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圖解作詞:第一本徹底解說專業音樂人填詞過程!◎島崎貴光 (譯者:陳令嫻)
平常價 $35.00賣座歌曲「好故事+好唱+好有感」歌詞創作法,金賞音樂人STEP BY STEP傳授
股漲的情感寫成歌詞後只剩幼稚?
擺脫不了別人作品的影子?或,就是有那麼一點陳腔濫調?
歌曲是三分鐘的戲劇,歌詞是劇中講述的故事!
歌詞鋪陳的故事張力,能把歌曲魅力渲染到無邊無際,攫住廣大聽眾情感。作者島崎貴光從深蹲十五年、磨練成日本流行音樂界全能金賞音樂人,在本書中以業界打造暢銷歌曲的行內觀點,所有歌曲都應以風靡賣座為前提,分析歌詞的結構與效果,詳細示範作詞時注意什麼、理解什麼、如何做到、怎麼做等,將專業音樂人的填詞過程拆解成容易學習的方法。掌握了這一套方法,任何人都能將想表達的所思所感轉換成能夠回應聽眾情感、形象栩栩如生的歌詞。
本書教你:
‧掌握作詞的結構與效果,只鍛鍊必要能力
‧擴大視線、拓展構思,深化感覺與理論
‧描繪有共鳴的故事,學會創造魅力的表現手法
‧先寫故事大綱,再斟酌段落修飾字句,簡單好學!
樂壇名人推薦
陳子鴻 喜歡音樂總經理、臺師大兼任副教授、知名音樂製作人
黃奇斌 金曲最佳新人獎茄子蛋 主唱
潘雲安 獨立音樂大勢樂團告五人主唱
國內外書評
「作詞教學上一直很難給出系統化的安排,本書以深入淺出的引導一步步帶領讀者培養寫好詞的能力並學習作詞技巧,是初學者們很好的選擇」——台大詞曲創作社社長
「本書教會我用作詞腦創作,再也不會怎麼寫都很普通了」、「這是我從事作詞以來最受教的一本」——日本讀者見證推薦
作曲家/作詞家/編曲家/音樂製作人。與Smile Company Ltd.簽署專屬作家契約,音樂作品以J-POP流行音樂為主軸,音樂類型廣泛,包含動漫音樂或電玩音樂內在,累積無數音樂作品。2006年獲得「第48回日本專輯大賞」,又以w-inds.「ブギウギ66」、中ノ森BAND「Fly High」兩首作品同時獲得「專輯大賞金獎」。爾後,2011年在日本第47回 CROWN HIT賞(日本クラウンヒット賞)再以SKE48「青空片想い」(作曲)獲得「SINGLE HIT 賞」(シングルヒット賞)。同年8月發行的SMAP二十週年特別紀念專輯「SMAP AID」裡的「開始之歌(はじまりのうた)」(作詞/作曲/編曲/音樂製作人)獲得粉絲人氣票選第2名。擔任Lantis旗下的主打單人女歌手「凛」的製作人和樂曲製作。2004年開設作家講座「MJ-Studio」,10多年間的孕育無數新生代音樂人、音樂製作公司的作家,和職業音樂人。2014年更名為「MUSiC GARDEN」。另外,亦是「DTM Magazine」月刊的專欄作家,現已執筆超過8年,同時身兼作詞、音樂顧問、培養新人/藝人的製作人、專輯製作人等多重角色。
相關著作:《POP金曲裏技:超級偶像天團金賞音樂製作人第一手行內實戰心法!涵蓋「出道→第一份委託→實力派」全方位現場know-how》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希望有一天能搭時光穿越機回到古代用宋代青瓷喝杯茶。
聯絡方式:reikan0412@hotmail.com

【預購】圖解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更新版◎黃哲翰
平常價 $21.00什麼是幸福?身為人,目的為何?‧‧‧‧‧‧
現代人迄今不斷追尋的答案,早在兩千多前的希臘就已破解!
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是孕育今日西方文明的搖籃。雅典時期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位哲人所創造提倡的觀念,不但啟發西方人文、藝術、自然,也為後世解答人生各種大哉問,奠定人類精神文明的基礎。
蘇格拉底藉由不斷地懷疑、提問、與人辯論的過程中,找出審美、道德與正義的真理。柏拉圖指引人們從繁亂的現象中追本溯源,即便在現今萬變的世界中,也絕對存在那永恆不變的真理。亞里斯多德將其師承之感官世界的概念集大成,引導人們藉由觀察及推理,運用邏輯找出事物存在的意義。希臘三哲基於前人的思想,在追求真理的路上發展出各自的思維與精神。
本書從希臘哲學起源、探討本源的自然派到理性思維不斷躍升的三哲時代。以清晰易懂的圖解拆解繁複的哲學知識,將希臘三哲的智慧變成不敗的處世攻略,人生的課題不再卡關。
本書相當簡要而如實地提供初學者一個古代希臘哲學的概要,而且有部分談論是出於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自身的著作——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工作。此外,為了讓讀者能夠清晰地了解各種談論的意義,作者隨著行文提供了一系列希臘哲學術語的意義解釋,對讀者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幫助。——彭文林
黃哲翰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題材為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學》。古代人的想法對我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由於這種陌生感,我對他們的哲學研究產生興趣。撰寫本書的理由是出於想要將這種陌生感帶給讀者,希望他們在驚訝中產生進一步理解的興趣。這對於喧鬧繁華但卻經常感到無聊的現代人而言,可能可以是一件不無聊的事。我很樂意與人們談論相關的哲學問題、以及閱讀本書時產生的想法和問題。

【預購】圖解心理學(修訂版)◎曾寶瑩
平常價 $18.00還原人心最真實的面貌。
佛洛伊德說:「觀察內心深處是了解人心的第一步。」
想要了解人心,就要從觀察開始。跟著心理學家們的腳步,從生理、動力、認知、行為等各種不同角度切入,深入內心、探究人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只要掌握住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以理性解開感性,就能看見潛藏在冰山底下從沒注意過的心理世界!
「圖繪心理學傳統整體形貌,走向心理學創新圖像」是本書的重要特色。……一代的人,應該學習和理解傳統心理學的精神和內涵,但更該在理解和反思後,重新看待處於社會文化脈絡中的「人」的「心理」與「經驗」,建構屬於這一代的心理學新形象。 那將是個多元而豐富的時代圖像。─丁興祥
曾寶瑩
學歷
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班
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碩士
經歷
龍華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經國管理學院兼任講師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常務理事
從五歲那年躲在大樹裡想「我是誰」這個問題開始,觀察理解人心一直是生活與思考的中心,夢想可以一輩子沈溺在變幻莫測的人心世界裡,捕捉、探究人性幽微細緻的層層意義。
審訂者簡介
丁興祥
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
專長:社會心理學、創造心理學、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人格心理學、質性心理學
相關著作:《圖解心理學(大字版)》
文◎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專任教授)
迎接心理學新圖像
心理學到底在研究什麼?是心靈?行為?經驗?意識?還是生理變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關切會有不同的答案,唯一共同點,大概就是對人類自身的好奇。這樣的好奇探索,也不該是有一個標準答案滿足得了。國內各大學心理系所增加,心理課程亦如雨後春筍,顯示國人越來越重視心理學,而且不想停留在坊間心得評述或八卦閒談,而想用更謹慎地學術態度去滿足對「人」的好奇。然而,在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上,也一度因為對「學術」尊貴的上綱要求,仿效「自然科學」研究原理,追求終極原理式答案而走入了迷惘的困境。
想要了解人的心理,恐怕有人類歷史就有。所以,心理學知識有個長長的過去,但心理學成為學科,卻只有短短的歷史。近代心理學來自西方十九世紀中葉,一般教科書以一八七九年德國人馮德(Wundt)在萊比錫大學成立心理學實驗室作為心理學的誕生指標。然而這樣在追溯心理學身世,其實是從自然科學的興起及實證主義逐漸取得學院中方法論優勢的歷史觀點來看的。西方心理學經過百年之發展,近年來反而重新反省心理學的知識與方法,重新檢視心理學的定位與未來。心理學本屬哲學範圍,馮德以「科學」的方式研究心理學,而德國人所謂的科學是廣義的,包含了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精神科學),而心理學是可跨越這兩種科學的。不同的心理學主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樣,馮德本人就是個好例子。馮德在研究低階心理(如感覺)時,運用類似自然科學實驗室的方法;但在研究高階心理歷程(如語言、思想)時,便運用人文科學的方法,如語言分析、民族神話研究。馮德甚至認為這樣取向的研究,可專稱「民族心理學」。馮德本人便採取多元取向研究心理學,心理學的身世,本來便具多元性質。
心理學的研究題目以及方法,受到時代背景影響,所以心理學是一門不斷演化的學問。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心理學教科書多半譯自西方(美國)心理學,其大部分內容及受試者均受美國文化影響,可以說是美國的本土心理學。 近年來西方心理學正不斷探討反省歷史及文化對心理學知識的影響,而產生出「歷史心理學」與「文化心理學」等新興發展,其認為的心理學這門學問,是在特定歷史文化脈絡中產生的知識。這種反省也在本國發生,例如: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敘說心理學等的發展。我們師法西方心理學,就不要只拿別人研究好的知識或發展好的研究方法,更要師法他們強烈的反省能力。正在西方反省心理學的性質及方法時,本國的心理學仍移植「西方」科學心理學知識為主,這是我們要加以警惕的。
心理學是一門複雜的學問,與「人」的經驗有關的學問。而「人」的問題比「物」的問題複雜而沒有定論。無論是身心問題、性善性惡、先天或後天、自由意志及決定論等,均是哲學領域爭論不休的問題。近代心理學雖然以「科學」方法來發展研究,一路發展而來,還是發現其研究背後的假設仍觸及上述的哲學爭議,除非視而不見,否則不可能無關,故至今仍爭論不休。因此,若想要仿效「自然科學」以研究「物理」的態度來研究「心理」,想要單純切割心理學自成系統於自然科學中,在了解「人」的複雜性上,是有其困境的,這也是近年來西方心理學的困境。
「圖繪心理學傳統整體形貌,走向心理學創新圖像」是本書的重要特色。本書用骨架式綱要般地圖陳出心理學清晰的輪廓樣貌,從人的基本心理歷程出發,介紹人的感覺與知覺,個人層次的學習與記憶、人格理論,到人的一生成長與發展,再到人與團體、社會之間的關係,另介紹壓力與心理疾病、諮商輔導與心理治療、企業組織相關心理學等應用領域。對於帶領讀者進入心理學學術領域而言,可謂清晰而完整。最後則反省了傳統心理學的定位與發展,介紹新興發展的本土心理學、女性心理學與文化心理學等,指出了未來心理學多元發展的面貌。
歷史流變,知識流變,心理學也在流變發展中的。面對新發展,我們應該要用辦喜事的心情來迎接多元心理學知識的時代。一個「百花齊放,兼容並包」的時代,將會開出創造的火花。我們應捨棄把心理學等同自然科學的幻想,放棄祈求有一個心理學「牛頓」的出現;即使在自然科學中,牛頓也被愛因斯坦所替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心理學的歷史中,不但代有才人,即使是同一時代,也往往是群雄並起的。心理學仍不斷變化之中,這一代的人,應該學習和理解傳統心理學的精神和內涵,但更該在理解和反思後,重新看待處於社會文化脈絡中的「人」的「心理」與「經驗」,建構屬於這一代的心理學新形象。
那將是個多元而豐富的時代圖像。

【預購】圖解社會學(修訂版)◎吳逸驊
平常價 $20.00「不讀書就只能是做工的人?職業貴賤是誰在評斷?」
「女孩子跟異性同居就是不檢點?這是性別的差異還是不平等?」
「街友會流落街頭是自己不努力?還是社會結構改變造成的結果?」
「巧克力、鑽戒是情人間愛的表現?其中的關連到底在哪裡?」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從出生就受社會影響,開始接收各種資訊、思想。
但是,我們一般所認同的「常識」,真的絕對「正確、合理」嗎?張開社會學之眼,看透表象、看清自己所處的結構,明白個人行動如何在結構中形成意義與脈絡。唯有培養出社會學的批判性思考力,我們才得以立體地理解並反思自己與他人的處境,社會框架才有被鬆動、改變的可能。
社會學的探究不是僵化的理論,而是隨時檢視、不斷反省、推陳出新的。 ……讀了這本《圖解社會學》,再看看這些經常聽到、看到的社會現象時,一定能提出更多元、更豐富、也更精準的看法。─彭懷真
本書巧妙地將文字與圖畫、漫畫相互搭配,正是它最有趣的地方,……期待對社會學有興趣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學子們能把握機會窺其堂奧。 ─林淑鈴
吳逸驊
台灣打狗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社會學系與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現為攝影記者。
「一本書是給答案,還是發現更多問題?」社會學吸引人之處就在此!
推薦者簡介
彭懷真
學歷
台灣大學社會學學士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曾任東海大學幸福家庭研究推廣中心主任、東海大學社工系系主任、東海大學學生事務長、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秘書長
現任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中廣新聞網主持人
推薦者簡介
林淑鈴
學歷
清華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
曾任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
現任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研究專長:臺灣民間信仰、民俗醫療、質性研究、閩客文化比較研究
相關著作:《圖解社會學(大字版)》
文◎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
從社會學的圖像領略豐富
一、 引言中的引言:從我的慘痛教學經驗說起
在收到這本書原稿的五分鐘之內,我就決定下學期的「大一社會學」要用這本書當作教科書。我講授社會學已經二十年,自己也寫過銷路一直不錯的社會學入門書,校訂過別人翻譯的社會學導論、參與過辭典的編輯,當然閱讀過不計其數的社會學入門書。但是對於如何向愈來愈年輕的學習者介紹社會學,卻感到壓力很大。
我每年任教科目中,「社會學」是我最常教的一門,是我最有心得的一門,但也是學生評鑑最低分的一門,這讓我挫折很深。我再三檢討,不相信自己的表達能力到了這門課就差了,更不相信社會學大師的睿智不再有說服力,不相信社會學理論不再具有解釋力,更不相信社會學知識難以吸收。但事實擺在眼前,我苦思不解,學生清楚表明:「不易接收社會學的知識。」他們考試成績的不理想更使他們抗拒這個寶貴的知識領域。
我試著改變方式授課,增加討論、從新聞事件中分析、播放電影、以及用圖用表來說明。對於Y世代,身處e化風潮的年輕人來說,大量文字實在不是好的溝通方式,「看圖說理論」是不錯的選擇。如今終於看到了一本以圖解來說明社會學的教科書,書中有好些我平日就用來向學生解說的圖,只是更清楚、更完整、更容易懂,更重要的,全書各章都包含圖,實在太方便了。對於習慣以圖像接收訊息的下一代,非常直接、非常好用。
二、社會學是有用又有趣的知識領域
社會學的最簡單定義是「研究社會的科學」,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人,都生活在人群中,也都受到社會的影響,因此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非常重要。尤其對於即將在成人世界生存打拚的人來說,認識社會與認識人群等於是為自己尋求安身立命的保障。畢竟「知識就是力量」,有知識就容易有正確判斷,社會學是過去許多專門以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的人所累積的知識,累積出各種對我們有用的觀念,讀者假如能夠多吸收這些訊息,一定可以基於正確的認識減少犯錯。
專門讀社會系是大學生很好的選擇(我和我的兒子都以社會學為我們大學時代的主修,我女兒也修過這門課),因為這領域能夠幫助人們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很高的應用性。對於有志了解社會科學的人,社會學也是最好的一門入門知識。因為社會學也探究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體系、政府組織等,所以先了解社會學,再讀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公共行政等都是最佳的途徑。對於有志從事對人群直接服務的年輕人,社會學的知識更是少不了。我們越認識社會,愈能對其中弱勢者提供較佳的服務。所以每個社會工作系都以社會學做為必修課,而且通常安排在大一,我過去十多年每年陪社工系的新生一起研讀,希望他們在學習成為一個專業的助人者時,對服務對象及對方所處的環境能有更清楚的了解。
現代高等教育的趨勢是非常重視通識課程,希望大學畢業生除了本科專業之外,能對其他知識領域有一基本概念。其中絕對不能少的當然是「社會學」,社會學的知識廣博豐富,相關的研究成果很多,一定能滿足每一個期待充實自己的年輕生命。
三、愛台灣與讀社會學有關
社會學的探究不是僵化的理論,而是隨時檢視、不斷反省、推陳出新的。社會學的思考是使人有反省力,對很多人所講的現象保持批判,使人兼具冷靜的腦與溫暖的心。例如近年來,「愛台灣」的聲音此起彼落,這樣的訴求偏重感性,還有一絲政治味。若從社會學的各個觀點,會更仔細、更周全。包括:如何多了解台灣的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社會階層和很特殊的台灣人性格等,然後可以考慮如何以比較有效的方法去愛、分析台灣在全球化中的位置、探討愛台灣這議題在各方面的影響性等等。社會學的知識既深且廣,一方面是全球性的,諸多理論對於不同社會都具有強大解釋力,同時,它也試著對不同地區的差異做觀察分析,並且針對各地區的特殊之處有所整理。
我們台灣社會的發展經驗就很特別,下列現象都值得追蹤。比如說,在醫療照顧中逛醫院(doctor-shopping),喜歡介紹醫生等。又如宗教界的八家將文化;都市中都市原住民的認同危機;台北與非台北的資源分配問題;富裕台灣中的貧困與紊亂。以我們熟悉的家庭來說:結婚的不住在一起,不結婚的卻住在一起,已經離婚的卻上床,不離婚的卻感情冷淡等。台灣人有一份主要職業,另有兼職的現象普遍。政治參與中賄選、請客、政客跑婚喪喜慶(白天參加喪禮送人上山、晚上參加婚禮送人進洞房)、人民對政治人物下跪求情。台灣充滿了情色,有全球少見的檳榔西施文化,這個島處處賭博,人民總是以旺盛的生命力尋求機會,工作時間每年將近兩千三百小時,是全世界第一長,人民壓力普遍很大,自殺率也在全球名列前茅⋯⋯。
這一連串的現象都很特別,值得觀察了解,你可能都有些興趣想要了解。當你進入社會學的世界,讀了這本《圖解社會學》,再看看這些經常聽到、看到的社會現象時,一定能提出更多元、更豐富、也更精準的看法。 當然本書是以圖像為主,書也不能太厚,所以有些部分顯得過於簡化。 有些理論只能挑選最重要的部分說,還要配合實際的例子,很難周全地說明。 日後,如果能進一步根據社會學的幾大主題分別再撰寫編輯圖解的書,就更好了。

【預購】圖解哲學(修訂版)◎李忠謙
平常價 $18.00與對自我的懷疑。
而哲學,就在這過程中孕育誕生。
人為什麼不能不哲學?
「上帝是否真的存在?」
「世界是怎麼來的,世界的本源是什麼?」
「朝政敗壞、生活不順遂,該如何安身立命?」
當你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時,其實哲學的思辨就已經開始。
哲學的內容含括世界存在的真相、對宗教的理性反省,到人人都能有共鳴的普世性價值思考,甚至數學、科學等本來也是屬於哲學的一部分……
但是,哲學是什麼?
這個提問連哲學家們都難以明確地定義描述,然而正如哲學的希臘文是「愛智慧」一樣,對智慧的熱愛與追求,就是哲學。
「本書的內容涵蓋東西方重要哲學家,介紹的順序雖然按照時間的先後,但重點並未放在哲學概念或內容的歷史發展,而是放在個別哲學家學說的介紹。作者以流暢的文筆,清楚地介紹重要哲學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學說,確實做到了簡明易懂而又不致誤導的地步。」
李忠謙
台北市人。台大哲學系、法律系雙主修,台大法律研究所基礎法學組碩士。譯有《法官如何思考》(作者:Richard Posner,商周出版),策劃哲學廣播節目《哲思台灣》,目前為國際新聞編譯。
審訂者簡介
林正弘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知識論、邏輯、科學哲學。著有《邏輯》(三民書局);《知識 邏輯 科學哲學》(東大圖書);《理則學新論》、《符號邏輯》(正中書局);《人文學概論》(空中大學);《伽利略 波柏 科學說明》、《Philosophy and Conceptual History of Science in Taiwan》(荷蘭Kluwer出版社)。
相關著作:《圖解哲學(大字版)》
文◎林正弘(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哲學的樂趣從解答自身困惑開啟
有一位著名的哲學教授,因為口才犀利,課程內容精彩,每堂課都聽眾爆滿,最大的教室也無法容納。有一次他問聽眾:「你們來這裡幹什麼?我來這裡是因為領了學校的薪水,你們到底為了什麼?」他接著問:「你們有什麼困擾的問題要在哲學領域內尋求解答?如果沒有,大可不必來此湊熱鬧。」聽眾並沒有提出令自己困擾的問題,但未因此而離去。這位教授原先是學物理的,有些疑惑無法在科學中得到解答,於是開始做哲學層次的思索,終於成為專業哲學家。他告訴學生:一個人如果沒有這類困惑,沒有思索過哲學層次的問題,那麼也無法體會深奧的哲學學說,無法享受閱讀哲學論著的樂趣。
教授的一席話,指出了走入哲學之門的一條道路。許多人因好奇而接觸哲學,往往覺得不知所云。有人甚至形容哲學是把簡單的道理說得令人難懂的學問。由自己關切的問題入手,可以避免這樣的窘境。許多哲學問題與具體問題息息相關。哲學理論的內容確實非常抽象而難以明確掌握,但卻可以從具體問題來理解。現在以對知覺的懷疑為例來說明。在十七世紀,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天象,來支持哥白尼的天文學理論。當時一般天文學家拒絕使用望遠鏡,不相信透過望遠鏡所看到的是天象的真實狀況。當時的光學理論尚未能證實望遠鏡的可靠性。如果這個理由可以成立,則在視覺理論尚未能證實視覺的可靠性之前,我們也不應相信透過眼睛所看到的是世界的真實狀況。我們可以追問:我們如何證明眼睛所看到的是世界的實況?視覺理論如何證實視覺的可靠性?這樣追問下去,就會觸及一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就是實在論與觀念論之間的爭論。
哲學問題的探討,從困擾自己的問題入手固然是最能引發認真思索及切身體會的途徑,但並非導入哲學問題的唯一方法。我們不一定對所有困擾的問題都會做深入的探討,也不一定會做哲學層面的思考。我們有時需要別人來提示: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可以從哪個層面切入去思考?因此,我們也不妨在心中未有明確的問題之前,直接閱讀討論哲學問題的論著,瞭解其內容,並在其中尋找自己關切的問題,做更深入的思考。舉例言之,討論哲學問題的著作大多會討論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問題。按照決定論的說法,每一事件都有其所以發生的原因,這些原因促成事件的發生。但原因本身也是事件,也有其所以發生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又有其原因。如此層層相因,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那時已具備原因,透過複雜的因果網絡,早就注定目前的事件一定會發生。如果上述的決定論可以成立,則「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即值得懷疑。因為人的行為也是事件,也是由複雜的因果網絡早就注定會發生的。一個人的行為若早在其出生之前就注定會發生,則該行為就很難認為是行為人的自由意志決定要做的行為,因而也就不宜讓行為人負擔任何責任。在哲學上,決定論、自由意志與責任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形上學、心靈哲學及倫理學的複雜問題。學法律的人也許會從這些問題的爭論中引發一些與法律相關的議題。例如:一個被強迫洗腦而接受某些信念的人,對依據其信念所做的行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一個受義務教育而相信某些教條的人,對依據這些教條所做的行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這兩種情況有何不同?如果決定論的觀點可以成立,人類的行為都不是其自由意志所決定的,因而不必負擔任何責任,那麼為何允許處罰制度存在?刑事處罰制度是否應該改成犯罪行為矯治制度?
由哲學問題入手固然能夠顯示哲學的功能及哲學家思考問題的理路,也容易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並進一步針對特定問題做較深入的思考。但這個入手的途徑容易忽略不同的哲學問題之間的關係,也不易掌握或鳥瞰哲學的全部領域。補救這些缺點的方法是介紹各學派或個別哲學家的重要學說,並略述整個哲學的發展線索。對某一哲學派別或某一哲學家的學說做全盤的瞭解,最能讓初學者享受學習哲學的樂趣,並能引導讀者直接閱讀重要哲學家的原著,充分體會哲學思考的奧妙。對哲學史發展的介紹則可以讓初學者在較短期間內,粗略的認識整個哲學領域,以便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派或主題,做進一步的學習。
本書的內容涵蓋東西方重要哲學家,介紹的順序雖然按照時間的先後,但重點並未放在哲學概念或內容的歷史發展,而是放在個別哲學家學說的介紹。作者以流暢的文筆,清楚的介紹重要哲學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學說,確實做到了簡明易懂而又不致誤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