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10月號
- 10月號/2022
- 119
- 11月號
- 13
- 2022
- 230期
- 4712977740853
- 9786263103177
- 9786263103269
- 9786263142763
- 9786263143135
- 9786263143333
- 9786263152038
- 9786263184329
- 9786263327016
- 9786263354562
- 9786263355101
- 9786263359611
- 9786263530348
- 9786267073896
- 9786267095744
- 9786267118887
- 9786267129968
- 9786267129975
- 9786267206065
- 9786267206270
- 9786269599134
- 9786269626625
- 9789570850963
- 9789570864984
- 9789570865356
- 9789571395487
- 9789573297680
- 9789573297741
- 9789573298366
- 9789573339571
- 9789578654204
- 9789578654372
- 9789579199513
- 9789861344393
- 9789862357989
- 9789863447177
- 9789863449508
- 9789863503989
- 9789863847922
- 9789863875888
- 9789864063222
- 9789864594429
- 9789864945030
- 9789864945238
- 9789865102531
- 9789865671860
- 9789887481188
- 99
- 9991111025024
- 9991111025048
- Alison Hui
- Ayano Takeda
- BL
- Cynthia Barnett
- David Quammen
- Dr. Jo Marchant
- Erica Fox Brindley
- Gestalten
- Hong Kong Siumai Concern Group
- Idea Editorial & Design Team
- JittiRain
- John Gray
- Junie Wang
- Kate Manne
- Matt K. Matsuda
- Ocean Vuong
- Olga Tokarczuk
- Patricia Buckley Ebrey
- Philip Pullman
- rabbit44
- Renjo Mikihiko
- Sanping Chen
- Sasaki Toshinao
- Simon Mason
- Sujit Sivasundaram
- Suzanne O’Sullivan
- The Sound of the Sea: Seashells and the Fate of the Ocean
- UNITAS
- Vitali Konstantinov
- Wisława Szymborska
- 丁安妮
- 下一场人类大瘟疫:跨物种传染病侵袭人类的致命接触
-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 不被愛也沒關係
- 不被爱也没关系
- 世界咖啡館社群
- 世界咖啡館:用對話找答案、體驗集體創造力,一本帶動組織學習與個人成長的修練書◎
- 世界歷史
- 中國
- 中國大陸
- 中國歷史
- 中式點心
- 书店学:爱书人的灵魂窝居,60家书店逆势求生、立足世界的经营之道
- 京劇
- 人文
- 人文史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物傳記
- 人类大宇宙
- 人類大宇宙:抬頭望向天空尋找答案的人們,以及隱藏在星空中的歷史
- 伊沛霞
- 佐佐木俊尚
- 何穎怡
- 佛畏系統
- 佛畏系統:洞察事物背後的規則,在不確定時代做出對的選擇
- 儂若
- 先覺出版
- 全彩图解中央欧亚史:再现骑马游牧民的世界,二千年草原文明演变
- 全彩圖解中央歐亞史:再現騎馬遊牧民的世界,二千年草原文明演變◎
- 八旗文化
- 凱特‧曼恩
- 劉佳澐
- 動物
- 動物行為
- 匕首与投枪,鲁迅以文为刃的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以深情待人间
- 匕首與投槍,魯迅以文為刃的抗爭:橫眉冷對千夫指,卻以深情待人間
- 北港香爐人人插(限制級)
- 匡春芝
- 南方浪潮:印、太海洋民族对抗帝国暴力、驱动现代史的革命年代
- 南方浪潮:印、太海洋民族對抗帝國暴力、驅動現代史的革命年代
- 印刻
- 印刻出版
- 印刻文学生活志(10月号/2022)(第230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10月號/2022)(第230期)
- 古代中國與越:中國南方邊境的自我認知與族群認同.錢德樑
- 台湾文学
- 台灣
-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 台灣文學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吳莉君
- 哲學
- 唐亞東
- 商務印書館
- 商業理財
- 喬·馬錢特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圖解貨幣簡史:貨幣的誕生,以及它如何影響從古至今的金融體制與國際政治
- 圖解香港燒賣
- 夜空穿透傷
- 大人的村上檢定:即使親密友人也無法給予又深又硬的安慰的村上春樹專門讀本
- 大卫·逵曼
- 大塊文化
- 大洋洲
- 大衛·伊薩克
- 大衛·逵曼
- 太平洋
- 奥尔嘉·朵卡萩
- 奧爾嘉·朵卡萩
- 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
- 妖魔鬼怪
- 妻妾成群
- 子彈是餘生
- 字花
- 字花第99期
- 學術史講義
- 宋徽宗
- 宋朝
- 寓言
- 寶瓶文化
- 寺尾哲也
- 尋琴者經典版【限量親簽精裝+作者祝福彩蛋】
- 小日子
- 小日子:理想的週末
- 小異邦人(經典回歸版)
- 小說
- 崧燁文化
- 巫言
- 巫靜文
- 平心出版
- 建築
- 徐立妍
- 心理勵志
-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增修版)
- 性別研究
- 怪誕故事集
- 怪诞故事集
- 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伴侶親友訪談故事集
- 愛滋病
- 懸疑
- 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
- 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 戲劇
- 推理小說
- 插圖
- 擁抱陽光的黑夜 上+下套組 (限)
- 散文
- 文化研究
- 文學
- 文學家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旅遊
- 旅遊指南
- 日本
- 日本史
- 日本文學
- 日本異界博物誌:原來這些習俗都跟妖魔鬼怪有關係
- 昨天的孩子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
- 書
- 書店學:愛書人的靈魂窩居,60家書店逆勢求生、立足世界的經營之道
- 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
- 朝里 樹
- 期間限定的理想男友(限)
- 木兰与麒麟
- 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 伊朗元素
- 木馬文化
- 朱天文
- 朱怡康
- 李昂
- 李正蕊
- 村上春樹
- 杜文田
- 杨隶亚
- 東西縱橫記藝——名畫真的很有事!:從最醜公爵夫人到維納斯,探索歐洲近代藝文軼事與眾生百態
- 林巍翰
- 柳廣成
- 楊佳嫻
- 楊隸亞
- 武田綾乃
- 歷代君王
- 歷史
- 江宓蓁
- 波蘭作家
- 海之聲:貝殼與海洋的億萬年命運【博客來獨家贈年曆海報】
- 海外
- 海洋
- 温如生
- 温澤元
- 溫如生
- 漫畫
- 漫遊者文化
- 潘于真
- 点子编辑室
- 燒賣
- 猫哲学:猫与生命意义
- 王安祈
- 王定國
- 王敏雯
- 王翎
- 王華懋
- 王鷗行
- 王麗蘭
- 現代文學
- 現代詩
- 理想的週末
- 瑪莎
- 環友文化
- 瓦貓
- 生態
- 男子汉
- 男子漢
- 瘟疫
- 皇冠
- 相愛或是相守(孟若被譽為最好的作品之一.典藏新裝版)
- 社會寫實
- 社會議題
- 積木文化
- 第119期
- 簡體
- 粘肖晶
- 精神疾病
- 約翰·葛雷
- 經典
-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 維達利
- 編輯
- 繁體
- 繪畫
- 约翰·葛雷
-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 羅毓嘉
- 美紙
- 美紙(9月號/2022)(ISSUE 13)(蔡瀾)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譯詩歌
- 联合文学(11月号/2022/第457期)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11月號/2022/第457期)
- 聯經出版
- 職場
- 臉譜
- 自然科普
- 致那些杀不死的浪漫
- 致那些殺不死的浪漫
- 艾利克西斯·霍爾
- 艾莉絲·孟若 Alice Munro
- 苏吉特·希瓦桑达兰
- 英國文學
- 華妮塔·布朗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菲力普·普曼
- 萬維鋼
- 葉品岑
- 葛亮
- 葛兆光
- 蔡培元
- 蔡承志
- 蔡瀾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蘇吉特·希瓦桑達蘭
- 蘇珊‧歐蘇利文
- 蘇童
- 詩歌
- 謎病睡美人:各種罕見心身症的奇妙故事,一位腦神經專家的醫療人類學全球踏查報告
- 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 Feline Philosophy: Cat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 賴明珠
- 賴芊曄
- 賽門·梅森
- 越
- 越南西貢
- 趨勢商機
- 辛波丝卡谈写作
- 辛波絲卡談寫作:致仍在路上的創作者們
- 辛西亞‧巴內特
- 連城三紀彥
- 遠流
- 邱香凝
- 郭強生
- 都市設計
- 鄒宜姮
- 鄭凱庭
- 醫療保健
- 金浩东
- 金浩東
- 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 陈信宏
- 陳三平
- 陳信宏
- 陳栢青
- 雜誌
-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 非洲
- 韓華)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香港
- 香港寻味
- 香港尋味
- 香港尋味:吃一口蛋撻奶茶菠蘿油,在百年老舖與冰室、茶餐廳,遇見港食文化的過去與現在
- 香港文學
- 香港新,柳廣成
- 香港烧卖关注组
- 香港燒賣關注組
- 香港點心
- 馬特‧松田
- 馬華
- 馮奕達
- 高子梅
- 魯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點子編輯室
2022年11月——新上架

【預購】人類大宇宙:抬頭望向天空尋找答案的人們,以及隱藏在星空中的歷史◎喬·馬錢特 Dr. Jo Marchant(譯者:徐立妍)
平常價 $45.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你可以不准我出聲,燒光我的書,不准我與任何人說話,不准我做任何事,但卻不能禁止我在夜間仰望星空。」──伽利略(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人類與星辰的關係,塑造出文明與宇宙觀。
如今,我們看似跟宇宙關係密切,實則比兩萬年前的人類更為疏離……
你有多久沒抬頭仰望星空?
▍ 羅馬皇帝奧理略曾說:「觀察星星的運動,彷彿自己與星星同行一般。這樣的想像能洗去世俗生活的汙穢。」
而「觀星」這行為,從來都是人類的本能。
至少從兩萬年前開始,人類就懂得仰望星空,讚頌夜空的壯麗與神祕。而這些觀察體驗更衍生出創造力,由於讀懂星辰的運行規則與自然法則,人類制定了生息規律、社會制度、政治體系……科技更在近代蓬勃發展。
人類的科技發展出「切換視角」的能力,從站在地球表面仰望星辰,轉變為飛向太空,從太空看地球、太陽系、系外行星……可是,人類本能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如今卻日漸喪失。
▍ 重新喚醒人類的本能,連結自遠古以來人類的智慧與情感火花。
透過《人類大宇宙》,馬錢特博士試圖喚起人類的本能。她帶領我們遊歷法國拉斯科洞窟中的公牛壁畫,再到愛爾蘭紐格萊奇那座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墓中體驗日光。跟隨她探索中世紀僧侶如何認識時間的本質,再隨著前往大溪地探險的水手以星星為指引航行。我們發現了光如何透露出太陽的化學組成,也跟著愛因斯坦的研究,看他領悟出空間與時間實際上乃為一體;以及一顆四十億年歷史的隕石,如何激發外星生命的探索……
▍ 人類只是行星上的化學渣滓?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人類只是『化學渣滓』,存在於一個中等大小的星球表面,繞著一個沒什麼重要性的星球運行。」而如今的物理學家則採取了更為懷柔的語調:
「或許在這荒蕪而無意義的宇宙中,人類原本應該只是意外出現的過客,但我們仍應珍視自己的信仰、獨特的智力與自覺之窗。」
在無窮無盡的大宇宙之下,《人類大宇宙》邀請你重新定位自己,喚醒與宇宙同在、潛能無限的內在宇宙。
得獎紀錄
《人類大宇宙》榮獲:
★2020年經濟學人雜誌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史密森尼學會十大科學圖書
★2020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NPR)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美國圖書館期刊最佳科學與科技圖書
★2020年新聞週刊逃避混亂必讀好書
★書單網站(Booklist)星級特選評論
★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名人推薦
【天文學界與占星學界齊聲推薦!】
王為豪(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天文攝影師)
占星之門安格斯
人類與星辰的關係,塑造出文明與宇宙觀。
如今,我們看似跟宇宙關係密切,實則比兩萬年前的人類更為疏離……
你有多久沒抬頭仰望星空?
▍ 羅馬皇帝奧理略曾說:「觀察星星的運動,彷彿自己與星星同行一般。這樣的想像能洗去世俗生活的汙穢。」
而「觀星」這行為,從來都是人類的本能。
至少從兩萬年前開始,人類就懂得仰望星空,讚頌夜空的壯麗與神祕。而這些觀察體驗更衍生出創造力,由於讀懂星辰的運行規則與自然法則,人類制定了生息規律、社會制度、政治體系……科技更在近代蓬勃發展。
人類的科技發展出「切換視角」的能力,從站在地球表面仰望星辰,轉變為飛向太空,從太空看地球、太陽系、系外行星……可是,人類本能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如今卻日漸喪失。
▍ 重新喚醒人類的本能,連結自遠古以來人類的智慧與情感火花。
透過《人類大宇宙》,馬錢特博士試圖喚起人類的本能。她帶領我們遊歷法國拉斯科洞窟中的公牛壁畫,再到愛爾蘭紐格萊奇那座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墓中體驗日光。跟隨她探索中世紀僧侶如何認識時間的本質,再隨著前往大溪地探險的水手以星星為指引航行。我們發現了光如何透露出太陽的化學組成,也跟著愛因斯坦的研究,看他領悟出空間與時間實際上乃為一體;以及一顆四十億年歷史的隕石,如何激發外星生命的探索……
▍ 人類只是行星上的化學渣滓?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人類只是『化學渣滓』,存在於一個中等大小的星球表面,繞著一個沒什麼重要性的星球運行。」而如今的物理學家則採取了更為懷柔的語調:
「或許在這荒蕪而無意義的宇宙中,人類原本應該只是意外出現的過客,但我們仍應珍視自己的信仰、獨特的智力與自覺之窗。」
在無窮無盡的大宇宙之下,《人類大宇宙》邀請你重新定位自己,喚醒與宇宙同在、潛能無限的內在宇宙。
得獎紀錄
《人類大宇宙》榮獲:
★2020年經濟學人雜誌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史密森尼學會十大科學圖書
★2020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NPR)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美國圖書館期刊最佳科學與科技圖書
★2020年新聞週刊逃避混亂必讀好書
★書單網站(Booklist)星級特選評論
★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名人推薦
【天文學界與占星學界齊聲推薦!】
王為豪(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天文攝影師)
占星之門安格斯
◎誠摰推薦(依姓氏與機構筆劃順序排列)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從遠古到現代,在滿天星斗下凝望天空的人類,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思索人生意義。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
人類是星塵之子,原以為追溯歷史就是在探究宇宙;但在讀過《人類大宇宙》之後才發現,原來探究宇宙,更是在尋找靈魂。
占星之門安格斯──
星光雖無處不照,唯宿仰望者心中。星星的智慧之唇,永遠仁慈地為傾聽的耳朵敞開。
【各界人士讚譽】
「馬錢特抬起我們的視線望向天空,重新喚醒我們對人類的讚嘆,此時此刻,我們十分迫切需要這份情感。」──亞曼達.馬斯卡瑞利(Amanda Mascarelli),《人類大歷史》總編輯
「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論述,講解了我們和宇宙之間長久而變化不斷的關係,從洞窟壁畫和巨石陣開始,馬錢特追溯著人類的這趟壯闊之旅。本書將會改變你觀看夜空的方式。」──曼吉特.庫瑪爾(Manjit Kumar),著有《量子》(Quantum)
「書中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故事,喬.馬錢特將天文學與占星學交織在一起,數學物理學也和神祇與靈魂有所連結,讓我質疑起自己的現實,而澈底拜服在星星之下。」──蓋雅.文斯(Gaia Vince),著有《人類世中的超越與冒險》(Transcendence and Adventures in the Anthropocene)
「《人類大宇宙》邀請我們一同踏上旅程,重新述說我們與頭頂那片天空之間的美好關係,而天空中的謎團如何不斷攫住並促進人類的想像力,激發我們的創新。」──聖母大學人類學教授奧古斯汀.福恩特斯(Agustín Fuentes),著有《創意的火花》(The Creative Spark)
「《人類大宇宙》這本書內容豐富而有深度,最重要的是讀起來非常有趣。喬.馬錢特詳述了悠久的人類歷史,從我們最古老的文化根源講到最新近的科學發展,文章的洞見分明,讀來令人愉悅。天體蒼穹和人類歷史的發展軌道顯然就在此處相逢,而讀者接收到了這些資訊、投入其中,受到完全的啟蒙。」──伊隆大學物理學教授普拉納布.達斯博士(Dr. Pranab Das)
【媒體讚譽】
「這番檢視令人神思泉湧,讓我們看到人類對天空的奇思妙想如何塑造出人類的文化,而且至今仍是如此。」──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馬錢特筆下的故事規模浩瀚而迷人,其中包含了許多人類故事的細節……這樣的論述既具啟發性也很有說服力。如果人類已經躺在水溝底,至少我們當中還有些人可能仰望著星空。」──衛報
「馬錢特妙筆生花,她筆下的人物活靈活現、故事也流暢分明。她能夠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連結……經常都相當合理……提醒了我們,形塑人類的各種力量早在現代人出現之前就存在,而且在我們消失之後仍會存在良久。」──紐約時報
「人類一直都對星星十分著迷,但是為什麼這些天體如此吸引著我們?喬.馬錢特以優美的文筆講述關於神靈、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的故事,揭露了這段歷史悠久的關係……《人類大宇宙》不只讓人讀來心情愉悅,而且你會想跟每一位對天文學有興趣的好朋友分享。」──BBC科學焦點
「這本書經過豐富的研究並引人入勝……讀者能夠在《人類大宇宙》中發現許多新鮮而有趣的資訊……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英國天文學協會期刊
「馬錢特帶著有如旋風般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扣人心弦的說故事能力,帶領我們踏上穿越時空的旅程,指出我們對天空的感知如何在文明進化的每一段進程中提供資訊。」──NPR圖書迎賓大廳
「馬錢特詳細描繪出人類著迷於夜空的歷史發展,並且探討星空是如何影響了藝術、信仰、科學及社會,以及現代社會與星空脫節後付出了什麼代價。」──今日美國,「不可錯過的五大好書」
「科學報導作家馬錢特在這趟啟發人心又令人入迷的旅程中,探索了人類與天空之間的關係,遊歷過科學、信仰、文化以及之間的一切事物。」──新聞週刊,「2020年逃避混亂必讀的25本秋季小說及非小說」
「這本傑作堪可比擬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馬錢特認為我們需要體驗到毫無遮蔽的夜空所引發的奇觀,如此我們才能再一次感覺到自己和宇宙之間無可比擬的連結,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與地球生命的連結,這些生命既珍貴而脆弱,需要我們的關懷。」──書單星級特選評論
「探究人類對夜空是如何入迷,這樣令人神思泉湧的論述影響了千百年以來的信念……結合了科學、歷史、哲學與宗教,馬錢特如史詩般的文字值得讀者細細品味。」──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這是一趟天空之旅,其重點不僅僅是在外太空,更多是在描述天空對我們內在的影響……對宇宙學中的認知層面有興趣的讀者會很喜歡馬錢特在這本書中的探究。」──柯克斯書評
作者簡介
喬.馬錢特博士(Dr. Jo Marchant)
喬.馬錢特博士是一名獲獎無數的科學報導作家,現居倫敦。她在倫敦的聖巴多羅買醫院附設醫學院取得基因學及醫學微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同時為畢業於倫敦帝國學院的科技傳播學碩士(論文是以實證醫學為主題)。
她曾經於《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及《自然》(Nature)等科學期刊擔任編輯,文章也散見於其他出版刊物,包括《衛報》、英國版《連線》(Wired)、《觀察家評論》(The Observer Review)、《新科學人》以及《自然》等。她也曾參與廣播及電視節目,包括BBC廣播四台的《一週之始》(Start the Week)及《今日》(Today)等節目、CNN與國家地理頻道。
馬錢特經常巡迴世界各地演講,著作《齒輪間的宇宙》(Decoding the Heavens)入圍2009年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決選。她的前作《治癒力》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亦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
徐立妍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從事翻譯,並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兼任講師。譯有《一九八四》、《麗茲波頓的謀殺審判》、《繞頸之物》、《華氏451度》、《奶與蜜》等書。
喬.馬錢特博士是一名獲獎無數的科學報導作家,現居倫敦。她在倫敦的聖巴多羅買醫院附設醫學院取得基因學及醫學微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同時為畢業於倫敦帝國學院的科技傳播學碩士(論文是以實證醫學為主題)。
她曾經於《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及《自然》(Nature)等科學期刊擔任編輯,文章也散見於其他出版刊物,包括《衛報》、英國版《連線》(Wired)、《觀察家評論》(The Observer Review)、《新科學人》以及《自然》等。她也曾參與廣播及電視節目,包括BBC廣播四台的《一週之始》(Start the Week)及《今日》(Today)等節目、CNN與國家地理頻道。
馬錢特經常巡迴世界各地演講,著作《齒輪間的宇宙》(Decoding the Heavens)入圍2009年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決選。她的前作《治癒力》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亦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
徐立妍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從事翻譯,並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兼任講師。譯有《一九八四》、《麗茲波頓的謀殺審判》、《繞頸之物》、《華氏451度》、《奶與蜜》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