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 005
- 006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920s to 1930s
- 2015
- 50 Things to Love About Singapore
- 50首
- 9789671774519
- 9789810722029
- 9789810952136
- 9789811127663
- 9789811168956
- 9789811409462
- 9789811465901
- 9789811811050
- 9789811839047
- 9789811844461
- 9789811853760
- 9789811855863
- 9789811858581
- 9789811868665
- 9789811869488
- 9789811869495
- 9789811869983
- 9789811873683
- 9789811874567
- 9789811892103
- 9789811896521
- 9789811896989
- 9789811896996
- 9789811898310
- 9789812480118
- 9789812480149
- 9789812480194
- 9789812480248
- 9789812480279
- 9789812480347
- 9789812480569
- 9789812480613
- 9789812481948
- 9789814266512
- 9789814342094
- 9789814342193
- 9789814342261
- 9789814342292
- 9789814342414
- 9789814342513
- 9789814342582
- 9789814342780
- 9789814342803
- 9789814342827
- 9789814342872
- 9789814642149
- 9789814642521
- 9789814642583
- 9789814642590
- 9789814642651
- 9789814642668
- 9789814642675
- 9789814642736
- 9789814642767
- 9789814642866
- 9789814642880
- 9789814642972
- 9789814747509
- 9789814747516
- 9789814747523
- 9789814747561
- 9789814747714
- 9789814747776
- 9789814747783
- 9789814747790
- 9789814747936
- 9789814827294
- 9789814827348
- 9789814827485
- 9789814827546
- 9789814827751
- 9789814827966
- 9789814827997
- 9789814856959
- 9789814992442
- 9789814992459
- 9789814992466
- 9789814992473
- 9789814992480
- 9789814992534
- 9789814992541
- 9789814992558
- 9789814992565
- 9789815081015
- 9789815081138
- 9789864787753
- A British Serial Killer in Singapore
- A Hakka Woman's Singapore Stories
- A Luxury: Omnibus Edition
- A Tree To Take Us Up To Heaven
- a very curious cabinet
- After You
- AFTERIMAGE
- Alain Vandenborre
- Alfian Sa’at
- Alvin Pang
- Always Have Enough Money
- An Anthology of Poems based on Artwork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 AN EPIC OF DURABLE DEPARTURES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 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 (2ND EDITION)
- Annaliza Bakri
- Anything but Human
- ARIA AND TRUMPET FLOURISH
- art practices
- Asian kitchen
- Asian Larder
- Asian Larder: Asian Ingredients De-mystified
- Ask The Foodie
- Ask The Foodie - Kitchen Knowhow
- Back Alley
- Below: Absence
- Ben Nadarajan
- Benjamin Henry Sheares
- Betty Saw
- Betty Saw's Ultimate Herbal Cookbook
- biases
- Big Dreams
- Big Hearts
- Bilahari Kausikan
- Bilingual Edition
- Bodhi IA
- Can Singapore Survive?
- Can Singapore Survive? (New Updated Version)
- Capital Misfits
- Caroline Chia
- CATHY BIG
- Central Provident Fund schemes
- Chang Yang
- Cheat Sheet
- Checkpoint Theatre
- Cheong Koon Hean
- cheryl julia lee
- Chris Tan
- Christine Chia
- Christopher Tan Yu Wei
- Claudine Lim And Kathleen Yao
- Close Watch
- Close Watch : A Nation's Resolve To Secure Singapore
- comics
- common investment mistakes
- complex financial concepts
- consumer protection
- Contemporary Art
- Cook Mee
- cookbook
-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 CPCLL
- CPF
- creative merchandise
- credit and debt planning
- CT Lim
- CV Devan Nair
- Cyril Wong
- Dad & Company
- Dana Lam
- Darren Soh
- Daryl Lim
- Daryl Lim Wei Jie
- decision-making
- Delicious Heirlooms 2
- DIPLOMACY: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2ND EDITION)
- Doing Good Better: Choices and Paradigms in the Social Ecosystem
- Drawn to Satire. Sketches of Cartoonists in Singapore
- Early Hawkers in Singapore
- Edmund Lim
- enamel
- Entrepreneurs' Blueprint
- ethos books
- Everyday Modernism
- Fifty Secrets of Singapore's Success
- financial planning
- Focus Publishing
- Food Republic: A Singapore Literary Banquet
- Footnotes on Falling
- Forgotten Heritage: Uncovering Singapore's Traditional Chinese Puppets
- Francesca D'Orazio Buonerba
- From The Belly Of The Cat
- furoshiki
- Genevieve Wong
- George Jacobs
- Goh Eng Yeow
- Governing: A Singapore Perspective
- Government in Business
- Government in Business - Friend Or Foe? Finding Entry & Exit Points
- Grace Chia
- Guy Hoh
- Hornbill Eats Png Kueh
- Hunger Management
- Impressions of an Invasion: A Correspondent in Ukraine
- IN THIS TOGETHER: SINGAPORE’S COVID-19 STORY
- installation
- insurance planning
- Integrated Shield Plan
- investment
- investors
- It is only after noon
- ix shen
- Jafney Jaafar
- jargon
- Jason Wee
- Jeffrey Seow
- Jesvin Yeo
- Jiat-Hwee Chang
- Jon Gresham
- Jordan Melic
- Joshua Ip
- Jr.
- Julie Koh
- Just Good Food - Favourites from the East & West
- Justin Zhuang
- Kalimullah Hassan
- Kiran Narain
- Kishore Mahbubani
- Koh Hong Teng
- Kopi Otters at Sentosa
- Labrador Publishing House
- Lai Chee Kien
- Landmark Books
- Lee Kuan Yew
- Lee Kuan Yew: A Life In Pictures
- Lee Su Shyan
- Lee Wei Ling
- legacy planning
- Legend of the Laughing Buddha
- Leong Weng Kam
- Leslie Koh
- Lim Hwee Hua
- Linda Collins
- Lionel Yee
- Loh Hoong Kwan And Pauline Dawn Loh
- Lorna Tan
- loss adjustment
- Love and Life at the Gallery
- love food
- Majulah Moments
- Majulah Moments (Postcard Book)
- Malaysia & Singapore: The Land Reclamation Case
- Marc Bollansee
- Market Smart: How to Grow your Wealth in an Uncertain World
- market values in society
- Master Hsing Yun
- Math Paper Press
- max
- Mayura Mohta
- Melissa De Silva
- Melody Zaccheus
- Men in White
- merch
- merchandise
- Michael LEONG
- Money Smart: Own Your Financial Destiny
- Monumental Treasures: Singapore's Heritage Icons
- More Talk Money
- Mother Of All Questions
- Myna at Hawker Centre
-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 Neither Civil Nor Servant
- New Asian Traditions Vegetarian Cookbook
- Ng Keat Seng
- ng zheng wei
- Nirmal Ghosh
-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 NTUC
- NUS Press
- onerios
- Others' Is Not A Race
- OW KIM KIT
- Ow Yeong Wai Kit
- painting
- Pasta In A Wok
- Patrick Ting
- Pauline Dawn Loh
- Pause Narratives
- Peh Shing Huei
- Per Se
- Per Se Vol 1:Void Deck
- Per Se Vol 2: Back Alley
- personal finance
- personal finance guide
- photography and performance
- Playful Animals Tour SG
- Poon Yew Fai
- Postcats
- Postcats (Postcard Book)
- Presidents Series
- Proudly Singaporean
- recipe
- recipes
- Resurgent Indonesia From Crisis to Confidence
- Retire Smart: Financial Planning Made Easy
- retirement
- retirement planning
- Richard Lim
- Rodrigo Dela Peña
- Rojak City Pte. Ltd.
- Rosetta Cultures
- S Jayakumar
- S.Jayakumar
- Sally Lam
- sam
- satori blues
- savings
- sculpture
- Sea Breeze Books
- Sea Breeze Exclusive
- Sean Lam
- Sean Lam Studio
- Shaolin and You
- Short Tongue
- Show Me the Money
- Show Me the Money Book 2
- Show Me the Money Book 3
- Show Me the Money Book 4
- SIKIT-SIKIT LAMA-LAMA JADI BUKIT
- Singapore
- Singapore Book Council
- Singapore Is Not An Island
- Singapore Is Still Not An Island
- Singapore Post
- Singapore Trails
- Singpaore
- Singpost
- Small Change
- Small Change Book 2
- Small States In A Big World : Size Is Not Destiny
- social ecosystem
- SOMEWHERE ELSE ANOTHER YOU
- Sonnets From The Sonnets
- Sonny Yap
- Soo Kok Leng
- Southeast Asian
- Southeast Asian Contemporary Art
- Sparrow on Vintage Mug
- Speak Cryptic
- Stephanie Ye
- stock
- stock investing
- Straits Times Press
- Sumiko Tan
- Sun Zi's Art of War
- Susan Amy
- Susan Long
- Sylvia Tan
- Tabby on SG Flat
- Tan Hsueh Yun
- Tan Ooi Boon
- Tania De Rozario
- tax planning
- Teh Hooi Ling
- TENDER DELIRIUM (3RD PRINTING)
- Teo Paulinrebecca and Lynne Tan
- Tham Wai Mun
- The Art of Being a Grandmother: An Incomplete Diary of Becoming
- The Heart Smart Oil Free Cookbook
- The IRAS Story
- The Law of Second Marriages
- The Malaysia That Could Be
- THE MONSTERS BETWEEN US
- The Nutgraf
- The Price of Being Fair: The FairPrice Group Story
- The Straits Times
- The Straits Times Team
- Think Wits Win
- Thinking Allowed?
- Tommy Koh
- Tony Tan
- Tony Tan Keng Yam: My Political Journey
- translations to the tanglish
- Travellution
- UNINTERRUPTED TIME
- University of Canberra
- Unmarked Treasure
- Unquiet Kingdom
- Unquiet Kingdom - Thailand in Transition
- Vasuki Shastry
- video
- Vintage Singapore - 1950s (Postcard Book)
- Vinyl
- Vinyl Waterproof Stickers
- VOID DECK
- volunteerism
- Wang Mun Kiat
- Warren Fernandez
- We R Family
- WE ROSE UP SLOWLY (2ND PRINTING)
- Werner Ko
- What Happened: Poems 1997-2017
- What's a Little Rain?
- Wholefood Kitchen
- Wholefood Kitchen - Naturally Nutritious Meals for a Healthy Lifestyle
- WhyNot
- Willie Cheng
- Wong Kim Hoh
- Words of Wisdom
- Your First Million
- Your First Million (Revised Edition)
- Yusof Ishak
- 㗝呸水獺聖淘沙
-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
- 一人一半
- 一個像我這樣的男人
- 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
- 一首詩的時間
- 三十三間
- 三卷
- 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10
- 三國演義6
- 三國演義7
- 三國演義8
- 三國演義9
- 三度情
- 三輪車跑得快
- 不可思議的打印機
- 不可會意
- 不可預期
- 不存在的情人
- 不為什麼
- 世事任君談——報人生涯一得之愚
- 世事任君谈——报人生涯一得之愚
- 东岭出版
- 中國
- 中國大陸
- 中文譯本
- 中文译本
- 丹那美拉的潮聲
- 丹那美拉的潮聲:希尼爾微型小說與閃小說集
- 也許來世
- 也許明天
- 也許明天也許來世
- 书
- 五十首
- 亞太圖書
- 亞洲文學
- 亞非言
- 交替時刻
- 产业大亨
- 人文
- 人物傳記
- 人生就是最千奇百怪的小故事
-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002
- 仙俠小說
- 以讀攻毒
- 伍政瑋
- 伍木
- 伸懒腰小姐
- 伸懶腰小姐
- 何奕愷
- 余廣達
- 佛教
- 你的名字是甜
- 佳慧
- 做人阿甲阿甲就好
- 做人阿甲阿甲就好:王沙和野峰的90個人生故事
- 偶爾月亮偶爾相忘
- 傳記
- 傷者
- 兒童繪本
- 兩岸研究
- 八方文化
- 八方文化創作室
- 公共管理
- 其他
- 冯啟明
- 冼文光
- 凝思集
- 凝思集 第二輯
- 前空姐的餐桌
- 創刊號
- 創意圈出版社
- 劇本
- 劉備三顧茅廬
- 劉宏
- 劉燕玲
- 劉碧娟
- 勵志
- 匠心逐夢
- 匠心逐夢 —— 範文瑂博士與全美世界
- 匠心逐梦
- 匠心逐梦 范文瑂博士与全美世界
- 华文
- 华文报历史
- 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 南洋大學漢學名師文選
- 南洋學會
- 南洋理工大學
- 卜卜生威
- 危險實驗
- 厚·重
- 去阿嬤家
- 友誼書齋
- 口述历史
- 口述歷史
- 古典
- 古典文學
- 只想和你去旅行
- 可愛喵皇上組屋
- 可愛貓
- 台灣
- 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轉變
- 吉打
- 同志
- 名創教育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吳慶康
- 吳承恩
- 吳柯妮
- 吳耀宗
- 吳韋材
- 周星衢基金
- 周昭亮
- 周蘊儀
- 品印
- 哲學
- 唐山
- 商業理財
- 喧囂過後
- 四大名著
- 四方文創
- 回不去的候車站
- 圓滿
- 圖像詩
- 圖文書
- 圖片版
- 在商言商:郭令明
- 在商言商:郭令明◎白勝暉
- 地產業大亨
- 城市发展集团
- 城市書房
- 城市發展集團
- 城市規劃
- 外公的小房間
- 外文
- 多元文化
- 多元語言
- 多謝
- 大家出版
- 大家出版社
- 大禹治水的傳說
- 天微明時我是詩人
- 天微明時我是詩人:潘正鐳詩集
- 天毯
- 天毯:潘正鐳詩集
- 太陽正走過半個下午
- 女俠紅頭巾
- 女媧補天的神話
- 女媧造人
- 如最初的月光
- 媽媽的PSLE會考日記:一個小六女生的會考衝刺
- 季風帶
- 孤星子
- 學楓
- 學生小說
- 學術
- 宋子江
- 宗教
- 官渡之戰
- 家園何處是
- 寧寧遊新加坡河
- 寧寧遊甘榜
- 寫作與閱讀
- 專欄
- 尋找
- 小品文
- 小土
- 小寒
- 小熊的新衣
- 小說
- 小說選
- 小說集
- 小说
- 小販中心八哥客
- 小鄺
- 尤今
- 山海經神話故事1
- 山海經神話故事2
- 山海經神話故事3
- 山海經神話故事4
- 工院外史
- 左左和右右
- 左邊
- 巴別塔紀元
- 希尼爾
- 平價的代價
- 平價的代價——平價集團的故事
- 平裝
- 康妃書聲院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弟喂
- 弟弟不要怕
- 張國強
- 張曦娜
- 從「中國人」到「臺灣人」
- 從膠園到國會
- 微型小說
- 微醺人生
- 忘了下山
- 快樂的藍色口罩
- 快樂的黃色氣球
- 情系狮城
- 情系狮城: 五十年新华诗文选
- 意识无限国际出版社
- 成君
- 我们――联合早报口述历史
- 我們――聯合早報口述歷史
- 我們不知道的歸類
- 我們繼續沉悶
- 我們遠行
- 我有一朵會下雪的雲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的男友是人魚
- 我與我自己的二三事
- 我要活下去
- 戰「疫」勇士——新加坡之道
- 戲服
- 手帕
- 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
- 搪瓷杯上小麻雀
- 放逐與追逐
- 政務部長
- 政治
- 教學不易
- 教育
- 散文
- 散文集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學
- 文學島語
- 文學島語 005
- 文學島語 007
- 文學島語006
- 文學島語007
- 文學島語系列
- 文學雜誌
- 文論集
- 料理
- 新傳媒
- 新加坡
- 新加坡中學讀本
- 新加坡出版
- 新加坡华人的历史
- 新加坡华文出版
- 新加坡华文文学
- 新加坡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學員的20堂實境課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外文
- 新加坡學生文學讀本
- 新加坡文學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加坡華人的歷史
- 新加坡華文出版
- 新加坡華文文學
- 新加坡藝人
-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
- 新加坡雜誌
- 新文潮
- 新文潮出版社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新頭家
- 新新頭家——致創業路上的你
- 新明日報
- 新華文學
- 於曉丹
- 施耐庵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
- 旅遊指南
- 旭義公子
- 时光碎语
- 明信片
- 星空依然閃爍
- 星雲大師
- 時代印記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碎語
- 晨爾工作室
- 暢遊行
- 暢遊行 Travellution
- 書
- 書衣
- 曹雪芹
- 曾國平
- 最後一期
- 會說話的肥貓
- 有時,我們遠行
- 本地
- 朱志偉
- 李俊賢
- 李光耀
- 李光耀的女儿
- 李光耀的女兒
- 李天葆
- 李氣虹
- 李玮玲
- 李瑋玲
- 李白
- 李白~長篇歷史小說(一套三卷盒裝)
- 李美花
- 李青松
- 杨荣文
- 杯盘狼藉
- 東嶺出版
- 林中子
- 林任君
- 林伟杰
- 林偉傑
- 林得楠
- 林海燕
- 林紋沛
- 柯奕彪
- 梁文福
- 梁銘恩
- 楊木光
- 楊榮文
- 楊榮文 凝思集
- 歐筱佩
- 歷史
- 殭屍
- 比以前慢,比以後快
- 毛毛與矮矮
- 水滸傳
- 江夏二郎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來昇
- 決定
- 沈傾掞
- 沈璧浩
- 沈耀发
- 沈耀榮
- 沈耀發
- 沒變形記
- 洪偉喜
- 洪啟強、周偉隆、白正洋、林睿理、林棓舢
- 洪均榮
- 洪菁雲
- 流蘇
- 海外
- 海浪紅
- 海浪藍
- 海風書屋
- 消滅眾神
- 淡忘中的新加坡传统华族木偶戏
- 游以飄
- 游俊豪
- 湯圓人團圓
- 漫畫
- 潘正鐳
- 潘正鐳詩集
- 無指幸福
- 無法分類
- 焦點出版
- 燃燒的獅子
- 爬山的人
- 牛仔
- 狮城佛光
- 狮城佛光——新加坡佛教发展百年史
- 王惠琪
- 王慧清
- 王沙
- 王賡武
- 现代诗
- 玲子
- 玲子傳媒
- 珍多
- 現代小說
- 現代散文
- 現代詩
- 琺瑯
- 生活
- 生活哲學
- 用白紙做的小孩
- 畫室
- 當代文學
- 疫言2030
- 病例
- 白勝暉
- 白胜晖
-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 目睹基輔之兵臨城下
- 目睹基辅之兵临城下
- 短篇小說
- 短舌
- 石頭
- 社會議題
- 秀威
- 秀實
- 科幻
- 科幻小說
- 穆軍
- 童書
- 笑吃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5期
- 第6期
- 第7期
- 第一期
- 第一輯
- 第七期
- 第三期
- 第二期
- 第二緝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简体
- 簡體
- 簡體版
- 紅樓夢
- 素懷
- 給自己和孤獨的星球
- 綠星光
- 緣定黎夕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罅隙
- 罗伦斯
- 羅倫斯
- 羅貫中
- 翻譯
- 翻譯文學
- 老妈教会我的事
- 老媽教會我的事
- 联合早报
- 聯合早報
- 肉與肉的相遇
- 背包走天涯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陌生人
- 舞雩詠歸
- 舞雩詠歸 001
- 艾禺
- 苏秉苓
- 英培安
- 英文
- 英文書
- 英語
- 范俊奇
- 草根
- 草根書室
- 草船借箭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報歷史
- 華文教育
- 華文現代詩
- 華文老師趣味故事
- 萬卷樓
- 萬有醫始
- 蔡欣洵
- 蔡深江
- 薔薇邊緣
- 藝術
- 藝術雜誌
- 蘇秉苓
- 蘇穎欣
- 蘇章愷
- 虎威
- 虚构
- 虛構
- 蛋黄人生
- 蟹蟹你
- 西遊記
- 要有光
- 親愛的青蛙
- 觀感獅城
- 言情小說
- 記號
- 訪談
- 許振義
- 許源泰
- 許維賢
- 許通元
- 評論集
- 詩
- 詩托邦
- 詩精
- 詩集
- 語凡
- 請溫柔以對
- 論文
- 謝裕民
- 访谈
- 诗托邦
- 象形
- 貓
- 貪吃犀鳥愛飯粿
- 買咯冰
- 賀爾
- 赤道風
- 趙雲單騎救主
- 趴趴走
- 輕小說
- 辛苦了紅頭巾
- 辛苦了苦力叔叔
- 迷圖
- 退刀記
- 遇見穿牆的女孩
- 遊記
- 邁克
- 那些學生教會我的一二三事
- 那間小小的、小小的甜點店
- 郭书真
- 郭令明
- 郭書真
- 郭詩玲
- 都市求生記
- 都市求生记
- 都市錄
- 鄭和
- 鄭和來了:有趣的文化小故事
- 鄭景祥
- 鄭林林
- 野峰
- 錯視與幻聽
- 鍾秀玲
- 鐘怡雯
- 長坂坡大戰
- 長篇小說
- 長篇歷史小說
- 閃小說
- 防水貼紙
- 阿果
- 阿果繪本拼音版
- 陈干煌
- 陳劍
- 陳幹煌
- 陳文慧
- 陳昌榮
- 陳翠屏
- 雅意
- 雅意:新加坡華文報藏書畫擷珍
- 雙語
- 雜誌
- 雨後有彩虹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雲大篪
- 雷思傑
- 霓虹燈下的㗝呸店
- 青春版四大名著
- 非書類
- 非虚构
- 韓麗珠
- 順順利利
- 頑皮動物遊獅城
- 風呂敷(furoshiki)
- 風和日麗天重逢
- 飛虎情緣
- 飞虎情缘
- 飞虎情缘: 何永道回忆录
- 食品
- 食品食譜
- 食譜
- 飯飯之輩
- 飲品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香港
- 馬來文
- 馬來素描
- 馬來西亞
- 駿之
- 马来西亚
- 高譚
- 麵包特工隊
- 黃卓倫
- 黃向京
- 黃意會
- 黃文傑
- 黃旭暉
- 黃明德
- 黄文杰
- 黑色城市
- 點智慧
- 點智慧11
- 點智慧12
- 點智慧·漫畫

Short Tongue 短舌 (Bilingual Edition)◎Wang Mun Kiat 黄文杰(Translated By: Daryl Lim Wei Jie 林伟杰)
Regular price $18.00Short Tongue is the Singaporean Chinese poet Wang Mun Kiat’s second collection of poetry, representing a distinct change in style from his previous work. The poems in this collection are deceptively short and seemingly simple, but they belie deep reservoirs of irony, wit and social commentary. The title, Short Tongue, hints at an ambiguity and a refusal to define oneself. You can think of each poem as a dagger — that both wounds and tickles. This bilingual edition is published in simplified Chinese and English, in hopes of bringing Wang Mun Kiat’s surprising poetry to a new audience of readers, as well as promoting exchang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language literatures in Singapore.
《短舌》的黄文杰诗风转变之作,以精短凝练的文字,让读者拨云见月。顾名思义,“短舌”可指涉口齿不清、沟通障碍,无以自辩等,因此每首诗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逻辑,也变成近距离发射的飞刀——中刀时有点刺痛,却也能令人会心一笑。本次以简体华文与英文(双语对照版)出版,希望给更多的读者惊喜,以及拓展新加坡文学的多元可能与想象。
Author and Translator Bio
Wang Mun Kiat 黄文杰 (Author 作家)
Wang Mun Kiat is a Singaporean writer born in 1967. He is currently an engineer and lives in Bangkok, Thailand. Wang came into contact with poetry and writing in the 1980s. His works were mostly published in Singapore's literary journals and Lianhe Zaobao. Wang was awarded the Singapore Golden Point Award in 2013, and was shortlisted for the Singapore Literary Award in 2014. His poetry collection includes Not Yet Midnight and Short Tongue.
黄文杰,1967年生,新加坡人,现为工程师,于泰国曼谷定居。80年代开始接触诗歌创作,作品多见于新加坡文学杂志和《联合早报》副刊。 2013年获颁新加坡金笔奖,2014年入围新加坡文学奖。著有诗集《夜未央》与《短舌》。
Daryl Lim Wei Jie 林伟杰 (Translator 译者)
Daryl Lim Wei Jie is a poet, translator and literary critic from Singapore. His latest collection of poetry is Anything but Human (2021), which was shortlisted for the 2022 Singapore Literature Prize. His poetry won him the Golden Point Award for English Poetry in 2015. His work has been featured in POETRY Magazine, Poetry Daily, The Southwest Review and elsewhere.
林伟杰,是新加坡(英语)诗人、译者与文学评论者。最新诗集《Anything but Human》(除了人,2021)入选2022年新加坡文学奖;曾获2015年新加坡金笔奖(英文诗歌组)。作品刊登于《POETRY》(诗歌)杂志、《Poetry Daily》(诗歌日志),及《The Southwest Review》(西南评论季刊)等。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出版资料
ISBN 国际书号: 978-981-18-6965-5
Publisher 出版社: Rosetta Cultures | 罗塞塔文化
Date of Publication 出版日期: April 2023 | 2023年4月
Suggested Categorization 建议分类: Poetry, Comtemporary Literature, Translated Literature | 现代诗、当代文学、翻译文学
Format 规格:19cm (H) x 13cm (W),144pages | 19厘米(高)x 13厘米(宽),144页
(Please note that the final cover of the collection might differ slightly from the cover shown. 预购封面仅提供参考,最终封面会有些许的调整或修正。)
【新書預購】大重啟◎林偉傑(譯者:汪來昇)
Regular price $23.00- 《大重啟》是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得主,年輕詩人林偉傑(Daryl Lim)的首部英中翻譯的詩集,由新加坡作家與詩人汪來昇精心翻譯。
- 《大重啟》展示了林在文本中對於跨越歷史、文化、地域和語言的毅力,更進一步實驗了詩歌創作的多種可能性。
- 林在詩中探索關於資本主義、生態危機和各種社會問題,風格融合中西古典文化,並通過寓言式的敘事、荒誕與誇張的手法,將個人經驗和歷史編織起來。作品展現出了深刻的人文關懷、對於未來的警示、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狀態等——同時,偉傑也不乏戲謔性的語調,刻畫出人類在快速現代化過程中的失衡狀態等。
- 每一首〈旁白〉看似記錄了簡單又瑣碎的生活片段,實則是詩人通過簡潔的語言呈現了複雜的時代症候。它們是生活中的「旁白」,既微不足道又不可或缺。
- 譯者汪來昇在翻譯中不僅考慮語言的準確性,更通過調整詩集的結構與作品排列,重新構建了全書的閱讀經驗,也盡可能保留原語文的節奏與風格。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保留了原作的多義性,也賦予其新的創作與文學價值。正如偉傑在詩人後記說「當我們的翻譯不再侷限於『母語』的固有規範,我們才能學會轉彎並打破常態。」
內容簡介
「我們看著自己骯髒污穢的手掌,以及漲到發紫的臉龐。無視著示威遊行,那男人放火燒毀了他收藏的罐頭肉。尖叫聲傳到了下一個路過的郊區。」——〈遺忘飛翔,若夢(之六)〉
林偉傑的《大重啟》以詩為媒介,探討語言、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多重意義。詩集中穿插著對日常生活的荒誕描寫與對歷史、環境及人性的哲思。林善於使用近乎超現實的語言風格,將對現代社會的批判與個人情感的細膩表達融為一體,形成他獨特的詩歌張力與弔詭。詩集為讀者帶來深刻的反思與藝術享受,開拓思考的讀者定會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味。林偉傑的《大重啟》譯自他的英文詩集《Anything but Human》。
詩人簡介
林偉傑(1990-),著有詩集《易之書》(A Book of Changes, 2016)與《除了人》(Anything but Human, 2021),後者入圍了2022年新加坡文學獎。林作為《美食共和國:新加坡文學的饗宴》(Food Republic: A Singapore Literary Banquet, 2020)的編輯,贏得了2023年「美食家世界餐飲書獎」(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第二通道:新馬作家文集》(The Second Link: An Anthology of Malaysian & Singaporean Writing 2023),收錄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國獨有情誼與關係的文集,也入圍了「新加坡書籍獎」(Singapore Book Awards)的「最佳文學作品」(Best Literary Work)組別。於此同時,林也譯有新加坡華文詩人黃文傑的短詩集《Short Tongue 短舌》(2023);同年,他榮獲了青年文藝實踐者的最高榮譽,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Young Artist Award)。
個人網頁:www.darylwjlim.com。
譯者簡介
汪來昇,新加坡作家、詩人、譯者、出版人及專欄作家,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現任新文潮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其文學作品與評論散見於新馬、中港台等地的報刊和文學期刊。
汪來昇於2023年榮獲南洋理工大學頒發的「人文學院傑出院友獎」(NTU SoH Alumni Awards),加以表彰他為新加坡文學與出版事業的傑出貢獻;2022年與2025年,他受邀擔任新加坡教育部中學語文特選課程寫作營駐營作家,致力於文學創作人才的培養與教育;2024年,於法蘭克福書展受邀為講座講者,分享新加坡文學發展與同志文學。
汪來昇著有詩集《喧囂過後》(2014)、《消滅眾神》(2016);曾創辦文學雜誌《WhyNot 不為什麼》(共七期,2013-2018);編有詩選集《一首詩的時間》(兩輯,2016、2017)、《不可預期》(2018);文集《我獅城,我街道》(兩輯,2022、2025);公共政策文集《觀感獅城》(2023)。此外,他還積極涉足翻譯領域,譯有2023年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得主林偉傑英文詩集《大重啟》(2025);合譯了鄭綺文的英文兒童繪本《別人可能會這樣說,但我認為……》(2025)。
誠意推薦(按姓氏筆劃):
小葉子、伍政瑋、周昭亮、黃文傑、賀爾、羅樂敏
-
這本「非人」(Anything but Human)性的詩集獲得了「非人」性的翻譯,著實令人「非意所思」。偉傑的詩作,巧遇了來昇的翻譯,可謂之如魚得水、「如虎添譯」、「空中非人」。狂賀!——小葉子,新加坡英語詩人
-
詩歌翻譯是一種跨語言的對唱。來昇的精巧翻譯與設計,為原著的詩篇營造出讓讀者重新想像的空間,並在這雙語空間裡,唱出具有特色的共鳴。《大重啟》以極具創新的語言和新穎的詩風,承載了原著詩句中的變幻莫測,繼續為這座未來之城,吟詠華麗且詭譎的預言詩。——伍政瑋,新加坡詩人,最新詩集《錯視與幻聽》
-
林偉傑把過去的經典,現在的荒謬,未來的質疑,打散後,以詩的形式重構人類文明的輪廓。而汪來昇通過翻譯,讓這本如「盤古初開」的英文詩集,滲出濃厚的文人關懷色彩,讓《大重啟》帶出東西之間的風骨。——周昭亮,新加坡醫生與詩人,著有《萬有醫始》
-
若林偉傑的原詩是近於「嘲諷的問責」與「鋒利的刀尖」,那汪來昇的華文翻譯則是在鋒利下抹了一層潤滑,初初劃過傷口時不經察覺,察覺時已然是劇痛。——黃文傑,新加坡詩人,著有詩集《夜未央》與《短舌》
-
譯詩的過程如水狀態的轉化,在凝固成冰前,譯者的能量以及對中文獨有的文化特徵的掌握,也恰如其分地進行再塑造。本詩集《大重啟》有種類似《百年孤寂》中第一次看見冰時的陌生化效果。 我想,若這本詩集不斷被譯成另一種語言,是否會在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不斷分叉的小徑花園裡原路返回;並再遇見水嗎?——賀爾,新加坡詩人,著有詩集《左邊》
-
「當代新加坡」是什麼?可以用一種語言去說明它嗎? 透過翻譯就不同了。新華詩人汪來昇翻譯新英詩人林偉傑的英語詩,譯出一種少見的華語氣質,它試圖前衛,理性,偶然猥瑣,輕蔑新加坡社會的一切,不回答任何問題,沒有肯定新加坡,也沒有去否定它,重新為在這個高度發展的社會開闢別樣的生存路徑。——羅樂敏,香港詩人,著有《而又彷彿》
譯者手札
相伴無語,詩譯有聲◎汪來昇
一、語言的分化、遊移與融合
認識偉傑,應該也有八九年了。那時的我們在新加坡作家節的場地「趕場」,彼此都還很青澀,但聊起文學和詩時,大家眼裡都有光,以及滿腔的熱忱。在新加坡多語的大環境裡,不同語言的創作者似乎有種「分而治之」的現象,能很絲滑地遊移在兩種語言以上者,其實並不多。
我常半開玩笑與調侃說,新一代的華文詩人與作家往往能很順暢地賞閱英文作品,但英文詩人與作家多半只能讀懂英文作品。雖說是玩笑話,但也是很殘酷的現實。這種現象與新加坡英文行政體系和語言政策密切相關。英文作家因教育和政策的便利,被直接認定為「新加坡文學」(Singapore Literature)的代表,但其他語文(華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的創作則需特別標註語言屬性,如「新加坡華文文學」(Singapore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顯得像是一個「分支」。或許,不同年齡層的創作者和學者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認為刻意標示才能凸顯語言文化的「獨特性」,有的則視其為行政分類的需求,無需過分解讀。
在享受著國家行政體系和語文所帶來的便利時,偉傑可以說是「異軍突起」。我們往往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非常多不同種族、文化和語言的融合。當然,我們不能要求他對所有文化都像自身深諳的主導語言(dominant language)一樣深入,但至少他的內心是開
放、接納,並願意去承載另一個迥然的文化世界的。他英文之了得,從他牛津歷史系畢業便可得知;他對華文及其文化的探索熱忱,也可從他毛遂自薦擔任黃文傑《短舌》的英語譯者時可知曉,此外,他對於印度文化的濃厚興趣,也可在他選擇的伴侶和部分作品中可得知。
我在諸多場合中多次強調,「語言」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思考、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等,因此使用不同語言和文化思考,有時會得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結論——那若同時使用不同語言和文化在腦子裡融合,並來回思考呢?其中一個結論是:你可能會捕獲一枚野生的林偉傑。
二、修訂與命名
《大重啟》原譯自林偉傑的《Anything but Human》(新加坡:Landmark Books, 2021)。關於偉傑的這本詩集,撇開內容,先聊英文書名的由來。他引用了王小妮的詩作「除了人/現在我什麼都想冒充」(偉傑譯:now I’d like to pass myself off/as anything but human)。但若直接使用「除了人」作為中文書名,僅從語感去感受,我認為並不吸引我;若改譯成「除卻人」、「只要非人」之類的,怎麼看就怎麼怪。
英文原詩集中共分成兩輯的「desert of the real」與「the great reset」,兩者可分別散譯為「真實的沙漠」與「大重啟」——無疑,「大重啟」吸引了我的目光。除了有點私心想藉由這本詩集的翻譯,給「新華文學」(雖然我並不十分樂意使用這個說法,只因方便故)介紹形式和內容都別具一格的新穎創作,賦予新華文學「重啟」之寓意,也希望新加坡文學通過翻譯,可以經歷一場「大重啟」,更大膽去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藩籬,以真正達到「新加坡文學」的真實義。
林偉傑在英文原詩集中也翻譯了不少白居易的作品,其中包括《微雨夜行》、《花非花》、《惜牡丹》等。在本書的跋中,偉傑認為通過翻譯白居易,使他的靈感脫離困境,並且「走出過於繁複和晦澀的泥沼」——這意味著,他在接受了不同語言和文化的養分後,有了自己的新感悟。相同的,不少華文作家也深受西方文學的影響,無論在內容、形式還是寫作技巧上都重新獲得了啟發。已故的新加坡國寶級作家、詩人英培安老師便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原詩集中,詩作原來的排列方式,第一輯「真實的沙漠」,以〈遺忘飛翔,若夢〉(Fly Forgotten, as a Dream)為主題,共七首詩交錯排列;第二輯「大重啟」則以〈旁白〉(Narrative)為主,共十一首詩,配合白居易的作品一起穿插其中。後與偉傑商議,我們決定不再對白居易的作品進行二次翻譯,原屬於第二輯的十一首〈旁白〉便擠到了一塊。因此,我必須將其挪開,分散到全詩集中,同時取消原有的分輯形式,將整部作品合併為一個整體。
三、譯者的話
文學作品,尤其是詩的翻譯是極其困難。除了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語境外,還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作家的語氣、風格、節奏、措辭等,這才是翻譯真正的考驗。翻譯詩已然不易,翻譯偉傑的詩,更是一項大工程。除了他強烈的個人風格,詩中使用的意象、歷史語境,以及一些西方獨有的事物,讓翻譯時需要更多的求證與考量。翻譯的同時,又不能失去詩意,還得顧慮部分的節奏和韻,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於是,經常需要做出一些取捨。(也可能是我翻譯能力不足?)
例如〈圖書館員〉(The Librarian),「我在抄寫室裡逗留太久,誤將/那些陰鬱的書脊當作/中央商務區。近日來/我用奧利奧餅乾包裝紙作為書籤:/它的佛青色像『威爾頓雙聯畫』中的天使。」其中的「抄寫室」(scriptorium)、「佛青色」(ultramarine)和「威爾頓雙聯畫」(Wilton Diptych)皆為專有名詞,當然可以翻譯,但需要有一定的語境輔助。若以純華文閱讀(外加偉傑善於將現代和古代意象交替穿插),悟性高的讀者或許能讀出一些韻味和感覺,但多半的讀者很可能會一頭霧水。所以,為了保留詩原來的格式與節奏,在翻譯時,我只能適時使用註釋加以解釋語境。
另一例是〈愛在間歇性斷食時〉(Love in a Time of Intermittent Fasting),該詩若「盜夢空間」般,需要譯者去一環套一環地抽絲剝繭,並觀察古典所形成的變異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偉傑這首詩,最令我頭疼的莫過於:「繞葉的傳奇」(leaf-fring'd legend)。
首先,原文來自濟慈(John Keats)的《希臘古甕頌》(Ode on a Grecian Urn)。濟慈的原文為「What leaf-fring'd legend haunts about thy shape」(繞葉的傳奇來妝點形體),主要是歌頌希臘古甕形體的美麗,而妝點在甕身的畫,有種說不出的美感,畫中描繪的是希臘傳奇故事。偉傑引用此典故入詩,寫道「阿斯巴甜的苦澀,縈繞著我/像是『繞葉的傳奇』一樣」(The bitterness of aspartame haunts me like/a leaf-fringed legend)。此時,互文在意義上起了變化,將重點圍繞在「繞」上,將原來的莊嚴古雅的哲學思考,變成了一種苦味的陰魂不散,頗有調侃的意味——最後,延伸至情侶間建議「開放式關係」(open relationship)的秘密。類似的詩還包括:〈修道院迴廊〉(Cloisters)、〈教義問答〉(Catechism)、〈無用清單〉(The Futility of Lists)、〈以奢華重述傳奇〉(Legacy Retold in Luxury)等。
偉傑也善於使用近似「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誇張比喻,來加以鞏固對於現實的批判和思考,並展示出生活中的某種荒謬。開篇的〈心滿意足的表現方式〉
(Expression of Contentment)寫道:「我感到無比的 超凡的/舒適 連我的腳趾頭都移送/精神分析,甚至我的鼻毛都有了/自己鍾愛的洋芋片口味/(奶香焗烤 絕不能是燒烤風味)」這浮誇表達手法在華文詩作中不常見(有別於抒情為主的大傳統),但卻非常有效地形成一股強烈的感官衝擊,越是天馬行空與荒謬,越是能讓讀者會心一笑,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將想像力給推到極致的作品,還包括〈居家小確幸〉(Domestic Bliss)、〈麥當勞伴隨的死刑〉(McDonald’s with the Death Penalty)、〈兩種無情的準備方式〉(Prepared Two Ways Without Mercy)等。
除此之外,偉傑牛津歷史本科的出生,自然使他對新加坡社會的發展和歷史抱持著濃厚的興趣與關懷。其中有不少作品圍繞著新加坡生活與民生的主題,例如〈新加坡田園詩〉(Singapore Pastoral)、〈百匯廣場〉(Parkway)、〈在植物園野餐〉(Picnic at the Botanic Gardens)。關於戰爭與人文關懷的主題包括〈垃圾空間狂想曲〉(Junkspace Rhapsodies)、〈核詩〉(Nuclear Poem)、〈戰略性未來〉(Strategic Futures)、〈先知的最終警告〉(The Prophet’s Last Warning)等。這些作品中,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以史為鏡」,警惕著即將發生的事情,也警示著讀者去關心這些潛在危機。
四、詩人的囈語
穿插在詩集中的〈遺忘飛翔,若夢〉(共七首)以及〈旁白〉(共十一首),更像是詩人串起了零碎的囈語,將不同的場景和精短的靈光一閃,串聯成兩則敘事。〈遺忘飛翔,若夢〉系列以散文詩的方式呈現,通過不明確的場景刻畫,預言人類對生活環境和人文關懷漠視帶來的後果:
之一:「漂浮在下水道裡的壞損飲料瓶罐有何意義?雞蛋花在沒有惜花者的情況下盛開有何意義?」(節選)
之二:「嘴裡含著第五代抗生素甦醒。我的皮膚上佈滿了往事砌成的小鱗片。」(節選)
之三:「一隻隻小黑蟻無盡地從地毯下鑽出,像是被催淚彈擊中的示威者。」(節選)
之四:「我的筆記顯示,最後一次叫自己的名字是在八年前。」(節選)
之五:「一位沒有耳朵的男人端來一碗又黑又濃稠的內臟湯給我」。(節選)
之六:「小不點,你來告訴我,關於下一次的金融危機,我的掌紋揭示了什麼。關於全面革命的合理性。關於飼養無骨雞的進展。」(節選)
再來是〈旁白〉列系。在英文的原詩集中,這組詩被安排穿插在不少白居易英譯作品中,而作品多以短詩的方式呈現。雖然也展現出一些對於生活環境的關懷,如第一和第二首,但更多的是詩人的靈光一閃,捕捉到的時間與事物的片刻;並在大腦風暴後沉澱,使文字中閃現出靈秀之氣。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六首「我一直讓沉默積累了好多年/而現在他已點綴了一切//一場毛毛雨,可使/政權交替」,以及第十一首「夜空將老星宿/清除//然後空出了/廣告位」。
小結
偉傑在詩的創作上是位「多面手」。他不喜歡停留在某一種形式或格式上,他更注重將自己的關懷與所思所想,通過不間斷的新嘗試,玩出新的火花——這正是這本詩集的獨到之處。他總能換著方式、通過多樣的角度與手法,啟發讀者思考問題,並享受著他對於詩和文字的日常小趣味。
作為出版人和譯者,這邊廂需要將市場納入考量,那邊廂又需要考慮內容與翻譯的藝術風格等,整體操作起來確實不易。但我很感謝偉傑的信任,並給予我莫大的空間去嘗試,以及對詩集收錄的作品與排列方式進行修訂。相信本書出版後,能為「新加坡(華文)文學」增添新的參照,也通過華文翻譯,讓更廣大的海外華文讀者群多一個了解新加坡文學的途徑。
作為我第一部完整的翻譯著作,內心歡喜,但也深知其中仍有不足之處,希望獲得讀者們的建議與反饋。最後,再次感謝偉傑給予我這樣難能可貴的機會(咳,磨煉)!
目次
譯者手札
相伴無語,詩譯有聲◎汪來昇
- 心滿意足的表現方式
- 居家小確幸
- 遺忘飛翔,若夢(之一)
- 星期天
- 以奢華重述傳奇
- 旁白(之一)
- 更新進度
- 百匯廣場
- 麥當勞伴隨的死刑
- 遺忘飛翔,若夢(之二)
- 一本現象學的食譜
- 新加坡田園詩
- 無用清單
- 圖書館員
- 旁白(之二)
- 垃圾空間狂想曲
- 生命的衝動就是這樣。
- 遺忘飛翔,若夢(之三)
- 折扣革命的筆記
- 愛在間歇性斷食時
- 旁白(之三)
- 修道院迴廊
- 教義問答
- 在植物園野餐
- 遺忘飛翔,若夢(之四)
- 兩種無情的準備方式
- 先知的一天
- 核詩
- 旁白(之四)
- 戰略性未來
- 遺忘飛翔,若夢(之五)
- 先知的最終警告
- 食肉者的日間狂想
- 旁白(之五)
- 盛宴
- 怪物
- 旁白(之六)
- 事物的自然定律
- 是什麼擾亂了這富饒的土地
- 遺忘飛翔,若夢(之六)
- 難民
- 鳥不生蛋的地方
- 創世紀
- 旁白(之七)
- 部分或其他數字
- 語言是個醃黃瓜
- 定義
- 旁白(之八)
- 新生活
- 新世界交響曲
- 遺忘飛翔,若夢(之七)
- 旁白(之九)
- 代理型孟喬森症
- 旁白(之十)
- 信條
- 奇蹟時代
- 旁白(之十一)
詩人後記
__________
ISBN:978-981-94-2138-1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建議分類:現代詩、新加坡文學、當代文學
系列:文學島語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