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7-1975
- 9786263359611
- 9789570850062
- 9789570850963
- 9789570851380
- 9789570861945
- 9789570862669
- 9789570863086
- 9789570863710
- 9789570864274
- 9789570864984
- 9789570865356
- 9789570866537
- 9789570866629
- 9789570866636
- 9789570866902
- 9789570866926
- 9789570866957
- 9789570867626
- 9789570869613
- 9789570869651
- 9789570869767
- 9789570870886
- 9789570871005
- 9789570872910
- 9789570872965
- 9789570873566
- 9789570874181
- Alexander V. Pantsov
-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Will Sink the Global Economy
- Another book about Santa
- China
- Christian Grataloup
- D2
- Daily Rituals: Women at Work
- Equipo Plantel
- Herman Melville
- James Rickards
- Joan Negrescolor
- JR上野站公園口
- Laura Bunting
- Marta Pina
- Mason Currey
- Mikel Casal
- moby dick
- 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
- Neil MacGregor
- Ocean Vuong
- Patricia Buckley Ebrey
- Serhii Plokhy
- Shaun Bythell
- Sigrid Nunez
- Sold Out: How Broken Supply Chains
- Surging Inflation
- Susan Sontag
- T. S. Eliot
- The Great Leveler:Violence and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The Life and Times of Chiang Kai-Shek
- Theorizing Across Borders
- Victorious In Defeat
- Walter Scheidel
- 一個人開書店
- 一個人開書店:那霸市場裡的烏拉拉
- 三采
- 上海
- 世界歷史
- 世界通史
- 世紀詩人
- 中國
- 中國歷史
- 九歌
- 二手書店店員告白
- 二手書店店員告白 Confessions of a Bookseller
- 于是
- 亞歷山大·潘佐夫
- 人文思潮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什麼是民主
- 伊沛霞
- 何穎怡
- 余淑慧
- 佛教
-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元釋無聞思聰禪師
- 克里斯・費區
- 克里斯穹‧葛塔魯
- 兒童繪本
- 全球視野
- 其他
- 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一九四九前后重新想像中国的方法
- 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一九四九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
- 出版
- 出版編輯實務
- 劉亞菲
- 劉宗為
- 勵志
- 古典
- 古典小說
- 台湾新诗史
- 台灣
- 台灣新詩史
- 史书美
- 史書美
- 同志
- 吳國卿
- 吳念真
- 吳景傑
- 吳淡如
- 吴念真
- 吴景杰
- 命子
- 哲學
- 商業理財
- 回憶錄
- 因為風的緣故
- 困難
- 國文超驚典
- 國文超驚典:古來聖賢不寂寞,還有神文留下來
- 圖解詩經
- 圣诞老公公要罢工!
- 地底世界地圖
- 堯嘉寧
- 夜空穿透傷
- 大人的村上檢定:即使親密友人也無法給予又深又硬的安慰的村上春樹專門讀本
- 大缺貨
- 大缺貨:供應鏈斷裂、通膨飆升與地緣衝突如何拖垮全球經濟?
- 大缺货
- 大風吹
- 大風吹:台灣童年
- 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
- 天堂春梦:二十世纪香港电影史论
- 女性主義
- 她們的創作日常
- 如是苏东坡
- 如是蘇東坡
-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 姜學豪
- 子彈是餘生
- 字畝文化
- 孟樊
- 孫松榮
- 孫筑瑾
- 宇田智子
- 宋徽宗
- 宋朝
- 宗教
- 寇致銘
- 寫作
- 寫作指導
- 寺尾哲也
- 小說
- 尚恩·貝西爾
- 尤安·內格雷斯葛羅
- 尼爾·麥葛瑞格
- 山海經
- 崑曲
- 巫仁恕
- 巫術
- 巫術掌紋
- 巫術掌紋:陳大為詩選1992-2013
- 平等的暴政:戰爭、革命、崩潰與瘟疫,暴力與不平等的人類大歷史
- 廖偉棠
- 廖泊喬
- 張亦絢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淑英
- 張貴興
- 張雅婷
- 彭明輝
- 彭臨桂
- 心
- 心理勵志
- 心經
- 愛妻
- 感覺十書
- 感覺十書:蔣勳談美
-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
- 戴樂為
- 批判思考
-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
- 抓住一个春天
- 抓住一個春天
- 散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化與文學研究
- 文學小說
- 文學理論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豪酒癮診斷書
- 文集
- 新神
- 新詩
- 於是
- 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
-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十九世紀中國竊盜案件的多元分析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早餐
- 明日之書套書(一套三冊不拆售):《什麼是民主》+《關於社會階級》+《這就是獨裁》
- 書
- 書店
- 曾毅
- 朱國珍
- 朴民根
- 杉澤
- 李喜明
- 李歐梵
- 李育霖
- 村上春樹
- 杜國清
- 東坡軼事
- 林依晨
- 林建國
- 林琳
- 查無此人
- 柯瑋妮
- 柳美里
- 梁思文
- 梁超
- 梅森‧柯瑞
- 楊佳嫻
- 楊宗翰
- 楊淑娟
- 楊翠
- 武漢封城日記
- 歷代君王
- 歷史
- 歷史經典
- 民族重建
- 永發街事
- 永遠的蘇珊
- 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
- 汉唐的巫蛊与集体心态
- 沃特·席代爾
- 沈意卿
- 洛夫
- 海外
- 清代社會
- 游静
- 游靜
- 漢唐
- 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
- 澳洲
- 烏克蘭
-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 無量壽經
- 燒賣
- 猴杯
- 王德威
- 王晓珏
- 王曉珏
- 王盛弘
- 王聰威
- 王鷗行
- 王鼎鈞
- 現代詩
- 現文因緣
- 瑪爾妲·碧娜
- 異托邦指南/電影卷:影的告白
- 白先勇
- 白先勇說崑曲
- 白話佛經套組
- 白鯨記
- 白鯨記(紀念梅爾維爾200歲冥誕,全新中譯本,雙面書衣典藏版)
- 百年早餐史
- 目宿媒体
- 短篇小說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祁立峰
- 立場寬子
- 童書
- 第94期
- 米格爾·卡薩爾
- 絣織紅縷:《紅樓夢》與乾隆的十三道陰影
- 絣织红缕:《红楼梦》与乾隆的十三道阴影
- 經典
- 經典人物
- 經典故事
- 經濟
- 經濟學
- 編輯樣
- 編輯樣Ⅱ
- 編輯樣Ⅱ: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经济
- 羅鵬
- 美國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譯詩歌
- 聊齋本紀
- 联经出版
- 联经出版公司
- 聖誕老人
- 聖誕老公公要罷工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聯經出版公司
- 育苗團隊
- 臺灣的勝算
- 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 臺灣老桌遊
- 臺灣老桌遊:從大富翁、龜博士升學、到天地牌與飛車龍虎鬪,完整收錄懷舊珍貴老遊戲
- 色戒
- 色,戒:從張愛玲到李安
- 艾略特
- 艾略特詩選
- 艾略特詩選:〈荒原〉、〈四重奏〉及其他觀察
- 英國文學
- 草藥
- 莊安祺
- 華人社群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華文文學研究
- 華文現代詩
- 華語語系
- 華語語系十講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土腔風格、華夷風與作者論
- 萝拉·邦廷
- 葉佳怡
- 葉懿瑩
- 葉月瑜
- 董啟章
- 蒲慕州
- 蔡孟貞
- 蔡素芬
- 蔡耀緯
- 蔣介石
-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 蔣勳
- 藍屋子
- 藝術
- 藥物
- 蘇文瑜
- 蘭陵笑笑生
- 蘿拉·邦廷
- 行為
- 袁育媗
- 西格麗德·努涅斯
- 觀山海
- 記錄
- 許維賢
- 評論
- 詩
- 詩經
- 詩集
- 詹姆斯‧瑞卡茲
- 論小說與小說家
- 論文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
-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 諸神的起源
-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
-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Living with the Gods: On Beliefs and People)
- 謝爾希·浦洛基
- 譯者:康凌
- 讀古文撞到鄉民
- 讀古文撞到鄉民:走跳江湖欲練神功的國學秘笈
- 译者:康凌
- 貧富差距
- 賴俊雄
- 賴明珠
- 賴永海
- 赫曼·梅爾維爾
- 越南西貢
- 趨勢
- 跨界理論
- 跨界理论
- 辛波絲卡
- 這就是獨裁
- 通货膨胀
- 邱常婷
- 郭晶
- 醫療保健
- 野豬渡河
- 金剛經
- 金剛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世界珍貴遺產國寶級善本古籍)(大)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世界珍貴遺產國寶級善本古籍)(小)
- 金瓶梅
- 金瓶梅同人誌:成人向
- 閱讀
- 閻連科
- 關於社會階級
- 陳介宇
- 陳大為
- 陳思宏
- 陳栢青
- 陳榮強
- 陳榮彬
- 陳濟舟
- 陳相因
- 陳芝婷
- 電影
- 電影歷史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韓華)
- 領導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
- 香港歷史文化
- 馬以工
- 馬來西亞
- 马以工
- 高儕鶴
- 高翊峰
- 鹽分地帶文學
- 鹽分地帶文學(9月號/2021)(第94期)
- 黃亞歷
- 黃淑嫻
- 黃莞婷
【預購】鹽分地帶文學(9月號/2021)(第94期)
Regular price $21.00世界各地皆流傳著鬼怪傳說故事,因為符合奇特、意外性與非日常的條件,人們記住了這些光怪陸離的事件並不斷談起。隨著時間推進,細節可能被遺漏,可能經由加油添醋,這些異聞便逐漸化作地方風土民情與歷史進程雜揉而成的產物。本期將帶領讀者探究其不可言說的神祕與生活的連結。
方智弘/封面繪圖、專輯插畫
馬嘉駿/怪奇事件收集、整理撰文
內文/
現在相當熱鬧的一處濱海小鎮,我年少時偶爾跟著父母常去拜訪世居該地的長輩,不過當時完全沒有一丁點會變成這麼繁華與觀光化的可能性,所謂的港口只停泊著寥落的機動平板小船和人力舢舨,有人會在細窄的堤防上釣魚。
就在那港邊,非常突兀地有棟以土黃色為基調的兩層樓巴洛克風紅磚洋房,據說是日治時期某個台灣醫生世家的地產,許久沒人居住,有個小小荒廢庭院,外圍紅磚與鑄鐵構成的牆破爛缺口,被人用港邊的纜繩綑綁加固,洋房本身整體還相當美麗,只是原本鑲嵌彩繪玻璃的長窗被長木條釘死封閉了。像這樣空無一人的老房子,自然而然地就被傳說是鬼屋,在當時縣市之間相當有名氣。
究竟裡面發生過什麼事情、人家姓什麼,世居該地的長輩也不清楚,只說他小時候還曾經跟住那房子裡的小孩一起在港邊玩過,不知道何時他們搬走了。前幾年為了參加當地活動時,我特別繞去看了一下,洋房已經拆光變成某種行政大樓。
為了寫這篇手記,我上網以「○○○鬼屋」查詢這棟洋房的故事或照片,完全找不到,取而代之,跟當地有關而且一直被內容農場、社群媒體轉發的是另一則,顯然是觀光發達後才被廣傳的遊客景點式鬼故事。一瞬間,我居然對那鬼屋(以及曾經生活於其中的鬼)感到有些被遺忘的哀傷。
【預購】感覺十書:蔣勳談美(二版)◎蔣勳
Regular price $23.00一首樂曲、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 蔣勳
使一個人親近藝術的,其實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本書並不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作者重視的是透過「感官」所獲得的美感經驗: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從自己豐富充沛的「感覺」中去體驗「藝術」。
作者鼓勵大家,要追求藝術人生,永遠不可以腐朽衰老;真正的藝術家,不會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裡,不會是緊緊抓著腐鼠不放的鴟鴞,要大膽飛出去,飛去廣闊的世界。日復一日的原地踏歩,只會增加生命的腐爛萎縮,只有不斷出走,不斷重新出發,才能保有活潑、健康而年輕的生命力,也才感受得到真正創造的快樂,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以其鑽研美學和藝術史的深厚根基,回到美感經驗的原生之處,提醒大家「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追求藝術就從感官知覺感受出發。本書讓大家能輕易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作者筆觸細膩,全書以各種感官記憶開展美學的視角,從平凡的生活瑣事中,體驗出不平凡的感受,有如陶淵明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意境,藝術美感渾然天成。
附贈蔣勳朗誦書中精采篇章之CD
蔣勳
藝術史研究者和作者。曾在多所大學任教相關課程,並且是各重要藝文講座最受歡迎的主講人之一,常能化抽象為具體,演說和寫作同樣引人入勝。
【預購】大缺貨:供應鏈斷裂、通膨飆升與地緣衝突如何拖垮全球經濟? Sold Out: How Broken Supply Chains, Surging Inflation,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Will Sink the Global Economy◎詹姆斯·瑞卡茲(James Rickards)(譯者:吳國卿 )
Regular price $38.00詹姆斯‧瑞卡茲最大膽的預測,
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
供應鏈危機即將爆發、
通膨指數瘋狂飆升、地緣政治紛爭緊繃,
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壓力?
如今,你最喜愛的產品在商店貨架上不見了,缺貨將成為日常,我們陷入供應鏈斷裂的困境,而這並非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從現在起放眼六個月甚至三年後,這種供應鏈混亂將持續,你想世界又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儘管我們希望疫情過後,隨著時間能恢復並解決問題,但現實是,供應鏈的斷裂仍持續發生。縱使數位貨幣、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蓬勃發展,但最根本的產品運輸依然受到阻礙,表面上我們只看見消費者的不滿與抱怨,卻不知這只是全球經濟崩潰徵兆的冰山一角!
在《大缺貨》中,瑞卡茲分享了他的預測,並概述了消費者和企業主該如何應對這場災難。你將了解到中國與澳洲貿易戰爭,為何擾亂鋼鐵市場,甚至迫使整個工廠關閉;並透視通貨膨脹上升進而導致數年內的內縮,且由於更高的稅收、過度債務和增加的裁員,消費支出終將下滑的未來。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噩夢將席捲重來?
而這次美元可能消失?
結果是沉淪毀滅,或逆勢轉進,取決於此刻我們能做哪些準備。
全球讚譽
「這是我今年讀過的最可怕的書之一,瑞卡茲的聰明推理讓我很快相信我們所懼怕的不僅僅是恐懼本身。這些零散的部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就像那些帶有線索而非封面藝術的謎語拼圖一樣。所呈現的圖像是黑暗的,但卻是全面且令人滿意的。」——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
「我們原本以為腳下是穩固的地面,但其實更像是一個縮小的懸崖邊緣。」—— 杜埃爾弗(Charles A. Duelfer),前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別顧問,《捉迷藏:在伊拉克探索真實》作者
「瑞卡茲在一些關於貨幣問題的瘋狂爭論中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解毒劑,對我們的經濟論述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我們只能希望我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能找到這本書的門路。」——富比士雜誌(Forbes)
「作者極有說服力地辯論,並提供了一個極為明智(雖然昂貴且困難)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令人警覺,但並非危言聳聽,值得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嚴肅關注。」——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救世主,只希望未來的三十年不會像瑞卡茲預期的那樣黯淡無光。」——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國際知名財經顧問、投資銀行家和風險經理人,在資本市場擁有超過30年經驗,擅長領域包括資產部位管理、風險管理、產品結構、融資、法規和營運。曾擔任數家資產管理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的法務長,同時是基金治理和國際基金結構的專家。
曾直接參與許多重大金融事件,包括1985年伊朗釋放美國人質,以及1998年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時,擔任政府救援計畫主要談判者。2001年以來,貢獻金融專長協助美國國安機構和國防部,提供國際經濟與金融威脅的相關建議,也協助籌劃國防部舉辦的第一次金融戰爭演習。
常受邀於律師協會、國際貨幣體系和避險基金業者等舉辦的會議演講,也是國際律師協會的活躍成員,經濟評論散見於《金融時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著有《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打造財富方舟》等書。
譯者簡介
吳國卿
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二十餘年。主要譯作有《亞洲未來式》、《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跛腳的巨人》、《父酬者》、《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震撼主義》、《下一個榮景》、《碳交易》、《成王之路》、《移動力》等。
【預購】做自己,為什麼還要說抱歉?◎林依晨
Regular price $32.00【預購】金剛經·心經◎賴永海編
Regular price $21.0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心經》
讀懂佛教最偉大的經典。
《金剛經》是一切佛法核心,與《心經》並列最著名的佛學經典。
《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一部經典,囊括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金剛經》雖然只有五千多字,但所涵蓋的道理,小至個人心性,大至宇宙真理,以空慧、慈悲為主要內容,探討一切法無我的道理。《金剛經》全書要義是以金剛般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忘執著,來達到對實相的理解,而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相傳惠能法師就是聽到《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而開悟。這也表示他的宿世善根深厚。
而《心經》是全世界流傳最廣的佛學經典。
人的一切煩惱皆由心而生,《心經》正是調整身心的寶典!
《心經》是一切佛法的心要,是一部簡明的佛法概論。全文共兩百六十個字。持誦可以自利利他,冥陽兩利。
《心經》告訴我們智慧的重要性和它產生的方法、道理;涵蓋了各種次第的修行要訣,是一部非常實用的經典,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應用,所談的也只是生命的存在。它說明了生從何來?人為什麼受苦?又如何可以不受苦?從受苦至不受苦的過程如何?
據說玄奘法師去印度求法,每每碰到困難,都是持誦《心經》才得以度過難關。
《金剛經》和《心經》是般若經的濃縮本,都是從「去我執滅我相」來說空。兩部經均為禪宗的重要經典。由於精短,很適合忙碌的現代人讀誦。
本書《金剛經.心經》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共分題旨解說、原典、譯文、注釋,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重新詮釋和解析佛經旨意。讀者可透過此書輕鬆運用《金剛經》和《心經》的心法,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了解《金剛經.心經》的文句涵義。
作者簡介
賴永海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財政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旭日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宏德文化出版基金會理事長,鑑真圖書館館長。出版《中國佛性論》、《中國佛教文化論》、《佛學與儒學》等16部著作,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11卷,近300萬字),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通史》(15卷,700萬字)。
譯注者簡介
陳秋平
馬來西亞人,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師從徐小躍教授,主要研究馬來西亞佛教史,著有《移民與佛教》一書,並譯注佛經多本。現任教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南方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預購】金瓶梅同人誌:成人向◎蘭陵笑笑生、高翊峰、張亦絢、陳思宏、沈意卿、朱國珍等
Regular price $21.00萬曆本選摘+版畫(根據傅斯年先生珍藏本)
五位當代小說家短篇情色小說創作
《金瓶梅》被列為四大奇書,「淫」在哪?其文學性、歷史價值和語言運用,同時因為人物性格和複雜心理的描繪,相較於「才子佳人」類型的作品,《金瓶梅》用醜陋、犀利的筆觸來針貶人性,更能發人省深省,都使這部小說成為不可不讀的文學經典。
《金瓶梅》書名是取書中人物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名字組合而成,故事發展以《水滸傳》的西門慶、潘金蓮故事作為線索並加以延伸,主角西門慶原是地方上開藥舖的破落戶,某天突然發跡成為有錢人,從此運用關係官商勾結、結合地方流氓為所欲為,在婚姻關係、商場和官場之間成為眾人擁戴的對象;內容主要描寫西門慶與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情愛故事及其整個家庭的變化,透過西門慶荒淫、腐朽的生活方式,諷刺明朝後期,上從宮廷間的宦官、太師,下至市井間的幫閒蔑片、地痞流氓的勾結與腐敗,揭示明朝社會 現實的墮落情景。
此書並邀請高翊峰等五位作家,以金瓶梅的人物,不限時空背景、創作題材,重新打造出更具現代文學風格的「金瓶梅」,讓讀者更輕易地發現,原來《金瓶梅》從來都不僅是明代的故事,而是活生生存在於任何時空中。
蘭陵笑笑生
明代文學家,「四大奇書」之一──章回小說《金瓶梅》作者的筆名。其真實作者之考証,至今猶為一大難題。
高翊峰
小說家、編劇、導演。二○一二年由《聯合文學》雜誌評選為「20位四十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文學作品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等等。戲劇作品曾獲:金鐘獎電視電影編劇獎。十八年時尚雜誌工作,曾擔任《COSMOPOLITAN》台灣版雜誌副總編輯,《MAXIM》中國版雜誌編輯總監,《GQ》台灣版雜誌副總編輯,《FHM》男人幫雜誌總編輯。個人出版品:《家,這個牢籠》、《肉身蛾》、《傷疤引子》、《奔馳在美麗的光裡》、《一公克的憂傷》、《烏鴉燒》等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出版:《幻艙》、《泡沫戰爭》。小說作品已翻譯成英文、法文。最新出版:《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聯經出版)。
張亦絢
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長篇小說《永別書》、《愛的不久時:南特 / 巴黎回憶錄》(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網站:nathaliechang.wix.com/nathaliechang
陳思宏
彰化永靖出生,農家的第九個孩子,現居德國柏林。得過一些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2009、2012、2014),九歌年度小說獎(2007)等。演過一些電影:《曖昧》(Ghosted,2009)、《全球玩家》(Global Player,2013)。寫過幾本書:《第九個身體》(2018)、《去過敏的三種方法》(2015)、《指甲長花的世代》(2002)、《營火鬼道》(2003)、《態度》(2007)、《叛逆柏林》(2011)、《柏林繼續叛逆:寫給自由》(2014)。簡體字出版品《去撒野,在最好的時光裡》(2013,《叛逆柏林》簡體字版)。作品〈橘色打掃龍〉與〈煙囪先生〉入選南一版國小五年級國語課本。網站:www.kevinchen.de
朱國珍
清華大學中語系畢業,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慾望道場》、《中央社區》、《半個媽媽半個女兒》、《離奇料理》、《三天》、《夜夜要喝長島冰茶的女人》。曾連續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散文首獎、創下史無前例跨文類雙首獎記錄。二○一三「拍台北」電影劇本獎首獎,二○一三《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大學講師、專欄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沈意卿
台灣生,加拿大,藝術史與文化評論本科。二十歲畢業後不時轉換城市和職業,做過廣告、科技記者、甜點學徒;撰寫文案、網路遊戲、動畫劇本。太多好奇與誠實,尚未找到相對應的人間身分。悲觀於是幽默,浪漫導致嚴厲。著有短篇小說集《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散文集《桃紅柳綠,生張熟李》。
【預購】愛妻◎董啟章
Regular price $27.00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你要如何記憶我?是留著我的身體?或者保存我的記憶?
未來世界,精神與肉體的界線消解。
忠誠或背叛,不再取決於自由意志?
「愛」,還存在嗎?
「愛」是超然的本性,還是機器的運算?
人與人,能互相理解嗎?心靈,能彼此融合嗎?
因為「愛」,我思故你在?還是你想故我在?到底是我做夢遇見你,還是夢中的你想念我?
繼《心》、《神》後,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突破性長篇小說,創作最終極的精神融合,掙扎於人性與人工之間。
一個「愛妻」的故事,一個在現實與虛幻之間,精神與肉體的「背叛」和「出軌」。
大學教授送別作家妻子前往英國劍橋旅居,擔任「駐院作家」,兩人開啟長達一年的書信往還。同時間,教授帶領女研究生探討妻子小說創作中的「愛與性」,發現當中隱藏著自己從來沒有留意到的面貌。
在研究過程中,女生挖掘作家的潛意識,無意中觸及教授夫妻關係中的秘密,自己亦陷入戀情危機,跟男友日漸貌合神離。
女生的男友是年輕劇作家,陷於創作瓶頸,沉迷於法國耶穌會會士德日進的靈性大融合思想,妄想互聯網是人類精神連結的終極歸宿。
被思念、病患和工作壓力所困擾,教授漸漸失去對現實的把握,無法從虛構與幻想中走出。妻子和女生的身影互相重疊,迷離莫辨,再加上跟舊日女性知己的重遇,以及跟神秘而富有魅力的年輕科研專家YH的邂逅和交往,令教授掉進了難以自拔的感情漩渦。
然後,YH向教授提出,可以幫助他利用數據重構和意識下載,創造一台寫作機器,前提是邀請教授的妻子……
董啟章
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事寫作及兼職教學。1994年以〈安卓珍尼〉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同時以〈少年神農〉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1995年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1997年獲第一屆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2005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出版後,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誠品好讀雜誌年度之最/最佳封面設計、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2006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榮獲第一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決審團獎。2008年再以《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獲第二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2009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2007/2008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2010年《學習年代》榮獲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2011年《學習年代》榮獲「第四屆香港書獎」。2011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簡體版)榮獲第一屆惠生‧施耐庵文學獎。2014年獲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7年《心》榮獲「第十屆香港書獎」。2018年《神》榮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
著有《紀念冊》、《小冬校園》、《安卓珍尼:一個不存在的物種的進化史》、《家課冊》、《說書人:閱讀與評論合集》、《講話文章:訪問、閱讀十位香港作家》、《地圖集:一個想像的城市的考古學》、《雙身》、《名字的玫瑰》、《講話文章Ⅱ:香港青年作家訪談與評介》、《V城繁勝錄》、《同代人》、《名字的玫瑰》、《The Catalog》、《貝貝的文字冒險:植物咒語的奧祕》、《衣魚簡史》、《練習簿》、《體育時期》(香港︰蟻窩)、《第一千零二夜》、《體育時期》、《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對角藝術》、《時間繁史‧啞瓷之光》、《致同代人》、《學習年代》(《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上篇)、《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博物誌》、《美德》、《名字的玫瑰: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Ⅰ》、《衣魚簡史: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Ⅱ》、《心》、《神》、《愛妻》等。
【預購】如是蘇東坡◎吳淡如
Regular price $33.00被嚴酷動盪生活相逼的人,才能體會隨遇而安的美好。
明白人事無常,所以有氣度呈現豪邁灑脫的性格。
大起大落的坎坷,成就一代文豪氣韻卓絕的詩與遠方。
史上文學全才的蘇軾,詩、詞、文、賦、書法和繪畫都自成風格,他的詼諧性格,甚至獨創品味的美食體悟,傳唱千百年一樣鮮明。
少年得志,文名滿天下,也以天下蒼生為念,風發的意氣卻換得了一生的委屈坎坷;該講就忍不住要講的招黑體質,使蘇東坡命中從來不缺小人……還好也不缺朋友。在憂患中年後種種身不由己之中,他用他獨特的眼睛看見平凡生活中的小幸運,依舊活得有滋有味,豁達的迎接命運。
殺不死他的,總使他的人生更飽滿。曲曲折折的考驗,碰撞出燦亮的人性之光,在至暗時刻,他依然友善而坦蕩。正因為這些對他刀劍相逼的苦難,使他行雲流水的各種書寫,成為文學中的千古傳唱。
熟諳中國古典文學與史學的吳淡如,以蘇東坡的經歷為切入點,以詩詞文章襯托重構蘇東坡的人生行旅,讓你了解蘇東坡的世界:雖然有那麼複雜的難、那麼巨大的冤,竟然可以在他從容面對及咀嚼之後,或期待或失落,或含笑或帶悲,呈現了既壯闊又細膩的獨特之美。
面臨多變的世界,若要問歷史中有誰的人生態度最值得學習,那肯定是蘇東坡了。
東坡之風,蒼蒼泱泱,山高水長。
委屈無人懂的,來學蘇東坡吧。被黑到對人性快絕望時,來看蘇東坡吧。
蘇東坡會是你很好的心理導師,
你會懂在那些無奈浮沉的風波中,一顆不隨波逐流的真心。
就因為人生苦短,做人就是要做自己。──吳淡如|本書作者
本書特色
★本書特別收錄多幅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等級文物的蘇東坡尺牘,包含〈蘇軾書前赤壁賦〉、〈致知縣朝奉尺牘〉(別名江上帖)等手跡以及尺牘背後相關的故事。
★大起大落的貶謫仕途如何催生出蘇東坡踏遍廣闊大地的豪放胸襟,看著作等身且獲得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史博士學位的吳淡如,以深刻的學養以及自身 的生命體驗重新詮釋蘇式獨有的詩詞心境,對讀者予以另一種心靈指引。
好評推薦
年少得意的蘇軾,是怎麼成為這個顛沛流離的蘇東坡的?偵探式小說的戲劇性設置,讓全書得以用倒敘、插敘、補敘等等多種手段逸趣橫生地展開。這種抓住人物命運的主線、採用解謎式的戲劇化手法,讓蘇東坡在一瞬間就向我們呈現出個性鮮明的靈魂,是本書與其他蘇軾傳記的顯著差別。——朱周斌|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吳淡如
興趣就是讀書還有寫書,台大法律系學士,有三個碩士學位,包括台大中國文學、商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商學碩士。寫這本書之前剛剛獲得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歷史博士、目前也是瑞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企管博士候選人。
寫過很多本書,並不想計算;寫了許多年,幾乎是一種和生命連結的愛好。當然,也沒有忘記好好生活;充滿好奇心,喜歡用不同的視角探討所有自己想研究的問題。
【預購】大人的村上檢定:即使親密友人也無法給予又深又硬的安慰的村上春樹專門讀本◎ 楊佳嫻,賴明珠,陳栢青等等
Regular price $25.00「不是我自誇,但我想只有不嫌麻煩地做過一次,
才能夠確認許久以來,自己心裡也莫名其妙的微小挫傷。」
來試試以下的題目吧!
1.( )19歲時到明治神宮棒球場看球賽,當美國籍球員希爾頓(Dave Hilton)擊出二壘安打時,村上突然決定開始提筆寫小說。 (為是非題)
2.( )成為台灣流行語的「小確幸」一詞,出自哪本著作? ①《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②《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③《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3.( )以下小說中的哪個人物並非一般大眾所認知的同志?①《人造衛星情人》的小堇 ②《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紅仔 ③《海邊的卡夫卡》的大島
4.( )哪個不是《1Q84》的特徵? ①共有三冊 ②以第三人稱描寫 ③三角戀
5.( )在哪個得獎致詞中,村上春樹初次公開談到他的父親? ① 安徒生文學獎 ② 以色列耶路撒冷獎 ③ 法蘭茲卡夫卡獎
全書兩大特色
1.【全台獨家】專業檢定題目設計+村上春樹的專門讀本:
4級檢定+15位名家+29篇文章+100道題目,澈底提升你的村上力。
小說+散文+音樂+電影+雜學,100%沉浸村上春樹的青春感!
2.【全面啟動】Level 1檢定線上解答機制:
看看你是村上「迷」,還是村上「狂」!
超越平面文本的互動式閱讀,生活因為文學而變得不一樣了。
好想知道村上的一切?!
100%村上春樹教科書,離村上春樹世界最近的唯一入口!
村上初、中、中上、高級檢定特輯!成為比村上春樹還要了解村上作品的村上達人!
《大人的村上檢定》精選《聯合文學》雜誌自2009年以來,與村上春樹有關的作品評論、專題與散文;全書收錄並探討的村上作品有其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國境之南.太陽之西》、《1Q84》、《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短篇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村上春樹雜文、散文:《遠方的鼓聲》與隨筆《村上收音機》。
這不僅僅是一本導讀,更是一本村上教科書,看得到作家們讀村上的視角、回顧那些年閱讀村上的回憶,也有村上專家們的深度論述,隨每章節結束後附上初、中、中上與高級4級檢定題目,測驗對村上春樹的熱愛程度!因為這本而愛上(或更愛)村上春樹。
出生於一九六六年。「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咖啡館創辦人。著有《煮杯好咖啡》、《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偶爾發表一些文章。
胡晴舫
出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戲劇學碩士。著有《旅人》、《濫情者》、《人間喜劇》、《城市的憂鬱》、《第三人》、《懸浮》等書,最新出版《無名者》。
郭正佩
台大物理系畢業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深造,研究數位影像內容搜尋管理。曾在法國電信公司巴黎研發中心實習,也曾在NTTDoCoMo無線通信研究所工作。著有《e貓掉進未來湯》、《絲慕巴黎》、《聖傑曼的佩──絲慕巴黎第二話》、《東京.村上春樹.旅》、《希臘‧村上春樹.貓》、《托斯卡尼.鼓聲.艷陽》等作品。
楊佳嫻
高雄人。臺大中文所博士,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九歌105年度散文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港澳臺八十後詩人選集》。
高翊峰
小說家、編劇、導演。2012年由《聯合文學》雜誌評選為「20位四十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文學作品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等等。戲劇作品曾獲:金鐘獎電視電影編劇獎。
十八年時尚雜誌工作,曾擔任《COSMOPOLITAN》台灣版雜誌副總編輯,《MAXIM》中國版雜誌編輯總監,《GQ》台灣版雜誌副總編輯,《FHM》男人幫雜誌總編輯。
個人出版品:《家,這個牢籠》、《肉身蛾》、《傷疤引子》、《奔馳在美麗的光裡》、《一公克的憂傷》、《烏鴉燒》等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出版:《幻艙》、《泡沫戰爭》。小說作品已翻譯成英文、法文。最新出版:《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聯經出版)。
陳輝龍
祖籍北京,基隆生。曾任職許多媒體,並創辦許多新媒體。現專職創作。著有小說《單人翹翹板》、《不婚夫婦戀愛事情》、《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季節》、《寫給C》、《每次三片》、《南方旅館》、《雨中的咖啡館》和《照相簿子》、《摩登原始人》、《規矩游街幫》、《情緒化的情節》、《今天天氣晴朗》等書(多已絕版)。2012年出版《目的地南方旅館》,合舊版《南方旅館》、《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季節》、《每次三片》、《寫給C》四部作品於一帙。2015年出版《不論下雨或晴天:陳老闆唱片行》一書。2017年出版《固執的小吃們,以及島嶼偏食》。
王丹
大陸民運人士。1989年因「六四事件」被捕入獄,1993年出獄。1995年發起參與「公民上書運動」再次被捕,1996年判處十一年徒刑。1998年以「保外就醫」名義赴美。美國哈佛大學歷史暨東亞語言學博士。近年於台灣清大、政大、東吳與成大任教。三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並獲美國民主基金會人權獎,民主教育基金會「傑出民主人士」獎等。著有《王丹獄中回憶錄》、《我與深夜一起清醒》、《我聽見雨聲》、《在夜雨中素描》等書。
陳栢青
1983年台中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另出版有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
伊格言
1977年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師。《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著有《噬夢人》、《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售出日韓捷克等國版權。本篇也收入於《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16講》。
臉書: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或搜尋「伊格言」。
盛浩偉
1988年生,台北人。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台灣文學研究所,赴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交換留學。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參與編輯電子書評雜誌《秘密讀者》。曾出版《名為我之物》,合著有小說接龍《華麗島軼聞:鍵》、非虛構寫作《終戰那一天》等。
蔡雨杉
又名謝惠貞。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助理教授。昔留學東瀛,一葦浮沉。現旅居哈瑪星,觀照日本文壇大小宇宙。譯有巫永福《愛睏的春杏》。撰有博士論文《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化人的新感覺派的受容──橫光利一與楊逵‧巫永福‧翁鬧‧劉吶鷗》、〈李昂《自傳の小說》中的寓言〉,以及村上春樹等日本作家相關評論多種。
賴明珠
1947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藤井省三(FUJII Shozo)
1952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日本學術會議會員。著有《魯迅事典》(三省堂)、《魯迅與日本文學──從漱石、鷗外到清張、春樹》(東京大學出版會)等書。中文出版的著作有《魯迅「故鄉」的閱讀史》(董炳月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張季琳譯.台北:麥田出版)、《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張明敏譯.台北:時報文化)、《中國語圈文學史》(賀昌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隔空觀影:藤井省三華語電影評論集》(葉雨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張明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哲學碩士、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碩士、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曾獲台北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翻譯文學獎、日本交流協會獎助。著有《村上春樹文學在臺灣的翻譯與文化》等。現為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
徐子怡
1985年出生於中國北京。高中時代通過《挪威的森林》成為村上春樹的忠實讀者。並從學士階段起開始鑽研有關村上春樹的研究。2016年以村上春樹在中國的受容以及中國的「村上之子」現象研究於東京大學取得文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東京理科大學兼任講師。最近正在著手的題目是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在華語圈的受容。同時也開始關注村上在繪本翻譯方面的研究。
【預購】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譯者:曾毅、蔡耀緯)
Regular price $44.00【預購】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 克里斯穹‧葛塔魯 Christian Grataloup (譯者: 蔡孟貞)
Regular price $28.00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了。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是一日美好的開端。
早餐可簡單、可複雜、可華麗、可樸實,端視享用之人的喜好與需求。多數饕客在乎的是早餐好不好吃、去哪裡買、怎麼做?意在滿足填飽肚腹的物質需求,但你可曾想過,今日我們桌上的一份早餐,是積累了百年、來自各國的文化精華。
早餐其實顛覆了飲食史,擁有開創嶄新世界的力量,在短短幾百年間橫掃了歐亞大陸,成為許多人一早的精緻享受。特別在歐洲,早餐的形成與航海時代商船貿易的發達息息相關,成了展示外貿成果與新潮食品的最好舞台,其食材的演變與人們重視它的程度,在在顯示它跨越了物的界線,漸漸轉化為一種文化現象,且是令人驚異的跨文化融合。
當你坐在路邊早餐店的一角,享用著咖啡、火腿蛋土司與沙拉,享用著一天之始的明媚時,不妨想想:咖啡是怎麼傳進來的?土司是什麼時候開始占據我們的餐桌?沙拉又怎麼會成為健康的代表食品?就會發現,一張小小餐桌上的食物就像聯合國,而你正站在歷史的發展洪流中,帶著新文化向前邁進。
在《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一書裡,作者克里斯穹‧葛塔魯除了直向梳理早餐演變的歷史,還縱向包攬了地域發展、產業、運輸等的演進,以地理學家的獨到眼光,帶領我們看各個異域間的交流如何轉變固有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如何內化,逐漸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文化。
「每個人都知道天天吃的早餐,因為太過熟悉了,以至於沒想過該去深入了解它長達三世紀的歷史!」
一旦明白了其中奧妙,早晨的餐桌就是精采又多元的文化共和國。每一種組合都是創新,每一次入口都是顛覆。
地史學家,巴黎第七大學教授,致力於研究全球化的歷史。
其著作《全球化的地理歷史》(Géohistoire de la mondialisation)榮獲2007年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géographie)獎項與2008年聖德尼獎(Jean Sainteny Prize)。
譯者簡介
蔡孟貞
1965年生,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魯旺斯大學應用外語碩士。喜歡法文,喜歡法國。譯有《20世紀的巴黎》、《螞蟻》、《肉體的惡魔》、《豹紋少年》、《放手》、《沉淪》、《法蘭西組曲》、《真愛獨白》、《暗夜無盡》、《聖殿指環》、《布拉格墓園》等作品。
【預購】因為風的緣故(附CD)◎洛夫
Regular price $26.00宏發「文學留聲」系列的製作理念,結合詩人親身朗誦的有聲CD與手寫詩句出版面向,繼?弦有聲書之後,出版洛夫專書;為一代大師留下最美好的文字與情感聲音。
由詩人挑選最喜愛的十幾首詩,並親自手寫,經過美編設計,直接製版;CD與書套裝上市。
朗誦CD除了洛夫本人親臨錄音室收音,其子莫凡(紅極一時的「凡人二重唱」成員)也主動加入背景配樂的工作,更將名詩《因為風的緣故》譜成歌,親自為敬愛的詩人父親獻唱。在悠揚楊悅耳的音樂聲中,詩與樂的合鳴,帶給聽者無限的餘韻和感動。
本書特色
1.洛夫獨特的詩風與個人魅力,在全球華詩壇被譽為「詩魔」。十幾年前,以他的詩作所舉辦的「因為風的緣故」詩歌聲光表演,在社教館擠得人山人海,盛景傲人,傳為詩壇大事。許多愛詩者在現場感受到詩魔的號召力,此次為大師留下詩歌的聲音,相信也會是文壇焦點。
2. 洛夫的詩集,各地研究不斷,加上近五年來,洛夫的書法亦辦書法展,收藏者眾。此次結合大師的聲音與手寫詩句,不僅是為文學紀錄,在質地上也具收藏價值。
3.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詩魔」一生的詩文成就,在每首詩朗誦之後,由洛夫講述每一首詩的創作背景,及評論或回響。亦可作為入門現代詩的一種重要媒介。
4. 全書結合詩人書法、筆跡、聲音、講解、音樂、編排美學,力圖推廣現代詩閱讀。
作者簡介
洛夫
本姓莫,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淡水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1954年與張默、?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歷四十餘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廿二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四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四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二十多年來評論不斷,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Birch)教授選入他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石室之死亡》英譯本已於1994年10月由美國舊金山道明出版社。1982年他的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獲中山文藝創作獎,1986年獲吳三連文藝獎。洛夫的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被譽為「詩魔」。近年沉潛於書法之探索,不僅長於魏碑漢隸,尤精於行草,書風靈動蕭散,境界高遠,曾多次應邀在台北、菲律賓、馬來西亞、溫哥華、紐約等地展出。
【預購】野豬渡河◎張貴興
Regular price $28.00李銳:滔滔不息的豬芭河上,永遠翻滾著此岸的天堂和煉獄。
哈金:將歷史、神話和傳說融為一體,給讀者展現了一個生氣勃勃、真實又魔幻的世界。
在歷史傷痕與鬼魅記憶的深處,我選擇有尊嚴的抵抗
如果你們的暴力侵略是要我低頭屈服,我就讓你們感受以血還血、以頭還頭的暴力!
美國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中國莫言的山東高密鄉、哥倫比亞馬奎斯的馬康多鎮、瓜地馬拉阿斯杜里亞斯的總統先生,到張貴興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繼《伏虎》、《群象》、《猴杯》後,最新長篇小說力作《野豬渡河》,二戰期間日軍占領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的精采動人故事。
魔幻、詭譎、虛實難分,豬芭村的歷史,就是婆羅洲砂拉越的縮影!
豬芭村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傷痕累累、瘡痍滿目的人類文明史。
熱帶莽叢、野豬河鱷、群猴夜梟,在魔幻與真實中,看見這片廣袤土地的煙硝霧霾,火光遍地
國族糾葛與人性善惡的鬥爭,寫盡戰爭的殘酷荒謬,也說盡人間的悲歡離合,生死痛喜
真實或虛構,暴烈或溫柔,殘酷或善良,《野豬渡河》斑斕絢麗的人物場景敘事堪稱當代華文文學藝術美學巔峰之作!
鴉片戰爭一百年後,也是白人獨裁者占姆士‧布洛克王朝統治砂拉越一百年後,
1941年,日本突襲珍珠港九天後,一萬名日軍搭乘戰艦,從南中國海登陸婆羅洲西北部日產原油一萬五千桶的小漁港豬芭村,凌晨四點,東北季候風挾帶豪雨和閃電,照亮了蒼穹古老的縫罅。
英國人、日本人、華人、達雅克人……故事場景拉回二戰前夕,慘遭日軍攻占的華人村落「豬芭村」小說透過圍繞這座村落所發生的一樁樁衝突、殺戮、侵略,糅合地方風土習俗、民間傳說藉由文學書寫,在慘烈的戰禍消亡、荒煙漫土中,用冷靜、精練、最富麗詭譎的文字,訴說歷史記憶極其殘酷、暴力的寫實面,塑造當代華文小說敘事典範,創造高度藝術張力,重新建構婆羅洲砂拉越的一草一木。
《野豬渡河》從首篇整個故事的核心主角──關亞鳳自縊波羅樹下,作為整個小說的開頭,雨林茅草間的各種動植物聲響、火光爛漫、煙霧迷茫迅速壟罩了整個故事,從一開始埋下的死亡伏筆,作者帶領我們,從關亞鳳生長的豬笆村為核心,周遭人事物分別脫胎成了接下來故事的篇名以及情節,文字精煉而瑰麗,張力飽滿卻引人入勝,像是叢林的奇花異草、珍奇異獸,雜以史實幻化成的傳說與殺戮,漸漸拼湊出自布洛克王朝建立統治百年後的砂拉越到二戰前後,經歷了日軍短暫占領到二戰後的一段歷史。
專文導讀
各界好評
及川茜、甘耀明、白睿文(Michael Berry)、宇文正、朱亞君、李有成、李銳、言叔夏、哈金、封德屏、張小虹、張錦忠、梅家玲、連明偉、陳柏青、黃英哲、黃崇凱、黃錦樹、駱以軍、羅鵬(Carlos Rojas)
及川茜(日本神田外語大學專任講師,臺灣文學與馬華文學的著名日文譯者)
張貴興又一次將由瑰麗、絢爛、血腥的文字所編織的歷史寓言,在我們眼前緩緩攤開。「圖窮」後亮出的帕朗刀,能否殺出一條路,揭開剪不斷,理還亂的家族祕密嗎?」
白睿文(Michael Berry)(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語文學系教授)
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莫言的山東高密、杜思妥也夫斯基的聖彼得堡──這些或真實或虛構的小說原鄉是我們讀者共同想像中的重要文學地標。現在張貴興的婆羅洲雨林也應該列為其中。將近三十年以來,從《賽蓮之歌》到《群象》又從《猴杯》到《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婆羅洲島的熱帶雨林一直是張貴興小說的主要舞台。到現在《野豬渡河》的婆羅洲更展現了作家心目(魔)中的怪異景象、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文字魔力。
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退休〕)
《野豬渡河》是一部深具歷史感的小說。張貴興以其獨特的敘事形式再次引領我們造訪砂拉越煙塵瀰漫、隱晦難明的過去,他的野心在為砂拉越經營一個有異於官方說法的另類敘事。《野豬渡河》文字稠密新奇,情節波雲詭譎,無疑是張貴興睽違多年的一部力作,再一次確立他在臺灣文壇的重要地位。
李銳(中國知名作家)
在張貴興的筆下,你不僅可以看到熱帶雨林的荒莽、瑰麗,更可以見證所謂人類文明史的殘酷與血腥。滔滔不息的豬芭河上,永遠翻滾著此岸的天堂和煉獄。
哈金(知名作家,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
《野豬渡河》是雄勁奇異的小說,將歷史、神話和傳說融為一體,給讀者展現了一個生氣勃勃、真實又魔幻的世界。
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野豬渡河》是台灣熱帶文學另一位「婆羅洲來的人」張貴興的最新大河小說。傳說中《群象》與《猴杯》等了十七年的頑皮家族成員──野豬──終於威猛奔出雨林了。
《野豬渡河》以華麗的文采,傳奇性的敘事,鋪寫二戰期間日軍占領婆羅洲後的諸般腥風血雨。「豬/人」互映,深刻揭露人類文明發展中內蘊的野蠻、掠奪與非理性。它締造出特具開創性的婆羅洲演義,也是張貴興小說書寫的嶄新里程碑。
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暨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
時隔17年,張貴興終於以《野豬渡河》續寫了東馬傳奇,此回的東馬故事展演出更為宏大的史詩般敘事,不僅鋪陳了一部砂拉越史,更為華夷風起的當代注入一股新流。
黃錦樹(作家、文學評論家)
張貴興是當前中文世界文字最富麗詭譎的小說家之一。
他對婆羅洲的濃彩重抹、對風下之鄉黑暗歷史的深入探勘,可說是垂死的民國黃昏絢爛的火燒雲,「台灣」這肚臍眼上長出的一株龍腦香。
駱以軍(作家)
等張貴興的新長篇,可以用「望穿秋水」、「等到紅顏老」來形容。他的《猴杯》,改變了我對華文小說可能難度與高度的一條想像邊界,那是我五根手指之內,「最好的華文長篇小說」之一。他文字的夢境稠密、時空洪荒、雨林之覆遮與歷史哀愁如謎的魅影,都是無人能仿的「張貴興魔域」。不知為何他停筆多年?這部傳說中的《野豬渡河》,終於出版,這可是今年華文長篇小說的大震撼啊。能在《猴杯》快二十年後等到這本長篇,做為讀者,內心感動且幸福。
羅鵬(Carlos Rojas)(美國杜克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婦女研究中心、移動影像藝術研究中心副教授)
始於1941年東馬婆羅洲「豬笆村」,且位於不同帝國制度、不同歷史軌道的間線內,張貴興期待已久的《野豬渡河》用一種獨一無二的敘事方式講一個站在生與死、人與獸之間的難忘故事。
張貴興
祖籍廣東龍川,1956年生於馬來西亞砂勞越,1976年中學畢業後來台,師大英語系畢業後於國中任教。其作品多以故鄉婆羅洲雨林為背景,常處理華人與當地土著間的愛恨情仇與剝削關係。文字風格強烈,以濃豔華麗的詩性修辭,刻鏤雨林的凶猛、暴烈與精采,是當代華文文學中一大奇景。代表作有《伏虎》、《賽蓮之歌》、《頑皮家族》、《群象》、《猴杯》、《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沙龍祖母》等。
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中篇小說獎、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好書獎、時報文學推薦獎、開卷好書獎、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選讀者票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
【預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世界珍貴遺產國寶級善本古籍)(小)◎元釋無聞思聰禪師(譯者: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Regular price $275.00中國元朝印刷技術之先驅,世界上現存最早木刻朱墨雙色印本,經文朱印,註文墨印
珍善本佛經中之最,影響最深遠的佛教經典之一!
閱讀與善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學習金剛般的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
對治人生一切虛妄執著,達到對實相的理解,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是《大般若經》的第577卷,主要譯本共有六種,以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經本最為通行。它是一部記錄佛陀與其大弟子須菩提問答的對話錄,並以夢、幻、泡、影、露、電六喻,來說明空性。該經典群是卷帙宏大的經典,其中《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僅是進入《大般若經》的導覽,而且是千年來探討及注疏最多,影響最深遠的經典之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沒有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都是空的智慧;經中以空慧為主要內容,探討了一切人無我、法無我之理。
關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是比喻。金剛即印度的金剛石,它最光明、最堅硬、也最珍貴,因硬度高,所以能破壞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壞。「金剛」也譬喻為金剛心,具足金剛觀智,力用堅強,能破根本無明(愚痴煩惱),得超生死此岸,而到達涅槃彼岸的金剛心。
「般若」,意譯為「智慧」,是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
「波羅蜜」,意譯為「到彼岸」。彼岸者,是對此岸者說。煩惱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凡夫是此岸,諸佛是彼岸。
「經」,是佛所說的法,也譯為「契經」,契者合也,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簡單來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解釋眾生通過修行而從煩惱輪迴中解脫,並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但是到彼岸並不是表示已經到了涅槃彼岸,而是說修學而能從此岸至彼岸,所以重點在於從此到彼的方法。此經經名的全部含義即是以金剛般的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達到對實相的理解,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兩百面,經摺裝,經文大字朱印,注解雙行墨印。
‧卷首有朱繪〈釋迦說法圖〉,卷末並附刻〈般若無盡藏真言〉、〈金剛心陀羅尼〉、〈補闕真言〉、〈普回向真言〉、〈無聞老和尚註經處產靈芝圖〉、至元六年(1340)潛邑蚌湖市劉覺廣(當時住在中興路)跋并次年(元至正元年)劉覺廣刊經讚,〈南無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末有〈韋陀護法圖〉。
‧書中鈐有〈甘露記〉、〈慈航記〉二朱文長方印。(鈐印:即為印章、蓋印。鈐印,中國古代官方文件或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即加蓋印章。其意義在於表明所屬者對加蓋印章之物的擁有權、使用權或認可。這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
本經原印刷方式
‧明代萬曆年間,大量出現套色印書,而朱墨雙色印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可據以印證其淵源脈絡,是研究中國印刷史難得的一手資料。學者或認為此本係分色分版套印,與後世套色印書相似。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一版而先墨後朱分兩次印成。印墨色者注文,印朱色者經文。印墨色時將經文遮貼,印朱色時則將注文遮貼,主要是紙張必須先後對準同版不同印色的所在,此可謂「套色」,而與後來發展的分色分版,稱為「套版」者不同。
本經開本/規格
1. 菊 32 開,高 18.7 cm × 寬7.5 cm
2. 中式經摺裝
3. 重量(本體):0.75kg;重量(含外箱):0.8kg
4. 商品本體尺寸:長 19.5 × 寬 9 × 高 6 cm
5. 包裝外箱尺寸:長 21 × 寬 10 × 高 7 cm
本經特色
1. 朱墨雙色印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流傳至今,展現中國古代印刷技術之里程碑:朱墨雙色印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末附有朱墨套印寫經圖。經文朱印,注文墨印。中國明代以後,朱墨印刷技術逐漸成熟,如閔凌兩家刊行之套印本即為其中之代表,而朱墨套印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實為此印刷技術之先驅。
2. 見證佛教禪宗傳播弘法結晶:禪宗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相當重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元代僧眾注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則僅有無聞思聰禪師所註這部朱墨雙色印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且其註經謹守禪宗立場,以禪語解經。此外,禪師於經文三十二分標題下創作的36首偈頌,更傳承北宋之文字禪傳統。
3. 傳達佛教與漢文化藝術融合:如同宋元刊印佛經,流行於經文前後加上佛說法圖與護經韋馱像,朱墨雙色印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首有朱繪〈釋迦說法圖〉,卷末有〈韋陀護法圖〉。另附刻朱墨雙色印〈無聞老和尚註經處產靈芝圖〉,皆以藝術、佛像和經變為主要載體。字體端莊秀麗,色彩朱墨分明,燦爛奪目,具有高度藝術鑑賞的價值。
4 提供古籍版本鑑定研究題材:目前學界對於國家圖書館館藏,元至正元年(西元1341)中興路(今湖北江陵)資福寺刻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刊刻字體、裝幀形制、朱墨雙色印法、經文注解、附圖,甚至其注解之於禪宗發展源流意義,各家討論與觀點互異,顯見題材作為版本學研究之能量充沛。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343〜413)
天竺人,翻譯成漢語是「童夀」的意思。其父親鳩摩羅炎,在即將繼任相位時毅然出家,離開天竺,來到了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並被聘為國師。但卻被國王的妹妹逼婚,於是,就有了鳩摩羅什和佛沙提婆兩兄弟。羅什七歲時,母親卻出了家,且還帶著他一起出家,遊歷各地。羅什初學小乘佛學,後來研習《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大乘佛典,使其譽滿西域,名被東土,引起了中國北方政權的注意。
後秦弘始三年(401)姚興攻滅後涼,親迎羅什入長安,迎來了生命中最輝煌的時期。不過這時,羅什已經五十八歲了。姚興篤信佛教,對羅什非常尊敬,以國師禮待,安排他入住逍遙園西明閣,並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請羅什主持譯經事業,還遴選八百佛門俊彥,一同參與翻譯佛經。隨後的十餘年間,羅什悉心從事講法和譯經事業,奠定了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不朽基業。
羅什對中國佛教的影響,從他的譯籍在歷史上受重視的程度就可知,大部分成為中國佛教各宗立宗的經典依據。所譯的大品和小品《般若經》、《維摩詰經》、《金剛經》,成為般若學的要典,後來《維摩詰經》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為禪僧所重,《成實論》為成實宗所宗,《阿彌陀經》、《彌勒成佛經》成為淨土宗的要籍,《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三論宗所依據的論著,《法華經》成為天臺宗最重要的經典,《十住毘婆沙論》也是華嚴宗所重的經論之一,所譯出的其他禪經和戒律類經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羅什全面譯介了根據般若類經而建立的大乘空宗經典,從而推動了般若學的傳播,被譽為四大譯經家之一,素有「譯界之王」的美稱。是中國佛經的播種者,於佛法東傳居功厥偉。
弘始十一年(409)8月19日,羅什自知世緣將盡,向僧眾告別,自言個人才德不足,忝為佛經傳譯,願其所譯經典能流傳後世,發揚光大,並在大眾面前發願,若其所譯經典無誤,願荼毘後舌頭不焦爛。(荼毘:火葬的意思。)
翌日,羅什圓寂於長安,遺體於逍遙園荼毘後,果然舌頭如生,不曾毀損,一代大師,願力難測。
【預購】明日之書套書(一套三冊不拆售):《什麼是民主》+《關於社會階級》+《這就是獨裁》◎育苗團隊(Equipo Plantel)(譯者:張淑英)(繪者: 瑪爾妲·碧娜(Marta Pina)、尤安·內格雷斯葛羅(Joan Negrescolor)、米格爾·卡薩爾(Mikel Casal))
Regular price $64.00什麼是民主,社會階級,獨裁
★二○一六年波隆那童書大獎★
★委內瑞拉圖書銀行文學獎★
《什麼是民主》
除了吸血鬼、怪物、夢幻的故事之外,孩子的書單中,是否也應該有一本關於「選擇權」的書!本書以淺白、生活化、幽默易懂的方式,討論民主的理念,指出民主的意義在於參與以及選擇的自由。這本書讓孩子認識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而且民主是全體民眾努力的成果。
《關於社會階級》
讀過這本書之後,你可能對於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會有不同以往的看法,因為經濟上的不平等,會讓人過著不同的生活。本書以淺白、生活化、幽默易懂的方式,讓人正視人與人之間存在的種種差別,並且認知到這種差別,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所處的社會當中。
《這就是獨裁》
如果你身處一個獨裁國家,基本上你不太有機會看到這本書,但也請不要覺得一切與你無關,因為至今,全世界仍有許多獨裁政權存在。本書以淺白、生活化、幽默易懂的方式,介紹獨裁者的思維、執政方式,以及他們如何透過個人勢力操控國家。
本書特色
【明日之書】套書一共三冊,是專為兒童讀者編寫的公民素養圖畫書。這套書於一九七七年、一九七八年首次在西班牙出版。當時西班牙在長達四十多年獨裁政權終結之後,正往自由的方向邁進,因此需要提供年輕世代關於民主,以及過往無法談論的議題的基本介紹。
書中回溯上個世紀七○年代的重大政治、社會事件,希望能開闊年輕一輩的心智,鼓勵他們以更加寬廣的眼界去思考,但時空轉換至四十多年後的二十一世紀,不難發現這些概念仍迫切需要被普及。在幾乎未更改文字的情況之下,由畫家重新繪製插圖,【明日之書】於二○一五再度出版,在二○一六年波隆那童書展當中,獲得最高榮譽–拉加茲童書獎 (Bologna Ragazzi Award)。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但也常因不同意識形態相互對立,造成社會的不平靜。如何聰明思考、判斷、做出正確選擇,則須對民主、社會階級,以及對獨裁政權有基本認知,【明日之書】以淺白幽默的文字、貼近生活的描述,介紹這些重要觀念,適合兒童閱讀,是一套適合父母跟孩子討論公民素養,以及了解身處社會現況的繪本,用這一套書,幫助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名人推薦
沈雅琪 神老師&神媽咪.資深熱血教師
林蔚昀 作家.波蘭文譯者
黃益中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陳正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張淑英 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兼校長室特別顧問.譯者
葉大華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楊瓊瑩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
(以上按姓名筆畫排序)
一致推薦
趁還有時間和可能性,我們這些大人可以、也必須為今日和明日努力。我們需要這些童書,給未來的孩子,也給過去的我們。 ——林蔚昀 波蘭文譯者.作者
用孩子的語言溝通,不用設限教育的議題,他們可以懂的成人關心的世界。——張淑英 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兼校長室特別顧問.譯者
育苗團隊 Equipo Plantel
「育苗團隊」共有三名成員,由一對夫妻及一位年輕女孩組成。先生是經濟線記者,太太是來自阿根廷的教師,兩人婚後住在馬德里。年輕女孩是這對夫妻的好朋友,也是一名經濟系的學生。三位作者經常聚集在年輕女孩的家裡聊天發想,一起做菜,也一起寫下這三本書。1977年底,這三本書首次在西班牙出版,距離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逝世不過兩年。佛朗哥死後,四十多年來的獨裁政權終結,西班牙終於往自由的方向邁進。在此之前,想在雜誌上看到各式各樣的主題探討,以及為年輕人出版關於政治及社會問題的書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媒體及書籍出版方面,「育苗團隊」的成員有各種合作,但唯有這套書是三人以團隊之名共同出版的。
繪者簡介
瑪爾妲.碧娜 Marta Pina
瑪爾妲.碧娜經常穿梭在城市的跳蚤市場和傳統市場裡,因此發現了許多奇妙的事物:有黑白插畫的舊書報雜誌、有藝術字設計的海報、美麗的攝影照片,和許多不認識的人。
尤安.內格雷斯葛羅 Joan Negrescolor
尤安.內格雷斯葛羅是一位插畫家,他為廣告、媒體、童書或繪本甚至玩具畫圖。他畫卡通,同時也畫許多彩繪海報。
米格爾.卡薩爾 Mikel Casal
米格爾在全世界各地的報紙和雜誌上,發表插畫和漫畫,連遠在南美洲的秘魯也看得到。他是【明日之書】套書的幾位插畫家裡,唯一經歷過獨裁政權的人。雖然他不記得太多事情(因為當時他年紀還小),但是隱約注意到他生活周遭有一股悲傷的氣氛(當時他就像一個裝著天線的小孩)。他從長輩那邊知道,很多人生活在恐懼之中。
譯者簡介
張淑英
現為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兼校長室特別顧問(2019.08 自臺大外文系借調)。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 2016 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2019年起為西班牙王室索利亞伯爵基金會通訊委員。
現為《英語島》、《人間福報》定期撰文。 中譯《世界圖繪》,《佩德羅.巴拉莫》、《紙房子裡的人》等十餘部作品。
首度翻譯童書繪本,讓我想起陪伴兩個女兒成長的歲月,古今中外小說、故事,好些個講述超過五十回,如今長大成人,她們都還記得。用孩子的語言溝通,不用設限教育的議題,他們可以懂的成人關心的世界,我差一點世故老成的筆觸,在譯【明日之書】的過程中找回赤子之心。
給昨日的明日之書
林蔚昀(波蘭文譯者.作家)
第一次看到西班牙出版社的【明日之書】時,我十分驚豔。政治、社會科學主題的童書不好做,要不就是流於說教,要不就是不清不楚,說了等於沒說。【明日之書】的內容簡單明瞭,實事求是又不乏想像力和幽默,重點是,圖都很美。而且,這套書很適合拿來教小孩,因為每本都有附短文介紹,還有問答,可以讓親子/師生互動。
這套書會出現是有歷史背景的。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死後,巴賽隆納的喜鵲科學出版社在1977年和1978年出了一套四本的【明日之書】,和兒童及青少年談什麼是民主、獨裁者、階級和性別(註:臺版只有出前三本)。2015年,西班牙出版社半頭牛沿用原版文字,換上新插畫,重新推出,獲得了2016年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知識類首獎。
在《這就是獨裁》中,我們彷彿偷窺到一位獨裁者的生活。他的日子充滿例行公事(出席閱兵、和名流政要見面並瓜分利益),有時看來荒謬可笑(他讀到的新聞也是審查過的)。在他的統治下,人民過得很痛苦,因為人民只能像考聽寫一樣照他的話去做,不能有自己的意見。當獨裁者死掉或被趕下臺,人們就迎向自由和民主。
獨裁結束了,不代表世界從此大同。民主社會中依然有階級、性別和種族的不平等,【明日之書】對此也沒有迴避。
「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但是,有些事情卻讓人們不平等:力氣,權力,財富,以及文化。」從這句看似中性的描述開始,《關於社會階級》為讀者拉開了兩個懸殊的世界。一個世界的嬰兒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一個世界的嬰兒和父母手足擠在一張床上。一個世界的人站在金字塔頂端俯瞰,一個世界的人在金字塔底部往上爬。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人的立足點並非平等,只要階級存在,勢必有階級的鬥爭。
民主並非從天而降,也不是一次擁有就終身保固。民主可能被濫用,可能變成民粹,人人都有投票權,不代表人人都會負責任的投票。雖然是本童書,但《什麼是民主》其實大人小孩都該讀,尤其是已經可以投票的大人。本書重點太多,只摘其中一段含金量最高的:「還有,必須由所有人來共同監督一切,而不是讓一個人來監督所有人。因為,要矇騙人民是很容易的,比方說,花言巧語、撒錢拉攏,以及,給人民一堆無法實踐的承諾。」
看起來很熟悉,不是嗎?甚至因為太熟悉而讓人心痛了。看這套書時我一直在想:如果這本書早在三十年前解嚴時就在臺灣出版,如果我們也有自己的【明日之書】,今天,或許就不會有人們坐享民主卻還在緬懷威權、想把民主拱手讓人的問題了!
但昨日無法彌補,今日尚且可追(雖然它也很快變成昨日了)。趁還有時間和可能性,我們這些大人可以、也必須為今日和明日努力。我們需要這些童書,給未來的孩子,也給過去的我們。我們要長大成人,才能趕上孩子和未來的腳步。
【預購】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賴俊雄
Regular price $42.00「文學理論」是評價或者研究文學的各式詮釋方法。文學理論不僅是文學閱讀經驗的粹煉與論述化,更是開展文本意義與藝術品鑑的思考徑路;它不僅是文學創作的延伸,更是讓文學創作不斷向前邁進的動力之一。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掌握與當代文學批判相關的基礎理論與知識,並在每一章節尾聲提出幾個問題與思辨,激發讀者運用文學理論提升文學文本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賴俊雄以介紹當代各種文學理論或主義為出發點,引領讀者向外延伸,拓展至對個人生命經驗與當前現實世界與文學批判理論之間的多樣思辨。
賴俊雄
英國諾丁漢大學批判理論及英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曾任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臺南哲學學會會長、蘇雪林基金會總幹事以及成大思沙龍創會執行長等。研究專長為西方當代哲學、批判理論與當代英文文學。專書作品有《晚期解構主義》、《他者哲學:回歸列維納斯》、《傅柯與文學》、《列維納斯與文學》、《回應他者:列維納斯再探》、Deconstructing Boundaries: Critical Essays on Contemporary Theory等。本書為作者在高教二十年對西方當代理論研究與教學的累積成果,可搭配磨課師(MOOCs)雲端十二週課程《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閱讀。
人文宇宙,理論星子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是賴俊雄教授為華語文學界所撰寫的專著。這本書縱論當代文學研究主要的理論現象、大師巨作,以及最重要的,文學理論與其他人文學科的互動方向。賴教授是台灣英美文學領軍者之一,致力理論研究多年,在新作裡他不僅介紹晚近西方學界眾聲喧譁的流派,同時思考立足臺灣的我們與世界理論對話的可能。全書分為十二章,每章包括「批判思考」單元、「問題與思辨」單元、並搭配雲端十二週MOOCs課程的QR Code動畫影片。賴教授的敘述深入淺出,論證面面俱到,所設計的問題與動畫創意十足。此書稱稱多年來僅見的大型文學理論範本。
理論作為當代文學研究的項目,可以溯及上個世紀六○年代。理論的興起,一方面代表文學研究對思想、方法的重視,一方面也與歐美學院日趨專業的取向息息相關。相對於此前文學研究以審美、歷史、或品味的追求,理論強調將文學納入廣義人文語境、社群甚至自然生態,思考種種破與立的可能。這一訴求隨著六○年代末西方學院與政治的互動不斷產生火花。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後現代、後殖民研究,性別研究,新馬克思主義研究,無不發源於此。
但理論與學院體制的關係也不無弔詭之處:理論的興起其實有批判與實踐的訴求,曾幾何時,成為學院之內的學術項目,甚至重複操作學術資本;理論的發展原本基於跨科際的憧憬,但在術業有專攻的學院體制內,每每遭遇知易行難的考驗。而理論與文學科系鉤,似乎暗示修辭、言說是其最後的歸宿。
針對這些弔詭,賴教授反覆說明理論如何擺動在思想與實踐之間,辯證其間的張力,爭取最大的爆發點。理論的越界行動也許不能為每一領域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應,但在傳播過程中,改變已經發生。而文學不應被視為理論僅有的棲居之處;恰恰相反,正因為文學包羅萬象,才成就理論「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心雕龍》)的無限可能。今天社會許多朗朗上口的話題, 從 「眾聲喧譁」 到後殖民批判、性別平權,從離散、創傷、記憶到生態、唯物,無不來自文學與理論的交相為用。這些話題早已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肌理。
而文學理論必須與當代接軌,才能產生最大的辯證性。「當代」不只意味當下此刻,你我感同身受的時間現場。用阿岡本 (Giorgio Agamben) 的話來說,當代更指向我們尚未及親臨、卻已經一閃而過的時刻,或多重時間軸線錯位的交集。真正具有當代意識者拒絕視眼前的現實為當然,並不斷在其中看出裂縫與皺褶。她直視時代,穿透光明,反而看見「黑暗的光束」(beam of darkness)撲面而來。當代永遠是反當代。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全書始自形式主義及新批評及結構主義,探討四、五○年代後文學研究由批評轉換成為理論的契機。那是西方啟蒙運動、人文主義思潮最後的轉折點。之後「人」與「人文」的定義與實踐不斷受到挑戰。據此,賴教授介紹精神分析,後結構主義,解構學說,後殖民、後馬克思、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性別理論、以及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後人類研究、生態批評,以及新唯物論。賴教授出入各家學說,旁徵博引,如數家珍。不僅作出縱向考掘,也力求各章之間相互呼應。如精神分析一章介紹佛洛依德和拉岡(Jacques Lacan) 學說之間的傳承與背離,繼以紀傑克 (Slavoj Žižek)的左翼拉岡式心理分析;而紀傑克的論述又和解構學者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馬克思的幽靈」論、後馬克思主義諸家如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晚期資本主義論產生既聯合又鬥爭的關聯。又如賴教授注意當代「他者」的討論崛起,而且見仁見智、精彩紛呈,包括收編性他者(如各種身分認同)、邊緣性他者(如動物研究)、心理學他者(如拉岡的大小他者)、內在性他者(如德勒茲, Giles Deleuze)、與先驗性他者(如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等。凡此都說明當代理論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彼此之間相互串聯或逆反,形成龐大的思辨網絡。
【預購】心◎董啟章
Regular price $27.00心病還需心藥醫
以寫作進行最深刻的心靈治療
從前現代到後現代
兩個時代,兩個病例,兩種焦慮和鬱悶
向一百年前夏目漱石的《心》的致意之作
自然史三部曲、V城四部曲、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
「2014年香港書展年度作家」──董啟章
出道以來最直接、最私密、最大膽的直面人心
從香港、日本、台灣到新加坡,跨國界最新長篇小說
你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以至於你的意識,就是我的意識。你的每一個覺受,都是我的覺受。把自己完全開放,去迎接它,感受它吧!
看清楚了嗎?那就是心之幻變。
我以種種色相來到你面前,讓你能認識我。
所以,記住了!
我和你,原是一體。
一個寒冷的冬夜,當妻子正身在異國,
一具骷髏似的女體鑽進了作家D的被窩……
一個稱為こころ的女子,強行闖進了D的生活……
一個病人,一個照顧者,角色不知不覺地逆轉……
一次突如其來的離奇遭遇,牽引出
一則《聊齋》式的詭異故事,
一段非人情的三角關係,
一場意馬心猿的身心病,
一篇私小說式的自白書。
「你這次離開了大半年,我獨自一人看家,想不到得到一個特別的機會,去認識心,面對心,了解心的秘密。由無心,到交心,到多心,到違心,結果卻變成了癡心,而不能放心,當中有許多始料未及的地方。到了此刻,坦白說,我依然搞不清楚自己的心意。究竟如何做到隨心,而又不為心所困,做到順心,而又不為心所迷,我並沒有把握。幻象是心,實相也是心;萬法唯心,無法也唯心。那究竟心是誰呢?是甚麼的一樣東西呢?是人呢?還是非人呢?是物呢?還是非物呢?是我呢?還是他呢?還是非我又非他呢?我竭盡所能,試圖去了解心,但心卻始終不為我所解,這也許就是我無法捨離的原因。這樣難捨難離的局面,最終能怎樣收拾呢?我確實並不知道。」
董啟章
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事寫作及兼職教學。1994年以〈安卓珍尼〉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同時以〈少年神農〉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1995年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1997年獲第一屆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2005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出版後,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誠品好讀雜誌年度之最/最佳封面設計、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2006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榮獲第一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決審團獎。2008年再以《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獲第二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2009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2007/2008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2010年《學習年代》榮獲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2011年《學習年代》榮獲「第四屆香港書獎」。2011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簡體版)榮獲第一屆惠生‧施耐庵文學獎。2014年獲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
著有《紀念冊》、《小冬校園》、《安卓珍尼:一個不存在的物種的進化史》、《家課冊》、《說書人:閱讀與評論合集》、《講話文章:訪問、閱讀十位香港作家》、《雙身》、《名字的玫瑰》、《講話文章Ⅱ:香港青年作家訪談與評介》、《V城繁勝錄》、《同代人》、《The Catalog》、《貝貝的文字冒險:植物咒語的奧祕》、《衣魚簡史》、《練習簿》、《體育時期》(香港︰蟻窩)、《第一千零二夜》、《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對角藝術》、《時間繁史‧啞瓷之光》、《致同代人》、《學習年代》(《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上篇)、《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博物誌》、《體育時期(劇場版)【上、下學期】》、《美德》、《名字的玫瑰: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Ⅰ》、《衣魚簡史: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Ⅱ》、《心》。
【預購】命子◎董啟章
Regular price $24.00 寫給爸爸、寫給兒子、寫給自己,建構三代人,一個完美,有溫度,香港人的故事三稜鏡,書展大獎得主董啟章最新長篇小說大突破!
這是爸爸的孫子,也是他兒子的書,又成了關於他兒子的父親,也即是他自己的書。
繼《心》、《神》、《愛妻》後,董啟章最平易近人、溫暖、笑中帶淚的作品。
繼《愛妻》探究兩性關係與夫妻婚姻中的愛慾本質及可能,董啟章又一人性關懷力作,從父子相處著眼,書寫父母與子女的角力與期望。
《命子》以父親的角度,進入存在或不存在的兒女之人生。第一部分〈命子:果〉以回憶錄/生活散文形式,寫父子的相處日常和兩人之間的相互「忍讓」,寫兒子果之執著,為人父母之甜蜜無奈,讀來生動幽默。第二部分〈笛卡兒的女兒〉,則是沒有女兒的作者,透過虛構笛卡兒的人物傳記,想像一個有女兒的人生。第三部分〈命子:花〉則虛構另一個不存在的兒子花的書信,試圖作為真實兒子的對照,也帶入自己孩提時的記憶,作為另一種隱性式父對子的期待。
透過寫實、虛構、再虛構的書寫策略和角度,熔散文和小說於一爐,讓父與子在最想不到的地方接通。
董啟章:關於兒子,我寫的時候極為小心,反覆思量,要怎樣措辭,怎樣挑選,怎樣剪裁,或採用怎樣的語調和角度,以呈現一個既真實但又於他無損的形象。就算我是父親,又是一個作家,我也沒有權隨意取用自己兒子的人生,作為我的寫作材料。……我給兒子親自過目……他並不介意,似乎深明寫作的本質。總體來說,他的評語是:寫得幾好笑。我認為,這是我從他身上所可能得到的最高評價。
作者簡介
董啟章
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事寫作及兼職教學。1994年以〈安卓珍尼〉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同時以〈少年神農〉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1995年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1997年獲第一屆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2005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出版後,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誠品好讀雜誌年度之最/最佳封面設計、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2006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榮獲第一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決審團獎。2008年再以《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獲第二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2009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2007/2008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2010年《學習年代》榮獲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2011年《學習年代》榮獲「第四屆香港書獎」。2011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簡體版)榮獲第一屆惠生 施耐庵文學獎。2014年獲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7年《心》榮獲「第十屆香港書獎」。2018年《神》榮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2019年以《愛妻》獲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
著有《安卓珍尼:一個不存在的物種的進化史》、《紀念冊》、《小冬校園》、《家課冊》、《說書人》、《講話文章:訪問、閱讀十位香港作家》、《講話文章II:香港青年作家訪談與評介》、《同代人》、《貝貝的文字冒險》、《練習簿》、《第一千零二夜》、《體育時期》、《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對角藝術》、《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學習年代》、《致同代人》、《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博物誌》、《美德》、《名字的玫瑰: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I》、《衣魚簡史: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II》、《董啟章卷》、《心》、《神》、《愛妻》、《命子》等。
後記
像我這樣的一個男孩
二○一八年八月至十二月,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駐校作家。教學工作並不辛苦,學生非常認真,堂上練習和回家的功課都做得十分用心。要求作家參與的演講和活動也不多,我有充分的自由時間寫作和閱讀。
我住的宿舍位於「南洋谷」,離飯堂和超市很近,對於不太挑食的我,飲食的問題很容易解決。三房兩廳的單位,對獨住者來說有點太大。我把大飯桌變成我的工作桌,前面就是空蕩蕩的大廳。我從未曾在如此廣闊的空間裡寫作過。早上有鳥聲,晚上有蟲鳴,四周寧靜得像身在深山。有時一連幾天沒人打擾,從早到晚都不用說一句話。我突然尋獲了渴望已久的隱居生活。
單位在房子的三樓,景觀甚佳,對面是樹木和小山。因為較高,蟲蟻也相對較少。最常見的是一條每晚從門縫下鑽進來,沿著牆邊溜裡廚房的壁虎。壁虎行動利落,不擾人,只是經常留下糞便。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前面據說非常漂亮的藍湖和公園,因為學校的發展工程,每天都在挖掘、倒泥和架設建築物,白天有時會有點吵。不過關上窗,習慣了也沒有甚麼。在幾個月間,看著工人們每天辛勤勞動,逐漸把地形完全重塑,感覺跟寫長篇小說也有點像。
每天早上七點起來,在綠意盎然的校園,沿著那些微微高低起伏的路段步行,看著那些寄生著多種植物的熱帶巨樹,感受著早晨清涼的風和微濕的氣息,或者看著晨光在薄雲中透出,在樹冠的枝葉間散射成充滿神聖感的光柱。在經過田徑場的時候,看著每天都遇見的跑步者,或者每逢星期一至三參加足球訓練的青年(當中星期二那一組有三個女生),或者從游泳池濕漉漉地跑出來的晨泳者,感覺到時間永恆地重複,但又不斷地逝去和變化。
《命子》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就是在駐校期間完成的。相較於第一部分的回憶錄或生活散文的形式,完全虛構的第二部分「笛卡兒的女兒」是一個反照。我刻意加入許多注釋,寫成好像譯自外文的人物傳記的模樣,但角度卻是主觀的,也即是一個父親的角度。在構造一個想像的女兒之後,我覺得無妨再構造一個想像的兒子,於是便有了第三部分的構思。這個不存在的兒子花,是真實的兒子果的對照。作為一個「弟弟」,我想知道「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兒子」有甚麼可能性。也許他只是作為大人的我試圖回復年輕的偽裝。
在我八月初離港之前,兒子正奮力寫作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我不知道繼兩年前的第一次認真和密集地寫文章,是甚麼契機促使他重燃寫作的熱情。今次的文集「出版」(自己打字、排版、列印和釘裝)之時,我已經身在新加坡。他在家裡搞的新書發佈會,我沒法親臨,只能在手機上看錄影片段。他印出來的成書,也要等他八月底和母親過來南大探我才拿到手中。當然免不了要付上新幣五元,即港幣三十元。雖然之前妻子已經用手機傳來了文集內容,但一書在手還是我這等老派人不能改掉的習慣。
文集今次有題目,叫做《像我這樣的一個男孩》,一看便知出自西西,但兒子其實沒有讀過原著。副題是「了解一個外來的十五歲的男孩怎樣看世界」。一打開便看到自序〈來自星星的我〉。為甚麼會把自己稱為「外來的」或者「來自星星的」?因為他很自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跟其他「地球人」不一樣。也怪我之前寫了一篇〈星之孩子〉(在本書第一部分),給他看後他深感認同,所以出現了這個念頭。自序中解釋了他再寫散文集的來由:因為他重看舊的文章,發現自己這兩年來有很大變化,所以想跟大家分享。然後便簡介了文集內的文章和分類。最後也感謝了黃念欣教授(他母親)給他的文章提供意見,以及義務幫忙校對。我並不出奇,他沒有提到我。
我曾經思考良久,要不要在本書中引述他的新作,甚至輯錄其中一些篇章。兒子自己也明白,這些不能算是文學創作,而是一個少年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的文章。雖然,他對自己中文書寫能力的進步,也是滿有自信的。老實說,對平日甚麼都不寫的兒子來說,一寫便寫出了這樣具表達力的文字,我是很驚訝的。在我心目中,這些文章寫得很好,但那個「好」不是一般的判斷文藝作品的好。它的「好」,除了語言表達清晰準確,還有的就是它的真誠。這真誠包括毫不臉紅也絕無吹噓的自我欣賞,但又同時具有自我批評和反省的自知之明。有些寫到親友間的事情,可能會說得太直白了一點,令人感到些許尷尬,但大家都會諒解他的坦白。他就是不懂得也不覺得需要隱藏甚麼的人,包括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面對這樣的人,你會很容易喜歡他,但也會被他無意間傷到。然後,又會不問因由地寬容他。
不過,為了保障他的私隱,我還是決定不引述和輯錄他的最新文章了。那些最美好或不那麼美好的東西,就留給我們自己的親人圈子吧。至於本書關於他的第一部分,我寫的時候極為小心,反覆思量,要怎樣措辭,怎樣挑選,怎樣剪裁,或採用怎樣的語調和角度,以呈現一個既真實但又於他無損的形象。就算我是父親,又是一個作家,我也沒有權隨意取用自己兒子的人生,作為我的寫作材料。這一點我是十分自覺的,但有沒有做到恰到好處,則依然感到有點不太踏實。這個部分的初稿,我給兒子親自過目,以他不反對為底線。他對當中一些事實作了糾正和補充,但對一些細節的改動或虛構,他並不介意,似乎深明寫作的本質。總體來說,他的評語是:寫得幾好笑。我認為,這是我從他身上所可能得到的最高評價。定稿之後,本來想給他再審閱一次,怎料他說:這是你的創作自由,我沒理由干預。
至於他的最新文集,我就把裡面的文章題目記錄在此,讓大家窺見一班,一個自稱來自外星的少年的思想世界吧。「思考篇:一、超強記憶;二、陰謀論;三、回憶;四、忌諱;五、鏡子(二):多面鏡」;「生活篇:一、自己也不能理解的;二、瘋笑;三、老師;四、諸事八卦;五、零彈性;六、享受;七、知錯不能改」;「校園篇:一、這個很乖的;二、團體恐懼」。
在新文集的封底,兒子用了一張他以前去行山時拍的照片。照片中的他背向鏡頭,站在一處山崖邊,面對著天空中西下的夕陽,和一片金光的大海。他張開雙臂,手心向上,站成一個十字架的剪影,像極一個吸收天地精華的神人,或者正在接收宇宙訊息的外星人。在照片下面印了一行文字:「我與萬化冥合了。」我第一次看到,心頭一震。這像一個少年的話嗎?這不就是作為父親的我所曾寫下的遺願嗎?父與子,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接通了。
【預購】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一九四九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 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王曉珏(譯者:康凌)
Regular price $49.00【預購】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十九世紀中國竊盜案件的多元分析◎巫仁恕,吳景傑
Regular price $51.00在宏觀層面,本書關注同治朝巴縣竊盜案件與重大歷史事件及社會變遷的關聯;在微觀層面,則呈現了犯罪動機的多樣性,挑戰了「貧窮即犯罪」的觀點。此外,也詳細考察清代竊盜相關法令、竊賊身分與行竊類型、案件審理流程及機制,並透過分析被盜物品,揭示了當時的物質消費情況和城鄉差異。
經由對日常犯罪的探討,書中的論述在史料、方法與觀點上均有所突破,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作者意在喚起對犯罪史的重視,尤其是注意犯罪者的能動性,且藉司法檔案來探析社會結構的變化,對於研究清代社會史、法律史、犯罪史的學者而言,本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分別曾兼任於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並曾任中興大學歷史系合聘副教授。曾受邀訪學日本、美國、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法國與以色列等重要學術機構。110年度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獲獎人。
吳景傑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法律史與社會史。
【預購】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游靜
Regular price $45.00本書重溯香港上世紀20至90年代的文化脈絡,
建構出香港電影中文化政治的史觀,
對昨日與今日的香港,提供不一樣的理解。
作者游靜爬梳大量原始資料,穿梭於電影個案解讀、影人自述,及時空政治脈絡分析;大歷史與微歷史之間,國、粵片兼論,細緻勾勒出香港百年璀燦光影,洞察歷史足印的偶然與必然,為華語電影研究、殖民及冷戰研究、香港文化研究,開創新天。同時提出關鍵探索及叩問:
▎對香港的思考成為協助反思其他華語文化歷史的資源。
▎作為華語電影世界的夢工場,香港電影的獨特貢獻在哪些方面。
▎香港電影史如何與文學史息息相關?
▎香港電影成為無權無勢的庶民抒解焦慮不安的重要場域。
▎李小龍的奮不顧身是香港傳奇的比喻。
▎香港主流道德價值曾經歷怎樣的翻新打造。
▎「大冷戰」與「小冷戰」如何影響香港電影發展?
▎香港電影史如何同時見證殖民治理與文化冷戰的軌跡?
▎資本主義現代性怎樣改造性/別關係,風月片如何展現反殖心結。
▎新浪潮電影如何叩問香港的冷戰前沿位置?
▎喜劇是香港夢的呈現?無厘頭揭示時代的壓迫、港式主體的反撲?
透過回顧香港電影史,進一步深思過去耳熟能詳的電影、人物、性別角色、文化歷史及其構成,體味今天華語以致全球流行文化,如何依舊從這份龐大深厚的歷史遺產中取經。
很喜歡游靜老師談楚原導演以及李翰祥導演一段,當時年紀輕,看完只覺得輕浮。經老師分析,深感我當年真是大錯特錯。——重點就在括號裡(影評人)
構越香港電影70年發展,游靜以不同的史觀,為主流華語片論述,作出新平衡。也凸顯了港產作品的豐富性。 ——黃建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原以為香港電影「這麼近」,本書卻能讓我們看到「那麼遠」。拜讀完,香港於我也有了更複雜的情懷與意義。」——聞天祥(影評人)
(推薦語依推薦人姓氏筆劃排序)
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學士、紐約社會研究新校媒體研究系碩士、紐約惠尼藝術館藝術創作獨立研讀課程畢業生、倫敦大學皇家郝露威學院媒體藝術系博士、夏威夷大學洛克菲勒獎助人文學科博士後。曾主編香港《電影雙週刊》,並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現為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
著有《另起爐灶》、《裙拉褲甩》、《性/別光影:香港電影中的性與性別文化研究》、《史前紀》、《大毛蛋》、《我從未應許你一個玫瑰園:香港文化政治生態》、《游於藝》、Filming Margins:Tang Shu Shuen, a Forgotten Hong Kong Woman Director:編有《性政治》、As Normal As Possible:Negotiating Sexuality and Gender i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等。詩集《不可能的家》獲2002年香港文學雙年獎詩組推薦獎。電影及錄像作品曾入圍臺灣金馬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展等。《好郁》榮獲葡萄牙費加拿霍斯電影節影評人大獎、《流》榮獲日本視象論壇評審團特別獎等。
【預購】聖誕老公公要罷工! Another book about Santa◎蘿拉·邦廷( Laura Bunting)(譯者: 劉亞菲)
Regular price $29.00★顛覆聖誕經典故事,妙讀聖誕老公公新故事★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聖誕書,在故事裡,聖誕老公公罷工了!正當聖誕節故事一如往常的開始時……
「呵~呵~呵~暫停一下!不要再讀聖誕老公公的書啦!」
每當孩子們開始讀聖誕故事時,聖誕老公公就必須停下手邊的工作來配合故事的演出,即使他正在忙於重要的聖誕前置工作,像是……閱讀聖誕願望、為拍照擺姿勢、餵養馴鹿……。
聖誕老公公累了,他……不想做了!怎麼辦,聖誕節不能沒有聖誕老公公。不如……找一個新的聖誕老公公吧!
「邱比特呢?太光溜溜了!」
「還是小精靈?太胡鬧囉!」
「龍?太火爆!」
糟糕!都不適合……這樣聖誕故事演不下去了,該怎麼辦呀!小朋友們,快來幫忙想想可以怎麼拯救這場聖誕危機。
故事一定要有既定的結局嗎?這本不一樣的聖誕書,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激發出自己的「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說出一個屬於自己的聖誕故事。換個孫悟空來當聖誕老公公?還是土地公來當呢?有100個創意點子,就有100個獨特故事,親子一起閱讀,開創屬於你們的奇妙故事!
怪誕推薦
許伯琴|親子共讀頻道「我們家的睡前故事」 小妹媽媽
游雅芸(小花姐姐)|繪本說演工作者
繪本帶我去旅行|閱讀推廣人
蠟筆哥哥|繪本創意工作者
(依姓氏筆畫排序)
聖誕老公公是每個孩子非聽不可的故事,當經典不在該如何守護大家的童年回憶?用創意與想像加點團結力量,讓心暖暖的度過聖誕季吧!── 游雅芸(小花姐姐)|繪本說演工作者
聖誕老公公為什麼罷工了?我們的節日可不能沒有他啊!今年聖誕節就看這本,一起來為聖誕老公公分憂解勞吧!── 繪本帶我去旅行|閱讀推廣人
澳洲童書作家,同時也是菲利浦.邦廷的妻子。在成為童書作家前,待過電視廣告圈,更在澳洲、新加坡、倫敦、杜拜擔任雜誌編輯和專欄作家。與菲利浦多次合作,作品在世界各地出版並且翻譯成多國語言。其中《說謊鳥》入圍2020年澳洲兒童讀物理事會(CBCA)年度注目童書。在擔任母職的過程中,更重新發掘童書的魔法和力量,與孩子們住在陽光普照的澳洲海岸,在大自然的環抱下,邦廷夫婦共同育兒與創作。
個人網站:laurabunting.com.au/
繪者簡介
菲利浦.邦廷(Philip Bunting)
澳洲童書作家、插畫家,擅長以幾何形狀、繽紛柔和的色調,創造出可愛討喜的角色。他的畫作獨具風格,創作主題包羅萬象。他對創作童書情有獨鍾,希望為說故事的家長和聽故事的孩子帶來更多樂趣。
菲利浦的作品已在全球超過25個國家出版銷售。他的第一本書《Mopoke》於2017年出版後多次獲獎,包括CBCA榮譽獎,2018年入圍凱特格林威大獎。他的作品有《給孩子的大歷史:我從哪裡來?》、《民主比較好!》、《給我一點太空!》、《呼叫!地球需要你》、《說謊鳥》、《媽媽天才不一樣!》、《天才爸爸不一樣!》、《才不可愛》、《熊的新故事》、《飛向起點》、《我,微生物&我》、《不可思議的動物大集合》等書。
個人網站:philipbunting.com/
譯者簡介
劉亞菲
「繪本,生活練習」主筆,繪本譯者、閱讀推廣者。願閱讀嘉惠生活。
譯有《瑪麗愛穿什麼就穿什麼》、《世界的孩子上學去:全球學生的真實歷險記》等。
【繪本,生活練習】粉絲頁 www.facebook.com/reading.lifepractice
【預購】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蒲慕州
Regular price $32.00 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之禍,數千人喪命、太子自殺。
後世典冊經常提及此事的慘烈,
巫蠱之術也成為往後數百年宮廷鬥爭的新工具,
對內廷政治、社會記憶以及宗教心態均造成一定的影響。
作者簡介
【預購】抓住一個春天(永恆青春版,增收新版序文,揭開吳念真人生第一本書的千絲萬縷)◎吳念真
Regular price $25.00「面對這本書,一如面對青春、面對初戀,或面對初為人父的自己。」
《抓住一個春天》共收錄十一篇短篇小說,這是吳念真於1977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也是他最初始的創作種子。彼時青澀之氣未褪的他,竟已能用精熟的眼光捕捉日常中的靈光碎片,而眾生的幽微情感,即如此在他的輕巧筆下被一一重現。
二十五歲的他,在〈後記〉中是那樣傲然、堅定:「回顧年輕但無由浪漫的來路,細數這些年的收穫,我的確得到一個永恆的春天,由此以往不管將來如何,有這些情感為伴,深信我會珍視這段路程的一點一滴,深信我會昂然地邁出下一步。」
如今,人生邁入七十大關,吳念真早以善寫能導享譽藝文界。回望一路走來的軌跡,他說:「《抓住一個春天》從書寫、投稿、發表,直到出書前後所遇到的人與事,幾乎影響、改變甚至決定了我之後的生涯。」
時光倏忽半個世紀,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何因一篇小說誤打誤撞開啟他的職業生涯,那些「扒鬆了泥土,開闢了一塊園地」的貴人又是如何在旁守護、澆灌這株幼苗,看他一路茁壯成長,長成最自然舒展的樣子……
這本書關於那個單純而美好的七○年代。
關於一位沒沒無聞的青年,如何在生命之春、迷惘之際,摸索前行。
也關於每一個人,如何抓住屬於自己的,永恆的春天……
吳念真
1952年生於九份。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臺灣影視導演、編劇、演員、作詞人及藝術監督,是首位三金(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滿貫得主。1976年開始小說創作,曾獲吳濁流文學獎,並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1981年起開始創作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曾主持TVBS「臺灣念真情」、公共電視「這些人 那些人」,導演、企畫及代言的廣告無數。2001年加入綠光劇團編導行列,開始創作舞臺劇劇本,以《人間條件》系列為主要作品。
現任「吳念真企劃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綠光劇團」藝術監督、「綠光創藝製作公司」董事長。
著有小說集《邊秋一雁聲》、《特別的一天》等,散文集《台灣念真情》系列、《這些人,那些事》、《念念時光真味》,電影劇本《兒子的大玩偶》、《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戲夢人生》、《多桑》等七十餘種,繪本《八歲,一個人去旅行》等。
【預購】跨界理論 Theorizing Across Borders◎史書美
Regular price $38.00理論如何成為在地實踐?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其跨界性和特殊性的關係?數十年來,比較文學家史書美從台灣和美國兩個語境出發,關注這兩個語境有如維恩圖式般,有重疊也有分別的場域,更把這個場域,擴大到與世界史糾葛的大語境中,思考理論的各面向,諸如:批判理論、認可機制、比較方法、克里奧化、跨國主義、(不)可通譯性、種族論述等。由於這個世界史的語境,已然是一個龐大的關係網,史書美汲汲發掘並批判這個關係網中,不同層次的權力關係與各種階序(如種族、殖民、性別、知識等)的運作,並以這樣的批判為基礎,進一步提出有創意、符合在地社會文化實況,又有一定程度普遍性的理論思維。其最終訴求,是反叛西方中心和殖民者中心的理論霸權,不僅擺脫知識殖民的迷障,更以創新思維超越這個迷障,對在地且跨界的理論有所建樹。史書美所創建的華語語系研究,也許可視為其理論思維的企圖,落實了跨界、跨層次、跨標度,卻同時堅持在地批判和多維批判,兩者相輔相成。這是一本對批判理論、女性主義、後殖民和定居殖民論述、比較文學、世界文學、以及華語語系研究感興趣讀者的必讀之書。
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Irving & Jean Stone人文講座教授、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榮譽講座教授。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陳漢賢伉儷講座教授,美國加大首任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講座教授,美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等。華文著作包括《視覺與認同:華語語系呈現,表述》、《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合編《知識臺灣:臺灣理論的可能性》和《台灣理論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