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6263610590
- 9786263612075
- 9786263614895
- 9786263618244
- 9789573255406
- 9789573270263
- 9789573282204
- 9789573282600
- 9789573286981
- 9789573297116
- 9789573297680
- 9789573298366
- 9789573299332
-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 Erich Fromm
- Hayley Campbell
- Jamie Shelman
- Linda Byars Swindling
- LOUIS GIANNETTI
- Martin Burckhardt
- rabbit44
- 丁安妮
-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 中國大陸
- 九歌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間失格
- 今晚有猫伴身边(3)
- 今晚有貓伴身邊(3)
- 以脆弱冶金:楊佳嫻私房閱讀集
-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独
-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
- 侯会
- 侯會
- 其他
- 剛剛好的優雅
- 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
- 劇本
- 劉克襄
- 動物
- 勵志
- 匡春芝
- 厭世者求生指南
- 厭世者求生指南:我們終將在不同的路上,不再強求誰的目光
- 古典文學
- 台灣
- 同志
- 向賈寶玉學做上流人
- 向贾宝玉学做上流人
- 吳念真
- 咕嚕Z
- 哲學
- 商業理財
- 四方雲集
- 四方雲集:臺.港.中.新的繪本漫畫文圖學
- 圖文書
- 太宰治
- 妻妾成群
- 宮口幸治
- 寓言
- 小站也有遠方
- 小說
- 山崎富榮
- 岸見一郎
- 岸见一郎
- 康學慧
- 從豔史到性史
- 從豔史到性史:同志書寫與近現代中國的男性建構
- 德國
- 德國翻譯
- 德奧哲學
- 心理勵志
- 性別研究
- 悲情城市
- 投資理財
- 敢要就是你的
- 散文
- 文化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時報
- 曲盤開出一蕊花
- 書
- 書評
-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曾经江湖:金庸,为武侠小说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 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
- 有隻兔子
- 朱天文
- 朱崇旻
- 李佳霖
- 李豪
- 杨照
- 林志玲
- 林慧雯
- 林懷民
- 梁朝偉
- 楊佳嫻
- 楊照
- 武俠
- 歷史
- 死亡专门户
- 死亡專門戶:12門死亡產業探祕,向職人學習與生命共處和告別
- 洁咪·薛曼
- 洪愛珠
- 洪芳怡
- 海外
- 海莉·坎貝爾
- 漫畫
- 潔咪·薛曼
- 焦雄屏
- 狂徒
- 王麗蘭
- 理財館長(陳震奇)
- 琳达‧拜尔斯‧史文德林
- 琳達‧拜爾斯‧史文德林
- 生活哲學
- 生老病死
-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
-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享受美食,把小日子過得閃閃發亮
- 當代思潮
- 真想暫時變成貓
- 真想暫時變成貓:搞懂貓脾氣!韓國貓專科名醫的貓咪行為與情緒指南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紅樓夢
- 經典導讀
- 經典文學
- 編輯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羅應植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蔣勳
- 藝術設計
- 蘇童
- 街角遇見哲學
- 街角遇見哲學:從ABC到DNA,生活中35個改變現實的偉大思想
- 衣若芬
- 許維賢
- 認識電影(最新修訂第十版)
- 諸神復活
- 貓
- 賈寶玉
- 走路要有喵态度:沙发上的心灵大师,给人类的100则猫生哲学
- 走路要有喵態度
- 远流
-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
-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 速寫台灣
- 速寫台灣:跟著小開老師,從基礎學起,畫出你的台灣style
- 遠流
- 鄭開翔
- 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性」
- 醫療保健
- 陈采瑛
- 陳令嫻
- 陳依萍
- 陳品芳
- 陳孅孅
- 雨之玉川情死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音樂
- 飲食文化
- 馬丁·勃克哈特
- 高靜芬
- 麥德文
- 黃道明
- (譯者:鄭寬量)
【預購】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洪愛珠
Regular price $27.00【預購】厭世者求生指南:我們終將在不同的路上,不再強求誰的目光◎李豪
Regular price $26.00厭世,有礙健康?抑或是放棄掙扎的自嘲解藥?
在眾人眼中,
他寫詩,他攝影,他穿品味,
他為失戀者抄寫,成為孤獨者的停泊。
但其實他的生命也有黑暗,更曾困惑,
那些難以通透的挫敗,甚至是攸關生存的危機,
告別青春之後,這一次,他寫下你我都曾掩藏的成長痛,
疼痛讓人厭世,但或許,這也是求生方式的一種……
●曾經想成為最出眾的人,一場青春求生記
過去的李豪,善於描寫不安、蒼白的年輕群像,以流行的記號與暗語陪伴無數受傷心靈。在網路社群傳抄的熱潮下,成為新一代愛情觀的詮釋者。
後來我們才明白,書寫背後往往源於成長期的敏感與徬徨。這一次,李豪寫的不再是她與他的情詩,在螢幕比夜還要黑暗的晚上,他直面人生,回頭檢視最初的方向,透過叩問與反思,回應年少的個人期許:成為更好的自己。
●寫給厭世者的求生指南,從「成長痛」出發
書中觸碰少年結群、離家獨立、追夢、失眠、標籤化、習得性無助等成長痛史,是自己,亦是時代青年的共感話題。
李豪再次拓展書寫體裁,以長篇散文的形式緩緩訴說邊緣、夢碎等生命經歷。在他的筆下,厭世,不過是一種求生的方式。以文字撐出寬闊空間,走過幽谷的人想的是──讓遍體鱗傷、無處安放的靈魂,能夠暫時靠攏於此地;我們也得以看見,那暗夜裡的星星。
「有人說睡眠就像是一場小死亡,
那麼睡不著的你說不定是本能渴望要好好活下去。
如何對抗這漫長的空白,為自己的人生創造說法,
即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李豪
引路推薦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團隊
林育聖|「文案的美」負責人
威廉|「精神科觀察日記」網站經營者
凌性傑|作家
徐珮芬│詩人
陳頤華|《秋刀魚》雜誌總編輯
溫如生|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痛苦的時候,最是需要思想的洗刷……感謝李豪在這本書裡的分享,那是在亂世感襲來之際,最能觸動內心的人生幸福論。──凌性傑(作家)
我們能否看清楚「厭世背後」的訊息,而不困在「厭世狀態」本身……願我們都能在這張力之中,看到更多可能性。──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李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和表演藝術學程畢業,當兵抽到外島的外島,念了兩個學士學位,出社會從事四份工作完全無關,其中兩間前公司收了,一間賣掉,2015年失戀,單身至今。
著作
2018 詩集《自討苦吃的人》
2019 詩集《瘦骨嶙峋的愛》
2020文集《剩下的盛夏只剩下了盛夏》
2020文集《厭世者求生指南》
Facebook|李豪,說故事的人。
Instagram|@lh_storyteller
一切都從那些睡不著的夜晚開始⋯⋯
不知道有過多少個相似的時刻,靠在頂樓圍牆邊,居高臨下看整座城市沉睡的樣子,夜色將我隱去,彷彿我是這黑暗的一部分,沒有人會注意到我,我也沒有人能夠注視,不只是空間上的寂靜,連聲音也是,一切彷彿都在這個時刻凝結,除了辛勤的交通號誌,還在為沒有人通行的路口變換燈號。
雖然紅燈綠燈在此刻看似毫無作用,倒卻提醒了我時間是流動的,意義就發生在這個它不知道的小角落裡。其實我也不是失眠,不想入睡的成分居多,那種倔,彷彿在抵抗著心裡似乎還有個缺沒被滿足,如果現在就寢,那一天就真的過完了,而我又浪費了。
理性上都明白再耗下去也不會有結果,不如早睡早起,好好規劃善用自己的時間,但在我的歷史裡卻還是一再重蹈覆轍,若是痛苦的根源沒有止息,再多正向的念頭都只是一閃而過的流星,也許我始終沒有想通的,自己為什麼又過了這一天,而明天又有什麼值得過的?
沒有不知足,也並非經歷什麼一蹶不振的挫折,更沒有遭遇任何無法挽回的劫難,只不過生活裡總會走過幾個坎、吃過一些苦,可是我不知道,也許是我對自己所知甚少,為何光是活在這世上就費盡力氣了,也許那些痛苦的根源就連本人也沒有覺察。
做人不難,難的是做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活著不難,難的是說服自己這樣也算活著。說不定厭世者沒有不喜歡這個世界,只是因為太努力了,努力到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夠變好。
一個幽靈,一個虛無主義的幽靈,在黑夜遊蕩。
十四歲時面臨人生第一個升學關卡,年少的我初次面對如此緊繃的壓力,彷彿反覆訓誡著失敗的代價,每每想起過完這關還有下一關,讀書考試升學後又是讀書考試升學,遂開始對人生提出了第一個質疑,我們都是否必須得照著寫定的劇本走?當時寫了一首青澀的新詩,把生命比擬成列車,我們都在一趟明知會有終點卻不知何時抵達的旅程上,卻定然得轉乘一班又一班的車次,再與片刻的緣分失之交臂。
旅途尚未結束,早已經下了車,當初那個少年應該從未想過,比起不斷轉乘的過程,離站後面對茫無涯際的前方,那才是人生裡最令人惘然的風景。
從那時對自我存在的詰問,之後又過了雙倍的生命,至今依然恍惚、依然疏離,時時還是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意義。倒也不是從此消極面對,我試著從許多書中找尋答案,想以他山之石在一片漆黑中點燃火花,結果發現人生還真的沒有什麼意義,但說的是一種類似使命或來世的客觀意義。
有信仰的人或許會反對這樣的結論,對我來說卻倒像放下了一塊大石,一趟旅途如果抵達終點並非終極的目標,那麼最重要的就落在過程。這個堪稱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問題,在學者們的解讀中,我最認同的是蘇格蘭哲學家麥金泰爾的敘事歷史論,一個人就是他自己的敘事者,他只說自己的故事,所以他的問題應該轉向在這個故事裡到底要傳達什麼?
如同法國作家馬爾羅所說:「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唯有去釐清整體脈絡才能理解一個人的生命,想要知道自己的價值,必然要先確認自己是誰;想要探問自己該往哪裡去,必然就得知悉自己從何而來。
年方逾三十,還未達不惑,說實在也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歲數,想說自己老,又有太多人情世故仍尚未熟諳,但說自己年輕,卻已不再像過去橫衝直撞、愛恨分明。處在這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時期,或許恰好是這漫長人生的測量點,我要站在標的上,回頭檢視最初的自己,再轉身望向最終的方向。
「所以,你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了嗎?」
一些人在手機的另一邊向我這樣請益,或者該說求救。往往在這句疑問之後,他們便開始拋出自己沉甸甸的人生經歷,在無月無晴的晚上,螢幕裡有時顯得比這夜還要黑暗。我曾經嘗試一一接住這些問句,甚至把自己的心神都拉扯進去,後來仍舊發現諸如此類的事只是一再輪迴,可能他們不過是希望有個人能夠傾聽他們的故事,投射一些同情;又可能要如看一部電影般地去徹底讀懂他人的人生,任誰都無能為力,就像我的人生只有我自己能過,不是另一個人可以救援。
當然也遇過不少人對我說著:「謝謝你的詩和文章,在我最低落時拉了我一把。」我接受這樣的好意,卻不免感到困惑,總是只能誠實回應:「我並沒有為你做了什麼,老實說我連自己都拯救不了。你真要感謝,是要謝謝你自己,因為是你自己選擇了做些什麼,是你救了你自己。」
我知道痛苦不能比擬,但處在社會相對優勢位置的我,故事應該算是輕盈了一些,儘管如此,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在這求生的過程中,雖然是幸運才能夠倖存,也許一念之差就墜入寂靜了,但必然是對生命的真理還有一絲期望。
這本書是我試著從眾多的經驗或知識中整理自己的人生,或者記錄著某些思維轉變的過程。也許不一定有他人什麼幫助,但對我來說,能夠寫下來就是一種幸運了。
交通號誌不知道換了多少次的紅燈,說不定會像深夜路口的那一個,總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小角落產生了意義。
推薦文
在亂世感襲來之際
一直很喜歡李豪的詩,因為其中有無比真誠的覺知體驗。那些看似憂傷絕望的句子裡,有著晶瑩剔透的微光,帶來一絲絲溫暖。
讀了《厭世者求生指南》才知道,詩人最好的自處方式,無非弄清楚這些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存在主義總愛說,人被造物者拋擲於這個世界,其中的生滅何其憂傷。對此,李豪有一層積極的翻轉詮釋:「像我這樣沒有信仰、總是懷疑一切正確性的人而言,卻是再好不過,代表我們毫無包袱,必須依靠自己判斷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於是,「厭世者」這枚標籤僅僅是標籤而已,自己的樣子只有自己知道,該怎麼生存也向來是自己說了算。「求生指南」或許才是李豪最珍貴的心事,也正是這本書閃閃發亮的地方。成長的艱難、家庭的變故、愛情的幻滅、職場的困頓……這些生而為人必須承受的境遇,李豪不避諱也不遮掩,一邊勾勒問題,一邊分享最私密的解方。
害怕跟自己相處、沒勇氣做自己、總是徬徨歧路的人,尤其適合讀《厭世者求生指南》。世上苦人多,但苦的不只自己一個。痛苦的時候,最是需要思想的洗刷,用一念之轉來化解糾結。糾結太多,只會放大痛苦,無益於解決痛苦。
從厭世到追求幸福,正是一念之轉的結果。我很贊同李豪說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於和對的人分享自己的美麗與哀愁,分享才能使幸福成真。」感謝李豪在這本書裡的分享,那是在亂世感襲來之際,最能觸動內心的人生幸福論。
推薦文
厭世與求生之間的張力裡,藏著什麼?
某段時期,我在演講結束時,都會請觀眾填寫一份不具名問卷。上頭問著,你心中最快樂的事,是什麼?
整年下來,上百份回應包含和家人在一起、吃大餐、放長假等,所有你能想像得到的答案,都有人提過。
後來,我把這些答案拿去做「文字雲」分析後,結果跑出了大大的三個字:做自己。(按:文字雲分析後,出現的最大字,是指被最多人提到的字)
顯然對許多人而言,「做自己」是最快樂的事。只是,我們都知道這並不容易。各種社會束縛與框架限制,我們都不陌生。但當中我覺得最難的關鍵,其實源自於做自己的起點:你想做的是,怎樣的自己?
書裡三個讓人屏息地提問:「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去哪裡?」其實這些問題,正隱約地呼應著那最難的關鍵。容我再問你一次:你想做的是,怎樣的自己?
而本書正是作者李豪在不斷探問自己這些命題時,目前的暫時性答案。
本書談「厭世」,也談「求生」。困在這二元之間,時常弄得我們不太舒服。但或許,在這看似對立的張力之中,很可能藏著許多線索,將告訴我們剛剛那些命題的可能答案。
讀過本書,或許未必能立刻不厭世。但你會發現,原來在做自己、探究生命意義的路上,必然有痛苦的成分,每個人都一樣;而這苦,時常會以厭世的狀態包裹著。
我們能否看清楚「厭世背後」的訊息,而不困在「厭世狀態」本身,似乎決定了我們能否跳脫厭世,甚至善用厭世,來回答某些生命裡重要的提問。
願我們都能在這張力之中,看到更多可能性。
【預購】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楊照
Regular price $31.00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
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金庸導讀;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這更是一本知音之書。」
楊照說,紀念金庸最有意義的方式,是將他的武俠小說按照創作時間先後,認真重讀一次,那是過去與現在、傳統與創新的一番奇妙對話。
從唐傳奇、《水滸傳》《三俠五義》,到平江不肖生打造了江湖概念,武俠小說系譜形塑了一個「集體世界」,而金庸的成就,在於既承繼又跳出了這種創作規則;甚至,武俠小說的終結,是因為江湖這個舞臺被金庸和古龍拆完了……
楊過是從《阿Q正傳》化身出來的俠?「射鵰」的來歷可追溯到《史記.李將軍列傳》?《書劍恩仇錄》的天山異域,讓我們看到武功的限制?袁承志的抉擇,反映了金庸的心境?而金庸自己,到底又最像作品裡的哪個角色?
楊照從金庸的生平與時代出發,追索小說與人生的微妙交錯;繼而逐部細究小說,從風格布局到角色創造,整理出金庸珍貴的寫作技藝。
這是我們的武俠夢,是我們曾經的江湖!
經典重讀.四大看點
◎從金庸的生平 探看金庸小說的創作背景
◎從武俠小說系譜 探看金庸寫作技法的突破與新意
◎從「俠」文化的歷史源流 探看金庸的人物創造
◎一種 既在金庸之內又在金庸之外 的閱讀樂趣
「金庸的武林」系列──《曾經江湖》《流轉江湖》《再會江湖》
◎繼倪匡之後,完整評析金庸十四部小說的誠意之作
◎歷史的、文學的切入視角,帶你讀「懂」金庸
◎封面視覺出自香港知名畫家李志清水墨金庸繪作
◎2024為「金庸百年」,重讀金庸的起點
──新世代認識金庸的起點,可能是影視作品、改編漫畫,甚至手機遊戲,但文字仍是「起點的起點」。透過文本的帶領重讀,探索「武俠」對當代華人的情感意義,揭密金庸小說足以創造下一個百年的技藝內涵。
知音推薦
宇文正 作家
宋偉杰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祁立峰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邱健恩 金學研究者
張大春 作家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馮翊綱 相聲瓦舍創辦人
詩,可以興,觀,群,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金庸小說也可以的。年輕時,它甚至是我的交友寶典,辨識人格、性情,確認「理想型」男友的測驗題庫。重讀金庸,似乎隨時隨地,可從任一冊、任一段落開始。但是楊照的重讀金庸,是沿著著作的時間軸,有脈絡的,慢讀金庸。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極好的金庸導讀;而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更是一部可默默與之對話、切磋,不時擊節,啊,茅塞頓開!或很想要擊掌的知音之書。——作家 宇文正
金庸百年,江湖再現。楊照新著重讀金庸武俠作品,不忘回首青少年時快速、隨意的亂翻書,此際更現身說法,逐章示範如何平心靜氣讀金庸——全面、系統、反思、比較式的細察慢讀。作者融會貫通文本分析,歷史地理,人物傳記,報業傳奇,影視改編,考據評論。在儼然構架、精妙文字中,全書再訪江湖武林,細說人情世故,辨析敘事譜系,探詢經典形成。在喧嘩巨變的時代,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宋偉杰
什麼叫俠?「群」、「我」之辨。
那些為了自身武功、地位、名聲、財富而去騙、爭、搶、奪的人,不俠。
蕭峯願以一人之死換取眾人之生,這般決斷叫「俠」。
郭靖畢竟為堅守襄陽而死,這回終局叫「俠」。
張無忌為調解明教與各派舊隙,將殺親之仇撇到一旁,這個判別叫「俠」。
令狐冲對尼姑避之唯恐不及,卻能在困難中扛起恆山掌門,這樣挺身叫「俠」。
韋小寶明辨小玄子能行王道,能為群體謀福,這片認知叫「俠」。
謝遜、鳩摩智、金輪法王終究覺醒悔改,這場徹悟叫「俠」。
楊照老師傳遞俠情,這套書寫叫「俠」。——相聲瓦舍創辦人 馮翊綱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文化基金會」董事長,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預購】從豔史到性史:同志書寫與近現代中國的男性建構◎許維賢
Regular price $31.00名人推薦
本書探討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男性欲望的流變以及其歷史意義。作者以同志論述角度切入議題,探索「豔史」與「性史」的辯證關係,以及其書寫與藝術創作的呈現。從王韜到王小波,從張競生到郭沫若,全書考證細膩,議論深刻,堪稱現代中國性別研究又一重要貢獻。──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許維賢的大作《從豔史到性史:同志書寫與近現代中國的男性建構》審思男同性欲望論述從晚清至今在華語文化的發展。除了結合了淵博的全球理論和前現代中國論述外,此書的重要貢獻在於批駁一些認為酷兒理論僅為西方英語世界獨有現象的謬論,並在正值茁壯的華語學術世界裡,注入了深具生動原創性的研究和理論。──裴開瑞(Chris Berry),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電影系教授
從男男情感和身體欲望為主的同性戀,到社會角色和氣質展現為主的男性建構,加上以革命情操和救國大業為主的國族打造,在許維賢精闢的歷史文學分析中編織成繁複而明確的軌跡,也寫出了「同志」概念在中國風起雲湧的時代氛圍中所形成的重要凝聚意義。──何春蕤,台灣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
一份非常具有重大價值的文獻記錄。──韓依薇(Ari Larissa Heinrich),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副教授
許維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專任助理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通過筆試和口試考進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先後得到新加坡陳嘉庚高級學位獎學金和北京大學優秀外國留學生全額獎學金。曾赴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進行訪學和研究。曾獲台灣青年文學論文獎。客座主編台灣國立台北電影資料館《電影欣賞學刊》(新馬電影專題)。論文見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現代中國》、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和Queer Sinophone Cultures等等。與英美學者合編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 Corporeality , Desire, and the Ethics of Failure。業餘以筆名翁弦尉創作,著有個人短篇小說集《遊走與沉溺》和詩集《不明生物》,曾在國內外榮獲數十項文學獎項。作者電子郵件:heews2000@msn.com。
每天清晨醒來,總像一個遠遊回來的幽靈突然活過來一樣,心懷感激。我必須首先向那些活不下去的世人指出我的發現,世上縱然壞人很多,不好不壞的人更多,但好人也實在不少。在當下思想尚未完全解嚴的亞洲大陸,我們這些人能倖存下來,上蒼有好生之德,亦必須感激人類的仁慈與寬厚美德。這本書得以面世,首先要特別感激台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何春蕤、丁乃非和甯應斌的啟蒙和指正、兩位匿名外審的寶貴意見、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的張翰璧和徐幸君的支持和協助,以及遠流出版公司的細心編製。
我要十分感激新加坡南大的陳金樑、劉宏、郭振羽、柯思仁、衣若芬和郭淑雲等人這些年來給予我的指點迷津和導航,能在雲南園教書和生活是充實的。北大中文系的陳曉明也是集一身美德和才識的好人,那些年在北京,如果沒有他的扶持和栽培,我不太能想像跌跌撞撞的自己還能走得多遠。我也要特別感謝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陳平原、戴錦華、溫儒敏、洪子誠、劉勇強、吳鷗、張頤武、李楊、曹文軒和計璧瑞等人給予我的諄諄善誘。北大教授們有些可能未必能完全苟同我那些走向偏鋒的想法,然而他們能容納或正視這些異見,非但沒有暗示我停止說下去,還激勵我什麼時候該說、怎麼說、不說、為什麼說和如何說下去的力量。我要特別感激陳平原在三次關鍵時刻,他都鼎力支持我,以及李楊對此研究議題的關照。
書稿裡的六章和部分其他內容,都曾以論文或報告在各種形式的研討會跟學界同仁討論和交流,較後發表於各學術期刊與專書。我要排名不分先後感謝美國哈佛大學的王德威、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史書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韓依薇(Ari Larissa Hein-rich)、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桑梓蘭、英國倫敦大學的賀麥曉(Michel Hockx)、台灣中研院的李有成教授和彭小妍、台灣大學的劉亮雅和朱偉誠、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的劉人鵬、台灣交通大學的陳光興和林建國、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金觀濤和鄭文惠、香港中文大學的林松輝和彭麗君、香港浸會大學的羅貴祥和林幸謙、北京大學的蔣暉、北京師範大學的張檸、南京大學的周憲、沈衛威和劉俊等等,他們廣博的學識和卓見,都給予我無限的啟發和自我鞭策。
此書稿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最耗時,我要感謝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裴開瑞(Chris Berry)、台灣大學的梅家玲,以及香港大學/浸會大學的朱耀偉,他們在我訪問期間都給予我照應和支持。當年首次踏足台灣,我要特別感謝王潤華及時的援手,以及李瑞騰、封德屏和陳鵬翔等人的照應。我也要排名不分先後感謝謝靜國、顏健富、孫松榮、高嘉謙、許慧琦和呂文翠等人在我近年訪台期間給予我的協助。此外,我也要謝謝Richard、Ewan、陳松全、林鼎瀚、王思揚、饒翔、史靜、明珊珊、劉孟哲和趙振興等人在資料的收集或校閱上曾提供給予我的協助。
我要感激父母賜予我一切血液中帶來的天賦,即使是天譴,我都會時刻把它們當作天賦來領受,亦要感恩兩位大姐和大哥多年付出的辛勞。特別感激姑姑打從我童年的時候從英國匯錢支援我們在馬來西亞園丘貧困的童年,她贈給我的童話書、筆、紙和橡皮擦,是我一生中可以佩戴在身上的財富。
【預購】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岸見一郎(譯者:鄭寬量)
Regular price $28.00 青春哲學三部曲之「佛洛姆」
——人生的意義,唯有自己能決定。
◆ 本書重點
.逃離「拜金世界」轉向「靈魂救濟」。
.現代人的根本病因在於害怕「孤獨」。
.權威有兩種:「合理的權威」與「不合理的權威」。
.要幸福地活著,就要傾聽良心。
.「逃避自由」就能掌握人類心理根源。
.自己的人生意義,唯有自己能夠決定。
.非生產性取向與生產性取向。
.為了落實「成熟的愛」,你需要做的事。
.無懼於面對真實且具生產性的人生。
【活出自己的人生,不害怕與眾不同】
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作為「消費人」、「組織人」,無論自身知曉與否,皆遵循著一切權威,甚至沒有意識到依循權威的自己。
由於沒有真正的「自己」,便只能窺看「他人」臉色,遵循「他人」意見,無法活在「自己」的人生裡。
本書作者岸見一郎提及,某次搭乘電車時,一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人向他搭話,年輕人這麼說:
「周遭的人要我適應社會,但對我而言適應社會就意味著死亡。」
岸見一郎認為,這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人,雖然無法拯救自己,但從人性價值的觀點來看,比起不做自己且完全失去自己的個性、去當個「正常人」,這樣活著可說是更加正經認真吧。
佛洛姆也曾說:「正常人為了要被認為是有才能的人,他們會『不得不戴上自己心滿意足、幸福的面具』。而在面具背後,他們有著不安、煩惱焦躁、憤怒、憂鬱或失眠等問題。」
佛洛姆提出的解方究竟為何?他主張,首先必須相信人類原本就擁有的「人本主義(Humanism)」。
真正的人本主義,是認知我們的存在與發揮自己力量的能力,如此一來,便能夠解決自己的課題──何謂自我、為了自己而活、自己的特別能力,如理性、愛,以及完全落實生產性的工作,並且因此變得真正幸福。
◆ 關於〔青春哲學三部曲〕出版企劃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2024年9月出版)
《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2024年9月出版)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2024年10月出版)
三位思想家的三個主題,簡單扼要歸納思想精華。
① 闡述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思想(概論)
② 這種思想為什麼會誕生(時代背景)
③ 現在為什麼應該閱讀這樣的思想(當下能如何應用)
從以上三個方向探討關於個體、人生、社會、政治與國家等主題,是能一氣呵成讀完的「當代思潮」精巧一冊!
〔專家導讀精要〕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佛洛姆,一個將哲學與社會學注入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學大師,這使得他的理論思想對於「人與他的社會環境」間的辯證關係更立體的呈現出來: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如何在一個現代世界的環境條件下形塑自己的命運?我們如何能夠避免現代資本主義對我們人格不知不覺的扭曲?我們如何正確的判斷、並且穩健的找到追求自由、靈魂、愛情的社會資源並完成自己成熟人格的陶成?這是他認為身而為人不能不好好琢磨的生命課題。
然而,佛洛姆的經典著作不少,且佛洛姆撰寫的方式相信對許多讀者而言也造成不小的障礙。這時,找到一本適合用來引領生手上路的介紹性書籍是不可或缺的。
日本思想家岸見一郎的這本《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敘事精簡俐落,說理提綱挈領。我向讀者推薦這樣一本精煉的書籍。
本書特色
.了解佛洛姆人本主義思想最佳入門。
.敘事精簡俐落,說理提綱挈領;青少年與成人絕佳哲思與心理學橋梁書。
.繼心理學家阿德勒,岸見一郎又一次將佛洛姆思想「化繁為簡」。
名人推薦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專文推薦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吳媛媛(《上一堂思辨歷史課》作者)
林耀盛(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
——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1956年出生,哲學家。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專攻西洋哲學史)。曾任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部非專任講師等職。專門研究希臘哲學以及阿德勒心理學。
著有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與古賀史健共同著作)、《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遠流出版)、《向阿德勒學習脫離生存的苦痛》、《哲學人生問答:17歲的特別教室》、《人生雖苦但仍得好好活著》等多部作品。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
德國社會心理學者、精神分析學者。1900年出生於法蘭克福。於猶太教正統派的雙親呵護下成長。他在海德堡大學學習社會學、心理學與哲學。當納粹掌握政權後,佛洛姆移居至瑞士日內瓦,並在1934年搬至美國。
1941年,他發表了闡述近代個人的自我實現之書《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該書作為社會學典範至今仍受到讀者喜愛。其後,他的著作相繼出版,以《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1956年),探究「愛」的本體、建議人們要落實對於愛的學習,以及《人心》(The Heart of Man. Its Genius for Good and Evil, 1964年)。1980年,在其80歲生日的前幾天,於瑞士穆拉爾托的自宅逝世。
譯者簡介
鄭寬量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喜愛日本文化與探索心理、神祕學,平日於文字中琢磨世界。譯有《非知不可!區塊鏈與虛擬貨幣的經濟大革新》、《你的心,14歲就能開始懂》(遠流出版,入選第45次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
【預購】死亡專門戶:12門死亡產業探祕,向職人學習與生命共處和告別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海莉·坎貝爾( Hayley Campbell)(譯者: 朱崇旻)
Regular price $42.00【預購】認識電影(最新修訂第十版)◎路易斯·賈內梯(Louis Giannetti)(譯者: 焦雄屏)
Regular price $42.00現代社會是影像的社會。然而,我們多半是被動、不經審視地看,讓影像沖刷我們,不去分析它如何影響我們,也不知道它怎樣塑造我們的價值觀。《認識電影》這本歷久不衰的電影入門書,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如何瞭解影視溝通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複雜的語言系統與元素。問世十多年以來,此書不僅是中外影視從業人員必備的經典,更是電影愛好者不可或缺的入門書。
在最新修訂第十版中,作者除了改寫局部章節以反應電影的新發展,此外則大幅度增修一半左右的新劇照。全書共蒐集超過四百張的珍貴劇照,範圍涵蓋影史上的重要經典和近幾年上映的賣座佳片,並輔以詳細圖說。書末另附中英對照的專有名詞解釋,讓讀者能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常識,進而真正「認識」電影。
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和影評人,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榮譽教授。
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碩士,現任教於藝術學院。為國內著名影評人,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著有《焦雄屏看電影——好萊塢系列》、《焦雄屏看電影——港台系列》(三三版、《閱讀主流電影》、《藝術電影與民族經典》、《談影錄》、《台港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遠流;編有《香港電影風貌》、《台灣新電影》(時報、《新亞洲電影面面觀》(遠流及「中國電影名作選系列叢書」)萬象。
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碩士,現任教於藝術學院。為國內著名影評人,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著有《焦雄屏看電影——好萊塢系列》、《焦雄屏看電影——港台系列》(三三版、《閱讀主流電影》、《藝術電影與民族經典》、《談影錄》、《台港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遠流;編有《香港電影風貌》、《台灣新電影》(時報、《新亞洲電影面面觀》(遠流及「中國電影名作選系列叢書」)萬象。
【預購】以脆弱冶金:楊佳嫻私房閱讀集◎楊佳嫻
Regular price $31.00詩人、散文家、評論家 楊佳嫻首部私房閱讀集
房慧真、陳栢青 專文推薦
「讀佳嫻的詩評令我甚為享受,因為評論本身即是詩,甚至標題就是詩。」——房慧真
「一視同仁,又有分別心,令文學不分大小,卻專講粗細,能識大體,卻精讀細節。……示異。才能釋義。那就是序好看的秘訣。不是因為書好看。而是因為透過差異能找出位置。人們想知道的是位置。而這份技術的核心,仰賴是楊佳嫻背後知識系譜的龐大。」——陳栢青
《以脆弱冶金》以文學為核心,閱讀書單從台灣當代文學到西方經典,包含現代詩、散文與小說。首篇寫楊澤,最末篇寫約翰.伯格,都是作者文學教養上的最愛。全書收入43篇評論文章,能提出獨特論理框架,也能理解最幽深細微處,兼有詩意的語言,捕捉每本書包藏的閃電,一覽台灣文學的精彩星空。
全書分作五輯:輯一「以脆弱冶金」專注詩評,評介台灣不同世代詩人的獨特美學與觀點,尤其關注多位新生代詩人。輯二「伊卡洛斯未死」評論台灣當代散文與小說,呈現出台灣多樣的文學風景。輯三「那不是我城最後一隻白馬」關注香港作家的書寫。輯四「我的身體比宇宙略大」聚焦身體、同志書寫的文本,反映作者與時俱進的社會關懷。輯五「江湖與世界」收入《安妮日記》、《少年維特的煩惱》等西方作品以及張愛玲、金庸武俠小說的評論,自在穿梭文學世界。
「在不寫詩、少寫詩的幾年裡,文學退到人生序列的最後面了嗎?」楊佳嫻在後記說:「文學少女轉眼中年,以為趨緩趨靜,但是背靠著的牆突然擊破,露出多年前埋的黑貓──怎麼跑到愛倫坡房間去了,不是的,從牆洞看出去,灰色唏溜溜的大風,捲起無數廢物與棄物。某些時刻裡,以為也將捲入成為廢物與棄物。然而,這些字,這些書,還是接住了我。」
◎精彩摘句
✽ 談馬翊航《細軟》
馬翊航第一本詩集叫《細軟》,恰與鯨向海詩集命名為《大雄》對照。大與細,雄與軟,大雄意在噴發,細軟則善於承受。──<廢墟天使灰>
✽ 談楊智傑《野狗與青空》
普通詞彙放對地方竟然煉石升仙。「電桿下/一塊孩提的金箔」(〈銀河城〉),一點線頭一片餅乾屑都貴重……有一些句子看來有理而無聊,簡直廢話,特別被詩摘指出來卻宛如符文。──<蜂巢裡的船王>
✽談房慧真《草莓與灰燼》
我把〈草莓與灰燼〉當作情感教育,也當作倫理教育──什麼是惡?什麼是庸常中的惡?骯髒與潔淨、人與非人,界線在哪裡?──<致所有裸命者之書>
✽ 談約翰.伯格《我們在此相遇》
記憶小若沉澱在魚鰓裡的塑膠微粒,轟轟若彗星,對讀者來說則像是密林行走忽然被霰彈擊中。──<向亡靈賒取>
高雄人,定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性別組織「伴侶盟」理事。
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金烏》等四種,散文集《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等五種。另編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當我們重返書桌:當代多元散文讀本》、《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等選集多種。
【預購】悲情城市◎朱天文、吳念真
Regular price $28.00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
劇照 / 震撼人心的經典場面,串起全片故事脈絡與內容情節
側記 / 以十三問借疑發揮,說明電影源起、編排、拍攝過程
分場 / 保存導演構思過程的來龍去脈,提供編劇思路的線索
劇本 / 可讀性高的小說式劇本,展現吳念真對白的特有魅力
《悲情城市》捨精緻的剪法,而用大塊大塊的剪接,不剪節奏的流暢,而是大塊畫面裡氣味與氣味的準確連結。一部電影的主題,最終其實就是一部電影的全部氣味。——侯孝賢
侯孝賢沒想透過《悲情城市》寫歷史政論,他曾經掛在嘴上的「拍出天意」,其實更接近一幅秀拉的點畫法畫作:似是,卻又不盡然都似,水彩或粉彩、油彩或墨色,都只能是貼近真實的若有所悟,距離與意象給了《悲情城市》一個特殊位子與角度,重新觀看那個時代。——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嗓音沙啞的廣播在台灣本島偷偷流傳開來。
大哥林文雄外面的女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時,基隆市整個晚上停電,燭光中人影幢幢,女人壯烈產下一子……
雨霧裡都是煤煙的港口,悲情城市。——朱天文 劇本分場.序場
九份秋深,滿山芒花,白茫茫的一片,像雪。
畫面的最後是阿公歪睡在他專用的藤椅中,秋陽已斜,一頭亂髮剎那間被渲染出一輪金黃的光華來。淡出。
字幕: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大陸易守,國民政府遷台,定臨時首都於台北。——吳念真 劇本.91場
電影海報書衣:設計師陳世川
經典電影劇照:劇照師陳少維
朱天文
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鳳山,十六歲發表第一篇小說,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優等。撰寫侯孝賢的電影劇本十六部,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原著劇本。一九九四年以《荒人手記》獲時報百萬長篇小說獎首獎,英譯本獲《紐約時報》推薦「值得注目的書」、《洛杉磯時報》「年度佳書」。二○○八年《巫言》獲「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決審團獎」。二○一五年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二○一八年獲「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盛典」致敬人物。二○二○年執導完成紀錄片《願未央》。著有《傳說》、《淡江記》、《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黃金盟誓之書》、《最好的時光》等。
吳念真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瑞芳的礦工家庭。半工半讀完成高中及大學夜間部課程。七○年代初期開始發表小說,曾獲《聯合報》及吳濁流文學獎。從一九七九年開始電影劇本寫作至今,為當前台灣重要的創作者之一。著有《抓住一個春天》、《邊秋一雁聲》、《特別的一天》、《台灣念真情》、《八歲一個人去旅行》、《這些人,那些事》、《念念時光真味》等。
【預購】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理財館長(陳震奇), 狂徒
Regular price $31.00★20位國內知名投資人好評推薦!★
不選股,不擇時,不焦慮
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法
讓錢錢自己動起來,把你的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事!
時局不穩、荷包縮水、股價狂跌……散戶該何去何從?
開盤震盪、收盤重挫、股匯雙殺……你的人生不用跟著起起落落。
這是一本能改變你人生的金錢使用說明書,也是投資理財的全方位指南。要在景氣低迷中達到逆勢成長,不受外部因素影響,最好的做法就是去除一切主觀的判斷思維。跟隨市場大盤的「指數化投資」不需判斷市場行情的投入策略,恰好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安全又安心的指數化投資:簡單、有效、容易複製
每個月只要1,000元,就能毫不猶豫地開始。指數化投資為你節省下了巨大的時間成本,同時讓投入的門檻降到最低。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輕易複製優異的市場平均報酬。
本書從理財實務和投資觀念切入,逐步談到市場策略和資產配置,幫助讀者一步步制定最佳投資理財策略。書中將為你解說指數化投資的3大重點:
低成本──成本是我們100%可以掌控的因素,讓你省下的每一筆費用,都在未來帶來更佳的回報!
分散投資──我們能在市場賺錢,從來不是依靠勇敢,而是仰賴智慧。比起大起大落的提心吊膽,分散投資能讓你安心睡覺,同時不錯過任何飆股!
長期持有──跟隨市場大盤,持續不斷買進。不需要思考現在的價格會不會太貴、未來會不會持續下跌,只要持續持有,就能輕鬆達成財務目標。
透過本書,你將學會如何透過簡易的資產配置,贏得更「公平」的結果,包括更小的波動、更短的套牢時間、更高的報酬、更小的下跌幅度……等,讓你更有競爭優勢,輕鬆勝出大半投資人!
本書也將帶領讀者破除常見投資與選股策略的迷思,包括:
•價值投資的迷思
•存股的迷思
•生活投資法的迷思
•追熱門股的迷思……等等。
每個人一生都在不斷面對金錢的課題,我們做的許多努力都與金錢脫離不了關係;累積更多財富並不是要滿足虛榮心,而是為了讓自己能擁有更多選擇。掌握本書交給你的方法,你就能花最少時間,享受最低的風險與最高的報酬,讓自己獲得更多時間與自由,最終帶給人生全面的成長。
本書特色
5大特色內容,讓「穩定致富」成為你的未來
1.金融從業人員+散戶第一線角度出發
以第一手資訊詳細說明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帶領你一窺投資真實樣貌,讓你看到市場雜訊時不再誤入歧途。
2.關鍵字解讀(Keyword)+小訣竅(Tips)
深入淺出說明投資知識,並透過專欄提供進一步觀點。適合投資新手入門、中手複習、老手分享。
3.收錄國內外投資人資產配置實例
特別分享國外投資專家的「資產配置方案」,也找來國內的指數化投資名人共襄盛舉,提供你更具體的投資思考方向。
4.精選投資常見問題Q&A
根據作者經營投資理財社群多年、合計超過10萬人追蹤,並回答過上千則新手問題的經驗,整理常見的Q&A,解答你的各種投資疑問。
5.特別附錄:財務規劃InBody
讓投資不再只是嘴巴講講,閱讀完本書就能馬上開始。
專業推薦
★巴菲特、約翰柏格等國外專家一致推薦的投資法!
「大多數機構投資人與散戶會發現,持有股票的最佳途徑是投資收取最低費用的指數型基金。選擇這條路的人,肯定會勝過絕大多數專業投資人士!」──波克夏董事長,華倫•巴菲特
「指數化投資有其道理的,因為指數化投資是行得通的投資法,它是唯一有效的投資戰略,能保證投資人從股票與債券市場所提供的報酬當中,獲得公平的獎賞。」──Vanguard領航投資創辦人,約翰•柏格
「指數型基金所創造的報酬率,通常超過主動式經理人創造的報酬率約2%。若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整體的總報酬率無法超越整體市場,平均而言,他們必定會以費用與交易成本之差輸給指數。」──《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選擇整體市場投資組合是最明智的決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尤金•法瑪
「你幾乎找不到能持續擊敗市場的基金經理人。最好選擇投資能以低成本獲得市場報酬率的指數型基金。」──《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三基金投資組合(註:指數化投資常用配置:VTI+VXUS+BND)看起來過於簡單,看起來是業餘的?千萬別這麼想,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絕大多數的專業投資人都無法打敗它。」──《投資金律》、《智慧型資產配置》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20位國內知名投資人好評推薦!
「整體而言,我認為不論是投資新手,或是已對指數化投資有一定認識的人,都能藉由本書的介紹獲得啟發與實際的助益。」──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
理財館長(陳震奇)
指數化投資的推廣者,截至2022年年底,IG的粉絲專頁已經擁有超過7萬人追蹤。
身處金融業,卻鼓勵大家長期持有低成本且全市場分散的ETF,深信這才是適合多數人的投資策略。
平台涵蓋IG、FB、YouTube、Podcast、Line社群以及各大討論平台,只要在平台上搜尋「理財館長」即可找到。
過去多次受邀校園與金融業的講座、文章也曾被各大媒體轉載,希望能透過自己日益漸增的影響力,改變台灣的投資風氣。更期許自己在投資以外的面向上,也能成為大家學習的對象。
IG、FB搜尋「理財館長」
關於我的所有平台:portaly.cc/musclemoney
狂徒
我,狂徒,剛進入市場的散戶,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語言分享知識。
毫無金融工作背景,也非相關科系出身,卻因為愛打賭而拿下幾張用不到的金融證照,也因為愛玩而拒絕開課的邀約。
偶然路過坊間投資圈後開始動筆,文章見於聯合報、風傳媒、商周財富、方格子、Matters、Dcard等各大平台,分享投資過程中遇到的有趣事件和看法,破除投資理財常見迷思,獵殺各界神棍,還數次被業界朋友當成同行。
摧毀信仰是我的興趣,破壞規則是我的習慣。樂見讀者透過批判性思考,建立合理的優勢投資策略。
Vocus: vocus.cc/user/@madx
Facebook: fb.me/CapMadX
Discord: discord.com/invite/aw9RkXwedU
【預購】妻妾成群(4版)◎ 蘇童
Regular price $35.00收錄的同名小說《妻妾成群》,是蘇童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小說揭開了舊時代大家庭體制的腐敗,故事講述在陰森詭祕的陳府裡,幾房姨太太們之間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故事。小說借著這個大院裡一夫多妻的故事,以纖巧而華美的文字,將幾千年來女性的悲慘命運濃縮其中。
❑ 盤點14 句《妻妾成群》庭園深深深幾許 人性金句
◎ 休想,女人永遠爬不到男人的頭上來。
◎ 名分是什麼?名分是我這樣人考慮的嗎?
◎ 我怎麼敢掛臉,天生就沒有臉。
◎ 花非花,人非人,花就是人,人就是花,這個道理你不明白?
◎ 有錢人有了錢還要女人,要也要不夠。
◎ 做戲做得好能騙別人,做得不好只能騙騙自己。
◎ 怪不得這園子裡修這麼多井。原來是為尋死的人挖的。
◎ 說話多無聊,還不是你誆我我騙你的,人一說起話來就變得虛情假意的了。
◎ 女人到底算個什麼東西,就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
◎ 不是怕她,是怕煩,怕女人,女人真是讓人可怕。
◎ 做了婊子還立什麼貞節牌坊?誰是婊子,你們才是婊子。
◎ 人跟鬼就差一口氣,人就是鬼,鬼就是人。
◎ 你哭了?你活得不是很高興嗎,為什麼哭?
◎ 說對了,我算個什麼東西?天知道你們又算個什麼東西?
【預購】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丁安妮, 王麗蘭, 匡春芝等 (繪者:rabbit44)
Regular price $31.00【預購】今晚有貓伴身邊(3)◎ 咕嚕Z(譯者:林慧雯)
Regular price $26.00 從社群平台、躍上紙本漫畫、肉球終於跨足動畫化!
咕嚕加人氣持續飆升,千變萬化的Q軟圓胖超萌姿態誰能抵擋?
全球貓奴讀者直呼:「沒錯,我家的主子也是這個樣子!」
最有感的貓奴圖文漫畫第3集堂堂登場!
這只是一本講述一隻小貓和一對兄妹共同生活的各種日常小事!
只要有貓咪(咕嚕加)的相伴,每一個平凡小日子, 都是幸福感滿溢的快樂時光!
本集收錄的貓咪趣事:
★摸貓一點也不簡單★
咕嚕加雖然也想要被摸,但左邊蹭蹭、右邊磨磨,真的很難好好地摸。
★地毯的下面的祕密★
為什麼東西常常會不見呢?那些不見的東西都被咕嚕加藏到哪裡去了。
★貓主子的手下留情★
咕嚕加偶而會輕輕啃咬手跟腳,雖然牠也都沒有很大力,但幾天後卻會出現小小的傷口。
★像小仙子一樣的貓★
每到換毛季的時候,奔跑的咕嚕加就像是在潑灑仙子粉塵的小仙子一樣。
外加未公開過的單行本加筆新繪:
家裡的訪客與咕嚕加、木天蓼的初體驗、去醫院健康檢查……等,
共計33篇,與貓咪一起生活的甜蜜負荷。
作者簡介
2018年起於Twitter發表創作,2019年在以貓咪為主題的網路媒體平台「ねこナビ」(nekonavi.jp)上開始了名為「永遠的貓咪初學者」的連載,記錄下以自家愛貓咪為創作藍本的Q萌貓咪咕嚕加的生活大小事,每篇漫畫無不讓貓奴網友們深表認同,引發話題。咕嚕加的可愛模樣也萌翻了無數網友,IP更延伸出相關創作、貼圖,更不時推出快閃店合作和限定週邊。《今晚有貓伴身邊》也已於2022年夏天在日本改編動畫開始播映了。
Twitter:@kyuryuZ
ねこナビ:nekonavi.jp/archives/author/kyuryuz
譯者簡介
林慧雯
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全職譯者,喜歡從譯作中探索各種未知的世界。譯作有:《從零開始的圖解世界史筆記》、《動物的歪腰邀超能力圖鑑》等。 如有任何指教,請來信至:marchinglovetbme@gmail.com
【預購】走路要有喵態度:沙發上的心靈大師,給人類的100則貓生哲學◎潔咪·薛曼 Jamie Shelman(譯者: 陳采瑛 )
Regular price $27.00挫折、倦怠、不快樂?
說真的,你缺的只是一位貓咪導師!
從身心靈照顧到職場人際,
從挑選另一半到克服畢生的恐懼,
我們都可以從貓身上學到些什麼。
牠們總會提醒我們多吃魚、對小孩要有耐心;
牠們會在人類進家門時義務表現出開心的樣子,
跳上筆電是好心要我們別工作過度……
無論是讓生活更充實的建議,
或是針對愛情、友情、工作的指點迷津,
我們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最有喵態度的處世解方。
想同喵星人般地過更自在的人生嗎?
放下勵志書,是時候聽聽沙發上的心靈大師開示啦!
★英國Amazon 5星閃亮好評,倫敦書展重點妙書
★中英對照禮物精裝版,英式幽默原味呈現、貓言貓語全方位理解
這一次,勵志書的主角不再是高效能人士或正能量講師,而是那位賴在沙發上瞇著眼的貓主子!全書以「存在即療癒」的貓咪們為主角,100則逗趣而言之有物的貓生哲理,搭配愛貓插畫家潔咪.薛曼讓人會心一笑的畫風,修練多時的喵星人以充滿智慧的姿態,教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去愛、如何與自己和平共處,還有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從容不迫地活出最棒的自我!
擊掌推薦
Lynol 圖文作家
留佩萱 美國心理諮商博士、執業諮商師
海苔熊 心理學作家
黃阿瑪 人氣貓皇
路嘉欣 副業歌手、演員,主業貓奴
貓小姐 文字工作者
貓夫人 攝影工作者
螺螄拜恩 暢銷作家
一幅幅令人莞爾的小插畫,讓人忘卻現實中的煩惱。── Lynol (圖文作家)
這些重要的人生大道理,在貓身上看起來似乎如此簡單……我的貓每天都教我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帶著你重新體會生命。──留佩萱(美國心理諮商博士、執業諮商師)
如果你的心裡面有一幅貓咪的圖像,想想「如果是貓會怎麼做」,可能一直困住你的那些瓶頸,就會豁然開朗。──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一本適合放在手邊,隨時隨地拿起來看都能鬆一口氣微笑的生活祕笈(前提是你的貓咪沒有蹲在上面)。──路嘉欣(副業歌手、演員,主業貓奴)
拜讀這本充滿深度、廣度、靈活度的貓式哲學,瞬間被貓掌加持,醍醐灌頂,人生從此大智如貓、廢柴如貓、快活如貓。──貓小姐(文字工作者)
有貓人生就是這樣,一切得都從頭學起。課本上沒教過的道理、美術課沒畫過的觸筆、還給老師已生疏的英語,因為這本書,可以再次找回快樂的自己。──貓夫人(攝影工作者)
主子頒布一百條聖旨,掌把掌地教你人生要有喵態度,才能揮別愁雲慘霧!既然領旨了還不快快謝恩,莫忘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啊!──螺螄拜恩(暢銷作家)
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以藝術創作為業,同時也經營文創品牌「The Dancing Cat」,商品特色是獨特的貓設計,鄰居的貓布魯克西是她的工作室常客兼創作繆斯。目前居於美國巴爾的摩。
譯者簡介
陳采瑛
畢業於中央大學英文所,偶爾客串當譯者。譯過許多以動物為主角的繪本,包含《一顆海龜蛋的神奇旅程》、《頑固的鱷魚奶奶》、《燕子的旅行》、《歡迎光臨蟲蟲旅館》、《鳥巢大追蹤》等。c
【預購】敢要就是你的:讓你無往不利的談判溝通密技◎ 琳達‧拜爾斯‧史文德林 Linda Byars Swindling(譯者:陳依萍)
Regular price $25.00其實,拒絕和遭拒雙方在認知上根本有落差!
TEDxSMU《這世界需要你大膽去要》主講人琳達‧拜爾斯‧史文德林告訴你,多數人不知道自己要求被回絕的真正原因。你以為自己選錯時機,或是沒把話說清楚,其實是你提出要求的說法不對,甚至是還沒取得對方的信任感。
來測試你的敢要指數!
最近要向人開口時,我是否:
.大膽提出心中渴望,沒有害怕和猶疑,沒有什麼阻礙我開口。
.不管是為了自己或幫人謀利,提出要求時都我拿出同等的熱忱和信心。
.知道其他人喜歡、敬重我。他們相信我動機良善,也知道我信守承諾。我不在場時,他們也願意履行我們的協議。
.問對人、問對方法,能輕鬆視請託對象而應變。我不會因對方頭銜、地位或資歷而退縮。
.就算我提出罕見的要求、沒實行過或前所未見,但我知道我的要求合理恰當,而且我確定對方有能力同意我的要求。
.不管對方有什麼反應、出現負面行為或回絕,我都能保持冷靜、掌握情勢。我能準備好應付任何把戲和心機手段。
.我獲得的成果經常超乎預想和期望。我很滿意結果,且有把握已發揮到極致而不留遺憾。
若以上答案是否定的,可能你很少如願以償,並一直納悶問題出在哪裡?本書要教你一些小技巧,讓自己霸氣登場,同時抓住對方的想法及信任,讓人一開口就成功索求!
作者簡介
擅長協調、溝通、領導等領域。她在大學時主修廣播,其後就讀德州科技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主要負責處理就業以及職場相關的案子。她曾修習休士頓大學懷特研究院紛爭調解課程,以及哈佛法學院談判課程;具備演說專業人員執照、指導員合格授證,曾任北德州國家演講協會主席,並於TEDxSMU演講《這世界需要你大膽去要》。
2000年,她創立Journey On公司並擔任執行長,該公司是訓練專業發展人才的機構,提供說話、諮詢、行政訓練等服務。她曾在偉世達(Vistage)培訓組織任職五年,在擔任主席時,向執行者和決策者進行一對一與團體教學,離職後持續為該公司演說及主持活動課程。合作客戶包含名列《財富雜誌》百大的公司以及眾多國際協會。
譯者簡介
陳依萍
台大外文系、師大譯研所。曾任高中英語實習教師、文件及影集中英翻譯、2017台北世大運師大口譯隊專案經理。喜愛接觸新知與修習雜學,擅長藝術與文字等能深嚐淺酌的文化結晶。
【預購】向賈寶玉學做上流人:看紅樓夢中的物質世界◎侯會
Regular price $27.00《紅樓夢》,一部清代貴族的真實生活筆記。
古典小說名家侯會,帶你從物質世界來探看:
賈寶玉一家的衣食住行如何講究?曹雪芹家道中落前過得何等奢華?
藉由品味小說的細節,領會清代貴族社會的上流人生。
你怎麼讀《紅樓夢》?是看寶玉的多角戀情?還是侯門深似海的人事糾葛?
其實,你也可以從物質世界的角度來認識《紅樓夢》裡的人事物!
賈府的緞匹清單背後藏有什麼祕密?
黛玉與鳳姐的衣飾有什麼特別的象徵?
賈府一年的日常飲食花費多少?
賈府中各人的津貼多寡代表什麼意義?
古典小說名家侯會,以物質與經濟的觀點切入這部古典小說經典名著,帶你透過賈寶玉等人物的食衣住行,認識清代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書中細細剖析《紅樓夢》中眾多人物的生活樣態與地位高低的關係,揭露清代富貴人家的獨特價值觀。
跟著賈寶玉,體會清代貴族的所思所想:
§ 從賈府的一碗米飯,看貴族家庭的禮數規矩。
§ 從賈府收支狀況,看貴族上上下下的經濟觀。
§ 從曹家的工資單,揭露表面榮光的背後風景。
人氣作家推薦
余遠炫
黑貓老師
螺獅拜恩
《紅樓夢》裡人物的日常,不是常人的生活,而是帶著細膩且浪漫的貴族氛圍。無論是飲食、穿著、建築、娛樂,都有屬於紅樓夢裡人的內涵,不只是物欲縱流,更顯示著人物的身分與隱喻,值得細細咀嚼。──余遠炫(作家)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市古代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專長在於明清古典小說的研究,擅長以不同文化角度切點探索小說中的背景與深意。曾於《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明清小說研究》、臺灣《中山大學學報》、日本《小說研究動態》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並撰有《水滸源流新證》、《中華文學五千年》、《世界文學五千年》、《向賈寶玉學做上流人:看紅樓夢中的物質世界》、《從西門慶讀懂有錢人:看金瓶梅中的經濟百態》等書。
【預購】九歌:諸神復活◎蔣勳
Regular price $28.00〈九歌〉,兩千年前中國南方香草澤畔的悠揚歌聲,它是楚地初民祭神儀式的歌詠舞踏,它是寄託於屈原《楚辭》中的文學經典,它是巫覡對神的渴求與讚頌,它是浪漫又淒美的東方民間神話。
天空中偉大初始的「東皇太─」,明亮陽光燦爛的「東君」,自在來去飄飛的「雲中君」,河流上詠唱愛慕的「湘君」與「湘夫人」,山林深處仿如一縷輕嘆的精靈「山鬼」……從希臘、印度的神話到陳洪綬、徐悲鴻的名畫,從荊湘、雲貴、吳哥窟到峇里島、台灣,遠古諸神的文化足跡迤邐浩蕩。讀〈九歌〉的抑揚頓挫,看〈九歌〉的現代舞動,我們都需要神話,需要神話的洗滌,需要那原始、旺盛的生命力帶來的眷愛與悸動!
東君是阿波羅,湘夫人是維納斯,〈九歌〉是東方諸神的故事。應該重讀〈九歌〉,應該讓東方的諸神復活,重新翱翔於九天之上。
作者簡介
蔣勳
蔣勳,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返臺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身體美學》、《漢字書法之美》、《舞動白蛇傳》、《舞動紅樓夢》、《孤獨六講》及有聲書、《生活十講》、《美的曙光》、《美的沉思》、《破解米開朗基羅》、《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島嶼獨白》、《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秘密假期》、《此生──肉身覺醒》、《少年台灣》等書。
【預購】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林志玲
Regular price $33.00志玲姊姊首部凝視內心的真摯書寫
優雅,是忠於自己腳步的從容;
是面對挫折也能笑著轉身繼續前進;
是懂得進退,為人著想又不失自我的分寸拿捏。
成就自己的同時,也不忘將別人放在心上。
不強求,不比較;一切都可以~剛‧剛‧好。
40則高EQ語錄X精進格局智慧
帶你看見直面人生的勇氣
”如果要替我貼標籤的話,
我希望那個標籤是「微笑」。”
” 不把他人的過錯或傷害放在自己心裡,
才能騰出心的空間,裝進其他快樂的事。”
優雅推薦
張小燕|綜藝教母
蔡康永|作家、導演、設計師、主持人
林依晨|作家
黃子佼|跨界王
翁美慧|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吳美環|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
楊斯棓|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主持人
吳淡如|作家、主持人
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作家
這次,你有了跟她的想法相處的機會,如果能體會到她的善意與貼心,也許你也會跟我一樣:覺得世界有志玲,確實有變得更美一些。──蔡康永(作家、導演、設計師、主持人)
她自剖了很多自處、自癒、自謙的過程,換來知足、知性、知曉的優雅。──黃子佼 (跨界王)
或許,志玲姊姊想藉由這本書告訴大家的,不單只是她如何一步步的成為現在的她,而是我們如何因為她的分享,更有機會接近理想中的自己,卻不會太過吃力或用力過猛。──林依晨(作家)
透過這本書讓我檢視真正的優雅最終還是來自於內心純淨,因為優雅無法刻意造作,它發乎於自然。──翁美慧(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讀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很自然的在生活的每個細節,穿透著保有熱情及快樂的節奏。──吳美環(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
想學當一個優雅的人,《剛剛好的優雅》,剛剛好適合你。──楊斯棓(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善待他人、討好自己、面對困境與保持初心。「相由心生」這句話真不假,心美,才是真正的美!──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她以質樸、真誠的文字,一一訴說著自己的想法和習慣,默默的傳遞她看待這世界的價值觀。──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看完這本書,你會知道──每個人都能有屬於自己的優雅,屬於自己的剛剛好。──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作家)
林志玲
喜歡把話說小,把事做好。
心裡住著一位小女孩;天真,浪漫,充滿好奇,
和始終抱著「相信」的勇氣。
擁有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西洋美術歷史和經濟學雙學位,
曾去了義大利和日本短期留學。
把一般人認為是困難的事情當作是每一天的學習,
最高學歷應該是「學無止境」。
有時喜歡寫字練書法,文靜內斂,像個古人;
有時是個堅強堅毅、仗義直言,對於有難之人不吝伸出援手的俠女;
有時是個喜劇人,愛笑愛吃,射手座笑點低,容易臉紅,偶而有點粗線條。
喜歡透過各種挑戰,不斷發現更新更好的自己,
主持、廣告、戲劇、舞台劇、上山下海參加挑戰極限的實境節目,
能穿高跟鞋能穿運動鞋,柔弱的外表下有顆堅強的心。
2011年成立「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至今,
關懷弱勢族群並協助兒童的學習與醫療。
讓貧困得到協助,病痛獲得醫療,夢想達到實現。
用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在回饋社會的道路上,永不止歇。
她的優雅,
從來不是在華麗廳堂裡的翩翩起舞,
而是在自己打造的舞台上忠於自己腳步的從容。
那份剛剛好,
不是天時地利的巧合,
而是在人際裡懂得進退、
為人著想又不失自我的拿捏取捨。
必須在瀕臨沮喪也不放棄希望的拉扯之間,
找到擁抱一切的靈魂溫度。
2019年嫁給了愛情,
新角色是全職媽媽。
她打破了許多的不可能,
奇蹟在世界上是真的存在的,
尤其會發生在善良、單純、願意相信的人身上。
繪者簡介
有隻兔子
圖文作家,作者叫阿珍。
於2012臉書圖文起家,不知不覺在網路上畫了九年的圖。
被稱為療癒系畫家,但其實還是有腹黑的一面。
於2019-2021期間擔任以下作品的插畫:《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尋找復原力》《你和我之 間》《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歡迎來阿珍的IG/臉書玩耍:
www.facebook.com/tooooozitw
www.instagram.com/tooooozitw
【預購】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宮口幸治(譯者:陳令嫻 )
Regular price $26.00兒童精神科醫師、少年院法務技官,揭露犯罪少年的真相──
從教育、司法、社會,乃至我們每個人,
如何一步步將需要協助的孩子推往地獄?
作者原為兒童精神科醫師,由於深感自己的無力與醫療的極限,轉為投入少年院,擔任法務技官十多年,尋找改善孩童偏差行為的線索。
當站在第一線,實際與犯罪少年相處,才得知這些孩子驚人的共通點──不會均分蛋糕、不會臨摹簡單圖形、不會加減乘除、看不懂漢字。原來,他們缺乏基本的「認知功能」,急需介入援助或接受特殊教育。
「四次障礙」,道盡孩子們悲慘的一生
犯下殺人、強暴、猥褻的少年重刑犯,你對他們的印象是什麼?兇神惡煞、攻擊性強?不!回溯這些少年的國中小成長過程,他們是一群無法適應一般教育的孩子:班上成績倒數、容易生氣、丟三落四、無法融入團體生活、遭到排擠和霸凌。
作者以「四次障礙」說明這些孩子艱辛的一生:
【一次障礙】少年本身有「發展障礙」或「智能障礙」。
【二次障礙】學校老師並未發覺其障礙,僅將少年貼上「不會念書的問題學生」標籤。
【三次障礙】進入少年院,教官也未察覺其障礙,加上管教不當導致少年的情況惡化。
【四次障礙】少年長大出了社會,更不為人諒解,又備受歧視,最後犯下罪行,再度關進監獄。
這簡直是將一群需要協助的孩子們一步步推往地獄的過程!
司法少年的真實情況,正是社會對待障礙學童的縮影
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不斷透過「問題行為」發出「求助訊號」。然而,我們看見了嗎?又或者當作一回事嗎?
大至教育制度、司法體系,小至你我每個人……整個社會氛圍與做法,淨是將這群孩子隔絕與排除。少年院裡犯罪少年的真實情況,反映出社會的失敗和我們的冷漠。成長的各階段連連被忽視的孩子們,長大後於是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
給身為大人的我們──「孩子心房的門把裝在門的內側」
本書特色
1. 日本熱銷破五十萬本,Amazon暢銷榜TOP 1,2020新書大賞TOP 2!
2. 作者透過任職於少年院的觀察與經驗,寫下犯罪少年的真實情況──基本認知功能不全,卻不為周遭人所理解,被教育體系一再地無視與翦除,長大後繼續犯下罪行,最後關進監獄。
3. 書末提出一天五分鐘的「認知功能強化訓練」(COG-TR),已導入日本多所少年院與中小學校。從犯罪少年身上學會真正的兒童教育,聽見孩子無聲的求救!
宮口幸治(Koji Miyaguchi)
醫學博士、心理師。京都大學工學院畢業後,進入工程顧問公司工作。之後重回校園,就讀神戶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於精神科醫院、醫療少年院擔任兒童精神科醫師。2016年起執教鞭,擔任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院教授,同時是「日本COG-TR學會」負責人。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聯絡方式:reikan0412@hotmail.com
【預購】真想暫時變成貓:搞懂貓脾氣!韓國貓專科名醫的貓咪行為與情緒指南◎羅應植(譯者:陳品芳)
Regular price $31.00#貓咪翻肚子給你看,真正的涵義竟然是...?
YouTube破250萬人瀏覽,韓國超人氣國民貓專科醫師
帶你解開貓咪行為與情緒的大秘密!
不只教你搞懂貓咪的行為,
更教你抓住貓主子的心,打造與貓共存的幸福生活!
讓有攻擊性的貓變得溫順、成功矯正貓咪異食癖,因此蔚為話題的貓行為醫師羅應植,是被貓奴們譽為「喵神」的超人氣獸醫。他不只專注於貓咪的問題行為,更能解讀貓咪的情緒,安撫牠們的心,協助貓奴修復與貓咪之間的關係。透過本書,你就能掌握貓咪對飼主的喜愛、害怕、生氣等各式各樣的情感,讓人貓相處更加分!
■原來如此!貓咪尾巴語言
尾巴如果立起來,就是屬於好感的象徵
尾巴放下只有末端動來動去,代表感到好奇
尾巴捲起來藏在肚子底下,表示不安和討厭
尾巴與地面保持平行走路,表示注意四周的情況
尾巴鬆軟地下垂,其實是準備攻擊的姿勢!
■你不知道的貓咪鬍鬚語言
貓嚇到的時候,耳朵會向後翻,鬍鬚也會向後
關注與好奇時,平時鬆軟朝下的鬍鬚,則會向前
感覺到舒適、慵懶的貓鬍鬚,就會朝著地板
■貓咪想說的話:聲音語言
「喵」=「我在這裡!」
顫音=「好期待」
打呼嚕=「再靠近我一點!」
哈氣=「好可怕!」
低吼=「我不會再容忍你!」
嘎嘎叫=「好可惜…」
★免費貓奴等級測驗,立刻挑戰你的貓奴力↓↓↓
forms.gle/syz1FUohuZKTBmQm9
貓咪喜歡亂抓/亂咬東西怎麼辦?
貓咪會逃跑或哈氣,是討厭我嗎?
怎麼知道我的貓咪喜不喜歡我?
怎麼讓家裡的貓咪喜歡我?
貓咪是一種彷彿來自另外一個星球,獨特又可愛的動物。如果你是愛貓人士,一定會對書中的故事有所共鳴;而如果你有養貓的規劃,也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如何與貓咪一起幸福生活的資訊。《真想暫時變成貓》就是一本陪伴貓咪的最佳指南,讓各位讀者能夠進一步理解貓咪,並跟家中貓咪一起分享這份溫暖。
各界盛讚好評
Miki謝佳蕙|國際犬.貓行為訓練師
小冰/喜多 | 肚臍是隻貓
志銘與狸貓|《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林子軒|貓行為獸醫師
張婉柔|安寧獸醫師、溝通師、作家
鼻妹|育有兩貓的插畫家
——一致推薦
★「可愛又溫馨的書籍,用很可愛的角度去探討貓咪,會讓您一直想翻閱下去。」──Miki謝佳蕙/國際犬.貓行為訓練師
★「跟小說一樣精彩的貓行為科普書。」──林子軒/貓行為獸醫師
★「貓咪的平均體溫是38.5度,比人類高,貌似高冷但心其實是溫熱的。人類總說貓咪傲嬌,其實只是因為他們用了獨有的方式來療癒你,而你卻不解風情。你想了解貓咪的肢體語言代表什麼意思嗎?你是否也想知道他們的地雷區在哪?你知道他偷偷愛著你,還對你告白了嗎?翻開這本書,你將能讀懂貓咪愛的語言與地雷。」──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養出健康的貓,最關鍵的是人對牠的懂;滿足喵星人的身心需求,自然能帶給牠和自己,最低壓與舒適的生活。這是一本養貓新手、老手都值得一看的好書,誠摯推薦給大家。」──張婉柔/安寧獸醫師、溝通師、作家
羅應植 나응식
獸醫。希望能用貓造福世界的「喵神」。
格雷斯動物醫院院長,畢業於忠北國立大學獸醫系,並於同大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他是韓國貓獸醫協會的副主席,並活躍於各大媒體,包括韓國EBS電視臺、YouTube與Podcast。著有《真想暫時變成貓》、《貓咪心之辭典》(暫譯)、《貓咪執事相談所》(暫譯)。
繪者簡介
yddggi
喜愛閱讀、寫作、畫畫。曾於NAVER WEBTOON連載《一個人的心情》,和一隻名為木瓜的正直貓咪同住。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業,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過後看破紅塵,終於決定當一個專職其實是阿宅的譯者。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邊掛網打遊戲的時光。
【預購】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性」◎黃道明
Regular price $31.00本書以文化研究為路徑,在同性戀、公權力風化管制、女性主義政治這三塊論述場域中,刻畫「性」在這些不同但卻互相交疊的面向上是如何鑲嵌在台灣國族打造的現代化進程中,並深究這 之中的權力布局效應和抵禦政略。作者的歷史研究顯示,公權力藉賣淫禁制所建立起的一套性秩序,是冷戰時期國家懲戒男同性戀、管制女性情慾以及建構正規國族主體的主要規訓力道。白先勇著名小說《孽子》是這個歷史脈絡的產物,但其所描述的男妓文化卻始終被同志運動所忽略,而與賣淫連結的性汙名更被晚近的反娼主流婦運所高舉的單偶理想所強化。作者因而提出了一個性異議的酷兒政治來批判國家與女性主義所豎立的新道德秩序。
作者簡介
黃道明
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英國Sussex University媒體研究博士,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成員。
【預購】四方雲集:臺.港.中.新的繪本漫畫文圖學◎衣若芬
Regular price $36.00全書分為二卷,第一卷為理論和概觀,論述文圖學的建構;宏觀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的繪本及漫畫的發展。第二卷為理論應用示例,選取臺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具有代表意義的傑出作品,進行深入探析。
本書適用於對研究圖像與文學有興趣的學者,開創新的研究領域;也對一般繪本和漫畫的讀者具有一定的閱讀引導作用。
衣若芬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原中文系主任(2014-2016)。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新加坡政府立案社團「文圖學會」創始人兼榮譽主席。中國蘇軾學會理事。韓國東方文學比較研究會國際理事。
曾經任職臺灣大學、輔仁大學、中研院文哲所。受邀於韓國成均館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講學授課。
文學創作榮獲臺灣大學新詩獎。學術研究榮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吳大猷先生學術成就獎、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出版獎助。教學榮獲南洋理工大學許文輝學術獎。
研究領域為文圖學、蘇軾研究、東亞漢文學與文化交流、新加坡文史藝術。
於大陸、臺灣、新加坡、香港、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等地出版學術論文和文學創作。出版過學術專書11本,主編及合編論著10本,期刊和專書論文超過百篇。小說和散文創作15本。
【預購】曲盤開出一蕊花(書+CD):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附《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洪芳怡
Regular price $57.00讓我們找回當年的耳朵,重返臺灣流行音樂的摩登時代
☆多角度全方位建構臺灣流行音樂史第一塊拼圖
☆兼具音樂性與文學性的作品分析與導聆;穿越時空的聽力訓練
☆附「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CD專輯,聆聽時代之聲。
從曲盤裡聽出一蕊花 · 開啟聽覺的文藝復興
戰前流行音樂是從曲盤裡開出的一蕊一蕊的花,時代的花。
二十世紀初,流行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四處傳播,在世界各地迸發,臺灣的流行音樂創作者與演唱者也以自己的理解,用文字、用旋律、用嗓音,來雕塑與想像出一種靠著留聲機與唱片而活、能讓最多人接受的聲音。
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風格強烈,辨識度高,嗓音和伴奏不需要煙視媚行,卻是特立獨行,坦誠到似乎讓人一聽就能用耳朵識透,可是卻又越聽越墜入五里霧中,每次播放都能發現新意。
留聲機時代的臺灣流行歌手用嗓音寫下流行音樂史,然後被遺忘。要認識臺灣的聲音,我們必須重新貼近歷史,找回當年的耳朵。流行音樂史不該是堆疊文獻後的文字整理,更需要讓史料與聲音交錯映照,構築出立論和觀點。
本書的寫作,立基於音樂學和文化研究,旁觸文學、歷史、社會學、傳播學等人文學科,更建立在以大量唱片聲音耕織而成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上。書中以唱片、報刊、文學作品、文物資料為線索,細密拆解當時的文化現象,把艱澀理論或枯燥分析融在歷史敘述中,勾勒出一個盡可能不違背實況的流行音樂發展場景,以各種角度體味聲音的立體感與時代性。置聽覺文化為感官核心,針筆勾勒出複雜的政治社會場景下,流行音樂的興起與寥落。
全書分成:聽眾、歌手、創作者、音樂、文字、產業等六大章,從多角度、全面性地探討臺灣流行歌萌芽至興盛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隨書並附一精心製作、收錄21首代表性戰前臺灣流行音樂的復刻典藏CD專輯,讓閱讀此書的讀者同時也能親耳聆賞那遺落的時代之聲。
那一代人把食盡人間煙火的歌聲傾倒入曲盤裡。而我們這一代人終於定下心來,開啟聽覺的文藝復興,從曲盤裡聽出一蕊花,低調卻強韌,清雅而自傲。
◎《心肝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 三大特色──
.聲音復刻:清洗唱片輸出聲音,保留接近留聲機發出的聲響音頻,呈現唱片最佳狀態。
.21首精華曲目:包含19位歌手、6位作曲家、6位作詞人、6大唱片品牌,展現戰前臺灣流行音樂黃金十年的多元樣貌。
.談歌論調:特別製作52頁專輯手冊,附歌詞與詳細解說。從聆聽到閱讀,感受臺灣歌曲的強韌生命力。
鼓掌推薦
李明璁(社會學家 作家)
吳武璋(誠品音樂)
林太崴(類比音聲玩家)
林珮如(金屋藏膠)
陳柔縉(作家)
陳錦隆(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作為一個在學院教授音樂社會學十餘年、同時也致力於大眾流行音樂素養推廣的教育工作者,請容我不誇張地說:這本書太重要也太有趣了。重要的是,本書一方面將成為本土音樂史研究與教材的必備文獻;另方面有趣的是,它提供大眾重新認識臺灣流行歌曲緣起的相遇機會。謝謝芳怡,如此深入淺出、鉅細靡遺的書寫,這是一本充滿音樂之愛與本土情懷的精彩大作。
林太崴(類比音聲玩家)
這冊讀本,洪芳怡勇敢地拆解聲音本身,帶給讀者直入心坎的觀點,現拆不囉唆。我想,這也就是本書特別令人要起立鼓掌的主因,讀起來的爽度很高!七十八轉唱片作為當年大眾生活中實際觸摸與聆聽的歷史物件,的確是該有完整透徹的研究,以便作為此刻的臺灣人對戰前聲響的入門磚,本書的出現恰恰扮演了最好的引路人與導聆者。
陳錦隆(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臺灣戰前流行音樂的萌動發越、遞嬗演變與興亡成敗,藉由洪芳怡博士生動的訴說與描寫,身為讀者的我們,應得以較自然地親近與聆賞,尤其她對流行歌曲的深度開掘,使聆聽者得有人情物理深廣認識,感受歷史脈動,而成為心靈與知識往更高層次提昇的橋樑。
洪芳怡
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於2013年取得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學位,並獲「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傳播類首獎。
學術著作包括《上海流行音樂(1927-49):雜種文化美學與聽覺現代性的建立》、《天涯歌女:周璇與她的歌》。曾任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勵馨基金會性別倡議專員,現職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從嚴肅音樂創作跨足學術研究,在早期臺語與華語唱片中流連忘返,從音樂、文學、史料交互聽出如夢似幻之聲。長年關切基督信仰改革,同時是性別平權和動物權的倡議者與實踐者,主題駁雜的文章散見網路與報章。搬過三十幾次家,如今和一個好男人與三隻貓共居在東臺灣海邊,聽留聲機、喝燕麥奶、寫字、散步。
臉書粉專 臺北一九三二
個人網站 lightwhisper.net
【預購】小站也有遠方◎劉克襄(繪者:陳孅孅)
Regular price $28.00★米壽之年的老母親與耳順之年的兒子另類攜手鐵道壯遊
★10條環島鐵道路線,52篇小站紀事,網路google不到的鐵道風景。
當我接近一座車站,車窗外彷彿博物誌的第一頁正在翻開。
每一站都是一堂地方風物課。 ──劉克襄
在枋寮搭上和世界分手的列車,
在台北看見南轅北轍的命定人生,
在大華徜徉北台灣最華麗的溪岸森林,
在貢寮察覺老街未來的曙光,
在樹林飽食一碗家山滋味的芋頭粥,
在清水向少年揮手,在田中漫步錦緞般的平原……
唯有劉克襄,才能描繪出這麼多元,網路上google不到的鐵道風景。風景意欲成林,需要長時的累積和呼應的因緣。作者的筆宛如神通廣大的濾鏡,信手拈來,每一個車站都變成了怦然憧憬的遠方。
這一回,母親也透過繪圖踏上旅程。母子倆一文一圖,各自的行旅在某個次元交會,跟著火車奔馳在長年眷念的家園。
劉克襄
11元型鐵道迷,喜歡利用大眾運輸和雙腳,探訪四方。
旅行速度猶如區間車,無法習慣過站不停。
嫻熟全台鐵道地景和風物,對各地鐵路便當如數家珍。
用一個木盒珍藏數百張硬紙票,收集著貴重的孤獨與幸福。
劉克襄臉書www.facebook.com/avian007/
繪者簡介
陳孅孅
近83歲開始作畫,迄今四年多,累積上千張作品。
每日作畫不輟,尤其鍾愛至親的旅行見聞。
晚年耳鳴、痠痛纏身,唯有沉浸繪畫方能擺脫苦痛和衰老,
再次點燃生命的青春。
加油!太棒了!你好厲害!
這些鼓勵的字眼,從來都不會在我發給母親的messenger裡出現。
母親看到我傳過去的訊息,往往只有圖片。若不是我拍攝的,便是網路截取的,一張張正在走訪的車站或鐵道風景,以及遇見的人物。
長年來,母親在行動不便,逐漸失聰的生活裡,每天打開電腦,花許多時間在臉書追蹤我的動態和訊息。儘管視力也愈來愈衰弱,看到我又寄給她圖片時,精神便振奮起來。找到合宜的,更想努力繪出圖像。每次完成一幅,似乎也就有了,跟我拜訪過那兒的滿足。
她很急切。我回去時,圖往往已畫好,或者完成部分內容,等著討論。四年多了,快八十三歲才自己摸索繪畫,此後無悔地熱情投入。母親總是哀怨身體哪裡又不舒服時,一邊認真地問我,某一車站被電線桿擋住該怎麼辦,車廂窗戶太多了很難處理,有的車站都是磚頭必須用尺畫。
說她是素人畫家也對,但更像七八歲的小學生,常提這些有點可笑,聽來不是問題的問題。無論如何,繪畫早就融入她的生活,成為多種病痛的一部分。
那是她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後來她畫得起勁,還從現在回溯過去。這十多年來我的火車旅行都讓她瞧過了,適合的都成為描繪題材。千禧年後,沒再坐過火車的母親,畫過的,比坐過的多。認識的車種,比吃的藥還熟悉。
結果,近米壽之齡了,居然跟我說,沒有繪畫,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這話我完全認同。公園走一百公尺,幾乎是壯遊。如今用這些親手完成的畫,跟著我去天涯。跟同輩相比,母親顯然認識更多台灣的風物。
反之,我的鐵道旅行,再怎麼歡喜浪漫,一安靜孤獨了,難免掛念著她。心裡總懸念著這樣一個家。每次出遠門,再怎麼繞,都是急著要快點回去,陪她吃晚餐。
台灣的環島火車路線,是個大迴轉壽司。我繼續在這個轉盤繞行,但這回是場深度遊戲。母親也跟著忘情地投入,尋找到自己的快樂和歸屬感。
等我回顧時,她已有四五十幅相關的作品。老人家不懂得何謂藏拙,只知努力照著原樣,描摹看到的世界。我也不藏私,採用為書裡的配圖。
如今看著一站站的插圖,不良於行的她,彷彿跟我都去過了。縱使這些畫是如此愚騃、笨拙,但裡面都藏著對我的,旅行之想像和平安。或許,這也是火車旅行最美麗的情境。
每次搭上火車,因為母親的陪伴,在如此千頭萬緒的掛慮裡,我才回到真正的台灣。
編輯手記
載著人生意義的列車
「這本書跟《11元的鐵道旅行》有不一樣嗎?」「當然,你明明知道。」克襄的表情和語氣都帶著些許無奈。
是啊,身為他親密的生活伴侶,我怎麼會拋出如此白目的問題呢?誰叫他竟悄悄造訪了一站又一站,教我不禁動搖,自己或有不知。
表面上,他的鐵道旅行兜轉著類似的元素,經常和乘客、店家搭話,偏愛走訪市場與小農。然而只要稍微細讀,便能感受他的走逛更加胸有成竹,流暢轉換的視角,在在展現閱歷的豐厚和貫通。
克襄眼下總是風光連翩,興味盎然。同一車站,他造訪數十次,甚至百次,不曾厭膩,每個車站都能玩出深度。只是創作「11元」的年代,他的腳步沒有牽絆,但不消幾年景況丕變,出遊再遠都惦數著回家陪母親吃飯。
這一次出書他不再熱衷繪圖,原本僅想以文字分享,搭配少數幾張母親的繪圖增色。只是一邊整理文稿時,我們益發感受老人家的畫作如影隨形,因而加重了比例。母子倆一圖一文,各自揮灑,又隱約相隨遊歷遠方。
我所認識的婆婆,自有一套準則,凡事皆得依原有習慣方才妥當。比如料理味噌湯,如果沒有按其步驟一一推進,彷彿就熬不出她心頭的滋味,怎麼加料都不對味。這一板一眼的作風,在畫作裡更是表露無遺,建築物尤能體現,每個線條都堅持用直尺一絲不苟地描繪。縱使老眼昏花,不甚清楚照片中的一些物件,她也毫不馬虎,依樣勾勒細節。
望著這些執著的筆觸,我感受到婆婆堅毅的一生,也領悟克襄認真的態度其來有自。
往昔他倆的對話有限。婆婆熟悉股市,交談興致離不開此,但是克襄毫無概念也興趣缺缺。閒聊家務瑣事,他更不在行。對至親的關懷,總是濃縮在三兩句的問候裡。自從婆婆開始作畫,終有熱絡的題材。
初始,婆婆曾感性告白,知道克襄喜歡她畫畫。早期的動力,或許部分源自迎合兒子的期待,但漸漸地繪畫成為日常必需。偶有電腦當機故障,無法點閱照片參照繪圖,她的世界頓時天崩地裂。
作畫讓糾纏不休的耳鳴和疼痛暫時告退,日漸凋萎的心坎刷出一道道繽紛的色澤。在描繪雲彩、樹木之物,時而出現異常奔放,或頗為印象派的筆觸,那是她最水瓶座的時刻吧。
原本礙於重聽,婆婆不喜與外人交際,如今畫作成為結緣的媒介,她經常興奮地重複述說幾個畫作贈人,對方又如何回應的故事。
我能預見,這本書交付婆婆手中時,她激動,甚而眼眶泛紅的模樣。這是克襄對母親最深情的致意,也希望能鼓勵其他的長者。
小兒子讀高中時,跟克襄吐露人生沒有意義。婆婆則說沒有繪畫,人生還有什麼。也許,這十多年來他就像一輛火車頭,加掛了這兩節藍色車廂,奔馳於山野之間。
朱惠菁
【預購】街角遇見哲學:從ABC到DNA,生活中35個改變現實的偉大思想◎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譯者:麥德文)
Regular price $25.00哲學無所不在——尤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每當我們走過學校,望向時鐘,或是遇到警察,都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是這一切如何出現在這世界上?它們都是哲學點子。
馬丁.勃克哈特述說它們的歷史,證明哲學不是枯燥的理論,以及難以理解的思想實驗。我們隨時會碰上其中最好的點子,於是得知錢幣的前身是肉叉,十字架原來曾是備受譏嘲的象徵,還有民主和字母之間的關連。作者清楚又帶有娛樂性地呈現,哲學如何左右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針對我們習以為常卻從不曾思考其來源的事物,介紹它們的思想緣起及發展歷程,就像是一種導航系統,從古希臘到現代,以歷史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這些偉大而且改變現實的思想。每個思想主題篇幅適中、筆調輕盈,閱讀起來妙趣橫生,輕鬆但是內涵豐富。此外,每一篇還有簡短的相關史實或報章資料,可能是補充,也可能是不同方向卻相關的小知識,和正文相互輝映,提供讀者擴展思考的空間。
這些思想猶如穿了隱形的斗篷,不僅隱身不見,甚至讓人不知道自己正有所思,這正是思想的力量。這本書要說的就是這個力量的故事。
好評推薦
蒲世豪 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紀金慶 臺師大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作者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為真博雅之士,論理舉重若輕,讀來輕鬆,寫來可真不易,許多分析鞭辟入裡,不少看法慧眼獨具。這是本輕鬆易讀又充滿了靈魂力量的小書。——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蒲世豪
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
生於一九五七年,是文化理論家和媒體作家,在科隆大學研讀德語文學、戲劇和歷史。一九八五年起住在柏林,以自由作家和聲音藝術家身分生活。除了藝術工作以外,也在藝術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自由大學開課,。二○○三年擔任紐倫堡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發表多部廣播劇、論文和演說。著有《街角遇見哲學》、《物的哲學》及《數位簡史》等書。
譯者簡介
麥德文
德國語言文學碩士,譯有《上一堂有趣的文學課》、《好的哲學會咬人》等書。
推薦者簡介
蒲世豪
臺大哲學研究所博士,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兒童哲學教師。著有《豪哥的哲學課》、《哲學很有事》系列兒童哲學教材。
香水,毛衣,挑逗祕訣手冊還是導航系統——這些是真的有用的東西。但是哲學?真的需要知道已逝的思想家曾有過什麼想法嗎?幾乎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因為毫無疑問,一走進圖書館就先揚起一陣灰塵,更別提那些早已從地平面消失的所有思想碎片,必須自行挖掘,正如某個偉大的思想家恰如其分所點出,這是一座精神顱塚。
不,如果我們想要什麼,我們立刻就要。因為不是為了後世,我們重視的只有眼前這一刻:現在和此處。另一方面,我們想像夢想成真,聚光燈完全投射在我們,不,完全在我身上,只在我身上——然後呢?我能拿來款待讀者的偉大思想會怎樣?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奧勃利(Obelix),他真的只知道效益經過驗證的東西(立石、羅馬人及美食)。奧勃利要登台演戲,因為那是齣時尚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嚇唬觀眾,導演說:「隨便說什麼,說你想說的就好了!」但是這個要求讓他非常不安,可憐的傢伙苦苦思索好幾天(「給觀眾的訊息,什麼訊息?」),當他站上舞台,他的臉色一陣綠,一陣紅,一陣黃,難看得很——然後說出他此刻唯一想得到的句子:「羅馬人瘋了。」這就是奧勃利哲學一言以蔽之。
大部分的人和哲學所維持的關係,就和奧勃利與他所要傳達的訊息之間的關係完全一樣。我們站在鏡子前面,或是塗麵包的時候,哲學不會造成任何干擾,直到人們不期然地站在聚光燈下,應該說些有意義的話之際,哲學才冒出來。哲學變成問題,讓我們額頭冒汗,口乾舌燥。以為訊息會昇華成更高意義是最大的錯誤,因為哲學的偉大想法從來就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而且我們壓根就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好比說,是誰把孩子趕進學校裡,逼他們學一些沒用的東西?十二歲的孩子背著巨大的書包,匆忙走進冰冷的學校,好在那裡背出語詞變化,這是自然法則嗎?不!學校也只是個被應用的想法,出於每個人應該接受教育的想像(並且出於謎般的因素,這個想法被貫徹到底,認為語詞變化是個教出有用律師的適當方式)。仔細一看就會發現,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只因我們的想像而存在——說得更仔細一點,它們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我們相信。
為了簡化說明,就拿我的出版社在我鼻子前搖晃的鈔票來說好了。那當然是錢(而且誘人的是:還有更多),但是紙鈔和這一張書頁的差別只在於,我們所有的人都相信那不只是一張印刷過的紙。這份信賴一旦動搖,鈔票就變回它的物質面:一張印刷過的紙,只是這樣而已。我們很清楚有些時代喪失對貨幣的信賴:例如極度通貨膨脹下的德國(一九二三年),需要用推車才能運送沒有價值的紙鈔去購物。在這種時刻就會了解,研究一下哲學畢竟有其重要性。因為只有我們共同想像些什麼,它才真的存在——直到某人說出國王沒穿衣服為止。
但是除了童話以外,我們何曾看過沒穿衣服的國王?哲學的藝術就在其中。其一,哲學不少部分在於把一些什麼變不見。和四處招搖的國王相反,思想穿了隱形斗篷——不僅讓思想隱形,甚至讓人不知道自己正有所思,這正是思想的力量。這本書要說的就是這個力量的故事:很多我們自然而然想到的事並不是原本就如此,而是有其開端的。
說到這裡又得要問:為何我必須知道什麼東西從哪來?拉上拉鍊的時候,我必須知道誰發明拉鍊嗎?不,絕對沒必要。因為拉鍊很容易就能了解,而且據我所知,未曾有人說起拉鍊的隱藏力量。小差別就在於:相對於一清二楚的東西好比拉鍊,思想之所以能對我們施展力量,乃是因為思想只存在我們的想像之中。事實上的確沒有比我們的想像更強大的力量。「這只是想像」,說這種話似乎認為它只是無關緊要的東西,一被點醒就會灰飛湮滅。千萬別這樣,把想像當回事可聰明得多了。
我們再看一下學校這個例子,把它看成建構完整的想像,從這個想像可看出,整個構造基本上環繞單一想法而建立,亦即對教育的想法,卻沒有人能精準說出,這個想法究竟由什麼組成。我們看到外觀,外部的遮蔽,但是我們看不到裡面有什麼。原則上有人會說:「古代希臘人就已經知道……」一旦進一步審視教育的開端,就會領悟有個作家曾說過的:「越貼近看一個字,它看起來就越遙遠。」好比gymnos 這個字,西方的Gymnasium(高中)就是從這個字演變而來,它原來卻是「裸裎」的意思,我們不得不推斷,古代重視體格鍛鍊勝於文法。但又是怎樣的裸裎呢?和我們的教育又有何關係?
對於國王的新衣的質疑,這時也要延伸到高中生,或說對所有可想像、人一生中無法避免的鬼魅:例如國庫或是演化。當然可以認定這是現實,或者更加強調,這是自然事實,不過要加上一句,我們之所以會經歷這些事情,因為我們被教導去相信它們。記得我兒子好像四歲或五歲,反正就是還沒就學的時候,他和我一起躺在地板上玩。我正向他解釋,達爾文著手寫下演化論的時候在想什麼——以及人類以前曾是猿猴。但是我一邊說,一邊注意到他的小臉皺起眉頭。「有件事我不懂,爸爸——為什麼還有猴子呢?」
一旦得知偉大的思想如何形成,就會感到神奇,並且想著:醜小鴨怎麼會變天鵝,思想侏儒怎會變得如此偉大呢?換個角度想,這個看法令人欣慰,因為它畢竟讓我們知道,巨人也要從小開始長大,思想不是一開始就偉大而是變得偉大。但是思想如何變得偉大?如何從一群赤裸的學生變成社會的根本機構,其他思想卻從我們的視野消失得無影無蹤(好比亞里斯多德深信精子在男人的腦子裡形成)?
隨著這個問題,我們面臨一個棘手的難題——為什麼這本書不談思想家,而是偉大的思想呢?這個問題讓我們回到出發點——也就是那個問題:我們真的必須知道已經死去,連名字都沒人記得的思想家曾經想出些什麼嗎?答案是毫無懸念的不!但是另一方面,有許多思想即使已經超過兩千年,在我們生活裡依舊隨處可見。就是這些鬼魅,這些回魂者,我將之稱為偉大思想。現在,精明還是挑刺的讀者可能抱怨,我們還是又回到哲學啊!可不是這樣,我會這麼回答。思想一旦產生效力,它大部分不會出現在哲學書裡,而是就在下一個轉角,好比以警察的樣貌——之所以叫做警察(Polizist)是因為過去曾有城邦(Polis)。研究偉大思想的歷史,就會面臨其中許多原創者不明的狀況,因此我們需要研究沒有思想家的事物。只要借用上文提過的問題,一張印了東西的紙怎麼變成紙鈔,也就是整個社會何以會有這樣的信仰,認為印刷上去的符號真的能呈現出價值。若說這已是種革命性發展,那麼這種信仰的後果還更強勁,因為這種信仰又引發其他後果,也就是錢的價值隨著時間和利息應該會增加。那麼哲學一定會教我們,孩子們發問而想知道的事嘍?才不,完全相反!一旦提到錢的問題,一定會有那麼一些思想家努力地想把這惱人的事丟到天外去——好比宣稱利息是死罪的哲學家,聲言符號畢竟不是動物,因此不會有後代。
偉大思想的小書如果回答問題,那麼一定不是哲學書上出現的問題,而是孩子會提出的問題。錢從哪裡來?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這些問題之所以被提出,因為它們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不管站在哪裡,去到哪裡,不可避免地都要面對這些問題。出於這個因素,這本小書就是想成為某種導航系統。因此,接下來要以歷史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偉大而且改變現實的思想。讀者如果願意,可以按照這個順序讀下去,從古希臘到我們現代;但是讀者也可以規劃自己的旅程,穿越偉大思想的歷史,享受地一下子讀這篇,一下子讀那篇,隨便翻開一頁就讀,這是脾性問題。只要最後理解,這本小書根本不是要和所謂有用的東西競爭,只是人們其實會想要的東西,香水、導航系統、挑逗手冊,這樣就夠美好了。更美好的是,不只理解思想精神的益處,甚至深信思想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思想精神超酷的!
推薦序
蒲世豪
接到本書的推薦樣本,原本只想看個一兩眼,卻不知不覺就翻了一百多頁,這是本非常有趣的書。作者馬丁.勃克哈特(Martin Burckhardt)為真博雅之士,論理舉重若輕,讀來輕鬆,寫來可真不易,許多分析鞭辟入裡,不少看法慧眼獨具。這是本輕鬆易讀又充滿了靈魂力量的小書。
本書的主題是哲學中的各種「觀點」,哲學喜歡研究不同的觀點。失意文人看什麼都覺得失意,憤世嫉俗者對世界的不滿往往來自於「自己」,把對自己處境的不滿帶進一切,這些判斷都是「觀點」的結果。不過前兩個例子都是與「情緒」相聯的觀點,哲學研究的通常是「理性」的觀點。
理性的觀點更具知識或文明啟發性。比方說,伽利略認為自然是一本用數學寫成的書,一切變化背後都有數學規律,這啟發了十六世紀自然科學,讓人們一直受益至今。美國革命中人生而平等也是重要的觀點,它追求組織社會的公平,也讓社會組織從根本上更為穩定。
費曼曾說如果有天人類文明要毀滅,只能留下一句話給後代,那句話會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很小的東西構成的。」只要有這一句話背後的觀點,人類就能透過時間的累積重建科學文明。理性觀點是種思考方向,好的思考方向能增進知識與文明,缺乏思考方向感的人陷於迷途與盲目,無形中限制了人的發展。
本書正是以各種不同的觀念、器具發明、歷史事件或思考習慣帶出那些影響重大,真正聰明的觀點。這裡展現的不是學者的炫技,而是簡單的、清新的、深具啟發性的思想。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偉大思想的小書如果回答問題,那麼一定不是哲學書上出現的問題,而是孩子會提出的問題。錢從哪裡來?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這些問題之所以被提出,因為它們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不管站在哪裡,去到哪裡,不可避免地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本書能帶給你的精神力量與思想自由是絕少見的,中文翻譯流暢又易讀,間次插畫詼諧而悅目,太多理由讓我向讀者推薦它。
譯者序
如果您正翻閱這本書,可能會下意識地想把這本書加以分類,看看目錄可能會劃歸歷史類,但是要劃入哲學史還是文化史呢?或許您更有除以上兩者的其他想法。那麼究竟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呢?好問題,所以不容易回答,尤其這本書其實頗「跳ton」,所以難回答。
按照作者的說法和原文書名(哲學如何發明世界),這應該是本哲學史,只是作者又把諸多偉大哲學家及其著作排除在外,既沒有鉅細靡遺地介紹特定哲學家,也不用任何哲學參考文獻,沒有任何註釋,頂多在正文下方加上一小段引人遐想的相關歷史,卻未使本書坐實「哲學史」的名義。那麼如果把這本書當思想史來讀呢?擺脫「哲學史」這個框架,不再期待讀到一本哲學小百科,的確更能自由輕鬆地翻閱這本書,讀起來比較有意思,但是本書真的是「名符其實」的思想史嗎?淘氣的作者可也沒打算把某種思想娓娓道來,按照思想發展說明何者承先,何者啟後。
雖然作者宣稱按照歷史先後安排章節,但是幾經思量不得不讓人大膽假設:作者根本不想寫本中規中矩的「史」書吧!本書的主旨的確在探索那些「出現在街角」但是又早已被我們忘卻所以的思想,為了讓這些被刻意或無意「掩蓋」的發展歷程重新浮現,作者採取的方式也就比較特別。因為這些思想的發展歷程變得隱諱,有時以現代眼光看來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如果還是依循傳統思想史的寫法,那麼也就無法凸顯分明存在但呈現斷裂的思想關連,進而刺激思考。
就拿字母來說好了,西方人讀了這章可能也會說:「哇,我從來沒想過ABC原本各有意義,現在看起來都只剩下符號作用了呢!」再舉個例子:電腦,當我們回想電腦的發展,我們可能會想到蘋果和微軟,有些人還能回想到0與1,甚至最基礎的Dos程式,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電腦和一八○四年發明的織布機孔卡之間的關連呢?然而孔卡還不足以成就今日的電腦,還需要先有「0」的概念,才有布爾代數,才有0與1,才有今日的電腦,以及所有套用相關概念的發明。從電腦還可以聯想到資訊,要想理解今日資訊流通何以能這般快速,就不能不先知道「同步」概念居然因為六百名僧侶在平原上同時觸電而誕生——一七四六年就進行的實驗。
這些歷史事件的確相互關連,助長特定思想成形,卻又被歷史洪流淹沒,不再被我們認知,只以最不起眼的形態「出現在街角」。當作者重新撿拾、敘述這些已散落的思想歷史關連,就不免挑戰我們所認知的世界,質疑羅織這個世界的歷史和思想脈絡,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另眼相看」,重新加以思考。這些不期然甚至有些突兀的關連不僅出現在個別篇章之中,也存在於篇章之間,閱讀時一旦覺得哪裡「怪怪的」,那麼恭喜您,您看到關鍵點了。現在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哲學史:蘇格拉底當年在雅典的廣場上,以各種問題惹惱雅典人,逼得對方不得不深思習以為常的事物——作者寫這本書的方式其實很蘇格拉底呢!因此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在於說了很多精彩的思想發展故事,更因為作者搞怪所提供的思考刺激。
最後說說這些故事給我的最大感觸:我也曾自問這些思想到底重不重要,於是我想像如果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如果沒有這些隱而不彰的思想片段——今日世界還會存在嗎?每每思及人類文明種種最初始的那一刻,總是讓我感到那麼不可思議!
【預購】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享受美食,把小日子過得閃閃發亮◎高靜芬
Regular price $27.00讓我們跟著高靜芬在書中提出的六大內容,把平凡日子活出詩意與樂趣:
★品滋味;美食裡的酸甜苦辣,像極了人生,比如番茄那可繁可簡耐切耐燉的特性,就很像有些人信守的「豐儉由人,悉聽尊便」處世哲學。
★嘗鮮趣:盡情品嘗餐桌上的佳餚,享受好食光,既飽口福、開眼界、長見識,也能在享受異國佳餚時,入口即景,對遠方充滿想像。
★玩食材: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寶島,尋訪食材,或領略陽光與雨水如何滋潤大地,或稍稍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關係,或品嘗一下當地物產與小食,讓身心獲得滋潤。
★下廚去:甩鍋弄鏟,自食其果,自得其樂。日久功深,勤能補拙,即便難煎如菜脯蛋,也能在翻面瞬間,如獲天啟,突破撞牆期,悟出心法,練成絕世神功。
★致烹者:進了廚房就不怕熱的烹者,以食物餵養我們,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欲,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食步樂:為吃而走,在自己的城市擁抱美食,挑出幾家想去嘗新的餐廳,連結周邊景點,規劃出一條路線,展開美妙的味蕾探險。
|品味本書金句|
‧活著就是勝利。我們唯一能對抗挫折的方法,就是像番茄一樣「豐儉由人,悉聽尊便」,然後讓自己恢復正常,用平常心好好地吃飯,好好地把日子過下去。
‧遇到了喜歡的流動攤車,只有把握當下,盡情品嘗,哪怕從此之後各自天涯,再無遺憾。人生也是這樣,不是嗎?
‧克制飲食,是為了享受更多美食。在臉書讀過一句話「能維持身材數十年不變的人,都是狠角色」,我想當狠角色。
‧旅行時要保持熱情很容易,因為旅途中有太多新鮮事。能在日復一日、瑣碎困頓的生活裡保有熱情,才是人生最大的挑戰。
‧同樣的米,烹煮時只要多花心思,米飯就會變得更好吃。同樣的日子,誰能用心去過,誰的日子就有滋有味。
‧老街隨處一遇,便是半世紀以上的老味道。對於老味道,只要在經過時,記得去買來吃吃,大概就是寶疼它的方式吧。
名人推薦
詹宏志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徐仲 (食材專家‧飲食文化研究者)
莊展信 (《時報周刊》前總編輯)
周惠民 (飲食文化學者‧政大歷史研究所教授)
顏艾琳 (詩人‧風土產業的密尋人)
奚聖林 (ESPN台灣前總經理)
高靜芬
‧ 籍貫:江蘇省溧陽市
‧ 出生地:台北市
‧ 金牛座
‧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 曾任《時報周刊》記者、主編、副總編輯,以及該刊旗下之美食雜誌《媽媽咪呀》總編輯。
‧ 曾在《魅麗》雜誌撰寫飲食與生活專欄,目前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味蕾漫步」專欄。
‧ 熱愛手作
‧ 喜歡活在當下,認為現在就是最好的。
‧ 臉書粉絲頁:高靜芬
自序
一頓飯的時間,如何旅行?
前些日子,在山區的原住民餐廳享用了馬告(山胡椒)雞湯。
這道雞湯一上桌,馬告那融合著檸檬、香茅、胡椒的清新香氣便撲鼻竄腦而來,打開了大腦海馬迴裡的回憶寶庫,於是那個細雨紛飛的午後,撐著傘站在花蓮縣萬榮鄉紅葉部落的野生馬告樹林,撫觸馬告的扁舟形葉片、觀察馬告的枝條伸展與植株形態,以及捧聞深吸馬告的複雜香氣之斯情斯景,又栩栩如生歷歷在目。
餐桌上的旅行至此結束了?不,還沒,馬告的香氣繼續帶著我翱翔,讓我憶起了在台東慢食節王群翔攤位吃到的馬告香腸。幾年前至台東縣池上鄉一遊,曾在王群翔的自宅私坊用餐聊天,如今在慢食節重逢,問他這幾年可好?他說家裡添了兩名新成員,池上的旅人商機,讓移居池上的他得以安身立命養家。
可以再抵達得更遠嗎?可以的,王群翔的私坊距伯朗大道不遠,餐畢在伯朗大道欣賞兩旁翻飛稻浪、在金城武樹下小歇的情景,都能輕易飛抵。但是我想降落了──必須趁熱專心品嘗面前這道以放山雞精心烹燉的馬告雞湯。
不過,品嘗完雞湯,休息一會兒,我又起飛了,因為飯後水果是餐廳主人自己種植收成的櫻桃。打從自希臘旅行歸來,無論在餐桌上或菜市場,只要一看到櫻桃,便想起了那個在希臘街頭以約台幣五十元的價錢買了一大袋櫻桃邊走邊吃的奢侈黃昏(櫻桃在台灣多貴呀)。回憶如泉湧,當時足跡曾至的雅典衛城帕德嫩神廟、愛琴海上浪漫迷人的密克諾斯島,以及晚上坐在該島的堤岸,望著夜空裡繁星點點彷彿有著諸神的星圖,吟詠著詩人余光中的名句「星空,非常希臘」,一幕幕都似錄影機倒帶般在腦海重現。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便是這樣地以回憶和想像力在餐桌上旅行。回憶和想像力能抵達到多遠、飛翔到多高,則跟生命經驗有關。
還想提一提餐桌上這頓飯裡的「味道」這件事,因為這事兒關乎您的荷包、時間與心情,不說清楚,恐怕您會擲書而嘆。
是這樣的,書中寫了不少我個人喜歡的小吃、餐館,所以您也許會在讀了那些「美好的描述」之後,「心癢難耐」地放下書本,出門循線尋味去了。然而味道如此主觀,喜好又有差異,尋味之後,您可能會給出以下的「食評」:
「我吃了那家。冷氣太強,上菜太慢,吃完都晚上九點半了。」
「我吃了另外一家。CP值不高,調味太重。」
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的確讓人扼腕,但是我去體驗的時候(有些去了好幾次),沒有這樣的感覺啊。為什麼體會不同,味道也變了?仔細推敲,原因或許是:我去時,客人較多,人氣較強;晚上在館子用餐,我習慣一道道慢慢品享,認為晚上九點半結束剛剛好;我不願以CP值論菜,覺得那是對廚師與菜餚的不尊重;我的口味較重。
上述原因,尤以對味道的喜好最為微妙。五感之中,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皆不必接觸食物即能描繪,唯有味覺必須將食物放入口中,才能體會酸甜苦辣鹹甘鮮,且其味之濃重、寡淡、冷暖只能自知自喜愛,這種「肌膚之親」既私密、主觀又難以言透,像極了愛情(玩一下網路愛情詩),正是味道的奧妙之處。
還有哪些原因?主廚換了?主廚情緒不佳?廚房出狀況?「世上沒有哪一道食物不受到潮汐月亮和烹煮時身心狀態的影響。快樂,或許是食物最關鍵的調味料。」飲食作家費雪(Mary Frances Kennedy Fisher, 1908-1992)說的雖然沒錯,但專業主廚不會讓情緒影響菜餚,然此乃人性,遇到了只能摸摸鼻子;專業廚房也不應有狀況,然主廚若像電影《天菜大廚》(Burnt)演的那樣被屬下擺了一道,那菜也就精采了。
以上種種因素與口味喜好,您在循線賞味之前得先有心理準備,並上網查一查再行動,會較妥當。
這本書精選自歷年來的紙媒專欄,經大量改寫補強整編而成(很多已成了全新文章),烹治用心,色香味俱全。希望這本書能像好友劉令儀寫給我的私訊:「在這個混亂瘋狂、世局動盪不安的時代,妳的作品絕對是一本能夠撫慰人心的好書。」
好菜上桌,請盡情享用。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序文
美妙的味蕾探險
莊展信
一個小女子讓人耳目一新的美好小日子書寫。
一個曾任美食雜誌《嗎嗎咪呀》總編輯的味蕾探險實錄。
一個會把下廚修練成武功的女俠--拿的是鍋鏟,和她的烹飪祕笈。
一個又寫又拍又採又編又食步(日語漢字,為吃而走)的尋味者,在大街小巷,或是遠至天涯,進行美妙的味蕾探險。
阿芬,我們對作者高靜芬的暱稱。她心細膽大,居然要我代表寫序。
我是她們十個南瓜姊妹之外的男人,對美食又不講究。也許,男的、不懂吃的,正是不怕冒險的她,挑中我的理由。
六大單元,四十篇文章。四十篇文章如同四十道菜,我挑著吃。
◆〈人生應該像番茄〉:為什麼不能像芭樂?兩位米其林三星主廚舉槍自盡後,她悟出什麼樣的番茄哲學?
◆〈甜點與幸福的七種關係〉:為什麼兩者的關係這麼複雜?哪七種?肥胖為何不需列入,原因是什麼?
◆〈木瓜牛奶之夏〉:木瓜與牛奶的世紀相遇,是誰做的媒?跟創意大師吳靜吉又有什麼關係?
◆〈跟著酪梨去旅行〉:農會一個攤位上擺著七種酪梨、八種酪梨料理,她開口問農友:「我可以參觀你的農園嗎?」於是去了嘉義旅行。
◆〈傳說中的菜脯蛋〉:要把菜脯蛋煎得色香味俱全,又有型,她歸納出三種功夫派別,最後她自創了鍋蓋派,一掀鍋蓋,就有答案。
這本書的專業美食內容,對應著這篇反差極大的序文,會產生無法預料的效果,有趣在此。這也帶出她個性上的第二種特質:不怕重複,不怕學習,因為可以細心研究,專注修正,體驗實踐精神。
她知道,序文再怎麼離譜,有內文深厚基礎撐著,不會有問題。
★本文作者莊展信為《時報周刊》前總編輯、《中國時報》文化新聞中心前主任。
媽媽咪呀,總編輯出書了
徐仲
二十一世紀剛剛開始的第二年,美食雜誌《媽媽咪呀》橫空出世。
由於編輯手法新穎,整本採一個主題,內容札實,圖文並茂,且將美食散文與美食小說規劃在內,風格獨特,因此以義大利麵為主題的第一期一上市,便造成話題,締造銷售佳績,創刊成功。
將《媽媽咪呀》創刊成功的,便是本書作者高靜芬,她也是這本雜誌唯一的一位總編輯。如今,該雜誌雖已停刊,但彷彿已成傳奇似地,仍偶可在一些場合聽到有人談論它,有人甚至表示仍珍藏著整套雜誌。
而我要說的是:如果沒有高靜芬這位伯樂,就沒有今天的我。
她是開啟我的飲食與食材寫作之途的貴人。
那是《媽媽咪呀》第五期,當期以「法國菜」為主題,辦了首場讀者見面會,對《媽媽咪呀》愛不釋手的我,心想既然有機會和該雜誌的編輯及作者見面,自然想辦法參加。當時年輕,分不清楚白目和有話直說的差別,本著「批評才是買貨人」的心態,見到她後,就遞上好幾大張《媽媽咪呀》需要改進的建言清單,這是我多年閱讀國內外美食刊物的心得,洋洋灑灑總共列了三十二條。還好她的風度頗佳,微笑收下,沒有拿掃帚將我趕出去。
就在這次讀者見面會,我毛遂自薦,表示自己雖無寫作經驗,但長年閱讀美食文章,或可嘗試一二。她一聽,表示新人需要機會,要我寫篇文章寄給她看看。我寫了一篇寄去,她覺得清新有趣,便採用了,這是我踏出寫稿人生的第一步。食髓知味的我,此後三不五時就跟她打聽下一期要做什麼主題,以搶得先機,且稿子從不遲交,編輯最喜歡準時交稿的作者,於是我成為不定期寫手。
當時,她也是《時報周刊》副總編輯,負責編輯美食與旅遊版面。有天,她表示想找一些新人來寫美食專欄,為美食江湖注入活水,問我有沒有興趣試試?我開心極了,沒多久就寫了一篇寄給她,她看了表示不行,退稿;我不死心,重寫後又寄給她,她再退稿;我再修,再寄,她還是退稿。我灰心,但不死心,閉門思考,重新找角度再寫,三個星期後寄給她,呼,這次終於過關啦。
成為《時報周刊》美食專欄作者,聲名自是不同。有回跟她提,是否有機會和一位美食前輩吃飯,她也為我安排,我開始在美食界有了人脈。然而擁有專欄只是開始,還要有寫作方向與風格。讓我將寫作方向放在食材的,依舊是高靜芬。
那時,台中市東勢鄉摩天嶺的「卿雲山莊」寄了一箱日本甜柿給她,她轉送一顆給我,我一吃極為驚訝,心想台灣怎會有農人種出這麼大又飽滿多汁香甜的日本甜柿,這讓我忽然領悟到,台灣是個地形錯綜複雜、擁有各種小氣候的寶島,一定還有各式各樣被優秀農人種出的美好食材,於是我決定專攻食材,研究「從產地到餐桌」的關係,如今已被戲稱為「食材達人」。
沒想到她不只會編還會寫,以前她改我的文章時,我即已深深折服;現在讀了她的文章,更是佩服文章裡的觀點與起承轉合、結構布局的功力。隨手到她的臉書摘錄幾則留言:
「早晨看同學文章,『狠角色』最入味,大學到現在,一樣,入味了。這麼好的散文,讓我轉去『晨讀十五分鐘』。」
「靜芬這一系列的文章,每一篇都好好看,好吸引人。」
「直歎太會寫了,讀妳的文章是享受。」
這本書,也讓我看到了她如何運用美食將平凡的日子提煉出詩意與樂趣,把小日子過得閃閃發亮--而這,正是美食的真正目的。
★本文作者徐仲是食材專家暨飲食文化研究者。著有《義食之選》、《知味台灣》、《釀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