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那個字太殘忍我不敢說◎周予寧
平常價 $21.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屢獲文學獎的少女詩人
「寫下所有細微,像是咬到舌尖
輕礙的小小煩惱
要告訴你所有祕密,像是
每一次你字裡有雨
我就跟著淋漓」
直視青春的熾熱與哀傷,詩人最真摯的情感──
因為對這世界有愛,對你有愛,才能為這易碎年少,寫下一首首疼痛的情詩。
書中收錄88首詩作,少女詩人周予寧用溫柔的鋒利,解剖未熟視角的天真與疼痛。
88首詩,是對愛、對世界、對自我的困惑與撞擊,
她用詩意闡述了最細微的成長痛,一次又一次,靠近愛與生命的本質。
她的詩,藉某一感情的情境去描繪自己渴望被在乎、但又孤獨易碎的心理狀態。
文字帶有都會感的遊戲性,當觸及沉重的感情題材時,
能夠妥當運用平凡日常的意象,詩作有種獨特氛圍,
使憂鬱的情緒或失望的感覺讀起來輕盈而容易入口。
全書分為兩輯,輯一「讓我們成為彼此的禮物」,收錄了45首無處安分依傍著情感而生的情詩;
輯二「青春作為沒有妥善結尾的小說」則是細數了43則屬於青春時期的心事,收納了各種年少的天真、遺憾和感傷。
【讓詩句化為設計,在書封上飛起】
設計源自〈約定〉詩作──
「我親愛的,一切慢慢都會變好
長大以後,他們就會把衣櫃深處的翅膀還給你
它們仍像初生時那般潔白
能嵌入你肩胛骨上美麗的凹陷
所以答應我,要一直偷偷地記得怎麼飛行」
採用較手感的凝雪映畫美術紙做為書衣,
燙上從肩胛骨上長出的、深深嵌入身體凹陷的翅膀,
透明雙翼隨著光線展現不同折射,變化各異色澤,
如同青春,透明純粹,可能易碎,卻也剔透,
就像每個純真的年輕靈魂,在晃動的折射裡找尋自我,
不安,卻也期待晃動雙翅、開始飛行的那日。
【詩句摘錄】
#致青春
偷偷傳遞的紙條,手作的信封
我們壓在桌墊底下的夏日,遠方海的剪影
青春作為沒有妥善結尾的小說
始終壓著我,無法搬開
──節錄〈賣紙〉
想笑就尖叫痛苦就逃跑畢竟
日子也沒辦法浪費在更好的事物上
──節錄〈我們去西門町〉
#致愛戀
你不該希冀我變成更好的人
你不該討厭我的軟弱或殘忍
就如我
是如何深深地深深地愛著你的愚蠢
你無須試圖掩蓋你的汙穢
我會用力擁抱你的刻薄與尖銳
就如我
也需要你接納我空洞的靈魂
關於那些太安靜的、曾被我藏匿起來的陰影
你要知道它們都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一旦剪去,我或許
就不能被算作一個完整的人
──節錄〈那種東西不能叫做愛情〉
我身上的一切凹陷
都是為了擁抱你的突出
──〈積木〉
可是生活不像推理小說
很多人都死得不明不白
真愛也不是殺人兇手
他承認了不代表他真的就是
──節錄〈不要再看推理小說了〉
#致陪伴
愛不是你的解藥
或許悲傷才是你本來的模樣
情歌和童話都在說謊
但我可以陪你跌倒,陪你躺好
在你不知道怎麼活下來的日子裡
陪著你先不要死掉,這樣就好
──節錄〈陪你跌倒〉
#致都會
他們吃下多少號稱健康的食品
再爭先恐後去掛心理科的門診
他們蓋了那麼多高樓大廈
卻忘了替家人留一個擁抱的面積
每天有多少人努力遠離地面
就有多少人墜落地面
很多人約好了再見
卻一直等不到那天
──〈於是臺北一直是個矛盾的城市〉
#致自我
用玻璃珠的眼睛承接一場太陽雨
知曉痛,知曉孤獨
知道為了成為自己
你得先成為自己的容器
──節錄〈孤獨〉
觸動推薦
宋尚緯 | 詩人
林達陽 | 詩人
段戎 | 詩人
神小風 | 作家
陳雋弘 | 詩人
陳繁齊 | 詩人
張嘉真 | 作家
裴拓 | 新聲饒舌團體【沒有才能】團員
(依姓氏筆畫排序)
【短語‧觸心推薦】
那是檸檬口味糖果的年紀,既渴望又害怕大家看我的年紀,天天想死卻不小心在愛裡復活的年紀。曾有過一些說不清楚的念頭,在起風的冬日小雨裡擊中我……。回到教室,整堂課躲在最後一排,用力去寫,但越寫,那種感覺跑得越遠,追追停停,就這樣度過了青春期。
可能是幾年後一個隨便就翹了課的下午,坐在城市小巷裡的咖啡店,穿戴整齊回想起這些,傷心地做出決定:不要再想什麼厲害深刻的事了,找一個對象務實地愛、不要死掉、不要羞愧、好好過重複的生活,這樣就很好了。
那樣的感覺我們都經歷過了,但在這些詩裡,卻彷彿永遠不會發生。如果你曾像在音樂祭上錯過一個熱愛的冷門樂團那樣、想念著過去的自己,或許你也可以在這塊草地坐一下休息。甜酒準備好了,這裡還來得及。——詩人‧林達陽
讀周予寧的詩,像喝一杯檸檬水,清淡中帶著些許苦澀,不知不覺就發了一整個下午的呆,而極重要的都只是些小事。——詩人‧陳雋弘
讀予寧的詩能感受到她對畫面堆砌的精巧,帶讀者進入到每一個她敘寫的空間中;她的敘事節奏輕快,但每一步又踩得深厚──即使是快步穿過一場午後的豪雨,也能深刻記得鞋子被水吻過。——詩人‧陳繁齊
「飄浮在空中,我好像看見了那時踽踽獨行的自己,原來成長的過程,本該如此深刻」,作家的文字不斷帶給我這樣的感受,每首詩都像一張照片,在充滿詩意的同時,也讓那些飽滿的情緒,都彷彿近在眼前。——新聲饒舌團體【沒有才能】團員‧裴拓
致假裝成正常人的彼得潘,獻給無法拒絕長大的我們。
用疼痛寫一首情詩,獻給這個有點糟的世界。
用疼痛寫一首情詩,獻給這個有點糟的世界。
「寫下所有細微,像是咬到舌尖
輕礙的小小煩惱
要告訴你所有祕密,像是
每一次你字裡有雨
我就跟著淋漓」
直視青春的熾熱與哀傷,詩人最真摯的情感──
因為對這世界有愛,對你有愛,才能為這易碎年少,寫下一首首疼痛的情詩。
書中收錄88首詩作,少女詩人周予寧用溫柔的鋒利,解剖未熟視角的天真與疼痛。
88首詩,是對愛、對世界、對自我的困惑與撞擊,
她用詩意闡述了最細微的成長痛,一次又一次,靠近愛與生命的本質。
她的詩,藉某一感情的情境去描繪自己渴望被在乎、但又孤獨易碎的心理狀態。
文字帶有都會感的遊戲性,當觸及沉重的感情題材時,
能夠妥當運用平凡日常的意象,詩作有種獨特氛圍,
使憂鬱的情緒或失望的感覺讀起來輕盈而容易入口。
全書分為兩輯,輯一「讓我們成為彼此的禮物」,收錄了45首無處安分依傍著情感而生的情詩;
輯二「青春作為沒有妥善結尾的小說」則是細數了43則屬於青春時期的心事,收納了各種年少的天真、遺憾和感傷。
【讓詩句化為設計,在書封上飛起】
設計源自〈約定〉詩作──
「我親愛的,一切慢慢都會變好
長大以後,他們就會把衣櫃深處的翅膀還給你
它們仍像初生時那般潔白
能嵌入你肩胛骨上美麗的凹陷
所以答應我,要一直偷偷地記得怎麼飛行」
採用較手感的凝雪映畫美術紙做為書衣,
燙上從肩胛骨上長出的、深深嵌入身體凹陷的翅膀,
透明雙翼隨著光線展現不同折射,變化各異色澤,
如同青春,透明純粹,可能易碎,卻也剔透,
就像每個純真的年輕靈魂,在晃動的折射裡找尋自我,
不安,卻也期待晃動雙翅、開始飛行的那日。
【詩句摘錄】
#致青春
偷偷傳遞的紙條,手作的信封
我們壓在桌墊底下的夏日,遠方海的剪影
青春作為沒有妥善結尾的小說
始終壓著我,無法搬開
──節錄〈賣紙〉
想笑就尖叫痛苦就逃跑畢竟
日子也沒辦法浪費在更好的事物上
──節錄〈我們去西門町〉
#致愛戀
你不該希冀我變成更好的人
你不該討厭我的軟弱或殘忍
就如我
是如何深深地深深地愛著你的愚蠢
你無須試圖掩蓋你的汙穢
我會用力擁抱你的刻薄與尖銳
就如我
也需要你接納我空洞的靈魂
關於那些太安靜的、曾被我藏匿起來的陰影
你要知道它們都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一旦剪去,我或許
就不能被算作一個完整的人
──節錄〈那種東西不能叫做愛情〉
我身上的一切凹陷
都是為了擁抱你的突出
──〈積木〉
可是生活不像推理小說
很多人都死得不明不白
真愛也不是殺人兇手
他承認了不代表他真的就是
──節錄〈不要再看推理小說了〉
#致陪伴
愛不是你的解藥
或許悲傷才是你本來的模樣
情歌和童話都在說謊
但我可以陪你跌倒,陪你躺好
在你不知道怎麼活下來的日子裡
陪著你先不要死掉,這樣就好
──節錄〈陪你跌倒〉
#致都會
他們吃下多少號稱健康的食品
再爭先恐後去掛心理科的門診
他們蓋了那麼多高樓大廈
卻忘了替家人留一個擁抱的面積
每天有多少人努力遠離地面
就有多少人墜落地面
很多人約好了再見
卻一直等不到那天
──〈於是臺北一直是個矛盾的城市〉
#致自我
用玻璃珠的眼睛承接一場太陽雨
知曉痛,知曉孤獨
知道為了成為自己
你得先成為自己的容器
──節錄〈孤獨〉
觸動推薦
宋尚緯 | 詩人
林達陽 | 詩人
段戎 | 詩人
神小風 | 作家
陳雋弘 | 詩人
陳繁齊 | 詩人
張嘉真 | 作家
裴拓 | 新聲饒舌團體【沒有才能】團員
(依姓氏筆畫排序)
【短語‧觸心推薦】
那是檸檬口味糖果的年紀,既渴望又害怕大家看我的年紀,天天想死卻不小心在愛裡復活的年紀。曾有過一些說不清楚的念頭,在起風的冬日小雨裡擊中我……。回到教室,整堂課躲在最後一排,用力去寫,但越寫,那種感覺跑得越遠,追追停停,就這樣度過了青春期。
可能是幾年後一個隨便就翹了課的下午,坐在城市小巷裡的咖啡店,穿戴整齊回想起這些,傷心地做出決定:不要再想什麼厲害深刻的事了,找一個對象務實地愛、不要死掉、不要羞愧、好好過重複的生活,這樣就很好了。
那樣的感覺我們都經歷過了,但在這些詩裡,卻彷彿永遠不會發生。如果你曾像在音樂祭上錯過一個熱愛的冷門樂團那樣、想念著過去的自己,或許你也可以在這塊草地坐一下休息。甜酒準備好了,這裡還來得及。——詩人‧林達陽
讀周予寧的詩,像喝一杯檸檬水,清淡中帶著些許苦澀,不知不覺就發了一整個下午的呆,而極重要的都只是些小事。——詩人‧陳雋弘
讀予寧的詩能感受到她對畫面堆砌的精巧,帶讀者進入到每一個她敘寫的空間中;她的敘事節奏輕快,但每一步又踩得深厚──即使是快步穿過一場午後的豪雨,也能深刻記得鞋子被水吻過。——詩人‧陳繁齊
「飄浮在空中,我好像看見了那時踽踽獨行的自己,原來成長的過程,本該如此深刻」,作家的文字不斷帶給我這樣的感受,每首詩都像一張照片,在充滿詩意的同時,也讓那些飽滿的情緒,都彷彿近在眼前。——新聲饒舌團體【沒有才能】團員‧裴拓
作者簡介
周予寧
2001年生,北一女中畢業,目前就讀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淡水人。曾經用黃巾賊當筆名,但現在有點後悔。希望未來能擁有自稱美少女詩人的勇氣。
不太喜歡出門,但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散步到河堤邊看書,因為這樣看起來很像詩人。
非常嗜甜,但為了健康飲料都喝半糖去冰。少數維持超過一年的興趣是購物、追星和寫詩。
曾獲北一女中校內文藝獎新詩首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首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等。
IG:yellow_scarvess
周予寧
2001年生,北一女中畢業,目前就讀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淡水人。曾經用黃巾賊當筆名,但現在有點後悔。希望未來能擁有自稱美少女詩人的勇氣。
不太喜歡出門,但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散步到河堤邊看書,因為這樣看起來很像詩人。
非常嗜甜,但為了健康飲料都喝半糖去冰。少數維持超過一年的興趣是購物、追星和寫詩。
曾獲北一女中校內文藝獎新詩首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首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等。
IG:yellow_scarvess
作者序
捉住光裡的微塵,詩是時空膠囊
我國中的時候想當小說家,寫過一些短篇小說,也煞有其事地做過故事大綱、人物設定,幻想自己能寫出幾百章的長篇連載,當然最後一個都沒完成。除了沒有毅力以外,有人說小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衝突」,引發改變,讓故事能精彩的進行下去。但是我最討厭衝突了。
我在閱讀上很挑食,喜歡的小說看過一遍後,就只挑自己喜歡的章節一再重讀,跳過那些讓人心跳加速、擔心後面會如何發展的重要內容,只看故事人物普通地生活的部分。不討伐魔王,只待在新手村裡面趕羊。不發生命案也不去找兇手,只坐在安樂椅裡和助手喝茶聊天。不會遇上什麼攸關人類安危的大事件,普通地在魔法學院裡讀到畢業然後就業。為什麼不能有這種彷彿靜止一般的故事呢?
完成我這樣的夢想的是詩。
不一定要有情節的推進,不一定要有轉折,只是把當下的空氣、味道、細微到下一刻就會消失的想法,像捉住光裡的微塵一樣保存起來,好像每一次讀都能重新感受到那時的氛圍,我想寫的詩是一罐「2021/02/17,15:05」的空氣,完整的時空膠囊。在準備詩集的過程中,我從頭讀了一次以前的詩,就像在過去的書頁上貼上的標籤紙,連著高中時代的我、那時候想的事,喜歡的書和歌曲都一併抽出來。
〈流年〉和〈一起褪色〉是國中時代的我,上學路上早晨閃著光的河堤從公車窗外掠過,海風的味道,放學在學校後門買剛炸好的甜甜圈,穿過開滿九重葛的小巷去文具店。〈我們去西門町〉是高中和朋友下課後說走就走,穿著制服走到西門吃飯逛街看電影,每一次都嫌棄太常去西門了早就膩了,但下一次還是會隨口說出「不然去西門啊。」然後還是玩得很開心。有好幾首情詩都是寫給我當時著迷的演員或偶像,認認真真地幻想我們在交往,平凡地一起生活甚至偶爾吵架。聽起來稍微有點像怪人,但那絕對也是堂堂正正的戀愛心情。
除了寫下的內容,因為寫作才遇上的珍貴的事也非常多。很幸運地在剛開始寫作時就得到一些文學獎的鼓勵,在網路上、社團裡遇到也在寫詩的怪人們,辦了一些群組一起約出來吃飯唱歌做根本無關文學的事。高一的小圈圈「砰砰砰」、高二跟社團的朋友們在我得獎時,雖然根本看不懂我在寫什麼還是為我高興。甚至因為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高二的綽號變成「十萬塊」,滿十八歲的那天被一大堆人提醒要趕快去辦帳戶兌現獎金支票,這些荒唐的事現在想起來也只有開心而已。
因為加入校刊社,在邀約評審時認識了林達陽老師,和編輯微宣見面討論出詩集的可能,也因為得獎的關係得到了一些關注,所以現在有這個機會把作品整理成詩集出版,也是非常珍貴又不可思議的事。老實說當初討論出版的事時,我滿腦子都在想「真的假的,我嗎?我欸,我憑什麼啊。」「會放在誠品的架上嗎?跟那些作家放在附近?跟我之前買的那些詩集放在一起?」苦惱了非常久,但為了不辜負自己的幸運,我想為了自己訂下來的目標,不去思考太多地全力以赴一次。此刻有機會能夠寫下這篇序,讓更多人看到我寫的作品,和根本見不到面的人以這種形式相遇,除了感謝以外真的無話可說。當然,正式上架的話我絕對會去書店找我的書合照的。
最後一定得感謝的是我爸,讓我的生活平靜安穩到只需要專心讀書、自由地去做喜歡的事,據他說還遺傳了「文學基因」給我。也要感謝曾經在網路上給予我評論的人、在文學獎上遇見的作家評審,在陷入瓶頸時反覆讀那些評語已經變成我的習慣了。希望藉由這本詩集讓第一次讀到這些作品的人、曾經讀過我的詩的人,即使只是一個句子、一個詞也好,能夠在我珍惜保存的時光膠囊裡面,找到對你而言的寶物。
捉住光裡的微塵,詩是時空膠囊
我國中的時候想當小說家,寫過一些短篇小說,也煞有其事地做過故事大綱、人物設定,幻想自己能寫出幾百章的長篇連載,當然最後一個都沒完成。除了沒有毅力以外,有人說小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衝突」,引發改變,讓故事能精彩的進行下去。但是我最討厭衝突了。
我在閱讀上很挑食,喜歡的小說看過一遍後,就只挑自己喜歡的章節一再重讀,跳過那些讓人心跳加速、擔心後面會如何發展的重要內容,只看故事人物普通地生活的部分。不討伐魔王,只待在新手村裡面趕羊。不發生命案也不去找兇手,只坐在安樂椅裡和助手喝茶聊天。不會遇上什麼攸關人類安危的大事件,普通地在魔法學院裡讀到畢業然後就業。為什麼不能有這種彷彿靜止一般的故事呢?
完成我這樣的夢想的是詩。
不一定要有情節的推進,不一定要有轉折,只是把當下的空氣、味道、細微到下一刻就會消失的想法,像捉住光裡的微塵一樣保存起來,好像每一次讀都能重新感受到那時的氛圍,我想寫的詩是一罐「2021/02/17,15:05」的空氣,完整的時空膠囊。在準備詩集的過程中,我從頭讀了一次以前的詩,就像在過去的書頁上貼上的標籤紙,連著高中時代的我、那時候想的事,喜歡的書和歌曲都一併抽出來。
〈流年〉和〈一起褪色〉是國中時代的我,上學路上早晨閃著光的河堤從公車窗外掠過,海風的味道,放學在學校後門買剛炸好的甜甜圈,穿過開滿九重葛的小巷去文具店。〈我們去西門町〉是高中和朋友下課後說走就走,穿著制服走到西門吃飯逛街看電影,每一次都嫌棄太常去西門了早就膩了,但下一次還是會隨口說出「不然去西門啊。」然後還是玩得很開心。有好幾首情詩都是寫給我當時著迷的演員或偶像,認認真真地幻想我們在交往,平凡地一起生活甚至偶爾吵架。聽起來稍微有點像怪人,但那絕對也是堂堂正正的戀愛心情。
除了寫下的內容,因為寫作才遇上的珍貴的事也非常多。很幸運地在剛開始寫作時就得到一些文學獎的鼓勵,在網路上、社團裡遇到也在寫詩的怪人們,辦了一些群組一起約出來吃飯唱歌做根本無關文學的事。高一的小圈圈「砰砰砰」、高二跟社團的朋友們在我得獎時,雖然根本看不懂我在寫什麼還是為我高興。甚至因為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高二的綽號變成「十萬塊」,滿十八歲的那天被一大堆人提醒要趕快去辦帳戶兌現獎金支票,這些荒唐的事現在想起來也只有開心而已。
因為加入校刊社,在邀約評審時認識了林達陽老師,和編輯微宣見面討論出詩集的可能,也因為得獎的關係得到了一些關注,所以現在有這個機會把作品整理成詩集出版,也是非常珍貴又不可思議的事。老實說當初討論出版的事時,我滿腦子都在想「真的假的,我嗎?我欸,我憑什麼啊。」「會放在誠品的架上嗎?跟那些作家放在附近?跟我之前買的那些詩集放在一起?」苦惱了非常久,但為了不辜負自己的幸運,我想為了自己訂下來的目標,不去思考太多地全力以赴一次。此刻有機會能夠寫下這篇序,讓更多人看到我寫的作品,和根本見不到面的人以這種形式相遇,除了感謝以外真的無話可說。當然,正式上架的話我絕對會去書店找我的書合照的。
最後一定得感謝的是我爸,讓我的生活平靜安穩到只需要專心讀書、自由地去做喜歡的事,據他說還遺傳了「文學基因」給我。也要感謝曾經在網路上給予我評論的人、在文學獎上遇見的作家評審,在陷入瓶頸時反覆讀那些評語已經變成我的習慣了。希望藉由這本詩集讓第一次讀到這些作品的人、曾經讀過我的詩的人,即使只是一個句子、一個詞也好,能夠在我珍惜保存的時光膠囊裡面,找到對你而言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