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二版書封復刻1893年巴黎歌劇首演海報)
- 103
- 123
- 1569–1999
- 18
- 2023
- 2023年6月號
- 238
- 464
- 4711228588831
- 471137837026306
- 6
- 9771819917032
- 9786263084964
- 9786263103795
- 9786263104402
- 9786263104440
- 9786263150577
- 9786263153066
- 9786263357372
- 9786263526198
- 9786263538160
- 9786263572317
- 9786263610590
- 9786267046951
- 9786267052822
- 9786267074220
- 9786267084298
- 9786267099728
- 9786267212172
- 9786267234419
- 9786267240380
- 9786267279076
- 9786267284100
- 9786267288375
- 9786269638086
- 9786269668762
- 9786269685448
- 9786269687299
- 9786269693436
- 9786269702329
- 9786269716401
- 9786269722167
- 9786269832026
- 9789570532296
- 9789570534184
- 9789571368184
- 9789571370965
- 9789571379739
- 9789571389127
- 9789573321897
- 9789576589997
- 9789576806469
- 9789577416834
- 9789578567528
- 9789578654648
- 9789579072700
- 9789579072816
- 9789579439589
- 9789628993284
- 9789860660784
- 9789860741032
- 9789860762433
- 9789861786643
- 9789862823163
- 9789862897812
- 9789863235170
- 9789863235361
- 9789863811527
- 9789863844945
- 9789864943678
- 9789865067540
- 9789865488505
- 9789866474507
- 9789869236843
- 9789869827614
- 9789869880169
- 9789888026548
- Andy Stewart Mackay
- Antony Penrose
- Belarus
- BEYOND THE STORY:10-YEAR RECORD OF BTS
- Boy love
- Crown
- Dave Goulson
- David McComb
- Elizabeth Kolbert
- Essays After Eighty
- Guynecology : the missing science of 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 INK
- Jamuan Khaoyam
- Jeffrey J. Harrison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June 2023
- La Distinction :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 Lithuania
- Louisa Lim
- Marilyn Monroe: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
- Marilyn: Una biografía
- María Hesse
- Middle
- Mike Michalowicz
- Nikita D.Coulombe
- One Plastic Bottle at a Time
- Philip Zimbardo
- Pierre Bourdieu
- Rene Almeling
- Serving Tea: Stories from Taipei’s Red-Light District
- Seth Godin
- Silent Earth: Averting the Insect Apocalypse
- Sky:陳肇天寫真書
- T0P
- Tetsuhiko
- The Carbon Almanac: It’s Not Too Late
- The Jewish Roots of Christianity: How the Church Was Uprooted,Strayed from the Truth,and How God Is Pointing the Way Home
- The Lives of Lee Miller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
- The Pumpkin Plan: A Simple Strategy to Grow a Remarkable Business in Any Field
-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 Poland
- Timothy Snyder
- UFO&宇宙人大百科
- UFO&宇宙人大百科:107則幽浮與外星人造訪地球實錄揭祕
- Ukraine
- Under a White Sky: The Nature of the Future
- UNITAS
- Van Gogh
- verse
- VERSE(6月號/2023)(第18期)
- vibes
- VIBES(5月號 /2023)(第3期)
- Will McCallum
- 《字花》103期「通關者密語」
- 「去了」到底是要去哪裡?好色日本性愛史:從浮世繪到性典籍看江戶時代的情慾文化,走進「性福」的極樂世界
- 【德文直譯.唯美精裝】
- 一個操盤手的告白(三版)
- 一起來出版
- 一頁文化
- 丁凡
- 三成美保
- 三采
- 上海三聯書店
- 上野仟鶴子
- 不明飛行物與逆向工程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
- 並即時改變之書
- 中國
- 中國文化
- 中國文化史
- 中國歷史
- 中港台澳評論
- 亂世麗人李香蘭(貳)光風帶雨
- 亂世麗人李香蘭(貳)光風帶雨:一代名伶李香蘭的戰爭、電影與歌
- 二〇四六出版
- 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
- 亞洲史
- 交易
- 京華煙雲【全3冊珍藏版】
- 京華煙雲【全3冊珍藏版】 Moment in Peking
- 亮光(香港)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物
- 人物傳記
- 以脆弱冶金:楊佳嫻私房閱讀集
- 仲英濤
- 企業
- 伊之文
- 伊麗莎白·寇伯特
- 何政廣
- 何玉方
- 余華
- 余韋達
- 佚齋樗山
- 佛教
- 作手
- 作手:獨自徘徊天堂與地獄
- 你認識這些樹嗎?
- 你認識這些樹嗎?:160種生活裡隨處可見的樹木果實全圖鑑
- 倪匡
- 倪匡短篇
- 倪匡:吾寫又寫4
- 偶像團體
- 傳奇人物
- 傾向出版
- 允晨文化
- 全球化
- 全部幹掉
- 八方(台灣)
- 八旗文化
- 六四
- 其他
- 凶年巡禮
- 刺青
- 刺青,有故事
- 刺青,有故事:百年刺青傳說,最任性的奇人軼事,最豐富的刺青圖案(18禁)
- 劉以鬯
- 劉曉波
- 劉維人
- 劉羿宏
- 劫後書
- 動物
- 勵志
- 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 南瓜計畫
- 南瓜計畫:狠心摘弱枝,才能有最強競爭力的經營法則
- 印刻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6月號/2023)(第238期)
- 原點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又一個時代
- 古典
- 古早
- 只限老友
- 可畏的想像力
- 台三線版
- 台灣
- 台灣商務
- 台灣文學
- 台灣角川
- 同志小說
- 吳世宗
- 吳明益
- 品味
- 哈傑夫
- 哈杰夫
- 哲彥
-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
- 唐納·霍爾
- 唱歌
- 商業理財
- 商業管理
- 商業財經
- 嗅熱鬧
- 回憶錄
- 回顧
- 圖文
- 圖文書
- 圖解全球碳年鑑
- 圖解全球碳年鑑:一本揭露所有關於碳的真相
- 在大滅絕來臨前:人類能否逆轉自然浩劫?從水利、生態設計、環境科學、基因研究到地球工程,普立茲獎得主對人類為解決地球問題帶來更多課題的觀察與思索
- 基本書坊
- 基督教
- 基督教的犹太根源:教会如何偏离真理的源头、被连根拔起,而神正指明回家之路
- 基督教的猶太根源:教會如何偏離真理的源頭、被連根拔起,而神正指明回家之路
- 堡壘文化
- 塑膠
- 墨香銅臭
- 壽江
- 外星人傳奇
- 多田多惠子
- 多角度剖析兒虐事件的真實樣貌,守護孩子健全成長機會的教養省思
- 大佛頂首楞嚴經(翻口刷金32開精裝)
- 大牌出版
- 大荒
- 大衛‧麥庫姆
- 大陸
- 天安門
- 天狗
- 女性
- 女性的世界史:理解性別意識與歷史變遷,開啟性別史的新視野
- 好人出版
- 好讀
- 如果出版社
- 妮基塔·庫隆布
- 姜明錫
- 姬岡壽子
- 威爾·麥卡拉姆
- 婁愛蓮
- 孔謐
- 字花
- 字花編輯部
- 學研教育出版
- 宇山卓榮
- 安東尼·彭若斯
- 安迪‧史都華‧麥凱
- 宋玉雯
- 宗教
- 宗教命理
- 宮崎徹
- 寂靜的地球
- 寂靜的地球:工業化、人口爆炸與氣候變遷,昆蟲消失如何瓦解人類社會?
- 寫真
- 寫真書
- 小光點出版
- 小寫創意有限公司
- 小日子
- 小日子:讓心鬆弛的咖啡館(6月號/2023)(第123期)
- 小濱正子
- 小蓮
- 小說
- 小那
- 少年維特的煩惱
- 尖端
- 尖端出版社
- 屠城
- 屠城:廖亦武詩選(中英對照)
- 島與半島
- 崔元植
- 崧燁文化
- 平心
- 幸福文化
- 幽默感
- 庫布拉·古慕塞
- 康學慧
- 廖亦武
- 廖偉棠
- 廖日昇
- 廖珮杏
- 延光錫
- 張惠妹
- 張愛玲
- 徐秀慧
- 從民族解讀世界史
- 從民族解讀世界史:民族如何推動千年來的歷史進展,政治又如何利用民族來製造對立
- 德國文學
- 心理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心與術的奧義
- 心與術的奧義: 貓之妙術、天狗藝術論二則日本古寓言
- 心靈成長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工作者
- 性愛指南
- 悅知文化
- 情慾
- 情慾文化
- 情色歷史
- 愛文
- 愛護大自然
- 成長
- 我說,所以我存在
- 我說,所以我存在:語言如何形塑我們的思想並決定社會的政治
- 戴夫·古爾森
- 打開雲門
- 打開雲門【50週年・限量書衣海報珍藏版】:解密雲門的技藝、美學與堅持(全新增訂)
- 批判
- 投機
- 投資管理
- 拓孤之地
- 提摩希·史奈德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政治
- 政治評論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亞際視野
- 文學雜誌
- 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 施淑
- 日日靜好
- 日日靜好:90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恬淡慢活的幸福人生
- 日本
- 日本性愛歷史
- 日本翻譯
- 明朝文化
- 明窗出版社
- 星出版
- 春天出版社
- 春画ール
- 春畫女子
- 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普普藝術,有故事
- 普普藝術,有故事:100個有梗怪咖&酷藝術,為什麼讀廣告、學設計、玩時尚、做藝術,一定要認識它?The Story of Pop Art
- 書
- 書評
- 曾崇倫
- 曾詩琴
- 服裝
-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劉曉波的「六四」回憶錄
- 本事出版社
- 李玟萱
- 李瑋茹
- 李香蘭
- 杜子倩
- 東亞
- 東方文化
- 東歐
- 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
- 林慕蓮
- 林懷民
- 林語堂
- 林鍵鱗
- 果力文化
- 果實
- 梵谷
- 梵谷: 瘋狂的天才畫家 (改版)
- 植物
- 植物學史
- 楊佳嫻
- 樹
- 歌德
- 歐洲
- 歷史
- 歷史文化
- 死亡不是問題,衰老才是
- 死亡不是問題,衰老才是:美國桂冠詩人唐納·霍爾的八十後隨筆
- 母語辭典
- 民族
- 民族重建
- 氣候變遷
- 水煮魚文化
- 江戶時代
- 江迅
- 池上善彥
- 治療
- 法醫
- 海外
- 海戰
- 海權興衰兩千年 II
- 海權興衰兩千年 II:從鄂圖曼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征途到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殞落
- 海洋生物
- 海風酒店
- 海龜
- 減塑生活
- 減塑生活:與塑膠和平分手,為海洋生物找回無塑藍海 How to Give Up Plastic: A Guide to Changing the World
- 温澤元
- 游擊文化
- 漫畫
- 無論曾經有多少遺憾,你將永遠置身於現在:走出陰霾×學會選擇×享受孤獨×遠離自卑,害怕失敗不敢向前走,成功就被留在你身後!
- 熊顯華
- 父產科: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
- 爸爸
- 猶太教
- 玄奘印刷文化有限公司
- 王德威
- 王念慈
- 王智明
- 王榆琮
- 王聖棻
- 王聰霖
- 王蘭
- 珍珠家園策畫
- 現代詩歌
- 瑪麗亞·艾塞
- 瑪麗蓮·夢露
- 環境科學
- 生活管理
- 男同志
- 男同性愛
- 男性寫真
- 町田尚子
- 當代小說31家
- 當代文學
- 當男人不MAN了
- 當男人不MAN了!消失在科技時代的男子氣概 Man (Dis)Connected: How Technology Has Sabotaged What it Means to be Male
- 當管教變成虐待
- 療愈
- 登臺!明朝人時尚秀:圖解古裝衣冠之美
- 白池雲
- 白象文化
- 皇冠
- 皇冠 (6月號/2023)(第832期)
- 皮耶‧布赫迪厄
- 監獄
- 盧相如
- 盧靜
- 真哪噠
- 真實
- 真實人生故事
- 真實記錄
- 短篇小說
- 碳年鑑網路團隊
- 社會寫實
- 社會批判
- 社會文化
- 社會議題
- 科幻小說
- 第832期
- 第四版
- 管中琪
- 精子
- 紀實
- 紂王沒有那麼壞,屈原也不是自殺的? 中國歷史謎團懸案一次呈現!
- 組織
- 經典畫家
- 經文
- 經書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翻譯
- 翻譯圖文書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翻譯日本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6月號/2023/第464期)
- 臉譜
- 自然生態
- 自然科普
- 舞蹈傳記
- 色色der淫亂世界史
- 若林千代
- 英國
- 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
- 莊華興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菲利普·津巴多
- 落地成球
- 蕭秋梅
- 藝術
- 藝術家出版社
- 藝術設計
- 藝術雜誌
- 蘇威任
- 蘇懿禎
- 蘇穎欣
- 虐待兒童
- 衛城出版
- 衛斯理
- 西北國際
- 西班牙
- 記憶
- 記錄
- 許三觀賣血記 (新版)
- 語言
- 謝蘋
- 謝麗玲
- 譯者
- 譯者:林曉葭
- 讓心鬆弛的咖啡館
- 讓我最放不下的人(軌跡版)
- 貓
- 貓咪
- 貓咪浮世繪圖鑑
- 貓咪浮世繪圖鑑:歌川國芳及弟子們的明治喵星人大遊行
- 貓如果能活到三十歲:能夠治癒無數喵星人的蛋白質「AIM」世紀研究
- 貓爪之夜
- 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 賽斯·高汀
- 遠流
- 邱德亮
- 鄒欣寧
- 鄭天恩
- 醫療保健
- 釋迦牟尼佛
- 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
- 野人出版社
- 野菜盛宴
- 金恒煒
- 金明仁
- 金智恩
- 鍾正道
- 鍾玉珏
- 鏡夢與浮花: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
- 長井裕子
- 長篇小說
- 開朗文化
- 闡述習藝與克敵致勝心法
- 防彈少年團,莫莉
- 陳冠中
- 陳小雀
- 陳岳夫
- 陳正芬
- 陳瑞樺
- 陳肇天Sky
- 陸楚翬
- 雜誌
- 雞蛋出走日記
- 雲門舞蹈
- 雷內·阿爾梅林
- 電影
- 面對獨裁
- 面對獨裁:胡適與殷海光的兩種態度(修訂再版)
- 韓國
- 音樂
- 風雨任平生:倪匡傳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高寶書版集團
- 魏婉琪
- 魏月萍
- 魔道祖師
- 魔道祖師(漫畫版 七)
- 鳳妙本
- 鹽谷真實子
- 麥克·米卡洛維茲
- 麥田出版
- 黎·米勒: 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到冠軍名廚
2023年6月——新上架
【預購】打開雲門【50週年・限量書衣海報珍藏版】:解密雲門的技藝、美學與堅持(全新增訂)◎鄒欣寧等
Regular price $73.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雲門舞集,一個流動跳躍的台灣象徵。」——《紐約時報》讚譽
1973,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
陪伴台灣走過半個世紀,是三四代人共同記憶,將台灣帶給全世界——
雲門,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驕傲
2023,雲門舞集50週年
《打開雲門》特別推出全新增訂版
精裝典藏設計一次擁有
全書衣珍藏海報、經典舞作劇照、林懷民〈說舞・說人生〉
帶你一探舞者的身體技藝
解密舞台魔幻時刻、劇場美學與時代精神!
1973,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2023,雲門舞集50週年。
至2022年底,雲門為台灣觀眾呈現了246齣舞作,經典作品是三四代人的共同記憶,定期下鄉巡演將藝術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演出已逾 4053場;雲門共走訪38個國家240座城市,於華語世界、亞洲乃至於國際社會,雲門都是台灣原創精神的驕傲。
「雲門不只是今日台灣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最好的舞團之一。」——德國德勒斯登藝術節總監迪特・耶尼克
雲門 50,在舞台上創造出無數令人屏息的魔幻時刻,它集結了編舞者的靈思創想,舞者身心意志的鍛鍊,舞台、燈光、服裝、音樂、佈景、多媒體等跨領域專業工作者的心血。
從早年京劇元素運用、新店溪野地訓練,到 80 年代後引入太極導引、內家拳、武術,雲門將東方美學內化為獨特的身體語言;從 70 年代小劇場成長為百餘人的專業舞團;從一卡皮箱拎了就走的舞台道具,擴增到一整個 40 呎貨櫃的國際巡演;《九歌》800 支燭台瞬間燃亮的燈河,《流浪者之歌》3.5 噸金色稻米自天而降,《狂草》以身體舞書法、研發先進的紙張滴墨,《屋漏痕》傾斜8度的舞台與流動的水墨雲⋯⋯
陪伴台灣走過半個世紀,是三四代人共同記憶,將台灣帶給全世界——雲門,仍不斷續寫紀錄。
2019年,英國《衛報》將林懷民《關於島嶼》選入「21世紀頂尖20舞作」。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與年輕舞者們的《十三聲》、《毛月亮》、《定光》、《霞》驚豔國際,贏得「世界50位當代編舞家」榮耀。
本書深入雲門工作現場,訪問創辦人林懷民、藝術總監鄭宗龍、不同世代舞者、行政製作團隊、劇場專業工作者,梳理第一手珍貴文獻,以身體技藝、劇場美學、創意管理、時代精神、未來宣言、與年輕人的對話,解密雲門。
書中以創新的編輯體例、示意圖解,解析雲門身體訓練、劇場美學以及專業團隊的運作。對於關心、支持雲門的朋友,將透過本書視角深入認識舞台下的雲門;對於喜好藝文活動,與有志投入表演藝術、劇場、美學領域的讀者,這是一本必須收藏的創意解密之書。
本書特色
★ 直擊工作現場——編舞X燈光X服裝X舞台X音樂X多媒體,世界級舞作幕後創作心血
★ 林懷民〈12個片刻・12 Photos〉、〈說舞・說人生〉——深情自述編舞、創作與人生,及他對台灣年輕創作者的期許
★ 專訪現任藝術總監鄭宗龍——分享雲門新風貌、獲選「世界50位當代編舞家」心路歷程
★ 魔幻時刻大揭祕——瞬間燃亮 800 盞油燈、傾斜 8 度舞台的極限挑戰、抗拒物理現象的舞紙流墨、3.5 噸黃金稻穀如瀑而下⋯⋯
★ 剖析舞作的經典瞬間——以身體舞書法「行草三部曲」系列、經典文學新詮《白蛇傳》《紅樓夢》《九歌》、記錄世代記憶《薪傳》《我的鄉愁,我的歌》《家族合唱》、求道與佛偈的體悟《流浪者之歌》《水月》、墨法自然的東方哲思《屋漏痕》⋯⋯
國際讚譽
「雲門舞集,一個流動跳躍的台灣象徵。」——《紐約時報》
「雲門不只是今日台灣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最好的舞團之一。」——德國德勒斯登藝術節總監迪特・耶尼克
「對舞蹈無懼無畏的熱忱,使林懷民成為當代最富活力與創意的編舞家之一。他輝煌的作品不斷突破藩籬,重新界定舞蹈藝術。」——美國舞蹈節
「林懷民不只改變台灣社會的文化生活,也不斷重新界定舞蹈的意涵,影響全球舞蹈界。」——英國三一拉邦音樂舞蹈學院舞蹈部主任米瑞拉.巴爾翠普
「有些藝術家以傑作傳世,有些藝術家在傑作之外,更改變我們身處的世界;林懷民正是後者。」——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執行長暨藝術總監艾力斯德.史柏汀
「熾熱的台灣節奏,感官的視覺盛宴。」——《德勒斯登新聞報》
「編舞家創意洋溢;舞者靈巧有力,收放自如,多元的身體能力舞界罕見。」——《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安娜.吉辛柯芙
「專注、沉穩、寧靜,無可置信的精準。」——《泰晤士報》
「震撼全面感官的文化記憶。」——《泰晤士報》
「以東方的視野定義了舞蹈永恆的美和詩意⋯⋯這是當今世界舞台上所見最好的舞蹈。」——德國《世界報》約翰・史密特
跨界感動分享
藝術 蔣 勳 蔡國強 劉振祥
建築 漢寶德 姚仁喜 陳瑞憲 黃聲遠 阮慶岳
劇場 林克華 林璟如 曹誠淵 魏瑛娟 黎煥雄
音樂 呂紹嘉 林生祥 焦元溥
文化 陳玉慧 駱以軍 吳明益 李維菁
黃哲斌 陳盈帆 陳雅萍 個人意見 林芳宜
林亞婷 徐開塵 紀慧玲 盧健英
張小虹 古碧玲 樊香君 陳盈帆
企業 施振榮 吳清友 蔡宏圖 柯文昌 嚴長壽
1973,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
陪伴台灣走過半個世紀,是三四代人共同記憶,將台灣帶給全世界——
雲門,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驕傲
2023,雲門舞集50週年
《打開雲門》特別推出全新增訂版
精裝典藏設計一次擁有
全書衣珍藏海報、經典舞作劇照、林懷民〈說舞・說人生〉
帶你一探舞者的身體技藝
解密舞台魔幻時刻、劇場美學與時代精神!
1973,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2023,雲門舞集50週年。
至2022年底,雲門為台灣觀眾呈現了246齣舞作,經典作品是三四代人的共同記憶,定期下鄉巡演將藝術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演出已逾 4053場;雲門共走訪38個國家240座城市,於華語世界、亞洲乃至於國際社會,雲門都是台灣原創精神的驕傲。
「雲門不只是今日台灣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最好的舞團之一。」——德國德勒斯登藝術節總監迪特・耶尼克
雲門 50,在舞台上創造出無數令人屏息的魔幻時刻,它集結了編舞者的靈思創想,舞者身心意志的鍛鍊,舞台、燈光、服裝、音樂、佈景、多媒體等跨領域專業工作者的心血。
從早年京劇元素運用、新店溪野地訓練,到 80 年代後引入太極導引、內家拳、武術,雲門將東方美學內化為獨特的身體語言;從 70 年代小劇場成長為百餘人的專業舞團;從一卡皮箱拎了就走的舞台道具,擴增到一整個 40 呎貨櫃的國際巡演;《九歌》800 支燭台瞬間燃亮的燈河,《流浪者之歌》3.5 噸金色稻米自天而降,《狂草》以身體舞書法、研發先進的紙張滴墨,《屋漏痕》傾斜8度的舞台與流動的水墨雲⋯⋯
陪伴台灣走過半個世紀,是三四代人共同記憶,將台灣帶給全世界——雲門,仍不斷續寫紀錄。
2019年,英國《衛報》將林懷民《關於島嶼》選入「21世紀頂尖20舞作」。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與年輕舞者們的《十三聲》、《毛月亮》、《定光》、《霞》驚豔國際,贏得「世界50位當代編舞家」榮耀。
本書深入雲門工作現場,訪問創辦人林懷民、藝術總監鄭宗龍、不同世代舞者、行政製作團隊、劇場專業工作者,梳理第一手珍貴文獻,以身體技藝、劇場美學、創意管理、時代精神、未來宣言、與年輕人的對話,解密雲門。
書中以創新的編輯體例、示意圖解,解析雲門身體訓練、劇場美學以及專業團隊的運作。對於關心、支持雲門的朋友,將透過本書視角深入認識舞台下的雲門;對於喜好藝文活動,與有志投入表演藝術、劇場、美學領域的讀者,這是一本必須收藏的創意解密之書。
本書特色
★ 直擊工作現場——編舞X燈光X服裝X舞台X音樂X多媒體,世界級舞作幕後創作心血
★ 林懷民〈12個片刻・12 Photos〉、〈說舞・說人生〉——深情自述編舞、創作與人生,及他對台灣年輕創作者的期許
★ 專訪現任藝術總監鄭宗龍——分享雲門新風貌、獲選「世界50位當代編舞家」心路歷程
★ 魔幻時刻大揭祕——瞬間燃亮 800 盞油燈、傾斜 8 度舞台的極限挑戰、抗拒物理現象的舞紙流墨、3.5 噸黃金稻穀如瀑而下⋯⋯
★ 剖析舞作的經典瞬間——以身體舞書法「行草三部曲」系列、經典文學新詮《白蛇傳》《紅樓夢》《九歌》、記錄世代記憶《薪傳》《我的鄉愁,我的歌》《家族合唱》、求道與佛偈的體悟《流浪者之歌》《水月》、墨法自然的東方哲思《屋漏痕》⋯⋯
國際讚譽
「雲門舞集,一個流動跳躍的台灣象徵。」——《紐約時報》
「雲門不只是今日台灣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最好的舞團之一。」——德國德勒斯登藝術節總監迪特・耶尼克
「對舞蹈無懼無畏的熱忱,使林懷民成為當代最富活力與創意的編舞家之一。他輝煌的作品不斷突破藩籬,重新界定舞蹈藝術。」——美國舞蹈節
「林懷民不只改變台灣社會的文化生活,也不斷重新界定舞蹈的意涵,影響全球舞蹈界。」——英國三一拉邦音樂舞蹈學院舞蹈部主任米瑞拉.巴爾翠普
「有些藝術家以傑作傳世,有些藝術家在傑作之外,更改變我們身處的世界;林懷民正是後者。」——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執行長暨藝術總監艾力斯德.史柏汀
「熾熱的台灣節奏,感官的視覺盛宴。」——《德勒斯登新聞報》
「編舞家創意洋溢;舞者靈巧有力,收放自如,多元的身體能力舞界罕見。」——《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安娜.吉辛柯芙
「專注、沉穩、寧靜,無可置信的精準。」——《泰晤士報》
「震撼全面感官的文化記憶。」——《泰晤士報》
「以東方的視野定義了舞蹈永恆的美和詩意⋯⋯這是當今世界舞台上所見最好的舞蹈。」——德國《世界報》約翰・史密特
跨界感動分享
藝術 蔣 勳 蔡國強 劉振祥
建築 漢寶德 姚仁喜 陳瑞憲 黃聲遠 阮慶岳
劇場 林克華 林璟如 曹誠淵 魏瑛娟 黎煥雄
音樂 呂紹嘉 林生祥 焦元溥
文化 陳玉慧 駱以軍 吳明益 李維菁
黃哲斌 陳盈帆 陳雅萍 個人意見 林芳宜
林亞婷 徐開塵 紀慧玲 盧健英
張小虹 古碧玲 樊香君 陳盈帆
企業 施振榮 吳清友 蔡宏圖 柯文昌 嚴長壽
編者簡介
果力文化
果力文化關注台灣當下的文化現象,與正在發生的未來,以本土自製書系、獨到翻譯選書,創意編輯體例及圖文整合,提供嶄新的觀點、有趣的知識、生活的提案。果力,為讀者帶來閱讀的驚喜,創造我們與現實對話的力量。
果力文化
果力文化關注台灣當下的文化現象,與正在發生的未來,以本土自製書系、獨到翻譯選書,創意編輯體例及圖文整合,提供嶄新的觀點、有趣的知識、生活的提案。果力,為讀者帶來閱讀的驚喜,創造我們與現實對話的力量。

【預購】貓咪浮世繪圖鑑:歌川國芳及弟子們的明治喵星人大遊行◎長井裕子 (譯者:蕭秋梅 )
Regular price $38.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歡迎光臨貓咪小鎮 ▌
▌浮世繪界的超級喵老師
為什麼浮世繪中有許多貓咪畫?貓咪變身成喵星人上學、演戲、雜耍、相撲、運動?
知名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國芳愛貓成癡,他就是引發貓咪浮世繪風潮的推手。1841年他將歌舞伎演員繪製成貓咪形體的團扇繪,大為熱賣。單是演員維妙維肖的肖像畫,就夠令人嘆為觀止,更何況是化身貓咪,超萌超可愛。
歌川國芳活躍於幕府末期,他會在連續三張一組的寬廣畫面上,畫滿巨大的骷髏、鱷鮫。他豪邁大膽的構圖,天馬行空的發想,近年被稱為「奇想浮世繪師」。
據說他每天早上會到附近田裡抓青蛙,放養在自家庭院,享受聆聽蛙鳴的樂趣。他也是一位愛護身邊小動物的人,尤其對貓情有獨鍾。據說,他身邊總是飼養著數隻到十數隻不等的貓,工作的時候也會把貓抱在懷裡。愛貓往生時,還將牠埋葬在寺院,授予戒名、立牌位,家裡甚至設有貓的佛壇。
國芳被譽為「貓浮世繪師」,常發揮調皮玩心,把貓的各種姿態組合起來,繪製成文字或和服的紋樣。即便是怪談中的妖怪「貓又」,也頭戴手巾、手舞足蹈,顯露出可愛逗趣的一面。此外,國芳也有許多不用「貓妝容」,用「貓肖像」手法繪製人氣歌舞伎演員的畫作,或是以貓擬人,這些作品都博得極大好評。這種把貓擬人化的畫風,後來更為明治時期的「玩具繪」傳承下來。
▌貓咪主題的玩具繪
「玩具繪」是江戶末期至明治中期專為兒童創作的浮世繪,既是孩童的玩具,也是讓孩子習得日常生活知識的教材,包含漫畫、圖鑑以及雙六、紙娃娃等玩具插畫。目前尚存的玩具繪來說,光是貓的作品,就有一百種以上。本書收錄直到今天仍有超多粉絲擁護的「貓咪」主題玩具繪,作品多是由身為貓奴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國芳及其弟子所繪,畫師中以歌川芳藤最為知名。本書刊載的作品,也以他的畫作佔最多數。芳藤的畫作精緻細膩、品質優異,難怪深受好評和歡迎,而有「玩具芳藤」的美名。他們將貓咪擬人化,彷彿回歸兒童視角,搭上時光機暢遊明治時代風景。
本書共收錄以歌川國芳、歌川芳藤及歌川國利三人為主的作品,逾42張自江戶幕府末年至明治時期,描繪群貓眾相的「玩具繪」,忠實呈現了作品中記載的註記或台詞,並附有簡單的解說。盡可能按照原文如實翻刻的同時,也將艱澀難懂的部分改寫成現代文,讓讀者得以欣賞眾貓可愛俏皮的動作、表情,也能享受畫中的明治時代故事及風情背景的樂趣。
●歡迎光臨貓咪小鎮!
① 貓樓房──明治娛樂殿堂
SPA度假村│牛鍋屋│鰻魚屋│蕎麥麵屋│日本舞踊│三味線│小劇場
② 貓街道──明治街頭藝人
糕點叫賣│路邊攤‧人力車│叫賣千金丹│馬車│公務員│職人│新年│商人│理髮店
③ 貓學校──明治的校舍
習字│上課│男校│放學後
④ 貓娛樂──吃喝玩樂的十二個月
消防演習│賞花│歲時節慶│相撲│運動會
⑤ 貓劇院──來吧,歡迎捧場
特技雜耍│踩球│彌次、喜多│忠臣藏│明烏│歌舞伎
⑥ 貓生活──好想吃鰻魚飯
生活手帖│結婚│爭風吃醋│家事│大富翁遊戲
⑦ 貓VS鼠──好朋友不要吵架
鼠國格列佛│惡鼠│著名勝負場景│襲擊│貓地獄│鼠戲團
●貓咪綜藝團大現身
◎歌川國芳《流行貓曲鞠》│畫中群貓表演以膝蓋頂鞠球、邊耍鞠球邊吸煙、俯臥讓鞠球在背部遊走等各種雜技。國芳將鞠球雜技名人菊川國丸的演出,以貓的身姿呈現。
◎歌川國芳《貓百面相》│這幅團扇繪正中央穿著魚骨花紋和服的是第五代市川海老藏,扮演歌舞伎劇目〈伽羅先代萩〉中的猛獅男之助。該角色的和服花紋原本是蝦紋,國芳將之改成魚骨頭。
◎歌川芳藤《五拾三次之內貓之怪》│由大小不一的貓,組合形塑而成的貓妖。芳藤運用師父國芳擅長的「寄絵」(多義圖像)手法,貓妖的表情雖然猙獰,但仔細看會發現每隻貓的姿態都很逗趣,讓人不禁莞爾。
◎歌川芳藤《志板搞笑變裝紙娃娃》│畫上各種假髮頭套,為貓、日本狆犬、猿猴、老鼠、狐狸、狸貓進行換裝變身的變裝紙娃娃玩具繪。畫作標題中的「志板」、「新板」等詞彙,都是「新刊」、「最新一期」的意思。
◎小林幾英《志板貓溫泉》│在玄關高掛著「溫泉」旗幟的建築物裡,眾貓或在浴池中泡澡,或由店家僱傭代勞刷背,享受片刻放鬆的悠閒時光。也有小貓在一旁玩水盆、啃咬摺成魚狀的手巾。
◎歌川國虎《志板貓遊藝會》│學生和家長來到三味線清元流派的遊藝會會場。滿室張貼的祝賀紙片上,除了「木天蓼一袋」、「柴魚乾十塊」,竟然還有「老鼠百匹」!二樓的發表會,孩子們正跟著三味線的節拍引吭高歌,觀眾席中發出喝采聲,讚美「唱得太好了!」
愛貓人士瘋狂推薦
Emily|《我愛陳明珠》作者
Jozy|《貓,請多指教》繪者
吳毅平|《當世界只剩下貓》作者
志銘與狸貓|《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走路痛|貓咪系YouTuber
哈捏口|「哈捏口推特翻譯」版主
貓奴康康|拉查花
露咖佩佩|貓系創作者
●貓奴瘋狂敲碗!日本超萌貓漫畫、貓畫、貓咪紙娃娃…全收藏●
浮世繪的貓風潮
搭上時光機,跟著喵星人暢遊明治時代風情
高段位貓奴‧愛貓成癡的歌川國芳及弟子們繪製的喵星人大遊行──
貓學校、貓街道、貓溫泉、貓咪運動會、開趴貓、SPA貓、工作貓、相撲貓……
擬人化的超萌版幕末‧明治百態畫卷!
浮世繪的貓風潮
搭上時光機,跟著喵星人暢遊明治時代風情
高段位貓奴‧愛貓成癡的歌川國芳及弟子們繪製的喵星人大遊行──
貓學校、貓街道、貓溫泉、貓咪運動會、開趴貓、SPA貓、工作貓、相撲貓……
擬人化的超萌版幕末‧明治百態畫卷!
▌浮世繪界的超級喵老師
為什麼浮世繪中有許多貓咪畫?貓咪變身成喵星人上學、演戲、雜耍、相撲、運動?
知名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國芳愛貓成癡,他就是引發貓咪浮世繪風潮的推手。1841年他將歌舞伎演員繪製成貓咪形體的團扇繪,大為熱賣。單是演員維妙維肖的肖像畫,就夠令人嘆為觀止,更何況是化身貓咪,超萌超可愛。
歌川國芳活躍於幕府末期,他會在連續三張一組的寬廣畫面上,畫滿巨大的骷髏、鱷鮫。他豪邁大膽的構圖,天馬行空的發想,近年被稱為「奇想浮世繪師」。
據說他每天早上會到附近田裡抓青蛙,放養在自家庭院,享受聆聽蛙鳴的樂趣。他也是一位愛護身邊小動物的人,尤其對貓情有獨鍾。據說,他身邊總是飼養著數隻到十數隻不等的貓,工作的時候也會把貓抱在懷裡。愛貓往生時,還將牠埋葬在寺院,授予戒名、立牌位,家裡甚至設有貓的佛壇。
國芳被譽為「貓浮世繪師」,常發揮調皮玩心,把貓的各種姿態組合起來,繪製成文字或和服的紋樣。即便是怪談中的妖怪「貓又」,也頭戴手巾、手舞足蹈,顯露出可愛逗趣的一面。此外,國芳也有許多不用「貓妝容」,用「貓肖像」手法繪製人氣歌舞伎演員的畫作,或是以貓擬人,這些作品都博得極大好評。這種把貓擬人化的畫風,後來更為明治時期的「玩具繪」傳承下來。
▌貓咪主題的玩具繪
「玩具繪」是江戶末期至明治中期專為兒童創作的浮世繪,既是孩童的玩具,也是讓孩子習得日常生活知識的教材,包含漫畫、圖鑑以及雙六、紙娃娃等玩具插畫。目前尚存的玩具繪來說,光是貓的作品,就有一百種以上。本書收錄直到今天仍有超多粉絲擁護的「貓咪」主題玩具繪,作品多是由身為貓奴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國芳及其弟子所繪,畫師中以歌川芳藤最為知名。本書刊載的作品,也以他的畫作佔最多數。芳藤的畫作精緻細膩、品質優異,難怪深受好評和歡迎,而有「玩具芳藤」的美名。他們將貓咪擬人化,彷彿回歸兒童視角,搭上時光機暢遊明治時代風景。
本書共收錄以歌川國芳、歌川芳藤及歌川國利三人為主的作品,逾42張自江戶幕府末年至明治時期,描繪群貓眾相的「玩具繪」,忠實呈現了作品中記載的註記或台詞,並附有簡單的解說。盡可能按照原文如實翻刻的同時,也將艱澀難懂的部分改寫成現代文,讓讀者得以欣賞眾貓可愛俏皮的動作、表情,也能享受畫中的明治時代故事及風情背景的樂趣。
●歡迎光臨貓咪小鎮!
① 貓樓房──明治娛樂殿堂
SPA度假村│牛鍋屋│鰻魚屋│蕎麥麵屋│日本舞踊│三味線│小劇場
② 貓街道──明治街頭藝人
糕點叫賣│路邊攤‧人力車│叫賣千金丹│馬車│公務員│職人│新年│商人│理髮店
③ 貓學校──明治的校舍
習字│上課│男校│放學後
④ 貓娛樂──吃喝玩樂的十二個月
消防演習│賞花│歲時節慶│相撲│運動會
⑤ 貓劇院──來吧,歡迎捧場
特技雜耍│踩球│彌次、喜多│忠臣藏│明烏│歌舞伎
⑥ 貓生活──好想吃鰻魚飯
生活手帖│結婚│爭風吃醋│家事│大富翁遊戲
⑦ 貓VS鼠──好朋友不要吵架
鼠國格列佛│惡鼠│著名勝負場景│襲擊│貓地獄│鼠戲團
●貓咪綜藝團大現身
◎歌川國芳《流行貓曲鞠》│畫中群貓表演以膝蓋頂鞠球、邊耍鞠球邊吸煙、俯臥讓鞠球在背部遊走等各種雜技。國芳將鞠球雜技名人菊川國丸的演出,以貓的身姿呈現。
◎歌川國芳《貓百面相》│這幅團扇繪正中央穿著魚骨花紋和服的是第五代市川海老藏,扮演歌舞伎劇目〈伽羅先代萩〉中的猛獅男之助。該角色的和服花紋原本是蝦紋,國芳將之改成魚骨頭。
◎歌川芳藤《五拾三次之內貓之怪》│由大小不一的貓,組合形塑而成的貓妖。芳藤運用師父國芳擅長的「寄絵」(多義圖像)手法,貓妖的表情雖然猙獰,但仔細看會發現每隻貓的姿態都很逗趣,讓人不禁莞爾。
◎歌川芳藤《志板搞笑變裝紙娃娃》│畫上各種假髮頭套,為貓、日本狆犬、猿猴、老鼠、狐狸、狸貓進行換裝變身的變裝紙娃娃玩具繪。畫作標題中的「志板」、「新板」等詞彙,都是「新刊」、「最新一期」的意思。
◎小林幾英《志板貓溫泉》│在玄關高掛著「溫泉」旗幟的建築物裡,眾貓或在浴池中泡澡,或由店家僱傭代勞刷背,享受片刻放鬆的悠閒時光。也有小貓在一旁玩水盆、啃咬摺成魚狀的手巾。
◎歌川國虎《志板貓遊藝會》│學生和家長來到三味線清元流派的遊藝會會場。滿室張貼的祝賀紙片上,除了「木天蓼一袋」、「柴魚乾十塊」,竟然還有「老鼠百匹」!二樓的發表會,孩子們正跟著三味線的節拍引吭高歌,觀眾席中發出喝采聲,讚美「唱得太好了!」
愛貓人士瘋狂推薦
Emily|《我愛陳明珠》作者
Jozy|《貓,請多指教》繪者
吳毅平|《當世界只剩下貓》作者
志銘與狸貓|《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走路痛|貓咪系YouTuber
哈捏口|「哈捏口推特翻譯」版主
貓奴康康|拉查花
露咖佩佩|貓系創作者
作者簡介
長井裕子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主任學藝員。哈佛大學延伸教育學院(Extension School)研究所畢業。曾以「鈴木春信的大小與摺物」(鈴木春信の大小と摺物)獲得「Aramae Kuraito」(アラマエ・クライト)獎、策劃「招福!喵喵展」(福を招く!猫じゃ猫じゃ展)獲得藝術評價保存協會秀逸企劃獎等,獲獎無數。著有《鰻魚博物誌──神祕生物的生態文化面面觀》(ウナギの博物誌—謎多き生物の生態から文化まで,合著,化學同人)、《看浮世繪讀源氏物語》(浮世絵で愉しむ源氏物語,合著,雙葉社)等。為國際浮世繪學會常任理事編輯委員。
譯者簡介
蕭秋梅
政治大學教育系學士,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現從事中日文翻譯工作。譯有《i-mode贏的策略》、《中國經濟的危機》、《論點思考》等。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主任學藝員。哈佛大學延伸教育學院(Extension School)研究所畢業。曾以「鈴木春信的大小與摺物」(鈴木春信の大小と摺物)獲得「Aramae Kuraito」(アラマエ・クライト)獎、策劃「招福!喵喵展」(福を招く!猫じゃ猫じゃ展)獲得藝術評價保存協會秀逸企劃獎等,獲獎無數。著有《鰻魚博物誌──神祕生物的生態文化面面觀》(ウナギの博物誌—謎多き生物の生態から文化まで,合著,化學同人)、《看浮世繪讀源氏物語》(浮世絵で愉しむ源氏物語,合著,雙葉社)等。為國際浮世繪學會常任理事編輯委員。
譯者簡介
蕭秋梅
政治大學教育系學士,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現從事中日文翻譯工作。譯有《i-mode贏的策略》、《中國經濟的危機》、《論點思考》等。

【預購】刺青,有故事:百年刺青傳說,最任性的奇人軼事,最豐富的刺青圖案(18禁)◎大衛‧麥庫姆 David McComb (譯者: 蕭秋梅)
Regular price $37.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百年刺青傳說現形!
不只有殭屍男孩、蕾哈娜、女神卡卡、重金屬樂團
更多史上無敵任性的奇人軼事
這群人,人生只追求一個「酷」字!
告訴你地表最強刺青冷知識
┼ 歐美、日本、流行文化中的超級神人
400張全球博物館、刺青師罕見珍藏,首度曝光
超吸眼球、無敵豐富的紙上刺青大展
從可愛復古到叛逆時尚
看看別人,怎麼刺,才夠酷?
為刺青圖樣找靈感的最佳工具書
▌不再只於地下流傳,百年刺青傳說現形!
從「殭屍男孩」Rick Genest的絕響叛逆刺青美學,他身上多達176個昆蟲刺青與131個人骨紋身,到蕾哈娜身上20處引領流行的風格刺青,以及從16歲生日起就刺不停的小賈斯汀,熱衷刺青的不只他們,更有保持半邊正常的女神卡卡、貝克漢、強尼˙戴普、歌手艾美˙懷斯、重金屬樂團、哈雷騎士,等等,故事還沒說完……
19世紀末,最夯刺青的原來是歐洲皇室貴族?100多年前,第一位受封「全世界刺青紋得最美的男人」,竟長得像文青紳士?英國富家女為何任性將21歲的生日大紅包全拿來刺青,只為成為金氏紀錄保持人?從丘比娃娃到泰迪男孩,百年來究竟流行過哪些經典刺青圖樣?20世紀初,馬戲團畸形人的空缺,全靠刺青人頂起來?
刺青狂人有多狂?竟曾經公開聲明,歡迎死後競標他的刺青腦袋?俄國受刑犯有多不爽,看看他們身上的刺青宣言:「賠償我被搞砸的青春」就明白。刺青的日本男人最重情義?從黑道大哥、建築工人和消防隊員,都是日本刺青大師的主客戶。刺青圖案充滿密碼,FTW、數字13、M、1%,不懂別亂紋,其中暗藏什麼樣的反社會意義?……每一幅刺青,都是一個奇人故事,讓你大呼:「驚呆了!」
▌超級英雄穿緊身衣,他們刺青!
◎被烙上「奴隸」印記的神鬼戰士
刺青一直是禁忌。在羅馬,當不安分的奴隸或囚犯身上被烙上「不名譽的標記」,「刺青」這項藝術的驚心動魄英雄旅程從此開端。
◎最美刺青之男 VS 最強刺青之女
20世紀初,「無痛」傑克‧泰倫的全身刺青驚天動地,並受封成為「全世界刺青最美的男人」。艾琳‧伍德沃身為第一位以展示身上刺青來維生的女性,則對觀眾吹了一個真假難辨的牛:她說自己是為了躲避美洲原住民的熱烈追求,才在身上紋了這麼多刺青!
◎用刺青逃避兵役的惡棍英雄
美國海軍曾公開聲明拒收身上紋有低級猥褻刺青的新兵。有些年輕人會故意在身上紋裸女逃避兵役,成了戰爭期間口耳相傳的軼事。不過後來刺青師與軍隊聯手,紛紛為年輕人身上的裸女圖「添新衣」,將這些聰明鬼通通抓回軍隊!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英雄不流淚,打輸也要為自己的腫臉美容一下
有別於現今開在鬧區光鮮亮麗的刺青店,二十世紀前半這些店大多座落於破落地段,甚至常與理髮店共用一個店面。水手們可以在理完髮後花光剩下的薪水,增添身上的刺青;與人鬥毆臉上留下瘀青的工人,也能在此處找到「消除瘀青眼」的服務,讓水蛭爬上眼吸取瘀血,好遮掩他們好鬥的痕跡。
◎我不當人啦!啟發《星際大戰》反派大魔王的刺青
瑞斯‧萊德勒從一次大戰退役後,決意投身表演事業,沒沒無名收入微薄。當他決意找來刺青師在全身紋滿「粗線條斑馬條紋」、改名為「大歐米」後,這款令人震驚的人體刺青,火速風靡全球,連《星際大戰》裡的刺青狂人達斯魔都受其啟發。
◎高價買下我的腦袋吧!但我精神永存
雅各‧凡定的腦袋瓜紋滿了宛若遊樂園般的繽紛刺青,但他的成長背景可絕不歡樂。他曾在惡魔島監獄與星星監獄等各大監獄服刑,且曾為軍火走私犯艾爾‧卡彭賣命。一天,他公開要大家競標自己這顆滿是刺青的腦袋,讓他登上了新聞頭條……
◎我是女性主義者,我刺青
選美大賽是邪惡資本主義的糖衣?貝蒂・布洛本打算以紋有超過560個圖樣的身體當作她的「選美單鬥服」,參加電視選美秀!挑戰社會、挑戰男性、挑戰審美,如此強悍讓她成了女性主義的神級人物。
◎你就到監獄裡好好反省吧!
俄國監獄的受刑人拒絕反省!當他們在臉上刺青,就代表他們放棄下半輩子重返社會的機會,常常能在他們的眼皮上見到「別喚醒我」的字樣。刺青師在眼皮上紋字前,會先在薄薄的眼皮下墊入金屬湯匙,以防刺到眼球。
◎別再問了,那是我丈母娘
重金屬歌手Ozzy Osbourne胸前表情猙獰的骷顱頭刺青,是1970-80年代重金屬樂手最火紅的標誌,被問到刺青代表的意涵,Ozzy Osbourne直接了當地回答:「那是我丈母娘。」
◎永遠的戀人,成了永遠的酒鬼
強尼˙戴普身上最聲名狼藉的圖樣,是他刺在右手臂上的「Winona Forever」(永遠的薇諾娜),當他跟同是演員的前女友薇諾娜˙瑞德分手後,這個字樣就被改成了「Wino Forever」(永遠的酒鬼)。
▌怎麼刺,才夠酷?跟前輩學學
根據福斯新聞在2014年3月進行的民調顯示,全美約有20%的人口有刺青,與2007年相較成長了13%。如今,刺青是彰顯個人風格的重要標誌,我刺青,我存在。
本書由英國熱愛流行文化的記者David McComb撰寫,深入相關主題20年,將刺青文化的時間軸,以無敵豐富的400張圖像貫穿全書,選出最精彩的時代影像和檔案資料,講述百年來刺青人發生了什麼事,創造了什麼樣的歷史。全書珍貴影像,由專業圖像編輯Tom Broadbent精心挑選,遍尋收藏家、檔案室、藝術家、代理商手中的珍藏寶貝,選出超級難得一見的歷史鏡頭和完整豐富的刺青圖樣,絕對值得珍藏。
原書名:《刺青。流行百年:「刺」文化圖像史 1914-NOW(18禁)》
不只有殭屍男孩、蕾哈娜、女神卡卡、重金屬樂團
更多史上無敵任性的奇人軼事
這群人,人生只追求一個「酷」字!
告訴你地表最強刺青冷知識
┼ 歐美、日本、流行文化中的超級神人
400張全球博物館、刺青師罕見珍藏,首度曝光
超吸眼球、無敵豐富的紙上刺青大展
從可愛復古到叛逆時尚
看看別人,怎麼刺,才夠酷?
為刺青圖樣找靈感的最佳工具書
▌不再只於地下流傳,百年刺青傳說現形!
從「殭屍男孩」Rick Genest的絕響叛逆刺青美學,他身上多達176個昆蟲刺青與131個人骨紋身,到蕾哈娜身上20處引領流行的風格刺青,以及從16歲生日起就刺不停的小賈斯汀,熱衷刺青的不只他們,更有保持半邊正常的女神卡卡、貝克漢、強尼˙戴普、歌手艾美˙懷斯、重金屬樂團、哈雷騎士,等等,故事還沒說完……
19世紀末,最夯刺青的原來是歐洲皇室貴族?100多年前,第一位受封「全世界刺青紋得最美的男人」,竟長得像文青紳士?英國富家女為何任性將21歲的生日大紅包全拿來刺青,只為成為金氏紀錄保持人?從丘比娃娃到泰迪男孩,百年來究竟流行過哪些經典刺青圖樣?20世紀初,馬戲團畸形人的空缺,全靠刺青人頂起來?
刺青狂人有多狂?竟曾經公開聲明,歡迎死後競標他的刺青腦袋?俄國受刑犯有多不爽,看看他們身上的刺青宣言:「賠償我被搞砸的青春」就明白。刺青的日本男人最重情義?從黑道大哥、建築工人和消防隊員,都是日本刺青大師的主客戶。刺青圖案充滿密碼,FTW、數字13、M、1%,不懂別亂紋,其中暗藏什麼樣的反社會意義?……每一幅刺青,都是一個奇人故事,讓你大呼:「驚呆了!」
▌超級英雄穿緊身衣,他們刺青!
◎被烙上「奴隸」印記的神鬼戰士
刺青一直是禁忌。在羅馬,當不安分的奴隸或囚犯身上被烙上「不名譽的標記」,「刺青」這項藝術的驚心動魄英雄旅程從此開端。
◎最美刺青之男 VS 最強刺青之女
20世紀初,「無痛」傑克‧泰倫的全身刺青驚天動地,並受封成為「全世界刺青最美的男人」。艾琳‧伍德沃身為第一位以展示身上刺青來維生的女性,則對觀眾吹了一個真假難辨的牛:她說自己是為了躲避美洲原住民的熱烈追求,才在身上紋了這麼多刺青!
◎用刺青逃避兵役的惡棍英雄
美國海軍曾公開聲明拒收身上紋有低級猥褻刺青的新兵。有些年輕人會故意在身上紋裸女逃避兵役,成了戰爭期間口耳相傳的軼事。不過後來刺青師與軍隊聯手,紛紛為年輕人身上的裸女圖「添新衣」,將這些聰明鬼通通抓回軍隊!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英雄不流淚,打輸也要為自己的腫臉美容一下
有別於現今開在鬧區光鮮亮麗的刺青店,二十世紀前半這些店大多座落於破落地段,甚至常與理髮店共用一個店面。水手們可以在理完髮後花光剩下的薪水,增添身上的刺青;與人鬥毆臉上留下瘀青的工人,也能在此處找到「消除瘀青眼」的服務,讓水蛭爬上眼吸取瘀血,好遮掩他們好鬥的痕跡。
◎我不當人啦!啟發《星際大戰》反派大魔王的刺青
瑞斯‧萊德勒從一次大戰退役後,決意投身表演事業,沒沒無名收入微薄。當他決意找來刺青師在全身紋滿「粗線條斑馬條紋」、改名為「大歐米」後,這款令人震驚的人體刺青,火速風靡全球,連《星際大戰》裡的刺青狂人達斯魔都受其啟發。
◎高價買下我的腦袋吧!但我精神永存
雅各‧凡定的腦袋瓜紋滿了宛若遊樂園般的繽紛刺青,但他的成長背景可絕不歡樂。他曾在惡魔島監獄與星星監獄等各大監獄服刑,且曾為軍火走私犯艾爾‧卡彭賣命。一天,他公開要大家競標自己這顆滿是刺青的腦袋,讓他登上了新聞頭條……
◎我是女性主義者,我刺青
選美大賽是邪惡資本主義的糖衣?貝蒂・布洛本打算以紋有超過560個圖樣的身體當作她的「選美單鬥服」,參加電視選美秀!挑戰社會、挑戰男性、挑戰審美,如此強悍讓她成了女性主義的神級人物。
◎你就到監獄裡好好反省吧!
俄國監獄的受刑人拒絕反省!當他們在臉上刺青,就代表他們放棄下半輩子重返社會的機會,常常能在他們的眼皮上見到「別喚醒我」的字樣。刺青師在眼皮上紋字前,會先在薄薄的眼皮下墊入金屬湯匙,以防刺到眼球。
◎別再問了,那是我丈母娘
重金屬歌手Ozzy Osbourne胸前表情猙獰的骷顱頭刺青,是1970-80年代重金屬樂手最火紅的標誌,被問到刺青代表的意涵,Ozzy Osbourne直接了當地回答:「那是我丈母娘。」
◎永遠的戀人,成了永遠的酒鬼
強尼˙戴普身上最聲名狼藉的圖樣,是他刺在右手臂上的「Winona Forever」(永遠的薇諾娜),當他跟同是演員的前女友薇諾娜˙瑞德分手後,這個字樣就被改成了「Wino Forever」(永遠的酒鬼)。
▌怎麼刺,才夠酷?跟前輩學學
根據福斯新聞在2014年3月進行的民調顯示,全美約有20%的人口有刺青,與2007年相較成長了13%。如今,刺青是彰顯個人風格的重要標誌,我刺青,我存在。
本書由英國熱愛流行文化的記者David McComb撰寫,深入相關主題20年,將刺青文化的時間軸,以無敵豐富的400張圖像貫穿全書,選出最精彩的時代影像和檔案資料,講述百年來刺青人發生了什麼事,創造了什麼樣的歷史。全書珍貴影像,由專業圖像編輯Tom Broadbent精心挑選,遍尋收藏家、檔案室、藝術家、代理商手中的珍藏寶貝,選出超級難得一見的歷史鏡頭和完整豐富的刺青圖樣,絕對值得珍藏。
原書名:《刺青。流行百年:「刺」文化圖像史 1914-NOW(18禁)》
作者簡介
大衛‧麥庫姆(David McComb)
為精通流行文化的記者,20年來針對了多元主題執筆——從電玩遊戲到流行音樂、從黑暗觀光到非主流電影都有所涉獵。曾是引發高度爭議的英國另類文化雜誌《Bizarre》(怪誕)的編輯,經手過多本刺青書的編輯作業,記錄下過去10年間刺青打入主流時尚文化的戲劇化歷史,為刺青文化的重要推手。
譯者簡介
李佳霖
臺大外文系畢,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史學碩士。
曾任職於出版社,喜歡閱讀、旅行,在城市巷弄中探索新鮮的生活風景。
為精通流行文化的記者,20年來針對了多元主題執筆——從電玩遊戲到流行音樂、從黑暗觀光到非主流電影都有所涉獵。曾是引發高度爭議的英國另類文化雜誌《Bizarre》(怪誕)的編輯,經手過多本刺青書的編輯作業,記錄下過去10年間刺青打入主流時尚文化的戲劇化歷史,為刺青文化的重要推手。
譯者簡介
李佳霖
臺大外文系畢,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史學碩士。
曾任職於出版社,喜歡閱讀、旅行,在城市巷弄中探索新鮮的生活風景。

【預購】黎·米勒: 時尚模特、超現實攝影師、戰地記者到冠軍名廚, 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 The Lives of Lee Miller◎安東尼·彭若斯 Antony Penrose(譯者: 謝蘋)
Regular price $3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很多故事都是關於女人如何面對命運;黎.米勒卻是創造命運的女人。」
──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
改編電影《Lee》即將上映
──由凱特.溫絲蕾、裘德.洛、瑪莉詠・柯蒂亞等影星主演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攝影師之一
★黎.米勒獨生子──攝影師安東尼.彭若斯親自整理第一手資料,撰寫母親波瀾壯闊的一生
★收錄116幀珍貴影像,包含黎.米勒的經典紀實、戰爭、時尚和商業攝影作品及標誌性肖像照
安東尼.彭若斯在三十歲以前大半時間都與母親交惡,而且由於母親對自己的過往絕口不提,他似乎一直以為母親只是個脾氣古怪、難以相處、和父親相比沒什麼魅力的老女人。直到母親去世後,他在自家農莊各個角落陸續翻出超過六萬件照片、手稿、底片、書信,以及在倫敦《時尚》(Vogue)雜誌總部的四萬多幅底片和相片,才驚覺母親有過波瀾壯闊的一生。
本書完整描寫了黎米勒一生的高低起落──創作才華的綻現與消逝;爭名逐利、大膽搏版面和完全隱藏否定、消融自我的低潮;容貌紅利的得意及紅利消殞的痛苦;受富商豢養有如籠中金絲雀,飽食卻失去自由的愜意和窒息;奔放恣意、一切操之在己的性自主,和懷孕生子後快感一去不返的性冷感;開放式伴侶關係的大度包容和忌恨妒意的反噬;以及墜落人生黑暗深淵中,卻再度被自身內在迸發的生命力及創造力給拯救──具有強烈張力,對人的堅強和脆弱皆誠實描繪。
4Samantha莎曼莎|攝影作家
汪正翔|《旁觀的方式》作者
房慧真|作家
許菁芳|作家
曹良賓|Lightbox攝影圖書室發起人
楊雅淳|攝影師
劉冠吟|華山文創品牌長
韓筠青|敘光室室長
──讚譽推薦
黎.米勒,1927年,紐約
她在街頭過馬路時,沒注意到有輛車正疾駛而來。千鈞一髮之際,一位路人猛烈地將她拽進懷裡。這位救命恩人就是白手起家的新興紙媒具擎──康泰.納仕(Condé Nast)。她被介紹到《時尚》雜誌當模特,迅即獲得成功。多年後,她回想起這段日子時說:「我當時實在是漂亮得過分。我美若天仙,但心如魔鬼。」
黎.米勒,1929年,巴黎
在她的模特生涯顛峰期,一張出現在全國性衛生棉廣告上的照片,在當時保守的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她一夜間失去所有工作機會。她將此視之為事業生涯的新起點,宣稱「我寧願拍攝照片,而不是成為一張照片。」隨後前往巴黎師從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曼.雷(Man Ray),並一起發明了著名的中途曝光(Solarization)技法。
黎.米勒,1939~1945年,歐洲
她是第一批進入剛被解放的達豪集中營的人。屠殺的規模如此巨大,堆疊如山的屍體映入眼簾,她拒絕相信眼前的景象。怒火促使她不斷按下快門,懇求世界相信、正視這項暴行。她將沾滿達豪泥濘的軍靴擺在希特勒愚蠢的腳踏墊上,在希特勒巢穴的浴缸裡洗了久違的澡。
這只是黎.米勒多重人生中的其中三個,由她的兒子安東尼.彭若斯親密記錄在此。彭若斯致敬他的母親,以誠實、生動的書寫展現了一位獨具才華的女性和她所處的動盪時代。
「超現實攝影至少有三種,一種是曼.雷跟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那類,是光學器械的超現實;一種是克勞德.卡翁(Claude Cahun),是影像內容的超現實。還有一種就是尤金.阿傑(Eugene Atget),是攝影本身的超現實。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講得超現實其實是最後這一種,它不是魔幻也不是不合邏輯,而是事物跟真實對象很像但又不是真實對象那個如夢的狀態。所以按照桑塔格的意思,一般所謂的超現實攝影是多此一舉,因為每一張照片都是現實主義。但是私心最愛的超現實主義攝影師是黎.米勒,在她最好的作品之中,荒謬與日常成為一件事。」
──汪正翔(《旁觀的方式》作者)
「黎·米勒,無畏不羈且充滿獨立自由精神的女性攝影藝術家。她的奔放和頑強展現了一生中對於挑戰傳統的勇氣,也體現了她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適應力。」
──楊雅淳(攝影師)
「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創作本能,叫做黎.米勒。從比浴室腳踏墊還小的暗房出發,一直到成為《時尚》雜誌合作攝影師,這本書將帶你走一遍傳奇人物黎.米勒令人著迷的一生,推薦給對於靈感找尋或創作有高度興趣的攝影人。」
──韓筠青(敘光室室長)
「一部分是回憶錄,一部分是攝影隨筆,一部分是尋找一個非傳統母親背後的真實生命……。應該確保黎.米勒在未來的歷史中獲得應有的地位。」──《美國藝術》( Art in America)
「彭若斯對其母親的讚美,圖文並茂,將一位獨特的天才女性和她所處的動盪年代展現在讀者面前。」──《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彭若斯充滿愛心和娛樂性地把他母親不同的線索拉到一起。」──《泰晤士報》(The Times)
「傑出的可讀性和徹底的閱讀享受」──《英國攝影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
改編電影《Lee》即將上映
──由凱特.溫絲蕾、裘德.洛、瑪莉詠・柯蒂亞等影星主演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攝影師之一
★黎.米勒獨生子──攝影師安東尼.彭若斯親自整理第一手資料,撰寫母親波瀾壯闊的一生
★收錄116幀珍貴影像,包含黎.米勒的經典紀實、戰爭、時尚和商業攝影作品及標誌性肖像照
安東尼.彭若斯在三十歲以前大半時間都與母親交惡,而且由於母親對自己的過往絕口不提,他似乎一直以為母親只是個脾氣古怪、難以相處、和父親相比沒什麼魅力的老女人。直到母親去世後,他在自家農莊各個角落陸續翻出超過六萬件照片、手稿、底片、書信,以及在倫敦《時尚》(Vogue)雜誌總部的四萬多幅底片和相片,才驚覺母親有過波瀾壯闊的一生。
本書完整描寫了黎米勒一生的高低起落──創作才華的綻現與消逝;爭名逐利、大膽搏版面和完全隱藏否定、消融自我的低潮;容貌紅利的得意及紅利消殞的痛苦;受富商豢養有如籠中金絲雀,飽食卻失去自由的愜意和窒息;奔放恣意、一切操之在己的性自主,和懷孕生子後快感一去不返的性冷感;開放式伴侶關係的大度包容和忌恨妒意的反噬;以及墜落人生黑暗深淵中,卻再度被自身內在迸發的生命力及創造力給拯救──具有強烈張力,對人的堅強和脆弱皆誠實描繪。
4Samantha莎曼莎|攝影作家
汪正翔|《旁觀的方式》作者
房慧真|作家
許菁芳|作家
曹良賓|Lightbox攝影圖書室發起人
楊雅淳|攝影師
劉冠吟|華山文創品牌長
韓筠青|敘光室室長
──讚譽推薦
黎.米勒,1927年,紐約
她在街頭過馬路時,沒注意到有輛車正疾駛而來。千鈞一髮之際,一位路人猛烈地將她拽進懷裡。這位救命恩人就是白手起家的新興紙媒具擎──康泰.納仕(Condé Nast)。她被介紹到《時尚》雜誌當模特,迅即獲得成功。多年後,她回想起這段日子時說:「我當時實在是漂亮得過分。我美若天仙,但心如魔鬼。」
黎.米勒,1929年,巴黎
在她的模特生涯顛峰期,一張出現在全國性衛生棉廣告上的照片,在當時保守的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她一夜間失去所有工作機會。她將此視之為事業生涯的新起點,宣稱「我寧願拍攝照片,而不是成為一張照片。」隨後前往巴黎師從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曼.雷(Man Ray),並一起發明了著名的中途曝光(Solarization)技法。
黎.米勒,1939~1945年,歐洲
她是第一批進入剛被解放的達豪集中營的人。屠殺的規模如此巨大,堆疊如山的屍體映入眼簾,她拒絕相信眼前的景象。怒火促使她不斷按下快門,懇求世界相信、正視這項暴行。她將沾滿達豪泥濘的軍靴擺在希特勒愚蠢的腳踏墊上,在希特勒巢穴的浴缸裡洗了久違的澡。
這只是黎.米勒多重人生中的其中三個,由她的兒子安東尼.彭若斯親密記錄在此。彭若斯致敬他的母親,以誠實、生動的書寫展現了一位獨具才華的女性和她所處的動盪時代。
「超現實攝影至少有三種,一種是曼.雷跟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那類,是光學器械的超現實;一種是克勞德.卡翁(Claude Cahun),是影像內容的超現實。還有一種就是尤金.阿傑(Eugene Atget),是攝影本身的超現實。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講得超現實其實是最後這一種,它不是魔幻也不是不合邏輯,而是事物跟真實對象很像但又不是真實對象那個如夢的狀態。所以按照桑塔格的意思,一般所謂的超現實攝影是多此一舉,因為每一張照片都是現實主義。但是私心最愛的超現實主義攝影師是黎.米勒,在她最好的作品之中,荒謬與日常成為一件事。」
──汪正翔(《旁觀的方式》作者)
「黎·米勒,無畏不羈且充滿獨立自由精神的女性攝影藝術家。她的奔放和頑強展現了一生中對於挑戰傳統的勇氣,也體現了她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適應力。」
──楊雅淳(攝影師)
「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創作本能,叫做黎.米勒。從比浴室腳踏墊還小的暗房出發,一直到成為《時尚》雜誌合作攝影師,這本書將帶你走一遍傳奇人物黎.米勒令人著迷的一生,推薦給對於靈感找尋或創作有高度興趣的攝影人。」
──韓筠青(敘光室室長)
「一部分是回憶錄,一部分是攝影隨筆,一部分是尋找一個非傳統母親背後的真實生命……。應該確保黎.米勒在未來的歷史中獲得應有的地位。」──《美國藝術》( Art in America)
「彭若斯對其母親的讚美,圖文並茂,將一位獨特的天才女性和她所處的動盪年代展現在讀者面前。」──《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彭若斯充滿愛心和娛樂性地把他母親不同的線索拉到一起。」──《泰晤士報》(The Times)
「傑出的可讀性和徹底的閱讀享受」──《英國攝影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作者簡介
安東尼.彭若斯Antony Penrose
作家、攝影家、雕塑家及電影製作人。身為黎・米勒(Lee Miller)與若蘭・彭若斯爵士(Sir Roland Penrose)之子,他是黎・米勒檔案館暨彭若斯收藏(Lee Miller Archives and The Penrose Collection)的創建者與共同理事。該址原是作者父母舊居,現已成為具歷史意義的「藝術家之家」,由法麗斯故居暨美術館有限責任公司(Farleys House and Gallery Ltd.)負責營運。他有著作若干,包括《黎・米勒的戰爭》(Lee Miller’s War,暫譯),由Thames & Hudson出版。
相關著作:《黎.米勒攝影作品集》
譯者簡介
謝蘋
龜山島民,洄游北海。連絡信箱:apfel.hsieh@gmail.com

【預購】普普藝術,有故事:100個有梗怪咖&酷藝術,為什麼讀廣告、學設計、玩時尚、做藝術,一定要認識它?The Story of Pop Art◎安迪‧史都華‧麥凱 Andy Stewart Mackay(譯者:蘇威任 )
Regular price $42.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為什麼讀廣告、學設計、
玩時尚、做藝術,一定要認識它?
不只Andy Warhol,普普怪咖如雲
20世紀最吸睛、最多人知道的藝術運動
現代藝術第一課
讀過這本,就像看過一場精心策劃的超級大展
拼貼|拍立得|二創|塗鴉|獨立音樂|龐克|變裝 因他們發揚光大
第一本同時教會你──
賞析必看名作|背後軼事&時代影響|認識今天仍愛玩的頂尖創意
漫威|電視|可口可樂|廣告|時尚|電影|香菸|汽車|迪士尼 都是藝術
普普藝術=流行文化史
100個當代創意的經典傳奇,送到你眼前
▌你不知道的普普藝術家故事
▸杜象在七○年代起便熱衷用拍立得大玩變裝性別遊戲。他的最後一件力作揭露偷窺快感,甚至預現六○年代廣為流行的色情作品,他毫無疑議是指引普普藝術的「真正燈塔」。
▸李奇登斯坦七歲大的兒子指著迪士尼漫畫,故意激爸爸:「我打賭你一定畫不了那麼好!」接受兒子戰帖的李奇登斯坦,把唐老鴨化身為普普藝術的理想題材。
▸紐約普普藝術的超級經紀人,格爾扎勒用B級片形容普普藝術的起源:「就像一部科幻片裡,彼此不認識的普普藝術家來自城市各個角落,從爛泥巴裡冒出,搖搖晃晃地往前走。」
▸勞森伯格和瓊斯不只是成功的事業夥伴,他們為Tiffany做出廣受好評的櫥窗設計,兩人也是親密伴侶,但當年同性戀情(沃荷也不例外)足以讓他們坐牢,因此勞森伯格和瓊斯隱瞞了六年的戀愛關係。
▸當1964年的《生活》雜誌做了李奇登斯坦的國際專刊,封面斗大的問句寫道:「他是美國最糟糕的藝術家嗎?」比推銷員還更推銷員的李奇登斯坦,愛死了這句台詞。
▸藝術家歐登柏格1961年自租、自宣傳、自賣,開店賣藝術品。商品都是他在店鋪後方的工作室裡完成的,一賣出就補上新貨,訂價十分親民,價格在20到500美元之間。
▌普普藝術,別只知道安迪‧沃荷
關於普普藝術,你了解多少?有多少今天玩的二創,其實來自他們?有多少看似荒誕的言論,卻是我們今天生活的現實?有多少軼事&icon,仍是每一代音樂界、設計圈和藝術界喜好者的必備常識?你看得懂普普藝術嗎?賈斯培的美國國旗有何諷刺?李奇登斯坦只是單純複製漫畫?安迪‧沃荷的瑪麗蓮夢露版畫,原來藏了深刻暗喻?
普普藝術玩世不恭,從1950年代在倫敦出現,熱潮持續至今,從視覺文化、街頭藝術到時尚,從出版、廣告到電影。普普藝術家是第一群完全融入廣告語言的藝術家,熱愛消費文化,普普藝術家發明了一套藝術新定義,把經手的東西都變成搶手形象,從濃湯罐頭到漫畫不一而足。他們宣稱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任何東西都能成為藝術。《普普藝術,有故事》由泰德現代館、MoMA和威尼斯古根漢美術館的藝術文化講師撰寫,說了100個有梗的關鍵故事&經典傳奇,推崇他們創造力的多樣性──包括從倫敦到洛杉磯,從布雷克到對巴斯奇亞的戀物崇拜,更少不了沃荷的工廠。
▌越嘲諷,流行文化越愛他們
早在1956年4月,美國的諷剌雜誌《瘋狂》就惡搞了萬寶路香菸在1954年以粗獷的牛仔風格重新打造出極為轟動的品牌形象。萬寶路是數以百萬計抽菸者的愛菸,香菸跟它獨樹一格的品牌塑造方式,毫無例外地被吸納為普普藝術的代表意象。例如普普藝術家湯姆.衛塞爾曼在六○年代後期創作的一系列《嘴唇》畫,後來發展為《吸煙者》系列。這些畫中微開的雙唇叼著香菸,嘴唇塗著鮮紅口紅──直指性聯想。正如廣告界所通曉的事實,有性,就好賣。
幾位普普藝術家被德國車廠BMW收攬為獨家「藝術車」系列的彩繪設計師。羅伊.李奇登斯坦最早受邀。大衛.霍克尼在1995年的設計,看起來像是混合特立獨行的立體主義畫家費爾南.雷捷(Fernand Léger)的抽象畫和他自己較具象、也較可親的約克郡風景。普普藝術在還沒被藝評家正式界定之前,就已經以商業藝術的形式存在了。即使到了八○年代,沃荷仍然聲稱:「我仍然是一個商業藝術家。我一直都是商業藝術家。」
▌還有什麼比拍立得更普普
遠在iPhone發明之前,安迪.沃荷就知道如何捕捉酷炫。1958年他買了第一台拍立得相機,也很快就以拍攝當時的文化要角,體壇人物、上流社會人物而馳名。很難說出從六○年代末、七○和八○年代有哪個名人沒被沃荷拍過的。他的拍立得快照充分捕捉了現代名流的魅力。沃荷的普普相機也許想變成,如他本人曾說過的名言:「我想變成一台機器。」被拍者的臉被閃光燈的強光照得慘白,但是在他們眼中、沃荷,這位普普「首席偷窺狂」真正補捉到的──是成名的力量和脆弱性。
拍立得相機於1948年在市場推出,它用合理的價錢,在一分鐘之內即完成照片拍攝和沖洗。即刻擁有,還有什麼比拍立得影像更普普?很快,拍立得就成為沃荷的代名詞。他拍攝的名人情侶包括米克.傑格及約翰.藍儂夫婦;作家和藝術家有威廉.柏洛茲(William S. Burroughs),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和羅柏.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歌手有黛比哈利,戴安娜羅斯,服裝設計師聖羅蘭、凡賽斯,當然也少不了法拉佛西,葛莉絲瓊斯,阿諾史瓦辛格,拳王阿里,和瓊考林斯。此外還有一些不像沃荷會拍的對象但卻出現的,包括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和伊朗最後一位皇后法拉.黛巴.巴勒維。
▌普普之王 or 之神?
1957年,正處於個人生涯和藝術轉型的關口、29歲的商業插畫家安德魯.沃荷拉(Andrew Warhola)──不久就成為家喻戶曉的安迪.沃荷──做了鼻樑矯正術,治療鼻子上的皮膚傷,雖然這項決定毫無疑問是出於讓自己的臉部線條更漂亮的渴望。沃荷拉從來就不喜歡他的鼻子,他在1940年代晚期的學生畫作《挖鼻孔的人》,已充分暗示鼻子的大小和形狀帶給他的焦慮。就像夢露看到自己不喜歡的照片會把臉塗掉,沃荷更絕,甚至還修改護照上照片,用一枝鋼筆把鼻子收窄,降低髮線。從藝術上來講,沃荷一直著迷於美麗與痛苦、以及變形間的牽連。1960至1962年間,他從《國家詢問報》上刊登的鼻子整型廣告獲得靈感,創作了一系列名為《之前與之後》的圖像。沃荷當時被同事喚作「邋遢安迪」(Raggedy Andy),對自己的鼻子整型成果不滿意,很快便開始有意識塑造自己的公眾人物經典形象,這個形象跟黑框眼鏡,白金色假髮,和寬鬆的衣服密切相連,再加上故作姿態的防衛式言詞、單音節的說話音調。
沃荷故作挑釁地宣稱:「我愛好萊塢……每個人都被雕塑過。我想成為被雕塑的人。」沃荷作為美國神話代表人物──從一個勉強稱得上的「正常」人,變為極度突出──他本身就是一個觀察者,躲在一張面具之後,這張面具成了他最偉大的創作,很快,也變成了普普藝術的同義詞。
▌三大巨星聯手,締造超級能見度
紐約馳名百貨公司「邦維.泰勒」曾在三○年代請來馬格利特和達利等藝術家的作品來裝飾櫥窗。1951年,百貨顧用了兩位新人設計師來負責櫥窗:23歲的插畫家安迪.沃荷和26歲的美術系學生羅伯特.勞森伯格。三年後,從韓戰退役的軍人賈斯培.瓊斯加入他們的櫥窗團隊,沒過多久,瓊斯就變成勞森伯格的浪漫情人。
勞森伯格和瓊斯成為成功的商業合作夥伴,為Tiffany & Co.等公司做出新穎且廣受好評的櫥窗設計。他們創立客製化的廣告佈展公司。沃荷沒有傳統的英俊,見光死的生活方式也讓他陷入焦慮,加上對自己身體的不自在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他用刻薄言論挖苦別人好自我防衛。不過沃荷顯然很尊重勞森伯格,他在1962年創作的一系列傳記式絹印肖像畫,把勞森伯格題名為《現在讓我們讚揚名人》。在三人共事的十年間,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聯手合作,締造了非凡的成就。
▌文化輸出,賣一個美國夢
「美國夢」由歷史學家詹姆斯.特魯斯洛.亞當斯在大蕭條時期創造的,意圖傳達一種理想的願景,即「每個人都應該過更美好,更富足,更圓滿的生活」。普普藝術,正是這種想法的一種親民的、大眾市場的表達方式。1940和1950年代反覆出現的消費主題──獨棟的社區住宅、大型廣告牌、加工食品、「白色家電」(電冰箱、洗衣機、烤箱等),以及新美國夢最嚮往的汽車──都是普普藝術的核心意象。安迪.沃荷等藝術家把這種標準化的大量生產視為正面的發展。對他來說,甚至喝可口可樂──從好萊塢明星和工廠工人都喜歡──是一種儀式性的國民「權利」,一種日常體驗的平等,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成就。他宣稱:「只要一想到普普,你就不會再用同一套眼光來看美國了。」
▌看普普藝術家漢彌爾頓,如何點評普普藝術:
熱門(為大眾所設計)Popular (designed for a mass audience),
瞬間(短期解決方案)Transient (short term solution),
可有可無(容易被遺忘)Expendable (easily forgotten),
低成本 Low cost,
大量生產 Mass produced,
年輕(針對年輕人的)Young (aimed at youth),
機智 Witty,
性感 Sexy,
有花招的 Gimmicky,
魅惑人心的 Glamorous,
能賺大錢的 Big business
作者簡介
安迪.史都華.麥凱
作家、文化史學者,現居倫敦。過去十五年來他在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教授藝術與文化史,包括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紐約MoMA,威尼斯古根漢美術館,以及倫敦大學和紐約大學在內的大學學院。
畢業於聖安德魯斯大學,主修藝術史,之後陸續在倫敦城市大學修習文化批評,荷蘭萊登大學研究現代主義文學,曾在格拉斯哥大學接受檔案管理員培訓。目前為AnOther雜誌撰稿,他的第一本著作《查爾斯頓的天使》(The Angel of Charleston)於2013年出版。
譯者簡介
蘇威任
法、英文口譯、筆譯。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候選人,但現在發現有比唸博士更有趣的事。三十遊歷,四十而惑。譯有《厲害插畫家,必學的風格畫畫課》、《改變這世界,平面設計大師力》、《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