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9786263610590
- 9786263612075
- 9786263614895
- 9786263618244
- 9786264180955
- 9786264181044
- 9786264181846
- 9789573255406
- 9789573270263
- 9789573272847
- 9789573282204
- 9789573282600
- 9789573286981
- 9789573297116
- 9789573297680
- 9789573298366
- 9789573299332
-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 Erich Fromm
- Hayley Campbell
- Jamie Shelman
- Linda Byars Swindling
- LOUIS GIANNETTI
- Martin Burckhardt
- rabbit44
- 丁安妮
-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 中國古典文學
- 中國大陸
- 九歌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間失格
- 今晚有猫伴身边(3)
- 今晚有貓伴身邊(3)
- 以脆弱冶金:楊佳嫻私房閱讀集
-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独
-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
- 侯会
- 侯會
- 傳記
- 其他
- 刘克襄
- 剛剛好的優雅
- 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
- 劇本
- 劉克襄
- 動物
- 勵志
- 匡春芝
- 印刷
- 厭世者求生指南
- 厭世者求生指南:我們終將在不同的路上,不再強求誰的目光
- 古典文學
- 台湾活版时代 :台湾活版印刷图解记录
- 台灣
- 台灣國寶
- 台灣文化
- 同志
- 向賈寶玉學做上流人
- 向贾宝玉学做上流人
- 吳念真
- 咕嚕Z
- 哲學
- 商業理財
- 四方雲集
- 四方雲集:臺.港.中.新的繪本漫畫文圖學
- 圖文書
- 夢紅樓
- 太宰治
- 如有神在
- 如有神在:杨丽花与她的时代
-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 妻妾成群
- 宮口幸治
- 寓言
- 小廖与阿美的冲印岁月,还有摄影家三叔公
-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 小站也有远方
- 小站也有遠方
- 小說
- 山崎富榮
- 岸見一郎
- 岸见一郎
- 康學慧
- 廖眯
- 廖瞇
- 從豔史到性史
- 從豔史到性史:同志書寫與近現代中國的男性建構
- 德國
- 德國翻譯
- 德奧哲學
- 心理勵志
- 性別研究
- 悲情城市
- 戲劇
- 戲劇家
- 投資理財
- 敢要就是你的
- 散文
- 文化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集
- 施如芳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時報
- 曲盤開出一蕊花
- 書
- 書評
-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曾经江湖:金庸,为武侠小说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
- 有隻兔子
- 朱天文
- 朱崇旻
- 李佳霖
- 李豪
- 杨照
- 林志玲
- 林慧雯
- 林懷民
- 梁朝偉
- 梦红楼
- 楊佳嫻
- 楊照
- 歌仔戲
- 武俠
- 歷史
- 死亡专门户
- 死亡專門戶:12門死亡產業探祕,向職人學習與生命共處和告別
- 洁咪·薛曼
- 洪愛珠
- 洪芳怡
- 海外
- 海莉·坎貝爾
- 漫畫
- 潔咪·薛曼
- 焦雄屏
- 狂徒
- 王麗蘭
- 理財館長(陳震奇)
- 琳达‧拜尔斯‧史文德林
- 琳達‧拜爾斯‧史文德林
- 生活哲學
- 生老病死
-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
-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享受美食,把小日子過得閃閃發亮
- 當代思潮
- 真想暫時變成貓
- 真想暫時變成貓:搞懂貓脾氣!韓國貓專科名醫的貓咪行為與情緒指南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紅樓夢
- 經典導讀
- 經典文學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羅應植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 臺灣活版時代 :臺灣活版印刷圖解記錄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研究
- 蒋勋
- 蔣勳
- 藝術設計
- 蘇童
- 街角遇見哲學
- 街角遇見哲學:從ABC到DNA,生活中35個改變現實的偉大思想
- 衣若芬
- 裝幀
- 設計
- 設計方法
- 許維賢
- 認識電影(最新修訂第十版)
- 諸神復活
- 貓
- 賈寶玉
- 走路要有喵态度:沙发上的心灵大师,给人类的100则猫生哲学
- 走路要有喵態度
- 远流
-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
-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 速寫台灣
- 速寫台灣:跟著小開老師,從基礎學起,畫出你的台灣style
- 遠流
- 鄭開翔
- 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性」
- 醫療保健
- 陈采瑛
- 陳令嫻
- 陳依萍
- 陳品芳
- 陳孅孅
- 雨之玉川情死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音樂
- 飲食文化
- 馬丁·勃克哈特
- 高靜芬
- 高鵬翔
- 高鹏翔
- 麥德文
- 黃道明
- (譯者:鄭寬量)

【預購】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廖瞇
平常價 $32.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他們的闖蕩與日常瑣碎,有時比大師傳奇更觸動人心
家族書寫 ╳ 攝影逸史 ╳ 李鳴鵰寫真 ╳ 沖印產業田野調查
★台北文學獎年金大奬★台灣文學金典獎 得主廖瞇
繼《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後,睽違五年,又見獨樹一幟之作
「對我爸媽來說,照相沖印是他們一輩子的工作,
而這一輩子的工作剛好也是沖印業的歷史。」——廖瞇
▌ 靠彩色沖印技術養大的女兒
▌ 竟對爸媽做了一輩子的工作一無所知
「在晚餐過後客人少的時候,一邊聽收音機一邊修片。他不急,一張一張慢慢來,眼角的皺紋,臉上的法令紋,那些細紋需要銳利的眼,穩當的手。阿美就沒法修片,她的手會抖。一張底片,小廖要修五到十分鐘,遇上畢業季,有時一天拍五十個,光是修片就得花上六、七小時。打烊後小廖拉下鐵門,繼續修,直到晚間十二點。」
一九七○年代,甫退伍的台北西門町青年小廖,與就讀大學夜校的宜蘭女孩阿美,同在天母的菱天大樓上班,兩人結識、相戀、結婚成家。之後憑藉在菱天習得的彩色沖印技術,闖南走北,開設手工放大的小工廠,頂下高雄的沖印店,趕上台灣彩色快速沖印連鎖店興盛時期;其間一度轉行種植香菇,遠赴中美洲多明尼加試身手……
小廖與阿美一路闖蕩拚搏,養活一雙子女。廖瞇透過訪談田調,記錄爸媽胼手胝足的歷程,寫下自己的歷史。當年燈下修片的身影,打相片機器嗡嗡嗡的聲響,俱化作女兒筆下文字的骨血與靈魂。
▌ 與張才、鄧南光並稱「攝影三劍客」
▌ 從少年修片師到創立沖印王國的李鳴鵰
「一九四六年,李鳴鵰在衡陽路上開設中美行時,本名鄧騰煇的鄧南光,也在同一條路上開了照相器材行,名為『南光』。張才的『影心』照相館則是在延平北路上。看著『南光』『影心』,再看『中美』,名字似乎反映了老闆的背景與性格。」
三叔公李鳴鵰原是從學徒做起的修片師,並因此接觸攝影。之後經過戰亂,遊歷於廣東、香港九龍,積累豐厚閱歷。戰後返台,李鳴鵰以〈牧羊童〉等作為人熟知,與張才、鄧南光並稱「攝影三劍客」。同時憑藉敏銳商業嗅覺,創立新中美,代理日本三菱相紙、軟片,之後設立菱天,再於快速沖印機引進後擴展為擁有兩百多家連鎖門市的「三上彩色沖印」。
橫跨攝影創作與照相沖印產業的李鳴鵰,是回溯小廖阿美生涯時一枚輝亮的名字,是台灣照相沖印產業的時代印記。李鳴鵰與小廖阿美參差對照,拼貼照映出產業的發展軌跡。
▌ 還記得消失在巷口的彩色沖印店嗎?
▌ 記述台灣照相沖印產業興衰史
「以前洗照片沒有門市,只有工廠,全台灣的底片都要寄到台北沖洗。『不急的坐火車,急的坐飛機,洗成照片再寄回來。』從前沒有快速沖印機,那時洗照片分成好幾台機器,每台機器都很大,一家公司有好幾個部門,上百人。」
柯達、富士、柯尼卡等多家軟片廠牌爭鳴;「它抓得住我」廣告宣傳詞響亮;照相館裡,一卷三十六張底片洗出後,小心翼翼一張張裝進附贈的小相本;加洗時,用蠟筆畫正字……。彩色沖印曾經如此深入我們的日常,數位時代來臨後卻又迅速消失,留下一段滿載共同記憶卻未曾被細究的逸史。
攝影不只是創作,更是生活記錄。本書訪談對象,除了小廖阿美,還涵括照相沖印產業不同時期、上下游各環節相關從業者,這些人大多不擁有攝影專業,大量沖洗的照片不屬於藝術殿堂,「但這些對他人不一定有意義的照片,我們卻會看著它笑、看著它哭。」
本書特色
✸ 平實中見深摯情感的家族書寫
✸ 記述時代夾縫間的庶民拚搏史
✸ 勾勒歷史洪流下的攝影家身影
✸ 爬梳台灣沖印產業的發展軌跡
名家推薦
朱和之 │ 作家
阮鳳儀 │ 導演
許俐葳 │ 小說家
陳佳琦 │ 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攝影評論者
陳珊妮 │ 音樂人
黃宗潔 │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鄧九雲 │ 作家
盧郁佳 │ 作家
簡永彬 │ 攝影文化工作者
(按姓氏筆畫排序)
專業好評
陳佳琦〈攝影如此庶民,故事不必偉大〉: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可以當成攝影逸史來讀,也可以當成家族書寫來看。攝影在這時代,由於被美術館所接納之故,常常被想像得偉大了。但其實攝影是如此庶民、如此凡俗,大多數的人使用它只是為了記錄生活,沒有什麼特別。書寫攝影更沒有特定的方法,比起偉人傳說,也許需要更多的常民歷史。就像這場因為李鳴鵰而開啟的追索,讀著讀著,最終觸動人心的,還是小廖與阿美的顛仆闖蕩、日常瑣碎。」
鄧九雲〈記憶裂縫中生長出的書寫〉:
「台灣沖印史、父母的創業歷程以及三叔公,是三條相關卻通向不同終點的素材。可想而知在田調與探訪的過程,自然累積出龐大的內容。廖瞇示範了書寫雕刻的功力,將豐腴的肉質一點點消去,剩下漂亮的骨幹與精實的肌肉,連稍微像『情感』的東西都幾乎全隱沒了。奇妙的是,儘管沒有一句會讓人立刻落淚的句子,但整本書順順讀完卻有一種被溫柔團塊深深包覆的感動。」
作者簡介
廖瞇
台北出生,高雄長大,靠父母洗照片養大。
大學讀了七年,曾就讀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
著有詩集《沒用的東西》、非虛構書寫《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曾獲第二十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二○二○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等。
瞇是細細地看,慢慢地想。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創作。
現以文字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