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6263140172
- 9786263142541
- 9786263142589
- 9786263142749
- 9786263142763
- 9786263142848
- 9786263143333
- 9786263144422
- 9786263144484
- 9786263145849
- 9786263146136
- 9786263147126
- 9786267095706
- 9789863593706
- 9789863596400
- 9789863596417
- 9789863596653
- 9789863597742
- 9789863598459
- 9789863598527
- 9789863599692
- 9789866973420
- Adam Smyth
- Bill Goldstein
- Dennis Duncan
- Dror A. Mishani
- Erich Fromm
- Franz Kafka
- Hannah Ross
- John Cheever
- Junjo Shindo
- Khaled Hosseini
- Revolutions: How Women Changed the World on Two Wheel
- Swimmer
- The Art Of Loving
- The Season of Divorce: Stories
- Three
- William Manchester
- 三個女人與她們的男人
- 三岛由纪夫
- 三島由紀夫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上古到隋唐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兩宋到明清
- 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
- 世界一分为二:吴尔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劳伦斯,以及他们的一九二二年
- 世界一分為二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小說
- 丹尼斯·唐肯
- 亞當·史密斯
- 人们为什么想要被认可
-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
- 人性
- 人文
- 人文史
- 人文社科
- 人本主義
- 佐野洋子
- 何致和
- 余國芳
-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
-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
- 俄罗斯
- 俄羅斯
- 光与黑暗的一千年
- 光與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紀思潮、大航海與 現代歐洲的誕生
- 其他
- 凌性傑
- 出版
- 列夫·托尔斯泰
- 列夫‧托爾斯泰
- 剛剛好的孤獨
- 剛剛好的孤獨:培養獨活能力,與別人保持無負擔的聯繫,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沒問題
- 卓爾·米夏尼
- 博客來獨家雙封面
- 卡勒德·胡賽尼
- 卡勒德·胡赛尼
- 卡夫卡遗稿集:八开本笔记及其他
- 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法蘭茲·卡夫卡
- 印度
- 印度女性
- 台灣
- 吃飽睡飽,人生不怕
- 吳明益
- 呂奕欣
- 哲學
- 問候薛西弗斯
- 善遞饅頭
- 圖書館學
- 地鐵站
- 埃里希·佛洛姆
- 夏爾‧丹齊格
- 大時代
- 天橋上的魔術師
- 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紀錄
- 太宰治
- 女性
- 女性權益
- 如何做一本書
- 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
- 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
- 威廉·曼徹斯特
- 婁自良
- 孤獨
- 孫梓評
- 宝岛
- 寶島
- 小說
- 尼采
- 尼采忘了他的傘
- 平等
- 平等的世界
- 年齡
- 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
- 年龄歧视:为何人人怕老,我们对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
- 弟弟
- 張亦絢
- 張家綺
- 張曉璐
- 張綺容
- 德國小說
- 德國文學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性別研究
- 性意思史
- 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
- 愛的藝術
- 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 我香港,我街道
- 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 战争与和平
- 戰爭與和平
- 戰爭與和平(全四冊,全台唯一完整中譯)
- 打破性別規範
- 揭小勇
- 散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斜阳:我深爱著与这世界战斗到底的你,太宰治经典名作选
- 斜陽
- 斜陽:我深愛著與這世界戰鬥到底的你,太宰治經典名作選
- 方舟文化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昨天的孩子
- 書
- 木馬
- 木馬文化
- 木马文化
- 梁永安
- 榎本博明
- 正義與微笑
- 正義與微笑:也許世界很煩但沒關係啊,太宰治經典青春小說
- 歷史
- 比尔·戈斯坦
- 比爾·戈斯坦
- 汉娜·罗斯
- 沒有神也沒有佛:佐野洋子的老後宣言
- 法兰兹·卡夫卡
- 法蘭茲·卡夫卡
- 海外
- 游泳者
- 漢娜·羅斯
- 獨處
- 王威
- 王敏雯
- 瑪莎
- 瑪麗恩・蘭金
- 生活
- 生老病死
- 療愈
- 相愛或是相守(孟若被譽為最好的作品之一.典藏新裝版)
- 真實人生故事
- 真藤順丈
- 真藤顺丈
- 瞿欣怡
- 社會報導
- 社會觀察
- 社會議題
- 禁色
- 程敏淑
- 紀實文學
- 約翰·齊佛
- 經典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羅志強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聆聽的藝術
- 聆聽的藝術:認識自己與體察現代人的心靈 The Art of Listening
- 艾希頓‧亞普懷特
- 艾希顿‧亚普怀特
- 艾莉絲·孟若 Alice Munro
- 英國文學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許悔之
- 許悔之詩文選
- 詩
- 論傑作: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
- 譯者:彤雅立
- 譯者:李靜宜
- 譯者:林金源
- 貧窮
- 踩动世界的女人:自由、赋权、革新,130年来的女性单车史
- 踩動世界的女人:自由、賦權、革新,130年來的女性單車史
- 边缘印度
- 追風箏的孩子
- 追風箏的孩子【初心不忘21週年新序紀念版】
- 追风筝的孩子
- 邊緣印度:那些被隱藏的故事和女人
- 郭強生
- 鄭琬融
- 鎌田實
- 閱讀
- 陳慧
- 陳玠安
- 陳系美
- 陳綠文
- 離婚季節
- 韓絜光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
- 駱香雅
- 高詹燦
- 黃彥霖
- (譯者:高詹燦)
【預購】我香港,我街道◎香港文學館編
平常價 $37.00以文學留住記憶中的香港
用文字守住自己的街道
胡晴舫、張曼娟專文推薦
本書源自香港文學館歷時三年的「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計劃,收錄五十四位香港作家書寫香港街道的文章,內容依地區劃分為港島、九龍、新界三章,文類涵蓋小說、散文、詩,不僅寫街道故事,更寫香港的歷史、集體記憶與常民生活,建構出一個風貌繁複的香港,讓讀者得以深入認識這座城市的表象與內裡。
作家跨世代、作品跨文類,能讀到台灣讀者熟悉的作家西西以細緻工筆描繪居住多年的土瓜灣道,作家韓麗珠寫童年記憶而勾勒出昔日香港社區樣貌,也可讀到作家鄧小樺、鍾耀華描寫反送中運動的香港街道催淚彈布袋彈胡椒槍齊發的實況與感受。
本書作者(依文章順序排列):顏純鈎、崑南、劉偉成、關天林、黃怡、蔡炎培、方太初、鍾國強、呂永佳、伍淑賢、何秀萍、曹疏影、黃燦然、蘇苑姍、王良和、梁璇筠、陳滅、陳慧、黃裕邦、鄧小宇、韓麗珠、謝傲霜、西西、唐睿、鄭政恆、陳麗娟、池荒懸、胡燕青、余婉蘭、鄧小樺、查映嵐、葉輝、王樂儀、梁莉姿、陳苑珊、陳曦靜、李維怡、廖偉棠、袁兆昌、馬國明、劉綺華、麥樹堅、鄧阿藍、可洛、洪曉嫻、陳德錦、淮遠、王証恒、周漢輝、張婉雯、樊善標、盧勁池、鍾耀華、李智良。
本書作者年齡由八十多歲至二十多歲,風格各異,有現代主義者如崑南,平白天然如西西,傳統古雅文風如陳德錦,概念跳脫如黃裕邦,考究如劉偉成,奇詭如廖偉棠,多變如關天林,九十後青年作者如王証恒、王樂儀、梁莉姿特別能呈現出他們的生存狀態;部分人如葉輝、鍾國強、胡燕青等早有累積大量地方書寫的經驗,也有池荒懸、李智良等以抽象、「非地方」的概念性先鋒作品。能讀到鄧小宇、何秀萍、韓麗珠、袁兆昌等著名作者不常提起的昔日記憶;也可以在伍淑賢、張婉雯、可洛、劉綺華等的小說中,進入香港平民紛繁的生活甘苦。
各界推薦
言叔夏、胡晴舫、崔舜華、馬家輝、張曼娟、董啟章、蔡珠兒、楊佳嫻
台港作家共同推薦
香港人有多愛香港?過去幾個月來發生的事,已經說明一切。《我香港,我街道》這本書,會讓你也愛上香港,愛她的歷史,她的氣味,她的榮光。——張曼娟
當夜空籠罩我城,皎潔月光沿著彌敦道漫流,流入維多利亞港灣,粼粼照耀海水,每個在天星小輪回望我城的人都不免有個錯覺,是的,香港屬於我。此刻當下,將進入永恆。——胡晴舫
這是一部在城市的高原景觀中長出根莖的精神地圖史。以過去的記憶作為路標,以此時此刻的街衢作為戰壕。讀這本書,有時我會依沿著街巷斜坡的傾斜角度,彈珠一樣地被滑進一個隱密的密室,觀看一個全景幻燈的香港。——言叔夏
打從讀第一個字開始我就想香港了。往日走過的街闀書店茶餐廳寫字樓,跑馬燈一樣在腦海裡冒泡泡。我想著旺角中國冰室的凍鴛鴦和黑白磁磚地,想著凌晨深水埗蒸氣騰騰的粥麵攤,想灣仔山坡路上的藍屋美味燒臘滑膩粥品,想北角地鐵出來整排壓進眼眶的唐樓,想著中環半山手扶梯上的王菲,雙舟橫擺的蕩蕩漾漾南生圍。想得欲淚欲笑,思念成灰。《我香港,我街道》藉著虛構的(小說)、紀實的(散文與地誌)、隱喻的(詩)各種路徑,重新抵達一個意識豐滿血肉飽滿的香港,一個擁抱無數故事空間與生活碎角的香港。那是一座任憑怪手暴警催淚瓦斯橡膠子彈也無法須臾摧毀動搖的金剛不壞之城,只要我們還擁有記憶,只要我們維持住呼吸,此城便永在而無敵。——崔舜華
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學者、文化人、藝術家、媒體人組成,自 2014 年香港文學生活館開設以來,每年舉辦不同活動、課程及展覽等,並與多個機構合作企劃,為社會提供文學相關的服務。香港文學館是一個正努力茁壯成長的文學藝團,立足文學本位,同時謀求拓展文學的邊界,現時擁有全職員工十多人;自家所創文學節慶「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書在人在」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分別獲得 2015 及2018年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推廣獎。近期籌辦之活動及計劃包括: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虛詞.無形」文學發表媒體平台、《方圓》文學及文化季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及西九自由約等。
【預購】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郭強生
平常價 $31.00作者簡介
【預購】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香港文學館編
平常價 $27.00外地視角的香港書寫
【他們的香港記憶中,有一條街,有一個人,始終閃耀著動人光點】
如有一個地方,去了無數次都好像首次踏足,猶如不斷變化的迷宮,那就是香港。——袁紹珊〈天神與天后〉
若一個城市的語言能法術般使草莓變成梨,它大抵沒有辦不到的事。傾城之際,那梨自己就是自己的神蹟。——言叔夏〈維多利亞港的梨〉
【香港文學館主編《我香港,我街道》續作】
《我香港,我街道》集合54位香港本地作家書寫香港街道,出版一年後,續作《我香港,我街道2》更引入外地視角,輯一「我的城裡有你的街」邀請曾經或當時居於外地的作家寫書寫與香港一條實存街道同名的外國街道,穿透名字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文化,瞭解香港與外界的無形聯繫,例如台灣作家房慧真寫灣仔的太原街與台北的太原路,胡晴舫寫香港的第三街與紐約曼哈頓的第三街,澳門作家袁紹珊寫澳門天神巷與香港天后廟道。輯二「那裡的香港人」邀請居於外地的作家,寫香港一條實存街道上的一個人,包括台灣作家言叔夏、黃麗群、楊佳嫻、騷夏,與現居外地的香港作家廖偉棠、洪昊賢、沐羽、惟得等人。除了專業作家,輯三「我城漫遊」的作者群亦有香港舞蹈家、政治人物、社區工作者與素人學生,更能顯香港日常生活與庶民視角。
本書繼續發掘這個城巿的多樣性,埋在熟悉之下的陌生,或隱或現的紐結;而它與第一集的差別在於,為「香港本土」引入了更多的海外維度,在更多的對照與差異之中,想像連結與共同,面對我們離散的本質。——鄧小樺(編者序)
斷續看著新聞,斷續看著這些書寫香港的文稿;忽然覺得篇章如藥,鎮靜心神,又似旌幡與秘帖,招魂。——陳慧(推薦序)
本書作者(依文章順序排列):房慧真/胡晴舫/袁紹珊/黃愛華/游靜/楊彩杰/廖偉棠/鄒頌華/甄拔濤/駱以軍/盧燕珊/李智良/言叔夏/沐羽/洪昊賢/寂然/惟得/黃麗群/楊佳嫻/楊天帥/廖偉棠/騷夏/李儀/李顥謙/黃裕邦/馮敬恩/王樂儀/袁嘉蔚/陳偉森/黃大徽/黃敏華/黃潤宇/曾詠聰/蘇朗欣/蘇偉柟
各界推薦
陳慧(作家)專文推薦
沈旭輝(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馬家輝(作家)
崔舜華(作家)
張曼娟(作家)
董啟章(小說家)
潘源良(作詞人)
——港台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學者、文化人、藝術家、媒體人組成,自 2014 年香港文學生活館開設以來,每年舉辦不同活動、課程及展覽等,並與多個機構合作企劃,為社會提供文學相關的服務。香港文學館是一個正努力茁壯成長的文學藝團,立足文學本位,同時謀求拓展文學的邊界,現時擁有全職員工十多人;自家所創文學節慶「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書在人在」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分別獲得 2015 及2018年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推廣獎。近期籌辦之活動及計劃包括: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虛詞.無形」文學發表媒體平台、《方圓》文學及文化季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及西九自由約等。
【預購】昨天的孩子◎瑪莎
平常價 $40.00【預購】善遞饅頭(二版)◎孫梓評
平常價 $24.00善遞饅頭,sentimental諧音:傷感,剛好是整本詩的伏流。
此為孫梓評第四本詩集,收錄2003年至2012年詩作集結,以流年編排,有別於上一冊《你不在那兒》的短詩型式,啣接自《法蘭克學派》後的長、短詩作,短僅三行,長則百行。藉由偶爾凜冽,偶爾幽默,有時敘事,有時寫生的殊異風格,暴露不知如何對他人訴說的心室風景。細究傷感之所從來,並非因為時間流逝,而是,日子總不可避免地逝去了,在那當然之中,是否也有什麼原可避免的傷害靜靜發生?
好好過日子,就像「善遞饅頭」。
我認為孫梓評超前的氛圍,是將原本無可掌握的靈視,藉由字詞本身的氤氳,將其物質性(字音、字義、字形等)揮發到極致,以實現的。那些專屬當代的字彙,怎會沒有社會意識呢?每首詩每個字都在與這個島嶼此時代喊話互動,指涉匯流無數的文本海洋;唯讀者可能或被酷炫的節奏韻腳所欺騙,或被甜美趣味的技藝所遮蔽,而無從覺察。在那些幽深的無法理解的跳躍之間支撐著的是怎樣的張力?可能就是那意義潛藏之所在了。——詩人 鯨向海
孫梓評是用火製冰的人,用感應熱烈的直覺,寫出能瓦解文字表面張力的詩。——詩人 湖南蟲
孫梓評
一九七六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
著有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
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
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
長篇小說《男身》、《傷心童話》。
軍旅劄記《綠色遊牧民族》。
以台灣經典文學作品為經緯所寫成的報導文學《飛翔之島》。
為已故版畫家蔡宏達作傳:《打開火盒子》。
另有童書與少年小說《花開了》、《爺爺泡的茶》、《星星壞掉了》、《邊邊》等四冊。
與香港插畫家bubi合作圖文書《我愛樹仔》。
與吳岱穎合編《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
繪者簡介
郭鑒予
一九八二年生,英國愛丁堡大學插畫碩士,作品散見各類型媒體,以及獨立出版刊物。
chienyu0507@gmail.com;www.chienyukuo.com。
鯨向海
孫梓評散文作品的基底是優雅,然而,孫梓評的詩並非完全等於散文,他的詩還有優雅之外的什麼。譬如,孫梓評是使用雙關語諧(近)音字的愛好者(他曾在第三本詩集裡發明了「心寂如墳」這類驚人成語),此詩集最後一組詩〈暴力的幸運〉:「你是靜靜小湖泊/我鹿過/揭穿一些苔痕」也十分慧黠地指「路」為「鹿」,竟獸身成動詞。諧音雙關本來就有點「暴力」,強迫更動字詞慣性原意,將其改頭換面,卻又讓人一眼認出受害者的樣貌,因此常常「幸運」地帶來中獎般的精準效果。又如寫〈遇可疑人物〉,最後卻是:「讓我們祕密扭轉他的臉/像對待一名可移人物般親切」——本色天真的孫梓評簡直是個好奇寶寶,拚命移動了宇宙裡可以懷疑的事物。
他還是個冷面笑匠。〈空旅行〉這首詩裡開頭便說:「舊金山很舊嗎,上海是哪一座海?」通篇籠罩於對各個地名令人發噱的不斷質疑之中:「鹿特丹有鹿嗎,慕尼黑是哪一種黑?」解構了時下對「旅行」的概念。甚至把這些地名異化成為品牌與物慾:「我坐在挪威的森林,靠窗/翻開手中的里斯本/喝著牙買加」,微微嘲諷了這個消費時代的惡習。他也在貌似正常的詩中突然表明:「恐怕我將來不及向你坦承/我如何殘酷花朵/或者也曾淪為一盤醬油」。如此突梯滑稽的意象,讀完讓人果然忍俊不住抱怨「幹嘛醬」。他嘗說:「神祕一直沒來,神祕就成為了便祕。」他的詩句就是這樣在神祕之中大搞便祕,噗哧好笑吧。
孫梓評也比一般寫詩者更重視標點符號的運用。他詩中屢屢出現大量使用冒號的技法:「這些都:/被放棄了。」「在此之前:/陽光巡邏彼此的眼」「在此之後:/晨間的藍撫摸疲憊的窗」「用最靜默的喉嚨大喊:愛」等等等,冒號是潛台詞的欲言又止,承接的卻是一種結果宣布,答案揭曉之快感。
其「不避韻」,趣味搞笑,諧音雙關與顛覆標點符號的等等技法,皆間接反應了當代日常正悄悄進行的詩意革命。孫梓評努力把這些一向被視為油滑平庸的雕蟲小技提升到詩學的層次,非僅玩玩而已。很少人把孫梓評拿來和唐捐或楊佳嫻比較,但他們確實都是中文系的(驚)。楊佳嫻和唐捐當然都是各自有所突破的學院詩人,孫梓評也不遑多讓。身為副刊編輯守門人原本應像是「真正的警察」,明辨許多文學上的正義;但他寫起詩來卻如同「業餘的罪犯」,尺度很大,忍不住就會出手搞破壞。這種反差簡直就是白天當警察,黃昏之後即變身為夜賊。另一個反映當代詩意的特色是:他的詩風一向裝置著大量物體,這本詩集也不例外。如「幾款甜美的礦物與黎明」這樣簡單一句,輕巧改變了事物的性質,將抽象具體化。這樣的甜美是繁複的。「幾款」又有商品的意味。這些礦物與黎明是同一個品牌的事物呢。乃是神的製造了。他的詩就是這樣充盈著當代物質的精神狀態,彷彿專門收集那些物體的魂魄入詩。甚至乾脆大聲宣布:「我們終於也可以用物質互相安慰了」。從舊時代的眼光來讀,你當然可以說是一種反諷,不過我有時也懷疑他是認真的。
「壞掉了。」善於理解物的孫梓評,對於物體的各種故障狀態因此特別感傷:「雲朵是已逝去靈魂的形狀」;時常哀悼對那些壞掉的事情的無能為力:「煙火是天空唯一的剩餘∕晴朗過度使用」。相對於我個人物質生活的貧乏,孫梓評猶如一個帝王,他的聖諭是這樣的:「總會再度織起的──織物般的我們∕離別後各自拖曳遙遠的線」。熟知許多特色的唱片光碟,奇妙的甜食飲料,材質美好的衣服鞋襪,他收集各式各樣的杯子,知道哪裡有適當的停車位,哪有可以去的餐廳與海岸,飽漲著對此世界的各類知識,既懂無印良品也懂紀念品,同時理解品牌與沒品。他的三首禮物詩:〈時間送給夜晚的禮物〉,〈夜晚送給鐵塔的禮物〉,〈房間送給時間的禮物〉可看出他在抽象概念之間遞送物體,或者物體本身之抽象化的敏銳靈光。所以他要我們「聆聽時間體內的金屬性」,並指出「你的沉默是金∕我的微笑是銀∕在計時器裡彼此祕密撞擊」;至於「她按下熟悉的號碼∕把自己傳真給遠方的花園」這種把人體物化的做法,是他與此時代的物共存的藝術吧。他因此發現了「樹木和麻木一起∕尖叫的圓」,相信「安東尼」能夠「拯救句點,一鍋冷湯∕沒有保存期限的下雨天。」在〈夜間製冰〉這首詩裡表示:「堅固的友善∕是儲冰式空調系統」。他問「你是否仍懷念某人∕牢記某一杯熱茶的下午」,彷彿用物體的瀰漫擴散來取代人與時間;「他不是沒有信仰∕神,是他的隱藏檔」,這是他發明的雲端科技了。
他更是熱愛為萬物命名的人:「鹿面女孩」、「關係油漆」、「惡日」、「一種稱之為快樂的科學」、「遼闊的色情」、「海邊警局」、「寓言式嘶吼」、「一次性雲朵」……他夢遊的國境到處是稀奇古怪的新品種。他也偏愛扭轉、突變物件的狀態:「甜蜜的罪」、「生病的刀」、「沉默的湯匙般的擁抱」、「指間彈奏的菸灰般的鍵」、「一個人靜靜歡呼的午夜球隊」、「鋒利的預感」、「後設的甜」、「波動的廢棄物」等等。此類名詞與形容詞的發明,並非只是記憶中素材的聯想,而更有創造性的思維,超越性之觀念。更不用說他「飛機莽撞過雲」或「等待一聲遙遠的霧笛∕輕輕割破海峽」所捕捉到的奇妙動詞了(這樣討論下去可能沒完沒了,在此打住)。或者有人質疑,這些創意算是個人遊戲嗎?我認為孫梓評超前的氛圍,是將原本無可掌握的靈視,藉由字詞本身的氤氳,將其物質性(字音、字義、字形等)揮發到極致,以實現的。那些專屬當代的字彙,怎會沒有社會意識呢?每首詩每個字都在與這個島嶼此時代喊話互動,指涉匯流無數的文本海洋;唯讀者可能或被酷炫的節奏韻腳所欺騙,或被甜美趣味的技藝所遮蔽,而無從覺察。在那些幽深的無法理解的跳躍之間支撐著的是怎樣的張力?可能就是那意義潛藏之所在了。
以上可知孫梓評有命名癖,冒號癖,諧音癖,押韻癖,冷笑癖,也有戀物癖……他喜歡總結說:「我一定是有病的。」老覺得自己一定有病,也太有病識感(insight)了吧,他應該還有「覺得自己有病」的癖。我在醫院裡工作,屢屢遭遇那種試著說服我自己沒病的患者,難怪孫梓評不需要住院,因為他完全知道自己是有病的,那麼,他是怎樣治療自己的呢?
曾經有個同為創作者的朋友在線上問孫梓評:「你為何喜歡文學創作?」孫梓評淡定答:「我沒有喜歡文學創作啊。」對方只好說聲:「真是失敬了。」然後匆匆結束了話題。孫梓評如此徹底遠離詩學傳統,古典氛圍,他只是不贊成把詩當成信仰吧。雖然著作繁多,他強調自己更喜歡閱讀,睡覺,吃飯,聽音樂與看電影——或許不過是想逃避「創作對他來說確實不是最愉快的,但卻又明明是他最擅長的」之窘境?此其中許多的猶豫與矛盾,孫梓評的姿態是擺很低的,他寫作的領域雖強大地橫跨小說散文與詩,但他仍難免偶爾示弱,悲觀,感到厭煩與徒勞。讚美他時,他會虛虛地說:「我不長進的人生,也只能藉此得寸進尺了」。〈夢遊人小抄〉(他第二本詩集的另一首詩)上都是這樣記載的嗎?在夢中善遞饅頭(sentimental)地率千軍萬馬,統馭另一世界,乃百尺竿頭,咫尺天涯之王,卻總是知道如何「沉默地對彼此尖叫」,從同一個枕頭上醒來面對現實:那數著饅頭(物)遞嬗的日子。
且讀他二〇一二年收入詩集唯二的兩首詩之一:
山谷懷憂的午後
相思樹警戒
溪的傷口乾涸
身體適合被穿越
因為 霧是沒有道路的
真的沒有道路了嗎?孫梓評正式邀請讀者們加入他的夢遊人俱樂部。
【預購】邊緣印度:那些被隱藏的故事和女人◎程敏淑
平常價 $29.00他們是被遺忘的人。
腐敗的氣息、沒有未來的表情,努力只是為了活下去。
這不是我們以為的印度,也不是我們熟悉的女人,更不是認知中的無家者。作者以志工身份深入印度,帶給我們這幽暗國度中的真實面貌。關於人性、貧窮、危險,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底層故事。
這裡是印度的邊緣,印度被隱藏的主角在此生存:
如果必須走上街頭維生,無家者之前的生命究竟經歷了什麼?
如何在沒有保障的環境中生存?
她們是否有歸屬感?又如何看待自我?
為何她們長得太美、太年輕,卻都是街友?
作者從事國際志工多年,每次的印度行都帶給她許多難以言喻的衝擊。她無法理解為何明明是首都,卻能容許貧窮與苦難如此赤裸地充斥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無家者們在那裡,得時時被人觀看,但人們早已視若無睹。
於是她再次回到印度,與他們面對面訪談,而訪談後的疑問更多了。一個疑問帶出更多的問題,每個問題又再帶出一個女人。而且,問一個人,可能得到一百種答案。
當不同人勾勒出不同版本的故事,甚至連同一人也無法完整清楚地重複講述時,她免不了被那些相互矛盾之詞所迷惑,甚而感到困頓:那些抱怨、關係、隱情、戲劇性的生活,該相信嗎?
「然而,當我探問其他無家者女性的情況時,佩提竟只說:『街上的女人都是壞女人。』細究其話裡含義,發現這籠統的形容詞是對性工作的負面指涉,一開始以為這是她心中的道德評價,但她又自己娓娓道來『壞女人』當中的細微差異:有自願賺錢的、有不想做但因貧窮所迫,除此外別無他法的、還有被親人所迫的差別。」
「我就著微弱光線仔細端詳阿古瓦妮(二十八歲)極為細緻秀麗的五官,雖然臉上積滿污穢,不知多久沒洗,仍不減她的漂亮。但除此之外,她的形象幾乎沒任何意外地切合人們對街友的刻板印象:頭髮糾結蓬亂成一坨,不知要費多少力氣才梳得開;原本該亮麗動人的鮮黃色紗瓦爾卡米茲,被煙塵污漬遮蔽,現已成灰濛濛一片。她似乎也不甚在意,意興闌珊地坐在已顯破爛的草蓆墊上,眼睛望著不知名的某處,靈魂似已飛往遠方,徒留具帶不走的空殼在原地。」
本書特色
一本探討印度女性無家者的書,每篇故事隱藏著不同面向真實複雜的場景。
在這吃人的街頭叢林裡,信任關係特別難以建立。
這些故事夾雜著人性、護衛、黑暗,這是幽暗國度中的各種魔幻。
名人推薦
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徐敏雄(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理事長)
郭盈靖(當代漂泊協會執委)
張獻忠(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理事長)
鄭麗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我向大家推薦《邊緣印度》,相信讀者讀的不只是單純的女性無家者故事,瞭解印度女性無家者的貧困景象,還可以時時反思咀嚼作家所想表達的直觀與辯證的觀點,提升你對貧窮、人性、社會的理解。」——鄭麗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程敏淑
政治大學英文系、雙修心理系畢業。
畢業後即以志工身分至中國甘肅省西大灘服務,自此展開一連串奇妙的人生旅程。
曾至中國西北各省、及東南亞數國服務,與世界許多角落產生深刻連結。現仍繼續從事海外服務工作。
【預購】世界一分為二:吳爾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勞倫斯,以及他們的一九二二年◎比爾·戈斯坦 Bill Goldstein (譯者: 張綺容)
平常價 $45.00 天才為何成群地來?
《尤利西斯》、《荒原》成書一世紀,
回望現代主義沸騰喧囂的一年
一九二二年是新舊文學的分水嶺,本書作者比爾.戈斯坦透過當時人物往來書簡、記事與著作的旁徵博引,重構四位傳奇作家──吳爾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勞倫斯──在這一年的軌跡。場景橫貫吳爾芙家的客廳、日內瓦湖、亞歷山大港,遠至美國陶斯部落,除了一窺二十世紀初歐美文壇的景況,也觀見寫作者如何轉化自身的困境與過往,從而淬煉出四部永垂不朽的經典:《達洛維夫人》、《荒原》、《印度之旅》、《袋鼠》,促成「現代」的發生。
「他們把自己的困頓、洞見、文思用全新的語言表達出來,文字與他們的生命史就此如血肉般融為一體:一九二二年彷彿百年前的星空,天才們像閃耀群星一樣匯聚;這一年因此堪稱現代主義元年。」──陳榮彬 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時代的跫音呼喚文人,荒原開綻明日的語言
隨著《尤利西斯》完稿,敲響舊時代文學的喪鐘。現代主義的浪潮打來,有四位作家唯恐不能乘上這波文學運動的浪頭,只能任其淹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霾盤桓不去,冬季流感繼而爆發,在這一年的開始,所有人都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惶然,各種恐懼籠罩,卻也撬開他們通往個人心緒與記憶的道路,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學筆法在眼前敞開……
▍「總算在四十歲時找到方法,開始用自己的聲音來說些什麼。」──維吉尼亞.吳爾芙
看著文友趁新氣象蓬勃發展,吳爾芙卻再度患上流感,被醫生禁止寫作,任憑光陰虛度。靜養沉思之際,她開始將曾經筆下的角色一一召喚齋前……
▍「我想完成一首詩,大約八百到一千行……不知道寫不寫得好。」──T.S.艾略特
為成就文學事業,艾略特破釜沈舟留在英國,荒廢才華於書信。在一次精神崩潰後,積攢七年的殘句,逐步拼湊出一首詩的樣貌,格外精巧而前所未有──
▍「我愛與我死去的共處──我的與別人的大不相同,我的有著永恆的青春。」──E.M.福斯特
福斯特年少成名,之後再沒有產出作品,被世人誤認已死。愛人去世以後,他拾起擱置多年的手稿,為了令他的愛不朽,也為了忘卻這份愛。
▍「就算與世界為敵、甚至與英國為敵,也要英國到了骨子裡。」──D.H.勞倫斯
崇尚「赤裸裸的自由精神」的勞倫斯橫渡大海,冀求於浪跡天涯中發現樂園,迎接他的總是殘破不堪。為了掙脫困境,勞倫斯偶然搭上開往澳洲的船班……
專文導讀
陳榮彬 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聯合推薦
朱偉誠 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朱嘉漢 小說家
崔舜華 作家
張惠菁 作家
童偉格 作家
黃崇凱 小說家
鴻鴻 詩人
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
各界推薦
「新奇、莊重、全面而盛大、情景躍然紙上。」──《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比爾.戈斯坦絕妙地解釋了為什麼一九二二年是英美文學的分水嶺。這是對於理解英美文學,尤其是維吉尼亞.吳爾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勞倫斯,非常重要的著作。」──《華盛頓郵報書評》(The Washington Book Review)
「迷人且引人入勝的故事。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創造了一個原創的、感人的、有時諷刺有趣的描述,塑造了英國文學的新方向,融合了豐富的細節,構建、分層一層一層,直到完成令人滿意的文學群像。這是戈斯坦個人的勝利。」──《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一部經過廣泛研究、極其細緻與清楚的文學史,蘊含豐富的人物傳記查考……戈斯坦從各方各面細探一九二二年這關鍵的文學年,闡明了這些飽受折磨、有遠見的人必須克服一切,才能『促成現代的發生』。」──《書單》雜誌(Booklist)
作者簡介
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為《紐約時報》網站圖書專欄的創始編輯,二O一O年於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取得英文博士,目前為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週末今日紐約》(Weekend Today in New York)撰寫書評、訪問作家,並替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羅斯福公共政策研究院策劃公共活動,寫作《世界一分為二》期間,榮獲麥道爾藝術村(MacDowell Colony)、穎多社團法人(Corporation of Yaddo)、優克羅斯基金會(Ucross Foundation)等獎助。
譯者簡介
張綺容
中華民國筆會會員,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現任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譯作包括《九品脫:打開血液的九個神祕盒子,探索生命的未解之謎與無限可能》、《死亡賦格:西洋經典悼亡詩選》、《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傲慢與偏見》、《大亨小傳》等二十餘本,熱愛翻譯。
【預購】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張亦絢
平常價 $25.00張亦絢短篇小說集
從此身敗名裂的小說
附錄張亦絢、葉佳怡9000字對談
葉佳怡:《性意思史》似乎像一種「世故的倒帶手法」,去幫助讀者再一次發現「性」。而少女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一套輕巧編碼系統,透過這樣的編碼系統,讀者幾乎可以回到「性別角色」之前的「前性別」的時期,去撫摸到關於人的「樣子」的各種曖昧邊角。
張亦絢:為什麼強調「性」呢,主要是我發現,許多事物,仍因為「性」卡住,但也有另一種相反傾向,所謂「性大於一切」,又造成對其他事物的貶低忽略——這個傾向的副作用,就是例如認為膽怯不可以、保守就壞、羞恥必逐、不確定就不耐煩、哀傷太低級——簡言之,就是「感情不可」。我想克服的確實就是對性與感情「兩者必擇一」的這種方便慣性。——摘自附錄〈在性意思間繼續摩擦:如果妳我本是雙頭龍〉
關於性,我們都複雜,也都單純。
幾乎從來沒有人提醒我們,注意妳的性在哪裡,記得它為何發生,看見它的許多形狀、死滅或光亮。我花時間記錄過綠豆與黃豆如何長大、有陣子每天都得觀察蠶寶寶吃了桑葉沒有......為什麼,沒人用一種說「嗨」的方式讓我知道,妳當留意......。妳生命中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它們從不重來,一朝一命。
本書收錄四篇小說,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的邀稿寫成,是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小說裡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四十三層樓〉則是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原是刊在《聯合文學》的專欄。〈風流韻事〉延續〈性意思史〉的筆調,算是〈性意思史〉的第二部。張亦絢:「出現在這本小說集中的,是我在心裡放了非常多年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在乎的東西。」
名人推薦
林蔚昀、孫梓評、陳栢青、諶淑婷 一致推薦
如果我有女兒,我會送《性意思史》給她,作為青春的禮物,這樣她就可以看到性的各種面貌:可愛、好笑、好玩、迷人、悲傷、可怕、荒涼、療癒……(是的,性就像人一樣,是很複雜的哦)但是我沒有女兒,所以我把《性意思史》送給自己心中的少女,這青春的禮物,來得一點都不遲。——作家 林蔚昀
文體如身體,羨慕張亦絢「永不出櫃」的衣櫃有那麼多身體,層層疊疊,鬆鬆緊緊——這說的是皮膚,或者文字,她卻永遠在乎並企圖更深:表面的裡面,上面的下面,後面的前面,畢竟,「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身體也是。
讀《性意思史》,感覺書中所要顯露的,並非色情,而是知情。與身體有關的記憶及政治,全都在小說所允許的誠實中滔滔掏出。這絕不是容易的事。一如我們對待自己身體常有的陌生或漠視,挖掘性欲的手勢也可能跟日常扒飯一樣潦草了事,如何竟可以看穿自己和性欲、和他人之間,那道實存的「隱形牆」?
知情更淫。她所能見,所欲見,所呵護,所對抗,是時間向所有人敞開卻未有人曾牴觸(或觸而未覺,無法以文體或身體留下敘事)的洞穴,穿過明暗迂迴的獸徑,她一次次徒手交回,對我而言極其貴重的啟蒙:性亦是死。在「一朝一命」,各種各樣的小死亡之後,唯有歷劫歸來的人,才能冰清玉潔地說:「性,乃妳的心,加妳的生。」
這是一本沒有人寫過的心的故事,也是一本沒有人該忽略的生的斷代史。——詩人 孫梓評
當人們讚美女人很「知性」,往往是藉此取消她的身體。當人們說這女人很知「性」,太知道性,一下又太多身體,是小男生總愛彼此幹拐子擠眉弄眼傳耳語。張亦絢這批小說讓兩者並置,並讓他們互相抵消,豈止「知性」,更能知「性」,不多不少還原最初的身體,其實是不黏不膩還原最初的性。如果整個人類文明演進只為了傳達一件事情,知「性」近乎恥。那張亦絢的小說做到一件事情:知恥。近乎勇。她指出世界是怎麼寫出這個大大的恥字,但知恥是一回事,那又怎麼樣呢?把句號打上,把身體打開,《性意思史》讓羞恥的變勇敢。讓終於勇敢起來的,別因此羞愧。——作家 陳栢青
談性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我們其實從沒真正在談,我們在怕。只是畏懼的是性,還是生命的重量與心無法真誠?——文字工作者 諶淑婷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 (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二〇一九起,在BIOS Monthly撰「麻煩電影一下」專欄。
網站:nathaliechang.wixsite.com/nathaliechang
出現在這本小說集中的,是我在心裡放了非常多年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在乎的東西。
原本這個出版計畫很可能隨我高興,一再延宕。2017/4/27 小含(林奕含)離世,我有許多私人感情上的傷痛,因為過於私人,除了在特定的日期,如她的生日等,我盡可能與這段記憶稍事隔離。對於後續的大部份議論,我也選擇沉默。現在究竟算不算對該事件的回應?嚴格來說,我認為不算。因為真正完整且嚴肅的回應,不是一本書,甚至也不是一個十年就可以做到的—這是我的看法。或許將來有賴比我更堅強的人來投入,也不一定。但這個事件的影響是,使我感到為少女而寫(但也並不排斥其他讀者),為性處境而寫,有其刻不容緩的急迫性。文學的作用有時在直接,有時在間接—我會把它當作間接回應的一種。如果有人因為此書的一行一字而略有收穫,將它視為林奕含的遺澤,我也會非常感激地與您握手。這個部份,我就說到此為止。
現在檢視它們,大約只用了原始素材的十分之一,仍然割捨了不少。割捨的原因多為書寫結構。自我檢禁的部份,我盡可能鍛鍊了勇氣與臉皮,不讓它以某種刪節版的面貌出現。
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企畫的邀稿寫成,收在聯經2016年出版的《金瓶梅同人誌》一書中。計畫的提議,記得是讓我們寫成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寫小說之前,當然把這本兒時讀物又讀了一遍。小說〈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中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
我也嘗試讓武松與武大在現代小說中得到一瞥,不過武大是以綽號「拿破崙」的美術老師現形,我有真實人物作底,寫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剛剛我翻開看到「拿破崙」三個字,嚇一跳又笑出來:這誰啊?真實人物原來的綽號才難聽,我重新給了她「拿破崙」這個稱號,對原始《金瓶梅》的文本與我手上的素材,都做了對話與文學性的必要修改。也寄託了我的翻案柔情。這篇刊出後,有中文系的女大學生(同時也是很優秀的年輕小說家)寫信告訴我,喜歡讓白玉蓮入鏡的選擇——在這裡提一下,主要是說,熟悉《金瓶梅》或中文系的讀者,會因為互文性而有不同讀法:但對不顧互文性的讀者,也無礙閱讀就是。
〈四十三層樓〉則是回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收在2018衛城出版《字母會Q任意一個》中,出版之前曾在《自由副刊》刊載,阿尼默畫了有趣的插圖——但是細節上和小說會有所衝突,關係到窗子的構造,這部份我倒是很講究寫實的。——「字母會」的資料非常容易查到,我就不深入說明。但補充一事,就是因為我有些迷糊,以為小說除了對照「任意一個」的概念外,也要呼應Q字母的造型,因此我是從「窗子外吊了一個人」這個意像開始發想的。後來才知道,這就叫做「想太多」——但這誤解並不壞。
〈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是2018為期一年,刊登在《聯合文學》的專欄。原初我的設想是帶有一點連載意味外,但也要使從任何一個月突然翻開閱讀的讀者,沒有太大困難。以上就是一些外緣,如何刺激創作誕生的回顧。
此外,幾個月前《九歌107散文選》來信詢問,是否同意將性意思史的首篇〈路易想到她們的下面〉收於散文選中,我吃了一驚。近年對於「何謂小說?何謂散文?」有許多爭論。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文類的認定只要認定者有其邏輯,實是不妨多方參考不一樣的邏輯。我的思考也經過不同的歷程與演變。不過,因為寫作之初,就是以小說連作的方式在進行,所以在自己的書中,就還是說明一下,在我的觀點裡來看:這都是小說。是將虛構的精神擺在紀實之前的作品。
〈風流韻事〉原是想延續〈性意思史〉的筆調,但加入教育小說沒有的硬蕊(?),並小小顛覆一下傳統「風流韻事」的概念。——可我寫小說就像扶乩,最後出來的顛覆,連我自己都嘆氣:不是說只「小小的」顛覆嗎?我禁不住要掩面偷笑:終於寫到可以身敗名裂的小說了。身敗名裂就是小說的本業,雖知會對現實生活造成困擾,但也只能這樣。還能怎樣。
性也是很猙獰的,而且不是他人的性才會猙獰。如果沒有這部份,我始終感到誠實有虧。
從〈性意思史〉起筆到完成,每回我都對自己說,該寫到「醬油」了。但寫了12個月,「醬油」還是原封不動,倒不出來。倒不出來就是倒不出來——到寫〈風流韻事〉,「醬油」自然流出來時,我真是大喜過望。因為「醬油」如果是在〈性意思史〉出現,勢必會成完全不一樣的面貌。我很高興它在〈風流韻事〉中,我很高興有了〈風流韻事〉。〈風流韻事〉是目前為止,最接近我理想中「小說的樣子」——就是沒有樣子。我畢竟深愛太宰。
【預購】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譯者:彤雅立)
平常價 $30.00【預購】斜陽:我深愛著與這世界戰鬥到底的你,太宰治經典名作選◎太宰治 (譯者:高詹燦)
平常價 $25.00★暢銷千萬冊、日本文學永恆的經典★
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是犧牲者。
我和你都是如此。
《人間失格》絕世前,太宰治筆下最後的戰鬥
「我這樣一棵小草,能夠活到今天,
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斜陽》
二戰後,身為貴族的和子一家因家族沒落,從東京搬到伊豆的山莊居住。然而,仍保留貴族般優雅舉止的母親,身體卻一天天衰弱。此時母女得知,戰時受徵召前往南方島嶼、音訊不明的弟弟直治生還的消息,不料直治染上毒癮,從南洋返家後讓一家人就此陷入了真正的地獄之中。
眼看弟弟從戰場回來後沉迷於女人與酒精,生活愈發失序,而戰後生活的窘迫也逼迫和子淪為粗野的村婦。隨後和子意外從一只塵封的鐵箱裡,發現了弟弟染上毒癮時寫下的日記,這本不為人知的告白手札,也同時打開了和子深藏於心中多年的祕密……
「我要寫一本傑作,曠世傑作。
我想寫出日本的《櫻桃園》,沒落貴族的悲劇。
連書名都想好了,就叫《斜陽》。」──太宰治
《斜陽》是太宰治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以主人公和子的視角,講述戰後一個日本貴族家庭逐漸走向沒落的故事。太宰治於自殺前一年(1947年)發表之後,在日本大為轟動,反響劇烈。
書中的四個主要人物,都在戰後淪為動盪社會與荒蕪心靈的犧牲者,他們被時代壓迫著前行,各自以頑強或屈從的姿態展開生存的戰鬥。
母親,日本最後的貴族,即使遷居鄉下,靠典當衣物度日,至死仍保持著貴婦人的風度氣韻。
直治,熱愛文學的青年,厭惡自己的出身並強調人皆平等,戰後模仿起小說家上原,過起靡爛墮落的生活,最終自殺身亡。
和子,從貴族千金淪為農婦,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卻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名有婦之夫,而後以悲哀的形式實現其愛情。
上原,聲名狼藉的小說家,荒誕不經,嗜酒好色,但仍不忘搖著筆桿傳達對人生的信念。
太宰治於戰時空襲偕妻小返回故鄉津輕,卻目睹生家的衰敗,家園易主的悵然。此時,他閱讀了俄國作家契訶夫描寫貴族沒落的作品《櫻桃園》,並參考情人太田靜子寫給母親的日記,構想出這部不朽的文學經典。
「我故作冷淡時,人們便說我是個無情之人。
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忍不住呻吟時,
人們卻說我是無病呻吟。」
觀看太宰治的文學,必須從其踩踏自身傷口的痛楚,慢慢沉浸在他的文學世界。
《斜陽》甫出版就轟動文壇、人手一本,除了太宰治一貫大受歡迎的青春文學(或稱青春期誰都得出過一次的麻疹),還有他透過書信、日記、遺書等第一人稱形式創造出面向讀者的親切感,以及如《人間失格》中「一直以來我過著羞恥的生活」那隱藏的第二人稱告白式文體,在作品中所呈現獨特的孤獨與疏離。
世間的斜陽・人生的斜陽・戀愛即革命
「戀愛和革命,是這世上最美好的事,
肯定是因為它們太過美好,所以人們才會不安好心,
騙人說那是未熟的葡萄。」
從書中直治對愛情與人生的幻滅,以至和子為愛燃起如同太陽般熾熱的生存意志,太宰治以「懦夫!」一詞直指戰後男性的普遍怯懦;並透過勇敢打破日本傳統價值束縛的和子,讚頌那些拒絕妥協、對道德抗爭到底的女性,彷如即將西沉、卻永不消逝的斜陽。
本書特色
1 昭和文學金字塔巨著,太宰治二戰後成名代表作全新譯本。
2 收錄多張日本近代文學館內珍藏太宰治在世與家族身影。
3 書末收錄太宰治生前創作《斜陽》緣起、《斜陽》主人公原型太田靜子與太宰治交往記事。
太宰治(Dazai Osamu,一九○九~一九四八)
本名津島修治,一九○九年六月十九日出生於日本青森縣北津輕郡金木町的仕紳之家,父親曾任眾議院議員、貴族院議員,經營銀行、鐵路等事業。中學時期,受芥川龍之介等人作品影響,立志成為一名作家。
一九三○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文科就讀,師從井伏鱒二,後因參與左翼運動怠惰學業遭革除學籍。一九三三年開始以太宰治為筆名寫作,一九三五年以短篇《逆行》入選第一屆芥川賞決選名單,並於一九三九年以《女生徒》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在他短暫的寫作生涯中總共創作了三十多部作品,包括《人間失格》、《斜陽》、《晚年》、《富嶽百景》、《女生徒》、《津輕》等皆為日本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一九四八年,與情人山崎富榮於東京三鷹玉川上水投河自盡,結束其苦惱、矛盾而充滿傳奇性的一生。
太宰治的人生充滿濃郁的悲劇色彩,自二十歲起五度自殺,酗酒、女性關係複雜、還曾麻藥中毒,畢生寫作以自身為藍本,自傳體式的回憶貫穿文本,作品以負疚、否定、頹廢為底色,文字富哲思同時帶著幾分幽默,廣受文學愛好人士推崇。他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作家被視為日本戰後文學臻至巔峰的大師級巨匠。
譯者簡介
高詹燦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翻譯資歷二十多年,累積譯作上百本。主要譯作有《人間失格》、《假面的告白》、《斜陽》、《正義與微笑》、《蟬時雨》、《劍客生涯》系列等書。
【預購】追風箏的孩子【初心不忘21週年新序紀念版】◎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譯者:李靜宜)
平常價 $32.00【預購】踩動世界的女人:自由、賦權、革新,130年來的女性單車史 Revolutions: How Women Changed the World on Two Wheel◎漢娜·羅斯(Hannah Ross) (譯者:張家綺)
平常價 $32.00從女性不宜到踩單車環遊世界
從僅限白人男性到各族群皆可參與
從業餘活動到爭取女性參加職業賽
女孩的單車革命!持續發生中!
跨越130年的女性單車史
談賦權、冒險與改變世人對女性的種種偏見
◎法國作家西蒙.波娃在一九四〇年代向情人借了一部單車,在巴黎逍遙騎車,立刻就愛上單車帶給她的自由。
◎英國萊斯特工廠員工艾麗絲.霍金斯將單車當作革命工具,以此召募更多女性加入女性普選權運動。
◎阿富汗女孩扎拉.胡薩諾跳上自行車,挑戰宗教及文化禁忌,並教導其他女孩騎車。
◎一八九四年,居住波士頓、二十四歲的拉脫維亞移民安妮.柯瓊夫斯從沒騎過單車,卻在聽到兩個男人打賭女性無法騎單車環遊世界後,自告奮勇接下挑戰,成為第一個以自行車環遊世界的女性。
一部跨越一百三十年的女性單車歷史
如今可能很難想像,一個世紀前的女性遑論投票權,連騎單車都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行為。但更難想像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仍有許多單車運動的男性選手、支持者和組織,不認為女性有能力成為專業單車手。
《踩動世界的女人》就是這樣一本關於女權與單車的書,從一百多年前劍橋男學生的抗議開始,探討自行車運動的起源,這種運具如何從娛樂演化為競技,又如何與女權運動產生連結。
自行車是「自由機器」,但女性被懷疑騎車的能力
十九世紀末的女性參政權運動者蘇珊.安東尼,認為單車是一種「自由機器」,將女性從閨閣中解放出來,與此同時,卻有許多人懷疑「嬌弱」的女性是否有能力騎單車,更將之視為「不淑女」或「淫亂」的行為,從服裝到體格,無一不被指教。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直到二十一世紀,女性自由車賽事仍經常因偏見而落入看似乏人問津的窘境,女性車手的待遇也與男性車手天差地別,更別提許多人仍然對女性進行單車競技的專業程度提出質疑。
世界各地傑出的女性自行車手激勵人心的傳奇故事
本書作者在阿富汗、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等地區看到勇於突破保守性別規範的女性,因為騎乘單車,不僅能夠更順利地受教育,也投入單車競技的領域;她也採訪現役的非裔黑人女性車手,她們忍受孤獨、堅持奮鬥,只為讓相同處境的女性拓展更多可能。
《踩動世界的女人》既呈現了女性自行車運動的歷史篇章和宣言,更挑戰長期主宰自行車運動的男性主導敘事。即使仍有許多困難仍待克服,但正如那些勇於打破紀錄的女車手一樣,只要不放棄踩踏板,勝利必在前方。
本書特色
這本書除了讓我們知道女性因為騎單車,而增加哪些權益、如何拓展生活方式、生命的面貌。也在談:改變的過程有好有壞,但改變並不可怕。我們現在都受惠於前人勇於改變和創新所累積的成果。
熱血推薦
一輪(全台最多人數追蹤的戶外運動型創作者)
杜綉珍(巨大集團董事長暨Liv品牌創辦人)
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段慧琳(主持人、三鐵運動員)
張瑋軒(吾思傳媒(女人迷) 創辦人暨執行長)
許菁芳(作家)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黃庭筠(Linda,台灣首位女性單車YouTuber)
劉柏君(Sophiyah,國際奧會2019年女性與運動世界獎得主)
魏華萱(單車旅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漢娜.羅斯的《踩動世界的女人》訴說人類歷史上,女性挑戰並且改變現狀的故事……《踩動世界的女人》鉅細靡遺而考究地描繪出這一段單車歷史。但車手的熱血和她們共同的冒險精神還是本書最閃耀亮點。」——《華爾街日報》
「在這本研究透澈、值得一讀的著作中,羅斯展現出名為『自由機器』的單車與女性解放和女性主義運動密不可分的原因……本書探究既全面又廣泛,並將焦點放在一段飽經冷落的歷史,同時高聲疾呼單車界早日走向兩性平權,是一部讓人增廣見聞、深具啟發的體育史兼女性史。」——《柯克斯書評》
「《踩動世界的女人》既是單車史,也是女性主義的咆哮戰吼。羅斯的研究透澈全面,提供各類腳踏車資訊,探討古今中外跳上腳踏車的奇女性……《踩動世界的女人》是一本資訊海量、引人入勝,又激勵人心的作品,讓讀者透過文字一睹女單車車手的風采。」——《Shelf Awareness》
「男性單車手只不過是騎著單車的普通人,可是騎單車的女性卻帶有政治色彩,她們獨立自主,是令人恨得牙癢癢的女才子,體育細胞好得天理不容,不然就是疑似有害風化……這是一本很難不愛、資訊豐富、激動人心的好書。」——《衛報》
「漢娜.羅斯精采描述一段女性騎著單車衝向自由的歷史,若說這是一部體育史,倒不如說是一部社會史。書中充滿激勵人心的故事,講述女性最初是如何跳上單車、改變人們對女性騎乘單車的偏見、改變性別結構和人權……《踩動世界的女人》是一個豐富的故事,講的是賦權、是冒險、是騎乘單車的純粹喜悅。」——《觀測者》雜誌
「牽動人心的作品,歌頌各個不錯放機會打破傳統、踩著踏板衝向全新自由的女先驅,五花八門的故事令人忍不住嘆服……《踩動世界的女人》就是女權的咆哮戰吼。」——《蘇格蘭先驅報》
「令人大開眼界、鼓舞人心,《踩動世界的女人》讓我也想立刻跳上我的「自由機器」,外出騎乘一圈,絕對是一本精采絕倫、熱血激昂的好書。」——Felicity Cloake,美食作家
「儘管文字簡潔俐落,卻是一部充滿抑揚頓挫、高潮迭起的女性單車史。」——《衛報,年度好書》
「本書讚揚成功推倒父權體制的女性,講述她們是怎麼為自己爭取到權利,騎乘單車這種最能帶人上山下海的交通工具。從西蒙.波娃的巴黎兩輪歷險記,乃至一八九四年傑出的安妮.「倫敦德里」.柯瓊夫斯展開的單車環遊世界之旅,篇篇都是精采奪目的故事。」——《新歐洲人》
「一部經過悉心研究、跨越一百三十年光景的女性單車史,故事規模浩大多元,描寫手法純熟,讀來輕鬆無負擔,十分純粹的享受。」——Jack Thurston,《Lost Lanes Central England》作者
漢娜.羅斯任職於倫敦一家獨立出版社,不需要為其他作者或自己堆砌文字時,她通常都在單車上度過。
她是單車俱樂部的會員,也在慈善機構擔任義工,教導女性難民騎單車。只要時間許可,她就會打包單車坐墊袋、騎車上路,現在的她認為除非有騎乘單車,否則都不算旅行。要是可以選擇,與其去其他地方,漢娜寧可(緩慢地)騎車上山,並且無時不刻都在思考她「真的」很需要的某一部新單車。
譯者簡介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
【預購】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艾希頓‧亞普懷特(譯者:林金源)
平常價 $31.00【預購】戰爭與和平(全四冊,全台唯一完整中譯)◎列夫‧托爾斯泰(譯者: 婁自良)
平常價 $118.00全台唯一完整中譯,毛姆心中最偉大的小說
現代版的《伊利亞德》、近代史詩的巔峰
專文導讀解說.推薦
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歐茵西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宋雲森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建華
作家 楊照
費時六年,五百五十九個角色,如史詩般的信念與生存之戰
堪稱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安德烈拋下妻子麗莎來到了戰場,渴望成為一名英雄;公爵的私生子皮埃爾,在偶然機緣下繼承了龐大遺產,開始受人諂媚;正由女孩蛻變成女人的娜塔莎,在眾多追求者面前,還搞不清楚愛情的定義。托爾斯泰以三個俄羅斯貴族家庭的故事作為帷幕,並以一八一二年的俄法戰爭為軸心,講述了一個歐洲在動盪時代底下,人們如何歷經苦難,最終領悟人生真諦的故事。在這紛亂的世事中,究竟又有誰是能夠確切掌握自身的命運?又或者,這歷史的脈動早已成形,任誰都無法脫逃。
「做個善良而寬大的人吧。」
不同於以往的歷史敘事,托爾斯泰更融入了自身對於歷史、社會、宗教、哲學等的個人見解,其豐富的思想討論更為歷史小說開創了一個新的格局,被後世認肯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作為寫實主義的巨擘,他為了人民而藝術,構思及創作《戰爭與和平》就費時六年,並於一八六五年到一八六九年間陸續出版。他以心理分析的筆法,專注於刻劃每個人物,在這本一百多萬字的長篇史詩中,就有多達五百五十九個角色,而每一位都令人動容。透過這本小說,我們不僅能與托爾斯泰重新經歷一次多場影響了俄國的重大戰役,如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更能觀察到十九世紀初期俄國社會所經歷的變遷。這是部探討人心與時代兼具的小說,唯有與偉大的作家一同爬梳過這條長河,才能理解其中奧妙。
各界推薦
歐茵西(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宋雲森(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陳建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照(作家)
除了稱他為最偉大的小說家之外,我們還能怎麼來稱呼《戰爭與和平》的作者?——維吉尼亞‧吳爾芙
《戰爭與和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英國作家毛姆
此書應自天上來,非人間可得。——德國小說家赫曼‧赫塞
《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裡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德》。——羅曼‧羅蘭
他重視「真實」,認為作家不能只寫取悅讀者的東西,或虛幻的想像和描繪,而應不斷思考生活意義,掌握生命的本質。所以,讀者不難在托爾斯泰的作品中,看到他對大自然及鄉間生活的偏愛,對勇敢「小人物」的同情,對事實「真相」的強調。── 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歐茵西
這是一個大時代的故事,撼動俄國各個階層與各個角落,甚至席捲整個歐洲大陸,內容有史詩的波瀾壯闊,有情歌的溫柔細膩,有家族的恩怨糾葛,有哲理的人生探索,有社會的盤根錯節。──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宋雲森
托爾斯泰的歷史成就在於:他的小說較充分且全面地發揮了長篇體裁從審美上大量把握現實的巨大可能性;在作家人生追求和藝術追求兩者中,在廣闊而完整的生活畫面、宏大的藝術結構和卓越的形象塑造中,人的命運獲得前所未有的真實展現。──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建華
俄國寫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作家。1828年8月28日生於莫斯科以南兩百公里的貴族莊園雅斯納斯•波良納。1844年求學於喀山大學,三年後退學回家經營莊園。1852年從軍高加索,同年發表處女作《童年》(與後來發表的《少年》、《青年》合成自傳體三部曲),開始文學創作。1856年發表《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開創了俄國文學描寫戰爭的寫實主義傳統,為作者贏得了名聲。托爾斯泰的主要創作活動,是在1861年農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之間,這正是俄國社會大變動時期。1863—1869年,他完成了史詩性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1873—1877年完成了第二部著名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完成了集中體現他晚年的思想和藝術特質的長篇小說《復活》。
譯者簡介
婁自良
資深翻譯家。經歷豐富,曾從事蘇聯哲學百科的編譯工作,使得他在翻譯別人覺得枯燥、難譯的作品時如魚得水、駕輕就熟。
譯作有:《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鬼》、《死屋手記》、《戰爭與和平》、《死農奴》等。
【預購】三個女人與她們的男人(Three)◎卓爾·米夏尼(Dror A. Mishani)(譯者:黃彥霖 )
平常價 $31.00三個互不相識的女人,遇上同一名男人,他要在她們身上都銘刻同樣的印記。
【預購】聆聽的藝術:認識自己與體察現代人的心靈 The Art of Listening◎埃里希·佛洛姆 Erich Fromm(譯者: 梁永安)
平常價 $35.00理解是愛的基礎,愛的能力從學會聆聽的藝術開始!
自我分析就是一輩子不斷地積極覺察自己,以求更加覺察自己的無意識動機、心靈中一切重要的事情、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佛洛姆
佛洛姆是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從事心理治療超過五十年。《聆聽的藝術》收錄了佛洛姆生前未刊行的文本,以及整理自他上課、演講的錄音檔文字稿,讓世人對身為心理治療師的佛洛姆有第一手認識。
「為什麼我是這個樣子」,是大部分心理治療的基本目標,但佛洛姆想知道的,則是「我是誰」。他認為精神分析不只是心理治療的方法,還是讓人認識自己,自我解放,並掌握生活藝術的工具。
佛洛姆的人本主義觀點也深刻影響他對待病患的方式,認為只有當治療師能夠在內心拼湊病患的經歷,並且共感病患的遭遇,才可能知道病患在說什麼。在《聆聽的藝術》中,佛洛姆研究了治療者與病患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治療者將自己視為在「傾聽」方面受過專門訓練的人,而精神分析的技術就是傾聽的藝術。
本書有淺顯的理論,以及夢境分析案例,佛洛姆並對現代人的心靈弱點提出見解與改善之道。除了專業人士,一般讀者也適合閱讀本書,不但能被佛洛姆的智慧話語啟發,更能藉此來學習認識自己的方法。
佛洛姆對維持身心健康的建議:
◆改變自己的行為:除了自我覺察,也要採取相應的行動。
◆培養對世界的興趣:以有創造性的方式和世界發生聯繫。
◆學習批判地思考:這是對抗人生各種危險的武器和防禦工事。
◆學習專注:達到真正的溝通與聆聽需要專注力。
◆發現自己的自戀:自我中心的人,其實不是真正的愛自己。
◆分析自己:問自己問題,努力找出真正的想法。
導讀
蘇俊濠(諮商心理師、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版主)
名人推薦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曹中瑋(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二十世紀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文化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學者。他擅長以社會學角度看待現代人的心理與行為,試圖以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來改善現代人的處境和精神狀態,同時也是人文主義倫理學的倡導者。
佛洛姆的理論調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綜合人學的微觀與社會學的宏觀面向,是現代美國心理學研究獲致重大發展的關鍵性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愛的藝術》、《健全的社會》、《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人類破壞性的剖析》等,對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建立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愛的藝術》、《大海,大海》、《德國小鎮》、《愛的藝術》、《人類破壞性的剖析》等(以上皆木馬文化出版)。
【預購】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編者: 丹尼斯·唐肯(Dennis Duncan), 亞當·史密斯 (Adam Smyth)(譯者:韓絜光)
平常價 $38.00【預購】剛剛好的孤獨:培養獨活能力,與別人保持無負擔的聯繫,想要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沒問題◎鎌田實(譯者:陳綠文)
平常價 $31.00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旅程,
與其為孤獨所困,
不如培養「獨活」的能力,
享受剛剛好的孤獨。
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與人的相處模式,也讓我們更加嫻熟地運用網路、3C、社交軟體來遠距工作、上課、購物,與親友交流。或許你會因此而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並為此感到不安。
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人因為擁有獨處的時間,才能自省、深思,不受外界左右,做出他們人生中的重大決定,進而收穫豐富、美好的工作成果,度過精采有趣的人生。
本書作者鎌田實,除了致力於國際人道援助工作,也在日本各地推廣「健康鍛鍊運動」,讓日本長野縣這個「短命縣」,成功轉變為數一數二的「長壽縣」。他累積行醫與生活經驗寫下本書,提倡培養「獨活」的能力,希望可以盡量減少大家對獨自生活的負面想法,發現心靈處於孤獨狀態也有美好的一面。
人類適合獨活
◆「獨活」的好處
.提升自主性,不再對他人過度察言觀色。
.自我價值觀明確,具有更強大的自我認同感。
.漸漸減少被社會壓迫的感覺。
.能夠湧現不受他人影響的獨特觀點。
.因為能領會孤獨,才能更加明白應該珍惜他人,也學會怎麼去愛別人。
◆剛剛好的孤獨是自立,不是孤立
.自立是積極的孤獨:並非只靠自己,必須求助於人時,也有可依靠的對象。
.孤立是消極的孤獨:在緊要關頭沒有任何求助的對象,也沒有人會主動伸出援手。
◆人的內心有想要獨處的欲望
.如果想與人聚會的欲望太過強烈,可能會被埋沒於群體中;而想獨處的渴求過於旺盛,則可能導致加深被社會孤立的風險。現代人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就是學習如何好好掌握這兩方面的平衡。
.為了避免被不必要的關係搞得手忙腳亂、防止被無所謂的關係奪走自己的寶貴時間,或許我們該鼓起勇氣去斷捨離一些與他人的連結關係。
◆藉由獨處,修正人生軌道
.若想找回真正的自我,獨處時間是必要的。一個人專注凝神時,便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使心靈平靜下來。
.如果能夠好好地面對真實的自我,今後應該也會自然而然萌生出想要更珍視自己的想法。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什麼樣的時刻會感到幸福」,也明白為此應該怎麼做對自己比較好。
落實獨活的理念
◆改變環境與調整心態
.換位思考:藉由轉換工作、移居等方式,為生活帶來轉變。
.接受並享受獨居生活:不管是否與他人同住,人生奮鬥到頭來是一場「個人賽」,我們還是必須學會「獨身自立」。
.與社會維持連結:就算成為擅長面對獨處時間的人,也不能忘記與社會建立和緩舒適的連結關係。
.不拘泥於傳統價值觀:無論已婚或單身、有家人還是沒家人,孤獨的感覺都不會消失。如果能不執著於傳統的價值觀非要有自己的家庭,,就能好好地享受孤獨。
.設定目標:為工作與生活定下目標,並確認「是否與自己的信念相符」。
.行為改變技術:例如藉由改變作息,打造「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助獨活的興趣及生活技能
.書寫日記:記錄每天日常的情緒,或者特殊事件當下的感受。
.閱讀習慣:讀書能夠撫慰寂寞的心靈,書本也是不可或缺的朋友。
.規律運動:在活動身體的時候,能夠放空自己的大腦,不安的情緒也會跟著消失。
.懶人料理:不費力地準備餐點,這類能獨力完成的事情,是獨活必備的技能。
醫生的孤獨處方
◆如何防止被孤立
.不要過度侵犯對方的「領域」。
.不要害怕被他人的言行刺痛。
.絕對不要把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
.即使失敗也不要築起防衛的高牆。
.懂得肯定自己,也能肯定他人。
◆心靈上的斷捨離
.不要在意周遭人對自己的評價。
.與其與他人比較,更要重視自己的滿足感。
.不要再想著「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稱讚」了。
.放下感到不安的時刻。
◆鍛鍊健康的身體
.曬太陽。
.持續做些輕度運動。
.避免陷入「對生活感到無力」的心理狀態。
.保持良好的姿勢。
.注意季節的變化。
◆「剛剛好的孤獨」是:
.只屬於自己,並且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運用的時間。
.不被周圍的雜音所擾亂,以自己認為舒適的方式生活,在內心萌生新的自我,並靠著這股嶄新的力量,充實自己的內在。
.在獨身自立而活的同時,也要在自我的孤獨不被妨礙的狀態下,保有與他人建立無負擔連結的意識。
.領會孤獨,才能更加明白應該珍惜他人,也學會怎麼去愛別人。
.正因為非常珍惜自我的孤獨,所以也十分能夠體會他人的孤獨。因為可以做到互相尊重,才能夠結交到在危急時刻會向自己伸出援手的朋友。
目標讀者
1.因不適應遠距工作、遠距上課而感到孤單的人
2..對家人、親友等人際關係感到厭煩,想要做出改變的人
3.不擅長面對孤獨、與自己相處的人
4.即將或已經展開獨居生活的人
5.對退休後的生活毫無頭緒,不知如何自處的人
本書特色
作者為地區醫療經驗豐富、著作等身的醫師,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專門知識。本書對於在兩年多的疫情期間面對人際關係的變化,以及如何面對人生下半場,乃至死亡的課題,都有相當獨特的見解。在這個「社交距離」已成常態的時代,「剛剛好的孤獨」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技能。
1948年生於東京。醫師、作家、人道主義者。諏訪中央醫院榮譽院長。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畢業。1988年擔任諏訪中央醫院院長,2005年獲聘為榮譽院長。致力推動地區醫療,帶領長野縣成為健康長壽縣。擔任日本車諾比聯合基金會(JCF)理事長、日本與伊拉克醫療支援網(JIM-NET)負責人。
鎌田醫生勤於筆耕,出版許多作品,並獲2006年讀賣國際協力賞、2011年日本放送協會(NHK)放送文化賞等獎項肯定。
近期著作:《結構性中年危機》(暫譯)、《醫師食譜:為了愉快度過人生的簡單料理——鎌田式健康簡易飯》(暫譯)、《鎌田實的人生圖書館,改變你的書和電影與繪本四百選》(暫譯)等。
譯者簡介
陳綠文
曾旅居日本。兼攻日語、大眾傳播。日劇日綜宅,熱愛日本文化,期望能一生沉浸在日文的世界裡。
【預購】家住垃圾山:孟買拾荒者的愛與失去 Mountain Tales: Love and Loss in the Municipality of Castaway Belongings◎索米雅.羅伊 Saumya Roy (譯者: 黃意然)
平常價 $34.00以及在此成家的人們,如何於掙扎中催生出信念與愛
「我將垃圾山視為現代生活的揭露,我們對欲望無盡的追求只是讓垃圾山不斷擴大,卻看不見被我們丟棄的物品所創造出的世界。」──作者 索米雅.羅伊
維塔貝.坎伯勒在城市邊緣的垃圾山上工作,需要向基金會貸款。基金會提供小額低利貸款,協助市內最貧窮的居民發展事業。我擔心她要如何用她那奇特的生意來償還借款:「如果你只能賣雙手收集到的東西,那我們的貸款要如何幫助你發展?」
維塔貝迅速反駁:「垃圾會有減少的一天嗎?」她在孟買飛快成長的產業工作,並表示願意帶我去看他們取之不盡的山。──本書摘文
迪歐納山占地一百三十公頃、十八層樓高,是印度全國規模最大的垃圾山,矗立在孟買郊區已經一百二十個年頭。
最年長的拾荒者還記得這裡曾經平坦的樣子。終年不止的垃圾車隊滋養群山,也吸引了懷抱「孟買夢」的人前來。他們搭起搖搖欲墜的家,在惡劣的環境工作,希望從此發家致富。幾十年過去了,有人一夕發財轉瞬樓塌,有人加入幫派鋌而走險,還有人深信自己被山區鬼魂糾纏、不得超脫;垃圾山的陰影長存每個人心中,沒有人能真正離開。在他們搖晃不穩、一無所得的人生中,只有愛是唯一恆定不變的,也是他們僅所擁有的。
二○一六年的一場大火,讓孟買市府注意到這個長年隱藏起來的世界,因而採取嚴厲的控制措施。山的財富銳減,並衝擊拾荒者的家園與生活……
作者索米雅‧羅伊以八年時間走入迪歐納鎮區,如實記錄四個家庭在垃圾山下展開的生活與事業,並爬梳這項人工奇觀的進程,從英國殖民者建立此地的歷史,到市政當局對其公安與公害問題徒勞無功的嘗試。索米雅於書中隱身在一旁,以帶領讀者走入這個拾荒者從丟棄的物品創建的家園與生活。本書所描寫的,是迪歐納垃圾鎮區及隱身於山影下的人生,也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正發生的故事。
「如果只讀一本關於印度的書,就讀這本。」──「普立茲釋義性報導獎」得主 吉塔.阿南德(Geeta Anand)
專文推薦
「在沒有什麼選擇的條件下,活著的人仍用盡精力去適應和克服各種挑戰。那些擁有特權之人無需經歷的,並非不存在,我們身處的體系、享受的各種發展背後有著這樣的黑暗面,請不要將頭轉開。」──國際NGO工作者、《邊緣印度》作者 程敏淑
聯合推薦
印度尤 前華文媒體駐印度記者
房慧真 報導文學作家
阿 潑 媒體工作者
喬伊斯 《孟買春秋》作者、前路透社記者
索米雅‧羅伊是一位主要在孟買發展的社會企業家及新聞記者。二〇一〇年,她與朋友共同創立了非營利的范達納基金會,提供微型貸款給馬哈拉什特拉邦地區的創業者。而後,她開始借錢給迪歐納的拾荒者,發現了他們的祕密世界和勇敢的生活方式,於是留下來記錄他們的生活。她曾為《富比士印度》、《Mint》金融日報、《Outlook》雜誌、wsj.com、thewire.in等撰稿。寫作《家住垃圾山》期間,索米雅獲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會貝拉吉歐中心、藍山中心、凱利全球公益協會、上岩之家、多拉瑪爾之家的獎助金。
譯者簡介
黃意然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碩士。入翻譯一行轉眼十餘年,譯作雖然稱不上等身,但也逐步逼近體重。近期譯作有:《親愛的不完美人生》、《十八種微型死亡》、《搖擺時代》、《為失竊少女祈禱》等。
【預購】弟弟◎陳慧
平常價 $31.00【預購】沒有神也沒有佛:佐野洋子的老後宣言◎佐野洋子(譯者: 陳系美 )
平常價 $25.00不變的是懶散又難以取悅。
又哭又笑又不爽,迎接六十五歲,
但只要現在活著,就只能活下去。
《我可不這麼想》詼諧自嘲的中年之後,《無用的日子》癌末之前,佐野洋子說:「老年,是神明賜予的平安。」
五年在北輕井澤的山居歲月,她結識博學內斂的農家友人,以蔬果互為贈禮,收到友人自釀的蜂蜜就滿意得開懷大笑,覓得與傘一般大的蜂斗菜便心滿意足。她看 山賞花,冬季時遠望覆雪的淺間山,春天時滿山遍野的辛夷花與櫻花,夏天的山頭如翠綠的沙拉,秋天則轉為絕美的楓紅。她還獨自一人開著車,三更半夜闖入山間 野溪溫泉,連滾帶爬滑下河堤,摔得鼻青臉腫,只為了嘗試闃黑星空下一人獨享溫泉的滋味。
身體面容急速崩壞,鬆弛的手背肌膚可以捏 出一座鬆軟的富士山。還得應付自己漫不經心的老毛病,時常搞不清是記性差,還是步上母親失智的後塵。日常生活丟三撿四,認真生氣認真發愣。往往忘記與友人 的約會,被戲稱「放鴿子洋子」,配了三副老花眼鏡、四副隱形眼鏡卻還是一直在找眼鏡。
一旦受到死訊驚擾,才發現,老年的落寞就是陸續與周遭友人告別。老年,就是更接近死亡。然而,大哭之後,仍能被電視上的愚蠢節目逗得放聲大笑,也仍然去逛百圓商店,探望失智的母親,和妹妹吵架,並卯起勁來談論無用之事。
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但每天都確實吃飯,大便,睡覺,好好活著。往往駐足流連路邊的花、遠方的山。不知道活著是什麼,不知道何時會死,面對人生的盡頭,只想蹣跚走完最後一段路,普普通通地死去。
什麼時候死都無所謂,不是今天也無妨。
■人究竟要到幾歲才能成為大人?混亂迷惑只比九歲的時候更複雜,更深不見底。
■笨蛋是天生就笨蛋,年歲增長也治不好笨蛋病。笨蛋只會重複聰明傢伙沒經歷過的蠢事,一直笨下去。然而我認為,活得愚蠢或許比較有趣。
■有比無用之事,更讓人雀躍的嗎?無用才是人生的醍醐味吧。
■我只是毫無目標地轉來轉去,儘管如此,我每天都好好地活著,確實吃飯,大便,睡覺。
■什麼朝氣蓬勃的老後啦,活力充沛的熟年啦,每次看到這種印刷品我就火冒三丈。都這把年紀了,為什麼還得參加賽跑?老娘可是累壞了。
■因為我是醜女,所以不介意自己性情乖僻,只想靠薄弱的力量鼓勵自己好好活下去,就這樣成為皺紋、鬆弛、斑點大放異彩的老人,真的很輕鬆。
■對我而言,六十歲是人生的盡頭終於來了。我只覺得登上了人生最頂點的山巔,接下來不是滾落山崖,就是站著面對死亡之谷。
■什麼時候死都無所謂,不是今天也無妨。
■我不知道我何時會死,但現在活著。只要還活著,就只能活下去。
出生於北京,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設計系畢業,曾留學德國柏林造形大學學習石板畫。主要的繪本作品有《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老伯伯的雨傘》、《我的帽子》、《熊爸爸》(榮獲日本繪本獎,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獎),童話作品有《當我是妹妹的時候》等。此外散文集有《普通才偉大》、《沒有神也沒有佛》(小林秀雄獎)、《不記得》、《靜子》、《無用的日子》、《我可不這麼想》,小說有《打開那個院子的門的時候》、《酷酷氏的結婚,奇奇夫人的幸福》等。
譯者簡介
陳系美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所碩士,曾任空中大學日文講師、華視特約譯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我可不這麼想》、《靜子》、《貓咪,請原諒我》、《真夏方程式》、《假面飯店》、《決算忠臣藏》、《藍,或另一種藍》、《寂寞東京鐵塔》、《禪在舉手投足間》、《從蝸牛食堂到挪威的森林》、《有人因你活著而幸福嗎?》等書。
【預購】相愛或是相守(孟若被譽為最好的作品之一.典藏新裝版)◎ 艾莉絲·孟若 Alice Munro(譯者: 王敏雯)
平常價 $35.00《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決選
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孟若以九則故事,交織出最複雜深刻的人生
她相信,等她遠離這個鎮,
離開所有自以為認識她的人們,
真正的自我就會出現。
「證明孟若擁有契訶夫式的能力,
創造真實、有缺陷、讓人共感的人物,就像我們親身所知的人們,
並展現出這些角色如何被愛、失去、簡單的時間流逝所形塑。」
──《紐約時報》書評家、普立茲獎得主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
「我只希望,對於我真心看重的事物,可以不必再撒那種謊,不用再故作輕蔑。而為了不必那麼做,我就得離這些過去認識的人遠遠的。」
-相愛或是相守:一對少女的惡作劇,竟讓一名女管家的人生完全改變。
-浮橋:癌末的中年女子自認不會再有快樂了,直到她遇到一名陌生男子。
-家具:女孩幼時景仰的姑姑,在她日漸成長後,她決定拋下對姑姑的記憶。
-安慰:堅信無神論的丈夫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老婆苦苦找尋遺書,內容卻不如她所想像。
-蕁麻:一名女子拜訪她的好友時,意外遇見她的青梅竹馬,兩人約好一起去打高爾夫球,他說出了她未曾得知的祕密。
-梁柱:女子接待少時親暱的堂姊,兩人不再親密,反而陌生尷尬。從未離開家鄉的堂姊,似乎也要開始追求自由的生活。
-記憶:與丈夫白頭偕老的妻子,在平靜無波的婚姻之下,始終藏著她與一名陌生男子的愛戀。
-昆妮:溫柔善良的女孩不告而別地離開了她的家。而在她往後的人生中,這並不是她第一次出走。
-山裡來了熊:丈夫將記憶力衰退的老婆送至療養院,她卻另一名男病人發生微妙的情愫。
「這就是我想要的,值得傾注一切聆聽的,我渴望的人生的模樣。」
《相愛或是相守》最初於2001年出版,是孟若的第十部短篇小說集,刻畫女性的心境更為洗鍊、幽微、充滿靈光。孟若時而穿梭在她們的童年、少女時代、白髮蒼蒼的時期,讓她們的人生矛盾、困境以及欲望逐一顯現,最後變得極具張力,在篇幅有限的短篇,彷彿能體驗她們一輩子的生老病死。
這些出生小鎮的女性從小看似乖順、恪守社會賦予她們該具備的特質,然而在成長後,她們毅然遠離原本被交予的責任,離家、離開另一半,過起一直以來所嚮往的人生,帶著永遠的愧疚,也帶著嶄新的興奮。透過細緻的刻畫,這些角色變得立體豐富,即使被世俗認定為「悖德」,在孟若的描寫下,卻能令讀者產生同理、不願批判,甚至她們的心聲也都是我們共同擁有過的。
*本書於2014年4月初版。
「無疑是孟若迄今最好的作品」──《紐約時報》書評
「孟若的筆觸有如契科夫,一篇短篇小說廣大得足以容納整個世界,一次又一次的讓我們感到震撼。」──《芝加哥論壇報》
「當我說小說是我的信仰時,她是我少數會想到的作家之一。有些還在世,而大多已經過世。」──美國小說家、《十字路》作者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
「艾莉絲.孟若以其他作家無法企及的方式,讓角色穿越了時間。」──英國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931年生於安大略省溫安鎮,後就讀西安大略大學,因婚休學。先後著有十一本短篇小說選集、一部長篇小說及一本《短篇小說精選集》。曾三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s)、兩度獲頒吉勒文學獎(Giller Prize),2009年獲頒曼布克國際文學獎(Man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另曾獲Rea短篇小說獎(Rea Award for the Short Story)、萊南文學獎(Lannan Literary Award)、英國W. H.史密斯書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小說獎。短篇小說作品散見於《紐約客》、《大西洋月刊》、《巴黎評論》等。其作品已被譯為十三種語言。長年居於安大略省鄰近休倫湖的小鎮克林頓。
譯者簡介
王敏雯
專職譯者,師大翻譯所碩士。酷愛翻譯,享受閱讀,同時認為翻譯是最美妙的閱讀。
【預購】偷書賊◎馬格斯·朱薩克 Markus Zusak(譯者:呂玉嬋)
平常價 $26.00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
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9歲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在戰亂中被迫送到寄養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賽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為的是要紀念自己永遠失去的家庭。
寄養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貧困的區域,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火時時威脅人命。莉賽爾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 ,惡夢不斷。養父為了讓她安眠,於是為她朗誦手冊內容,並開始教她識字。
學會認字進而開始讀書的莉賽爾,儘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卻發現了一項比食物更讓她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用偷來的書繼續學習認 字。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 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鄰居朗讀故事,安慰了每顆惶惶不安的心,潛移默化改變了原本粗鄙的性情。
對照著戰場上萬人之間的爭奪殘殺,莉賽爾藉由閱讀與文字所散發的力量,讓死神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戰場上的靈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奧: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自內心的關愛呢?
多年以後,死神前去迎接莉賽爾的靈魂。死神坐在喧囂的大馬路旁,忍不住感嘆道:「人哪!人性縈繞我的心頭不去!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
―― 馬格斯.朱薩克作品 ――
《克雷的橋》
2019年2月,重磅上市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裡總有一座橋,這座橋,就是家人。鄧巴家的男孩沒有母親,也不需要父親。母親的病逝雖在他們心中留下傷痛,父親的離家卻讓兄弟羈絆更加堅強。但在他們以為人生也許就是如此時,父親突然回到家,提出令人不解的要求:他希望五人跟他去蓋一座橋……?!
經歷十三年沉潛淬練,愛與溫暖的傳信人馬格斯‧朱薩克再次帶來撼動人心的美麗作品。這個充滿心碎與感動的家族史詩將揪住你的心臟,直至最後一頁。
《傳信人》
一趟驚奇、神祕又詭譎的傳信之旅,
有笑有愛也有淚!
不滿二十歲的艾德靠開計程車賺錢。他的人生不特別爛,但也不特別好。然而,一切都在他阻止了一樁銀行搶案後改變――一張寫上陌生住址與時間的方塊A撲克牌來到門前,上面寫著各種荒謬任務,待他完成。艾德的人生也因此改變!
好評推薦
★引人入勝、力道強大的敘事……若沒了文字,我們人類什麼也不是!死亡,不再狂傲!——華盛頓郵報
★一個獨特的故事。——柏克萊大學圖書館館長法蘭西絲卡‧戈史密斯
★這個故事會改變你的生命。(主角)莉賽爾展現一種無可置疑的人性希望,在戰火、貧困、殘酷的環境中可以仰賴的希望。——紐約時報
★獨樹一格的故事敘述。——School Library Journal重點推薦
★這麼感人的小說,會讓好多讀者熱淚盈眶。——Independent on Sunday
作者簡介
一九七五年生於雪梨,父母為奧地利與德國後裔。馬格斯.朱薩克可說是當代澳洲小說界獲獎最多、著作最豐、讀者群也最廣的作家。迄今出版《偷書賊》(木馬文化,2005)、《傳信人》(木馬文化,2008)、《克雷的橋》(木馬文化,2019)等書。
「你總是希望每字每句都能完美,要把故事說對、說好。其實我的心情就像書中的主角克雷,他想造出一座最美麗也最完美的橋――可是內心深處,他知道這不可能做到。但是這個嘗試的動作是美好而且了不起的。我在寫這本書時就是這個感覺。」
藉由《克雷的橋》,朱薩克想描繪一個充滿缺陷、彼此恨著又愛著的家族;他想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生命與力道。對於朱薩克的成功,你可以說他擁有與生俱來的寫作天賦,但這一切更可能歸功於他對完美的追求,十三年間持續創作,未曾間斷。「身為作家,我是這樣覺得:其實你一直處於熱身的狀態。就某方面來說,寫書就是為下一本作品熱身。」這是他的創作之道,而在《克雷的橋》之後,我們必能再次迎來他超越自我的下一本鉅作。
www.randomhouse.com/features/markuszusak
Facebook:/markuszusak
Instagram: @markuszusak
Tumblr:www.zusakbooks.com
譯者簡介
呂玉嬋
生於台北,藝術碩士。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
【預購】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榎本博明 (譯者:駱香雅 )
平常價 $29.00 你也被「認同渴望」給俘虜了嗎?
過度在意他人反而迷失自我價值……
停止情緒腦補,
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認同渴望」打從出生起,就是牙牙學語、練習腳踏車、參與競試等過程中,驅使我們前進的原動力。在父母、師長的稱讚鼓勵下,我們獲得欣賞、渴望認同,並因而不斷成長。
「認同渴望」助你完成了很多重要任務,甚至成就了你。
不過當這股與生俱來的欲望過於膨脹,開始凌駕於你的意志、操弄著你的恐懼、壓抑了你的本性,讓你變得焦慮且憂愁時,就必須思考——自己是否已經被「認同渴望」給俘虜了?
‧對方露出不高興的樣子,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的錯
‧害怕破壞現有關係,不敢說出自私任性的話
‧如果意見對立,因為怕尷尬,不太會堅持己見
‧受人拜託時,很難開口拒絕對方
‧會順著對方喜歡的方向說話
‧總是在觀察周遭人的臉色
‧只要事情能圓滿解決,犧牲自己也沒關係
‧發文後反覆觀看,想得到熱烈回覆與點讚
★ 「認同渴望」為幸福驅動,而非洪水猛獸
過度在意他人想法、渴望他人正面肯定,或許讓你覺得無法隨心所欲做自己,被別人的眼光牽著鼻子走,因而困擾煩憂。
然而如果你因此以為「只要拋棄認同渴望生活就好了!」那就想得太過簡單了。
事實上「認同渴望」不只幫我們成就了自己,也讓我們在人際上更富同理心、溫暖且受人喜愛。「認同渴望」可說是人際關係中必備的重要能量,為每個人所期待的「幸福」驅動。
我們該做的不是丟棄「認同渴望」,而是掌握並使其有益於己,以拿捏好自我願望與他人期待之間的平衡。
★ 以不多不少的「自我」,立於「強烈渴望被喜歡」的時代!
在這個網路社群發達的時代,人們除了現實人際,同時也面對著「網路關係」。隨時能展現自我的社群平台,使人受到關注與評論的機會大增,也令現代人無時不刻感受著「他人的目光」。網路上譁眾取寵的炫耀大會,甚或惡意滿滿的社群暴力,都深遠地影響著現代人的「認同渴望」——更爭奇鬥艷、更戒慎恐懼、更失控也更折磨。
本書作者「榎本博明」點出,在這樣的網路現象加乘下,人們所見的「他人眼中的自己」已過度膨脹。而一旦陷入了這樣的視角陷阱,便很容易迷失自我價值,最終淪為「認同渴望」的俘虜。
為了幫助讀者與「自我認同」共處,本書脈絡地藉由心理學、社會現象進行實例剖析與說明,並提供「人際不走心」的實用技巧,帶你透徹認識、掌控並善用「認同渴望」,取得自我與他人的平衡。
停止自我懷疑,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過度解讀害慘關係,關鍵時候請停止腦補
‧想率性做自己,先學會「自我揭露」
‧越想當萬人迷,真心喜歡你的人越少
‧執著於「他人眼中的自己」時,你眼裡根本沒別人
‧太過玻璃心?「被輕視的不安」惹的禍
‧想獲得認同,就從「理解他人」開始
本書特色
★ 老實說你就是想做自己又想被喜歡吧?一本幫你平衡拿捏「自我×他人目光」的智慧之書
★「認同渴望」去妖魔化,心理學博士帶你擺脫人際不安與焦慮
★「一分鐘內心檢查表」+「情緒壓力因應表」抓出問題點,失衡情緒先冷卻
作者簡介
心理學博士。
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畢業。於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專攻心理學,博士課程肄業。曾任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助理教授等職,現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代表。產業能率大學兼任講師。
著有《社交焦慮》、《終結職場豬隊友指南》、《暴走社會》、《職場致勝必學的人性心理學》等書。
譯者簡介
駱香雅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之翻譯工作。
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感謝生命。
目前譯有《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采實文化)、《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慾望社會》(天下出版)、《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天下生活) 、《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方言文化)等。
【預購】光與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紀思潮、大航海與 現代歐洲的誕生◎ 威廉·曼徹斯特 William Manchester(譯者: 張曉璐, 羅志強)
平常價 $45.00 這一千年,照亮世界的只有火、火刑,以及被燒焦的殉道者。
——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這本書我看了四遍。」
——故事人氣專欄安妮的午茶八卦時間:「絕不能錯過的超濃縮歐洲千年史。」
馬丁路德、伊拉斯謨、米開朗基羅、達文西
湯瑪斯・摩爾、喀爾文、亨利八世、麥哲倫……
——一個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改革家、藝術家、探險家
在一個殺人、竊盜、強姦、暗殺多到史無前例的時代,
當反智之火燒去理性,啟蒙的火種如何降臨?
歐洲的中世很漫長,在這個充斥火刑與無知的一千年,文明處於崩潰與重生之中。這時一顆火種出現了,那就是人們對贖罪券的反抗與對教廷的質疑,接著馬丁・路德崛起,宗教改革的烈焰成為文明重生路上的第一道光束。
接著是對無知的抵抗,大量書籍著作普及,此時出現了第二顆火種,照亮了知識和對藝術之美的追求。於是打破固有文明地域、尋找新世界的渴望刺激了大航海時代來臨。隨著殖民帝國的瘋狂探險,麥哲倫帶著船隊出發,找到了貫通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黃金之路——麥哲倫海峽,新航路的開闢,將世界完整呈現在人們面前。
● 一個殺人、偷盜、文盲、淫亂多到史無前例的時代。理性讓人起疑,愚昧引人前行。從驚心動魄的騎士傳說到殘酷野蠻的宗教審判,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中世紀更令人恐懼敬畏。
● 卻也是「普羅米修斯們」誕生、在各處播下啟蒙火種的年代。以伊拉斯謨為首興起的人文主義思潮,以馬丁路德為首的宗教改革運動,從璀璨奪目的啟蒙思潮到雄心勃勃的環球航海,也從未有一個時代比中世紀更令人興奮驚嘆。
著名歷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以引人入勝的筆觸描寫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之前,中世紀人們生活的各種面向,以及野蠻無知、教廷崩壞、人文主義、科學崛起及航海探險等如何深深影響著那個世代的人們。
宗教改革砍去了歐洲的腐化腦袋,文藝復興在偉大藝術家的努力下找回了社會活力,作者以其一貫細膩生動的敘事風格,以及描寫歷史的優雅和嚴謹,帶領讀者領略從搖搖欲墜到涅槃重生的歐洲中世史,展現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改革家、探險家、藝術家、詩人,以及一段波瀾壯闊、黎明破曉的年代——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
●那是一個巴別塔的時代———
沒有鐘錶、警察和通訊軟體,
人們只知道魔法和巫術、女巫及惡龍,
殺害那些異教及冒瀆其信仰的人。
●也是一個反智的時代———
充斥著無止境的迷信、腐敗、暴力、反智和無知,
政府高官和宗教領袖沉迷於火刑、酬庸、謀殺、淫樂和販售贖罪券。
●是一個「雜草蔓延至上帝的葡萄園」的時代———
馬丁・路德將腐敗的教宗通諭扔進火堆,
「因為你敗壞了上帝的真理,願上帝在熊熊大火中將你毀滅。」
●以及天堂和地獄每隔24小時就會輪替的時代———
宇宙的浩瀚無邊和深不可測構成對基督教的最大威脅,
而夢想家麥哲倫在此時把世界航行到人們的眼前。
本書特色
1.一翻開即是中世紀大事紀,並收錄有大量中世紀版畫、插畫和油畫,可有效輔助愛史者閱讀。
2.本書描寫橫跨十個世紀的歷史與文化波動:人文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發展、歐洲人征服海洋、挑戰教會高壓統治以至推翻封建壓迫……可說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3.國外編者與審定者為本書加入大量且細緻的注解,為極富收藏價值與閱讀樂趣的歷史參考書。
作者簡介
古根漢學術獎、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獎章得主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記者及傳記作家。主要著作包括《光榮與夢想》(The Glory and the Dream)、《克虜伯的軍火帝國》(The Arms of Krupp)、《總統之死》(The Death of a President)、《邱吉爾:最後的雄獅》(The Last Lion)等,其作品在全世界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出版。.
1922年出身於藍領階層,曾擔任報社記者,二戰期間負傷,後與同為軍官的約翰・甘迺迪結下深厚友誼,並於甘迺迪當選總統後多次為其撰寫講稿。後進入大學擔任教職。
不同於一般枯燥厚重的歷史書,其細膩優美且描摹傳神的文筆與切入角度廣受讀者歡迎,《總統之死》即暢銷超過百萬冊,並曾因《美國凱薩》(American Caesar)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重要著作《光榮與夢想》更被譽為美國斷代史經典。
曾榮獲古根漢學術獎,2001年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獎章。2004年逝世於家中。
譯者簡介
張曉璐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會員。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與日語雙學士,資深筆譯及口譯。
羅志強
曾參與過多部合譯作品,現旅居國外。
【預購】寶島(上/下冊)【限量作者親簽版】◎真藤順丈 Junjo Shindo(譯者:高詹燦 )
平常價 $45.00第9屆山田風太郎獎∣第5屆沖繩書店大獎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No.5∣《週刊文春》推理BEST 10 No.7
★直木獎名家評審委員、藝文界一致讚譽!
京極夏彥:一部擁有超乎尋常力量的敘事詩
林真理子:以巨大的熱量與驚心動魄深深震動讀者
東野圭吾:從主角到曇花一現的角色皆充滿魅力……上等的娛樂小說
夢枕獏:以沖繩為舞臺的《寶島》,讓讀者感受到滿溢的熱度
桐野夏生:如此沉重的故事,卻寫得舉重若輕,太可憎了!
宮部美幸:一部獲得幾乎滿票通過、無庸置疑的傑作
書評家池上冬樹:壓倒性傑作!
本書責任編輯:這是我曾經手過最傑出的原稿!
那是沖繩最熾熱亮眼的年代
奮起吧,一起搶回被奪走的故鄉!
在二戰後尚未歸還日本的沖繩島上,有一群人自可怕的「鐵暴風」中倖存下來。他們像動物般活在殘破的世界,眼前是垂死的島民和屍體。於是他們從美軍的倉庫和基地搶奪物資,延續這座島上未完的戰爭。
「要搶回被奪走的故鄉!」這不是偷搶拐乞,這是他們對占領者的報復,對權力者的怒吼。他們被叫做「戰果撈客」,是島民眼中備受愛戴的英雄。直到那一夜,英雄阿恩在嘉手納基地的逃亡過程中神祕失蹤,一場曾將故鄉燒燬殆盡的鐵暴風再度席捲這座島嶼而來。
「活下去,生還才是最大的戰果。」
多年之後,島上女孩接連慘遭殺害,一名菜鳥琉球警察奉令偵辦命案。追捕疑犯的過程中,在凶手車子裡發現的人骨和一名神祕出現的男孩,讓他兒時身為戰果撈客的記憶與一道道未解謎團又重回腦海。
歷史的殘響讓島民渾身戰慄,然而,掩埋於歲月中的痛楚、憤怒與真相,隨著英雄的轉生來到最終的風景
作者長達七年來數度前往沖繩取材,以沖繩戰役後至一九七二年歸還日本前動盪的歷史為背景,同時在原書中使用大量方言,講述從小一起長大少男少女二十年間的青春成長物語。書中提到的嘉手納幼女殺害事件、軍機失事墜毀小學慘劇、美軍在沖繩配置毒氣部隊、胡差軍民與罷工衝突,以及沖繩縣警前身琉球警察,皆為歷史上真實的事件與組織。
本作不僅榮獲多項文學大獎與媒體讚譽,日本名作家夢枕獏更盛讚:「所謂寫小說就是這麼回事。」為近年直木獎難得驚人衝擊之作。
《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日經新聞》、《產經新聞》、《東京新聞》、《本の雜誌》、《週刊新潮》、《週刊文春》、《達・文西雜誌》、《野性時代》、北海道廣播電臺等……
各大媒體、書評、書店店員、亞馬遜讀者好評如潮!
好評推薦
冬陽/推理評論人
臥斧/文字工作者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黃崇凱/小說家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瀟湘神/小說家
真藤順丈的《寶島》是本美麗的小說,我看完後難以平靜。本書以二戰後沖繩受美軍統治為背景,這段歷史雖已過去,卻仍被現在的島民背負;而那段身不由己、被不同族群支配的命運,或許也能引起臺灣眾多族群的共鳴吧!《寶島》提出了絢麗的假說、魔幻的反抗,臺灣能不能從革命的身影中,看見對未來的不同想像呢?──瀟湘神
非常精采的小說,以戰後沖繩為舞台,帶我們認識那些觀光客看不見但卻確實存在過的複雜歷史,以及美麗的海島風光。優秀的作品該是這樣的,在虛構的角色與故事中,創造出強烈且真實的情感。──蔡依橙
一九七七年出生於東京。二〇〇八年以堂堂「四冠王」新人身分出道,短短一年間即拿下四項指標性文學獎,並獲得多數評審委員與讀者支持。擅以人物交織故事書寫出土地的聲音與風土,作品備受矚目。
出道時以處女作《地圖男》獲得第三屆達文西文學獎大獎,《庵堂三兄弟的聖職》獲得第十五屆日本恐怖小說大獎,《東京吸血鬼金融》獲得第十五屆電擊小說大獎銀獎,《RANK》獲得第三屆白楊社小說大獎特別獎。陸續發表《聖經DX》(バイブルDX)、《田埂與槍》(畦と銃)、《墓頭》(ボズ)、《黃昏旅團》(黄昏旅団)等作品。
耗時七年寫就的巨作《寶島》獲得日本各大報章雜誌讚譽,更一舉榮獲第九屆山田風太郎獎、第一六○屆直木獎、第五屆沖繩書店大獎,榮登「三冠王」文壇高峰。
譯者簡介
高詹燦
專職日文譯者,翻譯資歷二十多年,譯作五百多本。主要譯作有《蟬時雨》、《人間失格》、《假面的告白》、《劍客生涯》等。
個人翻譯網站:www.translate.url.tw
【預購】禁色◎三島由紀夫 (譯者:高詹燦)
平常價 $37.00★三島由紀夫為了「清算青春」所寫的小說
★與《假面的告白》並列男色小說的代表作
愛人的人總是寬大,被愛的人總是殘酷。
年過花甲的老作家俊輔與「美」鬥了一輩子,就在他以為自己終於失去與「美」搏鬥的氣力之際,他遇到美青年悠一。悠一跟俊輔告白:他不愛女人,只愛男人。
俊輔愛女人而連遭不幸;悠一不愛女人,但他擁有老作家理想企盼的完美幸福。於是,悠一成了俊輔的藝術品的化身。
俊輔決定藉由悠一,重返青春!要透過悠一向讓他不幸的女人復仇。
就在俊輔的計策漸漸成功之際,悠一突然吶喊:我想成為現實的存在!
俊輔第一次聽到自己的作品開口了。
當晚,悠一爛醉如泥,半夜被自己發出的聲音驚醒。在夢裡,他殺了俊輔……
三島由紀夫挑戰當時社會禁忌,與《假面的告白》一樣引起很大的迴響。有人說《禁色》是《假面的告白》的延伸,也有人說《禁色》是小說中三島的兩個內心層面在自我對話。無論如何,這部小說讓三島在日本戰後文學中奠定屹立不搖的地位。
精神只能問,絕不能應答,除了回聲以外。
名家推薦
石原慎太郎:「這部小說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與復仇』,讀來有趣,又讓人背脊發涼……」
筒井康隆:「三島的文章確實是優美的文章,具邏輯性的美文中鑲滿警句與箴言,其才能確實非常驚人。」
孫梓評:「三島自承,寫作《禁色》,乃試圖讓自己內在矛盾對立的兩個『我』進行對話。『我』向『我』說話,那是照鏡的感覺嗎?有趣的是,鏡子——無論是王爾德《格雷的畫像》般的鏡子,或是納西瑟斯那水一樣的鏡子,鏡子的囚徒,被作者的潛意識壓服著,從《假面的告白》跟著移動到《禁色》來了。」
三島由紀夫(1925-1970)
本名平岡公威,出生於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四日,自幼身體孱弱,在出身貴族的祖母溺愛下成長,養成其孤獨、敏感而纖細的個性,及對日本傳統藝能之美的嚮往,帶來一生不可抹滅的影響。
十六歲即發表作品《繁花盛開的森林》,展現其美學意識及華麗的文體,被視為早熟的天才。引薦他跨進文壇的恩師清水文雄為其取的筆名「三島由紀夫」從此陪伴他一生。
一九四七年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於日本大藏省,隔年為了專心從事寫作而離職。一九四九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假面的告白》在文壇嶄露頭角,此後創作不斷,成為日本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三島不僅在日本聲譽卓著,在國外也享有極高的評價。暢銷作品《潮騷》為其打入美國出版市場;展露獨特洗鍊美學意識的《金閣寺》將三島的文學事業推上高峰。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是「日本的海明威」,也是日本當代著作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作家。
除了小說、散文與詩詞等文學創作,三島在戲劇方面也展現驚人的才華,寫了許多優秀劇本,致力於日本古典戲劇能樂和歌舞伎的現代化。同時還擔任電影演員,甚至在以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特別演出。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三島完成力作《豐饒之海》四部曲最終卷《天人五衰》後,即夥同四名楯之會青年成員前往自衛隊總部挾持總監,鼓動自衛隊發動政變未果,當天便切腹自殺,結束其壯麗的一生。
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潮騷》、《金閣寺》、《禁色》、《美德的徘徊》、《愛的飢渴》、《女神》與《豐饒之海》四部曲等。
譯者簡介
高詹燦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主要譯作有《蟹膏》、《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鳥人計畫》、《烏鴉的拇指》、《夜市》、《光之國度》、《蟬時雨》、《劍客生涯》系列、《新選組血風錄》、《假面的告白》等書。
個人翻譯網站:www.translate.url.tw
【預購】論傑作: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夏爾‧丹齊格( 譯者:揭小勇)
平常價 $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