 泰戈尔
- 泰戈爾
- 洪于琇
- 洪敦明
- 洪清源
- 海外
- 海莉·坎貝爾
- 清朝
- 温洽溢
- 溫洽溢
- 溫蒂·蜜雪兒
- 漫畫
- 漫遊者文化
- 潘于真
- 照護
- 现代诗
- 生命
- 生死
- 生老病死
- 男性
- 男性寫真書
- 當代思潮
- 療愈
- 皇冠
- 看見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理解記憶、五感、時空出現障礙的原因
- 真實改編
- 短篇小說
- 短篇小說集一
- 石冲白
- 社會議題
- 秀威資訊
- 科技
- 穆星
- 積木
- 空間
- 第469期
- 筧裕介
- 簡史
- 米奧
- 精選小說集
- 紀實文學
- 紙短情長
- 經典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經濟
- 編輯
- 緬甸
- 繁体
- 繁體
- 经典
- 羅馬神話
- 翻譯
- 翻譯圖文書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譯詩
- 老人
- 老化
- 老屋时态
- 老屋時態
- 老屋時態【老屋顏第4彈!首發隨書贈鏤雕剪影藏書票】: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
- 老屋顏
- 聞翊均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11月號/2023/第469期)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聯經出版公司
- 自然科學
- 自然科普
- 臺灣商務
- 艾倫·萊特曼
- 苏经天
- 英國文學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菱近詐騙
- 菱近詐騙:菱傳媒資深記者前進中南半島詐騙園區的第一手獨家報導
- 菱近诈骗
- 董佳韵
- 董佳韻
- 蓝妮·金士顿
- 蔡志忠
- 蔡志忠漫畫封神榜
- 蔡承志
- 蔡欣洵
- 藍妮·金士頓
- 藍男色 NO.20 《 TO DISCOVER》超人氣男模/赤裸穆星實體寫真書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蘇經天
- 虎斑猫芭芭
- 虎斑貓芭芭
- 蛻
- 西方哲學
- 西蒙·德·波娃
- 親子教養
- 詐騙
- 評論
- 詩
- 詩托邦
- 講談社
- 謝凱特
- 讀中國古典小說必讀之作
- 认识在地冲煮配方与品饮日常
- 讲谈社
- 诗托邦
- 谢凯特
- 貓
- 賀淑芳
- 賴亭卉
- 賴郁婷
- 走出变态之路: 性无感男人的心魔与心药
- 走出變態之路
- 走出變態之路: 性無感男人的心魔與心藥
- 趙麗莎
- 趨勢
- 跟著圖書館去旅行
- 跟著圖書館去旅行:全台23個特色圖書館x玩出閱讀素養 x 成就自主學習
- 跨界力
- 跨界力,比斜槓更斜槓的創新思維
- 跨界理論
- 跨界理论
- 路康
- 路康談光與影
- 路康談光與影【暢銷經典版】:給年輕人的建築設計思考
- 身心
- 辛永勝
- 退化
- 逗點文創結社
- 遇見小王子:《小王子》誕生80周年創作紀錄珍藏集(送明信片組)
- 遇见小王子:《小王子》诞生80周年创作纪录珍藏集(送明信片组)
- 遠流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小日報》等記錄的晚清1891-1911
- 邊見純
- 都文
- 鄭依如
- 鄭振鐸
- 醫病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鍾嘉惠
- 鎌田實
- 钟嘉惠
- 閱讀
- 關懷社會
- 阿勒班·瑟理吉耶
- 阿富汗
- 阿富汗文件:从911反恐开战到全面撤军,阿富汗战争真相揭密
- 阿富汗文件:從911反恐開戰到全面撤軍,阿富汗戰爭真相揭密
- 陈子善
- 陳乃菁
- 陳子善
- 陳征洋
- 陳志豪
- 陳玫妏
- 雜誌
- 雷峯塔
- 雷峯塔【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 青春選讀——魯迅短篇小說選(文庫本)
- 韓國
- 韓良憶
- 韩良忆
- 韩良忆精选集
- 風格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歷史
- 馬可孛羅
- 馬華文學
- 马来西亚
- 高孝先
- 魏嘉儀
- 魯迅
- 魯迅II:魯迅散文全集
- 魯迅小說全集
- 魯迅短篇小說
- 鲁迅
- 麥可·貝爾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麦田
- 黎紫书
- 黑體文化
詩托邦◎蔡欣洵(獨家簽名版)
平常價 $26.00-
繼暢銷散文集《有時,我們遠行》後,作家搖身成為詩人,推出首本詩集《詩托邦》,「把詩讀到自己心裡去」,以更立體的聲音和令人動容的詩句,呈現出人間煙火裡歷練的果實。
-
欣洵的詩句切膚痛惜,點到即止;將體驗人生的認知、領悟與生活的對話,交換了一座「烏托邦」——一氣讀罷,使我們甘願蝸居這烏托邦國度,因為它除了深刻還有包容。
-
詩人確信詩歌是平行的另一個時空,所有喜怒哀樂都能幻化成任何一種形式和面孔來投射種種的存在。詩人是清醒並且自由的漫遊者,引領讀者在閱讀的旅途中,感受一路生活皆是詩。
作家簡介
蔡欣洵原籍馬來西亞,現為新加坡公民,來自吉打州。著有散文集《有時,我們遠行》。曾獲得2021年第四屆方修文學獎詩歌組優秀獎,以及入圍臺灣第四屆周夢蝶詩獎決審。目前為理工學院的高級講師。
內容簡介
詩歌,是平行的另一個時空。在這個空間裡,人生得以不同的形式投射 —— 悲痛可以長成花;渴望可以穿過任意門變成青蛙。蔡欣洵的詩集《詩托邦》,把過去幾年間對於生命的透徹、美好與不美好,歷練成冷靜卻有力量的長詩、短詩、截句等形式,呈現一幕幕視覺景象,讓人生在詩歌的時空裡構建成一座「詩托邦」。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方路、宋子江、何惠祿、范俊奇、張麗珠、馮啟明、潘正鐳
-
蔡欣洵的詩藝成熟,風格抒情,具備良好的敘述條件,以不同的成長環境、際遇寫出了不同階段的詩作,也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在私域領航探索到的認知、領悟和冥冥中與詩結緣、滋生情感的命運,這些經歷在詩人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醞釀成豐富的詩果實,以生命的詩托邦,兌現心靈的烏托邦,只有詩才能抵達的彼岸。——方路,馬來西亞詩人、作家
-
蔡欣洵的詩善於捕捉日常細節繼而觀照內心,與其微言深意的散文相映成趣。難得在其現代詩質,情感表達並不濫觴,幽靜節制之下釋出哲思。讀這本詩集猶如沿著幽思小徑穿過一座詩意花園。——宋子江,香港詩人、學者
-
欣洵遞給我的第一張「名片」,是一首感人的詩篇〈阿爸的收藏品〉——文字的駕馭、意象的掌控,以及內容流動之外,該詩的「總體詩力」再而三地扣人心弦!在「詩」氾濫的年代,遇到一首優質詩作是一種美的邂逅,而這首詩就藏在她的新詩集裡。當我接到她的《詩托邦》的電子詩稿時,如接過一箱滿滿的珍珠!驚喜之餘,自己反而思考如何一首一首捧來欣賞?於是,我決定每次探手隨機抽取兩三首,在凌晨時刻慢慢揣摩,享受閱讀的愉悅!我答應自己在詩集付梓後,必會順序再讀一遍。如果您也是愛詩之人,這冊詩集就不容錯過了!——何惠祿,新加坡詩人
-
詩有時候是詩人的自畫像,描繪她生活的輪廓,勾勒她內心的線條……在《詩托邦》緊密的詩質裡,我讀到了今昔交映,蔡欣洵的詩在素雅中前進,細膩而靜謐地,召喚想象,和歲月糾纏。——范俊奇,馬來西亞作家
-
記憶中的欣洵,總遺留在少女時代。相隔多年再見,原來不管身在何處,處於什麼年歲,欣洵一直把詩帶在身邊,從沒停止把生活寫進詩裡。欣洵的詩,溫柔有力。行行的重心,是歷練生活裡開出的花。花有一股讓人安定下來的香味。——張麗珠,馬來西亞城視報主編、島讀書店主人
-
一部不動聲色卻令人震撼的詩集。詩集堅定不移地審視了生活裡不可思議的流逝、異化,以及逐漸不忠實的記憶。其筆觸言簡意賅、情感細膩,並在驚覺於生活中光怪陸離且令人慟容面孔與形式後,創作變得更無忌憚。如此不絕於耳,是我近十年閱讀的詩集中,最流連忘返的「詩聲」。——馮啟明博士,新加坡詩人、作家、翻譯家、學者
-
日常生活中,沾在一張紙巾上或混在會議記錄本裡,蔡欣洵習於利用隨身的便利留下一瞬間的詩想。猶如在風過處,伸手抓一把鳥聲蟲鳴,不去驚動誰。這「詩密」的種子, 茁長來自心靈的「聽寫」。樹未必一定要長成樹的樣子,這是創作迷人的地方。——潘正鐳,新加坡詩人
目錄
序一 把稻穗,腐化成餘生的護身符◎范俊奇
序二 樹未必一定長成樹的樣子◎潘正鐳
卷一:時間旅人
- 氣味博物館導覽
- 第四期彌留
- 夢魘
- 願你心中長出一首詩
- 葬禮
- 胎隕
- 跨越
- 搬家
- 魚
- 結婚週年紀念日
- 寂寞的老狗
- 油漆未乾
- 少年遊
- 人生清單
- 一天
- 七宗罪
- 左撇子的小確幸
- 時間旅人
- 耄耋之年
- 如何一個人吃晚餐
- 阿爸的收藏品
- 日常詩人
- 我想念你的30件事
- 有鹿
卷二:歷史學家之死
- 發現美人魚
- 病詩四首
- 熱賣的季節連記憶真心愛情都廉價了
- 鳥人鳥事
- 上一堂歷史課
- 遺言
- 復仇者聯盟
- 鄉愁
- 收藏家
- 空閨
- 失眠
- 日正當中
- 有人
- 歷史學家之死
- 結婚這件事
卷三:荒謬日記
- 小王子
- 殺人犯自白書
- 蛇
- 板橋的荒謬日記
- 攝氏三十五度
- 一房一廳
- 進化
- 午夜理髮店之WHY· NOT
- 運動員之死
- 演說家之死
- 螞蟻之死
- 518號巴士
- 囤積者
- 走廊有棵石榴樹
- 生病記
- 我家的娃娣
- 身為女人
- 元旦
- 常年健康檢查
- 居家上課
- 世界一如你所想
- 烏托邦
後記
此生,一座孤島◎蔡欣洵
_________
ISBN:978-981-18-7142-9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9月(預計)
分類:現代詩、新加坡文學、當代文學
系列:文學島語012
規格:190mm (H) x 130mm (W),約168頁
【預購】魯迅小說全集◎魯迅
平常價 $38.00他的文學,身為中國人必讀
他對中國人的洞悉,被中國奉為經典
但他的作品,也是現代中國最棘手的難題之一
要了解中國、中國人
怎麼能夠不讀魯迅!?
▌他是時代的異端,即便到今天都是 ▌
魯迅活躍的時間,約於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期。在那個傳統與現代、甚至是未來交錯碰撞的時代,他不但兼容並蓄、也從中看出矛盾與衝突,良善與醜惡。
他曾經受過古典教育,是章太炎的學生,也曾赴日求學,接觸當時最先進的各式思想。他不但兼容並蓄,也看出兩者之間的醜惡面與衝突面。中國古老的哲學、文學,在他筆下重生,重新獲得新時代的生命力。而在他毫不留情的筆鋒下,中國文明史上最醜惡的一面,也被他描寫入骨。一直到現在,他仍是近現代華文文學描寫人性的代表。
然而,為什麼我們要在這個時代讀魯迅?
因為在這個大外宣橫飛、中國夢滿溢的時代,魯迅的作品中,諸如:
「中國便永遠是這一樣的中國,絕不肯自己改變一隻毫毛!」
「造反是殺頭的罪名呵,我總要告一狀,看你抓進縣裏去殺頭」
「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麼?」
這類的嘲諷與針砭,卻像是重重地打在中國政府的臉頰上。魯迅文學中的反叛精神,當然不可能跟「跟黨走」「(媒體)得姓黨」和諧共處。於是在舊中國時期屬於異端的魯迅,即便在新中國的現代,也依然是最尖銳的異端。是否繼續推崇魯迅?也成為當代中國政府的難題。
▌要懂中國,就非得讀魯迅不可! ▌
即便到現代,久受魯迅文學與思想薰陶的中國人,仍不忘拿這位國家推崇的重要作者,其重要作品中的元素來嘲諷政府。
好比說,著名的「阿Q精神」「人血饅頭」即出自魯迅文學。而在現代中國,出自《阿Q正傳》,看似平凡無奇的「趙家人」三個字,不但被中國官方下令媒體禁用,也在民間衍伸出「趙家日報」「趙府家奴」「你那(哪)裡配姓趙!」等數十種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象徵式嘲諷。
換句話說,雖然魯迅活躍的時間是在十九、二十世紀,新舊中國的交界,但在廿一世紀的中國,中國人也依然透過這位國家也無法撼動的思想家,隱密卻也尖刻表達對政府的不滿,進行微小但整個中國都可以心領神會的細緻反抗。
本書特色
魯迅金句
‧無人能及的「吃人禮教」──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點出中國的沉痾、人性的陰暗──
「啊,造物的皮鞭沒有到中國的脊樑上時,中國便永遠是這一樣的中國,絕不肯自己改變一隻毫毛!」
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
‧乍看之下,以為是現代中國
「造反是殺頭的罪名呵,我總要告一狀,看你抓進縣裏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時代異端,心底也有的柔軟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
一八八一年-一九三六年,浙江紹興人,本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也被認為在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中國現代文學等領域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魯迅幼時曾讀過私塾,二十歲(一九○二年)時赴日留學;他曾決意習醫,但由於學習方式以及認知到當時中國的問題並非體格,而在精神,是以在一九○六年棄醫從文。一九○九年歸國,曾在滿清、中華民國政府、北洋政府的各級教育單位任職(也曾參與注音符號制定)。一九一八年時在《新青年》刊載《狂人日記》(首篇白話文小說),並首開風氣之先,創作雜文。他的筆鋒銳利,寫小說時不但人物刻劃畫鮮明入微,對中國人「國民性」、中國弊端的描寫也被視為經典。
代表作除《狂人日記》外,尚有《阿Q正傳》《孔乙己》《故事新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作品。此外,魯迅在學術與譯作上也多有所成,著譯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地心探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等作品。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爲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于質鋪和藥店裏,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臺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回家之後,又須忙別的事了,因爲開方的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然而我的父親終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爲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進K學堂去了,仿佛是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我的母親沒有法,辦了八元的川資,說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爲那時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爲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只得將靈魂賣給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況伊又看不見自己的兒子了。然而我也顧不得這些事,終于到N去進了K學堂了,在這學堂裏,我纔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和體操。生理學並不教,但我們卻看到些木版的《全體新論》和《化學衛生論》之類了。我還記得先前的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的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端于西方醫學的事實。
因爲這些幼稚的知識,後來便使我的學籍列在日本一個鄉間的醫學專門學校裏了。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學的方法,現在又有了怎樣的進步了,總之那時是用了電影,來顯示微生物的形狀的,因此有時講義的一段落已完,而時間還沒有到,教師便映些風景或時事的畫片給學生看,以用去這多餘的光陰。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于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爲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卽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在東京的留學生很有學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業的,但沒有人治文學和美術;可是在冷淡的空氣中,也幸而尋到幾個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須的幾個人,商量之後,第一步當然是出雜誌,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爲我們那時大抵帶些復古的傾向,所以只謂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隱去了若干擔當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資本,結果只剩下不名一錢的三個人。創始時候旣已背時,失敗時候當然無可吿語,而其後卻連這三個人也都爲各自的運命所驅策,不能在一處縱談將來的好夢了,這就是我們的並未產生的《新生》的結局。
我感到未嘗經驗的無聊,是自此以後的事。我當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後來想,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鬭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爲寂寞。
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
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爲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驅除的,因爲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種種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使我沈入于國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後來也親歷或旁觀過幾樣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爲我所不願追懷,甘心使他們和我的腦一同消滅在泥土裏的,但我的麻醉法卻也似乎已經奏了功,再沒有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S會館裏有三間屋,相傳是往昔曾在院子裏的槐樹上縊死過一個女人的,現在槐樹已經高不可攀了,而這屋還沒有人住;許多年,我便寓在這屋裏鈔古碑。客中少有人來,古碑中也遇不到什麼問題和主義,而我的生命卻居然暗暗的消去了,這也就是我惟一的願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搖著蒲扇坐在槐樹下,從密葉縫裡看那一點一點的青天,晚出的槐蠶又每每冰冷的落在頭頸上。
那時偶或來談的是一個老朋友金心異,將手提的大皮夾放在破桌上,脫下長衫,對面坐下了,因爲怕狗,似乎心房還在怦怦的跳動。
「你鈔了這些有什麼用?」有一夜,他翻著我那古碑的鈔本,發了研究的質問了。
「沒有什麼用。」
「那麼,你鈔他是什麼意思呢?」
「沒有什麼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們正辦《新青年》,然而那時仿佛不特沒有人來贊同,並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我想,他們許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說: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爲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爲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旣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爲希望是在于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于是我終于答應他也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以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朋友們的囑托,積久就有了十餘篇。
在我自己,本以爲現在是已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至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旣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裏也不敍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爲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于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爲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這樣說來,我的小說和藝術的距離之遠,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還能蒙着小說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機會,無論如何總不能不說是一件徼幸的事,但徼幸雖使我不安于心,而懸揣人間暫時還有讀者,則究竟也仍然是高興的。
所以我竟將我的短篇小說結集起來,而且付印了,又因爲上面所說的緣由,便稱之爲《吶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魯迅記于北京。
【預購】雷峯塔【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張愛玲(譯者:趙丕慧)
平常價 $28.00人生就像這樣。
滿布蒼涼與傷痕的兒時記憶,張愛玲自傳小說三部曲!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版
她喜歡街衢,如同其他孤獨的人,下雨天四周的接觸更多,天地人都串了起來。噴在臉上的細雨,過往雨傘滴下來的水,汽車濺上她腳踝的水,濕淋淋的雨衣拂過,在在都是一驚。
《雷峯塔》是張愛玲對成長歲月最初也最驚心動魄的書寫,爬梳秘而不宣的記憶,張愛玲眼中的「家」不是孕育寵愛的「烏托邦」,而是殘酷醜惡的「雷峯塔」。繚繞的鴉片菸、幽深的迴廊、壓抑算計的人性……即便早已遠離衰敗的貴族之家,她仍用文字刻下心底最沉痛的控訴。她終其一生被囚禁著,卻也眷戀著,而那座巨塔的崩塌與命定敗落的遭遇,不僅是一個時代的殉葬,也是生長於斯的張愛玲心中永誌不忘的「幻痛」。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譯者簡介
趙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碩士。譯有《戰地琴人》、《少年Pi 的奇幻漂流》、《幻影書》、《穿條紋衣的男孩》、《珥瑪的351本書》與《贖罪》等書。
【預購】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I)紙短情長+(II)書不盡言,兩冊不分售◎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
平常價 $64.00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
一窺〈色,戒〉、《小團圓》、《少帥》等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和張愛玲對世事時局的獨到眼光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
一九五二年,張愛玲為了完成學業,從上海來到香港,因緣際會結識了宋淇、宋鄺文美夫婦。一九五五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就此開始三人長達四十年的往來通信。
張愛玲視宋淇和宋鄺文美為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我的信除了業務方面,不過是把腦子裏長篇大論對你們說的話揀必要的寫一點。」她在信裡和他們討論文學創作、出版業務,更詳實記下在美國生活的種種瑣事:她惦記的旗袍樣式、她做的夢、她的食衣住行、她的遷徙和病痛……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始於一九五五年,止於一九九五年,超過七百封書信,第一次揭開張愛玲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堪稱研究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不僅可以看見她的寫作過程、和宋淇夫婦之間的真摯情誼,更從字裡行間映照出時代變遷的縮影,而這兩本書的問世,也開啟了另一扇瞭解張愛玲的窗,勢將成為所有張迷的必備珍藏。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宋淇
生於一九一九年,逝世於一九九六年,原名宋奇,又名宋悌芬 (Stephen Soong),筆名林以亮,浙江吳興人,戲劇家宋春舫之子。一九四○年,畢業於燕京大學西語系。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專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曾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助理,並與電影界也有很深的淵源。宋淇與夏志清、張愛玲、錢鍾書、傅雷等人均有深交,夏志清最初讀張愛玲、錢鍾書的作品便是出自宋淇的推薦。
宋鄺文美
生於一九一九年,逝世於二○○七年。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以「方馨」一名,翻譯文學作品。張愛玲一九五二年從大陸到香港後,在一九五五年轉赴美國之前的這段期間,曾在美國新聞處擔任翻譯,受到當時的同事宋淇與宋鄺文美夫婦諸多照顧,彼此也成為下半生最要好的朋友。一九九五年,張愛玲在洛杉磯去世,所有遺產均贈予宋淇夫婦所有,也由此可見三人交情之深、信任之篤。
編者簡介
宋以朗
宋淇夫婦的長子,一九四九年生於上海,目前是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一九七八年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班畢業,曾任全球第二大統計公司KMR的顧問。二○○三年回到香港,創立「東南西北」部落格,引述及翻譯世界各地的時事新聞,備受重視。
書信整理
馮睎乾
香港專欄作家,文學評論者。二○○九年開始協助宋以朗整理張愛玲遺稿,並撰寫關於張愛玲的文章,包括書評、譯評、軼聞考證等,著有《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我與張愛玲,與我的父母
宋以朗
時光匆匆過去,今年已是張愛玲誕生一百週年,而曾經見過她本人的人已是寥寥可數。我小時候在家裏見過張愛玲,所以我會不停地被問及我對張愛玲的回憶。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一九五四年。當時我只是一個五歲小童,對這位張阿姨沒有什麼印象,也不記得她在語錄裡提到我的事兒:
聽見瑯瑯吃藥:
(一)戴著藥丸如護身符。
(二)想出花樣,有落場勢,好像不是為了加白糖才肯吃。
《張愛玲語錄》倒有我們倆的一個集體回憶:
你們臥室的小露台像「廬山一角」,又像「壺中天地」。
語錄註解說:「五十年代,我們居於北角繼園,父母臥室約三四十平方。一進門,迎面是落地的磨砂玻璃牆,前行數步才見右邊有一道小走廊,拐一個彎便通到露台。露台也由落地的磨砂玻璃包圍,只有打開中層的窗子方望到外面景物。由於露台設計獨特,初入臥室根本不會察覺,仿佛別有洞天,於是張愛玲便有上面的妙喻。」我對這個小露台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我在那裡營建了一個紙製印第安人帳篷,我躲進去就不用理會大人們了!
一九五九年夏,我家從港島北角繼園搬到九龍加多利山。我自己有個小房間,裡面有簡單的床、桌、椅、櫃。櫃子裡有很多書,包括一大堆《秧歌》與《赤地之戀》。這兩本書故事文字,也算是「平淡而自然」,十多歲的孩子也可以接受,我反覆看過多遍,但我沒有追問父母與作者的關係,當然也沒有想到那些由作者親筆簽名的初版書有一天會是價值連城。
一九六一年,張愛玲再訪香港,在旺角花墟附近租了房間,從我家步行過去只需幾分鐘。後來她臨走前退了租,卻發現還有電影劇本未寫好,便來我家借住兩星期。我讓出房間給她,自己到客廳「餵蚊」。她給我的印象很簡單,一個高高瘦瘦的女子,整天躲在房間寫作,偶爾出來一起吃飯,與小孩無甚交流。多年來我不知被問了多少遍對張愛玲的印象這個問題,但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說。
我寫過一篇關於張愛玲軼事的短文說:
張愛玲整天就只神秘兮兮的躲在臥室,即使偶爾同枱食飯,彼此間也靜默得宛如隱修院的院友。她從不挑剔飯菜,胃口也不大,但根據我家老傭人阿妹的暗中觀察,她最愛吃的似乎就是隔夜麵包,大概是有胃病問題。至於外表,她身材高瘦,打扮樸素,阿妹分析說衣服都是她自己裁的,我不肯定是不是,只是印象中沒見過她穿旗袍。記得最清楚的,倒是她深近視又不戴眼鏡,看事物總要俯前── 也許她擔心把我和姊姊混淆了。
這些年來我屢次受訪,講述對張愛玲的印象,也不外乎上面講的那些。
我搜索他人對張愛玲的印象,希望可以引發出我自己的記憶。
例一:曹可凡在《我認識一些深情的人》引用白先勇回憶張愛玲與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王禎和、殷張蘭熙等人的一九六一年台北宴會:
白先勇先生記得,那天和張愛玲的聚餐安排在西門町附近一家名叫「石家」的蘇州菜館……她身穿素淡的旗袍,但隨身帶著一件暗紫色綢緞棉質外套,特別顯眼……
那晚,白先勇先生與張愛玲相鄰而坐。「張愛玲是上海人,但一口普通話說得字正腔圓,特別是捲舌音很有北京味兒,這或許與她曾經在天津居住過有關。她的眼神因近視略顯得有些朦朧、迷離,一旦特別關注你,便馬上目光如炬,仿佛有兩道白光直射而來,難怪她觀察周圍人和事是如此的犀利、透徹、深刻。」
例二:於梨華在《華麗與蒼涼── 張愛玲紀念文集》說:
記得很清楚,她穿一件暗灰薄呢窄裙洋裝,長頸上繫了條紫紅絲巾。可不是胡亂搭在那裡,而是巧妙地調諧衣服的色澤及頸子的細長。頭髮則微波式,及肩,由漆黑髮夾隨意綰住,托出長圓臉盤。眼珠有點突,沒戴眼鏡(通信中知道她戴眼鏡的),想必有隱形鏡片,所以看人時半抬下巴,半垂眼瞼。我不認為她好看,但她的模樣卻是獨一無二(one of its kind)。
他們的文采與觀察能力比我好得多,可惜我的腦子還是一片空白。
其實我有什麼印象不是要點。這個故事裡的三個主要人物是:張愛玲、我父親宋淇與母親宋鄺文美。他們三位的故事很簡單:張愛玲在一九五二年九月為完成學業從上海來香港,她在報紙上看到美國新聞處的招聘海明威《老人與海》翻譯者廣告便投了簡歷,結果被選中,因而結識時在美新處翻譯部的宋淇,後來有在一個社交場合又結識了宋鄺文美。一九五五年,張愛玲移民到了美國。當時我父親是國際電影懋業公司的製片主任,張愛玲在我父親的介紹下,先後為公司寫了幾部電影劇本。一九六一年十月,張愛玲來香港寫劇本賺錢。一九六二年三月,張愛玲回美,三人終身沒有再會面。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在美逝世,遺囑簡單地說:「我去世後,我將我擁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給宋淇夫婦。」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宋淇在港逝世。二○○七年十一月,宋鄺文美在港逝世。
二○○三年,母親中風,我從美國回來香港照顧她。她的最後五年,我總算陪她渡過了。最初我只是負責整理張愛玲的合約,給她逐一簽好,然後歸檔。
投入之後,我很快得了「十萬個為什麼」病。為什麼張愛玲會將遺產全部留給宋氏夫婦呢?她的親戚們怎麼樣啦?為什麼張愛玲遺物裡有完成但未出版的作品(如《小團圓》)?要不要替她出版?那些未完成的作品(如〈愛憎表〉)呢?〈色,戒〉女主角原型是否民族女英雄鄭蘋如?張愛玲有沒有到台灣採訪過少帥張學良?《同學少年都不賤》不能出版的「毛病」是啥?這些都是人家不停問我的問題。
我轉問我母親,她只說不記得叫我不要煩她。幸好母親有告訴我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家裡一箱箱的書信裡面。我搜遍全家,找到四十一年他們三人寫的七百多封信,洋洋共六十多萬字。這些書信好像結成一個普通法的法律系統:案例都有據理,差不多凡事都引用先例。看完這些信,我開始有信心處理張愛玲的遺產。
其中張愛玲在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的信中說:「如果我的錢有剩,那麼(一)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請高手譯,沒出版的出版了……(二)給你們倆買點東西留念。」
翻譯作品倒是容易。這些年,張愛玲的作品已經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波蘭文、捷克文、匈牙利文、日文、韓文、越南文等。她的英文作品《雷峯塔》、《易經》、《少帥》也翻譯成中文。出版了生前沒出版的作品有〈重訪邊城〉、〈異鄉記〉、〈愛憎表〉、《同學少年都不賤》、《小團圓》。
「給你們倆買點東西留念」則是靦腆的張愛玲不願意點明。她想表達的是,她知道我父母的身體都不好,叫他們拿錢去用,但她又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所以變成吞吞吐吐。看到這裡,我真的很感動。
二○一○年,我從他們三個人那七百多封信件中選出部分內容,編成《張愛玲私語錄》,出版準則以反映友情為主。通過這些書信,我希望能解釋清楚他們三個人的友誼。我看過不少張愛玲傳記,大多鮮有提及我父母,即使提到,有時也是負面的。這顯然跟我在信裏讀到的內容背道而馳。我出版《張愛玲私語錄》,主要目的正是要糾正這些謬誤。
以我自己來說,我周遊列國多年,每處都不會久留,所以我沒有一個四十年朋友,更遑論跟人有六十多萬字的通信。對我來說,張宋書信是一個奇蹟。
對張愛玲研究者來說,張宋書信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有極高學術價值。不妨舉一個例子:一九八三年,張愛玲出版《惘然記》,她在序中說,「〈色,戒〉〈相見歡〉〈浮花浪蕊〉都是一九五○年間寫的……這三個小故事都曾經使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些年,甚至於想起來只想到最初獲材料的驚喜,與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偏偏她就是沒有解釋震動驚喜何來,造成外界不少爭議。張宋書信裡就有詳細的解釋討論。
一般而言,作家要反駁評論者是不容易的,像羅生門一樣,大家也不知道誰的版本才是真相。即使張愛玲想說自己沒有那個意圖,別人還是可以說她抵賴,甚至說她潛意識的確如此。但張宋書信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其創作過程有大量書信文獻佐證,一切「作者意圖」都可考本溯源,有力限制了評論者的胡亂猜測,也許是中外文學史上一個罕例。文學研究者若沒有充足的第一手資料,隨時便會犯下閉門造車的毛病,可以錯得很厲害。現在寫關於張愛玲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張愛玲的作品有市場,連帶寫她的文章也有市場,所以我覺得,現在更有必要把書信這類第一手材料公開。
但書信不可以解答所有問題。例如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信提起《小團圓》:「這篇小說時間上跳來跳去﹐你們看了一定頭昏﹐我預備在單行本自序裡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她沒有寫過這篇自序,所以這是一個謎。但我寧願張宋書信不是一本無所不知的天書,這樣張愛玲的傳奇才可以永遠繼續。
張宋書信集計劃於今年出版,剛好是張愛玲誕生一百週年。然後我這個張愛玲遺產執行者也終於可以隱退。
序
校閱張愛玲書信的感想
馮睎乾
我一輩子好像跟別人的信結下不解之緣。小時候常常不情不願幫不識字的外婆寫信回鄉,也要替她朗讀從鄉下寄來香港的家書。我自己則在一個早已不流行通信的年代長大,除了青春期受到荷爾蒙的刺激,以及得到岩井俊二電影的啟發,偶然寫過幾封情書(給當年的女友,即今天的妻子),通信這類費時失事的中古嗜好,在我的生命中可謂毫無位置。然而命運弄人,我近十年的工作都或多或少跟人家的書信有關,例如協助宋以朗先生校閱張愛玲和宋家的信。
我認識宋先生,跟張愛玲無關,只緣於我想拜讀宋淇好友吳興華的信。十三年前我終於得償所願。記得第一次翻開吳興華的信,幻想自己嗅到的舊信紙味,可能是六七十年前上海淪陷區的氣息時,不禁幽幽出神,宋先生見我神智有點失常的樣子,忍不住說:「看,你兩眼都發光了!」一不做二不休,看完吳興華的信後,我又陸續瀏覽了張愛玲、錢鍾書、宋淇等人的信,沒帶着窺私的心態,只有一種要憑弔什麼的情懷。畢竟人和時代都一去不返了,與現世毫無瓜葛,昔日的隱私已昇華為文學史的材料,再好奇八卦的人對此也不由得肅穆起來。現在回想,最觸動我的從不是字裏行間的話,而是我手摸到的信紙,在歲月流逝中獲得的歷史重量。這些碰得到、嗅得着的信有種舊時代的質感,甚至隱隱綻放着寫信者的靈氛。
漫無目的看信是享受,但真的動手編輯起來,就不太好受。可見人生還是漫無目的較好。二○一○年出版《張愛玲私語錄》前,我已幫忙校閱張愛玲和宋家的信。二○一二年前後,我們在香港影印了所有書信,寄到北京讓出版社做文字輸入,他們打好字後校了一遍,把文檔傳回來已是兩三年後的事。一看大約六十萬字,本來想添加註釋交代每封信的背景,未幾發現工程浩瀚沒完沒了,恐怕張愛玲二百週年誕辰也未能殺青,立即決定一切從簡,只看看有沒有錯字就算了。其間俗務纏身,斷斷續續,就是校閱也弄得曠日持久,終於拖到二○二○年,總算趕上在百年誕辰問世。
錯字有兩種。一種是出版社手民之誤,當然一見即改;另一種涉及作者的錯字,就要費神斟酌。首先,什麼叫「錯」呢?例如現在普遍寫「耽擱」,但張愛玲、宋淇皆寫「躭擱」,是比較少見,但不算錯。我自己的原則是:在不是明顯錯字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作者的用字原貌── 上面這句恰巧有現成例子,我們平常寫的「盡可能」,張愛玲寫「儘可能」。她對「儘」和「盡」的用法,作了今人多數忽略的嚴格區分:「儘」含有「力求以最大限度」的意思,所以她寫「儘早」、「儘先」、「儘量」、「儘可能」等等的時候,就用「儘」;「盡」則表示「達到極端、完結、全部用出」,所以她寫「感謝不盡」、「精疲力盡」、「盡心」等等的時候,就用「盡」。
有張愛玲特色的用字,我可多舉些例子說明:她寫「痊愈」,不寫「痊癒」;寫「老板」,不寫「老闆」;寫「糢糊」,不寫「模糊」;寫「牴觸」,不寫「抵觸」;寫「彫飾」,不寫「雕飾」;寫「弔胃口」,不寫「吊胃口」;寫「疎忽」,不寫「疏忽」。以上都是一般人不常用的寫法,至於我最深印象的「張愛玲體」,則非「仿彿」莫屬。這個詞有人寫「仿佛」,有人寫「彷彿」(如宋淇),但應該很少人像張愛玲般寫「仿彿」,堅持用人字部首的「仿」和彳字部首的「彿」。「仿彿」在書信中用了六十九次,橫跨五十至九十年代,無一例外,可見她很有意識一以貫之。到底什麼緣故令她這樣寫呢?難說。
以上用字都是正確的,希望繁體版可保留原汁原味。但張愛玲有兩個字,我覺得不妨改一改。一是「興致」她總寫成「興緻」,這寫法我無論如何也覺得是錯的。《說文》云:「緻,密也。」也指細繒或縫補過的敝衣。然而「興致」的「致」指意態風度,跟「緻」義不侔,不能互通,也缺乏古人先例可援,顯然是錯別字。因此,我建議把「興緻」修正為「興致」。另一怪字是「日歷」的「歷」。我們現在都寫「日曆」,但張愛玲三番四次寫「日歷」,決不從眾寫「日曆」,不是無心之失。查《康熙字典》「歷」字條,說它「與曆日之曆同」:「《前漢.律歷志》黃帝造歷。又《世本》曰容成造歷。《尸子》曰羲和造歷。或作曆。」可見「曆」與「歷」在古時相通。
假如張愛玲是章太炎那類國學大師,專門寫古色斑斕的文言,那也說得過去。但她寫的是現代白話文,用「歷」而非「曆」就太觸目了,好像刻意引導讀者想入非非,還是改為「曆」較妥當,決不是編輯之癢。當然,我們也不妨想想:為什麼張愛玲沒有與時並進,改寫「日曆」呢?我有個推測,一時也難以求證:無論是奇形怪狀的「仿彿」,抑或古色古香的「日歷」,甚至於張冠李戴的「興緻」,都是張愛玲人生中初遇這些詞語時所見的寫法,從此印入腦海,銘記不忘,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即使後來看到更通俗的字體,她也捨不得除舊佈新,因為捨棄了這些獨特的字,某程度上也意味着捨棄自己的過去。在她書寫「仿彿」、「日歷」和「興緻」的時候,也許每個不容於世的字都勾起了她內心某些深遠的回憶,誰知道呢?
以上喋喋不休的瑣碎,大概只有校閱者才份外在意,也會為此躊躇苦惱。但要是書信集的出版,能讓讀者更真切地了解張愛玲的性情,更全面地明白宋淇、鄺文美與她的友誼,那麼一切工夫都是值得的。
【預購】小團圓【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張愛玲
平常價 $27.00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張愛玲滿載一生愛與哀愁的最後遺作
兩岸三地熱銷突破1,000,000冊,即將改編電影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版
回憶不管是愉快還是不愉快的,都有一種悲哀,
雖然淡,她怕那滋味。
她從來不自找傷感,實生活裏有的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光就這麼想了想,就像站在個古建築物門口往裏張了張,
在月光與黑影中斷瓦頹垣千門萬戶,一瞥間已經知道都在那裏。
童年,對九莉來說是一場永遠醒不來的夢魘,獨留背影的母親、疏離的家族、炎涼的世態……她冷峻孤傲,卻又敏感脆弱,繁盛與腐敗在她成長的歲月裡流淌,她無一事能忘,於是將之化為斐然的文采,卻意外招來纏繞半生的孽緣……《小團圓》是張愛玲登峰造極的小說代表作,她用徹骨的冷寫下熱燙的愛,讓所有在人生中粉墨登場的角色悉數「團圓」,燃燒最美好的時光,留下最孤寂的餘燼。現實中的張愛玲始終未能「團圓」的蒼涼,卻意外成就了作家張愛玲的圓滿。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預購】余生:黎紫書微型小說自選集◎黎紫書
平常價 $31.00作者簡介
【預購】菱近詐騙:菱傳媒資深記者前進中南半島詐騙園區的第一手獨家報導◎《菱傳媒》採訪團隊
平常價 $38.00你是否好奇新聞背後的故事?是否想知道資深記者們如何走訪現場、進行調查報導?
你是否想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採訪之旅?了解記者們如何在10天內同時感受驚喜與驚嚇?
《菱傳媒》全媒體首部作品,一群不顧自身安危只求真相的記者、一場詐騙集團編織的發財夢,一本結合新聞幕前幕後和經驗分享的調查報導專書,書寫跨國人口販賣和發財夢碎的血淚現場。
險象環生的獨家調查、不容錯過的跨國詐騙現形記,告訴你海外高薪工作背後的真實面貌。
新聞背後的驚心一刻,挑戰詐騙黑幕,堅守議題監督的使命,讓我們與真相同行!
曾幾何時,國人為了高薪夢遠赴中南半島,卻掉入詐騙陷阱,不僅損失錢財,還可能失去性命,也衍生人口販賣、人身安全等國際犯罪問題。從2022年一連串跨國電信詐騙事件,到2023年4月靜宜大學女學生震驚全台的失聯事件,詐騙問題再度觸動台灣社會的敏感神經。
隨著科技進步,跨國詐騙集團已演變成另類的高智慧產業鏈,黃、賭、毒一條龍經營,受害人被騙入詐騙園區之後,就難有翻身之日,被毒打、被虐待、被轉賣、被摘器官,生命陷入了另一個無形的牢獄中,靈魂被困於黑暗之中,絕望又無助。
在這場現在進行式的全球犯罪浪潮中,我們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菱傳媒》對這一社會問題深感憂心,毅然組成調查團,冒險跨足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等國家,深入中南半島詐騙園區。這段驚險的旅程雖然險象環生,卻為我們帶回了珍貴的第一手資訊。
本書是由《菱傳媒》6位資深記者王吟芳、林泊志、林啟弘、蘇聖怡、張麗娜、蔡日雲冒險前進中南半島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金三角等四大詐騙園區的採訪實錄,採訪團經歷被索賄、被持槍威脅、被限制行動等險境,也隨同全球反詐騙組織(GASO),全程見證救援台灣人歷程。這本書不僅是第一線的現場觀察,更是對人性的深入探索。
《菱近詐騙—菱傳媒資深記者前進中南半島詐騙園區的第一手獨家報導》將在9月1日記者節正式問世,本書內容融匯了《菱傳媒》資深記者的現場採訪心得、深度調查報導技巧,以及被害案例的血淚教訓。分為三大部份:
第一部分:《菱傳媒》記者實地採訪心得
揭開我們的調查之旅,讓你親臨詐騙園區,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受害者的心聲,以及記者的所見所聞。本書也詳實記載進行調查採訪的方式與心得,值得新聞及傳播相關科系學子或有志於新聞工作者收藏。
第二部分:攝影集
透過一張張具臨場感的照片,我們將被害人的血淚教訓刻劃於鏡頭下,讓你感受詐騙背後的真實傷痛。
第三部分:中南半島詐騙園區紙本特刊內容
我們將《菱傳媒》早前於第三期紙本特刊中所揭露的內容,重新以英文方式呈現,希冀引起國際關注,使這個嚴峻的議題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無論你是媒體同好、學界及業界專業人士,抑或是關心社會議題的讀者,都將在這本書中找到值得深思的內容,以及如何以行動對抗跨境詐騙的方法。讓我們一同追蹤、了解、抗拒這場全球性的詐騙風暴!
朝野立委推薦
王婉諭(時代力量立法委員)
江啟臣(國民黨立法委員)
賴香伶(民眾黨立法委員)
鄭運鵬(民進黨立法委員)
各界推薦
李四端(MOMO TV 董事長)
何吉森(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前NCC委員)
林照真(台大新聞所教授)
侯政男(義守大學大衆傳播系教授)
陳憶寧(政大傳播學院院長)
陳炳宏(師大大衆傳播所教授)
張春炎(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蕭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教授)
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高雄東南亞產學交流協會理事長/前中山大學中國暨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
(以上推薦人依姓氏筆劃排序)
《菱傳媒》成立於2021年11月22日,由一群資深與專業的媒體工作者組成,秉持對新聞的熱愛與初衷,以「菱角」為Logo,取其黑白分明之意。在新聞報導上,只問是非、不問立場、沒有包袱、堅持事實。不受政府、黨派、商業利益以及股東等介入影響。
【預購】每天來點神知識—希臘神話人物雜學圖解百科:神知識又增加了!藝術、電影、廣告及電玩的靈感都來自祂們◎奧德·葛米娜 (譯者: 都文)
平常價 $45.00【預購】蛻◎賀淑芳
平常價 $34.00【本書獲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預購】我是照顧者:成為照顧者篇◎米奧
平常價 $26.00「照顧者──
【預購】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看見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理解記憶、五感、時空出現障礙的原因◎筧裕介(譯者:林姿呈)
平常價 $45.00【預購】匕首與投槍,魯迅以文為刃的抗爭:橫眉冷對千夫指,卻以深情待人間◎潘于真, 李正蕊
平常價 $25.00【預購】魯迅II:魯迅散文全集◎魯迅
平常價 $26.00【預購】吉卜力的立體建築物展圖錄〈復刻版〉◎吉卜力工作室 (譯者:鍾嘉惠 )
平常價 $93.00從建築的角度回顧吉卜力作品歷史
★收錄超過350幅背景、美術圖稿、概念圖等珍貴圖稿
★重現日版23*28cm大菊八開本及雙折雙面全彩封面,極具收藏價值
★維納斯220g淺米象牙美術紙封面+120g米色映畫美術紙內頁,質感&手感皆滿分
★特別節錄藤森照信與宮﨑駿之對談內容,從建築、童年回憶到生死觀深入探索
吉卜力工作室自1985年創立以來發表了眾多動畫作品,
大量的「建築物」作為戲劇發生的舞台在作品中登場。
「吉卜力立體建築物展」展覽中公開了成為吉卜力起點的《風之谷》,
到最新的《回憶中的瑪妮》等作品中建築物的製作資料,如背景、美術圖稿、美術設定等,
將一些代表性建築用立體的方式呈現,並談論其設計的緣起。
本書是將原「吉卜力立體建築物展」之場刊重新製作而成,
書中電影介紹順序是按照會場展示內容的構成順序,同時亦收錄了會場未展示的作品,
只要你是吉卜力粉絲就絕對不容錯過!
▋「吉卜力立體建築物展」概念設計
「吉卜力立體建築物展」展覽的架構是以《回憶中的瑪妮》為入口,
隔壁的單元是《風起》和《輝耀姬物語》,讓人知道是逆著時代走的。
然後進入到高畑勳導演和宮﨑駿導演的原點《小天使》,
再來是《來自紅花坂》、《借物少女艾莉緹》等一連串年輕導演的專區。
接著是從《心之谷》到《龍貓》,各種介於寫實和奇幻之間的作品專區,
最後是奇幻故事《天空之城》、《風之谷》,回到吉卜力的起點。
希望這展覽能傳達出:有一種真實是唯有透過動畫才能表現。
▋喚起懷舊之情的建築
在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宮﨑駿導演的作品很少描繪使用新式建材的當代建築。
看到作品中的建築物時感受到的某種懷念之情,
是因為作品中仔細描繪了匠人手工打造的建築金屬零件,和熟練的泥水匠塗抹的泥牆,
而未出現大量生產的工業製品、塑膠等石化製品和新式建材。
總的來說,作品中總是會有些地方勾起人的懷舊情緒。
街道、屋子或人物,感覺很眼熟的風景和事物。
出現一些存在於大家的記憶中、覺得有點想念的事物。
▋極具真實感的空想建築
雖然吉卜力作品中的建築外觀非常天馬行空,
但從格局、結構、材料和細節可以看出,
其設計是在理解用途和力學的基礎上盡情施展想像力。
建築上的寫實需要具備的要件,其中之一為結構穩固。
另一項要件是仔細畫出細節。吉卜力的作品非常注意細節的描繪。
在繪畫世界確實做到現實世界中一棟好建築所需要的元素,應該就能產生真實感吧。
【預購】聯合文學(11月號/2023/第469期)
平常價 $21.00封面故事
桃園徒步與暫停的7條路徑36地方限定風景
Jon Fosse庸.佛瑟
寫作是在聆聽現實
2023諾貝爾文學獎特輯
庸.佛瑟的劇場可能性──聚焦人性,捕捉永恆
我理想的寫作狀態,就只是坐下、然後寫
──庸‧佛瑟X王希捷長訪談
作者簡介
透過文學與寫作,讓日常變得更新鮮有趣
《聯合文學》將文學視為生活風格的一部分,強調文學性質主題能與生活風格緊密結合,經由強而有力的深度專輯企劃使讀者將討論文學人、事、物,變成一種文藝品味與潮流。讓讀者發現一位作家讀書、寫作、思考、生活,都是日常中新鮮有趣的事情,希望讀者將參與文學活動視為建立自己生活風格的一種指標。
以生活風格、品味態度作為包裝,透過設計感強的視覺形式與生活類雜誌的編輯技術,加上強力、紮實的當月專輯企劃為主的MOOK樣貌,帶領讀者進入文學層面的探討,而這個文學的探討、延伸、追問,又會成為讀者建立其生活風格與品味的基礎。如果用蛋糕來舉例的話,「文學作品」與「作家面貌」是蛋糕本體,而生活風格與品味則是外部的奶油與裝飾,兩者結合使得蛋糕變得更迷人好吃。
《聯合文學》作為一本文學生活風格雜誌,簡單來說,就是一本以作家面貌與文學作品為核心,呈現文學人故事、文化、知識、品味、生活風格的雜誌。透過文學閱讀、練習寫作,讓我們的日常變得更新鮮有趣,發現與眾不同的生活風格。我們是樂於閱讀文學作品、喜歡寫作、好奇作家面貌的文學愛好者,也是願意嘗試、改變、享受不同生活風格的時尚文青。
【預購】GOOD BOY:晏人物男子寫真×卞慶華◎晏人物,卞慶華
平常價 $58.00『遇到任何挑戰,去做就對了。
作者簡介
晏人物
張晏廷
1993年生,水瓶座。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學士班畢業。
2014年閒來無事接觸到攝影,隨著拍朋友開始到現在,越來越確定這是自己想用一輩子去做的事。
經營臉書粉絲團「晏人物Timothy’s photos」
特別愛拍男人。
www.facebook.com/Timothysphotos/
模特兒簡介
【預購】喵皇正史:從史前到太空時代,魅力征服全世界的貓族大歷史 A Cat’s Tale: A Journey Through Feline History【首刷限量雙面彩印年曆書衣版】◎虎斑貓芭芭, 保羅·庫德納瑞斯( Baba the Cat, Paul Koudounaris)(譯者: 莊安祺 )
平常價 $48.00☆國際網紅「虎斑貓芭芭」主述、角色出演
☆第一部以貓類視角撰寫的世界史,帶你重新認識貓族與人類從相遇到相處,魅力征服全世界的輝煌大歷史!
☆眾貓奴還不虔心拜讀,保你走向鏟屎官的人生巔峰!
喵的,早該改朝換代了!誰說歷史一定是以人類為中心?
讓博學的本喵助爾等貓奴一爪之力,以貓的視角讓你重新認識貓族的輝煌歷史!
★國際網紅「虎斑貓芭芭」主述與角色扮演,專屬貓奴全程執筆紀錄,一部融合英雄主義、愛與悲傷、犧牲與尊嚴的貓咪全球史!
★史料豐富,前所未見。全書搭配虎斑貓芭芭近百幅Cosplay出演各種歷史人物:埃及豔后、木乃伊、拿破崙、腓尼基水手、加勒比海盜、樞機主教、維多利亞女王、西部牛仔……讓眾貓奴目眩神迷,心悅臣服!
人類總愛說,要了解貓有多麼困難。但是,愚蠢的人們常常只關心如何分辨貓咪屬於哪個品種?哪種毛色花紋的貓會是什麼個性?貓要養成怎樣光澤的毛皮才能符合貓咪飼養手冊?凡此種種都只透露出人類的愚蠢──你們果真不了解貓。
自文明發祥以來,貓兒就在人類身邊逡巡,一邊擴大領地,一邊施展貓科動物不可思議的能力和魅力。貓兒的真實歷史是一部集結英雄主義、愛、悲劇、犧牲和莊嚴的歷史。不太相信?好吧,準備洗耳恭聽吧,因為虎斑貓芭芭就要為你揭開貓族歷史的真相,讓爾等貓奴們大開眼界。
跨越世界各大洲,貫穿數千年(是的,數千年),芭芭所講述貓兒求生存的曲折故事,呈現了各種各樣早已被遺忘的貓角色:從牠史前貓科動物祖先和古埃及貓女神芭絲泰特,到大航海時代高峰的勇敢水手、啟蒙時期的主要知識分子、一戰和二戰中受人尊敬的戰爭英雄,以及聲名狼藉的美國虎斑貓。芭芭不只是滿腹經綸的學者,也是出類拔萃的模特兒,牠超越了膚淺表層的探求,把牠新近發掘的研究成果,搭配一系列令人驚嘆的古裝肖像,讓歷史栩栩如生地還原。
由芭芭親身帶領的貓界名人堂之旅,透過深入的研究和四足實地考察的證詞,讓你重新思考究竟是誰定義了歷史。本書是獨一無二的編年史,向人類讀者介紹了他們最親密夥伴傑出的祖先們,並且徹底展現出貓咪確實知道牠們在做什麼。
◆ 古埃及人熱愛貓咪舉世皆知,波斯將軍進攻埃及時,命令士兵將貓綁在盾牌上而打贏了戰爭。
◆ 貓咪為什麼在中世紀變成被基督徒迫害的目標?笛卡爾為了證明動物缺乏靈魂,順手把貓扔出窗外!
◆ 「船貓」如何跟水手合作無間,不只幫助船員解決鼠患,還能參與各種艱鉅任務並出手拯救船員!
◆ 二戰時,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載著一隻黑貓到德國出任務,希望能帶給希特勒厄運!
◆一隻流浪巴黎街頭的黑白賓士貓,如何脫穎而出獲選為第一隻搭乘火箭上太空的貓!
◆ 洛杉磯一隻流浪的大橘貓成了影史最多產的貓演員,還跟奧黛麗.赫本合演了《第凡內早餐》!
▍貓奴擁戴推薦
Emily Chan|作家、插畫師
心岱|「貓咪博物館」館長
志銘與狸貓|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貓的迷人、有趣和資訊豐富的歷史......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歷史軼事和虎斑貓芭芭穿著各式服裝和長著翅膀的搞笑彩色照片......即使是貓迷也會學到新東西,並且從中獲得樂趣。」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幾乎可以肯定,這是有史以來最獨特的喵史書......貓咪現在已經牢牢確立了自己作為流行文化偶像和最受歡迎寵物的地位。但在本書合著者庫德納瑞斯看來,只要我們給他們機會,牠們還有很多話要說。」
——《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
「這本貓的故事記錄了貓在整個(以及對)歷史的強大而古老的影響,已經是相當突出的成就——而數十幅精心拍攝的虎斑貓芭芭歷史王權肖像,將本書提升到文學更高的層次。」
——BookPage網站
「虎斑貓芭芭是真正的三重威脅——模特兒、作家和敏銳的文化歷史學家。她的作品在貓兒文學巨匠的萬神殿中占有一席之地。」
——凱特琳.道堤(Caitlin Doughty),紐約時報暢銷書《死後,貓會吃掉我的眼睛嗎?》作者
「虎斑貓芭芭——在牠的鏟屎侍從官庫德納瑞斯的大力協助下——向我們介紹了過去豐富的貓科動物角色。本書是一封精心製作的情書,寫著貓科動物的所有事物。而這正是世界迫切需要的那種令人愉快的消遣。」
——琳賽.菲茨哈里斯(Lindsey Fitzharris),暢銷書《李斯特醫生的生死舞台》作者,E.O. 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得主
「一部關於我們心愛的貓科動物的編年史,證明自古以來貓在各個方面都是——而且一直都是優越的生物。這是一種真正的力量。」
——蘇珊.邁可斯(Susan Michals),CatCon貓咪博覽會和Cat Art Show 貓美術館創始人,《沃爾特.錢多哈的貓攝影1942-2018》(Walter Chandoha, Cats: Photographs 1942-2018)作者
▍全書精彩章節
邀請函
如果你們真想了解我們,就必須放下你們熟悉的主題,重溫我們的故事。這是起始於很久以前的傳奇故事,我們是大自然造物中驕傲的一員……朋友們,如果你們真的想了解貓,我們的故事將會顛覆你們的許多想法。
黃金時代:史前和古埃及的貓
你不妨用貓的眼睛來看看自己。你們很大──甚至可以說是巨無霸!你們用兩隻腳到處移動,在比較靈巧的物種看來實在很笨拙,而且更討厭的是你們很吵。……在所有認真看待我們的古代社會中,埃及人對我們的貢獻表達了最深切的感謝。
榮耀之路:貓族移居亞洲
在穆罕默德之前的許多世紀,我們就與商隊簽約,負責捕鼠的任務,保護他們的商品,因此在縱橫中亞的貿易路線來回穿梭,到達小菲力斯所不知的地點。……幾乎整片亞洲大陸都有貓自豪地帶有當地的血統,從伊朗的波斯貓一路到東南亞的暹羅貓、緬甸貓和新加坡貓。
在歐洲的成功與悲劇:貓兒帝國的興衰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對我們的崇拜讓我們沒有料到即將發生的事。這片新土地後來讓我們陷入最大的絕望,在那裡,我們見識了人類的背叛,後來又在其他物種從未遭受過的殘酷困境中掙扎求生。……那些因我們的死而歡呼的人類,沒料到他們施加在我們身上的懲罰最後報應在自己身上。
大出走:歷代偉大的航海貓(以及其他貓英雄!)
你們的大航海時代同樣變成了貓族擴張的時代。當你們在世界各地殖民時,我們也在你們的身邊開疆拓土,很多貓的殖民地建在遙遠的港口,讓有需要的船隻可以利用我們的服務。……大家也十分尊重我們作為導航員的天賦。如果你懷疑專業水手是否會尋求貓的指導,請記住,我們可是以出色的返家本能聞名。
救贖:啟蒙運動與現代貓的崛起
幾世紀以來的迫害雖然已經把我們打倒了,但我們並沒被擊垮。歐洲的貓經受了難以計數的傷亡,但要知道:貓從不放棄希望。我們大難不死,憑著堅韌不拔的決心,到十七世紀初重新回到人類的心中。……在你們稱為啟蒙時代的這段時期,有識之士會挺身而出,反抗舊的迷信並支持貓咪。
新的開始:美國的貓
新大陸對家貓一無所知,來自歐洲的貓得要重新經歷全新的千辛萬苦,但經過數個世代的辛勤努力,牠們終於征服了這片土地,把這裡變成自己的家園。……美國這個國家是由被排斥的人、受到宗教迫害的人,或無法適應舊世界僵化社會結構的人所組成,他們懷著過上美好生活的夢想,冒險穿越了殘酷的汪洋。但回想一下我們在歐洲的黑暗日子,貓不也是遭到拋棄?我們不也在同一個海洋上尋找活路嗎?
貓奴後記
芭芭是早熟的學習者,牠對歷史充滿興趣,與我的興趣不謀而合。……最後我們決定,不能再讓我個人獨享所有的榮耀,因為在牠看來這是我們的合作成果。現在該輪到牠來當作者了,為人類讀者撰寫眼前這部貓史巨著的重任擔綱。我發誓盡我所能提供幫助,因為大部分圖書館和研究機構都不允許貓進入。
芭芭是熱愛冒險和歷史的短毛虎斑家貓。儘管牠體重不到九磅(四公斤),卻雄心勃勃,凡是牠想要得到的,沒有任何貓或人能阻擋。牠生在洛杉磯的陋巷,在逆境中接受錘鍊,年紀輕輕就在這座都市的動物收容所實習,最後被本書的人類共同作者發現。牠在五年前開始模特兒生涯,此後即為全世界的網站和出版品增光添彩,甚至有幾張照片在畫廊展出,還被印成海報。本書是牠的第一本著作,牠表示寫作很辛苦乏味,因此這也可能是牠的封筆之作。牠依舊住在南加州,有一隻姊妹貓,除了偷對方的食物之外,牠完全無視對方的存在。
相關著作:《喵皇正史:從史前到太空時代,魅力征服全世界的貓族大歷史》
保羅.庫德納瑞斯 Paul Koudounaris
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博士學位。著有《死亡帝國》(The Empire of Death)、《聖體》(Heavenly Bodies)和《勿忘你終有一死》(Memento Mori),全都是探討死亡的視覺文化。他的攝影作品曾在國際畫廊和各國節慶中展覽。幾年前,他開始研究貓的歷史,發現這個課題不僅是對貓功勞成就的肯定,也很遺憾地發現了廣受忽視的研究領域。此後,他四處講授貓在歷史上的成就,也出現在電視和廣播節目中,進一步頌揚貓的美德,因而大受歡迎。
相關著作:《喵皇正史:從史前到太空時代,魅力征服全世界的貓族大歷史》
譯者簡介
莊安祺
台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
【預購】日本經典文學:宮澤賢治詩集 逝世90週年中日對照紀念有聲版(附〈不畏風雨〉紀念藏書票)◎宮澤賢治(譯者: 林農凱)
平常價 $29.00作者簡介
【預購】上海的美麗時光◎陳子善
平常價 $27.00陳子善
上海市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有《文人事》、《發現的愉悅》、《說不盡的張愛玲》、《素描》等,編訂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張愛玲等作家作品集和研究資料集多種。
【預購】老屋時態【老屋顏第4彈!首發隨書贈鏤雕剪影藏書票】: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平常價 $37.00《老屋顏》第4彈!!!
ǁ 首發隨書贈鏤雕精美藏書票 ǁ
時代的腳步從未停下,但老屋始終巍巍佇立在那兒……
從台灣老房子窺見近百年社會文化變遷
從老屋歷經的滄桑與重啟,感受時代的興衰與推移
¶為什麼一座美術館,
承載了軍官們奔赴戰地前一夜的沉重告別?
¶為什麼東海岸的老製糖廠,
太平洋戰爭時期躍居軍需重地而慘遭空襲全毀?
¶昭和年間時髦前衛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市場,
如今竟藏身在北部的一座老市場裡?
本書的「老屋時態」,為老屋顏團隊走訪全台一度閒置荒廢、而後修復重啟的老屋後,對照這些老房子在不同時代下的今昔角色轉換、特色功能與建築元素演變,所做的深度考察紀錄。
時代的腳步從未停下,但老屋始終巍巍佇立在那兒。
它們曾經是日治時期最新穎前衛的示範市場、推出明星護膚霜熱賣至今的全台第一間化妝品工廠、向東京銀座取經的繁華商店街。但隨著時間之河流動,老屋逐漸變換功能型態。曾經充滿宗教色彩的中藥行,如今飄起了咖啡香;昔為農人命脈的水利站,從「鬼屋」化身絕景隧道裡的友善農業餐廳;爆發議員被軍隊押走大案的地方州會,成了紀念人權的書香圖書館。
這一次,老屋顏團隊從踏點老屋、介紹老件,更進一步串起老屋今昔時光。從建築形式結構、風格特徵、空間格局、設計裝飾、建材作工演變,以至於修復整建歷程一一細述,揭露隱藏在老房子內外的功能性設計,例如日治市場馬蹄形動線的視覺感與高機動性、向東京銀座取經的挑高天井與空中拱廊設計。
同時分享老屋重啟的關鍵環節:如何保留軍事設施的建築輪廓卻提升開放感?通鋪臥榻如何轉為起居空間?面臨案場規格放大、整修預算倍增時,如何調整進駐計畫與隔間動線?以及許多讓人們身處老屋裡交流更為舒適的建築細節。
老建築裡有神話、有故事、有歷史現場,老屋顏團隊嚴謹爬梳文獻資料,第一手採訪相關人士,也透過前後任屋主口述歷史,傳述著從舊城復興、從廢墟重生的老屋變遷。
老屋曾是最貼近平民生活的切片,背後住居聚落的興衰與庶民日常,是在地人與移鄉人眼中最美的風景。本書帶領讀者看見先人所賦予老屋的靈魂與意志,以及橫跨近一世紀動盪年代的流轉軌跡,是每一位陪伴老屋行過繁華與艱難年代人們的最好見證。
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楊朝景、辛永勝組成的「老屋顏工作室」成立於2013年,其中「老屋顏」所指的是「老房子的容顏」。兩人多年來實際走訪各地,記錄鐵窗花、磨石子、磁磚等逐漸消失且被忽略的老屋元素,於Facebook與Instagram等社群媒體上持續分享推廣,反轉對老建材之負面印象,進而凝聚各世代對於台灣老屋之美與保存的關注。
著有《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榮獲2016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再訪老屋顏:前進離島、探訪職人,深度挖掘老台灣的生活印記與風華保存》、《老屋顏鐵窗花: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以上皆為馬可孛羅文化出版)。其著作皆已售出日文版權,並相繼在日本正式推出。
參展經歷:
2018松菸文創園區——「磚美於前」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
2018高雄新光三越左營店——時代的窗花特展
2017高雄市登山35哈瑪星再生基地——「磚美於前」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
2017台北市迪化207博物館——磨石子特展
2016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文創人才回流駐點計畫」
2016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戀・舊・風・格」——收藏家與藝術家的時光收納箱
2016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無限重複」當代新銳藝術展
獲獎經歷:
2017台南十大文創商品優選與佳作
2016台南十大文創商品優選
2016《老屋顏》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年度之書」
2015台南十大文創商品優選與佳作
2014台南市政府「台南市海安路環境藝術構想徵圖比賽」第一名
相關連結:
Facebook www.facebook.com/oldhouseface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oldhouseface
相關著作:《老屋時態【博客來獨家作者簽名版.老屋顏第4彈!首發隨書贈鏤雕藏書票】: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老屋顏與鐵窗花【桌曆套組】首刷限量2021年美好時代鐵窗花桌曆: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老屋顏與鐵窗花: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再訪老屋顏:前進離島、探訪職人,深度挖掘老台灣的生活印記與風華保存》《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
【預購】動物農莊(暢銷改版) Animal Farm:A Fairy Story◎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譯者: 張毅、高孝先)
平常價 $25.00 一隻老豬召集農莊裡的動物,鼓動牠們革命顛覆農莊主人瓊斯先生,不再讓他繼續剝削牠們的勞力所得。果真,動物們合力將瓊斯先生一家及他的員工都趕走了。但是這些動物又立即再落入另一個困境裡,因為豬領導還是用類似前農莊主人的管理方式對待牠們,最後甚至發生了令人驚恐的一幕,豬抬起了前腳,開始學人走路……
《動物農莊》1945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不但流傳甚廣,而且影響極深。書中的有些語言還變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裡,它可以說早已家喻戶曉,同時它也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流傳。
嚴格的說,它不是一部小說,而是一個諷刺性的政治寓言。內容豐富、深刻,文字卻十分淺顯、明晰。因此,它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寓言,並在現代英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1903年生於印度。之後母親帶著他回到英國。11歲在報紙發表一篇詩作《醒來吧,英格 蘭的小夥子們》。14歲考進著名的伊頓公學,並獲取獎學金。
1921年,從伊頓公學畢業,考取公職,到緬甸當帝國警察。在那裡,看著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他深深感到「帝國主義是一種暴虐」,並為此良心備受煎熬,於是在1927辭職。
後來寫下《絞刑》(A Hanging,1931),《獵象記》(Shooting an Elephant,1930),《緬甸歲月》(Burmese Days,1934),這些紀實性作品都對帝國主義的罪惡做了無情的揭露。
1928年1月,他回到英國,就深入到社會最底層,四處漂泊流落。後來寫下了關於這段經歷的紀實性作品《巴黎倫敦落魄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1933)。這部作品布萊爾用了筆名「喬治.歐威爾」。某種程度上說,「歐威爾」的出現,開始了布萊爾的新生活。
1936年,他參加西班牙內戰。1938年發表的《向加泰隆尼亞的禮讚》(Homage to Catalonia)便是揭發體驗內戰實際情形和提出譴責的書籍。
1945年代末出版名作《動物農莊》(Animal Farm:A Fairy Story)、《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
1950年1月,病逝於倫敦的醫院。他為後人留下的大量作品,其影響已不可估量。以至於為了指某些歐威爾所描述過的社會現象,現代英語中還有一個專門詞語叫「歐威爾現象(Orwellian)」。
相關著作:《動物農莊(改版)》
譯者簡介
張毅、高孝先
【預購】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朱宥勳
平常價 $31.00◎由文學戰神擔任「場邊球評」帶團觀戰,特別能看出論戰煙硝裡的個中三昧。
◎台灣文學是從論戰中開始的,小從使用的文字、語言,大到意識形態,台灣文學從來沒有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這件事,我們現在可以擁有的自由與空間,都是從各種議題一場一場論辯過來的。
整個台灣文學史上,能夠擁有「認識我自己」的空間,
是多麽奢侈的文學願望。
論戰,或筆戰、論爭,在文學創作者間一直都在發生。本書主要關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的論戰(當時的論戰還是依靠刊物,不像二十一世紀之後主要發生在網路),這些論戰雖然各自在不同年代發生,但每一次的論戰就是一次形塑台灣文學樣貌的歷程。文學參與者們(不只創作者,還有社運人士和學者)直接以理念發聲,「辯」化出我們現今文學的樣貌,和理解文學的態度。
朱宥勳以宛如「場邊球評」的角色,帶讀者來看貫穿二十世紀的十場文學論戰,說故事般進入這些論爭興起的緣由,還有論戰各方的論點,另一方面也用我們現代觀點來看,這些論戰如何影響到我們後世。
這十個「戰場」分別是:
一、新舊文學論戰
二、台灣話文論戰
三、糞寫實主義論戰
四、「橋」副刊論戰
五、現代派論戰
六、關唐事件
七、鄉土文學論戰
八、「台灣文學正名」系列論戰
九、後殖民論戰
十、雙陳論戰
我們現今對台灣(新)文學的觀念,甚至是對(純)文學的理解,都是由這些論戰幾次逐步奠定下來。甚至,台灣文學這個概念,也就是從新舊文學論戰之後逐漸成形的,也可以說,台灣文學史是從論戰中誕生的。認識這些文學論戰的故事,也就回頭檢視了我們自己對文學的品味與認知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關於文學論戰的整理,主要都是史料和學術資料,朱宥勳將生硬的史料和論文,以後來者的觀點消化,再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帶我們重返論爭的核心要點,以及觀察各方怎樣運用戰術策略來打筆戰。讀者可以吃瓜看好戲,看看文人們怎樣彼此相鬥,更深刻的意義還是讓普羅讀者知道,我們現今文學的樣貌和品味思索,是如何一次次藉由創作與論戰交織而成,我們現在的文學樣貌是前代文人一次次辯出來的。
在四、五十年前,連「台灣文學」都還是不能明白講出來的禁忌之詞,很可能獲罪,如今卻是另一番光景。由此更可以看出台灣文學是怎樣透過思想、美學、社會與政治運動慢慢開創成為現今的園地。這是經過近百年來的衝撞,才讓我們擁有認識自己面目、認識這個社會樣貌、擁有自己文學的自由與空間。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奮戰出來的,是奢侈的文學願望。
本書是朱宥勳「台灣文青養成計畫」的系列作品之一,這個計畫的目標是想全用台灣文學的作品與案例,來解說文學的基本概念。透過台灣文學的作品談「閱讀」、「創作」、「作家」與「文學理論」。透過文學論戰談「文學理論」的《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甫完成,「台灣文青養成計畫」的四塊領域初步都有了一本書,《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搭配重新改版的談「作家」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更新版),讓台灣文學論戰的歷程搭配戒嚴台灣小說家的故事一起閱讀,更可以體會過去百年來台灣新文學如何從無到有逐步建構出至今的樣貌。
名人推薦
向陽(詩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何玟珒(作家)
林巾力(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
邱貴芬(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
洪明道(小說家)
唐捐(詩人、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誦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系及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
自台灣新文學運動以來,無數文學人都相信「文學能夠改造社會」。但是,若真的問起「文學有哪一次真正改造社會了」,文壇中人大概都只能支吾以對了。不過,鄉土文學論戰至少給出了一次正面的答案。沒錯,就是這一次論戰打開了潘朵拉之盒。它把腐朽的威權體制撞出裂痕,它讓本來被壓抑的思想逸流出來,給了人們一個持守信念的理由。如果沒有鄉土文學論戰,一九八〇年代的「黨外運動」恐怕很難如此風起雲湧。這一次,真的是文學走在社會前面了。——朱宥勳,〈一個詞彙就是一處戰略高地: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桃園人,一九八八年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
出版過:
小說集——《誤遞》與《堊觀》。
小說連作——《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用虛擬的未來口述歷史結構,以多樣觀點描述一場台灣近未來的戰爭,探索台灣民族共同體的想像。
長篇小說——《暗影》以職棒簽賭案來探索台灣社會的面貌;《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摸索學校教育體制的權力結構問題。
非虛構作品——「作家新手村」系列二書《作家生存攻略》與《文壇生態導覽》,以田野調查精神一五一十描繪神祕的文壇鋩角與求生術;《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分析如何用小說技術來解析世界、說服他人、洞悉讓人混淆的資訊洪流;《學校不敢教的小說》,藉經典小說解讀來分享學校教育裡不會探觸,但卻是許多年輕心靈期待理解的作品。
與朱家安合著的《作文超進化》,教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只要知道人們如何思考、大腦如何運作,就能把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介紹新世代的小說創作者。與愛好文學的朋友創辦電子書評雜誌《祕密讀者》,曾持續三年不間斷出版當下台灣僅見的文學評論刊物。
也在聯合報鳴人堂、蘋果日報、商周網站、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
個人網站:chuckchu.com.tw
【預購】跨界力,比斜槓更斜槓的創新思維:4項需求定位×認知的6層塔×10種必備思維,人脈和資源到手,產業革新不怕沒搞頭!◎董佳韻
平常價 $31.00而里約熱內盧長年天氣炎熱,麥當勞發起在街頭發放免費冰淇淋券的活動,這種兌換券不是紙質的,是刻有其Logo的冰塊!你還得在冰塊融化前跑到麥當勞去兌換!冰塊做的兌換券不值得你衝一波嗎?
【預購】抓住一個春天(永恆青春版,增收新版序文,揭開吳念真人生第一本書的千絲萬縷)◎吳念真
平常價 $25.00「面對這本書,一如面對青春、面對初戀,或面對初為人父的自己。」
《抓住一個春天》共收錄十一篇短篇小說,這是吳念真於1977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也是他最初始的創作種子。彼時青澀之氣未褪的他,竟已能用精熟的眼光捕捉日常中的靈光碎片,而眾生的幽微情感,即如此在他的輕巧筆下被一一重現。
二十五歲的他,在〈後記〉中是那樣傲然、堅定:「回顧年輕但無由浪漫的來路,細數這些年的收穫,我的確得到一個永恆的春天,由此以往不管將來如何,有這些情感為伴,深信我會珍視這段路程的一點一滴,深信我會昂然地邁出下一步。」
如今,人生邁入七十大關,吳念真早以善寫能導享譽藝文界。回望一路走來的軌跡,他說:「《抓住一個春天》從書寫、投稿、發表,直到出書前後所遇到的人與事,幾乎影響、改變甚至決定了我之後的生涯。」
時光倏忽半個世紀,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何因一篇小說誤打誤撞開啟他的職業生涯,那些「扒鬆了泥土,開闢了一塊園地」的貴人又是如何在旁守護、澆灌這株幼苗,看他一路茁壯成長,長成最自然舒展的樣子……
這本書關於那個單純而美好的七○年代。
關於一位沒沒無聞的青年,如何在生命之春、迷惘之際,摸索前行。
也關於每一個人,如何抓住屬於自己的,永恆的春天……
吳念真
1952年生於九份。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臺灣影視導演、編劇、演員、作詞人及藝術監督,是首位三金(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滿貫得主。1976年開始小說創作,曾獲吳濁流文學獎,並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1981年起開始創作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曾主持TVBS「臺灣念真情」、公共電視「這些人 那些人」,導演、企畫及代言的廣告無數。2001年加入綠光劇團編導行列,開始創作舞臺劇劇本,以《人間條件》系列為主要作品。
現任「吳念真企劃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綠光劇團」藝術監督、「綠光創藝製作公司」董事長。
著有小說集《邊秋一雁聲》、《特別的一天》等,散文集《台灣念真情》系列、《這些人,那些事》、《念念時光真味》,電影劇本《兒子的大玩偶》、《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戲夢人生》、《多桑》等七十餘種,繪本《八歲,一個人去旅行》等。
【預購】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South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A Contemporary History◎洪清源(Ang Cheng Guan)(譯者: 林瑞)
平常價 $41.00【預購】我在等你的時候讀了這東西◎謝凱特
平常價 $27.00謝凱特
東華大學創作暨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著有散文集《我的蟻人父親》、《普通的戀愛》、《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曾獲臺北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
【預購】吉卜力工作室動畫作品全紀錄◎講談社(譯者:鍾嘉惠 )
平常價 $56.00一次完整收錄吉卜力工作室26部動畫作品的
豐富圖文資訊!
你是否曾夢想與龍貓一起乘著陀螺飛上天,享受翱翔天際的暢快感?
你是否曾在看見螢火蟲的微小光芒時,想起清太和節子兄妹短暫的一生?
你是否曾和誤入神奇小鎮的千尋一樣,深受油屋的神祕魅力所吸引?
成立於1985年的吉卜力工作室近40年來推出的動畫作品風靡全球。細膩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優美動人的場景與配樂,不僅深受小孩喜愛,就連大人也為之著迷,甚至影響了無數創作者,並培育出新一代的動畫導演與動畫師,如庵野秀明、米林宏昌、宮崎吾朗等等,儼然已成為日本動畫界的指標。
吉卜力的作品之所以感動人心,在於每一部動畫電影都有它想傳達的背後深意。或許是對於夢想的追求、對於自我的探尋、對於現代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懷等等,彷彿一扇扇門打開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那份渴望、熱情與希望。隨著吉卜力公園在2022年11月開幕,許多電影中的夢幻場景都化作現實,讓許多吉卜力迷得以為自己童年的夢想找到歸宿。
本書從經典作品《風之谷》到最新作品《安雅與魔女》,詳細介紹吉卜力工作室的26部動畫作品,包含製作起源、劇情故事、人物介紹和幕後花絮,並附上當時電影宣傳海報與報紙廣告,更獨家收錄宮崎吾朗導演談論製作《安雅與魔女》的背後祕辛,以及製作人鈴木敏夫的精彩訪談。同時附上吉卜力發展歷史簡介&年表、各個導演的介紹,以及各導演分享製作電影時的酸甜苦辣,滿載各種你所不知道的吉卜力面向。吉卜力的過去與未來,可說全都濃縮在這一本!
★最值得典藏的26部吉卜力動畫作品,一次完全擁有!
《風之谷》
《天空之城》
《龍貓》
《螢火蟲之墓》
《魔女宅急便》
《兒時的點點滴滴》
《紅豬》
《海潮之聲》
《歡喜碰碰狸》
《心之谷》
《On Your Mark》
《魔法公主》
《隔壁的山田君》
《神隱少女》
《貓的報恩》
《Ghiblies episode2》
《霍爾的移動城堡》
《地海戰記》
《崖上的波妞》
《借物少女艾莉緹》
《來自紅花坂》
《風起》
《輝耀姬物語》
《回憶中的瑪妮》
《紅烏龜:小島物語》
《安雅與魔女》
本書特色
【精彩內容滿載!全方位探索吉卜力的動畫世界】
★製作過程的背後祕辛:包括原型人物揭密、製作時講究的細節、調整&增刪了哪些劇情場景
✽《天空之城》的朵拉,其原型是宮崎駿導演的母親。據說他的母親擁有強大的內心,這點與朵拉有共通之處。「就算我們兄弟4人合力也不敵老媽。」宮崎駿導演如此說道。
✽《歡喜碰碰狸》的火球婆婆在圖書館幫年輕狸群上課的場景中,攝影機貼著排滿書的書架移動,因為高畑勳導演的強烈要求而採用CG,這幕場景花了大約一年才完成。
✽《霍爾的移動城堡》的蘇菲和荒野女巫爬上王宮階梯的場面,最初是先爬上去的蘇菲停下來向荒野女巫伸出手。後來動畫師大塚伸治自由發揮,製作出兩人競相往上爬的一幕。
★公開上映時的文宣品→收錄珍貴原版電影海報、海外版海報與報紙廣告,完整呈現圖像構成
✽除了收錄日本各版本的電影海報,更同時列出歐美與其他亞洲國家不同設計的海報,還有購買預售票附贈的特典海報等等,滿載大量精美且珍貴的圖片。
✽早期以報紙廣告為主要宣傳管道,可看到各式尺寸與充滿巧思的設計,甚至會配合新年與情人節等節日製作特別版廣告,還有吉卜力招牌的上映倒數計時廣告,相當值得一看。
★各個導演的所思所想→從導演筆記、企劃書到電影場刊,深入了解故事誕生緣由與背後深意
✽從吉卜力原創的故事到改編漫畫、外國文學名著的作品,甚至是與荷蘭導演跨國合作的動畫電影,吉卜力進行的各種嘗試、製作時遇到的挫折與困難,以及各導演想藉由作品表達的想法,透過導演的文字可以更加深層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