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9780500294529
- 9786267118085
- 9786267118887
- 9786267206003
- 9786267206065
- 9786267206270
- 9786267206300
- 9786267206782
- 9786267317181
- 9786267317532
- 9786267317556
- 9786267317648
- 9786267317693
- 9786267317716
- 9786267388235
- 9786267388396
- 9786267388402
- 9786267388679
- 9786267388921
- 9786267483220
- 9786267483237
- 9786267483657
- 9786267594186
- 9786267594407
- 9789860777468
- 9789862136478
- 9789862136829
- 9789862138540
- 9789863593706
- 9789865406615
- 9789865549084
- 9789865549138
- 9991110825038
- 9991111025024
- 9991111025048
- 9991111125052
- 9991130325013
- Albert Camus
- Annie Ernaux
- BL教科书
- BL教科書
- How to Love
- How to Smile
- How to Walk
- How to sit
- Investiture of the Gods in Comics
- Jake Hall
- Junie Wang
- Leonard Mlodinow
- Marcella Terrusi
- Matsumoto Taiyo
- Meraviglie mute: Silent book e letteratura per l’infanzia
- No.吾 全四冊套書
- Olga Tokarczuk
- On the Origin of Time: Stephen Hawking’s Final Theory
- Rick Rubin
- Stephen Hawking: A Memoir of Friendship and Physics
- The Art of Drag
- The Water Margin in Comics
- Thich Nhat Hanh
- Thomas Hertog
- Vitali Konstantinov
- how to eat
- how to fight
- how to relax
- how to see
- skmt 坂本龍一是誰
- 一行禅师
- 一行禪師
- 三国演义
- 三國演義
- 与妈祖同行:艺术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实践记
- 世說新語
- 东方哲学与思想道家
- 中國歷史
- 中國神話
- 乐进未来:台湾流行音乐的十个关键课题
- 井上理津子
- 人工智慧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物傳記
- 他们互相伤害的时候
- 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
- 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
- 佐野洋子
- 佛學
- 佛家
- 佛教
- 作家新手村
- 作家新手村1
- 作家新手村2
- 作家生存攻略
- 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套書
-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套書1(技術篇)
- 俗女养成记(第二季开播纪念版)
- 俗女養成記(第二季開播紀念版)
- 傑克·霍爾
- 先養狗,然後……養了貓
- 兒童
- 六朝怪談
- 創作散文
- 創造力
-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 The Creative Act: A Way of Being
- 勵志
- 包裝
- 卡繆
- 卡繆反抗三部曲套書
- 历史
- 反抗者
- 变装的艺术
- 古典
- 只能用4H鉛筆
- 只能用4H铅笔
- 台灣
-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 台灣文學
- 台灣文學史
- 史提芬·瑞克勒斯
- 史景迁
- 史記
- 同志
- 同志與跨性別研究
- 吕珮绫
- 吳茵茵
- 吾
- 呂珮綾
- 哲學
- 唐詩三百首
- 唐詩說
- 嚴慧瑩
- 图绘日本料理
- 圖文書
- 圖繪日本料理
- 圖解貨幣簡史:貨幣的誕生,以及它如何影響從古至今的金融體制與國際政治
- 地球科學
- 坂本龍一
- 堀亜紀子
- 大块文化
- 大塊文化
- 大塊文化出版
- 大海的一天
- 天文學
- 太空科學
- 奥尔嘉·朵卡萩
- 奧爾嘉·朵卡萩
- 娜歐蜜‧夏拉蓋
- 嫉妒所未知的空白(2022年新版)
- 孝經
- 孫子兵法
- 守如子
- 安妮‧艾諾
- 安娜·莫尼葉·梵理布
- 安東尼·聖修伯里
- 宋詞說
- 宗教
- 宗教命理
- 寫作
- 寫真
- 封神榜
- 封神演義
- 小說
- 川貝母
- 左安浦
- 巴金森氏症病人
- 巴金森氏症病人的運動
- 师徒百景:十六组传技也传心的匠人传承故事
- 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
- 幽默詼諧
- 建築設計
- 張怡沁
- 張穎綺
- 後藤繁雄
- 徐至宏
- 心法篇
- 心理勵志
- 心經解密
- 心裡勵志
- 怎么微笑
- 怎麼吃
- 怎麼吵
- 怎麼坐
- 怎麼微笑
- 怎麼愛
- 怎麼看
- 怎麼走
- 怎麼鬆
- 性別多元宇宙:跨性別生命故事集
- 性別文化研究
- 性別研究
- 性别多元宇宙:跨性别生命故事集
- 怪誕故事集
- 怪诞故事集
- 情批
- 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伴侶親友訪談故事集
- 愛滋病
- 成為洞穴
- 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 技術篇
- 攝影
- 散文
- 文化
- 文壇生態導覽
- 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心法篇)
- 文字
- 文学关键词100
- 文学关键词100:给入门者的通关秘笈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關鍵詞100
- 文學關鍵詞100:給入門者的通關祕笈
- 新AI与新人类
- 新AI与新人类:学习、认知与生命的进化新路程
- 新AI與新人類
- 新AI與新人類:學習、認知與生命的進化新路程
- 旅遊
- 无字奇境:安静之书与儿童文学
- 日本
- 日本動畫
- 日本文學
- 日本經典動畫建築: 架空世界&巨型城市
- 日本美學
- 日本翻譯
- 日本翻译
- 日本藝術家
- 日本飲食文化
- 日本飲食札記
- 时间的起源:史蒂芬·霍金的最终理论
- 時報
- 時空行者史蒂芬·霍金:從漸凍人到當代最偉大物理學家,他的工作、生活、愛情、友情,與思考演進的側寫
- 時間的起源
- 時間的起源:史蒂芬·霍金的最終理論
- 書
- 木馬文化
- 朱宥勋
- 朱宥勳
- 李建興
- 李明璁
- 杜蘊慈
- 杰克·霍尔
- 東方哲學與思想
- 東方哲理
- 東方文化
- 東西縱橫記藝——名畫真的很有事!:從最醜公爵夫人到維納斯,探索歐洲近代藝文軼事與眾生百態
- 松本大洋
- 樂曲解說
- 樂評
- 樂進未來:台灣流行音樂的十個關鍵課題
- 正義者
- 歷史
- 每天都在膨脹
- 民間信仰
- 江灝
- 江鵝
- 江鹅
- 汤佩芳
- 沒有神也沒有佛:佐野洋子的老後宣言
- 法國
- 法國文學
- 波蘭作家
- 洛儿‧琪耶
- 洛兒‧琪耶
- 浮世繪編輯小組
- 海外
- 温澤元
- 湯佩芳
- 湯瑪仕·赫托
- 漫画水浒传
- 漫畫
- 漫畫佛家思想
- 漫畫儒家思想
- 漫畫六朝怪談·聊齋誌異
- 漫畫史記
- 漫畫史記·世說新語
- 漫畫唐詩三百首
- 漫畫唐詩說·宋詞說
- 漫畫孫子兵法
- 漫畫孫子兵法·韓非子
- 漫畫水滸傳
- 漫畫禪宗思想
- 漫畫菜根譚·孝經
- 漫畫道家思想
- 無字奇境:安靜之書與兒童文學
- 物理學
- 狗
- 王春子
- 玛伽拉·特鲁斯
- 班与唐
- 班與唐
- 瑪伽拉·特魯斯
- 生活
- 生活哲學
- 當代思潮
- 瘟疫
- 真實人生故事
- 眾神與野獸
- 社会议题
- 社會寫實
- 社會議題
- 禪修
- 禪宗
- 科學
- 科幻
- 科技
- 童書
- 精神病院
- 經典
- 經典人物
- 經典文學
- 維達利
- 繁体
- 繁體
- 繪本
- 繪畫
- 经典
- 翻譯
- 翻譯圖文書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耽美
- 聊齋誌異
- 职业
- 職場
- 職業
- 脑神经
- 腦神經
- 自然科普
- 與媽祖同行:藝術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實踐記
- 舞台
- 苏经天
- 英文
- 菜根譚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蔡坤憲
- 蔡培元
- 蔡志忠
- 蔡志忠之圖繪道德經
- 蔡志忠漫画鬼狐仙怪【6册合售】
- 蔡志忠漫畫封神榜
- 蔡志忠漫畫鬼狐仙怪【6冊合售】
- 藝術
- 藝術設計
- 蘇經天
- 許恬寧
- 詩
- 譯者:張怡沁
- 譯者陳瑄
- 譯者:余韋達
- 譯者:倪安宇
- 譯者:劉淳
- 譯者:李雨青
- 變裝的藝術
- 译者:余韦达
- 译者:刘淳
- 谷口治郎
- 貓
- 賴亭卉
-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7冊合售】
- 跟著浮世繪去旅行:與歌川廣重探訪江戶日本絕景
- 輕鬆幽默
- 遇見小王子:《小王子》誕生80周年創作紀錄珍藏集(送明信片組)
- 遇见小王子:《小王子》诞生80周年创作纪录珍藏集(送明信片组)
- 道家
- 那些狂烈的安靜
- 那城THAT CITY
- 鄭凱庭
- 醫療保健
- 里克·魯賓
- 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讀懂同事內心小劇場,擺脫無用情緒包袱,劃清職場與生活界線◎
- 阿勒班·瑟理吉耶
- 阿尼默
- 陳幼雯
- 陳牧宏
- 陳系美
- 陳育萱
- 雷納·曼羅迪諾
- 音樂
- 音樂文化
- 食譜
- 香港
- 高彩雯
- 鯨向海
- 黃朱平(朱朱)
- 黃正雅
- 黃照達
- 黃鴻硯
- 黄正雅
- (譯者:盧慧心 )

【預購】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套書1(技術篇)◎朱宥勳
Regular price $28.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揭露寫作者實際的養成之路,除了鍛鍊創作之外,還有多不勝數的寫作職場眉角,想成為專職寫作者不可不知的寫作職場秘笈,想認識創作環境的第一手資料。
這本書寫給想要成為作家的新人:它可能會成為實用的技術手冊,讓你讀了之後充滿創作決心;也可能會成為勸退之書,讓你稍微考慮一下自己的文學夢。
靠筆吃飯,可能嗎?
想以文學創作為業的人,應該都會自問或被親朋好友逼問:「做這一行會不會餓死?」文學創作者是一個社會創作力的代表,但這個工作卻總是有著職場資訊不清、業界生存法則難辨的狀況。如果想從事寫作工作,想靠寫作維生,但卻沒有這個職業該有的職場資訊,求職網站上也沒這個選項,那該怎麼辦?
文字創作者以職場術語來說是「自雇者」,沒有工會、沒有太多同事、沒有法規規範,最重要的是沒有職場生存回報資料讓後進者了解。《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便是針對想了解文字創作領域職場狀況的人所做的田野觀察成果,給想嘗試文學創作的人、給想評估寫作環境的人、給對創作出版運作有興趣的人的第一手生存攻略,揭開種種隱而不宣的業界眉角。
本書的寫作起源於對於許多創作者如流星般消逝的惋惜,朱宥勳說:「從我高中開始寫作到現在,我見過幾十位比我更有才華的創作者。他們橫跨各個世代,無論比我年輕還是比我年長,都曾在某一瞬間,展現了我從未能及的光芒。但是,他們大多沒能繼續寫作。除了『另有人生規劃』以外,大多數的秀異創作者,都是被業界各種『俗務』給磨掉了。就連我自己,也有過好幾次放棄的念頭。我能夠繼續寫下去,並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優秀。我回報這份幸運的方式之一,就是把我所知的這些江湖訣竅說出來。」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是難得的針對文學、文字創作職場的田調與生存者回報,也是寫作職涯眉角大公開,所有以往認為不可捉摸的、用「天分」、「靈感」、「才華」等虛幻詞彙架起來的上層結構,其實都有經濟運作收支損益的下層結構。透過揭露這些業界資訊,讓創作與出版成為有脈絡可供新手依循的產業,讓創作生態有清晰的面目讓新手參考。這本書寫給想要成為作家的新人:它可能會成為實用的技術手冊,讓你讀了之後充滿創作決心;也可能會成為勸退之書,讓你稍微考慮一下自己的文學夢。
名人推薦
王聰威(小說家)
李屏瑤(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封德屏(《文訊》總編輯)
胡采蘋(財經網美)
馬翊航(作家)
楊佳嫻(詩人、作家)
作者簡介
朱宥勳
台灣桃園人,一九八八年生,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耕莘青年寫作會成員,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全國學生文學獎與台積電青年文學獎。
出版過小說集《誤遞》、《堊觀》;長篇小說《暗影》以職棒簽賭案來探索台灣社會的面貌;長篇小說《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摸索學校教育體制的權力結構問題;散文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藉經典作品解讀來分享學校教育裡不會探觸,但卻是許多年輕心靈期待理解的作品;《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分析如何用小說技術來解析世界、說服他人、洞悉讓人混淆的資訊洪流;與朱家安合著的《作文超進化》,教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只要知道人們如何思考、大腦如何運作,就能把文章寫得又快又好。
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介紹新世代的小說創作者。與愛好文學的朋友創辦電子書評雜誌《秘密讀者》,曾持續三年不間斷出版當下台灣僅見的文學評論刊物。朱宥勳目前於「深崛萌」擔任高中國文課本執行主編,並於聯合報鳴人堂、蘋果日報等媒體開設專欄。
推薦序
除魅之書
楊佳嫻
一個在文學場域(即文壇/貴圈)內被認可的作家,回溯起得到這個位置之前的經歷,通常會跟什麼有關呢?作文比賽、校刊社、國文老師,以及第一次參加文藝營/寫作班,第一次參加全國性質的文學獎,第一次遇到心儀的作家(幻滅或不),第一次投稿重要文學刊物或大報副刊(被退稿或不),第一次出書⋯⋯,幾乎是一連串操演與建設的積累。當中比如寫作班、文藝營、文學獎,在台灣戰後淵遠流長,是橫跨好幾世代作家的共同回憶。
老一輩作家會回憶他們參加官方反共文學體系下的「復興文藝營」、見到令人如沐春風口才一流的瘂弦;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以降開始邁入自覺創作的作家們,可能參加過《聯合文學》舉辦的全國巡迴文藝營(是不是依然見到了瘂弦?他是該文學雜誌的創刊總編輯),而得以見到不少聯文出版過的作家們,或許就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典範。新世紀以來,有沒有可以與之前兩種文藝營抗衡的營隊出現?
除了形制與聯文十分類似的印刻(出版社+文學雜誌)也出動旗下作家,以文藝營方式讓文學愛好者認識以外,當屬由許榮哲、高翊峰、王聰威等人組成的「小說家讀者8P」擔任導師的「搶救文壇新秀再作戰」文藝營。導師制度固然沿襲自過往大型文藝營,但是,也出現新的運作模式,可能與主事者許榮哲在耕莘寫作會的經驗有關,更為表演化、綜藝化,也更為目的化(以獲取文學獎為目標來調整作品)。我真正認識宥勳是不是在這個場合?某一年,「8P」某位小說家太忙,我曾經擔任代打,擔任「搶救」文藝營的導師。那時候,宥勳和其他耕莘寫作會的年輕人就在營內擔任輔導員。
匆匆十餘年過去,除了已經成為獨當一面的小說家與文學評論家、熱心介入教育與政治事務之外,宥勳也花費很大精力,希望能「除魅」──「如何成為作家」,這在無數作家自述中總閃耀著命運與靈光的歷程,其實一點都不神祕。天分當然不可或缺,可是「作家」不只牽涉到創作,發表、出版以及其他生涯發展中的事務,它們都是具體現實的一部份,不是有才華就會自動靠攏生成的,而往往還依賴勤勞、自律,也得做出判斷和選擇。於是,誕生了《作家生存攻略》技術篇和《文壇生態導覽》心法篇的寫作計畫。
閱讀《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時,確實頻頻點頭,寫得好清楚,又坦白,每個相關環節都觸及,甚至連工時分配(假設你是一個沒有固定正職、完全依賴稿費演講費評審費補助計畫過活的作家,你必須衡量你能完成而不會擺爛或降低水平的工作量)都討論了。
其實,提出「技術」二字,已經非常牴觸一般對於文學的想像。一九三三年,章克標寫了一本《文壇登龍術》,諷刺文壇怪象,魯迅拿此書做引子,寫了〈登龍術拾遺〉,嘲笑說此「術」即做女婿之術,「要登文壇,須闊太太,遺產必需,官司莫怕」,影射當時文壇特定人士。而宥勳此書明擺著談「生存之技術」,分析「作家」的「職業生涯」之所需,也許會引來「術士」譏嘲?無論如何,在「除魅」工作底下還含藏著一顆愛護的心,期望讓後來者看清楚要走的道路,勿懷抱不切實際的幻想,或更直白的說吧,養活自己,累積戰力,不要被騙,也不要自欺。
宥勳在本書〈後話〉中說,學習社會科學教導他「精神創造都奠基在物質基礎與社會制度上」,因此,他認為有志於文學者,不能拿文學清高的神話來自誤。魯迅談女性處境時很直接說就是要有錢,作家生涯亦如此;張愛玲把第一筆稿費拿去買了唇膏,母親說怎麼不留著紀念,但祖師奶奶頭腦清明不浪漫,錢就是要用。在我看來,文學相關研究的典範與方法持續變化中,社會科學觀念的引入,確實可以讓人不再「有系統的天真下去」(張愛玲語)。
不過,如此強調「技術」,並不意味著認為技術解決一切。宥勳提到,認知現實難堪後仍保有的「奮力追求的意志之光」,才是「真正的美善」──我想起宥勳和我都心愛的郭松棻小說,〈雪盲〉裡頭,幸鑾在海拔五千公尺沙漠中的警察學校裡教魯迅,頹唐氣息與意志之光共存,粗糙現實與敏緻心靈的角力……。
常聽到感嘆,說當前台灣文學環境很差──當真如此嗎?一方面,文學獎層級與數量都很豐富,有心通過此一管道循序發展的寫作者,練筆機會相當充足;同時,獎助項目也不算太少,縣市文化局、文化部、國藝會,甚至是以作家、社團之名募款集資成立、以協助出版為目的的獎項,林林總總,提供了專注創作、減輕謀生壓力的可能性;大學校園中,文學創作學位以及各種寫作課程,只有增加不曾減少。過去曾聽說,在文學黃金年代,哪個報社哪個出版社提供作家「基本薪資」之類待遇,寫得普通也容易成名,或書如何好賣等等,但是,追懷不可再來的社會文化條件是徒勞的,我這一代、下一代,也早不是在那樣的條件下長成。宥勳強調作家作為一份事業,應當「現在就開始」,而非「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彰顯出一份活在當下的猛進精神。
最後,我想起從「搶救」文藝營到前幾年聯文文藝營都玩過的,把文壇知識變成遊戲,考驗你對場域熟悉到什麼程度──你能分清楚「王德威」、「王浩威」和「王聰威」嗎?你能說出「張耀升」、「張耀仁」和「張耀」的創作有什麼差別嗎?好了,即使搞清楚這些且如數家珍,認真看待每一樁來到眼前的機會,「戲棚底下站久了就是你的」,確實場域內占了個位置,也未必能夠成為偉大的作家(這個詞彙是否太古老?但我仍信仰),視野、教養、品味、氣度,介於天生氣質與自我培力之間,難以說清楚卻又確實存在、決定了創作者高度的那些,恐怕仍是「技術」之外、值得看重的關鍵面向。
宥勳《作家生存攻略》替有志於文學視野者廓清想法,打下基礎,之後,不妨再讀一讀至今仍然難以取代的高階文學教養書楊牧《一首詩的完成》,內外兼備,天地合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