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9864061419
- 9789864061617
- 9789864062973
- 9789864063222
- 9789864063352
- 9789864063574
- 9789864063604
- 9789864063727
- 9789864063758
- 9789864063819
- 9789864063888
- 9789864064083
- 9789864064182
- 9789864064243
- Anne Carson
- ben
- ben in the world
- Doris Lessing
- Jack Gilbert
- Jamais vu
- Louise Glück
- LP小說選
- Manuel J. Smith Ph.D.
- Margaret Atwood
- minBunun
- Mr. Adult
- Nelly Sachs
- Pauline Harmange
- Philippe Besson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Short Talks
- The Long Goodbye
- The Wild Iris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islawa Szymborska
- 一千度
- 三个深呼吸
- 三個深呼吸
- 不平等的尸体:解剖台上,资深法医的社会阶级观察
- 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
- 不說話的孩子
- 两性关系
- 个人成长
- 中國大陸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于悅
- 五一三
- 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远离“操纵、暴力、虐待、自恋”的魅惑与伤害
- 亲密恐惧
- 人人皆撒旦
- 人工少女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格
- 似陌生感
- 何致和
- 余國芳
- 余生
- 余生:黎紫书微型小说自选集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 你好,我是接體員
-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一位語言學學者與她失智、失語的摯愛丈夫
-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记得你:一位语言学学者与她失智、失语的挚爱丈夫
-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
- 你背負了誰的傷
- 你背負了誰的傷:從家庭的原生三角關係,療癒代際傷害
- 個人成長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做工的人
- 偽博物誌
- 偽魚販指南
- 傑克‧紀伯特
- 像那天
- 兒童繪本
- 兩性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分開旅行
- 分開旅行 The Long Goodbye
- 別人怎麼對你
- 劉秀枝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厌女
- 厌男
- 原生家庭
- 厭女
- 厭男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灣
- 司法事件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周慕姿
- 周若鵬
- 喪禮上的故事
- 在逃詩人
- 夏雪
- 多麗絲‧萊辛
- 夜光拼圖
- 大人先生
- 大師兄
- 大象席地而坐
- 天河繚亂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 失智
-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 奈莉·沙克絲
- 好黑
- 如此人生
- 姜泰宇
- 婀薄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卡森
- 宋怡慧
- 宝琳·阿芒热
- 宝瓶文化
- 家暴
- 寶琳·阿芒熱
- 寶瓶
- 寶瓶文化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寧
- 小說
- 尖叫連線
- 崎雲
- 崔舜華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廖偉棠
- 張芬齡
- 張錦忠
- 当代思潮
- 待續
- 徐思寧
- 徐正雄
- 微型小說
- 心理
- 心理創傷
- 心理励志
- 心理勵志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思辨
- 性別研究
- 愛特伍
- 成為男人的方法
- 成為真正的人
-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
-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
- 我,厌男
- 我,厭男
- 戒斷曖昧
- 撕掉羞恥印記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敷米漿
- 文化研究
- 文國士
- 文字
- 文學小說
- 日本翻譯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書
- 曼紐爾·J·史密斯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抱他的人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宥勳
- 李佳庭
- 李奕樵
- 李崇建
- 林楷倫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格十三
- 棄子圍城
- 楊双子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樂園輿圖
- 歐陽瑾
- 歷史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求孕
- 汪用和
- 沈信宏
- 法國文學
- 洗車人家
- 洪茲盈
- 海外
- 淺談
- 湖面如鏡
- 火來了,快跑
- 烈火
- 照護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王意中
- 班,無處安放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甘耀明
- 生活哲學
- 男人這東西
- 畢飛宇
- 當代思潮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疗愈
- 療愈
- 療癒26顆破碎的心
- 真人真事改編
- 真實人生故事
- 真實故事
- 社工
- 社會
- 社會學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社會階級
- 神在
- 空中老爺
- 空中老爺的日常
- 童書
- 精選小說集
- 繁體
- 繪本
- 羅毓嘉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人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職場冷暴力
- 胡遷
- 脏东西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菲利普·貝松
- 菲利普·贝松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蛻
- 蝴蝶的重量:奈莉·沙克絲詩選
- 行為
- 西尾元
- 親子關係
- 親密恐懼
- 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 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遠離「操縱、暴力、虐待、自戀」的魅惑與傷害
- 許慧貞
- 評論
- 詩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謝曉虹
- 譯者:許雅雯
- 譯者:馬佳瑤
- 貓
- 貓狗撿史
- 貧富懸殊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走動的樹
- 走過愛的蠻荒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这不是社会新闻
- 迷宮毯子
- 退化
- 這不是社會新聞
- 遊戲自黑暗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從性侵受害者到倖存者,一段陪伴者同行的創傷療癒之路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郑秋豫
- 郑育慧
- 都是你教的
- 鄭秋豫
- 鄭育慧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野鳶尾
- 開亮
- 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 阿布
- 陈柏青
- 陳乃菁
- 陳栢青
- 陳潔晧
- 陳育虹
- 陳黎
- 隼人
- 雪卡毒
- 雲端的丈夫
- 露伊絲‧葛綠珂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歷史
- 馮以量
- 駱以軍
- 髒東西
- 鬼拍手
-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益中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书
- 黎紫書
- 黑雨將至
- 龔萬輝
【預購】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遠離「操縱、暴力、虐待、自戀」的魅惑與傷害◎于悅
平常價 $31.00 當完美情人的面具片片剝落,你驚愕:他整個人都變了!
恐怖的是,他不是變成另一個人;
他根本就是「那個人」。
當愛的光芒漸褪,這四種隱蔽人格便顯露真貌,玩弄你,傷害你,吞噬你──
●【操縱型人格】:「你真的太敏感了,你自己不覺得嗎?」
●【暴力型人格】:「你要是不聽話,我就……」
●【虐待型人格】:「你活該如此。」
●【自戀型人格】:「你看不出我不開心嗎?」
你無法想像這深愛的人竟有隱蔽的一面,
利用你最深的恐懼、最急切的擔憂,
還有你內心深處,被理解、被欣賞、被認可,
以及被愛的渴望。
【為什麼我們離不開傷害我們的人?】
【是什麼讓我們愈愛,愈沒了自信?】
● 一開始,隱蔽人格如何吸引你?
他風趣又貼心,像孔雀般展示彩羽,發光發熱,萬人迷的魅力完全虜獲你。他更讓你以為,你就是他生命中最特殊的那一個!
● 愈親密,隱蔽的暗黑面向,開始浮現……
「操縱型」情人善於打壓、操縱和PUA,滿嘴謊言,對你情緒勒索,享有絕對掌控;「暴力型」情人衝動,追求刺激,對你有肢體、言語暴力及脅迫,要你恐懼;「虐待型」情人無視你的痛苦和需要,嘲笑、誹謗、踐踏你的自尊;「自戀型」情人虛榮、推脫,貶低你,讓你以為「都是我不好」,失去自信。
● 拯救自己,你並非孤立無援。
你無法相信:眼前的他真是當初滿口愛的那個人嗎?其實他沒有變,而是「露出本性」。
本書由人格與親密關係研究的資深心理學者執筆,結合數十則個案經驗分享,清晰揭露四大隱蔽人格的慣用手法、表現類型,以及目標獵物的特點等,幫助讀者從初期徵兆便警覺,學會辨識最細微的跡象,還有最重要的:若情人是隱蔽人格者,我們該怎麼辦?
本書有如一面「照妖鏡」,讓以愛為名的陷阱無所遁形,更帶給我們方法和力量,以嶄新的視角建立親密關係。
本書特色
● 揭開人格面具,清晰地掌握人格發展的全貌:
1.「操縱型人格」──馬基維利主義;煤氣燈操縱;PUA。
2.「暴力型人格」──人格病態;所有隱蔽人格中,危害最大。
3.「虐待型人格」──施虐狂;踩在你的弱點和痛處上。
4.「自戀型人格」──自戀;「我好,你不好」的精神虐待。
● 辨識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摘自本書自序):
1.「每個人的人格中都有一些隱蔽的元素。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人們總會盡量展現最好的自己。然而,人性原本複雜,長期相處之後,隱蔽人格便會慢慢浮出水面。」
2.「希望幫助讀到這本書的你,在親密關係中,更能夠辨識出自己和他人身上存在的那些隱蔽人格特徵,並找到合理的應對方式,最終更好地經營自己的親密關係。」
3.「同時,希望你在讀完整本書後,不急於給他人貼上某個標籤,而是能夠意識到人格的多元性、適應性、穩定性及流動性。」
● 王俸鋼精神科醫師推薦:「以我個人看來,作為書名關鍵詞的『隱蔽人格』,確實是一個相當具有啟發及實用性的概念,很能幫助讀者從自身的經驗出發,感受到人格內裡,存在著某種連自身都容易忽略、或甚至自我欺騙其存在狀態的『隱蔽』特質。……這本《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非常誠心地推薦。也期待所有因各種負面人格特質而受苦的人,能因為看清這種人格底下的潛規則,從而改變、建立真正有益的親密關係。」──摘自本書推薦序〈看清表象人格底下的「潛規則」〉(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渣男,病態人格》作者)
● 當關係進入中、後期,隱蔽人格對關係的危害就會慢慢浮現:
人性的複雜性與現實性,正是本書的核心「隱蔽(性)人格」的前提。「隱蔽」是指借助別的東西遮蓋、掩藏,藏得比較深,所以不容易被看出來,就像戴了面具一樣──你不敢相信,眼前這個人,真的是那個當初滿口說愛的人嗎?
融合作者近十年實證研究及諮商個案實例、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知識,本書分享許多判斷不良關係的方法,無論陷入何種處境都可以參考,還可以借助周圍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並揭露:
.隱蔽人格是怎樣吸引我們?又是如何傷害我們?
.自戀者是如何對他人進行精神虐待?
.如何預防親密關係暴力?
●【你被操縱了嗎?──看看這十個警訊!】
1.你反覆地質疑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2.你總向對方道歉,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3.你經常思考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伴侶。
4.你在為自己買東西的時候,總是會先考慮伴侶是否喜歡。
5.你經常為伴侶找藉口。
6.你認為你們的關係其實已經出現了問題,但就是不知道具體原因。
7.你會因為擔心爭吵而選擇妥協,甚至逃避。
8.你變得做事很難下決定。
9.伴侶回家之前,你會莫名地焦慮,甚至恐懼。
10.你覺得跟以前相比,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或許以前更自信、更放鬆)。
*注意:你並不需要完全對號入座,這些信號只是幫助你意識到,你在關係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詳見內頁P.68〈操縱型人格〉)
● 書中所有案例都來自作者的真實研究和諮商個案,為了保護隱私,已做匿名化處理。這些故事的主人翁並非天性軟弱或脆弱,有的甚至獨立而聰明,卻受困於一段段不良的關係,難以看清真相,找到出路。情感虐待帶來的隱形壓力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生活和自我認知,而揭開傷口是實現痊癒的第一步。
各界人士強力推薦
●專文推薦: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渣男,病態人格》作者)
●共鳴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NeKo嗚喵(YouTuber.說書人)
.依依(雙胞胎依依佩佩的「依依」)
.蕭彤雯(節目主持人)
.戴志揚(「中時新聞網」副總編輯)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作者簡介
于悅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學者)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心理系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同臺灣諮商心理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青少年越軌與問題行為、心理健康與心理測驗及評量、組織行為與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等。目前主要聚焦於家庭系統下的親密關係與成長,同時關注各領域中的人際溝通、情緒與壓力管理及大眾常見心理問題。
在國際重要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人格期刊》)、《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人格與個別差異期刊》),以及中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的《心理科學進展》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學歷】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育學碩士(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法學學士(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預購】髒東西◎陳栢青
平常價 $31.00[變成別人才像自己,陳栢青首發短篇小說集]
最腌臢的,才最乾淨。
20XX年,什麼都有了,男人卻不活了,遠赴東京,最後一發要給正青春時看的第一部色情影片男優……
2019年,同婚三讀通過。蝙蝠俠參加市長大選,足以動搖國本和你的心,卻都因為羅賓。
2000年,新世紀大解放,三溫暖裡有吃到飽,跟著性的米其林指南會否能遇到愛的地獄廚神?
1993年,同志得以免服兵役。大頭兵軍中玩碟仙,卻請來關公,逃不掉兵役,就帶著關公去招妓……
1988年,經國先生大去,愛滋開始流行,護送總統棺槨的男孩發現病毒就在……
1979年,中華民國退出奧運。變裝男孩擬組織電玩戰隊出國比賽,並夾帶黨外頭子出逃……
1976年,電影分級制度還沒誕生,台灣有插片電影院,男孩要去綁架豔星愛雲芬芝。
1969年,義士劫了飛機飛往寶島,自由之土,真正的解放該朝哪裡去?
縱橫出入台灣史。全腦補,超展開。國族、政治、宗教,一次都冒犯。歷史來不及的,小說過猶不及。
所有邊緣的人都站起來了。
超級不正確,一切攏是假/GAY,只有情最真。似是而非,奇想天外。花式唱腔,栢青式技藝,哀而不淫,腥素不忌。軟硬通吃。吞吞吐吐。欲拒還迎。
//
你,那麼驕傲,你,那麼獨特。
所以,你必然會破碎。
你最終一定會失敗。
但你依然想:
「我忍不住要冒犯所有人。」
本書特色
●三溫暖、G片男優、關公上身、羅賓之死……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陳栢青端上八個「冒犯」的故事,腥素不忌,軟硬通吃。他吞吐虛實,破框揮灑,身一挺便將這島上的一切尊貴的給掀了。張狂而華豔,呼息著孤單寂寞冷;暴露自己是羞恥的,一切都是暗示。極致陳栢青式的「撩」,越放浪越易碎,請小心輕用。
●「這不就是在三溫暖嗎?/黑暗中不辨精粗,用手指摳,用嘴巴去吮去齧,童子雞,跑山雞,烏骨雞,好嫩好嫩的乳豬肉,豐乳肥臀,直想要把裡頭青春的原汁啜出來,抱得緊些,更緊些,緊到讓那膚霜披雪低脂肪下肋骨爆開好年輕未經人事的骨盆腔戳穿自己,最好你裡頭有我,我裡頭有你……/(小小鳥兒上鉤囉。)」——摘自內文〈世界之胃〉。
●「我們是第一人稱複數。當我們說我的時候,那是一種勇敢,為了每一個不敢說我的我們。
而當我說我們的時候,那真的是我們了。這些故事是寫給你的。對,就是你,不論你是誰, 你在哪裡,希望在這些故事裡頭,你都可以找到一點連結的什麼,因此成為我們。
當我的故事結束了。屬於我們的歷史已經開始了。」——摘自〈後記:我們〉。
作家群強力推薦
王盛弘
吳曉樂
李桐豪
徐珮芬
馬欣
陳雪
黃崇凱
楊隸亞
(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陳栢青
──「小說就是那道門縫,我知道只要有這一道門縫,我們就可以出去。」
1983年台中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
另著有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長篇小說《尖叫連線》(獲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
【預購】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一位語言學學者與她失智、失語的摯愛丈夫◎鄭秋豫
平常價 $31.00【預購】 這不是社會新聞◎菲利普·貝松(Philippe Besson)(譯者:許雅雯)
平常價 $31.00我們沒有學過如何面對這樣的災難。
然而,它卻降臨在我們身上。
真實故事啟發、引人深思的家暴目睹兒小說
▍一個人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從創傷裡走出來?
▍這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嗎?
▍「這不只是婚姻糾紛導致的悲劇,而是持續的暴力和恐懼造成的結果。」
▍法國跨足文學、影視重要作家,菲利普.貝松的溫柔凝視。
「爸爸剛剛殺了媽媽。」十三歲的妹妹蕾雅從家鄉撥來一通電話,兄妹兩人從此成為失去母親的小孩,也是殺人犯的孩子。
他們傷痛無助,卻無法真正憎恨父親。兄妹雙雙坐上法庭,聆聽審判,不停追索記憶──這起命案如此令人心碎,但一切有跡可循。審判結束,事情卻並未落幕。蕾雅白天沉默失語,夜裡驚醒尖叫,身上出現一條條刀尖劃過的痕跡;她在這裡,也不在這裡……
本書受真實事件啟發,從十九歲少年的視角出發,講述家暴慘案裡,受害者不止受暴者自身,也包含目睹一切發生的孩童。事發過後,他們陷入崩潰與矛盾,逃不開漫長的自責、懊悔與追問,所要承受與修復的傷不亞於傷亡者。破碎的幼小靈魂將持續在悲憤與惶恐無助中,一邊抽離自己,一邊重建自我。
各界推薦
●「父親殺了母親之後,孩子們該如何活下來?透過子代的娓娓敘說,這部寫實小說不僅是對宰制女命的父權霸權的控訴,它更像一場細膩的心靈解剖練習,冷筆切入由權力、慾望、情感纏結成的幽微家庭肌理,亦側寫了當代司法與心理專業介入的侷限。」——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從陽臺放眼望去,像這樣難以置信的故事,就發生在眼前無數屋簷下。卻在這次才被描繪出來,筆觸冷靜如同手術刀。故事逼視著我們,要求我們以注視回應。」——盧郁佳(作家)
●「被留下來的人沒有比較幸運,因為他們要修復的,是看不到進度的東西。沒有肉眼可及的疤痕,沒有變淺的結痂,他們的傷被包覆在身體裡面,成了科學儀器無從掃描的創口。貝松用文學接手無人聞問的新聞,讓創傷得以被正視,對正在墜落的孩子而言,這是最溫柔的緩衝。」——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殘酷、令人心碎。」——《ELLE》雜誌
●「震憾人心、苦澀、難以忘懷。」——《Lire》雜誌
●「每個在他稱之為『社會事件』的『地方新聞』中的細節都是如此真實。」——快訊週刊(L’Express)
●「菲利普.貝松關注人性的脆弱,給予筆下人物真摯的關懷,直至寬恕與否的問題。一如既往,他以敏銳感受搭配樸實而流暢的筆觸,傳達了無法彌補的事實。」——法國西部報(Ouest France)
●「這部取自真實事件的『虛構』小說比真實的故事更有力量,只有菲利普.貝松冷靜自持的文筆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這本書是作家的巔峰之作,他深入探究了人的心靈與靈魂,述說這些隱形受害者在事件發生後的艱難生活。」——普羅旺斯報
●「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用『無法言說』的事實述說了謀殺案中附帶受害者的故事。」——自由南方報(Midi Libre)
● 本書已售出巴西、韓國、義大利、墨西哥等多國版權。
作家、編劇、劇作家。已出版二十多本小說,目前已被翻譯成二十國語言,並有多部作品改編成電影、戲劇並獲獎。2015年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貝松曾任律師與社會法教師,直至2001年出版處女作《由於男人都不在了》(En l'absence des hommes)即獲羅布萊斯獎(Prix Emmanuel-Roblès)。他在一次訪談時曾說,寫作這件事讓他最感興趣的是為讀者豎立一面鏡子,讓人們在故事中認出自己。
貝松的寫作風格樸實細緻,年少時期深受莒哈絲啟蒙,作品還包括曾被知名導演夏侯(Patrice Chéreau)改編為電影的《他哥哥》(Son frère,入圍費米娜文學獎短名單,改編電影《死亡詩篇》獲得2003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以及《淡季》(L'Arrière-Saison,獲RTL-Lire大獎)、《義大利男孩》(Un garçon d’Italie,入圍龔固爾文學獎、美第奇文學獎短名單)和《大西洋之家》(La Maison atlantique)。
2017年,貝松又以《在謊言裡相愛》(Arrête avec tes mensonges)得到法國新聞通訊社文學獎(Prix Maison de la Presse)、法國《心理學》雜誌感悟小說獎,本書英文版由美國知名演員莫莉.倫華(Molly Ringwald)親自翻譯。2022年出版的《巴黎-布里安松》(Paris-Briançon)亦獲得極大的迴響。
《這不是社會新聞》為貝松在2023年推出的最新作品,獲得尼斯-天使灣文學獎(Prix Nice-Baie des Anges)。
譯者簡介
許雅雯
中文系畢業,華語教學碩士。於海內外各地教學十多年後,決定投入文學翻譯。2024年以譯作《如刀的書寫》(啟明)獲「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首獎。
自2015年起迄今已累積三十多本譯作,包括小說、非文學書籍與繪本。除了文學翻譯外,亦為多家博物館翻譯語音導覽。
譯作賜教:anaisxu@gmail.com
【預購】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西尾元(譯者:馬佳瑤)
平常價 $29.00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法醫尋求的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死亡的真相』。
我們的工作就是在解剖台前和遺體面對面,傾聽他們的無聲之言。」
▍貧困之死、孤獨死、凍死、老老照顧、酒精成癮、霸凌……
▍解剖台上的遺體,絕大多數非死於凶殺,
▍而是死於不平等的階級問題。
● 都市裡,「凍死」絕不是稀奇事。
● 受解剖的遺體中,獨居者約占50%。
● 許多因債務自盡的死者,欠債金額僅五百萬日幣。
● 貧困人口的遺體占比極高。相對於富裕者外表乾淨無垢、內臟卻遍布脂肪,貧窮者長年缺乏營養,內臟乾淨得令人難以相信這些器官已經用了幾十年。
●「死亡地點」會影響遺體能否被解剖、查明死因。
獨居者在家中暑死亡;車禍後死於自家的女子,其實是因酒精成癮而喪命;因貧困而拒絕就醫,本可挽回的病症成為死因;高齡照顧者幫助失智妻子入浴,自己卻因此溺斃……
法醫的工作,是從科學角度查明「非正常死亡的真實原因」,但同時,屍體也代替了沉默的亡者發聲,如實呈現其生命軌跡與所處的階級脈絡。
執業二十年的日本資深法醫西尾元揭露其在解剖台前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他如偵探辦案抽絲剝繭,調查死因,並從人性化的角度,探討隱藏在冰冷遺體背後,活生生的社會問題。
被害或自殺,以及孤獨死等,
面對這些「不平常」狀況下的死亡,是我們法醫的工作。
我們不像臨床醫師一樣救死扶傷,也不會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感謝。
我們自知,在醫學界,自己所處的可以說是見不得光的領域。
但是,正因為在見不得光的陰暗面,
有些東西才會看得更清楚。──西尾元
名人推薦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
林立青(作家)
戴志揚(資深社會記者)
專文作序
李茂生(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魚漿夫婦(人氣粉專「魚漿夫婦」版主)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戴伸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
謝孟穎(《新新聞》記者)
一致推薦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
有時在一件件的案子中,我們會看到一些社會角落的樣貌。但是,當這個樣貌愈來愈清楚、相似的案件愈來愈多,我不禁在想,這會不會是現今社會的縮影?是不是我們必須抬起頭去面對的問題?很感謝看了這本書,可以將這些問題帶到大家眼前。也很希望看過此書的人,可以想想這些問題。
● 林立青(作家)
他們在生前究竟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作者用冷靜的筆觸和真實的感嘆,交還給社會一個思考:「如果我們真的認識死亡,會不會更願意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做出什麼樣的事來改變。」
●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自由平等一直是人類追求的夢想,尤其是在日趨文明的社會中。日本法醫作家敏銳剖析一具具掉落階級底層的屍體,直言不諱地指陳現代孤獨死的背後成因,揭露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遺體真相。
● 戴志揚(資深社會記者)
不管是面對死者還是生者,法醫的工作就是和「生命」面對面。或許,透過這本書,可以讓普世大眾真實地去關心「死亡」這件事,更讓大家重新認識解剖台上最真實的一面。
● 戴伸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
人在世有階級,人過世亦有階級。過世的階級反映在世的階級,在世的階級預測過世的階級。這不只是一本書,這是一本人生。
● 謝孟穎(《新新聞》記者)
透過日本資深法醫西尾元的觀察,被社會遺落的貧窮者可能難以想像地被浴缸溺斃、一副骨瘦如柴的模樣被法醫看見、腐爛被蟲蛆啃咬到剩白骨,一切的不平等,都赤裸裸地在解剖台上呈現了。
1962年出生於大阪府。現任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法醫解剖醫。香川醫科大學醫學部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曾任職於大阪醫科大學法醫學教室,2009年轉職到兵庫醫科大學。負責兵庫縣阪神地區共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曾發表與猝死相關的論文,嘗試把法醫學現場的發現,應用於臨床醫學的實踐。
【預購】我,厭男◎寶琳·阿芒熱 ( Pauline Harmange)(譯者:一千度)
平常價 $25.00重建秩序的時候到了!
「厭男」不是厭惡男性,
而是鄙視,且受夠男人野蠻地
躺在特權中坐享其成。
★ 厭男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對「厭女」的回應。
★ 法國現象級圖書,《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獨立報》、《Elle》、《每日郵報》……各國媒體強力推薦!
★一本被全球男性群起撻伐的振聾發聵之作,已授權超過20國外語版本。
★沒有艱澀理論,有的是不再甘於「低男一等」的態度與自信。
★在法國首印量只有450本的小冊子,卻因書名引發「性平委員會」男性官員強力反彈、各國媒體爭相報導,讓作者成為千夫所指的箭靶。
他們說教,或者索性對我們極力要說的充耳不聞。
他們開著自以為無傷大雅的性玩笑,
絲毫感覺不到自己造成了傷害。
當他們偶然福至心靈去接一次小孩、打掃一次家裡,
便被捧為完美人夫。
當他們被指責為厭女時,便急於辯駁:
「我?性別歧視?!我家裡可是有一個老婆、兩個女兒、兩隻母貓的呀。」……
▍獨家爆炸新聞來啦:人類世界裡不是只有男人!
「所有女性都應該停止自我貶低。每當陷入自我懷疑時,一定,一定要問問自己:如果換成一個普通男人,他會怎麼做?」
從媽寶男、男性說教、#MeToo運動,到異性戀框架、家務分配、女性間的團體情誼,作者以犀利、金句百出的觀點,佐以廣大女性都曾切身體會的日常經驗,闡明自己「厭男」的原因,以及自古以來,因父權導致的性別歧視與不平等現象。
藉著本書,她要為深植人心到近乎洗腦的父權社會除魅,也向女性喊話:不要再為自己無法成為聖母或是「神力女超人」而自責了,我們應該允許自己像個正常人類一樣,擁有瑕疵和缺陷。
//
「人們常常混淆憤怒和暴力,其實這兩者並不總是相關。
遭到歧視後爆發的憤怒,
與男人羞辱、強姦和殺害我們時的暴力程度根本沒有可比性。
擺脫溫柔平和、甚至近乎被動的女性角色束縛,
積極要求男性改善自我,這對我們才是最有利的。
為此,我不再急於向任何人澄清:
不,我不是真的厭男,我只是在幽默地開玩笑。
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裝出一副溫柔熱情的模樣了。
我或許根本就不是那種性格的女人……
而且說到底,不溫柔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寶琳.阿芒熱
國內外作家、媒體強力推薦
諶淑婷(文字工作者)專文作序
李欣倫(作家)、盧郁佳(作家)聯手推薦
◎ 禁止女孩學習表達憤怒和使用暴力,就是在充斥男性暴力的世界裡剝奪了她們正當防衛的機會。──盧郁佳(作家)
◎ 我相信本書能給「厭男」者極大安慰,沒錯,我們不用假意掩飾,我們正是因為努力實踐女性主義,所以難以無視男人的平庸與自大。──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 一本女性主義的離經叛道之作……證明了厭男如何為姐妹情誼開闢了空間。──Monstrograph出版社
◎《我,厭男》觸動了社會的神經。面對性別歧視和性別暴力,作者提出了一種更為直白的應對方式。──《紐約時報》
◎ 熾熱激情與冷靜克制並存的傑作。──《泰晤士報》
◎ 打響了反對性別歧視的又一槍。──《泰晤士報》
◎ 大快人心……是對女性和女性力量的堅信不疑,是對自由解放的真誠呼喚。──《獨立報》
◎ 詳細地闡釋了占全球人口51.9%的男性為何惹人生厭。——《每日電訊報》
◎ 一本令人振奮的小書,一口氣讀完。——《解放報》
◎ 交織而團結的女性情誼綻放出愉悅人心的力量。——《Elle》雜誌
◎《我,厭男》中的論述一針見血,並不過激也不粗暴,當代女性主義的熱議話題,如父權制、精神負累、#MeToo運動和女性的連結等都有論及,延續了蕾蓓嘉.索尼特等女性主義作家的一脈。——《新觀察家》
◎ 其引發的爭論不僅聚焦於性別問題……波西米亞式風格,言詞直率,承繼了波伏瓦、柯萊特等女性主義者的思想……激烈譴責了男性暴力、特權及其對女性的壓迫。——《每日郵報》
◎ 討論性別議題,但不僅限於此。——國際線上雜誌《PopMatters》
◎《我,厭男》提醒我們,如果僅靠禮貌的請求,女性主義先驅們無法做成任何一件事。——《i》小報
1994年生,法國女性主義者、作家。在一家救助女性性暴力、性侵受害者的機構擔任志工。她的作品包括《我,厭男》、《身處支離破碎之所》(Aux endroits brisés)及《流產:關於自願墮胎的私密故事》(Avortée, une histoire intime de l'IVG, Éditions Daronnes)等。
譯者簡介
一千度
出版社法文編輯,譯有多部法文作品,編輯出版多部女性主義紀實圖書。
【預購】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周慕姿
平常價 $32.00你覺得自己總是被錯待,你無法得到幸福,
但其實是,你深陷在親密恐懼的泥沼裡……
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
害怕或逃避愛情的人,是親密恐懼;
但討愛、想親近的人,更是親密恐懼。
‧「他辱罵我,不認為我是他女友,但我離不開他。」——「被遺棄」的親密恐懼
‧總是很想知道伴侶的一切,只要有不知道的事,就必須問清楚,兩人因此吵不停。——「被背叛」的親密恐懼
‧「我只是提出希望女友調整的小建議,沒想到女友崩潰地說我為什麼不能無條件愛她、包容她……」——「不夠好」的親密恐懼
‧在結婚前兩周,和別人上床,且是在新家主臥房,彷彿刻意要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失去自我」的親密恐懼
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讓我們陷入親密恐懼的惡性循環
親密恐懼,是來自童年時父母未給予我們足夠的關愛,甚至情感、肢體虐待……這些創傷,在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時,一旦出現壓力或衝突,我們很容易用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因應。
但生存策略築起的防衛心牆,無法讓我們認識彼此,反而強化我們對「生存策略」的依賴,自我價值更低落,最終,我們離渴盼的愛越來越遠,形成最令人悲傷的惡性循環。
為了活著,我們都很努力;我們值得在關係裡幸福
慕姿心理師以心疼的口吻述說:「我寫下《親密恐懼》,想要試著爬梳,那些人生的坎,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成為關係中的另一個坎。」她期盼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開啟親密關係裡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一再悔恨心傷,讓我們都能在親密關係裡擁有愛與歸屬,也能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六種親密恐懼,形成重複的愛情腳本:
一、我永遠不會是被選擇的那一個:「被遺棄」的恐懼
二、不能讓人發現我不好:害怕不夠好的恐懼
三、我不能完全信任人:會被背叛、欺騙的恐懼
四、我必須要按照別人想要的做:不得不順從的恐懼
五、別人都會想吞噬我:「失去自我」的恐懼
六、「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的親密恐懼
──摘自本書內文
◎給在親密恐懼中的你我
有的時候,我們會在愛中掙扎,
感覺對方給的愛永遠不夠。
⠀
我們懷疑自己,會不會不夠好,留不住愛,
若現在兩人之間夠好,會不會哪天就糟了,
若現在不夠好,是不是他沒有這麼愛我了?
⠀
矛盾的是,當對方把對我們的愛與欣賞展現出來時,
我們也不見得相信,
內心那個唱衰魔人總是會挑剔自己,
讓我們心裡,只想往自己想像的、對方心中那個最理想的伴侶前進;
所以我們討好,注意著對方的一言一行,擔心他覺得我們不夠好,
但又生氣著他對我們的不夠注意與重視。
⠀
其實最終,我們都忘了,
若我們不相信自己夠好,夠值得被愛,
對方說什麼,真的都沒有用。
我們聽不到對方說的,只一直反覆咀嚼內心的恐懼,
習慣用固定的模式與方法處理焦慮,
例如更去討好、更去努力做到他想要的,或是更為控制對方,
但最終,那都不是我們真正的樣貌,也會讓我們把對方越推越遠。
⠀
試著放過自己吧,相信自己夠好,相信自己不需要草木皆兵,
或許這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願意相信,信任的力量,會對你的內心帶來支持與穩定,
而你終於能夠用新的方法安撫內在惶惶不安的自己,
終於可以跟你內心的小女孩/小男孩說:
⠀
「你不用害怕,你很好,我愛你。」
⠀
那麼,你身邊伴侶對你的愛與肯定,
才能成為你生活中的錦上添花,
而不再是你永遠捨不得用,卻又視之如命的雪中送炭。
⠀
我們一起,試著理解,溫柔地討好自己,好嗎?──摘自本書內文
本書特色
◎唐綺陽(占星專家)、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撰推薦序。
◎張曼娟(作家)、陶晶瑩(藝人)、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鄧惠文(精神科醫師)、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2889號)/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2017年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博客來年度暢銷TOP2《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而《情緒勒索》一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泰國、越南、星馬、印尼版權。另著有《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羞辱創傷》四本書。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另外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2020年12月推出第三張台語專輯:《噤夢》。
從傳播到心理諮商、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也有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因此,周慕姿對自己諮商工作的期待,是希望能讓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而後,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以及,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對她而言,「接納自己,獲得自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周慕姿心理師FB:reurl.cc/m7pVl
心曦心理諮商所FB:reurl.cc/69G1M
官方網站:beasincere.com/
【預購】三個深呼吸◎鄭育慧
平常價 $29.001994年生,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英國IFA國際芳療師協會認證芳療師。
熱愛觀察生態,尤其著迷賞鳥,偶爾兼職鳥類調查員。散步習慣戴著望遠鏡,也喜歡瑜珈、閱讀和畫畫。
2018年任職於臺東聖母醫院至今,時常往返各部落實踐全人綠色照護,關注人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回歸身心靈的安適和諧。
曾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散文組首獎、2019年後山文學獎社會組新詩優選,於2023年獲得國藝會創作補助、後山文學獎年度新人獎。
【預購】余生:黎紫書微型小說自選集◎黎紫書
平常價 $31.00作者簡介
【預購】蛻◎賀淑芳
平常價 $35.00【本書獲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預購】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陳乃菁
平常價 $35.00── 老年醫學專家 陳乃菁醫師 ──
── 最貼近失智長輩的照顧心法 ──
睡眠障礙/尿失禁/玩排泄物/情緒失控/
不講理/失智失蹤/時空錯亂與妄想……
解決失智長輩的照顧困境前,應該先把他當成正常人。
▍沒有問題行為,只有未被妥善理解的需求與感受──
▍尊重與溝通,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
失智症照顧者的常見崩潰情境:
●為什麼好說歹說,他就是不洗澡?!
●總是忘記吃過飯,怎麼辦?
●老是喊著要找過世多年的媽媽,還吵著要回老家。
●不是不尿,就是尿失禁,還抓起排泄物塗牆。
●懷疑幫傭偷東西;妄想老伴搞外遇。
●無故動怒,出現暴力行為。
●明明失智了,卻仍管東管西,還想外出找工作。
●想跟他講道理,但完全不管用,兩人愈鬧愈僵、彼此都受傷……
▍失智長輩並非總能完整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他們害怕、受委屈的感受,是那麼地真實而深刻,
▍因此更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尊重。
老年醫學專家陳乃菁醫師長期為失智症患者看診,她是患者與家屬間的協調者、翻譯員,以強大的耐心與同理能力,偵探般地從失智患者看似難以理解的言行中抽絲剝繭,分析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並借力使力,提供患者合適的治療與協助。
書中,乃菁醫師以診間裡的對話案例提出具體建議,例如當長輩拒絕洗澡,可以試著採取他過去習慣的盥洗方式;經常忘記吃過飯,則少量多餐,並一起買菜、擺碗盤來增加「吃飯」的參與感。
她提醒照顧者:長輩即使失智了,也仍會恐懼與不安、渴望被愛。照顧者應仔細觀察日常行為變化,了解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性,找出他們喜歡也需要的生活方式。失智症不可逆,但我們能選擇讓摯愛的親人做個被愛的失智者,延緩病症的進程。
名人推薦
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照顧者)
——專文作序
王培寧(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朱為民(台中榮總家醫部家醫科主任)
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主持人)
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張曼娟(作家、照顧者)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劉秀枝(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致推薦
陳醫師貼近失智者的心法,連執業精神科多年的我都佩服不已。更令人驚豔的是,她將自己與子女相處的點滴穿插在各種溝通情境中,巧妙避開傳統心理學術語的詰屈聱牙,讓深陷泥淖的照顧者看了,不只如醍醐灌頂,還能收到舉一反三之效,從中汲取照護長路繼續前進的能量。──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作家)
一本充滿愛與智慧的作品。乃菁醫師將她的專業以親切關懷的語句,娓娓道出如何站在失智長輩的角度,以理解、支持他們的方式,而非我們自認為好的方式來互動,體現出真正的愛與尊重。──王培寧(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認知症患者是位「認知功能」逐漸缺損的「人」。對照護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先認識:什麼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逐漸缺損過程中,如何影響原本的生活功能?第二大挑戰,是如何重新認識原本熟悉、現在卻感到陌生的人。第三大挑戰,是暫時放下「自己」,建構一個溫馨的照護者。陳乃菁醫師的這本大作,正是幫助認知症照護者來面對這三大挑戰。──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政顧問)
失智照護是重要的照顧課題,但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失智者的心理需求和狀態,本書不僅提供專業醫療的意見,也洞察家屬和病患照顧溝通的痛點和建議作法,打破誤解迷思,解決照護的困境,尋求妥善的治療和照護模式。最好的照顧,不是只有看到失智病症,而是尊重和理解失智患者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穿越失智照顧迷霧的出口。──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在某次的照顧者活動,我與乃菁醫師同台。我們一起經歷整天的錄影後搭高鐵要回家。上了高鐵,已經身心疲憊的我,看到乃菁醫師拿起筆電,開始劈里啪啦打起字來寫文章。乃菁說,這就是她的書如何產生的:一次次穿梭南北之間的路程,讓她可以將失智症家庭的故事,好好記錄下來成為寶貴的學習經驗。
台灣的失智症家庭很幸福,因為有一位神經內科的醫師,她同時扮演許多專業角色,不厭其煩,不怕辛苦,努力帶給所有失智症的照顧家屬一線曙光、一道家庭的希望、一個友善的社會!─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陳乃菁診所院長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50+、ĀnkěCare創新照顧、願景工程基金會專欄作家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已出版《「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寶瓶文化出版;獲文化部文策院「Books From Taiwan」2022年度選書,並已出版簡體中文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
臉書:陳乃菁
www.facebook.com/naiging
粉專:陳乃菁診所-神經內科、高齡醫學、失智照護、在宅醫療
www.facebook.com/dementiaCARE.K
【預購】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從性侵受害者到倖存者,一段陪伴者同行的創傷療癒之路◎陳潔晧, 徐思寧
平常價 $29.00★首刷隨書限量附贈:作者繪製精美暖心陪伴卡2張
(共4款,隨機送出)
回憶的碎片如此鋒利,
我們如何縫合傷口,又如何療癒?
── 第一本由倖存者與陪伴者合著的創傷陪伴之書,最溫暖的力量 ──
▍他用《不再沉默》告訴每個受傷的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現在,他用這本書竭力宣告──
▍任何一個受傷的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三歲那年,奶媽一家四口性侵了我。
整整三年,如同禁臠。」
曾經他想吶喊,卻沒有聲音。
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埋藏多年不願面對的痛苦回憶如惡火襲來,
他癱軟在地,退回到三歲的自己,
脆弱、敏感、被恐懼與不安籠罩罩……
2016年以《不再沉默》一書揭露童年創傷的陳潔晧,多年來在妻子徐思寧的陪伴下,艱難但堅定地,一步步走在復原重建的路上。在妻子無盡的愛與耐心傾聽、理解中,一顆被冰封的心逐漸拾回跳動的勇氣。
本書由陳潔晧與妻子徐思寧共同撰寫,詳述兩人長期的相互陪伴與療傷之路。這是台灣第一本由創傷倖存者與陪伴者共同撰寫、從「陪伴」角度出發的理解與療癒之書,為陪伴者指引方向,也為創傷者帶來希望與力量。
▍「縱使痛苦如地獄之火,我願一起置身火海。」
我想知道他的需求,我在意他的感受。
或許這份傷痛永遠有不能觸碰之處,但我願意在餘生的時間,
進入他孤獨的世界。
──徐思寧
不是透過妻子的眼睛,我看不見真實的自己。
時間一點一點慢慢在轉動,我像是薛西佛斯,
每天背負我能背負的重量,一點一點搬移過去的困難。
──陳潔晧
名人推薦
小劉醫師 劉宗瑀(外科醫師)
——專文作序
王玥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王婉諭(立法委員)
神老師&神媽咪 沈雅琪(資深教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臨床精神分析師)
隋棠(演員)
鐘穎(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版主)
——療癒推薦
看著潔晧與思寧溫柔而細膩的文字,我忍不住掉下眼淚。感謝這本書的出版,讓我們看見倖存者與陪伴者在復原途中,艱難但堅定的每一步。——王婉諭(立法委員)
看過潔晧第一本書,到這本他與思寧的創作,想起曾有位勵馨服務的倖存者在復原歷程中頓悟:「受害不是我的錯,但讓自己好起來是我自己的責任。」而好的親密關係品質,對復原有著極關鍵的作用。潔晧在探索心靈幽暗地下室的過程中,因著思寧的陪伴,加上二人用創作轉化創傷的方式,為陪伴倖存者的創傷療癒之路,寫下令人動容的故事。——王玥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注意聽!孩子說的故事裡總是包含著嘲弄邪惡的元素,但有些孩子的故事沒有,他們以沉默處理邪惡,或者以恐懼,或者以其他。讀者從這本書裡將會聽見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而這類故事並不總是有思寧的陪伴。所以我們那麼需要您,每位讀者,對您身邊的人打開好奇的耳朵。——鐘穎(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版主)
這本書無處不展現了兩個人共同靈魂合一的神奇完美!常常前一個提到的伏筆,就連著由另一半接續說完,或是其一在文字雕琢中發出接近追尋問題的核心哲理時,另一邊則會靜靜聆聽並給予肯定。尤其,當悲傷記憶排山倒海而來,嚴重到真實感受如同世界崩毀,已經無法理智,已經無法思考,已經放棄一切時……另一半包容並陪伴著,一起沉浮、一次次告訴對方:「你沒有錯,你不應該被這樣對待。」無比揪心,卻又是我所見過最偉大的愛。——小劉醫師 劉宗瑀(外科醫師)
作者簡介
藝術家。34歲時發現自己童年遭受性侵的回憶,透過閱讀、書寫與創作,尋找復原方向。著有《不再沉默》,述說童年經歷的許多傷痛。《蝴蝶朵朵》繪者。
相信即使世界滅亡,也要守護愛的人。看劇會忍不住流眼淚,正在學習與創傷共存。喜歡煮飯,切菜時會覺得平靜。
成立「貓獅子工作室」,推動兒童性侵預防與創傷復原。
貓獅子工作室felissimha.com
徐思寧
香港大學藝術學系學士,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蝴蝶朵朵》繪者,《人本教育札記》「萬千視野,照見兒童性侵」專欄作者。
曾於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及兒童藝術教育機構工作。透過兒童發展與創傷復原的知識,陪伴先生陳潔晧共尋復原之路。
曾見證人性的黑暗,但不想放棄。投入推廣兒童保護的倡議,長期研究跨國兒童性侵議題。期許每個小孩都可以平安長大,每個受傷的靈魂都得到療癒。
【預購】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李佳庭
平常價 $27.00「我們只能讓個案不要死而已……」
李佳庭社工的吶喊。
2017關鍵評論網的「未來大人物」
社工無疑是這世上最艱難、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低薪、高工時、高壓力、高風險。
她卻一頭栽入。時而甘之如飴,但更多時刻是抓狂低潮……
一本最真實,絲毫不美化的台灣年輕社工日常。
4年來,一個年輕社工與無家者最淚中帶笑的互動,
但卻沉重的一本書。
‧擔任街遊導覽員的無家者只要一沒接她的電話,她擔心地摩托車一騎,秒衝無家者住處……。
‧以前在街頭骯髒、肌黃乾瘦的無家者,現在白淨的在她眼前好好吃飯,她心裡暖成一片。
‧當無家者對她說:「這是我來台北幾十年,過得最好的時候了。我有住的地方,有東西吃,有穩定工作,還有人陪。我好到不能再好了。」短短幾句話,讓她毫不猶豫決定繼續在這條路拚搏。
無家者只要有一丁點的改變,都能讓李佳庭渾身熱血又感動,但她也曾被無家者破口大罵到蹲在西門町大哭,夜裡留在辦公室,被拿著大鎖的個案找上門來……她的心火熱滾燙純粹,但她也總不免自我懷疑,尤其當她協助的無家者緩緩步上軌道,卻又瞬間滑落時。
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書,它不避談尖銳或刺痛,無論是冰冷不健全的社工體制,或無家者不盡然是善良的天使、安貧樂道的哲學家,以及好煩好累好無力,無法再僅依靠燃燒熱情與體力而翻轉弱勢者的出走社工。
但李佳庭也帶給我們,她所念茲在茲,渴盼自己一再貼近的──我們能否以更有尊嚴、尊重且柔軟同理的方式去正視與理解無家者,以剝落他們身上的標籤,以及我們眼裡的偏見?她也希望我們不吝對人伸出雙手,一如書名所述,在人生道路上失速墜落,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發生的。
本書特色
◎書市少見,以非常真實又真摯的筆法,去書寫台灣身為社工,他們的甘與苦,他們內心的掙扎,以及最重要的,當社工頻繁離開社福界,為什麼李佳庭卻選擇留下。
◎一個文明社會所最該被重視的聲音,無論是弱勢的無家者,或服務弱勢的無家者的社工,但我們是否總是聽不見弱勢的無家者的聲音,以及服務弱勢的無家者的社工的聲音?
◎林立青(作家):「李佳庭等人的陪伴極為珍貴。有了陪伴以後,直接給予資源才不顯得突兀而失禮,建議的工作和鼓勵,也才可以避免冒犯和傷人,也因為長時間的陪伴,才能知道這些無家者的故事,才有辦法說服社會大眾摘下偏見與歧視的眼光。」
◎黃克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在台灣社工界裡,遊民工作一直是邊緣中的邊緣,不但在人物力資源的投入上,遠不及其他如兒少、老人、身障等領域,在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心目中,遊民工作也是傳統上的「屎缺」(這不僅是比喻而已,有時正是字面上的意思;我所認識的台北市遊民工作者時不時得處理服務對象的糞便問題,頻率遠高於其他領域社工),鮮少有人自願擔任這樣的工作。
「我們能不能讓大家看見,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除了光鮮亮麗以外,還有溫柔的那一面?能允許人說出失敗的那一面?能溫柔的包容著很多很多不一樣的人的那一面。老老的人,年輕的人,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有家的人,沒有家的人。」──李佳庭
名人推薦
◎林立青(作家)、黃克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撰推薦序。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林昶佐(立法委員/閃靈主唱)、徐敏雄(社團法人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理事長)、張獻忠(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理事)、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熱淚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預購】雪卡毒◎林楷倫
平常價 $29.00作者簡介
林楷倫
1986年生,想像朋友寫作會的魚販。曾獲2020、2021、2022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午眠人類、投射者、INFJ。36歲時驕傲地說當下都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刻。希望能一直如此。
【預購】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羅毓嘉
平常價 $31.00有時生活就是不會放過你它在每一杯遲來的酒在炸得太焦的雞排,在抽完的菸盒在受潮的餅乾在你流動的黃昏在襪在鞋在守候的路口。生活有一種聲音讓你瞎讓你盲讓你感覺遭受背叛在熄滅的燈火在腐敗的水果。
有時生活它把你捕獲把你凌遲把你的臉放進刀口,把你的皺紋割下你的快樂不快樂你甚麼都可以有都可以沒有。──摘自〈計程車道聽塗說〉
她(他)們是承載各種傷痕魅影的阿姨們:
她是轉角歷20載的麵攤老闆娘。鎮日與另一半奔忙於白花花蒸氣氤氳,以簡單的熱湯、白麵、醬汁、蔥花餵養顧客與自己的人生。別人看來髒亂油膩凌亂辛苦營生,她自信齊整精準篤定不卑不亢。
他是北卡羅萊納州的82歲夏洛特老奶奶。60歲那年,對心理師兒子出櫃:「我是跨性別。」她以為兒子會驚詫,但兒子只說:「老爸,謝謝你。我們一直在等妳告訴我們──現在我們有兩個媽媽了。我愛妳。」
他白日是財經記者,夜裡寫詩、散文,與在香港的他,炙熱相戀第十三年,但因疫情巨獸,近三年無法相見。他將思念心緒百轉千迴化為筆墨,迤邐出哪怕身陷圍困,但心相擁的戀人風景。
睽違三年多,羅毓嘉寫出最深刻的生之眷戀《阿姨們》。那眷戀是每個人都值得被以他們自己相信的方式被對待。就這麼簡單,可是又這麼困難。
本書特色
◎擅寫詩與散文的羅毓嘉,睽違三年多後的動人散文集。
◎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名人推薦
朱宥勳 撰推薦序。王盛弘、吳繼文、馬翊航、陳思宏、崔舜華 眷戀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1985年生。紅樓詩社出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著有詩集《嬰兒涉過淺塘》等五種,散文集《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等三種。
【預購】你好,我是接體員◎大師兄
平常價 $27.00地獄裡早有我的一個位子。
★米娜(聲音創作Youtuber)、李屏瑤(作家)、林立青(作家)動容推薦!
▌吊死的叫做盪鞦韆、跳樓是小飛俠、腐屍是綠巨人、燒炭是小黑,也沒有什麼尊重不尊重,工作就是工作,該做的事情一件都不會少做。▌
Case1
A先生的母親過世了,但他窮到沒錢給母親安靈位,所以每次到冰庫來看母親的遺體都跪十分鐘,一直跪到他母親出殯為止。
Case2
B小姐到火葬場送同性戀人的最後一程,卻被戀人的家屬驅趕,不讓她參與摯愛的身後事與撿骨儀式,但在撿骨結束之後,家屬突然跟工作人員說:「麻煩分一些骨灰給她吧。」
Case3
C先生礙於親戚壓力,找了一家葬儀社,什麼都用最便宜的東西給他父親。火化後連骨灰桶也省了,他拿了一個乖乖桶說:「我爸等等就放裡面就好了。」
◆第一線的接體實錄!
◆台灣葬儀界白幕背後首度曝光!
◆暗黑系幽默美學,集萬千飄點、淚點和沸點於一身,帶給各位滿滿的大平台!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我在殯儀館擁有一群快樂夥伴,警衛「大胖」是我有福同享,有禍他當的難兄難弟。我最大的志願是存錢買凶宅;最不想面對的殘忍事實,是胖到被女飄嫌棄的體重;最深的遺憾是二十八歲那年沒有撿起地上的紅包,沒能完成的終生大事;至於畢生的理想,則是希望下輩子,可以分得清楚「在」跟「再」……
本書特色
◎第一線的接體實錄!
◎台灣葬儀界內幕首度曝光!
◎紅爆PTT媽佛版的系列文章《接體員大小事》原創!
◎暗黑系幽默美學,飽含人生寓意又飄點滿滿的優質好文!
◎有血有目屎,有笑有人生的驚世之作!
◎眾鄉民趨之若鶩耳口相傳,紛紛敲碗跪求出書的「過水流大師兄」隆重登場!
大師兄
殯儀館接體員,PTT媽佛版紅人。
「接體員的大小事」系列文章原作者。
我是大師兄,一個沒有目標的肥宅,曾經當過運鈔車司機和照服員,現在是殯儀館的接體人員。每天都快樂,不想買房,不想買車,不想交女朋友,也不想發大財。
夢想是奢侈的,但我知道我跟別人不一樣,我很喜歡上班。在上班之中遇到的一些案件,一些故事,都給我一些啟發。不論是好的或是壞的,我都覺得很有意思。
現在我只要能吃飯就覺得很快樂!一早起床能呼吸就覺得很愉快!
口頭禪:「我是大師兄,我們下次見。」
【預購】鬼拍手◎姜泰宇(敷米漿)
平常價 $27.00【預購】人工少女◎龔萬輝
平常價 $31.00【預購】你背負了誰的傷:從家庭的原生三角關係,療癒代際傷害◎馮以量
平常價 $27.00【預購】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周慕姿
平常價 $29.00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
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
溫柔提醒我們,在華人推崇努力的文化裡,
「過度努力」是多麼容易被忽視,它甚至被完美掩蓋在高收入與不凡成就裡。
但,每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靈魂受創、傷痕累累的大人啊。
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
因為過度努力的人,追逐的是他人或社會眼光中的自己,而非真實的自己。
而當你相信自己夠好,你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
◆「心理師,你難道不能直接告訴我如何解決我的恐慌嗎?你們沒有SOP嗎?」
◆「我為了父母,已經整形到連我自己都不認得了,但為什麼他們還是不要(愛)我?!」
◆「我已經好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夠?可是我已經累到要崩潰了……」
無愛碎裂暴虐的童年處境或家族不能言說的禁忌,
以無聲的方式,凌遲他們一生。
他們甩掉弱小無助的童年自己,
以不停歇、不喘息的或戰鬥或逃離的方式,面對生命。
成就與薪水、他人的讚賞與喝采是他們肩上的勳章,
但他們卻覺得生命蒼白又貧瘠,
也總在深夜裡,自我不斷被囓咬與啃噬,
甚至罹患各種上癮、恐慌、暴食、憂鬱……
為什麼他們已經如此努力,拚命讓自己有用、夠好,卻仍無法擺脫空洞人生?
慕姿心理師認為,心理師這份工作猶如擺渡人,對於書上8個彷若站在懸崖邊的個案來說,無論是在工作上只能贏的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婚姻即將垮掉的工程師或在醫院崩潰的住院醫師……慕姿心理師試著接住、陪伴著持續向下墜落的他們。陪著他們,從漠視無感、抗拒防衛、輕蔑自嘲開始,努力地耐心等待、溫柔同理,以及細膩的諮商專業,妥貼地、柔軟地、呵護地回到過往可能遍體鱗傷的生命經歷,而那不過就是一個個睜大雙眼,驚恐又哭泣不停的稚嫩孩子。
本書特色
◎當我闔上這本書,除了第N度落下眼眶無法盛載的淚水,也感謝慕姿老師藉由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這個過程,提前渡了我。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
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不夠好」,這句話很傷人,也很毒,可惜的是我們很少有防疫措施。
「不夠好」是自我要求完美的焦慮,還是外在造成的壓力?很難說清楚,畢竟整個追求成功的文化裡,哪個不是從小就被父母、師長們以各種形式來告訴你「不夠好」,我們更常被這三個字體罰、辱罵、嘲諷或貶抑。長大後,被職場主管、老闆、客戶,甚至情人或伴侶嫌棄不夠好。男人被唾棄錢賺得不夠多、成就太低,女人被嘲諷不夠溫柔體貼、賢妻良母。好吧,這個社會沒放過任何人,就是指著你的鼻子直言:「你不夠好」。
整個社會,不是虎爸或虎媽當道而已,而是已經建構出隱形的「虎社會」。所以當你有童年逆境,就如雪上加霜,所有的逆境都指向一個原因:「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愛我」。當這個觀點內化成自我價值時,再優秀的菁英都還是與自卑情結相伴,形塑出各式各樣的創傷因應措施,就像這本書提到的購物欲、冷漠疏離、自戀、暴食症及恐慌症等。──賴芳玉(律師)
◎我們的一生總在歉疚。對不完美的自己歉疚,為了逃避歉疚,我們不斷努力,卻換來更大的歉疚,只因感覺不夠,無論做得再多,仍然不夠。我們始終認為可以更好一些,為了更好的自己,數度耗盡了自己。
歉疚是一個祕密的洞,我們都曾長久生活在罪疚的深淵裡。
感到歉疚,是否是因為沒人告訴我們,日常的柔軟亦可以承接我們,我們不必挖掘祕密的洞,讓自己墜落下去?沒人告訴我們,傷痕、痛苦、失敗、挫折並非人生的汙點,而是使我們獨特於他者的可能?更或許是沒人告訴我們,生命所遭遇的苦痛艱難,其所留下的傷痕是辨認自己的方式,而非反覆鞭笞自我的刑具?若能沿著這些痕跡,撫摸其紋理,理解並寬容自己,最後即能從傷痕裡映照出自己真實的模樣。──陳曉唯(作家)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傷口。這些傷口,會帶來一些難耐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會大而猛烈,讓人無法承受;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們會隔絕它,用一些方法掩蓋、合理化或淡化它,讓自己能不去面對它,以便讓我們能繼續在生活中撐下去。
而諮商心理師,有些時候,就是從你的願意分享中,感受那些你不敢碰觸的情緒,然後,再將它消化成你可以接受、吸收的方式,慢慢地回饋給你。
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回饋當中,慢慢地理解自己、慢慢地從這些情緒與理解中獲得滋養;我們有機會從這些滋養中慢慢長大,而終於有能力回過頭來,跟那個無法承受如此多創傷與情緒的、內心的小孩說:
「嘿,沒有關係的,要面對、承受這些真的很不容易。你一個人撐著、還陪伴著我,真的是辛苦了。
但現在,你不用害怕了,我會陪著你。」
於是,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給自己一點溫柔,可以愛著這樣的自己。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一點溫柔與陪伴。──摘自本書前言
◎本書療心話語: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心裡都是受了傷的;之後,以為「努力」可以讓自己不再受傷。就停不下來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自己一點、一點地交了出去,用來交換愛、交換不被責罵及鄙視,希望被接納,或是希望能在這個世界上獲得一點位置,能夠生存、能有一點喘息的空間。就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勉強自己,也丟失了自己。而自己,原本又該是什麼樣子?我們還記得嗎?
‧即使你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但你仍然是被深愛、被重視的。
‧孩子,面對自己不能理解的可怕情況,會用各種方式逼自己適應,只為了能生存下去。
‧為了生存,孩子只好內化父母的標準,變成孩子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甚至變成孩子的個性之一。
‧「即使你身上有和你父母類似的特質;你個人的意志、你的選擇,都會讓你跟他們不一樣,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你不會複製,也不需要複製誰。你,就是你自己。
‧「你像爸爸,也像媽媽,你也是你自己,有他們兩個都沒有的部分。然後,你終於可以不再當爸爸的替身,不再成為媽媽的未來,不用再努力讓誰滿意;可以好好的,讓你自己滿意。
‧這麼努力的你,怎麼可能不好?迷失在別人目光與評價中時,記得回到自己身上,以自己的感受為主;我們就有力量,可以抵擋外在世界的不友善。
名人推薦
◎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賴芳玉(律師)、陳曉唯(作家)專文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主持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曼娟(作家)、陶晶瑩、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泫然欲泣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預購】偽魚販指南◎林楷倫
平常價 $28.00就能變成不一樣的人。
但魚鱗長年緊附,
拔扯下來,皮膚已是不同的顏色。
▍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得主 ▍
▍魚販林楷倫首部非虛構作品▍
▍天未亮的魚市,是千百盞燈照出的世界,
▍潮濕,氣味紛雜,難辨魚臭。
市場的人總問他:讀那麼高,幹麼賣魚?
他那賭光家產的父親,說的卻是:要賣魚,讀那麼高幹麼?
2019年魚販林楷倫抹下手上的魚鱗,開始寫作;2020年拿下各大文學獎。他寫下清晨燈火通明的魚市裡,魚販間的競標廝殺、潛規則與黑話,那些市場裡買賣交易間的人情世故、情感流動:
魚市裡,全仔是從丸美出走、另立商號的「背骨仔」,起初與前東家比拚、削價競爭,後來有了默契,彼此相讓出一條路。一個偉大的市場女人,後面一定有個軟爛的男人。女人魚攤的阿娥姐在魚市裡標起貨來聲勢懾人,她的女子軍團在市場裡提供最周全的殺魚選魚服務,而每個來這做事的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林楷倫的首部作品,剖魚亦自剖。從魚市裡真情流露的在地魚販們,寫到他所身處的魚販日常,再溯源寫回原生家庭的魚販三代。這也是台灣第一本真人實事的魚販寫作。
// 刨光魚鱗,繼續刨下側線的皮肉。未死的魚一跳一跳。
久了、習慣了痛,也不跳了,只剩開闔呼吸。
拿起弓繩用力將魚弓起,
卻只看到自己的右手揮舞,左手抵抗出血痕。//
作者簡介
林楷倫
1986年生,想像朋友寫作會的魚販。林榮三文學獎2020年短篇小說首獎、2021年三獎,時報文學獎2021年二獎、台北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等。
人生的愛片是周星馳跟李力持導演的《喜劇之王》,若自己能有張柏芝的泛淚眼珠那就太好了。
【預購】療癒26顆破碎的心 ◎宋怡慧
平常價 $26.00內容簡介
「老師,父母只關心我的成績,他們有在乎過我嗎?」
「老師,可以讓我過世的媽媽回來嗎……」
這堂課,縫補了26顆碎裂的心。
一個願意為孩子蹲得很低,很低,
因為她知道,未來孩子會因此而跳得很高,很高的閱讀老師。
【特別企劃】:愛上閱讀的12個理由
孩子,這世界並不完美,
有時,困惑、悲傷和很深的疼痛,會攫住我們不放,
但,請記得,我願意傾聽,陪你一起面對、解決,更永遠願意遞上最溫潤的書。
你,從來都不是孤單一人。
26顆墜落的心,怡慧老師以溫暖與同理,一一拾起。
她細膩呵護,在掌心中,讓它們慢慢長出往前走的力量。
◎這些孩子的故事,不是小說,也不是電影,它們都是最真實不過,它們就存在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周圍。怡慧老師聽見這些孩子心底無聲的哭泣與吶喊,她陪伴著孩子,一起去面對與解決生活裡的困境,再搭配一本本的好書,療癒孩子,走過眼淚以及傷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畢業。現任新北市立丹鳳高中教務主任、聯合線上師生共閱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中廣青春好好Young青少年書房分享人、教育廣播電台行動家陽光閱聽室分享人。著有「愛讀書:我如何翻轉8000個孩子的閱讀信仰」、「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
【預購】蝴蝶的重量:奈莉·沙克絲詩選◎奈莉·沙克絲(Nelly Sachs)(譯者:陳黎、張芬齡)
平常價 $30.00諾貝爾文學獎史上唯四獲獎女詩人
在台譯作的最後一塊拼圖──
奈莉.沙克絲
// 她隨身帶著的只是旅程的骸骨——
肉身皆因渴望而耗損——
她想再看看她的愛人——
但是魔鬼
閃避人眼瞥見的愛之鏡
而將之擊碎
──詩劇《伊萊》
// 它們已準備好要把最後幾兩憂鬱
也裝進背包,當作蝶蛹,
終有一日化為蝶翼
帶它們抵達旅程的終點。
──〈所有的國家都準備好了〉
「她傑出的抒情與戲劇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闡述了以色列的命運。」──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
奈莉.沙克絲是史上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49歲那年,她為躲避納粹黨的迫害而逃亡至瑞典,自此詩作因苦難、逃亡、殺戮而生,但不見指責、控訴與受難者姿態。沙克絲的詩極具神祕色彩,以憂傷而唯美的隱喻慟悼殉難者,闡述戰爭、死亡與無家可歸。
《蝴蝶的重量》精選自奈莉.沙克絲的九本詩集,特別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予以高度肯定的重要詩劇《伊萊》。
名人推薦
吳俞萱|詩人
陳育虹|詩人
陳榮彬|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楊佳嫻|詩人、學者
廖咸浩|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文系特聘教授
鴻 鴻|詩人
__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奈莉・沙克絲(Nelly Sachs)
德國猶太裔詩人、劇作家。1966年與以色列作家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共同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評審認為其傑出的抒情與戲劇作品,以觸動人心的力量詮釋了猶太人的命運。
沙克絲在德國柏林出生,1940年為躲避納粹黨在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而流亡瑞典。1970年5月12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享年七十九歲。
譯者簡介
陳黎
1954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2005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
張芬齡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精靈:普拉絲詩集》、《死亡的十四行詩:密絲特拉兒詩選》、《拉丁美洲現代詩選》、《一茶三百句》等三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2017年與陳黎同獲「胡適翻譯獎」。
【預購】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楊双子
平常價 $27.00在阿嬤親手蓋起的水泥厝裡,我們是彼此又愛又恨的戰犯。
▍楊双子首部散文創作 ▍
收錄第四屆台中文學獎.散文類首獎〈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家,是保留生命刻痕最多的所在。
一個破碎離散的亂世家族,人人有戲分。
阿嬤是不諳設計的泥水匠,家有兩個客廳、兩道大門、兩間廁所、兩座樓梯,沒有一個房間蓋成矩形。爸是離家出走、風一般的男子,媽早早從養育第一線退場,偶有姑丈扮虎爸,再有長年蝸居的贅婿阿公,和那時不時出言恐嚇的瘋狂表叔──
楊双子的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那裡蛆蟲爬壁,監護人恆常缺席;時有債主上門,珍貴的熱湯泡麵也得充當武器。記憶裡的頹敗老屋,說來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荒謬家族故事。但雙胞胎最好了,一本書兩人看,飢餓藤條一起挨,電動關卡一起破。爸媽都在家,到爸媽都不在家,永恆是彼此的依靠。
但家是什麼?永恆是什麼?直到妹妹離世,我們變成我,日子如同宇宙失衡,才知生命裡的迷宮彎彎繞繞,唯消逝逾恆……
楊双子首部散文創作,以幽默詼諧的文字回頭探視自身生命的起源,述說對已故妹妹最真摯動人的愛與思念。
「溺水是很安靜的,望周知。」
名人推薦
吳曉樂、陳又津 專文推薦
李佳庭、宋尚緯、李桐豪、馬翊航、陳思宏、陳國偉、顏訥 感動推薦
●陳又津:閱讀的時候,你可能會被自己的眼淚淹沒。安靜總是很難被聽見,但楊双子帶來了這本凝望過去的結晶,有痛、有淚、有病,但更多的是愛。妹妹走了,楊双子留下來,從深不見底的悲傷,自己用文字把自己拉起來。
溺水很安靜,現在我們終於知道了。
●吳曉樂:輯一至輯五乍看主題不同,但都是「我們」,是殊途同歸的祭妹文。楊若慈精工描繪每一景物典故,人情流變,雙胞胎如何從人生的此岸擺渡到彼岸,背後實有一楚楚用心:想讓各位明白,我的妹妹曾經活在這些,這裡,與這裡。書末收錄的少女想像,如同過往作品,楊双子再次揮舞作家權柄:如果有些人在現實裡走不下去,我就創造一個世界,許他們再次幸福。
【預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楊建東
平常價 $23.00瘋狂的天才、聰明的瘋子。
三十四則痴狂短篇故事集,
顛覆你的世界觀,
顛覆你對「正常」的定義!
100個天才,99個瘋。小心,還有一個是你。
狂亂,躁動,孤獨,不被理解……
一本文學、醫學、哲學交織而成的精神病小說,
探看消失在恐懼、憂鬱、躁鬱、精神分裂、
被害妄想、創傷壓力症候群之下的顫慄心靈!
「一般人看別人,都是用視覺這一層維度,後來我味覺與視覺連通了,我用味覺看人,可怕的事情就發生了……」
堅信影子有生命的男子,認定自己是上帝、能設定人間腳本的副教授,活在第十一維度裡的女研究員,自殺無數次、想幹掉平行時空的自己的科學界名人……這群人,腦袋裡有著常人視為荒誕不經的思想,總是做出讓人瞠目結舌的脫序行為,甚至進行著罔顧人命的實驗。
他們是精神病院裡的患者,多數更是高學歷、專業領域裡的佼佼者,有的發展出怪誕卻不失邏輯的理論,因而吸引大批民眾成為信徒,有的甚至以戲謔方式,瞞騙過所有「正常人」。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現實與虛幻,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而這一切,究竟是他們太瘋狂,還是我們太盲目?
本書特色
全書自精神科醫師的視角出發,以第一人稱方式呈現與患者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看似荒謬的互動中,病患難容於世的孤獨不曾消逝,而其與眾不同的視野,也將漸漸抹平你我心中那道瘋狂的界線。
楊建東
本名高天峰,1991年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擅長領域為心理學、科學哲學。他善於撰寫科幻、奇幻小說,在有「中國科幻作品的最後陣地」之稱的網路論壇「三體吧」上,是極受好評的科幻作家,並擁有廣大忠實讀者群。曾在《超好看》雜誌連載《最後一個人類》,並獲得中國年度科幻小說比賽「智子杯」微小說第三名。
撰寫本作期間,多方請益於科學技術哲學、道德哲學、現象學、電腦等相關領域教授,在中國被視為最好看的精神病小說。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徐正雄
平常價 $24.00她走進北投的硫磺煙中,一唱便是十多年。
那首歌裡沒有丈夫和子女,有的是青春叛逆,
與一再撕扯割裂的生命……
我的媽媽,
一生擁有三個名字、三種身分──
靠撿破爛維生、被賣進酒家的童年;十五歲被迫走入婚姻;為了娘家生計,不得不到北投那卡西走唱──媽媽的人生,比一部八點檔連續劇還精采。
但對我來說,她更像是穿插在連續劇之間的廣告。僅存的記憶,只有小時和媽媽四處賣藥表演,或是熬夜等她從北投走唱回來。除此之外,她在我心裡,始終是一個瀆職的母親。
直到四十歲那年,媽媽毫無預警地出現,又一次闖入我的生命,緩緩道出她的一生……
她在命運的大浪中浮沉漂流,
當華服褪去,脂粉顏色盡失,
終在最初的名字,做回原始的自己。
名人推薦
江蕙、吳念真、陳慧翎、蔡振南、蕭雅全、瞿友寧、譚立安__懷戀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好評推薦
★知名導演‧編劇──誠摯推薦
陳慧翎:「從小,我就喜歡聽故事。期盼在歌仔戲班唱小生的大姑姑和總是華麗登場的姆婆講古早年代的心情,幾乎等同於每晚六點半要守住葉青的歌仔戲。她們最常說的就是我們陳家在西門町曾有一大片香蕉田,要不是阿祖抽鴉片敗光光,我們哪會像現在淒慘落魄!
我只能想像自己曾有那麼百萬分之一的機會能成為啣著金湯匙出生的名媛千金,一直到前幾年,我去戶政事務所申請日據時代的戶籍謄本,看見曾祖父的名下土地,開了輾米廠,以及上頭標註的小小「阿」字(吸食鴉片者),才明白那些故事不只是故事。
蘇綉雲,這一生有三個名字的女人,我覽閱了她生命的波折,卻也照見在自己家族裡的每個女人。
其實,我們都被織進一張叫做歷史的毯子。」
蕭雅全: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講述作者母親一生的故事,在故事的側面,也記錄下許多一九七、八○年代的臺灣細節。」
瞿友寧:
「本書書名是以作者角度命之,文字卻用母親的視角,或許這樣更能寫入母親的情感。主人翁侃侃而談自身一生的遭遇,真的宛如八點檔的戲劇轉折,若非親身經歷,幾乎難以想像。第一人稱的敘述,更能顯現在那樣時代背景下,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如何在體制中對抗眾人的眼光與生命的壓力。
我的母親也曾在歌廳駐唱,所以更能感同身受,而那樣充滿魔幻色彩的年代,文字故事雖極其寫實,但也自成一種況味的荒謬與不真實。或許因為劇情曲折離奇,幾乎毫無喘氣地跟著作者走完他母親的一生,毫無冷場,也充滿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