罅隙◎歐筱佩(獨家簽名版)
平常價 $20.00
內容簡介
《罅隙》是歐筱佩的首部詩集,收錄於近三年來的創作。顧名思義的裂縫(罅隙),等於人在日常裡穿梭的每一道痕,皆是活過的跡象。作者覺得日復一日,疑似相似,剩下的餘數卻在遞減;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都是對倒的方向,沒有完整亦沒有永恆的附屬,所以才有了詩集裡的「入場與離場」。他認為曾經與當下的記憶都會瓦解,而未來的都不過是一座「未過之橋」,寫下的每一字都是生與死的隱喻。
作者簡介
歐筱佩生長於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目前蝸居獅城。他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新加坡金筆獎、馬來西亞嘉應散文佳作等等。作品偶爾發表於新馬中港台報章或刊物。最美的記憶,是在某個晨霧中撫摸過馬來貘的屁屁。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方明、方路、沈眠、宋子江、呂育陶、林得楠、莫哈默·賽普丁、張寶瓊、曾國平、溫任平、隨庭、 歐陽煒傑、關天林
目錄
序一:迷宮裡的飛鳥與床蝨◎關天林
序二:在這裡能領悟神祇之心◎沈眠
Entrance
那個住旅館裡的
信念的餘數
闊別的鐘聲
路過的小插曲
未過之橋
Exit
後記一:做一個客人◎歐筱佩
後記二:別班的學生◎張寶瓊
_________
ISBN:978-981-18-5330-2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預計)
分類:現代詩、新加坡文學、當代文學
系列:文學島語011
規格:190mm (H) x 130mm (W),108頁
詩托邦◎蔡欣洵(獨家簽名版)
平常價 $26.00繼暢銷散文集《有時,我們遠行》後,作家搖身成為詩人,推出首本詩集《詩托邦》,「把詩讀到自己心裡去」,以更立體的聲音和令人動容的詩句,呈現出人間煙火裡歷練的果實。
欣洵的詩句切膚痛惜,點到即止;將體驗人生的認知、領悟與生活的對話,交換了一座「烏托邦」——一氣讀罷,使我們甘願蝸居這烏托邦國度,因為它除了深刻還有包容。
詩人確信詩歌是平行的另一個時空,所有喜怒哀樂都能幻化成任何一種形式和面孔來投射種種的存在。詩人是清醒並且自由的漫遊者,引領讀者在閱讀的旅途中,感受一路生活皆是詩。
作家簡介
蔡欣洵原籍馬來西亞,現為新加坡公民,來自吉打州。著有散文集《有時,我們遠行》。曾獲得2021年第四屆方修文學獎詩歌組優秀獎,以及入圍臺灣第四屆周夢蝶詩獎決審。目前為理工學院的高級講師。
內容簡介
詩歌,是平行的另一個時空。在這個空間裡,人生得以不同的形式投射 —— 悲痛可以長成花;渴望可以穿過任意門變成青蛙。蔡欣洵的詩集《詩托邦》,把過去幾年間對於生命的透徹、美好與不美好,歷練成冷靜卻有力量的長詩、短詩、截句等形式,呈現一幕幕視覺景象,讓人生在詩歌的時空裡構建成一座「詩托邦」。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方路、宋子江、何惠祿、范俊奇、張麗珠、馮啟明、潘正鐳
蔡欣洵的詩藝成熟,風格抒情,具備良好的敘述條件,以不同的成長環境、際遇寫出了不同階段的詩作,也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在私域領航探索到的認知、領悟和冥冥中與詩結緣、滋生情感的命運,這些經歷在詩人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醞釀成豐富的詩果實,以生命的詩托邦,兌現心靈的烏托邦,只有詩才能抵達的彼岸。——方路,馬來西亞詩人、作家
蔡欣洵的詩善於捕捉日常細節繼而觀照內心,與其微言深意的散文相映成趣。難得在其現代詩質,情感表達並不濫觴,幽靜節制之下釋出哲思。讀這本詩集猶如沿著幽思小徑穿過一座詩意花園。——宋子江,香港詩人、學者
欣洵遞給我的第一張「名片」,是一首感人的詩篇〈阿爸的收藏品〉——文字的駕馭、意象的掌控,以及內容流動之外,該詩的「總體詩力」再而三地扣人心弦!在「詩」氾濫的年代,遇到一首優質詩作是一種美的邂逅,而這首詩就藏在她的新詩集裡。當我接到她的《詩托邦》的電子詩稿時,如接過一箱滿滿的珍珠!驚喜之餘,自己反而思考如何一首一首捧來欣賞?於是,我決定每次探手隨機抽取兩三首,在凌晨時刻慢慢揣摩,享受閱讀的愉悅!我答應自己在詩集付梓後,必會順序再讀一遍。如果您也是愛詩之人,這冊詩集就不容錯過了!——何惠祿,新加坡詩人
詩有時候是詩人的自畫像,描繪她生活的輪廓,勾勒她內心的線條……在《詩托邦》緊密的詩質裡,我讀到了今昔交映,蔡欣洵的詩在素雅中前進,細膩而靜謐地,召喚想象,和歲月糾纏。——范俊奇,馬來西亞作家
記憶中的欣洵,總遺留在少女時代。相隔多年再見,原來不管身在何處,處於什麼年歲,欣洵一直把詩帶在身邊,從沒停止把生活寫進詩裡。欣洵的詩,溫柔有力。行行的重心,是歷練生活裡開出的花。花有一股讓人安定下來的香味。——張麗珠,馬來西亞城視報主編、島讀書店主人
一部不動聲色卻令人震撼的詩集。詩集堅定不移地審視了生活裡不可思議的流逝、異化,以及逐漸不忠實的記憶。其筆觸言簡意賅、情感細膩,並在驚覺於生活中光怪陸離且令人慟容面孔與形式後,創作變得更無忌憚。如此不絕於耳,是我近十年閱讀的詩集中,最流連忘返的「詩聲」。——馮啟明博士,新加坡詩人、作家、翻譯家、學者
日常生活中,沾在一張紙巾上或混在會議記錄本裡,蔡欣洵習於利用隨身的便利留下一瞬間的詩想。猶如在風過處,伸手抓一把鳥聲蟲鳴,不去驚動誰。這「詩密」的種子, 茁長來自心靈的「聽寫」。樹未必一定要長成樹的樣子,這是創作迷人的地方。——潘正鐳,新加坡詩人
目錄
序一 把稻穗,腐化成餘生的護身符◎范俊奇
序二 樹未必一定長成樹的樣子◎潘正鐳
卷一:時間旅人
卷二:歷史學家之死
卷三:荒謬日記
後記
此生,一座孤島◎蔡欣洵
_________
ISBN:978-981-18-7142-9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9月(預計)
分類:現代詩、新加坡文學、當代文學
系列:文學島語012
規格:190mm (H) x 130mm (W),約168頁
時光碎語◎陳幹煌(獨家簽名版)
平常價 $26.00作家簡介
2020年初,陳幹煌轉為維根主義者(Veganism),自認為是蔬食料理的老饕。陳出生於馬來西亞砂勞越(Sarawak)的一個市鎮詩巫(Sibu),獨中畢業後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期間,曾參與學生交換計劃到台南成功大學修讀一學期。目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閱讀、寫作與舞蹈,他對於音樂、歌唱、戲劇以及游泳也略有涉獵。作品曾獲刊於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著有生活小品《蛋黃的杯盤狼藉》。
內容簡介
路過的回憶都是生命的光點,作者赤子之心的堅持,彷彿召喚那個在追逐成長又拼命淡忘過去的我們。他毫不吝嗇地掏出內心,寫了自己寫了別人;他的小小世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卻穿透了每個日常和點滴。他佇立過的每個角落,都伴著他領會每個今天都比昨天更好一些。從文字的開始到結束,每一個「隨心」的停頓,全都是「所欲」的反思。陳幹煌以輕輕的文字,在節奏極快的日子裡,拼湊成屬於自己的「時光碎語」。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文慧、司徒畢、黃文鴻、蔡欣洵
目錄
序一
文青·文清◎司徒畢
第一輯:那段讓我解憂的臭臭歲月
第二輯:劇透人生的小日子
第三輯:夢裡夢外的房間
第四輯:那些傷神又美好的二三事
第五輯:敲破蛋殼的聲音
_________
ISBN:978-981-18-8187-9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
分類:生活小品、新加坡文學、散文
系列:文學島語0013
規格:190mm (H) x 130mm (W),136頁
記號◎游以飄
平常價 $32.00雨花雲蕊舊月落◎李天葆
平常價 $25.00浮生味
記得廚房裡總有一盒「躍進」牌乾菜筍——大概孩提時代便見識了,長方形的盒子;是雪菜乾混合了筍乾?封面分明畫得一清二楚,兩樣事物並列依偎著;是浙江余姚特產,介紹文說明是用來「燒烤麩、燒肉燉鴨、烤毛豆子……」打開來一陣甘香——但以上所述的盡是浙派菜,乾菜筍輾轉來到東南亞,怎麼是會來燒烤麩。十多年前在上海,吃過烤麩,有沒有加菜乾未必記得,豆瓣醬似乎是有的。我是麵製品的擁戴者,看王宣一寫吃,說烤麩可以家裡親手做,讀後飢火大盛。我媽是煮老人麥片時擱一些進去,那菜乾先要用水草草洗過,一下子即可,免得把咸味洗去了——煮好的一碗熱騰騰稠粥,咸香微甘,很有滋味。矯情一點,難保不會扯到嚼菜根香,領悟平淡之道。自己私下煮過一兩回,看來那菜筍乾洗得稍久,祇剩些微菜香,咸氣全失——更清淡,更像體會淡味自悠長的境界。
吃到最清淡,不過是白粥——小時候拔牙,止痛了沒多久,祇好吃粥,配醬油,還有罐頭菜心。那深褐色小瓣菜心,確實爽脆入味;祇是一想起,恐怕有臥病的錯覺——像是平日好好,自然不去碰這樣的食物。白粥單調,偶爾打一個蛋下去,趁熱吃,仿佛那種營養溫飽也來得很豐豔似的——蛋白蛋黃在碗裡開了花,粥色漸化為淺金嫩黃。後來竟然學會吃皮蛋——他們叫它松花蛋、千年蛋。醃製極其入味到家,剝殼,茶晶剔透的膠狀體,裹住了一丸灰青黏綿的「糖心」,異味愈重,那泥漿膏狀的精華更屬上等,與清湯寡粥一同吃,真的絕妙。茶樓早市的廣東粥品,大都煮得濃稠,是磨了米漿,另加味精熬煮,單點一道皮蛋粥,也是很飽肚的——某些樓面頭手毫不吝嗇,捨得放一兩個皮蛋,切一大把姜絲蔥花、麻油澆淋,坐在鬧語盈耳的一隅吃著,頗有情調。
用所謂電子慢煮鍋熬粥,倒是方便——另買一方雞胸,煮熟了,撈上來剝成絲狀,放進粥裡,成了雞絲粥。花生先浸泡,入鍋再煮——好在不必怎麼探顧火候,幾個鐘頭後,揭開厚玻璃蓋子,芳香撲鼻。祇是一大鍋,要連吃兩天,可卻不見得膩得倒胃,反正一人對付著,簡單得很。其實煮一道馬鈴薯泥也行了:一隻絳紫色深碗,加洋蔥柑欖油,油鹽酌量,攪絆即成——半中不西的沙拉,倒是懶漢的恩物。犯了那一條筋不對的時候,也會大炒特炒:一個大鍋,一隻平底鍋,爐開火熱,一把鏟子劃動得如山響,仿佛大廚。長壽麵馴服地躺在開水裡,另一盆子水等著「過冷河」——浮生多變,隨舟過渡,來不及感嘆岸邊風光,唯平常日子入口的滋味,好歹是實實在在的。
祖籍廣東大埔人,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十七歲開始寫作。
已出版著作包括散文《紅魚戲琉璃》、《紅燈鬧語》、《斜陽金粉》、《珠簾倒卷時光》。人物傳記《艷影天香》。小說集《桃紅鞦韆記》、《南洋遺事》、《民間傳奇》、《檳榔豔》、《盛世天光》、《綺羅香》、《浮艷誌》等。
繪著簡介:陳沛珛
插畫接案工作者。
曾出版繪本《一直一直躺著睡》。 目前也嘗試創作圖像小說。
個人網頁:www.behance.net/peihsiu
試閱
〈這個時代,我們都需要冰箱〉
買了那種酒店才有的小冰箱,就讓親人一直埋怨至今——其實也真是的,除了不佔位置之外,裡頭空間狹仄,能存放的事物實在不多。於是那些蔬菜水果稍微買多了,就挨挨擠擠的塞進去,久了,還要一樣樣掏出來辨認,確實是笑話。最早之時,不過圖個方便,做一個樣子意思,有個箱櫃擺放冷飲,看電視不愁沒有潤喉劑,作用祇是點到為止——誰耐煩要大規模的囤積居奇?但是體積稍小,還要找個矮茶几來墊放,裡面也沒有燈泡,打開來每每被誤會壞了。可是時間過了,也就習慣——它成了廚房裡一員,頂上陸續加放了雜物,比如一個紙盒,盒裡疊疊層層皆是紙包飲料,美祿好力克之類的,後來連中國玫瑰紅熱水瓶也上了架,那所謂低膽固醇雞蛋買回來,一托托纏排上去,也不怕危險。接著也沒有人覺得這冰箱怪——習慣性累積,到底逐漸認同了它的存在。
以前服務的杏壇單位茶水間有個冰箱,墨綠色,有一陣子與一個寶島太太混得熟,她每早拿蔬果存放冰箱,用以果汁機打汁,我則與之相約吃這精力湯——卻屢屢遇見這茶水間後邊休歇房裡蹣跚出來的女上司:她釵橫鬢亂,花容憔悴,手環抱枕;我大抵就認識到甚麼是特權的極致。女上司貪小便宜的習氣很重,每有研討會餐點的甜品小點,她索性拎塑膠袋子裝個夠,拿不回去就扣押在茶水間冰箱。她意欲推冰箱門而有所顧忌的神情,一直揮之不去——其大膽遠不及另一位位高權重的好姐妹:夫家經營的糧食生意,她即大剌剌地捧住一包包貨周旋辦公室,工作量小則用來頻頻開會,會議記錄丟給新人做,「新人新豬肉」,可是每人連上期會議記錄複印本都欠奉,完全省略覆准前期議案——她拿來應付上頭就夠,沒必要給大家看。政治動物無處不在,她大概就是前世便屬於史前即鍛煉好的一流品種;國家朝野政黨正需要人才,宦海廝殺用得著。時間用在何處,是看得出來的:是非人情的分派不在話下,靜觀各路人馬的來龍去脈,擇弱而噬,行事大多潛伏在背後。兜口兜臉地破功,如潑婦罵大街,破壞了她雍容堆笑的美好形像,僅此一次——元氣大傷,她午夜夢迴理應悔不當初。我與寶島太太小憩,飲著健康的綠色精力湯,講著不著邊際的閒談,眼裡看著滿樓飛飄政治異味,政治怪物嚎叫,祇能肚子裡「腹誹」,或者當作追看連續劇——事後即使是當事人也轉身化為旁觀者,滴血的心就擱在冰箱裡冷藏。
學校裡根本就是做張做致弄虛作假的好場所——「又要做人,又要演戲,很不上算」愛玲女士名句一矢中的,祇有天賦異稟者可青雲直上,不是聖人就是撈家。餘者庸庸碌碌不過為三餐溫飽,夾在多層裡充當夾心人,慣了就「死豬不怕燙」,生活安穩無波地乘舟過江,一樣的結婚生子,等退休,等發財。對於走路搖搖擺擺的未來主人翁,「上學是帶給個人平庸的第一步、明明就有許多值得教值得學的事,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這不是我的句子,是那個肩膀站著烏鴉的男主持人說的。他「惡毒」的認為學校是「年輕人的停屍間」——這可不是巨大的冰箱麼?肉體逐日成長,餵養我們自以為重要的精神糧食,衡量過的長肉劑,計算過的營養素,思想發展即冰封在結霜的冰格裡,老早在孩提時代就昏迷,甚至死亡。
推開冰箱門,冷涼氣息撲面而來——哪有甚麼,早逝的魂魄到底遠走,活著的,其實都自認幸福的。
致美好的灰色◎郭詩玲
平常價 $14.00詩集簡介
這是詩人的第六本詩集,收錄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這一年內詩人在心情灰丫丫之際「灰」出的105首詩作灰屑。詩作內容可美稱「多元」(多元才能成家),少數寫得好(老郭賣瓜無疑),多數不怎麽樣(自以為「灰」諧),無論如何,正如詩集名稱「致美好的灰色」,字句間可能藏著各種灰色的可能性,惠風和暢。詩人認為,出版第六本小詩集,更加名副其實,對得起名字中的「詩」,而不淪為失靈。
詩人/插畫者簡介
郭詩玲,畢業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寬柔中小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首屆榮譽學士(副修翻譯)、碩士(漢語言學),考獲南洋藝術學院水墨畫甲等文憑。
畢業後留校擔任中文系導師、學術書刊編輯,亦曾受邀擔任中學華文創意寫作課導師、少兒華文創意寫作比賽評審等。現任新加坡非營利文化機構華文編輯。
曾獲兩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文學賞析組獎項。已在新加坡自行出版六部詩集與一部畫集:《我走在我之上》(2014)、《穿著防彈衣的我們怎麽擁抱》(2015)、《當你靈感塞車》(2016)、《得不到你時得到你》(2017,自繪插畫)、《野生的心:郭詩玲水墨畫集》(2018)、《肉與肉的相遇》(2019,自繪插畫)、《致美好的灰色》(2020,自繪插畫)。
詩集出版後,20余首詩受邀刊於臺灣詩刊《衛生紙+》;亦有10首詩載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期刊《外國文藝》。詩作獲選錄於2019年臺灣九歌出版社的《華文文學百年選 ‧ 馬華卷2:小說、新詩》。
受邀擔任臺灣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2019臺北詩歌節」的「國際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