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一個人的私家菜:說食畫◎馮傑
平常價 $28.00一冊別樣散文,卻是一本關於吃的書,
又不是純粹的吃書,它是屬於詩人「一個人的吃」。
無國宴豪華大餐,皆民間平常食事。寫的不是食單,是記憶裡親情,文化殘存餘脈。有世相細節,味蕾記憶,有親情人事,童言食語。形式上圖文並茂,藕斷絲連,呼應相補,內容上斷章取義,摭拾採擷,趣味盎然。作者在「煮字烹詞,搶詞奪理」。既是鄉村食單、俎上文字,又是時代痕跡、晚風殘月。字裡瀰漫文字的味道,行間穿行著口味鄉味,更有心味。作者在「與食俱進」,相當於一堆漫不經心的「文字的零食兒。」
讀這樣的小食單是在「搬食」--搬文字的零食兒。
本書作品曾在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開設文圖專欄。
作者簡介
馮傑,一九六四年生於中國烹飪之鄉河南長垣。
少年始涉世謀生,從事過多種職業。
獲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
著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台灣九歌出版社)、《泥花散帖》(台灣印刻出版社)。
七歲時會炸油饃,十七歲時會做撈麵,三十七歲時記錄食單,現在畫畫。
癖
--(馮傑散文集《說食畫》序)
狗都有癖,人怎可無癖?有人有殺人癖,我無。我有文癖。
我癖老子的無用。我癖莊子的逍遙。我癖陶老頭的悠然。我癖東坡的詞文和他的肉。我癖金聖嘆三十多個不亦快哉。我癖晚明小品。我癖鄭板橋幾根骨頭。我癖金農的漆書。我癖水滸的序文。我也癖漢簡和瘦金。
我癖梁實秋的雅舍。我癖林語堂的雜文。我癖沈從文張愛玲。我癖汪曾祺的小說。我癖吳魯芹張曉風的散文。
最近,我癖馮杰的散文。
我這老頭(叫老賊也成),咬文嚼字七八十年,炒菜欠火,咬文嚼字,算是吃家。我能嚼出別嘴嚼不出的味道。
什麼是別嘴嚼不出的味道?
比如李逵簪花。比如武大配金蓮。比如日本陶,粗中帶雅。比如劉姥姥吃妙玉茶席。比如花和尚拔大柳樹。比如林黛玉抓蝨子。比如東坡醉臥野橋。比如陶潛大嚼菊花。比如朝雲赤足鋤地。比如東坡坦腹唱大江東去。比如陳老蓮畫的水滸葉子。
這些是怪味、奇味、活蹦亂跳味、人間真味。
如吃新拔的青蘿蔔嘴裡辣唇邊泥味。如吃新剝蓮子之苦蓮味。如吃野烤紅薯之焦甜味。如偷飲家釀酒之偷醉味。
這些,那些味,在馮杰散文裡都會吃到,這全看你這張嘴,也許都吃不到,這還是全看你這張咬文嚼字的嘴。
鐘鼎古物,美則美矣,卻透著一股屍味。
我們要吃新鮮的有骨有氣的活味。
這才是活癖。
管管
2012年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