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少年與狗(2020直木賞得獎作品)◎馳星周(譯者:楊明綺)
平常價 $30.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第163屆直木賞得獎作品❖
銷售突破260,000冊,日本2020年讓人最想珍惜的話題小說!
每當遭受命運捉弄時,
最大的絕境,
是放棄相信有人會無條件愛你……
★長踞日本亞馬遜暢銷書即時榜,千名讀者4.4顆星高分評價。
★登上紀伊國屋、東販、e-hon、丸善&淳久堂各大書店「2020年度百大暢銷書」榜。
★日本長青作家馳星周,獻給這個時代最溫柔的傑作。
在無盡的黑夜裡,
那些受傷、孤獨與迷茫的人依偎的──是一隻狗。
2011年秋天,距離那場導致家破人亡的大地震已過去半年。
住在仙台的和正因為震災而失去工作,母親的痴呆症也日益嚴重,
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不得已開始從事犯罪工作。
有一天,和正在超商前撿到一隻瘦弱的流浪狗──多聞。
多聞既聰明又善解人意,和正很快就決定領養牠。
當和正在夜裡竊盜時,總會帶著多聞,
只要有多聞在,事情都神奇地進行得非常順利,
牠就像是守護神一般,冥冥之中帶來好運。
偏偏,人生中的好運與厄運總相伴而來。
多聞之所以與處在艱困時期的和正相遇,似乎不只是偶然。
眼神時常凝視南方的牠,彷彿在追求著什麼……
多聞不斷與不同的人相逢,見識了各種人生中的哀愁與苦痛,
牠為什麼會出現在這些人身邊?最終又要去到哪裡呢?
❋ ❋ ❋
日本暗黑小說大師馳星周,擅長描繪社會底層的灰暗暴力面貌,
以出道作《不夜城》打響文壇知名度後,7度入圍直木賞,
到澈底的轉型之作《少年與狗》,以充滿真摯情感的人狗故事,獲得直木賞殊榮。
在這個故事中,馳星周寫出社會上不同身分各自面臨的困難景況,
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無法迴避的現實,
每個表面上的錯誤選擇可能都始於無可奈何。
六個人物,故事情節一次次翻轉,命運帶給他們難以預料的事與願違,
而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台詞的多聞,卻具有一股神奇力量,
僅是透過純粹眼神,便得以接住破碎的人心。
原來真正的治癒,發生在感受到被愛著的時刻。
名人推薦
Kaoru│「哈日劇」FB粉絲團版主
張西│作家
張維中│旅日作家
喬齊安│百萬部落客、專業書評家
視網膜│「眼球中央電視台」主播
溫如生│作家
蔣亞妮│作家
龍貓大王通信
蘇乙笙│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動容推薦
「因311大地震成為流浪犬的狗狗,為了心中堅持的信念,展開了一趟未知的漫長旅程。沿途上與許多不同境遇的人類相遇,與他們一同譜出一段段雖然短暫、卻又刻骨銘心的相處時光。有如天使般守護著每一位與牠相遇的人們,讀完不禁讓人感動到潸然淚下……」──Kaoru(「哈日劇」FB粉絲團版主)
「多聞為何不惜跋涉千里也要向南方前進?牠清澈的雙眼映照出311震災後的眾生相,療癒了無數受創的靈魂。《少年與狗》是馳星周寫給毛小孩最溫柔的情書,更是撼動你我心靈的日本版《野性的呼喚》。」──喬齊安(百萬部落客、專業書評家)
「這是一隻狗與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次『人類為什麼愛狗?』的作答。答案很簡單,因為狗也如此愛著人類。世界之大,滿是人類無法企及的愛,治癒的愛、陪伴的愛、拯救的愛、單純的愛。種種不可能之愛,狗狗都給予。」──蔣亞妮(作家)
「當你深愛一個人,哪怕只能留住瞬間的美好,也願意為他傾注一切。」──楊明綺(本書譯者)
讀者★★★★★好評
.這是我讀過的許多小說中最喜歡的一本!原因不只是覺得狗狗很可愛或很可憐,而是我喜歡本書描寫人們在悲傷的生活中感受到狗帶來的溫暖這部分。在這樣的一個年代,很感謝有這本小說溫暖我的心。
.從頭到尾沒有多餘的一句話。本書強調了生活中充滿無法迴避的現實,且這樣的現實還在持續發生,但是我們仍然必須生活下去。
.文字雖簡潔,每個場景都表現出滿滿的感情,讓人一口氣讀到了最後。
.遇到了很棒的書!多聞為了達到目的地,在旅途中貼近孤獨的人們。在電車裡讀著讀著就流淚了……
.好有愛的小說啊。明明一次也沒有把多聞的心情擬人化寫出來,卻能傳遞出多聞之心的溫柔故事。
.多聞為了某個目的,花了五年漫長的歲月持續旅行。途中也曾被各種人飼養,經歷了各式各樣的事件,到了最後一章終於明白多聞之旅的目的時,我深深地被多聞的溫柔、睿智和堅強所打動了。
作者簡介
馳 星周
1965年生,北海道人。畢業於橫濱市立大學。
1996年以《不夜城》一書步入文壇,獲得第18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日本冒險小說協會大獎等。1998年更以《鎮魂歌──不夜城Ⅱ》榮獲第15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1999年以《漂流街》榮獲大藪春彥獎。2020年以《少年與狗》獲得第163回直木賞。
另著有《生誕祭》、《復活祭》、《夜光蟲》、《恣虐的樂園》、《神之淚》、《暗手》、《蒼嶺》、《下雨之森的狗》等作品。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初戀》、《我要準時下班!》、《蜜蜂與遠雷》、《漣漪的夜晚》、《14歲,明日的課表》、《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等。

【預購】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劉定騫
平常價 $26.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不知道如何選擇的路,就踏上去走走。
「二十幾歲到三十多歲,這樣的十年,是人生變化最劇烈的時候。
我曾以為找到方向,也曾迷過路,更有過路已走絕的日子。
但時間,從不會等人完整才繼續前進。
我們都是尚未形塑完成就冷卻的容器、缺了幾片的拼圖、還沒寫完的歌。」
年少時想像大人的模樣,以為到了三十歲,凡事就可以──或者應該要可以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三十彷彿一種決定性的制約,三十前後就應該如何如何,讓人止不住感到焦躁。
已跨過三十歲的劉定騫,曾經出版兩本詩集。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到大城市工作、探索生活;後來,為了離開傷心的地方,他飛到比城市更遠的國外他鄉,在冰封雪國流浪;回國後,出於喜愛咖啡,他曾在家鄉開了一個小小的咖啡空間;同時間,本想嘗試寫劇本,卻誤打誤撞當起舞台劇的演員。這樣的他,每隔幾年就會離開某個地方,重新啟程。
一路上,他曾經迷路,無論是物理上的或心裡面的。
跟旁人比較,他看似漸漸掉了隊,支離破碎,
但他會說他只是一直想要自由,想要完整。
──如果想看著前方繼續走下去,就不能閉上眼。
儘管睜開眼會痠,會流淚。
過去,劉定騫曾將感情主題的詩作集結成書出版,因為最初的自費出版版本難以買到,被苦苦尋覓的讀者稱為「隱藏版詩集」。
在其新作《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中,可以看見人生故事更立體、更豐富的劉定騫。包括這些年來徘徊的腳步、經過的風景、結識的人們、遭遇的困難,最終都連結上他對生命本質的困惑。劉定騫回望那些曾不敢回望的記憶,細細體會當下困住自己的事物,撫過日子的塵埃,試圖讓成長過程曾受過的悲傷、無力、焦慮能如雪般緩緩落下。
於字裡行間,讀者會跟著他一起理解:
「有時我們能接住自己,有時並不。」
本書獻給即將三十、年屆三十、曾經三十歲的人。共分成三章,寫生活、寫成長、寫思念。
劉定騫的文字如其人,情感溫厚真摯,孤獨卻又充滿了愛。讀著這些如日記、故事、信件、呢喃般的記憶碎片,總能一邊感受到他的生活,與我們的生命遙遙相映著。
○關於生活: 日子不過是心的顯影
「其實我們都不知道在緩慢的歲月裡,自己正在進行一場極其複雜的手術,沒有明確療程,痛時沒有嗎啡。直至有天,住在心裡的醫師才會告知你,你好了。能感到好,已是萬幸。」
○關於成長: 回到成長的案發現場
「三十以前,總會想要去做什麼、達成什麼,雖然有些事做到了,有些依舊無能為力。但我沒有想過三十一到,心中像是有道推力,就這樣把我推到了另一個象限,關進電梯裡,叮,上樓。接著一切都像在不同的樓層看著彷彿和以前一樣的景色,慘的是你擁有的僅僅是上樓的門票,卻好像什麼都沒帶到,兩手空空,心裡彷徨。」
○關於思念: 如雪盤旋的思念
「在名為思念的維度裡,現在、過去,甚至是還未來到的以後,所有的時間線都會在這裡交錯著,如雪盤旋在空中,任憑自己如何移動。近一些,可以看清人一點。退一些,可以看清人生一點。而那些卡在中間的混亂,才終究讓自己,多了解了自己一點。」
名人推薦
李豪│作家
知寒│作家
邵佳瑩│老王樂隊大提琴手
追奇│作家
張立長│老王樂隊主唱
郭書書│作家
陳雋弘│詩人
陳繁齊│作家
陸穎魚│詩人、詩生活店長
渺渺│作家
筆枒町│作家
溫如生│作家
漉漉│詩人
蔡傑曦│攝影作家
蘇乙笙│作家
──共感推薦
「生活中的零光片羽,都在反映那個當下最真實的感觸,卻散落在茫茫網海中,若非集結成冊,那些細微哲思或許就此雪藏,我們就要錯過了不同時空的劉定騫。」──李豪(作家)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很輕,每一章節都短短的,像一個隨筆,呢喃地在你耳邊跟你分享他的心得、他的回憶。在不知不覺中,心也漸漸緩和了下來……」──邵佳瑩(老王樂隊大提琴手)
「日常的呻吟集結成冊,竟令人意外地感到充實,好看得停不下來。」──張立長(老王樂隊主唱)
「生活裡總有些悲傷的小愛小事,但劉定騫就是能把這些小事寫得溫柔,叫人疼痛。」──陸穎魚(詩人、詩生活店長)
「走入書中永恆的冬季,你將看見白色雪花翩翩落下,卻沒有一點冷的感覺。」──渺渺(作家)
「書裡寫下了三十後的人生,我們總以為長大之後,就足夠成熟,能不再迷惘,才發現有些事情,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標準答案。但也更懂得那些擁有和失去,哪些該愛該珍惜。讓我們在許多未知的迷惘裡,即使無解,仍願意前進。」──筆枒町(作家)
「定騫的文字像落到掌心的雪,一抓就化。赤誠是他在記憶這股寒冷的同時、仍無畏地伸手,彷彿遊戲那樣:即使脫皮凍僵、也要好好打一場雪仗。」──漉漉(詩人)
「曾經最大的願望是想賞一場浪漫無比的大雪,用小小的手掌接住每一次落下的希望,現在看來那樣慎重的舉止總是顯得矯情,只因長大後漸漸明白,世上有些意義是沒有意義的,意識才決定了意義,然而在決定的那一刻我們就成了大人。就像這本書裡的文字一般,有些還沒落下的遺憾終是捨得撕去它的姓名,再一次想起時,也只是熱淚盈眶。」──蘇乙笙(作家)
敢於啟程,便不再是害怕淤泥的人。
❊讀者心中的隱藏版詩人──劉定騫首部文集❊
獻給三十歲,儘管走得歪歪斜斜,仍然勇敢。
❊讀者心中的隱藏版詩人──劉定騫首部文集❊
獻給三十歲,儘管走得歪歪斜斜,仍然勇敢。
「二十幾歲到三十多歲,這樣的十年,是人生變化最劇烈的時候。
我曾以為找到方向,也曾迷過路,更有過路已走絕的日子。
但時間,從不會等人完整才繼續前進。
我們都是尚未形塑完成就冷卻的容器、缺了幾片的拼圖、還沒寫完的歌。」
年少時想像大人的模樣,以為到了三十歲,凡事就可以──或者應該要可以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三十彷彿一種決定性的制約,三十前後就應該如何如何,讓人止不住感到焦躁。
已跨過三十歲的劉定騫,曾經出版兩本詩集。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到大城市工作、探索生活;後來,為了離開傷心的地方,他飛到比城市更遠的國外他鄉,在冰封雪國流浪;回國後,出於喜愛咖啡,他曾在家鄉開了一個小小的咖啡空間;同時間,本想嘗試寫劇本,卻誤打誤撞當起舞台劇的演員。這樣的他,每隔幾年就會離開某個地方,重新啟程。
一路上,他曾經迷路,無論是物理上的或心裡面的。
跟旁人比較,他看似漸漸掉了隊,支離破碎,
但他會說他只是一直想要自由,想要完整。
──如果想看著前方繼續走下去,就不能閉上眼。
儘管睜開眼會痠,會流淚。
過去,劉定騫曾將感情主題的詩作集結成書出版,因為最初的自費出版版本難以買到,被苦苦尋覓的讀者稱為「隱藏版詩集」。
在其新作《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中,可以看見人生故事更立體、更豐富的劉定騫。包括這些年來徘徊的腳步、經過的風景、結識的人們、遭遇的困難,最終都連結上他對生命本質的困惑。劉定騫回望那些曾不敢回望的記憶,細細體會當下困住自己的事物,撫過日子的塵埃,試圖讓成長過程曾受過的悲傷、無力、焦慮能如雪般緩緩落下。
於字裡行間,讀者會跟著他一起理解:
「有時我們能接住自己,有時並不。」
本書獻給即將三十、年屆三十、曾經三十歲的人。共分成三章,寫生活、寫成長、寫思念。
劉定騫的文字如其人,情感溫厚真摯,孤獨卻又充滿了愛。讀著這些如日記、故事、信件、呢喃般的記憶碎片,總能一邊感受到他的生活,與我們的生命遙遙相映著。
○關於生活: 日子不過是心的顯影
「其實我們都不知道在緩慢的歲月裡,自己正在進行一場極其複雜的手術,沒有明確療程,痛時沒有嗎啡。直至有天,住在心裡的醫師才會告知你,你好了。能感到好,已是萬幸。」
○關於成長: 回到成長的案發現場
「三十以前,總會想要去做什麼、達成什麼,雖然有些事做到了,有些依舊無能為力。但我沒有想過三十一到,心中像是有道推力,就這樣把我推到了另一個象限,關進電梯裡,叮,上樓。接著一切都像在不同的樓層看著彷彿和以前一樣的景色,慘的是你擁有的僅僅是上樓的門票,卻好像什麼都沒帶到,兩手空空,心裡彷徨。」
○關於思念: 如雪盤旋的思念
「在名為思念的維度裡,現在、過去,甚至是還未來到的以後,所有的時間線都會在這裡交錯著,如雪盤旋在空中,任憑自己如何移動。近一些,可以看清人一點。退一些,可以看清人生一點。而那些卡在中間的混亂,才終究讓自己,多了解了自己一點。」
名人推薦
李豪│作家
知寒│作家
邵佳瑩│老王樂隊大提琴手
追奇│作家
張立長│老王樂隊主唱
郭書書│作家
陳雋弘│詩人
陳繁齊│作家
陸穎魚│詩人、詩生活店長
渺渺│作家
筆枒町│作家
溫如生│作家
漉漉│詩人
蔡傑曦│攝影作家
蘇乙笙│作家
──共感推薦
「生活中的零光片羽,都在反映那個當下最真實的感觸,卻散落在茫茫網海中,若非集結成冊,那些細微哲思或許就此雪藏,我們就要錯過了不同時空的劉定騫。」──李豪(作家)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很輕,每一章節都短短的,像一個隨筆,呢喃地在你耳邊跟你分享他的心得、他的回憶。在不知不覺中,心也漸漸緩和了下來……」──邵佳瑩(老王樂隊大提琴手)
「日常的呻吟集結成冊,竟令人意外地感到充實,好看得停不下來。」──張立長(老王樂隊主唱)
「生活裡總有些悲傷的小愛小事,但劉定騫就是能把這些小事寫得溫柔,叫人疼痛。」──陸穎魚(詩人、詩生活店長)
「走入書中永恆的冬季,你將看見白色雪花翩翩落下,卻沒有一點冷的感覺。」──渺渺(作家)
「書裡寫下了三十後的人生,我們總以為長大之後,就足夠成熟,能不再迷惘,才發現有些事情,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標準答案。但也更懂得那些擁有和失去,哪些該愛該珍惜。讓我們在許多未知的迷惘裡,即使無解,仍願意前進。」──筆枒町(作家)
「定騫的文字像落到掌心的雪,一抓就化。赤誠是他在記憶這股寒冷的同時、仍無畏地伸手,彷彿遊戲那樣:即使脫皮凍僵、也要好好打一場雪仗。」──漉漉(詩人)
「曾經最大的願望是想賞一場浪漫無比的大雪,用小小的手掌接住每一次落下的希望,現在看來那樣慎重的舉止總是顯得矯情,只因長大後漸漸明白,世上有些意義是沒有意義的,意識才決定了意義,然而在決定的那一刻我們就成了大人。就像這本書裡的文字一般,有些還沒落下的遺憾終是捨得撕去它的姓名,再一次想起時,也只是熱淚盈眶。」──蘇乙笙(作家)
作者簡介
劉定騫
一九八六年生。尚未形塑完成就冷卻的容器。
仍試著寫下字。偶爾也是劇場與鏡頭前的演員。
喜歡按下快門的聲音。
著有詩集《失對白》、《願你明瞭我所有虛張聲勢的謊》。
FB:劉定騫 / 騫言
IG:@dingcianliu
劉定騫
一九八六年生。尚未形塑完成就冷卻的容器。
仍試著寫下字。偶爾也是劇場與鏡頭前的演員。
喜歡按下快門的聲音。
著有詩集《失對白》、《願你明瞭我所有虛張聲勢的謊》。
FB:劉定騫 / 騫言
IG:@dingcianliu
作者後記
烏雲密布時,如果想看見陽光,雨要懂得下。
我卻常常不懂得釋放。
面對世界,我是屬於彆扭的人。
彆扭的人時常將事情藏著、將情緒憋著、把淚水忍著。心冷的時候如雪般固化,面對世事時便身心僵硬,難以鬆凍。冰封的所在很難打破,於是自己在內心漫走時也會感到窒礙難行,人生中很大的困難,總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
那些凝固成雪的,都曾在心裡流動。
那些凝固成雪的,都有重量。
再堅固的屋簷,總有承受不了的重,我開始望著天空。
聽說,雪剛落下時會吸收聲波,世界會漸漸地安靜下來,像是剩下自己。
萬籟俱寂、平淡寧靜。
你能聽到內心裡幽微真實的聲音。
我想,我們都該捨得讓雪落下。
烏雲密布時,如果想看見陽光,雨要懂得下。
我卻常常不懂得釋放。
面對世界,我是屬於彆扭的人。
彆扭的人時常將事情藏著、將情緒憋著、把淚水忍著。心冷的時候如雪般固化,面對世事時便身心僵硬,難以鬆凍。冰封的所在很難打破,於是自己在內心漫走時也會感到窒礙難行,人生中很大的困難,總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
那些凝固成雪的,都曾在心裡流動。
那些凝固成雪的,都有重量。
再堅固的屋簷,總有承受不了的重,我開始望著天空。
聽說,雪剛落下時會吸收聲波,世界會漸漸地安靜下來,像是剩下自己。
萬籟俱寂、平淡寧靜。
你能聽到內心裡幽微真實的聲音。
我想,我們都該捨得讓雪落下。

【預購】瘦骨嶙峋的愛◎李豪
平常價 $25.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愛之所以消瘦,不是因為心裡沒有
在網路傳抄不休、引起上萬讀者共鳴的《自討苦吃的人》後
新生代詩人李豪的第二部作品
60首全新創作,60個刻劃現代人遍體鱗傷的現場──
「愛過一些人,成為他們的影子;
被一些人愛過,影子留給了他們……」
曾經,我們都用自討苦吃,反覆尋覓一個能讓自身安心的領地。
可是生命裡有太多細微的想望,永遠也無法抵達。
是對白漏接的時候、關係錯位的時候、或視線背離的時候,
明明身在喧囂人群裡,卻意識到彼此之間有一道難以跨越的窄縫。
因為太渴望貼近、渴望理解,所以在無數失落的時刻與角落,
我們常常忘記怎麼好好做一個人。
而李豪以獨一無二的筆觸,說出屬於這時代的難言之隱:
▍可惜的是/後來的我們/誰也沒死/只是看著對方/去了更好的地方活著
▍不要愛我/我允許你/可以對我做/壞壞的事情/但壞掉的我/依然/不會愛你
▍我還在這裡等你/卻也當然/錯認過許多身影/誤解了所有的經過都有意義/生命的疑惑都有答案
▍你知道/你的生活生了病/需要的不是關心/而是解藥
▍有時你不願失去的/反而使你失去的更多/有的溫柔/是對自己殘忍
▍四季如春的人/看不見/雪還在落/一直地落/沒能停過
李豪以更加直面與寬廣的視角,在擁擠的現代社會裡看見絕望與荒涼,
帶我們穿梭在各種形式的情感、關係、現象、價值之間,
指向每個人曾經有過、或正在進行的,單薄的愛與恨。
藉由詩,讓你不再懼怕去看見一個瘦骨嶙峋的自我。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特別採用「瘦開本」,視覺上比一般書籍常見的25開更為瘦窄,
呼應書名瘦骨嶙峋的同時,也象徵在每個群體中始終存在的特殊個體。
書衣以一顆瘦弱的心,與周邊纖細的針葉、星宿、骨骼等元素組成,
心臟中間隱微浮起針葉,以打凸的特殊加工呈現瘦弱突出的骨頭觸感;
這心上開展的針葉狀似縫線,也象徵著瘦骨嶙峋的愛,總在心口留下傷疤。
名人推薦
林婉瑜│詩人
阿嚕 Kaoru│作家
渺渺│作家
楊婕│作家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刻骨推薦
偶像般的外型,卻包藏著細膩蒼老的靈魂。李豪很懂每顆在這個時代,還願意為愛執著的心。──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而是因為曾經太渴望了
廢鬱詩人──李豪最新力作
廢鬱詩人──李豪最新力作
在網路傳抄不休、引起上萬讀者共鳴的《自討苦吃的人》後
新生代詩人李豪的第二部作品
60首全新創作,60個刻劃現代人遍體鱗傷的現場──
「愛過一些人,成為他們的影子;
被一些人愛過,影子留給了他們……」
曾經,我們都用自討苦吃,反覆尋覓一個能讓自身安心的領地。
可是生命裡有太多細微的想望,永遠也無法抵達。
是對白漏接的時候、關係錯位的時候、或視線背離的時候,
明明身在喧囂人群裡,卻意識到彼此之間有一道難以跨越的窄縫。
因為太渴望貼近、渴望理解,所以在無數失落的時刻與角落,
我們常常忘記怎麼好好做一個人。
而李豪以獨一無二的筆觸,說出屬於這時代的難言之隱:
▍可惜的是/後來的我們/誰也沒死/只是看著對方/去了更好的地方活著
▍不要愛我/我允許你/可以對我做/壞壞的事情/但壞掉的我/依然/不會愛你
▍我還在這裡等你/卻也當然/錯認過許多身影/誤解了所有的經過都有意義/生命的疑惑都有答案
▍你知道/你的生活生了病/需要的不是關心/而是解藥
▍有時你不願失去的/反而使你失去的更多/有的溫柔/是對自己殘忍
▍四季如春的人/看不見/雪還在落/一直地落/沒能停過
李豪以更加直面與寬廣的視角,在擁擠的現代社會裡看見絕望與荒涼,
帶我們穿梭在各種形式的情感、關係、現象、價值之間,
指向每個人曾經有過、或正在進行的,單薄的愛與恨。
藉由詩,讓你不再懼怕去看見一個瘦骨嶙峋的自我。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特別採用「瘦開本」,視覺上比一般書籍常見的25開更為瘦窄,
呼應書名瘦骨嶙峋的同時,也象徵在每個群體中始終存在的特殊個體。
書衣以一顆瘦弱的心,與周邊纖細的針葉、星宿、骨骼等元素組成,
心臟中間隱微浮起針葉,以打凸的特殊加工呈現瘦弱突出的骨頭觸感;
這心上開展的針葉狀似縫線,也象徵著瘦骨嶙峋的愛,總在心口留下傷疤。
名人推薦
林婉瑜│詩人
阿嚕 Kaoru│作家
渺渺│作家
楊婕│作家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刻骨推薦
偶像般的外型,卻包藏著細膩蒼老的靈魂。李豪很懂每顆在這個時代,還願意為愛執著的心。──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作者簡介
李豪
1989年生,174公分,68公斤,鞋號28,中指約長10公分,出生時左腳有六隻腳趾。
單眼皮,笑起來有四個梨渦,身上有13處刺青,以及合計60公分長的縫線疤。
***
著有詩集《自討苦吃的人》。
Facebook: 李豪,說故事的人
Instagram: @lh_storyteller
李豪
1989年生,174公分,68公斤,鞋號28,中指約長10公分,出生時左腳有六隻腳趾。
單眼皮,笑起來有四個梨渦,身上有13處刺青,以及合計60公分長的縫線疤。
***
著有詩集《自討苦吃的人》。
Facebook: 李豪,說故事的人
Instagram: @lh_storyteller
後記
完成《自討苦吃的人》之後,就像盡了一場儀式,和過去的鬼魂告別,一切平平淡淡,回歸到規律且穩定的生活,也擱筆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過於忙碌,也可能是還沒準備好新的篇章想要說些什麼。
請允許我再花點篇幅談談前作,一是補完詩集裡的概念,二是如果你沒有讀過,或許我又可以多賣出幾本。怕被片面解讀,自討苦吃是一種顧影自憐、一種責怪勒索,其實不是,我認為自討苦吃的人最終代表的是衣帶漸寬終不悔,在於甘願做歡喜受。社會上有太多軟性的暴力來自虛偽的奉獻,其實是自私地投射了個人的期待在他人身上,一旦與現實出現落差,慾望超過自己所能控制的,痛苦便隨之而來。
不要想著一切的吃苦終將有價值,苦盡甘來完全是不合邏輯的謬論,要懂得栽並不是為了收穫,如同卡繆筆下的薛西弗斯,終於不再執著要將巨石留在山頂、不再拘泥浪費的那些時間,而是專注在岩塊剝落的每一粒沙、山間日光夜色的變化。在日復一日的徒勞無功中找到樂趣,正視這一切的荒謬,所有的意義就在當下。所以自討苦吃的人是誰?正是我們每個人。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自討苦吃的歷程。
當我們討論憂鬱
總說那是一種心情
但為什麼沒有身體的憂鬱
渴望一個人而只能擁有她的背影
眼睛和雙手都知道不可以
於是感覺到自己的多餘
——節錄自葉青〈當我們討論憂鬱〉
如果《自討苦吃的人》談論的是「心境的悲歡」與「苦戀」,那《瘦骨嶙峋的愛》就是關於「身體的憂鬱」與「畸戀」。一向不喜歡舊調重彈,我想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如果一直談論自身,靈感難免有枯竭之時,如何將關心擴大到關係、社會、土地,這是每個創作者都會遇到的命題。《自》書可以說是非常自剖的作品,像是一個人在台上的喃喃獨語,隨著戲終人散,放下布幕。《瘦骨嶙峋的愛》不再那麼地感傷主義,也實驗了許多新的嘗試。我開始觀察、捕捉在關係裡細微的悲哀,也關於性、關於性別。當然某些身份我並不能完全地感同身受,只能竭力做功課,避免自己身處優勢階級的凝視,希望此書不只是販賣憐憫,能夠真的幫助讀者試著同理這些幽微的處境,或者培養力量,而非旁觀他人之痛苦。
在詩裡有時會出現她和他,並不代表這是專屬於異性戀的故事,或者某個性別占據了有利位置。這裡的「他」可能是「他或她」,「她」也亦然,沒有固定的性別或性向,我只是想區分在這首詩裡同時存在兩個人,都是第三人稱。
書名《瘦骨嶙峋的愛》,脫胎自美國民謠樂團Bon Iver的一首歌〈Skinny Love〉,這首歌陪伴過我一些荒蕪的時光,幾年前他們來台灣演唱時終於有幸能親耳聆聽,而後我也將這首歌的歌詞刺青在手指上。
Be Patient 要有耐心
Be Fine 要好好的
Be Balanced 要身心平衡
Be Kind 要保持良善
這本書獻給我的母親張金蓮。
完成《自討苦吃的人》之後,就像盡了一場儀式,和過去的鬼魂告別,一切平平淡淡,回歸到規律且穩定的生活,也擱筆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過於忙碌,也可能是還沒準備好新的篇章想要說些什麼。
請允許我再花點篇幅談談前作,一是補完詩集裡的概念,二是如果你沒有讀過,或許我又可以多賣出幾本。怕被片面解讀,自討苦吃是一種顧影自憐、一種責怪勒索,其實不是,我認為自討苦吃的人最終代表的是衣帶漸寬終不悔,在於甘願做歡喜受。社會上有太多軟性的暴力來自虛偽的奉獻,其實是自私地投射了個人的期待在他人身上,一旦與現實出現落差,慾望超過自己所能控制的,痛苦便隨之而來。
不要想著一切的吃苦終將有價值,苦盡甘來完全是不合邏輯的謬論,要懂得栽並不是為了收穫,如同卡繆筆下的薛西弗斯,終於不再執著要將巨石留在山頂、不再拘泥浪費的那些時間,而是專注在岩塊剝落的每一粒沙、山間日光夜色的變化。在日復一日的徒勞無功中找到樂趣,正視這一切的荒謬,所有的意義就在當下。所以自討苦吃的人是誰?正是我們每個人。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自討苦吃的歷程。
當我們討論憂鬱
總說那是一種心情
但為什麼沒有身體的憂鬱
渴望一個人而只能擁有她的背影
眼睛和雙手都知道不可以
於是感覺到自己的多餘
——節錄自葉青〈當我們討論憂鬱〉
如果《自討苦吃的人》談論的是「心境的悲歡」與「苦戀」,那《瘦骨嶙峋的愛》就是關於「身體的憂鬱」與「畸戀」。一向不喜歡舊調重彈,我想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如果一直談論自身,靈感難免有枯竭之時,如何將關心擴大到關係、社會、土地,這是每個創作者都會遇到的命題。《自》書可以說是非常自剖的作品,像是一個人在台上的喃喃獨語,隨著戲終人散,放下布幕。《瘦骨嶙峋的愛》不再那麼地感傷主義,也實驗了許多新的嘗試。我開始觀察、捕捉在關係裡細微的悲哀,也關於性、關於性別。當然某些身份我並不能完全地感同身受,只能竭力做功課,避免自己身處優勢階級的凝視,希望此書不只是販賣憐憫,能夠真的幫助讀者試著同理這些幽微的處境,或者培養力量,而非旁觀他人之痛苦。
在詩裡有時會出現她和他,並不代表這是專屬於異性戀的故事,或者某個性別占據了有利位置。這裡的「他」可能是「他或她」,「她」也亦然,沒有固定的性別或性向,我只是想區分在這首詩裡同時存在兩個人,都是第三人稱。
書名《瘦骨嶙峋的愛》,脫胎自美國民謠樂團Bon Iver的一首歌〈Skinny Love〉,這首歌陪伴過我一些荒蕪的時光,幾年前他們來台灣演唱時終於有幸能親耳聆聽,而後我也將這首歌的歌詞刺青在手指上。
Be Patient 要有耐心
Be Fine 要好好的
Be Balanced 要身心平衡
Be Kind 要保持良善
這本書獻給我的母親張金蓮。

【預購】小咖的我,今天也很好:一起在無趣又繁冗的人生裡,尋找生活下去的小幸運(그래도 좋은 날)◎Juno(주노)(譯者:簡郁璇)
平常價 $29.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本書獻給在城市中一個人默默努力的你
引爆韓國單身小咖熱烈討論
引爆韓國單身小咖熱烈討論
雖然只是個小咖,但我也在奮力運作自己的小宇宙。
謝謝自己,今天也很努力,在各地各自努力不懈的我們,讓這一天也很美好!
一起在複雜的世界裡,打造單純的小美好
嗨,今天是不是也一個人回家?
一個人吃晚餐,過一人份的生活?
繼續努力對抗那個不小不大的微厭世孤獨感?
在城市工作的小小上班族阿圓,就跟你我一樣,即使身在寂寞城市,小咖的我們也有專屬的小幸福!
即使總是一個人;即使朋友只有兩、三個,雖然FB/IG沒什麼炫耀文,沒有好事發生,工作上還有些事讓人小洩氣,但是,我們還是挺了過來。敬!又順利領到薪水的自己!
關於—「薪水」的真正意義
小咖阿圓說:我都換成美味的安慰
雖然嘴上說辭職不幹了,但若沒有更好的工作在等著我們,不如就先學習忍耐吧!
聽上司發牢騷=五星級飯店下午茶一份
同事搶我功勞=霜降和牛烤肉雙人份
把美味食物、願望清單的採買金,換成禞賞自己「挺過職場情緒勒索」的獎勵,
就能頂住那一刻的委曲!
關於—「減肥」這件事
小咖阿圓說:我都用正念減肥
為了消滅我們久坐辦公室的肉肉肚,我的方法是,睡前也不忘擬訂減肥成功大作戰!
買最新流行的顯瘦運動服、每天跑操場十圈(對自己發狠)、晚餐PASS!
雖然,這套完美的減肥計劃,只有發生在棉被中!
關於—「一個人」
小咖阿圓說:一個人比較好打發時間吔
雖然大家都會問一個人,不會「好寂寞嗎?」但是呀,我發現一個人獨處久了,自己還滿舒服的(不用管別人的眼光),也比較自在(想怎樣就怎樣),竟然還發展出一套一個人的逍遙遊自在法則~只是說,這樣好嗎!?
關於—「愛情」
小咖阿圓說:我只是需要一點點勇氣
雖然想戀愛,但是有人介紹對象,像我們這種單身久的人就會猶豫不絕,又想太多。阿圓我覺得,我們不是不想去愛,我們不是不孤單寂寞了,而是過去受傷的記憶還在,我們只是需要再一點點時間,再一點點的力量,才能鼓起勇氣去愛。
●一本充滿現代人生活內心世界的圖文書,透過主角的生活,迴照出你的珍貴
人們總是說,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幸福。但是要自己承擔孤獨的重量,沒有說來那麼簡單。
本書就像一陣清涼的風,帶給孤獨的你慰藉。
透過書中的主角阿圓,心思細膩的他,總被小事弄得遍體鱗傷,卻依舊不放棄尋找幸福。他與他的朋友們的日常分享,就像你和你的朋友的生活縮影,而你也可以在其中找到你自己的力量。
●一本獻給努力的自己,以及送給默默帶給自己力量的朋友的禮物書
在這樣無趣、繁冗的日常中,阿圓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樂趣,總是樂觀的阿圓,用他的生活和用他的自言自語,獻給努力的你!用他的生活點滴,撫平你心上的孤獨,以及不時躁動的波瀾情緒。這也是一本禮物書,讓你送給點亮你的生活,在你提不起勁的時候,給你力量,拉你一把的朋友們。謝謝他們,看見了你。
本書特色
●孤單現代人的日常縮影:以圖文貼切表現現代人的生活情境,引發廣大讀者共鳴,每一個在城市奮鬥的上班族,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小咖力量:即使渺小,也不放棄幸福。生活在各種微不幸又無人理解的日子裡,帶你發現錯失的美好。
●畫風溫暖,予人放鬆,撫平緊繃的情緒。
【隱藏精華版】
小咖阿圓想悄悄地告訴你……
小咖阿圓認為,即使我們再怎麼小咖,只要不忽略每天細微的變化,小咖也可以擁有小咖的幸福唷!
為了在沙漠般的生活裡生存下去,阿圓必須用鋒利的刺將自己包裹起來;因為他不想傷害別人,所以把自己的心傷隱藏了起來,但是在阿圓的內心深處,還是偷偷保留著曬過的幸福陽光。
當阿圓一個人去餐廳吃飯,看到也是單身去吃飯的人,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不是一個人了。
無數次想把辭呈甩在上司臉上,但是看到同事們努力堅持的樣子,阿圓覺得自己好像也能撐下去了呢!就這樣,小咖阿圓也收集了不少自己的力量。
因為呀,我們都很努力,是小咖的我們,讓這一天也很好!
【台灣大咖來相挺】
「生活可以重重的說也可以輕輕的說,而這本圖文書怎麼輕易地就道出我心聲啦!哎唷!」—— 小球(莊鵑瑛)|歌手、自由創作者
「我以為我在看阿圓處在這個大城市小人物眼中之世界,最後才發現是阿圓讓渺小的我重新認識自己所處的世界。」—— 輔大猴|漫畫家
「我們都是仙人掌寶寶,即使身上有刺卻依舊柔軟善良。」—— 屋裡寶寶(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
「長大/不想長大,踏入社會後的種種矛盾跟掙扎,我們都有過。跟著Juno一起,練習從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小療癒。」——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韓國讀者感動呼喊】
★如果你是苦悶上班族,一定會看到笑出來!我整個被阿圓療癒了!
★我都在上班通勤時拿出來看,看著看著整個人都變清爽了呢~
★我根本就是故事裡的阿圓呀!謝謝作者畫出了我的心聲,感覺有人懂我!
★看完想把這本可愛的書,送給身邊珍惜的人~
★我想和小仙人掌一樣,不放棄任何微小的幸福~
★看完這本書,我就去買了一個仙人掌花盆,看著仙人掌我就有了力量!
★喜歡仙人掌和他的朋友們,想想我也有這樣的朋友吔,雖然說書要寫得很深、很有知識才是一本好書。但是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更厲害,他用簡單的文字和生活情境,就讓我讀懂了一些珍惜和哲理。心暖暖的。

【預購】誰都是帶著心碎前行(HEART TALK: Poetic Wisdom For a Better Life)◎克麗歐·韋德 (Cleo Wade)(譯者:楊沐希)
平常價 $23.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那些閃耀的、破碎的,都是你」
美國知名詩人克麗歐‧韋德感動十萬人的療癒詩文集
╳內頁獨家收錄:英文原版作者手寫短句╳
★一本專屬心碎人的書,撫慰全球無數遍體鱗傷的靈魂!
★版權售出紐、澳、葡、德、西、義、法等多國,銷售超過100,000冊
★亞馬遜讀者評價4.9顆星,幾近滿分
★《紐約雜誌》將克麗歐‧韋德譽為「千禧世代的歐普拉」
★《美麗佳人》選為美國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
人們總說,愛會傷人
但他們沒有告訴你的一件事情是
心碎了,不會自己好
碎片一直都是,碎片
你帶著這些碎片
繼續生活
直到有一天你
會遇到一個也有碎片的人
你們會一起拼出一顆
全新的心……
當這世界渾沌不堪,當自我經歷過或多或少次的傷痛與困難時刻,
克麗歐‧韋德透過她純粹、誠實且真摯的詩文寫下:
即使努力活著,還是會受傷、會犯錯、會失落,
這樣的我們還能如何去愛?
美國最受矚目的新生代詩人克麗歐‧韋德2017年自社群媒體發跡,
她所發表的詩句時常觸及人心、充滿撫慰,至今已吸引超過50萬人追隨,
作品深受年輕世代喜愛,她的手寫字與情詩更曾製作成街道大型裝置藝術。
本書是克麗歐‧韋德的第一本創作集,收錄近百首關乎愛、悲傷、成長、畏懼的詩句,
她的詩與文彷彿一面鏡子,重新照見許多我們以為再簡單不過的事物,
因為那往往是最重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事物。
◆關於勇敢,她說:
這個世界不需要你的沉默
這個世界
不需要你說你很好
當你一點也不好
◆關於心碎,她說:
心碎的時候,我們一方面痛苦至極
因為孤單與遭到遺棄的感覺被徹底放大
另一方面,同時也進入了極度敏感的境界
能夠和這世界提供的一切產生緊密連結
◆關於照顧,她說:
好好照顧自己是我們替自己加油的方法
這樣我們才能把愛分享給身邊的人
好好照顧自己
就是問清楚我們到底要什麼
◆關於愛,她說:
我緊握著/但雙手/又痠/又紅
我因此想到/也許愛/反而該
放手
◆關於成為大人,她說:
成就你自己/成為你想要的面貌
讓這兩件事情/成為同一件事情
「比起被當作一本書來閱讀,
我更希望這本書被當成一個親密好友,
成為每個人永遠的朋友,隨時翻閱都能獲得能量。」──克麗歐‧韋德
閱讀本書,你將發現:
苦痛當中蘊含一種魔法和力量,無論經歷了什麼,我們都有能力繼續走下去。
溫柔推薦
林婉瑜│詩人
段戎│詩人
壹捌零參│網路作家
讀者好評
「在這個厭世慣了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一些能量,一些由內而外的,一些也許我們早就忘了,卻其實一直存在於自己體內和靈魂之中的能量,作者以詩文描述愛的重要,更重要的,是人內在必須由自己來喚起的愛,那份不再會被輕易奪走,那份不再會被輕易動搖,愛自己,之後愛一切的能力。
書中不斷提醒我們,必須先學會放下,過往的放下,未來的放下,擁抱這一刻好好的愛自己,在生活中的紛擾裡,其實唯一的戰爭,是我,與自己。
在這個厭世慣了的時代,我們不常意識到,總以為那些大道理是陳腔濫調,所以一直忘記,一直忘記怎麼去愛自己,最好,怎麼去面對明天,最好,怎麼去面對過往的錯,最好,也許很多時候,我們忘了,能擊敗我們的,只有自己,而另一方面,能將我們身上的塵土拍一拍,扶起我們的,也只有自己。」──壹捌零參(網路作家)
「如果你缺乏靈感,克麗歐‧韋德可以提供給你很多。如果你正在尋找人生的經驗、智慧,她也全部都有。」──《娛樂週刊》網站
「這本書就像是為模糊艱辛的人生所寫的使用指南。」──《紐約時報》
「在這個充滿仇恨、責備、懷疑的世界,作者用她簡單的文字提醒我們去找尋世界上和自己內在的良善。」──Amazon讀者
作者簡介
克麗歐‧韋德(Cleo Wade)
致力於通過詩歌、故事、社區營造、公共藝術以及她正向積極的社交媒體形象,為所有人打造一個更加和平、充滿愛和接受的世界。相信仁慈比想像中還要容易,勇敢屬於我們所有人,愛是我們都應得的(特別是自己給自己的那種)。曾獲《美麗佳人》選為美國5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Fast Company》選為100位最具創新力的商界人士,並曾為《紐約時報》、《Vogue》、《Elle》、《Essence》等刊物撰寫專欄。
譯者簡介
楊沐希
宅居文字工作者,譯有《代筆作家》、《失物守護人》、《粉筆人》等書。
作者序
致 最親愛的你:
普天下所有形式的心碎,我都經歷過。與浪漫伴侶之間發生的心碎,或原以為對方是浪漫伴侶,結果所遇非人的心碎。與家人之間的心碎,朋友帶來的心碎,甚至陌生人也曾讓我心碎。我在工作上心碎過,我的渴望讓我心碎,包括沒有實現的夢想、或實現了卻沒有按照預期發展的夢想。我甚至曾害自己心碎過幾次(就是非常多次的意思)。
心碎成千千萬萬片的時候,我了解了每個人生命故事的重要。這些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拾起心的碎片,用碎片重建出新的事物。加上一點愛,我們就能重建出比原本更好的一切。
當我們真摯、誠懇、不帶偽裝地面對自己的經歷時,就有力量把文字化為撫慰,把經驗變成智慧。
這本書集結了我在紐約的公寓裡所寫的各種筆記,其中包括關於愛、存在、療癒的小詩,當我還沒學會在世界這片大海裡徜徉之前,這些文字就是我的救生艇。你也會讀到我向你分享的一些老派暖心小忠告,彷彿我們正圍在我家廚房餐桌旁聊天一樣(對了,謝謝老媽讓我見識餐桌對話的療癒力量)。
我希望閱讀這本書可以讓你記得自己有力量,重新恢復彈性,重新連結你的能量,以及對自己的愛。
如果你不想把這本書當成書,而是把它當成一位朋友或夥伴,那我會很高興。
最後,你要知道我愛你。不用認識你,我就可以愛你。如果這疊紙莫名其妙出現在你的生命裡,那是因為命中注定。你跟我是同一國的,而我也跟你同一陣線。
對了,你會發現書中的空白處有些手寫註解,這麼做是希望你不用太愛惜這本書。在書上寫字,把紙張撕下來,貼在冰箱上,按照順序讀,或當你需要充電的時候,隨便翻隨便讀。就讓這些文字不受拘束,以你喜歡的方式出現!
克麗歐·韋德

【預購】太陽與她的花(The Sun and Her Flowers)◎露琵·考爾(Rupi Kaur)(譯者:張家綺)
平常價 $29.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作品全球銷售10,000,000冊!
──當代最受矚目的現象級詩人露琵‧考爾──
《華爾街日報》:「她正坐在詩的新浪潮頂端。」
──當代最受矚目的現象級詩人露琵‧考爾──
《華爾街日報》:「她正坐在詩的新浪潮頂端。」
當黑暗來臨時
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太陽
種自己的花
☆上市三個月即賣破100萬冊,攻占AMAZON總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寶座。
☆擊敗丹・布朗、希拉蕊・柯林頓、J.K.羅琳與歐普拉等大腕新書。
☆美國權威雜誌The New Republic選為「年度詩人」。
☆掀起網路世代讀詩風潮,全球年輕藝文愛好者人手一本!
◆席捲全球的露琵‧考爾現象
露琵‧考爾2013年以「視覺詩」在Tumblr及Instagram崛起,吸引大批粉絲,累計400萬人次追蹤。她的詩風格直率、內容大膽、篇幅小巧,儼然在社群媒體上開創出一種新興文體,引領眾多年輕創作者投入社群平台發表文字創作。
2014年,她從網路走向紙本,自費出版的第一本書《奶與蜜》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足足3年。《紐約時報》形容她:「一腳踹開出版界的大門。」露琵的出現,讓一直以來被視為小眾的詩集,成為書市裡的銷售奇蹟、成長最快的類型。
她以詩揭露並撫慰現代青年的心靈,重新定義現代詩的功用與模樣,她的著作已被翻譯成四十國語言,其掀起的「詩的新浪潮」仍持續在全世界蔓延。
◆找自己的太陽,種自己的花──一本直搗靈魂深處的詩集
露琵‧考爾勇敢而不避諱談論人生創傷的姿態,是她的詩能夠感動千萬人的最大原因。
《太陽與她的花》揭露了悲傷、憤怒、失落、痛苦、恐懼、羞愧、快樂種種情緒,她的詩文情感真實而不造作,讀來甚至會令人難以呼息。但她嘗試運用詩文探索的,其實一直都是「愛」的各種形式,尤其在這個混亂、焦慮的時代之中,人與人之間的愛、人們自己給自己的愛還有可能長出什麼樣貌。
書中以花的意象貫串,象徵她所經歷的成長痛,從失去後的傷痕起始,迎來一連串心碎的過程;在社群時代生活所必須面對的憂鬱與孤獨;以及她對自我根源的追尋。
她說:
「若要痊癒
就必須
從傷口根部
一路往上吻」
活著很辛苦,誰都一樣辛苦。
唯有走過悲痛、放逐、溯根、尋愛的跌撞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拯救自己。
在一片黑暗之中偶爾仍會冒出某樣值得珍愛的東西,令我們重生。
名人推薦
徐珮芬/詩人
連俞涵/演員
楊瀅靜/詩人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共同推薦
各界好評
「絕美的詩集,令人感受到心碎也感受到力量。」──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露琵‧考爾正坐在詩的新浪潮頂端。」──《華爾街日報》
「她可能是當前英語世界最知名的詩人。」──《Bustle》
「最酷的事情是:露琵‧考爾的崛起澈底激發了詩集的銷售!」──《衛報》
「一位觸動神經的詩人。」──《泰晤士報》
「露琵‧考爾,已被稱為她那個世代的代言人。」──《今日美國》
「她重塑了詩,不可否認地,她具備詩人的才能,表達出一般人要很努力才能傳達的情感。」──《經濟學人》
讀者書評
「我本來不確定《太陽與她的花》能否像《奶與蜜》那樣刺穿我的靈魂,但是露琵‧考爾輕鬆做到了。這是一趟關乎我們如何愛自己,以及對於週遭世界的原始探索。」
「我喜歡露琵的風格。她的詩非常誠實和開放,我認為這對年輕讀者來說尤其重要。」
「悲傷、憤怒、失落、痛苦、驕傲、罪惡、恐懼、緊張、羞愧、快樂、驚喜、愛……這本書包含了這些所有情緒,一本美麗的詩集。這是露琵送給世界的禮物。」
「我喜歡《太陽與她的花》收錄了更長的詩篇,而且更有分量了。我絕對會把這本書放在我的床頭櫃!」
「露琵‧考爾再次做到了,她的詩如花綻放,和往常一樣打動人心。現在這麼多人愛讀詩集是有原因的,她就是原因。」
作者簡介
露琵‧考爾(Rupi Kaur)
詩人,藝術家,表演者。五歲時母親給了她一枝畫筆,對她說——「畫出妳的心」。從此她開始透過詩作和繪畫記錄自己經歷的一切,探討愛、失去、創傷、療癒,和女性等議題。十七歲那年,她參加地方的開放麥克風之夜,表演了她第一首口語詩。露琵在就讀滑鐵盧大學的期間寫詩,製作插畫,自己出版第一本詩集《奶與蜜》。《奶與蜜》出版後風靡國際,登上《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蟬聯一百多週,至今已創下近五百萬冊的銷售佳績,並翻譯成四十種語言。
露琵的第二本詩集《太陽和她的花》於二○一七年出版,甫上市就登上全球暢銷書榜首,頭三個月即售出一百萬冊,深受全球讀者喜愛,已翻譯成三十二種語言。目前她的兩本著作累計全球銷量直逼一千萬冊。
露琵曾獲《富比士》雜誌選為「三十位三十歲以下最具影響力青年」(30 under 30)之一,擔任二○一六年劍橋和牛津大學新作選輯「梅斯文學選集」編輯,更獲英國廣播公司(BBC)選為「全球百大女性」。
她的創意與攝影作品突破國界,在全世界的藝廊、展演空間及美術館都有展出。除了文字或藝術創作之外,她也時常到各地發表演說、主持寫作工作坊。
作者官網:www.rupikaur.com
譯者簡介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沙與沫》、《人生太重要,重要到不該嚴肅論之:王爾德妙語錄》、《草葉集:惠特曼詩選》、《精準表達》、《達賴喇嘛:這些事,你應該生氣》等書。
露琵‧考爾(Rupi Kaur)
詩人,藝術家,表演者。五歲時母親給了她一枝畫筆,對她說——「畫出妳的心」。從此她開始透過詩作和繪畫記錄自己經歷的一切,探討愛、失去、創傷、療癒,和女性等議題。十七歲那年,她參加地方的開放麥克風之夜,表演了她第一首口語詩。露琵在就讀滑鐵盧大學的期間寫詩,製作插畫,自己出版第一本詩集《奶與蜜》。《奶與蜜》出版後風靡國際,登上《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蟬聯一百多週,至今已創下近五百萬冊的銷售佳績,並翻譯成四十種語言。
露琵的第二本詩集《太陽和她的花》於二○一七年出版,甫上市就登上全球暢銷書榜首,頭三個月即售出一百萬冊,深受全球讀者喜愛,已翻譯成三十二種語言。目前她的兩本著作累計全球銷量直逼一千萬冊。
露琵曾獲《富比士》雜誌選為「三十位三十歲以下最具影響力青年」(30 under 30)之一,擔任二○一六年劍橋和牛津大學新作選輯「梅斯文學選集」編輯,更獲英國廣播公司(BBC)選為「全球百大女性」。
她的創意與攝影作品突破國界,在全世界的藝廊、展演空間及美術館都有展出。除了文字或藝術創作之外,她也時常到各地發表演說、主持寫作工作坊。
作者官網:www.rupikaur.com
譯者簡介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沙與沫》、《人生太重要,重要到不該嚴肅論之:王爾德妙語錄》、《草葉集:惠特曼詩選》、《精準表達》、《達賴喇嘛:這些事,你應該生氣》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