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10月號
- 12月號
- 1月
- 1月號
- 2022
- 2023
- 2023超新星
- 2024
- 2024年
- 2024青年超新星文学奖 小说的时光胶囊
- 2024青年超新星文學獎 小說的時光膠囊
- 229期
- 230期
- 232
- 233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5
- 246
- 248期
- 249
- 252
- 25週年紀念版
- 2月
- 3月號2024
- 450
- 455
- 459
- 471410268964801
- 471410268964803
- 471410268964804
- 471410268964807
- 471410268964808
- 471410268964812
- 4月號
- 5月
- 6月號/2022 第440期
- 8月號
- 9771019912004
- 977101991200404
- 9789628959785
- 9789863875987
- 9789863877820
- 9789863877837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9789867108425
- 9月
- Andreas Walther
- INK
- 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 Marcel Proust
- 《1624》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要在我月經來時逼迫我
- 且在人間
- 世界的聲音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大陸
- 亂髮
- 云與樵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生四書
- 人生四書 代共讀 闔讀組
- 今野敏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倒立看《金刚经》:社会科学的解析 郑自隆
- 倒立看《金剛經》:社會科學的解析◎ 鄭自隆
- 倪匡
- 偽所羅門書
- 傅國湧
- 傳記
- 傾聽
- 八尺雪意
- 其他
-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
- 到海巢去
- 劉森堯
- 十種寂寞
- 半簿鬼語
- 印刻
- 印刻文学生活
- 印刻文学生活志(10月号/2022)(第230期)
- 印刻文学生活志(11月号/2024/第255期)
- 印刻文学生活志(2月号/2024)(第246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 6月號/2022(第226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月號/2023第233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0月號/2022)(第230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1月號/2024/第255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2月號/2022)(第232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月號/2024)(第245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2月號/2024)(第246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3月號/2023)(第235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4月號/2023)(第236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4月號/2024)(第248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5月號/2023)(第237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5月號/2024)(第249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6月號/2023)(第238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7月號/2023)(第239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8月號/2023)(第240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9月號/2022)(第229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巴代特輯(7月號/2022/第227期
- 召喚斷裂的現場
- 台灣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同性愛小說
- 同期
- 吳介民
- 周芬伶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卜
- 困難
- 地犬
- 大俠胡金銓
- 大山大海一九四九
- 女同志
- 宗教命理
- 封面人物:梁綉怡、洛駽
- 封面人物:梁绣怡、洛駽
- 封面标题:初发 Debut
- 封面標題:初發 Debut
- 小兒子
- 小說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國
- 巫言
- 巴代
- 巴瓏
- 廖偉棠
- 张爱玲的电影史
- 張愛玲
- 張愛玲的電影史
- 張愛玲課
- 張芬齡
- 張鐵志
- 彼得•漢德克
- 惡女書
- 愛文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紛紛的情欲
- 推理小說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故事許願機
- 故事許願機:你許一個願,我用一個真實人生故事回答你
- 散文
- 文学杂志
- 文學
- 文學中的命理與神秘
- 文學創作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小說
- 文學營
- 文學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訊
- 文訊(1月號/2024)(第459期)
- 文訊(4月號/2023)(第450期)
- 文訊(9月號/2023)(第455期)
- 文青之死
- 新寶島曼波
- 旋轉門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翻譯
- 时间的形状
- 明窗出版社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時光隊伍
- 時間的形狀
- 書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
- 朱和之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林幸謙
- 林怀民
- 林懷民
- 林謹瓊
- 楊富閔
- 楊小濱
- 楊牧
- 歡樂時光
- 江迅
- 沉默之島
- 河本美紀
- 河本美纪
- 流浪者張德模
- 海外
- 火山口的音樂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蘭芬
- 王鼎鈞
- 瓊美卡隨想錄
- 田原
- 白色畫像
- 短詩300首
- 神來的時候
- 科幻小說
- 租書店的女兒
- 窺夢人
- 第242期
- 第243
- 第244期
- 第247期
- 簡媜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經典人物
- 緋華璃
- 繁體
- 缺席
- 美麗的權利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肥瘦對寫
- 胡人說書
- 胡金銓
- 與謝野晶子
- 色戒愛玲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華語電影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康永
- 蔡登山
- 藝術設計
- 蘇偉貞
- 蝉
- 蟬
- 衛斯理系列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親子關係
- 親愛的安德烈
- 計程車司機
- 評論
- 詩
- 詩人的女兒
- 詩經演
- 謝曉陽
- 謫花:再詳張愛玲
- 變幻
- 豹變
- 貓
- 賴香吟
- 跳水的小人
- 連鎖
- 那城那人那貓
- 那天,他们没有回家
- 那天,他們沒有回家
- 邱妙津
- 邱妙津日記
- 野火集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陈义芝
- 陳丹青
- 陳家帶
- 陳少
- 陳淑瑤
- 陳義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雜誌
- 雲山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史
- 靈/性籤
- 青空文化
- 音樂
- 顏崑陽
- 風雨任平生:倪匡傳
- 香港
- 馬來西亞
- 馬塞爾·普魯斯特
- 馬華文學
- 駱以軍
- 高博倫
- 魏可風
- 魚麗之宴
- 鱷魚手記 (增訂版)
- 鳄鱼手记 (增订版)
- 鹿苹
- 鹿苹的小說
- 黃寶蓮
- 黃秋生
- 龍應台
【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2月號/2024)(第246期)
平常價 $21.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4年2月號 【封面故事】(雙封面隨機出貨)
A版
摒除勞俗,讀一首楊牧的詩,進入文學的星圖,時辰的練習曲還在虛空召喚神祕;時代前進,也依舊有人問起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學院的樹倒下,而人們沒忘記在書頁裡擁抱,緊靠著文字。驀然回首,見詩人仍伏案,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詩人離世四年後,收錄五卷共三十冊的楊牧全集完整面世,這龐大縝密浩繁的工程,收納了其一生的智慧與語彙。而記憶踩著時間的腳步追逐,遠去的身影,深拓的印象,詩人留下的所有字句,是託付給未來,持續思索的底氣。
B版
《1624》以壯闊的海洋史觀,演繹臺灣身世。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在大員建熱蘭遮城,歐洲甲板船、大明國帆船、日本朱印船等各國船隻在此交會,臺灣躍上世界舞臺。
西拉雅先民在荷蘭長官、日本商人和海上梟雄鄭芝龍之間周旋,鍛鍊出合縱連橫的智慧,在日本船長濱田彌兵衛的安排下,新港長老理加前往江戶向幕府將軍獻地圖。當嶄新的世界在眼前展開,部落的少年將如何做選擇?
《1624》劇照提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編輯室報告】起點/執行編輯 蔡俊傑
流動的時間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效益,同樣時間,卻往往被不同質量的物事分別,多了這個,來了那個,臨時更動是常態,很多狀態無法被量化,時間永遠都不夠用。其實每個月一本動輒十二萬字以上的文學雜誌,都得要花費很多力氣去準備和消化,而時間不等人,我們每每努力搶救,總冀望著能在手腳可及之處,完成更多一點的成果。
馬上就過年了,年後接著書展(總感覺去年書展才剛結束不久),從去年底開始的所有準備和規劃,都在慌亂中撐持著條理前進,擔心遺漏任何細節,惶惶檢視著各落稿件,尤其被迫壓縮的截稿期,總需倚靠積累的經驗與直覺,調校細微的誤差,試圖沖淡匆忙的焦慮。然而,在一個冷極的濕雨夜,燈光曝亮的大辦公室,空調風聲呼呼在耳邊轉,我重讀起新砌入版的楊牧詩句,時間變慢,感官放大(或者說被清理乾淨了),那一首首,一行行,一字字,像潮浪,引著溪流,坐落成遠方的山巒。而那句話這麼說:「因為山就在那裡。」
因為楊牧就在那裡。
從二○○九年一月,印刻第一次製作楊牧專輯「在人生行旅的中途」;之後在二○二○年三月得知詩人逝世,當時加緊作業,在四月推出紀念專輯「一生詩的完成」;而在四年後,隨著《楊牧全集》的完成與出版,也再一次製作「奇萊傳奇──楊牧」,重溫奇萊山下,詩與人的傳奇。
每次製作人物專輯,包括最重要的,當時期創作者最新的作品發表,以及人物對談裡關於創作的自述和解讀,搭配他者的評論憶述,可以在這紙與鉛字搭建的舞台上耐得住開闔,展露盡可能多的,部分的完整。而這樣保存著那些當下,在時間之流中成為一種標定,對於一位作家,或者說創作者,在不同時期的專輯內容,可以看見本人顯現的樣貌,傳遞的話語,交付的作品,那是關於一個人想要傳達什麼,以及希望怎麼被理解。不管是自我,還是花費了無比心力完成的作品,都是一段期待被善待的,屬於「我」的時間。這其實很難,我是指被理解,但也不是無法做到,至少我們可以讓閱讀成為起點。
除此之外,在這樣的編輯經驗中,更具挑戰的,是另一種觀看的角度,創作者已經不在,而當下的我們,要怎麼去描述,去記得這個人?每個人的經驗和記憶,釋放出去的感受與接收的回饋都是獨特的,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循著他留下來的作品,那些被記錄下來的話語,在字裡行間獨自完成一段靜默的對話。
所以所謂的我們記得,其實就是每一個我記得。
本期也特別推出雙封面,除了許多年輕詩人的「起點」楊牧特輯之外,也製作了「1624」特輯,回到一六二四年的台灣,早在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國的船隻就在這座島嶼交會。那時這座島有很多名字,每一個經過的人都搶著指認。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成為台灣進入海洋視野的一個起點。四百年之後,我們終究還可以在流逝的時間中,尋找,重建,關於那些我記得,或者說,我們應該要記得的歷史。
祝大家新年快樂。
流動的時間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效益,同樣時間,卻往往被不同質量的物事分別,多了這個,來了那個,臨時更動是常態,很多狀態無法被量化,時間永遠都不夠用。其實每個月一本動輒十二萬字以上的文學雜誌,都得要花費很多力氣去準備和消化,而時間不等人,我們每每努力搶救,總冀望著能在手腳可及之處,完成更多一點的成果。
馬上就過年了,年後接著書展(總感覺去年書展才剛結束不久),從去年底開始的所有準備和規劃,都在慌亂中撐持著條理前進,擔心遺漏任何細節,惶惶檢視著各落稿件,尤其被迫壓縮的截稿期,總需倚靠積累的經驗與直覺,調校細微的誤差,試圖沖淡匆忙的焦慮。然而,在一個冷極的濕雨夜,燈光曝亮的大辦公室,空調風聲呼呼在耳邊轉,我重讀起新砌入版的楊牧詩句,時間變慢,感官放大(或者說被清理乾淨了),那一首首,一行行,一字字,像潮浪,引著溪流,坐落成遠方的山巒。而那句話這麼說:「因為山就在那裡。」
因為楊牧就在那裡。
從二○○九年一月,印刻第一次製作楊牧專輯「在人生行旅的中途」;之後在二○二○年三月得知詩人逝世,當時加緊作業,在四月推出紀念專輯「一生詩的完成」;而在四年後,隨著《楊牧全集》的完成與出版,也再一次製作「奇萊傳奇──楊牧」,重溫奇萊山下,詩與人的傳奇。
每次製作人物專輯,包括最重要的,當時期創作者最新的作品發表,以及人物對談裡關於創作的自述和解讀,搭配他者的評論憶述,可以在這紙與鉛字搭建的舞台上耐得住開闔,展露盡可能多的,部分的完整。而這樣保存著那些當下,在時間之流中成為一種標定,對於一位作家,或者說創作者,在不同時期的專輯內容,可以看見本人顯現的樣貌,傳遞的話語,交付的作品,那是關於一個人想要傳達什麼,以及希望怎麼被理解。不管是自我,還是花費了無比心力完成的作品,都是一段期待被善待的,屬於「我」的時間。這其實很難,我是指被理解,但也不是無法做到,至少我們可以讓閱讀成為起點。
除此之外,在這樣的編輯經驗中,更具挑戰的,是另一種觀看的角度,創作者已經不在,而當下的我們,要怎麼去描述,去記得這個人?每個人的經驗和記憶,釋放出去的感受與接收的回饋都是獨特的,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循著他留下來的作品,那些被記錄下來的話語,在字裡行間獨自完成一段靜默的對話。
所以所謂的我們記得,其實就是每一個我記得。
本期也特別推出雙封面,除了許多年輕詩人的「起點」楊牧特輯之外,也製作了「1624」特輯,回到一六二四年的台灣,早在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國的船隻就在這座島嶼交會。那時這座島有很多名字,每一個經過的人都搶著指認。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成為台灣進入海洋視野的一個起點。四百年之後,我們終究還可以在流逝的時間中,尋找,重建,關於那些我記得,或者說,我們應該要記得的歷史。
祝大家新年快樂。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