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微雨之城(精裝)◎藤井樹
平常價 $14.00 誰的心裡沒有幾道被劃破的傷口,
只是,某些遺憾造成的殘缺是可以彌補的,某些,則不行……
人生是由很多故事組成的,而遺憾是其中一部分。
有些人的遺憾寫在身上,殘缺是不能拒絕的課題;
有些人的遺憾刻在心裡,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傷。
在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社區裡,
我看見無數燈火背後的故事:
幾近失明的薛伯伯,每天等在社區大門口,
我問他在等什麼,他說,他在等待那個被他逼走的兒子,
等兒子回來,他要親口對他說一句對不起。
但所謂的缺憾,也有可能是「完美」的,就像我的爸媽,
曾經,我媽媽舌根肥大,說話不清楚,也就是所謂的大舌頭;
我爸爸出過車禍,右耳磨掉了一半,聽力也有所減損,
住院期間,媽媽看見爸爸對不確定未來的恐懼,
她用她有點大舌頭的口音,在他受傷的右邊耳朵,
說了一句只有短短三個字的話:「有、我、在。」
他們的缺陷,讓他們的愛情得以完美。
而我,生下來就有十一根手指頭,從小受盡嘲笑與戲弄,
曾經我那麼急切地想要切除那多出來的手指頭,
但後來我發現,就算動了手術,我的人生也不會因此有所不同。
然後,我遇見了一個有點傻氣的女孩,她和別人不一樣,
她是第一個說我那多出來的手指頭「好可愛」的人……
透過這許許多多的故事,我發現,
原來,人生最大的殘缺不是身體上的,遺憾才是。
作者簡介
藤井樹
本名吳子雲,高雄市人。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生於高雄。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死於高雄。
著有《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這是我的答案》、《有個女孩叫Feeling》、《聽笨金魚唱歌》、《從開始到現在》、《B棟11樓》、《這城市》、《十年的你》、《學伴蘇菲亞》、《寂寞之歌》、《六弄咖啡館》、《夏日之詩》、《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流浪的終點》、《流轉之年》。
作者序
外公謝謝,再見,對不起
二○○九年六月三日,下午一點四十一分,我的外公從這個世界下班了。
外婆家篤信神佛的存在,他們虔誠且慈悲,相信外公是回到神佛身邊,去盡他未了的工作。
我沒有任何信仰,並不相信神鬼的存在,又或者應該說,我認為「神鬼不是如我們想像地那樣存在」,所以我只在乎一件事情。
就是外公走了。
我永遠都看不見他了。
我是外公唯一的外孫,他很年輕的時候,我就來到了這個世界。
照時間推算,他當外公時才四十多歲,是個標準的嫩爺爺。
小時候,他每天載著我跟表弟去學校上課,放學時再去載我們回家。那時候的外公是個抽著長壽菸、脾氣很大、常常皺著眉頭、很凶的一個人。坐在他摩托車後座、抓緊他衣服的我,常常會聞到他身上的菸味。
突然有一天,他說要戒菸了,然後就真的從此不再抽菸。
我那時候年紀小,不知道戒菸有多難,長大之後自己也抽菸了,一堆身邊的朋友也菸不離手,看著他們,包括我自己在內,一個個戒菸失敗,我才知道戒菸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
外公就是這樣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聽我舅舅說,他們小時候很苦,家裡窮,什麼都沒有,外公含辛茹苦才能撫養他們長大。
不過外公外婆就是沒在怕的,應該說那個年代的人真的是什麼都沒在怕的,只要有一口氣在,再苦的工作都會撐下去,再苦的日子都能挨過去。
大舅舅十幾歲就跟著外公騎三輪車到高雄港邊排班等載客人,我媽到別人家裡幫忙洗衣拖地帶小孩,後來又到加工區上班。
我在《寂寞之歌》裡面寫到的那些關於我媽的故事、提到的那些事情,還有關於外公那副太陽眼鏡的事情,都是真的。
我六個月大的時候,爸爸跟媽媽就離婚了。
媽媽帶著我離開基隆,回到外婆家,這一待就是十年。
所以雖然我姓吳,但我跟吳家的人幾乎是完全不認識的(吳家的爺爺奶奶除外,小時候我偶爾回到吳家,都是爺爺奶奶在跟我說話),因為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他們對我來說,就是我的「太上皇」。
外公姓沈,我在沈家長大,我曾經想過是不是要改姓沈,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因為我知道改姓只是一個無聊的動作,外公外婆不會因為我姓什麼而少愛或是多愛我一點。
我想我會永遠記得,在外公的告別式上,外婆那個雙腳癱軟的背影,和她不停發抖的身體。我想任誰都是一樣的,陪伴自己六十年的老伴先走了,留下來的那一個將承受天崩地裂般的打擊。
外婆跟我說,外公要走的前幾天才跟她說話,要她放心,彷彿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快到了。
「我先走,妳免煩惱,我們有五個孫子,他們會幫我陪妳。」外公說。
外公不會講國語,這段話是用台語說的。外婆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說給我聽。
接著外婆說我是個不乖的孫子,我是外公第一個抱到的孫子,他等我結婚再生一個曾孫給他抱,等了三十幾年,卻沒能如願。
「真遺憾。」外婆說,「只能希望我等得到。」
《微雨之城》是外公走了之後,開始在我心底醞釀的故事,裡面的每一段情節其實都跟外公沒有什麼關係,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好像是太上皇給了我一個指令一樣,要我去完成它,然後我就把它寫完了。
我必須承認,剛開始寫《微雨之城》時,我遇見了這十一年來沒遇過的東西,那東西叫「瓶頸」。
或許有些「文學界的前輩」們覺得我寫的東西沒什麼文學性,「網路小說」本來就不是什麼有技術有實力的東西,所以遇不遇上瓶頸根本不是什麼重要的事。
但是我只想說去你的狗屁文學性,我要寫什麼故事用什麼方式都是我家的事,我寫什麼東西關你屁事?
從開始動筆寫《微雨之城》到完成,一共花了四個半月的時間,這中間當然也包括我偷懶擺爛出國晃蕩兼摸魚這樣。
但是我一天沒寫完《微雨之城》,就好像有一股力量在壓著我一樣,它似乎不停地跟我說:「快點完成我!」
一直到今年九月的某一天,我在一陣平靜間默默地寫完了它。跟以往寫完十六部作品那當下不一樣的是,我竟然沒有跳起來大聲喊爽。
我只是深呼吸了幾口氣,然後打開email,寫了一封信給如玉。
上面只有幾行字:
如玉:
稿子如附件。
作者序還沒寫,但我想回家了,所以晚點再給妳吧。
是的,我想回家了。
我想念外婆跟高雄,還有我的媽媽跟繼父、我的大舅二舅、我的四個表弟、我那些好朋友跟好兄弟,以及已經從這個世界下班的外公。
寫到這裡,我已經看不見螢幕了。
眼前一片水光模糊,我想該是停筆離開電腦前的時候了。
我很高興我是《微雨之城》的作者,投身創作十一年,我相信《微雨之城》會是我的一個驕傲。
只是外公啊,我是子雲啊,對不起啊。
這是一本要獻給你的書,只是你看不見了。
我很遺憾……
吳子雲,二○一○年九月三十日於台北的家

【預購】我們不結婚,好嗎◎藤井樹
平常價 $15.00有人說,很多愛情的發生,都源自不打不相識。
怪怪每少女趙馨慧與處女座少年林翰聰之間的故事,恰好印證了這樣的論點。
高中時,林翰聰因故借住在馨慧家中,他那許多莫名的堅持(龜毛)與有個性的處事方式(難相處),在在令馨慧難以接受,她是討厭他的!
然後,有任何事情發生,他卻都是那個最值得信任與依賴的人,愛情,在他們之間萌芽、生根。
只是,才剛接受了彼此,卻又因為兩人就讀的大學位置,一所在台中,一所在高雄,因而必須面臨遠距離戀愛的考驗,濃烈的思念、不能見面的酸澀、新追求者的威脅……
當趙馨慧第一次走進林翰聰的房間,看見他的桌上,放著一本白色的日記,封面上只寫了一行字:「我們不結婚,好嗎」,向來把話往心裡藏的翰聰,在日記裡,寫滿了他心底,最不保留的傾訴。
附贈藤井樹為本書量身打造的音樂單曲〈幸福風鈴〉原版及2011年版
新增作者改版序,細細分享創作12年來,最初與現在的心情。
作者簡介
藤井樹
本名吳子雲,高雄市人。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生於高雄。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死於高雄。
著有《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這是我的答案》、《有個女孩叫Feeling》、《聽笨金魚唱歌》、《從開始到現在》、《B棟11樓》、《這城市》、《十年的你》、《學伴蘇菲亞》、《寂寞之歌》、《六弄咖啡館》、《夏日之詩》、《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流浪的終點》、《流轉之年》、《微雨之城》、《真情書》。
新版序
我們不結婚,十二年,好嗎?
開始寫序之前,我們先來算個小數學。
某甲在十二年前看了一本書,叫作《我們不結婚,好嗎》,而他今年二十七歲了,請問十二年前他幾歲?
答案是十五,對吧?應該沒人算錯吧?
對不起,我不是看不起你的智商,也不是懷疑你的數學加減有多爛,只是我常常收到這樣的信或留言,內容大概是說:「吳大哥你好,你的書一路陪著我長大,第一次看你的書才國(高)),現在我都已經當媽媽(爸爸)了……」點點點巴啦巴啦巴啦。
然後我就會稍微掐指算一下,哇靠!還真的耶。歲月真的催人老,老到我都不敢相信,在創作這條路上,我竟然已經寫了十二年,而且還得接受有很多人是看我的小說長大的事實。
甚至,一大堆看我小說長大的人現在都已經當爸爸媽媽了,卻還依然支持著我,這不僅僅讓我感動,還讓我不得不去重視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什麼問題呢?
就是我即將步入中年了……在一些小朋友面前,我即將被稱作「叔叔」。
老天爺!可以不要當叔叔嗎?我可以永遠二十五歲嗎?反正我看起來像二十五歲啊!(如玉:……做夢比較快,老吳。)
好吧,正經一點,這是一篇序,是一篇作者自序,而且是與第一版相隔十二年之後寫的新版作者序,是該正經一點的。
在時光推移人亦老的情況之下,十二年了,這應該會是一篇充滿了作者的感傷,充滿了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的感嘆,充滿了無以言喻的感激,以及充滿了這麼多年成長間喜怒哀樂感觸的……一篇序。
但對不起,我寫不出來。
因為我其實是很開心的。
十二年前,出版我人生的第一本書,《我們不結婚,好嗎》時,我壓根不覺得會有出版第二本書的機會,當時我只是個二十三歲的小夥子,就要去當兵,什麼也不懂,面對出書,只有兩個感覺:「莫名的喜悅」與「做錯事的不安」。
真的耶,當年我真的覺得自己跟出版社簽約出版是做錯了事。
用百分比來說,我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喜悅,其他的百分之八十全是不安。
為什麼不安呢?因為我一直在想著:「如果書賣不完要賠錢怎麼辦?」
我不敢跟父母親講這件事,甚至也沒跟朋友提起,只有少數幾個當時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知道我的作品即將付梓。所以書出版之後,沒有人知道藤井樹就是我,開簽名會的時候,我所有的家人也還被蒙在鼓裡。
回想起當年那些日子,有許多回憶的痕跡依舊是很清晰的。
我總會在每一場演講裡提到一句話,「我的人生在二十三歲那一年轉了好大的一個彎,就彎到現在了。」
其實會彎去哪裡,或是彎多久,我從來都不敢去想。
我能做的,只是把握每一個今天,好好地當這個還能寫、還能出版、還能做一些自己夢想中想完成的事的那個吳子雲,然後哪天被時代洪流吞噬,或是被自然地淘汰,這樣。
那時我只能卸下所謂作者的光環,回到一個平凡人的身分,但我一定可以站在鏡子前,面對著自己,說:「恭喜啊!吳子雲,不枉走這一遭。」
還記得當年《我們不結婚,好嗎》在網路上連載時,每天都有人來信催稿要看下一回,這輩子除了我媽期待我能當個醫生或是律師之外,那是第一次我被母親以外的人期待著,而那些人,都只是網路上的一串英文字,我都不認識。
那是一種奇怪又充滿了莫名虛榮的感覺。
為了他們,我每天絞盡腦汁,就是要寫出讓他們看了會喜歡的故事。
同時,我也在創作這條路上,找到了另一個從不曾被發現的自己。
「原來,我是會寫小說的。」那時,我這麼跟自己說。有點心虛,有點害怕,又有點驚訝。
現在回頭看以前的作品,坦白說,我看了會哈哈大笑,那真是既青澀、不成熟、用字遣詞與專業度都明顯不足的作品啊!
可是,如果沒有那些青澀,就沒有現在的我了,不是嗎?沒有第一部,怎麼會有後面的這些成績呢?
所以現在的我看著以前的作品,像是看著自己在長大,這是很特別的感覺。
所以,真的,謝謝你們。
雖然你們的年紀大多比我小,但其實你們也是看著我長大的呀。
雖然我總是在說感謝,總是不停地在說謝謝,對你們,可是你們一定不知道,即使我把所有的時間拿來說謝謝,也是不夠的。
因為,那永遠都不足以表達我對你們的感謝。
我寫了十二年了,我希望還有下一個十二年。
從今天開始算起,十二年後,我希望還能看見你,好嗎?
吳子雲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于台北的家

【預購】揮霍(附CD)◎藤井樹
平常價 $16.00感情是沒有極限的,遇見了的那一刻,就開始揮霍著……
人生真的沒那麼簡單,你以為可以一帆風順地過,卻總在命運不經意的安排下,遇見不同的人,譜出不同的故事。
因為職務調動,他從溫暖的高雄,來到總是濕濕冷冷的台北,住進公司安排的住處。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房東是個奇怪的人:
房東有著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幽默感」,他們明明只是住在一個屋簷下,是所謂的「室友」,房東偏偏堅稱他們兩人之間有著的是「同居」關係。
房東的職業很不一樣,他是個作詞作曲人,他會鋼琴會吉他,但是爵士鼓一直學不好。關於音樂,他不在乎好不好聽,只在乎有沒有Fu,他說:「好的音樂像個美麗的女人,只是靜靜地坐著什麼都不做,你也覺得她在發光;不好的音樂像個歐巴桑,每一個音符跳出來,你都誤以為有人在罵髒話。」
房東的個性很極端,在他的靈魂裡,好像藏著一匹隨時準備奔騰的野馬,吃個海產攤都可以和朋友玩到要脫褲子;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再認真不過的人,為了一個音,可以彈上百次吉他或鋼琴,從晚上弄到天亮。
房東表達愛情的方式很「音樂」,當他遇見了一個好喜歡好喜歡的女孩,或許就是因為太喜歡了,很多話說不出口,於是他試著寫一首給她的歌,卻又總是完成不了,於是愛情一直延宕。
與這樣一個人同居的日子,是他最難以忘懷的經歷,而當分離後,當他終於聽見房東完成了那首曲子,對於愛情,他有了新的體悟:
人的情感是無窮無盡的,當你真的喜歡了誰,愛上了誰,就表示你正在揮霍。
隨書附贈音樂光碟,內含三首曲目:〈句點〉、〈揮霍〉、〈揮霍演奏曲〉
作者簡介
藤井樹
本名吳子雲,高雄市人。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生於高雄。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死於高雄。
著有《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這是我的答案》、《有個女孩叫Feeling》、《聽笨金魚唱歌》、《從開始到現在》、《B棟11樓》、《這城市》、《十年的你》、《學伴蘇菲亞》、《寂寞之歌》、《六弄咖啡館》、《夏日之詩》、《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流浪的終點》、《流轉之年》、《微雨之城》、《回程》。
相關著作
《六弄咖啡館》
《十年的你》
《回程》
《夏日之詩》
《寂寞之歌》
《從開始到現在-藤井樹_短篇作品集》
《微雨之城》
《我們不結婚,好嗎》
《我們不結婚,好嗎(精裝)》
《我們不結婚,好嗎》
《我們不結婚,好嗎+寂寞金魚的1976+樹大招風音樂分享會入場券套書組》
《揮霍(附CD)+「愛吧!讓我們揮霍一整晚」樹與迷音樂分享會入場券》
《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
《有個女孩叫Feeling》
《流浪的終點》
《流轉之年》
《真情書》
《藤井樹作品集2》
《貓空愛情故事》
《這是我的答案》

【預購】真情書◎藤井樹
平常價 $16.00
勾勒醉人、永恆的愛情觀點,切中你我心中最美的期望與想像。
以真心與淚水為筆墨,刻下的每段感情都叫「真情書」,寫滿了人生最大的快樂、痛苦和遺憾……
他想娶的女人因為他自己的錯而離開了他。
她想嫁的男人因為他自己的錯而讓她離開了他。
他不是她的那個剛好的人,她也不是他的剛好的人。
愛是世上最美麗的巧合,卻總是與我們無關……
每個人都可能在上一段故事裡覺得應該就這樣了,殊不知那其實只是下一段故事的序曲而已,終有一天,愛情可以把我們都帶走,去哪兒都可以。
作者簡介
藤井樹
本名吳子雲,高雄市人。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生於高雄。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死於高雄。
著有《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這是我的答案》、《有個女孩叫Feeling》、《聽笨金魚唱歌》、《從開始到現在》、《B棟11樓》、《這城市》、《十年的你》、《學伴蘇菲亞》、《寂寞之歌》、《六弄咖啡館》、《夏日之詩》、《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流浪的終點》、《流轉之年》、《微雨之城》。
後記
六個人之外,六個人之內
有個知名的理論,叫做「六度空間定律」。
意指「每隔六個人的人際關係,我們就會遇見認識的人」。
我對這個定律持非常保留的態度,因為我並沒有因此認識張惠妹或是王力宏,所以也就更不可能認識遠在太平洋那一端的喬治克隆尼或是歐巴馬。
不好意思,對不起,我在亂說話,這些比喻並不好。
對於這個被稱做定律的理論,我只是想表達懷疑而已。
不過,現實生活中卻好像真有這麼回事,而且機率還不算太低。
大概每隔幾個月或一兩年,就會有朋友問你:「你是不是認識某某某?」
「咦?」你很是驚訝,「對啊,你怎麼知道?」
「他是我誰誰誰的誰誰誰所認識的誰誰誰。」你朋友說。
說不定他話裡的誰誰誰還不需要講到三次,只要兩次,甚至一次,你們就找到共同的連結了。
前一陣子,不到半年前,我的一個朋友問我:「你知道○○○嗎?」
他在問句裡用「知道」而非「認識」,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我並不認識那個人,只在網路上因為某些事件而照過面,有過一些交集,但並沒有說過話,只知道這個人的存在。
「我知道。」我回答。
「他是我表弟。」他說。
「噗!」我正在喝飲料,差點沒嗆著。
最近的一次是上個月,另一個朋友在他的臉書上寫了這樣一則訊息:
「沒想到多年前的前女友竟是老吳的大學同學的妹妹!更沒想到的是,那一群在南部玩地下音樂的朋友竟然也是老吳的朋友。這世界真小!」老吳是他稱呼我的方式。
是啊,這世界真小。
我這個朋友不玩音樂,也跟我念的大學所在地,及我大學同學家沒有任何地緣關係,但他就認識這些跟我認識的人。
這世界真小。
小到好像隨時都可能發生你的誰認識另一個你的誰的情況,而你根本無法想像怎麼這條人際關係會牽得這麼綿密。
但你可能又會感嘆世界其實很大,因為怎麼樣也沒機會遇見,或跟你真的很想認識的人有交集,對吧?
所以不管「六度空間定律」是否真如定律般,準確得不容挑戰,這六個人以外,就真的與你無關了嗎?而六個人以內,就真的與你相關嗎?
六個人以外,六個人以內,都會有你的故事啊。
多年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衝擊效應》。
裡面的每一個角色幾乎互不相識,但他們的生命卻似乎緊緊相連。一連串的事件,將他們的人生串在一起,最後他們依然互不相識,卻因為彼此發生了那些事情而改變了人生。
那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層次分明而且力道十足,中文片名取得很好,那確實造成了衝擊,讓我在看完電影之後,久久不能言語。
之後我也看了幾部這種「互不相識又息息相關」的電影,例如《天人交戰》、《黑色追緝令》及《火線交錯》,在在都提醒著我,那是值得自己嘗試努力的類型。
於是我便一直想寫一部這樣的故事,以數個事件串起幾個互不相識的人的人生,在他們各自的演繹之下,讓故事有一種新的呈現與感受。
但坦白說,我自認書寫的實力不足,所以一直拖到今年,我才鼓起勇氣寫了這本《真情書》。
《真情書》並不像《衝擊效應》那樣沉重,我知道自己並不適合,也還無法完全拿捏、主導那樣深鉅的故事,所以我以拿手的感情為主,設計了四個角色,分別主述著自己的故事,讓他們互相牽引卻又各自疏離。
在真正下筆之前,讓我萬分猶豫的是:「我真的確定要寫這些設定好的角色嗎?」我這麼問自己。
因為四段故事裡面,有三個主述角色是女的,甚至其中還有一位女主角已經四十多歲了。回想過去幾次把自己「當女生」的經驗,每一次揣摩女角就是一場惡夢,而這一次,我卻要讓自己做三場惡夢。
不得不說,我真的很不擅長「當女生」,因為我就是個真正的男子漢啊。不管我在螢幕前如何用力地扮演好女角,一字一字砌成一大篇故事,我總是在完成一個篇章之後沒多久,就想把它們全部刪除重寫。
因為我實在很擔心那些故事「不夠女人」。
堅持了許久,每天在腦海裡、在心裡、在工作室裡不停跟自己拔河之後,我終於完成了《真情書》,雖然還是有想全部刪除重來的念頭,但還好,我自認這次「當女生」當得還算成功,便忍住了按下 delete 的衝動。
在我完稿後,一個朋友看過其中一篇文章,看完之後,他只說了一句話,而且是罵我的話,但我卻覺得那是最棒的稱讚。
「幹!你根本就是雌雄同體!」他說。
我是不覺得自己雌雄同體啦,在寫手的生涯裡,我也只是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停地創作作品,讓大家解解無聊這樣。
這是我的第十八本書,而我也寫了十二年了。
正在看這一行字的你,我想感謝你,不管你討厭我的書還是喜愛我的書,我都要感謝你。
因為沒有你,我沒有第十八本書,也沒有這十二年。
吳子雲 二○一一年夏初於台北的家

【預購】這城市(新版,附CD)◎藤井樹
平常價 $17.00
青春,好像永遠也寫不完,
而那麼多人的幸福,都刻鏤在這座城市,在我們的青春裡。
站在愛情的T字路口,向右轉是喜歡,向左轉是不忍心,雖然已經確定自己對艾莉的感覺是喜歡,然而,對藝君的不捨,使得子學遲遲無法對她們任何一個人踏出更接近的步伐,自藝君離去後,他們三人的關係依舊膠著,就這樣一天過了一天,然後,在子學入伍,結束新訓之後,他終於得到了藝君的消息,也明白藝君離去後這些日子以來的思念心情,然後,在藝君生日的這一天,她再度從西雅圖回到台灣……
隨書附贈絕版復刻音樂光碟
內含藤井樹親自寫詞寫曲、演唱的歌曲〈這城市〉,並有真摯動人的口白、演奏曲
曲目:
1. 情誼永誌,永誌情誼
2. OS.1
3. 艾莉的等待
4. OS.2
5. 藝君的思念
6. OS.3
7. 這城市
8. OS.4
藤井樹(吳子雲)
本名吳子雲,高雄市人。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生於高雄。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死於高雄。
著有
《我們不結婚,好嗎》
《貓空愛情故事》
《這是我的答案》
《有個女孩叫Feeling》
《聽笨金魚唱歌》
《從開始到現在》
《B棟11樓》
《這城市》
《十年的你》
《學伴蘇菲亞》
《寂寞之歌》
《六弄咖啡館》
《夏日之詩》
《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
《流浪的終點》
《流轉之年》
《微雨之城》
《真情書》
《回程》
《揮霍》
《漸進曲》
相關著作
《B棟11樓(新版)》
《六弄咖啡館(附CD)》
《漸進曲(附CD)》

【預購】你不知道的六弄咖啡館◎藤井樹
平常價 $21.00
《六弄咖啡館》是藤井樹的12部愛情小說,也是他第一部改編成電影的作品。
把自己的作品搬上大銀幕是藤井樹(吳子雲)多年的心願,也是眾多樹迷們引頸期盼的,而歷經三年漫長的前製作業、拍攝、後製,2016年7月,這個做了十多年的夢,終於成真。
《你不知道的六弄咖啡館》既是這部電影的拍攝紀實,也記錄了吳子雲投入電影製作、拍攝這三年來的點滴心情,全書共分六章
一、那年,此刻,我們熟悉的六弄咖啡館——劇情簡介:精美劇照簡述故事情節
二、電影的靈魂——演員介紹:五位重要演員的簡介,一手報導他們心中的《六弄咖啡館》,以揭露演員們對導演吳子雲的看法。
三、六弄咖啡館,不在六弄裡——導演日記:吳子雲以日記的形式,彙整這三年的點滴心情,從改編劇本、選角、勘景、定裝、開拍……翔實記錄了所有的過程。
四、星空中的絢爛煙火——經典場景:點出故事中最亮眼的畫面
五、剪不斷,理還亂的導演剪接室——漏網鏡頭:為了讓電影更有節奏感與張力,部分情節在剪接階段被捨而不用,在此透過紙上電影院的方式,讓讀者們看見「你不知道的六弄咖啡館」,不知道,因為電影看不到。
六、銀幕之外,亮閃閃的回憶——幕後花絮:宛如電影膠卷一般,帶過六弄之外的畫面。
《你不知道的六弄咖啡館》,除了你在戲院裡能看見且一定會深受感動的紙上電影院之外,還以更多的幕後花絮等你來一窺拍片的甘苦。
隨書附贈光碟,收錄:
1. 電影遺珠(獨家收錄導演配音片段)
2. 幕後花絮及NG鏡頭

【預購】六弄咖啡館(電影書衣版)◎藤井樹
平常價 $17.00百萬讀者引頸期盼,藤井樹首部執導同名電影原著小說
我們都有類似的青春,卻有不一樣的人生
六弄的老闆是個年輕人,男的。大約三十歲吧。六弄是店名,所以就叫做六弄咖啡館。奇怪的是,店並不是開在某巷六弄裡,它的地址甚至只有某巷某號,沒有某弄。
在某個加完班的深夜,因為道路施工,她繞道平時不大可能經過的地方,逗弄一隻可愛的小貓時,被突然出現的老闆拐進還沒正式營業的店裡,喝了一杯咖啡。
黑咖啡使她無法成眠,於是,她又來到六弄咖啡館,聽老闆說起一段故事,一段,令人胸口發熱的故事……
他說:
當三百六十公里的距離成為澆熄愛情的第一桶冷水,
當曾經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成了在心底深處慢慢暈開的酸楚,
他卻始終記得她說的那句話,「如果能擁有一間咖啡館,那有多好?」
記得那晚,她盯著滿天絢爛的煙火,而烙印在他眼底的她那熟悉的側臉。
於是,為了她,他想開一家咖啡館,不賣太甜的卡布其諾,
店名,就叫作六弄。
隨書附贈原著創作單曲〈告別式〉

【預購】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藤井樹
平常價 $14.00在網路上寫作九年,出版十三本書,因為發表作品的媒介是網路,所以,他自稱為「網路寫手」。
很多人好奇他的生活,也好奇他的工作如何進行。
但,不就是這樣嗎?一部電腦,一顆腦袋,一包菸加上一壺上等的金萱茶;或是一瓶Asahi乾杯罐裝啤酒,他就能在螢幕前一坐好幾個小時。
不過,只是坐在螢幕前,是寫不出什麼好東西的,所以他還得經常出去到處晃晃,多看事情,多聽事情,多懂事情,也就可以多寫事情。
總之,車子要加油才能跑,寫書的人要多看才能寫。而他已經待在同一個地方太久了,所以他想換個地方。
在網路上瀏覽租屋訊息時,他看見「二十坪大,兩房一廳,一間廁所而已,租金不會太貴。」這行字的最後還有補充:「租到你就福氣啦!」
就這樣,他離開高雄,來到台北,住進暮水街46巷15號3樓,認識有著一頭大波浪捲髮的鄰居,上個月情人節才分手的前女友打電話來約他一起吃飯……發生在暮水街的一段故事正在展開。
作者簡介
藤井樹
本名吳子雲,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一個天還沒亮的凌晨五點,在高雄市出生。
很想念政大心理系,卻在國立勤益技術學院工業工程管理系畢業(現為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愛電影、愛棒球、愛籃球、愛旅行、愛小說,更愛創作。夢想很多很多,正在逐步完成,希望自己停止呼吸之前,可以把所有的夢想都做完。
著有《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這是我的答案》、《有個女孩叫Feeling》、《聽笨金魚唱歌》、《從開始到現在》、《B棟11樓》、《這城市》、《十年的你》、《學伴蘇菲亞》、《寂寞之歌》、《六弄咖啡館》、《夏日之詩》。
藤井樹個人部落格:hiyawu.pixnet.net
商周網路小說部落格:novelatnet.pixnet.net/

【預購】回程◎藤井樹
平常價 $16.00 人會把愛情弄得很美好,也會把它搞得很糟糕,
若當初不是那樣地結束,現在的我們,會是怎麼樣的呢?
他計畫了一趟可能是他這輩子最重要,也最有意義的一次長途旅行,目的地,不是什麼國家,不是什麼縣市,也不是什麼地名。
而是一些人的心。
這趟旅行的起源,要從臉書開始講起。
某天,在臉書上,他收到了一則交友訊息,來自多年前,曾經傷他很深的女友。
她對他說,謝謝,對不起。
然後他想起,自己也曾經傷害過別人,如果不能見到那些曾經被他傷害的人,親口說出一句對不起,那遺憾,會好深的。
於是,他決定出發,不管最後這趟旅程的終點,會是怎麼樣的結局。
人生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可惜不能倒帶,而且只播一遍。這一趟旅程,或許並不能讓他回到曾經愛過的那個時候,卻可以讓他在回程時細數,他到底得到了什麼。與其說這是一趟找人的旅行,不如說,他是在找自己。
旅行,開始!
作者簡介
藤井樹
本名吳子雲,高雄市人。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生於高雄。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死於高雄。
著有《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這是我的答案》、《有個女孩叫Feeling》、《聽笨金魚唱歌》、《從開始到現在》、《B棟11樓》、《這城市》、《十年的你》、《學伴蘇菲亞》、《寂寞之歌》、《六弄咖啡館》、《夏日之詩》、《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流浪的終點》、《流轉之年》、《微雨之城》。

【預購】流浪的終點◎藤井樹
平常價 $16.00 隨書附贈音樂CD,收錄有藤井樹作詞、演唱之歌曲共兩首(當冬夜漸暖、誤點的幸福)
並整理藤井樹十年圓夢紀錄,詳列所有創作項目
有個寫網路小說的傢伙說,「當你明白自己的所有不明白,你的人生就已經沒有遺憾了。」
他講得真好。
因為一個人一生中有太多的不明白了,所以當你有一天發現自己明白了生命中所有的不明白時,人生就真的已經沒有遺憾了。
你或許曾經不明白初戀女友為什麼離開你;你或許不明白某個朋友永遠不再跟你打交道的原因是什麼;你或許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過得很痛苦;你或許不明白一些偉大的數學家為什麼終其一生都在研究一個平常用不到的數學題;你或許不明白快樂到底該怎麼保存下來;甚至你不明白人活著為了什麼。
人的一生中,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多到有許多人因此白了頭,因此失去了青春,因此在夜裡偷偷地哭泣,因此結束了生命。
然後你開始找為什麼,卻發現一直找不到為什麼。最後只留下遺憾,而不明白的事情依然不明白。
迷惘著現在,感嘆著過去,尋找著未來……這種感覺,彷彿流浪一般。
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段流浪的旅途,只是時間的長或短而已。
大學時期的好朋友曾經問我:「小洛,我不明白你為什麼這麼愛她。」
我回答不出來,因為我也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愛她,我只知道,自從遇見她之後,我在成功嶺新訓的時候想她,在下部隊的時候想她,在喝咖啡的時候想她,在溫哥華的冰天雪地裡想她,在流浪的分分秒秒裡,想著她……
作者簡介
藤井樹
本名吳子雲,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一個天還沒亮的凌晨五點,在高雄市出生。
很想念政大心理系,卻在國立勤益技術學院工業工程管理系畢業(現為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愛電影、愛棒球、愛籃球、愛旅行、愛小說,更愛創作。
夢想很多很多,正在逐步完成,希望自己停止呼吸之前,可以把所有的夢想都做完。
著有《我們不結婚,好嗎》、《貓空愛情故事》、《這是我的答案》、《有個女孩叫Feeling》、《聽笨金魚唱歌》、《從開始到現在》、《B棟11樓》、《這城市》、《十年的你》、《學伴蘇菲亞》、《寂寞之歌》、《六弄咖啡館》、《夏日之詩》、《暮水街的三月十一號》。
藤井樹個人部落格:hiyawu.pix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