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9789570532296
- 9789570533620
- 9789570533866
- 9789570534016
- 9789570534139
- 9789570534184
- 9789570534344
- 9789570534658
- 9789570534870
- 9789570535396
- 9789570535419
- 9789570535662
- 9789570535808
- Anna Burns
- Cait Stevenson
- Dave Goulson
- Deirdre Mask
- Fei-Hsien Wang
- Future Cities: Architecture and the Imagination
- Ian Kershaw
- Lyndsie Bourgon譯者:何修瑜
- Milkman
- One Plastic Bottle at a Time
- Paul Dobraszczyk
- Pirates and Publishers:A Social History of Copyright in Modern China
- Silent Earth: Averting the Insect Apocalypse
- The ’Hitler Myth’ : Image and Reality in the Third Reich
- Tree Thieves: Crime and Survival in North America’s Woods
- Will McCallum
- 世界歷史
- 中世紀
- 中国历史
- 中國歷史
- 人子:从9岁到99岁都适读的寓言故事集
- 人子:從9歲到99歲都適讀的寓言故事集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伊恩·克萧
- 伊恩·克蕭
-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生肖
- 保羅·多伯拉茲克
- 健康
- 傳記
- 先秦
- 先秦人的日常时光
- 先秦人的日常時光
- 先秦人的日常時光:從一日三餐到制定時間,甲骨文權威帶你解讀漢字的多元樣貌
- 其他
- 凱特·史蒂文森
- 华人壮阳史
- 占卜
- 历史
- 台湾商务
- 台灣
- 台灣商務
- 台灣文學
- 命理
- 哲學
- 塑膠
- 如何成为屠龙英雄?魔法、修道士、怪兽,神秘中世纪的历史与传说
- 如何成為屠龍英雄?魔法、修道士、怪獸,神祕中世紀的歷史與傳說
- 威爾·麥卡拉姆
- 安娜‧伯恩斯
- 寂靜的地球
- 寂靜的地球:工業化、人口爆炸與氣候變遷,昆蟲消失如何瓦解人類社會?
- 小說
- 尼采
- 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德國人民眼中的元首
- 希特勒神话的意象与真实:德国人民眼中的元首
- 律法
- 德國
- 悲劇哲學家
- 愛護大自然
- 戴夫·古爾森
- 揭祕甲骨文
- 揭祕甲骨文:從斷運勢到問戰爭,文字學家解讀王的疑惑
- 散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學小說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與歷史形塑下的十二靈獸
- 書
- 書版權
- 未來城市
- 未來城市:漂泊.垂直.廢墟:虛構與真實交織的人類世建築藍圖
- 李珮瑜
- 林紋沛
- 林纹沛
- 森林
- 歡場女孩:慾望、歡愉與性苦悶,近代法國性產業的形式與管制
- 歷史
- 歷史文化
- 氣候變遷
- 泰國史
- 泰國史(增訂版)
- 洪慈敏
- 海外
- 海洋生物
- 海龜
- 減塑生活
- 減塑生活:與塑膠和平分手,為海洋生物找回無塑藍海 How to Give Up Plastic: A Guide to Changing the World
- 版权谁有?翻印必究?
-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
- 牛奶工
- 王念慈
- 王飛仙
- 王飞仙
- 环境科学
- 琳希‧布尔冈
- 琳希‧布爾岡
- 環境科學
- 生肖
- 皮国立
- 皮國立
- 盗木贼:直击森林犯罪现场,揭露底层居民的困境与社会问题
- 盜木賊:直擊森林犯罪現場,揭露底層居民的困境與社會問題
- 盧相如
- 砍伐樹木
- 社會議題
- 繁體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自傳
- 自然科普
- 臺灣商務
- 與騎鯨少年相遇:陳克華的「詩想」
- 華人壯陽史
- 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許進雄
- 詩
- 謝瑤玲
- 譯者:謝珮琪
- 譯者:黃妤萱
- 许进雄
- 迪兒德芮.麥斯葛
- 門牌下的真相
-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 陳克華
- 陳鴻瑜
- 陳鼓應
- 韓翔中
- 領導人物
- 領袖
- 鹿桥
- 鹿橋
- 黃啟方

【預購】盜木賊:直擊森林犯罪現場,揭露底層居民的困境與社會問題 Tree Thieves: Crime and Survival in North America’s Woods◎琳希‧布爾岡 ( Lyndsie Bourgon)(譯者:何修瑜)
平常價 $38.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揭露數十億美元木材黑市交易的罪行與血淚,
「我猜你可以說,人們只是想討生活,就只是這樣而已。」──盜木賊克里斯‧古菲(Chris Guffie)
身為北美拓荒先鋒的伐木工人,他們在森林流血奮鬥、養育家庭、建立傳統與驕傲!
致力保護環境的政府與環保團體,卻斬斷了這一切的源頭。
當冀望的產業轉型化為烏有,這群人只能走上盜採山林的不歸路。
面對這天平兩端的難題,是否終究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隨著人類需求的迅速增長,森林已經遭到過度砍伐,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儘管政府和環保團體祭出各種手段,如設立國家公園、進行示威遊說,試圖保護殘存的樹木,但木材價格的水漲船高,仍然讓許多人鋌而走險,幹起非法盜採山林的勾當。
作者琳希‧布爾岡實地走訪北美地區,發現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樣單純。當政府劃定國家公園邊界的同時,也將當地居民的生活、經濟、傳統一刀兩斷,過去身為拓荒標誌的伐木工人,如今成為破壞山林的過街老鼠。他們走投無路,只能拿起熟悉的鏈鋸、踏入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砍倒一顆顆的樹木、切下一片片的樹瘤……我們將透過扣人心弦的人物故事、伐木產業的歷史,以及最尖端的樹木科學,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揭露森林樹冠底下陰謀與犯罪,還有複雜多舛的人生。
媒體好評
「森林是臺灣的珍寶;當護國神山守護著臺灣,森林則守護著護國神山。然而,對於這片占臺灣土地莫大比例的森林,特別是其與歷史,文化與認同的交織,乃至於從過去延續至今的衝突、暴力與血腥,我們的理解還相當稀少,甚至還缺乏一個理解的架構。《盜木賊》走的是地理學者稱為「政治生態學」(political ecology)的路線;若你對於雞湯式的自然或環境文學感到厭煩,或者已被類似的寫作滋養至流鼻血的程度,《盜木賊》會是你不可或缺的一帖瀉藥。」——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盜木賊》揭露出盜木的現實,以及將鄉村和原住民社區排除在保育行動之外,所造成的可怕後果。」——柯克‧華萊士‧強森(Kirk Wallace Johnson),《羽毛賊》(The Feather Thief)
「這是一本融合了歷史與實地探查的精彩新聞寫作書籍,作者致力於探詢古老而棘手的問題,也就是誰是荒野真正的主人,誰又被准許靠荒野過活。本書達到了所有優秀書籍該達到的目的:它使你的心思更廣闊、更深入也更細膩。」——羅伯特‧摩爾(Robert Moor),《路:行跡的探索》(On Trails: An Exploration)
「精采絕倫的一本書。作者調查盜木的內容引人入勝,與其相關的文化衝突研究非常富有同情心,此外她也面面俱到地關注環境的價值。然而上述所有內容的基礎,是琳希‧布爾岡深情地提醒讀者,在一個森林逐漸消失的世界上,我們所愛的與我們失去的一切是甚麼。」——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普立茲新聞獎得主、《下毒者手冊》(The Poisoner’s Handbook)
「以社會史與真實犯罪案件組成的《盜木賊》,是盜伐木材如何禍害從北美紅杉林到亞馬遜雨林的一則令人目不轉的故事。」——艾許‧戴維森(Ash Davidson),《詛咒之春》(Damnation Spring)
「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犯罪故事,也是對人與森林之間深刻而紛亂關係的精彩檢視。琳希‧布爾岡闡述了權力、階級與認同之間的暴力衝突,這些衝突持續形塑與傷害我們賴以為生的森林。」——蜜雪兒‧奈荷斯(Michelle Nijhuis),《至愛的野獸》(Beloved Beasts)
「布爾岡生動紀錄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幾座森林中上演的貓捉老鼠遊戲。」
親自走訪盜伐現場的第一手報導!
從盜木賊、巡山員到木材鑑識專家,記錄人們最為真實的心聲與血淚控訴
從盜木賊、巡山員到木材鑑識專家,記錄人們最為真實的心聲與血淚控訴
「我猜你可以說,人們只是想討生活,就只是這樣而已。」──盜木賊克里斯‧古菲(Chris Guffie)
身為北美拓荒先鋒的伐木工人,他們在森林流血奮鬥、養育家庭、建立傳統與驕傲!
致力保護環境的政府與環保團體,卻斬斷了這一切的源頭。
當冀望的產業轉型化為烏有,這群人只能走上盜採山林的不歸路。
面對這天平兩端的難題,是否終究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隨著人類需求的迅速增長,森林已經遭到過度砍伐,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儘管政府和環保團體祭出各種手段,如設立國家公園、進行示威遊說,試圖保護殘存的樹木,但木材價格的水漲船高,仍然讓許多人鋌而走險,幹起非法盜採山林的勾當。
作者琳希‧布爾岡實地走訪北美地區,發現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樣單純。當政府劃定國家公園邊界的同時,也將當地居民的生活、經濟、傳統一刀兩斷,過去身為拓荒標誌的伐木工人,如今成為破壞山林的過街老鼠。他們走投無路,只能拿起熟悉的鏈鋸、踏入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砍倒一顆顆的樹木、切下一片片的樹瘤……我們將透過扣人心弦的人物故事、伐木產業的歷史,以及最尖端的樹木科學,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揭露森林樹冠底下陰謀與犯罪,還有複雜多舛的人生。
媒體好評
「森林是臺灣的珍寶;當護國神山守護著臺灣,森林則守護著護國神山。然而,對於這片占臺灣土地莫大比例的森林,特別是其與歷史,文化與認同的交織,乃至於從過去延續至今的衝突、暴力與血腥,我們的理解還相當稀少,甚至還缺乏一個理解的架構。《盜木賊》走的是地理學者稱為「政治生態學」(political ecology)的路線;若你對於雞湯式的自然或環境文學感到厭煩,或者已被類似的寫作滋養至流鼻血的程度,《盜木賊》會是你不可或缺的一帖瀉藥。」——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盜木賊》揭露出盜木的現實,以及將鄉村和原住民社區排除在保育行動之外,所造成的可怕後果。」——柯克‧華萊士‧強森(Kirk Wallace Johnson),《羽毛賊》(The Feather Thief)
「這是一本融合了歷史與實地探查的精彩新聞寫作書籍,作者致力於探詢古老而棘手的問題,也就是誰是荒野真正的主人,誰又被准許靠荒野過活。本書達到了所有優秀書籍該達到的目的:它使你的心思更廣闊、更深入也更細膩。」——羅伯特‧摩爾(Robert Moor),《路:行跡的探索》(On Trails: An Exploration)
「精采絕倫的一本書。作者調查盜木的內容引人入勝,與其相關的文化衝突研究非常富有同情心,此外她也面面俱到地關注環境的價值。然而上述所有內容的基礎,是琳希‧布爾岡深情地提醒讀者,在一個森林逐漸消失的世界上,我們所愛的與我們失去的一切是甚麼。」——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普立茲新聞獎得主、《下毒者手冊》(The Poisoner’s Handbook)
「以社會史與真實犯罪案件組成的《盜木賊》,是盜伐木材如何禍害從北美紅杉林到亞馬遜雨林的一則令人目不轉的故事。」——艾許‧戴維森(Ash Davidson),《詛咒之春》(Damnation Spring)
「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犯罪故事,也是對人與森林之間深刻而紛亂關係的精彩檢視。琳希‧布爾岡闡述了權力、階級與認同之間的暴力衝突,這些衝突持續形塑與傷害我們賴以為生的森林。」——蜜雪兒‧奈荷斯(Michelle Nijhuis),《至愛的野獸》(Beloved Beasts)
「布爾岡生動紀錄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幾座森林中上演的貓捉老鼠遊戲。」
——莎拉‧伯曼(Sarah Berman),《別說它是邪教》(Don’t Call It a Cult)
「琳希‧布爾岡在這本經過深入研究的書中向我們表明,如果希望保留參天巨樹,我們必須將人類與自然間所有複雜的關係都納入考慮。」——吉娜‧雷拉塞爾瓦(Gina Rae La Cerva),《荒野饗宴》(Feasting Wild)
「追尋盜木賊、盜獵賊與資本家的琳希‧布爾岡妥善扮演了偵探的角色,讓我們一窺複雜與經過重重掩飾的木材黑市內幕。本書強而有力地證明被默默盜走的樹木及倒下的樹木,其造成的後果是如何影響森林以外的地方。」——哈利‧拉斯塔德(Harley Rustad),《迷失在死亡之谷》(Lost in the Valley of Death)
「對於抱持善意但過度熱心的環保主義造成之危險,提出了讓人耳目一新且富同情心的警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盜木賊》是一部極為生動、傑出的調查報導」——《洛杉磯書評》(Th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筆觸柔和、深思熟慮的散文,讓人想起了蕾貝嘉.索尼特(Rebecca Solnit)的作品。」——《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對於環境保護將造成當地社區哪些潛在影響,給予了一個深具啟發且持平的論述。」——《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布爾岡深思熟慮的取徑和敏銳的調查報導,向環保人士、政策決策者和國家公園愛好者提供嶄新的視角,了解優先考量瀕危環境的後果就是犧牲掉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愛好自然的你們,注意了。」——《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琳希‧布爾岡在這本經過深入研究的書中向我們表明,如果希望保留參天巨樹,我們必須將人類與自然間所有複雜的關係都納入考慮。」——吉娜‧雷拉塞爾瓦(Gina Rae La Cerva),《荒野饗宴》(Feasting Wild)
「追尋盜木賊、盜獵賊與資本家的琳希‧布爾岡妥善扮演了偵探的角色,讓我們一窺複雜與經過重重掩飾的木材黑市內幕。本書強而有力地證明被默默盜走的樹木及倒下的樹木,其造成的後果是如何影響森林以外的地方。」——哈利‧拉斯塔德(Harley Rustad),《迷失在死亡之谷》(Lost in the Valley of Death)
「對於抱持善意但過度熱心的環保主義造成之危險,提出了讓人耳目一新且富同情心的警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盜木賊》是一部極為生動、傑出的調查報導」——《洛杉磯書評》(Th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筆觸柔和、深思熟慮的散文,讓人想起了蕾貝嘉.索尼特(Rebecca Solnit)的作品。」——《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對於環境保護將造成當地社區哪些潛在影響,給予了一個深具啟發且持平的論述。」——《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布爾岡深思熟慮的取徑和敏銳的調查報導,向環保人士、政策決策者和國家公園愛好者提供嶄新的視角,了解優先考量瀕危環境的後果就是犧牲掉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愛好自然的你們,注意了。」——《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琳希‧布爾岡(Lyndsie Bourgon)
作家與口述歷史學者,也曾是二○一八年的國家地理學會探險家(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她致力撰寫環境以及環境和歷史、文化與認同交會的議題,專欄文章曾刊登於《大西洋》(The Atlantic)、《史密森尼》(Smithsonian)、《衛報》(The Guardian)、《牛津美國人》(Oxford American)、《永世》(Aeon)、《海象》(Walrus)、《赫茲利特》(Hazlitt)以及其他報章雜誌上。
譯者簡介
何修瑜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傳播藝術碩士,現專職翻譯。史學譯作包括《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帝國的勝利:從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羅馬世界》、《法蘭西全史》、《在風暴來臨之前:羅馬共和國殞落的開始》、《伊斯蘭新史》與《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等。
作家與口述歷史學者,也曾是二○一八年的國家地理學會探險家(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她致力撰寫環境以及環境和歷史、文化與認同交會的議題,專欄文章曾刊登於《大西洋》(The Atlantic)、《史密森尼》(Smithsonian)、《衛報》(The Guardian)、《牛津美國人》(Oxford American)、《永世》(Aeon)、《海象》(Walrus)、《赫茲利特》(Hazlitt)以及其他報章雜誌上。
譯者簡介
何修瑜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傳播藝術碩士,現專職翻譯。史學譯作包括《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帝國的勝利:從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羅馬世界》、《法蘭西全史》、《在風暴來臨之前:羅馬共和國殞落的開始》、《伊斯蘭新史》與《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