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精裝版)◎白先勇

孽子(精裝版)◎白先勇

平常價 $36.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白先勇
 
  跨世紀的經典,感動無數讀者
  已譯成英、法、德、日、荷蘭、義大利等多國語言
  入選法國《世界報》百大世界小說
  先後改編成電影、電視影集、舞台劇,影響深遠
  出版四十年‧精裝鉅獻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
 
  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Hugo Marsan)於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評介《孽子》,讚譽這部小說是一齣「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馬爾桑說:「《孽子》有傳奇故事的緊張、強烈,卻無強加的快樂結局;雖然描述人性被破壞、被蹂躪的一面,但並不劃分劊子手和受害者、好人和壞人、拯救者和懺悔者之間的界線,是一部罕見的作品,也是一部偉大的小說。」

作者簡介

白先勇


  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四十一年來臺與父母團聚。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定居,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八十三年退休。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著作豐富,面向多元,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八千里路雲和月》,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

  加大退休後,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

  民國一○○年開始致力整理父親白崇禧的傳記,一○一年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在兩岸三地與歐美漢學界,都受到重視,並引起廣大迴響,一○三年出版《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整理白崇禧將軍來臺最新史料與口述採訪紀實。

  民國一○三年在臺灣大學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三個學期,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學子,深受兩岸學生歡迎。後出版《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策畫編纂《正本清源說紅樓》。


《孽子》變奏四十年
白先勇


  如果從一九八○年《南洋商報》連載《孽子》完畢算起,《孽子》面世迄今已有四十年了。過去不斷有人問我當初寫《孽子》的動機起源。我對文學一直有一個信念:文學寫的不外乎人性、人情,凡是表露人性、人情的故事,都可以寫入詩歌、小說、戲劇中。同性之間的情愛自古至今也都是屬於人性、人情的一部份,當然也可以作為文學的主題。

  四十年前,我在撰寫《孽子》的時候,同性戀、同志議題在台灣、在華人世界,的確還是一種社會禁忌。但一個作家對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作品,必須誠實。我寫《孽子》時,完全是「從心所欲」,也就顧不得社會的觀感,讀者的反應了。法國《解放報》訪問世界各國作家:你為何寫作?我的回答是:我寫作,因為我希望將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楚轉換成文字。《孽子》寫的就是一群被家庭流放,被社會遺棄的孽子,他們在親情的廢墟上,重建家園的悲壯故事。其實《孽子》也就是一齣尋父記,孽子被逐出伊甸園後,一直要等到他們尋著精神上的父親,才獲得救贖。

  《孽子》剛出版時,台灣文壇一片沉默,大概一時不知該如何對待這部奇怪的小說。但漸漸的各種評論便出現了,同時《孽子》開始經歷不同面貌的變奏。首先是版本,在台灣,第一次成書出版是一九八三年遠景版,後來,一九八九年允晨出版社接了過去,以至於今。中國大陸的簡體版一共有八種,一九八七年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孽子》,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次出版這部小說,恐怕也是一九四九年以後,大陸第一次出版以同性戀者為主角的長篇小說,接著一九八八年北京人民文學也出版了《孽子》,人民文學是大陸最官方的出版社。此後各出版社也就紛紛推出《孽子》:上海文藝、廣州花城、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北京燕山、江蘇文藝、重慶出版社。同性戀在中國大陸社會、文藝界一直是一項相當敏感的議題,《孽子》能夠在大陸這樣早出版而且又這樣廣為發行,確實是一項異數,而這些版本都是完整版,沒有刪減。

  《孽子》的另一個化身便是變成了其他國家的文字,《孽子》的英譯Crystal Boys 一九八九年由San Francisco Gay Sunshine出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譯,葛浩文的譯文十分流暢,相當道地。二○ 一七年,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中心重印Crystal Boys。一九九五年,法譯《孽子》Garcons de cristal由Paris Flammarion出版,名翻譯家雷威安(Andre Levy)翻譯。二○○三年由Paris Philippe Picquier重印。《孽子》在法國出版,引起相當大的反響。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Le Monde)刊登整版評論,文評家雨果・馬爾桑(Hugo Marsan)題為〈將悲情研為金粉的歌劇〉,法國第二大報《解放報》(Libération)也以三分之二版面登出艾蓮・阿瑟哈( Helene Hazera)的評論。二○一九年,《世界報》選出自法國解放,該報於一九四四年成立以來,在法國出版的一百本最吸引人閱讀的世界小說。華文小說選了兩本:《孽子》還有余華的《兄弟》。

  後來幾年,《孽子》的德譯本、義大利譯本、荷蘭譯本、日譯本相繼問世,二○一八年,越南文的《孽子》也出版了,於是《孽子》又變奏到歐、美、亞各國去了。

  《孽子》同時也經歷了另外一種變奏。從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舞台劇。一九八六年,《孽子》改編成電影,由虞戡平導演,邵昕、姜厚任,分飾阿青、龍子,孫越扮演楊教頭。這好像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戀人物為主的電影。二○○三年,《孽子》電視連續劇播演,導演曹瑞原,阿青、龍子由范植偉、庹宗華分飾,還有幾位資深演員參加:柯俊雄(李父)、王玨(傅老爺子 )、丁強(楊教頭)。《孽子》連續劇在公視一連五次重覆播出,而且是晚間八點檔,這部連續劇,編、導、演俱佳,造成了相當大的社會影響。這也好像是台灣電視史上,第一次以同性戀人物為主角的二十集連續劇。《孽子》第一次改編成舞台劇是由John Weinstein編導的英文舞台劇,一九九七年在哈佛大學演出,由波士頓區各大學的亞裔師生聯演,孽子們講英文,頗饒趣味。二○一四年,台灣版的《孽子》舞台劇終於登上國家劇院,導演仍是曹瑞原,我與施如芳共同編劇,莫子儀、吳中天、張逸軍分飾阿青、龍子、阿鳳。中間一段「龍鳳血戀」由吳素君編的一則「舞劇」演出,是全劇的亮點。這齣舞台劇感人至深,觀眾為之掉淚。今年《孽子》舞台劇將重演,從高雄、台中到台北巡迴演出。

  四十年來世界在變,台灣社會也在變。四十年來,《孽子》也一直不停地在變奏,而去年台灣終於成為亞洲第一個國家通過同志婚姻法,加入了世界潮流。允晨出版社計畫在《孽子》面世四十年,推出《孽子》精裝本,特別具有紀念意義。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