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每個偉大的女人背後都有一隻超棒的貓◎賈絲汀.索羅蒙斯-莫特 Justine Solomons-Moat(譯者:蘇文君)(繪者:露露.梅約 Lulu Mayo)
平常價 $37.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 超過三十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偉大女性也是無法抵擋小肉球的貓奴!
● 超過十種貓咪小知識補充的「完美伴貓指南」,讓人對貓咪主子大開眼界!
● 台灣旅居英倫的得獎插畫家Lulu Mayo最新力作,透過充滿想像力的精美插圖展現貓與人的情感世界。
☆ 唐咪咪的媽 ──唐綺陽(西洋占星學專家)
歷史上偉大的女人各有各的精彩與實力,
她們背後的貓咪也不惶多讓,各有各的迷人才華,魅力滿點!
你知道鄉村民謠天后歌手泰勒斯超有貓緣嗎?
你曉得永遠的大螢幕女神奧黛莉赫本,其實有一隻好貓咪工作夥伴嗎?
這本繪本即將代領各位進入歷史上「著名貓奴」的世界,讓各位在精美的繪本裡頭體會人與貓的偉大情誼,也看見他們在生活中「相輔相成」、成為彼此終生靈魂伴侶的小故事。
透過知名國際級台灣插畫家Lulu Mayo高超的畫功與賈絲汀.索羅蒙斯-莫特的短文,將超過三十位偉大的女性與貓咪們的日常生活與融洽情感,融合至插畫當中。這些女人分別是不同領域中的佼佼者,像是現任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爾登(Jacinda Ardern),不但在當代議題上做出令紐西蘭人驕傲的決定與發言,更是女性權益的提倡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她的寵物貓咪Paddles也擁有自己的推特(Twitter)帳號,更是政府中的「貓咪大使」;法國新浪潮教母級人物安妮.華達(AgnèsVarda)的電影中,時常會出現「貓咪配角」,甚至連她的製片公司Ciné-Tamaris的標誌都是貓咪的樣子,她曾養過兩隻貓Zgougou 和 Mimi,所以貓咪們也是導演「培養」出來,演技最自然、最懂導演的演員們啊!還有,小野洋子與貓咪的日常、超級名模吉吉.哈蒂德(Gigi Hadid)與愛貓的生活等等。
此外,書中還插入有趣的「貓科指南」與「完美伴貓指南」,讓各貓奴們一邊大飽眼福,一邊欣賞各女神風采,還可以補充各種實用又療癒的貓咪知識。
作者簡介
賈絲汀.索羅蒙斯-莫特(Justine Solomons-Moat)
12歲時出版了她人生中第一篇短篇故事。《每個偉大的女人背後都有一隻超棒的貓》則是她的第一本書。目前與丈夫定居於倫敦。
繪者簡介
露露.梅約(Lulu Mayo)
台灣旅居倫敦插畫家,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坎伯威爾學院碩士畢業,擅長繪製充滿想像力且別具幽默感的插畫,貓跟動物為她作畫最主要的靈感,出版書籍有《百萬隻躲貓貓》、《百萬隻汪汪狗》等共計16本,作品已被翻譯成20種語言並在世界各地販售。
網站:www.lulumayo.com
Instagram @lulu_mayo_art
Facebook @lulumayoart
譯者簡介
蘇文君
文藻外語學院畢,曾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會議口譯組,現從事口筆譯工作。興趣是無時無刻與人打招呼……「Hi 讀者們」。熱愛電影,iTunes選了shuffle模式還是會一直跳歌。譯有《動物也瘋狂:動物精神創傷與復元的故事》、《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等。電子信箱:swjinwenzao@gmail.com

【預購】設計好味道◎梅原真(譯者:陳令嫻)
平常價 $34.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日本地方設計始祖級大師,重新翻轉地方案例大公開!
●26個日本地方創生案例,展現何謂「絕處逢生」的設計,挖掘一級產業的獨特魅力。
如何讓產量縮減 98% 的荒廢栗子山重新找到價值?
用免洗筷、麥克筆畫出來的設計,竟能發揮在地食材的特色,翻轉地方沒落產業?
只要一點小巧思就能打造最土氣卻也最美味的設計,從窮途末路開創新生機!
設計思維化危機為轉機——地方創生案例精選!
/看似沒有前景的荒廢栗子山,其實是不受化學藥劑汙染的土地,轉換思維向消費者提供「安心」這項新價值,栗子山就能重新翻身!
/對在地人來說毫無新意的石花凍,其實擁有熱量低又富含纖維質的特點,根本是減肥聖品,從不同角度看見產品本質,才能找到產品嶄新的一面。
從「食物」開展地方創生之道——地方價值如何思考?
透過書中 26 個案例分享,將普通思維轉換為設計思維,
就能深入本質,解決問題,挖掘新價值。
有些地方比得過,有些地方贏不了,
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就能創造溝通的管道。
一切都始於⋯⋯
日本地方設計始祖級大師——梅原真
以家鄉高知為工作據點,設計概念是「一級產業X設計=光景」。
一級產業與地方的風景息息相關,梅原真用設計守護住那些生產者努力生產的工作模樣、大自然的景色,如黑潮町的鰹竿釣、島根的黃豆田、室戶採撈的天然石花菜等等,以設計之力讓產業得以延續,保留地方珍貴且美好的光景。
「 回顧過去的工作,總結人生時,我發現自己做的幾乎都是『絕處逢生的設計』。這些合作對象原本都一籌莫展,卻因為設計而峰迴路轉。」
透過設計順利建立起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施展本地魅力。或許只需要一點點的設計力就能夠改變困境,一點點不可思議的小巧思就能幫助地方產品熱賣。
這本書絕對與你有關
不論你是設計師、地方創生者,或這些以外的,只因我們所在皆是地方,我們都能發揮一點力氣,讓地方邁向國際,展現其獨特的生命力。
「所謂的地方創生不是模仿大都市,而是徹底發揮當地特色。倘若每一個地區都抱持『只有我們才道地』的氣魄,相信整個社會一定會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26個日本地方創生案例,展現何謂「絕處逢生」的設計,挖掘一級產業的獨特魅力。
如何讓產量縮減 98% 的荒廢栗子山重新找到價值?
用免洗筷、麥克筆畫出來的設計,竟能發揮在地食材的特色,翻轉地方沒落產業?
只要一點小巧思就能打造最土氣卻也最美味的設計,從窮途末路開創新生機!
設計思維化危機為轉機——地方創生案例精選!
/看似沒有前景的荒廢栗子山,其實是不受化學藥劑汙染的土地,轉換思維向消費者提供「安心」這項新價值,栗子山就能重新翻身!
/對在地人來說毫無新意的石花凍,其實擁有熱量低又富含纖維質的特點,根本是減肥聖品,從不同角度看見產品本質,才能找到產品嶄新的一面。
從「食物」開展地方創生之道——地方價值如何思考?
透過書中 26 個案例分享,將普通思維轉換為設計思維,
就能深入本質,解決問題,挖掘新價值。
有些地方比得過,有些地方贏不了,
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就能創造溝通的管道。
一切都始於⋯⋯
日本地方設計始祖級大師——梅原真
以家鄉高知為工作據點,設計概念是「一級產業X設計=光景」。
一級產業與地方的風景息息相關,梅原真用設計守護住那些生產者努力生產的工作模樣、大自然的景色,如黑潮町的鰹竿釣、島根的黃豆田、室戶採撈的天然石花菜等等,以設計之力讓產業得以延續,保留地方珍貴且美好的光景。
「 回顧過去的工作,總結人生時,我發現自己做的幾乎都是『絕處逢生的設計』。這些合作對象原本都一籌莫展,卻因為設計而峰迴路轉。」
透過設計順利建立起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施展本地魅力。或許只需要一點點的設計力就能夠改變困境,一點點不可思議的小巧思就能幫助地方產品熱賣。
這本書絕對與你有關
不論你是設計師、地方創生者,或這些以外的,只因我們所在皆是地方,我們都能發揮一點力氣,讓地方邁向國際,展現其獨特的生命力。
「所謂的地方創生不是模仿大都市,而是徹底發揮當地特色。倘若每一個地區都抱持『只有我們才道地』的氣魄,相信整個社會一定會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好評推薦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發起人
馮小非|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
童儀展|食力foodNEXT 創辦人暨總編輯
(依筆畫排序)
「梅原真這個歐吉桑什麼都會。」 -糸井重里|日本創意文案教父
「梅原真支持的是一級產業,也就是所謂的農林水產。這種產業換句話說是人類恭敬收下當地大自然的恩惠,仔細鑑定價值後運往世界各地。本書收錄了大量優秀的案例,梅原真的設計從頭到腳都在展現這些滿足心靈又值得自豪的工作。」 -原研哉|無印良品藝術總監、日本設計中心董事、武藏野美術大學基金會教授
「設計不只是造型上的美!在這本書中,你可以透過實際的案例學到如何無中生有、劣勢創新的思維、方法與堅持。」 -吳明錡|台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執行長
「有哪一本書,知道作者是何人時,就會迫不及待的想要翻閱?閱讀梅原真,往往會很花時間,一下子筆記,因為有所啟發,一下子跳到設計案修修改改,看完時,彷彿也跟著梅原真前輩一起經歷成長了。謝謝行人出版社,跟大家分享這股好滋味。」 -周育如 Agua|台東食育提案所計畫主持、水越設計總管
「當設計能親切自然的與在地土壤相互交融,就能創造出最具「真」實性的連結。以設計活化在地,深刻並具生命力,梅原真先生絕對是最佳典範。」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兼任講師、創生塾塾長
「每次去日本,在任何街町或賣場都可以看到非常吸睛且極具設計感的風土物產,我總是想,為什麼日本人的設計這麼厲害?看了這本書,或許你也會找到答案。」 -林峻丞|甘樂文創執行長
「梅原真先生的好滋味設計,就像一劑強心針,讓我們再次意識到設計的力量,與傳達一級產業本質的重要性。」 -簡孝如|《中台灣食通信》主編/美術編輯
作者簡介
梅原真
設計師、武藏野美術大學客座教授。高知市人,原本於電視台兼廣播電台負責美術組工作,一九八〇年成立個人事務所。以家鄉高知為工作據點,設計概念為「一級產業X設計=光景」,作品包括「稻草炙烤鰹竿釣鰹魚」;為只有香橙的村落打造「香橙之村的柑橘醋醬油」;重建荒廢的栗子山並且推出「四萬十本地栗子」;利用全世界各地都有的報紙製造「四萬十報紙提包」;「八四專案」正面思考高知縣森林面積高達全縣百分之八四,並且利用森林製造新產品;在只有沙灘的鄉村企劃「沙灘美術館」。由於「利用設計引導出當地的力量」,獲頒二〇一六年每日設計獎特別獎。
梅原真
設計師、武藏野美術大學客座教授。高知市人,原本於電視台兼廣播電台負責美術組工作,一九八〇年成立個人事務所。以家鄉高知為工作據點,設計概念為「一級產業X設計=光景」,作品包括「稻草炙烤鰹竿釣鰹魚」;為只有香橙的村落打造「香橙之村的柑橘醋醬油」;重建荒廢的栗子山並且推出「四萬十本地栗子」;利用全世界各地都有的報紙製造「四萬十報紙提包」;「八四專案」正面思考高知縣森林面積高達全縣百分之八四,並且利用森林製造新產品;在只有沙灘的鄉村企劃「沙灘美術館」。由於「利用設計引導出當地的力量」,獲頒二〇一六年每日設計獎特別獎。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聯絡方式:reikan0412@hotmailcom

【預購】路上觀察學入門◎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
平常價 $28.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路上觀察學經典之作
路上有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只能上下,卻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階梯
位於二樓的對外門(而且還是可以打開的)
遮不到任何東西的屋簷
「好學生不闖紅燈」(這是什麼莫名其妙的告示牌?!)
明明是同一區的下水道人孔蓋,卻印著兩種不同的樹、三種不同的魚
從中間被硬生生劈開的老屋廢墟
它們存在於日常生活周遭,只是「正常人」如你我往往不會發現。但有一群人深深為此著迷,甚至為它取了個「路上觀察學」的名稱,對此大做研究。
所謂「路上觀察」,顧名思義,就是在「路上」進行「觀察」;加個「學」則帶了點鑽研的意味。這群人除了會將觀察結果利用手繪圖、照片或是文字記錄下來,還會設計工作表格、規定記錄準則、為特定物件命名,甚至舉辦社團訓練活動(!?)路上觀察學的前身,可追溯到關東大地震之後興起的「考現學」,在破壞與重建之間,對現時當下的記錄;也可以說是對所謂「現代藝術」的叛逆思考:若拿個小便斗簽名就能稱之為藝術,那觀察各地小便斗有什麼不同,會不會更有意思?
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即是此一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三人在二十年前(1985年)合編了《路上觀察學入門》,為路上觀察學經典之作,也讓日本掀起一股「路上觀察」風潮。
這本書從赤瀨川原平以及藤森照信個人現身說法開始:他們是如何對所謂「路上觀察」一門展開興趣(比如到國中還尿床的經驗?!)第二部分則是赤瀨川、藤森以及另一位路上觀察學大將──南伸坊三人的對談,對談內容除了當時熱中此「研究」的幾位名人及有趣例子,也談到了路上觀察與考現學、前衛藝術、自然科學、商業性觀察的不同,以及文字描述及手繪圖的必要性,替所謂「路上觀察學」定調。第三部分是各式各樣的路上觀察報告,以及觀察背後的故事。南伸坊如何利用上廁所空檔記錄對面公寓的居民生活;一木努為了「撿拾建築碎片」,連搭公車時也不敢打瞌睡;被喻為「路上觀察之神」的林丈二是如何進行人孔蓋調查記錄;跟在狗後面,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東西?最後一部則是回到所謂「觀察的角度」,荒俣宏、四方田犬彥和杉浦日向子各自從其擅長角度告訴我們可以怎麼「看」,以及我們可以從觀察紀錄裡「看」到什麼。
赤瀨川看到林丈二的記錄時曾經說:「如果外星人登陸地球的話,做的大概也就是這些事吧!?」姑且不論外星人,現在也早就不是地理大發現後博物館式獵奇時代,這些記錄到底有什麼用?所以,記錄的重點應該是看、描述,跟新鮮感吧!身為記錄者(理論上是我們啦),必須隨時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在記錄的當下,我們也必須花更多的時間看,同時認真想該怎麼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記錄這個世界。而且,看看別人記錄早已習以為常、或已不復存在的日常生活,應該也是挺有趣的吧。(?)
名人推薦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兼系主任/阮慶岳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李清志
臺灣大學城鄉所、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畢恆達
睜大眼睛推薦
「如果外星人登陸地球的話,做的大概也就是這些事吧!」(咦?)
路上有這些東西,你知道嗎?
只能上下,卻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階梯
位於二樓的對外門(而且還是可以打開的)
遮不到任何東西的屋簷
「好學生不闖紅燈」(這是什麼莫名其妙的告示牌?!)
明明是同一區的下水道人孔蓋,卻印著兩種不同的樹、三種不同的魚
從中間被硬生生劈開的老屋廢墟
它們存在於日常生活周遭,只是「正常人」如你我往往不會發現。但有一群人深深為此著迷,甚至為它取了個「路上觀察學」的名稱,對此大做研究。
所謂「路上觀察」,顧名思義,就是在「路上」進行「觀察」;加個「學」則帶了點鑽研的意味。這群人除了會將觀察結果利用手繪圖、照片或是文字記錄下來,還會設計工作表格、規定記錄準則、為特定物件命名,甚至舉辦社團訓練活動(!?)路上觀察學的前身,可追溯到關東大地震之後興起的「考現學」,在破壞與重建之間,對現時當下的記錄;也可以說是對所謂「現代藝術」的叛逆思考:若拿個小便斗簽名就能稱之為藝術,那觀察各地小便斗有什麼不同,會不會更有意思?
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即是此一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三人在二十年前(1985年)合編了《路上觀察學入門》,為路上觀察學經典之作,也讓日本掀起一股「路上觀察」風潮。
這本書從赤瀨川原平以及藤森照信個人現身說法開始:他們是如何對所謂「路上觀察」一門展開興趣(比如到國中還尿床的經驗?!)第二部分則是赤瀨川、藤森以及另一位路上觀察學大將──南伸坊三人的對談,對談內容除了當時熱中此「研究」的幾位名人及有趣例子,也談到了路上觀察與考現學、前衛藝術、自然科學、商業性觀察的不同,以及文字描述及手繪圖的必要性,替所謂「路上觀察學」定調。第三部分是各式各樣的路上觀察報告,以及觀察背後的故事。南伸坊如何利用上廁所空檔記錄對面公寓的居民生活;一木努為了「撿拾建築碎片」,連搭公車時也不敢打瞌睡;被喻為「路上觀察之神」的林丈二是如何進行人孔蓋調查記錄;跟在狗後面,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東西?最後一部則是回到所謂「觀察的角度」,荒俣宏、四方田犬彥和杉浦日向子各自從其擅長角度告訴我們可以怎麼「看」,以及我們可以從觀察紀錄裡「看」到什麼。
赤瀨川看到林丈二的記錄時曾經說:「如果外星人登陸地球的話,做的大概也就是這些事吧!?」姑且不論外星人,現在也早就不是地理大發現後博物館式獵奇時代,這些記錄到底有什麼用?所以,記錄的重點應該是看、描述,跟新鮮感吧!身為記錄者(理論上是我們啦),必須隨時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在記錄的當下,我們也必須花更多的時間看,同時認真想該怎麼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記錄這個世界。而且,看看別人記錄早已習以為常、或已不復存在的日常生活,應該也是挺有趣的吧。(?)
名人推薦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兼系主任/阮慶岳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李清志
臺灣大學城鄉所、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畢恆達
睜大眼睛推薦
作者簡介
赤瀨川原平
前衛藝術家。本名赤瀨川克彥,一九三七年出生於橫濱。六○年代曾參加「High-Red Senter」等創作團體從事前衛藝術,七○年代則大力投入〈櫻畫報〉等插畫工作。並曾以尾辻克彥為筆名創作小說,作品《父親消失》(文藝春秋)一九八一年獲得芥川賞。主要著作有《櫻畫報大全》(青林堂)、《超藝術TOMASON》、《外骨這個人曾經存在過!》(以上為筑摩文庫)、《想有一台照相機》、《東京路上探險隊》(以上為新潮社)、《名畫讀本》(光文社)、《來歷不明》(東京書籍)等。其倡導的「路上觀察」活動,在日本掀起一陣風潮。
藤森照信
建築史家。一九四六年出生於長野。藤森原本的研究方向主要針對近代建築文獻,一九七四年與研究室同僚開始進行東京都內近代建築之實地調查,之後以所謂「東京建築偵探團」名義出版《近代建築指南〔關東篇〕》(鹿島出版會)。主要著作有《明治的東京計劃》(岩波書店,獲每日出版文化獎)、《建築偵探的冒險.東京篇》(筑摩文庫)、《日本近代建築(上).(下)》(岩波新書)等。
南伸坊
插畫作家,也擅於書的裝幀設計。曾拜師於赤瀨川原平。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東京。曾任漫畫雜誌〈GARO〉編輯,之後以插圖搭配隨筆活躍於藝文界。主要著作有《門外漢的美術館》(情報中心出版局)、《張貼告示紙考現學》、《好笑的科學》、《好笑的照片》(以上為筑摩文庫)等。
譯者簡介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誠品書店、遠流出版集團,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從零開始的礦泉水入門》、《懶人農法第1次全圖解:與自然共生的樸門設計》、《大人的科學1:35雙眼相機》等書。
黃碧君
主要從事口譯及翻譯。享受不同語言的意境、韻律與節奏的差異,卻常落入無法順利轉換的苦思中。喜歡逗貓、玩狗、散步、閱讀、做菜,過簡單生活。近期譯作有《啟航吧!編舟計畫》等。2012年在東京成立聞文堂版權及翻譯工作室,致力中書日譯,把台灣好書介紹到日本。
林皎碧
淡江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專攻日本近代文學。以其專業多次在報章上發表隨筆書評。譯有《古本屋女主人》、《避暑地的貓》、《鬼譚草紙》、《漱石:文豪消失的童年和母愛》、《新戀愛講座》、《荷風の東京散策記》等。
赤瀨川原平
前衛藝術家。本名赤瀨川克彥,一九三七年出生於橫濱。六○年代曾參加「High-Red Senter」等創作團體從事前衛藝術,七○年代則大力投入〈櫻畫報〉等插畫工作。並曾以尾辻克彥為筆名創作小說,作品《父親消失》(文藝春秋)一九八一年獲得芥川賞。主要著作有《櫻畫報大全》(青林堂)、《超藝術TOMASON》、《外骨這個人曾經存在過!》(以上為筑摩文庫)、《想有一台照相機》、《東京路上探險隊》(以上為新潮社)、《名畫讀本》(光文社)、《來歷不明》(東京書籍)等。其倡導的「路上觀察」活動,在日本掀起一陣風潮。
藤森照信
建築史家。一九四六年出生於長野。藤森原本的研究方向主要針對近代建築文獻,一九七四年與研究室同僚開始進行東京都內近代建築之實地調查,之後以所謂「東京建築偵探團」名義出版《近代建築指南〔關東篇〕》(鹿島出版會)。主要著作有《明治的東京計劃》(岩波書店,獲每日出版文化獎)、《建築偵探的冒險.東京篇》(筑摩文庫)、《日本近代建築(上).(下)》(岩波新書)等。
南伸坊
插畫作家,也擅於書的裝幀設計。曾拜師於赤瀨川原平。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東京。曾任漫畫雜誌〈GARO〉編輯,之後以插圖搭配隨筆活躍於藝文界。主要著作有《門外漢的美術館》(情報中心出版局)、《張貼告示紙考現學》、《好笑的科學》、《好笑的照片》(以上為筑摩文庫)等。
譯者簡介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誠品書店、遠流出版集團,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從零開始的礦泉水入門》、《懶人農法第1次全圖解:與自然共生的樸門設計》、《大人的科學1:35雙眼相機》等書。
黃碧君
主要從事口譯及翻譯。享受不同語言的意境、韻律與節奏的差異,卻常落入無法順利轉換的苦思中。喜歡逗貓、玩狗、散步、閱讀、做菜,過簡單生活。近期譯作有《啟航吧!編舟計畫》等。2012年在東京成立聞文堂版權及翻譯工作室,致力中書日譯,把台灣好書介紹到日本。
林皎碧
淡江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專攻日本近代文學。以其專業多次在報章上發表隨筆書評。譯有《古本屋女主人》、《避暑地的貓》、《鬼譚草紙》、《漱石:文豪消失的童年和母愛》、《新戀愛講座》、《荷風の東京散策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