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1887-1975
- 9786263359611
- 9789570850062
- 9789570850963
- 9789570851380
- 9789570861945
- 9789570862669
- 9789570863086
- 9789570863710
- 9789570864274
- 9789570864984
- 9789570865356
- 9789570866537
- 9789570866629
- 9789570866636
- 9789570866902
- 9789570866926
- 9789570866957
- 9789570867626
- 9789570869613
- 9789570869651
- 9789570869767
- 9789570870886
- 9789570871005
- 9789570872910
- 9789570872965
- 9789570873566
- 9789570874181
- 9789570875270
- Alexander V. Pantsov
-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Will Sink the Global Economy
- Another book about Santa
- China
- Christian Grataloup
- D2
- Daily Rituals: Women at Work
- Equipo Plantel
- Herman Melville
- James Rickards
- Joan Negrescolor
- JR上野站公園口
- Laura Bunting
- Marta Pina
- Mason Currey
- Mikel Casal
- moby dick
- 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
- Neil MacGregor
- Ocean Vuong
- Patricia Buckley Ebrey
- Serhii Plokhy
- Shaun Bythell
- Sigrid Nunez
- Sold Out: How Broken Supply Chains
- Surging Inflation
- Susan Sontag
- T. S. Eliot
- The Great Leveler:Violence and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The Life and Times of Chiang Kai-Shek
- Theorizing Across Borders
- Victorious In Defeat
- Walter Scheidel
- 一個人開書店
- 一個人開書店:那霸市場裡的烏拉拉
- 三采
- 上海
- 世界歷史
- 世界通史
- 世紀詩人
- 中國
- 中國歷史
- 九歌
- 二手書店店員告白
- 二手書店店員告白 Confessions of a Bookseller
- 于是
- 亞歷山大·潘佐夫
- 人文思潮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什麼是民主
- 伊沛霞
- 何穎怡
- 余淑慧
- 佛教
-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元釋無聞思聰禪師
- 克里斯・費區
- 克里斯穹‧葛塔魯
- 兒童繪本
- 全球視野
- 其他
- 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一九四九前后重新想像中国的方法
- 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一九四九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
- 出版
- 出版編輯實務
- 劉亞菲
- 劉宗為
- 勵志
- 古典
- 古典小說
- 台湾新诗史
- 台灣
- 台灣新詩史
- 史书美
- 史書美
- 各類戲劇
- 同志
- 吳國卿
- 吳念真
- 吳景傑
- 吳淡如
- 吴念真
- 吴景杰
- 命子
- 哲學
- 商業理財
- 回憶錄
- 因為風的緣故
- 困難
- 國文超驚典
- 國文超驚典:古來聖賢不寂寞,還有神文留下來
- 圖解詩經
- 圣诞老公公要罢工!
- 地底世界地圖
- 堯嘉寧
- 夜空穿透傷
- 大人的村上檢定:即使親密友人也無法給予又深又硬的安慰的村上春樹專門讀本
- 大缺貨
- 大缺貨:供應鏈斷裂、通膨飆升與地緣衝突如何拖垮全球經濟?
- 大缺货
- 大風吹
- 大風吹:台灣童年
- 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
- 天堂春梦:二十世纪香港电影史论
- 女性主義
- 她們的創作日常
- 如是苏东坡
- 如是蘇東坡
-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 姜學豪
- 子彈是餘生
- 字畝文化
- 孟樊
- 孫松榮
- 孫筑瑾
- 宇田智子
- 宋徽宗
- 宋朝
- 宗教
- 寇致銘
- 寫作
- 寫作指導
- 寺尾哲也
- 小說
- 尚恩·貝西爾
- 尤安·內格雷斯葛羅
- 尼爾·麥葛瑞格
- 山海經
- 崑曲
- 巫仁恕
- 巫術
- 巫術掌紋
- 巫術掌紋:陳大為詩選1992-2013
- 平等的暴政:戰爭、革命、崩潰與瘟疫,暴力與不平等的人類大歷史
- 廖偉棠
- 廖泊喬
- 張亦絢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淑英
- 張貴興
- 張雅婷
- 彭明輝
- 彭臨桂
- 心
- 心理勵志
- 心經
- 愛妻
- 感覺十書
- 感覺十書:蔣勳談美
-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
- 戲劇
- 戴樂為
- 批判思考
-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
- 抓住一个春天
- 抓住一個春天
- 散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化與文學研究
- 文學小說
- 文學理論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豪酒癮診斷書
- 文集
- 新神
- 新詩
- 於是
- 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
-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十九世紀中國竊盜案件的多元分析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早餐
- 明日之書套書(一套三冊不拆售):《什麼是民主》+《關於社會階級》+《這就是獨裁》
- 書
- 書店
- 曾毅
- 朱國珍
- 朴民根
- 杉澤
- 李喜明
- 李歐梵
- 李育霖
- 村上春樹
- 杜國清
- 東坡軼事
- 東方戲劇
- 林依晨
- 林建國
- 林琳
- 查無此人
- 柯瑋妮
- 柳美里
- 梁思文
- 梁超
- 梅森‧柯瑞
- 楊佳嫻
- 楊宗翰
- 楊淑娟
- 楊翠
- 武漢封城日記
- 歷代君王
- 歷史
- 歷史經典
- 民族重建
- 永發街事
- 永遠的蘇珊
- 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
- 汉唐的巫蛊与集体心态
- 沃特·席代爾
- 沈意卿
- 洛夫
- 海外
- 清代社會
- 游静
- 游靜
- 漢唐
- 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
- 澳洲
- 烏克蘭
-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 無量壽經
- 燒賣
- 猴杯
- 王德威
- 王晓珏
- 王曉珏
- 王盛弘
- 王聰威
- 王鷗行
- 王鼎鈞
- 現代詩
- 現文因緣
- 瑪爾妲·碧娜
- 異托邦指南/電影卷:影的告白
- 白先勇
- 白先勇說崑曲(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 白先勇说昆曲(二十周年纪念新版)
- 白話佛經套組
- 白鯨記
- 白鯨記(紀念梅爾維爾200歲冥誕,全新中譯本,雙面書衣典藏版)
- 百年早餐史
- 目宿媒体
- 短篇小說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祁立峰
- 立場寬子
- 童書
- 第94期
- 米格爾·卡薩爾
- 絣織紅縷:《紅樓夢》與乾隆的十三道陰影
- 絣织红缕:《红楼梦》与乾隆的十三道阴影
- 經典
- 經典人物
- 經典故事
- 經濟
- 經濟學
- 編輯樣
- 編輯樣Ⅱ
- 編輯樣Ⅱ: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经济
- 羅鵬
- 美國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譯詩歌
- 聊齋本紀
- 联经出版
- 联经出版公司
- 聖誕老人
- 聖誕老公公要罷工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聯經出版公司
- 育苗團隊
- 臺灣的勝算
- 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 臺灣老桌遊
- 臺灣老桌遊:從大富翁、龜博士升學、到天地牌與飛車龍虎鬪,完整收錄懷舊珍貴老遊戲
- 色戒
- 色,戒:從張愛玲到李安
- 艾略特
- 艾略特詩選
- 艾略特詩選:〈荒原〉、〈四重奏〉及其他觀察
- 英國文學
- 草藥
- 莊安祺
- 華人社群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華文文學研究
- 華文現代詩
- 華語語系
- 華語語系十講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土腔風格、華夷風與作者論
- 萝拉·邦廷
- 葉佳怡
- 葉懿瑩
- 葉月瑜
- 董啟章
- 蒲慕州
- 蔡孟貞
- 蔡素芬
- 蔡耀緯
- 蔣介石
-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 蔣勳
- 藍屋子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藥物
- 蘇文瑜
- 蘭陵笑笑生
- 蘿拉·邦廷
- 行為
- 袁育媗
- 西格麗德·努涅斯
- 觀山海
- 記錄
- 許維賢
- 評論
- 詩
- 詩經
- 詩集
- 詹姆斯‧瑞卡茲
- 論小說與小說家
- 論文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 諸神的起源
-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
-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Living with the Gods: On Beliefs and People)
- 謝爾希·浦洛基
- 譯者:康凌
- 讀古文撞到鄉民
- 讀古文撞到鄉民:走跳江湖欲練神功的國學秘笈
- 译者:康凌
- 貧富差距
- 賴俊雄
- 賴明珠
- 賴永海
- 赫曼·梅爾維爾
- 越南西貢
- 趨勢
- 跨界理論
- 跨界理论
- 辛波絲卡
- 這就是獨裁
- 通货膨胀
- 邱常婷
- 郭晶
- 醫療保健
- 野豬渡河
- 金剛經
- 金剛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世界珍貴遺產國寶級善本古籍)(大)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世界珍貴遺產國寶級善本古籍)(小)
- 金瓶梅
- 金瓶梅同人誌:成人向
- 閱讀
- 閻連科
- 關於社會階級
- 陳介宇
- 陳大為
- 陳思宏
- 陳栢青
- 陳榮強
- 陳榮彬
- 陳濟舟
- 陳相因
- 陳芝婷
- 電影
- 電影歷史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韓華)
- 領導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
- 香港歷史文化
- 馬以工
- 馬來西亞
- 马以工
- 高儕鶴
- 高翊峰
- 鹽分地帶文學
- 鹽分地帶文學(9月號/2021)(第94期)
- 黃亞歷
- 黃淑嫻
- 黃莞婷
【預購】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游靜
Regular price $4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電影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
本書重溯香港上世紀20至90年代的文化脈絡,
建構出香港電影中文化政治的史觀,
對昨日與今日的香港,提供不一樣的理解。
本書重溯香港上世紀20至90年代的文化脈絡,
建構出香港電影中文化政治的史觀,
對昨日與今日的香港,提供不一樣的理解。
作者游靜爬梳大量原始資料,穿梭於電影個案解讀、影人自述,及時空政治脈絡分析;大歷史與微歷史之間,國、粵片兼論,細緻勾勒出香港百年璀燦光影,洞察歷史足印的偶然與必然,為華語電影研究、殖民及冷戰研究、香港文化研究,開創新天。同時提出關鍵探索及叩問:
▎對香港的思考成為協助反思其他華語文化歷史的資源。
▎作為華語電影世界的夢工場,香港電影的獨特貢獻在哪些方面。
▎香港電影史如何與文學史息息相關?
▎香港電影成為無權無勢的庶民抒解焦慮不安的重要場域。
▎李小龍的奮不顧身是香港傳奇的比喻。
▎香港主流道德價值曾經歷怎樣的翻新打造。
▎「大冷戰」與「小冷戰」如何影響香港電影發展?
▎香港電影史如何同時見證殖民治理與文化冷戰的軌跡?
▎資本主義現代性怎樣改造性/別關係,風月片如何展現反殖心結。
▎新浪潮電影如何叩問香港的冷戰前沿位置?
▎喜劇是香港夢的呈現?無厘頭揭示時代的壓迫、港式主體的反撲?
透過回顧香港電影史,進一步深思過去耳熟能詳的電影、人物、性別角色、文化歷史及其構成,體味今天華語以致全球流行文化,如何依舊從這份龐大深厚的歷史遺產中取經。
很喜歡游靜老師談楚原導演以及李翰祥導演一段,當時年紀輕,看完只覺得輕浮。經老師分析,深感我當年真是大錯特錯。——重點就在括號裡(影評人)
構越香港電影70年發展,游靜以不同的史觀,為主流華語片論述,作出新平衡。也凸顯了港產作品的豐富性。 ——黃建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原以為香港電影「這麼近」,本書卻能讓我們看到「那麼遠」。拜讀完,香港於我也有了更複雜的情懷與意義。」——聞天祥(影評人)
(推薦語依推薦人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游靜
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學士、紐約社會研究新校媒體研究系碩士、紐約惠尼藝術館藝術創作獨立研讀課程畢業生、倫敦大學皇家郝露威學院媒體藝術系博士、夏威夷大學洛克菲勒獎助人文學科博士後。曾主編香港《電影雙週刊》,並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現為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
著有《另起爐灶》、《裙拉褲甩》、《性/別光影:香港電影中的性與性別文化研究》、《史前紀》、《大毛蛋》、《我從未應許你一個玫瑰園:香港文化政治生態》、《游於藝》、Filming Margins:Tang Shu Shuen, a Forgotten Hong Kong Woman Director:編有《性政治》、As Normal As Possible:Negotiating Sexuality and Gender i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等。詩集《不可能的家》獲2002年香港文學雙年獎詩組推薦獎。電影及錄像作品曾入圍臺灣金馬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展等。《好郁》榮獲葡萄牙費加拿霍斯電影節影評人大獎、《流》榮獲日本視象論壇評審團特別獎等。
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學士、紐約社會研究新校媒體研究系碩士、紐約惠尼藝術館藝術創作獨立研讀課程畢業生、倫敦大學皇家郝露威學院媒體藝術系博士、夏威夷大學洛克菲勒獎助人文學科博士後。曾主編香港《電影雙週刊》,並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現為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
著有《另起爐灶》、《裙拉褲甩》、《性/別光影:香港電影中的性與性別文化研究》、《史前紀》、《大毛蛋》、《我從未應許你一個玫瑰園:香港文化政治生態》、《游於藝》、Filming Margins:Tang Shu Shuen, a Forgotten Hong Kong Woman Director:編有《性政治》、As Normal As Possible:Negotiating Sexuality and Gender i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等。詩集《不可能的家》獲2002年香港文學雙年獎詩組推薦獎。電影及錄像作品曾入圍臺灣金馬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展等。《好郁》榮獲葡萄牙費加拿霍斯電影節影評人大獎、《流》榮獲日本視象論壇評審團特別獎等。
【預購】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西格麗德·努涅斯 Sigrid Nunez(譯者:葉佳怡 )
Regular price $29.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國際知名作家書寫傳奇不朽的文青女神──
★桑塔格已經成為一種形象,但是這本小書讓我們看見桑塔格作為一個人。但是什麼是人呢,所謂的「人」並不一定是一種本質深刻的描述,而她痛很冷天氣、痛恨小提包、痛恨教書。這些瑣碎的事實儘管不能形成一種結構,然而或許人就是被這些片段所驅動,然後成為人。──汪正翔|攝影師、作家
回憶寫作中的代表之作
呈現更「蘇珊」的人性面向
一個躁動不安、才華洋溢的靈魂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摯友》、《你受了什麼苦》作者──西格麗德·努涅斯
懷抱著愛與敬意,記錄桑塔格的特立獨行
寫下兩人既親密又糾結的點點滴滴
這些年來,我見過或聽說許多人曾表示,他們是在年輕時讀了蘇珊.桑塔格的作品才想成為作家,而且這種人多到驚人。
──西格麗德·努涅斯
那年,傳奇大作家43歲,而她25歲。
努涅斯第一次見到桑塔格時還只是一位胸懷抱負的青年作家,而蘇珊已是文壇傳奇人物,以她的論戰文章、前衛的個人風格聞名全球。不久後,桑塔格將努涅斯介紹給她兒子──作家大衛.里夫,兩人開始約會。之後,努涅斯搬進里夫和桑塔格合住的公寓。如她寫道:
我們三人住在一起——蘇珊、她的兒子,還有我——這真的是個好主意嗎?難道大衛跟我不該自己找個地方住嗎?她說她找不到我們不能住在一起的理由,就算大衛跟我打算生孩子也一樣。若有必要,她說,她很樂意撫養我們所有人。當我表達疑慮時,她說:「別這麼保守。誰說我們一定要活得跟別人一樣?」
那些年,待在罹癌癒後的桑塔格身旁,努涅斯見證了當時眾多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最風光的、最私密的、當然也有最怨懟的事。面對約會對象的母親、寫作前輩、同為聰明有想法的女性,她們之間除了良性的互動,亦少不了緊繃又糾結的時刻。如今努涅斯已是國際知名的小說家,在桑塔格過世後,她將這段深具意義的過往撰寫成書,回顧親身相處的傳奇人物,並獻上她深深的愛。
關於桑塔格,努涅斯的回憶包括:
▌名字啊,蘇珊向我坦承,獲得這樣一個無聊又平凡的名字始終讓她開心不起來。「妳看起來不像是叫蘇珊的人」,她會模仿那些對自己這麼說的人。
▌某次跟她共進午餐,我意識到回去工作會遲到時,立刻從桌邊跳了起來,她態度訕笑,「坐下!妳不需要那麼準時。別活得那麼卑微。」卑微是她最喜歡講的詞彙之一。
▌她的不安全感究竟跟性別有多少關係,我們無從得知。但想到這個驕傲、聰明又有野心的女人成長於女性解放的年代之前,以及她在日常生活中得面對多少的偏見,任何人都能想像她一路以來受過不少屈辱。
▌你們那裡到底是什麼狀況?我記得有個朋友笑著說,「所有人都想像過各種最不道德的情節,但其實你們那裡的狀況很典型:占有欲強的控制狂母親,還有充滿罪惡感的兒子。」
感動推薦
汪正翔|攝影師、作家
柯裕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作家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盛浩偉|作家
蔣亞妮|作家
國內外好評推薦
★ 關於桑塔格,寫得最好的書寫。──艾德蒙.懷特|作家
★ 桑塔格目空一切,缺乏安全感,對美和愛毫無招架之力,卻又強烈不願妥協,不過,正如努涅斯在結尾處暗示的,她肯定是年輕作家所能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出版者周刊》
★ 在「我認識桑塔格」類型書寫之中,獨樹一格的回憶傑作。──A.O. 史考特|《紐約時報書評》
★ 優雅、懷抱敬意、卻又令人疼痛的坦誠。──《Kirkus書評》
★ 以不偏不倚的幽默、富有情感的敘述,詳盡又入微的觀察,道出公眾人物私下那複雜又矛盾的那一面。──莉迪亞.戴維斯|作家、譯者
★桑塔格已經成為一種形象,但是這本小書讓我們看見桑塔格作為一個人。但是什麼是人呢,所謂的「人」並不一定是一種本質深刻的描述,而她痛很冷天氣、痛恨小提包、痛恨教書。這些瑣碎的事實儘管不能形成一種結構,然而或許人就是被這些片段所驅動,然後成為人。──汪正翔|攝影師、作家
★ 哭有時,笑有時,哀悼有時。追憶蘇珊・桑塔格,也似如她本身一樣,無法一言以蔽之,縱使這本小書只是由短短兩年的時光切片所構成,卻依舊反射出萬千形象——那是她思想與論著之外,或許可以稱之為「心」的東西。──盛浩偉|作家
作者簡介
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
生長在紐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巴拿馬華人。大學就讀巴納德學院,之後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藝術碩士(MFA)。畢業後陸續擔任《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巴黎評論》、《紐約客》等雜誌的撰稿人,並於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任教,更曾在多所大專院校擔任訪問或駐校作家。作品收錄於多本選集中,包括手推車獎選集與美籍華人文學選。曾獲2019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獎、懷丁作家獎、羅馬文學獎、柏林獎學金。
近年代表作《摯友》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殊榮,更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長篇小說《聲音與憤怒》、《我彌留之際》、《激情》、《沼澤女孩》、《消失的他們》;短篇小說集《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人類學作品《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尋找尊嚴:關於販毒、種族、貧窮與暴力的民族誌》;圖像小說《歡樂之家》等。

【預購】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Victorious In Defeat: The Life and Times of Chiang Kai-Shek, China, 1887-1975◎亞歷山大·潘佐夫 Alexander V. Pantsov( 譯者:梁思文, 楊淑娟)
Regular price $61.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他贏了戰爭,卻輸了江山;贏了政治,卻輸了歷史。
他的一生究竟是失敗還是勝利?
★【中文版獨步全球 無刪改搶先面世!】★
中國近代史專家潘佐夫最新鉅作,最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揭露蔣介石神祕、複雜、矛盾的真實面貌
他的一生究竟是失敗還是勝利?
★【中文版獨步全球 無刪改搶先面世!】★
中國近代史專家潘佐夫最新鉅作,最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揭露蔣介石神祕、複雜、矛盾的真實面貌
蔣介石——一個失敗的勝利者,也是勝利的失敗者,
他雖勝猶敗,又在敗中求勝,
打贏二次世界大戰,卻輸掉國共內戰;
長期在臺灣掌握權力,死後卻遭到嚴厲批評。
曾被尊為民族的救星,現卻被貶為歷史的罪人。
以前,我們在課本中認識蔣介石,學習他看著魚兒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
如今,雖然提到先總統蔣公時已不用敬畏的挪抬空一格、不必再向他的遺像行禮,
但我們在路名、錢幣、機關學校名稱、紀念館等仍隨處可見他留下的身影。
無論對他的評價如何,他對臺灣帶來的影響,一直都巨大得難以抹滅、無法忽視。
本書特色
【歷史不該被遺忘,而應該要被真實還原】
現在,藉由潘佐夫的深入研究,透過在生命中與蔣介石交會過的眾人視角,
我們得以重新認識面貌多元、大多數人可能前所未聞的蔣介石。
●乳名瑞元的蔣介石,幼時極為頑劣調皮,經常闖禍惹事,幾度差點受傷喪命。鄰居稱他「瑞元無賴」,而現代醫師可能會診斷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因父親早逝、兄長分家,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養成敏感而高傲的自尊、領導者的本能,習慣靠雙拳伸張權威,以彌補自己較低的社會地位。
●神經失常、心理極度不平衡,容易衝動、憂鬱、歇斯底里,是個難以相處的人,旁人必須以極大的耐性來和他打交道。
●沉迷女色、情史豐富,先是奉母之命娶了自己不愛的女人,之後經常流連青樓,納妓女為側室,又另納少女為妾,最後因個人前途考量締結政治婚姻。
●對導師孫逸仙極忠誠,對朋友則重情義,收養結拜兄弟的私生子,視如己出。
●自律甚嚴,作息按表操課,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從不喝開水之外的飲品。
●最常以「雪恥」作為日記的開端,愛國心強烈,國家受強壓時總是痛受屈辱。
●在某些外國高官眼中,他舉止莊重沉著,有學者風範,像個神職人員;但也被美國某官員在日記中謔稱為「花生米」,稱其為無知、專橫的死頑固。
蔣介石終其一生都在戰鬥中,先是與滿族,然後是軍閥、共產黨與日本人。
即使撤退到臺灣後,他也永遠在備戰中,時刻心懷反攻大陸之夢。
他犯了許多可怕血腥的罪行和錯誤,但也為國家付出了諸多心力;
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來評判他,同時觀照他的時代和社會背景。
本書是作者經過長期深入研究後,對於20世紀最有權勢、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革命領袖蔣介石的一部全面性傳記。自1926年開始,蔣介石(1887–1975)領導中華民國將近五十年。他是一個愛國者、共和新中國的創建者、二戰的英雄,既是儒家的信奉者,也是一個基督徒;雖然他夢想著普世的平等,卻變成一個背信狡獪的獨裁者,也必須為超過一百五十萬無辜民眾的死亡負責。無論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褒或貶,但不容否認的是,他對兩岸近代史和遠東歷史發展有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這本批判性傳記所根據的,是蔣介石未發表的日記、他在俄羅斯檔案中的大量個人案卷,以及俄羅斯收藏的、他的親友和敵人的檔案。潘佐夫揭示了蔣介石在1920年代掌權和整個中國革命運動過程中,俄羅斯人所扮演的角色,還有蔣介石與美國一些高官的複雜關係,同時也揭露了蔣氏家族不為人知的祕辛、播遷來臺後的生活等,期待幫助讀者為蔣介石在歷史中找到適切而客觀的地位。
媒體讚譽
潘佐夫利用俄羅斯檔案資料和他對中國共產主義的專精知識,對於蔣介石的複雜性格,提供給我們一種嶄新而獨特的評論。——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
潘佐夫將他精心磨練的敘事和研究技巧,運用到處理蔣介石的生命故事中。任何對今天的中國從何而來感到興趣的人,都不能錯過這本書。——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戰火中國1937–1952》(China at War)作者
歷史對蔣介石毫不手軟,而迄至目前為止,史學家們對他依然極為嚴苛。然而,從最近開放的檔案和蔣介石個人的文件中,人們對他的生命,有了新的見解。在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中,對一個雖然有過,但是不失為英雄人物者的生活與時代,做了精彩的描述。書中充滿各種驚喜!——費約翰(John Fitzgerald),墨爾本斯威本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
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首都大學(Capital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愛德華與瑪麗.凱薩琳.吉賀德人文學講座(Edward and Mary Catherine Gerhold Chair in the Humanities)教授。潘佐夫生於莫斯科,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Moscow State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獲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頒授博士學位。出版多項著作,包括《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布爾什維克與中國革命,1919-1927》(The Bolsheviks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9-1927)等。
譯者簡介
梁思文(Steven I. Levine)
美國蒙大拿大學(University of Montana)莫林.曼斯菲爾德及邁克.曼斯菲爾德中心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梁思文專攻現代中國政治及外交政策、美國─東亞關係,曾出版多本著作,包括《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與韓德 (Micheal H.Hunt)合著的《弧形帝國:美國在亞洲的戰爭,從菲律賓到越南》(Arc of Empire: America's Wars in Asia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Vietnam)等。
楊淑娟
畢業於臺灣大學社會系、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西洋史),曾任國小英文老師、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樹木調查小組志工。譯著有《尼采與貴族激進主義政治》、《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中、東歐的革命與變遷:政治、經濟與社會的挑戰》等。
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首都大學(Capital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愛德華與瑪麗.凱薩琳.吉賀德人文學講座(Edward and Mary Catherine Gerhold Chair in the Humanities)教授。潘佐夫生於莫斯科,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Moscow State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獲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頒授博士學位。出版多項著作,包括《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布爾什維克與中國革命,1919-1927》(The Bolsheviks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9-1927)等。
譯者簡介
梁思文(Steven I. Levine)
美國蒙大拿大學(University of Montana)莫林.曼斯菲爾德及邁克.曼斯菲爾德中心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梁思文專攻現代中國政治及外交政策、美國─東亞關係,曾出版多本著作,包括《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與韓德 (Micheal H.Hunt)合著的《弧形帝國:美國在亞洲的戰爭,從菲律賓到越南》(Arc of Empire: America's Wars in Asia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Vietnam)等。
楊淑娟
畢業於臺灣大學社會系、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西洋史),曾任國小英文老師、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樹木調查小組志工。譯著有《尼采與貴族激進主義政治》、《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中、東歐的革命與變遷:政治、經濟與社會的挑戰》等。

【預購】宋徽宗◎伊沛霞 Patricia Buckley Ebrey (譯者: 韓華)
Regular price $63.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他是文化的開創者,還是亡國的罪人?
專門研究宋代史的漢學家伊沛霞,
以全新視角,分析這位藝術家皇帝如何踏上悲劇之路。
一一○○年正月,十七歲零三個月的徽宗登上了宋朝天子寶座,從此開始了近二十六年的統治,直到一一二五年的最後一個月。宋朝差不多有一億國民,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進的國家。
宋徽宗以對藝術的貢獻而聞名:他是造詣很深的詩人、畫家與書法家,他熱衷於修建寺觀與園林,是開風氣之先的藝術品及文物收藏家,也是知識淵博的音樂、詩歌與道教的贊助人。在支持藝術的範圍、對藝術領域的關注及投入的時間上,世界歷史上少有君主能與他相提並論。
然而,在治理國家這項主要職責上,他卻一敗塗地。正是在他統治期間,女真人在北方鞏固了實力,並大舉入侵宋朝,攻陷都城開封,擄走徽宗、數千名宗室嬪妃,與宮中侍從。徽宗本人也在遠離故鄉的地方,作為一名俘虜,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八年。
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將其放回歷史語境中,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儘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黨爭,隨後將精力轉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業,建立官學、醫院、孤兒院、乞丐墓地。
作為藝術家,他身邊圍繞著傑出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他還修築了壯麗的宮殿、寺觀和庭園,後世幾乎難以超越。他對道士青眼有加,為道經作註,還讓臣民也接受並踐行這種信仰,不過他對道教的虔誠最終偏離了儒學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國能力。
本書特色
▍十五張全彩繪畫,讓讀者賞析宋徽宗的瘦金體法與藝術造詣。
▍以現代史家之眼,還原宋徽宗的真實生命歷程——拋開中國傳統史學符號化的道德指責,伊沛霞教授以「瞭解之同情」的現代學術立場與現代政治觀點,從宋徽宗自己的視角出發,再現了北宋末期的歷史與時代風貌。
▍北宋末期,中國的藝術水準究竟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作為歷史上屈指可數天賦極高的藝術家皇帝,在書法、繪畫、詩詞、茶道、建築等多個領域,宋徽宗在位年間,有何種影響。 他和同時代藝術家,如何往來。以繪畫為例,作者選取五幅名作,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北宋的滅亡是偶然還是必然?在位二十餘年,宋徽宗犯過哪些錯誤?在走向盛世的時刻,宋徽宗在面對外交、戰爭、黨爭、經濟方面的棘手問題時,出於何種目的,做出了哪些決策,使得情勢急轉直下,乃至最後淪為亡國之君?
各界讚譽
就史籍解讀與史學反思而言,宋徽宗是很好的個案。在習見的歷史敘述中,徽宗無疑是反面形象。本書作者強調徽宗既是皇帝,也是“人”,希望避開以往的評價框架,以不同類型的材料和多種細節,拼織出形象豐富的宋徽宗。作者力圖從徽宗的角度去觀察他的世界,以求對其活動有所理解;並且嘗試在世界君主制度的範疇內,用比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皇帝,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講述徽宗的故事。——鄧小南(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
伊沛霞教授將個人和政治、政策和人性結合在了一起,努力追索到底是什麼推動著宋徽宗一步步追求文化復興和政治改革,為我們理解統治者仍在灌輸的激情提供了一個新的面向——不管這種激情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戴仁柱 (Richard L. Davis,嶺南大學教授)
自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以來,還沒有大學者為普通讀者寫一部中國皇帝的傳記。伊沛霞廣泛徵引各類原始材料,按照主題和時間重新梳理,用全新的視角加以處理,修正了徽宗長久以來的負面形象。她沒有從“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這個角度來解讀宋徽宗,而是努力從徽宗的視野來看他的世界,並時刻意識到徽宗在做決定時究竟掌握哪些資訊。伊沛霞對宋徽宗生平的解讀是人文主義的,並帶有心理學上的說明,她試圖重新想像皇帝威嚴的外表下隱藏的脾氣秉性、真情實感和個人思想。——李瑞(Ari Daniel Levine,喬治亞大學教授)
專門研究宋代史的漢學家伊沛霞,
以全新視角,分析這位藝術家皇帝如何踏上悲劇之路。
一一○○年正月,十七歲零三個月的徽宗登上了宋朝天子寶座,從此開始了近二十六年的統治,直到一一二五年的最後一個月。宋朝差不多有一億國民,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進的國家。
宋徽宗以對藝術的貢獻而聞名:他是造詣很深的詩人、畫家與書法家,他熱衷於修建寺觀與園林,是開風氣之先的藝術品及文物收藏家,也是知識淵博的音樂、詩歌與道教的贊助人。在支持藝術的範圍、對藝術領域的關注及投入的時間上,世界歷史上少有君主能與他相提並論。
然而,在治理國家這項主要職責上,他卻一敗塗地。正是在他統治期間,女真人在北方鞏固了實力,並大舉入侵宋朝,攻陷都城開封,擄走徽宗、數千名宗室嬪妃,與宮中侍從。徽宗本人也在遠離故鄉的地方,作為一名俘虜,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八年。
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將其放回歷史語境中,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儘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黨爭,隨後將精力轉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業,建立官學、醫院、孤兒院、乞丐墓地。
作為藝術家,他身邊圍繞著傑出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他還修築了壯麗的宮殿、寺觀和庭園,後世幾乎難以超越。他對道士青眼有加,為道經作註,還讓臣民也接受並踐行這種信仰,不過他對道教的虔誠最終偏離了儒學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國能力。
本書特色
▍十五張全彩繪畫,讓讀者賞析宋徽宗的瘦金體法與藝術造詣。
▍以現代史家之眼,還原宋徽宗的真實生命歷程——拋開中國傳統史學符號化的道德指責,伊沛霞教授以「瞭解之同情」的現代學術立場與現代政治觀點,從宋徽宗自己的視角出發,再現了北宋末期的歷史與時代風貌。
▍北宋末期,中國的藝術水準究竟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作為歷史上屈指可數天賦極高的藝術家皇帝,在書法、繪畫、詩詞、茶道、建築等多個領域,宋徽宗在位年間,有何種影響。 他和同時代藝術家,如何往來。以繪畫為例,作者選取五幅名作,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北宋的滅亡是偶然還是必然?在位二十餘年,宋徽宗犯過哪些錯誤?在走向盛世的時刻,宋徽宗在面對外交、戰爭、黨爭、經濟方面的棘手問題時,出於何種目的,做出了哪些決策,使得情勢急轉直下,乃至最後淪為亡國之君?
各界讚譽
就史籍解讀與史學反思而言,宋徽宗是很好的個案。在習見的歷史敘述中,徽宗無疑是反面形象。本書作者強調徽宗既是皇帝,也是“人”,希望避開以往的評價框架,以不同類型的材料和多種細節,拼織出形象豐富的宋徽宗。作者力圖從徽宗的角度去觀察他的世界,以求對其活動有所理解;並且嘗試在世界君主制度的範疇內,用比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皇帝,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講述徽宗的故事。——鄧小南(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
伊沛霞教授將個人和政治、政策和人性結合在了一起,努力追索到底是什麼推動著宋徽宗一步步追求文化復興和政治改革,為我們理解統治者仍在灌輸的激情提供了一個新的面向——不管這種激情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戴仁柱 (Richard L. Davis,嶺南大學教授)
自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以來,還沒有大學者為普通讀者寫一部中國皇帝的傳記。伊沛霞廣泛徵引各類原始材料,按照主題和時間重新梳理,用全新的視角加以處理,修正了徽宗長久以來的負面形象。她沒有從“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這個角度來解讀宋徽宗,而是努力從徽宗的視野來看他的世界,並時刻意識到徽宗在做決定時究竟掌握哪些資訊。伊沛霞對宋徽宗生平的解讀是人文主義的,並帶有心理學上的說明,她試圖重新想像皇帝威嚴的外表下隱藏的脾氣秉性、真情實感和個人思想。——李瑞(Ari Daniel Levine,喬治亞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2014年獲美國歷史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曾來臺擔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伊沛霞教授多年來致力於以宋代為主的中國史研究,著作豐富,涵蓋家庭史、婦女史乃至政治史等領域,代表著作為《早期中華帝國的貴族家庭:博陵崔氏個案研究》、《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1995年列文森獎)、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2010年史密森學會島田獎)、《劍橋插圖中國史》。另外,她將《朱子家禮》與《袁氏世範》兩本重要古籍翻譯成英文,幫助英語世界讀者了解中國,亦裨益於海外中國史研究。她也參與編輯東亞史、世界史、中國史等領域的教科書,對於歷史教育貢獻卓著。
譯者簡介
韓華
四川隆昌人,歷史學博士,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曾出版專著《民初孔教會與國教運動研究》、《罪證:從東京審判看日本侵華鴉片戰爭》,譯著有《孔門理財學》、《當代儒家政治哲學》、《審判山下奉文》等,曾在《近代史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清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新史學》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2014年獲美國歷史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曾來臺擔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伊沛霞教授多年來致力於以宋代為主的中國史研究,著作豐富,涵蓋家庭史、婦女史乃至政治史等領域,代表著作為《早期中華帝國的貴族家庭:博陵崔氏個案研究》、《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1995年列文森獎)、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2010年史密森學會島田獎)、《劍橋插圖中國史》。另外,她將《朱子家禮》與《袁氏世範》兩本重要古籍翻譯成英文,幫助英語世界讀者了解中國,亦裨益於海外中國史研究。她也參與編輯東亞史、世界史、中國史等領域的教科書,對於歷史教育貢獻卓著。
譯者簡介
韓華
四川隆昌人,歷史學博士,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曾出版專著《民初孔教會與國教運動研究》、《罪證:從東京審判看日本侵華鴉片戰爭》,譯著有《孔門理財學》、《當代儒家政治哲學》、《審判山下奉文》等,曾在《近代史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清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新史學》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