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 9780500294529
- 9786267118085
- 9786267118887
- 9786267206003
- 9786267206065
- 9786267206270
- 9786267206300
- 9786267206782
- 9789862136829
- 9789863593706
- 9991110625010
- 9991110825038
- 9991110925066
- 9991111025024
- 9991111025048
- 9991111125052
- Albert Camus
- Annie Ernaux
- How to Love
- How to Walk
- How to sit
- Junie Wang
- Matsumoto Taiyo
- No.吾 全四冊套書
- Olga Tokarczuk
- Vitali Konstantinov
- how to eat
- how to fight
- how to relax
- how to see
- 一行禪師
- 世說新語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佐野洋子
- 佛學
- 佛家
- 佛教
- 作家新手村
- 作家新手村1
- 作家新手村2
- 作家生存攻略
- 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套書
-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套書1(技術篇)
- 俗女养成记(第二季开播纪念版)
- 俗女養成記(第二季開播紀念版)
- 先養狗,然後……養了貓
- 六朝怪談
- 其他
- 勵志
- 卡繆
- 卡繆反抗三部曲套書
- 反抗者
- 古典
- 台灣
-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 史提芬·瑞克勒斯
- 史記
- 同志
- 吳茵茵
- 吾
- 哲學
- 唐詩三百首
- 唐詩說
- 嚴慧瑩
- 圖文書
- 圖解貨幣簡史:貨幣的誕生,以及它如何影響從古至今的金融體制與國際政治
- 大块文化
- 大塊文化
- 大海的一天
- 奥尔嘉·朵卡萩
- 奧爾嘉·朵卡萩
- 娜歐蜜‧夏拉蓋
- 嫉妒所未知的空白(2022年新版)
- 孝經
- 孫子兵法
- 安妮‧艾諾
- 宋詞說
- 完全版竜樹諒預言漫畫集
- 宗教
- 宗教命理
- 寫作
- 寫真
- 小說
- 川貝母
- 幾米
- 幾米年曆2022
- 幾米年曆2023
- 建築設計
- 張怡沁
- 張穎綺
- 徐至宏
- 心法篇
- 心理勵志
- 心經解密
- 心裡勵志
- 怎麼吃
- 怎麼吵
- 怎麼坐
- 怎麼愛
- 怎麼看
- 怎麼走
- 怎麼鬆
- 怪誕故事集
- 怪诞故事集
- 情批
- 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伴侶親友訪談故事集
- 愛滋病
- 懸疑
- 成為洞穴
- 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 我所看見的未來
- 手作
- 技術篇
- 攝影
- 散文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壇生態導覽
- 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心法篇)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旅遊
- 日曆
- 日本
- 日本動畫
- 日本文學
- 日本經典動畫建築: 架空世界&巨型城市
- 日本美學
- 時報
- 曆
- 書
- 木馬文化
- 朱宥勳
- 李建興
- 東方哲理
- 東西縱橫記藝——名畫真的很有事!:從最醜公爵夫人到維納斯,探索歐洲近代藝文軼事與眾生百態
- 松本大洋
- 正義者
- 歷史
- 每天都在膨脹
- 江鵝
- 江鹅
- 沒有神也沒有佛:佐野洋子的老後宣言
- 法國文學
- 波蘭作家
- 浮世繪編輯小組
- 海外
- 温澤元
- 漫畫
- 漫畫佛家思想
- 漫畫儒家思想
- 漫畫六朝怪談·聊齋誌異
- 漫畫史記
- 漫畫史記·世說新語
- 漫畫唐詩三百首
- 漫畫唐詩說·宋詞說
- 漫畫孫子兵法
- 漫畫孫子兵法·韓非子
- 漫畫禪宗思想
- 漫畫菜根譚·孝經
- 漫畫道家思想
- 狗
- 王春子
- 生活哲學
- 生活風格
- 瘟疫
- 真實人生故事
- 眾神與野獸
- 社會寫實
- 社會議題
- 禪宗
- 科幻
- 竜樹諒 たつき
- 精神病院
- 維達利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聊齋誌異
- 職場
- 菜根譚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蔡培元
- 蔡志忠
- 蔡志忠之圖繪道德經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蘇凌
- 許恬寧
- 詩
- 譯者: 高彩雯
- 谷口治郎
- 貓
-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7冊合售】
- 跟著浮世繪去旅行:與歌川廣重探訪江戶日本絕景
- 道家
- 那些狂烈的安靜
- 那城THAT CITY
- 鄭凱庭
- 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讀懂同事內心小劇場,擺脫無用情緒包袱,劃清職場與生活界線◎
- 閱讀
- 阿尼默
- 陳幼雯
- 陳牧宏
- 陳系美
- 陳育萱
- 靈異
- 香港
- 高彩雯
- 鯨向海
- 黃照達
- 黃鴻硯

【預購】 漫畫佛家思想◎蔡志忠
平常價 $33.00集結數十年創作晶華──蔡志忠的 漫畫哲學經典系列
我從來不敢抱有這種想法,企圖由一本書道盡一切真理;而讀者也從未寄望藉由一本書,便成為那一門學問的博士。我想做的只是讓讀者能透過一個鐘頭看完一本漫畫,因而對東方思想有概略的瞭解,進而引發興趣自發性地去學習。──蔡志忠
漫畫哲學經典之二──佛學思想
讀懂佛學解脫、無苦之道,做自己身心的真正主人。
理解佛陀思想,一眼就懂佛學最經典的《心經》與《法句經》。
最輕鬆的佛學理解方式,便是閱讀蔡志忠的漫畫。
蔡志忠鑽研佛學已經數十年,家中滿滿收藏著佛學書籍以及佛陀造像,信手拈來,就是對於佛學深入的體悟。三十五歲後,他總想著人生該為他人做一些事情,而將佛理化為簡單易讀的漫畫,自然在他的人生規畫之中。
佛教東傳而來,經過代代不同的解讀與翻譯,文字離現代人越來越遠,要在短時間內透悟佛法是相當困難的事。因此閱讀蔡志忠的佛學漫畫是一種享受,無需在字句間苦苦思索,只要隨著他的漫畫,聽他一篇一篇地告訴我們佛說法的內容,以及對於佛學經典的深入淺出的解讀,自然而然,就跨進了佛學大門。
本書收錄〈佛陀說〉、〈法句經〉與〈心經〉三書,以簡單洗練的線條人物、富有智慧的佛語,引讀者領略佛學之道。
作者簡介
蔡志忠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彰化,四歲半立志這一生都要畫圖,從此心無旁騖地朝漫畫家道路前進。十五歲時,蔡志忠將作品寄至台北集英社,接到了錄取電話後,他帶著兩百五十元台幣北上,成為職業漫畫家,四十多年來筆耕不輟。期間以多本中國典籍漫畫征服書市,創下總銷量四千萬的佳績,通行世界四十五個國家,閱讀人口上億。二Ο一Ο年,他發表了閉關十年的心血結晶《東方宇宙三部曲》,將畫筆的力量延伸至物理數學,以東方思維重新解讀物理公論,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
蔡志忠擅長以簡單而富有禪意的線條塑造人物,藉此闡述對於中國經典名著、哲學思維以及佛理的獨到見解,在幽默之中,帶領讀者體會強大的經典世界。
蔡志忠大事記
1963年 北上至台北,成為職業漫畫家。
1971年 出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
1976年 成立遠東卡通公司。
1981年 拍攝卡通作品《七彩老夫子》,獲金馬獎最佳卡通影片。
1983年 開始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的報章長期連載四格漫畫。
1985年 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1986年 《莊子說》出版,蟬聯暢銷排行榜達十個月。
1987年 陸續推出《老子說》、《列子說》、《孫子兵法》、《六祖壇經》等經典漫畫,以及《日本行腳》《漫畫動物園》等不同風格的作品,譯本包括德、日、韓、俄、法、義、泰、以色列等,至今已達四十餘種語言,全球銷售量更突破四千萬冊。
1992年 開始從事水墨創作。《蔡志忠經典漫畫珍藏本》出版。
1993年 口述自傳《蔡子說》出版。
1994年 《後西遊記》獲第一屆漫畫讀物金鼎獎。
1998年 五十歲的他到香港參加埠際盃橋牌賽。原本就對物理、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的他,比賽結束後返台閉關研究物理,並自創科學、數學公式。
1999年 獲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對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藉由漫畫做出的再創造。
2009年 推出《漫畫天才巧克力》、《漫畫天才學習法》二書,激勵讀者開發自己成為人才。
2010年 推出閉關十年的物理大作《東方宇宙三部曲》,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
2011年 彩色漫畫《參禪步道》問世。
2012年 出版數年來對於中國經典思想的集結大作《漫畫儒家思想》、《漫畫佛學思想》、《漫畫道家思想》、《漫畫禪宗思想》。
序
東方文化思想的省思 蔡志忠
二十世紀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世紀,無論在物理、數學、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驚人的成就。記得我五六歲時,還要到村子裡的小店買煤油點燈,剪一小段球鞋帶當燈芯;沒有幾年後便全村都有電燈了,並從家裡只有一台小收音機,發展到家家有電視、人人有電腦。從兩三千年前的農業社會,一下子變成快速變革的現代工商業社會。我很慶幸自己能生長在這個高度快速躍升的年代,自己也緊隨著時代發展自我成長,從靠山的小村莊遷到台北大城。由經濟學的角度看,變化的時代機會最多,能造就出最多的人才。
我從小便受洗為天主教徒,由於教堂裡有很多米老鼠、大力水手等彩色漫畫,上天主教道理班的課本也是漫畫,耳濡目染下,才使我長大以後變成漫畫家的吧。十五歲開始以漫畫為業,三十六歲之後又重拾畫筆畫《漫畫中國諸子百家思想》,目前正在進行的即是此《漫畫儒家思想》、《漫畫佛學思想》、《漫畫道家思想》與《漫畫禪宗思想》。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選擇畫這種題材呢?」
我總是回答說:「文化思想是恆久不變的普世價值,任何一位流著中華血液的人,在其一生最少要看幾本老莊孔孟和幾部佛學經典,才不愧為炎黃子孫。」
或許有人會認為一本薄薄的漫畫書,怎能說清楚這麼高深的人生哲理?我從來不敢抱有這種想法,企圖由一本書道盡一切真理;而讀者也從未寄望藉由一本書,便成為那一門學問的博士。我想做的只是讓讀者能透過一個鐘頭看完一本漫畫,因而對東方思想有概略的瞭解,進而引發興趣自發性地去學習。
《漫畫中國諸子百家思想》在全世界已經被翻譯為二十幾種語言、四十五種版本,至今已賣了四千萬本左右。然而我知道暢銷的原因這不是因為我、不是因為中國思想、不是因為漫畫,而是因為用漫畫闡述東方思想!漫畫能將深邃的哲學、佛學、禪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才是受歡應的主要原因。
有一位學者說:「春秋時代有詩經,戰國時代有楚辭,漢朝有賦、而後有唐詩、宋詞、元曲。什麼是今天的代表語言?我認為動漫就是今天的語言。」
或許有人會認為太誇張了,但我認為這位學者很可能講對了。如同當初有許多人對披頭四、滾石、比吉斯的搖滾流行音樂很不以為然,但是三百年後,我們當代的搖滾流行音樂就是和巴哈、莫札特、貝多芬並駕齊驅受後人尊敬的經典。動漫代表二十一世紀的文化也不是不可能,三百年後「星際大戰」將成為二十世紀的經典,而「星際大戰」卻是來自於真人與三維動畫的電影,今後的文學巨著可能來自電影、動畫、漫畫也不無可能。至於未來電影、動畫、漫畫是不是今後的經典,則要由後人來評價才算數,而非今日你我所能知。
中國諸子百家和佛學、禪宗思想是東方文化的主幹,沒有看過東方哲學、佛學、禪宗的書籍,或許完全不影響生計,然而沒有文化的最大缺點是:於平時生活起居、行住坐臥之間一下子就被別人看穿。更何況在這快速變革的時代,一個人沒有自己的立場,便很容易受世局變遷影響而迷失了自己。現在電腦網路的發展還方興未艾,在快速變革的未來,白手起家開創大局面,早已是大家的共識而不是癡人妄想,一個有文化有自己想法的人,更容易完成自己的夢想,在未來取得更大的優勢。
時代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代。
祝福各位能成為影響未來的關鍵角色。

【預購】 漫畫唐詩說·宋詞說◎蔡志忠
平常價 $23.00【唐詩說】
【宋詞說】
寫春愁秋恨,悼念離別相思,宋詞承續晚唐五代遺風,是抒情與悲愴的集大成。淡雅小品的二晏詞,雅俗共賞的歐陽修,曠古瀟灑的蘇軾,淒淒慘慘戚戚的李清照,豪放激昂的辛棄疾,和詠物愛梅的姜夔,輕輕吟唱,彷彿見到清明上河圖。
作者簡介
蔡志忠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彰化,四歲半立志這一生都要畫圖,從此心無旁騖地朝漫畫家道路前進。十五歲時,蔡志忠將作品寄至台北集英社,接到了錄取電話後,他帶著兩百五十元台幣北上,成為職業漫畫家,五十年來筆耕不輟。期間以多本中國典籍漫畫征服書市,創下總銷量四千萬的佳績,通行世界四十五個國家,閱讀人口上億。二Ο一Ο年,他發表了閉關十年的心血結晶《東方宇宙三部曲》,將畫筆的力量延伸至物理數學,以東方思維重新解讀物理公論,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蔡志忠擅長以簡單而富有禪意的線條塑造人物,藉此闡述對於中國經典名著、哲學思維以及佛理的獨到見解,在幽默之中,帶領讀者體會強大的經典世界。二Ο一三年,蔡志忠的《漫畫哲學經典》系列套書榮獲第三十七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為紀念其漫畫創作第五十週年,年底隆重推出《漫畫中國經典》系列套書(包括《漫畫孫子兵法.韓非子》、《漫畫史記.世說新語》、《漫畫六朝怪談.聊齋誌異》、《漫畫唐詩說.宋詞說》、《漫畫唐詩三百首》、《漫畫菜根譚.孝經》等)。
蔡志忠大事記
1963年 北上至台北,成為職業漫畫家。
1971年 出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
1976年 成立遠東卡通公司。
1981年 拍攝卡通作品《七彩老夫子》,獲金馬獎最佳卡通影片。
1983年 開始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的報章長期連載四格漫畫。
1985年 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1986年 《莊子說》出版,蟬聯暢銷排行榜達十個月。
1987年 陸續推出《老子說》、《列子說》、《孫子兵法》、《六祖壇經》等經典漫畫,以及《日本行腳》《漫畫動物園》等不同風格的作品,譯本包括德、日、韓、俄、法、義、泰、以色列等,至今已達四十餘種語言,全球銷售量更突破四千萬冊。
1992年 開始從事水墨創作。《蔡志忠經典漫畫珍藏本》出版。
1993年 口述自傳《蔡子說》出版。
1994年 《後西遊記》獲第一屆漫畫讀物金鼎獎。
1998年 五十歲的他到香港參加埠際盃橋牌賽。原本就對物理、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的他,比賽結束後返台閉關研究物理,並自創科學、數學公式。
1999年 獲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對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藉由漫畫做出的再創造。
2009年 推出《漫畫天才巧克力》、《漫畫天才學習法》二書,激勵讀者開發自己成為人才。
2010年 推出閉關十年的物理大作《東方宇宙三部曲》,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
2011年 彩色漫畫《參禪步道》問世。
2012年 出版數年來對於中國經典思想的集結大作:《漫畫哲學經典》系列套書(包括《漫畫儒家思想》、《漫畫佛學思想》、《漫畫道家思想》、《漫畫禪宗思想》等)。
2013年 二月推出《漫畫達摩禪》。四月並以《漫畫哲學經典》系列套書榮獲第三十七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為紀念其漫畫創作第五十週年,年底隆重推出《漫畫中國經典》系列套書(包括《漫畫孫子兵法.韓非子》、《漫畫史記.世說新語》、《漫畫六朝怪談.聊齋誌異》、《漫畫唐詩說.宋詞說》、《漫畫唐詩三百首》、《漫畫菜根譚.孝經》等)。

【預購】 漫畫道家思想◎蔡志忠
平常價 $33.00集結數十年創作晶華──蔡志忠的 漫畫哲學經典系列
我從來不敢抱有這種想法,企圖由一本書道盡一切真理;而讀者也從未寄望藉由一本書,便成為那一門學問的博士。我想做的只是讓讀者能透過一個鐘頭看完一本漫畫,因而對東方思想有概略的瞭解,進而引發興趣自發性地去學習。──蔡志忠
漫畫哲學經典之三──道家思想
破解老莊玄學的藩籬。
將形而上的思想語言,化為淺顯深入的大道。
本書由連環漫畫〈莊子說〉、〈老子說〉與〈列子說〉組成,老莊思想是中國道家的起源,也是一般人最難讀懂的著作。尤其是《老子》,因言語上的隱喻與虛無,一直難以解讀;《莊子》則著重寓言故事,雖然輕鬆活潑,但因為古文與現今語言的距離,而使得許多人退縮。蔡志忠將這些中國經典道家思想化為簡單易讀的連環漫畫,幫助讀者快速進入道家世界。
這本《漫畫道家思想》的圖像尤其精采,因為老莊的玄幻與擅於比喻,畫面處處充滿活潑、新奇、張力與想像,讓人手不釋卷。
看蔡志忠解讀老子清淨無為的理念,以及莊子的妙語機鋒、善用譬喻,再看列子對於道學的解釋與實踐,會發現原來理解老莊玄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作者簡介
蔡志忠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彰化,四歲半立志這一生都要畫圖,從此心無旁騖地朝漫畫家道路前進。十五歲時,蔡志忠將作品寄至台北集英社,接到了錄取電話後,他帶著兩百五十元台幣北上,成為職業漫畫家,四十多年來筆耕不輟。期間以多本中國典籍漫畫征服書市,創下總銷量四千萬的佳績,通行世界四十五個國家,閱讀人口上億。二Ο一Ο年,他發表了閉關十年的心血結晶《東方宇宙三部曲》,將畫筆的力量延伸至物理數學,以東方思維重新解讀物理公論,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
蔡志忠擅長以簡單而富有禪意的線條塑造人物,藉此闡述對於中國經典名著、哲學思維以及佛理的獨到見解,在幽默之中,帶領讀者體會強大的經典世界。
蔡志忠大事記
1963年 北上至台北,成為職業漫畫家。
1971年 出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
1976年 成立遠東卡通公司。
1981年 拍攝卡通作品《七彩老夫子》,獲金馬獎最佳卡通影片。
1983年 開始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的報章長期連載四格漫畫。
1985年 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1986年 《莊子說》出版,蟬聯暢銷排行榜達十個月。
1987年 陸續推出《老子說》、《列子說》、《孫子兵法》、《六祖壇經》等經典漫畫,以及《日本行腳》《漫畫動物園》等不同風格的作品,譯本包括德、日、韓、俄、法、義、泰、以色列等,至今已達四十餘種語言,全球銷售量更突破四千萬冊。
1992年 開始從事水墨創作。《蔡志忠經典漫畫珍藏本》出版。
1993年 口述自傳《蔡子說》出版。
1994年 《後西遊記》獲第一屆漫畫讀物金鼎獎。
1998年 五十歲的他到香港參加埠際盃橋牌賽。原本就對物理、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的他,比賽結束後返台閉關研究物理,並自創科學、數學公式。
1999年 獲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對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藉由漫畫做出的再創造。
2009年 推出《漫畫天才巧克力》、《漫畫天才學習法》二書,激勵讀者開發自己成為人才。
2010年 推出閉關十年的物理大作《東方宇宙三部曲》,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
2011年 彩色漫畫《參禪步道》問世。
2012年 出版數年來對於中國經典思想的集結大作《漫畫儒家思想》、《漫畫佛學思想》、《漫畫道家思想》、《漫畫禪宗思想》。
序
東方文化思想的省思 蔡志忠
二十世紀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世紀,無論在物理、數學、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驚人的成就。記得我五六歲時,還要到村子裡的小店買煤油點燈,剪一小段球鞋帶當燈芯;沒有幾年後便全村都有電燈了,並從家裡只有一台小收音機,發展到家家有電視、人人有電腦。從兩三千年前的農業社會,一下子變成快速變革的現代工商業社會。我很慶幸自己能生長在這個高度快速躍升的年代,自己也緊隨著時代發展自我成長,從靠山的小村莊遷到台北大城。由經濟學的角度看,變化的時代機會最多,能造就出最多的人才。
我從小便受洗為天主教徒,由於教堂裡有很多米老鼠、大力水手等彩色漫畫,上天主教道理班的課本也是漫畫,耳濡目染下,才使我長大以後變成漫畫家的吧。十五歲開始以漫畫為業,三十六歲之後又重拾畫筆畫《漫畫中國諸子百家思想》,目前正在進行的即是此《漫畫儒家思想》、《漫畫佛學思想》、《漫畫道家思想》與《漫畫禪宗思想》。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選擇畫這種題材呢?」
我總是回答說:「文化思想是恆久不變的普世價值,任何一位流著中華血液的人,在其一生最少要看幾本老莊孔孟和幾部佛學經典,才不愧為炎黃子孫。」
或許有人會認為一本薄薄的漫畫書,怎能說清楚這麼高深的人生哲理?我從來不敢抱有這種想法,企圖由一本書道盡一切真理;而讀者也從未寄望藉由一本書,便成為那一門學問的博士。我想做的只是讓讀者能透過一個鐘頭看完一本漫畫,因而對東方思想有概略的瞭解,進而引發興趣自發性地去學習。
《漫畫中國諸子百家思想》在全世界已經被翻譯為二十幾種語言、四十五種版本,至今已賣了四千萬本左右。然而我知道暢銷的原因這不是因為我、不是因為中國思想、不是因為漫畫,而是因為用漫畫闡述東方思想!漫畫能將深邃的哲學、佛學、禪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才是受歡應的主要原因。
有一位學者說:「春秋時代有詩經,戰國時代有楚辭,漢朝有賦、而後有唐詩、宋詞、元曲。什麼是今天的代表語言?我認為動漫就是今天的語言。」
或許有人會認為太誇張了,但我認為這位學者很可能講對了。如同當初有許多人對披頭四、滾石、比吉斯的搖滾流行音樂很不以為然,但是三百年後,我們當代的搖滾流行音樂就是和巴哈、莫札特、貝多芬並駕齊驅受後人尊敬的經典。動漫代表二十一世紀的文化也不是不可能,三百年後「星際大戰」將成為二十世紀的經典,而「星際大戰」卻是來自於真人與三維動畫的電影,今後的文學巨著可能來自電影、動畫、漫畫也不無可能。至於未來電影、動畫、漫畫是不是今後的經典,則要由後人來評價才算數,而非今日你我所能知。
中國諸子百家和佛學、禪宗思想是東方文化的主幹,沒有看過東方哲學、佛學、禪宗的書籍,或許完全不影響生計,然而沒有文化的最大缺點是:於平時生活起居、行住坐臥之間一下子就被別人看穿。更何況在這快速變革的時代,一個人沒有自己的立場,便很容易受世局變遷影響而迷失了自己。現在電腦網路的發展還方興未艾,在快速變革的未來,白手起家開創大局面,早已是大家的共識而不是癡人妄想,一個有文化有自己想法的人,更容易完成自己的夢想,在未來取得更大的優勢。
時代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代。
祝福各位能成為影響未來的關鍵角色。
【預購】No.吾 全四冊套書(限量贈送「No.1-9」角色貼紙)◎ 松本大洋 Matsumoto Taiyo(譯者:黃鴻硯 )
平常價 $142.00探問何謂正義與理想世界,
致敬歐日科幻經典的重量級大作!
①完整收錄2001年初版精美彩圖+2006年新裝版新增之第0話
②作者2022年為台灣版新撰寫後記+漫畫評論家中条省平解說文
③紙本分格撰文設計「松本大洋作品全介紹海報」
④豪華限量贈品「No.1-9軋形角色貼紙」9張一套
王登鈺(Fish)、江康泉(江記)、陳夏民、黃宗潔、黃崇凱——共同推薦
「我想要在圖畫上實驗到極致,展現我能力所及,我對自己很有把握!科幻提供我一個場域,使我的創作欲得以毫無限制地展現。」——松本大洋
《No.吾》是松本大洋在2000到2005年,於日本小學館《IKKI》連載的長篇科幻動作漫畫。在這部作品中,松本大洋除了旨在致敬石之森章太郎的《人造人009》之外,更嘗試將歐漫與日漫的經典科幻作品融合:「如果在我仰慕的墨必斯(Mœbius)或恩奇・畢拉(Enki Bilal)風格的BD(歐漫)世界中,加入我從小就喜歡的《假面騎士》或《AKIRA阿基拉》等元素,將它們混在一起畫,應該可以做出非常好玩的娛樂漫畫吧……?」
《No.吾》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由於人類肆無忌憚的開發,生態系統被破壞殆盡,世界迎來末日危機。為了指引人類前進的方向,軍方成立了「國際和平隊」,並且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製造出擁有超凡身體與頭腦的九人組織——「虹組」,受到民眾的瞻仰與崇拜。
然而,某天虹組當中的天才狙擊手No.吾(Five),竟然襲擊領袖No.王(One)的城堡,挾持一名女性後逃離了組織。為了討伐背叛者,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虹組隊員輪番上陣,一對一地與No.吾進行你死我亡的廝殺!擁有怪力的No.蜂(Eight)、超然脫俗的No.亡(Seven)、前任王者No.岩(Six)、擅長幻術的雙胞胎小老人No.死(Four)、改造人體的No.慘(Three)……,隨著虹組成員的追殺行動逐漸失控,No.王與軍方的衝突也愈演愈烈。而No.吾背叛的原因、神祕女性的真實身分,以及No.王對地球懷抱的理想也逐漸揭曉。
雜揉歐日漫的未來風貌、前衛大膽的打鬥場景、幻象與意識流穿插的畫面、怪誕多端的服裝與生物,《No.吾》不只是有著吸引人的設定,更環繞著戰爭、英雄、烏托邦等議題,向讀者投來根本性的命題:何謂善惡?誰代表正義?什麼是理想的世界?同時深刻探討了政治宣傳、意識形態與人類的自由意志。
事實上,松本大洋在連載初期,本來是想著要開開心心地畫槍戰,不過期間受到了2001年911事件的影響,因此調整了作品的調性,從悠哉有趣轉趨深沉嚴肅,思想內涵也更為豐富。漫畫評論者中条省平便對《No.吾》如此形容:「一開始是賭命爭鬥的動作漫畫,後來漸漸變化成探問生命倫理的哲學故事。這部作品汲取了世界的神祕多樣性,格局之大,令人啞口無言。」
♬精彩語錄♬
維克多:「人類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渴望崇畏、屈從比自己高等的存在,他們就是這樣的生物。」
No.王:「語言是人類以睿智編織出的最佳工具。……透過語言,我們也許能成為朋友。或者,可能會反目成仇也說不定。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意見對立──我相信都應該要透過『語言』這個工具來訴求各自主張。我是這麼相信的。」
No.仁:「火焰會不斷重生,沒有一刻是相同的。……我認為大樹上茂密的葉子,每一片都該是不同的。」
No.慘:「苟延殘喘地活著,有什麼意義?真的那麼想要活下去嗎?」
No.死:「都是一樣的呀。生和死也是。……我們在那藍色星球上,是唯一的一體喔。這是多麼美的想法啊。」
No.吾:「只要妳開心,世界在我眼中就是閃亮的。」
各家推薦
「多年前買下《No.吾》日文版,一知半解至終於有中文版了。這本很明顯以致敬《無敵金剛009》(人造人009)為主,是我從小神往的夢幻大作。除了《009》之外,還致敬一大票作者及作品,都是溶於20世紀漫畫少年血液中的一切化學成分。當然是義務,非要一探究竟才可以!」——王登鈺/Fish(動漫畫創作者、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得主)
「別出心裁的格局,充滿矛盾和張力的科幻作品,以熱情的筆觸勾勒冷酷的世界。奇異的想像與設計令人目不暇給!既像一齣荒涼的末日浮世繪,又像一套古道熱腸的獨行俠故事。」——江康泉/江記(香港動漫畫創作人、《離騷幻覺》作者)
「繽紛、童趣而深沉,一如松本大洋過往的作品,卻無限呼應著石森章太郎《假面騎士》與《人造人009》中的世界觀:殺害怪人的怪人是人類的朋友嗎?半人半機器的存在可以理解感情嗎?在人造人是合理產出的科學設定下,松本大洋創造出了脾氣各異、人味十足,甚至帶著神性的人造人;以希臘羅馬等歷史神話典故的比擬,讓讀者見證一場泰坦們的戰爭,同時凝望生命與情緒的困難與為難。當大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能帶我們窺見的,除了無限深刻的自省,還有滿滿的心痛──讓人想起《銀翼殺手》中那從未停歇、落在人造人羅伊·巴蒂身上的大雨。」——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在痛快淋漓的追獵中,子彈如鳥亂飛,憑空爆開一整座幻想森林——那是只有No.吾可以抵達的所在。」——黃崇凱(小說家)
「作為松本大洋唯一一部『還沒想好結局就起跑』的長篇作品,《No.吾》無論放在他的整體創作脈絡,或是就作品內部的風格變化來觀察,都銘刻著獨特而重要的軌跡。在向前輩漫畫家致敬之外,《No.吾》展現了松本大洋畫風與想像力的無限可能,他的作品宛如龐大的宇宙,種種人心與人性的幽暗矛盾、信念與意志的衝突拉扯,都讓人掩卷之後,仍留下思想與情感的『後像』,在畫紙外持續延展。」——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松本大洋從來沒有如此接近創作《科多.馬提斯》(Corto Maltesse)系列的雨果・帕特(Hugo Pratt),他圖畫的風格以及冷漠的主角,強烈地使我們憶起第九藝術中的那位航海員。死亡的問題在這部作品裡是無所不在的,它探討了自由意志還有基因實驗的議題。這個像是反烏托邦的理想世界,使我們想起那個不可能在邊緣生活的日本。」——法媒《Le point》記者Lloyd Chéry
1967 年出生於東京。1987 年以《STRAIGHT》進入講談社「Afternoon 四季賞」的秋季賞準入選,從此出道。
長篇漫畫作品包括:《STRAIGHT》、《ZERO》、《花男》、《惡童當街》、《乒乓》、《GOGO Monster》、《No.吾》、《竹光侍》(和永福一成合著)、《Sunny》、《羅浮宮的貓》,另著有短篇集、畫冊,以及繪本等。最新長篇連載漫畫作品為《東京ヒゴロ》。
其中《竹光侍》獲得第15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漫畫大賞,《Sunny》獲得第61回小學館漫畫賞、2017年第20回日本文化廳Media芸術祭漫畫部門優秀賞受賞。
松本大洋的作品經常改編成影視,代表作《惡童當街》曾於2006 年改編成動畫電影,獲第31回日本電影金像獎最優秀動畫片及諸多國際動畫大獎。被譽為神作的《乒乓》則分別曾於2002年改編成真人電影(曾利文彥執導、宮藤官九郎編劇,窪塚洋介主演),2014年由天才動畫師湯淺政明再度改拍成電視動畫《乒乓 THE ANIMATION》,獲2015年東京動畫獎(TAAF)年度最佳電視動畫大賞。短篇漫畫《藍色青春》(青い春)也曾於2002年拍成電影(豊田利晃導演,松田龍平主演)。
譯者簡介
黃鴻硯
公館漫畫私倉兼藝廊「Mangasick」副店長,文字工作者。翻譯、評介、獨立出版海內外另類漫畫或畫集,企畫相關展覽。譯過松本大洋、五十嵐大介、丸尾末廣、吉田戰車、今敏等人的漫畫,沙林傑、尼爾・蓋曼、恰克・帕拉尼克、綾辻行人等人的小說。
【預購】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套書(一套兩本不拆售)◎朱宥勳
平常價 $53.00表面上看起來玄之又玄的「文壇」,實際上是有運作模式的產業,朱宥勳以自己實際「闖蕩江湖」的經驗,和自己觀察歸納的體會,為每個想要了解這個環境的讀者,和想要闖關的創作者,提供補血能量和破關祕笈。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
靠筆吃飯,可能嗎?
想以文學創作為業的人,應該都會自問或被親朋好友逼問:「做這一行會不會餓死?」文學創作者是一個社會創作力的代表,但這個工作卻總是有著職場資訊不清、業界生存法則難辨的狀況。如果想從事寫作工作,想靠寫作維生,但卻沒有這個職業該有的職場資訊,求職網站上也沒這個選項,那該怎麼辦?
文字創作者以職場術語來說是「自雇者」,沒有工會、沒有太多同事、沒有法規規範,最重要的是沒有職場生存回報資料讓後進者了解。《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便是針對想了解文字創作領域職場狀況的人所做的田野觀察成果,給想嘗試文學創作的人、給想評估寫作環境的人、給對創作出版運作有興趣的人的第一手生存攻略,揭開種種隱而不宣的業界眉角。
本書的寫作起源於對於許多創作者如流星般消逝的惋惜,朱宥勳說:「從我高中開始寫作到現在,我見過幾十位比我更有才華的創作者。他們橫跨各個世代,無論比我年輕還是比我年長,都曾在某一瞬間,展現了我從未能及的光芒。但是,他們大多沒能繼續寫作。除了『另有人生規劃』以外,大多數的秀異創作者,都是被業界各種『俗務』給磨掉了。就連我自己,也有過好幾次放棄的念頭。我能夠繼續寫下去,並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優秀。我回報這份幸運的方式之一,就是把我所知的這些江湖訣竅說出來。」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是難得的針對文學、文字創作職場的田調與生存者回報,也是寫作職涯眉角大公開,所有以往認為不可捉摸的、用「天分」、「靈感」、「才華」等虛幻詞彙架起來的上層結構,其實都有經濟運作收支損益的下層結構。透過揭露這些業界資訊,讓創作與出版成為有脈絡可供新手依循的產業,讓創作生態有清晰的面目讓新手參考。這本書寫給想要成為作家的新人:它可能會成為實用的技術手冊,讓你讀了之後充滿創作決心;也可能會成為勸退之書,讓你稍微考慮一下自己的文學夢。
《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
歹勢,敝圈真的好亂
就算不是從事寫作者,或多或少也都聽過「文壇」,但到底「文壇」是什麼?它是怎樣的江湖?這個詞,大概是最常被直覺地說出來,但又難以定義的詞彙之一。
在《作家生存攻略》中細細說明過寫作職場運作的眉角,朱宥勳將創作生涯十年來實際闖關經驗的具體細節毫不保留地提供給讀者後,《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則提供更為宏觀層次的文壇生態,它的結構、階級、意識形態與價值偏好,提供大家關於「文壇」這個環境的廣域地圖。
關於這系列文壇的生態觀察,以朱宥勳自己的話來說是:「『文壇』並不像某些說話玄之又玄的寫作者宣稱的那樣,只是一個幻覺;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在這本書裡,我不會談太多文學理論、寫作心法。我希望可以平實地告訴你,我看到的『文壇』是怎麼運轉的。以及,它如何吸引一代代的文學青年前仆後繼。」
這本書,就是試著將「作家」外圍的形象拆掉,試著將其還原成可理解的「職業」邏輯。希望在這樣的描述裡,可以幫助有志於寫作的人,去理解文壇運作常規,特別是那些隱而不說、高來高去的精神密碼。
近來人們流行用「玻璃心」來形容動不動自尊就會受傷的人,如果套用這種比喻,文學人大概滿滿都是「地雷心」吧。當每個文學人心裡面都安裝了幾百個地雷,又都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裡面擠來擠去的時候,可以說比戰後那些未清除的雷區更加危險,新手寫作者都還沒登壇大展身手,就被詭雷爆得慘不忍睹。拆雷不如避雷,縱使隱雷處處險象環生,本書心法讓前人的踩雷經驗當作你的漫遊文壇導覽指引,穩當地踏在前人清除出來的安全道途上前行。
名人推薦
王聰威(小說家)
李屏瑤(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封德屏(《文訊》總編輯)
胡采蘋(財經網美)
馬翊航(作家)
楊佳嫻(詩人、作家)
朱宥勳
台灣桃園人,一九八八年生,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耕莘青年寫作會成員,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全國學生文學獎與台積電青年文學獎。
出版過小說集《誤遞》、《堊觀》;長篇小說《暗影》以職棒簽賭案來探索台灣社會的面貌;長篇小說《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摸索學校教育體制的權力結構問題;散文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藉經典作品解讀來分享學校教育裡不會探觸,但卻是許多年輕心靈期待理解的作品;《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分析如何用小說技術來解析世界、說服他人、洞悉讓人混淆的資訊洪流;與朱家安合著的《作文超進化》,教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只要知道人們如何思考、大腦如何運作,就能把文章寫得又快又好。
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介紹新世代的小說創作者。與愛好文學的朋友創辦電子書評雜誌《秘密讀者》,曾持續三年不間斷出版當下台灣僅見的文學評論刊物。朱宥勳目前於「深崛萌」擔任高中國文課本執行主編,並於聯合報鳴人堂、蘋果日報等媒體開設專欄。
除魅之書
楊佳嫻
一個在文學場域(即文壇/貴圈)內被認可的作家,回溯起得到這個位置之前的經歷,通常會跟什麼有關呢?作文比賽、校刊社、國文老師,以及第一次參加文藝營/寫作班,第一次參加全國性質的文學獎,第一次遇到心儀的作家(幻滅或不),第一次投稿重要文學刊物或大報副刊(被退稿或不),第一次出書⋯⋯,幾乎是一連串操演與建設的積累。當中比如寫作班、文藝營、文學獎,在台灣戰後淵遠流長,是橫跨好幾世代作家的共同回憶。
老一輩作家會回憶他們參加官方反共文學體系下的「復興文藝營」、見到令人如沐春風口才一流的瘂弦;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以降開始邁入自覺創作的作家們,可能參加過《聯合文學》舉辦的全國巡迴文藝營(是不是依然見到了瘂弦?他是該文學雜誌的創刊總編輯),而得以見到不少聯文出版過的作家們,或許就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典範。新世紀以來,有沒有可以與之前兩種文藝營抗衡的營隊出現?
除了形制與聯文十分類似的印刻(出版社+文學雜誌)也出動旗下作家,以文藝營方式讓文學愛好者認識以外,當屬由許榮哲、高翊峰、王聰威等人組成的「小說家讀者8P」擔任導師的「搶救文壇新秀再作戰」文藝營。導師制度固然沿襲自過往大型文藝營,但是,也出現新的運作模式,可能與主事者許榮哲在耕莘寫作會的經驗有關,更為表演化、綜藝化,也更為目的化(以獲取文學獎為目標來調整作品)。我真正認識宥勳是不是在這個場合?某一年,「8P」某位小說家太忙,我曾經擔任代打,擔任「搶救」文藝營的導師。那時候,宥勳和其他耕莘寫作會的年輕人就在營內擔任輔導員。
匆匆十餘年過去,除了已經成為獨當一面的小說家與文學評論家、熱心介入教育與政治事務之外,宥勳也花費很大精力,希望能「除魅」──「如何成為作家」,這在無數作家自述中總閃耀著命運與靈光的歷程,其實一點都不神祕。天分當然不可或缺,可是「作家」不只牽涉到創作,發表、出版以及其他生涯發展中的事務,它們都是具體現實的一部份,不是有才華就會自動靠攏生成的,而往往還依賴勤勞、自律,也得做出判斷和選擇。於是,誕生了《作家生存攻略》技術篇和《文壇生態導覽》心法篇的寫作計畫。
閱讀《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時,確實頻頻點頭,寫得好清楚,又坦白,每個相關環節都觸及,甚至連工時分配(假設你是一個沒有固定正職、完全依賴稿費演講費評審費補助計畫過活的作家,你必須衡量你能完成而不會擺爛或降低水平的工作量)都討論了。
其實,提出「技術」二字,已經非常牴觸一般對於文學的想像。一九三三年,章克標寫了一本《文壇登龍術》,諷刺文壇怪象,魯迅拿此書做引子,寫了〈登龍術拾遺〉,嘲笑說此「術」即做女婿之術,「要登文壇,須闊太太,遺產必需,官司莫怕」,影射當時文壇特定人士。而宥勳此書明擺著談「生存之技術」,分析「作家」的「職業生涯」之所需,也許會引來「術士」譏嘲?無論如何,在「除魅」工作底下還含藏著一顆愛護的心,期望讓後來者看清楚要走的道路,勿懷抱不切實際的幻想,或更直白的說吧,養活自己,累積戰力,不要被騙,也不要自欺。
宥勳在本書〈後話〉中說,學習社會科學教導他「精神創造都奠基在物質基礎與社會制度上」,因此,他認為有志於文學者,不能拿文學清高的神話來自誤。魯迅談女性處境時很直接說就是要有錢,作家生涯亦如此;張愛玲把第一筆稿費拿去買了唇膏,母親說怎麼不留著紀念,但祖師奶奶頭腦清明不浪漫,錢就是要用。在我看來,文學相關研究的典範與方法持續變化中,社會科學觀念的引入,確實可以讓人不再「有系統的天真下去」(張愛玲語)。
不過,如此強調「技術」,並不意味著認為技術解決一切。宥勳提到,認知現實難堪後仍保有的「奮力追求的意志之光」,才是「真正的美善」──我想起宥勳和我都心愛的郭松棻小說,〈雪盲〉裡頭,幸鑾在海拔五千公尺沙漠中的警察學校裡教魯迅,頹唐氣息與意志之光共存,粗糙現實與敏緻心靈的角力……。
常聽到感嘆,說當前台灣文學環境很差──當真如此嗎?一方面,文學獎層級與數量都很豐富,有心通過此一管道循序發展的寫作者,練筆機會相當充足;同時,獎助項目也不算太少,縣市文化局、文化部、國藝會,甚至是以作家、社團之名募款集資成立、以協助出版為目的的獎項,林林總總,提供了專注創作、減輕謀生壓力的可能性;大學校園中,文學創作學位以及各種寫作課程,只有增加不曾減少。過去曾聽說,在文學黃金年代,哪個報社哪個出版社提供作家「基本薪資」之類待遇,寫得普通也容易成名,或書如何好賣等等,但是,追懷不可再來的社會文化條件是徒勞的,我這一代、下一代,也早不是在那樣的條件下長成。宥勳強調作家作為一份事業,應當「現在就開始」,而非「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彰顯出一份活在當下的猛進精神。
最後,我想起從「搶救」文藝營到前幾年聯文文藝營都玩過的,把文壇知識變成遊戲,考驗你對場域熟悉到什麼程度──你能分清楚「王德威」、「王浩威」和「王聰威」嗎?你能說出「張耀升」、「張耀仁」和「張耀」的創作有什麼差別嗎?好了,即使搞清楚這些且如數家珍,認真看待每一樁來到眼前的機會,「戲棚底下站久了就是你的」,確實場域內占了個位置,也未必能夠成為偉大的作家(這個詞彙是否太古老?但我仍信仰),視野、教養、品味、氣度,介於天生氣質與自我培力之間,難以說清楚卻又確實存在、決定了創作者高度的那些,恐怕仍是「技術」之外、值得看重的關鍵面向。
宥勳《作家生存攻略》替有志於文學視野者廓清想法,打下基礎,之後,不妨再讀一讀至今仍然難以取代的高階文學教養書楊牧《一首詩的完成》,內外兼備,天地合補。
推薦序
文學也是一門生意,而你責無旁貸應該升官發財
胡采蘋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我邊看邊哈哈大笑。我多次向別人提及,朱宥勳簡直就是一個賣文學的生意人,這套書再一次證明這件事情。
我對文學只能說是外行,但卻看了很多日本小說,尤其是直木賞和芥川賞的作家。在許多描述作者與編輯關係的電影或日劇中,我隱約窺見那是一個有序的文學產業機制,直木賞、芥川賞只是其中一環,整個產業機制穩定向市場供應高質量的作品,養成了龐大的讀者群。可以想見,日本成名作家的生活品質,會比台灣作家好上不少。
這就是「產業化」的差別。華人社會受到儒家教育的影響,講到讀書人的詞語幾乎都很窮酸,安貧樂道、不為五斗米折腰、十年寒窗無人問,生活已經夠慘,文人之間還彼此相輕,最是負心讀書人。當一個文學家好像生活注定很窮,還要被同行討厭,終究走向心理變態的道路(笑)。到底誰想要過這種生活呢。
時序進入現代,事實上,行動網路的發展拆解了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懂得溝通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的決定者。大量新型內容透過手機傳送給每個個人,網路貼文、搞笑影片、推播訊息,內容產業到了百花齊放的時代,一個短篇貼文或者一個迷因圖,所能發揮出的病毒傳播效應,才真正是洛陽紙貴,一字千金。
無論在政治上、在商業上、在各種領域,數位內容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懂得用內容溝通的人,就掌握了下一個世代的傳播權力。喜愛文學的你,當然是其中最有機會的人。我在中國生活十年,前六年是財經新聞記者,然而後四年卻因為行動網路的革命,成為了數位事業部門的主管,這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轉變。
這也是我喜歡朱宥勳的原因,他非常缺乏一個傳統儒家讀書人的窮酸氣息,深知文學也可以是一門生意。我非常著迷於他告訴我的一切生意經,沒想到現在他把這些生意經系統化的整理出來,幫助每一個人瞭解,如何將對文學的喜好發展成一門生意。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作家,或者有更多元化的事業可以經營,未來無限。
宥勳將這套書寫得像是一本電玩通關密笈,從最基礎的文學入門工作開始細談,你該怎麼「踏入文學這一行」,該如何計算自己的薪水,怎麼安排自己的工作,去哪裡找尋客戶與現金流來源。這套書讓一個喜歡寫作的人,能夠系統化的理解,該怎麼將單純的寫作喜好,轉化為一部「職場機器」,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從技術層面到心態準備,幾乎是一部文學產業分析了,書中的舉例尤其讓人哈哈大笑,帶有宥勳個人對台灣文壇的針砭,那也是一種文學評論。
我是一個資深的財經內容主編,在財經新聞中,有一種「職場分析」是深受讀者歡迎的文類,例如「建立你的人脈存摺」、「如何爭取加薪」、「怎麼向上管理」,這類問題幾乎是點閱率保證,因為每個人都渴望在職場中更上層樓。這套書在我眼中,就像是一份「文學天分者的職場分析」,是完全合格的財經報導,我希望它也能受到歡迎,因為我並不那麼認同每個人都要活得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事實上我相信善於文學者,能在下一個世代的每個領域發光。
內容永遠打動人心,而你得有更豐富的生活資歷,才能不斷深入人心,獲得共鳴。現在就開始吧,各位作家。
推薦序
在完整地圖解鎖之前
李屏瑤
《仙劍奇俠傳》是我人生第一個沉迷的遊戲,當時的電腦應該是龐大的486主機,開機就需要一段時間,至於遊戲的畫質跟解析度,完完全全是時代的眼淚。玩家藉由主角李逍遙的視角,學劍求仙、斬妖除魔,在花花世界遊歷了一遭。
多年後我看見ptt上有一則笨版貼文,談自己的遊戲經驗,此篇被傳頌萬千,原貼文者最後被尊稱為「十里坡劍神」。沒有玩過《仙劍奇俠傳》的人,可能不太懂此文的奧妙。十里坡位於遊戲初始的村莊外,玩家因為找不到出發的船,一直沒有成功觸發遊戲點,誤以為村莊這區域就是遊戲的全部。於是玩家每次開遊戲,就到十里坡努力打怪,等到發現有船可搭,已經在初始區域練到71級、練成了「劍神」。
在讀《文壇生態導覽》時,我突然想起十里坡劍神的故事。如果在起步之前,或是在困頓之時,能夠先讀過理想的攻略/導覽書,也許不必要的損傷會小一點。
小時候出門郊遊都要提前一天收包包了,何況是考慮一場終生的志業?
我從二〇一一年開始獨立接案,範圍挺廣,寫採訪、接文案,也一邊寫劇本跟小說,第一版本名片的稱謂是「文字工作者」。相較起許多早慧的作者,我出版第一本書《向光植物》已經是二〇一六年的事,剛過三十歲。當時的總編輯夏民對我說,他覺得三十歲之後才出書是好事,雖然稍晚,但人會比較成熟。
我不知道三十歲後才出書的自己有沒有比較成熟,優勢是,好歹出過社會,遇過一些難解之事,知道組織裡的無所施力。從組織離開,成為個人接案者後,在生涯各種明面暗面的擦撞中,能夠努力避免折損到自身的核心,讓書寫繼續。
總之,在出書前我有過幾年時間,能夠用採訪者的角度觀察各種現場。場合眾多,也許是一對一的人物專訪,也許是擔任對談紀錄,或者是公開座談、書展現場。偶爾還會想起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者,他們漸漸不再寫了。近似於宥勳在《作家生存攻略》裡的提到的,他一路見過幾十位秀異有才華、橫跨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可能另有人生規劃,或是被俗務所拖磨,最後沒能繼續寫作。
不再寫的原因我未能確知,我嘗試打撈一些片段。例如剛出版第一本書的作者,很緊張地跟我說,他覺得文壇很可怕。或者有個更常出現的提問:文壇到底是什麼?也有一個作者,認為新書發表會結束後,好像就結束了,書就跟丟進深井的小石頭一樣。或者是,另一個新作者,告訴我他天天都會google自己的名字好幾次,想知道大家都怎麼討論他。
以前我會安慰對方,沒有文壇。你所恐懼之物,比較像是都市傳說。
後來我慢慢發覺,欸,好像有。但這個壇並非想像中的虛無飄渺,而是一個看似扁平、卻又立體,像是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組織圖。宥勳在書中有段精準的歸納:
「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
倘若早點有這本書,在已經過去的許多難以深入談話的現場,我便可以推薦給慌亂的寫作者。讓他們更理解「作家」這個職業,應該可以降低一些轉職率,少去許多無謂的碰撞。
此書是給正在初始台地的新手們,關於未來地圖的揭示。遊戲剛起步,許多區域尚未解鎖,至少可以看出版塊的雛形。憑藉著這場導覽,新手們可以知道旅途的可能方向,往某處走有路,或者是此處可轉彎,而非東南西北不堪行。
至於書中提到的生態,我想簡單補充一些女性視角(當然又不完全那麼女性,畢竟以我的外型已經避開了一些狀況),作家是一個職業,在職場中會遇到各形各色的人,可能會聽到奇怪的傳聞,或是遭逢某些難以脫身的情勢。創作者當然不乏性情特異之人,作家就是一個職業的選項,若遇奇人,那是性格問題,不用冠以作家的光環。在一般社會中該開啟的警覺心跟判斷力,請記得還是要開啟。
看了再多攻略跟導覽,就像看遊戲直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下海走一遭的體驗。在某些人眼中這個生態可能像是《飢餓遊戲》,即便如此,你也需要理解遊戲邏輯,原著告訴我們的其中一個啓示是,不能將所有人視為敵人,你需要真正的朋友。我也見過將文壇視為一切,眼裡只看得見長輩跟資源,睥睨同輩之人。我不覺得那是唯一解,規則也不見得如此單一,只能說,祝福。
我其實很欽佩十里坡劍神的毅力,他把單一技巧跟空間玩到極致。面對未知的地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玩法。除了傳統的RPG世界,現在更多的是像《薩爾達傳說》那樣的開放空間,任務在走,升等規矩也有,但你依舊可以拋開主線,去做你覺得新奇有趣的探險。我也還記得玩《最後生還者》的過程,最感動的一幕是走在荒蕪的鬼鎮,抬頭看見非常美的夕陽。
創作終究是很個人的事,初始的武器,不,應該說,直到最後,你的武器就是你的文字。以文字前進補血加心升等,文字是你立足的一切。請抱持初心,活到最後。

【預購】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套書1(技術篇)◎朱宥勳
平常價 $28.00
【預購】俗女養成記(第二季開播紀念版)◎江鵝
平常價 $23.002021年必追台劇《俗女養成記2》開播紀念
相約2021.8.8 陪你一起又哭又笑
—台式新喜劇《俗女養成記》原著—
—寫給六年級女人的情書—
台南傳統中藥店家庭故事╳70年代的台灣教育現場╳6年級生女人的成長回憶
年過四十,開始讚許自己普通得理直氣壯。
沒有變成父母心中理想的淑女,那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勇於當個俗女!
和台灣十大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和台灣經濟一起長出來的六年級女孩啊,
蹣跚跨步之初,生命藍圖臨摹著淑女形象,
不料潮流與時代正在改寫「好家教」的定義,
六年級女人繼承的輪廓正在式微,
於是,她們聰明伶俐,卻聽從爸媽和老師說的話;
照顧好自己的功課,又主動幫忙家務;
待人溫文可親,自己則堅毅果敢;
長大後擁有一份穩當的工作,同時經營著一個齊備的婚姻;
最好玲瓏剔透但又福厚德潤;
懂得追趕新時代的先進也能體貼舊觀念的徬徨。
—台式新喜劇《俗女養成記》原著—
—寫給六年級女人的情書—
一位台南傳統中藥店家庭養成的六年級女人,回首那些發生在自身的,關於愛、婚姻、尊卑倫常等等教養,以及人情世故的纏綿、顧盼,曾經孵育自己的暖房,如何化作無形的結界,在長成後的每個當下牽牽絆絆,讓人進退之間不免輕嘆,每個懂得底下卻也換來一番風景。
名人推薦
黃麗群(作家)、楊佳嫻(作家) 女力推薦
六年級生,輔仁大學德文系畢業,是住在淡水的台南鄉下人。人生第一專長是在快門瞬間眨眼,第二專長是打包行李,其餘普通。養貓,做肥皂,目前處於「停下來想一想」的人生階段。著有《高跟鞋與蘑菇頭》,與另一個OL小芳閒聊上班心情,其餘的生活瑣碎寫在臉書粉絲頁「可對人言的二三事」www.facebook.com/things.to.be.talked.about/
【預購】先養狗,然後……養了貓◎谷口治郎(譯者:高彩雯)
平常價 $28.00◎《孤獨的美食家》已故漫畫家大師,最引人熱淚的長銷經典作「豪華紀念版」!
◎ 1992年第37回小學館漫畫獎審查員特別獎,開啟谷口治郎新視野的創作轉捩點
◎「紀念新版」特別收錄:5篇漫畫+2篇散文,以及完整原始彩稿
◎ 台灣版獨家:限量加贈〈養狗〉彩色畫卡
無論是貓狗、還是別人的小孩,
有了情感的羈絆,就是「一家人」。
日本國寶級漫畫家谷口治郎,以飼養貓狗平凡卻真摯的親身經歷,細膩刻畫人與動物相處互動的日常,以及面對毛小孩生離死別的感受。
如果說,〈養狗〉以愛犬終老前的最後一年來探討「死」、〈然後……養了貓〉用意外接收的孕貓來描繪「生」,那麼〈庭院風景〉與〈三人時光〉,則講述了「離別」與「相遇」。透過人與人、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彼此陪伴而得到的歡樂與治癒,賦予「家人」新的定義。
此外,書中點出了許多現代人關心的動物照護議題,包含高齡貓犬長照、新生兒導致毛小孩棄養、領養代替購買……等等,相信在動保意識抬頭的今日,讀者更能感同身受。
此版本是谷口治郎去世後的紀念新版,全書重新製版,原始彩稿全部四色印刷。除了四篇〈養狗〉的系列漫畫之外,特別收錄一篇以二戰軍犬為題材的時代劇漫畫〈百年系譜〉,以及谷口治郎親自撰寫的兩篇文章——包含全文超過一萬六千字的長篇散文〈Sasuke和治郎〉,還有原版單行本的後記〈回想〉——在畫格之外,透過真懇的文字,詳實地還原漫畫家本人養狗養貓的真實歷程。
作者簡介
谷口治郎
1947年生於日本鳥取縣,1971年在漫畫雜誌《Young Comic》出道。
作品有《父之曆》、《遙遠的小鎮》、《事件屋稼業》(和關川夏央共作)、《神之山嶺》(原作:夢枕獏)、《孤獨的美食家》(原作:久住昌之)等,創作類型廣泛。
1992年以本書最初版本《養狗》,獲得第37回小學館漫畫獎審查委員特別獎。谷口治郎一生獲獎無數,還曾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手塚治虫文化獎漫畫大獎、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獎、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法國安古蘭漫畫獎……等。
2017年2月11日逝世。
譯者簡介
高彩雯
臺灣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畢業,東京大學亞洲文化専攻博士課程修畢。現為中日文譯者,有時寫專欄。喜愛文史、散步與貓咪。譯有《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臺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跟貓咪快樂同居》《經過100次的失敗,他用氣球拍下太空》(啟動文化)、《幸福為何是哲學的問題呢?》(麥田)、《臺灣日式建築紀行》(時報出版)、《一人創業思考法:東京未來食堂店主不藏私的成功經營法》(日出),共著《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遠足文化)。
譯稿賜教及工作聯繫:looky.kao@gmail.com

【預購】圖解貨幣簡史:貨幣的誕生,以及它如何影響從古至今的金融體制與國際政治◎維達利 Vitali Konstantinov(譯者: 温澤元)
平常價 $60.00
【預購】大海的一天◎徐至宏
平常價 $28.00【預購】嫉妒所未知的空白(2022年新版) ◎安妮‧艾諾 Annie Ernaux(譯者:張穎綺 )
平常價 $24.00 尋索另一個女人的名字,成了某種耽溺與欲求。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
刻畫嫉妒多重樣貌的心理力作
◆本書賣點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經典自傳體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我」發聲,以私小說的形式,赤裸坦誠地挖掘、暴露、解剖自身的慾望,呈現一種不矯飾造作的女性敘事聲音。
◆以手術刀的筆觸、自我解嘲的心境,犀利刻畫嫉妒生起、占據生活所有面向的過程,哀悼一段看似逝去卻又捨不去的戀情,而書寫成為了最終的救贖。
◆內容簡介
她主動結束與W的六年戀情,
但和他仍互通電話,偶爾還會見個面。
一晚W來電,說要與另一個女子同居,
從那一刻起,另一個女人的存在侵占了她的存在。
***
編輯筆記
一場似已煙消霧散的愛情,成了那化不開又捨不去的依戀。她苦苦尋覓著有關取代
她原有位置的另一個女人的任何訊息,用以勾勒出某種嫉妒下被全然占據的自我。最強烈的傷痛,最巨大的幸福,無疑都由他人所左右。為了不再讓另一個人占據心頭,破除數個月以來形同蠱毒般的魔咒,書寫成了救贖,最終,作者所未知的空白──那女人的模樣、姓名……全用文字給填補了。
***
出於倦怠感,也因為好不容易才從十八年的婚姻脫身,著實無法放棄重獲的自由,她主動結束了與W的六年戀情,但仍互通電話,不時還會碰個面。一晚W來電,宣布要搬出所住的套房,去與另一個女子同居,這女子從此侵占了她的腦海,左右著她的情緒。
她無所不用其極,探問著這位占據了她位置的女人的姓名、年紀、職業和地址。W勉強披露了這位新歡的背景:四十七歲、大學教授、離過婚、有個十六歲的女兒、住在巴黎第七區。於是四十七這數目讓她開始在精神與肉體被另一個女人完全占據,讓任何四十年華、提著課袋的女人都成了她想要找的「她」。她所遇見的每一個女人,一概變體為「另一個女人」:無論走到哪兒彷彿都會出現。
她這才開始因為分手而痛苦。舊愛並不願意透露這位新歡的姓或名,這個名字也因此成了一個窟窿與空白,她得繞著它打轉。她無論如何都要找出那女子的姓名,因為「知道另一個女人的名字,是失卻自我存在感的我,從她那兒攫取的一點東西」。
她體認到「他所愛的,並不是我自以為獨一無二的那個我,而是任何一位成熟的女人」,也就是說,她發現自己是可以被取代的,她忠實寫下所經歷的嫉妒情緒,追憶著那個時期的慾望、感覺和行為。書寫似乎能夠幫她記錄那些控制她整個人的感覺。因為嫉妒而來的各種想像雖然使她備受折磨,但也讓她像個冷眼旁觀的觀眾,終於可以從中脫身而出。
作者簡介
【預購】幾米年曆2023
平常價 $97.002023的每一天都有幾米陪伴
☆ 幾米最新專欄作品,變成每天與你暖心相伴的日曆。
☆ 分季為四冊裝幀,靈活輕巧,便於搭配陳設。
☆ 各冊以線圈裝,便於翻閱換日,又能完整保留收藏。
☆ 日曆背面是筆記格線,是日曆亦是精美筆記本。
☆ 附有硬紙腳架,俐落置放年曆。
☆ 透明手提膠盒包裝,提盒可單獨使用。
☆ 親筆簽名版加贈一張幾米親筆簽名的燙銀毛毛兔卡片。
《幾米年曆2023》集結幾米近年來持續創作的報刊專欄作品,保留幾米作品發表時最鮮活機巧的畫作與文句,像是創作的時空膠囊,陪伴你的2023年每一天。
為了讓大家可以好好保存年曆的每一頁,同時具有實用性,《幾米年曆2023》採取線圈裝訂,可將每張日曆往後翻,不必撕下也不必煩惱撕下的日曆如何收藏。也特別將全年的日曆分成四冊裝訂,便於輕巧地陳列於所附的腳架上。每張日曆背後印有筆記格線,除了日曆之外也可以當作幾米筆記本。
每冊內頁配置有三個月的季曆,每月的月曆,和每日的日曆。週末特別標示區隔,節日則有不一樣顏色的文字,附有二十四節氣和農曆日期。
《幾米年曆2023》全本日曆全彩精印,附有陳列腳架,全套透明手提膠盒承裝,是年度幾米作品珍藏品。
♥願大家有個美好的2023年♥
幾米
繪本作家。
幾米喜歡畫畫,大學念美術系,畢業後到廣告公司上班,大量閱讀各種插畫與繪本作品來自學插畫。幾米覺得繪本實在太棒了,不該只被當作兒童讀物,便開始創作給各年齡層讀者閱讀的繪本,開啟了成人繪本的新類型。
出版繪本二十多年來,幾米創作了超過六十部作品。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外語,在全球各地出版了近兩百本不同的外語作品。幾米的繪本曾被改編成音樂劇、電視劇、電影、動畫,也有VR互動作品。在台北、新北、宜蘭、台南有多處幾米的地景藝術和主題公園,日本的大地藝術祭和北阿爾卑斯藝術祭也邀請幾米參展創作。幾米作品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比利時、西班牙、瑞典、葡萄牙、法國都曾獲得重要獎項。
近年除了繪本之外,幾米也嘗試油畫、雕塑等其他形式的藝術創作。能夠持續創作,透過各類作品與讀者互動,傳遞彼此的情感,是幾米衷心感謝的。

【預購】心經解密◎蔡志忠
平常價 $21.00讓你面對人生有所不同體會!
中國最受歡迎的佛學經典之一──心經。內容僅短短兩百六十字,也易於背誦,但你真的了解心經的意義嗎?
佛學自古傳承至今,佛陀們正是透過心經,來教導眾生如何正確的使用自己的「心」。人們都以為自我是恆久不變的,於是面對任何情境時,都以自我立場去分析情境的好壞順逆,因而產生愛憎分別。然而世界只是隨順變化,不會依我們的期待展現。佛陀說:「做自己的燈,指引自己的道路。以達寂靜的智慧彼岸。」人們修行悟道無非為了明心見性,心空無想,以強化心的力量。
蔡志忠在本書中以「心經」為主題,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心經的原意,
並搭配佛陀傳教時的許多經典故事及小品漫畫,告訴人們如何使用心、感受心、調整心,讓你在面對任何情境時都能保持最泰然自若的模樣,達到佛陀所謂的──「寂靜的智慧彼岸」!
蔡志忠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彰化,四歲半立志這一生都要畫圖,從此心無旁騖地朝漫畫家道路前進。
十五歲時,蔡志忠將作品寄至台北集英社,接到了錄取電話後,他帶著兩百五十元台幣北上,成為職業漫畫家,五十年來筆耕不輟。期間以多本中國典籍漫畫征服書市,創下總銷量四千萬的佳績,通行世界四十五個國家,閱讀人口上億。
二Ο一Ο年,他發表了閉關十年的心血結晶《東方宇宙三部曲》,將畫筆的力量延伸至物理數學,以東方思維重新解讀物理公論,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蔡志忠擅長以簡單而富有禪意的線條塑造人物,藉此闡述對於中國經典名著、哲學思維以及佛理的獨到見解,在幽默之中,帶領讀者體會強大的經典世界。
二Ο一三年,蔡志忠的《漫畫哲學經典》系列套書榮獲第三十七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為紀念其漫畫創作第五十週年,年底隆重推出《漫畫中國經典》系列套書(包括《漫畫孫子兵法.韓非子》、《漫畫史記.世說新語》、《漫畫六朝怪談.聊齋誌異》、《漫畫唐詩說.宋詞說》、《漫畫唐詩三百首》、《漫畫菜根譚.孝經》等)。
二Ο一五年,蔡志忠因對多年來對禪的體悟,推出了《四季禪》筆記套書。

【預購】怎麼吃(How to Eat)◎一行禪師(譯者:吳茵茵)(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就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吃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5冊,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吃」的單純與美好。
***
本書從禪法的角度重新定義什麼是吃,為什麼吃的時候充分覺察有其必要性。這一本扼要卻全面的吃飯指南,捨棄繁複囉唆的忠告,除了需明確掌握的重點,還啟發我們與飲食的各個層面建立愉快而永續的關係,包括種菜、採買食物、做菜、夾菜,甚至飯後的清理。提醒我們以正念進食不僅對自己有益,也能讓地球受惠。
《怎麼吃》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二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的「飲食觀想」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吃得滿足」。
***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
pvfhk.org/
地址:蓮池寺 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 2985-5281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持續推動反戰運動。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三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目前住在法國南部的禪修中心「梅村」(一九八二年創立),由僧俗弟子協助到世界各地帶領禪修活動,宣揚正念生活的藝術。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位禪師,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當下自在》(Being Peace)和《正念的奇蹟》(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
譯者簡介
吳茵茵
台大外文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受教於鄭振煌教授,譯有《正念》、《禪呼吸》、《當和尚遇到鑽石2》等十餘本書。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yinyin-lohas/。

【預購】怎麼吵(How to Fight)◎一行禪師(譯者:張怡沁)(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就會看到我們的「仇人」也在受苦。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吵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吵與和」的單純與美好。
本書主張,透過覺察力,還有對自己和他人的仁慈之心,學習去鬆綁我們與憤怒、依賴、妄想的連結及其帶來的束縛。一行禪師以一貫清晰的理路、慈悲的感染力及幽默感,指出我們一般人在生氣、挫折、失望、錯覺的情境中,是如何反應。同時介紹切實的方法,來轉化我們的想望與困惑。如果人人都學會善待自己的痛苦經驗,就能幫助其他人跨越類似的障礙,讓世界更美好。
《怎麼吵》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六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和平與和解的練習」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苦他人之苦,減少無謂的紛爭」。
***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
pvfhk.org/
地址:蓮池寺 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 2985-5281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持續推動反戰運動。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三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目前住在法國南部的禪修中心「梅村」(一九八二年創立),由僧俗弟子協助到世界各地帶領禪修活動,宣揚正念生活的藝術。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位禪師,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幸福》(Happiness)和《當下自在》(Being Peace)。
譯者簡介
張怡沁
台大政治系學士,紐約大學碩士,曾任新聞記者、金融公關與出版編輯,現專事翻譯與修習瑜伽哲學。

【預購】怎麼坐(How to Sit)◎一行禪師(譯者:吳茵茵)(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哪裡都好。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坐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5冊,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坐」的單純與美好。
***
本書用簡單分明的方法,告訴讀者坐姿跟呼吸之間的關係,同時提升覺察、放鬆,保持內在的清明,藉此培養專注跟慈悲心。一行禪師介紹的禪法適用於一般人的生活,就算不熟悉佛法,也能從中受惠──回到自己的呼吸,回到當下,最後回到內心的家。
《怎麼坐》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一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的「坐禪引導」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坐得自在」。
***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
pvfhk.org/
地址:蓮池寺 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 2985-5281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持續推動反戰運動。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三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目前住在法國南部的禪修中心「梅村」(一九八二年創立),由僧俗弟子協助到世界各地帶領禪修活動,宣揚正念生活的藝術。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位禪師,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幸福》(Happiness)和《給地球的情書》(Love Letter to the Earth)。
譯者簡介
吳茵茵
台大外文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受教於鄭振煌教授,譯有《正念》、《禪呼吸》、《當和尚遇到鑽石2》等十餘本書。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yinyin-lohas/。

【預購】怎麼愛(How to Love)◎一行禪師(譯者:吳茵茵)(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愛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的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5冊,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愛」的單純與美好。
本書從禪法的角度重新定義什麼是愛,萃取人類最強烈情感的成分。一行禪師以一貫清晰的理路、慈悲的感染力及幽默感,分享了戀愛、親密關係、孩子與家庭、迷戀等許多層面的智慧訣竅,也提供獨自練習或與伴侶一同練習的禪觀方式,幫助你擴展愛的能力。知道如何滋養愛,人際關係的許多關卡也就迎刃而解。
《怎麼愛》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三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增長真愛的練習」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為彼此而在」。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InstituteofApplied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
pvfhk.org/
地址:蓮池寺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2985-5281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持續推動反戰運動。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三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一九八二年在法國南部建設禪修道場「梅村」。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禪師之一,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Reconciliation)和《培養愛心》(Cultivating the Mind of Love)。
譯者簡介
吳茵茵
台大外文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受教於鄭振煌教授,譯有《正念》、《禪呼吸》、《當和尚遇到鑽石2》等十餘本書。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yinyin-lohas/。

【預購】怎麼看(How to See)◎一行禪師(譯者:張怡沁)(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就能觸及玫瑰的真實。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看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觀看」的單純與美好。
本書探討錯誤的認知是如何產生的,我們要如何獲得深度洞察力,正念覺察的練習又能如何協助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瞭解彼此、看清這個世界。「觀看」對一般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不戴有色眼鏡的「直觀」卻需要嚴謹的練習。我們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觀點看待這個世界,也往往被偏見與個人利益給障蔽了視野,無法維持客觀、理性的觀看。禪觀這種不帶好惡的觀看方式,讓世間的各種行為、事物、情緒回歸本質,增進人際的溝通與同理。
《怎麼看》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七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深觀的練習」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為讀者梳理內在與外在的觀看行為,真正提升生活的清晰度。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觀看」的單純與美好。
***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pvfhk.org/
地址:蓮池寺 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 2985-5281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持續推動反戰運動。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三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目前住在法國南部的禪修中心「梅村」(一九八二年創立),由僧俗弟子協助到世界各地帶領禪修活動,宣揚正念生活的藝術。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位禪師,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自在》(Be Free Where You Are)和《互即互入》(Interbeing)。
譯者簡介
張怡沁
台大政治系學士,紐約大學碩士,曾任新聞記者、金融公關與出版編輯,現專事翻譯與修習瑜伽哲學。

【預購】怎麼走(How to Walk)◎一行禪師(譯者:張怡沁)(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走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的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5冊,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走」的單純與美好。
本書從禪法的角度重新定義什麼是走路。用清楚的覺察接觸地球的時候,我們便停止「夢遊」,完整地來到當下。一行禪師讓我們瞭解,透過行走這項每日都會做的事,能重新發現神奇有意思的事物、表達感謝,還可以減少痛苦。他與我們分享了走路的修持方式、走路時的禪觀,還有一些小故事,說明每一步都能提高專注、洞察力,還有活著的喜悅。
《怎麼走》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四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的「行禪」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天堂就在腳下」。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InstituteofApplied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
pvfhk.org/
地址:蓮池寺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2985-5281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持續推動反戰運動。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三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目前住在法國南部的禪修中心「梅村」(一九八二年創立),由僧俗弟子協助到世界各地帶領禪修活動,宣揚正念生活的藝術。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禪師之一,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幸福》(Happiness)和《當下自在》(Being Peace)。
譯者簡介
張怡沁
台大政治系學士,紐約大學碩士,曾任新聞記者、金融公關與出版編輯,現專事翻譯與修習瑜伽哲學。

【預購】怎麼連結(How to Connect)◎一行禪師(譯者:張怡沁)(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我們就無法與自身連結。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連結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觀看」的單純與美好。
***
「我們應該從彼此互不相干的錯覺中覺醒。」──一行禪師
本書主張,我們與大自然、彼此之間,以及和祖先、自己的連結,都是與生俱來的,而我們可以恢復這些連結,重新憶念那根本的天賦──歸屬感。我們所在的世界正深深經歷著孤獨、環境疏離、數位過載。一行禪師以簡潔與慈悲的風格,用智慧的禪修練習帶領讀者,在任何時刻重拾我們本就具足的歸屬感。《怎麼連結》談論的不只是在空間上與外物、他人、環境、社會連結,還有向內與自己深層的需求、情緒連結,更破除時間的限制,往前回溯,與祖先及源頭連結,讓生命更立體、廣闊、安然地存在。
《怎麼連結》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八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連結的練習」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在當下統一身心,重新與生活連結」。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連結」的單純與美好。
***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 Inst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
pvfhk.org/
地址:蓮池寺 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 2985-5281
***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
《怎麼坐》
《怎麼吃》
《怎麼愛》
《怎麼走》
《怎麼鬆》
《怎麼吵》
《怎麼看》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帶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本書賣點
◆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用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隨時隨地念念清明。
◆一行禪師的方法從聆聽、感受下手。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你體驗「連結」的單純與美好。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一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次年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和研究佛教。一九六六年前往美國和歐洲呼籲和平,結束越戰。在這次訪問中,他首次見到了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後者於一九六七年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然而,由於這次的奔走呼籲,越南拒絕了他返回祖國的權利,他開始了長達三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一九八二年,在法國南部建設禪修道場「梅村」。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位禪師,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自在》(Be Free Where You Are)和《轉化痛苦的藝術》(No Mud No Lotus)。
譯者簡介
張怡沁
台大政治系學士,紐約大學碩士,曾任新聞記者、金融公關與出版編輯,現專事翻譯與修習瑜伽哲學。

【預購】怎麼鬆(How to Relax)◎一行禪師(譯者:張怡沁)(繪者:王春子)
平常價 $18.00【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鬆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拉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鬆」的單純與美好。
本書從禪法的角度重新定義什麼是放鬆,為什麼人需要在快轉的生活與熙攘的環境裡暫停下來,回到自身,體驗平靜。人在壓力大的時候,不僅是自己不快樂、失去創造力,也讓周遭的人不快樂。一行禪師點出幾項小技巧,讓我們的生活回歸平衡的狀態。不論身在何處,透過療癒、休憩、獨處、不忙碌的短暫禪觀練習,輕易重拾放鬆的喜悅。
《怎麼鬆》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五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休息與放鬆的禪修」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內在本有的療癒智慧,扎根在當下」。
對一行禪師的禪法有興趣者,請洽:
亞洲應用佛學院(AsianInstituteofAppliedBuddhism)
以一行禪師及梅村承傳的應用佛學及修習中心
pvfhk.org/
地址:蓮池寺香港大嶼山昂坪村
電話:(852)2985-5281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年赴美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持續推動反戰運動。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三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目前住在法國南部的禪修中心「梅村」(一九八二年創立),由僧俗弟子協助到世界各地帶領禪修活動,宣揚正念生活的藝術。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禪師之一,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幸福》(Happiness)和《當下自在》(Being Peace)。
譯者簡介
張怡沁
台大政治系學士,紐約大學碩士,曾任新聞記者、金融公關與出版編輯,現專事翻譯與修習瑜伽哲學。

【預購】怪誕故事集◎ 奧爾嘉·朵卡萩 Olga Tokarczuk(譯者:鄭凱庭)
平常價 $32.00
【預購】情批◎阿尼默
平常價 $38.00內容簡介
◎此書讓阿尼默於2021年再度得到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情批》自28國/地域的21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得到年度主題「Poetry」的評審優選獎。連續兩年得到大獎,連波隆那主席都直呼太難得!
作者簡介

【預購】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伴侶親友訪談故事集(限量)◎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平常價 $32.00【預購】成為洞穴(特殊裝幀圖文畫冊)◎川貝母
平常價 $115.00●鄧彧(紙上行旅)操刀設計,展現紙本印刷裝幀的藝術工藝。
●全書採特殊裝幀印刷:裸背精裝、印銀燙黑書衣、夜光封面、特色印刷、六色色紙——必須典藏!
翻開此書,進入川氏洞穴,
這是圖像與詩意的召喚,
有去無回。
何佳興、阿尼默、孫梓評、湖南蟲、聶永真一致推薦!
《成為洞穴》是川貝母繼《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川貝母短篇故事集》後最新力作。51幅繁美畫作+51篇奇想極短篇,構築出充滿豐富隱喻和象徵的魔幻世界。圖文可獨立欣賞,可鏡像觀照;是詩意的召喚,也是最瑰麗的魅惑。
曾受邀為《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繪製插畫的川貝母,畫作常見於報章雜誌,也經常受邀和品牌合作,或為大型活動繪製主視覺。這些充滿魅力、絕對無法錯認的川氏畫作,在2018 年夏天以「成為洞穴」為概念組織串起,成為一個小型展覽,其時川貝母重新審視其中的20幅畫作後,寫了二、三百字的極短篇。他寫道:
「從洞穴裡拿到的東西愈來愈美了,我不斷地深入把這些東西變成畫作、小說。但這些都還是可辨識的,我更著迷的是那些無法被描述指認的形體。形體只能在洞穴裡成長蔓延,無法以任何形式呈現於外界,想要靠近它們,就只有成為洞穴這個途徑了。」
該次展覽成為此廣袤洞穴世界的濫觴,川貝母繼續深入挖掘,花費近兩年光陰陸續手繪多張全新畫作。如同上述摘言,他彷彿進入另一個次元,勤懇開鑿,從洞中拿出的寶物一張比一張驚人、一張美過一張,讓人幾乎要跪求他不要停止,繼續掏洗挖掘,以供凡夫俗子驚嘆膜拜。
川貝母完成每一幅畫作後,對於洞穴宇宙的開墾編織沒有停止,他以自身的圖為靈感起點,回頭細細審視自己筆下畫出的物件、角色、意象……取針捻線,潛心撰文,用文字構築出另一個平行的新洞穴世界,用強大的意志力統合出一獨特宇宙。
「我試圖在裡面種植一棵樹,一點點草,我想森林終究會掩蓋住屍體。」
「終於,那天一座山脈拔地而起,有著紫色肉身的巨人出現在村子旁。巨人的臉好黑,身體裡有許多物體滾來滾去,耆老們從那些物體認出那是瑪麗亞的記憶。」
「原本空蕩蕩的盒子塞滿恐懼,卻沒有任何一滴血滲出。」
每一幅圖、每一篇文,乍看之下是各自獨立的故事,但讀者漸漸在閱讀過程中建立起關於「洞穴」的宇宙觀——「洞穴」是抽象與具象、心靈與表象的結合,不同的主角有不同的故事。 有些洞穴是通往心靈的通道;有些洞穴映照了主角的夢境;有些洞穴是祕密,主角忙著掩飾;有些角色則深入洞穴,卻造成了無法收拾的後果。川貝母書寫到後幾乎無法停筆,彷彿開通了某個蟲洞,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抓住了薛丁格的貓──魔幻、繁複,充滿想像與詩意。
如此豐富的圖文材料,必不能是一本普通之書。於是邀請同為人氣圖像作者,也擅長紙張及印刷加工的設計師鄧彧(紙上行旅)為此書操刀裝幀設計:
本書書衣採用高級黑色皮革紙,UV印兩層銀,同時局部燙雷射銀鉑和亮黑。巨大花朵的形體是名為「惡魔之眼」的洞穴生物,引誘你進入。翻開書衣,裸背精裝的內封黑紙上綴滿了繽紛的洞穴生物,有魔蛾、甕貓、寂靜馬、審慎膜,白墨上的彩色是生物的晝間樣態,吸飽光後請關上燈,將可看到川氏夜光蝶在夜間的魔幻色彩。內頁圖片部分採五色印刷,特調螢光油墨+特黑+特銀。文字部分則使用六種顏色的美術紙。
鄧彧的精心設計,加上大塊文化的優秀印務和協力廠商,是才華與工藝的精采撞擊,成為一本可說無法電子書化的書籍藝術品。
「來到這裡的男孩只能有去無回,這是詩的召喚,本命使然。」
歡迎和川貝母一起,成。為。洞。穴。
名人推薦
【等了很久終於等到川貝母出書之開心推薦】
「以往我們只能經由不同管道欣賞到川貝母的單幅創作,《成為洞穴》讓川貝母的作品得以透過詩意的再組構與純熟的迷你小說及視覺敘事,大量、主觀、全幅且唯一地對讀者展示自己宇宙裡的密語與時間。美得很迷,偏執得很純。」──聶永真(設計師)
「洞穴乃水蝕或風化形成:我們忍不住懷疑這些繽紛的肢解,傷口的標本,無面目的告白,馘首的革命者,是川貝母一次次將自己盪回蟲魚鳥獸無有恐怖的前現代。前往意識的湖面之下,洞穴既是遮蔽也是掩護,在命運不由分說的侵滲中,遮蔽傷口,掩護告白,持續鼓動思想的政變。那麼,洞穴何在?川貝母聰穎地透過現代物件的存有:書架,帳篷,便當盒,建築夾層,小舟,鏡子,門,使前現代與今時順利接軌,其龐大豐富的詮釋可能,抵擋所有一次性的敘述,就連作者自己也無能霸占所謂正解。從而誘使讀者,墜入洞穴,穿越洞穴,回到現實的那一瞬,成為洞穴。」──孫梓評(作家)
「看川貝母的畫,會看見妙喻,看見比華麗更繁複、因巨大而無法忽視的沉默,在圖與文的雙刀流中,是形與意的雙重暫留,如同洞穴,善於等待,因付出存在,任人取走所需,歡迎進入。」──阿尼默(插畫家)
「已經這麼會寫了,還畫得這樣好,真的可以嗎?」──湖南蟲(作家)
川貝母 Inca Pan
成長於屏東滿州,目前專職插畫與小說創作。喜歡以隱喻的方式創作圖像,作品常發表於報紙副刊,亦受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之邀繪製插畫並登上封面。著有短篇故事集《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並入圍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入選九歌《104年小說選》、《106年小說選》。
FB:川貝母
IG:inca817

【預購】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限量)◎蔡培元
平常價 $32.00「胖子好捲尺」居家外出必備,各種長寬高矮,隨手可量。
「胖子」是我最大的敵人,因為我最常被「他」打敗。「胖子」也是我的惡夢,因為我竟然被我最大的敵人附身了。
「胖,只是一種活著的狀態,而不是被評價的標籤。」
自我敘事傳奇論文首度問世,為胖子出征!
透過「故事」瞭解你我差異、勾出情緒、展開對話、真誠相遇
這是一個胖子的故事,也是一個能召喚更多故事的故事。
我在意我的「胖」,聽說是因為「胖」是對我最大的壓迫。
所以我在意,然後我也在意別人的在意,我更在意別人在意我的在意。
我想辦法把我的「胖」隱藏起來,這可真是不容易。
我想辦法把書念好,把成績考好,
想辦法作一個靈敏慧黠的動物,
我想辦法讓自己當人,不要是好吃懶做的「肥猪」。
我想辦法......
是的,我是一個胖子。
而且,僅 僅 只是 一個胖子。
作者蔡培元從小學時開始發胖,中學時每年增重十公斤,最胖曾到一百三十公斤,一路求學、工作的過程,都因為「胖子」的模樣受到特別看待。在陽明大學就讀衛生福利研究所時,本想寫一些關於國家、政治、基進等宏大主題,但怎麼都卡關,於是他從自身的困頓出發來探索,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田野,承認自己受傷、委屈、無能為力,以此成為好好活下去的動力。
作者在書中袒露了自小到大是個胖子所遭遇的處境;以國中畢業紀念冊為文本,檢視他人對他的看法;討論「胖」在社會上引起的各種論述;及他正視自己的胖子身體和分析吃對他的意義,重新認識屬於他的生命議題,而他也透過這個書寫的過程讓自己越活越自在。文筆幽默誠懇,自在地在故事和學理間轉換自如,盼能由此書帶讀者共同思考、一同解放成見。
共感推薦
大師兄 作家
方昱 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助理教授
洪志成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張慧慈《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作者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陶蕃瀛 有本書房人生顧問
趙彥寧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專文推薦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胖子。」胖子,成為不符合社會期待的代表,我們成長歷程中多多少少都曾有不符合社會期待的一面。培元的文字將自我故事寫到通透,於是個人故事不再只是個人,而是社會的縮影,讀者可以在故事中讀到自己可以投射的角色與整體社會對個人的建構,這樣的通透是需要作者不斷超越既有故事框架的努力,這需要面對自我的勇氣、文字能力與思辨能力。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培元這本書在江湖上成為一種寫敘事論文一定要看的傳奇之作。好看到讓人可以坐在馬桶上,一頁又一頁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方昱(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助理教授)
用開放的心,品味培元的故事和論述,可以讀出「煩惱即菩提」的趣味與智慧。希望你的生命智慧也能被召喚出來。 ── 陶蕃瀛(有本書房人生顧問)
小時候我很愛看故事書,但家裡沒幾本,有機會到別人家去時,找書來看變成一件有趣的任務。
國中時,逛百貨公司是我的娛樂。沒錢的學生能做的,就是坐在門口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群,想像著她/他們背後的故事。亂編故事也是我的樂趣。
大學時,社團辦活動需要經費,我去幫忙選舉賺錢、去找縣市長/民代募款。我還記得緊張到冒汗還要強裝鎮定的模樣。
然後我慢慢學會,在沒辦法的時候想辦法找辦法。
所以,在寫碩士論文時的走投無路,讓我發現了「說故事」這條路,讓我學著走出一條自在的旅途。
念了博士後更懂得原來各種知識都在朝向同一條更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道路,千萬別急著畫地自限。
期待自己不管在哪裡都要像蚯蚓一樣,默默地鬆動堅硬的土壤,帶來些許新鮮的空氣以及新的可能。
對了,我現在的工作一樣還是愛聊天的大學助教。

【預購】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竜樹諒預言漫畫集)◎竜樹諒 たつき(諒譯者: 高彩雯)
平常價 $30.00作者簡介
竜樹諒 (たつき諒/Tatsuki Ryo)
1954年12月2日出生,日本神奈川縣人,現居橫濱,1975年於漫畫雜誌《月刊公主》(秋田書店)出道。著有《人偶物語》、《時間中的少女》、《水藍色的航空信》、《泰姬瑪哈陵的城鎮》等。1999年,《我所看見的未來》初版由朝日SONOMARA發行,集結了竜樹諒1994~1998年間在雜誌《真正發生過的恐怖故事》和《恐怖體驗》刊登的作品。同年,竜樹諒引退離開漫畫界。然而因為《我所看見的未來》封面上明確寫著「大災害是在2011年3月」,被讀者網友視為成功預言了東日本大震災,引起社會矚目。
譯者簡介
高彩雯
臺灣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畢業,東京大學亞洲文化専攻博士課程修畢。現為中日文譯者。近期譯作有《臺南日式建築紀行》(鯨嶼文化)、《日本民藝與手工藝》(日出)、《先養狗⋯⋯然後,養了貓。》&《平家物語 犬王之卷》(大塊),共著《水水蘭陽,百年電火》等書。
譯稿賜教及工作聯繫:looky.k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