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其實你很好:停止自我苛責,擁抱內在小孩,和死纏爛打的焦慮Say Goodbye!◎考拉小巫

【預購】其實你很好:停止自我苛責,擁抱內在小孩,和死纏爛打的焦慮Say Goodbye!◎考拉小巫

平常價 $28.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僅存數量 -1 !
  ★寫給焦慮不安、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的你★
 
  你有多久沒跟自己說一聲「辛苦了」?
  全民焦慮時代,你必須學會「愛自己」的方法!
  資深心理諮詢師帶你讀懂消極情緒想傳達的悄悄話:
  跳脫認知誤區,接納真實且夠好的自己!
 
  「我們無法阻止鳥兒從我們頭上飛過,但可以阻止牠們在我們頭上做窩。同樣的,不好的想法會在我們心底浮現,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讓它駐足心中。」──馬丁.路德
 
  ▍情緒本無好壞,它們只是前來傳遞訊息的郵差
  工作、未來、家庭、戀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事美滿,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簡單。當你想改變現狀,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行動時,懷疑、恐懼和焦慮,就會悄悄找上門來。它們在不知不覺中耗盡我們的力氣,我們越是逃避,越逃不出它們的手掌心。其實,情緒是我們的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如果我們一直跟情緒鬥爭,試圖打壓或逃避它,那麼背後隱藏的情感需求就無法得到滿足,讓我們陷入「越努力就越焦慮」的惡性循環。
 
  ▍「正念」是焦慮的天敵,覺察是負面情緒的剋星
  在美從事心理諮商工作近十年的考拉小巫,因看到太多來訪者深受焦慮與自卑所擾,決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讀者找到與自己和解、愛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途徑。書中集結作者近十年來的臨床經驗,歷時四年規劃書寫,從「原生家庭」展開探尋,分享有效管理焦慮情緒的種種方法與工具,包括比爾蓋茲極力推崇的「正念」、打破思維慣性的思考法,以及破解拖延症的行動方案,引導你找到「內在小孩」,接納真實的自己。
 
  ▍相信自己,重啟一段成長、發現與充實的旅程!
 最瞭解自己的人永遠都是自己,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正如德國心理學家卡倫.荷妮 所言,每個人都可以自我實現,只要給予所需的資源和環境,曾經受傷的心靈一定可以痊癒。本書正是這樣一份邀請,為你提供最完整的心理自助資源:
 
  *焦慮值自測量表
  *客製化正念練習
  *認知質疑表     
  *情緒管理技巧一覽表
  *行為啟動練習表   
  *行為改變計畫表
  *緊急自我關愛方案
 
  如果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焦慮、迷茫不安、缺乏自信,不妨參考考拉小巫的說明,活用以上工具,你會發現苦苦尋找的答案,就在自己心裡。如果你願意並已經準備好了的話,請翻開這本書,一同開啟這段改變自己的旅程吧!
 
  【本書適讀對象】
  ✓職場家庭兩頭燒的新時代女性,設立人際界限,找回身心平衡!
  ✓想到進公司就壓力山大的上班族,活用情緒管理破解無效焦慮!
  ✓想換跑道卻沒幹勁進修的夢想家,行為改變計畫讓你動力滿滿!
 
  【療癒暖心佳句,化解你不曾說出口的苦!】
  •我們可能無法控制周圍的人和事,但我們永遠都可以控制自己。
  •努力本身並不是造成焦慮的原因,驅使我們努力背後的認知誤區,才是造成焦慮的真正原因。
  •情緒是我們的情感信號,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自己在情感和心靈上到底需要什麼。
  •當一個認知帶有諸如「永遠、從來、根本、每次」等極端詞語時,往往就是我們離事實最遠的時候。
  •在每一個被壓抑已久的情緒後面,都隱藏著一個久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
  •思維本身並不能定義你,我們頭腦裡所思所想的東西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除非你選擇去相信它。
  •你,並不等同於你的思緒、情緒或身體反應。
  •允許自己體驗豐富的情緒,同時可以有能力掌控這些情緒,而不是被這些情緒所掌控。這才是情緒管理的意義。
  •我們越逃避一樣東西,反而越容易被它掌控和影響。情感逃避更是如此。
  •在這個世界上,連機器人都有故障的時候,更何況是人。如果我們期盼父母是完美的,或期盼自己可以成為完美的父母,我們一定會對他人或自己充滿怨恨和失望。因此,我們無須奢求父母完美,做父母的也無須強求自己完美。
 
本書特色
 
  ★ 新常春藤名校畢業、美國資深臨床心理諮詢師,為你提供全方位的焦慮解除方案!
  ★ 專為華人書寫,從原生家庭、內在小孩、情緒管理、正念到行為改變的療癒大全!
  ★ 豐富圖表與測驗量表,搭配深入淺出的使用說明,讓你和死纏爛打的焦慮說掰掰!
 
暖心療癒推薦
 
  李旻珊/身心科醫師、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豆瓣讀者五星推薦
 
  ★★★★★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的心理自助書
  作者不單單分享了如何最為有效地管理消極情緒,更和讀者們分享了如何找尋導致情緒的根源,以及如何拔除困擾根源,讓你真正接納自己、並變得平和而快樂。
 
  ★★★★★我們的存在就是我們值得被愛的理由
  我們的情緒「感冒」了。而這「感冒病」的背後,是由於我們擁有錯誤的自我認知、錯誤的行為習慣、錯誤的自我相處模式。而解藥,就是重新建立起正確的系統,學會接納自己、欣賞自己、認可自己。這本書,能幫助你。
 
  ★★★★★一本玻璃心和敏感患者的自救指南
  小時候的我很愛哭,每次我哭的時候父母都氣急敗壞,要我吞回自己的眼淚,說我不勇敢不堅強。我一直覺得很無辜……如果,我能早一點意識到考拉所說的,「表露情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並不是錯事」,我想我現在的狀態大抵會好很多吧。一本對我來說相見恨晚的書,希望也能帶給你生活的靈感。
 
網路名人一致好評
 
  機緣巧合下結識了考拉小巫。她說想寫一本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心理自助書,幫助更多人遠離焦慮和痛苦,真正實現心靈的自由。我為她的信念感動,也深信這本深入淺出的書能幫助大家學會如何和消極情緒相處,如何和自己相處,獲得簡單而真實的快樂。──簡里里/簡單心理創始人
 
  天哪,想不到我跟考拉小巫認識已經十三年了!最初認識考拉,她還是英語達人的身分,這些年看著她在美國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如今成立了自己的心理諮詢室並幫助更多的人,由衷地感到高興。這本心理自助書內容詳實,非常接地氣,非常適合正處在奮鬥中感到焦慮和迷茫的我們每一個人。──一直特立獨行的貓/百萬暢銷書作者 
 
  在日常和媽媽們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孩子剛出生這幾年,為人父母所承受的壓力和焦慮。希望小巫這本書能夠陪伴和幫助大家,走過最初艱難的那段時光,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土大柳丁/暢銷書《嬰幼兒睡眠全書》作者
 
  看完考拉小巫的這本書,欣喜於她對這個時代人們的焦慮情緒的理解,更感動於她總結歸納提出的那些可行建議。畢竟,與喝過就忘的「雞湯」相比,能給人可行易操作的「授之以漁」,才能真正拉人出深淵。我喜歡她說的那句「我的作用並不是幫助來訪者,而是幫助來訪者去幫助自己」。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為人父母的我們更深地瞭解自己、接納自己、幫助自己,最終與自己和解。──林小暖bella/國際睡眠諮詢師、知名育兒部落客

作者簡介
 
考拉小巫
 
  資深臨床心理諮詢師、百萬暢銷書作家。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USTL)碩士畢業,專攻精神健康及心理諮詢與治療,領有臨床社會工作者(LCSW)執照,臨床時數超過20,000小時。
  現於美國私人執業,創辦工作室「聖查理斯心理諮詢聯合所」(St.Charles Counseling Associates),專攻情感創傷和焦慮症的心理治療,主要服務在情緒管理、自信心和人際關係等方面有困惑的成年來訪者。
  另著有暢銷書《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考拉小巫的留學成長日記》。
 
  新浪微博:@考拉小巫
  微信公眾號:考拉小巫(kaolaxiaowu_joy)
  個人網站:www.kaolaxiaowu.com

作者序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無比焦慮的年代。
 
  我曾在自己的微博(@考拉小巫)上做過一個調查,問大家在當下的生活裡,有哪些事情會讓自己感到壓力、擔心和焦慮。短短幾分鐘之內,就有上百人回覆了這條微博。幾個小時之內,有近一千人分享了自己的答案。這驚人的回覆率讓我驚訝極了,記得上一次有上千人回覆我的微博,還是在三年前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
 
  把這條微博的所有評論認真整理完之後,我發現有近一半的人因為擔憂自己的未來而感到迷茫和焦慮。他們對生活現狀感到不滿,想要改變,但卻因為缺乏自信和勇氣而遲遲未做出任何行動。當行動遠遠落後于想法時,心裡就會漸漸產生懷疑和恐懼:懷疑自己的能力,擔心自己「有問題」,害怕自己一輩子一事無成,被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遠遠地拋在後面。
 
  有近四成的人因為工作原因而感到焦慮,無論是體制內的人還是體制外的人,各有各的痛處。體制內的人擔心自己與社會脫節,雖說端著一個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但是光鮮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顆身心俱疲的內心,周而復始一成不變的日子和無望的晉升空間,都讓自己的內心隱隱地感到焦躁不安。體制外的人擔心自己隨時會被社會淘汰,產業的更新換代,崗位的競爭壓力,複雜的職場人際,無一不是現代都市職場人士焦慮的源頭。
 
  有三成的人提到了婚戀和育兒帶來的焦慮感。單身的因為被催婚而焦慮,結婚的因為家庭關係而焦慮;沒娃的因為被催生而焦慮,有娃的因為育兒而焦慮;全職媽媽因為自己的這個身分而焦慮,職場媽媽又因為要平衡工作與家庭而焦慮。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人提到了對自己和家人健康狀況的擔憂,升學或考試帶來的學業壓力,畢業時面臨的就業壓力,買房或貸款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及由人際關係等問題導致的壓力和焦慮感。
 
  整理完大家的回覆後,我獨自一人在書房靜靜地坐了很久很久,腦海裡思緒萬千。由於我的臨床專攻方向是焦慮情緒和情感創傷,所以曾經見過很多同樣受焦慮情緒困擾的來訪者。大家在這條微博上留下的文字,讓我回想起了我的來訪者們最初剛開始見我時的樣子。他們的擔憂和焦慮,他們頭腦裡停不下來的思緒,他們經歷過的無數個失眠的夜晚,讓他們壓力倍增的人際關係,以及由於焦慮情緒而導致的其他身體或心理困擾,都在我的腦海中一一閃現。
 
  漸漸地,我又回憶起來訪者們在開始心理諮詢之後所經歷的成長和改變。通過和我的會面,他們逐漸對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多客觀的瞭解,學會了如何健康地管理情緒,學會了與自己和平相處的方式,從而找尋到了自己的個人價值,建立起了更為健康的人際關係,並因此在內心深處感受到了自信、快樂、滿足和平和。
 
  每當我可以幫助來訪者去幫助自己的時候,我就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我工作的意義。當看到有這麼多人被焦慮情緒困擾時,我非常渴望自己也能去幫助他們。然而,和每一位來訪者的工作週期短則三五個月,長則一兩年,因此我能夠見的來訪者人數非常有限。我想,如果我把每日和來訪者們分享的內容通過文字的形式發表出來,那麼我就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我希望可以把多年來學習和積累的東西,用一種社會大眾都能讀懂的方式寫出來,分享給每一個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得到專業心理諮詢服務,但卻同樣十分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便有了你現在手上捧著的這本書。
 
  這本書,寫給每一個在內心深處感到焦慮、不安、迷茫、自卑,或擔心自己不夠好的人。書中非常詳細地分享了如何健康地管理消極情緒、在內心達到自我認同、重塑個人價值,以及如何長遠地建立穩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安全感。
 
  這本書的前兩章,主要和大家聊了聊當下社會裡很多人都經歷著的「越努力,越焦慮」的怪現象,以及導致我們焦慮、不安和自卑情緒的根源。
 
  第三章非常詳細地講述了正念的概念,以及如何運用正念去改變我們與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之間的關係。在這一章裡,我分享了很多正念練習,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真正感受到正念狀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從而學會把它運用在自己平日的生活裡。
 
  第四章主要分享了思維習慣的養成,以及如何用積極思維去代替消極思維,從而養成積極和平衡的思維習慣。
 
  第五章詳細地聊到了所有關於情緒的內容,包括情緒是什麼,它的作用有哪些,我們對情緒的一些常見誤解,它背後隱藏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有效地接納和管理我們的消極情緒。這個章節裡,我也分享了很多管理情緒的小練習,大家在讀書的過程中就可以隨時練習和運用。
 
  第六章主要談到了行為改變的內容,包括想改變卻不敢改變、決定改變卻沒有行動力、如何有效克服「拖延症」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這一章裡找到答案。
 
  本書的最後一章,具體聊到了該如何通過行為改變,去幫助自己學會接納、欣賞、尊重和關懷自己,從而在內心深處化解焦慮、不安和自卑等消極情緒,真正與自己達成和解,並進一步樹立穩固的自信心,提升安全感。
 
  著名德國心理學家卡倫.荷妮曾說過,每個人都是可以自我實現的,只要阻礙其成長的障礙物能被移除,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像一顆橡果一樣,長成一棵茁壯的橡樹。
 
  這是多麼貼切的一個比喻。我就是這樣看待自己臨床心理諮詢師這個角色的。在我看來,我的作用並不是幫助來訪者,而是幫助來訪者去幫助他們自己。當來訪者問我「我跟男朋友應該繼續還是分手?」「我該換工作嗎?」「總跟別人鬧矛盾,我該怎麼辦?」「我到底怎麼做才能不焦慮/不傷心/不生氣?」等問題時,我都會和他們分享說:
 
  第一,心理諮詢師的作用並不是給建議,而是幫助來訪者去更加清晰地覺察自己內心的矛盾衝突和情感需求,從而自己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決定;
 
  第二,心理諮詢師把個人觀點強加在來訪者身上,是不公平且有違職業道德的行為。而且我堅信,最瞭解來訪者的人永遠都是他們自己,每個來訪者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第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直接給予來訪者答案,永遠都不如給予他們自我尋找答案的能力更為重要。
 
  在做心理諮詢的近十年來,我無數次看到當障礙物被移除時,「橡果」成長的驚人速度。因此,我深信卡倫.荷妮的那句話,每個人都是可以自我實現的。無論一個人經歷過什麼,只要給予他/她所需的資源和環境,那顆曾經受傷的心靈一定可以得到痊癒。
 
  這些話,寫給此時此刻正在讀這本書的你。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可能也會非常迫切地想要得到些什麼。也許,你想要得到一個「怎麼辦」的答案。也許,你渴求一股前進的動力。但是,我希望你可以把這本書當作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和我一起踏上一段重新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和成長自我的旅程。
 
  在這本書裡,你也許不會立刻找到那個「怎麼辦」的答案,讀完之後也可能不會立刻感到動力滿滿。但是,如果你願意接受這份邀請,並把書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付諸實踐的話,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發現,其實你很好,而你苦苦尋找的答案就在自己的心裡。你自己,其實就可以給自己一直以來所需要的動力、信心、勇氣和認可。
 
  如果你願意並已經準備好了的話,就讓我們一同開啟這段改變自己的旅程吧。
 
考拉小巫
2018年4月25日
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