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
- 90
- 90期
- and Marvels of Christopher Nolan
- Christopher Nolan
- Justin Sau
- Mysteries
- Nolan
- Nolan Variations
- Oppa看風景
- PYRO
- pyro 2
- The Nolan Variations: The Movies
- Tom Shone
- verse
- Verse第4期
- Verse(4月號/2021,第4期)(告五人版)
-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製作全紀錄:獨家收錄未曝光劇照、劇組幕後訪談及製作花絮歷程
- 《維摩經》哲理通析
- 【預購】聯合文學(3月號/2021)(第437期)
- 一頁文化
- 上下卷
- 九龍公園
- 乳頭上的天使
- 乳頭上的天使:陳克華情色詩選,1979-2013
- 亂翻書·樂無窮
- 五四運動史
- 五四運動史(上)
- 亦蜿蜒
- 人在天涯
- 人在天涯——南渡
- 任明信
- 但唐謨
- 何曼盈
- 保家不必衛國
- 修辭立其誠 ──周策縱訪談集
- 倍萬自愛
- 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
- 假如我再次健全
- 兒女經
- 兒童繪本
- 其他
- 再見 少女
- 初文
- 初文出版
- 初文出版社
- 創作
- 創作,你也能
- 劉樹華
- 勞國安
- 勵志
- 區肇龍
- 十二月初夏
- 十項全能
- 半畝集
- 南山夜語
-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
- 博客來
- 博客來封面
- 印刻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古文名篇賞析
- 古蒼梧
- 可米傳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
- 同志
- 向河居書事
- 吳洛曦
- 告五人
- 周國偉
- 周國偉文集
- 周潔茹
- 周策縱
- 周策縱序文集
- 周策縱論詩書
- 周芬伶
- 啤酒罐與花生殼
- 四月練習
- 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
- 圖解楞嚴經
- 坍塌的樂園
- 城市回眸
- 城市回眸:香港文學探論
- 壹元大照相館
- 夕陽正好
- 大師們的小說課
- 大田
- 大田出版社
- 天上有顆孤獨星
- 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
- 失重練習
- 奇緣
-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
- 字花
- 孤獨的小船
- 宗教
- 客棧倒影
- 家安的棒棒糖
- 寶瓶
- 小說
- 尼加拉瓜詩選出版委員會
- 尼加拉瓜詩集
- 岑幸富
- 崔舜華
- 帝鄉
- 廖小英
- 張偉男
- 張惠
- 張愛玲
- 張愛玲課
- 張曼娟
- 張燕珠
- 徐子雲
-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 悉尼隨想
- 悶雷
- 惟得
- 愛的紀念
- 慕容羽軍
- 我的世紀
- 我的童年
- 我的童年:上水妹仔手繪本(粵語版)
- 或序或散成圖
- 探訪時間
- 故事
- 散文
- 文化研究
- 文學理論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雜誌
- 文滴
- 文集
- 新詩餘話
- 施友朋
- 明月與賞月的人
- 星斗闌干
- 春光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時日悠悠
- 書
- 書話集
- 書鄉夢影
- 月光燈燈
- 有鹿文化
- 未知的星宿
- 未知的星宿——童常詩集
- 朱珺
- 李洛霞
- 李浩榮
- 李華川
- 李華川文集
- 松木
- 柯佳嬿
- 柳家巷的女人
- 梓人
- 歷史
- 歷史裏的斷章
- 殘破集
- 水煮魚文化
- 江思岸
- 洪愛珠
- 浮世短歌
- 浮世短歌:這次,多談點自己
- 海外
- 海角·孤舟
- 消遣繁華
- 湯姆·邵恩
- 溫健騮
- 玉屑金針
- 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
- 王潤華
- 瑋業出版社
- 盧因
- 盧文敏
- 看路開路
- 看路開路——慕容羽軍香港文學論集
- 矜憫護航
- 矜憫護航: 廿五年臨床護理管理工作經驗分享
- 石見明
- 石龜島傳說
- 童常
- 童書
- 第437期
- 維摩經
- 網絡危情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羅青
- 羈魂
- 翁靈文
- 翁靈文訪談集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 聯合文學
- 自傳
- 興之美學
- 英文
- 華文
- 葉德平
- 蔡炎培
- 蔡益懷
- 蕭欣浩
- 藍色獸
- 蘇東坡
- 蝴蝶一生花裏
- 蝴蝶一生花裏:八百年前姜夔情詞探隱
- 衣若芬
- 西北國際
- 解構滋味
- 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 許定銘
- 許榮輝
- 評論
- 評論集
- 詩
- 詩意空間
- 誠品
- 誠品獨家封面
- 諾蘭變奏曲
- 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Christopher Nolan電影全書【諾蘭首度親自解說|全彩】(完整收錄導演生涯11+4部作品,228幅劇照、片場照、分鏡及概念手稿)
- 謝旺霖
- 謝淏嵐
- 謝越芳
- 譚福基
- 譚秀牧
- 貓在之地
- 路從書上起
- 轉山
- 迅清
- 通俗與經典
- 遠流
- 郭麗容
- 鄭啟泰
- 鄭麗君
- 醉一生一世
- 醉書小站
- 醫療保健
- 醫療概論
- 釀出版
- 重版文化
- 野人
- 野村雜話
- 金庸
- 長廊的短調
- 閱讀我城
- 閱讀我城——文學評論集
- 陳克華
- 陳潔開
- 陳煒舜
- 陳麗儀
- 陸潤棠
- 雪
- 雯彬
- 電影
- 非常風景
- 颱風季
- 飲食文化
- 香港
- 香港故事:金庸小說的誕生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增訂版)
- 馬吉
- 馬覺
- 馮偉才
- 鬼入門
- 鬼入門:陳克華詩集
- 麥華嵩
- 黃坤堯
- 黃政淵
- 黎漢傑

【預購】再見 少女◎柯佳嬿
平常價 $31.00
【預購】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洪愛珠
平常價 $27.00
【預購】雪◎任明信
平常價 $26.00天空老了
落下他的白髮
有天你也會如此
失去一切
你曾經凝望愛人
以為那就是愛
你曾經觸摸花瓣
以為這就是花
詩人任明信 最新詩集《雪》
開場引言他寫:
雪無心
雪安靜
雪只有現在
雪覆蓋一切
一切
都宛然有
一切
都未來見
這幾行字幾乎已經概括新詩集的意念。
距離上一本,將近四年未出版詩集的任明信,他總是不急,總是慢工細緻,於每一個字。
他的詩獨具一格,看似輕盈的文字,兩三行,卻說出了一個哀傷的宇宙,
他的詩,無論何時讀來,都引起一場感性的風,吹得我們眼睛無法睜開,甚至默默滴淚與輕嘆。
本書特色
【封面畫作】鄭常,高雄人
關於封面概念《孤白裡的水珠》:
搭說不準的慢飄行/聽見了你/默默靠落身旁/異常純淨的聲音 還有她 還有他……
不論是怎麼個偷偷的/在這裡/任意離席是不被允許的美/上天主宰了孤白
想摸摸石頭/黏著青苔/跳上花瓣/微風撥弦
是睡著了吧/總以為自己是顆小水珠
【封面裝幀概念】劉克韋
這是與任明信合作的第四本書。
一如既往封面以鄭老師的畫作為主視覺。
這次比較重大的突破是在顏色的選擇上,為了要讓畫作更為凸出,原本想要呈現雪的純白的白底,改以加入底色來豐富主圖。總共提出了四個顏色,最後定奪以紅來呈現,這是與作者過去的封面非常不同,但卻與這次的詩作互相應答的色系。
【封面裝幀條件】
書衣:元素紙網印白,呈現主圖雪與水滴的層次感。
封面:安娜白卡,印特色銀。
名人推薦
詩人 孫得欽 推薦
「他踏破自己的界線
在詩裡
也在詩外
我發現有些庸俗的字
甚至比真誠
更適合形容他
比如浪漫
和危險」
任明信
十一月生,高雄人。喜歡夢,冬天,寫詩,節制地耽溺。
著有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散文集《別人》。
一切
-7
而我已經不是過去的我了。
說的時候,你帶著熟悉的狂喜與悲傷。
某種徹底超脫前的解離。
慢慢地分享,關於任明信這個人。
但你已不只是他,你是別的,再來者。
-6
學著與時間和平共處。
一旦戰爭,你也不會是贏的一方。
有些回憶成了時間的俘虜。
有時,會迫使人割讓未來的夢想償還。
現也覺得無妨了。夢想是用來信仰,不是非得實現。
-5
想說個故事。
《景德傳燈錄》中,有則一指禪的公案。故事是說金華山的俱胝禪師有天在道場裡,來了一位名為實際的比丘尼,她來的時候沒有通報,戴著斗笠逕自走入道場,徐徐繞著俱胝走了三圈,然後問他,如何是「道」。若能回答,就摘下自己的斗笠。
俱胝傳法已有些時日,心底閃過萬千文字,但在比丘尼詢問三次之後,仍無法道出。她旋即要走,俱胝曰天色已晚,不如暫且留一宿。比丘尼又問,如何是道。若能回答,就留住一宿。俱胝依然無法應對,尼姑離去。他嘆道,自己空有大丈夫的身軀,卻無大丈夫的氣魄,決意離開道場,前往四方尋參。
然而當晚,山神託夢給他,跟他說無須離去,改日便有肉身菩薩前來說法。幾日後,天龍和尚來。俱胝接待之餘,說明了事情經過,請示於他。天龍和尚聽完,不發一言,僅豎一指示之。俱胝當下大悟,此後,若有人問及,便舉起一指,再無他說。
-4
著迷於人類頓悟的瞬間。
有一種真正的看見、真正的傾聽,必須用全部身心去承接。
超越語言的當下,萬法歸一,再無歧義。
顛倒夢想的微小動作,一句話,一個呼吸。
從「機緣」變成「命運」的剎那。
如諾蘭在《頂尖對決》中的魔術戲法:The Prestige。光榮的再現,只因你不知如何去看,於是未曾真正看見;因為從來沒有真正在乎,故不得其門而入。
直到你遇見洪水,遇見深淵,遇見魔法。蛋殼裂開。
如馬丁‧麥克多納的《意外》,山姆洛克威爾飾演的警員,戴著耳機,在火舌蔓延的警局中讀著警長死前寫給他的信,上頭寫了:你是比你以為的,更好的人。
禪宗說:啐啄同時。
啐是小鳥於殼中吮聲,啄是母鳥為助其破殼而嚙。
必須兩者皆備,才有新生。
如華卓斯基的《駭客任務》,先知微笑著對尼歐說:「可惜你不是……」。與隨後的預言:「但你很善良,所以接下來會很艱難───因為你必須在自己和相信你的人的性命之間,做出抉擇。」而尼歐的覺醒,便是在相信自己不值得的前提之下,決定與命運拚搏,於是重生。因為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等待的人,勇於赴死,才成為救世主。
如那句俗諺:裝睡的人叫不醒。
唯有真正想醒的人才有可能醒來。
-3
一指禪的故事尚有後續。
俱胝在悟道後,聲名遠播。其座下有一小沙彌依樣畫葫蘆,當俱胝不在,有人前來尋道,便學師父豎指答應。一天,俱胼將沙彌叫來,問道:你也懂得佛法?小沙彌回師父:懂得。俱胝又問:如何是佛?
小沙彌自然地豎起了手指,此時,俱胝抽出懷中的戒刀,斬下沙彌的手指。小沙彌痛得大聲叫喊,起身要走。俱胝大喝將其喚回,復又問:如何是佛?小沙彌下意識地要豎起手指,卻發現已無物。豁然領會。
-2
近來,無意養成了翻字典的習慣。
某次隨意翻開,目光停在「一切」。
一切,名詞。是所有,全部之意。
「所有」是大千世界的森羅存有;「全部」是各式局部的總和。
一切這二字,自有自成,無可憾搖。
然而一切之「切」,亦是一刀。動詞。
一個俐落的,精準的,絕對的斷面。
一枚當下的生命快門。
我們稱之為「現在」。
「現」是時間狀態,「在」是空間狀態。
猛然驚覺「現在」不僅是名詞,更是動詞。
恆動詞。
俱胝的那一刀,就是「一切」。
-1
比「一」更令人神往的極致存有。
零與無。
把所有可愛的,可憎的,可悲的,可喜的,都放下。
把所有你存活至今,以為是的,以為有的,以為對的,都殺死。
如此你便自由了。
謎題只屬於渴求答案之人。
對知道謎底的人而言,問題根本不存在。
真實的永恆面紗。惡作劇之神艾德秀(Edshu)的遊戲。
沒有The Pledge,沒有The Turn,只有The Prestige。
時間到了,你要準備好,讓自己配得那一刀。
0.
三十四歲,以為到了這年紀,不是自殺就是出家。
不料,意外地活過了虛無,活進了生機盎然的空寂。
樂此不疲地清醒夢;苦惱和哀愁的賽局。
希望是練習,絕望也是練習。
為了把自己活得更繁盛。
那些帶你來到此時此刻的事物,終會引領你至別處。
明明白白地愛著,在心底,替過往留下乾淨房子。
那裡依山傍海,那裡窗明几淨。
那裡,數十年如一日。
看著他們,你揮手微笑,說保重。
你記得,你都記得。
只是,不特別再想起。

柳家巷的女人◎謝越芳
平常價 $23.00
香港故事:金庸小說的誕生◎區肇龍
平常價 $28.00 「書名提示『香港故事』,用意已呼之欲出,認為香港的歷史大場景,實促成金庸作品的誕生。作者循此而用力,以簡練的文筆,鋪陳豐贍的材料,益見脈絡條暢,富有思致,讓我十分驚艷。」
—鄭吉雄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文化歷史講座教授)
「本書將傳記研究、文化史闡釋、文學場域分析、文本精讀諸方法融為一體,並致力於通過史料的發掘,『親臨』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學的現場,並試圖呈現當年香港文化界和傳媒界的歷史樣貌,顯得尤其可貴。」
—張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歷來研究金庸小說的專著,多如恆河沙數,惟近世學者均以分析文本內容與藝術手法為研究重點,針對香港社會與金庸的關係則如鳳毛麟角。本書可貴之處,在於作者在前賢研究成果上,補苴罅漏,探討當時香港社會與政治環境因素對金庸小說形成的影響,以及金庸小說對香港文學發展所帶來的啟示,可謂發前人未發之覆,是書的研究價值可見一斑。」
—余文章博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
「香港至今仍未見有金庸小說的博士論文,然而香港最應該有金庸小說的博士專論。區肇龍博士將其論文修訂出版,精益求精,從作者背景、社會歷史脈絡、武俠小說傳統、文本內部研究等進路研究金庸小說,資料詳實,見解獨到,為金庸小說研究補上了漂亮的一筆。」
—譚志明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高級講師)
區肇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學博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文科碩士,嶺南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曾任教於嶺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職業訓練局等高等院校。二〇一九年獲邀出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訪問學者及《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的論文評審。曾於《文學論衡》、《名作欣賞》、《文學教育》、《國文天地》、《教育與教學研究》(前《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語文建設通訊》、《香港文學》等發表文章。曾參與多個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現為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香港中國研究生會、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美國亞洲學會等專業學會的會員。

PYRO 2◎Justin Sau
平常價 $28.00Justin Sau was born on March 8, 2007, in Hong Kong. He goes to the school HKIS. He is Chinese, and he lives with his mom, dad and brother. His favorite authors are Rick Riordan, Stuart Gibbs, and J.K. Rowling, who inspired Justin to become a writer. In his free time, he enjoys watching YouTube, playing video games, and reading. This is his first chapter book. He hopes you’ve enjoyed the book.

《字花》第90期
平常價 $16.00
【預購】轉山(經典版)◎謝旺霖
平常價 $31.00
貓在之地◎崔舜華
平常價 $25.00
保家不必衛國◎謝淏嵐
平常價 $23.00這本書,講的是英治以前的香港,最少人談及的部分。不講盆菜,不講拜山,也不講婚嫁習俗和宗教傳統,而改談鄉約、械鬥、戰爭、盜寇、村際地緣政治。除了新界的鄉村,還要涉獵海盜、商業警衛隊、殖民體制下的團防局等,希望可以提供閱讀香港的一個新角度。
作者簡介
謝淏嵐
畢業於聖保羅書院(201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8),將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繼續學習歷史。研究興趣主要為香港戰前社會、軍事及前代史。曾撰寫數篇香港史文章,刊於香港輔仁媒體、香港01、臺灣「故事」網站及澳門期刊《僑》。目前正在學習東南亞及澳門歷史,以及進行關於1887年中國越界執法,在深水埗綁架香港居民案件的研究。

【預購】聯合文學(3月號/2021)(第437期)
平常價 $21.00封面故事
大標/
1960-2000
我的懷舊生活選物圖鑑
森永製菓 蘋果西打 雄獅粉蠟筆 玉兔鉛筆 大同磁器 王子麵 維士比 漢聲小百科 愛國獎券 生活泡沫紅茶 電子雞 小魔女的魔法書 Hello Kitty 機器貓小叮噹 千面女郎 任天堂紅白機 集郵冊 嘉美艷容露 乖乖 豐年果糖……究極85選
1960-2000 我的懷舊生活選物
一九六○年的大同電鍋、一九六一年的森永牛奶糖、一九七○年的王子麵……這些熟悉不過的日常用品,現今化身為台式文化的展現。復古可以新潮,經典可以再現。本次專輯回到一九六○至二○○○年,蒐集超過八十件選物,細數物件所承載的故事,尋找台灣文化的集體記憶。透過物件的存續,故事能重新被發現,也得以收藏。
Model│徐懷鈺.人物攝影│宋昶志
特別感謝│張哲生、沒有新歌的唱片行、豊逹雑貨商行・馬尾古書店

【預購】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衣若芬
平常價 $27.00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
痛或喜,人生最後只有你自己
深入靈魂的咒語――「倍萬自愛」
每遇到一些難受的問題,我就會打開東坡的詩文,設想:如果東坡生在今世,他會怎麼想?怎麼做?
你問我,學蘇東坡有什麼用?
我用這本書,我的生命經驗回答你。――衣若芬
研究蘇東坡三十多年,亞洲一流蘇學女專家衣若芬教授最新作品《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書信未尾,你說「敬祝安康」,蘇東坡說「倍萬自愛」。
生命不夠愛你一萬年;人人都要愛自己一萬倍。
擦乾眼淚,消解怒氣,就算全世界遺棄了你,收拾你的身心,愛吧!愛自己,認識自己的存在,安頓、管理、樂活,你值得擁有蘇東坡一樣的快意人生。
從愛自己到愛他人、愛萬物、愛世界。
一‧〈自我存在〉
什麼是自我?愛自己會很自私嗎?
從蘇東坡的前世傳說和夢境異事認識東坡的生命本質,感知自我的存在。
二‧〈自我安頓〉
從蘇東坡對人情世態的體悟,領略生活上的心靈自我安頓。
當我們遇到問題或需要決策時,試試運用東坡的思考方法來幫助自己。
三‧〈自我管理〉
懶惰、拖延、自傷自憐是「習慣」?還是需要求醫治療的「病」?
從心理學、管理學、認知科學等角度,分析蘇東坡的慾念和逆商,了解蘇東坡自我管理的策略,成為自己喜愛的自己。
四‧〈樂活自我〉
什麼是苦?什麼是樂?
看東坡如何營造「小確幸」,樂活每一天!
衣若芬(I, Lo-fen)
一個長相很東方,思維無國界,經常從蘇東坡的文字裡接收生命能量的女子。
讀書。寫作。教學。演講。旅行。我的日常生活。
從本科、碩士、博士都在台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度過。現在任教於新加坡的NTU(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原中文系主任(2014-2016)。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新加坡政府立案社團"文圖學會"(Text and Image Studies Society)創始人兼榮譽主席。中國蘇軾學會理事。韓國東方文學比較研究會國際理事。
曾經任職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受邀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講學授課。
文學創作榮獲台灣大學新詩獎。學術研究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國科會吳大猷先生學術成就獎、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出版獎助。教學榮獲南洋理工大學許文輝學術獎。
研究領域為文圖學、蘇軾研究、東亞漢文學與文化交流、新加坡文史藝術。曾經是大陸中央電視台歷史紀錄片《蘇東坡》講述人之一。新加坡958城市頻道合作節目策畫。規畫主持多個大型國際合作項目。製作主持Podcast播客節目《有此衣說》。
出版過學術專書11本,主編及合編論著10本,期刊和專書論文超過百篇。小說和散文創作15本。
痛或喜,人生最後只有你自己。和那句靈魂的咒語――「倍萬自愛」。
衣若芬個人網站:lofen.net
Facebook追蹤衣若芬:www.facebook.com/lofeni/
加入飯圈:愛上蘇東坡 www.facebook.com/Lovesudongpo/
倍萬自愛:學著東坡愛自己
蘇東坡在寫給友人的書信最後,經常用「倍萬自愛」做結語,比如給王迥(子高):「伏冀倍萬自愛」;給釋法言:「惟萬萬自愛」;給王箴(元直):「餘惟萬萬保愛」。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們還能看到他的筆跡――《致夢得祕校尺牘》(又名《渡海帖》),這是東坡寫給趙夢得的告別信,信裡寫道:
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尔。則未知後會之期也。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万自愛耳。怱怱留此帋令子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祕校閣下。六月十三日。
時間是北宋哲宗元符三年(一一○○年),東坡結束了在海南儋州的貶謫生活,奉詔命遷徙到廉州(廣西合浦)。那天六月十三日,他住在澄邁(海南澄邁),準備渡海北歸。趙夢得的兒子來拜訪他,才曉得趙夢得還沒回來。不能當面向一直關照他的友人致謝,東坡心中怏怏,期待能在兩人的旅途交會點相遇,否則不知何日相見。東坡說:「我沒有別的祝禱,只有希望晚年您能千萬保重自己!」
「晚景宜倍萬自愛」,東坡說予友人;「倍萬自愛」,反向來說,是「愛自萬倍」――提醒自己,風燭殘年,除了萬倍的好好照顧自己、愛護自己,還渴求些什麼呢?
有句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早知道早好。我們當然不必等到人生的倒數階段才來愛自己。「愛自己」應該是人生自始至終的信念和原則,唯有我們好好愛自己,懂得愛的態度和方法,才能推己及人,到愛他人、愛萬物、愛世界。
相對的,也唯有我們懂得如何是愛自己最好的形式,才能和他人溝通,表達「我希望你這樣愛我」。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可能被當時擁護他的門人弟子崇拜如天才吧? 他老人家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告訴他們,自己如何做到的――「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世間許多事情的道理,我是喜愛向古人學習,勤勤懇懇尋求得來的。」
「好古」的途徑,主要是讀書,讀什麼書呢? 我想可以選自己性情接近的作者,或是敘寫那位前賢的書來讀。
我選的,就是蘇東坡。
我研究蘇東坡、開設蘇東坡文學和藝術的課,經常發現他的觀點和行為契合現當代。我想,其中有兩種可能:一是他的超前和普世;一是我們受他的影響,潛移默化,日用而不自知。直到千年以後,我們還說:「要儲蓄,以備『不時之須』」。遇到棘手的案子,得查個「水落石出」。「不時之須」、「水落石出」,都是出自東坡的〈後赤壁賦〉。比如談到競爭,我們勉勵彼此「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是出於東坡的〈觀棋〉詩。東坡不僅為現代漢語創造了兩百多個成語,關聯更深的,是詞彙和語句內在的邏輯和價值觀。
那麼,「倍萬自愛」的蘇東坡,他的「自愛」邏輯與價值觀是什麼呢? 他是信口說說,還是躬行貫徹? 我們如何學習? 或是覺察我們被他滲透的情形呢? 你現在讀著的這本小書,便是我嘗試的解答。
本書分成四個區塊:自我存在、自我安頓、自我管理、樂活自我。
「自我存在」,從東坡的前世傳說和夢境異事認識東坡的生命本質。
「自我安頓」,東坡對人情世態的體悟。
「自我管理」,用心理學、管理學、認知科學等等角度,分析東坡的慾念和逆商。
「樂活自我」,看東坡如何營造生活樂趣。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雖然叫做「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並無意/無能自命為指導讀者們「愛自己」的標竿。東坡被法國《世界報》(Le Monde)選入十二位跨越千禧年,唯一來自中國的「千年英雄」,但他絕非超世神佛,也不算道德聖賢,他是真真切切努力活過一生的人。他的一生,從出生到去世的年月日,清清楚楚。他贏得的掌聲、吃過的苦頭、怎樣當官、為什麼坐牢,也都記載得明明白白。很難說他符合世俗「成功」的定義,甚至從他晚年一再被貶謫,一次比一次荒遠的境遇來看,政壇失勢,潦倒不堪,即使他好好「愛自己」,可能對有些人而言,不構成典範,遑論學習。
所以,本書的定位,是以東坡為實例,陪伴讀者自我認知和成長,不熬雞湯,更不說教。我選擇比較特殊和有意思的東坡故事和作品,和讀者分享「東坡是這樣做、這樣想」。還是孔子說得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讀者自可判斷是否要模仿複製東坡的言行。我也不強做解人,把自由自在的東坡說成高高在上的「大師」,我的陳述,只是表達「我是這樣理解東坡」,讀者當然也自可讚許或反對。
還有,本書呈現的東坡故事不一定全部為史實。我採納一些筆記叢談,盡量挑不過於離譜的內容。這些故事聊備一說,代表某一作者或某個時代所相信的東坡形象,或者為增添趣味性而敷衍誇張,那是為達到塑造東坡這個超級大IP的效果。假如我能加以考察,會在文中說明真相。
感謝陳文茜小姐和許悔之社長,啟發和鼓勵我寫作這本書。承蒙文茜小姐青睞,推薦介紹我尋訪東坡行跡的書《陪你去看蘇東坡》,引發讀者熱愛關注,出版二十天便三刷,是我意想不及。並蒙她慨允,為三刷本《陪你去看蘇東坡》作序,如東風吹綻春花,繁興書市。在全球為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焦慮不安之際,文茜小姐援東坡「倍萬自愛」之句,撫慰讀者。於是促成我把東坡的「倍萬自愛」化成篇篇小品,和大家共同欣賞學習。
本書在四個區塊之前做一短文小引,提出話題和脈絡。每篇文章設計「思考練習」,請你想一想,經由知道「我是這樣想的」來認識你自己。很有可能,你的想法會遊移或改變,所以我鼓勵你寫下來,讀著你的答案,和真正的自己坦誠相見。每個區塊最後,有三點我的小結語,我稱為「有此衣說」,就是「衣若芬這樣說」,不是標準答案。最好,你也可以寫下你的「有此×說」。
這本書可以做為你的人生筆記,長期保存,時時回顧,也歡迎和你的親友分享,愛己愛人。
二○二○年五月二日初稿
六月八日再修
七月十二日三修

消遣繁華◎李浩榮
平常價 $26.00作者活躍於香港文藝界,結交甚廣,書中紀錄了他與眾多著名作家、教授的訪問片段,或聽講心得,當中包括余光中、陶然、鍾玲、何福仁等。內容除了有關文學的輕鬆討論,亦遍及社會、政治、宗教等方面,行文間帶出不少名家逸事、趣聞,走進名家的生活,讓我們看見枝枝妙筆之下更親切的一面。縰然並非學術專論,其中討論仍往往言輕意重,細細讀之,必能如作者般從中覓得不少感悟。
作者簡介
李浩榮,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學士,香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科碩士,現職中學教師,曾任《明報月刊》、《明報.明藝版》特約記者、《香港作家》特約編輯、第五屆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2019)小學組評審。曾獲獎項: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第三十六屆青年文學獎兒童文學公開組「傑出少年作家獎」;2010年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亞軍;2010城市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冠軍;第二屆華語校園網絡文學大賽新詩組冠軍;2017年大學文學獎新詩組亞軍;第四十四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季軍。

藍色獸◎羈魂
平常價 $23.00想不到,五十年後,在老友路雅和年輕詩友黎漢傑的支持和鼓勵下,《藍色獸》終於能以既舊還新的面目,與大家重聚。我說的「舊」,是指此書基本上按原版式樣復刻,因而封面、插圖、排版等,一切如舊;至於「新」,則是增添了幾篇當年於出版前後,對整本集子或其中詩篇的評論文字。當然,原版某些文句及分段的錯漏,也盡量修正,以免訛誤下去。
無可否認,「從十八至廿三」,原只是「青青子衿」「強說愁」的歲月。面對學業的壓力、愛情的困惑、前境的迷惘,以至家事國事天下事的衝擊,發自年輕心靈的,究是無端的咆哮、無病的呻吟,還是真箇有些甚麼甚麼的呢?於今重讀,又該汗顏啊,還是展顏?
作者簡介
本名胡國賢,香港作家、教育工作者及文學研究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積極參與文社及詩社活動,先後創辦多份文學雜誌;編著詩集、文集、評論集及粵劇等十多種。
作品曾入選中港臺、星馬澳韓及羅馬尼亞等地選集及香港中學教科書。
歷任香港文學雙年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評判,並為香港大學駐校作家基金會創會主席、一九九七年香港臨時市政局特聘作家。



坍塌的樂園◎陳麗儀
平常價 $34.00這本書不單是一個故事,是有血有淚、真實的作者個人經歷。莉旖在家裏長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童年時受到哥哥虐打、非禮,而父母卻以縱容的態度,對之視若無睹。中三時更被從交流團認識的團友侵犯,但父母卻不信任自己的女兒,只有學校的吳老師從中幫助。面對家中的冷嘲熱諷,莉旖開始𠝹手、嘗試自殺,然而吳老師卻不願意承擔學生自殺的風險而不再負責莉旖的個案,讓莉旖失去依靠。她再也不能承受來自家庭的壓力,離家出走。莉旖的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她日後與異性的關係及對兩性的價值觀。
「她深知要將過去的不幸作一個終結,選擇把她痛苦的成長經歷寫成書本,我相信這個過程必定給她帶來莫大的痛楚,因為一字一句都會將那些痛苦的經歷重現眼前。但是,她竟然做到了!」
——前東華三院區域主任,甘綺玲
「很欣賞作者在面對不斷的困局時,她能作出回應。雖然回應未必有成效,而作者亦由反抗、到短暫放棄、麻木、自殘;但她的生命力,令她能倖存,現在更能面對過去(及現在)踏出自療的步伐!」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首席講師,盧慧貞
「若不是過度創傷造成的後遺,文字本來不打算如此厚重又寫實地呈現。我們到底要活得像他人預期的自己,還是要活得像自己,大概本書將有獨有的答案。作者把自傷的存在訴諸大眾,除了作為自我療癒的途徑,亦有替相同經歷者提供出口的企圖。文字本不為自憐,也不因控訴,只屬真實而直白地面向自己的從前和將來,就像試圖找及命定中的彼邦般,在自我觀照中重新塑造新的自己。」
——香港作家,陳志堅
作者簡介
陳麗儀,生於199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修讀文學士(中文教育)及教育學士。現為中學中文老師。從小喜歡閱讀,也相信文字有治癒的能力。因童年經歷而患上創傷後遺症,透過寫作一步步走出陰霾。

Oppa看風景(精裝)◎鄭啟泰
平常價 $32.00
網絡危情◎吳洛曦
平常價 $28.00
未知的星宿——童常詩集◎童常(黎漢傑編)
平常價 $18.00本書作者童常(一九三九至一九六六),原名趙國雄。年輕時因緣際會投稿《中國學生周報》,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期間,他與西西、羊城、馬覺等人創辦阡陌文社,出版社刊,積極參與本地的文學活動。
本詩集收錄他的詩作二十一篇。他的詩風與當時社會環境與個人心境頗有關聯,風格沉鬱,字句結構受當時港臺新起詩風影響。如果詩人沒有自殺,相信在本地詩壇一定有更高的地位。
本次編輯整理,除了按出版日期順序輯錄詩作之外,同時附上出版年表方便後來者查核。至於三篇研究文章,則可說是為初接觸詩人的讀者提供一些閲讀的角度,進入童常這一片未知的詩的星宿。童常(一九三九至一九六六)原名趙國雄,六十年代與馬覺、羊城、西西等人合組阡陌文社,主要作品以詩為主,旁及散文與小說,創作主要見於《中國學生周報》及阡陌文集《綠夢》。

奇緣◎劉樹華
平常價 $26.00劉樹華撰寫的這一批小說,均是連載在一九八三至一九八四年之間的《星島晚報》,當時屬於每日刊載,可以想見,為了吸引讀者,作者總要設計奇險曲折的情節,篇章要有足夠多懸念的成分,才能有「收視保證」。因此,這一批小說,其實都是屬於「言情」小說,橋段充滿「奇緣」。當然,在今天看來,難免會覺得像電視劇的内容,過於似曾相識,但不代表作者沒有自己獨立的創造發揮於其中。
作者吸收了當時的現代主義創作手法,運用了諸如心理獨白、夢境、幻覺、電影感、黑色幽默、反諷等,目的都是希望不落於俗套。另外,劉氏的創作,無疑也會收到自身現實生活影響,在他的筆下,每日工作賴以爲生的交通工具,都成了他經常使用的小道具,或為推動情節,或為渲染氣氛的背景,也容易為閲讀報紙的低下階層所共鳴。
劉樹華,筆名清風、清雲、樹華等。一九五○年七月出生,原籍廣東澄海。一九五七年來港定居,在香港接受中學教育。一九八三年獲香港電台城市故事小說創作比賽優異獎,一九八四年獲得第三屆工人文學獎亞軍。著作有《的士司機的故事》和《狂風暴雨殺人夜》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