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6267044797
- 9786267044933
- 9786267261170
- 9786267261286
- A Curious History of Sex
- A History of the World Through Body Parts:
- Amara Solari
- and the Like Attached to (or Detached from) Famous Bodies
- Appendages
- Digits
- Dr. Kate Lister
- Kathryn Petras
- Ross Petras
- The Maya: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The Stories Behind the Organs
- 【牛津通識課05】馬雅:被誤解的中美洲文明
- 世界下酒菜圖鑑
- 世界下酒菜圖鑑:從文化、趣味、專業角度,讓飲酒吃食更盡興
- 世界歷史
- 中國歷史
- 五代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其他
- 凱特·李斯特
- 凱瑟琳•皮特拉斯
- 古典
- 古典詩
- 古典詩詞
- 古文明
- 台南
- 台南甜不甜
- 台灣
- 唐潮
- 唐潮:唐人的不厭世生活與流行
- 夏昆
- 小說
- 張家瑞
- 性別研究
- 性的奇妙歷史(18禁):聖妓、英國雨衣與閃亮的尿液,連性學大師都(可能)要跪著讀的情慾讀本
- 文化研究
- 日出
- 日出出版
- 書
- 有故事的唐詩
- 有故事的唐詩宋詞套書
- 有故事的唐詩宋詞套書《有故事的唐詩》+《有故事的宋詞》(一套兩本不拆售)
- 有故事的唐詩:經典名句是這樣來的
- 有故事的宋詞
- 有故事的宋詞:經典名句是這樣來的
- 李永志
- 林楸燕
- 林詠純
- 歷史
- 海外
- 生活
- 米果
- 繁體
- 羅斯•皮特拉斯
- 翻譯
- 肉類
- 華文
- 詞
- 身體上的世界史
- 身體上的世界史:馬丁路德的腸子、秋瑾的小腳、華盛頓的假牙,他們的身體如何改變歷史?
- 阿瑪拉·索拉里Matthew Restall
- 隋唐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學
- 馬修·雷斯特爾
- 馬雅

【預購】性的奇妙歷史(18禁):聖妓、英國雨衣與閃亮的尿液,連性學大師都(可能)要跪著讀的情慾讀本(A Curious History of Sex)◎凱特·李斯特(Dr. Kate Lister)(譯者:林楸燕)
Regular price $59.00──凱特‧李斯特
多元史料╳讓人大開眼界甚至倒抽一口氣的圖像╳兼具知性與諷刺的論述
在歷史中翻找人對性的態度如何九彎十八拐,
在喀喀笑與臉紅心跳中突破各種性框架!
法國麵包製作過程其實充滿性暗示?
維多利亞時期的人如何讓自己震到爽?
保險套是「帶來心靈平靜的英式服裝」?
家樂氏玉米片的發明是為了解救深受性慾過旺之苦的人?
為什麼陰部需要專用洗潔劑,陰莖用塊布擦擦就好?
不潔、詛咒、充滿禁忌、具有療效,月經哪來這麼多戲?
一定要有陰莖插入陰道的動作才叫「性交」?那同志遊行是否是場大型的守貞集會?
如果異性戀情侶只是肛交呢?是否男生失去了貞操,但女生仍技術性地保留了貞操?
地球上所有生物皆有繁殖的慾望,
然而人類獨特之處,在於使用非常複雜又多樣的方式滿足或壓制性慾;
人類也是唯一將性慾汙名化、懲罰性慾,
大費周章找尋各種方式來測試和保護「女性貞操」,
以及創造與性慾相關的羞恥感的生物。
從中世紀性無能測試到二十世紀的盜取人類與猴子(?!)的睪丸,
從英國的莎士比亞到中國的《素女經》,
從龐貝的情慾壁畫到今日的性玩偶妓院,
本書橫跨中西古今,以深具知識性的言論和幽默諷刺的敘述,
運用多元史料,探索與性相關的語言、食物、機器乃至交易等等,
並附上讓人大開眼界、甚至有點尷尬,但詳盡溯源的影像插圖,
在歷史中翻找人類對性的態度如何改變,
再自然不過的生物本能,是如何成為道德、倫理與行為準則等結構之下的「問題」?
在中世紀是幽默和情慾來源的性愛,為何在近代受到各種壓抑、規範和禁止?
生殖器官又是如何從人體構造名詞演變為具強大威力的辱罵用語?
「這愛本該如此,而這個世界卻不能理解。這個世界嘲笑它,有時竟然讓人因此成為眾人的笑柄。」──王爾德
性至今在世界各地仍是深具歧異性的議題,
在許多地方更是攸關生死的事情,
唯有了解這些框架從何而來,才有機會為性除去羞恥惡名。
當我們談論、思考、書寫和表達情慾時不再綁手綁腳、羞澀不安,
不再試圖控制和壓抑這生物本能,
能公開討論性合意、自慰、情色文學、愛、關係和我們自己的身體,
才能真正消除各種因「性」而產生的恐慌、歧視與傷害。
好評推薦
Seayu(「即食歷史」部落客、歷史普及作家)、江鵝(作家) *´艸`*推薦
「人類一路以來對待性的態度,實在荒謬到好笑。笑著讀完這本書,完全可以想像明天的人類也會這樣嘲笑今天的我們。」──作家 江鵝
「一場暴亂。」──《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必讀之書。」──歷史學家 丹•斯諾(Dan Snow)
「一場狂野之旅……我從不知道學習可以這麼有趣」──《時代雜誌》(The Times)
「充滿軼聞的敘述……生動又俏皮」──《衛報》(Guardian)
「非常有啟發性。富有思想但有趣味,具學術性但有活力……還有一點無禮!」──英國作家、演員 東尼•羅賓森爵士(Sir Tony Robinson)
作者簡介
凱特.李斯特(Dr. Kate Lister)
英國里茲三一大學(Leeds Trinity University)藝術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她研究情慾史與策劃線上研究計畫「Whore of Yore」並為iNews與致力提高多元化與包容性、全英國最大的慈善機構惠康基金會(Welcome Trust)撰寫與性歷史相關的專欄文章。凱特於2017年獲頒《年度性自由公關獎》(Sexual Freedom Award for Publicist of the Year)。
譯者簡介
林楸燕
英美文學博士,現職為大學教授,兼職翻譯。學術專長為中世紀英國歷史與文學、文藝復興時期劇作。著有《關於人生,莎士比亞的神回覆》;譯作《文藝復興並不美》、《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讓我們假裝沒發生過!》、《我們的婚姻診斷書:百年好合的八堂基本課》以及《危難求生手冊:緊急時刻,專家教你怎麼做!》等書。
linchiuyen@gmail.com

【預購】世界下酒菜圖鑑:從文化、趣味、專業角度,讓飲酒吃食更盡興◎《世界下酒菜圖鑑》編輯部(譯者:林詠純)
Regular price $32.00讓酒+下酒菜,伴你度過歡樂(或悲傷)的時刻。
集結56國/地區・100道國民下酒菜,
以及讓下酒菜更加美味的基礎常識。
早在遠古時代,酒就被發明了,經推測酒在西元前5世紀左右,就已經成為一般飲料。歷經時光推移,文明發展,酒跨越了時間空間、國界、政治以及宗教,早已成為全人類的共通語言。而豐富多元的飲酒文化當中,如果少了助興的下酒菜,那就太無聊了。
《漢摩拉比法典》中留下西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曾存在酒館的記述,被視為全世界最古老的酒館。12世紀酒館在歐洲普及化,當時提供的下酒菜是麵包與水果,到了16世紀,下酒菜發展為各地方的鄉土料理、肉類料理、燉菜等更豐富的菜色。而在日本,奈良時代(8世紀)的文獻中就有出現「酒肴」這個詞彙。鎌倉時代(13世紀)酒開始普及到庶民,貝類、堅果、燒烤或蒸煮料理等下酒菜(酒肴)品項,也在此時確定。到了江戶時代出現居酒屋,當時居酒屋所供應的人氣下酒菜,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考驗,到了今天依舊是經典菜色。
對的酒搭配對的下酒菜,絕對會讓美味與快樂更升級。本書全方位蒐集整理了來自世界熱愛飲酒的各國/地區的國民酒與國民下酒菜,還有許多精彩的專業餐酒搭配知識,讓你沉浸在更升級的美酒與美食享受之中。
──讓飲酒時光更歡樂的實用知識全部收錄:
◆100道世界國民下酒菜:
料理特色、適合搭配的酒類、國民下酒菜與酒的小常識
◆餐酒搭配術:
由葡萄酒侍酒師、日本酒專家、單一酒種酒吧老闆現身說法
◆餐桌待客術:
生活風格&花藝設計師親自傳授,讓飲酒細節加分
◆聖塞巴斯提安朝聖之旅:
米其林密度最高的美食之都,酒吧下酒菜巡禮
◆罐頭下酒菜:
便利、便宜,懶人下酒菜一樣美味
◆經典下酒菜食譜:
自己下廚,在家也能環遊世界
※貼心提醒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適量飲酒勿過量。
子仙
生於台北,插畫家 熱愛塗鴉過程中獨有的手感魅力,喜歡不打草稿的拙感,持續在Instagram上發表有關生活、愛好的各式觀察創作。
Instagram:joanie.tzs
譯者簡介
林詠純
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從有記憶以來就熱愛料理節目,看到有趣的食譜就想自己動手做做看。翻譯本書的時候也試做了少油版的西班牙烘蛋和香料炒馬鈴薯,輕鬆簡單推薦大家一起來。譯有《地方創生最前線》《日本大不同》《經典設計的誕生》等書。
Email:deborah101404@gmail.com
【預購】【牛津通識課05】馬雅:被誤解的中美洲文明 The Maya: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馬修·雷斯特爾, 阿瑪拉·索拉里 Matthew Restall, Amara Solari (譯者:張家瑞)
Regular price $27.00馬雅曆真的預言了世界末日?
為何馬雅總是與神祕學和外星人脫不了關係?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充滿神祕色彩的馬雅文化。
馬雅人建立了美洲古代史上最強盛的社會,也是人類史上最強盛的社會之一。數千年來,他們居住在(現在仍然住在那裡)包含猶加敦半島的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北部和薩爾瓦多西部等區域。在與歐洲人接觸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馬雅人建立了宏偉壯麗的城市,擁有大量人口,豐衣足食。他們擅長視覺藝術,並發展出用來記錄曆法、數學和天文學等特別知識的複雜文字。
馬雅人並非以中央集權的方式來達成這樣的成就,他們從來沒有一個一統天下的馬雅王國或帝國,而是各地散居著許多逐漸形成、說著不同馬雅語言的族群。當歐洲人入侵馬雅的時候,那個地區裡有十幾個政體或王國。西班牙人隨後在16和17世紀拓展殖民地,但是並未囊括或統一整個區域,直到21世紀初期,那個地方仍然與現代國家格格不入。馬雅在地理上也有所區隔,因為那個地方三大區域的環境充滿了強烈的對比——從北方平坦、乾燥、沒有河流的石灰岩半島,到中部的丘陵和熱帶雨林,再到南部的火山高地。但是有一個明確、獨特且魅力無窮的文明(我們稱之為馬雅文明),很肯定地在那裡傳承了數千年。
基於這些原因和他們所留下的謎團,馬雅人值得我們的關注。由於歐洲人很快地在西元1500年後出現在他們的海岸上,馬雅人的族群和他們的文化傳統,都遭到外來者計畫性的毀滅和壓制。不過在近幾世紀,這個外面的世界奉獻了大量心力去揭開和了解馬雅的文明與歷史。然而結果是,馬雅文化被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變成了具有魅力但被大大誤解、大量研究的對象。
本書將依序從五個主題介紹馬雅文化:馬雅的身分認同、政治、世界觀與身後的世界、藝術表現和馬雅的「奧祕」。藉由各種考古佐證,化解百年以來世人對於馬雅的各種誤解,也還原在中美洲存在數千年至今的這個獨特文明。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Edwin Erle Sparks歷史與人類學講座教授暨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著有《馬雅世界》(The Maya World)、《馬雅征服者》(Maya Conquistador)、《西班牙征服馬雅的七個神話》(Seven Myths of the Spanish Conquest)、《黑人中產階級》(The Black Middle)、《2012與世界末日》(2012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征服者:短篇導讀》(The Conquistador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以及《當蒙特蘇馬遇上寇蒂斯:遇見後的真實故事與被改變的歷史》(When Montezuma Met Cortés: The True Story of the Meeting Than Changed History)。
阿瑪拉.索拉里(Amara Solari)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藝術歷史及人類學教授,她是《2012與世界末日:馬雅末日啟示的西方根源》(2012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Western Roots of the Maya Apocalypse)的共同作者,另著有《馬雅信仰的意識型態:尤加敦殖民地的空間變貌》(Maya Ideologies of the Sacred: The Transfiguration of Space in Colonial Yucatan)和《崇拜聖母瑪利亞:尤加敦近世的馬雅—基督教聖像》(Idolizing Mary: Maya-Christian Icons in Early Modern Yucatán)。
審訂者簡介
馬雅人
台灣馬雅文化研究第一人,號稱「馬雅國駐台辦事處」大使。現為台灣實驗教育「無界塾」教師、「故事Story Studio」專欄作者。
小學偶然接觸到馬雅文明,就此栽入馬雅文化研究,成為台灣專研馬雅文明第一人。以「Mayaman」縱橫批踢踢數十年,從馬雅人吃不吃咖哩、馬雅文明的歷史脈絡,甚至馬雅人是不是外星文明,都能提出學術研究證據一一解謎。
2013年,前往貝里斯參加考古學校,深入中美洲叢林與石灰岩洞考察遺址,在神廟前跟著考古隊吃辦桌。2018年兩度參加國際馬雅文字田野工作坊,向當代破譯馬雅文的世界重量級學者David Stuart請益深造。
擅長以活潑幽默的鄉民哏,拆解龐大複雜的歷史架構,深入介紹馬雅文明的真實面貌,破解坊間流傳的外星文明、神祕學謎團。
FB專頁: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譯者簡介
張家瑞
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是位熱愛文字工作的兼職譯者。投入翻譯領域十多年,譯作類別涵蓋醫療保健、商業理財、小說、生活休閒、理工、心靈勵志等,喜歡在翻譯的天地裡自得其樂。
【預購】唐潮:唐人的不厭世生活與流行◎李永志
Regular price $37.00你認識的唐朝是什麼樣子?大唐氣象和你想的一樣嗎?
吃生魚片、高房價、恐婚、環保意識、女權平等、曬娃、閨密出遊……原來唐朝也很潮!唐人真實生活的Q&A,體驗現代人鍾情的大唐氣象。
唐朝被世界公認為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而時代的精彩總離不開生活於其中的人們。我們對唐朝的認識大多是:開放自由、詩酒風流、女子胖即是美、服裝袒露、疆域廣闊、中外文化交融……;熟悉的唐人不外乎是:武則天、李白、杜甫、白居易、李世民等等。這些看似熟悉的人事物,對許多人來說卻像一堆冷冰冰、遙不可及的歷史標籤。
現在,從唐人的思維視角出發,走進唐朝大街小巷,看他們的吃穿用度、職場、娛樂等重要卻總被忽略的生活細節,跳入大唐氣象的時代氛圍,有溫度地體驗唐人真實生活,一起來過他們的不厭世生活:
★唐朝也有時尚icon,他們都追捧哪些時尚單品?
★唐人也會恨嫁、恐婚?
★當時的外國人為何喜歡到長安留學?
★沒有自媒體,沒有直播,詩人如何發表自己的詩歌?
★唐人愛吃羊肉、熱愛生魚片,還是「餅控」,他們的吃法和現在一樣嗎?
★唐人如何以詩曬娃?
★連茅草屋都貴,看唐人怎麼背房貸、租房子。
★唐人已經開始處理廚餘和資源回收?!
★唐朝有粉絲文化?!
★官員的選拔是看臉?!
★唐人重視口氣清新,他們是如何刷牙與做好口腔保健?
★唐朝的女性意識覺醒,在出遊與服飾上歷經了四階段:保守—寬鬆—開放—保守,大唐女子如何體現傳統保守和放飛自我並存?
唐朝,一個值得我們深入了解的朝代,因為這個繁華世代的遺緒不僅影響了外國文化,還延綿至今。作者透過大量史料與研究,以簡潔風趣的筆調,條分縷析的講述,勾勒岀一幕幕唐人在大時代的家常與流行。
本書是了解大唐生活的全方位指南,從美食文化、服飾美妝、居家生活、出遊交通、婚喪嫁娶、人際職場、文教娛樂、佳節風俗、城市建設、制度保障等十方面,以及一百七十個與百姓生存相關的實際層面,重現千年前唐朝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網名藍胖說說,一位愛琢磨、善考據的歷史愛好者。喜歡用既有溫度又有趣的文字講述故紙堆中的故事,冀以歷史為傳承,探究歷史背後與現實的關聯性。簡書、今日頭條歷史人氣作者,江蘇省作家協會成員。

【預購】台南甜不甜◎米果
Regular price $33.00「這不是一本辯解台南甜不甜的書,
這是我跟食物滋味相處的記事,
畢竟味覺這種事,深深牽扯到一個人的過往,
我只是把這些過往書寫下來,
以文字醃漬或風乾,等老的時候,可以下酒。」──米果
傳承自外婆的日曬菜頭皮、
跟母親之間才有的吃食暗號、
一家人圍在一起剝蝦的回憶、
一個人挑戰各種玉子燒的樂趣⋯⋯
這些看似小小的事情,如果仔細記錄下來,
何嘗不是一篇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
還有各種外食才會出現的選擇:
冰果室的雞絲麵、
街邊小貨車的蔥油餅、
麵店總要來一份的燙青菜、
在地人的台南小吃地圖⋯⋯
我們對於思考要吃什麼的過程樂此不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名單。
或許粗茶淡飯才是人生真實的樣貌,
簡單吃不等於隨便吃,七分飽或許勝過吃到飽後的空虛跟悔恨。
在日復一日的三餐循環下,每個人都有機會交出一篇精彩的人生食記。
「說起食的喜好,儘管可能充滿偏執、固執、任性,
卻也是每個人最舒服自在的柔軟內在,不輕易妥協的小小堅持。」
米果
臺南人,曾獲府城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
喜歡逛菜市場,喜歡一個人旅行,習慣一個人吃飯。
喜歡台劇日劇,喜歡閱讀社會寫實派小說。
現為《天下獨立評論》《中學生報》《Nippon.com》專欄作者,曾出版《我一個人走走停停》《一個人的無謀小旅行》《濫情中年》《初老,然後呢?》《從前從前,我記得》《台北捌玖零》《一個人的粗茶淡飯》《一個人的粗茶淡飯2:偏執食堂》《只想一個人不行嗎》《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等中文著作二十餘冊。
臉書專頁「米果大會堂」:www.facebook.com/mimikoteam
方格子vocus:vocus.cc/user/@chensumi

【預購】身體上的世界史:馬丁路德的腸子、秋瑾的小腳、華盛頓的假牙,他們的身體如何改變歷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Through Body Parts: The Stories Behind the Organs, Appendages, Digits, and the Like Attached to (or Detached from) Famous Bodies)◎凱瑟琳•皮特拉斯(Kathryn Petras)、羅斯•皮特拉斯 (Ross Petras)(譯者:林楸燕)
Regular price $33.00【預購】微肉飲食:從主餐到甜點,125道富含動物蛋白質的美味食譜,增強肌肉&提升健康 Carnivore-ish:125 Protein-Rich Recipes to Boost Your Health and Build Muscle◎艾許萊·萬霍頓, 貝絲·利普頓 Ashleigh VanHouten, Beth Lipton(譯者:王曼璇 )
Regular price $52.00為身心打造良好復原力,讓你有能量達到理想的全方位健康。
◆是否無肉不歡,但受夠那些流行的東西
◆你熱愛美食又想兼顧營養
◆厭倦了所謂的養生觀念,總是為各種矛盾的資訊困惑,甚至乾脆想放棄
◆為了減肥或健康著想,常感覺生活受限、饑餓,或因此生病
◆你正在找尋可以讓自己持之以恆的健康飲食
本書的健康食肉——以動物蛋白質為優先核心,彈性調整,讓原型食物的飲食方式多變化、有營養,除了能強化並長久維繫健康,還能滿足口腹之慾,享受健康的蛋白質:
墨西哥烤牛肉/韓式牛絞肉/油封火雞腿/雞肉沙威瑪/烤豬排佐辣水果莎莎醬/醃鱒魚/甜椒鑲肉/牛肉高麗菜捲/牛舌小漢堡……
這是一本以健康蛋白質為導向的烹飪書,當中有實用的建議及頂尖專家不藏私的分享,教你正確選擇和烹煮肉類、禽類、蛋類、海鮮、內臟,還有如何擁有設備完善的廚房:
◎125道老少咸宜的蛋白質食譜,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簡易的食肉飲食計畫,分解什麼是「肉食重置」。
◎動物蛋白質對健康重要性的真相,探討為何人們認為「吃肉有害」,以及這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找出自己的「最佳飲食」技巧,避免不必要的限制,認清讓人困惑的飲食行銷策略。
「這個好好吃但看起來不健康。」書中有些食譜看起來很放縱,全是肉類、全脂乳品、蛋、奶油,是不少人口中很肥、很不好的食物,但真是如此嗎?
兩位作者為健身教練和料理高手,聯手打破現代雜亂無章的飲食教條,提出最新研究,告訴你如何在飲食中添加更多健康的蛋白質,幫助擺脫吃肉的愧疚、恐懼和罪惡,讓你能發自內心享受並感受美食。
理想的健康不該有匱乏、也不是剝奪,而是找到平衡
為了健康或保持苗條身形,人們被告誡要避開某些食物或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女性是最常被這類資訊瞄準的目標族群,為了減重必須採取「適當」飲食,甚至妖魔化蛋白質和脂肪,支持低卡路里、低脂飲食,為此常常要忍受飢餓,結果不只沒有變得更健康,反而感到沮喪,無法接近自己的目標。
許多蛋白質食物被列在罪惡的清單中,但其實它們營養密度高,人類的身體天生就是要把它們當作燃料使用,只要我們更本能、更實際地看待自己的飲食,這些食物就能幫我們活得更好。
想要好好吃飯看起來很複雜,其實一點也不會。理想的飲食是有營養、均衡和令人滿足的,本書除了提供一百多道食譜,還有開胃菜、配菜、甜點、飲料、醬料,在追求健康的同時,能讓餐點臻於美味。
健身教練,暢銷書《It Takes Guts》作者,該書是目前唯一一本以肉類內臟為核心的食譜。她是Muscle Maven電台Podcast的主持人,下載次數超過150萬次,在節目中採訪運動、營養和身心健康領域的頂尖人物。致力於推廣健康和營養,長久以來發表各種相關文章。她同時是健身運動顧問,開辦一系列的教練課程和研討,旨在讓大眾對身體強健度有更深入的瞭解。
貝絲.利普頓(Beth Lipton)
紐約的食譜開發暨食品健康作家,《Health》雜誌前飲食類總監,著作食譜書《Peaches》和《You Made that Dessert》,是《Clean Eating》雜誌、FoodNetwork.com和Clean Plates網站的專欄作家。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Epicurious》、《Well+Good》、《Paleo》雜誌、《Travel+Leisure》、《Eat This Not That》、《Livestrong》和《時代雜誌》。她同時為Butcher Box、Primal Kitchen和YouTheory等主流品牌開發食譜。曾於紐約自然美食學院(Natural Gourmet Institute)的主廚培訓班以及核桃山餐飲學院(The Restaurant School at Walnut Hill College)糕點藝術培訓班受訓 畢業。貝絲是紐約Middleberg Nutrition飲食顧問機構的常駐廚師,在此教授烹飪課程。常為波士頓諮詢集團、香奈兒、KPMG、三星和華納音樂等公司舉辦各種健康主題研討會。
譯者簡介
王曼璇
輔仁大學哲學系、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畢業。語言和貓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美好事物,支持領養代替購買。譯有《一次讀懂哲學經典》、《當彩虹昇起》、《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海洋解剖書》、《站在自然巨人的肩膀》、《盧恩符文》等。
【預購】有故事的唐詩宋詞套書《有故事的唐詩》+《有故事的宋詞》(一套兩本不拆售)◎夏昆
Regular price $56.00《有故事的唐詩:經典名句是這樣來的》
愛上唐詩,就從66個故事開始
走進唐詩,看詩人沉浮的命途、看詩人有滋有味的日常,
還原唐朝各時期具代表性詩人作品的背景故事,遊歷大唐世界!
【詩人的鬱悶】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是個不愛出門的宅男?
許多詩人總愛四處遊歷、寫景入詩以寓情懷,不過孟浩然打從出生到四十歲都沒離開過故鄉襄陽。好不容易四十歲時想去京城考進士,不想到了京城找好友王維時,卻因耿直意外得罪唐玄宗李隆基,因此落榜的孟浩然十分鬱悶,便去吳越一帶散散心(總算願意出門走走)。他從長安一路到湖北武漢的黃鶴樓,當要離開時,朋友李白寫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他送別。
【詩人的多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與妻子鶼鰈情深,但愛妻早逝讓他悲愴不已;可是他真是用情專一之人嗎?
元稹二十五歲時娶了韋叢。當時他剛剛踏入仕途,官職很小俸祿很低,所以婚後生活很是貧困。賢慧的韋叢任勞任怨地操持整個家。後來元稹官越做越大,家境也越來越好,韋叢卻在二十七歲時便去世了。元稹大受打擊,想起妻子跟自己吃盡苦頭,卻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元稹寫了很多悼念她的詩,其中最有名的是〈離思五首(其四)〉。
【發現詩人的另一面】
考場黑名單之作弊大王:溫庭筠
長安塗鴉狂人:賀知章
超級學霸:王維
九歲出書神童:王勃
宅男詩人:孟浩然
戶口不明:李白
李白鐵粉:杜甫
33位詩人╳66個唐詩故事╳126首唐詩佳作
不講平仄押韻,不求點評賞析。跨境唐詩,看的不僅是詩,還有人的情感!詩人們的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和你我沒有不同,到底哪些詩人怪得讓人受不了?哪些詩人可愛得讓人想和他做朋友?到底詩人們都經歷過什麼,才讓他們可以寫出傳頌千年之久唐詩名句?
本書加入「唐詩小帖」以及「詩詞小地理」,不論你是否熟悉每首詩,都能因此更貼近詩人當下的感受、進而愛上這首詩。
《有故事的宋詞:經典名句是這樣來的》
愛上宋詞,就從56個故事開始
宋詞不是只有風花雪月、悲歡離合,
身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宋詞不僅是一首首絕美的詞,
它說的是一個時代的靈魂與精神寄託。
走進宋詞的世界,要風月也罷、要家常也好,
都能從故事中看見詞人的人生意境與無常際遇。
【詞人的磨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軾又叫蘇東坡的原因很悲涼!
少年得志的蘇軾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的磨難:被貶官至黃州,看盡世態炎涼,在痛苦與孤獨中他開始厭倦當下的生活,在黃州他最常去的就是赤壁,因此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經歷此次貶官後,他從痛苦中覺醒,成為一個瀟灑樂觀之人。文學素養極佳的他寫出如此豪情萬丈的詞句,也沒有因此消極沉淪,反而為人生轉了新方向,絕對是心靈強大之人!
【詞人波折的情感】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出身名門的才女李清照,她的晚年何以十分淒涼?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婚姻美滿幸福,可是歷經家破國亡、丈夫病逝、改嫁受騙,落得悽慘無比,連想把畢生才學傳授予人都被無情拒絕,人生悲苦至此,讓她創作出如此佳作〈聲聲慢〉。
【詞人的帝王夢】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李煜降宋後的生活過得如何?
前一天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轉眼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李煜降宋後被封為「違命侯」,後來又被晉封「隴西郡公」,但是他的身分其實就是個囚徒。想到曾經擁有的地位,再反觀如今的處境,李煜每天都肝腸寸斷。他總在夢裡回味過往的日子,夢醒後無盡的悲涼和悽慘讓他寫下〈望江南〉。
【發現詞人的另一面】
名嘴評論家:李清照。評李煜:「語言雖奇妙,但很多亡國之音。」評黃庭堅:「內容充實,但小毛病太多。」
堅持己見超會拗:王安石
人生勝利組:晏殊
特種部隊將軍:辛棄疾
北宋首席詞曲家:柳永
文壇伯樂王:歐陽修
斜槓青年:蘇軾,他是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幽默大師
53位詞人╳56個宋詞故事╳120首經典佳作
宋詞是宋朝這個紛擾時代下的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更是多姿多采。本書加入「宋詞小帖」以及「詩詞中的傳統節慶」,讓我們跨境遊歷多情多愁的宋詞世界,參與每首詞的誕生,不論你是否熟悉每首詞,都能因此更貼近詞人當下的感受、進而愛上宋詞。

【預購】有故事的宋詞:經典名句是這樣來的◎夏昆
Regular price $28.00宋詞不是只有風花雪月、悲歡離合,
身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宋詞不僅是一首首絕美的詞,
它說的是一個時代的靈魂與精神寄託。
走進宋詞的世界,要風月也罷、要家常也好,
都能從故事中看見詞人的人生意境與無常際遇。
【詞人的磨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軾又叫蘇東坡的原因很悲涼!
少年得志的蘇軾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的磨難:被貶官至黃州,看盡世態炎涼,在痛苦與孤獨中他開始厭倦當下的生活,在黃州他最常去的就是赤壁,因此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經歷此次貶官後,他從痛苦中覺醒,成為一個瀟灑樂觀之人。文學素養極佳的他寫出如此豪情萬丈的詞句,也沒有因此消極沉淪,反而為人生轉了新方向,絕對是心靈強大之人!
【詞人波折的情感】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出身名門的才女李清照,她的晚年何以十分淒涼?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婚姻美滿幸福,可是歷經家破國亡、丈夫病逝、改嫁受騙,落得悽慘無比,連想把畢生才學傳授予人都被無情拒絕,人生悲苦至此,讓她創作出如此佳作〈聲聲慢〉。
【詞人的帝王夢】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李煜降宋後的生活過得如何?
前一天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轉眼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李煜降宋後被封為「違命侯」,後來又被晉封「隴西郡公」,但是他的身分其實就是個囚徒。想到曾經擁有的地位,再反觀如今的處境,李煜每天都肝腸寸斷。他總在夢裡回味過往的日子,夢醒後無盡的悲涼和悽慘讓他寫下〈望江南〉。
【發現詞人的另一面】
名嘴評論家:李清照。評李煜:「語言雖奇妙,但很多亡國之音。」評黃庭堅:「內容充實,但小毛病太多。」
堅持己見超會拗:王安石
人生勝利組:晏殊
特種部隊將軍:辛棄疾
北宋首席詞曲家:柳永
文壇伯樂王:歐陽修
斜槓青年:蘇軾,他是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幽默大師
53位詞人╳56個宋詞故事╳120首經典佳作
宋詞是宋朝這個紛擾時代下的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更是多姿多采。本書加入「宋詞小帖」以及「詩詞中的傳統節慶」,讓我們跨境遊歷多情多愁的宋詞世界,參與每首詞的誕生,不論你是否熟悉每首詞,都能因此更貼近詞人當下的感受、進而愛上宋詞。
夏昆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金牌擂主。本想做音樂,因考上師範學校只好當國文老師,畢業後開始教一群「70後」。現在成天跟一群「00後」廝混,於是發現教育很浪漫的事就是孩子長大自己變老。愛看電影,愛聽音樂,有時間也寫字。寫了不少文章,出了幾本書,多關於教育、歷史、音樂、電影、詩詞,但想出的不是書,而是專輯。著作有《最美的國文課【宋詞】》、《最美的國文課【唐詩】》等書。

【預購】有故事的唐詩:經典名句是這樣來的◎夏昆
Regular price $28.00走進唐詩,看詩人沉浮的命途、看詩人有滋有味的日常,
還原唐朝各時期具代表性詩人作品的背景故事,遊歷大唐世界!
【詩人的鬱悶】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是個不愛出門的宅男?
許多詩人總愛四處遊歷、寫景入詩以寓情懷,不過孟浩然打從出生到四十歲都沒離開過故鄉襄陽。好不容易四十歲時想去京城考進士,不想到了京城找好友王維時,卻因耿直意外得罪唐玄宗李隆基,因此落榜的孟浩然十分鬱悶,便去吳越一帶散散心(總算願意出門走走)。他從長安一路到湖北武漢的黃鶴樓,當要離開時,朋友李白寫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他送別。
【詩人的多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與妻子鶼鰈情深,但愛妻早逝讓他悲愴不已;可是他真是用情專一之人嗎?
元稹二十五歲時娶了韋叢。當時他剛剛踏入仕途,官職很小俸祿很低,所以婚後生活很是貧困。賢慧的韋叢任勞任怨地操持整個家。後來元稹官越做越大,家境也越來越好,韋叢卻在二十七歲時便去世了。元稹大受打擊,想起妻子跟自己吃盡苦頭,卻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元稹寫了很多悼念她的詩,其中最有名的是〈離思五首(其四)〉。
【發現詩人的另一面】
考場黑名單之作弊大王:溫庭筠
長安塗鴉狂人:賀知章
超級學霸:王維
九歲出書神童:王勃
宅男詩人:孟浩然
戶口不明:李白
李白鐵粉:杜甫
33位詩人╳66個唐詩故事╳126首唐詩佳作
不講平仄押韻,不求點評賞析。跨境唐詩,看的不僅是詩,還有人的情感!詩人們的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和你我沒有不同,到底哪些詩人怪得讓人受不了?哪些詩人可愛得讓人想和他做朋友?到底詩人們都經歷過什麼,才讓他們可以寫出傳頌千年之久唐詩名句?
本書加入「唐詩小帖」以及「詩詞小地理」,不論你是否熟悉每首詩,都能因此更貼近詩人當下的感受、進而愛上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