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2008香港電影回顧
- 2009香港電影回顧
- 2011香港電影回顧
- 2012香港電影回顧
- A White Summer
- Aleksandra Mizielińska
- and the Secret World of Sleep
- boy love
- Daniel Mizieliński
- David Bordwell
- Death and Art in the Middle Ages)
- Guy Leschziner
- HANA
- Jack Hartnell
- Melody殷悅
- minBunun
- Natsuo Kirino
- Neuroscience
- Ocean Vuong
- 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 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 Susan Blackmore
- The Meme Machine
- The Nocturnal Brain
- The Nocturnal Brain: Nightmares
- verse
- Verse第4期
- Verse(4月號/2021,第4期)(告五人版)
- yuka
- 一頁文化
- 三聯書店
- 三采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Medieval Bodies: Life
- 丹尼爾‧米契林斯基
- 九歌
- 也斯
- 也斯影評集
- 二魚文化
- 亮孩
- 亮語文創
- 人類學好野
- 人類學好野——關於人類的,我都想學
- 何慧玲
- 何穎怡
- 何處是兒時的家
- 余光中
- 佛
- 你可不可以培養一點不良的嗜好
- 兒童繪本
- 八旗文化
- 其他
- 其實你很好
- 其實你很好:停止自我苛責,擁抱內在小孩,和死纏爛打的焦慮Say Goodbye!
- 再見 少女
- 出發吧!環遊世界國家公園
- 出發吧!環遊世界國家公園(Którędy do Yellowstone?)
- 初文
- 初文出版
- 初文出版社
- 劉仲敬
- 劉偉霖
- 劉子倩
- 劉嶔
- 劉樹華
- 半畝集
- 卓男
- 印刻
- 台灣
- 吉竹伸介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鴻全
- 吶喊
- 告五人
-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
- 周予寧
- 周思中
- 周承人
- 圖解楞嚴經
- 夕陽正好
- 夜在路的盡頭挽髮
- 夜行大腦
- 夜行大腦:從失眠、夢遊到睡眠中躁動、暴食、性交……,神經科醫生與睡眠障礙的決鬥傳奇,揭開你不知道的睡眠祕密
- 大好書屋
- 大衛博維爾
- 失眠者
- 失眠者:微型科幻小說
- 奇緣
- 孟子
- 孟子的快樂哲學
- 宋宜真
- 宗教
- 寶瓶文化
- 小天下
- 小說
- 尖端
- 川越宗一
- 張偉雄
- 張應杭
- 張西
- 徐仕美
- 徐振輔
- 徬徨
- 怎麼睡成這樣子
- 思想
- 戀戀光塵
- 戀戀光塵──我和電影的二三事2
- 成為真正的人
-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 我和電影二三事
- 我和電影的二三事
- 我殺了一隻長頸鹿
- 戲緣
- 故事新編
- 故事許願機
- 故事許願機:你許一個願,我用一個真實人生故事回答你
- 散文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新經典文化
- 方舟文化
- 日本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書
- 月光燈燈
- 未知的星宿
- 未知的星宿——童常詩集
- 李以莊
- 李洛霞
- 李焯桃
- 李照興
- 杜葳
- 杰克.哈特涅
- 東立
- 松鼠文化
- 松鼠文化有限公司
- 林佳穎
- 林珮瑜
- 林蔚昀
- 柯佳嬿
- 桐野夏生
- 樓下住個GAY
-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 歷史
- 歷珊卓‧米契林斯卡
- 殷悅
- 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
- 永遠的第1名
- 永遠的第1名:WBL1
- 洪愛珠
- 海外
- 游善鈞
- 漫畫
- 熱源
- 王天寬
- 王蘭芬
- 王鷗行
- 王麗明
- 現在的妳,在哪裡?
- 甘耀明
- 異常
- 石見明
- 神在的地方
-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
- 秀威資訊
- 突然降臨的埃及神
- 童常
- 童書
- 第2名的逆襲
- 第2名的逆襲:WBL2
- 簡玲
- 結果娛樂
-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
-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
- 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
- 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摘下「窮忙濾鏡」X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 經典200
- 經典200——最佳華語片二百部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羅卡
- 群芳譜
- 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 羽宸寰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 考拉小巫
- 聯合文學
- 聯經出版
- 臉譜
- 致寧
- 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 華文
- 葉有慧
- 蒲鋒
- 蓋伊・萊施茨納
- 蔡素芬
- 藍屋子
- 蜂鳥出版有限公司
- 製造香港──本土獨立紀錄片初探
- 西北國際
- 許婷婷
- 詩
- 詩意空間
- 詩控城市
- 詩控餐桌
- 譚秀牧
- 趙向陽
- 迷因
- 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The Meme Machine)
- 逆轉的東亞史
- 逆轉的東亞史(1)
- 逆轉的東亞史(1):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與江淮篇)
- 逆轉的東亞史(2)
- 逆轉的東亞史(2):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 逆轉的東亞史(3)
- 逆轉的東亞史(3):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 逆轉的東亞史(4)
- 逆轉的東亞史(4):非中國視角的華北(上海自由市篇)
- 遠流
- 那個字太殘忍我不敢說
- 邱剛健
- 郎天
- 郭庭瑄
- 鄭傳鍏
- 鄭政恆
- 鄭超
- 鄭順聰
- 鄭麗君
- 重版文化
- 開卷如開芝麻門
- 開卷如開芝麻門:余光中精選集(增訂新版)
- 陳克華
- 陳德政
- 陳志華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
- 雄艷者的色想與美典——邱剛健編導電影劇本集
- 雙原子創意及製作室
- 電影
- 電影通識行
- 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
- 青年叛徒的領袖
- 青年叛徒的領袖:魯迅小說全集(全新2021版,結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一本讀完魯迅全部小說)
- 順性而動即是福:孟子的快樂哲學
-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學者
- 香港文學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 香港銀幕左方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2013
- 香港電影2014
- 香港電影2015
- 香港電影2016
- 香港電影2017
- 香港電影2018
- 香港電影2020
- 香港電影王國
-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馬覺
- 馴羊記
- 魯迅
- 麥田出版
- 黃坤堯
- 黃寅
- 黃志輝
- 黃愛玲
- 黎漢傑

【預購】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王天寬
Regular price $2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金典獎得主 冷硬派詩人 王天寬
無所動心 抒情mix懸疑 混血文集
「日復一日,死亡一個接一個,有時候是大規模的死亡,但我們仍然一下子就低下頭――像在做擅長的事――做一個精巧的陷阱,捕捉越來越小的自己。
星星真的很小嗎?我想是的,所以它們才那麼美。」
冷硬派推理大師瑞蒙.錢德勒曾在其名作《漫長的告別》引用十九世紀法國詩人Edmond Haraucourt的句子:「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Partir, c'est mourir un peu.)對於告別,對於死亡,都有其獨特執念與美學的王天寬,認為這個句子也正是這本文集最好的註腳。
以首部詩集《開房間》一鳴驚人的王天寬,被稱作具備多元血統的寫者。現代詩、散文、劇本、小說四種文類皆各有擅場。這當然不是一本「純種」散文,正如作者自述道:「我不知道散文所指什麼。⋯⋯當它不是詩不是小說也不是劇本,我們說它是散文,帶有遲疑的肯定。但同時,散文又帶有所有它不是的是,然後小說向散文借用了它的行文方式,詩向散文借用了它的反面⋯⋯。」或許可以說,這是一冊多種文類的混血(或雜交),和他的詩一樣,即使描寫著情色或猥褻,卻仍然用字乾淨甚至唯美,不同的是,還帶來了更多的殘酷的愛,與死亡。
王天寬曾用四個字「無所動心」來形容自己的創作狀態,在情緒滿溢的時候從未覺得非寫不可,而是放著讓整件事情最後只剩下純粹的記憶,幾乎剔除了情緒或情感的成分,才下筆寫作。他也大力推崇鍾愛詩人李歐納‧柯恩曾說的「我們要勇敢地停留在表面上,我們要學會去愛表象」,然而這本文集,卻不由自主地展現了更多的「表象下面」的事物和情感。
熱愛電影、受過戲劇訓練的他,文字也充滿了影像與劇場感。點到為止的抒情,卻穿插著懸疑的氣氛。他巧妙運用了數字七,這數字彷彿是從無數歐美電視劇、電影裡擷取出來的凶案現場籠統印象所留下的印記。整本文集也像是精心佈置的一個迷魂陣,以〈七〉為名的篇章拆成七段,隔開了像似存在又不存在的七個房間,每打開一個房門,你就得到了某些真相。
第一個七之後,打開了生死的房間。
第二個房間,是一個有著透明蟑螂的場景,辯證著透明與不透明的存在主義式哲思。
第三個房間,寫出作家心中的神龕,向菲利普‧狄克、海子等已逝的文學大師致敬。
第四個房間,是專屬詩人歌者李歐納‧柯恩的房間⋯⋯
接著還有第五個、第六個和第七個房間,有一間房乾淨明亮,又好似忘情診所一般迷離,有一間房大到可以在其中散步並迷路,更有一間房猶如劇場舞台展示了一樁「命案」的來龍去脈⋯⋯
當我們自以為把七個房間走完,卻完成了一整個永不被穿透的真相――因為,完美的謊言就是無法詮釋的真相。
合唱推薦
台灣歌手 鄭宜農
女子漢作家 楊隸亞
中國小說家 雙雪濤
香港詩人 廖偉棠
「日復一日,死亡一個接一個,有時候是大規模的死亡,但我們仍然一下子就低下頭――像在做擅長的事――做一個精巧的陷阱,捕捉越來越小的自己。
星星真的很小嗎?我想是的,所以它們才那麼美。」
冷硬派推理大師瑞蒙.錢德勒曾在其名作《漫長的告別》引用十九世紀法國詩人Edmond Haraucourt的句子:「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Partir, c'est mourir un peu.)對於告別,對於死亡,都有其獨特執念與美學的王天寬,認為這個句子也正是這本文集最好的註腳。
以首部詩集《開房間》一鳴驚人的王天寬,被稱作具備多元血統的寫者。現代詩、散文、劇本、小說四種文類皆各有擅場。這當然不是一本「純種」散文,正如作者自述道:「我不知道散文所指什麼。⋯⋯當它不是詩不是小說也不是劇本,我們說它是散文,帶有遲疑的肯定。但同時,散文又帶有所有它不是的是,然後小說向散文借用了它的行文方式,詩向散文借用了它的反面⋯⋯。」或許可以說,這是一冊多種文類的混血(或雜交),和他的詩一樣,即使描寫著情色或猥褻,卻仍然用字乾淨甚至唯美,不同的是,還帶來了更多的殘酷的愛,與死亡。
王天寬曾用四個字「無所動心」來形容自己的創作狀態,在情緒滿溢的時候從未覺得非寫不可,而是放著讓整件事情最後只剩下純粹的記憶,幾乎剔除了情緒或情感的成分,才下筆寫作。他也大力推崇鍾愛詩人李歐納‧柯恩曾說的「我們要勇敢地停留在表面上,我們要學會去愛表象」,然而這本文集,卻不由自主地展現了更多的「表象下面」的事物和情感。
熱愛電影、受過戲劇訓練的他,文字也充滿了影像與劇場感。點到為止的抒情,卻穿插著懸疑的氣氛。他巧妙運用了數字七,這數字彷彿是從無數歐美電視劇、電影裡擷取出來的凶案現場籠統印象所留下的印記。整本文集也像是精心佈置的一個迷魂陣,以〈七〉為名的篇章拆成七段,隔開了像似存在又不存在的七個房間,每打開一個房門,你就得到了某些真相。
第一個七之後,打開了生死的房間。
第二個房間,是一個有著透明蟑螂的場景,辯證著透明與不透明的存在主義式哲思。
第三個房間,寫出作家心中的神龕,向菲利普‧狄克、海子等已逝的文學大師致敬。
第四個房間,是專屬詩人歌者李歐納‧柯恩的房間⋯⋯
接著還有第五個、第六個和第七個房間,有一間房乾淨明亮,又好似忘情診所一般迷離,有一間房大到可以在其中散步並迷路,更有一間房猶如劇場舞台展示了一樁「命案」的來龍去脈⋯⋯
當我們自以為把七個房間走完,卻完成了一整個永不被穿透的真相――因為,完美的謊言就是無法詮釋的真相。
合唱推薦
台灣歌手 鄭宜農
女子漢作家 楊隸亞
中國小說家 雙雪濤
香港詩人 廖偉棠
作者簡介
王天寬
有家,坐北朝南。
有三十六,還會再有別的數字。
有寫劇本、散文、小說和詩。
有詩集《開房間》:2019台灣文學金典獎。
現在有了文集:小說和散文的混血、變種。
有諸多告別的經驗──和所有人一樣。
王天寬
有家,坐北朝南。
有三十六,還會再有別的數字。
有寫劇本、散文、小說和詩。
有詩集《開房間》:2019台灣文學金典獎。
現在有了文集:小說和散文的混血、變種。
有諸多告別的經驗──和所有人一樣。
後記
前往透明更透明的路上
盼盼:
盼,在離開地球前,我想跟你說一個故事。偶有離題,你知道,是因為我捨不得你而不是地球。很多資訊和理解可能有誤和缺漏,原諒我,我已逐漸透明。
很久以前,臺北還是盆地 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天寬的男人,住在所謂的「公寓」裡。這種公寓理論上有四層樓,但通常多了一層,叫做頂樓加蓋,當時人們簡稱這多出的一層為「頂加」。頂加有多重功用,其一是讓頂樓住戶――也就是住在四樓的人――不至於直接承受太陽照射,但在「後經濟起飛」 年代,許多頂加被租給年輕人、社會邊緣人,形成一種不以地點為範圍,而是以「高度」定義的貧民區社群。
考據顯示,頂加實際並不合法,許多文獻紀載,一旦違法建造頂加的住戶遇到拆除危機,會去尋求當地的「議員」幫忙。一個專有名詞「關說」,是議員最主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王天寬很幸運,住在公寓二樓,且公寓的方位「坐北朝南」。那時候,太陽還未變成全然的威脅,人類還敢接觸大自然。但世界已越來越熱並越來越冷。坐北朝南意味著冬暖夏涼。一年夏天,他的朋友來他家避暑。
他的朋友養了一隻名為娜娜的貓,前一年夏天,熱死在某處頂加。這變成一個禁忌 的話題。隔天早上他們在「陽台」抽菸,像往常一樣,沒說到娜娜,也沒有別的話語。直到他們同時看到一枚五十元硬幣 在陽台下方鐵皮屋頂上。樓下是一間家庭理髮,理髮師同時也是「里長」 。一枚硬幣出現在地上並不稀奇,古代著名才女歐陽妮妮便寫過一篇經典「破文」 ,訴說外套口袋發現兩百元鈔票的幸運。但一枚五十元硬幣如何出現在鐵皮屋頂上,不是幸運就可以解釋得了的事。陽光下,遍布四處的菸蒂之間,一枚閃亮的硬幣。
那枚硬幣,像是一個小小的獎賞,也像一個陷阱。當晚,「颱風」 過境,王天寬心想,要在風雨肆虐之前,爬下去撿那枚無主硬幣。儘管當時人們習慣在大自然活動,那仍舊是一個危險行為。
隔天,朋友已走、颱風轉向,是一個無風無雨的「颱風假」 ,王天寬平白地獲得一個假日和一枚硬幣,「這是單身後最富足的一天」,我在整理祖父的遺物時,偶然找到一疊A4紙 ,才知道我有個詩人祖先,曾寫下一首〈富足的一天〉。
翻到背面,卻記錄了後續的神秘事件和最終的結局。
我終於明白我們家族遺傳的拜定症的由來。
我看著那份紀錄,標明了日期和硬幣出現的日子。有時連續好幾天,有時相隔一兩天、至多三天,鐵皮屋頂上便會出現一枚五十元硬幣。王天寬,我的祖先,一個貧窮的詩人,就下去撿。始終不明白硬幣如何神奇地出現。他偶爾會寫下一些揣測,但告訴你你一定會笑我的祖先抿染。
聲音是另一個謎。他寫下「不曾有過聲音」。鐵和銅這兩個在地球上幾乎絕跡的材質,碰撞之下,會產生響亮的聲音,還記得我們一起看的科普影片嗎?但王天寬從來沒有聽過硬幣掉到鐵皮上的聲音。有一天,他整日坐在門邊,想要抓住那聲響。隔日清晨,他幾乎睡著,走到陽台,一枚五十元硬幣靜靜躺在鐵皮上。
好像有一隻很長很長的手,從天空伸下來,將一枚硬幣悄悄放置。
是神嗎?他問。我去查神這個生字,一名叫做約翰.藍儂的「搖滾歌手」 似乎解釋得最清楚:「神是我們用來測量痛苦的概念。」我又去查了痛苦是什麼,發現它幾乎可以用來指涉所有情境。不管了。我現在只剩左腳能生字。
然後,變化產生了。有一天,硬幣縮水了。王天寬在那天日期下方,畫了示意圖。五十元變成十元,顏色從黃色變成灰色 。但他依然下去撿,並寫下:「仍舊是錢。」盼,你始終是我們之間聰明的那個,你一定已經猜到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了吧?十元變成一塊錢。但你猜到嗎?他還是下去撿了。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實體貨幣的歷史從二十世紀後半葉以後,等同於「通貨膨脹」 的歷史,所以人類才要消滅貨幣交易。一塊錢在二十一世紀初,已經買不到任何東西。但他還是下去撿了。
然後,日期和硬幣面值的紀錄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極淡極細小的「文字」。盼,我盡力臨摹給你看。
「已經是第七天了,鐵皮上沒有硬幣。五十元、十元、一塊錢都沒有。前六天我每天都走到陽台檢查,一天檢查好幾次。即使獎賞越來越少、陷阱越來越小而精密,我也充滿期待。今天,第七天,除了多出幾根我丟的和樓上鄰居丟的菸蒂,鐵皮上仍舊沒有銅板。然後,我爬下去,站在鐵皮屋頂上,仰望天空。」
盼,我現在知道我腦內不斷出現嘎嘎作響的聲音是什麼了,那是我祖先日復一日踏上鐵皮屋頂的聲音――他終於聽到自己的腳步聲了嗎?――我在古老的理髮廳,理平頭。我已離開地球。
前往透明更透明的路上
盼盼:
盼,在離開地球前,我想跟你說一個故事。偶有離題,你知道,是因為我捨不得你而不是地球。很多資訊和理解可能有誤和缺漏,原諒我,我已逐漸透明。
很久以前,臺北還是盆地 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天寬的男人,住在所謂的「公寓」裡。這種公寓理論上有四層樓,但通常多了一層,叫做頂樓加蓋,當時人們簡稱這多出的一層為「頂加」。頂加有多重功用,其一是讓頂樓住戶――也就是住在四樓的人――不至於直接承受太陽照射,但在「後經濟起飛」 年代,許多頂加被租給年輕人、社會邊緣人,形成一種不以地點為範圍,而是以「高度」定義的貧民區社群。
考據顯示,頂加實際並不合法,許多文獻紀載,一旦違法建造頂加的住戶遇到拆除危機,會去尋求當地的「議員」幫忙。一個專有名詞「關說」,是議員最主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王天寬很幸運,住在公寓二樓,且公寓的方位「坐北朝南」。那時候,太陽還未變成全然的威脅,人類還敢接觸大自然。但世界已越來越熱並越來越冷。坐北朝南意味著冬暖夏涼。一年夏天,他的朋友來他家避暑。
他的朋友養了一隻名為娜娜的貓,前一年夏天,熱死在某處頂加。這變成一個禁忌 的話題。隔天早上他們在「陽台」抽菸,像往常一樣,沒說到娜娜,也沒有別的話語。直到他們同時看到一枚五十元硬幣 在陽台下方鐵皮屋頂上。樓下是一間家庭理髮,理髮師同時也是「里長」 。一枚硬幣出現在地上並不稀奇,古代著名才女歐陽妮妮便寫過一篇經典「破文」 ,訴說外套口袋發現兩百元鈔票的幸運。但一枚五十元硬幣如何出現在鐵皮屋頂上,不是幸運就可以解釋得了的事。陽光下,遍布四處的菸蒂之間,一枚閃亮的硬幣。
那枚硬幣,像是一個小小的獎賞,也像一個陷阱。當晚,「颱風」 過境,王天寬心想,要在風雨肆虐之前,爬下去撿那枚無主硬幣。儘管當時人們習慣在大自然活動,那仍舊是一個危險行為。
隔天,朋友已走、颱風轉向,是一個無風無雨的「颱風假」 ,王天寬平白地獲得一個假日和一枚硬幣,「這是單身後最富足的一天」,我在整理祖父的遺物時,偶然找到一疊A4紙 ,才知道我有個詩人祖先,曾寫下一首〈富足的一天〉。
翻到背面,卻記錄了後續的神秘事件和最終的結局。
我終於明白我們家族遺傳的拜定症的由來。
我看著那份紀錄,標明了日期和硬幣出現的日子。有時連續好幾天,有時相隔一兩天、至多三天,鐵皮屋頂上便會出現一枚五十元硬幣。王天寬,我的祖先,一個貧窮的詩人,就下去撿。始終不明白硬幣如何神奇地出現。他偶爾會寫下一些揣測,但告訴你你一定會笑我的祖先抿染。
聲音是另一個謎。他寫下「不曾有過聲音」。鐵和銅這兩個在地球上幾乎絕跡的材質,碰撞之下,會產生響亮的聲音,還記得我們一起看的科普影片嗎?但王天寬從來沒有聽過硬幣掉到鐵皮上的聲音。有一天,他整日坐在門邊,想要抓住那聲響。隔日清晨,他幾乎睡著,走到陽台,一枚五十元硬幣靜靜躺在鐵皮上。
好像有一隻很長很長的手,從天空伸下來,將一枚硬幣悄悄放置。
是神嗎?他問。我去查神這個生字,一名叫做約翰.藍儂的「搖滾歌手」 似乎解釋得最清楚:「神是我們用來測量痛苦的概念。」我又去查了痛苦是什麼,發現它幾乎可以用來指涉所有情境。不管了。我現在只剩左腳能生字。
然後,變化產生了。有一天,硬幣縮水了。王天寬在那天日期下方,畫了示意圖。五十元變成十元,顏色從黃色變成灰色 。但他依然下去撿,並寫下:「仍舊是錢。」盼,你始終是我們之間聰明的那個,你一定已經猜到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了吧?十元變成一塊錢。但你猜到嗎?他還是下去撿了。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實體貨幣的歷史從二十世紀後半葉以後,等同於「通貨膨脹」 的歷史,所以人類才要消滅貨幣交易。一塊錢在二十一世紀初,已經買不到任何東西。但他還是下去撿了。
然後,日期和硬幣面值的紀錄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極淡極細小的「文字」。盼,我盡力臨摹給你看。
「已經是第七天了,鐵皮上沒有硬幣。五十元、十元、一塊錢都沒有。前六天我每天都走到陽台檢查,一天檢查好幾次。即使獎賞越來越少、陷阱越來越小而精密,我也充滿期待。今天,第七天,除了多出幾根我丟的和樓上鄰居丟的菸蒂,鐵皮上仍舊沒有銅板。然後,我爬下去,站在鐵皮屋頂上,仰望天空。」
盼,我現在知道我腦內不斷出現嘎嘎作響的聲音是什麼了,那是我祖先日復一日踏上鐵皮屋頂的聲音――他終於聽到自己的腳步聲了嗎?――我在古老的理髮廳,理平頭。我已離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