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11月號/2020
- 12月號/2020
- 2019臺灣詩選
- 434
- A Brief History of Vice
- A Brief History of Vice - How Bad Behavior Built Civilization
- Alfian Sa’at
- Bodhi IA
- boy love
- Couleurs de l’incendie
- Daniel Jones
- DiFer
- Ignorance and Fantasies of Knowing
- J. HO
- J. HO(胖古人)
- Loss and Redemption)
- Pierre Lemaitre
- Robert Evans
- Sogyal Rinpoche
- Steven Connor
- verse
- Verse(12月號/2020,第3期)(桂綸鎂版)
- 世茂
- 丹尼爾‧瓊斯
- 九歌
- 二魚文化
- 亞非言
- 任性無為
- 傷風敗俗文化史
- 傷風敗俗文化史:十五個改寫人類文明的墮落惡習
- 其他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劇本原創小說
- 劉冠廷版
- 劉維人
- 卓嘉琳
- 厭世國文老師
- 厭世廢文觀止
- 厭世廢文觀止: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
- 古典
- 台灣
- 台灣商務
- 史蒂芬·康纳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吳品儒
- 吳逸驊
- 吳青峰
- 和靜清寂
- 哲學
- 唐頤
- 四方文創
- 圖解哲學
- 圖解哲學(修訂版)
- 圖解心理學
- 圖解心理學(修訂版)
- 圖解易經養生寶典
- 圖解易經養生寶典(新版)
- 圖解無上瑜伽
- 圖解無上瑜伽:金剛乘最高密法.脫離輪迴的關鍵途徑
- 圖解社會學
- 圖解社會學(修訂版)
- 圖解西藏密宗
- 圖解西藏密宗(新版)
- 大塊文化
- 大是文化
- 她們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01)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02)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03)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04)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7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8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7):隋唐風雲篇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8):盛世大唐篇
- 孫元平
- 孫得欽
- 孫梓評
- 寫給我62個男人的備忘錄
- 寫給我62個男人的備忘錄(1984-2020)
- 小說
-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
- 川貝母
- 布克文化
- 張宏實
- 張競
- 張老師文化
- 張鐵志
- 後宮交換日記
- 志銘與狸貓
- 怎麼可能忘了你
- 愛情的52種面貌
- 愛情的52種面貌〈中英對照賞析版〉:悸動、低泣與思念的心:西洋經典情詩選
- 散文
- 文學雜誌
- 斑馬線文庫
- 新加坡
- 方明生
- 方祖鴻
- 日本
- 易博士出版社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暮色詩心版
- 書
- 曾寶瑩
- 有鹿文化
- 李忠謙
- 杏仁
- 林佳樺
- 桂綸鎂
- 楊理然
- 橡實文化
- 歷史
- 水靈文創
- 法國
- 泰國史
- 泰國史(增訂版)
- 洛桑杰嘉措
- 海外
- 漫畫
- 漫遊者文化
- 燃燒的玫瑰
- 現代愛情
- 現代愛情:關於愛、失去與救贖的真實故事
- 現代愛情:關於愛、失去與救贖的真實故事(Modern Love: True Stories of Love
- 當時小明月
- 白光歌夢版
- 白童夜歌
- 皮耶‧勒梅特
- 眾神與野獸
- 知識的癲狂
- 知識的癲狂: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
-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 社會科學
- 究竟
- 第433期
- 第434期
- 第三期
- 第九個身體
- 索甲仁波切
- 結痴
- 繁體
- 繆詠華
- 羅伯‧埃文斯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第433期
- 聯合文學第434期
- 肥志
- 胖古人
- 華威國際
- 華文
- 蘇穎欣
- 被貓咪包圍的日子
- 西藏密宗
- 西藏生死書
- 西藏生死書(附DVD)四版
- 親愛的我怎麼消失了
- 詩
- 謝雅玉
- 豊田悠
- 貓
- 貓咪哪有那麼可愛
- 貓永遠是對的
- 追奇
- 追奇作品套書
- 追奇作品套書《任性無為》+《這裡沒有光》+《結痂》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裡沒有光
- 那些最靠近你的
- 鄭振煌
- 鄭煥昇
- 野人
- 鏡文學
- 閻連科
- 阿瑪建國史
- 陳克華
- 陳思宏
- 陳湘陽
- 陳牧宏
- 陳繁齊
- 陳鴻瑜
- 隋唐風雲篇
- 集合
- 青文
- 韓國
- 餐桌上的中國史
- 餐桌上的中國史:歷史有溫度,每天冷熱生猛的現身在我們吃的料理
- 馬來素描
- 鬼地方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暐婷
- 黃阿瑪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貓咪超有事1——貓奴的崩潰與歡愉日記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怎麼可能忘了你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被貓咪包圍的日子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咪哪有那麼可愛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貓永遠是對的
-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阿瑪建國史

【預購】現代愛情:關於愛、失去與救贖的真實故事(Modern Love: True Stories of Love, Loss and Redemption)◎ 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編(譯者:吳品儒)
平常價 $27.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紐約時報》熱門專欄精采集結
亞馬遜影音(Amazon Prime Video)改編為原創劇集,第一季好評不斷
安•海瑟薇與多位實力派演員共同主演
2004年至今,《紐約時報》持續刊登各類型創作人
寫下自身愛的經歷,映照出人們在感情裡的一笑一淚,渴望相依
42個揪心、掙扎的真實故事,每一篇都是勇氣的不同形式
當尋愛女子陷入訊息被不讀不回的悲傷五階段;
當可靠先生因為失智變得無法依靠;
當教會拒絕了愛上夏娃的夏娃;
當摯愛的先生即將變身為妻子;
當醫生宣布,妳剛領養的嬰兒長大會癱瘓……
在脆弱的各種樣貌裡,我們都不是一個人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現代,
新科技、新觀念、新價值快速改變著關係與生活,人際間更多困難――
要怎麼勇敢,在最後一刻伸出手去?
要怎麼在生命的急轉彎中站穩,承受撞擊?
如何接納,如何重新接納?
當心痛無可避免,如何找回自己?
如何相信什麼是愛情?什麼是愛?
「現代愛情」(Morden Love)為《紐約時報》熱門專欄,邀請各類型寫作者撰寫關於愛情與愛的真實故事,自2004年起持續至今。本書由專欄編輯丹尼爾•瓊斯精采選編。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許多新現象與新衝擊正在更快速出現:網路社群、交友軟體、多元成家、憂鬱症、癌症、自閉症、失智症、性別認同、變性抉擇、不婚、再婚、跨齡戀愛、中年失婚、晚年戀情……等,觀念與行動的應對壓力都變得比以往更大,「獲得幸福」似乎變成更加挑戰的事。
這就是愛情,每個人都可以愛,可能需要一點勇氣,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氣。
收錄在這本書中的42個真實故事,記錄了從尋覓到戀愛路上的各種震撼,以及從人生急轉彎到成家之後的考驗,是這個時代豐富愛情面貌的縮影。
同名電視影集於2019年10月由Amazon Prime Video播出第一季共8集,由安•海瑟薇與多位得獎、知名演員共同主演,並有第二季計畫。英文版同名Podcast亦已上線。
感動推薦
陶晶瑩(主持人/作家)、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陳雪(作家)、趙雅芬(作家)、
張瑋軒(吾思傳媒創辦人暨執行長)、
廖秀哖(Harper’s BAZAAR哈潑時尚總編輯)、杜祖業(GQ總編輯)
編者簡介
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
從二〇〇四年起擔任《紐約時報》「現代愛情」專欄編輯,編有《被照亮的愛:探討人生最神祕的主題(五萬個陌生人的實例)》(Love Illuminated: Exploring Life’s Most Mystifying Subject (with the Help of 50,000 Strangers))、《沙發上的混帳:試圖認真解釋他們關於愛、失去、身為父親,以及對自由感受的二十七位男士們》(The Bastard on the Couch : 27 Men Try Really Hard to Explain Their Feelings About Love, Loss, Fatherhood, and Freedom)、小說《露西之後》(After Lucy)。每週固定主講《現代愛情》Podcast,並擔任亞馬遜工作室(Amazon Studio)改編影集《現代愛情》的顧問製作人。現居麻州北安普頓及紐約市。
譯者簡介
吳品儒
畢業於師大翻譯所,作品包括《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寂寞)、《遇見奇卡》(大塊)等多本譯作,合作請洽:wupinrurossetti@gmail.com。
前言
身為「現代愛情」專欄編輯,時常自問:「什麼樣的故事能稱為愛情故事?」我每年處理八千多篇投稿,總是不由自主地思考:這是愛情故事嗎?如果《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是具有代表性的報紙,是否意味著我也在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呢?若真如此,我最好為自己的工作下個明確的定義。
二〇〇四年這個專欄開始連載,創始編輯(時尚編輯崔普•加百列〔Trip Gabriel〕、我太太凱西•漢娜奧爾〔Cathi Hanauer〕和我)決定把愛情定義得廣一點,因為不想把收在這專欄裡的文章侷限為浪漫戀愛故事。人為了與人親近,用盡畢生力氣,我們希望這些故事不但能探索愛的光明面,也探勘黑暗面,汲取其中的痛苦與歡樂。
力道最強的故事通常都伴隨重大事件,例如中年婚姻卡關、親職張力、失去摯愛(孩子、配偶、雙親、朋友)。這些故事鮮少歌頌玫瑰與親吻,算得上愛情故事嗎?當然算。
在所有愛情故事中,最動人的元素是脆弱(vulnerability),脆弱可以有很多形式。無論哪一種,都代表願意讓自己暴露在「失去」的可能性中――這很關鍵――以換取連結的可能。不願讓自己受傷就不可能與他人產生連結。當然,每個人願意付出的代價不同,從踮起腳尖試水溫到蒙著眼睛從懸崖跳下,都有可能。
瑞秋•費爾茲在她的作品〈被不讀不回的悲傷五階段〉中詳細描述她傳出略帶挑逗的訊息給剛約會不久的對象後,換來不斷攀升的焦慮,她痛苦地等待對方回訊,等了幾個小時像等了一輩子那麼久。另一種脆弱表現在艾美•克魯塞•羅森塔爾的〈或許你會想跟我先生結婚〉,這篇作品是她替丈夫寫的交友檔案,因為她即將死於卵巢癌,不希望自己離開後留他一個人孤單。
要定義何謂愛情故事,就該先定義什麼是愛情,但這更難。一般定義中的愛情比較偏向花花世界,但從我的觀點看來(畢竟我過去十五年來閱讀、速讀、精讀過十萬篇愛情故事),我覺得愛情不是玫瑰而是手推車,沾滿礫石又髒兮兮,但它很牢靠。即便如此,還是很難解釋什麼是愛情。
有一次我上電台受訪,主持人剛介紹完我的身分就直接問我:「愛情是什麼?」
突然被這樣一問,我措手不及地笑說:「妳真的要從這裡切入?」她沒跟著笑,那一刻很尷尬,後來我用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之類的話敷衍過去。
真希望受訪時我能想起自己前幾年的文章來回答主持人。當時正值情人節,做為專欄編輯,我寫了一篇文章闡述自己的觀察。愛情對我而言不是定義,而是實例,所以我覺得,出現在專欄以及此書中萬花筒風貌般的文章,比字典更能解釋什麼是愛情。當時我這樣寫:
如果我是《星艦迷航記》的史巴克,我會說愛情是三種情緒或衝動的產物:欲望、脆弱和勇氣。欲望會讓人脆弱,因而你得勇敢。
不過我不是史巴克,所以我要說一個故事。
假設你決定去中國領養女嬰,行前收到孩子的照片,貼在冰箱上看了好幾個月,終於你飛過半個地球把她抱在懷裡,眼淚淌過臉頰。
之後回到飯店房間,幫孩子換衣服時,卻發現她身上有著令人擔心的印記,尤其是脊椎有一道疤痕。你帶孩子看醫生,到醫院做檢查,照電腦斷層,得知她之前脊椎挨過刀,手術技術很差,導致神經受損,很快會大小便失禁。噢,她還將終身癱瘓。很遺憾。
收養單位讓你選擇:留著這個有缺陷的寶寶,或者改養另一個比較健康的。你不知道往後將面臨什麼考驗,不知道回國後會聽到多驚人的診斷結果,不知道她發病時會多可怕。你也不知道幾年以後這故事竟然會有美滿結局,孩子熬過這一切,健康一點也沒有受損。總之,在那個當下你得決定是否接受考驗,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伊莉莎白•費茲塞蒙,這位在母親節寫下〈成為母親的第一堂課〉的女性,你會說:「我們不要改領養其他孩子,我們只要眼前睡著了的這個孩子,她是我們的孩子。」
這就是愛情,每個人都可以愛,可能需要一點勇氣,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氣。
如果你想看到各種形式的勇氣,包括伊莉莎白•費茲塞蒙的,這本書都能滿足你。書裡的故事會帶給你衝擊,讓你省思,也會讓你歡笑、心痛、流淚,有時候甚至不是太現代。故事永遠會撬開人類愛情的蜆殼,讓我們看到內在黑得發亮的美麗。
――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