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權力◎洪均榮

阿榮的工作閒談 | 選擇的權力

  再過兩個月,就在這公司裡工作三年了。在一個換工作比換衣服快的時代,我算是「忠誠」的,就連我自己都無法相信我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待了這麼久。相較於剛開始「走訪」的我,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加沉穩、更加理智,也更加會「控制」自己的熱忱。學生時,老師總會提醒我們要有愛心、必須去關心社會裡的弱勢群體,也因此造就了我早期對於工作的「過度熱忱」——那時急著挖掘他們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還記得這對老夫婦是我旗下的義工拜訪的。他們當天走訪結束後,就打電話給我匯報詳情:原來這對夫婦膝下無子嗣,同時,老婆婆行動不便需要坐輪椅,老公公為了照顧她,辭去了工作,兩人依靠國家的補貼生活。幸好兩人的醫藥費都已由國家全權負責,而且還有其他義工會上門載送他們去看醫生。兩人的情緒雖然稱不上是樂觀,但也不至於以悲觀形容。唯有一個「問題」就是老公公不會煮飯,所以必須每天下樓去打包。

  我預約時間上門拜訪,並且和他們介紹了鄰裡已有的送餐服務。起初,老公公不是很願意接受這個服務,我費了好大的力氣,他才勉勉強強點了頭。然而,幾天后送餐服務的員工(注1上門拜訪他們之時,他們卻拒絕報名。聽到了這個消息後,我鬱悶了很久。畢竟我這麼做是為了他們著想,為何他們卻不能理解這一點,就允許我們去幫助他們呢?耐不住這股悶氣,我再次去找我同事,想帶她和我一同去說服這對夫婦。

  然而,我同事卻拒絕與我同去。她說,我們必須尊重樂齡的願望,如果樂齡堅決不肯接受服務,我們不能去強迫他們去接受。另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每天下樓買食物或許對這對夫婦而言才是最好的安排。畢竟,老公公每天需要照顧老婆婆,意志力再強,也會給予看護者壓力(caregiver stress)、長此以往,對看護者本身與被看護的樂齡都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因此,每天下去買飯,路途中和朋友聊聊天、打招呼、甚至只是簡單地換一下風景,都對於老公公的身心是有幫助的。

  聽她這麼一說,我開始退一步重新思考我這份「過度的熱忱」。其實,有時候我們所謂的「為他們好」未必是最好的安排。因為我們只能從表面(申請補貼、介紹一些社會福利等)上去為他們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卻無法從樂齡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社交圈子、感受等等的問題。畢竟沒有人會想有求於人、或者去接受人家的幫忙。

  就算在沒有辦法接受幫助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有幾個層面是可以自己處理的,並維護好僅存的尊嚴與選擇的權力。正是此時,我才深知身為一名員工,我不該生推硬擠地強迫他們「接受」,而是嘗試去進一步理解他們的生活、社交圈子、想法,再去平衡他們的真正所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能夠真正從樂齡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去思考與推薦對策的員工才是這個社會需要的。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夠成為這樣的員工。

注1:「員工」在此指「建國一代辦公室」(Pioneer Generation Office)的全職正式員工。而「員工」旗下會有一批「義工」(志工)從旁協助,例如挨家挨戶走訪,去了解樂齡人士所面對的問題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