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 19
- 20
- 2023
- 240
- 466
- 471113238915908
- 4712966629701
- 471410268964808
- 50首
- 7月號
- 8
- 834
- 8月
- 9771819917032
- 9771819917049
- 9786263104938
- 9786263186897
- 9786263493773
- 9786263527829
- 9786263537521
- 9786263569096
- 9786263569959
- 9786263574359
- 9786263574472
- 9786267084168
- 9786267200872
- 9786267234501
- 9786267243329
- 9786267283301
- 9786267317556
- 9786269613649
- 9786269699070
- 9786269709595
- 9786269736553
- 9789570530667
- 9789570534955
- 9789571088846
- 9789573255406
- 9789573293927
- 9789860692273
- 9789860698039
- 9789861366135
- 9789861366654
- 9789862272718
- 9789863507376
- 9789863848899
- 9789864063727
- 9789864898213
- 9789866474712
- 9789869242486
- 9789869598538
- 9789869793636
- 9789888812318
- Caroline Chia
- Crown
- Darren Soh
- David Bordwell
- Delia Ephron
- Eugene O’Neill
- Every Man King
- Everyday Modernism
- Food Republic: A Singapore Literary Banquet
- Forgotten Heritage: Uncovering Singapore's Traditional Chinese Puppets
- Friedrich Nietzsche
- INK
- Jake Cunningham
- Jesvin Yeo
- Jiat-Hwee Chang
- Jordan B. Peterson
- Justin Zhuang
- Landmark Books
- LOGO設計研究所:更有亮點的60個技巧
- LOUIS GIANNETTI
- Michael Leader
- No doubt:人良土兀攝影集,人良土兀
- NUS Press
- ohn Curtis Perry
- OKEN:詩的端倪
- Orison Marden
- PCuSER電腦人文化
- Peter Levine
- 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 Rick Rubin
- Teo You Yenn
- The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of an Extremely Distinguished Dog
- Tommy Orange
- UNITAS
- VERSE(10月號/2023)(第20期)
- VERSE(8月號/2023)(第19期)吳念真
- vibes
- VIBES(7月號 /2023)(第4期)
- 《字花》104期「想像讀書會」
- 一隻狗的遺囑
- 三國志
- 三國演義
- 三聯書店
- 不可預期
- 不平等的样貌
- 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
- 不復原鄉
- 不復原鄉 There There
- 不確定的國家
- 不確定的國家:李光耀與新加坡 The Uncertain Republic: Lee Kuan Yew and Singapore
- 不良執念清除師 寫真書
- 世界歷史
- 中國文化
- 中國文化史
- 中國歷史
- 二十張出版
- 五一三
- 五十首
- 亞洲
- 亞洲史
- 亞洲文化
- 亞洲歷史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物圖解
- 人社會議題
- 人良土兀
- 伍佰
- 佐藤將之
- 何慧玲
- 佛教
- 佛教就是爆炸
- 來自雪國的遺書
- 個人成長
- 傅恩臨
- 傑克·康寧漢
- 傳說
- 儒家
- 元朝
- 八旗
- 公共管理
- 其他
- 内山絢子
- 創新
- 創造力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The Creative Act: A Way of Being
- 劉宏
- 劉嶔
- 劉思潔
- 劉慈欣
- 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III
- 劉燕玲
- 動物
- 包裝
- 卓男
- 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 南洋學會
- 南洋理工大學
- 印刻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8月號/2023)(第240期)
- 历史
- 原點出版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台灣
-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 同志小說
- 吳宗璘
- 吳煒聲
- 吳識鴻(漫畫)
- 哲學
- 商周
- 商周出版
- 喚醒老虎:【影響世界創傷發展30年的經典巨著】 釋放動物本能,打破「凍僵反應」,讓創傷復原 Waking the Tiger:Healing Trauma
- 喬登·彼得森
- 圖文書
- 圖解犯罪心理學
- 圖解犯罪心理學:從理論到實例,讀懂難以捉摸的人心黑暗面(二版)
- 基本
-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
- 外文
- 大塊文化
- 大家出版
- 大自然
- 大衛博維爾
- 奇幻
- 奇蹟
- 奇蹟 Kiseki:Dear to me
- 奇蹟【電視劇《奇蹟 Kiseki:Dear to me》原著.影視劇照新裝改版】
- 奧德·葛米娜
- 奧里森·馬
- 如何出版有限公司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2):元末明初篇【萌貓漫畫學歷史】
- 字花
- 字花編輯部
- 孤星子
- 宋朝
- 客家
- 宮崎駿
- 寫真書
- 寵物
- 寶瓶文化
- 小日子
- 小日子:改變一生的冒險(8月號/2023)(第124期)
- 小林智洋
- 小說
- 尖端
- 尖端出版社
- 尤金·歐尼爾
- 尼采
- 山東智紀
- 山痕:那些山,那些傷教會我的事
- 山風海雨
- 岡本加乃子
- 崧燁文化
- 巴黎的憂鬱
- 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孤獨的說明書,寂寞的指南針 (全新譯本)
- 希臘神話
- 希臘神話人物雜學圖解百
- 幕後花絮
- 幽默感
- 张优远
- 张曼娟
- 張亞薇
- 張優遠
- 張曼娟
- 当我提笔写下你:你就来到我面前
- 影視
- 影視偶像
- 影視小說
- 彼得·列文
- 心理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心靈成長
- 快樂的知識
- 思想巨人,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 思想巨人,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意念控制軀體、恐懼把人嚇死、大笑救活人命……內在的力量不只決定心情,還能左右你的性命!
- 思維
- 性善論的誕生:先秦儒家思想史的一個斷面
- 性感寫真
- 怪談
- 情慾
- 愛奇藝
- 愛米粒
- 愛護大自然
- 我不在這裡,就在往那裡的路上:那些帶我走上電影之路的人生往事&鳥事
- 我獅城
- 搖滾
- 攝影
- 改編
- 政務部長
- 散文
- 文化
- 文化歷史
- 文化研究
- 文学小说
- 文學小說
- 文學營
- 文學雜誌
- 文物
- 新傳媒
- 新加坡
- 新加坡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學員的20堂實境課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史(增訂本)
-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全新修訂版) Singapore: Unlikely Power
-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
- 新文潮
- 新文潮出版社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明日報
- 新雨出版社
- 方舟文化
- 施博瀚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翻譯
- 明朝
- 星國
- 春天出版社
- 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報出版
- 時間移民
- 暖暖書屋
- 書
- 有趣到不可思議的樹木果實圖鑑
- 有趣到不可思議的樹木果實圖鑑:300種果實驚人的機能美和造形美,前所未有的鑑賞級寫真
- 末永高康
- 朱志偉
- 李建銓
- 李焯桃
- 李照興
- 李紅利
- 李達義
- 杜蘊慈
- 東方哲學
- 林添貴
- 林珮瑜
- 果實
- 植物
- 楊木光
- 楊牧原著
- 樹木
- 歷史
- 每天來點神知識—希臘神話人物雜學圖解百科:神知識又增加了!藝術、電影、廣告及電玩的靈感都來自祂們
- 水煮魚文化
- 江本勝
- 汪來昇
- 法國
- 法國人眼中的中國
- 法國文學
- 法國詩歌
- 洪于琇
- 洪均榮
- 海外
- 淡忘中的新加坡传统华族木偶戏
- 湯米·奧蘭治
- 漫畫
- 漫遊者文化
- 焦雄屏
- 獅城
- 王海
-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典藏紀念版):全球熱銷突破四百萬冊,揭開心念的強大力量
- 生活
- 生活風格
- 用電影說印度
- 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現實樣貌
- 男同志
- 男大當婚
- 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
- 療愈
- 登山
- 皇冠
- 皇冠 (8月號/2023)(第834期)
- 盧姿敏
- 目宿媒體
- 真實改編
- 真邊將之
- 社會寫實
- 社會議題
- 神話
- 科幻
- 科幻小說
- 秩序之上
- 秩序之上: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找出隱藏邏輯(生存的另外十二條法則)Beyond Order: 12 More Rules For Life
- 第4期
- 簡體
- 約翰·培瑞
- 經典
- 經典200
- 經典200——最佳華語片二百部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经典
- 羅卡
- 羅馬神話
- 美國文學
- 群芳譜
- 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 翻譯
- 翻譯圖文書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譯詩
- 老派情書
- 老派情書:孤單而不寂寞,致豐盛的熟齡人生 Left on Tenth: A Second Chance at Life: A Memoir
- 联经
- 聯合文學
- 肥志
- 胡小偉
- 胡小躍
- 胡彧
- 自然生態
- 自然科學
- 自然科普
- 臺灣商務
- 色情
- 英文
- 莊靜君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萌貓漫畫學歷史
- 萬壹遵
- 蒲鋒
- 蔡深江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蛻
- 西方哲學
- 觀感獅城
- 記錄
- 設計方法
- 許振義
- 評論
- 詩
- 詩精
- 認識電影(最新修訂第十版)
- 謝裕民
- 譯者:方祖芳
- 貓
- 貓走過的近現代
- 貓走過的近現代: 歷史學家帶你一窺日本人與貓的愛恨情仇
- 賀淑芳
- 趙向陽
- 趙麗莎
- 迪麗亞·伊佛朗
- 逗點文創結社
- 遠流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小日報》等記錄的晚清1891-1911
- 邊見純
- 邱剛健
- 都文
- 里克·魯賓
- 野人出版社
- 鍾孟宏
- 長安靜美
- 關公
- 關公崇拜溯源:從蜀國名將到關聖帝君,所謂「神蹟」是演義虛構還是真有其事?
- 關羽
- 關雲長
- 陈鸿瑜
- 陳嫻若
- 陳彥宇
- 陳文慧
- 陳鴻瑜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邱剛健編導電影劇本集
- 雜誌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性成長
- 青春選讀——魯迅短篇小說選(文庫本)
- 韓國
- 韓道光
- 音樂
- 香港
- 香港中和出版
- 香港文學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王國
-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馬來西亞歷史
- 魯迅
- 魯迅短篇小說
- 鯨嶼文化
- 鲁迅
- 麥可·里德
- 黃偉雯
- 黑體文化

【預購】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孤獨的說明書,寂寞的指南針 (全新譯本)◎夏爾·皮耶·波特萊爾(譯者: 胡小躍)
Regular price $28.00★全書收錄50首散文詩,與《惡之華》齊名,並列波特萊爾暢銷代表作。
★譯者胡小躍榮獲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殊榮,全新權威中譯本。
★全世界第一本探討現代都市人獨有「疏離感」的散文詩傑作。
★「豆瓣讀書網」讀者爆棚推薦!勇奪好評8.2分!(滿分9分)
「做個有用的人,我一直覺得這很可惡。」——波特萊爾
波特萊爾是法國十九世紀偉大的天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
他生性敏銳而感性,放蕩頹廢的生活,更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巴黎的憂鬱》是他繼《惡之華》後的代表作;
書中暗藏了許多似尋常,卻又鞭辟入裡的名言,
是一本寫給現代都市人孤獨的說明書,更是走出寂寞的指南針。
全書由50篇散文詩構成,散文詩首創於法國,後由波特萊爾發揚光大。
企圖以詩的精鍊寫散文,將華麗繁複的意象凝歛在精簡的文字中。
字裡行間散發著濃郁的美感,教人讀來齒頰生香,回味不已。
波特萊爾更自評:「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
書中有泰半的主題,是波特萊爾的半自傳小說。
透過他的文字,我們彷彿看見一幅幅優美細緻的巴黎街景,
其中更蘊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深入淺出的心理描寫,精闢又不乏熱情。
在歐美各國,波特萊爾被推崇為法國文學史最重要的詩人;
自二十世紀以來,波特萊爾更是受到各國文學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重視。
身為法國象徵主義先驅的波特萊爾,
其文風深深影響了蘭波、芥川龍之介、太宰治、T.S.艾略特等人。
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T.S.艾略特:「波特萊爾是現代所有國家中詩人的楷模。」
蘭波:「波特萊爾是第一位慧眼者,是詩人之王。」
太宰治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更是得自波特萊爾的真傳。
波特萊爾看似放蕩不羈,實則真摯、通透,充滿激情與熱誠。
他拒絕偽善,因此常常感到孤獨和憂鬱,在人群中感受更是明顯。
那種稍縱即逝、孤寂而又有一些焦慮的心情,
竟然與相隔一世紀的現代人微妙契合,字裡行間總能找到深深的共鳴。
▍關於人生,波特萊爾說:
人生是一座醫院,每個人都想換床位。
這位寧願面對火爐受苦,那位覺得靠近窗口才能康復。
每個人都想看一看、想知道、想試一試、想了解自己的命運;
更合理的解釋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關於疏離,波特萊爾說: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合群,享受合群是一種藝術。
不懂得與眾人分享自己孤獨的人,
也不會懂得在忙碌的人群中保持自己的孤獨。
▍關於孤獨,波特萊爾說:
孤獨可能只對那些無所事事、放蕩不羈的人才是危險的,
因為這些人用激情和幻想來充實孤獨。
只有能證明自己與別人平等的人才能與別人平等;
只有能獲得自由的人才配得上享受自由。
▍關於愛情,波特萊爾說:
互相了解竟如此困難,思想是多麼難以溝通,
哪怕是在相愛的人之間!
有些女人讓人想去戰勝她們、享受她們,
但有的女性卻使人想在她的目光下慢慢地死亡。
▍關於快樂,波特萊爾說:
在人的生命當中,負責宣告好消息的只有一秒鐘。
我常常覺得,我的快樂就是一直往前走,
不知道去哪裡,也不需要有人為此擔心。
每個人身上都有天然的鴉片成分,它不停地分泌和代謝。
快感之中的力量造就了實實在在的不安和痛苦。
▍關於人性,波特萊爾說:
我和同樣多的人握過手,事先卻沒有考慮買副手套。
我對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對自己也不滿。
但我並不是最沒用的人,也不比自己所蔑視的那些人更低下。
《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的基調仍然是憂鬱,
一種憤世嫉俗的悲觀主義情緒籠罩全書,
但它並不純粹是《惡之華》的散文版,而是《惡之華》的補充,
它在意境、寓意和細節方面都有所發展和深化。
本書的創作背景,是十九世紀快速發展的巴黎,
波特萊爾發現了現代都市人獨有的疏離感。
「人們每天遭遇這麼多人,彼此照面卻不攀談;
彼此不了解對方,卻又必須安然無恙地相處在一起。」
出身優渥的他,以冷眼和放浪對抗群體墮落,心地善良卻又超級毒舌;
最終,他在都市妓女、流浪者、拾荒者身上,找到了微妙的親近感。
他習慣在巴黎街頭漫步,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以及幻想:
他看見孤獨的老婦人想和嬰兒親熱,卻嚇得嬰兒大哭大叫;
兩個窮人家的小孩,為了一塊麵包爭得你死我活。
波特萊爾看見的,是一個歡樂與痛苦對立的巴黎。
他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個城市中處處感到孤獨。
他像公園中的一尊雕像,孤絕而傷心,
「我沒有父親,沒有母親,沒有姊妹,也沒有兄弟。」
「我沒有愛情,也沒有友誼。」
他想離開這個城市,
到「那個寧靜、夢幻般美麗的理想樂土」,
到「一塊富饒、美麗、充滿希望的陸地」,
甚至「哪兒都行,只要在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
波特萊爾以細膩耽美的文字,奏出了群眾孤獨疏離的多重變奏曲,
卻能從中領受深邃的人生哲理,低迴再三。
本書為波特萊爾繼《惡之華》後的另一代表作,
豆瓣讀書網、當當網書店討論度爆棚,萬千讀者佳評如潮:
「波特萊爾真是個冷漠又可惡的天才。」
「深夜想了想還是很愛波特萊爾,
你只要看那些絳紅的酒和毒藥、藍黑色的寂靜和夜、
反覆無常的月亮,無形多姿的水和淫蕩的野獸!
我只希望我是他的萬千之一個情人。」
「法國真正的詩人之王,寫盡了人性、墮落、沉淪、愛情、女人……,
不懂波特萊爾,你就不能說你懂法國詩歌。」
「讀了這本書,我突然就與波特萊爾挨得很近,
知道他默默地坐在咖啡館的角落,不論早晨還是傍晚,
不動聲色地對成熟和精明表示懷疑,不著痕跡地思考時間的永恆和現在。」
「現代文學之父,這絲毫不誇張,善和惡的區分是虛假的,
就只會高歌的人是不能真正介入藝術的。
惡、惡、惡、惡也是美,與善同等,並在很多方面高於善。」
名人推薦
哲學新媒體特約作家/林斯諺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林靜君
《張力中的孤獨力》作者/張力中
作家、演員/連俞涵
出版人/陳夏民
「演說課x桌遊課」總監/歐陽立中
好評推薦
「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
「波特萊爾是第一位慧眼者,是詩人之王,一個真正的上帝。」——法國象徵主義作家/蘭波
「波特萊爾是現代所有國家中詩人的楷模。」——諾貝爾文學獎詩人/T.S.艾略特
「閱讀波特萊爾的作品,何嘗不是在其中看到了另一位藝術殉道者的身影。」——哲學新媒體特約作家/林斯諺
「特萊爾無傷大雅、心中不成隱患的小小遺憾,是對這冷漠人間,虛以委蛇的高度恭維。」——《張力中的孤獨力》作者/張力中
「他既是古典主義的最後一位詩人,又是現代主義的第一位詩人。」——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本書譯者/胡小躍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
波特萊爾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他於1821年出生於巴黎,是一位畫家的兒子。他幼年喪父、母親再嫁,因愛母至深,母親的再嫁使他對世界懷著反叛及怨恨。先父的遺產更使他得以過著豪華、頹廢、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及鴉片迷藥,都在他創作的詩歌中畫出了奇異的蒼白的色彩。最後他貧病交迫、抑鬱而終,得年46歲。
波特萊爾最早的作品是兩本藝術評論著作《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在這之後,他翻譯了許多愛倫.坡的作品。波特萊爾是法國象徵主義和散文詩的先驅,更影響了後世的蘭波和馬拉美等人。1857年,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引起了社會衛道者的強烈反感,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波特萊爾堅信「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評論界驚恐地稱呼他為「惡魔詩人」,卻也因此奠定了他在詩壇上的不朽地位。
在《惡之華》之後,波特萊爾出版了《巴黎的憂鬱》(即本書),首創「散文詩」體裁之稱,企圖表達「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後成為風靡全球的曠世鉅作,與《惡之華》並列波特萊爾的最高傑作。
譯者簡介
胡小躍
法語翻譯與審定,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2002年獲頒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是為文藝騎士。
2010年獲第二屆傅雷翻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