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6267276242
- 9786269577583
- 9786269657773
- 9789863988472
-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 Chris Miller
- Jonathan J Moore
- Margaret Atwood
- Natsuhiko Kyogoku
- Renée Nault
- THE HANDMAID’S TALE
- THE HANDMAID’S TALE——Graphic Novel
- The Testaments
- 世界歷史
- 京極夏彥
- 人文社科
- 人間地獄 語言為器
- 任雙秋
- 使女的故事
- 使女的故事套書
- 使女的故事套書[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證詞(The Testaments)]
- 使女的故事(圖像版)
- 克里斯·米勒
- 台灣
- 商業理財
- 圖像小說
- 地獄の楽しみ方
- 天培
- 安德魯·道比
- 小說
- 希腊美食史:众神的礼物
- 希臘
- 希臘美食史:眾神的禮物
- 張宇心
- 強納森·J·摩爾
- 文化研究
- 文學小說
- 日本文學
-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 書
- 李之年
- 杜蘊慈
- 柯松韻
- 梁永安
- 歷史
- 洪慧芳
- 海外
- 瑞秋·道比
- 瑪格麗特·愛特伍
- 盲眼刺客
- 盲眼刺客(上下冊套書)(增訂新版)The Blind Assassin
- 細思極恐套書
- 細思極恐套書:人類恐怖創意血腥殘酷的刑罰史、祕密會社與邪惡教派、恐怖疾病與駭人療法
- 經濟
- 繁體
- 羅馬
- 美國翻譯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芮妮·諾特
- 華文
- 謝靜雯
- 證詞
- 陳小慰
- 電影
- 食物
- 飲食文化
【預購】盲眼刺客(上下冊套書)(增訂新版)The Blind Assassin◎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梁永安 )
平常價 $63.00
【預購】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克里斯·米勒 Chris Miller (譯者: 洪慧芳)
平常價 $58.00全球唯一 繁體中文版獨家作者序,解析晶片法案後的美中台局勢發展
「如果有哪本書能讓所有人了解矽時代,並認知到這個時代的刺激與重要程度毫不亞於原子能時代,就是這本書了。」——《紐約時報》
看懂現今晶片戰局勢最重要解讀——矽時代,運算力才是新石油
晶片供應鏈左右了上世紀冷戰的輸贏,更將決定本世紀強權競爭的終局
大國競逐加速升溫,台灣更是站在關鍵位置,下一個引爆點會在哪?
美國祭禁令掐住先進晶片鎖喉點,中國不斷加碼投資半導體,「去美化」有可能成功嗎?
台積電赴美設廠,矽盾的保護力有多持久?台灣的地位真的不可取代嗎?
疫情加戰爭,全球歷經兩年晶片荒,短缺緩解卻又面臨需求過剩?供應鏈版圖未來如何改變?
一個70年前還不存在的產業,決定了今日世界的樣貌。從玩具到汽車、從微波爐到導彈、從手機到股市,無所不在的晶片,是21世紀的新石油,是現代世界最依賴的稀缺資源。美國靠半導體成為軍事強權,矽谷仍是設計先進晶片的重鎮,掌握大半關鍵技術,但中國正在急起直追,大動作投資半導體產業,爭奪霸主地位。位居供應鏈重要位置的台灣,夾在兩大強權之間,更要面對日韓競爭,應該守住哪些優勢,又要考量哪些風險?
作者克里斯・米勒在塔夫茨大學的弗萊徹學院教授國際史,特別專長美國與俄國歷史,他在研究冷戰武力競賽的過程中,發現半導體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因此決定以晶片為題展開龐大研究,橫跨三大洲,從台北到莫斯科,採訪上百位晶片業相關科學家、政府官員、工程師、企業家,首次為晶片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縱深,這段比電影更驚心動魄的真實歷史,台灣更是故事的核心角色。
晶片相關新聞天天有新進展,美中對峙愈演愈烈,晶片法案、制裁禁令,不只是台灣,日本、韓國與荷蘭等供應鏈鎖喉點國家都被迫選邊站,下一步怎麼走才對?晶片塑造了現代生活的一切,未來也仍將是全球最關鍵技術,這本書提供了理解此刻全球晶片爭奪戰的最完整、最迫切需要的解讀。
領域權威推薦
「半導體之於21世紀,就如同石油之於20世紀。所以半導體的歷史也將成為21世紀的故事。這本書是這段歷史目前最好的紀錄,以後也很難被超越。」──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長
「我近年來讀過最重要的書。」──卡根(Robert Kagan),布魯金斯學院資深研究員
「米勒的大腦就如同他筆下的電腦晶片,充滿令人眼花繚亂的複雜電路,卻展現出極度清晰的思考。不僅無比精彩,更是極度重要、結構嚴謹、具史詩級規模的故事。」──卡普蘭(Robert D. Kaplan),《地理的復仇》與《南中國海》等書作者
「精彩絕倫……令人驚嘆之作,獨特地結合了經濟、技術與策略分析。」——甘迺迪(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作者
「人類的未來取決於兩個生態系統之間的『晶片大戰』。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這本書正好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視角,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書。」──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米爾班克家族資深研究員,《末日》作者
「這是理解現代世界的必讀。米勒以鉅細靡遺的敘事,描述創新者與技術、公司、國家之間,以及現在最重要的──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的不斷競爭,如何塑造出這個由晶片驅動的世界。」──尤金(Daniel Yergin),普立茲獎得主,《石油世紀》等書作者
「精彩絕倫……米勒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及引人入勝的敘事,講述主導世界的晶片的全球發展史。」──歐瑪拉(Margaret O’Mara),《程式碼》(The Code: Silicon Valley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作者
「這本書抓住了21世紀地緣戰略的競爭中,最關鍵、最策略性的精髓。敘事精彩,令人信服,以歷史為經、科技為緯,交織成一部磅礴巨作。」──史塔萊迪(James Stavridis),退役美國海軍上將、凱雷集團全球事務副主席、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
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
克里斯・米勒在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弗萊徹學院教授國際史,他也是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Jeane Kirkpatrick客座院士、外交政策研究院(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歐亞主任,以及總經與地緣政治顧問公司綠罩(Greenmantle)的董事。米勒著有《普丁經濟學》(Putinomics)等書,他也經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外交事務》、《外交政策》、《美國利益》等媒體撰稿。他於耶魯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於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學士學位。米勒個人網站:ChristopherMiller.net,以及推特帳號:@crmiller1。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Siemens Telecom及Citibank,目前為專職譯者。

【預購】細思極恐套書:人類恐怖創意血腥殘酷的刑罰史、祕密會社與邪惡教派、恐怖疾病與駭人療法◎強納森·J·摩爾(Jonathan J Moore)(譯者:張宇心、柯松韻)
平常價 $98.00沒有史上最殘酷刑罰,只有你想像不到的殘忍折磨!
各種令人髮指的行刑歷史,讓人忍不住別開頭。
•絞首、砍頭、車裂、五馬分屍……
•活活燒死、千刀萬剮、剝頭皮……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最愛的行刑方式
•讓人全身痙攣、眼球爆裂,愛迪生難辭其咎
•喝人血、烤人肉、磨骨粉、再來份人肉臘腸,保證藥到病除……
綜觀人類歷史,不管因為傷人性命、奪人財物,或是破壞社會秩序,加入邪教散播邪說,或甚至是無辜之人,不分年輕老少、不分男女種族,不分階級,都可能被迫死亡──死亡的方式五花八門,其中最重要的共通點則是──痛苦的死亡。
從早期以蠻力、尖銳利器、重物如石頭來進行處決,隨著時間遞進,製作工具的方式越來越精良,可利用的材料越來越多,於是,行刑的花樣也就越來越多。除了懲罰之外,也作為其他人的警戒,因此也成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奇景。同時因為殺人效率的提升,以及各種人為因素,遭到處決的人,也越來越五花八門。
到了近代講究人權,企圖減少受刑人的痛苦,出現了注射死刑、毒氣室、電椅等等花招,但效果如何,自然有待公評。
而圍繞死刑而產生的種種傳說,更是讓人匪夷所思、瞠目結舌。
當人類將創意運用在取人性命之上,然而是否如期收到懲罰與警戒之效,答案已經昭然若揭。
《祕密會社與邪惡教派》
最危險的祕密組織!令人大開眼界的集會歷史
•數千萬中國人因其而亡的太平天國、以肉身擋槍炮的義和團
•殺害信徒或勸誘信徒自殺的米勒教派與大衛教派
•生人活祭的阿茲特克、勒殺無辜旅人的圖基教派
•神祕而有諸多傳說的光明會、共濟會、錫安長老教會
•研發強大殺人武器的奧姆真理教
•惡名昭彰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3K黨
•現今世界菁英領袖創立的畢德堡會議……
綜觀人類歷史,諸多惡名昭彰的異教與祕密會社已對無數人造成難以形容的苦難。而什麼樣的信仰會導致恐怖的殘殺?為何崇拜神明要伴隨可怕的暴力行為?本書帶領讀者踏上黑暗之旅,進入歷史上某些最危險、最隱密團體的神祕世界。包括熱切等待世界末日的宗教派別、嚴格控管並殺害眾人的邪教,從古(活人陪葬的蘇美、生人活祭的阿茲特克)到今(活在法律之外的現代犯罪組織、掌控世界頂尖權力的組織),這本書揭示了那些隱藏在各處、祕而不宣的群體樣貌。
同時作者也探究是什麼因素,驅使人類祕密聚會,並隱瞞自己的行為與結果?為了尋找答案,作者上溯鐵器時代,研究充滿人類犧牲、政治殺戮、祭司和神祕先知的暴力歷史,無論是在社會邊緣還是在權力中心的各種祕密組織,都無所遁形。而同時也看到人類社會中似乎一再重複的盲從與脆弱。
《恐怖疾病與駭人療法》
看到歷史上腦洞大開的種種治療法,你會認真希望自己不會生病:
•若有女性想要懷孕,建議她可以喝馬的精液。
•穿狼皮可以治療皮膚癌。
•強效避孕法:以亞麻布包裹藥草,圍在脖子上。
•人們曾經相信,以主教的頭骨盛裝的水,喝了可以治療百日咳。在愛爾蘭,用牛奶煮綿羊排泄物,是治療百日咳的配方,萬一用藥無效,建議將病人扛起,越過驢子的上方、穿過驢子的下方,共九次。
•腮腺炎的治療方式如下:「用驢的套索套在病患頭上,並以此拉著病人繞行豬欄三圈。」
•治療一般感冒,可以在脖子上掛一袋煮熟的馬鈴薯。不然也可以在頭皮上塗抹烤馬鈴薯。
如果沒生病,誰還會想看醫生!只是人不是機器,也非存在於毫無汙染的環境中,每個人的一生難免有過大大小小的病痛,不過現代醫學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疾病能得到適當的治療。
而醫學的發展,不是一蹴可幾,本書作者強納森.摩爾帶領讀者從遠古遊牧民族骨骸開始,一路看到近代各種疾病的痕跡,蠕動的寄生蟲、爆裂的膿皰、腐爛的四肢和層出不窮的腹瀉:這一切都在書中生動地描繪出來。而曾經出現過的治療方法,似乎與疾病本身一樣難以忍受:無論是可怕的牙科手術還是冰錐切除術,放血還是起水泡……歷史上的醫生,即使沒有妙手回春的能耐,也不得不說,非常有創造力。
此外,作者亦談到疾病如何塑造人類歷史:了解麻疹和天花為何加速美洲原住民的衰落,以及斑疹傷寒如何幫助擊敗拿破崙,醫學史上軼事比比皆是。
本書特色
★ 從歷史中看人類如何懲罰他人,各種發揮想像力與執行力的刑罰,膽小者勿試。
★ 探索人類獨有的祕密結社歷史,以及特定人士如何透過信仰與恐怖控制其他人類。
★ 從歷史中記錄有案的例子來看各時代曾經發生過的重大疾病問題,以及應對的醫學發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命與整體社會的關鍵。
★ 每一本書中,蒐羅許多珍貴歷史圖像,全彩呈現,震撼視覺。
強納森.J.摩爾(Jonathan J Moore)
出生於一九六四年,大學主修歷史和英語。強納森曾經當了二十年歷史教師,並經營過幾家成功的企業。對於不同時代的歷史,他向來興趣濃厚。為了研究,強納森熱愛四處旅行,並喜歡戰爭遊戲和軍事重演。他也喜歡真實犯罪(True Crime),並寫作數本相關主題的書。
譯者簡介
張宇心
文字工作者,偶爾翻譯。
柯松韻
自由譯者,成大外文系畢。喜愛認識世界的種種面向,唯耐性不足又愛睡覺,在墨爾本的家養了三隻不請自來的貓,希望有天成為索拉力星人。工作聯繫請賜信:ichbinkrissi@gmail.com。譯有《義大利美食史:在神話與刻板印象之外》、《超譯迷宮:世界經典迷宮探奇》等書。

【預購】希臘美食史:眾神的禮物◎安德魯·道比, 瑞秋·道比 (譯者: 杜蘊慈)
平常價 $43.00當我們討論希臘美食,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地中海小島上希臘小酒館的開胃菜與傳統餐點?色彩繽紛的蔬果加上費塔起司沙拉?是烤肉串還是穆薩卡?是香氣特殊的茴香酒再加一塊捲餅?
作者簡介

【預購】人間地獄 語言為器(地獄の楽しみ方)◎京極夏彥(Natsuhiko Kyogoku)(譯者:任雙秋)
平常價 $24.00為什麼網路社交媒體論戰,烽火遍地?
一切的衝突都源於語言文字的誤解,
「贏了」、「輸了」也都是語言的魔術。
這世界沒有什麼美好的事,
但是你想讓它變有趣,就會變有趣。
關鍵就在掌握語言與閱讀──
有多少詞彙就能創造出多少大千世界,
有多少本書就有多少人生。
這個人世間就是地獄。即便是地獄,若是能自得其樂,那麼地獄照樣能讓人感覺趣味橫生。而我們可以嘗試運用的武器,也就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語言,來盡情享受在這個地獄逍遙遊。
為了讓雜亂無章的混沌(Chaos)變成有條不紊的宇宙(Cosmos),為了建構出條理有序的世界,就必須從中挑選出一些東西來。提煉萃取的時候,要挑選什麼東西,就是很重要的關鍵。選出的東西越多,可變化或參酌的項目就越多了。因此詞彙越豐富越好,也就是以文字為業的小說家京極夏彥給予讀者最中肯的建議。
本書特色
★日本小說名家京極夏彥,快樂行走世間,祕訣不藏私:不要掉入語言陷阱、善用語言與文字。
★為了生存在地獄般的這個世界,京極夏彥傾囊相授的「語言」講座。網路唇槍舌戰、炎上問題、人際關係失和──都是「語言」誤解出差錯。因此如何對語言保持警醒,如何善用語言,是我們不得不時時刻刻都認真覺察的工作。
媒體好評
「你所寫的文章,讀者能完全如你所願來理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身為小說家,京極夏彥的說法極有說服力。他清清楚楚地表示:「小說屬於讀者」,至於「寫作者的心情誰管它是怎樣」!能讓人感受到他對於文字語言的真誠。──《達‧文西》(ダ ヴィンチ)
京極夏彥(Natsuhiko Kyogoku)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著作等身的小說家,結合妖怪與推理,是開創出妖怪推理小說的傑出名家。一九九四年以小說《姑獲鳥之夏》踏入文壇。一九九六年,以《魍魎之匣》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包含《姑獲鳥之夏》和《魍魎之匣》這兩部著作的《百鬼夜行系列》小說大受讀者歡迎,深獲好評。一九九七年,以《嗤笑伊右衛門》獲得泉鏡花文學獎。二○○三年,以《偷窺狂小平次》獲得山本周五郎獎。二○○四年,以《後巷說百物語》獲得直木賞。二○一一年,以《西巷說百物語》獲得柴田鍊三郎獎。二○一六年,他以今昔混音的筆致重新翻譯意譯日本民俗學大師柳田國男的名著《遠野物語》,這部向大師致敬的《遠野物語今昔混音》獲得遠野文化獎。二○一九年,獲得埼玉文化獎。
作者的正式網站「大極宮」:
www.osawa-office.co.jp/。
譯者簡介
任雙秋
藝術文化工作者,中、日、法文翻譯與寫作。喜愛閱讀和書寫,尤其文學、藝術、電影、音樂和大自然等都是生活養分。譯作有《獻給擁抱生命的你:百歲名醫分享生命、愛與寬恕的人生智慧》、《與寫真同歡》、《邁向世界共和國》、《好餓好餓的大野狼》、《和風好味食堂》、《餐桌上的巴黎》、《富士山絕景散策》、《和物百貨鋪》、《搭新幹線遊日本城》……等童書、繪本和藝術人文類書籍。

【預購】 證詞:《使女的故事》續集(The Testaments)◎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謝靜雯)
平常價 $34.00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傑作《使女的故事》已經成為現代經典,現在她在這本令人驚豔的續集裡,將這則故事帶向高潮迭起的結局。
在《使女的故事》裡的事件發生十五年以後,基列共和國這個神權政體持續緊抓權力不放,但已浮現內部開始衰敗的徵象。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裡,三位迥然不同的女性的生命彼此交會,可能引發爆炸性的結果。其中兩名年輕女子屬於在新秩序裡成年的第一個世代,分別在邊界的兩邊成長:一是在基列境內,盡享特權的大主教女兒;一人成長於加拿大,常在電視上旁觀關於基列的恐怖新聞,並參與反基列的抗議活動。而她們的證詞當中交織著第三個聲音,是這個政權的推手之一,透過祕密的無情累積與部署來施展權力的女性。埋藏許久的祕密終於讓這三個人交會在一起,迫使她們面對自己的本心,衡量自己為了信念又願意付出多少。
愛特伍在《證詞》裡娓娓道來這三個女人的故事,讓我們目睹基列最內部的運作狀況,成功揉合了引人入勝的懸疑、過人的機智以及建構世界的高超技巧。
本書特色
★《使女的故事》已是當代經典,所有讀者莫不引頸期待續集的出版。三十年後,瑪格麗特.愛特伍終於寫下續集《證詞》。
★二○一九布克獎得獎作品
★博客來二○一九年年度外文選書
★誠品選書、★博客來選書
名家推薦
「這份令人不寒而慄的邀約,凡是愛特伍的書迷都無以抗拒……《證詞》提醒我們面對邪惡時,真相所擁有的力量。」──時人雜誌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人都應該讀讀《證詞》。」──洛杉磯時報
「節奏明快、令人身歷其境的敘事,引人入勝、高潮迭起。」──紐約時報,評論家角谷美智子
「《證詞》的價值足以在文學經典名單上再添一筆,部分歸功於愛特伍創造驚奇的能力,即使我們自以為對她創作的那個宇宙瞭如指掌。」──今日美國
「基列共和國的女性前所未有地迷人。」──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沒有小說家比瑪格麗特‧愛特伍更適合探索現今時代的焦慮感。」──娛樂週刊
「強勁有力、發人深省、扣人心弦。」──波士頓環球報
「難得的精神饗宴……情節教人驚豔,逃向自由的過程令人屏息,於此臻至故事高潮。」──美國知名時事政評雜誌Slate.com,記者&書評家蘿拉‧米勒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她已發表五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其中小說《盲眼刺客》獲頒二○○○年布克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獲頒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使女的故事》於二○一七年改編為電視影集,再度掀起世界注目、回響熱烈,愛特伍並客串其中一角。她長期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創作言論自由受政治迫害等社會議題,也曾和全球五百位作家連署,抵制國家對網路使用的過當管制。二○一九年,再度以《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詞》獲得布克獎。
譯者簡介
謝靜雯
謝靜雯。專職譯者。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小說譯作有:《失物之書》、《好預兆》、《夜行馬戲團》、《當我們談論安妮日記時,我們在談些什麼》、《沼澤新樂園》、《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綠島》等。
【預購】 使女的故事套書[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證詞(The Testaments)](一套兩本不拆售)◎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陳小慰、謝靜雯)
平常價 $60.00我的使女比拉在這裡,你可以與她同房,
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基列共和國裡,階級分明,父權主宰了這個社會的一切。女人被嚴苛的控制著,無法有自主的工作,不能擁有財產,依照剩餘價值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使女」是其一,她們沒有名字,不能閱讀、與人交談,被剝奪情與慾,絕不容許隱密的慾望之花有盛開之機;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職司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以便繁衍下一代。
一名在基列共和國時期擔任「使女」,馴服在權威體制裡,心靈卻自有主張,一步步挑戰禁忌……她留下的記錄,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情節之荒誕駭人,卻熟悉莫名地叫人心驚。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傑作《使女的故事》已經成為現代經典,現在她在這本令人驚艷的續集裡,將這則標誌性的故事帶向高潮迭起的結局。
《證詞》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傑作《使女的故事》已經成為現代經典,現在她在這本令人驚豔的續集裡,將這則故事帶向高潮迭起的結局。
在《使女的故事》裡的事件發生十五年以後,基列共和國這個神權政體持續緊抓權力不放,但已浮現內部開始衰敗的徵象。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裡,三位迥然不同的女性的生命彼此交會,可能引發爆炸性的結果。其中兩名年輕女子屬於在新秩序裡成年的第一個世代,分別在邊界的兩邊成長:一是在基列境內,盡享特權的大主教女兒;一人成長於加拿大,常在電視上旁觀關於基列的恐怖新聞,並參與反基列的抗議活動。而她們的證詞當中交織著第三個聲音,是這個政權的推手之一,透過祕密的無情累積與部署來施展權力的女性。埋藏許久的祕密終於讓這三個人交會在一起,迫使她們面對自己的本心,衡量自己為了信念又願意付出多少。
愛特伍在《證詞》裡娓娓道來這三個女人的故事,讓我們目睹基列最內部的運作狀況,成功揉合了引人入勝的懸疑、過人的機智以及建構世界的高超技巧。
本書特色
★《使女的故事》已是當代經典,所有讀者莫不引頸期待續集的出版。三十年後,瑪格麗特.愛特伍終於寫下續集《證詞》。
★痛訴父權社會壓迫女性的反烏托邦經典小說《使女的故事》,因川普效應重登亞馬遜暢銷榜。
★美國網路影視平台葫蘆(Hulu)於二○一七年推出全新影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改編自瑪格麗特.愛特伍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使女的故事》,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展現劇集製作的精湛水準。特別是視覺效果,定會令人感到驚嘆。
★《使女的故事》是愛特伍最廣為討論的小說之一,以女性視角描寫分工嚴謹的未來社會,背後是極權統治、階級與性別主義等惡劣結構,被譽為「女性主義的反烏托邦(Dystopia)小說」。
★《使女的故事》與赫胥黎《美麗新世界》、歐威爾《一九八四》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未來小說二十世紀重要的未來小說。
★《證詞》獲得二○一九布克獎。
★《證詞》博客來二○一九年年度選書
★《證詞》二○一九年Goodreads年度最佳小說獎
得獎紀錄
《使女的故事》
★一九八五年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一九八五年《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
★一九八五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
★一九八六年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
★一九八六年星雲獎提名
★一九八七年亞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
《證詞》
★二○一九年英國布克獎
★博客來二○一九年年度選書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她已發表五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其中小說《盲眼刺客》獲頒二○○○年布克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獲頒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使女的故事》於二○一七年改編為電視影集,再度掀起世界注目、回響熱烈,愛特伍並客串其中一角。她長期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創作言論自由受政治迫害等社會議題,也曾和全球五百位作家連署,抵制國家對網路使用的過當管制。二○一九年,再度以《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詞》獲得布克獎。
譯者簡介
陳小慰
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現任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翻譯與加拿大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到英國曼賈斯特大學訪學,並兩次獲加拿大政府研究獎赴加從事學術研究。此外,亦兼任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福建省翻譯協會副會長。代表譯作有《使女的故事》、《十日談》等書。
謝靜雯
謝靜雯。專職譯者。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小說譯作有:《失物之書》、《好預兆》、《夜行馬戲團》、《當我們談論安妮日記時,我們在談些什麼》、《沼澤新樂園》、《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綠島》等。

【預購】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陳小慰)
平常價 $28.00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基列共和國裡,階級分明,父權主宰了這個社會的一切。女人被嚴苛的控制著,無法有自主的工作,不能擁有財產,依照剩餘價值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使女」是其一,她們沒有名字,不能閱讀、與人交談,被剝奪情與慾,絕不容許隱密的慾望之花有盛開之機;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職司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以便繁衍下一代。
一名在基列共和國時期擔任「使女」,馴服在權威體制裡,心靈卻自有主張,一步步挑戰禁忌……她留下的記錄,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情節之荒誕駭人,卻熟悉莫名地叫人心驚。
本書特色
★痛訴父權社會壓迫女性的反烏托邦經典小說《使女的故事》,因川普效應重登亞馬遜暢銷榜。
★美國網路影視平台葫蘆(Hulu)於二○一七年推出全新影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改編自瑪格麗特.愛特伍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使女的故事》,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展現劇集製作的精湛水準。特別是視覺效果,定會令人感到驚嘆。
★《使女的故事》是愛特伍最廣為討論的小說之一,以女性視角描寫分工嚴謹的未來社會,背後是極權統治、階級與性別主義等惡劣結構,被譽為「女性主義的反烏托邦(Dystopia)小說」。
★《使女的故事》與赫胥黎《美麗新世界》、歐威爾《一九八四》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未來小說二十世紀重要的未來小說。
得獎紀錄
★一九八五年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一九八五年《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
★一九八五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
★一九八六年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
★一九八六年星雲獎提名
★一九八七年亞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
媒體讚譽
這本書極其巧妙地凸顯政治與性之間黑暗的連結……正如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中的世界吸引我們的想像,愛特伍《使女的故事》的世界也必緊攫住我們的心。──《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使女的故事》絕對是經典之作。──《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愛特伍掌握了當代中已然成形的趨勢,並將之延伸出符合邏輯並令人戰慄的未來……這是一本關於我們生命方向的傑出之作……趁還能讀的時候趕快讀!──《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
燦爛輝煌之作。──《新聞週刊》
「有望取代 Netflix 成新時代」!演員們的表演、劇集對於小說故事的現實主義組織和建構上的表現,都讓這個「科幻故事」跳出框框,成為虛實參半的寓言,可以預見的反烏托邦未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二○一七年將會是非常特別的反烏托邦時代。──《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她已發表四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其中小說《盲眼刺客》獲頒二○○○年布克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獲頒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她也是活躍的社會運動人士,長期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創作言論自由受政治迫害等社會議題,也曾和全球五百位作家連署,抵制國家對網路使用的過當管制。
譯者簡介
陳小慰
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現任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翻譯與加拿大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到英國曼賈斯特大學訪學,並兩次獲加拿大政府研究獎赴加從事學術研究。此外,亦兼任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福建省翻譯協會副會長。代表譯作有《使女的故事》、《十日談》等書。
I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以下簡稱《使女》)是世界文壇上享有盛譽的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一九八五年完成的作品。該小說為作者繼一九六六年以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 1965)第一次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後,於二十年後的一九八六年再次贏得總督文學獎。該書出版後好評如潮,在美國連獲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及《紐約時報》一九八五年年度最佳小說兩個獎項。並獲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及阿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時至今日,該書魅力仍經久不衰,一直是國際評論界研究的熱點並成為歐美一些國家高校英語文學課的必選教材。
《使女》是一部未來小說。這部以美國麻塞諸塞州為背景的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未來基列國的故事。在這個現有美國政府被國內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也譯「原教旨主義」)信徒中的極端分子取而代之的世界裡,一方面是一個在宗教極權主義分子眼中無比美好的理想國度;另一方面,卻是在這種政權下廣大女性群體(也包括男性)所遭受的悲慘命運,尤其是以主人公代表的,充當政教大權在握的上層當權人物「大主教」們生育機器的「使女」們(出自《聖經•創世記》中不能生子的拉結讓使女比拉與其夫雅各同房從而得子的故事)夢魘般的經歷。
在這個世界中,女性的地位發生了質的改變。她們不再以七0、八0年代以來在西方盛行的女性主義者傲視群雄、充滿雄心壯志的強女人形象出現,一變而成社會的弱勢群體。她們被剝奪了財產和工作,生活天地從社會退居家中,即便是基列國裡地位最優越的大主教「夫人們」也概莫能外。女性被分門別類:夫人,嬤嬤,使女,馬大(女僕),(窮人家的)經濟太太,蕩婦(妓女),能夠發揮的作用除了採購、燒煮、洗刷、生育、管家,管理使女和提供性服務外別無其他。還有一類是年老色衰、不能生育或越規逾矩的所謂「壞女人」,她們被發配到與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一般可怖的「隔離營」去與核泄漏和核廢料打交道。而小說中專門訓練來為上層人物繁衍子嗣的「使女」更是一群身份曖昧的女人,她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真名實姓,所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均被抹去,代之以由英文中表示所屬關係的介係詞Of 加上她們為之服務的大主教的姓構成(如主人公“奧芙弗雷德”Offred,意指“弗雷德的”),使她們成了大主教們不折不扣的附屬品。
在這個世界中,男人也同樣是受害者。儘管有些男人特權在握,如當權的大主教、充當秘密警察角色的「眼目」等,但大多數男人行為受到嚴格限制,在性的問題上更是嚴厲苛刻:不准接觸色情物品,不許有婚外性行為,實行包辦婚姻,不許手淫,不許搞同性戀,要立下戰功才有望得到婚姻,否則不得成婚。
小說中的基列社會整個講究的是一板一眼,有條不紊。生活嚴謹刻板,毫無歡樂可言。與「KGB」如出一轍的眼目們,幽靈般無處不在,誰敢與當權者作對,必將受到他們的嚴厲鎮壓。他們與其乘坐的黑色篷車一道,成為基列國高壓專制的象徵。學校本是用來傳播知識的場所,卻被基列政權用來作為向女性灌輸愚昧思想的感化中心,那裡禁止讀書寫字,每天不絕於耳的只有《聖經》語錄和充當統治階級工具的嬤嬤們喋喋不休的老生常談。她們不遺餘力地對選到感化中心的女性開頑啟蒙,施以教化,企圖令她們忘卻自我,皈依教門,心甘情願地成為荒唐政權中高官達人的生育機器。而象徵知識、希望的大學校園,則成了違背清規戒律者恐怖的刑場,學校的圍牆也成了死人示警的地方。
書中的未來離我們有多遠?
II
未來小說在西方文學評論界也被稱為「思辨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它描寫的是未來之事,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未來小說儘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強烈文化內容。《使女》描寫的最遠時間距小說寫作時間二百多年,以幾名歷史學家的發現,讓一位在基列國不幸淪為「使女」、後來僥倖逃出的女性,通過錄在錄音帶裡的聲音,向讀者講述發生在那個時間之前的故事,即主人翁在未來二十一世紀初的親身經歷,其間夾雜著大量主人翁對二十世紀八0年代生活的回憶與反思。其寫作手法也十分新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特殊的時間敘述方式,時空顛倒:
整篇小說是發生在一個前推時間之先的倒果,只是這前推時間被放在了小說末尾部分,小說一開始便是宛若現實的倒敘,由於沒有時間上的交代,讀者幾乎感覺不到故事中發生的事與其所處的現實在時間上的距離。而在倒敘中作者又一反按照事實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敘述的傳統手法,物理時間的先後順序被人物的心理時間順序取代,時空顛倒,大量使用現在時態,使故事更增加了即時感,仿佛講述者就在我們對面聲淚俱下,侃侃而談。整個故事完全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已成往事的未來當作現實,又在這現實與回憶、當今與過去做了時間和空間上的交叉,從而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增加了小說的真實感。
2. 直接引用《聖經》原文:
由於小說題材與西方宗教文化傳統的緊密聯繫,作者在小說中不僅針對人物的特點,使用了大量出自《聖經》裡的人名,還大膽引用了許多《聖經》原文,將這一西方宗教與文學的經典著作與虛構的故事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再現了基要主義極端分子的狂熱信仰及其所作所為,同時也使熟悉這一文化傳統的讀者看到,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一旦被專制政權堂而皇之地加以利用,將會多麼可怕!
3. 製造懸疑:
懸疑的運用也是這部小說的魅力所在。許多人物、事件剛出現時,作者都有意不予清楚交代,而是設下懸念,讓讀者在欲知結果的好奇心中通過閱讀去逐漸發現答案。如在主人翁房間櫃子裡那行神秘的拉丁文是在第九章出現的,但一直到第二十九章答案才水落石出。男主人翁之一尼克的身份從一開始就撲朔迷離、好壞難辨,一直到故事末尾的最後一刻才「真人畢現」。至於書中許多意義含糊、模棱兩可的細節以及整個故事的背景更是到了結尾「史料」部分才令人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一切使閱讀本身極具挑戰,也增添了閱讀的樂趣。
4. 重複手法的運用:
重複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其作用在於能夠強有力地表現情感。書中這一手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篇名上。除「史料」部分外,全書四十六章共分為十五篇。而其中以「夜」為題的竟高達七篇!重復使用「夜」為題,使讀者對一個心靈被她屋裡的四面牆壁,被大主教家的深宅大院,被將她一頭秀髮和臉龐嚴嚴遮住的頭巾牢牢禁錮,飽受重創、苦不堪言的女主人公在基列國所經歷的黑暗日子印象異常深刻。
5. 跨學科特點:
小說的跨學科特點十分突出。涉及的面有醫學、文學、美術、歷史、經濟、電子、生物、人類學、遺傳學、心理學、音樂學、網路學等。表現出作者廣博的知識面,也使所探討的主題更有深度。
6. 辭彙創新:
在辭彙應用上作者大膽創新。由於這是一本未來小說,而未來必定是電腦應用普及的時代。為此,作者利用縮合法將讀者熟悉的詞進行拼綴,創造出不少這方面的新詞。如compucard=(computer+card 電子信用卡);compuchek=(computer+check 電子查驗器);Compucount=(computer+account 電子賬戶);Computalk=(computer+talk 電子對講機)等。其他方面的新詞還有如Econowives=(Economical+wives經濟太太);Libertheos=(liberty+theology宗教信仰自由主義戰士);pornomarts=(pornographic+marts 色情商場)等。所有這些都給這部小說增加了語言上的鮮活性和新鮮感。
Ⅲ
瑪格麗特‧愛特伍曾經說過,她「試圖將文字組合在一起做一些它們分開時所做不到的事情,即儘量擴大語言的表現力」。以上所有這些藝術技巧的綜合應用,加上細緻入微的觀察、生動準確的比喻、機智幽默的語言、大膽的想象力以及哲人般的遠見卓識和深刻思考,使得這部小說在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上都堪稱一流。愛特伍一貫注重表現文學和文學為生的社會、政治及文化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繫。她曾經說過,「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愛特伍筆下的基列國絕非空穴來風。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反映,這部未來小說包含了極為深刻的現實內涵。
由於《使女》是一本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都十分「後現代」的作品,對讀者是一種挑戰,對譯者則更是一種挑戰;翻譯過程就像是一個課題研究。陌生的宗教背景,為多未標明出處的《聖經》原話、歷史掌故、文學典故和內涵豐富的比喻,各種學科知識和德文、法文、拉丁文穿插其詞,大量當今美國社會生活、文化現象和事物以及作者創造的新詞等等,凡此種種,惟有靠閱讀查考有關書籍、資料,虛心請教,仔細揣摩上下文逐一解決。在本書翻譯過程中,譯者一九九二年首次訪加結識的加拿大老朋友,原布洛克大學英語系系主任Kenneth M.McKay 教授給予了巨大幫助,在此謹表示真摯感謝。另外還要感謝國際加拿大研究會的Linda M.Jones女士,她在得知譯者正在翻譯這部加拿大著名作家創作的當代名著時,通過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熱心提供了有關參考書籍,並幫助譯者與作者取得聯繫,使書中一些關鍵性問題得到愛特伍的權威性解答。
陳小慰

【預購】使女的故事(圖像版)(THE HANDMAID’S TALE——Graphic Novel)◎芮妮·諾特(Renée Nault)、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譯者:李之年)
平常價 $41.00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