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懶惰土著的迷思:16至20世紀馬來人、菲律賓人和爪哇人的形象及其於殖民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的功能◎賽胡先・阿拉塔斯(譯者:陳耀宗)
平常價 $37.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不賣命工作,就是懶惰?
懶惰的究竟是不屈服於殖民資本主義的土著,還是一旁坐享其成的西方殖民侵略者?
懶惰的究竟是不屈服於殖民資本主義的土著,還是一旁坐享其成的西方殖民侵略者?
《懶惰土著的迷思》是已故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討論去殖民東南亞研究和亞際研究的經典社會科學著作。該書探討16世紀至20世紀間,西方殖民者將殖民地土著視為懶惰民族的意識形態建構。在卡爾・曼海姆和知識社會學的基礎上,阿拉塔斯分析西方殖民者如何構建殖民地土著形象,以及這些迷思的塑造如何加強殖民意識形態和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
這部發表於1977年的經典之作,旨在解構這個「懶惰土著的迷思(神話)」,並替這個形象除魅,是系統性批判殖民主義/歐洲中心主義知識的早期典範。用阿拉塔斯自己的話說,這本書的課題便是:「糾正單方面加諸於亞洲土著及其社會的殖民觀點⋯⋯對馬來西亞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則歷史研究習題:殖民時期的馬來人形象迫切需要被糾正,因為這個形象依然在部分有影響力的非馬來人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影響了部分馬來知識分子。此形象只要繼續存在,就會損害民族融合的努力。這個形象也導致馬來人在就業上遭受一定程度的歧視:一些雇主避免聘用馬來人,因為他們認為馬來人懶惰。許多人也認為,馬來人天生不具備經商能力。這一切觀念都是源自於殖民時期的馬來人形象。」
本書的討論對象涵蓋馬來半島、菲律賓和印尼,超越現代民族國家界限和藩籬,思考群島(nusantara)共有的豐富多元文化、思想和傳統,以及這些文化如何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後遭到扭曲。在殖民主義依舊魅影幢幢的現在,本書作為一本「去除殖民心靈」的經典,具有深刻的解放意義,歷史地回顧與批判殖民主義的來龍去脈,並檢視殖民統治賴以存在的前因後果。
本書特色
1. 1970年代吹響批判西方帝國/殖民主義號角的經典之作,為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最重要著作的亞洲首次「無刪改」譯本。
2. 特別收錄賽胡先・阿拉塔斯之子賽法立・阿拉塔斯為本書撰寫的中譯版序言。
3. 挑戰西方帝國/殖民主義針對馬來世界具有剝削性的殖民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4. 對抗殖民主義論述,重建被殖民者自我形象與民族自信,看見被殖民者的真實面貌。
作者簡介
賽胡先.阿拉塔斯(Syed Hussein Alatas)
賽胡先.阿拉塔斯(Syed Hussein Alatas)
已故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曾任新加坡大學馬來研究系創系教授、馬來亞大學校長、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首席研究員。也是馬來西亞多元族群政黨民政黨的創黨主席。長期關注殖民主義、貪腐社會學、伊斯蘭思想、發展中國家知識狀況等問題。著作多本,包括《貪腐社會學》(1968)、《東南亞的現代化與社會變遷》(1972)、《伊斯蘭與社會主義》(1976)、《懶惰土著的迷思》(1977)、《發展中社會的知識分子》(1977)、《貪腐的問題》(1986)等。
譯者簡介
陳耀宗(Tan Yau Chong)
馬來西亞檳城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碩士班畢業。2000年開始專職從事翻譯、審校與編輯工作,並曾在學院兼任翻譯課講師。譯作以文史類專書與論文為主,兼及小說與詩。
審校者簡介
蘇穎欣(Show Ying Xin)
馬來西亞柔佛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文學博士,目前為澳洲國立大學文化、歷史暨語言學院講師,研究興趣為東南亞歷史、文學與知識生產。譯有新加坡作家亞非言(Alfian Sa’at)的《馬來素描》。

【預購】解殖:全球殖民性與世界失序◎瓦爾特・米尼奧羅(譯者: 王嘉蘭、周俊男、 唐慧宇、 黃傑)
平常價 $35.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內容簡介
揭示世界體系背後的殖民邏輯,直指西方文明自我敘事的暴力;
透過多元認識論和永續經濟的生活實踐,
開啟一條有別於發展主義的「全球南方」道路。
瓦爾特・米尼奧羅成長於阿根廷,現為美國杜克大學William H. Wannamaker教授,全球研究與人文中心主任,並擔任柏林文明對話研究院(DOC)資深顧問。於1995年出版《文藝復興的隱暗面:識字教育、地域性與殖民化》(The Darker Side of the Renaissance: Literacy, Territoriality, & Colonization)一書,奠定其重要的學術地位。
作為當代重要的解殖思想家和後殖民理論家,瓦爾特・米尼奧羅長年以來的研究以拉丁美洲的解殖思想和原住民哲學為進路,為我們揭示了16世紀以降、隱匿於世界體系背後的權力殖民性、西方認識論霸權和知識的地緣政治。
其近年的論著更聚焦於反思全球政治中興起的再西方化/去西方化力量和世界秩序的多極化,對於形構當前全球秩序的知識體系乃至於金融機構以及永續發展思維進行深刻檢視,並提出了重要的永續經濟與和諧生活概念。
本書結集了作者自己所挑選的代表性論著,另有為本書撰寫的全新篇章,以及本地學者與作者的訪談,為中文讀者開啟了一個如何面對世界當下難題並且進行知識解殖的「全球南方」視野。
本書特色
1.以拉丁美洲的殖民與解殖研究出發,為國內學界少見的拉美觀點。
2.引入深厚史學視野,與台灣、亞洲學界對於殖民主義的反思相互銜接、對話。
3.精彩分析當前世界失序、多極化世界秩序以及永續發展的資本競爭狀況。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瓦爾特・米尼奧羅(Walter D. Mignolo)
美國杜克大學 William H. Wannamaker 教授,全球研究與人文中心主任,並擔任柏林文明對話研究院(DOC)資深顧問。他曾擔任厄瓜多安第那西蒙・玻利瓦爾大學研究員(2002-2018),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南非印度研究中心(CISA)榮譽研究員(2015-2019)。他曾獲得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6),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榮譽學位(2018)。
譯者簡介
王嘉蘭
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東亞系客座助理教授。
周俊男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博士、南台科技大學應英系副教授。專長領域包括後人類理論、精神分析、翻譯理論。著述範圍涵蓋後人類理論及通俗文化。譯著有《歷史的記憶與日常:資本主義與東亞批判研究——哈若圖寧選集》等。
唐慧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文章發表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電影欣賞》等刊物。
黃傑
《亞洲周刊》特約記者,見文於《亞洲周刊》、《香港01周報》、《信報》、《多維雜誌》、 「新世界」等媒體,曾撰寫超過百篇關於第三世界和地緣政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