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Q84
- 1Q84(10周年紀念套書)
- 1Q84:Book 1
- 1Q84:Book 1(4月-6月)
- 1Q84:Book 1(4月-6月)(10周年紀念版)
- 1Q84:Book 2
- 1Q84:Book 2(7月-9月)
- 1Q84:Book 2(7月-9月)(10周年紀念版)
- 1Q84:Book 3
- 1Q84:Book 3(10月-12月)(10周年紀念版)
- 1Q84:Book 3(10月-12月))
- 4711441070311
- 4712966629435
- 4712966629701
- 4712966629756
- 9786263350212
- 9786263351646
- 9786263352971
- 9786263353039
- 9786263353121
- 9786263355118
- 9786263355415
- 9786263355644
- 9786263356306
- 9786263356351
- 9786263356924
- 9786263357372
- 9786263358171
- 9786263358515
- 9786263358577
- 9786263358706
- 9786263358713
- 9786263358751
- 9786263530010
- 9786263530348
- 9786263531185
- 9786263532083
- 9786263532571
- 9786263534094
- 9786263534148
- 9786263534575
- 9786263534988
- 9786263535220
- 9786263536623
- 9786263537019
- 9786263537521
- 9786263538948
- 9786263539563
- 9786263740396
- 9786263741140
- 9786263743007
- 9786263743175
- 9786263743366
- 9786263743564
- 9786263744127
- 9786263745261
- 9786263745742
- 9786263746220
- 9786263746596
- 9786263747456
- 9786263747722
- 9786263748293
- 9786263749160
- 9786263749702
- 9786263960374
- 9786263961272
- 9786263961715
- 9786263963849
- 9786263963870
- 9786267084168
- 9786267118887
- 9786267198278
- 9789571336459
- 9789571337265
- 9789571360720
- 9789571361499
- 9789571361598
- 9789571363356
- 9789571363370
- 9789571364124
- 9789571365893
- 9789571368184
- 9789571371481
- 9789571372389
- 9789571376998
- 9789571379739
- 9789571383545
- 9789571386683
- 9789571389073
- 9789571389127
- 9789571390994
- 9789571397740
- 9789571398563
- 9789571398570
- A Brief History of Vice
- A Brief History of Vice - How Bad Behavior Built Civilization
- A Room of One’s Own
- A Swim in a Pond in the Rain: In Which Four Russians Give a Master Class on Writing
- Abby Davisson
- Adventures in Stationery
- Ahn Sungmin
- Akiyoshi Rikako
- All Roads Lead North: China
-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 Amish Raj Mulmi
- and Life
- Andrew Dalby
- Ask a Philosopher: Answers to Your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Unexpected Questions
- Barbara Marciniak
- Benedict Anderson
- bibi园长
- bibi園長
- BL
- Bonk: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
- Cass R. Sunstein
- Chris Anderson
- Covid Gigolo新冠舞男
- Death and Art in the Middle Ages)
- Eileen Chang in Private Letters
- Elizabeth Abbott
- Eyelids of Morning
- Gang Leader For A Day:A Rogue Sociologist Takes To the Streets
- George Saunders
- Gli amori difficili
- GOOD BOY:晏人物男子寫真×卞慶華
- Guynecology : the missing science of 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 Hans Rocha IJzerman
- Haruki Murakami
- How to Change Everything: The Young Human’s Guide to Protecting the Planet and Each Other
- Ian Olasov
- Ignorance and Fantasies of Knowing
- Imagined Communities
- Infectious Generosity: The Ultimate Idea Worth Spreading
- Italo Calvino
- Jack Hartnell
- James Norbury
- James Ward
- Jared Diamond
- Jesmyn Ward
- Jose Saramago
- Kai Bird
- La chambre claire : Note sur la photographie
- Law Yuki
- Mae Ngai
- Malcolm Gladwell
- Martin J. Sherwin
- Mary Roach
- Michel Foucault
- MILANO OLSEN
- Mistresses: A History of the Other Woman
- Molly Guptill Manning
- Myra Strober
- Naomi Klein
- Nepal and the Contest for the Himalayas
- Nick Bradley
- Nikita D.Coulombe
- normal people
- Nu Nu Yi Innwa
- Nudge
- Olga Tokarczuk
- One-Way Street
- Philip Zimbardo
- Piranesi
- Reading
- Rebecca Stefoff
- Rene Almeling
- Richard H. Thaler
- Robert Evans
- Roland Barthes
- sally rooney
- Sarah Cooper
- sayak murata
-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 Shoshana Zuboff
- Sinophone Malaysian Literature: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ry and Cultural Texts
- Soupy Tang
- Steven Connor
- 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
- Sudhir Venkatesh
- Susanna Clarke
-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 The Cat and The City
- The Cat Who Taught Zen
- The Chinese Question: The Gold Rushes and Global Politics
- The Library: A Fragile History
- The Median Line of Literature: From Historical Change to Literary Transformation
- ULTIMO VIENE IL CORVO
- Unburied
- Virginia Woolf
- Walter Benjamin
- When Books Went to War
- When Books Went to War: The Stories that Helped Us Win World War II
- Wisława Szymborska
- 一想到九份
- 一根菸的時間
- 一百則旅行諺語,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
- 一袋米要扛幾樓
- 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
- 一路向南:浪人醫師的徒步台灣西海岸
- 丁凡
- 三毛
- 三龍法師
- 下雨的人
- 不再獨自悲傷的夜晚
- 不完整的人
- 不是看手機的時候
- 不是看手機的時候:小魚腥草和不思芭娜
- 不正經日常
- 不正經日常:鬼門圖文全新未公開首部創作
- 不確定的國家
- 不確定的國家:李光耀與新加坡 The Uncertain Republic: Lee Kuan Yew and Singapore
- 不過是具屍體:解剖、撞擊、挨子彈,暢銷書作家帶你解開屍體千奇百怪的用途
- 世上神不多
- 世界歷史
- 丘濂
- 两性关系
- 个人成长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Medieval Bodies: Life
- 中國
- 中國古典詩詞
- 中國大陸
- 中國文化
- 中國歷史
- 中文
- 中野京子
- 乔治·桑德斯
- 书
- 于是
- 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
- 亚瑟·德韦杜文
- 亞洲
- 亞洲史
- 亞然
- 亞瑟·德韋杜文
- 亞裔研究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物傳記
- 人物圖解
- 人生规划/自我改变
- 人造衛星情人
- 人際過敏症
- 人際過敏症(長銷經典版)
- 任性無為
- 伊塔罗·卡尔维诺
- 伊塔罗‧卡尔维诺
- 伊塔羅·卡爾維諾
- 伊塔羅‧卡爾維諾
- 伊恩·奧拉索夫
- 伊莉莎白‧阿柏特
- 但我就是忍不住
- 佛教
- 來問問哲學家
- 來問問哲學家:你沒想到的好問題,以及它們的答案
- 俄羅斯文學
- 俗女日常
- 俞隽
- 個人成長
- 倪安宇
- 倪炎元
- 倪瑞宏
- 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終極增訂版)
- 做個有溫度的人
- 傷風敗俗文化史
- 傷風敗俗文化史:十五個改寫人類文明的墮落惡習
- 儿子的男朋友
- 克里斯·安德森
- 全球化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凱·柏德
- 凱斯·桑思坦
- 出版
- 出版指導
- 创作
- 創作
- 創作指導
- 劇本
- 劉姿君
- 劉子倩
- 劉慕沙
- 劉振祥
- 劉維人
- 努努伊·茵瓦
- 勵志
- 區立遠
- 十方如意
- 十方如意:星雲大師十方行誼與我卅載佛光緣
- 华特·班雅明
- 卓惠娟
- 单向街:城市漫游者班雅明的步行、探索与怀旧小物
- 卞庆华
- 卞慶華
- 印度
- 历史
- 原來大腦可以這樣練
- 原來大腦可以這樣練:提升學習抗壓力,成功者的大腦運動訓練課程
- 原子彈之父
- 古人比你更會玩
- 古人比你更會玩1
- 古人比你更會玩2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台灣
- 台灣文化民俗
- 台灣歷史
- 史上最有梗的东方魔法书:奇幻深远的道门咒语
- 史上最有梗的東方魔法書:奇幻深遠的道門咒語
- 史蒂芬·康纳
- 吉本芭娜娜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同志文學
- 同性戀
- 吳佳璇
- 吳叡人
- 吳國卿
- 吳心尹
- 吳念真
- 吳書榆
- 吴书榆
- 呂玉嬋
-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
- 告訴我,甚麼叫做記憶:想念楊牧
- 味道
- 命相
- 和小人物过一日生活
- 和小人物過一日生活
- 哲學
- 喂!喂!下北澤
- 喜馬拉雅邊界
- 喬治·桑德斯
- 喬賽‧薩拉馬戈
- 單向街:城市漫遊者班雅明的步行、探索與懷舊小物
- 回憶
- 回转木马的终端(全新修订版)
- 因為殘酷,所以傾聽
- 困难的爱
- 困難的愛
- 困難的愛:故事集
- 图书馆
- 图书馆生灭史
- 图文书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 圖文書
- 圖書館
- 圖書館生滅史
- 地下鐵事件
- 基礎與演進
- 夏夏
- 外星人
- 外星人跟你想的不一样!:《黎明行者》+〈心.守护金字塔〉
- 外星人跟你想的不一樣!:《黎明行者》+〈心.守護金字塔〉
- 大佛‧有抑無
- 大佛普拉斯
- 大塊文化
- 大武山下
- 大江健三郎
-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 大耕老師
- 大自然
- 失戀傳奇
- 奇幻小說
- 奥尔嘉·朵卡萩
- 奧德·葛米娜
- 奧本海默
- 奧爾嘉·朵卡萩
- 女性
- 女性角色
- 如果上帝有玩Tinder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 妮基塔·庫隆布
- 娜歐蜜·克萊恩
- 婆羅洲砂拉越
- 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排擠、霸凌與暴力,還有視而不見的我們
- 宇宙
- 宇山卓榮
- 安德魯·佩蒂格里
- 安德魯·道比
- 安德鲁·佩蒂格里
- 安成敏
- 宗教
- 宗教命理
- 宮崎正勝
- 宮崎正勝的飲食世界史(一套三冊不拆售)
- 家庭關係
- 寧欣
- 寫真書
- 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
- 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把你的人生煩惱,都交給社會學來解決吧
- 寶瓶
- 小冰
- 小品
- 小物會
- 小說
-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
- 尖端
- 尼克·布萊德利
- 尼泊尔:不平衡的边界
- 尼泊爾
-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 山痕:那些山,那些傷教會我的事
- 岡田尊司
- 岩本茂樹
- 巴黎隐士:卡尔维诺自传
- 巴黎隱士:卡爾維諾自傳
- 布克文化
- 布琮任
- 希臘神話
- 希臘神話人物雜學圖解百
- 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
- 帶殼的牡蠣是大人的心臟
- 年代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 幻城微光
- 廖宏杰
- 廖彥博
- 廖月娟
- 廚房
- 张家绮
- 张曼娟
- 张曼娟经典“理·悟”双读本:《永恒的倾诉》+《幸福号列车2.0 》
- 张锦忠
- 張婷婷
- 張家綺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的假髮
- 張明志
- 張曼娟
- 張曼娟經典「理·悟」雙讀本:《永恆的傾訴》+《幸福號列車2.0 》
- 張秀琪
- 張秋明
- 張美惠
- 張致斌
- 張貴興
- 彭玲嫻
- 影視
- 徐仕美
- 徐振輔
- 從民族解讀世界史
- 從民族解讀世界史:民族如何推動千年來的歷史進展,政治又如何利用民族來製造對立
- 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
- 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
- 從苦力貿易到排華:淘金熱潮華人移工的奮鬥與全球政治
- 心是宇宙的倒影:楊牧與詩
- 心理
- 心理励志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心裡勵志
- 忍不住想打扰你
- 忍不住想打擾你
- 志銘與狸貓
- 快樂學
- 怎麼可能忘了你
- 怦然心动的文学课
-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 性別研究
-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 怪奇事物所
- 怪奇事物所2:這世界不只很怪,還很可愛!
- 怪奇事物所所長
- 怪誕故事集
- 怪诞故事集
- 悲情城市
- 悲情城市:經典劇照書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上)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上)北伐.抗戰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下)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下)台灣歲月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中)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中)國共內戰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首刷限量)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首刷限量)(白先勇親簽、典藏書盒)
- 情婦
- 情婦史(上卷)
- 情婦史(上卷):從聖經、中國後宮、歐洲皇室,到殖民者情婦的故事
- 情婦史(下卷)
- 情婦史(下卷):從納粹德國、革命中的古巴,到六○年代情婦的故事
- 情色美術史
- 情色美術史:解讀西洋名畫中的情與慾
- 惆悵又幸福的粉圓夢
- 想像的共同體
- 想想下北澤
- 想靠臉吃飯,生活卻逼我拚盡全力:一個才華有限熟齡青年的赤裸告白
- 意大利
- 愛之病
- 愛與錢
- 愛與錢:史丹佛最熱門的人生規劃課,用5C架構做重要的選擇 Money and Love: An Intelligent Roadmap for Life’s Biggest Decisions
- 愛護大自然
- 慷慨的感染力:在善良被低估的年代,讓善意泛起漣漪
- 慷慨的感染力:在善良被低估的年代,让善意泛起涟漪
- 成人世界生存逻辑
-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 成長
-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
-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親密殺人,被深愛的男人殺死的女人們
-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 我是很骯髒的那種怪物
- 我獅城
- 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
- 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流氓社會學家的貧民窟10年觀察
- 我的姑姑三毛
- 我的姑姑三毛:三毛逝世三十周年紀念發行,收錄從未公開的祕密趣事、珍貴照片
- 我的家在康樂里
- 我的生命
- 手套與憐憫
- 把心情拿去曬一曬
- 把心情拿去曬一曬:小魚腥草和不思芭娜
- 拟泥nini
- 拿回我們的未來:年輕氣候運動者搶救地球的深度行動
- 挪威的森林
- 排華
- 推力: 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
- 推理
- 換取的孩子
- 擬泥nini
- 故宮六百年 上下 (2冊合售)
- 教师与学生
- 教師與學生
- 教育
- 散文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学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的海峽中線
-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本張愛玲
- 料理
- 新時代
- 新裝珍藏版
- 旅遊
- 日本
- 日本小說
- 日本文學
- 日本日本文學
- 日本男色物語
- 日本男色物語:從奈良貴族、戰國武將到明治文豪,男男之間原來愛了這麼久
- 日本經典
- 早什麼安啊:才剛打卡就想回家,今天又是來混日子的一天
- 早餐之书
- 早餐之書
- 时报出版
- 时报出版,翻译
- 明室:摄影札记
- 明室:攝影札記
- 時光莖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晏人物
- 晏人物男子写真×卞庆华
- 晚安
- 書
- 書本也參戰
- 書本也參戰:看一億四千萬本平裝書如何戰勝炮火,引起世界第一波平民閱讀風潮
- 最後一個人
- 最後一個人: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受害者證言為藍本的小說
- 最後來的是烏鴉
- 有一種豁達,叫「蘇東坡」
- 有風吹過廚房
- 末日儲藏室
- 朱天文
- 朱家安
- 李周娟
- 李尚霖
- 李禎環
- 李靜宜
- 村上T 僕の愛したTシャツたち
- 村上T 我愛的那些T恤
- 村上春树
- 村上春樹
- 村松友視
- 村田沙耶香
- 杨牧与诗
- 杰克.哈特涅
- 林佑軒
- 林佩瑾
- 林君文
- 林怡婷
- 林慧雯
- 林懷民
- 林青華
- 林青霞
- 林鶯
- 柿子文化
- 梁朝偉
- 梅家玲
- 棄貓
- 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
- 楊偉
- 楊牧
- 楊理然
-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
- 機器控制力量
- 欧洲
- 歐洲
- 正常人
- 正本清源說紅樓
- 武光誠
- 武敬凯
- 武敬凱
- 歲月無驚
- 歲月,莫不靜好
- 歷史
- 歸也光
- 死神放長假
- 母親料理
- 每天來點神知識—希臘神話人物雜學圖解百科:神知識又增加了!藝術、電影、廣告及電玩的靈感都來自祂們
- 毛大
- 民族
-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 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
- 汐街可奈
- 江晃榮
- 江鵝
- 池上英洋
- 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
-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 沙漠玫瑰,怎麼開花
- 法國哲學
- 波蘭作家
- 洪世民
- 洪慧芳
- 洪承喜
- 洪聰敏
- 洪萬達
- 活見鬼!世上真的有阿飄?
- 浩荡英华:长十八世纪的英国文艺与历史
- 浩蕩英:華長十八世紀的英國文藝與歷史
- 海外
- 海邊的卡夫卡
- 海邊的卡夫卡(創作40周年紀念新版套書)
-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 消失的爱:逆转我们的时代
- 消災
- 深夜酒吧限定版
- 深綠野分
- 渣男
- 游善鈞
- 溫澤元
- 演講結集
- 漢斯·羅查·艾澤曼
- 漫畫
- 潔思敏‧沃德
- 激流與倒影
-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 熬夜和想你,我都會戒掉
- 爱与钱:史丹佛最热门的人生规划课,用5C架构做重要的选择
- 父產科: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
- 爸爸
- 王和平
- 王天寬
- 王淑儀
- 王道還
- 王靜怡
- 现代诗
- 班納迪克·安德森
- 現代文學
- 現代詩
- 現代詩歌
- 理查·塞勒
- 瑪莉·羅曲
- 瑪莉‧羅曲
- 生命式
- 生活
- 生活哲學
- 生活風格
- 田臨斌
- 男同志
- 男色
- 當代思潮
- 當男人不MAN了
- 當男人不MAN了!消失在科技時代的男子氣概 Man (Dis)Connected: How Technology Has Sabotaged What it Means to be Male
- 疗愈
- 療愈
- 登山
- 白先勇
- 白先勇細說紅樓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白先勇细说红楼
- 白樵
- 白石一文
- 皮國立
- 皮拉奈奇
- 盛唐美學課
- 盛唐美學課:七種主題,教你做個唐朝文化人
-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 知識的癲狂
- 知識的癲狂: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
-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 短篇小說
- 矶渊猛
- 磯淵猛
- 社會學
- 社會文化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神婆的歡喜生活
- 神秘
- 私札與私語:三顧張愛玲
- 秋吉理香子
- 符咒的力量
- 符咒的力量:18個符靈法顯、驅動幸福的驚奇故事 (隨書附贈:三龍法師親自繪製【招財符】【人緣符】【平安符】【防小人符】)
- 第一人稱單數
- 第一人稱單數(深夜酒吧限定版)
- 简单心理
- 簡單心理
- 米歇尔·傅柯
- 米歇爾·傅柯
- 米蘭歐森
- 粘肖晶
- 精子
- 精裝版
- 紅樓夢
- 紅茶之書
- 紫微攻略
- 紫微攻略【紫微斗數學習套組】
- 紫微斗數
- 結痴
- 給新新人類(紀念新版)
- 經典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經濟
- 維吉尼亞·吳爾芙
-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 編輯指導
- 編輯這種病
- 編輯這種病:記那些折磨過我的大牌作家們【出版十週年紀念版】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繽紛版
- 红茶之书
- 经典
- 绘本
- 给新新人类(纪念新版)
-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 罕麗姝
- 罗兰·巴特
- 罗生门(精装版)
- 羅伯‧埃文斯
- 羅浥薇薇
- 羅生門(精裝版)
- 羅蘭·巴特
- 羅馬神話
- 美國
- 群鳥
- 翁怡錚
- 翁怡铮
- 翻譯
- 翻譯‘
- 翻譯圖文書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译小说
- 翻译文学
- 老黑
- 職場
- 聽風的歌
- 肖莎娜·祖博夫
- 胡椒筒
- 胡洲賢
- 膽小別看畫
- 膽小別看畫:藝術很殘酷
- 膽小別看畫:藝術很殘酷——解謎西洋名畫中的恐怖心機與人性弱點。那些藝術史上不說,你不知道的繪畫黑歷史
- 自己的房間
- 自然生態
- 自然科學
- 自然科普
- 臺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臺灣人
- 艾明如
- 艾比·戴維森
- 艾比·戴维森
- 芥川龍之介
- 芥川龙之介
- 芭芭拉·馬西妮亞克
- 芭芭拉·马西妮亚克
- 苏珊娜‧克拉克
- 苦苓
- 苦苓開課,原來國文超好玩!
- 英國文學
- 茉莉‧戈波提爾‧曼寧
- 莎拉‧古柏
- 莎莉‧魯尼
- 華人大補史
- 華人大補史: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華文現代詩
- 華特·班雅明
- 華裔
- 菲利普·津巴多
- 萤火虫
- 葉步榮
- 蒲實
- 蔡蕙光
- 蔣勳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蘇文淑
- 蘇淑芬
- 蘇珊娜‧克拉克
- 蘇西耶·凡卡德希
- 螢火蟲 (新版)
- 蠢羊
- 西元一千年
- 見城徹
- 解密外星人
- 解密外星人:揭開人類古文明、宗教神明與星際文明間的真實關係
- 解密陌生人
- 解密陌生人:顛覆識人慣性,看穿表相下的真實人性
- 記錄
- 詩
- 詩詞曲賦
- 詹姆·斯諾柏瑞
- 詹姆·斯诺柏瑞
- 詹姆斯·沃德
- 詹慕如
- 語不驚人毛不休
- 誰把橡皮擦戴在鉛筆的頭上?
- 誰把橡皮擦戴在鉛筆的頭上?:文具們的百年演化史
- 談心:與林青霞一起走過的十八年
- 論文
- 謝旺霖
- 謝裕民
- 謝鑫佑
- 譯者許綺玲
- 譯者: 陳錦慧
- 譯者:劉子倩
- 譯者:唐澄暐
- 譯者:林志明
- 譯者:王曉伯
- 譯者:王涌
- 譯者:穆卓芸
- 譯者:簡郁璇)
- 譯者:謝汝萱
- 譯者:賴明珠
- 譯者:顏于凡
- 貓
- 貓學步
- 貓永遠是對的
- 貓與城市
- 賈平凹
- 賈德‧戴蒙
- 賣書成癡的真心告白
- 賴明珠
- 賴盈滿
- 賴舒亞
- 賴郁婷
- 赖郁婷
- 走路:獨處的實踐
- 走过,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别:大小猫的相遇旅程
- 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
- 身為職業小說家
- 躺平,是我的权利:猫和狗的疗心话
- 躺平,是我的權利:貓和狗的療心話
- 轉山
- 辛波丝卡谈写作
- 辛波絲卡談寫作:致仍在路上的創作者們
- 过动公寓
- 迴轉木馬的終端(全新修訂版)
- 追奇
- 追奇作品套書
- 追奇作品套書《任性無為》+《這裡沒有光》+《結痂》
- 這樣開會,最聰明!:有效聆聽、溝通升級、超強讀心,史上最不心累的開會神通100招!
- 這裡沒有光
- 遇見100%的女孩
- 過動公寓
- 過動公寓 it’s the caffeine dancing
- 遠山版書封
- 遠流
- 遠足文化
- 那些最靠近你的
- 邱振瑞
- 邱香凝
- 郑毓瑜
- 郝慧川
- 郭哲佑
- 都文
- 鄭凱庭
- 鄭毓瑜
- 鄭煥昇
- 酒杯裡的世界史
- 酒杯裡的世界史(全新插畫版)
- 酱豆(《废都》作者贾平凹自传性小说)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醬豆(《廢都》作者賈平凹自傳性小說)
- 重回舊地
- 野貓阿健
- 金息
- 金聖華
- 金融
- 金重美
- 錯別字
- 鍾正道
- 鍾玉珏
- 鏡夢與浮花: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
- 開運
- 閱讀
- 閻崇年
- 阿米許·拉傑·穆爾米
- 阿米许·拉杰·穆尔米
- 陈文茜
- 陳保朱
- 陳品秀
- 陳品芳
- 陳天慈
- 陳宗暉
- 陳彥宇
- 陳心慧
- 陳思穎
- 陳文茜
- 陳柏瑤
- 陳繁齊
- 陳重亨
- 陸炳文
- 陽光失了玻璃窗
- 陽光失了玻璃窗 史上第一本人工智慧詩集
- 隨時放得下的功課
- 隨時放得下的功課:心靈病房的18堂終極學分
- 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 雨落池中,为何还坚持游泳
- 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
- 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精讀俄羅斯四大文豪短經典。一堂為閱讀、寫作與人生解惑的大師課
- 雲晞
- 雷內·阿爾梅林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性導師
- 靈異
- 靈訊
- 靜靜的生活
- 靡靡Tiny
- 韓國
- 韓國文學
- 韓森 Valerie Hansen
- 須文蔚
- 領土
- 须文蔚
- 风流浪子的男友
- 食家飯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餐桌上的世界史
- 餐桌上的世界史(全新插畫版)
- 餐桌上的日本史
- 餐桌上的日本史(全新插畫版)
- 香港
- 馬丁·薛文
- 馬丁‧萊瑟姆
- 馬戲團之夜
- 馬華文學
- 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
- 馮鈺婷
- 馴羊記
- 马华文学与文化读本
- 高全之
- 高嘉谦
- 高妍
- 鬼門圖文
- 魏浊安
- 鱷眼晨曦
- 鳳妙本
- 麗貝卡‧斯蒂夫
- 麥拉·史卓柏
- 麥爾坎·葛拉威爾
- 麦拉·史卓柏
- 黃中憲
- 黃信堯
- 黃暐婷
- 黃桑
- 黃莉翔
- 黃阿瑪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怎麼可能忘了你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永遠是對的
- 黄锦树
- 黑鳥不哭
- 龍應台
- 龍應台演講集套書(共2冊)
- 헤어지자고 했을 뿐입니다
- A某

【預購】血肉與外傷:戰時傳統醫藥的知識轉型與現實應對(一九三一—一九四五)◎皮國立
平常價 $48.00要理解現代中醫的樣貌,
就不能忽略這個時代發生的故事。
中醫界在面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廢醫」挑戰,
和受戰爭環境限制的時代中,
反而創造出充滿活力的一段歷史,
它是我們所不能遺忘的一段科技史、醫療史。
從易受忽略的邊緣處來書寫醫療史
「中醫」和「外科」這兩個元素很少被放在一起,因為現在操持外科醫術的大部分是西醫,而外科也正是近百年來中醫界認為「最弱」的專科之一。在中醫學面臨全面挑戰的民國時期,那時的中醫們如何跨越新的知識領域,尋求突破來應對未知的現代化戰爭,這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本書的研究主軸為近代中醫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實他們可以在戰爭中處理外、傷科疾患,以治癒最難處理的感染、壞疽和斷肢,進而取得國家或民眾的信任。處於學科發展「邊緣」的中醫外、傷科,在那個時代究竟發揮什麼樣的懸壺濟亂世之功?
皮國立教授該作品是當前極少數談及中醫運用於戰爭之中的醫療史,並且藉由當時的各種觀察,如報刊、檔案、文獻史料等內容,將中醫實際應用於戰爭的過程,鉅細靡遺的進行深入剖析,尤其皮教授擅長挖掘報刊史料,使得讀者可以藉由當時新聞記者的報導來認識與還原出當時代情境。
讀者可以深入了解在戰爭時期的醫療體系如何應對挑戰,以及中醫與西醫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相互影響與結合。這對於當代醫療體系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發。
各界好評推薦
王文基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特聘教授
何宗融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中醫部主任
李宜融 日本橫濱藥科大學教授
車雄碩 韓國慶熙大學教授
林孝庭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
林昭庚 中央研究院 院士
高尚德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兼附設醫院副院長
張永賢 中國醫藥大學榮譽教授
張恒鴻 中國醫學大學特聘教授兼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
張景堯 同仁堂中醫體系總院長
陳方佩 國立陽明交大中醫系教授兼主任、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
陳冠仁 風澤中醫體系總院長
陳潮宗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中原大學教授
陳麒方 臺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黃進興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副院長暨秘書長
黃澤宏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
葉永烜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與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
詹永兆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廖奎鈞 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瞿瑞瑩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任
顏宏融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
蘇奕彰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中國醫療史、疾病史、史學方法、地方史、大眾史學、應用史學、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
近年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二○一九)、《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二○二○)、《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二○二二)、《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二○二二)、《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二○二三)、《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二○二四)等學術專書,並主編數本學術論文集和教科書,也編寫有關大眾史學的相關著作。截至(二○二五年為止,含編著專書共二十六本,發表期刊、專書篇章等一百餘篇。曾榮獲國科會二○二○年優秀年輕學者獎勵、中央大學新聘卓越教研人員獎、二屆全校優良導師獎、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傑出醫史研究獎、二○二三年財團法人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陳立夫人文社會科學專書獎」、中央大學傑出研究獎、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第九十四屆國醫節「中醫藥著作獎」等榮譽。

【預購】微賤 a little low◎黃裕邦( Nicholas Wong)(譯者:陳柏煜、黃裕邦)
平常價 $37.00香港詩人黃裕邦(Nicholas Wong)最新中譯詩集
精選入圍美國「Lambda Literary Awards」的《Besiege Me》
後同婚時代的臺北經驗,香港近年的城市變遷
超過半數全新創作,搶先原文曝光
█收錄詩人視覺藝術作品,全彩印刷32頁
█收錄史無前例最賤推薦
本書沒有傳統的推薦序與推薦人,成書前於網路上邀請各種來路的陌生人,在低限的資訊下投稿,描述、議論、推理、恭維、詆毀他們想像中的《微賤》。參加者可以自在使用各種語言,一起塗黑這道虛擬的白牆。活動期間收到的文字如今已成為《微賤》的一部分,形成一張「違建」海報。
被稱為「文學界導火線」的香港詩人黃裕邦(Nicholas Wong)的最新詩集中譯本《微賤》,部分內容精選自再度入圍美國「Lambda Literary Awards」文學獎的詩集《Besiege Me》,其中更收錄超過半數的全新詩作,包含作者在「臺北市駐市詩人」期間發想的〈請帖〉與贏得澳洲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詩歌獎的作品〈台北101〉等。
作者在關注近年香港城市的劇烈變化時,不時可見繽紛的臺灣經驗:同婚通過了,有人想在婚禮上點播Jolin的〈親愛的對象〉,有人赴艋舺龍山寺,求一個像林柏宏的理想男友。《微賤》詩集也為所處的幾個城市的藝文風景留下紀錄,如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班克斯特展、文心藝所的Roni Horn個展等,可說是黃裕邦創作歷程中與臺灣互動最緊密的一本詩集。
詩集由敍事者幻想在台灣跟男友結婚,向父親發出喜帖,邀請父親出席婚宴開始。慢慢循線探索父親患肺病期間的父子關係,以及華人陽剛氣質(Chinese masculinity)如何運作其中。接著,他自家庭抽身,將酷兒視角擴展到生活在香港的不同微賤狀態,卻又逐漸浸入他的私人關係、性生活與空虛感,以致到詩集結尾,無力感與毀滅已重重地壓滿書頁。最後一首詩描寫在疫情期間約砲:「若你是閱讀老手/你該知道書頁/無法抗拒你的翻閱」──身體和書頁互為表裡,《微賤》於是化身一次閱讀身體的經驗。
與一般翻譯書做法不同,《微賤》的翻譯由臺灣詩人陳柏煜與作者協力完成,在香港與臺灣的中文口語之間,取得可讀性與效果的平衡;黃裕邦甚至局部改寫「原文」,為求更精準、更適合中文閱讀情境的表達,亦是此次計畫的一大亮點。
《微賤》是首度在臺灣出版的黃裕邦詩集中譯,也是繼引發華語詩壇、同志文學界強烈迴響的《天裂》(由香港水煮魚文化公司出版)之後,睽違六年再有中譯本出版品面世,值得期待。
黃裕邦 Nicholas Wong
香港詩人、譯者與視覺藝術家,著有英文詩集《Crevasse》與《Besiege Me》,分別於2016、2022年兩度入圍美國「Lambda Literary Awards」文學獎,其中《Crevasse》奪下男同志詩歌組首獎,成為首位獲得該殊榮的亞洲作家。2018年他再憑英文詩〈台北101〉贏得澳洲的 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詩歌獎,同年獲邀以臺北市駐市詩人身份參與台北詩歌節。首部詩集中譯本《天裂》也於同年出版,並入圍Openbook好書獎文學類決選名單。他也曾為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與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跨界藝術項目進行創作。2024年受邀參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
譯者簡介
陳柏煜
台北人,政大英文系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影視小說二獎(當屆首獎從缺),以及雲門「流浪者計畫」。獲選文訊雜誌「最值得期待的十位九○後寫作者」。著有散文與評論、訪談文集《科學家》,詩集《決鬥那天》、《mini me》,散文集《弄泡泡的人》。與藝術家郭鑒予合作圖文集《地下室錄音》。翻譯有美國桂冠詩人羅伯特.哈斯(Robert Hass)詩集《夏季雪》。

【預購】東方迷戀史:從物產、文化到靈性,西方世界對亞洲的發現與探求 The Light of Asia: A History of Western Fascination with the East◎克里斯多福·哈定(Christopher Harding)(譯者:韓翔中)
平常價 $52.00這是千百年來圍繞著西方世界「東方迷戀」的三個大哉問。
從亞歷山大大帝到披頭四,
從資源的掠奪到真理與靈魂的求索,
有哪些事物讓西方人沉醉於亞洲的光芒中?
自古希臘時代開始,西方與亞洲的交會大多充斥著奇異生物與巨人的荒誕傳說、極遠地區運來絲綢與香料的傳奇,以及對於遙遠未知的帝國感到的憂慮或不安。儘管二十世紀亞洲大半地區在經歷數百年戰事之後落入西方勢力的統治,但亞洲的思想、藝術與精神影響,卻在此時開始對西方進行回擊。
《東方迷戀史》志在探索這部豐富交織的故事,勾勒這段混淆、迷茫卻非常重要的亞洲與西方關係史。自馬可‧波羅以降,亞洲是西方人衷心迷戀的對象,但是西方對亞洲的認識卻又同時充滿缺陷。中國、印度和日本既被視為偉大的文明,卻又基於某些褊狹粗淺的觀點,認定是被西方超越並拋在腦後的地區。
東方曾是西方人眼中充滿財富與驚奇的迷人之地、前景可期的基督教傳教對象,甚至成為西方人汲取新智慧的泉源。克里斯多福.哈定以細膩的鋪陳,為讀者展開一片由天才、冒險家、騙子、掠奪者和信仰傳播者共築的天地,生動的景象令人目不轉睛,精闢呈現亞洲對西方造成的豐碩影響。
各界推薦
方天賜(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
巫師地理(地理與國際情勢粉專)
林佩瑩(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樂知(國立臺灣大學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執行長)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鄭凱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所教授)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本書是一幅結合歷史與哲學視野的宏大圖像,描繪了歐亞思想交流的多樣面貌。不同於東西二元對立的傳統敘述,哈定教授勾勒了軍事、商業、傳教等背景下,歐亞文化精英如何相遇與碰撞、互相理解與誤解。留下足跡者有希臘大哲亞里斯多德與征服者亞歷山大兩師徒、商人探險家馬可‧波羅、耶穌會傳教士、近現代哲學家萊布尼茲、洛克、謝林、赫德、叔本華,還有亞洲君主忽必烈與康熙帝等。本書非完美,二十世紀的部分只談論且讚揚新紀元運動——一場基於迷信去曲解哲學與科學觀念的偽學術運動,但我們仍可從中了解他們。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一讀的通俗人文佳作。——陳樂知(國立臺灣大學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執行長)
這部文筆優美、引人入勝且發人深省的作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審慎且廣泛地探討了東方信仰、習俗和道德觀的發現如何塑造了西方思想,同時西方的進步又如何被東方所吸納。從古希臘到披頭四的「拉格搖滾」,展開了一段優雅且趣味盎然的旅程。——米克‧布朗(Mick Brown),《電訊報》(The Telegraph)
豐富的歷史……哈定的寫作充滿活力和洞察力,輕鬆地吸收了大量的知識 ——芮納·米德(Rana Mitter),《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我發現他的歷史敘述很有趣。這本書是愛德華·薩依德的《東方主義》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因為哈丁填補了薩依德著名論文中的許多空白。——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旁觀者》(The Spectator)
克里斯多福·哈定(Christopher Harding)
牛津大學歷史學士、歷史研究碩士、南亞歷史博士、愛丁堡大學南亞與日本研究方向的高級講師。經常出現在BBC Radio 3和Radio 4的節目上。著有廣受佳評的《現代日本史:民族與國家之追尋》(A History of Modern Japan: In Search of a Nation)等書。
譯者簡介
韓翔中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翻譯範疇涵蓋歷史、哲學、宗教、藝術等人文領域。譯有《東南亞史:關鍵的十字路口》、《流動的疆域:全球視野下的雲南與中國》、《榮格論心理學與宗教》、《客家之魂:記憶、遷徙與飲食》、《歷史獵人:追尋失落的世界寶藏》、《英倫視野下的歐洲史》等書。

【預購】迷航遊樂園:那些我們分不清是愛玩,還是不得不玩的人生遊戲◎葉向林Noah
平常價 $40.00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又應該選擇哪些戰場?
我們為何而玩?又是為誰而戰?
這是「迷航」系列的續集。
在第一部《迷航烏托邦》中,主角小狐狸在追逐各種夢想的過程中迷失,這些追逐象徵了作者年輕時在矽谷和台灣各個科技創業領域的執著,最終他試圖尋求內心的平靜。
第二部《迷航遊樂園》,也是小狐狸的處處探險,冒險內容則包括我們在生活中的各種競爭遊戲,那些「我們所熱衷的遊戲」。
在一個充滿數位連結的世界中我們更加孤單,在一個處處皆是商業機會的社會我們的貧富差距更大,在一個什麼都能說的世代(大部分的地方)我們卻更加分裂。
「更多!更多!更多!負評!負評!負評!」就像是過度滿足的多巴胺上癮一樣,我們對於消費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的慾望永無止盡,競技場中央的企業疲於奔命,只為了滿足無限上漲的消費慾望。
當代人們最關注的無疑是各種商業遊戲,從金錢到權力、從商業策略到被消費主義,在這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冒險中,在面對想玩與不想玩、能玩與不能玩、該玩與不該玩、不得不玩與可以不玩中,我們該如何抉擇?
就像去遊樂園一樣,我們會碰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們,有些我們喜歡、有些不喜歡,有些一開始喜歡、最後發現是個混帳。也許這些好關係壞關係都是值得的,沒有與他人交流的經驗實在算不上是人生經歷;在學校、工作、家庭、朋友裡我們不斷尋找自己的位置,在他人顯露更多的好與壞時我們也逐漸揭露自己真實的樣子。
樂園帶給我們一時的驚奇驚喜,也創造一時的歡樂氛圍,接著是沉浸歡樂的消費,然後是離園的不捨與空虛。遊戲結束後只有悲傷,這也許與現實生活更加相似。快樂不在遊戲裡,我們必須在這個悲傷世界裡找到自己的快樂。
人工智慧所缺乏的,也許就是在背後的真實人類經驗,與擁有這經驗、可以互動的人類實體,能證明為真恆常便是價值的基底。我們只能繼續看著這時代的變動,相信真實與真誠的價值,也用正確的心態玩著該玩的遊戲。
迷航遊樂園想傳達的內容並不複雜,透過這些故事我希望我們可以從一個新角度來看清自己的荒謬。我們都有空間可以選擇我們想玩與不玩的遊戲,「Pick your battles」,有些仗的確該打,另一方面跟小人合作卻實在浪費生命,我們應該要選擇自己的戰場,有時候戰場上最重要的不是目標,也可能是戰友,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為何而戰、為誰而玩。
無論旅程的結果如何,無論故人是否仍陪在身邊,我們仍然可以記住他們最好的一面,也珍惜一路發生的好與壞。
作者簡介
葉向林 Noah
在科技產業中設定現實又符合社會影響力的未來競爭策略。第一位進入美國帕森設計學院全球高管碩士就讀的台灣人,同時也是童書作者、NFL超級盃主播、前美式足球運動員與業餘拳擊手。著有《迷航烏托邦》。

【預購】心智生命(The Life of the Mind)◎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譯者:蘇友貞)
平常價 $58.00「漢娜‧鄂蘭最有魅力亦最引人深思的著作。」——《紐約時報書評》
「一個充滿熱情與人文智慧的心靈, 探索著心智如何運作的基本問題。」——《新聞週刊》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 副教授) 導讀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是二十世紀思想家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其所撰寫的《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為二十世紀政治哲學以及政治學領域的經典之作,而她諸多作品中的原創性思想更廣為引用。
《心智生命》(The Life of The Mind)是鄂蘭最後遺作,以更為哲學性的思維探討人類的三種心智活動:思考、意志與判斷,隱約呼應著大哲學家康德(Kantian)的三大批判理論: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以及判斷力批判。
在這部著作中,鄂蘭不同於其他政治理論方面的著作,審視「思想」並再度回歸到哲學上的思考,探究思想在當代生活中的各種面貌——認為「思想」這件事,是人最基本的心智活動,亦即思考、意志與判斷。鄂蘭在「行動世界」的框架裡進行哲學探索,探討思想是否能夠增益人的行動、明辨真理、分別美醜的能力?
《心智生命》是鄂蘭一反過去關注外在事務,轉趨內在哲學的思考,是她留給後世少見的寶貴哲學遺產,不僅是鄂蘭的另一本重要著作,更可視為她對自身思想的最終結論。
1906年出生於德國的政治哲學家,曾師從海德格與雅斯培,在納粹統治德國時移居美國,一生關注猶太民族的命運,積極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拯救猶太文化。鄂蘭著作豐富,當中《極權主義的起源》奠定了她政治哲學家地位,並一度成為左右美國學術潮流之思想家,是近代重要的女性哲學家之一,影響了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政治理論和政治哲學研究。
她的作品包括《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在過去和未來之間》(Between Past and Future)、《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論革命》(On Revolution)、《黑暗時代群像》(Men in Dark Times)、《論暴力》(On Violence)、《共和危機》(Crises of the Republic)、《康德哲學講座》(Lectures On Kant's)、《責任與判斷》(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政治的承諾》(The Promise of Politics)、《心智生命》(The Life of the Mind)等,當中最為世人熟知的部份是處理權力和邪惡的本質,以及有關政治、直接民主、權威和極權主義的著作。
譯者簡介
蘇友貞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碩士,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管理資訊系統碩士。曾以映鐘筆名發表過小說, 詩及散文。譯作包括 《女哲學家和她的情人——漢娜·鄂蘭和馬丁·海德格》、小說選集《知更鳥的葬禮》。近作見於中國大陸 《萬象》 雜誌、《讀書》雜誌、《三聯生活周刊》、台灣《當代》雜誌,及美國 《聖路易新聞》、英文小說發表於 《Other Voices》、《River Styx》 等美國文學期刊。

【預購】烏鴉與猛獁◎趙鴻祐
平常價 $35.00 「是誰定義了我們的生命?」
「為什麼有些事情注定會發生?」
當人生只存餘燼,
該如何反抗?
社會存在種種「邊緣人」,
如何才能理解他們的痛苦?
勇敢、抗爭、積極向上,那是別本小說的世界,這本要說的,是一群被現實背棄之人,他們既不叛逆,也未有過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們被迫立足於陰暗面,不論生理、心理、人生經歷……與其說活著,不如說他們是行走於現世中陰之人。
所有的不幸,也許始於人禍,也可能肇因於大自然的無情,主角大多歷經非單一性的創傷,〈烏鴉與猛獁〉寫社畜青年突遭車禍,〈兩母〉家有失智母親的詐欺犯,卻向另一位失智患者騙取錢財,〈年獸〉、〈脛骨之海〉、〈水造的路徑〉皆與霸凌相關,又遇八仙塵暴、風災、親人自殺生病等多重創傷,〈遠行〉繭居青年母親因氣爆而亡,還得照顧漸凍症父親、〈頭的幾種修繕方式〉與瘖啞人、金屬義肢等殘疾人生活相關……
透過八篇短篇小說,作者趙鴻祐竭力捕捉他們的局部生活。當人生的土石流不斷接踵而至,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做出非常人的選擇,用以抵抗宿命。
書中每篇故事有如一道道驚詫的閃電,爆炸後的閃燃永不停歇,令人不禁懷疑生命就是一部災難片,又真實得令人咋舌。作者以冷凝甚而有點殘忍的平靜口吻,逐漸帶出全書的宗旨,千災萬禍尚能倖存,異樣眼光卻能殺人。我們或許無法定義他人的苦難人生,卻能透過閱讀,重新認識他們。
專文推薦
言叔夏、何致和
小說家齊力推薦
王聰威
白樵
沐羽
林俊頴
張桓溢
許俐葳
陳柏言
楊隸亞
劉思坊
蔣亞妮
鍾文音
這八個短篇似乎都戮力於把握一種收束的節制感,在理應(或容易)戲劇性的地方戛然而止。那似乎也不見得應歸納為一種技巧的展演,而更接近一種對情緒演出的潔癖或倔強。它所指涉的對象物大抵是一種空白——創傷彷彿只是生命中的某種鑲嵌,被填補進一個老早即存在彼處的空缺,而從這空缺中長出的義肢或金屬手指,日復一日地,代替我們活下去。——言叔夏
小說巧妙地將這些人物置於「中間地帶」——既屬於社會的一部分,又因現代社會的急遽轉型而與主流保持疏離。這個地帶既是他們內心世界的投射,也是其所處的尷尬位置。透過多樣的敘事視角,鴻祐成功讓這些被忽視的個體得以呈現,寫出他們內在的韌性與對生命的渴望,喚起讀者對弱勢群體的更深層反思。——何致和
若要肉慾式形容這本小說,我想,是拆封包膜後,在冷不防的閱讀間,指腹被書頁輕劃,血滴涓,微痛頻仍的肢體末端異化感。鴻祐的修辭,具備奇特的乾燥曖昧,那是身為文壇新人確保有「鉛華洗盡」的素直文字,灰冷,沉謐。
此質地與後青春,成長式母題彼此摩挲,如寒冬褪衣所生之靜電,引人刺痛。作者專注的角色,或可稱為「餘境者」,其歷經物理、心理、家庭職場、社會事件切割刺穿過的「以後」。諸多段落能見他對局部動作描繪的慾望,那是劫境方休,角色徘徊在乾燥,凍瑟,充斥消毒氣味的空間(病院或實驗室)裡,孤寂操演著精細步驟的復健療程。
鴻祐的書寫是他自身定義的「拋」。從伏低的預備位置拾起事件,舉起符號,修補過,瞄準讀者。在運動行進後,有些事物,能抵達很遠很遠的地方。——白樵
《烏鴉與猛獁》最難能可貴的,是敢於在創傷闖入、尋常世界遭懸置的事件視界處,拒絕以廉價的憐憫,化約情感/經驗的複雜性,並能在節制而冷峻的敘說中,指認被拋擲入世的此有,真誠的困惑——「所以到底什麼是『生命』吶?」全書首篇發出的詰問,迴盪在故事中,被災難、社會或他人惡意所壓輾之「倖存者們」的耳際;小說卻不輕易使答案塌縮為一,而是一次次延異自身、抵抗意義的固化,直到這個問題,終於也成為讀者難以擺脫的幻聽。——張桓溢
《烏鴉與猛獁》起首於幻夢,終結於大火,鴻祐念茲在茲的核心,彷彿就是深度的安靜,蒼茫的「沒有」。小說家以清朗的文字,演述生命的創傷:小至視網膜的破洞,脛足的毀損,乃至整個社區的覆滅。正是因為這些苦難,使身體不再是身體,動物也不只是動物——甚至,人也不是人:人在流變,人在消亡,人在逃離他自身。本書是一部小型的「痛史」,鴻祐透過小說捕捉「成為日常」的創傷,並提出追問:「受傷」這件事為什麼是重要的?——陳柏言
這是一本給新世代社畜的格林童話。小說家如同穿著彩衣的吹笛人,引領讀者走入他的故事之中。故事撲朔迷離,幾番轉折,眾人忘記來時路,一心跟著美妙的笛音前進,走向陌生之地。
小說主角是被資本社會牢籠折磨到失去熱情的社畜,也是從天災人禍裡逃過一劫,卻發現「活著比死亡更辛苦」的倖存者。這些人活不出尊嚴,但對於人生卻異常清醒。他們淡薄冷峻,話語尖銳。但他們更懂得熬煮時間,以求報復。不看到最後,誰也不會知曉,致命的一箭到底是誰偷放的。——劉思坊
作者簡介
趙鴻祐
1994年生,新北人,畢業於東海中文所,現職行銷企畫。
曾獲國藝會文學類創作補助、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磺溪文學獎等,作品散見自由副刊、幼獅文藝、鹽分地帶文學。努力維持著寫作的習慣。

【預購】西方是什麼:從十四位古今人物的生命故事,顛覆你對西方世界如何形成的想像 The West: A New History of an Old Idea◎諾伊絲·麥克·斯維尼( Naoíse Mac Sweeney)(譯者:陳錦慧)
平常價 $51.00 對數千年歷史進行大膽、全面的鳥瞰,提供了對過去真正的全球視角。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作者
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西方歷史敘事,難道是一套近代的發明?
若果真如此,孵育這套恢弘故事的脈絡和思維又是什麼?
我們所認知的西方文明,是萌芽於古希臘羅馬,接著度過漫長的中世紀黑暗時代,再由文藝復興延續至啟蒙運動催生的現代性,然後一路發展迄今。我們在課本上學到這套直線演進的西方文化宗譜,並且理所當然地接受,但實情真的是如此嗎?
在《西方是什麼》這部大膽的、以故事為導向的歷史重述中,諾伊絲‧麥克‧斯維尼透過十四位古今人物的生平與思想,揭穿西方恢弘故事的真相。從希羅多德到林鄭月娥,這十四位出身自歐亞非及北美各大洲的人物,都在西方世界的創造中發揮了作用;他們的命運與觀點不約而同地反映其所處時代的精神典範,呈現這個版本的西方觀念如何形成的背景與脈絡,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長期以來會誤解它。
隨著新的世界秩序自疫情和民粹主義的衝擊中浮現,人們必須正確地理解西方豐富多樣的過去,並且洞察西方的競爭對手又以何種論述建構自身的歷史,進而以更開放的眼光規劃世界的未來。
各界讚譽
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林美香|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幾年前,在911事件之後的地緣政治動盪中,我們聽到了很多關於文明衝突的消息——關於西方與其他國家的衝突。事實上,這種對立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許多事情的核心,但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因此,諾伊絲‧麥克‧斯維尼的《西方是什麼》恰逢其時。除此之外,它試圖展示西方文明到底是什麼——以及過去是什麼——並闡明它現在面臨的挑戰,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所有這些都以流暢易懂的散文呈現,諾伊絲‧麥克‧斯維尼巧妙地將分析、博學和軼事融為一體。——《華爾街日報》
諾伊絲‧麥克‧斯維尼認為西方的基礎比我們通常相信的要不穩定,而這並沒有關係……她的這本著作呈現了許多引人入勝的反事實。麥克‧斯維尼所講述的故事,是對西方傳統主義者及其崛起中的東方對手如何看待文化歷史的拒絕。——《華盛頓郵報》
諾伊絲‧麥克‧斯維尼一一呈現了古老的神話——關於古代世界的特徵、十字軍東征的本質,或者歐洲列強在帝國競爭中的優勢——以華麗的方式將它們炸毀,而把我們拋在了一邊對過去的時代、世界觀和迷人的人物有更豐富、更全面的理解……麥克‧斯維尼在閃閃發光的合成和扣人心弦的個人小插曲方面的天賦從未減弱。我想很多人都會喜歡這個巧妙且發人深省的敘述。——《衛報》
《西方是什麼》是一本令人敬畏的書。幾個世紀以來,西方文明的既定敘事在我們的集體歷史上投下了陰影,沒有受到任何挑戰,但諾伊絲‧麥克‧斯維尼在這裡探討了問題的核心,揭示了其搖搖欲墜的基礎。這是一本重要的書,研究深入、文筆優美、發人深省,重塑了我們對過去的理解。——雅妮娜‧拉米雷茲(Janina Ramirez),《女性》(Femina: A New 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 Through the Women Written Out of It)作者
諾伊絲‧麥克‧斯維尼在《西方是什麼》所做的,正是我們對所有作家的期待:提供一個全新而更美好的世界觀。從這個標準來看,這是一本極其成功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這裡講述了一個誠實、細緻且激動人心的故事,顛覆了我們對世界幾乎所有的認知,並用真實的訊息、引人入勝的人物和注定會改變一切的思想取而代之。我極力推薦這本書。——賈瑞德・葉茲・沙克斯頓(Jared Yates Sexton),《美國統治》(American Rule)、《午夜王國》(The Midnight Kingdom)作者
這本妙趣橫生、內容豐富、打破傳統的書有可能顛覆「西方文明」本身的格局。它提供了一種大膽、新鮮和學術性的方式來概念化過去,讓名人和無名人物脫穎而出,他們共同為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歷史視野。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蘇珊娜·里普斯庫姆(Suzannah Lipscomb),《魔法、巫術與神祕史》作者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諾伊絲‧麥克‧斯維尼挑戰我們重新思考西方意味著什麼,透過闡明關於地理和文化起源的觀點如何從古代轉變到今天,以及探索令人驚訝、有趣且往往鮮為人知的人物的傳記和思想。寫作風格通俗易懂,論點卻尖銳明確。——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戰略大歷史》作者
諾伊絲‧麥克‧斯維尼釐清了有關西方文明的現代神話。這本權威且充滿熱情的精彩著作,引領我們超越偏見和成見,展現了有關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新故事。——約瑟芬·奎因(Josephine Quinn),《腓尼基人》作者
作者簡介
諾伊絲.麥克.斯維尼(Naoíse Mac Sweeney)
維也納大學古典考古學教授,之前在英國萊斯特大學與劍橋大學任職,也曾擔任哈佛希臘研究中心研究員。她在古典時代與神話起源方面的研究曾獲頒許多獎項,作品《特洛伊:神話、城市、符號》(Troy: Myth, City, Icon)入圍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她曾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電視與電台採訪。
譯者簡介
陳錦慧
自由譯者,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語言教育碩士,從事書籍翻譯十五年,譯作超過五十冊。2023年以《傾聽地球之聲》獲頒金鼎獎圖書翻譯獎。
賜教信箱:c.jinhui@hotmail.com。

【預購】後青春:再見搖滾——海邊的卡夫卡再見全紀錄◎一念電影
平常價 $40.00皆在公館「海邊的卡夫卡」發生!
同名紀錄片《後青春:再見搖滾》2025年春天全台搖滾獻映!
齊聲推薦
「1976」阿凱(「海邊的卡夫卡」主理人)
黃韻玲(音樂製作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
陳珊妮(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
馬世芳(作家、主持人)
朱頭皮(音樂創作人、歌手)
昆蟲白(創作歌手)
莊鵑瑛[小球](歌手、自由創作者)
黃士勛Finn(創作歌手、演員)
黃子軒(「黃子軒與山平快」團長)
余佩真(創作歌手、演員)
LINION(創作歌手)
曾稔文(「DSPS」樂團主唱)
劉中薇(作家、《未來媽媽》編劇)
吳洛櫻(導演、編劇)
徐志怡(《我願意》製作人)
由製片高珈琳創立,參與影集《我願意》入選歐洲最大劇集展「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金馬影展、新加坡亞洲內容大獎。電影製片項目《那麼遠,這麼近》,入選金馬創投、義大利Focus Asia創投、法國南特Produire au Suid國際工作坊與TIES That Bind 歐亞合製國際工作坊。致力於孵化具國際視野、當代人文關懷和社會議題的影像作品。
近期參與計畫作品包含「再見卡夫卡――音樂影像跨界企劃」、影集《微醺大飯店1980s》、紀錄片《後青春:再見搖滾》、短片《馬語》及《Rungay》。

【預購】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李阿明
平常價 $30.00等級制度的暴力、利益至上的剝削、慘無人道的環境……
一物一世界,一命一天堂。
能待陸上,誰願漂泊海上?
作者簡介
李阿明
畢業於國立藝專影劇科技術組,擔任過自由時報、聯合晚報、時報周刊攝影記者,以及時周多媒體數位影像組組長、資訊室副主任、中時網路影像副總監等。
是一名資深攝影記者,退休後跑到高雄當遠洋漁船的顧船工,自稱職業攝影黑手。四年來每天二十四小時和來自各國的漁工混在一起,親身體會一般人無緣接觸的生活,用鏡頭捕捉他們在海上拚搏的人生。以最長時間的相處,拍攝出漁工們最真實的樣貌。

【預購】文化的記憶:穿越五千年,體驗中華生活文化之美◎朱惠良
平常價 $51.00不再停留於歷史課本裡的印象,從食、衣、住、行、育、樂、習俗節慶七大面向,
深入了解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加上近兩百五十張故宮及兩岸博物館收藏之文物圖片,
汲取各種有趣的古代文化知識!
「自古而今,同一輪月亮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斷學習成長,引領中華文明綿延發展,生生不息!」
古人以詩入畫,描繪生活風情,而我們則以文代筆,書寫過往經歷。此書透過史籍、詩歌、圖畫與出土文物,穿越回五千年前,自食、衣、住、行、育、樂及節慶習俗等七大面向,一步步勾勒出古人在沒有電燈、汽車和網路的情況下,如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書中文章配上大量圖版,希望能引發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細讀本書不僅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智慧,更能夠領略中華文化之美!
‧飲食與節慶
中國人對飲食極為考究,再加上中國幅員遼闊,菜式五花八門,令人嘆為觀止。到了節慶時,更是有許多特色菜餚,不僅色香味俱美,還充分體現出中國的古老民俗,例如過年吃尾牙、年夜飯和餃子,端午節與中秋節吃粽子和月餅,麵食和茶飲的來龍去脈等也會詳細說明。書中也介紹許多中國的節慶與習俗,如清明節、端午節與中秋節之淵源發展、錢鈔的使用、治病的方式和曆法的形成等。
‧服飾
黃帝時期人們已經懂得飼養家蠶,織成絲織物,商周以後,蠶桑絲織業越來越興盛,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能生產絲綢的國家。除了衣物,書中也分享古代女子的頭飾、髮式、男子的冠冕與鞋子等,不同時代各有不同的風格。
‧住與行
古代中國人對居住的環境與交通工具十分講究,不管是床榻、屏風、銅鏡與香爐等,還是黃帝時期發明的車子、出行時的儀仗和雨傘,都可以在本書中看到其起源和演變。
‧教育
中國人一向認為百善孝為先,對於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與科舉制度和讀書人所用的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以及中國特有的印章藝術。
‧娛樂
古人生活中不乏各種娛樂,遊山玩水,寄情詩歌外,不同朝代與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娛樂方式,隨著時間與民族融合終而百花齊放,如音樂方面的琴、鼓、簫、笙與琵琶等;運動和娛樂結合的雜技百戲;戲劇方面的雜劇、南戲、崑曲與京劇;運動方面的足球、馬球與古代高爾夫球等。古人的「娛樂」多彩多姿,真是一點都不輸現代人。
1950年出生於台灣省南投市,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研究所博士。
1977年秋進入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工作,於研究與策展工作之外,陸續出版《趙左研究》、《郎世寧特展圖錄》、《重彩花鳥畫》與《中國人的生活》等書。1985年考取社科人員深造計畫,獲公費獎學金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研究所進修,1990年以〈北宋時期鍾繇傳統之復興〉論文獲博士學位後,返回故宮書畫處服務,繼續研究、策展、演講與論文發表,出版《董其昌法書特展研究圖錄》與《雲間書派特展圖錄》。
1996年離開故宮,代表新黨參與立法委員選舉,連續出任第三屆與第四屆立法委員,兩屆六年任期內專注於文化教育政務與預算之審查監督以及相關法律之制定與修正。
2002年秋至2006年,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台北體育學院與台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6年至2008年擔任台北縣與新北市文化局局長。
2008年任職故宮教育展示資訊處處長,負責教育推廣、展示設計、觀眾服務、資訊教育與資訊服務等業務,同時,主持「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訓計畫」並擔任故宮文創商品評審委員。
2011年9月自故宮退休後,專心致力於中國藝術史與文化史研究。2016年出版《無形之相:故宮法書舉隅》,2019年開始進行《中國人的生活》之增補改訂與《元畫全集:臺北故宮博物院專輯》之圖說撰寫及審稿工作。2024年,簡體版《中華文化之美》由北京故宮出版社發行,繁體版《文化的記憶:穿越五千年,體驗中華生活文化之美》由時報出版發行。
目前擔任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委員、立法院最高顧問與台北市市政府市政顧問。

【預購】城與不確定的牆(精裝)◎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平常價 $65.00期待已久的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
塵封已久的故事再次開始述說,
帶你進入村上春樹沉靜深邃的祕密世界
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
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夏天的黃昏,十六歲的妳對十七歲的我說起那座城的故事,城被高牆團團圍住,牆只有一個門,由一個頑強的守門人守護著。在那裡的妳既不作夢,也不流淚。然而,住在那裡的妳才是真正的妳,此時此地的妳只是像替身那樣的存在。
因為我真的非常想見妳,便決定出發去那裡尋找在圖書館工作的妳。這是個一本書也沒有的圖書館,架子上排列的只有「古夢」,而我在這個圖書館被賦予了「夢讀」這樣的任務,也就是負責閱讀古夢。
城與牆、神祕圖書館、蛋形的古夢,還有妳……村上春樹在這部小說中,再次構造出了一個完好終結的奇異故事,帶你進入一個沉靜深邃的祕密世界。
│只要想去就行了。
不過發自內心地期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在那段期間可能必須拋棄各種東西。
對你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噢。
然而不要放棄。因為無論要花多少時間,城都不會消失。
我在疫情在日本開始猛烈爆發的三月初,正好開始寫這部作品,花了將近三年時間完成。在那之間幾乎沒有外出,也沒有長期旅行,我就在那相當異樣,而且頗為緊繃的環境之下,每天持續寫著這部小說(簡直像「夢讀」在圖書館讀「古夢」那樣)。那樣的狀況可能意味著什麼,或者什麼也不意味。不過應該有意味著什麼吧。我對此有深刻的體會。--村上春樹
書評
閱讀的過程中,我心裡充滿幸福。那是不被任何人打擾的純淨幸福。謝謝這本書帶給我這種感受。——吉本芭娜娜(作家)
一切都始於「妳」的消失。城裡的「妳」失去了與「我」之間的記憶。然而我依然追尋著真正的「妳」,執著於這場垂直移動。無論在黑暗中挖掘多深,「妳」都不會回來;無論攀上多高的牆,所見的也只有虛空。——小川洋子(作家)
沒有任何停滯,平順浸透到體內的淺顯而節奏感極佳的文字,高明到近乎藝術的句讀使用……累積而成的技術造就這個淺白卻又難解的故事,逼近「講述無法以言語描述的事物」此一文學的核心。——小川哲(作家)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長篇小說有《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黑夜之後》、《1Q84 Book1》、《1Q84 Book2》、《1Q84 Book3》、《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刺殺騎士團長》、《城與不確定的牆》。
短篇小說有《開往中國的慢船》、《遇見100%的女孩》、《螢火蟲》、《迴轉木馬的終端》、《麵包店再襲擊》、《電視人》、《夜之蜘蛛猴》、《萊辛頓的幽靈》、《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東京奇譚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第一人稱單數》。
紀行文集、海外滯居記、散文、隨筆及其他有《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邊境‧近境》、《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雪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象工廠的HAPPY END》、《羊男的聖誕節》、《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懷念的一九八○年代》、《日出國的工場》、《爵士群像》、《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爵士群像2》、《村上收音機》、《村上朝日堂》系列三本、《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雜文集》、《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村上收音機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身為職業小說家》、《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村上T 我愛的那些T恤》、《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譯者簡介
賴明珠
1947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預購】城與不確定的牆(平裝)◎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平常價 $51.00期待已久的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
塵封已久的故事再次開始述說,
帶你進入村上春樹沉靜深邃的祕密世界
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
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夏天的黃昏,十六歲的妳對十七歲的我說起那座城的故事,城被高牆團團圍住,牆只有一個門,由一個頑強的守門人守護著。在那裡的妳既不作夢,也不流淚。然而,住在那裡的妳才是真正的妳,此時此地的妳只是像替身那樣的存在。
因為我真的非常想見妳,便決定出發去那裡尋找在圖書館工作的妳。這是個一本書也沒有的圖書館,架子上排列的只有「古夢」,而我在這個圖書館被賦予了「夢讀」這樣的任務,也就是負責閱讀古夢。
城與牆、神祕圖書館、蛋形的古夢,還有妳……村上春樹在這部小說中,再次構造出了一個完好終結的奇異故事,帶你進入一個沉靜深邃的祕密世界。
│只要想去就行了。
不過發自內心地期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在那段期間可能必須拋棄各種東西。
對你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噢。
然而不要放棄。因為無論要花多少時間,城都不會消失。
我在疫情在日本開始猛烈爆發的三月初,正好開始寫這部作品,花了將近三年時間完成。在那之間幾乎沒有外出,也沒有長期旅行,我就在那相當異樣,而且頗為緊繃的環境之下,每天持續寫著這部小說(簡直像「夢讀」在圖書館讀「古夢」那樣)。那樣的狀況可能意味著什麼,或者什麼也不意味。不過應該有意味著什麼吧。我對此有深刻的體會。--村上春樹
書評
閱讀的過程中,我心裡充滿幸福。那是不被任何人打擾的純淨幸福。謝謝這本書帶給我這種感受。——吉本芭娜娜(作家)
一切都始於「妳」的消失。城裡的「妳」失去了與「我」之間的記憶。然而我依然追尋著真正的「妳」,執著於這場垂直移動。無論在黑暗中挖掘多深,「妳」都不會回來;無論攀上多高的牆,所見的也只有虛空。——小川洋子(作家)
沒有任何停滯,平順浸透到體內的淺顯而節奏感極佳的文字,高明到近乎藝術的句讀使用……累積而成的技術造就這個淺白卻又難解的故事,逼近「講述無法以言語描述的事物」此一文學的核心。——小川哲(作家)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長篇小說有《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黑夜之後》、《1Q84 Book1》、《1Q84 Book2》、《1Q84 Book3》、《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刺殺騎士團長》、《城與不確定的牆》。
短篇小說有《開往中國的慢船》、《遇見100%的女孩》、《螢火蟲》、《迴轉木馬的終端》、《麵包店再襲擊》、《電視人》、《夜之蜘蛛猴》、《萊辛頓的幽靈》、《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東京奇譚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第一人稱單數》。
紀行文集、海外滯居記、散文、隨筆及其他有《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邊境‧近境》、《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雪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象工廠的HAPPY END》、《羊男的聖誕節》、《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懷念的一九八○年代》、《日出國的工場》、《爵士群像》、《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爵士群像2》、《村上收音機》、《村上朝日堂》系列三本、《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雜文集》、《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村上收音機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身為職業小說家》、《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村上T 我愛的那些T恤》、《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譯者簡介
賴明珠
1947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預購】紫微攻略·牌卡占卜:紫微斗數占卦50問+星曜解密(二書全彩圖解)◎大耕老師
平常價 $51.00紫微斗數占卦50問(344頁)+星曜解密(112頁)
顯著提升你與問事者的占卜體驗
不需生辰八字,但其準無比!
紫微斗數占卜自學指南
兩書合一超好用,命理新手也能輕鬆學紫微、學占卜!
‧紫微斗數占卦50問:50題感情、事業牌占案例詳細分析,教你解讀牌卡訊息精準斷事。
‧星曜解密:歸納重點,方便攜帶隨時應用,通透星性和70張牌義與卦象。
將紫微斗數占卦邏輯結合牌卡=容易學、快上手、準度高
大耕老師轉化紫微斗數密而不傳的「隨機取數占卦技巧」,親自設計紫微牌卡和獨創牌陣,直接彰顯紫微斗數準確的占卜功能,即使是命理小白也能輕鬆學會占卦。書中詳細說明牌卡占卜的邏輯和技術,以50道常見問題為實例示範解牌,跟著練習,快速上手。
本書特色
#星曜能量 #圖像聯想 #提升感應 #準確預測 #不需硬背 #不分流派
1.以牌卡的形式,高度還原紫微斗數的精算能力。
2.加入易經的「變卦」思維,排除因為流派差異而有不同解釋的可能性。
3.搭配書中牌陣,應用更加靈活,可以深入問事。
4.適合紫微斗數學習新手,一邊操作牌卡,一邊融會斗數知識。
5.操作簡易,適合對於命理、占卜有興趣者和牌師使用。
作者簡介
大耕老師
20歲受教於台灣某大上市公司之御用大師,多年來利用紫微斗數為自己家族(曾為台灣最大餐飲連鎖店)以及個人生意(台灣最大羊肉盤商與冷凍食品及餐飲集團)逢凶化吉,創造市場。
本只為有緣人及企業解盤與顧問,40歲時因緣際會得自台灣密教佛學大師提點,而發願將此千年密術傳播與人,使人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長期於部落格發表文章,擅長用現代思維、邏輯性的語言闡述命理觀念,讓紫微斗數生活化、更易理解,尤其預測推算趨勢精準,廣受歡迎,文章每月達數萬人次瀏覽,網路教學影片每月突破10萬瀏覽量。
目前於國際紫微學會授課,學員多達數萬人,遍及全世界。每年舉辦全台巡迴公益論命。創辦小澂寶人文講堂紫微斗數研習社、澄講堂。
著作:《紫微攻略1~5》《紫微攻略‧紫微斗數新手村》《改運之書:格局篇》《改運之書:風水篇》《學會看流年》《紫微攻略‧午後命相館》(時報出版)
國際紫微學會
臉書:www.facebook.com/lucidchateau1/
官網:www.iszn.org/
Youtube:reurl.cc/5MNoEn

【預購】桑青與桃紅◎聶華苓
平常價 $30.00 「三生三世」傳奇女作家經典
離散文學代表作
新世紀必收珍藏本
聶華苓這部獲得國際肯定的小說,以印象式速寫及戲劇性的表現形式,強烈的爭議話題,成為作者最具特色之代表作。
七○年代初,《桑青與桃紅》在《聯合報》副刊連載時,因政治和性的尺度問題被迫腰斬;一直到世紀末的二十多年間,這部小說一如小說主角經歷飄泊與離散,到處流浪,陸續有中文各地區的出版社出版。如作者形容:「有大刀亂砍的版本,有小刀修剪的版本,有一字不漏的全本。」一九九○年,《桑青與桃紅》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此後成為離散文化(Diaspora)研究的文本,是探討女性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移民文學的必讀經典。時報文化於一九九七年推出的,是在兩岸三地出版的第七個版本,當時做為「新人間」系列的第二號作品,在華文小說界的標竿性地位不容小覷。而今轉眼過了二十三年,此書又已絕版多年,殊為可惜,並且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有志創作、喜愛文學的青年學子作家流傳學習、卻苦於不易取得的文學經典,因此時報出版決定再度推出新世紀珍藏版,以饗讀者。
正如李歐梵教授為文所述:「這本書的意義,隨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七○年代初出版的時候,其藝術性是前衛的,被解讀的面向側重在政治性,八○年代,轉而被視作探討女性心理的開山之作。九○年代,《桑青與桃紅》又被納入離散文化研究的領域,許多美國大學教中國文學的教授都採用這本小說作教科書,也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肯定,並獲美國出版社保證「永不絕版」。李教授說得好:「在這個世界性的移民大地圖中,我們都是桑青與桃紅的子孫。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本小說終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永垂不朽。」
名人推薦
名 家 白先勇、李歐梵 專文評析
小說家 朱宥勳、胡淑雯、張亦絢、童偉格、黃崇凱 跨世紀仰望推薦
「《桑青與桃紅》以近代中國政治動亂的時代為背景,敘述主角人格分裂的悲劇,『桑青』、『桃紅』其實同為女主角的名字,代表她兩種身分,整個故事正是她人格上分裂蛻變的經過。故事開始時她是桑青,一個中國內地的女孩子,一片純真,到故事結尾時她變成了桃紅,一個不折不扣的縱慾狂人,由美國中西部遊蕩至紐約。聶華苓並非單是刻劃一個性狂態者的病歷身世,這篇小說不是只宜作心理病理學臨床個案研究,作者其實以此寓言近代中國的悲慘情況,說明中國政治上的精神分裂正像瘋者混亂的世界。」──白先勇
「這本書的意義,隨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七○年代初出版的時候,它的意義是政治性的……八○年代,這本小說又被視作探討女性心理的開山之作。……到了九○年代,《桑青與桃紅》又走入所謂Diaspora(離散文化)研究的領域。……在這個世界性的移民大地圖中,我們都是桑青與桃紅的子孫。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本小說終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永垂不朽。」——李歐梵
「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是放在世界文學之林,也可以比肩齊步的小說。它代表的,正是台灣文學的最高水準,是一座台灣小說家時時都要回訪的紀念碑。而希望這一次出版之後,可以讓一代代讀者都能在書店裡面找到它、閱讀它、乃至於帶到荒島上去。」——朱宥勳
「此書不僅在聶華苓全部作品中處於核心,也在當年的肅殺氣氛下顯得難能可貴。因為二十世紀民族國家的膨脹,正是一面吸收個體精血,一面壓制獨立反思的空間。小說潛藏著另類版本的歷史,在在以多聲道噪音挑戰、乃至突破了封印結界。」——黃崇凱
作者簡介
聶華苓
一九二五年出生於武漢,南京中央大學畢業。一九四九年抵臺灣定居並從事創作,擔任《自由中國》編輯。《自由中國》停刊後,曾於臺大、東海大學任教,後應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之邀赴美訪問,一九六七年與安格爾創辦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四十餘年來,已有七十多個國家與千位作家因此計畫能與世界各地作家交流。在美曾獲頒三個榮譽博士學位、美國五十州州長所頒發的文學藝術貢獻獎,並曾擔任美國紐斯塔國際文學獎評審員、美國飛馬國際文學獎顧問。
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三生三世》、《三輩子》等二十三部作品。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義、葡、波蘭、匈牙利、南斯拉夫、韓國等版本。
《桑青與桃紅》英文版獲頒一九九○年美國國家書卷獎(American Book Award)。二○○九年獲頒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同年馬英九總統親授二等景星勛章。二○一一年獲頒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特別獎」。二○一三年中央大學在愛荷華大學授與榮譽博士學位。

【預購】注視——都蘭野書(平裝)◎龍應台
平常價 $44.00 都蘭山中,太平洋畔
身體力行的田野文字
讓你對純真嚮往,對脆弱不安
從此學會了「注視」……
在一個最平凡、最細微、最接近野草泥土的地方,
我終於看見了紅狐狸的眼睛,
那神采,
於「木漏」光影中驀然出現……
離開城市,到沒有房子、沒有車聲、甚至沒有人的語言的地方,
想讓光著的臂膀直接曬到熾熱的太陽,
想讓腳板踩在柔軟濕潤、土味瀰漫的爛泥巴上,
想讓耳朵聽見夜鳥的呼叫,
想讓眼睛注視一片葉子、葉片上的梗、梗上的一隻螳螂、螳螂腿上一根一根的刺……
想知道,不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可能長得怎樣?
想發現,自己跟這顆星球上不懂人語的,譬如氣候、海水、泥土、風和樹,蟬和蜜蜂,關係是什麼?
把自我變小、放空,謙卑而真誠地深深注視,找回五歲的「天真驚喜」能力,就會發現,尋常生活中,處處是秘密,日日是奇蹟,生命的美麗,只能說:不可思議。
●
「整個海岸山脈都是野豬的家,從山這邊到山那邊,就是在他自己家裡走來走去。我跟你說,山是野豬的家,是你把你的水管放到人家家裡去了啦……」
「我被蜂螫了。能怪他嗎?……我的拇指蓋住了洞口,遮住了他的光。如果我是他,出口突然被什麼龐然大物堵住,一片漆黑,也一定拿刀去砍吧?」
「我只是湊巧走過池塘,看見蛇在午餐,那麼,為什麼我會在一看到她的當下,反射動作就是要立刻把她除去?我為什麼不讓她在那陽光下、池塘邊,從容地用餐,自在地走開?」
「讓我這『雞農』告訴你,雞有多可愛。他們可以『人臉辨識』到一百個人。芝麻她們當然尤其認得我,當我出現時,她們從遠方用『拔腿飛奔』的姿勢連飛帶跑趕過來,像孩子一樣圍繞在我身旁,抬頭期待地看著我。」
●
龍應台的山林野居,透過「注視」,將自然與人緊密聯繫,並從中挖掘出更深層的思考,從山林美好到荒野滅絕,從生命的脆弱到一草一木、一蟲一獸的神奇,無不揭示對生活以及存在的深刻扣問。
本書特色
★特別收錄作者七幅手繪插圖、手寫筆記,大山大海大景,圖文並茂,呈現都蘭野書的完整豐富樣貌。
作者簡介
龍應台
作家。2012-14年為台灣首任文化部長。2015年為香港大學「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2017年為照顧母親移居台灣屏東潮州鎮,開始鄉居,行走於鳳梨田、香蕉園、大山大海之間,與果農、漁民、獵人、原住民為伍。2021年移居台東,開啟她在都蘭山中、太平洋畔的生活。
【預購】野豬渡河(經典蛻變版.附婆羅洲魔幻寫實地圖)◎張貴興
平常價 $40.00 《野豬渡河》經典蛻變版
【首度收錄】張貴興作者序、胡金倫編者序、紐曼華語文學獎得獎感言、砂拉越簡史
【特別製作】婆羅洲魔幻寫實地圖(彩繪摺頁海報,插畫家達姆繪製)
張貴興的寫作特色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學美學和敘事風格。他對婆羅洲種植園的刻畫讀起來像是福克納筆下的美國南方被移植到了印尼群島,而他意識流式的敘事在人物的內在和熱帶雨林地形之間穿梭,為華語文學注入了類似於馬奎斯魔幻寫實主義的獨特感官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說,把張貴興的著作視為代表華語語系文學作為世界文學的一個獨特分支一點也不牽強。——陳榮強(E.K. Tan),紐曼華語文學獎評審、石溪大學亞洲與亞裔研究系主任
張貴興寫出了一種流竄你我之間的動物性,一種蠻荒的、眾牲平等的虛無感。蠢蠢欲動,死而不後已。——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豬芭村野地豎起柵欄,橫亙豬芭河,準備迎戰豬群。
每年野豬渡河的季節,豬群從西加里曼丹熱帶雨林跋涉北上,穿越婆羅洲千山萬壑,匯聚成聲勢浩大的隊伍,跨過馬、印兩國漫長嶇崎的疆壤,進入富庶莽蕩的砂拉越雨林,尋找食物遍被的饕餮和交配福地。
獵豬大隊的領袖朱大帝說,近萬隻野豬同心合力圍剿一個目標時,軍隊也可能抵擋不住。
某年豬群夜襲豬芭村時,葉小娥見到半人半靈的油鬼子;蔡氏夫婦慘死,藏在井底的三歲女兒被救起,十三歲時成為六十多歲的朱大帝的妻子;神射手鍾老怪用七十八顆子彈殺了七十八隻野豬。據說豬王奔走時撩起一股使人皮膚長燎泡的熱火旋風,蔓延身軀的磷火點燃衰草枯木,蹬開一條生人無法踰越的骷髏末路。伏擊野豬渡河,留下說不盡的傳聞軼事。
日本突擊珍珠港九天後,一萬日軍搭乘戰艦,從南中國海登陸婆羅洲西北部。豬芭村的幾位志士早先已發起「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集結人力物力抗日,組織募款活動,豬芭中小學生舉行義演。
鬼子占領村子後,對他們進行徹底的剿殺。逃躲不掉的男人、女人和小孩們,不是遭屠殺,就是淪為慰安婦。豬芭村經歷三年八個月的血腥壓迫。許多人靠鴉片麻痺痛苦,躲藏於幻覺的叢林。
日本統治結束時,村人追剿逃竄的日軍,間或與原住民達雅克人聯手殺鬼子。在凶殘的困獸之鬥中,鬼子死的死,瘋的瘋,自殺的自殺。
但就在豬芭村恢復平靜之際,野豬又將來襲。
《野豬渡河》於2018年首次出版後,橫掃所有重要文學獎項,2023年張貴興更以此作榮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已然為中文世界的必讀巨作。婆羅洲的自然地景、風土特色、傳說與史實在張貴興的筆下繁複交織,敘事打破常規,文字遒勁奇麗,層疊不同的視角,生欲死欲愛欲瀰漫雨林間,造就世界文學之中獨一無二的奇景。
此書為2024年新版,首度收錄張貴興序文、胡金倫編者序、紐曼華語文學獎得獎感言,重錄王德威序論與高嘉謙導論,小說全文經重新校訂,新增人物表及砂拉越簡史,並特別繪製婆羅洲魔幻寫實地圖,煥然一新地呈獻具有高度收藏價值的作者定本。
精選評論
在台馬華文學是馬華文學和臺灣文學和文化生產的結合體。張貴興榮獲紐曼華語文學獎的意義在於他的作品表現了文學的豐富性是複雜並具衝突性的。文學的價值不在傳達統一性的美學與敘事,而在揭露歷史、社會、與人事物間的矛盾與糾葛。——陳榮強(E.K. Tan)〈張貴興的「雨林」和「語林」之間:第八屆紐曼華語文學獎推薦與審評過程〉,原載於《文訊》
這樣的小說語言,在華文長篇中幾乎已臻絕品、極限。……
這是一本逼使讀者闔上書,仍被其魔性困住,反思暴力、邪惡的任何可能面貌、歷史的被遺忘、人類的執念,甚至人類是否是自然的侵入者、乃至於「後人類書寫」(王德威語)……許多深沉持續探問的,一本偉大的長篇。——駱以軍,〈濃烈詩意,暴亂瘋狂的詛咒與回音〉(第七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頌詞),原載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張貴興文字的魔幻風格,素來擅長以特有的熱帶自然物產、氣味與生態,大凡水果、野獸、草木、風土,皆可發揮嗅覺、視覺、聽覺的熱帶感官借喻和轉喻,修飾種種潛在的張狂慾望,甚至因此形塑獨特的雨林水土和時序。——高嘉謙〈被展演的三年八個月——婆羅洲的大歷史與小敘事〉
《野豬渡河》是部精彩之作,文字、細節精研細磨,情節曲折繁複,敘事自由進出各種類型,意象飽滿舖張,是近年兩岸四地中文小說少見的佳構。文字的張力自第一頁一直延伸到四百多頁,精力彌滿。——黃錦樹〈腳影戲,或無頭雞的啼叫:評張貴興《野豬渡河》〉
小說破壞直線時間式的情節布列,各章以不同的人、物、自然現象、神話傳說為主題,時序穿流交錯,以拼貼連綴的布片、絕對的散逸,形成彼此獨立卻又相互聯結的空間。比起樹狀的歷史結構,小說將雨林展演為橫向、擴散式的、塊莖狀的平面,表現為各力量角逐的場所,由此繪製出一幅複雜且充滿張力的雨林地圖。……
《野豬渡河》從故鄉砂拉越的歷史中萃取資源,誕成一片想像的雨林平面。在傳統歷史敘述之外,打開了新的書寫方式,展現了新的感覺結構,將生命與多元的生態系統結合,呈現了橫向流變、森羅萬象的雨林圖景。——周映彤〈論張貴興《野豬渡河》的雨林製圖學〉,原載於《中外文學》
張貴興的小說《野豬渡河》以特定場域書寫大時代的故事。閱讀此書,胸臆間盤桓的驚駭與滯鬱,隨著章節鋪衍,彷如四面圍襲,一路愈敲愈急的緊鑼密鼓。及至掩卷,還是令人緩不過氣來。——莫云〈夢魘,沒有邊境——《野豬渡河》的悲歌〉,原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其間揉雜了砂拉越當地風土、獸物與人物,交織組構為一具繁複瑰麗的詩意身體。但暗地裡卻伸肢拉鬚、延伸出無數地表下暗自蠢動的根系,每根血管皆直通那人性與獸性之交界、觸貼著江林人獸間無可言詮的魔異風景。——崔舜華〈小說的詩性咒術——讀張貴興《野豬渡河》〉,原載於《文訊》
一部讓人讀完之後很難不對人類的理性產生莫大質疑的鉅作。……
張貴興對於不同族裔的描寫,其轉換之精準與迅疾,佐以在凌空中鏖戰的神話與鄉野傳奇,讀者很難不意識到,角力的並不僅有表面上的肢體廝殺,更有文明與文明的頡頏,循循善誘或吞吃。——吳曉樂〈《野豬渡河》用血性質疑人性〉,原載於《自由時報》
作者簡介
張貴興
祖籍廣東龍川,1956年生於婆羅洲砂拉越,1976年赴台升學,1980年畢業於師大英語系,1983年入籍台灣,1991年任中學英語教師。其作品多以故鄉婆羅洲熱帶雨林為場景,書寫南洋華人社群的生存困境、愛欲情仇和斑斑血淚,文字風格強烈,以濃豔華麗的詩性修辭,刻鏤雨林的凶猛、暴烈與精采,是當代華文文學中一大奇景。
2018年《野豬渡河》出版後,先後榮獲Openbook好書獎、花踪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聯合報文學大獎、紅樓夢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已被譯為法文、韓文、阿爾巴尼亞文出版。
2023年作品《鱷眼晨曦》榮獲臺灣文學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book好書獎及亞洲週刊2023年十大小說榜首。
其他作品有長篇小說《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猴杯》、《群象》、《頑皮家族》、《薛理陽大夫》、《賽蓮之歌》,以及短篇小說集《沙龍祖母》、《柯珊的兒女》、《伏虎》。曾獲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中篇小說獎、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好書獎、時報文學推薦獎、開卷好書獎、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選讀者票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現居台北,正在寫作下一部小說。

【預購】我的游離性遺忘 My Dissociative Memories◎謝裕民
平常價 $30.00 縮陽的左翼父親失蹤
不舉的兒子在大英帝國女兒牽引下康復
一個文化陽萎故事
從肉骨茶到碗粿
從魯迅、尼采到「性事比雅」
從濱海灣金沙酒店到安坑招待所
從樟宜監獄到「快樂世界」
從《養鴨人家》到《Moonstruck》
巴黎、倫敦、香港、臺灣
泰國勿洞、馬來西亞新山、澳洲墨爾本
新加坡文學獎五冠得主謝裕民最新小說力作
南洋左翼與「左二代」生命經驗游離聚合
時代狂潮已平息,但在巨大的悲痛下,人們為防衛創傷,
刻意遺忘過去,導致個人意識認知遭破壞,遺忘自己的身分。
這種失憶症醫學上稱游離性遺忘症。
涉嫌非禮女學生的一名大學教師遭到停職,接受調查,儘管他是無辜的。
在面對法律程序的壓力下,大學時期的好友與他齊聚,為他打氣。他們三人曾在大學辦雜誌、寫詩。他們共享的套語、思維與肢體語言,積累或虛構了一個時代的「文藝青年」。
只不過,現在他們都到了中年,而他逐漸體認到,職場生涯就像在爛泥裡玩大風吹──「硬被推下場,站在一旁還沒準備玩,哨聲便響,時間到,大家都搶到位子。你還沒開始,卻濺了一身泥,說沒玩,已經下場了,還沾泥;更不幸的,還被推倒,從此沒再立起。後來才知道,那不是遊戲,是職場競賽,也是個人社會階級競爭,是人生的部分。」
但他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反而是缺失的──父親的缺席。他的父親是左翼分子,加入馬來亞共產黨,逃亡之後消失人間。他對父親沒有任何印象,除了那個畫面──一個女人用筷子夾男人的小雞。
當年寫碩士論文時,他訪問了幾個左派,他們都受到魯迅啟發,曾經滿懷理想,卻在動盪世局中落入囚禁、噤聲、幻滅的下場。那些人的故事是否隱含他爸爸的蹤跡?在等候調查結果無事可做的這段時間,他終於走近了真相。
*魯迅子弟U:現在我已經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有所牽掛。特別是第一次看見女兒,她哭著要媽媽,弄得每個人都哭了。這樣兩三次之後,我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我通過特別管道告訴我丈夫,女兒需要我,我想寫悔過書。
*魯迅子弟X:我生活在一個過去我反對,現在未必認同的社會制度裡,而且確實生活得比過去好,否定了過去自己追求的;更弔詭的是,中國在否定自己的過去之後,也比過往好。
*魯迅子弟N:我在劇團裡兩年多就被抓,罪名是企圖顛覆政府。有兩條各寫著「打倒走狗政權!」和「打倒美帝國主義!」的布條是我的傑作,我還覺得寫得不錯。可是,那是道具啊!
*咖啡囝:一九九八年臺灣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叫我回去領補償金,我說我有「臺灣症候群」不敢去。華人多的地方我都不敢去。
專文推薦
高嘉謙(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謝裕民
1959年生於新加坡,曾獲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文化獎、東南亞文學獎,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駐校作家。
「謝裕民是新加坡華語語系的十個關鍵字之一」──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點評。
出版十一部作品,六部獲新加坡書籍獎與文學獎,包括《世說新語》《重構南洋圖像》《m40》《放逐與追逐》《建國》與《不確定的國家》。《m40》也獲選為臺灣《文訊》雜誌主辦的「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之一;《放逐與追逐》獲選為新加坡教育部中學「華文文學」教材,改編成舞臺劇,出版英文版;《建國》獲《亞洲週刊》年度(2018)十大小說。2023年著作《不確定的國家》獲新加坡文學獎非虛構寫作獎項。

【預購】 廚房裡的偽魚販◎林楷倫
平常價 $30.00 「這本書獻給各種溫度的工作人間,
不單是炙焰廚房或水冰魚販。
希望常溫的人們能見到我寫的那些特殊,從些許特殊看到普遍。」
從滿沾清晨濕腥海味的市場魚販
到掌握高檔餐廳海鮮食材金鑰的進貨達人
最懂魚的作家林楷倫 第二本職人散文
走進奢華餐廳的廚房後台 帶你領略料理達人們的辛酸血淚
出道前即擄獲各大文學獎,以處女作《偽魚販指南》一鳴驚人,第二本小說集也備受文壇好評。作品陸續拿下多項好書獎座,堪稱文學界現象級新人的林楷倫,右手寫散文,左手寫小說,極具現場演說魅力的他,一邊創作一邊繼續做著販魚的生意,並且活躍地四處開講。
如今,他的職涯和寫作都更進階了,在市場裡三代傳承的魚攤前的楷倫,曾帶給我們許多溫暖、心酸的故事,幾年前轉型以個體戶身分專門批發進貨給Fine dining高級餐廳,被某些主廚戲稱為「米其林魚販」,看見更多華麗的夢想,以及夢想扭曲變化的過程。不變的是他一直在人間,在空班的餐廳廚房裡和主廚們喇低賽,偶爾交換真心,或分辨誰是誰眼中的奧客。哪個主廚不想得星星,哪間餐廳不想要google五星,海歸派比較吃香?女人在餐廳廚房一定要Be a man?誠懇記錄下各種普遍和特殊,真正是,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透過他的文字,讓我們知道賣魚不只是生意,而海鮮食材製成的美味餐點除了講究顆星數,更可貴的是記憶與感動。
高竿的說故事技巧融合實際情境,寫出廚師和魚販間的情誼,甚至不為人知的勾心鬥角與傷痛。全書從不同視角切入分輯,分別是:廚房底層、主廚,以及魚販。每一篇讀來都像是好看的小說,卻又驚訝地發現,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廚房裡的故事!楷倫捕捉那些曾經相遇的身影,卻又高明地模糊化處理,正如生活或許七八成無趣,廚師們可能正為你創造了幾%的有趣人生,而林楷倫掀起廚房和餐桌間那神祕的隔簾,帶你一窺堂奧。
他寫的是書,也是人生。
莫忘初衷,更要時常回望心中。
名人推薦
李屏瑤(作家)
宋怡慧(作家)
馬世芳(作家)
張 西(作家)
陳 雪(作家)
謝金魚(歷史作家)
葉怡蘭(飲食文化作家)
呱 吉(YouTuber)
迪拉胖(音樂製作人)
楊斯棓(醫生作家)
寶島少年兄(Podcaster)
——文壇跨界 一致肯定
何順凱(Taïrroir 態芮)
林佾華(SUR-)
彭天恩 Alex Peng(Akame)
——知名主廚 真心力推
展卷之初,心中隱隱不安,因這出乎餐廳魚販眼中與筆下的「廚房實境」是如此赤裸而逼真,令人不忍視(也不忍猜);然而一路讀來,卻漸漸越多感觸感發。
此書之令人動容處,不只在於呈現了料理人們的眾生相,也不只為台灣精緻餐飲這風起雲湧十年提供了另一獨特觀看角度,還同時照見了廚人們還有魚販自己、以至各領域職人們在現實與夢想、生存與志業間的兩向拉鋸、掙扎和願想。——葉怡蘭(飲食文化作家)
「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你,可以「唸透」嗎? 《廚房裡的偽魚販》這本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自認饕餮者。賣魚者眾,能寫魚者不多,兼具兩者而有成者,恐僅有楷倫一人。上選漁獲變成珍饈這最後一哩路,沒他這雙「推手」可不行。楷倫以生動筆觸,描繪廚房裡不為人知的真實世界,也帶領讀者一窺台灣餐飲業的獨特魅力!——楊斯棓(醫生作家)
作者簡介
林楷倫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二日出生於台灣台中,魚販、作家,交大研究所肄業,2020年開始在台灣文學界嶄露頭角,曾獲林榮三文學二○二○年短篇小說首獎、二○二一年三獎,時報文學獎二○二一年二獎、台北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等。
出版有散文集《偽魚販指南》、小說集《雪卡毒》。

【預購】翻譯的危險:清代中國與大英帝國之間兩位譯者的非凡人生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譯者:趙妍杰)
平常價 $44.00榮獲十八世紀研究最佳圖書獎Kenshur Prize
沃爾夫森歷史獎入圍
坎迪爾歷史獎入圍
英國大使寫給朝廷的信,為何要由一個十二歲小孩代筆?
什麼樣的譯者膽敢惹惱嘉慶皇帝?
鴉片戰爭結束議定條約時,為何沒有中方翻譯在場?
──危機四伏的世界,需要有膽識的譯者──
1792年八月底,以馬戛爾尼勛爵為首的使團成員在樸茲茅斯集合,要從那裡登船前往中國。整個航程將耗時一年之久。
這是史上第一次,英國人出使中國。那時世界上還不存在漢英字典。
使團的艦艇上,有大使的親信和祕書,航海經驗豐富的船長和海軍軍官,還有畫師、醫生、科學家、傳教士以及東印度公司的人員。
兩位背景特殊的譯者也在船上。
李自標出生於華北的天主教家庭,童年時透過教會的全球機制,被送去義大利那不勒斯學習。馬戛爾尼的副手老斯當東為了尋覓譯者,旅行到那不勒斯,而選中李自標。他雖然不會說英語,但嫻熟義大利語和拉丁語,這在當時的歐洲屬精英人士的語言。那是個基督徒在中國容易遭到迫害的時代,李自標決定擔任使團的翻譯,有他宗教信仰上的目標。
年幼的小斯當東,連登船的繩梯都爬不上去,卻已經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學會講拉丁語和古希臘語,接觸植物學、天文學與數學知識,觀摩製造業實務與工業革命的新發明。這樣的教育讓他一輩子異於同階層的人。使團的譯者成了他最初的漢語老師。他的父親帶他遠赴中國,經歷長途航程的波折與奇遇,最終以小小年紀進入朝廷晉見乾隆皇帝。日後他將在重大的清英衝突中擔任翻譯,並親手完成史上第一本從漢語譯為英語的書籍。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為東印度公司做翻譯的英國人洪任輝,因為要求擴展貿易,遭到囚禁,協助他的中國人劉亞匾被公開處決。在這樣的陰影下,鮮少人敢擔任譯者。
懂得異國語言的人,意味著比起其他人,對另一方能夠有更多的同理。因此譯者既可能遭到自己人懷疑忠誠,又要面對冒犯另一方的風險。
李自標和小斯當東承擔起這樣的危險,在翻譯中展現智慧與勇氣,微妙地引導局勢,卻也因為他們跨文化的能力,走上既不凡又疏離的人生。
國內外學者、譯者推薦
盧正恒/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專文推薦
卜正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榮休教授
王 笛/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及歷史系講座教授
布琮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歷史系副教授
陳信宏/資深譯者
陳榮彬/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程美寶/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蔡偉傑/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羅志田/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
——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學界讚譽
作者通過嚴謹的文獻考析,把兩個中心人物從少年到壯年的經歷與交往娓娓道來,個人命運、家國歷史、後世敘述,多重交織,展現出一幅引人入勝的文化交流史畫卷。更讓人深思的是,李自標的遭遇似乎告訴我們:對「彼方」的語言和文化了解越深,越容易遭受「此方」的懷疑,而在李自標的身上與心目中,所謂「彼此」,也許本來並非如此截然二分。「翻譯的危險」,事關大國外交,但最終竟陰差陽錯地危及一位無辜小民的個人性命,能不教人掩卷歎息!——程美寶,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教授
沈艾娣對中國和歐洲的檔案進行了同樣的挖掘,從中找到了大量生動的材料來重構李自標和小斯當東的故事,並將它們編織在一起,把中英關係的開篇重述為一系列不幸事件,其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都可能改變相遇的過程。她的長處在於敘述生活中的點滴,並提醒我們結果從來都不是預設的。——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榮休教授
馬戛爾尼訪華是中西交通史上的標誌性事件,也是中外學界一直關心的問題。在雙語交流尚處嘗試階段時,譯者的作用舉足輕重,然而往往被宏大歷史敘述所遮蔽。沈艾娣教授運用多語種史料,重建了李自標和小斯當東這兩位譯者的人生履跡及翻譯本身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對重新理解這一事件有重大推進。——羅志田,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
早期近代的中英關係,可以說體現了國與國、文明與文明之間會出現的所有矛盾和衝突。從商業貿易,到文化交流,然後到戰爭爆發……在這個過程中,絕大多數人的故事已經永遠地被遺忘了,所以要感謝沈艾娣教授,把埋藏在歷史深處的生動故事挖掘出來,對我們理解過去中西交往的歷史以及怎樣處理中西方關係,都提供了一個非常傑出的樣本。——王笛,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及歷史系講座教授
這是一部關於兩位譯者的故事,但遠不只如此。《翻譯的危險》深刻有力且富原創性地探索了中英兩大帝國,以及兩國了解彼此的途徑。這本書既包羅萬象地縱覽中英之間的相遇,又深具同情地描繪各個所涉人物,不管對於中國或歐洲的歷史學人來說,都是必讀之作。——芮納·米德(Rana Mitter),著有《被遺忘的盟友》
卓越的研究,優美的文筆,《翻譯的危險》觀察了小斯當東和李自標這兩位譯者互相照映、交纏的人生。這是我所讀過最讓人大開眼界的關於中英關係早期歷史年代的書之一。——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著有《帝國暮色:鴉片戰爭與中國最後盛世的終結》
這是本美妙的書,也是重要的書。對於英華關係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令人揪心的觀點,把焦點放在那些譯者的角色與人生,他們讓清代中國和英國之間的溝通成為可能。對於中英政府間的互動,以及在地理上相隔遙遠的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促進理解與對話的艱巨挑戰,沈艾娣貢獻出無比豐富且動人的觀察。——藍詩玲(Julia Lovell),著有《毛主義:紅星照耀全世界,一部完整解讀毛澤東思想的全球史》
作者簡介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
英國著名漢學家與歷史學家,於牛津大學擔任中國現代研究教授以及彭布羅克學院研究員。2014年獲遴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現居英國牛津。著有《夢醒子:一位華北鄉居者的人生(1857–1942)》與《傳教士的詛咒》。《翻譯的危險》是她的最新著作,榮獲十八世紀研究最佳圖書獎Kenshur Prize,並且入圍沃爾夫森歷史獎(Wolfson History Prize)和坎迪爾歷史獎(Cundill History Prize)。
譯者簡介
趙妍杰
女,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史、民國政治史。著有《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讀書人的憧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譯有《夢醒子:一位華北鄉居者的人生(1857–1942)》(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預購】我只帶來信心:施明德語錄◎施明德
平常價 $39.00我是個卑微的、被統治的台灣人,我應獻身於解放台灣人民的工作。
我也是一個平等地位的世界公民,我應致力於全人類的和平事業。
以文學思維始,以政治主張終,
施明德呈現了他之所以成為一個人權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這些語音、字句,在鼓勵自己、鞭策自己,警惕自己,安慰自己;
這些重複,是在死神面前的呢喃。
這是你們沒有經歷過的人生。這是你們沒有走過的死亡之路的變境。
舒適是令人愉悅的,卻最能腐蝕潛能。逆境是痛苦的,卻為造就任何成就所必須。
我的人生一向如此,歡樂與戰鬥都全力以赴。
被外來統治了數百年的台灣人民,多是臣服者,怯懦的,
奉獻的、無畏的、反抗的精神和恐懼、順服一樣是會傳染、感染的。
烈士,永遠是國族的靈魂。沒有烈士的國族是個無脊椎的民族,不可能長存於世。台灣人知否?
台灣歷史?離我太遙遠。台灣人民?又跟我太陌生。
我不像南非的曼德拉有那麼多族人同心簇擁,台灣人沒有反抗的遺傳基因。反抗不義統治還常常會被台灣人視為「背骨」。這是被統治者的悲哀。
我,是個孤獨的殉道者?
面對死刑公然的笑傲,那是烈士刺向獨裁者的利劍!而且是獨裁者躲不掉的匕首!
沒有戰鬥意志,任何武器都會失去其功能。沒有意志的武器,如同廢物。沒有死志,一切意志都會崩解。
一個偉大的反抗者,絕對不是天生的,他必須經過壓迫者的千錘百鍊,才能鑄成。
施明德先生一生坐牢的時間長達四分之一世紀。在《死囚》一書中他寫下1962~1964年間與他相伴的死囚最後日子的聲影。記錄著有人英勇犧牲,有人屈辱而亡,多少人夜夜唯恐看不到明天的太陽……,台灣有史以來最哀傷的年代。獄中的難友,離世的,有冤魂,也有英靈;而拘禁的,更多的是失去靈魂的驅體。
施明德在美麗島軍法大審最後陳述庭時,聽聞2月28日發生的林家滅門血案,因此選擇放棄宣讀6萬字的「最後答辯狀」,直接要求庭上對他判處死刑,以換得台灣社會的祥和。這份「最後答辯狀」也因此成了一份「政治遺囑」。
是事實,是不得不的記述……,這是你們沒有經歷過的人生;這是你們沒有走過的死亡之路的變境。美麗島軍法大審──這是台灣歷史上最值得傳頌的一頁;這是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感人的法庭史詩……。
集結施明德書籍、演講、發表、公開講話、致詞等,經典語錄206則,
紀錄與體現,推動台灣民主運動勇者與鬥士的一生,
也是對台灣人最後的告白!
誠摯推薦
陳文茜│陳菊│余範英│管中閔
作者簡介
施明德
.1962~1977年 蔣介石、嚴家淦的政治良心犯
.1979年 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80~1990年 蔣經國、李登輝的政治良心犯
.1993~1996年 民進黨主席
.2006年 反貪腐紅衫軍總指揮
著作
《增設中央第四國會芻議》(思考如何在現有體制下,突破台灣人不能參政的限制)1978
《施明德的政治遺囑》(美麗島軍法大審最後答辯狀)1980
《囚室之春》(散文,寫於無限期絕食中)1988
《總指揮的告白》(回顧一生)2009
《常識:一個台灣人應該知道的事》2011
《死囚:施明德回憶錄Ⅰ一九六二~一九六四》2021
《施明德的政治遺囑》2021
《軍法大審:施明德回憶錄Ⅲ一九六八》2022
《金馬是引信,亦是誘餌?:遙送習總書記一束橄欖枝》2023

【預購】藝術大盜:一個愛情、犯罪與危險執迷的真實故事 The Art Thief: A True Story of Love, Crime, and a Dangerous Obsession◎麥可‧芬克爾( Michael Finkel )(譯者:李巧云)
平常價 $34.00橫掃歐洲7國——博物館、藝廊、大教堂
47種竊盜手法、200多次犯罪紀錄、每12天得逞一次
超過300件藝術品、總計20億美元
瘋狂!慾望!偏執!成癮!
史上最『過勞』的藝術大盜
『能偷,我就會想辦法偷!』——史蒂芬‧布萊特韋澤(Stéphane Breitwieser)
◢◢ 個性複雜、才華另類,一個天才的缺陷與偏執
年僅23歲,法國青年史蒂芬‧布萊特韋澤(Stéphane Breitwieser)行竊手法高明、次數堪稱史上無敵!
他瘋狂熱愛藝術,具有高度鑑賞力,連續8年來,經常出沒擁擠的博物館、藝廊、大教堂——在光天化日下成功行竊200多次,神不知鬼不覺、手法極為穩定,平均每12天得逞一次——足跡遍及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瑞士、奧地利、丹麥等國,為他把風的共犯是他女友。
他竊取的藝術品價值總計超過「20億美元」——14世紀的油畫、15世紀的象牙雕刻、17世紀的銀器與古董……數量高達300多件的藝術品,每件都價值不菲,即便依靠政府補助過活,但他一件也未脫手變賣,他要的不是財富,而是占據和擁有的慾望與偏執。這些閃閃發光的「贓品」悉數藏在他「母親家的閣樓」,在那閣樓天地間,他猶如「國王」般,珍視著、把玩著……這些他巧手奪來的稀世珍寶,直至一切戛然幻滅……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暢銷榜
★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選書
★Lit Hub文學網路媒體年度好書
名家推薦
汪正翔(攝影師、作家)
吳垠慧(資深藝文記者)
洪茲盈(小說家、編劇、廣告創意人)
倪瑞宏(藝術家、作家)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粉專 主理人)
張立人(藝術家)
張騰遠(藝術家)
聶永真(設計師)
蔡康永(作家)
謝佩霓(藝評家、策展人、作家)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國外書評
數世紀以來,世人風聞過無數的藝術品偷竊方式,但無人堪比巧手神偷史蒂芬‧布萊特韋澤(Stéphane Breitwieser)如此大膽成功。他8年來總共行竊200多次,地點遍及全歐博物館與教堂;出手時女友常在一旁把風,共竊取300多件藝術品,價值估計超出20億美元,也因此注定他們往後分崩離析的命運。
透過《藝術大盜》(The Art Thief)一書,作者把我們帶進布萊特韋澤瑰異迷離的世界。布萊特韋澤與多數雅賊有異的是,他不為錢而偷——他把到手的藝術品悉數藏進母親家閣樓的兩個密室之中。在這個私密天地裡,他可以隨時隨意觀賞到心滿意足為止。
他有過人的美感與閃躲監視系統的高超本能,布萊特韋澤屢屢完成數量驚人的盜竊案。藝高人膽大的特殊才能,使得他偷盜成癮,更無視風險和女友的勸告,直至一次狂妄出手,大意被逮送警法辦,他前無古人的連續犯罪行動才叫停打住。
這是一個藝術、犯罪、無休無止與不計一切要將美據為己有的故事,扣人心弦。
國外推薦
「21世紀最引人矚目的真實犯罪故事之一:世界上最會偷藝術品的大盜——史蒂芬‧布萊特韋澤。」——《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藝術大盜》書寫就如同故事中主角——自信、活力,故事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且愈發瘋狂……」——《紐約客》(The New Yorker)
「本書刻畫的是一個個性複雜、才華另類、偏執一生的人物,作者娓娓道來、絲絲入扣,令人讀之忘我。」——柯克‧華萊士‧強森(Kirk Wallace Johnson),暢銷書《羽毛賊》(The Feather Thief)及《漁人與惡龍》(The Fisherman and the Dragon)作者
「《藝術大盜》讀來令人興奮不已,但當你意識到故事核心瘋子的所作所為,及他母親為了保護那不成器的兒子,對價值20億美元的藝術品所幹下之事又細思極恐。書中故事節奏如驚悚片一般,傳主要不是個天才,就是笨蛋——也許兩者兼而有之。」——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編輯部
「一部引人入勝的心理懸疑真實犯罪小說……《藝術大盜》讓你對罪犯產生濃厚興趣,甚至交替地對他感到同情和厭惡,最終結局更是令人震驚。從頭到尾,這本書都讓人難以釋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芬克爾以生動且豐富的文字,召喚出具情感強度的謀殺之謎,但失蹤的不是屍體,而是古代大師的作品。」——《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在這本出色的真實犯罪故事中,作者芬克爾追溯了法國藝術大盜史蒂芬·布萊特韋澤的迷人壯舉,他偷竊超過200件藝術品……將他母親的閣樓變成了一個有著閃閃發光油畫、銀器和古董武器的寶庫……芬克爾借助藝術理論和布萊特韋澤的心理報告,探索他的美感成癮……這是一趟扣人心弦的旅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令人振奮……作者芬克爾的書寫令人興奮且電力十足。」——《君子雜誌》(Esquire)
「驚心動魄……作者巧妙地揭露布萊特韋澤多年來的冒險故事。」——《GQ》
「作者芬克爾精心打造的《藝術大盜》,精湛講述了這個有關執著、慾望和精美藝術品的故事。他的文字內斂簡潔,靈活發展出多條故事線索,同時延伸也彼此交織,在推進情節之餘,既預示結局卻不揭示,是一本吸引人但又令人不安的讀物。」——《華盛頓獨立書評》 (Washington Independent Review of Books)
作者簡介
麥可‧芬克爾(Michael Finkel)
麥可‧芬克爾是全球暢銷書《森林裡的陌生人:獨居山林二十七年的最後隱士》(The Stranger in the Wood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the Last True Hermit)及《真實故事:謀殺案‧回憶錄‧我錯了》(True Story: Murder, Memoir, Mea Culpa)的作者,後者2015年被改編成電影。芬克爾曾為《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GQ》、《滾石》(Rolling Stone)、《君子雜誌》(Esquire)、《浮華世界》(Vanity Fair)、《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等報刊撰寫文章。目前他與家人住在美國猶他州北部。
www.michaelfinkel.com
譯者簡介
李巧云
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英文研究所碩士。近年譯有:《藝術市場七日遊:天價藝術品,這麼貴到底誰在買啦!》(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藝術家的煉金術:三十三位頂尖藝術家的表演論》(33 Artists in 3 Acts)、《當代藝術市場瘋狂史:超級畫商如何創造出當代藝術全球市場與商業模式?》(Boom: Mad Money, Mega Dealers, and the Rise of Contemporary Art)等藝術專題書籍。

【預購】細胞之歌:探索醫學和新人類的未來 The Song of the Cell: An Exploration of Medicine and the New Human◎辛達塔·穆克吉( Siddhartha Mukherjee)(譯者:莊安祺)
平常價 $52.00作者簡介
辛達塔·穆克吉 Siddhartha Mukherjee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目前他妻女定居於紐約。他的文章散見於《自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紐約時報雜誌》和《新共和》等刊物。
二○一一年他以《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一舉榮獲普立茲獎非小說類及《衛報》新人獎,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並獲《衛報》評審盛讚:「(本書)應該提名『僅此一部作品』!」二○一六年,《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甫出版,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以上二書中文版皆由時報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莊安祺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作豐富,包括辛達塔.穆克吉的《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萬病之王》,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感官之旅》、《愛的百種名字》,以及暢銷書《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等。

【預購】鶇◎吉本芭娜娜(譯者:劉子倩)
平常價 $31.00 「鶇的確是個討人厭的女孩。」
平成年代,第一本暢銷百萬冊的奇蹟小說。
35週年華麗紀念新版新譯。收錄作者全新自序。
山本周五郎獎受賞作。
吉本芭娜娜作品生涯中唯一以主角為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這個夏天的鶇美極了。創造出無數任誰看了都會為之驚豔的瞬間。」
住在西伊豆海濱小鎮的鶇,天生是美少女,從小體弱多病,在家人的呵護關愛下,任性狡猾,但與生俱來的魅力實在讓身邊的人又愛又恨。鶇每次惡作劇時,只有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姊瑪利亞能夠看穿她隱藏的心思。那年夏天,瑪利亞趁大學暑假,從東京回去拜訪期間,發生了許多永生難忘的回憶,那些時光之所以特別珍貴,都是因為鶇也在一起……
全書以西伊豆夏日海濱為舞臺。書中描繪兩個少女邁向成年之前最後一個夏天的回憶,永不復返的燦爛光輝,哀愁透明的故事。
縱使脆弱如紙,也要自由翱翔
此刻如此確實存在的此地,明年夏天卻將了無痕跡。
我們都很清楚這點。清楚得可悲,卻依然感到無比幸福。
三十五年來,這本書陪伴無數讀者度過徬徨的青春歲月。吉本芭娜娜筆下活得坦然無懼、用力度過每一天的少女身影,初戀就是生死戀,風靡全球,迄今被翻譯超過20種語言。「東尼瀧谷」導演市川準改編成同名電影,榮獲藍絲帶獎。
「很高興臺灣出了新版。惟願本書對生在沉重時代的年輕人稍有幫助。」──吉本芭娜娜
作者簡介
吉本芭娜娜
1964年生,東京人,日本大學藝術學文藝科畢業。本名吉本真秀子,1987 年以小說《廚房》獲第六屆海燕新人獎,正式踏入文壇。1988年《月影》榮獲泉鏡花文學獎。1989年《廚房》、《泡沬/聖域》榮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同年《鶇》榮獲山本周五郎獎;1995 年以《甘露》贏得紫式部文學獎;2000年以《不倫與南美》榮獲文化村杜馬哥文學獎。2022年以《手套與憐憫》榮獲谷崎潤一郎獎。
作品獲海外30多國翻譯及出版。於義大利1993年獲思康諾獎,1996年的Fendissime文學獎(Under 35),1999年獲銀面具獎,2011年獲卡布里獎。
著有《廚房》、《泡沬/聖域》、《甘露》、《哀愁的預感》、《蜥蜴》、《白河夜船》、《蜜月旅行》、《無情/厄運》、《身體都知道》、《N‧P》、《不倫與南美》、《鶇》、《王國vol.1 仙女座高台》、《虹》、《羽衣》、《阿根廷婆婆》、《盡頭的回憶》、《王國vol. 2 悲痛、失去事物的影子,以及魔法》、《王國vol. 3 祕密的花園》、《雛菊的人生》、《食記百味》、《王國vol. 4 另一個世界》、《橡子姊妹》、《甜美的來生》、《地獄公主漢堡店》、《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這樣那樣生活的訣竅》、《在花床上午睡》、《千鳥酒館》、《原來如此的對話》(和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對談)、《不再獨自悲傷的夜晚》、《馬戲團之夜》、《惆悵又幸福的粉圓夢》、《群鳥》、《把心情拿去曬一曬──小魚腥草與不思芭娜》、《不是看手機的時候──小魚腥草與不思芭娜》、《喂!喂!下北澤》、《想想下北澤》、《小幸福寶典》、《吉本芭娜娜解答交朋友的煩惱》等。
譯者簡介
劉子倩
政治大學社會系畢業,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作多種。

【預購】醬豆(《廢都》作者賈平凹自傳性小說)◎賈平凹
平常價 $29.00以《廢都》的修訂再版為開端,回顧創作《廢都》前後的心路歷程及出版後的境遇

【預購】史上最有梗的東方魔法書:奇幻深遠的道門咒語◎A某
平常價 $34.00
【預購】外星人跟你想的不一樣!:《黎明行者》+〈心.守護金字塔〉◎芭芭拉·馬西妮亞克( Barbara Marciniak) (譯者:謝汝萱)
平常價 $42.00依照埃及金字塔的比例,讓深具神聖能量的金字塔造型,
為靈性的心念帶來時刻的守護。
金字塔四邊斜面各涵具一個心念守護詞
地元素—專注
水元素—平靜
火元素—謙遜
風(氣)元素—智慧
使用者可時時讓四個面向對著自己,
藉以強化心念的正向力量。
《黎明行者》
你原是光之家族的一員,
擁有穿梭多次元的能力!
打開你的全知之眼,
找回人類曾擁有的12股DNA螺旋,
重拾無窮力量,進入演化新階段,改寫地球未來!
★昴宿星人智慧訊息的第一本書
★精采萬分的地球原始記錄
★人類必備的靈性成長及揚升的行動指南
你之所以發現這本書,
是因為你本就是帶來光與愛的光之家族、
是地球的原始計畫者!
你曾經和其他家族成員,
共同把地球設計成一座星際的活圖書館,
讓許多不同的存有都能來地球交換資訊……
如今,
你再次投生到地球,
透過解放和提升為多次元自我,
從而在其他存有的掌控中重新解放地球和人類,
活出光與愛!
30萬年前,地球從宏偉的活圖書館──「星際資訊交流中心」淪為「黑暗之地」……
在好幾兆年前,地球的出現有其目的,那就是成為一座宏偉星際資訊交流中心的「活圖書館」。地球的原始計畫者是「光之家族」的成員,「光」就是資訊,他們致力於讓地球儲存眾多銀河系的龐大資訊。不過,這也讓地球成為其他「造物之神」的香餑餑,於是戰爭、搶奪、衝突、對立四起,而光之家族的落敗,讓這座美麗的活圖書館落入了新主人的手中。
這場「侵奪」發生在30萬年前,地球從此進入「黑暗年代」(無知年代),但卻被現在的人類標定為「人類文明初始」!?
這是因為地球的新主人重新編排了人類DNA,阻斷功能齊備的12螺旋DNA,僅留下2螺旋DNA,好讓人類被鎖定在方便掌控、操弄的頻率,讓他們遺忘地球更久遠的宏偉歷史,忘記人類原本擁有穿梭多次元的能力,是可以和「神明」融為一體、平起平坐的崇高存有,並且讓原本以愛(愛是創造)的頻率振動的地球,轉變為以恐懼、焦慮、混亂、沮喪的頻率振動……
重新為地球帶來光的「黎明行者」,即將「奪回」地球!
然而,光之家族並沒有放棄地球,因為這座活圖書館的生命蛻變也影響著他們的宇宙,所以他們等待時機,準備讓地球大躍進,重新振動起光與愛的頻率,讓那些「造物之神」不得不退出地球。為此,光之家族有許多成員自願被失憶、無數次投生「黑暗地球」,以肉身實地接受訓練,好讓自己在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現在,就是這個時候!
天大的消息!你就是光之家族的一員,你就是要為黑暗地球帶來光的「黎明行者」,而同樣為光之家族的昴宿星人,從「未來」趕到黎明之前最黑暗的「現在」,就是為了提供關鍵資訊,幫助你憶起自己的真正身分和天命、重新啟動12螺旋DAN,以進入演化的新階段:
*我們的「神明」究竟是誰
*人類為何存在於地球
*人類的集體意識要往何處去
*你與身邊的「宇宙家族」共享古代血統
*如何以「光之家族」的身分成為「黎明行者」
*如何有意識地創造新實相、新地球
昴宿星人的靈性教導,帶你重拾自身的無窮力量!
昴宿星人的教導可用「薩滿」的實踐來比擬,那種古代的意識體是物理領域及靈性領域的中介,引領人們在弔詭、範式轉移、靈性中發現自我。他們鼓勵各位黎明行者體認自我與他人的天生神性,透過自身的演化,進一步帶領人們重寫地球的未來。
《黎明行者:來自光之家族昴宿星人的智慧教導》為地球的原始記錄提出了關鍵教導,不僅充滿著力量與愛,也對我們要如何參與孕育地球原創天才的宏偉新時代,表達出清楚的意向。——芭芭拉·漢德·柯洛,《基督之心》作者
各界好評(按姓名英文字母、中文筆劃少至多排列)
這是一本神識高維度的傳訊,也是每個人內在小宇宙進化蛻變的指標,真心推薦它!閱讀時,選擇共振的部分,同時輕鬆開放的欣賞著! ——Asha,靈性圈知名傳訊者、心悅人文空間創辦人之一
《黎明行者:來自光之家族昴宿星人的智慧教導》的原文版,在我的書架已經有數十載。在流浪美國的日子裡,就是它伴著我渡過尋找外星遺跡的歲月,當時說不出為何對它如此喜愛,總是隆而重之的貼心珍藏著,如今再次翻看,原來它在高層次總結了我三十逾年以來涉獵外星事的所見所聞、忖摸推敲的所思所想。本書是七姊妹星人語,卻更像智者娓娓道來,引導我們探知外星現象背後千絲萬縷的龐大計畫、轉世此時此刻的使命,以及地球人的真出路。——方仲滿Moon Fong,香港飛碟學會創辦人及會長
以研究大宇宙外星人、飛碟學觀點來看,昴宿星人與地球人是有關聯的,昴宿星人最初出生在金星,為了傳播文明而移居到昴宿星團,然後再轉世成為部分地球人,以完成在地球上的使命,他們擁有遠超地球人的科技、文明及先進思維方式。地球人有很多宣稱與昴宿星人相接觸並得到來自昴宿星人訊息者,所以有許多來自昴宿星人訊息書籍……本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昴宿星人訊息,包括積極正面思考,值此混亂邪惡的當下,人人都應閱讀本書以消乖戾之氣。——江晃榮,生化博士、臺灣外星人研究所所長、國際知名飛碟專家
這本書的訊息值得深入思考。我認為,讀者不妨可以用「地球全史」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當中很多足以顛覆認知的情節令人拍案叫絕,而且幾乎每一頁都有出奇的訊息,實在精彩萬分,建議各位慢慢地去閱讀、細細地去體會。謹欣以為序。——呂應鐘,台灣飛碟學會創會理事長
無論你是投生地球之前就決定,或現在才覺醒加入的「光行者」(協助人類覺醒和地球揚升的光之工作者,人人只要覺醒有意願,都可以是「光行者」),要推薦這本在地球的任務行動指南書,書中為光行者提供了許多警示和有用的資訊……在目前看似動盪不安、問題叢生的世道中,光之工作者們要如何安頓身心,成為穩定地球頻率的光柱,本書是可幫助你保持清醒且採取有效行動的必讀參考書!——周介偉,光中心創辦人
正如本書中所述:昴宿外星球高等文明的訊息轉達給予人類,是因為昴宿星人就是當今地球上人類的「未來」,我們人類現在的慌亂無度、倒行逆施將會嚴重主導、影響至未來昴宿星人的處境,莫怪為何外星人必須要趕快來提醒我們。一旦經由學習發出意向到自我生成,我們今天的人類就可以啟動「十二螺旋」在體內加速整合演化「十二輪脈」的覺知運作,如此便能夠優游運用李嗣涔博士所研究的「宇宙信息場」裡的無盡高能量資訊智慧,如此「未來」的昴宿星調整了「過去」的我們,就會出現一個他們更美好的「現在」……本書無價的禮物就是來自於我們的「情緒」,這是一把開啟「地球活圖書館」,取得高端尊貴智慧訊息的金鑰匙。翻閱扉頁的那一瞬間,鑰匙已經交在你的手上,就看你了。——眭澔平 ,大旅行家、金鐘金曲十項獎座傳媒文創大師、現任臺科大通識教授
宇宙能量源源不絕的來到地球,透過此書的閱讀,能認識到每一個人存在的任務並學習掌握身體的能力,進入內在力量治癒情緒與身體必須治癒的地方,活出自身的光與愛,透過維持、活出、運用自身頻率為他人指路,這是活在第五次元的生活方式,也與我有很多的共鳴,值得細細的賞析學習。——庫瑪Kuma Chao,《光的療癒者——活在第五次元的世界》作者
昴宿星人當年的傳訊教導,時至今日,某些事件儼然已是現在進行式,時間之於靈性存有,彷彿不具任何關鍵性,神聖的宇宙法則更是不因時間而改變……昴宿星人教我們找回自己的力量,成為光與愛、成為自身頻率的守護者,有時候,什麼都沒說,光是存在著,提升且維持自己的頻率,就是一種環保愛地球的表現了……——22日生的黑眼包,圖文作家、插畫與平面設計師

【預購】解密外星人:揭開人類古文明、宗教神明與星際文明間的真實關係◎江晃榮, Law Yuki
平常價 $28.00【預購】慷慨的感染力:在善良被低估的年代,讓善意泛起漣漪 Infectious Generosity: The Ultimate Idea Worth Spreading◎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譯者:王曉伯)
平常價 $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