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0-1820
- 30歲可以是大人嗎?
- 6月號
- 91
- 9789570533248
- 9789868405448
- A Family Tragicomic
- Ahn Sungmin
- Alison Bechdel
- and Samantabhadra
- Are You My Mother?
- Astrology: Using the Wisdom of the Stars in Your Everyday Life
- BL漫畫家的性愛場景訪談集
- Bodhisattva Deeds and Vows: Commentary on the practices of Bodhisattvas Avalokitesvara
- BOTA
- boy love
- Carole Taylor
- Commentaries on the Heart Sutra
-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 disobeying and defying patriarchy
- EZ叢書館
- Freedom by Cultivating Merit and Wisdom: Commenta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iamond Sutra in Life
- Fun Home: A Family Tragicomic/Are You My Mother?: A Comic Drama
- Jack Lewis
- John Cheever
- KAKAO FRIENDS OFFICE:我的願望是不加班
- Ksitigarbha
- M.V. Lee Badgett
- Mona Eltahawy
- PCuSER電腦人文化
- Post Media編輯部
- Rene Denfeld
- sally rooney
- Sex and the floating world : erotic images in Japan
- SWALO視覺設計中心製作群
- Swimmer
- The cross in the closet: one man’s abominable quest to find Jesus in the margins
- The Exquisite Dharma: Commentary on Lotus Sutra
- The Heart Is Noble Changing the World From the Inside Out
- The New Victorians
- The New Victorians: A Young Woman’s Challenge to the Old Feminist Order
- The Science of Sin: Why We Do the Things We Know We Shouldn’t?
- The Season of Divorce: Stories
- The seven necessary sins for women and girls: A manifesto for disrupting
- The Seventeenth Karmapa Ogyen Trinley Dorje
- The Subtle Wisdom of Bodhisattva Kuanyin(Avalokitesvara): The Practice of Kuanyin’s Perfect Penetration Through the Ear
- Timon Screech
- Timothy Kurek
- verse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張西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董陽孜版)
- Verse(6月號/2021,第6期)(邱澤版)
- When Gay People Get Married: What Happens When Societies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 一頁文化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上古到隋唐
- 上一堂有趣的中國性愛課:從兩宋到明清
- 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給厭倦了生活只剩下工作的你
- 不穿紅裙的男孩
- 中國大陸
- 九歌
- 五南
- 亞倫.強森 Allan G. Johnson
- 亞瑟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任性出版
- 佐藤真紀子
- 余國芳
-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
-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
- 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
- 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不懂大人的世界也無所謂,年過30還是可以 繼續耍廢,但不畫地自限!
- 侶途
- 侶途:同性婚姻上路後,這世界發生了什麼?
- 傑克·路易斯
- 傳記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允晨文化
- 兒童繪本
- 其他
- 凌性傑
- 劉克襄
- 劉文
- 劉泗翰
- 勵志
- 十三個墓地,十三個奇想故事
- 十三個墓地,十三個奇想故事:為了思索「如何活」?一個CEO策略顧問走訪馬克思、蕭邦到自己的墓地筆記
- 南海印刷設計有限公司
- 占星教科書
- 占星教科書:英國占星學院教務長主筆、DK製作,啟動連結象徵元素的解盤技藝
- 卡蘿爾·泰勒
- 印刻
- 台灣
- 台灣俗語諺語辭典
- 台灣東販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吳嘉苓
- 呂郁青
- 城邦原創
- 基本書坊
- 墨刻
- 墮落的人腦
-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 大家來學台語
- 大寫出版
- 大布吉
- 大田
- 天空為限
- 女人与女孩的原罪
- 女人與女孩的原罪
- 女人與女孩的原罪:以滿口髒話、粗魯行為訴諸憤怒,是女性可以擁有的嗎?
- 女性的角色
- 如果上帝有玩Tinder
- 如果電話亭
- 威廉
- 字花
- 安成敏
- 宗教
- 富海科技翻譯
- 小站也有遠方
- 小說
- 尖端
- 山本直英
- 崇高之心
- 崇高之心: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 崔乘範
- 希澄
- 平安文化
- 廖偉棠
- 廖玉蕙
- 弄泡泡的人
- 張老師文化
- 張西
- 微塵
- 心的經典
- 心的經典:心經新釋
-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 性別研究
- 悅知文化
- 惡女書
- 愛·慾 浮世繪
- 愛·慾 浮世繪:日本百年極樂美學,菊與劍外最輝煌的情色藝術史
- 成令方
- 我和母親之間
- 我從沒計畫成為一個同志
-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 我的小雞雞
- 接住受苦的靈魂
- 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
- 提摩西·柯瑞可
- 提蒙·史克里奇
- 揭祕十二宮位
- 揭祕十二宮位:天空為限的占星手札
- 敢輸才會贏
- 散文
- 文化研究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新經典文化
- 施心慧
- 日光為鄰
- 日本
- 日本男色物語
- 日本男色物語:從奈良貴族、戰國武將到明治文豪,男男之間原來愛了這麼久
- 早什麼安啊:才剛打卡就想回家,今天又是來混日子的一天
- 春光如海
- 是誰背叛了女性主義
- 是誰背叛了女性主義:年輕女性對舊女性主義的挑戰
- 時光莖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書
- 木馬文化
- 李·巴吉特
- 李靜宜
- 林佑軒
- 楊牧
- 楓書坊
- 歡樂之家
- 歡樂之家/我和母親之間:圖像小說X同志文學跨界經典,「悲喜交家」完整典藏套書
- 武光誠
- 歷史
- 水煮魚文化
- 洪範
- 海外
- 游擊文化
- 游泳者
- 游美惠
- 游蕾蕾
- 漫畫
- 潘柏霖
- 無障礙旅遊
- 無障礙旅遊:跟著輪椅導遊玩台灣
- 牧村朝子
- 王天寬
- 王威
- 王秀雲
- 王賽
-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
- 盧玉雯
- 直男愛出櫃
- 直男愛出櫃:簡直地獄!我的一年反恐同任務
-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
- 秋陽
- 童書
- 第111天:人質手記
- 第6期
- 第91期
-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 簡體
- 約翰·齊佛
-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 絕妙說法
-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 統一出版社
- 維京
- 緋華璃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聊天紀錄
- 聖嚴法師
- 聞翊均
- 聽不見的小翔
- 胡美津
- 臉譜
- 臺灣商務
- 艾莉森·貝克德爾
- 莎莉‧魯尼
- 莫娜·艾塔哈維
- 菩薩行願
- 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 華文
- 華美
- 華美:華美及離散華文文學論文集
- 華語語系
- 葉佳怡
- 董陽孜
- 蓋•德利斯勒
- 蔡欣純
- 蕾妮·丹菲爾德
- 蘇瀅
- 蘇瀅無所畏
- 蘇瀅無所畏 敢輸才會贏
- 觀音妙智
- 觀音妙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
- 許晉彰
- 詩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賴毓棻
- 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 遠流
- 邱大昕
- 邱澤
- 郭鑒予
- 郭騰傑
- 鄔金欽列多傑
- 鄧子衿
- 金剛經
- 金江美
- 金鎮率
- 閩南語歇後語
- 閩南語歇後語:四句聯
- 陳品芳
- 陳婉容
- 陳孅孅
- 陳彥樺
- 陳柏煜
- 陳雪
- 雙囍出版
- 離婚季節
- 雨中百合
- 電腦人文化
- 香港
- 馮鈺婷
- 黃思瑜
- 黃欣儀
- 黃秀玲
- 龔苡瑄
- 시루
- 안또이
【預購】十三個墓地,十三個奇想故事:為了思索「如何活」?一個CEO策略顧問走訪馬克思、蕭邦到自己的墓地筆記◎王賽
Regular price $22.00【預購】日本男色物語:從奈良貴族、戰國武將到明治文豪,男男之間原來愛了這麼久◎武光誠(譯者:馮鈺婷)
Regular price $28.00奈良時代的萬葉歌人大伴家持、戰國大名武田信玄、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到明治時期大文豪太宰治、川端康成──
\全部異口同聲:男男戀有什麼好奇怪?/
在日本明治時代初期,所謂的「男色」風俗和男女戀愛享有同等的待遇,距今不過一百五十年。而在明治時代之前,男色也絕非異端或禁忌,反而極為常見。
本書蒐羅奈良時代至明治時代的各種男色逸聞,
詳盡介紹那段對同性戀毫無偏見和歧視的時代,
以及當時各種的「男男之戀」!
▍重返千年男男戀愛現場▍
◇名門貴公子為何在日記不禁寫下「不敵不敵」?
◇武將伊達政宗傳出緋聞,趕緊寫下情書給男色情人賠罪?
◇僧侶邀心儀的男子出遊,還不忘做便當給他吃?
◇戰國武將使出美男計,刺客假戲真做意外墜入戀愛陷阱!?
◇俳聖松尾芭蕉帶著男性情人出遊,並在斗笠上留下了戀語?
名人推薦
作家|茂呂美耶
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
小說家|陳又津
──讓愛平權推薦
武光誠
明治學院大學教授。西元一九五○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大學文學院國史學科畢業,國史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取得文學博士學位。運用比較文化的觀點,以廣闊的視野研究日本思想與文化;同時具備旺盛的求知精神,從事各種不同領域的書寫。近期著有《藩與日本人》(河出文庫)、《地圖中的魏志倭人傳與邪馬台國》(PHP文庫)、《神道──日本引以為傲的「結構」》(朝日新書)、《國境日本史》(文藝春秋)。
譯者簡介
馮鈺婷
政大國貿系畢業,輔大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在學中。譯有BL小說《茜谷溫泉戀曲》、《nez 迷戀你的氣息4》、輕小說《扉之魔術師的召喚契約II~IV》、《骸骨騎士大人異世界冒險中I》(以上均由東立出版)。熱愛翻譯,支持婚姻平權。
聯絡信箱:yuting004@gmail.com
將男色視為稀鬆平常的古代日本
各位聽到「男色」或「男同性戀」會有什麼感覺?是否會讓有些人聯想到「不被社會允許」或者「禁忌」等字眼呢?
不過那只代表近代社會中的一種觀點。日本明治時代初期,所謂的「男色」風俗和男女戀愛享有同等的待遇。明治初期距今不過一百五十年。而在明治時代之前,男色也絕非異端或禁忌,反而極為常見。
在江戶時代,日常生活處處可見男色文化,如春畫、春本等色情刊物中,除有男女交合的圖畫之外,也參雜了男男交合的圖畫。戰國時代也是如此,每位自海外訪日的傳教士,見到日本人對待男色的寬容態度都會大吃一驚。在室町時代、鎌倉時代,愛好男色之人也不必隱藏自己的興趣。而在平安時代,有些貴族明知子孫會讀自己的日記,仍在日記中寫下男色方面的經歷。
可見日本自平安時代末期直到明治時代初期,長達約八百年的時間,男色從未被視為特殊的行為。
比方說,奈良時代有名的萬葉歌人大伴家持,曾經贈予男性同僚情意綿綿的和歌。平安時代也有貴族追隨出家的情人一同出家。平安時代末期之後,佛寺內的僧侶若無其事地和稚兒享受男色行為。戰國時代,武田信玄曾因外遇曝光,寫信向男色對象賠罪,而前田利家、北條氏康、伊達政宗等著名的戰國大名,也都留有男色相關的逸聞。江戶時代出現被稱作「陰間」的男娼,而重視精神結合的「眾道」也自戰國時代流傳下來,兩者共創絢麗多彩的男色文化。著名俳諧師松尾芭蕉曾和男性情人一同旅行,江戶幕府的將軍德川家光和德川綱吉,也醉心於男色之中。
過去男色一直為多數日本人所接受,本書從這些時代的史料中,整理出許多男色相關的逸聞,希望各位盡情享受這耽美而深奧的男色世界。
【預購】觀音妙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二版)(The Subtle Wisdom of Bodhisattva Kuanyin(Avalokitesvara): The Practice of Kuanyin’s Perfect Penetration Through the Ear)◎聖嚴法師
Regular price $23.00解說中亦將經義的內涵,轉化為現實生活中,能隨時隨地實踐的材料,是有心修持觀音法門者,此生必讀的珍貴之作。
本書由聖嚴法師親自完成修訂。
在一場佛陀說法的盛會中,觀世音菩薩曾向大眾介紹自己用以修行成道的禪修方法,這個方法是將耳根的聽聞對象由一般的外在聲音轉向內在的自性,體證萬法的自性本空,達到圓滿通達的大智慧境界,這個方法稱為「耳根圓通法門」,它也是所謂的「觀音法門」。這一段內容,記載於《楞嚴經》第六卷。
《楞嚴經》共計十卷,涵蓋了多元的佛教思想,不僅解釋佛性,闡述宇宙、人生的形成與現象,亦介紹了各大菩薩的二十五種證道法門,其中以耳根圓通法門所占的篇幅最長、內容最豐富、流通也最廣。
本書依據經文次第逐句探討,從觀音菩薩自述入道因緣、成就的境界、功德以及加持力談起,再描述觀音菩薩藉由「耳根圓通法門」,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成就無上佛道。接著,透過佛陀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問答,分別評析二十五種圓通法門的修行原理,並總結道:雖然每一種法門有所不同,所達成的境界卻是相同的。
而在末法時代,祈求出離娑婆世界的人,以修習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最為方便、最容易成就。最後,為避免行者在修行過程中墮入魔境,佛陀提出了「斷淫、斷殺、斷偷、斷妄語」四種「清淨明誨」,做為行者所應堅持的淨戒準則。
除了義理的探究之外,法師將深奧的經義內涵,帶入現實生活中,讓現代人能實際體會佛法的利益。書中所舉出的生活化譬喻和故事,將經文中的理論,轉化為每日生活中可隨時隨地實踐的材料。例如:我們能以聽聞聲音來攝心開始,把聲音當成單純的聲音,不添加自己的分別妄念。如果去計較、分別,產生好惡之心,就會產生各種煩惱。因此,若能「反聞聞自性」,聽聞來自本性的美妙樂音,進而聽見一切現象的本質-空性,就能息滅煩惱的烈火了。
本書不但是聖嚴法師的《楞嚴》解經專書,也是有心深入觀音法門者,一份彌足珍貴的參考資料。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反聞聞自性──回到生命活水的源頭
聖嚴法師的《觀音妙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是一部令人讚歎的巨作!這部巨作之所以令人讚歎,不僅僅是因為它註釋了被一般教友視為難讀的《楞嚴經》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還因為它闡述了一個難信、難入的法門:耳朵可以「看」東西,眼睛可以「聽」聲音!──所謂「六根互用」。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一八八○─一九六八年)是上個世紀的美國知名作家,在她的傳記中曾提到:在她還是個少女時,她的家庭教師曾播放黑膠唱片,讓她「聆聽」貝多芬的交響曲。這個耳朵全聾的小女生,用她的手,觸摸放著唱機的木桌,然後興奮地說:「貝多芬的音樂,讓我好感動呀!」
許多人都知道,貝多芬在創作第九交響曲《合唱》時,耳朵也是全聾。然而,神祕的音符卻像泉湧一般湧自心頭,偉大的交響曲終於完成了!
事實上,許多教友也都有相似的經驗:明明閉緊嘴巴,嘴唇和喉頭一動也不動,卻能了了分明「聽」到自己念佛、念咒的聲音。
為何一個全聾的人,用手可以「聽」音樂,用「心」可以作出美妙的曲子?為何嘴巴不出聲,卻也能夠「聽」到佛號、咒語?「耳根圓通法門」可以讓我們得到滿意的答案。
「耳根圓通法門」說的是:住在南海普陀山的觀音菩薩,如何用他的耳朵,聽聞海潮音,然後悟入「自性」,最後不但達到耳根圓滿通達,連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也全都圓滿通達,也就是「六根互用」的境界。
什麼是「六根互用」呢?那就是:用手(身根)可以「聽」音樂,乃至用心(意根)可以「聽」佛號、咒語。
唐代的洞山良价禪師,專參「無情說法」公案。草木無情怎能講經說法?即使它們真能講經說法,我們人又怎能「聽」到?在洞山禪師不休不眠的參悟之下,最後終於悟入「無情說法」的真義,悟後還寫了一首詩: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原來,要體悟無情說法的道理,不能只是「耳聽」,還要用眼睛「聽」,所謂「眼處聞聲」呀!
「眼處聞聲」可以悟入無情說法的道理,用鼻、舌、身、意也可以悟入嗎?當然可以!這就是「六根圓通」、「六根互用」。而「耳根圓通法門」說的,正是這個我們與生俱來,本來就有的能力。
這個能力既然與生俱來,為何現在卻沒有?原因是我們沒有悟入聲音的「自性」。聖嚴法師在《觀音妙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這本巨作當中,曾這樣說:
《楞嚴經》中提到「觀音法門」的特性,即是「聞」——用耳根聞聲。聞什麼聲?這個聲音不是外在的聲音,也不是音響的聲音,而是收攝心意,「反聞」聲音的自性,以及一切萬法的自性。(見〈緒言〉末)
而「耳根圓通法門」也明白說到:「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這樣看來,如果能夠聽到聲音的「自性」,以及一切萬法的「自性」,就能用眼睛「聽」草木無情說法;反過來,也能用耳朵「看」遠山遠水了。問題是,聲音的「自性」是什麼?萬法的「自性」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牽涉到《楞嚴經》最前面的幾個章節了。
《楞嚴經》卷三曾說:「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菩提妙明元心」,也就是其他經論所說的「真如本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及它們所對應的山河大地,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全都由這顆人人本具的真心所幻生。六根、六塵就像六條(十二條)河流,它們都來自同一個水源-真如本心。
一個修道人,只要逆流(所謂「反聞」)找到這個活水源頭,就能隨意自在地順流(所謂「倒駕慈航」)回到凡世的六根、六塵世界,這時,他是以真如本心回到現實世界,發現眼見也可以是耳聽,耳聽也可以是眼見,乃至身觸也可以是意想,意想也可以身觸。六根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阻礙;六塵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隔閡。這就是所謂的「六根圓通」,也正是聖嚴法師在本書〈緒言〉所說的:「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法師這部巨作,除了對《楞嚴經》的結集、版本、翻譯、真偽,乃至古來的重要註釋,有簡略的介紹之外,對觀音菩薩的法門也有詳細的說明。但最重要的,還是歸結到「耳根圓通法門」的闡述,讀者如能從第一章開始細讀到最後一頁,必能像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一樣,回到自己的生命活水源頭!
【預購】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威廉
Regular price $25.00十年人際關係悔過書,有割捨、和解與彌補,
55篇重塑自我的處世準則,
從此擺脫損友磁鐵,建立不再糾結的關係守恆定律。
成人的世界裡,得要帶點刺勇敢前進。
﹝準則1﹞別總被「我們是朋友」綁架
勇敢站到制高點,用理性壓制感性,拉回人際主導權,劃出一條界線,一段關係的盡頭並非捨不得,而是留不住。
﹝準則2﹞失敗的愛情只是不合時宜
感情之所以難解,是身處其中的人對這段關係有太多期待,有執著就會有不甘心,不適合你的人,寧可不留。
﹝準則3﹞切忌冷戰應對,嫌隙越久越難解
與家人冷戰最傷人,消極過後問題依然存在,不如姿態放軟,吐露真實情緒,以尊重為前提相互交流。
﹝準則4﹞請拿最愛的事,交換更好的未來
在喜愛的事情中做取捨,減少不必要的人情聚會,把繞著別人轉的心力用來「留下些什麼,證明我活過」。
﹝準則5﹞甩開網路人際包袱,理性退群吧!
心腸軟的人最常進退兩難,很多時候總是硬扛人際包袱,交友不該出自於遷就,沒有功能性的群組,最好趁早就退。
【本書獻給】
●因人際關係耗盡力氣、內心煎熬的人
●總覺得和他人隔著一道牆的人
●在感情上,陷入執著與不甘心的人
●在家庭中,面對兩代溝通總是不停衝撞的人
真心推薦
知寒|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大米|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威廉 William Tseng
出身台南鹽分地帶──北門,18歲踏進台北城,大學畢業一頭栽進媒體產業,整整10年,做過雜誌也操作過新聞網站,選在青春耗盡的2017年,決定成為生活風格的自耕農。現為網站經營者、廣告製作人跟造型師,正在寫一本沒有盡頭的《Psycho doc.精神科觀察日記》,2019年出版《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
Website:WilliamTseng.com
Faceboook: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psycho_williamtseng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際圈中,都有著一道跨不過去的難題。也許是過度承受他人的期待、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又或是怕被蓋上不合群的印章。曾經,我也深陷這些困擾中而無法跳脫。
這本書,不是單純要大家勇敢「絕交」,而是希望透過書中的省思,讓你真誠面對自己所有的「關係」,消耗你的、勉強你的、勒索你的,再辛苦也請試著拋下。把最珍貴的時間與力氣,留給自己及家人,成為最喜歡的那個自己。
作者序
人與人相處要帶點稜角,但不刻意傷人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座島,並非沒人住著就不算生活。
小時候,我是個依賴心很重的孩子,害怕成為單數,總努力往多數靠攏,開啟一條又一條的通道,讓人群從四面八方湧進。以為人生熱鬧一點就是精彩,該是舒心的生活場域,卻變成尖峰時刻的捷運車廂擁擠不堪。好幾次快要喘不過氣時,突然被關了燈,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空間裡,依然有嘈雜的人聲,讓我陷入極度壓迫卻逃不掉的恐慌。
落單,是我的成年禮,有幾段時期很不好過,好像全世界的壞事全讓我遇上了。大半夜的,無以名狀的憂傷襲來,拿起電話卻不知道該撥給誰,深怕把麻煩帶給別人。手機畫面停格在緊急聯絡人那頁,蜷曲在床角,沒有勇氣按下通話鍵;通訊軟體開了又關,我以為自己擁有很多,事實上連一個能放心說話的對象都沒有。
活著,卻被龐大的關係鏈支配著是現代人的宿命,越相處越寂寞。即便有人陪伴,仍感到孤獨又不自由。成長過程裡,努力想證明一個人也可以,卻三番兩次被困在曖昧不明的關係中,否定自己的存在。好像少了誰,我就不是我。人啊!沒有能耐抓住那麼多關係,以為很重要的事,其實沒那麼難拋棄。
關係的秤,永遠沒有水平的時候。現代人的情感交流太容易也太輕率,往往在脆弱不堪的人際裡支離破碎,必須用失去來交換得到,寧可委屈求全,將就著他人期待的角色,再怎麼檢討、改變都不是為了自己。錯綜複雜的人際織成了網,網不住最想要的關係,反而緊緊勒住脖子,認識太多人的反撲就是窒息。
繞著別人轉的生活如此疲憊不堪,我努力拉回所有關係的主導權,能自由來去的姿態才叫「自在」。寫這本書是一段痛苦萬分的解離過程,像壓著自己的頭跟不快樂的過去一一認錯,原來我的皮、我的骨能夠堅強,是因為不甘心而不是成長,即使獨立也都不是自願的。
將無謂的假裝剝除,找到自己真實的需要,往後人生不該再為誰而傷。重整人際關係、縮小私領域是最好的方法,扣掉工作與休息,所剩無幾的時間應該留給哪些人。
面對同儕:時間不多,不給真心的人留不住。
面對感情:時間不多,禁不起被錯的人耽誤。
面對家庭:時間不多,那麼叛逆要給誰看。
面對自己:時間不多,自我一點並沒有錯。
面對網路:時間不多,別在虛實之間搖擺。
五十五篇的悔過書,寫滿割捨、和解與彌補,不希望我們只是同病相憐,而是能在情感的泥沼中相互拉拔,有故事也有應對方法,由內而外的關係修復,重塑一個更完整的自己。人際的守恆定律,是當一個人不再依賴著任何關係,於湍急的世事中昂然挺立,不因誰而脆弱,唯有做到這般成熟才不致於飄搖。你的世界,你才是軸心。
絕交代表重新開始的決心,所謂的過來人,是能夠真正明白誰可惜、誰不可惜。君子擇善而交,關係是出口,不該是牢籠。聚散終有時,沒有一段關係跟得了一輩子,但求無愧於心,良善應該留給更值得的人。將難解的關係重重放下、輕輕拉起,練習完美收尾,是這本書想傳遞的處事技巧,劃下逗點、騰出距離,更是面對人際問題時最理想的處理方式。
你不用特地為我,我也不存心誤你,是我三十六歲的待人態度。人與人之間寧可帶著一點稜角,不刻意傷人但要劃出界線,在生活裡各自安好、明白珍重,遠遠欣賞好過相互糾纏。你好,我也要好。
慶幸我在這年紀,逐漸懂得不離不棄的可貴,多虧一路有家人、朋友、讀者,以及在看不見的地方看顧著的祢,包容我的孩子氣並時時提點,付出耐心等我長大。此刻,若有拉別人一把的智慧與勇氣,都是你們給的。更想感謝曾經甩開手的人,若是沒有這些哭哭啼啼的過往,我不會曉得自己其實可以飛。
最終留在島上的,肯定都是鐵了心想長住的人。
威廉/曾世豐
【預購】蘇瀅無所畏 敢輸才會贏◎蘇瀅
Regular price $28.00❸如何跟孤獨、委屈和失敗相處?
❹學會開心的做自己。
蘇瀅
從小成績平平無法從學科中找到自我
長大後的職涯起伏又得不到家人認同
12年來輸多贏少
雖然一路從儲備演員到全能打工仔
但堅持沒有放棄就沒有失敗的態度
最後終於在《波特王幹話搭訕術 18禁特輯》及《貴婦蘇奈噁》影片中成為網路紅人
贏得YT、FB、IG等社群媒體的鐵粉認同
及公共電視台精緻戲劇的演出
蘇瀅無所畏:敢輸才會贏!
輸贏不計較可以勇敢挑戰自我
名次不比較能夠突破標籤限制
在你的心中,存在著一個夢想嗎?像是一隻巨獸沈睡在你的心底,遠看有些模糊,想要更近看清楚它實際的模樣,又害怕它醒過來無法存活於現實之中,但它確確實實的在你心裡存在著,因此覺得自己彷彿缺了一塊,無法滿足。
夢想,其實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讓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這是一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帶著純粹的慾望去追求,而這個強烈的感覺在追求的過程中,成為了最堅強的後盾,造就了一個迷人的冒險之旅。這趟旅程,勢必會比別人過上更艱辛的生活,甚至經歷過苦難過後讓你清醒許多,但也會讓你更清楚自己該往哪裡去。
穩定的收入得以生存,遠大的夢想是生活的核心,許多人總是在生存與生活之間難以抉擇。難道這兩者之間真的無法兼得嗎?這也是一直存在我心中的疑問,拼了命的想要同時擁有生存與生活,並且將人生大半時間的追求過程都寫進這本書裡面,但也因為是寫實的經歷,所以這本書並不像心靈雞湯,每一頁都是正向的勵志語錄,相反的,裡面有著許多追求夢想所經歷的現實殘酷面,也許是你以後可能會面臨的,也或許是你現在所陷入的泥沼困境。這些,都是我在追求目標時所付出的代價,看似辛苦,卻也是最彌足珍貴的足跡,讓我走到這一天。
這本書,獻給所有心中有夢想的你,希望可以帶給你不同的想法,內心有著更強大的力量,也不用像過去的我繞了一大圈路才找到方向。
這本書的內容,是按照時間軸將追夢的歷程分為四個章節:「初生」、「養成」、「破繭」、「展翅」。就像毛蟲成長為蝴蝶的四個階段, 這個過程就像是俯瞰過去的自己,埋頭往前衝向心中的唯一目標,而忘了抬頭看看世界,堅定的信念確實是追求夢想的必要條件,但也同時是雙面刃,尤其當堅持失去了意義的時候,就成為帶有盲點的固執,意識到自己的盲點才是能夠繼續走下去的契機,期望在翻開這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些許勇氣和幫助自己走得更快更遠的新想法。
名人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又仁│全方位創作藝人
杜姸│戲劇主持多才華女藝人
波特王Potter│King 知名網路KOL
海裕芬│高人氣國民姑姑演技派女演
Yuri陳怡叡│新生代演員啦啦隊女神
張漢軒│編、導、演劇場藝術家
盧志遠│YT網紅國民髮型師
賴孟傑│國際影展優質導演
蔡淑臻│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國際名模
蘇瀅
舞台劇演員出身,穿梭於舞台上與鏡頭前的KOL。
臉書粉絲團:蘇瀅Suri
YouTube頻道:蘇瀅Suri
Instagram:SURI815
相關著作:《蘇瀅無所畏 敢輸才會贏(限量簽名版)》
【預購】30歲可以是大人嗎?◎金鎮率(譯者:陳品芳)
Regular price $28.00但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常常犯錯又怎樣?闖幾次禍又怎樣?沒關係,沒關係!」______作者 金鎮率
當時不了解,
現在才明白的30歲心情。
邁入30歲之後,
發現自己笑的機會比以前少,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開心的事。
點開一部新的劇來追,
同時摸著用全世界最舒服的姿勢睡覺的狗狗麻糬的肚子,
一邊啜飲啤酒,就會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從某個角度來看,30歲應該有30歲的魅力吧。
本書特色
並不是到了30歲就會突然變成大人……
本書是剛踏入30歲關頭的作者透過工作、日常、愛情和關係的四個主題,
把迷惘需要適應、似懂非懂的30歲心境藉由文字和圖畫表達出來。
★簡單、純樸的圖畫描繪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溫暖、貼切的文字描寫迷惘的30歲心情與日常
同感推薦
(依照來稿順序排序)
學會放過自己
出社會開始工作後,對於作者遇到的各種情境真的太有感觸(淚),
「放過自己」是目前我們最需要學習的課題啊……______社畜初心者 少女阿妙
享受平凡帶來的樂趣
30歲前一兩年,常覺得自己是個不及格的大人。
對工作感到疲乏、感情碰壁,心中累積很多失落⋯⋯。
「當時不了解,現在才明白的30歲心情」作者這句話,正是我的心情,
現在30好幾的我,開始能享受平凡帶來的樂趣!
作者用輕鬆的圖文點醒我,用心感受當下,請用舒服的步調過生活吧!______圖文創作者 帕帕珍
30歲的問題,留給30歲的我來煩惱
《30歲可以是大人嗎?》插畫可愛,故事也非常有趣,更體現了時下社畜的生活與煩惱。
看著會不禁思考——30歲的我會是如何呢?會因職業倦怠,亦是步入3字頭而有所改變嗎?
這問題還是留給30歲的我來煩惱吧!______圖文作家 吉娜
為什麼要在30歲時,強迫大家變成同一種人呢?
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又有不一樣的想法。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生活經歷、成長過程都有些許的不同,
那為什麼要在30歲時,強迫大家變成同一種人呢?
我常常腦袋混亂、壓力大時,就不會強迫自己繼續工作,
不用「今日事今日畢」,好好休息,讓明天的自己有更充沛的能量解決問題。
我想,不再被30歲的枷鎖綑綁、學會幫自己減輕壓力,
我們不一定會成為大人,但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吧!______網路插畫家 帽帽 Hatto
金鎮率
以粗糙又簡單的圖畫,溫暖捕捉日常生活中每個剎那的插畫家兼作家。
著有《好想消失的日子》《稍微暫停一下吧》(皆由大田出版)。
本以為現在已經完全成為大人,後來才發現這是個超大的誤會,目前正隨心所欲地幸福度過3字頭的時光。
instagram.com/ninakim89
部落格
blog.naver.com/wlsthfdlfksp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業,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過後看破紅塵,終於決定當一個專職其實是阿宅的譯者。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邊掛網打遊戲的時光。
接到提案說要做這本書時,剛好是我正要踏入30歲的事。
「我做得到嗎?」「我能做出一本好書嗎?」
擔憂瞬間湧上心頭,但同時也因為覺得這會是個有趣的工作而感到悸動。
因為我才剛邁入3字頭,所以也無法完整描述30多歲的人是什麼樣的心情,但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大家一點安慰。
很久以前就在想像30歲的樣子,其實跟現在的我很不一樣。想像中的我是個能迅速解決所有問題的職場女性,而現在的我則是個經常失誤,對許多事仍懵懂無知的人。
就像20多歲的我一樣,邁入3字頭的我仍然是個成天幫自己找煩惱的人,會為對方的行為賦予眾多意義,也容易因此受傷,是個很敏感的人。
我喜歡有點沒品味的冷笑話,被戳中笑點的時候,會捧腹大笑到流淚不止、幾近昏厥;也會看到電影主角死掉時放聲痛哭,甚至在看不倫劇時還會緊張到屏息以待。比起自己做飯吃,更喜歡別人做飯給我吃,是一個仍然想被照顧的30歲女子。還會嚷嚷著很想念媽媽的擁抱,是個像小孩一樣的大人。
若要說有什麼不同,應該說是有了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嗎?啊,酒量也進步了一點,而且現在也成了比較會注意健康的人了。(酒量進步但卻注意健康的人……這話聽起來很矛盾,但是是真的!)
邁入30歲之後,發現自己笑的機會比以前少,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開心的事。點開一部新的劇來追,同時摸著用全世界最舒服的姿勢睡覺的狗狗麻糬的肚子,一邊啜飲啤酒,就會讓我感到無比幸福。從某個角度來看,30歲應該有30歲的魅力吧。
所以我很期待剩下的3字頭人生。
大家也期待一下自己的3字頭吧,即將上映!
instagram.com/translate_cake
【預購】微塵◎楊牧
Regular price $36.00楊牧最後一本詩集:
未曾結集 + 未曾發表之作
開漢文詩壇先例,公開詩人創作手稿的原貌:
每首詩作,均附珍貴修改手稿 1 ~ 7 式不等,得以窺見詩人如何經
營琢磨,完成一首詩的藝術秘密和心血付出。
精裝、平裝版本雙書封:
特殊開本全彩印,兼具賞讀,研析,和收藏,極為珍貴的版本。
《微塵》是楊牧最後一本詩集,收其自編《長短歌行》(2013)之後的十首「未結集」作品,以及他留下不曾發表的六首「未定稿」作品,共十六首 ── 每首詩均附錄珍貴手稿壹式以上,多至七易其稿者,包括初稿,修訂稿,和定稿等。
首度揭露他滿紙刪塗勾補的字跡,一改再改的修正版本,得以窺見詩人如何經營琢磨,完成一首詩的藝術秘密和心血付出。
魯迅曾引果戈理(Nikolai Vasilyevich Gogol)論寫作之道:「最好從那(大作家)同一作品的未定稿去學習……」可惜作家多不願公開草稿,正如袁枚的詩:「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給看」(〈遣興〉)。
難得發現楊牧留存的近作草稿,雖然他一向不以原稿示人,但也評介過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等西方大詩家的不同修改稿本互相比對,予讀者更深一層的賞析和啟示。
經慎重考量,決定開漢文詩壇先例,公開詩人創作手稿的原貌,以彩色大開本精印精製,是一部兼具賞讀,研析,和收藏,極為珍貴的版本。
【預購】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三版)(The Exquisite Dharma: Commentary on Lotus Sutra)◎聖嚴法師
Regular price $31.00佛陀善用譬喻,「法華七喻」的故事性、戲劇感都非常鮮明生動。
聖嚴法師精采闡述、循序講解法華二十八品,
引導讀者進入唯一佛乘的大法心要,
並能運用在現代生活中,是非常有用且實用的佛法,
這也是法師為我們講經的初心。
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
《法華經》被尊為「經中之王」,在佛法的弘揚上地位崇高,其大開大合的思想模式,尤其受到中國佛教的歡迎,是一部流傳普遍、影響深遠的重要經典。
釋迦牟尼佛因為聽了《法華經》,說了《法華經》,經過那麼長的時間受持、讀、誦《法華經》,所以最後成了佛。釋迦牟尼佛成佛的因緣很多,在他修行菩薩道的階段中,歷經那麼多佛的時代、佛的世界,以及親近聽聞過諸佛所說的法,最重要的還是《法華經》,他之所以能夠成佛,主要原因也是由於《法華經》。
本書除了以現代人通用的語文,將經典原文略予譯介之外,更重要的是將經義內涵引用到現實生活中來。法師認為,通過依經解經的原則還嫌含糊,應該探及佛陀的本懷,以本經理解本經,之後才會發現,本經對我們現實世界的今日社會,到底有多少用處。
比如相信眾生皆有佛性,眾所周知是基於《涅槃經》,其實在《法華經》中也可得到依據。又如歷劫成佛與立地成佛,看來有矛盾,可是就在《法華經》中並弘並傳。又如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在中國佛教史上似乎各有弘傳的大師,卻在《法華經》中,先後出現;限制女性及讚揚女性,也並行不悖。人間淨土的思想、逆行菩薩的信仰,一切眾生的種種狀況,都有可能是諸佛菩薩化現說法的範例,其實都能在《法華經》中讀到。
尤其《法華經》善用譬喻、巧說故事、經文流暢,除了專門的佛學名相,亦是優美的文學作品,有散文有詩偈,讀來一點也不枯燥。凡此種種,都是非常有用且實用的佛法。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當我編撰《印度的佛教》時就已知道,初期的大乘經典之中,《般若經》的性空思想,與被貶為小乘的《阿含經》緣起論,是很相應的。《華嚴經》與《維摩經》,本質上是站在排斥小乘的立場。《法華經》則起而做綜合性的調停,誘導大小三乘,歸入唯一佛乘,處處指出,二乘三乘是權非實,唯一佛乘才是究竟。將二乘置於階段性的地位,承認其有進入化城的價值,鼓勵其當更上一層樓,捨二乘三乘而直達一乘。
這種大開大合的思想模式,深受中國文化的歡迎,《法華經》也就成了在中國佛教徒之間,流傳普遍的一部重要經典。故當我講《維摩經》的同時,也計畫講《法華經》。《維摩經》六講,是採用依題目性質而摘錄相關的經文經句,加以解釋。《法華經》則依全經原文的次第,照著經義的內容宗旨,節要而連貫的講述。
這本講要,雖未能依原典逐字逐句解釋,還是循著原典的次第,介紹原典的內容,脈絡分明,一目瞭然《法華經》每一品的心要何在?經義的所指為何?每品內容於全經中的位置何在?於整個佛法的修證次第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
這一本講要的任務,不是做研究的考證和與其他經典思想的對比,因為這類工作已有許多先進學者們做過了。不過我也沒有忽略先賢古德們對於本經的疏解,但是除了若干經文需要借助古釋來認知而酌情引用之外,並不希望全照著古釋來理解經義,何況各家的古釋之間,也有不少輕重出入之處。所以根據素樸的原典經文,參考梵文日譯及諸本異譯,掌握其初期大乘佛教的時代思潮原則,接合中國佛教的種種特色,就可看出《法華經》對中國大乘佛教的影響,是相當普遍和深遠的。
本講要除了以現代人通用的語文,將經典原文略予譯介之外,更重要的是將經義內涵如何引用到現實生活中來。通過依經解經的原則還嫌含糊,應該探及佛陀的本懷,以本經理解本經,之後才會發現,本經對我們現實世界的今日社會,到底有多少用處。比如說,中國佛教的禪宗,相信眾生皆有佛性,眾所周知是基於《涅槃經》,其實在《法華經》中也可得到依據。
又如歷劫成佛與立地成佛,看來有矛盾,可是就在《法華經》中並弘並傳。又如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在中國佛教史上似乎各有弘傳的大師,卻在《法華經》中,先後出現;限制女性及讚揚女性,也並行不悖。人間淨土的思想、逆行菩薩的信仰,一切眾生的種種狀況,都有可能是諸佛菩薩化現說法的範例,其實都能在《法華經》中讀到。尤其《法華經》善用譬喻、巧說故事、經文流暢,除了專門的佛學名相,乃是優美的文學作品,有散文有詩偈,讀來一點也不枯燥。凡此種種,都是現實生活中非常有用且實用的佛法。
我不會牽強附會,以私意理解經義,故凡遇到名相的詮釋及義理的疏解,必會參考引用經論,非不得已,盡量不用與本經性質不同的資料,就是用了,目的也是提供參考,不敢以為那就是定論。
本講要的原貌是於一九九二年春,編成一小冊講綱,接著於該年的七月八、九、十日,在農禪寺講了最初七品。一九九三年一月八、九、十日,講八至十三品;同年七月八、九、十日,講十四至十六品。一九九四年一月八、九、十日,講十七至二十一品;同年七月七、八、九日,講最後的七品。共分五次講了十五場。
到了一九九七年,有幾位在家弟子,將我講出時的錄音帶整理成為文字。一九九八年又經一位余如雯居士潤飾成稿,讓我帶在身邊,閱讀之後,覺得講出時的資料太少,閒話太多。到了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之間,我在紐約上州的象岡道場,親筆重寫一遍。經過鄭建華居士等的謄清,盧嘉雯居士的電腦打字,再經一次修正,總算於十二月二十日定稿。
由於年高七十,加上衰病和忙碌,除了希望弘揚《法華經》,沒有想到毀譽問題,讀者們如果因此獲得利益,請感恩三寶,如果覺得不滿意,罪過由我承擔,並請不吝指教。
【預購】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三版)(Freedom by Cultivating Merit and Wisdom: Commenta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iamond Sutra in Life)◎聖嚴法師
Regular price $21.00在繁忙的生活中,依《金剛經》如實修行,能讓人身心自在,無入而不自得。
《金剛經》是論「空」最透徹的佛經,卻也最難講述、最易被誤解。因文字簡煉優美,富有超越及空靈的哲理,所以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經中有十八次講到「福德」二字,並以「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成就為經名,所以這是一部特別重視修福修慧的經典,同時也告訴我們,唯有全心全力地福慧雙修,始能速證解脫自在的無上佛果。
聖嚴法師認為,佛經不是僅供信仰持誦,更當「如說修行」,應用於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金剛經》雖是佛法中的最高境界,如果能把修行經驗的層次釐清,便不難發現其切入現實生活的著力點了。
# 觀念是空,但我們還在生活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是以智慧來幫助我們看清這世界是空的,既然一切是空的,我們還要執著些什麼呢?
但是要知道,觀念上可以「空」,可是事實上我們還在生活,而且只有一部分的人有這樣的觀念,許多的人還沒有這樣的觀念。即使有「空」的觀念的人,說得到也不一定做得到,想得到也不一定能夠實踐。所以,如實修行是不容易的事。
《金剛經》中的「無我」,就是《心經》中的「五蘊皆空」。不把個人的存在當作永恆不變、最重要、最可貴的;同時,也不要把環境中你、我、他的存在當成永恆不變的。如果能有這種認識,對自己的問題就不會放在心上,對於他人帶給你的煩惱,也就不會看得太嚴重。
# 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
從般若智慧的立場來看,五蘊世界是由因緣聚合而成的,只是暫時、臨時、不斷變化的,因緣聚則聚,因緣散則散。所以,不必把五蘊的身心或環境當作牢不可破、永恆不變的存在。
遇到好的,不會興奮過度,遇到壞的,也不必太難過;花開,自有花謝,冬盡,自有春來。環境、現象皆是無常的,好好壞壞皆不必太認真,這就叫看破、看透、看穿。能夠這樣,就是有智慧的人。
★收錄聖嚴法師最受歡迎的二部《金剛經》經典解說
《金剛經》講記
從經名釋題開始認識《金剛經》,再以全經要義、思辨形式、無相離相、淨信功德等主題,帶領讀者層層深入《金剛經》真義。
《金剛經》生活
以「心靈環保」、「自我提昇」、「淨化社會」、「福慧自在」四大面向,層次漸進地分享如何運用《金剛經》智慧,在生活中時時好修行,人生因此福慧自在。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金剛經》是佛教徒必讀的經典,也受古今文人墨客喜愛,影響中國文化深遠。禪宗六祖惠能只聽聞《金剛經》其中一句,便在言下大悟。如今,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金剛經》醍醐灌頂的智慧能讓人身心自在,無入而不自得。
本書將聖嚴法師宣講《金剛經》的兩部經典著作合編為一書,雖然同是宣講《金剛經》,聖嚴法師卻以慈悲善巧,開展不同的切入方式,一併讀來更有融會貫通、豁然開朗之感。
為因應現代讀者的需要,聖嚴法師經常以主題單元的方式講解經典,提綱挈領、由淺入深,讓讀者掌握全經重點。本書前半部為「《金剛經》講記」,從經名開始介紹,帶領讀者認識《金剛經》。再以全經要義、思辨形式、無相離相等段落,引人層層深入《金剛經》真義。
後半部的「《金剛經》生活」,法師則以「心靈環保」、「自我提昇」、「淨化社會」、「福慧自在」等四大主題,依層次循序漸進,進一步分享如何運用《金剛經》的智慧,讓生活時時好修行。
本書以「福慧自在」為書名,即是希望人人都能應用《金剛經》,體驗《金剛經》的生活妙用。如果我們能學習金剛般若空觀智慧,放下人我之間的分別,便會生起慈悲心感化自我,進而感動他人,帶給家庭、社會正向的力量,將人間建設為淨土。藉由福慧雙修,平安自在,日日好日!
自序
金剛經生活
《金剛經》在中國受到普遍和持久的重視,不僅佛教徒喜歡讀誦,一般知識分子也都喜歡閱讀。文字簡練優美,並且富有超越及空靈的哲理。雖然經義深奧,卻又能讓讀者感到清新和親切,故在許多的佛經之中,除了簡短的《心經》之外,《金剛經》是最能深入中國文化環境的佛經了。
在佛經的流傳史上,自從第五世紀初,鳩摩羅什將《金剛經》譯成漢文以來,歷代均有註釋,迄於明朝即有《金剛經五十三家註》的彙集本,到《卍續藏》編成之時為止,已蒐集了六十九種,比起其所蒐《心經》的註解數量六十種,還多出九種。
以往凡是註解經典,或是講解經典,都是順著經文的次第進行,逐句解釋,往往使得聽眾在聽完一座經後,尚無法明確其主題所在。因此我於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至四日的四個晚上,假臺北巿國父紀念館大演講廳,演講《金剛經》時,便以每晚一個主題的方式講述,命名為「《金剛經》生活系列講座」。我從《金剛經》文中摘錄出與主題相應相契的經句及段落,配以主題及子題的標示,做了四場專題演講︰1.《金剛經》與心靈環保;2.《金剛經》與自我提昇;3.《金剛經》與淨化社會;4.《金剛經》與福慧自在。
我一向主張「古為今用」,佛經不是僅供信仰持誦的,更當「如說修行」,應用於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金剛經》雖是佛法中的最高境界,如果能把修行經驗的層次釐清,也不難發現其切入現實生活的著力點了。例如,經中的「云何降伏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是心靈環保的指導原則;又如《金剛經》的「無相」,是以精神的「信心」及物質的六塵為基礎;自我的提昇,是從有相的假我來體驗無相的解脫。《金剛經》所強調的布施及忍辱,便是淨化社會、淨化人心的最佳方法。
經中有十八次講到「福德」二字,並以「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成就為其經名,所以這是一部特別重視修福修慧的經典,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唯有全心力地福慧雙修,始能速證解脫自在的無上佛果。
因為我將《金剛經》生活化、實用化了,所以講述之時,深受聽眾的歡迎,便委請青年女作家梁寒衣,將錄音帶整理成文,出版問世,我要在此一併致謝。
(一九九四年元月十八日釋聖嚴自序)
【預購】心的經典:心經新釋(三版)(Commentaries on the Heart Sutra)◎聖嚴法師
Regular price $18.00★ 從煩惱疾苦的此岸,到達沒有煩惱、永遠快樂、自由自在的彼岸。
聖嚴法師講《心經》實在太吸引人了,聽眾特別多,連走道都坐滿了人,本書收錄聖嚴法師宣講《心經》的精彩內容。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心經》不但是最易學習、持誦的經典,更是一部最佳的佛學概論,可以掌握佛法根本義理,在生活中開顯出心的智慧,以智慧度苦厄,過充實而超越的人生!
《心經》禪解
貫通佛學思想與禪修觀念,提供許多禪修的觀念與方法,可應用於禪的修習。
《心經》講記
由《心經》開展出佛教的人類觀、宇宙觀及三世因果觀……等,以此契入佛法的智慧,使我們對外在環境及人生價值,建構出更為寬廣的眼界。
《心經》實踐
緊扣現代人的生活,應用佛法提昇生命,行住坐臥皆安然自在。
◆ 人類的生命是眾生之中最難得的果報 ◆
眾生可分有形的和無形的兩大類,在佛法中有六道眾生的分類法,人及畜生等動物是有形的,其餘四類均非肉眼所能觀察,所以是無形的。人在六道中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高的,但人類的身體是最可貴的。因為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六道眾生中唯有人是能修行佛法的道器,即修道的工具。當我們還擁有人的身體時,要加以把握修行佛法;有朝一日變成為其他動物,或變成無形的眾生時,就難得有機會修行佛法了。
我們法鼓山養了一隻狗,牠在我們做早晚課時一定參加,但是牠只能坐在大殿門外,不能進大殿來。有人講我們那隻狗懂佛法、有善根,我卻不這麼認為。那是因為我們大家都在大殿上,牠很孤單,所以就在大殿外等我們、陪我們。我們念〈大悲咒〉及《心經》,牠會念嗎?我相信牠不會,最多覺得喜歡,已是善根福報。所以,做了人以外的眾生是很可憐的。
《心經》說的道理全是人的問題,是為「人」而講的。佛法是對人說的,因此得先得到人的身體,才有機會聽到佛法,懂得佛法,並且充分地修行佛法。譬如《心經》中所說的五蘊、十二因緣、十八界,全都是「人」才有此條件;人以外的其他眾生不具備五蘊、十二因緣及十八界那麼多的條件。
有些人認為做人很辛苦,不如一死百了,死了以後大概就沒事了。我說,死了不得了!因為死了以後,佛法未學,業報未了,是多麼地可憐!
◆ 度一切苦厄 ◆
《心經》所講的三世十二因緣,就是以十二個階段,說明人類生命從過去世到現在世,再從現在世銜接到未來世的連續現象。人類的生命即如此再生再死地一再循環不已,此乃所謂人的生命的三世循環。
因此,佛教徒的人生觀,應該是珍惜生命、積極生活的菩薩行。《心經》的智慧即是教我們如何實踐積極的人生觀,而又能超越於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
簡單說,《心經》的內容是在說明人生的根源出自無明,生命的目的是為了成佛,生活的態度是要達到心無罣礙。因為有無明的煩惱,故而生死不已。如果「無明盡」,那就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成佛。而欲成佛,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無罣礙。
我們如果有了《心經》的智慧,便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照見五蘊組成的身心皆空,當然也就能除一切苦難。這自然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置疑的餘地。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我在臺北及紐約兩地,已於不同的場合,先後講過四次《心經》,講出的方式也不一樣。最初於農禪寺講出,它的錄音帶不久就以有聲書型態流通。
本書︰
(一)《心經》禪解—講於紐約東初禪寺,聽眾人數較少,程度卻相當平均,所以比較著重於佛學思想及禪觀,同時也對經文逐句的解釋,必要時也徵引了諸大、小乘經論,便利於新學者的禪修練習,也可做為演講《心經》的參考。
(二)《心經》講記—講於農禪寺,除了依照傳統講經方式,以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而逐句解說,並依經文標示出佛教的宇宙觀、人類觀、人的三世因果觀、菩薩及佛的境界;層次分明,內容也相當紮實,有助於學人做義理的探究。
(三)《心經》實踐—講於臺北國父紀念館,一連三晚,每場都有三、四千位聽眾,所以講得比較通俗而更生活化些,有利於日常生活中應用。
《心經》是三藏聖典中流傳最廣,被人持誦講解最多的一部大乘經典,雖僅二百六十個漢字,涵義豐富,譯筆精簡流暢而優美。其內容既淺又深,以基本原始的佛法為底子,以大乘空義的佛法為靈魂,真是遇淺即淺、逢深則深的好經。可以把它當作正知正見的佛法概論來持誦、來閱讀、來研究。
《心經》的漢譯工作,先後共有十一次,現被收集於《大正藏》第八冊的即有八種。另外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般若經》卷四及四○三,均有與《心經》內容大致相同的經文。譯筆最流暢簡潔的是玄奘大師,古來僧俗大德們讀誦講解的,也就是玄奘大師手譯的《心經》,我也不能例外。
為了便利初學者的運用查考,輯成本書之後特別將諸種異譯本,蒐集了加上新式標點,附於本書之末。其中有的譯本文字內容略有不順,但是對照各種異譯,能使我們對於《心經》內容的理解,等於多配了幾副開拓視野的眼鏡。
最後要向為本書整理錄音成為文稿,以及替我抄寫清稿和校對出版的諸位僧俗弟子致謝。
【預購】華美:華美及離散華文文學論文集(全套)◎黃秀玲
Regular price $57.00編者單德興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亞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學者,出版多本論述、訪談與編著。本書是他繼《全球屬性,在地聲音:《亞美學刊》四十年精選集》上下冊(允晨文化,2012, 2013)之後另一大型編譯計畫,邀請二十二位相關領域學者與經驗豐富的譯者共襄盛舉。過程中作者、編者與譯者密切互動,每篇譯稿均經作者多次校讀,並附加按語說明背景與要旨。各篇依出版先後順序編排,以凸顯作者的學思歷程,輔以分類目錄,方便讀者按圖索驥。書末特製英漢人名對照表與索引,以利檢索。
本書為太平洋兩岸學者通力合作的具體成果,一卷在握,不僅能認識一位亞美與華語語系文學研究先行者的畢生心血結晶,且對相關學術領域的發展與研究主題能有鳥瞰式的了解。
黃秀玲(Sau-ling Cynthia Wong)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族裔研究學系亞美研究學程榮休教授,致力於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近三十年。於香港出生及就學,二十歲赴美,獲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學士、史丹福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後又得舊金山州立大學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碩士。教學、研究及著作範圍涵蓋:華美移民雙語處境及英文學習、美國多元移民語言情況、亞美意識與文學典律形成、自傳文體、女性主義、性別與種族、階級、國族與文化間之互動、英文及華文華美文學、離散與跨國、中國崛起之文化影響等。
編者簡介
單德興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歐美研究所所長,《歐美研究》季刊主編,國科會外文學門召集人,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曾榮獲國科會外文學門傑出研究獎(三次),第五十四屆教育部學術獎,政治大學一○五學年度傑出校友,科技部一○八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獎。著有評論集《銘刻與再現》、《越界與創新》、《跨界思維與在地實踐》等;訪談集《對話與交流》、《與智者為伍》、《卻顧所來徑》、《擺渡人語》;譯作《美國夢的挑戰》、《知識分子論》、《格理弗遊記》等;編有《全球屬性,在地聲音》上下冊、《他者與亞美文學》、《華美的饗宴》等。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文學、亞美文學、文化研究、翻譯研究。
從留學生到華美人: 我的心路與學術軌跡
黃秀玲
我是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族裔研究學系亞美研究學程(Asian American Studies Program, Department of Ethn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榮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a)。過去近三十年來,我發表了好些有關華美和亞美文學的論文,其中大部份用英文撰寫;把它們翻譯成中文結集出版,是我多年的心願。今天,在編者單德興與多位慷慨的譯者熱心協助下,《華美:華美及離散華文文學論文集》亦將很快面世。對我個人來說,這當然是很欣慰的事。對華人世界的學者,我希望藉著《華美》獻上小小的一點心意,讓更多讀者認識、欣賞和研究華美文學豐富的作品,獨特的歷史情境,與繽紛跳躍的文化內涵。
我與亞美(特別是華美)文學的關係,是我個人與專業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其中種種歷史因緣,在本文集末收錄編者與多年好友德興對我的訪談錄中已有詳述,此處不贅。簡略地說,作為一個在香港英國殖民地時代二戰後出生長大、大學來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並終於居留下來的文學教師與研究者,我曾經面對如何結合個人價值觀和專業興趣的困惑:「在地」的我,在美國是公民又是弱勢族裔的我、以教文學為生的我,怎樣看待並協商出一種不囿於緬懷過去、真正「在地」的社會身分和文化屬性?發現「亞美」這個觀念,給我很大的啟發,因為它符合歷史嬗變,承先但又前瞻,彈性而多元化,能激發新文化動力,鞏固整個亞美泛族裔社群。「亞美」屬下的「華美」,更與我息息相關。在無情的「非中即美、非美即中」兩難之下,它向我顯示了第三個可能,開展第三個空間(所謂 The Third Space),也為移民的後代指出前景寬敞的可行之路。這是本文集命名為《華美》的理由之一:向一項我對之投入了深厚感情與心力的志業致意。
以「華美」而非「美華」為名,也另有深意。華美文學包含英文與中文作品,中文部份何以名之,牽涉到許多問題, 不但是近年學者爭論的焦點,最終更是地緣政治及文化認據(cultural claims)角力的場域(本文集中數篇文章會詳論)。一九八○年代早期我初入行時,居美華人作家以中文寫美國生活的作品,在美國學術界沒有什麼地位。當時一九六○年代開始興起的「留學生文學」確實在美國留學生間引起很大共鳴, 在台灣、香港都有廣大的讀者群,但獨鍾「偉大中華文化傳統」的美國漢學家對之不屑一顧;而年輕的新創學門「亞美研究」,其創始人多是美國土生土長的亞裔,當時的文化批評偏重英文書寫,華裔批評家讀得懂中文的少之又少。我開始在 美國研究華美華文文學時,前輩中只有譚雅倫(Marlon K. Hom)發表過這方面的論文,並選譯早期廣東華僑的歌謠。而中國大陸在封閉的年代,文學工作者另有他們自己的關注,美國的華文作品並非優先考慮之列。粵語有句有趣的俗語─ 「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可以借用來形容我在行內近三十年來,見證了華美華文文學地位的巨大改變。這樣說絕無居功自認先驅的意思,而是想指出作品在文學史上的浮浮沉沉,由許多物質條件決定,並非僅取決於「文學價值」;學門的興衰與研究對象亦然,學者的求知慾畢竟大部份在社會體制內進行,因此與時俱變。在作品面世之初,或批評家研究之初,未來的局面是很難預料的。隨著美中地緣政治的演化、中國的崛起、學術界對「多元」、「駁雜」、「邊緣」文化現象的關注等等因素,這些在學術界曾經「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作品,現在成了國族論述與批評實踐「爭」的對象。在眾說紛紜、認據繁多的當下,我選擇用「華美文學」一詞,是為了強調「華」人在「美」的「在地性」、歷史性;向華美文學傳統致意;並且肯定亞美批評自一九六○年代以降發展出的傳統。
「華美」與「美華」,只是一字之差,但「美華文學」有點將之視為「中國文學眾多旁枝末節之一」的意味,如全球其他「化外」的「馬華文學」、「星華文學」等。你可能會問, 我寧取「華美」,豈不是成了「美國中心」?那又好到哪裡? 依我看來,「華美」論述與美國其他有色人種族群一樣,另有其弱勢族裔經歷的根以及論述傳統,並沒有「萬川歸源」、「百鳥朝鳳」的意味,此點與「美華」論述不一樣。當然,亞美論述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自一九六○年代創立以來,已隨著同志運動、移民人口與通訊科技變化、全球化、生態/環保意識提高等許多因素一直自省、演變。即使如此,我覺得在這個歷史時刻,作為亞美論述的一部份,「華美」視角代表了某些不受各種「主旋律」重視的族群,其存在仍然有其需要,值得我們記取。華文文學所「在」之「地」,並不比華文作家在中國所「在」之「地」更狹窄或更貧乏;評估作品值得研究與否,學者的視角和理論基礎、對作品的尊重、閱讀的細緻等等都是因素。
「華美」一詞在未為學界廣泛採用時,翻譯 Chinese American 時往往把「族裔」與「國籍」分得很清楚,成為「華裔美國」。Asian American 則為「亞裔美國」。但德興二○○一年提出,單用「華美」/「亞美」,可以保留其「創造性的模糊與包容」。此言甚有見地,為《華美》這個書名增添一層豐富意義。畢竟亞美文化國族主義在一九六○、七○年代提出「亞美」這概念時,已經有「創造性的模糊與包容」的意味。正因其彈性與不確定性,才能激發和容納爭議,才能隨著社群與大環境的轉變不停產生歷史意義。
最後,「華美」有「美麗」、「華麗」的意思。我以之為書名,是想強調華美文學的豐饒內容和文采。借用我以前一本著作─《從必需到奢侈:解讀亞裔美國文學》(Reading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Necessity to Extravagance) ─的修辭,華美文學並不只是「必須」─離散漂泊、落魄懷鄉、生活困頓、寄人籬下、身分無著等等克難情境─逼出來的悲聲,也不只是文化孤兒的粗陋嘗試(它像其他任何文學一樣有良有莠)。華美文學也是「奢侈」:它是許多經歷不同、感知各異的作家體察人情世情、關懷社會眾生、發揮才情與想像力、追求美的境界和進行自我完成的「華美」產物。
基於種種歷史因素,亞美文學以亞裔作家(包括華裔)用英文撰寫的作品為主,其有關研究已進行了半世紀。機緣巧合,我算是較早(絕不是最早)加入此一行列的學者,出過專書及論文,並主編(或合編)了一些對同行與學生有用的文集和工具書。因為職業環境的需要,這些學術著作多以英文發表。亞美文學研究近三十年來的發展,無可避免地會在我的論文的研究題材、理論基礎、分析方法等中反映出來。
至於華裔作家以華文寫美國生活的作品,一般來說在美國學術界起步則較遲,批評家數量亦較少。雖然我在一九八○年代已經發表過這方面的論文,但在文學批評領域出版的第一本書─所謂「長聘著作」(tenure book),指在美國大學若要從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從而獲得終身職,除了學刊論文外,必須出版一本專書─是只聚焦於英文亞美文學作品的《從必需到奢侈:解讀亞裔美國文學》;其中歷史緣由,書末的訪談錄有描述,此處不贅。但我其實一直在關注華文華美文學,尤其是取得終身職以後,陸續累積了好些分析華文作品的論文,雖散見各地學術期刊,但都圍繞某些主題和視角,並呼應及更新了我入行初期的見解。將之結集成為專書,為華美文學整體研究作一個較全面的交代,是我的心願。
不過我升等之後,行政、研究生輔導與論文指導工作增多,個人生活也出現了大改變:做了「高齡高危產婦」生下二女兒,搬了家,長時通勤令我疲於奔命。雖然勉強繼續參加專業活動和保持起碼的學刊論文出版量,但出版專書的計畫始終無力落實。美國一般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但我未到這歲數已經身心俱疲,決定在二○一○年提前退休。
就在這個當兒,「貴人」德興出現了。他是台灣引進華美與亞美文學研究的關鍵人物,著作質量、魄力與影響力都只可以用「驚人」來形容,是我非常敬佩的學者。自從一九九五年認識以後,他對我多方提攜,亦師亦友(雖然我癡長他好幾歲,但「師」是他,不是我!);二○○五至二○○六年,他在我的邀請下到柏克萊加大擔任訪問學者,訪談我時已談過出版研究華美華文文學專書的可能性。二○一四年夏,德興在柏克萊加大第二次應邀做訪問學者,感謝他的美意,一次餐聚時主動問我有沒有意願出版論文集,內容打算涵蓋英文與中文的亞/華美文學,比我原本構思的還要大規模和全面;除了幾篇不適合文集範疇的論文外,簡直就是我的全集了。
很感激德興慷慨提出自願擔任編者,提議把我多年來的論文結集,邀請台灣學者義務翻譯,並聯絡出版社付印。我當然喜出望外。我曾考慮過由自己翻譯,但自知精力已大大不如前,至於聘請專人翻譯,則缺乏財力:退休後研究經費已所剩無幾。
德興坐言起行,馬上著手安排,而各位老師也非常爽快應允,極有效率地把論文譯出。只慚愧我慢手慢腳,耽誤到現在才修訂好。李安導演的《推手》中,老父(郎雄飾)有一句形容媳婦的話:「她這人本事不多,毛病卻不少」,我一聽大笑:「這就是我了!」這幾年雖然託賴沒有大的健康問題,但隔三岔五就發些不傷要害但又耗掉許多精力與時間的小病,要不就是俗務纏身,又為了補償在職時的失衡,捨不得放棄與家人多相處的機會,修訂譯文的進度很慢。這是我要向德興、各位譯者以及允晨文化出版公司誠懇告罪的。此外,因為我退休時早已放棄出版專書的計畫,多年來搜集華美華文文學的藏書和有關資料(連同許多華美英文文學作品),也大部份通過劉葵蘭(當時在柏克萊加大當訪問學者)捐給北京外國語大學華裔美國文學研究中心,餘下的不多,也比以前散亂。這點疏失,連累到譯者與助理們無端添了好些查考與核正的工作, 歉甚。
我知道德興在編輯《全球屬性,在地聲音:《亞美學刊》四十年精選集》(Global Identities, Local Voices: Amerasia Journal at 40 Years)兩冊時已經筋疲力倦,預備「金盆洗手」了。今次蒙他再度慷慨承擔編輯《華美》,從策劃到與允晨文化接洽出版、從動用他的人脈和聲望邀請多位譯者到親自翻譯其中一篇論文,從收集稿件(翻譯老師們都準時交稿,要催的是我!)到校對等等,每一環節都費時費力。《全球屬性》尚有梁志英(Russell C. Leong)、唐‧中西(Don, T. Nakanishi) 二位合編,《華美》就只有他獨力推動。德興的序,是扼要、細心的導覽,將論文置入清晰的論述脈絡,推介不遺餘力。溢美之詞我固不敢當,但他的濃情厚誼,躍然紙上,實令我感激又汗顏。「大恩不言謝」,我只能用簡單的語言,向他送上由衷、至誠的感謝。
「貴人」除了德興以外,當然就是各位義務擔任翻譯的老師,加起來共有二十多位。他們中有些是認識多年的同行好友,有些未曾深交但在專業活動見過面談過話,更有素未謀面的教授、學者,每一位都對華美/亞美/美國弱勢族裔文學建樹甚多,往往獨當一面。這些學養、文才、資歷、學界地位、翻譯經驗俱備的同行,肯在百忙中抽空為本文集無償翻譯,而我無以為報,備感惶愧,不知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他們拔刀相助,助我圓夢?至於譯文有些改動的地方,多因我自己是作者,有時未免太拘泥於原文的說法,如有重「信/達」捨「雅」、因而辜負譯者心意之處,還望見諒。我在香港受的中文教育有限,中文的「產出性詞彙」(productive vocabulary) 比「接受性詞彙」(receptive vocabulary)小得多,只能寫出「有碗數碗,有碟話碟」水平的論述,說不上文采。翻譯老師們中英俱佳,為拙文生色不少。他們文筆風格丰采各異,並列一集而讀更見其趣。更有些老師替我加註和搜集新資料,更生並豐富了內容,實為額外的收穫。另外,有時為求全書中文詞彙比較劃一,譯者提供的翻譯可能有所改動;亦因避免註腳太繁瑣,我決定不逐一分類標明哪些是原文的註腳、我後來的補充,或是譯者的加註。此舉並無抹煞譯者心血之意。正文中若作小的改動或說明,不另與原文區分。
以下每篇論文之後有「致謝」部份,但幫助過我的人實在太多,如有遺漏,敬請原諒。此外,從個別譯者的電腦稿、到我的多個修改版本、再到清稿、付梓校樣,工序繁瑣;修訂過程中,首先要謝謝德興擱置對自己「金盆洗手」的承諾,親力親為參與,一絲不苟的精神令我動容。他幾位工作能力極高、經驗極豐富、態度極嚴謹的助理黃碧儀小姐、陳雪美小姐、張力行小姐,不厭其煩地幫助我把稿件化為資料齊全、格式劃一的成品,實在功不可沒。除了個別論文末已致謝過的人,又謝謝下面的朋友與助理有助於整冊的完成、或於「後期製作」期內不嫌通知時間急促,助我一臂之力:劉葵蘭、劉波、沈芳菲、李亞萍、鄧佩琪、石平萍、Rachel Haejin Lim。
最後,允晨文化出版公司致力台灣文化事業多年,蒙發行人廖志峰先生雖與我素未謀面,卻不嫌本文集市場價值有限, 慨然應允承擔其付印與發行,不勝感激。
多年來散見於多種學刊、文集的論文終於收歸一書,思路來龍去脈了然,有如看見散居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回家,共聚一屋簷下,我的欣喜筆墨實在難以形容。我曾經捫心自問,構思這個文集有幾分虛榮成份?最大的「孩子」都已過而立之年, 值得勞動這許多好友、同行幫忙辦「回顧展」嗎?虛心誠實反省之後,我覺得這個時刻出版《華美》,雖不敢完全排除敝帚自珍之心,但除了上述保持「華美」觀點不被消音這個意義外,也有一層歷史意義。從我入行的一九八○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紀初葉的今天,我見證了美國華美文學的演化,研究對象從早期廣東華人移民的歌謠,經二戰後唐人街左派作品以及「留學生文學」,到中美建立外交關係後中國各地移民來美的作家,理論思考涵蓋在地文化生產、弱勢族裔意識、跨國/跨界、離散、全球化等概念,與華人移民情境平行呼應。本文集可說是一種歷史軌跡。這也是我決定不大幅修改原文的理由: 人在局中時,往往未能看清歷史脈絡,撰寫時的盲點、誤判等都是學術探索中的一部份,就讓它留下吧。
全書收集二十六篇論文,目次依最先出版日期排序,並另附原文出處。近三十年的學術歷程,自然有可循的軌跡,顯現出某些重點見解的推進、開展,但內容亦頗多交錯之處。同一篇文章,可以有數個焦點;同一個主題,可能分數篇才能充分闡明。為方便讀者查閱,避免花時間前後翻看,目次後加上一些較細的分類以作輔助。
希望《華美:華美及離散華文文學論文集》對華美文學研究者有點用處。
【預購】無障礙旅遊:跟著輪椅導遊玩台灣◎黃欣儀
Regular price $29.00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全世界有越來越多國家重視無障礙旅遊
而在台灣,也有一位輪椅導遊,默默耕耘無障礙旅遊
從一開始別人不信她做得到,如今已帶領過五十多次的輪椅旅遊團
不管是山上或是海邊,甚至去採草莓、賞蓮賞花、泡溫泉,都有她帶團的足跡
這一切都發生在她坐上輪椅之後……
二十七歲那年,紅斑性狼瘡的攻擊,使她坐上輪椅、婚姻被迫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漫長的復健生活。為了擺脫單調重複的日子,她改裝車子,開始出遊。從台灣的最北邊玩到最南點、從國內玩到國外,越玩越過癮。為了讓更多輪椅朋友一起出來玩,更想為台灣的無障礙環境盡一份心力,她考取領隊與導遊,至今已有五十多次輪椅旅遊團的帶團經驗。
本書呈現作者從青春年華、生病、坐上輪椅、失婚、漫長復健到成為輪椅導遊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作者當上導遊後,如何突破障礙,帶領輪椅朋友全台玩透透,又如何在一次次出遊中,以集體的力量,改變台灣的無障礙環境。
本書精選作者帶領輪椅旅遊團的紀錄,呈現輪椅旅遊的實際情況與操作細節,包括如何採草莓、去沙灘、雪地、森林遊樂區等等,以及如何操作日本無障礙旅遊團等等。
透過帶團的實戰經驗,作者傳達了無障礙旅遊的重要概念,包括行程、景點、交通與食宿方面的安排,要如何符合輪椅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從帶團遇到阻礙當中,倡導通用設計,以及無障礙資訊的透明化。
本書另精選台灣25大無障礙景點,囊括台灣北中南東各個特色景點以及季節景點。每個景點都是作者實去過、玩過,確認無障礙設施適合輪椅使用者才推薦,附有交通、食、宿及無障礙設施資訊。
【全台新書分享會】
◎誠品書店花蓮遠百店
2018年12月15日(週六)下午3:00-4:00
◎誠品書店高雄大遠百店
2019年1月5日(週六)下午3:00-4:00
◎金融廣場書局(台北)
2019年1月12日(週六)下午2:30-4:00
本書特色
◎全台第一位輪椅導遊第一手實戰經驗,分享無障礙旅遊的規劃與執行經驗
◎精選台灣25大無障礙景點,附有景點的無障礙資訊。
感動推薦
◎周永暉(交通部觀光局局長)
◎廖一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副局長)
◎許朝富(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
◎林崇偉(众社會企業創辦人、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
◎張錦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無障礙旅遊推廣企劃專員)
◎劉金鐘(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理事長)
◎梁銘勳(台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
◎梁統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陳政宏(台北慈濟醫院免疫科主任)
◎李明澔(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主任工程師)
◎許琀棋(吉象旅行社董事長)
◎許佐夫(多扶旅行社執行長)
◎邱嶼(天海旅行社副總經理)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僅勵志,更是一本老少咸宜非常實用的工具書。作者用自己親身走訪、帶團旅遊,鉅細靡遺記錄了每個無障礙友善小旅行的特色。——林崇偉(众社會企業創辦人、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作者的現身不僅能鼓舞其他身障者,她所分享的無障礙資訊,也對整體社會環境改變大有幫助。我認為身障者的一項義務,就是去檢驗無障礙環境,並將這些資訊分享出來。——許朝富(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
我是真的從頭到尾讀完了這本書,而且從一開始就停不下來,所有的文字描述都讓我感覺像是欣儀帶著我出去玩一樣。若真的是因為行動不便而久未出門的家庭,我非常建議您可以和家人一起閱讀這本書。椅朋友要出門旅遊真的不困難,請放心讓自己,或是放心讓家人,跟著她張開雙手一起擁抱多彩的人生。—許佐夫(多扶旅行社執行長)
無障礙旅遊不該只靠個人勇氣,而是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共同集氣,一同改善環境與提供適合的服務。不管你是要自己或是帶著長輩遊台灣,或是想要經營無障礙旅遊的景點、餐廳、住宿業者,這本書介紹了許多小秘技,無障礙旅遊從現在就開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
無障礙環境非一蹴可幾,需要經過不斷抗爭與反映,感謝台灣有像欣儀一樣熱心付出的朋友,才能在改進再改進的當下,成就了許多景點,讓更多不方便出門甚至害怕出門的朋友能放下心中的罣礙,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梁銘勳(台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
本書的特色,如同作者在書裡說的:「與其自己克服困難,不如請求相關單位改善,反映就有改變的機會。」因為她總是用愛與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困境,願意以良善的心與人溝通,而不是用責怪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最終才得以讓很多困難獲得改善。期待欣儀能繼續分享旅遊經驗,讓行動不便的朋友能跟隨她的腳步任意遨遊。——劉金鐘(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理事長)
黃欣儀
領隊與導遊
二十七歲時,因為紅斑性狼瘡坐上輪椅,多年愛情長跑的婚姻被迫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漫長的復健生活,為了擺脫單調的醫院復建,她開始開車出遊,從都市到農村,從海邊到森林,從台灣到香港、澳門、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峇里島、越南到德國。
為了讓更多輪椅朋友一起出來玩,更想為台灣的無障礙環境盡一份心力,她考取領隊與導遊證照,蒐集全台各地的無障礙旅遊資訊,帶領過五十多次的輪椅旅遊團,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都有她帶團的足跡。也曾經多次與JTB旅行社合作日本輪椅旅遊團。
從沒想過自己會當導遊,更沒想過會出書,而這一切竟然都發生在我坐上輪椅之後。
二十七歲時,我因紅斑性狼瘡的攻擊,導致腦出血中風,雖然一年多就恢復行走能力,但隨即又因為感冒引起橫斷性脊隨炎,造成兩下肢無力,需要仰賴輪椅代步。正值青春年華的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遭遇,十分痛苦,常常想要一死了之,並且陷於因做錯事而生病的自我控告之中。我的生活被層層烏雲籠罩,看不見任何一道光,但就在失去希望時,基督信仰為帶來了轉機,讓我將負面思考轉為正面的盼望。
重新看待自我的價值之後,我認真復健與面對生活。為了讓自己更有動力復健,我實驗了「旅遊復健」的模式,開著改裝車到各地遊玩。幾年下來,我發現坐輪椅出去玩,並沒有那麼困難,便立志把方便輪椅遊玩的景點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架設了「輪椅任我行」部落格。
每當自己出遊時,總會想到身障朋友如何也能夠一同出遊?最初我是開著小March,一次只能載一位朋友出遊,後來在台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擔任常務理事辦活動,發現用遊覽車能讓更多朋友一同出遊,這開啟了我考導遊的念頭,希望藉此推廣無障礙旅遊。
順利考上領隊導遊後,我發現旅行社對於輪椅旅遊大多避而遠之,覺得很麻煩、吃力不討好、沒有利潤而不願意推廣。因此我便和好友相邀出遊,把這幾年來心目中最好的行程實際執行後,整理下來,以作為旅遊業者規劃輪椅旅遊的參考,也提供國內外銀髮旅遊、輪椅好友相邀出遊的路線選擇。
曾有香港出版社邀請我出書,但因為一直撥不出時間,遲遲沒有動筆,直到二○一六年八月認識了張獻忠先生,當時和他合作六十石山活動,聽我提起出書一事,就介紹我認識游擊文化的編輯李晏甄,很開心的是,晏甄可以在我口述後代為執筆,於是此書就這麼開始了。一切的一切,似乎就照著上帝的時間表一步一步前進,聖經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如此吧!
我希望這本書能鼓舞輪椅朋友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世界,讓人生有更多經驗值,不要覺得自己坐輪椅就無法旅遊了。要實現旅遊並不難,只要踏出第一步,你就會愛上它。在人生終了,你會想起你曾經去過很多地方,遇見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體驗。
透過這本書,我也希望各界能了解輪椅族的旅遊需求,期待有更多業者投入,成為無障礙旅遊的供應商。當台灣有更多人願意投入這一塊,不僅可以服務國內的行動不便者,也能迎接世界各地的無障礙旅行團來台灣遊覽,而這些經驗也能運用到世界各地,造福更多元的使用者。
這一路走來,感謝父母在經濟上的協助,讓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感謝看護阿玲陪伴我十年多,和我東奔西跑,成為我得力的助手;感謝吉象旅行社許琀棋董事長、天海旅行社邱嶼副總、多扶旅行社許佐夫執行長、日本JTB台灣世帝喜旅行社許郁琳的支持與協助,讓我在旅遊工作上能盡情發揮。
還要感謝參加行程的老朋友、新朋友,你們的參與是加速台灣環境更加友善的動力;感謝我的朋友導遊前輩賴導延昌、大學同學美雪、教會弟兄嘉良,在我需要志工時,你們的撥空出錢出力協助;也謝謝一路上幫助我們行程的業者與相關單位,尤其為我們開車操作升降機辛苦的司機們,世豪的阿松、多扶的宥賢、志遠,沒有大家的同心協力,如何有今日的成果。另外也感謝游擊文化出版社認同無障礙旅遊議題,願意出版此書,更感謝編輯晏甄兩年多來的陪伴和整理書稿。
我想將此書獻給所有參與過的你和我,願此書能幫助更多人認識無障礙旅遊,讓台灣環境更加友善,成為國際中的無障礙島。最後要將一切榮耀歸於神,祂是我向前進的力量與信心依靠的來源!
【預購】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給厭倦了生活只剩下工作的你◎金江美(譯者:陳彥樺)(繪者:金江美)
Regular price $26.00【預購】小站也有遠方◎劉克襄(繪者:陳孅孅)
Regular price $28.00★米壽之年的老母親與耳順之年的兒子另類攜手鐵道壯遊
★10條環島鐵道路線,52篇小站紀事,網路google不到的鐵道風景。
當我接近一座車站,車窗外彷彿博物誌的第一頁正在翻開。
每一站都是一堂地方風物課。 ──劉克襄
在枋寮搭上和世界分手的列車,
在台北看見南轅北轍的命定人生,
在大華徜徉北台灣最華麗的溪岸森林,
在貢寮察覺老街未來的曙光,
在樹林飽食一碗家山滋味的芋頭粥,
在清水向少年揮手,在田中漫步錦緞般的平原……
唯有劉克襄,才能描繪出這麼多元,網路上google不到的鐵道風景。風景意欲成林,需要長時的累積和呼應的因緣。作者的筆宛如神通廣大的濾鏡,信手拈來,每一個車站都變成了怦然憧憬的遠方。
這一回,母親也透過繪圖踏上旅程。母子倆一文一圖,各自的行旅在某個次元交會,跟著火車奔馳在長年眷念的家園。
劉克襄
11元型鐵道迷,喜歡利用大眾運輸和雙腳,探訪四方。
旅行速度猶如區間車,無法習慣過站不停。
嫻熟全台鐵道地景和風物,對各地鐵路便當如數家珍。
用一個木盒珍藏數百張硬紙票,收集著貴重的孤獨與幸福。
劉克襄臉書www.facebook.com/avian007/
繪者簡介
陳孅孅
近83歲開始作畫,迄今四年多,累積上千張作品。
每日作畫不輟,尤其鍾愛至親的旅行見聞。
晚年耳鳴、痠痛纏身,唯有沉浸繪畫方能擺脫苦痛和衰老,
再次點燃生命的青春。
加油!太棒了!你好厲害!
這些鼓勵的字眼,從來都不會在我發給母親的messenger裡出現。
母親看到我傳過去的訊息,往往只有圖片。若不是我拍攝的,便是網路截取的,一張張正在走訪的車站或鐵道風景,以及遇見的人物。
長年來,母親在行動不便,逐漸失聰的生活裡,每天打開電腦,花許多時間在臉書追蹤我的動態和訊息。儘管視力也愈來愈衰弱,看到我又寄給她圖片時,精神便振奮起來。找到合宜的,更想努力繪出圖像。每次完成一幅,似乎也就有了,跟我拜訪過那兒的滿足。
她很急切。我回去時,圖往往已畫好,或者完成部分內容,等著討論。四年多了,快八十三歲才自己摸索繪畫,此後無悔地熱情投入。母親總是哀怨身體哪裡又不舒服時,一邊認真地問我,某一車站被電線桿擋住該怎麼辦,車廂窗戶太多了很難處理,有的車站都是磚頭必須用尺畫。
說她是素人畫家也對,但更像七八歲的小學生,常提這些有點可笑,聽來不是問題的問題。無論如何,繪畫早就融入她的生活,成為多種病痛的一部分。
那是她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後來她畫得起勁,還從現在回溯過去。這十多年來我的火車旅行都讓她瞧過了,適合的都成為描繪題材。千禧年後,沒再坐過火車的母親,畫過的,比坐過的多。認識的車種,比吃的藥還熟悉。
結果,近米壽之齡了,居然跟我說,沒有繪畫,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這話我完全認同。公園走一百公尺,幾乎是壯遊。如今用這些親手完成的畫,跟著我去天涯。跟同輩相比,母親顯然認識更多台灣的風物。
反之,我的鐵道旅行,再怎麼歡喜浪漫,一安靜孤獨了,難免掛念著她。心裡總懸念著這樣一個家。每次出遠門,再怎麼繞,都是急著要快點回去,陪她吃晚餐。
台灣的環島火車路線,是個大迴轉壽司。我繼續在這個轉盤繞行,但這回是場深度遊戲。母親也跟著忘情地投入,尋找到自己的快樂和歸屬感。
等我回顧時,她已有四五十幅相關的作品。老人家不懂得何謂藏拙,只知努力照著原樣,描摹看到的世界。我也不藏私,採用為書裡的配圖。
如今看著一站站的插圖,不良於行的她,彷彿跟我都去過了。縱使這些畫是如此愚騃、笨拙,但裡面都藏著對我的,旅行之想像和平安。或許,這也是火車旅行最美麗的情境。
每次搭上火車,因為母親的陪伴,在如此千頭萬緒的掛慮裡,我才回到真正的台灣。
編輯手記
載著人生意義的列車
「這本書跟《11元的鐵道旅行》有不一樣嗎?」「當然,你明明知道。」克襄的表情和語氣都帶著些許無奈。
是啊,身為他親密的生活伴侶,我怎麼會拋出如此白目的問題呢?誰叫他竟悄悄造訪了一站又一站,教我不禁動搖,自己或有不知。
表面上,他的鐵道旅行兜轉著類似的元素,經常和乘客、店家搭話,偏愛走訪市場與小農。然而只要稍微細讀,便能感受他的走逛更加胸有成竹,流暢轉換的視角,在在展現閱歷的豐厚和貫通。
克襄眼下總是風光連翩,興味盎然。同一車站,他造訪數十次,甚至百次,不曾厭膩,每個車站都能玩出深度。只是創作「11元」的年代,他的腳步沒有牽絆,但不消幾年景況丕變,出遊再遠都惦數著回家陪母親吃飯。
這一次出書他不再熱衷繪圖,原本僅想以文字分享,搭配少數幾張母親的繪圖增色。只是一邊整理文稿時,我們益發感受老人家的畫作如影隨形,因而加重了比例。母子倆一圖一文,各自揮灑,又隱約相隨遊歷遠方。
我所認識的婆婆,自有一套準則,凡事皆得依原有習慣方才妥當。比如料理味噌湯,如果沒有按其步驟一一推進,彷彿就熬不出她心頭的滋味,怎麼加料都不對味。這一板一眼的作風,在畫作裡更是表露無遺,建築物尤能體現,每個線條都堅持用直尺一絲不苟地描繪。縱使老眼昏花,不甚清楚照片中的一些物件,她也毫不馬虎,依樣勾勒細節。
望著這些執著的筆觸,我感受到婆婆堅毅的一生,也領悟克襄認真的態度其來有自。
往昔他倆的對話有限。婆婆熟悉股市,交談興致離不開此,但是克襄毫無概念也興趣缺缺。閒聊家務瑣事,他更不在行。對至親的關懷,總是濃縮在三兩句的問候裡。自從婆婆開始作畫,終有熱絡的題材。
初始,婆婆曾感性告白,知道克襄喜歡她畫畫。早期的動力,或許部分源自迎合兒子的期待,但漸漸地繪畫成為日常必需。偶有電腦當機故障,無法點閱照片參照繪圖,她的世界頓時天崩地裂。
作畫讓糾纏不休的耳鳴和疼痛暫時告退,日漸凋萎的心坎刷出一道道繽紛的色澤。在描繪雲彩、樹木之物,時而出現異常奔放,或頗為印象派的筆觸,那是她最水瓶座的時刻吧。
原本礙於重聽,婆婆不喜與外人交際,如今畫作成為結緣的媒介,她經常興奮地重複述說幾個畫作贈人,對方又如何回應的故事。
我能預見,這本書交付婆婆手中時,她激動,甚而眼眶泛紅的模樣。這是克襄對母親最深情的致意,也希望能鼓勵其他的長者。
小兒子讀高中時,跟克襄吐露人生沒有意義。婆婆則說沒有繪畫,人生還有什麼。也許,這十多年來他就像一輛火車頭,加掛了這兩節藍色車廂,奔馳於山野之間。
朱惠菁
【預購】如果電話亭◎蔡欣純
Regular price $28.00【預購】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The Science of Sin: Why We Do the Things We Know We Shouldn’t?)◎ 傑克·路易斯(Jack Lewis)(譯者:鄧子衿)
Regular price $31.00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
★英國廣播公司(BBC)、發現(Discovery)頻道知名科普節目主持人、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博士為大眾所寫的腦科學之書
★本書獲亞馬遜書店讀者平均四點四顆星好評推薦
|專家學者.腦力全開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白明奇
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暨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江安世
科普作家|張東君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貞祥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你想過為什麼有些人就是無法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嗎?
或者職場怎麼老是有薪水小偷愛摸魚?
路上見到鬧事找碴的年輕人,是否也讓你狐疑,這些反社會行徑從哪裡來?
看到感情騙子、出軌慣犯永遠不知收斂,真想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麼!
至於那些坐著動也不動的「沙發馬鈴薯」,他們腦袋到底跟一般人有何不同?
這些疑惑,《墮落的人腦》都能為你解開。
本書匯集神經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以闡明人性如何對抗誘惑,
並解釋我們人格上的瑕疵從何而來。
本書作者神經生物學家傑克.路易斯博士以七種性格缺陷為出發點,
探討大腦在「自制」和「沉淪」之間如何拉扯與對抗,
並提出有助於我們應對人性中那些棘手衝動的策略,以此提升健康、幸福感和生產力。
作者在本書中會探討:
▰大吃大喝能抒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時,腦中食欲調節機制為何也隨之失控?
▰惡名昭彰的哈維.溫斯坦把犯下獸行歸咎於「性愛成癮」,但科學界根本還未認定有這種疾病!事關基因延續大事,針對人類的好色傾向,聽聽腦神經科學家怎麼說。
▰老是忍不住耍廢、厭世、懶洋洋?你的懶惰是哪一種?背後原因是認知能力出問題?又或者大腦驅動不了做事的動機?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是有科學根據的──神經科學解釋了有錢有勢者為何比社會底層人士更容易起貪念。貪財的大腦是怎麼破壞社會團結與公平正義的?
▰為什麼容易嫉妒的人,往往也更常幸災樂禍?「你落難、我鼓掌」跟「見不得別人好」有何神經科學上的連結?
▰暴怒到甚至動粗的地步,其實跟腦神經的「戰或逃」模式脫不了關係。為一點小事動肝火,是人腦哪個部位太敏感,總想惹事找麻煩?
作者兼顧腦神經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將浩繁艱澀的學術文獻化為簡潔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揭開七種性格瑕疵背後的腦科學真相,也發現人腦仍有無可限量的潛能,得以矯正、改善這些可能會為社會帶來災難的劣根性。
人類與人性之惡的纏鬥,結果尚未分曉……
|腦力全開.推薦好評|
了解動物,了解自己。
如果你相信演化論,相信物競天擇,就更能了解人類與生俱來的特性。這些特性有些被解讀為十分卑劣、下流,但卻也是物種存續的關鍵因素;然而,人之所以有別於野生動物,高尚的情操、利他的德行等有違生物本能的善行,來自後天不斷的陶冶歷練,這也是成為自認優越高級哺乳類的來源。只不過,這同時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焦慮、罪惡感,之間的拿捏,就要靠智慧了。
──白明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
傲慢地以為可以貪求更多,尤其是在飲食男女方面;然後嫉妒他人、求之不得就暴怒;不想努力了開始怠惰……這些經常輪迴地折磨我們的七宗罪,無論內容、順序和前因後果有何差異,都不是好萊塢電影情節,而是大家的生活日常吧?!我們會這麼墮落,原來是人類大腦在作祟,那要如何得到救贖呢?這個各大宗教都探討過的問題,其實最好由科學來解答!讓風趣的神經科學家用這本詼諧的科普書,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性中的七大罪吧!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傑克.路易斯Jack Lewis
神經生物學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取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並繼續藉由功能磁共振成像來研究人類大腦如何整合聲音和視覺;後又於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進行博士後研究。在過去十年中,他一直致力於吸引到最多的受眾來關注最新神經科學研究。路易斯曾與人合著兩本科學普及書:《解析大腦》(Sort Your Brain Out,暫譯)和《為性唱歌的老鼠》(The Mice Who Sing for Sex,暫譯);也常擔任知名電視台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發現(Discovery)頻道、獨立電視台(ITV)中,科學與知識性節目的與談人或主持人。
譯者簡介
鄧子衿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食物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曾獲得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翻譯獎佳作,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雜誌,近期的翻譯書籍有《生命的法則》、《群的征服》與《毒特物種》等。
【預購】崇高之心:由內而外改變世界(The Heart Is Noble Changing the World From the Inside Out)◎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The Seventeenth Karmapa Ogyen Trinley Dorje)(譯者:施心慧)
Regular price $29.00■有意義的人生
是什麼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我們的人生還有什麼樣無限的可能性?我們現在所享有的資源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嗎?還是需要靠很多人,包括地球這大地之母的提供?
■健康的人際關係
沒有了貪執與希求回報的愛,我們的人際關係還會成立嗎?
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我們如何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性別的認同
我們可能從小就安於社會規範給我們貼上的標籤與制約,個人的無限可能性是否就這樣被侷限在特定的角色中,難以發揮?
■環保保護
我們與地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從地球恣意索取濫用的資源,其結果最終會回到我們下一代的身上。我們對這個地球之「家」,可曾付出過什麼?
■社會行動
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是否真的認識到我們與社會的關係?我們是否明白對他人的關愛並非可有可無?
■食物正義
我們的食物體系應該是讓有需要的人可以獲得食物,但是現今的食物體系,卻成了製造饑餓的原因,這是為什麼?
■化解衝突
小至個人之間的衝突,大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其發生的根源是什麼?要化解自己與他人的衝突,或調停他人之間的衝突,最好的立基點和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本書特色
本書所談的,並不是佛教,而是透過一位啟迪人心的藏傳佛教領袖的智慧之眼,提供我們一個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生命的觀點。噶瑪巴讓我們見到,在面臨許多挑戰時,我們仍然具有以善意和關愛來面對一切的能力。由於將我們所有人連結在一起的相互依存性,讓我們可以藉由自己的態度和行動,來改變社會和環境的問題,這是我們實際上可以透過每一天所做的選擇來進行的:要買什麼,吃什麼,如何與他人相處。
一群美國大學生,遇上年輕卻充滿智慧的宗教領袖,激盪出本書的內容,詳細審視這個世代面臨的個人、社會,甚至整體地球迫切需要解決的議題。噶瑪巴指出了一個可以透過我們的努力去創造出來的世界,而我們運用的,就是自己本具的豐美資源──我們的崇高之心。
■這是心靈的分享:
本書不是在教導大家和佛教有關的知識,而是和大家分享在佛教的幫助下,作者對生活和世界有什麼樣的領會和認識。
■這是生活的邀請:
邀請我們為共同的未來一起努力。
■這是一本手冊:
書中提供了讓我們能夠藉以回歸到崇高之心,連結我們與這個世界不同而多樣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Ogyen Trinley Dorje)
西元1985年誕生於西藏東部遊牧家庭,幼年時即被認證為藏傳佛教主要教派之一的噶瑪噶舉派的精神領袖──第十七世噶瑪巴。已有九百年歷史的噶瑪巴傳承,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轉世傳承。西元2000年,14歲的噶瑪巴從西藏出走,前往印度,此震驚世界之舉,將他推向國際舞台,成為動見觀瞻的人物。自此,噶瑪巴即以世界級精神領袖的身分,帶領為世界和平而祈願的噶舉大祈願法會,推動環保等社會行動,並致力於保存西藏文化。西元2008年,他展開首度西方之旅,出訪美國。目前,噶瑪巴居住於北印度達蘭沙拉附近的上密院,每年有成千上萬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客前來覲見。
作者相關中文著作(眾生出版)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法王教你做菩薩》
《就在當下》
《愛的六字真言》
相關網站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www.kagyuoffice.org.tw/
噶舉大祈願法會:www.kagyumonlam.org/index.html
噶瑪巴九百年:karmapa900.org/Chinese/index.html
譯者簡介
施心慧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於劇場、電影、美編、撰稿、電視廣告製作等領域流轉多年,現專事佛法教學和英、藏文佛法翻譯,譯作有:《大寶法王:千年一願》、《噶瑪巴九百年》、《為什麼看不見》、《座墊上昇起的繁星》等。
推薦序1
法王與你交心∕林青霞
那是個難忘的經歷,令人震撼。
五年前,我有緣在印度新德里拜見大寶法王。大寶法王於1992年6月,被認證為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傳承的最高領導者──第十六世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的轉世,成為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那年他八歲。他14歲從西藏出走前往印度,此舉震驚世界,自此成為世界級精神領袖,帶領為世界和平而祈願的噶舉大祈願法會,推動環保等社會行動,並致力於保存西藏文化。法王目前居住於北印度達蘭沙拉附近的上密院,每年有成千上萬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客前去朝聖。
我們一行十多人拿著護照,通過安檢,進入法王入住的酒店套房小客廳。一進門,霎時感到有點地在動搖,又有點耳鳴。法王穿著密宗的藏紅色僧服,坐在窗前的位置上,因為背光,看起來像是一座巨大的影子,他黑白分明的雙目卻閃耀著明亮的光芒。法王為每人戴上白色的哈達以示祝福。
大夥兒蹲跪在法王跟前,這時飛來兩隻黑色的鴿子,站在窗外的欄杆上,望過去彷彿停在法王的肩頭,守護著法王。法王抬了抬眼睛,嘴裡發出一個聲音,感覺就像是龍在嘆息,彷彿有萬千的感傷和肩負著沈重的壓力。
大家屏住呼吸等待法王開示,法王看了看大家:「你們怎麼不說話?」我感恩的說:「法王,我們真是何其幸運,別人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我們卻能順利的與您見面。」因為我之前與朋友談到夢裡見到過世的母親,她總是鬱鬱寡歡、愁眉不展,朋友見我憂慮,提議我請教法王。由於當時感受到法王慈悲的能量,我褪下了一層層無形的武裝外衣,跟法王真心傾吐母親一生為憂鬱症所困、飽受痛苦和煎熬的情形。
法王非常關心,聽完即刻閉上眼睛,我知道他正用「心」在看。室內寂靜無聲,過了好一會兒他睜開眼睛:「你母親確實不開心。」然後他說:「你快樂,她就快樂。」我悚然一驚,眼淚不住的往下淌,母親病重時確實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房裡的人聽了也跟著飲泣。法王像哄孩子一樣:「好了,大家不要哭啦!」他要我把母親的名字給他,他將會在菩提迦耶的法會上為母親祈福。臨走的時候他跟每一個人握手,當他握住我的手、定睛的看著我時,我震住了,那眼神就像透過時光隧道貫穿著千年的智慧。那年他23歲,轉世的年齡是898歲。
今年法王28歲,轉世年齡903歲。他的新著作《祟高之心》,文字深入淺出、簡單明瞭,你絕對想像不到以他肉身的年齡,竟像智慧老人一樣,涉獵的範圍如此寬廣而有深度。他不談宗教,不以精神領袖自居,不說你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的大道理。他真心誠意的跟你交心,就像是你的朋友,跟你分享他的童年往事,他成長的經歷和從中悟到的道理。他無所不談,有健康的人際關係、心靈之道、永續的慈悲、化解衝突、保護環境、食物正義…。法王在書中說,佛陀以他自身的智慧在他自己身上探索生命的意義。他謙卑的說他是佛陀的追隨者,嚮往追隨佛陀的腳步。其實他何嘗不是以自身的智慧,在他自己身上探索生命的意義。
看完《崇高之心》,我閤上書本,心想,讀此書正是跟隨著智者的腳步。如果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失去了方向,找不到正確的價值觀,打開《崇高之心》就會找到答案,你會探索到原本已存在自己內心的慈悲,而在尋找探索的過程中,你已經不知不覺走上了智慧的旅程。
推薦序2
做地球英雄∕梁朝偉
《崇高之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健康的價值觀和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態度,希望讀過此書的讀者,都能成為建構一個更美好地球的英雄。
導言
全球的人都深深地擔憂世界的現況,也希望做一些改變,但是很多人不確定應該怎麼做,或是從何處下手。在本書中,法王噶瑪巴引導我們朝向一個更慈悲的世界,這個目標是可以透過我們自身的努力而達成的。雖然知道這個任務有多麼艱鉅,法王依然堅信,在人類內心的基本崇高特質中,我們已經具足了創造這世界所需的一切。
本書作者探討了我們現今面臨的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主要議題,他指出:我們擁有的情感資源,可以幫助我們去面對和處理這些艱鉅的挑戰。他敦促我們審慎地將人類的良善視為一個基礎,我們以此為出發點,為改變世界而努力。由於深刻認識到阻擋我們趨入自己內在這個良善基礎的障礙,噶瑪巴以實例說明要如何去除這些障礙。他強而有力的論證,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有關自己是誰,以及自己其實有什麼能力的自我認知。作者對於如何讓世界有顯著轉變的願景,既單純又精深,它鼓勵我們以一種深具挑戰性但卻又絕對可行的方式過生活。
相互依存將我們連在一起
這個高標準的樂觀態度,是建立在個人、社群、社會體系,以及環境的相互依存的真實情況上。最近數十年來,人們已經更能意識到無數微妙的連結,它們聯繫著許多不同的現象:全球暖化、移民勞工,以及國際市場等等,這一切證明了深刻的連結遍及了我們物質性和社會性的世界。雖然在許多形式的公共論述中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相互依存性,但是卻幾乎尚未開始認真地思考關於它在道德上和實務上延伸出來的結果。法王噶瑪巴在這一觀點上討論到很多,他引用了佛教思想宗派的看法,這些觀點已經將相互依存的道理應用在社會和道德議題上超過兩千年的時間。
在本書中,他以相互依存性作為一個極富成效的架構,來思考身為人類的意義,以及我們如何對周遭的世界有所貢獻。
「相互依存」意味著:對於我們的基本生存以及在此之上的所有一切,他人的援助是不可或缺的。這個事實在我們周遭明顯可見,在我們吃的每一餐中就可以體驗到它,因為每一餐都有無數來自他人的貢獻:其他的人、動物,以及自然環境本身。法王噶瑪巴說明了在很多不同的情況中,都有相互依存性的事實:從環境保護到社會正義和化解衝突,從健康的人際關係到性別認同。在這個過程中,他揭示了對於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在這個世界的角色而言,相互依存在情感上、道德上,和實務上的含義。認知到相互依存,可以加深感恩、感同身受的愛和慈悲的情感反應。
噶瑪巴提出理由,證明以道德的角度來說,由於我們從他人那裡得到了這麼多,我們就必須負起責任,來回饋地球以及與我們共享這個地球的眾生。我們的相互依存性也引生了大量的實際結果,由於我們必須仰賴他人和環境,為了確保我們的快樂,我們就必須關心他們是否幸福。
這些觀點提供了一個看這個世界的新角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創造了以新的方式在這個世界中行動的基礎。噶瑪巴呼籲我們要行動,但是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必須有戲劇性的表達方式或是高度引人注目的行動。相反地,作者讓我們看到,明智地運用我們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將我們的崇高之心做為行動的基礎,這兩者的結合如何讓微不足道的行為都能夠有長遠的影響。當慈悲的動機引導著我們所有的一舉一動時,我們的平凡生活就能變得不同凡響。
回歸自己的崇高之心
如此,法王噶瑪巴在日常生活中,為勇氣找到了展現的空間。當我們學會重視我們自己生起崇高動機的能力,我們就能夠開始運用我們接觸到的任何環境和條件,來進行英勇和崇高的努力和嘗試。他的觀點給了我們一件非凡的禮物,讓我們可以藉由我們為自己和他人創造的快樂,來衡量我們是否成功。
要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有意義,並不需要現有的狀態之外的其他東西。即使在噶瑪巴呼籲我們要去建立一個我們想要居住的世界時,他仍然不斷地提醒我們,革新的努力其實是從內在開始。他探索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見到的現實問題,包括瘋狂的消費主義、宗教偏執、世界飢餓、環境惡化等,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貪婪、瞋恨、自私等等具破壞力的情緒和習慣性的態度。透過這樣的方式,他指出了,只有在個人有所改變的情況下,才可能有真正的社會改革。
我們讀這本書,或許是想要從中學到如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很快地就會見到,改變是從自己開始──我們的態度、我們的祈願,以及我們對於想去處理的問題所產生的情感反應。
當噶瑪巴大力肯定我們想要為更大的共同利益而努力的價值時,他溫和但又堅定地將我們帶離純然向外看的取向。為了讓我們在這個世界的努力發揮最大的效能,我們必須願意向內審視自心。
如果我們像作者看我們那樣來看自己,我們可能會十分吃驚:我們並非天生就貪婪或是有侵略性,相反地,我們擁有本具的良善,它就潛藏在所有讓我們見到不到這個良善的遮障之下。不過,一旦開始瞥見噶瑪巴設法要讓我們見到的,他提出的建議就變得非常可行──沒錯,這是很大的挑戰,但是它行得通,而且非常值得我們去努力。我們並不害怕會在自己心中找到什麼潛藏的東西,而是十分確信,如果探索得夠深入的話,我們將會找到回歸自己的崇高之心的道路,那時,這個崇高之心就成了我們行動的基礎。
這些關於人的本性、相互依存的事實,以及改變世界的慈悲動機的力量等等的觀點,都是在平常的經驗中開展出來的。就如法王噶瑪巴所說,他選擇以自身的經驗而不是以理論為基礎來談論這些主題,是為了確保我們可以站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上來探討,這個基礎,就是人類的共同經驗以及對世界的共同關切。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會避免使用佛教術語,這和他在本書中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一致的。法王噶瑪巴希望這本書不是在教導大家和佛教有關的知識,而是和大家分享,在佛法的幫助下,他對生活和世界有什麼樣的領會和認識。
來自法王噶瑪巴的邀請
本書是從法王授予一群美國大學生的一系列課程發展出來的。噶瑪巴跨越了文化、語言和社會地位的藩籬與這群學生接觸,就像他現在與本書的讀者接觸一樣。
他所倡導的連結,或許可以被形容為某種形態的友誼,它可以改變我們對於生活在地球村的最理想狀態應該是如何的看法。這種友誼認知到了我們相互依存的事實,在這當中,每一個人的貢獻或許會不同,但是都被充分重視。就如同好朋友之間會自然發生的情況一樣,噶瑪巴雖然鼓勵我們去做不同的思維和行動,他並沒有要求我們變成一個和現在不同的自己。
這本書就等同於噶瑪巴提出的邀請。他邀請我們為共同的未來一起努力。書中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讓我們能夠藉以回歸到我們自己的崇高之心,並且建立起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同而多樣的生活方式。歡迎所有人都來探索,如何將這些工具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在這個由內而外改變世界的集體計畫中,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我們每一個人都受邀以我們原本的狀態,懷著我們自己希望世界更美好的願望,共同來參與這項計畫。
【預購】大家來學台語(書附MP3)◎胡美津
Regular price $49.00本教材以台語文、通用拼音、國語三種語言對照編排,台語的說法北部腔調和南部腔調有所不同時,黑色部份代表北部腔調,而紅色部份代表南部腔調,無論您是北部人還是南部人都適用。
第一篇為常用單字篇,第二篇為常用會話篇,無論是個人進修或是商業會話、百貨商品買賣、交際應酬,內容提供最簡單、最常用,保證現學現用,句句實用。
附贈MP3,收錄長達4小時13分鐘,一句台語、一句國語對照錄音。
作者簡介
胡美津
一九五○年生,台北縣人。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
教育部「鄉土語言教學支援人員」認證合格。
曾任 機械公司會計
私立格致中學兼任教師
台北縣國小代課教師
台北市私立米尼山兒童托育中心社工
台灣母語研習課程講師
台灣算來寶文化藝術團詩學組講師
台灣母語教師協會合唱團團長
廣播電台(詩詞吟唱)節目主持人
現任 台灣母語等科任教師
台灣母語教師協會講師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種子教師
作品 台語詩詞吟唱—宋詞系列DVD
台語童詩詞曲創作
【預購】台灣俗語諺語辭典(二版)◎許晉彰、盧玉雯
Regular price $49.00◎查詢方便:以筆畫排序,可快速查閱。
◎易讀易唸:採用教育部公告之台灣閩南語標音系統,不熟悉台灣閩南語用字者也能閱讀。
◎收錄完整:收錄俗語、諺語約3000則,切合實用。
◎好懂好學:『解釋』+『涵義』+『說明』+『補充』+『對應華語』,加深讀者對俗語、諺語的理解及認識。
◎附錄實用:書中所附的補充資料包括「教育部公告《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一~三批)」。
榮獲文化部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工具書類
本辭典收錄約三千則的台灣俗語諺語,以筆畫檢字法排序,內容遍及前人生活經驗、人生體悟、風俗習慣、自然觀察等面向,可從中學習前人的智慧,窺見台灣的文化,是台語文教師、台語文自學者、台語文愛好者、社會人士和本土(鄉土)相關學系學生,研習台語文的好幫手。
許晉彰
台灣省台南縣人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畢業
曾任:國中代課老師
著作:
《分類成語辭典》
《多功能分類成語典》
《常用成語典》
《最新造詞造句辭典》
《台灣常民文化──鄉土節令與民俗活動》……等書
盧玉雯
台灣省台南市人
現職:現與朋友一起編寫書籍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翰林出版社、南一出版公司編輯,參與教科書與輔助教材之製作
對我而言,「台語」就是我的母語,從小到大,它一直是我用以溝通的工具,每次洗耳聽長者侃侃而談,都會覺得它的音韻非常優美,特別是台語中的成語—台灣諺語,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是它令人著迷的地方。
簡單的說,台灣諺語是一種句子簡短,音調和諧,能反應出人生道理的流傳俗語。它是一個族群生活經驗的智慧,也是一個族群的風土民情與思想信仰的縮影,透過祖先的「古早話」,可以讓我們了解本土文化的淵源。
可惜的是,時下的小孩,已經逐漸失去使用台語的能力,他們對於台語不知所云,更甭說「台灣諺語」會對他們產生多大的吸引力。
從小在鄉下長大的我,經常聽老一輩的長者脫口說諺語,在耳濡目染之下,逐漸對先人智慧的結晶產生莫大的興趣;但也憂心,教育單位若無積極投入,擬定務實作法,恐怕母語教育將流於形式,台灣諺語也會點滴失傳。
基於對台彎諺語的熱愛,在興趣的驅使下,我花了數年的時間,與同好盧玉雯小姐分工合作,將各自收集的句子一一去蕪存菁,呈現於作品中,希望與讀者一起分享台語的美,同時也藉由本書的出版,對於母語(台灣諺語)的保存與推廣,略盡棉薄之力。
【預購】閩南語歇後語:四句聯◎SWALO視覺設計中心製作群
Regular price $20.00可是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及國語的普及,如今很多閩南語的字面含義,及其背後衍生的意思,很多民眾常常是一知半解,有些甚至是一竅不通。其實,不管是俗語、諺語都是我們日常生活語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文辭固定,含義豐富,流傳廣遠,長久以來已經成為人們認識社會生活的指南,對時代社會的思想、精神、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各種形式的對談或作品中,俗語、諺語普遍被引用,這些都一在說明它是一種大家樂見的表情達意模式。為了滿足廣大民眾的需求,我們編輯《閩南語歇後語——四句聯》,提供鑽研民俗文學或對俗諺語有興趣的讀者使用。
雖然教育部已經公布「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但對臺灣母語的專用字體與字形卻始終未加著墨。尤其是字體、字型的統一規定,致使坊間出現學者、專家自行創作的臺灣母語字型、發音的版本,讓讀者莫衷一是。
而且教育部也沒有大力推展,一般民眾即使看著公布的詳細內容,其獨特的解說模式卻讓人難以了解,因此在編輯此書時倍感困難。當碰到應該以母語發音的字形時,我們卻無法編輯。唯有以同音或近音之字形予以取代。若實在找不出近音的字體,我們只有以英語語系的羅馬拼音來取代了。關於這一些,還希望讀者能夠見諒。
願本書的出版,能增加您對臺灣母語的直接認識,更能分享老祖宗所遺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在生活、工作和休閒時為您帶來一些方便,增添生活上更多的情趣。
【預購】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廖玉蕙
Regular price $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