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7
- 9786267156513
- 9786267156605
- 9786267156636
- 9786267156681
- 9786267356029
- 9786267356210
- 9786267356449
- 9786267356685
- 9786267520574
- 9786267520895
- 9786267747001
- 9789571398563
- 9789865509941
- 9789866319877
- Adventures of a Young Naturalist:The Zoo Quest Expeditions
- Constanze Mager
- Corporate Violence
- David Crow
- Dean Burnett
- Diana L. Eck
- Imperial Tragedy: From Constantine’s Empire to the Destruction of Roman Italy (ad 363—568)
- In Distant Lands:A Short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 India: A Sacred Geography
- Iván Repila
- L. Ac.
- Lars Brownworth
- Lesley Blanch
- Round the World in 80 Dishes: The World Through Kitchen Window
- Sir David Attenborough
- Spice:The 16th-Century Contest that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 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Racist Ideas in America
- The Anarchy: The East India Company
- The Happy Brain: The Science of Where Happiness Comes From
- The Last Mughal: The Fall of a Dynasty: Delhi
- The Sympathizer
- Viet Thanh Nguyen
- William Dalrymple
- and Why
- and the Pillage of an Empire
- happy brain
- 世界歷史
- 亞洲史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伊凡·雷皮拉
- 伊布拉·肯迪
- 伊斯蘭教
- 余慧敏
- 俄国
- 俄國
- 俄國文學
- 信仰
- 偷亞提拉的馬的男孩
- 偷亞提拉的馬的男孩:當代西班牙文學最亮眼新秀代表作
- 傳記
- 其他
- 別讓大腦不開心
- 別讓大腦不開心:神經科學家告訴你「快樂」的祕密,讓我們打造更美滿的生活
- 劇本
- 劉森堯
- 勵志
- 十七至十九世紀
- 十字军圣战:基督教与伊斯兰的二百年征战史(2025全新改版)
- 十字軍聖戰
- 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2025全新改版)
- 南亞
- 印度
- 印度末代帝国
- 印度末代帝国:1857年德里战役揭开蒙兀儿王朝的覆灭
- 印度末代帝國
- 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
- 古文明
- 台灣
- 台灣老建築
- 同情者
- 吳季倫
- 周鼎倫
- 圖文書
- 地標
- 地理
- 基督教
- 報導文學
- 大乱局:东印度公司、企业暴力与帝国侵略
- 大亂局
- 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
- 大卫·艾登堡爵士
- 大江健三郎
- 大衛·克羅
- 大衛·艾登堡爵士
- 奴隸制度
- 威廉·达尔林普
- 威廉·達爾林普
- 安东·契诃夫
- 安東·契訶夫
- 宗教
- 定義集
- 定義集:諾貝爾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首部思想隨筆集
- 尋找藥師佛
- 尼泊爾的山居歲月
- 布芮尼.布朗
- 希臘羅馬時期
- 帝國的悲劇
- 帝國的悲劇:從君士坦丁到羅馬義大利的瓦解
- 年輕自然博物學家冒險實錄:來自動物園的跨海請託(英國國寶級自然博物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探險實錄首度中譯)
- 年轻自然博物学家冒险实录:来自动物园的跨海请托
- 康斯坦茲·瑪赫
- 廖婉如
- 建築設計
- 張毓如
- 影視
- 心靈成長
- 思想隨筆
- 戰役
- 戰爭史
- 报导文学
- 拉尔斯·布朗沃思
- 拉爾斯·布朗沃思
- 散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學
- 日本
- 日本日本文學
- 時代
- 書
- 朝聖者的印度
- 朝聖者的印度:由虔信者足跡交織而成的神性大地
- 权南姬
- 李滄東
- 李煥然
- 東南亞
- 林玉菁
- 楊朝景
- 權南姬
- 歷史
- 歷史文化
- 洪慧芳
- 海外
- 王盛弘
- 環遊世界80碟菜
- 生命之詩
- 生命之詩:李滄東原創劇本書,含劇照+李滄東執導手記
- 生態紀實
- 生而被标签:美国种族歧视思想的历史溯源
- 生而被標籤: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溯源【2024年全新改版】
- 白人
- 皇冠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種族主義
- 種族歧視
- 經典
- 經典文學
- 繁體
- 罗杰·克劳利
- 羅傑·克勞利
- 美國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老屋时态
- 老屋時態
- 老屋時態【老屋顏第4彈!首發隨書贈鏤雕剪影藏書票】: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
- 老屋顏
- 職場動物園
- 職場動物園:上班族生存教戰守則!透晰職場叢林,邁向成功之路!
- 胡椒筒
- 脆弱的力量
- 自然科普
- 英國東印度公司
- 華文
- 萊斯蕾·布蘭琪
- 萨哈林岛旅行
- 葉淑吟
- 薩哈林島行旅: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唯一一部旅行報導文學
- 藝術
- 虽然血泪,我还是喜欢翻译
- 虽然血泪,我还是喜欢翻译:我的书桌、女儿、老狗,还有那些疗愈我的日本大作家
- 譯者: 張玉芬
- 譯者:林玉菁
- 譯者:楊佳蓉
- 譯者:鄭煥昇
- 译者:杨佳蓉
- 貿易
- 辛永勝
- 近現代史
- 迪恩·柏奈特
- 鄧子衿
- 阮越清
- 陳義仁
- 雖然血淚,我還是喜歡翻譯
- 雖然血淚,我還是喜歡翻譯:我的書桌、女兒、老狗,還有那些療癒我的日本大作家
- 雪佛
- 雪佛:年度散文獎得主王盛弘散文書寫再創新格局作品
- 韓國
- 韓國文學
- 顏湘如
- 風格
- 飲食
- 香料
- 香料(地中海史权威罗杰·克劳利历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岛为中心,见证十六世纪形塑现代世界的权力地图
- 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馬可孛羅
- 馮奕達
- 马可孛罗
- 麥可·庫利科斯基
- 黃中憲
- 黃芳田
- 黄芳田
- 黑人
- 黛安娜·艾克

【預購】偷亞提拉的馬的男孩:當代西班牙文學最亮眼新秀代表作◎伊凡·雷皮拉(Iván Repila)(譯者:葉淑吟)
Regular price $27.00「似乎出不去」,「我們會出去的。」
令人驚心動魄的求生歷程
這是一場生存戰爭,也是一段始於井底的絕望旅程!!
★《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國際媒體齊聲好評
★版權售出法、英、美、韓、荷、日、義、羅馬尼亞、伊朗等十餘
¶ 中文版獨家收錄作者〈給臺灣讀者的一封信〉
¶【國內名家推薦】
張淑英教授 (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
郝譽翔 (作家)
盧建彰 (導演)
【給臺灣讀者的一封信】
我寫下《偷了亞提拉的馬的男孩》,是因為曾經做過一個夢。我經常做夢,夢醒後就把記憶猶新的部分記在紙上,再加以反芻,問自己做夢的緣由。我夢到兩個人被困一口井裡,他們想盡辦法要出去,夢到這裡為止。這本書就是從這裡萌芽,他們兩個沒有名字,沒有背景,他們代表集體,我們都是在一種並非平等和正義的制度下的犧牲者,而非常多次,我們出於己身利益,拒絕承認世界是崩解的。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當中有人能做到解救自己。
---------------------伊凡・雷皮拉
大個子和小個子是兩兄弟,他們被困在森林中一座廢棄的井底,絞盡腦汁想逃出這口井卻徒勞無功,疲憊又飢餓。但就算再餓,他們也不肯嚐一口身上布包裡要帶給媽媽的食物。
兄弟倆在井底掙扎求生,喝泥土裡的水,嚼蛆蟲和樹根果腹,夜晚相互取暖聽狼嚎入眠。為了活下去,哥哥開始鍛練身體,弟弟卻因生病愈來愈虛弱,反覆呢喃著夢境中奇異的復仇童話。
隨著囚禁的時間在井底流逝,他們變得愈來愈像兩頭獸。他們慢慢想不起井外的生活,忘了為何飢餓、為何活在如此骯髒的世界。他們幻想著彼此殘殺,呼救聲被當作獸的嘶吼。直到暴風雨來襲那天,井口探出了一顆頭,那是兄弟倆再熟悉不過的一張臉……
「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裡?」
「這是真實的世界嗎?」
「我們真的是小孩?」
這是一場生存戰爭,也是一段始於井底的絕望旅程──
是誰將這對兄弟扔進了井底?
兄弟倆最終能否逃離地獄般的深淵,實現他們的約定?
《偷亞提拉的馬的男孩》全書節奏明快,敘述生動,透過兩兄弟驚心動魄的求生歷程,展現人類掙脫桎梏的意志力,也讓這憂傷的世界透出一絲希望。
作者伊凡・雷皮拉這部絕美的小說被譽為「格林式寓言」、「殘酷的貝克特式故事」,藉由簡單的情節與精闢入裡的隱喻,譜出一幕幕驚悚詭譎的段落,觸發對人類現狀的尖銳思考。《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國際媒體大為驚豔、齊聲好評,雷皮拉更因此作躍上世界舞臺,成為當代西班牙文學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想像一下我們打造牢籠之鑰要花上多少年,
然後當這個世界完全習慣藏起那些困在牢籠裡的人們,
當傳統和漠然感染所有失意者、被迫害者,
籠中人變成了社會集合儲存的產物,一如家畜、家具和木乃伊,
到那時,非得到那時我們才能釋放他們。」
★國際高度評價,當代西班牙文學代表作
「刺激、令人矚目的寓言……簡潔、殘酷、扣人心弦。」──《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發人深省的寓言。洗練、緊湊……壓抑且令人不安的表現主義。」──《衛報》(The Guardian)
「驚心動魄、令人屏息、富想像力的絕妙寓言之作……雷皮拉的文字批判精準又不失優美,他彷彿幻想家的懾人目光,提醒人們小說的可能性及藝術價值。。」──《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絕美的文字。」──《世界報》(Le Monde)
「殘酷又精準的語調。」──《外交論壇月刊》(LE MONDE diplomatique)
「精采絕倫……高深的隱喻令人印象深刻。」──《世界報書評》(Le monde des livres)
「雷皮拉才華洋溢,是西班牙耀眼的年輕文學創作者之一。」──《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令人驚豔,久久無法忘懷。」──英國書評網站The Bookbag
「印象深刻的傑作。」──荷蘭《人民報》(de Volkskrant)
「貝克特式的殘酷寓言。」──西班牙《先鋒報》(La Vanguardia)
「縝密且撼動人心。這不是孩子的睡前故事,而是讓大人失眠的故事。」──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
作者介紹
伊凡.雷皮拉Iván Repila
小說家、編輯和文化推廣人。
一九七八年生於西班牙畢爾包,曾聯合創辦專門研究詩歌的出版社。陸續為許多國家及國際性機構工作,內容涵蓋統籌戲劇、音樂和舞蹈節慶等文化藝術活動;也編纂出版表演藝術、文學和人權相關作品。
二○一二年出版小說處女作《差勁的喜劇》(Una comedia canalla),備受讚譽;二○一三年發表小說《偷亞提拉的馬的男孩》一鳴驚人,版權售出義大利、法國、英國、美國、韓國、羅馬尼亞、荷蘭、日本和伊朗等十餘國;改編電影與電視劇火熱開拍中。最新小說《一場戰爭的序幕》(Prólogo para una guerra)於二○一七年出版。
譯者簡介
葉淑吟
西文譯者,永遠在忙碌中尋找翻譯的樂趣。譯有《百年孤寂》、《黃雨》、《聖草之書:芙烈達.卡蘿的祕密筆記》、《螺旋之謎》等書,包含小說、童書、繪本、勵志叢書和電影。

【預購】別讓大腦不開心:神經科學家告訴你「快樂」的祕密,讓我們打造更美滿的生活(The Happy Brain: The Science of Where Happiness Comes From, and Why)◎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譯者:鄧子衿)
Regular price $37.00可是我們為什麼還經常感到不快樂?
這是一本解答快樂是什麼的非典型勵志書!
一本讓琥碧‧戈柏又笑又長知識的「快樂」全書。
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血清素、吻胜肽素、神經傳遞、大腦反應,
原來快樂在我們體內還真的有個生成途徑!
不過......這趟路程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艱辛」。
什麼事能讓我們快樂?
回到你一塵不染或雜亂骯髒的床單?好吃的食物?
是偶像劇般的夢幻戀愛?還是萬人的崇拜追蹤?
迪恩‧柏奈特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剖析快樂,提供最幽默又具啟發性的見解。
大腦關於「快樂」的運作機制是什麼?透過最新腦科學研究,以及關係專家、心理學教授、性愛專欄作家、喜劇表演者、名人等相關訪談,說明快樂是什麼、快樂從何而來,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感到快樂時,大腦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難道快樂跟神經傳導物質與激素有關嗎?大腦是否有特定區域負責「快樂」的感覺呢?但其運作的複雜程度,遠超想像。壓力大的時候,偶爾一兩次吃油炸食物會讓你快樂;但問題仍未解決,你不會永遠只吃東西讓自己感到快樂。寂寞的時候,你可能想要有一個伴侶在旁邊安慰你,但投入關係還可能讓你更煩惱。經營社群、變成大明星,感覺又快樂又有錢賺,但是一旦有負評、有醜聞、被厭棄,小小的事情都有可能讓你的地位與心情萬劫不復。
所以人天生就想要快樂,但是快樂卻不容易獲致。柏奈特不只談快樂的好處,也從「不快樂」來探討「快樂」的本質;加上現代社會的先進與複雜程度,讓以往快樂的事物已經很難我們的滿足日常生活。柏奈特在解析快樂的多重面向之後,提供了我們省思的空間,鼓勵我們隨時檢視自己的情緒,與周遭環境互動,重新再與快樂連結,從小到老、不同階段、不同人事物,找到讓自己真正快樂的生活方式。
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
神經科學家和脫口秀喜劇演員,主要的工作地點是英國卡地夫大學的心理醫學與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他在《衛報》(The Guardian)上的科學部落格「翻轉大腦」(Brain Flapping)最近兩年有1100萬點閱次數,並且受到知名DJ羅倫.拉維尼(Lauren Laverne)、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教授、賽門.辛(Simon Singh)、饒舌歌手格林老師(Professor Green)等人的讚賞。
譯者簡介
鄧子衿
科學編輯與譯者,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
近期翻譯作品有:《我愛讀科學的故事》、《雜食者的兩難》、《廚藝之鑰》、《醫學之書》、《章魚的內心世界》、《美的演化》。

【預購】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2025全新改版)In Distant Lands:A Short History of the Crusades◎拉爾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譯者:黃芳田)
Regular price $39.00也是未來的一千年,基督教與伊斯蘭爭鬥的開端
歐洲歷時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即將拉開序幕
十字軍東征(1096-1291)是一場由西方基督教世界號召,集結了包括騎士、商人、農民,甚至兒童等志願兵,延續將近兩百年的宗教戰爭。一波波如潮湧般向東挺進的十字軍隊伍,前前後後共發動了九次,加入奪回聖地耶路撒冷的爭鬥。西歐的基督徒相信,只要收復了耶路撒冷、趕走占據者土耳其人,就可以獲得上帝的恩寵,讓靈魂得到救贖。
十字軍雖然以宗教為號召,實際上卻蘊含複雜的政治與經濟動機。對於那些渴望擴張勢力與領地的王公貴族、缺乏發展空間的失意騎士、追求萬貫財富的商人,乃至於生活於困苦之中的平民而言,參與十字軍不僅意味著靈魂的得救,更是實現個人世俗目標的一種途徑,也因此著名的歷史研究者柏奈特(Judith M. bennett)曾說過:「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欲。」在宗教熱情與世俗欲望的交織之中,十字軍東征的歷史軌跡揭示出人性最深層、也最真實的面貌。
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作家,著名Podcaster、作家、教師,目前擔任美國馬里蘭州華盛頓基督學院(Washington Christian Academy)的教授。布朗沃思創立了Podcast「拜占庭十二帝」(12 Byzantine Rulers),被視為開創歷史類Podcast的先驅。時至今日,布朗沃思仍持續更新他的歷史Podcast,並擁有廣大的忠實聽眾。《紐約時報》讚譽他是一位傑出的歷史普及作家。歷史作家的喬納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也認為布朗沃思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繽紛絢爛、險象環生」的歷史世界,令人著迷。布朗沃思另著有《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相關著作:《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中古歐洲系列二部曲經典改版回歸】》、《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中古歐洲系列首部曲經典改版回歸】》、《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譯者簡介
黃芳田
畢業於師大國文系。曾任中學教師、記者、自由撰稿、翻譯與語言教學工作。譯有拉爾斯·布朗沃思「中古歐洲三部曲」:《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等書。(負責本書前言、第一至第十四章)
相關著作:《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位處世界十字路口的偉大城市》、《西班牙》、《三等車票》。

【預購】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 The Last Mughal: The Fall of a Dynasty: Delhi, 1857◎威廉·達爾林普( William Dalrymple)(譯者:黃中憲)
Regular price $66.00
一八六二年十一月一個霧濛濛的下午,仰光,一具裹著屍布的屍體在一小隊英國士兵的護送下,被送到了監獄圍牆內的一座無名墳墓中。正如負責的英國專員所言,「不會有蛛絲馬跡可讓人認出末代蒙兀兒皇帝的長眠之處。」
一八五七年,札法爾批准自己的印度軍隊發動叛亂,從而將一場軍事叛亂發展成為十九世紀任何帝國所面臨的最大起義。德里圍城戰,是英國統治印度期間的史達林格勒攻防戰,雙方拚死搏鬥,哪一方都不能退;更是英帝國史上最恐怖的事件之一,雙方都有數千人喪生。當英國人占領這座城市,並在接續的九十年中控制了次大陸後,數萬名印度人被處決,其中包括札法爾的三個兒子。經過四個月的圍困,曾是文化輝煌、文人薈萃的德里,淪為杳無人煙的廢墟。札法爾被判流放到緬甸,最後在那裡去世。而他是可追溯至十六世紀的蒙兀兒王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獲獎無數的歷史學家威廉.達爾林普爾根據開創性的、以前未被發現的烏爾都語和波斯語手稿,對此一決定性事件過程進行了有力的複述,這些手稿包括印度目擊者的陳述,以及德里圍城期間法院、警察和行政部門的紀錄。《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是一部啟示性的作品,首次從印度視角呈現德里陷落,其核心內容既包括札法爾所描繪的耀眼首都,也包括那些悲慘地捲入歷史上最血腥動亂的個人故事。
這是部令人震驚的血腥十九世紀印度及末代蒙兀兒王朝統治時期的歷史。
國內外專家、媒體一致推薦(按筆畫數排列)
Seayu│《即食歷史》部落客、歷史普及作家
方天賜│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
江懷哲│作家
柯睿信│「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主編
黃偉雯│國立聯合大學通識中心老師、作家
黃哲翰│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蔡蔚群│北一女歷史科教師
謝金魚│作家
蘇格蘭人,在福斯灣(Firth of Forth)邊長大。二十二歲出版廣受好評的暢銷書《世外桃源》(In Xanadu)。《精靈之城》(City of Djinns: A Year in Delhi,中文版由馬可孛羅出版)榮獲庫克旅行文學獎(Thomas Cook Travel Book Award)及《週日泰唔士報》年度英國青年作家獎。《末法時代》(The Age of Kali)贏得法國星盤獎(Prix d’Astrolabe),《白蒙兀兒人》(White Mughals)則獲2003年沃夫森史學獎(Wolfson Prize)和蘇格蘭年度圖書獎。《印度末代帝國》(The Last Mughal)入選山繆強森書獎(Samuel Johnson Prize),並榮獲庫伯紀念獎(Duff Cooper Memorial Prize)。最新出版的《大亂局》一書,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選為2019年十本最喜歡的書。
2018年獲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British Academy)頒贈院長獎章。他目前同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德里市郊的農莊,為印度年度文學盛會齋普爾文學祭(Jaipur Literature Festival)創辦人與共同總監。
相關著作:《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
譯者簡介
黃中憲
1964年生,政大外交系畢業,現專職翻譯。譯作包括《中國縱橫:漢學巨擘史景遷的歷史與文化探索》、《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大分流: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中國與歐洲為何走上不同道路?》、《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帖木兒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太平天國之秋》等。

【預購】同情者(The Sympathizer)◎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譯者:顏湘如)
Regular price $31.00入圍全球 16 項圖書獎、奪下 10 座文學桂冠,超過 20 家歐美主流媒體年度最佳圖書
媲美杜思妥也夫斯基《雙重人格》、左拉《人面獸心》、史蒂文生《化身博士》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如何面臨內心交戰、國家民族與身分認同的撕裂拉扯,震撼人心
近 25 萬字篇幅的深刻書寫,從戰火中看見人性、自荒謬裡得到救贖
【十項獲獎】
普立茲小說獎、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最佳新人小說、美國圖書館協會安德魯.卡內基優秀小説獎、戴頓文學和平獎、麥克阿瑟獎、美籍亞太文學獎、亞美研究協會最佳圖書獎、加州書獎小說新人獎、小説中心小説新人獎、法國最佳外國小說獎
【六項入圍】
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筆會/賓厄姆小說新人獎、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獎、洛杉磯時報書獎、梅迪奇圖書俱樂部獎
【年度最佳圖書】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堪薩斯城星、奧蘭多每週、衛報、每日野獸、圖書館期刊、柯克斯評論、出版人周刊、書單、國家郵報
我是一名間諜,一名沉睡者,一介幽靈,一名雙面人。
1975年4月,西貢陷入動亂。在某處別墅裡,一名將軍喝著威士忌,在他信任的軍官幫助下列出一份名單,決定誰能搭上離開這個國家的最後一班飛機。將軍和他的同胞在洛杉磯展開新生活,卻渾然不知在他們之中,那位軍官正暗中觀察著他們,並將一切報告給越共。
《同情者》講述的正是這位軍官的故事:他的法國父親從小就不在身邊,由貧窮的越南母親扶養長大,接著到美國求學,然後返回越南為共產黨事業奮鬥。作者阮越清筆下的驚人故事,帶我們探索雙面間諜複雜的內心世界:他心中的遠大理想,必須在背叛身邊親密夥伴的狀況下才能完成。
這部作品是一首氣勢磅礡、描寫愛與背叛的史詩,全書呈現驚悚小說的步調與懸疑性,以尖刻的手法探索認同問題、體察在兩個不同世界生活的難處,同時也是個關於愛與友誼、感人至深的故事。
◎ 比爾.蓋茲2017年閱讀書單五本書之一
◎ 2018年1月誠品書店中文選書
◎ 2018年1月博客來網路書店選書
◎ 2018年1月城邦讀書花園選書
◎ 2018年1月讀冊生活選讀
◎ 2016年6月誠品書店外文選書
王聰威(小說家)
阿潑(作家)
臥斧(文字工作者)
紀大偉(美國UCLA文學博士、《同志文學史》作者)
胡培菱(外文書評人)
高翊峰(小說家、編劇)
陳又津(小說家)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負責人)
張國立(作家)
黃宗鼎(獨立評論在天下「東南亞風輕使館」專欄作家)
駱以軍(作家)
謝哲青(作家)
──齊聲推薦
越南胡志明市師範大學文學語言研究系教師 阮荷安
──專文解說
★ 透過一名「雙心人」(同時擁有越南與美國這兩個國家的思維及視角)扭曲的、自白式的口吻,講述一個層次豐富的移民故事。──普立茲獎評委會
★ 如同越南,台灣在近代史上也曾因戰爭、分裂與占據,對人造成巨大傷害。人民與文學如何去面對這樣的過去呢?這是我在這本小說中試圖探討的問題。──阮越清寫給台灣讀者的話
【各方推薦與媒體書評】
★ 充滿機智、毫不留情的步調與野蠻的趣味。──《華爾街日報》(年度最佳圖書)
★ 令人矚目的處女作……集驚悚小說與社會嘲諷小說之大成。──《紐約時報》書評(封面書評),菲利浦.卡普托
★ 令人驚嘆之作……[阮越清〕以驚悚小說的理性外衣包裹一個絕望流亡者的故事,正視了這個時代的存在難題。──《華盛頓郵報》,羅恩.查爾斯
★ 這部處女作讓人欲罷不能(讀吧,每個人都會把它看完),看過後你會重新思考越戰(讀吧,每個人都會有一點想法)……作者阮越清這本黑色喜劇小說從一個少見的角度來探討美國文化。──歐普拉讀書俱樂部
★ 瞠目結舌、不敢置信、銘刻於心。筆法高超卓絕,真不敢相信這是作者的處女作。(我除了感動,應該還有一絲忌妒。)顛覆了我們對越南小說的觀點。──《芝加哥論壇報》,約翰.華納
★ 阮越清不只為由越戰所衍生的美國文學圈帶來罕見而真實的聲音,他也創造了一本凌駕於歷史、政治與國籍之上的書,探討那永恆不朽的文學主題:自我與身分認同的普遍探索。《同情者》是一部一流的小說處女作,作者極具深度與技巧。──普立茲獎得主、《奇山異香》作者羅伯特.奧倫.巴特勒
★ 一篇戰爭紀錄以間諜驚悚小說包裝,塞進一份自白當中……阮越清耍弄各種文類就像飛拋著無數AK-47步槍,效果炫目,又不時令人捧腹……《同情者》針對這場戰爭與其對越南人民造成的慘痛影響,提出了不同觀點,自然受到讀者青睞。──書評網「民眾書庫」
★ 阮越清撼動了一般人對越戰的刻板觀念……文筆靈巧,不時滑稽逗趣,有時又令人毛骨悚然……讓他躋身於描述赤裸裸且極具爭議的雙重性格的偉大小說傳統,而這類小說多半出於十九世紀,包括有杜思妥也夫斯基的《雙重人格》、左拉的《人面獸心》與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線上藝術雜誌《Arts Fuse》
★ 許多讀者只認同那種長期不受質疑或沒有爭議的宏大敘事,而阮越清這本小說便試圖讓他們迷失方向,亦可說是為他們重新導向。──耶魯大學雙月報《喧囂》
★ [一部〕驚人的新人小說……使得有關歷史與人性的討論更加熱烈,而他筆下的敘述者擁有一個尖刻且時時警惕的聲音。──《出版人周刊》(星號、專欄書評)
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
美國小説家,目前在南加州大學教授英美研究與民族性。1971年出生於越南邦美蜀市,西貢淪陷那年與家人逃至美國,先是在賓州定居,後搬遷至加州,現居洛杉磯。著有小說《同情者》、《流亡者》(The Refugees,暫譯,馬可孛羅預計2018年暑假出版)。作者網站:https://vietnguyen.info/
相關著作:《同情者(博客來獨家.首刷限量書盒版)》《同情者(誠品獨家.首刷限量作者燙金簽名版)》
譯者簡介
顏湘如
自由譯者,最近譯作包括:《人生複本》、《我心中的陌生人》、《轉學生》等。
如同越南,台灣在近代史上也曾因戰爭、分裂與占據,對人造成巨大傷害。人民與文學如何去面對這樣的過去呢?這是我在這本小說中試圖探討的問題。
《同情者》是一部關於越戰的小說,但更廣泛地來說,書中談論的是關於戰爭與回憶、人性與不人道,以及人民藉偉大理想之名對彼此、對自己的殘害。
這些主題是共通的,因為戰爭是共通的,試圖去記住與遺忘的努力也是共通的。但願對台灣讀者而言,本書至少具有部分特殊意義,因為這些主題是二十與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與越南所共有的。
阮越清

【預購】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 The Anarchy: The East India Company, Corporate Violence, and the Pillage of an Empire◎威廉·達爾林普 ( William Dalrymple)(譯者:林玉菁)
Regular price $63.00十七世紀印度蒙兀兒帝國處於高峰,是歷史上最有錢的帝國
卻被納入羽翼,成為東印度公司的魁儡政權
一間英國私人企業「東印度公司」,如何統治一億五千萬人的印度蒙兀兒帝國
★即將改編製作成影集,由知名電影製作人Siddharth Roy Kapur與BAFTA得主編劇Jeremy Brock共同製作
★亞馬遜7,200人4.4顆星高度評價;亞馬遜分類榜:印度#1、經濟史#5、殖民主義與後殖民主義#1
★書評網站Goodreads 13,000人4.2顆星高度評價
★入圍2019年巴美列.捷福非小說獎、康鐸歷史獎決賽
★2020年亞瑟‧羅斯圖書獎銅牌獎
★BBC radio 4一周選書、SUNDAY TIME暢銷書
★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金融時報、觀察家報、每日電訊報、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年度選書
★2019年歐巴馬選書
★收錄六十多幅精緻彩圖
《卓越、生動而豐富的故事,值得每個人閱讀。》——《紐約時報》書評
十七世紀正是印度蒙兀兒帝國的高峰,當時印度擁有一億五千萬人,約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更是世界工廠與全球織品生產的龍頭,因此今日英語中許多跟織品衣物相關的字彙都來自印度。相比之下,當時英國人口僅為印度的百分之五,每年國家財富很大一部分都進了蒙兀兒帝國的阿格拉財庫,交換印度各種產品;即便如此,當時的英國大使在蒙兀兒皇帝眼中,還不如蘇菲派賢人來得重要。從阿克巴到沙賈汗三任皇帝經營下,蒙兀兒王室年收入,折合今日幣值達百億英鎊,是歷史上最有錢的帝國。
然而其中卻有這樣一間公司,在兩個世紀中,從早期的加勒比海海盜私掠船起家,演化成擁有私軍護衛的賺錢企業,甚至在一七六五年時將光耀偉大的蒙兀兒帝國納入武力羽翼下,最後成為公司的傀儡政權。倫敦總部只有五面窗戶大小辦公室的東印度公司,十八世紀中奪取大片印度土地。一間私人公司能變成帝國,仰仗的是無情貪婪暴力,英國國會與東印度公司逐漸共生的關係,以及十八世紀的印度大亂世機運。 在《大亂局》一書中,暢銷書作者威廉.達爾林普,以生花妙筆,演述一七○九年蒙兀兒帝國最後一位偉大皇帝奧倫則布去世後至一八○三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蒙兀兒帝國首都德里之間,將近百年的南亞歷史大亂局中,英國東印度公司如何趁機在南亞崛起,成為帝國。《大亂局》同時訴說兩個故事:東印度公司的暴力崛起,以及鏡像般的蒙兀兒帝國殞落。這個故事也尚未結束,《大亂局》為達爾林普的「東印度公司四部曲」的第一部,接著是《白蒙兀兒人》(White Mughals)、《王者歸程》(the Return of the King)以及《最後的蒙兀爾人》(the Last Mughal)。(此四部曲皆將由馬可孛羅出版)
歷史學者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驚人成就提出許多理由:蒙兀兒時代的印度裂解成許多相互競爭的小國;腓特烈大帝 的軍事創新給歐洲公司帶來軍事上的優勢;特別是歐洲在行政治理、稅收與金融方面的創新,讓東印度公司得以在短時間內募集大批可用資金。然而,在鮮紅色制服與帕拉第奧式宮殿建築,獵虎遊樂與總督府波卡舞會的背後,是公司會計師一本本列出收益損失的報表,以及倫敦證券交易所裡起起伏伏的公司股價。
事實上,英國東印度公司可能發明了商業遊說這件事。一六九三年,公司成立不到一世紀之時,就被發現首度以公司股票收買國會議員,每年在重要議員與內閣成員身上,撒下一千兩百英鎊。
◆「正如威廉.達爾林普在他充滿激情的歷史作品《大亂局》一書中展示,東印度公司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組織…達爾林普先生為我們呈現了每一個刀劍劃過、每一項詐騙、每一聲呻吟和戰爭吶喊。作為敘述印度歷史學家,達爾林普無人可比。《大亂局》不僅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血腥和欺詐故事,更洋溢著無法撲滅的道德激情。」——《華爾街日報》
◆「出色…生動而豐富的故事…這本引人入勝的書最大的優勢或許在於它所引發的新問題,關於東印度公司在當時和現在的世界中扮演什麼角色…達爾林普的書對每個人來說都值得一讀。」——《紐約時報書評》◆「精彩…以精彩的細節講述的故事…這本令人不安但極具吸引力的書籍最大的價值也許不在於它回答的問題,而是它引發的有關公司權力濫用的新問題,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達爾林普的書對每個人來說都值得一讀。」——國家公共廣播(NPR)
蘇格蘭人,在福斯灣(Firth of Forth)邊長大。二十二歲出版廣受好評的暢銷書《世外桃源》(In Xanadu)。《精靈之城》(City of Djinns: A Year in Delhi,中文版由馬可孛羅出版)榮獲庫克旅行文學獎(Thomas Cook Travel Book Award)以及《週日泰唔士報》年度英國青年作家獎。《末法時代》(The Age of Kali)贏得法國星盤獎(Prix d’Astrolabe),《白蒙兀兒人》(White Mughals)則獲2003年沃夫森史學獎(Wolfson Prize)和蘇格蘭年度圖書獎。《最後的蒙兀兒人》(The Last Mughal)入選山繆強森書獎(Samuel Johnson Prize),並榮獲庫伯紀念獎(Duff Cooper Memorial Prize)。最新出版的《大亂局》一書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選為2019年十本最喜歡的書。
2018年獲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British Academy)頒贈院長獎章。他目前同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德里市郊的農莊,為印度年度文學盛會齋普爾文學祭(Jaipur Literature Festival)創辦人與共同總監。
譯者簡介
林玉菁
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博士班,劍橋大學印度研究碩士,政大新聞系。曾任職IFRC國際紅十字與紅星月會聯合會美洲辦公室,雲門基金會,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及國內外NGO組織。現為專職口譯、筆譯。譯有《直擊緬甸內戰現場》、《中國的印度戰爭》、《業的盡頭》、《榮耀之城伊斯坦堡》、《達文西傳》、《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艾爾多安的崛起》、《朝聖者的印度》等書。

【預購】定義集:諾貝爾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首部思想隨筆集◎大江健三郎(譯者:吳季倫)
Regular price $33.00人生每一件事都有其定義,
絕不能含糊而過
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首部思想隨筆集
翻譯家邱振瑞.專文推薦
生命中所邂逅的一切,都化為筆下毫無矯飾的真摯省思
《定義集》是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於《朝日新聞》刊載的專欄文章集結而成,共72篇,書寫他對於教育、歷史、政治、社會等議題的觀察與心得。
大江在書中或評論當代政治、核能議題,也述及自身經歷的訴訟事件,或以其獨有的行文風格寫下和妻兒的互動、與年輕人分享讀書寫作的方法,以及緬懷許多著名作家的言談著述,如李維史陀、薩伊德、米蘭.昆德拉、加藤周一、井上廈、鶴見和子、魯迅等。引述這一切的同時,一併對所接觸到諸多事物及其延伸意義,進行種種思考。
「不管是從書裡讀到的也好、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也罷,這些我尊敬的人們在我記憶中留下的話語,成了現在的引述文字。」
此書正是一本凝聚大江健三郎長年所思所感的觀察隨筆。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風格與傳統如川端康成等人的溫婉柔美不同,自創出一種曲折行進、氣勢洶洶的文體。
1935年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1956年入東京大學法文系就讀,即嗜讀卡謬、沙特等作品,初期作品受其影響甚深,以存在主義為形式,呈現社會與個人的關係。1958年,以《飼養》一書榮獲芥川賞,確立他「學生作家」的文壇地位。
1963年,大江的妻子生下一個嚴重殘障的孩子,《萬延元年的足球》便是以此為本,這本代表作榮獲第三屆谷崎潤一郎大獎。1970年代,他又將文化人類學的理念逐步引進小說創作中,代表作為《個人的體驗》,該書除獲第十一屆新潮文學獎,並因此作英譯而將他推向國際作家的位置。
大江的小說主題充滿爭議,他將自己歸類為「怪誕現實主義」,他擅長將最強烈的恐懼和下意識願望穿插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合常理的想像瞬間改變現實。其寫作範圍涉獵寬廣且具人本關懷的精神,無論是政治、核能危機、死亡與再生、甚至包括宇宙論,皆呈現在他的創作中。
其著作《靜靜的生活》《換取的孩子》《憂容童子》《再見,我的書!》《為什麼孩子要上學》等書由時報出版。
譯者簡介
吳季倫
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中日筆譯班。譯有井原西鶴、夏目漱石、森茉莉、太宰治、安部公房、三島由紀夫等多部名家作品。近期譯作《劇本結構論》(馬可孛羅)。
相關著作:《劇本結構論:與小津安二郎聯手打造日本電影黃金盛世傳奇劇作家,最具代表性的編劇入門聖經》《小說家的休日時光》《小說家的旅行》《津輕:映照太宰治人生風景的最高傑作》

【預購】尋找藥師佛(中文出版20週年長銷回歸):尼泊爾的山居歲月◎P大衛·克羅(David Crow, L. Ac.)(譯者:余慧敏)
Regular price $37.00 追尋藥師佛的十年旅程,
探索西藏醫學的神祕面紗!
——洪啓嵩專文深度導讀——
尼泊爾是個嚴厲的老師,
讓人洞見生命和人性的實相!
這好比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煉金過程,
而我真正的教育才正要開始……
尼泊爾是個古今融合之地,它交織著粗陋和美麗、疾病和貧窮,以及深奧的知識。
一九八七年,大衛.克羅放下舊金山經營有成的針灸草藥診所,踏上這片反差極大的土地,實際探尋西藏佛教和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的醫藥知識。
抵達加德滿都未滿一週,他就認識了阿旺‧培傑醫師。這位老喇嘛被中共監禁和折磨多年後,逃到尼泊爾。接下來十年,克羅潛心研習西藏診斷和治療的藝術及科學,師從培傑醫師、醫僧、尼泊爾首位女性草藥醫師,和教克羅如何煉汞的煉金師(天然汞是危險的毒藥,提煉後卻是一代代阿育吠陀醫者所用的良藥)等等。克羅運用新學會的古老西藏及印度療法,在加德滿都一座小山村裡開設診所,以傳統草藥治療各種病患,其中也包括在莊嚴的喇嘛寺旁乞討的乞丐。
《尋找藥師佛》是一部生動、讀之不忍釋卷的書,內容兼具冒險、探索和自我發現。它引領讀者走進大衛.克羅和其師父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是一趟進入喜馬拉雅山草藥和精神世界的奇妙旅程。克羅以抒情散文書寫珍貴的醫藥知識,以及他對尼泊爾佛教和印度文化的洞見;這部追尋喜馬拉雅山醫藥的十年紀錄,不僅喚起讀者對遙遠異地的美好憧憬,也揭開了西藏和尼泊爾醫療世界的神祕面紗。
【預購】帝國的悲劇:從君士坦丁到羅馬義大利的瓦解 Imperial Tragedy: From Constantine’s Empire to the Destruction of Roman Italy (ad 363—568)◎麥可·庫利科斯基(譯者:馮奕達)
Regular price $61.00英國Profile Books出版社與哈佛大學聯手打造古代史新系列
【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第五部登場!!
市面上最翔實、全面、以現代考古成果呈現的羅馬史最終章!
詳盡回溯人類史上最強帝國的興衰始末。
ǁ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翁嘉聲審定.導讀ǁ
內外交攻、由盛轉衰的二百年,一本專書道盡帝國傾圮的遠因和近憂;
從東日耳曼人攻破防線那刻起回推,這「西方的起源」已掏空幾十年;
羅馬帝國的高樓塌了, 西方諸國如何傳承文明遺產,轉而各自興起?
近1,500年後義大利半島全境統一,而「羅馬」遺留的輝煌遺產——
只供後世人們在古城斷垣殘壁中,遙想往日的榮光
《帝國的悲劇》是馬可孛羅文化「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第五部巨作,內容主要講述從西元三六三年尤利安皇帝戰死於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到五六八年倫巴底人從北方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亞平寧半島,建立倫巴底大公國的兩百年歷史。
承上一冊《帝國的勝利》所述,在「五賢帝」之後的幾個世紀以來,羅馬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影響力遍及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其軍事力量成功抵禦了帕提亞人(安息人)、日爾曼人、波斯人和哥德人的進攻。然後迎來最終不可避免的分裂:汪達爾人(東日耳曼人)對羅馬的洗劫,以及西方國家從帝國崩潰為——首先在名義上處於帝國統治之下的王國;然後一個接一個地超越帝國。
《帝國的悲劇》講述了羅馬逐漸崩潰的故事,其中充滿了宮廷陰謀、宗教衝突和軍事歷史,以及社會、宗教和政治結構轉變的細節;本書追溯了兩百年的羅馬歷史,呈現出這段時間裡,儘管帝國的東方仍然保持著強大政治實力和文化活力,但帝國的西方卻變得無法統治並屈服於動盪和各種變遷,終至瓦解。
本書對羅馬因外部入侵而衰落的觀點提出質疑。相反,它關注的是那些生活在帝國內部的人們,其選擇和條件如何導致了它的衰落。因為打破帝國的不是一個單一的災難性時刻,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人們明白羅馬已經滅亡時,帝國西側早已打破了帝國的枷鎖:外溢的文明往原先蠻族之地四散,造就了日後多元並陳的西方文明。
Ø關於「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名家談古代世界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World Series)系列是由英國出版社Profile Books策劃,邀集英美兩地古代史專家,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杜倫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歷史教授,統合西方學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為非專業的一般讀者,書寫從西元前一○○○到西元五六八年,將近一千五百年的全面古代歷史。
本系列的美版由哈佛大學旗下的Belknap Press負責出版。
【國際史學家五顆星評價】
★「一場對羅馬帝國晚期內部運作的歷史巡禮。庫利科斯基道出了一段生動、令人信服的故事,講述著人們為控制帝國的運作而戰,直到整個體系再也無法運作為止。」──凱爾.哈珀(Kyle Harper),《羅馬的命運》(The Fate of Rome)作者
★「庫利科斯基將自己對羅馬晚期政局的通盤理解,結合非比尋常的眼光,尋找空間的、物質的細節,重建出帝國走上惡性循環,自我毀滅的過程。羅馬皇帝與蠻族國王,異教權貴與基督教主教,忠誠的士兵與自利的傭兵,在《帝國的悲劇》巧妙而戲劇性的故事中交織在一起。」──諾爾.倫斯基(Noel Lenski),《君士坦丁與城市》(Constantine and the Cities)作者
★「麥可.庫利科斯基講述了羅馬帝國從四世紀到六世紀的故事。他以自信、流暢的文筆書寫帝國的政局,將最新的學術成果融入其中,卻又不至於陷入學界爭論的泥淖中。作為這段時期的政治史入門,我高度推薦這部作品。」──休.艾爾頓(Hugh Elton),《古代晚期的羅馬帝國》(The Roman Empire in Late Antiquity)作者
★「故事令人入迷,讓人看見身為羅馬皇帝是什麼樣子:無止盡的宮廷政爭,外部事件的震撼,推動改革的必要,以及最重要的──不間斷的奮力保命,保住自己的寶座。」──傑利.透納(Jerry Toner),《古羅馬惡行錄 : 從殘暴的君王到暴民與戰爭,駭人的古羅馬犯罪史》(Infamy: The Crimes of Ancient Rome)作者
作者簡介
麥可.庫利科斯基Michael Kulikowski
現任賓州大學歷史與古典學教授、歷史學系主任,是西地中海晚期古代世界史、羅馬修辭學專家。庫利科斯基教授著有《羅馬的哥德戰爭》(Rome’s Gothic Wars)、《晚期羅馬西班牙及其城市》(Late Roman Spain and Its Cities)和。他也是電視節目「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裡許多紀錄片的常客,包括《蠻人崛起》(Barbarians Rising)、《羅馬》(Rome)和《犯罪歷史:羅馬》(Criminal History: Rome),並經常為《華爾街日報》和《倫敦書評》撰稿。
相關著作:《帝國的勝利:從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羅馬世界》
譯者簡介
馮奕達
專職譯者。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有《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大人的地圖學》、《全球史的再思考》、《帝國與料理》、《帝國城市》、《不曾結束的一戰》、《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獻給國王的世界》、《職人新經濟》、《埃及的革命考古學》等書。並以八旗文化出版的《帝國與料理》、《職人新經濟》,兩度獲得「Openbook年度好書.翻譯書」殊榮。
【預購】年輕自然博物學家冒險實錄:來自動物園的跨海請託(英國國寶級自然博物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探險實錄首度中譯) Adventures of a Young Naturalist:The Zoo Quest Expeditions◎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譯者:楊佳蓉 )
Regular price $45.00★英國國寶級自然科學主持人、歷史學家、地球歷史見證人
★榮獲英國女王頒發爵士勳章
★一生跑遍三十九個國家、拍攝逾六百五十個物種
★全球有二十餘種動植物以其名字命名
多采多姿,高潮迭起。——《每日郵報》
書中盡是艾登堡經典的熱情與機智。——《週日快報》
文筆優雅、和煦、幽默。——《泰晤士日報》
優秀的作品……讓人陷入書中世界。——《每日電訊報》
出類拔萃……令人欲罷不能。——《週日電訊報》
如同他的電視節目一樣,兼具衝擊性和娛樂性,必須給予本書最高評價。——《每日快報》
一九五四年,從事電視製作人僅兩年的大衛.艾登堡,因緣巧合,讓他有機會走出攝影棚,前往世界各處探險,替倫敦動物園尋找稀有迷人的收藏,同時也為BBC拍攝旅途見聞,製作成新節目《動物園追追追》。就這樣,大衛.艾登堡找到動物園的爬蟲館館長傑克.萊斯特、剛從喜馬拉雅山回來的查爾斯.拉格斯及動物園鳥園的管理員組長亞夫.伍德,一行四人於一九五四年動身前往獅子山。
本書詳實的記錄了這些旅程的點點滴滴。在蓋亞那的原住民部落暫住,尋找大食蟻獸;還有在前往科莫多島前的大海謎航、無風船難以前進及船長罷駛等困境,都不曾澆熄他想一窺世上最大的爬蟲生物——科莫多龍的執著;而深入巴拉圭尋找巨犰狳的過程更是一波三折,舟車勞頓卻仍失之交臂,但熱情始終不減。這一路上他與食人魚、凶狠的樹豪豬、逃脫大師野豬搏鬥,都只為了讓讀者見識到這些地區美麗動人的生物多樣性。從現今的角度來看,其捕捉動物的手法或許過時,但是對於野生動物、當地居民及大自然所付出的敬意與崇拜,歷久彌新,堪為表率。
專業審定
專文推薦
張東君 | 科普作家
好評推薦
顏聖紘 |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黃美秀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黃仕傑 | 自然觀察書籍作者 / 外景節目主持人
黃一峯 | 金鼎奬科普作家 / 生態教育工作者
林大利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 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生
李香秀 | 紀錄片導演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一九二六年出生,是一名自然科學廣播員、自然歷史學家、作家,更是全球知名的自然科學家。其最為人所知的是與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部(BBC Natural History Unit)合作,撰寫並呈現了九部自然歷史系列紀錄片,其紀錄片有四部名列IMBD前十名,這是對地球上動植物生命的一次全面調查,影響深遠。
在英國被譽為國寶級人物,一九八五年榮獲英國女王授予爵士功勳,貢獻一生拍攝自然、歷史紀錄片,獲獎無數。二○二○年被選為「英國百大人物」之一。
譯者簡介
楊佳蓉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背負文字橫越語言的洪流,在翻譯之海中載浮載沉。近年譯有《只要活著:長崎原爆倖存者的生命故事》、《最後的戰役: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刻》、《閣樓裡的小花5》、《黎亞:從醫病衝突到跨文化誤解的傷害》、《人皮盜獵者》、《迷蹤》、《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完美殘骸》等書。
【預購】朝聖者的印度:由虔信者足跡交織而成的神性大地 India: A Sacred Geography◎黛安娜·艾克 Diana L. Eck (譯者:林玉菁)
Regular price $63.00一部全面了解印度,及其多樣性宗教最具深度專書
印度, 一個由朝聖者足跡形塑而成的神聖之地
印度的偉大,不在宗教本身,
而是在踏尋靈性的過程中,
將山川海角、有靈萬物、箴言、廟宇編織成堅實的人地網絡。
Ø恆河為什麼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如此高?
Ø她又如何串起了沿岸城市的所有信仰紐帶?
Ø為什麼印度有那麼多重複的地名、神廟?
Ø同一則神話傳說如何在不同的地景裡施展神力?
Ø為何朝聖者依舊絡繹不絕前往印度?
Ø過著現代化生活的人們為何仍受神聖的諭示所吸引?
哈佛大學學者黛安娜.艾克累積十多年來工作的結晶,帶領我們在這個豐富而深刻的南亞次大陸進行了一次非凡的信仰和歷史之旅,探討這些思想如何影響我們提到「印度 」時所蘊藏的對這個國家的理解。
跟著艾克的足跡,我們來回穿越了這個驚人國度活生生的地景——山脈、河川、海岸與古老強大的寺廟神壇。一路上,艾克敏銳檢視印度教的宗教思想與論述,並展現出這些思維如何深刻烙印在這片土地上,形成地名、廟宇、地方傳統,以及人民如何在神諭的引領下,串起一張綿密的聯繫網,讓城市、村鎮、大自然,有了一幅完整了文化地景。換句話說,印度在許多個世紀以來,都不是由帝王政府的力量所構築出來,笈多王朝、戒日王朝、蒙兀兒帝國比起印度地理,反而更像「名詞」。真正的印度大地,是由朝聖客的足跡所踩踏、連結起來的。
你會逐漸發現,無論前往印度何處,都會發現跟神祉英雄故事密切連結的山岳、河流、森林與村落。這片「想像地景」不僅由神職人員及書寫傳統所構成的,更是由千百萬朝聖者創造出來。透過他們前往內心嚮往之地的旅程,產生了一股強大的土地、地方的歸屬感。
這是真正一趟不尋常的朝聖之旅。
艾克穿梭世界最蓬勃的宗教文化傳統,進出無數聖地,最後更揭開重要的事實:印度的國家概念,正是從這些朝聖之旅中形塑出來的!
【書評重推】
「《朝聖者的印度》是一部耗費終身心力之作。(艾克)以隱微卻充滿說服力的方式娓娓道來,引述無窮無盡、難以計數的案例,有時甚至多到令人頗難招架。集旅行紀錄、朝聖指南與歷史於一書,她帶領讀者穿越印度各地,分享故事,更闡釋其中關連。」
——《經濟學人》
「由當今宗教研究的引路之光所撰寫,一部偉大的印度入門書。」
——約翰.史特拉頓.豪利(John Stratton Hawley),《愛的記憶:蘇達斯唱誦奎師那》作者
「閱讀(黛安娜.艾克)的新書,就像聆聽睿智老友說話,每一頁都洋溢著她對印度與印度人民的愛與敬仰。」
——菲爾.山姆勒(Phil Semler),《舊金山書評》五顆星評價
作者簡介
黛安娜.艾克Diana L. Eck
宗教研究學者,目前是哈佛大學比較宗教和印度研究中心教授。她從宗教發展出來的多元主義概念,在更廣泛的跨宗教運動中頗具影響力,並被跨信仰青年核心組織(Interfaith Youth Core)引用為組織的價值與基礎。著作有《吉象:看見印度的神聖圖像》(Darśan: Seeing the Divine Image in India)、《美國的新宗教地景:為何基督立教的美國轉變成最宗教多元的國家?》(A New Religious America: How a "Christian Country" Has Now Become the World''s Most Religiously Diverse Nation)。《朝聖者的印度》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
譯者簡介
林玉菁
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博士班,劍橋大學印度研究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曾任職IFRC國際紅十字與紅星月會聯合會美洲辦公室,雲門基金會,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及國內外NGO組織。現為專職口譯、筆譯。譯作有《珍珠鏈戰略》、《艾爾多安的崛起》、《直擊緬甸內戰現場》等。

【預購】生命之詩:李滄東原創劇本書,含劇照+李滄東執導手記◎李滄東(譯者:胡椒筒)
Regular price $41.00 電影原著劇本《生命之詩》中文版首度問世!
未公開劇照╳導演訪談紀錄 獨家收錄
最會寫劇本的導演,最會拍電影的小説家!
創作《密陽》、《綠洲曳影》、《燃燒烈愛》等多部賣座片
李滄東導演最大膽的原創電影《生命之詩》
驚喜執筆:
馬欣│作家
鴻鴻│詩人、導演
感動推薦:
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人
石知田│演員
吳俞萱│作家
吳繼文│作家
林婉瑜│詩人
林強│音樂工作者
張硯拓│影評人、《釀電影》主編
盛浩偉│作家
黃以曦│影評人
詹正德│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
廖偉棠│作家
廖瞇│作家
聞天祥│影評人
劉梓潔│作家、編劇
鄭秉泓│影評人
瞿友寧│導演
藍祖蔚│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
(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不能把這部電影拍得太美、太漂亮。
必須最大限度地去除視覺上的美感。
電影應該如實呈現出我們如同洗碗槽般的日常生活,
好讓觀眾自己去尋找『真正的美好』。
假若那種美好存在的話……」
在女兒離婚後,美子與外孫相依為命,靠領取國家的生活補助金為生,偶爾也會到有錢人家幫半身不遂的老人洗澡賺點零用錢。但某天,突然得知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美子,開始將自己活著的希望寄託在寫詩上。在詩裡,她可以遠離殘酷的現實,感受到久違的溫暖和慰籍。
因外孫涉及社會案件,美子陷入了被「美詩」與「惡世」拉扯的困境。美子想遠離「惡世」,但其他加害者的家長卻不斷將她拽入深淵。外孫的麻木與不知懺悔、共犯家長的自私和涼薄、有錢人家子女的冷漠無情……所有的一切都在將美子一步步推入「惡世」。但她抓住了「詩」這根救命稻草艱難地走上了自贖之路。
當美子艱難地逃離深淵,遠離「惡世」以後,才將匯聚在生命裡的感受凝聚成了一首詩。六十五歲的美子,寫下了人生裡唯一的一首生命之詩。
作者簡介
李滄東Lee Chang Dong
二〇〇二年憑藉《綠洲曳影》榮獲第59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二〇〇七年憑藉《密陽》榮獲第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二〇一〇年憑藉《生命之詩》榮獲第63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及第四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二〇一八年憑藉《燃燒烈愛》榮獲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大獎。
他曾出任盧武鉉政府的大韓民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擔任過釜山影展評審委員會委員、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評審委員、金馬獎決選評審等職務。
相關著作:《【李滄東限量親簽版】生命之詩:李滄東原創劇本書,含劇照+李滄東執導手記》《【贈李滄東給台灣的問候卡】生命之詩:李滄東原創劇本書,含劇照+李滄東執導手記》
譯者簡介
專職譯者,帶著「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譯有《謊言》、《您已登入N號房》、《最後一個人》、《朴贊郁的蒙太奇》、《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等。
敬請賜教:hoochootong@gmail.com
Instagram:@hoochootong.translator

【預購】生而被標籤: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溯源【2024年全新改版】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Racist Ideas in America◎伊布拉·肯迪(Ibram X. Kendi)(譯者:張玉芬、張毓如、陳義仁)
Regular price $59.00 從黑人出生的那刻起,他們/她們就已經被貼上了標籤
《生而被標籤》將細細爬梳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根源,重回黑人的命運時刻
作者肯迪教授認為,種族主義並不是生根於人們的無知與仇恨,而是掌握權力的男男女女製造了種族主義、種族歧視政策,進而產生世上的無知與仇恨!
本書英文書名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出自密西西比州參議員傑佛遜·戴維斯,於一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在美國參議院發表的演說。他後來當過美利堅邦聯總統,當時人在華盛頓特區反對一個補助黑人教育的法案。戴維斯向他的同僚大放厥詞,「這個政府不是由黑人、也不是為黑人創建的」,而是「由白人、為白人創建的」,他宣稱,補助黑人教育法案奠基於錯誤的種族平等觀念,「黑白種族之間的不平等」是「從黑人誕生前就被貼上了」。——伊布拉·肯迪
伊布拉·肯迪教授以編年的方式,在本書中詳實研究、完整記錄黑人種族歧視觀念的過程,及其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驚人影響力。本書挑選了五位重要的美國知識份子,用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們一窺同化主義者與隔離主義者、種族歧視者與反種族歧視者之間的激烈辯論。這其中包括十七世紀末英國清教神學領袖柯頓·馬瑟,他賦予了奴隸制度正當性,把階級思想帶入北美殖民地;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他在一八○○年力推廢止奴隸貿易,但卻並不反對奴隸制度;十九世紀初的威廉.蓋瑞森,他是激進的廢奴主義者;二十世紀初的杜波依斯,他推動黑人民權運動、泛非團結;以及至今仍在世的一九六○年代黑豹黨領導人安吉拉·戴維斯。透過這些人,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支持奴隸制度與擁護黑人民權的優秀思想家們,如何鞏固或挑戰了美國的種族歧視觀念,以及背後的因素。
作者指出,跟一般人的認知不同,種族歧視的觀念並不是因為無知或仇恨而生,而是被每個時代某些最出色的人物催生琢磨出來的。種族歧視的觀念很容易製造,也很容易使用,但也會招來惡名。於是這些知識份子運用他們的優秀才能,為根深柢固的歧視政策和一國的種族差異辯護並加以合理化,不分貧富,無一不涉。他們羅織了許多貌似有理的理論,來加以正當化,就如同一八六○的參議員傑佛遜·戴維斯反對黑人教育法案的說詞,他說美國是為了白人而創建,不是為了黑人,黑白人種間的不平等是命定的、無法改變的,黑人無權享有跟白人同等的權利。
《生而被標籤》揭露了種族歧視觀念的歷史根源,讓我們警醒原來人類思想中有如此陰暗的一面,但本書也同時帶給我們改變社會觀念的希望。作者肯迪教授在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感言中曾提到,縱使他見證了種族主義最險惡的一面,但他也看到反種族主義最美善的一面,因此他始終沒有失去過信念,期許終有一日人類能擺脫種族主義的束縛,將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落實在社會中。
【國際書評】
引人入勝、規模宏大的美國偏見史… 肯迪毫不留情地剖析美國的種族觀念,找出其張力、矛盾及意外的結果。——華盛頓郵報
一部探討種族歧視新主題的書,但書寫方式也適合非學術人士閱讀。如果你對種族歧視觀念如何擴散到美國各地,就該讀這本書。——The Root
這是一本具有野心、研究詳實的書,值得任何想了解種族歧視的人一讀。——西雅圖時報
肯迪在這部傑作中探討種族歧視觀念及行為的歷史,綜觀美國歷史。種族歧視是美國良心永遠的傷痕。在這部宏大的巨著中,肯迪揭露這個傷痕有多深,為何難以痊癒,在皮下隱隱作痛,且仍會發炎。——科克斯書評
本書爬梳美國的種族歷史,指出許多本意良善的美國進步份子,不慎操作了沾染種族歧視遺毒的理念系統。——時代雜誌
本書展現了種族歧視觀念在美國有多根深柢固,將之清楚暴露出來批評一番。肯迪不只創作出一部偉大的學術著作,也提供了迫切所需的工具。——Buzzfeed
肯迪承認他寫作並不是為了改變製造及擁護種族歧視觀念的人。他承認,在他自己開始撰寫這部歷史巨作之前,他自己也深深抓著各種種族歧視觀念,他讓讀者跟著他一起走這一趟令人開眼界的旅程……肯迪留下許多自我質問的空間,在過去與現在的種族歧視辯護之間拉上關聯。這個閱讀過程相當發人省思、徹底啟發、不安而必要。——Vox
一部深刻(且經常讓人不安)的編年記述,探究反黑思想如何深植交織在美國社會中。——大西洋雜誌
肯迪有力的平等主義論點結合了驚人的閱讀與研究,加上敏銳的洞見,直視操縱種族歧視意識型態來抑制多元性的力量。喜愛美國歷史、政治、社會思想的嚴肅讀者必讀。——圖書館雜誌
紐約時報暢銷書與獲獎歷史學家,目前在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教授歷史與國際關係。曾出版《校園黑人運動》(The Black Campus Movement),榮獲二○一二年迪歐皮安學術成果最佳學術叢書獎、二○一三年東北美黑人研究協會「杜波依斯叢書獎」。《生而被標籤》是他的第二部著作,榮獲二○一六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肯迪出生於一九八二年,父母親在紐約市黑勢力運動的年代來到美國,是學運份子及受到黑人解放神學啟發的基督徒。肯迪就讀高中時,舉家從皇后區的牙買加社區搬到維吉尼亞州的馬納薩斯市。大學就讀佛羅里達州A&M大學,二○○四年取得新聞及非美研究雙學士。畢業後肯迪以記者為業,隨後進修研究所,二○一○年在坦普大學取得非美研究博士學位
肯迪是人道主義者及素食主義者,喜歡非美文化、舉重、閱讀話題性非小說類叢書、與心胸開放的人聊社會議題,期待並努力讓紐約尼克隊贏得總冠軍,希望美國及世界有朝一日能由最傑出的人類統治。
相關著作:《生而被標籤: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溯源》
譯者簡介
張玉芬
張毓如
陳義仁
台大財金系畢業,目前就讀台師大翻譯所博士班。譯有《異見者》、《血與土》、《種子的信仰》、《外包災難》、《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等書。(負責本書第三十至第三十七章、後語)

【預購】老屋時態【老屋顏第4彈!首發隨書贈鏤雕剪影藏書票】: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Regular price $37.00《老屋顏》第4彈!!!
ǁ 首發隨書贈鏤雕精美藏書票 ǁ
時代的腳步從未停下,但老屋始終巍巍佇立在那兒……
從台灣老房子窺見近百年社會文化變遷
從老屋歷經的滄桑與重啟,感受時代的興衰與推移
¶為什麼一座美術館,
承載了軍官們奔赴戰地前一夜的沉重告別?
¶為什麼東海岸的老製糖廠,
太平洋戰爭時期躍居軍需重地而慘遭空襲全毀?
¶昭和年間時髦前衛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市場,
如今竟藏身在北部的一座老市場裡?
本書的「老屋時態」,為老屋顏團隊走訪全台一度閒置荒廢、而後修復重啟的老屋後,對照這些老房子在不同時代下的今昔角色轉換、特色功能與建築元素演變,所做的深度考察紀錄。
時代的腳步從未停下,但老屋始終巍巍佇立在那兒。
它們曾經是日治時期最新穎前衛的示範市場、推出明星護膚霜熱賣至今的全台第一間化妝品工廠、向東京銀座取經的繁華商店街。但隨著時間之河流動,老屋逐漸變換功能型態。曾經充滿宗教色彩的中藥行,如今飄起了咖啡香;昔為農人命脈的水利站,從「鬼屋」化身絕景隧道裡的友善農業餐廳;爆發議員被軍隊押走大案的地方州會,成了紀念人權的書香圖書館。
這一次,老屋顏團隊從踏點老屋、介紹老件,更進一步串起老屋今昔時光。從建築形式結構、風格特徵、空間格局、設計裝飾、建材作工演變,以至於修復整建歷程一一細述,揭露隱藏在老房子內外的功能性設計,例如日治市場馬蹄形動線的視覺感與高機動性、向東京銀座取經的挑高天井與空中拱廊設計。
同時分享老屋重啟的關鍵環節:如何保留軍事設施的建築輪廓卻提升開放感?通鋪臥榻如何轉為起居空間?面臨案場規格放大、整修預算倍增時,如何調整進駐計畫與隔間動線?以及許多讓人們身處老屋裡交流更為舒適的建築細節。
老建築裡有神話、有故事、有歷史現場,老屋顏團隊嚴謹爬梳文獻資料,第一手採訪相關人士,也透過前後任屋主口述歷史,傳述著從舊城復興、從廢墟重生的老屋變遷。
老屋曾是最貼近平民生活的切片,背後住居聚落的興衰與庶民日常,是在地人與移鄉人眼中最美的風景。本書帶領讀者看見先人所賦予老屋的靈魂與意志,以及橫跨近一世紀動盪年代的流轉軌跡,是每一位陪伴老屋行過繁華與艱難年代人們的最好見證。
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楊朝景、辛永勝組成的「老屋顏工作室」成立於2013年,其中「老屋顏」所指的是「老房子的容顏」。兩人多年來實際走訪各地,記錄鐵窗花、磨石子、磁磚等逐漸消失且被忽略的老屋元素,於Facebook與Instagram等社群媒體上持續分享推廣,反轉對老建材之負面印象,進而凝聚各世代對於台灣老屋之美與保存的關注。
著有《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榮獲2016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再訪老屋顏:前進離島、探訪職人,深度挖掘老台灣的生活印記與風華保存》、《老屋顏鐵窗花: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以上皆為馬可孛羅文化出版)。其著作皆已售出日文版權,並相繼在日本正式推出。
參展經歷:
2018松菸文創園區——「磚美於前」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
2018高雄新光三越左營店——時代的窗花特展
2017高雄市登山35哈瑪星再生基地——「磚美於前」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
2017台北市迪化207博物館——磨石子特展
2016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文創人才回流駐點計畫」
2016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戀・舊・風・格」——收藏家與藝術家的時光收納箱
2016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無限重複」當代新銳藝術展
獲獎經歷:
2017台南十大文創商品優選與佳作
2016台南十大文創商品優選
2016《老屋顏》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年度之書」
2015台南十大文創商品優選與佳作
2014台南市政府「台南市海安路環境藝術構想徵圖比賽」第一名
相關連結:
Facebook www.facebook.com/oldhouseface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oldhouseface
相關著作:《老屋時態【博客來獨家作者簽名版.老屋顏第4彈!首發隨書贈鏤雕藏書票】: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老屋顏與鐵窗花【桌曆套組】首刷限量2021年美好時代鐵窗花桌曆: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老屋顏與鐵窗花: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再訪老屋顏:前進離島、探訪職人,深度挖掘老台灣的生活印記與風華保存》《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

【預購】職場動物園:上班族生存教戰守則!透晰職場叢林,邁向成功之路!◎康斯坦茲·瑪赫(Constanze Mager)(譯者:周鼎倫)
Regular price $30.00──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專文推薦──
各界「生存證言」推薦
職涯諮詢師與生涯教練 林合鑫
Podcaster 徐豫(御姊愛)
職場暢銷作家 蔡侑霖 Danny TSAI
激勵達人 鄭匡宇
網路作家 垃圾文界的一位美少年
「佐編茶水間」創辦人 Zoey
👓
您好,請您先做一份以叢林生存為指南的職涯量表吧!
►有人敢質疑的意見權威→→您是山地大猩猩
►不愛出風頭的軍師級人物→→您是紅毛猩猩
►眼高手低卻沒什麼實力→→您是巴諾布猿(或是你同事啦)
►嚮往多工的團隊大家可以互相COVER→→您是狐獴
►希望大家各司其職互不打擾→→您是蜜蜂
►能力超專精沒人能取代→→您是獵豹
►跟客戶時不時博感情→→您是企鵝
👓
瞭解您是什麼動物了嗎?
且看這些動物的「野外」生存技能,
如何讓我們「野蠻」職場上發揮耐久力與影響力!
★ 職場生存守則一:不要打擾一隻正在理毛的猿猴
你是不是有點困擾什麼叫讀空氣?就像彼此理毛的黑猩猩,身為第三者黑猩猩不會輕易打斷牠們。請多觀察同事的相處,誰跟誰好、誰又怕誰、誰又可以問問題,多一點察言觀色、不要太急於表現,一、兩個月過去後,你就可以建立起基礎的聯絡網。至少你踉蹌時,還有人可以扶你一下。
★ 職場生存守則二:瞭解你的優勢差異然後盡情揮灑
人才濟濟,你害怕被淹沒在履歷的大海裡嗎?來看看犀鳥吧!在婆羅洲島上,共存著七種犀鳥,牠們不但沒有互相殘殺,反而各自繁榮,這是因為牠們各自發展出在不同地方找不同食物的能力,不會被大自然淘汰。你的優勢在哪?你發揮你的最大潛能了沒?找到它,然後盡情在職場揮灑吧!
★ 職場生存守則三:小聰明的分寸要拿捏好以免因小失大
如果在職場上太老實,可能會被人欺負;但太過耍小聰明,長官、同事可能就再也無法放心交代任務給你執行了。這就像裂唇魚,絕技雖是清理其他魚類的魚鰓寄生蟲,但牠偶爾也會想偷吃魚鰓肉(畢竟比寄生蟲更營養嘛),一旦被服務的魚「腮幫子」被咬了,就再也不會回來找這隻裂唇魚幫忙了。所以如何把大任務化難為簡,又適時藏拙,平時為人拿捏分寸才是不二法則。
★ 職場生存守則四:記得問候你的同事、客戶跟窗口
有時工作快要走進死胡同時,平常你特別關照的廠商或窗口,這時就有可能回頭來幫助你。比如說巴布亞企鵝,一生都在想辦法討好伴侶,因為牠們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那顆蛋,若缺乏良好的互動,誰都沒辦法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想要把你工作成就延續下去嗎?時不時跟同事、客戶、窗口寒暄一下,有需要時,絕對可以幫助你走得更遠。
★ 還有更多守則等你來學!機會是留給在叢林懂得生存的你!
別忘了,人類也是動物,更是群居動物。動物其實和人類世界之間有各式各樣的共同點,當動物早就找到解決辦法時,看看牠們、想想我們,我們在這個「職場叢林」處在什麼位置、我們可以發揮什麼能力、又有什麼人跟工具可以被我們所用。職場上的麻煩問題,就透過這些守則來迎刃而解吧!
☆
如何察言觀色,為每一個動態擬好最佳的行動策略,針對某個人、某客戶、某公司的特點去轉換你的思考邏輯與行為,相信你很快就會成為職場的贏家。在複雜喧鬧的職場動物園裡,懂得改變策略,你就可以無往不利。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
一個人無論初入職場或是轉職進入一個新環境,猶如進入一個陌生叢林,如果可以洞悉新環境的文化以及領導者特質,就可以有更高的存活率,甚至獲得肯定而開創新局。本書作者以不同族群的動物屬性,仔細地做了分類與解析,提供職場叢林裡奮鬥的人,覺察自己的性格,觀察所處環境的屬性,洞悉主管及同事的行事風格。我們不一定可以遭遇到完美的環境,但是必須鍛鍊無論處於什麼境遇,擁有面對環境變化的智慧。 ——職涯諮詢師與生涯教練 林合鑫
☆
同事這麼做簡直跟動物沒什麼兩樣啊!!!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跟其他靈長類一樣,充滿階級社會性,公司活生生像座動物園,在裡面生存必須善用口語眼神甚至是肢體語言,來作為協助溝通、表達自我、人際社交、交換意見、組織事物等目的。
身在一座座高樓林立的「都市叢林」中,你是否有種不知道我是誰的迷失?為了家庭、理想奔波,你有在水泥叢中找尋生存之道嗎?或許你需要這本《職場動物園》來幫助你避掉剋星亦或是獵人的追捕,勾起你心中那股無形的野性吧! ——網路作家 垃圾文界的一位美少年
康斯坦茲・瑪赫Constanze Mager
生物學家,同時也是荷蘭皇家伯格斯動物園教育部門的主任。她曾經替荷蘭電訊報(De Telegraaf)和《Management Team》寫專欄。作者在這些專欄裡,經常聚焦於人類和動物世界之間,顯著的共同點。
譯者簡介
周鼎倫
臺北人,政大日文畢業,二〇一九年在安特衛普大學語言中心修畢荷文課,兼職荷文筆譯。曾替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來台演出《源泉》、《戰爭之王》翻譯中文字幕。

【預購】脆弱的力量◎ 布芮尼.布朗(譯者:洪慧芳)
Regular price $28.00內容簡介
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
生涯遭逢瓶頸、創新可能失敗,令你不敢冒險突破舒適圈嗎?
社會瀰漫批判,教育缺乏對話,人際充滿比較,讓你更加冷漠自保嗎?
明知全心投入不保證會有所回報,所以你從不給自己一次機會嗎?
成功者勇於追求不確定的冒險與夢想,內心必定承受不為人知的不安與脆弱
這本書點醒我們:「掙扎,才有希望;讓我們脆弱的,也讓我們偉大!」
在脆弱的時刻,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是世界知名情感與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博士的全球暢銷著作。本書強調「脆弱」是人的本質,是所有創造力和情感的核心,也是人性最強大的力量。展現脆弱真實的一面,真誠面對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一再提升我們人際、情感、求學、職場和教養的能量。
「脆弱」,是面對冒險和不確定時,產生的深刻恐懼和不安全感。當我們因為害怕脆弱、害怕丟臉、害怕失敗而退縮,我們也犧牲自信參與世界的機會,同時放棄自己得天獨厚的才能。
「脆弱」不是軟弱,不是輸的感覺,更不是毫無保留──沒有走過脆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勇敢。當我們願意在生命每個當下直視脆弱,同時也撬開了自信、喜樂、創造力與一切可能性。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展現脆弱,別讓自己成為最大的批評者。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脆弱的力量》將讓你以嶄新的視野看待生命,幫助你每一天克服瓶頸,自我不再受限。
本書能夠全面扭轉你的人生:
──如果我們想重新點燃生命的熱情和使命感,就必須學習如何擁抱脆弱
──既然無法逃避脆弱,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展現脆弱的力量之前,如何先克服自卑?
──脆弱如何化解感情、家庭與校園中的困境?
──如何運用脆弱激發職場中的領導力?釋放創造力?
──在鼓吹強勢的文化中,如何教養下一代脆弱的力量?
搜尋關鍵字:「脆弱的力量」
你將可以看到作者激勵人心的TED演講:
www.ted.com/talks/lang/zh-tw/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html
以及所有發揮「脆弱的力量」的人生進階者的經驗分享
脆弱的力量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aringreatly
作者簡介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知名學者、暢銷書作家,是認證的社工師(LMSW),也是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她花了十二年時間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勇氣、價值感以及自卑感。研究結果被歐普拉、CNN、ABC、NBC、美國公共電視網、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廣泛報導。
2008年,她成為休士頓酗酒與藥物防治學會的行為健康常駐學者。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Self》雜誌、《ELLE 雜誌》、《REAL SIMPLE雜誌》、《Prevention女性健康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Mind雜誌》以及美國許多報紙上。她也是美國各地廣播節目時常邀請的對象,並被《休士頓女性雜誌》指名為「2009年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布芮尼.布朗2010年在TEDxHouston的演說:「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是TED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已超過一千萬人次觀看,並引起廣大的迴響。布芮尼的著作都是暢銷書,除了《脆弱的力量》這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外,她還著有《不完美的禮物》(2013,心靈工坊)及《讓自己更好》I Thought It Was Just Me (but it isn''t)(書名暫定,2014年,馬可孛羅出版)。布芮尼目前與丈夫及兩個孩子定居德州休士頓。
網站:www.brenebrown.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brenebrown?fref=ts
Twitter:www.twitter.com/BreneBrown
相關著作:《勇氣的力量:勇敢正視情緒,從「跌倒、學習、再試一次」,重新定義自己的故事》《我已經夠好了:克服自卑!從「擔心別人怎麼想」,到「勇敢做自己」》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現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
Blog: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預購】薩哈林島行旅: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唯一一部旅行報導文學◎安東·契訶夫(譯者:劉森堯 )
Regular price $49.00「跟隨契訶夫一步一腳印,進入他的思緒,啟程走這一遭人間煉獄的歷險,時刻深思此書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意識與人文關懷。」—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陳相因
◆ 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大學語言所俄國文學史系碩士/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斯拉夫研究系與東方研究系兩系博士/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陳相因 專文導讀
◆ 契訶夫生涯唯一一部非虛構作品
◆「十九世紀最好的報導文學」——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
薩哈林島(另譯為庫頁島)是北太平洋上介於韃靼海峽和鄂霍次克海之間的一個長條形島嶼,四面環水。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俄羅斯帝國把它當作是罪犯無法逃脫的天然監獄,將成千上萬的政治犯和刑事犯流放到這裡,從事苦役勞動。
一八九○年,契訶夫決定前往薩哈林考察,他參觀監獄、和苦役犯談話,記錄了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的近況,甚至目睹了死刑和種種酷刑,深受震動。三個月後,他回到莫斯科,花了三年的時間,寫出《薩哈林島行旅》。
在這裡,一切都如同他的景色一般,蕭瑟且孤寂
這一趟旅途改變了契訶夫此後一生的創作方向,也為世界的人對於沙皇政權、薩哈林島帶來更深刻的理解,直到現今也是最重要理解薩哈林島的來源。
契訶夫一生中極其重要的令人難忘的作品,對後來的作品和俄羅斯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國內推薦|
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大學語言所俄國文學史系碩士/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斯拉夫研究系與東方研究系兩系博士/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陳相因 專文導讀
《 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作者 陳力航——掛名推薦
|國際好評|
- 「契訶夫的《薩哈林島行旅》是十九世紀最好的報導文學。」—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
- 「契訶夫的抒情與自然主義衝動之間產生的張力,寫作出始終引人入勝的敘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 「《薩哈林島行旅》永遠不會讓《櫻桃園》黯然失色,但它同樣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傑作。」—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薩哈林島行旅》是一部內斂、凝重、不帶感情色彩的散文傑作… 但整體影響卻令人難以忘懷」—觀察者報
安東.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一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一九○四年七月十五日)是一位俄羅斯短篇小說作家,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短篇小說作家之一。 他的劇作家生涯創作了四部經典作品,他最好的短篇小說受到作家和評論家的高度評價。 契訶夫與易卜生和斯特林堡,一起被稱為戲劇早期現代主義誕生的三位開創性人物。
一八九六年《海鷗》慘遭失敗後,契訶夫放棄了劇院,但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藝術劇院於一八九八 年重新上演該劇並廣受好評,該劇院隨後還製作了契訶夫的《萬尼亞叔叔》,並首演了他的最後兩部戲劇《三姐妹》和《櫻桃園》 。 這四部作品對表演團隊和觀眾都提出了挑戰,因為契訶夫提供了一種「情緒戲劇」和「文本中潛藏的生活」來代替傳統的動作。
契訶夫最初只是為了經濟利益而寫故事,但隨著他的藝術抱負的增長,他在形式上進行了創新,影響了現代短篇小說的演變。 他沒有為這給讀者帶來的困難道歉,並堅持認為藝術家的角色是提出問題,而不是回答問題。
譯者簡介
劉森堯
台灣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愛爾蘭大學愛爾蘭文學碩士,並於法國波特爾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著有《電影生活》、《導演與電影》、《天光雲影共徘徊》,譯有《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威瑪文化》、《啟蒙運動: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閒暇》、《歡樂時光》等。

【預購】雖然血淚,我還是喜歡翻譯:我的書桌、女兒、老狗,還有那些療癒我的日本大作家◎權南姬(譯者:李煥然)
Regular price $28.00太客氣的作者、有點無禮的編輯
其實不怎麼互動的同業、非常宅的工作型態
權南姬三十年來翻譯路上的酸甜苦辣全紀錄
「希望後輩看著我的背影往上爬,在翻譯的工作中找到最終的幸福。」
翻譯家血淚推薦(按照姓名筆劃排列)
王華懋(日文譯者)
王蘊潔(資深日文譯者)
石武耕(英法文譯者)
吳季倫(日文譯者、文大中日筆譯培訓班講師)
徐麗松(譯者)
張桂娥(東吳大學日文系副教授/日文譯者)
陳家倩(臺大兼任助理教授/資深電影字幕翻譯師)
陳榮彬(臺大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葉佳怡(譯者/作家)
楊明綺(日文譯者)
詹慕如(中日文口筆譯者)
廖柏森(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暢銷翻譯教科書作者)
廖詩文(文藻外語大學翻譯系副教授兼文學、文化與翻譯研究中心主任)
鄭煥昇(譯者)
劉曉樺(譯者)
「偶爾會聽到有人說我的翻譯很溫暖……多虧我運氣好,都遇到了暖呼呼的作品吧。」權南姬這樣自謙道。
然而,能翻譯文壇巨擘村上春樹作品的韓文版、與小川糸在韓國的文學交流會上對談、接下三浦紫苑《啟航吧!編舟計畫》的翻譯工作,小說中編纂辭典的背景,得處理巨量複雜的日文與漢字。以上都顯見權南姬的翻譯功力不在話下,事實上,她更扮演著日本現代文學在韓國推廣的橋樑。
「想到這些肩頭上的壓力,除了肩膀酸痛,眼睛刺痛、胃痛、頭痛等症狀全都來了呢!」權南姬這樣自嘲。
但對權南姬來說,翻譯不僅是她擅長的事,也是從小時候開始,自認為不起眼的自己可以持續擴展的空間。當同班同學陸續變成了醫師、藥師、教授,她也長成一名在家工作,書桌對著電視、狗狗常窩在腳邊、女兒老在沙發上嘰嘰喳喳,其實本業更接近是「單親媽媽」的譯者。三十年來翻了三百本書,產量異常巨大,但也是她一直努力不懈在做的工作。正因為生活充斥著滿滿的主婦美,才會自然地湧現出那麼多溫暖的文字。即便在翻譯界過得死去活來,結果後輩還是看出來:「其實本人很幸福啊!」
「幸福」是人生從頭貫穿到尾的關鍵字。
幸福沒有其他的捷徑。對權南姬來說,不斷閱讀作品、受到感召,想把好作者推薦給其他讀者;為了女兒跟老狗,即便得在嘈雜的家裡工作也沒關係;看到翻譯學院後輩閃閃發亮的眼睛,知道自己必須傳承下去的精神。重點是謹記每一刻的相遇,它當下或許不是什麼關鍵的線索,但在未來,卻能推動人生劇本的發展。 這樣細膩的紀錄與感受,正是權南姬的翻譯能充分表達情感、持續感動人、帶給讀者幸福的魔法。
如果您是日本文學迷,那麼您就可以信任這位翻譯家。權南姬是專門研究日本文學的翻譯家,甚至她的名字本身就是推薦的一部分。一九九〇權南姬二十五歲那年,她開始從事翻譯工作。如今,已有二十八年經驗,她將許多當代日本作家的作品翻譯成韓文,包括村上春樹、村上龍、三浦紫苑、東野圭吾、小川糸與群陽子等人的小說和散文。二〇一一年起,開始發表散文記錄她的翻譯家生活,內容充滿了生活故事和翻譯技巧。近期譯作包括東野圭吾《宿命》、小川糸《山茶花文具店》、谷川俊太郎《為我取個名字》,已累積了三百本翻譯作品。
譯者簡介
李煥然
喜愛外文的國文小老師,專職日韓文譯者,興趣是走路觀察城市裡的人類生態,過著麻煩又幸福的翻譯人生。
曾任台北市立萬芳高中日韓文教師、企業顧問、講師與口譯,現於日本大阪大學探索心理語言學的世界。
聯絡信箱:burnburyren@gmail.com
Instagram:burnburyren.translator

【預購】雪佛:年度散文獎得主王盛弘散文書寫再創新格局作品◎王盛弘
Regular price $30.00 金鼎獎、年度散文獎、台北文學年金得主
散文名家王盛弘書寫八O、九O年
那裹捲於年代風雲裡「我」和「我們」的命運際會
「站在風中讓風經過,站在河中讓水經過,
站在時間裡讓人經過,留下來的,成為我自己。」——王盛弘
詩人向陽、作家孫梓評專序
向陽:
「遊走多重空間,使得他的散文展現三稜鏡般多變、多彩的炫麗;出入不同的風景,又使他的散文凝練著深具人文色彩的心象。」
孫梓評:
「讀完《雪佛》,誰能忘記,上一個世紀末,曾有那樣一具剛脫離少年的煩躁身體,在濃重夜與霧之中,被什麼給驅馳著,必須脫褪所有衣物,赤條條,往前方的未知,奔跑起來。」
本書特色:
Ø暌違五年再推新作,從《大風吹》記憶故鄉竹圍仔、《花都開好了》書寫城市,《雪佛》推向更寬廣的世界;那破壞與重生的八O年代、喧囂浮華的九O年代。
Ø收錄〈美麗華〉、〈適合仰望的距離〉及獲獎佳作〈甜蜜蜜〉等十八篇散文精品
Ø首度公開琦君寄王盛弘近二十年全部信札,見證隔代作家最真摯的友誼。
記憶是什麼?是千面觀音,
常常,它表現為一尊雪佛。
可是啊,人生於世,就像雪佛一般不斷地從底部融化,
卻仍不乏大肆經營、滿心期待的人。
我想到記憶,記憶也像雪佛,終究要崩塌,消融於無跡。
到最後,雪佛不見了,只剩下文字,文字取代雪佛,成了記憶本身。
我留不住雪佛,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的文字。
十八歲,王盛弘走出為生命打下底色的故鄉竹圍仔,走向更廣大的世界,如今他隔著遠遠的距離,凝視雪佛般的記憶,任祂逐漸消融於無跡,只留下文字纓絡。
《雪佛》輯一描摹了與苦悶共生的重考時光,為校園裡未被馴化的靈魂勾勒輪廓,目擊軍中極端環境對人的斲傷,體悟到職場寄是修煉場也是修羅場,又冷不防地闖進猶如背對著光的雙重人生,在最黑的夜裡凝視最深的慾望;輯二栩栩敘述王盛弘與琦君通信近二十年始末,首度披露老作家寄小讀者近二十年的信札全紀錄,淡去的筆跡時光膠囊般保存了過往點滴。
王盛弘從「我」出發,做最私密的自剖,走向「我們」,召喚普遍的人性,一起走過的從前;在台灣「換血」的關鍵年代,記錄置身於時代風雲的個人命運,也寫下小人物眼中的大時代變遷。
「我慢緩緩沿著這座建築走上一圈,心底有話想找人說,又走一圈,我想告訴遇到的不管哪個誰,三十年前我常在這裡看電影。說出這句話,讓我覺得自己也是個有故事的人。」──〈美麗華〉
「鴿子說,我們把願望寫在紙飛機上好不好?許願一般,儀式一般,把願望寫在紙飛機上,讓它帶到遠方。舉起紙飛機,鴿子說:敬健康和友誼。是電影裡的台詞,然後呢?經過他的提示,換我說:敬生命與愛。機鼻碰機鼻,接吻似地:敬我們的未來。
未來啊遠方啊,青春就是習慣把這些字眼掛在嘴上。」──〈有一個地方叫作Kokomo〉
「所謂的『時代』啊,作為一種氛圍,一個成長的背景,猶如蹲在灶口隱隱感受著溫熱,並未具體襲擊了我。我渾然不知戰火已在天外燃燒,玫瑰色的世界讓這裡一簇那裡一團的野火燎成了火紅。」──〈啟蒙前夕〉
「她伸出雙手緊緊包覆住我的雙手,好像過去二十年我寄給她的每一封信都像一塊拼圖,她已經正確無誤地拼成了我的完整形象──然而,這只是我的想像,事實是,她的眼中有一脈溫柔的純真與疑惑,嘴裡喃喃念著,『王盛弘啊』,她在腦海裡尋思,『王盛弘啊』。我知道,她只是覆述旁人的話,她已經不記得我了。」──〈適合仰望的距離〉
【預購】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Spice:The 16th-Century Contest that Shaped the Modern World◎羅傑·克勞利(譯者:鄭煥昇)
Regular price $45.00「地中海三部曲」作者羅傑.克勞利又一令人讚嘆新作
氣勢磅薄、衝擊力十足!!
香料,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大競賽!!
香料史上的地理大發現
葡、西兩國遠東大對決
十六世紀最驚駭、刺激的海上長征
開啟強權帝國殖民序幕
專文推薦——
劉慧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讚嘆推薦——
孔令偉(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創辦人)
陳國棟(中研院歷史研究所教授)
陸大鵬(中國歷史書專業譯者)
康培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本書將告訴你:
▎推動歐洲人探索東方的動力不是絲綢,而是香料
▎投效西班牙的葡萄牙人麥哲倫如何帶領探險隊經歷險惡航程
▎連結起香料史上第一個牽涉到的地緣政治經濟鏈
▎香料貿易促使世界貨幣統一為白銀,加速全球貿易開展
▎揭開強權帝國第一次向外擴張殖民的序幕
當香料開始遠航,帶動近代全球經濟發展,對歐洲人來說,這些香料象徵著前所未有的財富。丁香和肉豆蔻透過錯綜複雜的貿易路線抵達歐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探險家們開始競相尋找香料的神祕來源。當葡萄牙人在一五一一年終於抵達摩鹿加群島的香料產地時,便展開激烈爭奪戰。摩鹿加群島成了一項帝國級的計畫,但也是一個在實務上因為距離過遠,國家無法有效管理或支持的計畫。此時,打開香料群島大門的金鑰匙,握在誰的手上,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作者展示這場遠洋競逐如何塑造了現代世界。從一五一一年至一五七一年,歐洲列強開展海上航線,建立龐大的海上帝國,並催生全球貿易,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掌控香料供應。掌握香料,才是掌握經濟、權力。大航海時代雖然需要製圖學、地理學、天文學前往香料所在地,但實際上的「占有」才是獲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打開地圖,從塞維亞的造船廠,航向太平洋的遼闊海域,來到印尼的火山香料群島、北極圈以及中國沿岸,本書呈現生動的目擊者紀錄,在冒險、船難和圍城的故事背後,同時也揭開了第一次殖民接觸的序幕,並重塑之後數個世紀的世界經濟。
【國際書評讚譽】
克勞利把每個歷史事件,都變成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寒毛直豎的黑暗細節,在激越的情節推演中顯得劇力萬鈞。
──丹尼爾·布魯克斯,英國《電訊報》
文采與格局兼備的精采故事。
──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週日版泰晤士報》
克勞利以其穿針引線的能力,讓他的故事跨越時空,呈現出行雲流水的一面。他對於海上遠征的細緻描繪,尤其凸顯本書集冒險、野心與殘酷於一身的面貌。
──克里斯多福·基薩恩,《愛爾蘭時報》
精采絕倫,引人入勝的歷史片段……令人欲罷不能的新角度,讓人看到了調味料這種東西在幾百年前,是多麼地辛辣。
──《經濟學人》
克勞利在其緊鑼密鼓的敘事裡,填入各種風雨、匱乏、奴役、海盜與喋血的情節,彷彿香料揚起的一陣煙霧,讓人目眩神迷。
──麥可.普羅傑爾,《新政治家》
克勞利的天賦.是可以把碎片拼成彩繪玻璃。而其新作,便是又一本色彩繽紛且衝擊力十足的冒險傳奇。
──科克斯書評
香料可比等重的黃金還值錢,並讓人捨身犯險前仆後繼,即使闖入未知的航線也要一親芳澤。克勞利筆下種種精采的情節扣人心弦。
──蘇菲.羅艾爾,書評網站《五本書》
以不同凡響的可讀性,講述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片段。這段歷史讓世界產生了質變──也形塑了我們今日生活的局面。
──佐丹.畢德曼,《帝國的斷裂與連結》作者
一段由故事大師率領我們穿越十六世紀的精采航程。《香料》是一本趣味橫生的歷史故事,當中有不可思議的海上探險,有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牽涉到地緣政治的全球供應鏈,也有兩者發生碰撞時,所迸發的火花。
──詹姆斯.史塔夫里迪斯,《放手一搏》作者
羅傑.克勞利做為敘事高手,與這偉大的主題可謂天設地配:環球一周只為創造史上首見的全球化經濟。駭人的艱辛與動人的勇氣,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心跳不停。
──大衛.弗朗,《大西洋月刊》資深編輯
做為一個精采絕倫的故事,有著強大的登場角色及歷史上的轉折時刻。我們現處的世界是如何跟為何被創造出來,又有誰為其付出何種代價,本書都清楚的交代。
──安德魯.蘭貝特,《海權國家》作者
生氣盎然的文筆,講述了集果敢、貪婪、殘酷於一身,且不時顯得有勇無謀的冒險家是如何在西班牙的資助下,在現今的印尼與菲律賓從事他們的闖蕩。
──麥可.克朗徳,《征服的滋味》作者
羅傑·克勞利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其父親是海軍軍官,曾駐防於地中海各地,故作者在年輕時就跟隨父親在地中海各處度過很長的歲月,因而對地中海世界的歷史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作者在劍橋完成學業後,曾赴伊斯坦堡任教,花了很多時間考察該座城市,也曾徒步遊覽土耳其西部。前述經歷使得作者擁有淵博的地中海歷史與地理知識,著作有「地中海史詩三部曲」:《海洋帝國》、《一四五三》、《財富之城》,以及《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1291阿卡圍城戰》(以上繁中版均由馬可孛羅出版)等書。
相關著作:《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海洋帝國: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爭霸的時代》《財富之城:海洋霸權威尼斯共和國》《1291阿卡圍城戰:十字軍保衛聖地的最後一戰》《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財富之城:威尼斯共和國的海洋霸權》《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海洋帝國: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爭霸時代》
譯者簡介
鄭煥昇
每每能在歷史故事中獲得啟發,覺得歷史的超能力在於為我們消除無知--讓我們知道該感激什麼、憤慨什麼、堅持什麼跟改變什麼--的譯者。近期為馬可孛羅譯有《王者歸程》。
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