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屋底層的故事(三)◎洪均榮

阿榮的工作閒談 | 組屋底層的故事(三)

  那是一次例常的家訪。義工造訪樂齡時,得知他從幾年前就診斷出失智症,而身體的功能隨著失智症退化,由之前的記憶、到逐漸失去的行動能力、到如今無法自理,只能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看。每天還需要女兒和女傭一起幫他擦身體、餵食、換衣。義工和女兒通話後,對他們家庭的狀況有個基本的理解,因此在走訪結束後就向我反饋他們的狀況,並讓我安排時間幫他們申請補貼。

  得知此事後的第二個星期,我就和樂齡的女兒約好時間會面。這一次的造訪,並不是為了解析政策,而是到樂齡的家裡,幫忙他們填寫申請補助的表格,同時,也和樂齡的女兒解析申請補助的過程、時間等等。重點是上門填寫表格,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為我可以按照經驗建議樂齡的女兒如何填寫,哪裡需要填等等,申請部門的同事就不會因為發現表格填寫錯誤、遺漏而拒絕通過補助。

  下午三點之前,我就已經抵達樂齡的家。一番簡單的寒暄後,我們就坐在客廳的一張小桌子上開始填寫表格。期間,女兒非常配合我,除了填寫表格以外,也在必要的時刻將準備好的文件轉交給我,不到十分鐘,我們就已經把表格填寫了。接下來的環節,就是安排一名醫生上門填寫「功能評估報告」,我們就可以安排提交表格了。我當場就和醫生通了電話,和女兒確認了行程之後,就定下醫生造訪的時間。一切完成後,我才道別女兒,踏上回返辦公室的旅程。

  一個星期後,我又再一次路過這一區。這一次造訪的對象,並不是上星期幫忙申請補助的失智樂齡,但是經過他的那一座組屋時,就看到組屋底層由熟悉的黃色帳篷所佔據,帳篷印著熟悉的商標和聯絡號碼,但是這次並沒有從遠處就可以聽到的佛經在播放。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基督徒式的喪禮,擺設和用具其實和其他的喪禮並沒有太大的出入,只是遺像旁的花圈和祝語都是以基督信徒常引用的章句為主。我腦海忽然閃過了一個疑問,「唉,我當天去他家時,門口是不是有掛著一個十字架啊?」我搖了搖頭,應該不會有這麼碰巧的事情。

  這時,我的手機開始震動。我根據屏幕上顯示的「接聽」按鈕向上刷。

  「Hello,是均榮嗎?」是上星期那位樂齡的女兒打來的。

  「哦哦,是啊,有什麼事嗎?」我試圖用最親和的方式接聽電話。

  「我爸爸今天早上過世了,你可以和醫生說不必過來了。」

  接到這個消息後,我愣了兩秒,忽然不知應該如何去應對。

  「唉……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我就先掛了。等下還有验尸官要來,我還得通知兄弟姐妹……」她忽然打破尷尬的沉默時刻說。

「哦哦,好好,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再讓我知道哦,拜拜。」我連忙說了,把電話掛上。

  頓時有許多思緒在我腦海裡,不停地在轉。畢竟,樂齡的失智症已有幾年的時間,照理說若我們的義工每年都會拜訪他一次,為何過去幾年就沒有任何人有順利地幫他申請到補助?我們的政策已經推行了這麼多年,為何還有樂齡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也不懂得如何申請?還有多少樂齡是像這位失智樂齡需要我們去幫助的?

  我嘆了一口氣,望向遠處的天空,往指定的組屋走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