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1920s to 1930s
- 1964
- 1964:惡狼的年代
- 19詩人
- 2015
- 50 Things to Love About Singapore
- 92
- 94
- 96
- 9789671774519
- 9789811838996
- 9789811839047
- 9789811839382
- 9789811844461
- 9789814764308
- 9789814764315
- 9789814856959
- 9789814992442
- 9789814992459
- 9789814992466
- 9789814992473
- 9789814992480
- 9789814992534
- 9789814992541
- 9789814992558
- 9789814992565
- 9789814992794
- 9789814992909
- A British Serial Killer in Singapore
- A Collection of Plays by Haresh Sharma
- A Pocketful of Memories
- a very curious cabinet
- A*員工
- Ace Khong
- Alan Jay Heeger
- Alfian Sa’at
- An Anthology of Poems based on Artwork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 Benjamin Henry Sheares
- Bodhi IA
- Brian Farrell
- Catherine GS Lim
- CATHY BIG
- Chan Kok Sing
- Chang Yang
- Chop Suey
- comic
- CPCLL
- CV Devan Nair
- Daryl Lim
- Delicious Heirlooms 2
- DIPLOMACY: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2ND EDITION)
- Early Hawkers in Singapore
- Edmund Lim
- ethos books
- Fifty Secrets of Singapore's Success
- Focus Publishing
- Food Republic: A Singapore Literary Banquet
- FRONT PAGE: STories of Singapore since 1845
- Fun Size Singapore Tidbits
- furoshiki
- Genevieve Wong
- Haresh Sharma
- Ignatius Low
- Illustrate life with Jugi
- IN THIS TOGETHER: SINGAPORE’S COVID-19 STORY
- It is only after noon
- Janice Tay
- Jeffrey Seow
- John Miksic
- Jurogic
- Kaw Jon Boon
- Koh Chin Tong
- Labrador Publishing House
- Lai Chee Kien
- Landmark Books
- Lee Chee Chew
- Legend of the Laughing Buddha
- Legendary Tales of Singapor
- Legends of the Fortune Gods
- Legends of the Gods of Wealth
- Legends of the Heavenly Gods
- Leon Comber
- Life is a Mixtape
- Linda Collins
- loss adjustment
- Louise Neo
- Love and Life at the Gallery
- M K Williams
- Making A Difference: 25 Stories that Made an Impact
- Malcolm Murfett
- Margerie Kahlenberg-Williams
- Master Hsing Yun
- max
- Melody Zaccheus
- Monumental Treasures: Singapore's Heritage Icons
-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 Neither Civil Nor Servant
- OW KIM KIT
- Ow Yeong Wai Kit
- Peh Shing Huei
- Per Se
- Peter Elphick
- Presidents Series
- Rojak City Pte. Ltd.
- S Jayakumar
- Sally Lam
- Singapore Book Council
- Singapore Chronicles - Japanese Occupation
- Singapore Trails
- Song Shouxiang
- Straits Times Press
- Sumiko Tan
- Susan Long
- Tan Ooi Boon
- Tham Wai Mun
- The Legend of Mazu
- The Memory Eaters
- The Non-Existent Lover and other Stories
- The Straits Times
- Tommy Koh
- Wayside Flowers of Singapore
- What's a Little Rain?
- WhyNot
- Words of Wisdom
- Yeng Pway Ngon
- Yusof Ishak
- Zaki Ragman
- 一個中小企業雇主的心聲
- 一個像我這樣的男人
- 一團臭襪子
- 一首詩的時間
- 丁劭詩
- 丁雲
- 三十三間
- 三卷
- 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10
- 三國演義6
- 三國演義7
- 三國演義8
- 三國演義9
- 三度情
- 三祭:反神話劇三種
- 三輪車跑得快
- 不可思議的打印機
- 不可會意
- 不存在的情人
- 不明生物
- 不為什麼
- 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
- 世界文學
- 丘惠芳
- 丘淑玲
- 中國歷史原來如此
- 中體西用新論
- 丹那美拉的潮聲
- 丹那美拉的潮聲:希尼爾微型小說與閃小說集
- 也許來世
- 也許明天
- 也許明天也許來世
- 五四在東南亞
- 亚太图书
- 亞太圖書
- 亞非言
- 交替時刻
- 亮光
- 亮光 (遊記)
- 人文
- 人物傳記
- 以詩和春光佐茶
- 以讀攻毒
- 仿佛若有光
- 伍政瑋
- 伍木
- 何奕愷
- 何恩欣
- 何盈
- 何華
- 何誠明
- 余云
- 余大康
- 余廣達
- 余浩愷
- 佛教
- 你的名字是甜
- 假牙
- 傅春江
- 傅翀
- 傳記
- 傷者
- 儒家宪政
- 優影振天聲
- 優影振天聲:牛車水百年文化歷程
- 兒童繪本
- 兩口箱子
- 八方
- 八方文化
- 八方文化創作室
- 其他
- 冼文光
- 利亮時
- 前空姐的餐桌
- 創刊號
- 創意圈出版社
- 劇場
- 劇本
- 劉備三顧茅廬
- 劉培芳
- 劉宏
- 劉思遠
- 劉抗
- 劉玉玲
- 劉碧娟
- 劉立
- 勞悅強
- 勵志
- 南大圖像
- 南大圖像:歷史河流中的省視
- 南方學院
- 南洋
- 南洋大學
- 南洋大學新加坡華族行業史調查研究報告
- 南洋大學漢學名師文選
- 南洋大學與新加坡政府關係
- 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 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
- 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編
- 南洋與張愛玲
- 南洋風華
- 南洋風華:藝文·廣告·跨界新加坡
- 卜卜生威
- 印尼
- 原始筆記
- 去阿嬤家
- 又是這一班2
- 友誼書齋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古易今用
- 古易今用:匯通《周易》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與實踐
- 只想和你去旅行
- 台灣
- 司祚豪
- 同志
- 名創教育
- 吳保和
- 吳倩如
- 吳國雄
- 吳孟延
- 吳慶康
- 吳承恩
- 吳柯妮
- 吳韋材
- 吴承恩
- 呂元禮
- 呂瑞捷
- 周偉隆
- 周兆呈
- 周昊
- 周易
- 周星衢基金
- 周昭亮
- 周欣旸
- 周燦
- 品印
- 品讀天下事
- 品讀天下事:尤今勵志小品選編
- 哈里斯·沙瑪
- 哈里斯·沙瑪劇作選
- 哎喲!電腦
- 哲學
- 唐山
- 唐詩
- 四大名著
- 四方文創
- 回不去的候車站
- 回憶錄
- 国家疆界与文化图像
- 圓切線
- 圓滿
- 圖文書
- 圖片版
- 圖說石叻坡
- 城市書房
- 報導文學
- 填海和追日
- 填海和追日— 神話詩劇二則
- 壹千個回憶
- 夏日青禾
- 夏炎浩
- 夏蔓蔓
- 外公的小房間
- 外文
- 多多的超人蛋糕
- 多謝
- 夢中占夢
- 夢行空間繪本
- 大家出版社
- 大禹治水的傳說
- 天地圖書
- 天微明時我是詩人
- 天微明時我是詩人:潘正鐳詩集
- 天毯
- 天毯:潘正鐳詩集
- 失去的啄木鳥
- 女俠紅頭巾
- 女媧補天的神話
- 女媧造人
- 好久不見
- 如是我紀
- 如最初的月光
- 如果島國,一個離人
- 如果還有螢火蟲
- 姐弟倆的秘密日記
- 姚文軒
- 威廉
- 媽姐的金魚燈籠
- 媽媽的PSLE會考日記:一個小六女生的會考衝刺
- 媽媽的箱子
- 媽祖的傳説
- 子陽
- 孔新人
- 孕魚
- 孤星子
- 孤獨瞭望:英培安小說世界
- 孫子兵法
- 孫愛玲
- 孫睿璘
- 學楓
- 學生小說
- 宋壽祥
- 宋耕
- 宏愿:新加坡外汇储备与主权基金的故事
- 宗教
- 官渡之戰
- 官軒瑋
- 家務·媽媽·我
- 家園何處是
- 寧寧遊新加坡河
- 寧寧遊甘榜
- 寫實
- 尋找
- 小品文
- 小土
- 小寒
- 小寒成長懶人包
- 小熊的新衣
- 小說
- 小說選
- 小說集
- 小鄺
- 尤今
- 尼采
- 尼采與華文文學論文集
- 居家學習誰最棒
- 山上的那一棵树
- 山海經神話故事1
- 山海經神話故事2
- 山海經神話故事3
- 山海經神話故事4
- 山迴路轉
- 峇峇文化之旅
- 島上紀事: 1990-2015
- 崔峰
- 左左和右右
- 巫霖耀
- 希尼爾
- 幸好我不是滿分的女生
- 康妃書聲院
- 康曉光
- 廖建裕
- 廖文輝
- 廣告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建築與歷史的對話
- 弗雷迪·奧查德
- 弟弟不要怕
- 張嘉威
- 張國強
- 張愛玲
- 張曦娜
- 張森林
- 張釗貽
- 張鬆建
- 彩色漫畫唐詩
- 彭睿儀
- 影子里的人
- 彳亍歌行
- 彼得·埃爾菲克
- 後代
- 後代生存日記
- 後殖民時代的文化政治
- 後殖民時代的文化政治:新馬文學六論
- 從南大到北大
- 從膠園到國會
- 微型小說
- 忘了下山
- 快樂的小月亮
- 快樂的藍色口罩
- 快樂的黃色氣球
- 快樂迷詩一下
- 怕黑
- 性別研究
- 性別與疆界
- 情系狮城
- 情系狮城: 五十年新华诗文选
- 惡狼的年代
- 意识无限国际出版社
- 愛情禮物
- 愛的信簽
- 愛的十秒
- 愛的故事
- 愛的故事:李光耀與柯玉芝
- 愛的系列
- 感悟小說
- 慢動作
- 慢行,斯里蘭卡
- 成君
- 成政鋒
- 成語我OK
- 成語我ok1
- 成語我OK2
- 成語我OK3
- 成語我OK3——造句與應用版
- 我一定能做到
- 我們不知道的歸類
- 我們的電影,我們的家
- 我們的電影,我們的家——廈語電影與新馬廈語身份的漸變(1948-1966)
- 我寫的故事
- 我有一朵會下雪的雲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的家,我的媽媽,我所愛的一切
- 我的班上來了個外星人
- 我的男友是人魚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與我自己的二三事
- 戰「疫」勇士——新加坡之道
- 戲劇
- 戲劇盒與新加坡的社會劇場
- 戲服
- 房間絮語
- 所有書籍
- 手帕
- 抗疫小英雄
- 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
- 揚聲堂
- 放逐與追逐
- 散文
- 整人中學——穿校服的老師 2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化研究
- 文字現象
- 文字現象2020
- 文字現象2021:聯合早報《文藝城》文選7
- 文學島語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雜誌
- 文選
- 料理
- 新、馬、印當代馬來詩壇泰斗及其作品譯介
- 新加坡
- 新加坡中學讀本
- 新加坡作家协会的发展之路
- 新加坡作家協會
- 新加坡出版
- 新加坡地名探索
- 新加坡外文
- 新加坡學生文學讀本
- 新加坡封城日記
- 新加坡封城詩記
- 新加坡抗日英雄
- 新加坡政治幾何學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歷史原貌1275-1971年
- 新加坡潮州文化名人錄
- 新加坡組屋故事
- 新加坡經驗和新中發展對比研究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加坡華文出版
- 新加坡華文文學
- 新加坡華社五十年
- 新國風
- 新國風:新加坡華文現代詩選
- 新文潮
- 新文潮出版社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新頭家——致創業路上的你
- 新華文學
- 新華文學94
- 新華文學96
- 新華當代文學中的現代主義
- 新馬華人的中國觀之研究
- 方文龍
- 於曉丹
- 施耐庵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明信片
- 星光印象
- 星洲星光
- 星洲星光 — 現代旅人手記
- 星空依然閃爍
- 星雲大師
- 是
- 時代印記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晨爾工作室
- 書
- 書法
- 書稿
- 曹又方
- 曹雪芹
- 曾國平
- 曾文彥
- 曾昭程
- 曾智盛
- 會說話的肥貓
- 會館、社群與網絡:客家文化學術論集
- 月光隧道
- 有故事的老男孩
- 朝向環境倫理
- 朝向環境倫理:新馬華文詩文中的生態書寫(1976-2016)
- 本地
- 朱志偉
- 李元瑾
- 李天葆
- 李妍慧
- 李容
- 李崇建
- 李恆
- 李慧玲
- 李欣恬
- 李欣柔
- 李白
- 李程
- 李美花
- 李青松
- 李顯桐
- 杜漢彬
- 東南亞與東北亞儒學的建構與實踐
- 東張西望
- 東張西望:文圖學與亞洲視界
- 東西穿梭 南北往返
- 東西穿梭 南北往返:林文慶的廈大情緣
- 林佳穎
- 林偉傑
- 林得楠
- 林文佩
- 林文慶
- 林春蘭
- 林棓舢
- 林海燕
- 林濟博
- 林猷恩
- 林玉鑽
- 林睿理
- 林穎茁
- 林紋沛
- 林群豪
- 林英俊
- 林謀盛
- 林銀婷
- 林高
- 果峻法師
- 查無此城
- 柯奕彪
- 柯思仁
- 柯木林
- 根植與共建
- 根植與共建 — 新加坡學前教育研究
- 梁文福
- 梁海彬
- 梁秉賦
- 梁秋薇
- 梁莉媗
- 梁銘恩
- 梅可
- 楊君偉
- 楊彬
- 楊明慧
- 楊茳善
- 楊萱
- 樸素晶
- 武俠小說
- 歷史
- 歷史河流中的省視
- 殷宋瑋
- 殷宋瑋散文集
- 毛毛與矮矮
- 水滸傳
- 永不退縮 — 諾貝爾獎得主艾倫•黑格的傳奇一生
- 江正耀
- 江禎宇
- 沈儀婷
- 沈璧浩
- 沈耀榮
- 沙漠裡的故事
- 洪偉喜
- 洪啟強
- 洪均榮
- 洪樂軒
- 流蘇
- 海外
- 海外华人世界
- 海外华人世界:族群、人物与政治
- 海外華人的傳統與現代化
- 海與島
- 涂濱心
- 淡瑩
- 游以飄
- 湯圓人團圓
- 溫故·知新
- 演藝界人物訪問集
- 漢語拼音版
- 漫畫
- 潘俊延
- 潘國駒
- 潘正鐳
- 潘正鐳詩集
- 潮汐靜止之處
- 無指幸福
- 焦點出版
- 熊賢關
- 熾熱年代、鏗鏘聲音:南洋大學學生會文獻彙編
- 燃燒的獅子
- 爬山的人
- 牛車水
- 獅城地標詩學
- 獅城小谷主
- 獅城瑣記
- 獅城瑣記 : 王永炳文集
- 獅城老街故事
- 獅城重案錄之喋血警匪
- 獅城重案錄之懸案疑雲
- 玉梨魂
- 王佩玲
- 王尚賢
- 王慧清
- 王振春
- 王永炳
- 王潤華
- 王潤華南洋文學選集
- 王純強
- 王美玲
- 王賡武
- 玲子
- 玲子傳媒
- 玲子傳媒‘
- 珍多
- 理想與現實
- 琴難舍
- 環境
- 生存日記
- 生活
- 生活哲學
- 生活弟子規
- 生活弟子規1
- 生活弟子規2
- 生活與創作圖片
- 用白紙做的小孩
- 畫室
- 當柿子遇上提拉米蘇
- 疫情下……我用文字來出走
- 疫言2030
- 白正洋
- 百年辛亥
- 百年辛亥 南洋回眸
-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 盧俊澤
- 真相:新馬二戰淪陷揭秘
- 短篇小說
- 石頭
- 砥砺前行
- 砥礪前行:新加坡作家協會的發展之路
- 磨墨彈情
- 社會寫實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神話詩劇二則
- 神鵰俠侶
- 神鵰俠侶漫畫珍藏版
- 福祿壽的傳說
- 禪心慧語:禪的故事
- 禪的啟示
- 禪的啟示:禪的智慧真諦
- 秀威
- 科幻
- 穆軍
- 穿校服的老師
- 穿校服的老師2
- 章明舜
- 章星虹
- 童書
- 符詩專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6期
- 第一卷
- 第一期
- 第七卷
- 第三卷
- 第三期
- 第九卷
- 第二卷
- 第二張臉
- 第二期
- 第二緝
- 第六期
- 第四卷
- 第四期
- 管雪梅
- 管雪梅回憶錄
- 簡體
- 米米和他的正義團隊
- 粵海清廟
- 紀彥彤
- 紅塵更衣
- 紅樓夢
- 素音傳音——韓素音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 細讀世上人
- 細讀世上人:尤今勵志小品選編
- 給長耳兔的36封信
- 繁体
- 繁體
- 繆欣蒨
- 繪圖
- 繪本
- 繪畫
- 繪畫本三字經
- 繪畫本孝經
- 羅貫中
- 美食
- 翁弦尉
- 翁德生
- 翁添寶
- 習之微刻書
- 翻譯
- 聆聽陌地聲
- 聯合早報
- 肉與肉的相遇
- 背包走天涯
- 胡孜勵
- 胡巧玲
- 胡月寶
- 胡菀旂
- 胡錦偉
- 自傳
- 自由之丘
- 致美好的灰色
- 舒慶祥
- 舞台亮起
- 艾倫•黑格
- 艾禺
- 英培安
- 英文
- 英文戲劇
- 英語
- 草根
- 草根書室
- 草船借箭
- 莊右銘文集
- 莊子
- 莊岷翰
- 莊幸樂
- 莊心柔
- 莊欽永
- 莊永康
- 莊紹平
- 莊雪芳
- 莫邪
- 菩提心
- 華人研究
- 華文
- 華文戲劇
- 華文老師趣味故事
- 萬國地理全集校注
- 葉孝忠
- 蒲公英的初夏夢
- 蔡亮
- 蔡志禮
- 蔡欣洵
- 蔡瀾
- 蔡瀾家族
- 蔡舒恩
- 蔡萱
- 薔薇邊緣
- 藍子琴
- 藝文
- 蘇俊愷
- 蘇景怡
- 蘇穎欣
- 蘇章愷
- 虎威
- 蟹蟹你
- 衣若芬
- 西遊記
- 要有光
- 親愛的青蛙
- 解讀新加坡兵法
- 解讀新加坡兵法:《孫子兵法》創造運用於一個國家的分析
- 記得
- 記號
- 記錄
- 訪談
- 許俊傑
- 許國強
- 許源泰
- 許雲樵
- 許雲樵評傳
- 評論
- 評論集
- 詩
- 詩歌
- 詩路
- 詩集
- 詹小花繪畫工作室
- 詹韜
- 語凡
- 語言、政治與國家化
- 說好的重逢有期
- 誰才是真正的大書蟲
- 論文
- 論文與演講
- 諾貝爾獎得主與名人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演講與訪談
- 謝余哲
- 謝裕民
- 謝詠彥
- 譜寫虎標傳奇 — 胡文虎及其創業文化史
- 豬邏輯
- 買咯冰
- 賀子壯
- 賴皓宜
- 賴皓宣
- 赤道風
- 走過緬甸的日出日落
- 超人媽媽和她的娘惹糕
- 超人爸爸的煩惱
- 超越疆界
- 越遙遠·越清晰
- 趙雲單騎救主
- 足球夢
- 跨界
- 跨越疆界與文化調適
- 轉角遇見你
- 辛苦了紅頭巾
- 辛苦了苦力叔叔
- 迷圖
- 退刀記
- 逍遙遊
- 逍遙遊:1945-1965新加坡的中學生活與課餘活動
- 這個假期不一樣
-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項目編
- 遇見詩
- 遊民與英雄 — 1940年代中國浪漫一派的遷徙文學地圖
- 遊記
- 遊走與沉溺
- 道教
- 道的啟示
- 道的啟示:老子的智慧真諦
- 遠去的硝煙
- 還看今朝
- 那些學生教會我的一二三事
- 那些年我在報館
- 那般情懷
- 那間小小的、小小的甜點店
- 邱淑玲
- 邵佩欣
- 郭寶崑
- 郭寶崑全集
- 郭書明
- 郭添賜
- 郭詩玲
- 郭鶴年
- 郭鶴年經驗
- 都市錄
- 鄒璐
- 鄧琦潓
- 鄧靖融
- 鄭元壯
- 鄭和
- 鄭和來了:有趣的文化小故事
- 鄭奕愷
- 鄭奮興
- 鄭奮興講南大故事
- 鄭明杉
- 鄭景祥
- 鄭林林
- 重逢有期
- 金庸
- 金秋蕙
- 金色的呼喚
- 鍾志邦
- 鍾韻宜
- 鎖城記
- 鐘錦楊
- 長坂坡大戰
- 長篇小說
- 長篇歷史小說
- 開門再見山
- 閱讀旅程
- 阿伽門農台階與時間逆旅
- 阿果
- 阿果繪本拼音版
- 陳佳明
- 陳六使
- 陳六使與南洋大學
- 陳匡武
- 陳國勝
- 陳如意
- 陳志銳
- 陳志锐
- 陳政欣
- 陳政欣選集
- 陳文慧
- 陳文昊
- 陳昌榮
- 陳業欣
- 陳泓翰
- 陳湧昕
- 陳潔儀
- 陳翠屏
- 陳鳴鸞
- 陸健爾
- 陸耀輝
- 陸詩穎
- 隨庭
- 雛鳳清聲
- 雛鳳清聲:2016年雲龍子畢業論文金牌獎與書籍獎文集
- 雜粹畫集
- 雨後有彩虹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雪霓芳踪
- 電影
- 青光
- 青少年
- 青春版四大名著
- 非書類
- 韓勝寶
- 韓宇光
- 韓山元
- 韓素音
- 韓素音在馬來亞
- 韓詠梅
- 順順利利
- 頭家青春夢
- 顏如意
- 顏清湟
- 顏章耀
- 風呂敷(furoshiki)
- 飛翔
- 食譜
- 香港
- 馬來素描
- 馬來西亞
- 馮戈
- 馮清發
- 駱賓路
- 騷動
- 高宇捷
- 高譚
- 魏月萍
- 魯虎
- 魯迅
- 魯迅在東南亞
- 麦愷恩
- 麵包特工隊
- 黃一品
- 黃世傑
- 黃友平
- 黃國安
- 黃子明
- 黃宏墨
- 黃展鳴
- 黃意會
- 黃承鴻
- 黃文傑
- 黃旭暉
- 黃昏的顏色
- 黃枝連
- 黃浩威
- 黃瑞斌
- 黃萬靈
- 黃賢強
- 黃雯勵
- 黃麗鬆
- 黃麗鬆在南大與港大
- 黎紫書
- 黎紫書選集
- 黑色城市
- 點智慧
- 點智慧12
- 點智慧·漫畫
- 點智慧·漫畫6
- 龍永華

陳六使與南洋大學◎利亮時
平常價 $20.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本書是第一部具有學術價值的有關陳六使與南洋大學的著作。作者所搜羅的資料非常豐富,包括陳六使的言論和來往書信,有關南洋大學的文獻資料、中華總商會和福建會館的會議記錄、口述歷史資料、英國殖民部和新馬殖民地政府的檔案資料,以及新馬的中、英、巫文報章和一些期刊雜誌等。作者對資料的篩選、排比,都費了很大的功夫。
本書一共分為七章。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華商在華文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殖民政府的華文教育政策;第二部分則簡述陳六使的奮鬥歷程和陳嘉庚對他的影響。第三章探討陳六使如何邁出自辦大學的第一步,首先從陳六使如何喊出辦學的第一聲和具決定性的第二聲著筆,然後進一步分析陳六使振臂一呼後所得到的各方正面和負面的回應。在讚成和反對的聲浪中,陳六使如何讓辦學腳步繼續走下去,也是本章探討重點之一。第四章要談的是:陳六使與新上任的南洋大學校長林語堂,為何會發生激烈的衝突?本章希望能透過對這起衝突的分析,再從陳六使與林語堂背景、政治立場、思想,以及當時的大環境,來看兩者發生衝突的因素。第五章提及陳六使等創辦人於南洋大學開學之後,即面對了學位不受承認的問題。本章關注他如何就此問題與兩任政府(勞工陣線政府和人民行動黨政府)交涉,兩任政府又是如何看待和處置。第六章探討的是陳六使與人民行動黨就南洋大學行政權的角力。這場角力戰最後形成一個怎樣的局面?陳六使的命運如何?南洋大學又有什麼樣的變化?本章都會一一探討和分析。第七章是本書的結論。
李元瑾教授和顏清湟教授分別為本書寫序。
本書一共分為七章。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華商在華文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殖民政府的華文教育政策;第二部分則簡述陳六使的奮鬥歷程和陳嘉庚對他的影響。第三章探討陳六使如何邁出自辦大學的第一步,首先從陳六使如何喊出辦學的第一聲和具決定性的第二聲著筆,然後進一步分析陳六使振臂一呼後所得到的各方正面和負面的回應。在讚成和反對的聲浪中,陳六使如何讓辦學腳步繼續走下去,也是本章探討重點之一。第四章要談的是:陳六使與新上任的南洋大學校長林語堂,為何會發生激烈的衝突?本章希望能透過對這起衝突的分析,再從陳六使與林語堂背景、政治立場、思想,以及當時的大環境,來看兩者發生衝突的因素。第五章提及陳六使等創辦人於南洋大學開學之後,即面對了學位不受承認的問題。本章關注他如何就此問題與兩任政府(勞工陣線政府和人民行動黨政府)交涉,兩任政府又是如何看待和處置。第六章探討的是陳六使與人民行動黨就南洋大學行政權的角力。這場角力戰最後形成一個怎樣的局面?陳六使的命運如何?南洋大學又有什麼樣的變化?本章都會一一探討和分析。第七章是本書的結論。
李元瑾教授和顏清湟教授分別為本書寫序。
作者簡介
利亮時,台灣中興大學歷史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博士。曾任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副研究員。現為台灣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特邀研究員。主要著作有《一個消失的聚落:重構新加坡德光島走過的歷史道路》(2009)和《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嬗變(1945-1970)》(2004)。

語言、政治與國家化:南洋大學與新加坡政府關係◎周兆呈
平常價 $30.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南洋大學從倡辦到被合併,二十七年間始終與政治密切相連,與政府的關係是核心因素,也尤為錯綜複雜。本書冷靜而清晰地把握南洋大學發展歷程的關鍵,借助詳盡的檔案資料和細緻的口述歷史,深入分析殖民、民選、自治、獨立不同時期南大面臨的政治情勢,對1953年南洋大學倡辦至1968年新加坡政府正式承認南洋大學學位,這十五年間南洋大學與新加坡不同時期政府的關係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與研究,探尋南洋大學如何從最初的華文大學,歷經族群、語言、教育與政治的糾葛,最終在國家建構階段,按照行動黨政府的國家目標、國家特性、政治格局、政黨體係等要求,實現了國家化。
本書立論客觀,論述有力,從新的視野和角度,勾勒出南洋大學與政府的角力及其對新加坡政治生態的影響,從而力求透視教育、語言、文化和政府、國家之間的多重關係。
本書立論客觀,論述有力,從新的視野和角度,勾勒出南洋大學與政府的角力及其對新加坡政治生態的影響,從而力求透視教育、語言、文化和政府、國家之間的多重關係。
作者簡介
周兆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南京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士,曾任職中國媒體,1999年加入聯合早報。現任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主編兼早報《新匯點》主編。
他目前也是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兼任助理教授、南大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特邀研究員、南大「當代中國」碩士課程學術委員會委員、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企業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副會長。 2011年上半年曾在美國杜克大學Sanford公共政策學院任訪問學者及媒體研究員。著作包括《世紀傳承》、《百年基 千秋業: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百年特刊》、《兩岸三地 點到為止》;主編《百年辛亥 南洋回眸》等;譯著作包括《一千兩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