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9
- 10月號/2018
- 10月號/2021
- 10月號/2022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1月號/2018
- 11月號/2019
- 11月號/2020
- 123
- 12月號/2021
- 12月號2019年
- 12月號/2020
- 133
- 1月號2018年
- 1月號2021年
- 2017
- 2022
- 2023
- 2023年6月號
- 2024
- 2025
- 2月號
- 2月號/2022
- 2月號/2020
- 2月號/2021
- 3月號/2020
- 3月號/2021
- 404 not found
- 471137837081202
- 4712977740136
- 4712977740853
- 471297774085302
- 4月號
- 4月號/2020
- 4月號/2022
- 57
- 5月號/2020
- 5月號/2021
- 69
- 6月號/2018
- 6月號/202
- 6月號/2021
- 74
- 77
- 78
- 79
- 7月號2021
- 8月
- 8月號/2020
- 8月號/2021
- 91
- 92
- 94
- 95
- 96
- 97
- 9月號/2019
- 9月號/2020
- babu
- 一起吃鍋的日子
- 三貼
- 上班的路上
- 不要偷我美美的行李箱
- 人生好難
- 人生苦短別閃酒
- 做一件重要的事
- 傷心歌單
- 公館
- 其他
- 南國的一天
- 原胚色
- 台灣
- 咖啡再苦也沒人生苦
- 哇嘎哩共
- 啊!這很小日子耶
- 啤酒
- 啤酒再苦也沒人生苦
- 喝心酸
- 喝點酒就好了
- 在我們的城,天天都想過好日子
- 壞客戶退散
- 壞老闆退散
- 大口吃下美好人生
- 大城小事
- 大城小事明信片
- 大書袋
- 大紀事
- 天空藍
- 失戀沒什麼好悲傷的
- 好想去約會
- 寂寞不等於孤單
- 審計
- 對你說
- 小日子
- 小日子07
- 小日子100
- 小日子101
- 小日子102
- 小日子104
- 小日子105
- 小日子106
- 小日子109
- 小日子110
- 小日子112
- 小日子113
- 小日子2023享生活曆
- 小日子74
- 小日子77
- 小日子91
- 小日子94
- 小日子95
- 小日子96
- 小日子97
- 小日子十周年限定海報
- 小日子十週年限定海報
- 小日子特輯NO.004:美好滋味,台灣《飲食特輯 》
- 小日子:2022生活百百款日曆
- 小日子:傷心歌單(12月號/2019)(第92期)
- 小日子:前往仲夏的海洋 捕捉與大海一起生活的日子
- 小日子:南國的一天(8月號/2022)(第118期)
- 小日子:啊!這很小日子耶(12月號/2022)(第120期)
- 小日子:在神祕學裡 我找回自己
- 小日子:在秋日裡 大口吃下島嶼日常
- 小日子:失眠的人
- 小日子:寫一封信給(7月號/2021)(第111期)
- 小日子:從廟口開展的生活風景
- 小日子:微醺的風土記錄 臺灣地酒手帖
- 小日子:我們和貓與狗的小日子(1月號/2017)(第57期)
- 小日子:我們喜歡吃早餐
- 小日子:我想一個人去這些地方(一個人特刊)
- 小日子:改變一生的冒險(8月號/2023)(第124期)
- 小日子:新世代職人的工作日常(1月號/2018)(第69期)
- 小日子:極簡生活
- 小日子:歡迎光臨 我的房間
- 小日子:消失在地圖上的祕密店
- 小日子:深夜裡的小酒館
- 小日子:為了一間店 我們去(2月號/2022)(第115期)
- 小日子:為自己讀詩
- 小日子:無論如何 都要愛下去
- 小日子:現代漢方生活指南
- 小日子:理想的週末
- 小日子:生命裡果然還是 要有咖啡店
- 小日子:留住時間的古器物
- 小日子: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4月號/2024)(第128期)
- 小日子:纸本杂志存在的理由
- 小日子:背起理想和孤獨 一人工作的生存之道
- 小日子:致孤獨者
- 小日子:臺北女生(4月號/2022)(第116期)
- 小日子:與山海共存 把生活過成自然的樣子
- 小日子:謝謝泡麵
- 小日子:讓心鬆弛的咖啡館(6月號/2023)(第123期)
- 小日子:這樣懶散是我的一種浪漫
- 小日子:香港藝文漫步(2月號/2025)(第133期)
- 小日子:點♡時刻(6月號/2022)(第117期)
- 小書袋
- 彈珠遊戲
- 徽章
- 快樂的廢柴
- 怎麼喝都喝不醉
- 怒
- 想說的話藏不住
- 我不是壯士很胖
- 我不是胖只是肉多多
- 我厭世我存在
- 我是行動派你是新貴派
- 我的行李箱和我的心一樣易碎
- 我行我素
- 指點迷津
- 撕頁便條紙
- 擋泥板
- 整理然後重新出發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學雜誌
- 日子:好想去約會(12月號/2021)(第114期)
- 日曆
- 明信片
- 暗夜
- 曆
- 最好的生活在臺彎
- 最好的生活就在臺灣
- 有些話只想對你說
- 榕樹下棋
- 機車瀑布
- 永康
- 泡麵
- 海報
- 海外
- 深棕
- 渣男退散
- 滾
- 為了一間店 我們去
- 為人生乾杯
- 珍珠雞扒
- 理想的週末
- 生活
- 生活即旅行
- 用餐時光
- 白
- 白(原胚色
- 白晝
- 白色·
- 磚紅
- 神農
- 童年多多
- 符咒貼紙系列
- 第100期
- 第102期
- 第103期
- 第104期
- 第105期
- 第106期
- 第107期
- 第109期
- 第110期
- 第112期
- 第113期
- 第119期
- 第120期
- 第121期
- 第122期
- 第78期
- 第79期
- 第94期
- 第95期
- 第96期
- 第97期
- 筆記本
- 給自己一個放棄的勇氣
- 繁體
- 繡片燙布貼紙
- 绣片烫布贴纸
- 美好滋味
- 能躺幹嘛站
- 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擁有
- 臺北女生
- 臺灣
- 臺灣難波灣
- 與你相伴
- 華山
- 華文
- 萬用筆記本
- 行囊
- 該吃藥了吧
- 讓心鬆弛的咖啡館
- 讓我們用身體對話
- 豬隊友退散
- 貓狗
- 赤峰
- 軍綠
- 遊戲時光
- 酒鬼
- 重要的日子
- 釣魚小貓帆布袋
- 閱讀小書袋
- 闖禍貓
- 防水態度貼紙
- 雜誌
- 飛到你身邊
- 飲食特輯
- 麻辣火鍋
- 點♡時刻

【預購】小日子: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4月號/2024)(第128期)
平常價 $20.00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
紙本式微的現今,為何還堅持做紙本雜誌呢?近幾年許多刊物宣布停刊,總有種末日之感,好似從電影《沙丘》中的海洋星球卡樂丹,來到黃沙遍野的厄拉科斯星,說是危機意識也好,這期小日子想探討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
我們將問題遞向了編輯者,前時尚雜誌《GQ》總編輯杜祖業、《地味手帖》主編董淨瑋、新世代編輯人黃銘彰、日本生活設計雜誌《Pen》編輯群,這些有本事製作出好內容的創作者們,是如何看待紙本雜誌的未來?另外,還有來自各行各業雜誌讀者的心內話,對他們來說,究竟紙本雜誌的魅力為何?
編輯群和記者們出海航行,捕獲受訪者口中的字句:「紙本以實體姿態,可能出現在任何你我都沒有預料到的地方。」「把紙本當成是有內容的物件,保留適當的空間展示出來,也是紙本書發展的方向。」「目前日本有一本雜誌《Halmek》每一期都賣超過30 萬本,內容充滿了各種驚喜。」「當我們看到紙本雜誌陸續收攤,許多知名品牌反而開始出版雜誌。」「印在紙張上的影像、色調的變化,感覺很像是去看畫展,眼前的作品會帶給你想像空間。」
閱讀了這些字句,頓時有種在幽暗隧道中前行,而盡頭有光。
旅遊經歐美、日本國家,仍然看到人手一書或刊物翻閱著,無論通勤、曬日光浴,在何時何地紙本閱讀都能帶給他們一席寧靜之地,我們也特別搜羅世界雜誌,從雜誌中窺探不同文化。臺灣市面上許多刊物仍然持續產出好內容,並且因應時代調整轉變。
小日子生日了,面對數位與科技浪潮襲捲而來,越是喧囂的時代,有一個令人安心的存在,是很可貴的事,如同家附近開著的小店鋪,下了班,總可以和老闆聊上幾句,2024 年的我們,希望仍能堅守崗位,創作出一本本溫暖用心的雜誌。
一件事
主業興趣兩頭緊抓 取捨與遺憾的日常
鬧中有靜 西市羊肉
言情小說 一定要乘載女性主義嗎?
為孩子共同做一張桌子
環島催眠 讓催眠走入人們的生活
插畫家創作日記
房子 Fangtzu:用畫筆捕捉有光的所在
專欄
駱亭伶:來自小細胞的暗號
黃豪平:「其實你沒錯過什麼」 這句話的必要性評估
彭巧如:人生就是平淡又荒謬地過 書店也是
說說話
劉俊謙:放下控制我變得更真實了
封面故事
Mystery of Printed Magazines
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
Part I 我們認為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
在虛擬當道的年代 人們需要更有「存在感」的事物
紙本是一個 突破同溫層的媒介
因為紙本雜誌的存在 擁有了現在趨近理想的生活
Part II
《Pen》編輯室的真心話老實說
Call in 讀者心內話
Part III
我們經歷過的美好雜誌時光
Part IV
世界雜誌特蒐
Part V
出版人的十個崩潰時刻
租屋是種姿態
Miki Wei:有花的空間 是好好生活的最佳證明
小日子×非常木蘭 開箱地方進行式
霧台:雲霧繚繞的神之鄉
小日子享生活誌簡介
於2012年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