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4-1949
- 1914-1949 To Hell and Back: Europe
- 1945-1975
- 9786267129098
- 9786267129210
- 9786267129241
- 9786267129418
- 9786267129449
- 9786267129647
- 9786267129821
- 9786267129838
- 9786267129968
- 9786267129975
- 9786267234099
- 9786267234136
- 9786267234167
- 9786267234273
- 9786267234419
- 9786267234501
- 9786267234556
- 9786267234709
- 9786267509074
- 9786267509111
- 9789578654204
- 9789578654372
- 9789578654648
- 9789578654907
- 9789860763140
- 9789865524449
- A History of Islam in 21 Women
-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Critical Crossroads
-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 Ang Cheng Guan
- Anthony Reid
- Blood and Earth
- Blood and Earth: Modern Slavery Ecocide and the Secret to Saving the World
- David W. Anthony
- Erica Fox Brindley
- Gerard Russell
- Heirs to Forgotten Kingdoms: Journeys Into the Disappearing Religions of the Middle East
- 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
- Hossein Kamaly
- Ian Kershaw
- Imperial Alchemy: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Identity in Southeast Asia
- J. D. Vance
- John Mearsheimer
- Kevin Bales
- Louisa Lim
- Matt K. Matsuda
- Max Hasting
- Pamela Kyle Crossley
- Peter Hessler
- Sanping Chen
- South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A Contemporary History
- Susan Blackmore
- The Buried: 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 The Great Delusion
- The Horse
- The Meme Machine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
- ohn Curtis Perry
- the Wheel and Language: How Bronze-Age Riders from the Eurasian Steppes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 はやしとしお
- 三成美保
- 世界歷史
- 东南亚史
- 东南亚的当代新秩序
- 中国历史
- 中國
- 中國歷史
- 乾隆
-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乾隆的百寶箱
- 乾隆的百寶箱: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
- 亞洲史
- 亞洲文化
- 亞洲歷史
- 人文
- 人文史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類社會學
- 伊恩.克蕭
- 伊斯兰教
- 伊斯蘭教
- 何伟
- 何偉
- 俄羅斯
- 傑德·凡斯
- 傑拉德·羅素
- 全彩图解中央欧亚史:再现骑马游牧民的世界,二千年草原文明演变
- 全彩圖解中央歐亞史:再現騎馬遊牧民的世界,二千年草原文明演變◎
- 八旗
- 八旗文化
- 六四
- 其他
- 凯文·贝尔斯
- 凱文·貝爾斯
- 刘仲敬
- 劉仲敬
- 勞工
- 勞工階級
- 半透明鏡
- 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 半透明镜:清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历史与身份认同
- 南亞
- 历史
- 又一個時代
- 古代中國的24小時
- 古代中國的24小時:秦漢時代的性愛與食衣住行
- 古代中國與越:中國南方邊境的自我認知與族群認同.錢德樑
- 古文明
- 台灣
- 國族
- 國際
- 地獄之行:二十世紀歐洲百年史(卷一)
- 埃及的革命考古学
-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
- 外國文學
- 大卫·安东尼
- 大幻象
- 大幻象: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
- 大衛·安東尼
- 天安門
- 太平洋
- 女性
- 女性的世界史:理解性別意識與歷史變遷,開啟性別史的新視野
- 姬岡壽子
- 安东尼·瑞德
- 安東尼·瑞德
- 宋宜真
- 宗教
- 小濱正子
- 小說
- 帝國煉金術: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
- 底層
- 廖珮杏
- 心理勵志
- 心靈成長
- 性別
- 愷易緯
- 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
- 战争
- 戰爭
- 散文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評論
- 文善
- 文学
-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全新修訂版) Singapore: Unlikely Power
- 日本翻譯
- 日本與中國
- 書
- 木兰与麒麟
- 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 伊朗元素
- 李瑋茹
- 李璦祺
- 杰德·凡斯
- 東南亞
- 東南亞史
-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
-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 林俊雄
- 林慕蓮
- 林添貴
- 林瑞
- 林華
- 柯娇燕(
- 柯嬌燕
- 柿沼陽平
- 歐亞帝國
- 歐洲
- 歷史
- 歷史文化
- 民族學
- 江玉敏
- 洪清源
- 海外
- 海洋
- 清朝
- 游若琪
- 烏克蘭
- 現實
- 生活
- 當神成為機械人
- 盧靜
- 真實記錄
- 石人考古学:突厥遗绪与欧亚草原的世界
- 石人考古學:突厥遺緒與歐亞草原的世界
- 社会议题
- 社會寫實
- 社會文化
- 社會觀察
- 社會議題
- 約翰·培瑞
- 約翰·米爾斯海默
- 絕望者之歌
-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暢銷經典回歸版】
- 繁體
- 绝望者之歌:一个美国白人家族的悲剧与重生
- 罗斯大地
- 翻譯
- 考古研究
- 胡塞因·卡玛利
- 胡塞因·卡瑪利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葉品岑
- 蘇聯
- 血与土
- 血與土
- 血與土:現代奴隸、生態滅絕,與消費市場的責任
- 被隱藏的眾神
- 被隱藏的眾神:一段在中東尋找古老智慧的旅程
- 語言
- 譯者:苑默文
- 譯者:葉佳怡
- 譯者:譚天
- 譯者:賴芊曄
- 譯者:馮奕達
- 译者:朱振宏
- 译者:谭天
- 賴惠敏
- 賴芊曄
- 越
- 越南启示录1945-1975
- 越南啟示錄1945-1975:美國的夢魘、亞洲的悲劇(上、下冊不分售) Vietnam: An Epic Tragedy
- 迷因
- 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The Meme Machine)
- 逆轉的文明史
- 逆轉的文明史:羅斯大地──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俄羅斯演化史
- 逆轉的文明史:美索不達米亞 古老的人類文明曙光如何熄滅,墮落成今天伊拉克窪地
- 逆轉的東亞史
- 逆轉的東亞史(1)
- 逆轉的東亞史(1):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與江淮篇)
- 逆轉的東亞史(2)
- 逆轉的東亞史(2):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 逆轉的東亞史(3)
- 逆轉的東亞史(3):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 逆轉的東亞史(4)
- 逆轉的東亞史(4):非中國視角的華北(上海自由市篇)
- 鄒宜姮
- 鄭天恩
- 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
- 金浩东
- 金浩東
- 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 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那些勵志書不會告訴你的人生真相
- 陳三平
- 雅筑安・梅爾
- 面紗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蘭世界史
- 面纱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兰世界史
- 韓翔中
- 馬、車輪和語言:歐亞草原的騎馬者如何形塑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
- 馬克斯‧黑斯廷斯
- 馬特‧松田
- 馮奕達
- 马、车轮和语言:欧亚草原的骑马者如何形塑古代文明与现代世界
- 马克斯‧黑斯廷斯

【預購】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暢銷經典回歸版】 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傑德·凡斯(J. D. Vance)(譯者:葉佳怡)
平常價 $33.00 每一個孩子也都希望能有一個安穩的家。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能給孩子成功的未來。然而,在一度被認為是「圓夢之國」的美國,在不被主流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的阿帕拉契山區與「鐵鏽地帶」,這樣平凡的期待只是奢望。籠罩著殘破的美國鄉間小鎮的是絕望。
這裡的人們誠懇、直率、熱愛家庭、篤信上帝,然而文化的差異、社會的排斥,剝奪了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這裡的孩子不僅無法念大學、永遠只能做低階藍領工作,更被家暴、輟學、未婚生子、酗酒,與毒品給緊緊掐住。真正更不幸的是,時候久了,他們只能視之為理所當然,拒絕批評,拒絕外界的援助,也拒絕相信自己……只能怨天尤人,把內心深處的挫折轉化為對社會的憤怒。
在各種因素的眷顧下,本書作者傑德.凡斯掙脫了山裡小鎮套在他身上的階級鎖鍊,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進入名聞遐邇的創投基金公司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上班,成為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見證「美國夢」的奇蹟。然而,在這本自傳當中,他透過他命運多舛的前半生述說底層美國與憤怒白人的絕望與無力,分析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他們無法改變命運、在美國社會安身立命。另一方面,他也試圖透過自己的案例說明,在這個每年都有好幾位青年因毒品或犯罪而死亡的美國小鎮,成功地翻轉人生、突破階級的枷鎖。他認為,關鍵在於對自己創造改變能力的信任,以及一個和睦的家庭。
從絕望的底層,胼手胝足攀向人生勝利組,
凡斯的故事述說著白人勞工階級的困境與憤怒,
也見證了在親情的支持下,魯蛇翻轉人生的可能。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個人角度,以感人、溫馨的故事闡述美國工人階級面臨的文化危機。儘管已經有大量的報導在警示過去四十年來這個階級經歷的困境,但從來沒有一個來自內部的人述說他們真實的故事。在《絕望者之歌》中,凡斯用他真實的人生來呈現,對一群生下來就注定無法翻身的族群來說,社會、經濟、與階級的墜落究竟是什麼感受。
凡斯家族的故事始於二戰後情勢一片大好的美國,他一貧如洗的外祖父母為了逃離貧窮,從肯塔基的阿帕拉契山區移民到俄亥俄州。外祖父在汽車工廠找到工作,讓他們的家庭晉升中產階級,他們的其中一位孫子甚至成為耶魯法學的畢業生,可謂光耀門楣,達成了「世代向上流動」的夢想。然而,在《絕望者之歌》的家族記事中我們看到,凡斯的外祖父母、阿姨、舅舅、姐姐,以及最重要的是他的母親,始終無法適應城市中產階級的生活,並難逃糾纏部分美國城鎮的貧困、家暴、酗酒等等社會問題。在凡斯毫不掩飾揭露的家族鬧劇與悲劇當中,是折磨著每一個美國工人階級的惡夢。
《絕望者之歌》的故事悲喜交織,真誠而感人,從書中人物我們可以看到要擺脫階級牢籠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且多麼遙不可及代價。同時也提醒著世人,美國底層社會究竟蘊藏著多少的徬徨、挫折與憤怒,這些都是我們理解川普現象所不能忽視的社會背景。
推薦人
◎ 沈政男(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生)
◎ 林立青(《做工的人》作者)
◎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各界讚譽
▸ 這本卓越且感人肺腑的書,描寫了一個由阿帕拉契山脈貧窮白人組成的弱勢群體。對於這個群體,我只能依靠想像去間接了解。凡斯從小被父親拋棄,母親也對養育他沒有興趣,於是他的祖父母接管了撫養職責,他們很愛凡斯卻有暴力傾向。儘管困難重重,凡斯還是熬過了自己窮困且提心吊膽的童年,最終進入了耶魯法學院。這本書對貧窮背後複雜的文化和家庭因素進行了深刻的解讀,但它真正的魅力依舊在於故事本身,以及凡斯敢於講述它的勇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 這是一本淒美而動人的回憶錄,記錄了作者從一個失婚的母親與破碎的阿帕拉契家族當中成功翻轉人生,最後從耶魯法學院畢業的故事。《絕望者之歌》不僅令人驚嘆連連,而且賺人熱淚,又不時出現叫人捧腹大笑的荒唐情節。同時它還具備極度深刻的社會意義。作者毫不掩飾的真誠為大眾開了一扇窗,揭露了過去不被主流大眾看見的美國,並點出了希望所在。《絕望者之歌》宣告了一位才華洋溢、與眾不同的作家的誕生,而且是所有想知道美國出了什麼問題的人都必讀的作品。——虎媽蔡美兒(Amy Chua)
▸ 傑德.凡斯(J. D. Vance)
▸ 菁英通常都會從「經濟停滯」、「社會不公」的角度來理解我們的社會危機,傑德·凡斯以親身的血淚經驗講述一群學術圈子看不見的真實人物故事。——矽谷傳奇創業家彼得·提爾(Peter Thiel)
▸ 美國政治體系與白人工人階級對彼此失去了信任。傑德.凡斯的回憶錄《絕望者之歌》赤裸裸地呈現一個經歷這種信任毀滅的家庭的真實面貌。並非所有的白人工人選民都像凡斯先生的家族一樣來自阿帕拉契的鄉村,但他描述的現象卻很普遍。關於2016年的美國,你不會讀到更重要的一本書。——《經濟學人》2016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
▸ 凡斯先生盤踞暢銷排行版鰲頭的回憶錄描述了他在經濟一蹶不振的俄亥俄鋼鐵小鎮的成長經驗。《紐約時報》的珍妮佛.西納寫道『我們都迫切想知道當今的選民為什麼不信任政府,但我們從未從電視上華麗的嘴砲中得到任何答案。現在,我們有了凡斯先生。他對底層白人充滿悲憐又尖銳的社會觀察有助於我們了解今日美國的政治騷動,尤其是川普的崛起。凡斯先生的第一手經歷與細膩的反思無心插柳地為這場不文明的選舉提供了一個文明的註解,而且他的淺詞用字是如此平易,相信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人都看得懂。——《紐約時報》理解川普為何獲勝的六本書
▸我們多少都知道勞工階級的道德觀是什麼,但如果你想溫習一下,我推薦你看傑德.凡斯的《絕望者之歌》。凡斯一家人來自肯塔基與俄亥俄州,而他對他成長環境周遭人物的信念的描述是在這個歷史當下,你不能錯過的好書。——《品格》作者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
▸凡斯先生的《絕望者之歌》是一本至情至性、讀後不能不掩卷嘆息的回憶錄,也是針對美國白人勞工階級之文化評論的傑作。社會科學家已經研究失業、離婚、毒癮等摧殘這個群體的因素多年,但對凡斯先生來說,這就是他的人生的一部分,而且他提出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解釋來說明為什麼跟他一樣成長背景的人那麼難以翻身。他的焦點放在來自阿帕拉契山區的家鄉。在這個從紐約延伸到阿拉巴馬的廣袤地區,他說,「白人勞工階級的命運是最慘澹無望的」……在這場美國大選中,各路人馬紛紛對白人勞工選民提出各種承諾,此時出版的《絕望者之歌》不僅精采絕倫,而且發人深省。針對白人勞工階級的困境,凡斯先生說,「嚴格來說,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我知道唯有我們停止抱怨歐巴馬、布希或某家大公司,並反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現況,才有可能出現轉機。」——《華盛頓郵報》書評
作者簡介
傑德·凡斯(J. D. Vance)
雖然有著白人的外貌,但蘇格蘭—愛爾蘭裔的血統讓他的家族在以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為主的美國社會中被視為異類。生長在美國俄亥俄州南部的中央鎮,所謂的廣大的「鐵鏽帶」中的一座貧窮小城,見證了美國經濟蕭條對工人階級帶來的沉痛打擊。
二戰過後,凡斯的外祖父母為了過著更好的生活,放棄伐木採礦的工作,離開肯塔基州阿帕拉契山脈的老家,來到中央鎮的一家汽車工廠謀職,並生下他的母親。隨著戰後美國經濟的復甦,祖父母彷彿也一圓美國夢,但因為出生、階級、文化的差異,孤伶伶的小倆口從來沒有適應當地社會,這造成他們家族隨後的不幸,亦即傑德.凡斯悲慘的成長背景。最大的災難是父母離異,以及在離婚後藥物成癮、家暴惡習難改的母親。同時,教育程度不高的外祖父母雖然脾氣暴躁、粗鄙,但他們對外孫的愛讓凡斯在家庭風暴中得以棲身,並對未來保有一絲希望。
高中後進入海軍陸戰隊,軍事訓練讓他有機會過著「正常」的生活,並終於有能力獲得經濟獨立。退伍後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於耶魯法學院,雖然與菁英文化格格不入,但表現優異並擔任《耶魯法學論叢》編輯。凡斯曾在矽谷傳奇創業家、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的創投基金公司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擔任董事,並為現任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2024年他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副手搭檔,投入大選。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非虛構作品《憤怒的白人》、《向獨裁者說不》、《永遠的蘇珊》;長篇小說《我彌留之際》、《消失的她們》、《激情》、《沼澤女孩》、《聲音與憤怒》、《哈姆奈特》;短篇小說集《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西北》、《激情》;人類學作品《卡塔莉娜》、《尋找尊嚴》;圖像小說《歡樂之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