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購】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袁了凡(編者:李亦安)
Regular price $26.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本書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閱讀書中的人生智慧,能讓心靈獲得安寧;
領悟書中的精髓,能收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良方。
面對命運,如果您還在彷徨,還在怨天尤人,甚至無奈絕望,請來看看這本能夠讓您心胸開闊、信心倍增的書。
想得到福壽安康,推薦您取法這位曾輝煌一時的成功者的立身處事之方。
了凡先生用警世的敘事及豐富的實例向世人闡明一切禍福皆由自己掌握的道理,鼓勵人們向善立身,慎獨立品。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閱讀書中的人生智慧,能讓心靈獲得安寧;
領悟書中的精髓,能收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良方。
面對命運,如果您還在彷徨,還在怨天尤人,甚至無奈絕望,請來看看這本能夠讓您心胸開闊、信心倍增的書。
想得到福壽安康,推薦您取法這位曾輝煌一時的成功者的立身處事之方。
了凡先生用警世的敘事及豐富的實例向世人闡明一切禍福皆由自己掌握的道理,鼓勵人們向善立身,慎獨立品。
編者簡介
李亦安
一九八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華書局從事編輯工作八年,負責《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編輯與出版。一九九七年創建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編輯。先後策劃的文化項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現代版)》、《說文解字(現代版)》、《中國歷代碑刻書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標點本)》、「家藏四庫」百部系列、《中國通史》《東方聖典》等;其中有多種圖書榮獲國家和省級出版獎項。
李亦安
一九八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華書局從事編輯工作八年,負責《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編輯與出版。一九九七年創建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編輯。先後策劃的文化項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現代版)》、《說文解字(現代版)》、《中國歷代碑刻書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標點本)》、「家藏四庫」百部系列、《中國通史》《東方聖典》等;其中有多種圖書榮獲國家和省級出版獎項。
前 言
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但命運卻不盡相同。有的人一生平安、頤養天年;有的人卻遭遇災禍、英年早逝;有的人大富大貴、兒女承歡;有的人卻貧困潦倒、膝下無人……世事如此難料,莫非冥冥之中果真自有天意?富貴榮華者被上天青睞,而潦倒凡夫都難逃命運的捉弄?
古人相信「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而「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當今,也有人相信人間自有天意,自身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結果。於是,傳統文化中便有了「順其自然」、「隨緣」之類的詞語,隨遇而安成了這些人生活的主題。這些人每天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庸庸碌碌地生活,稍有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盡人事,安天命」,遵循上天的旨意。可是究竟什麼是天命?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們如何才能預知?一旦知道了,如果天意如此,知道與否又有些什麼區別?人人都想萬事如意,但人生不如意卻總是十之八九,難道這些不如意我們永遠無法避免和擺脫嗎?在命運面前,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
明代的袁了凡先生也曾經堅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是不能改變的」,於是他變得澹然無求,甚至能夠達到三天不起一個妄念,無欲無求的程度。雲谷禪師大笑他是個標準的凡夫俗子,說:「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在雲谷禪師的點撥之下,了凡先生豁然頓悟,改變了自己聽天由命的人生態度,開始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創造命運的人生歷程。而最終,他不僅登科及第,喜添貴子,還得享高壽。
了凡先生用親身實踐向人們證明,命運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正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有我。」了凡先生總結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撰寫了這本探求立命之學的訓誡之書。它融會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向世人闡釋了修身、處世之道,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曾受到清代曾國藩的大力推崇,影響後人數百年。
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已掌握了越來越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宇宙知識,人們都在積極探求宇宙實相,探索人生真諦,以解決生命的終極問題。正因如此,我們精心校訂此書,其中深藏的傳統道德、人生智慧必將對閱讀者大有裨益。為保證全書內容的準確性和易讀性,除收錄原文外,還配有注音和譯文,部分配有淨空法師深化內容的淺釋,力求達到注音準確精到、譯文優美流暢、淺釋豐富詳盡。注音部分參考各經典版本,幫助您準確掌握生僻字的發音;譯文部分以信達雅為原則,優美的全白話譯文讓您在享受原汁原味古文魅力的同時充分掌握原文內容。
另外,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是配圖部分,我們嚴格按照版畫必須清晰、圖文對應的原則,從古代的優質木刻版畫中選取插圖。用直觀具象的方式,以圖釋文,透過精美的畫面來延展文意。
面對命運,如果您還在彷徨,還在怨天尤人,甚至無奈絕望,請來看看這本能夠讓您心胸開闊、信心倍增的書。想得到福壽安康,推薦您取法這位曾輝煌一時的成功者的立身處事之方。了凡先生用警世的敘事及豐富的實例向世人闡明一切禍福皆由自己掌握的道理,鼓勵人們向善立身,慎獨立品。
閱讀書中的人生智慧,能讓心靈獲得安寧;領悟書中的精髓,能收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良方。
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但命運卻不盡相同。有的人一生平安、頤養天年;有的人卻遭遇災禍、英年早逝;有的人大富大貴、兒女承歡;有的人卻貧困潦倒、膝下無人……世事如此難料,莫非冥冥之中果真自有天意?富貴榮華者被上天青睞,而潦倒凡夫都難逃命運的捉弄?
古人相信「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而「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當今,也有人相信人間自有天意,自身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結果。於是,傳統文化中便有了「順其自然」、「隨緣」之類的詞語,隨遇而安成了這些人生活的主題。這些人每天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庸庸碌碌地生活,稍有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盡人事,安天命」,遵循上天的旨意。可是究竟什麼是天命?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們如何才能預知?一旦知道了,如果天意如此,知道與否又有些什麼區別?人人都想萬事如意,但人生不如意卻總是十之八九,難道這些不如意我們永遠無法避免和擺脫嗎?在命運面前,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
明代的袁了凡先生也曾經堅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是不能改變的」,於是他變得澹然無求,甚至能夠達到三天不起一個妄念,無欲無求的程度。雲谷禪師大笑他是個標準的凡夫俗子,說:「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在雲谷禪師的點撥之下,了凡先生豁然頓悟,改變了自己聽天由命的人生態度,開始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創造命運的人生歷程。而最終,他不僅登科及第,喜添貴子,還得享高壽。
了凡先生用親身實踐向人們證明,命運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正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有我。」了凡先生總結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撰寫了這本探求立命之學的訓誡之書。它融會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向世人闡釋了修身、處世之道,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曾受到清代曾國藩的大力推崇,影響後人數百年。
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已掌握了越來越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宇宙知識,人們都在積極探求宇宙實相,探索人生真諦,以解決生命的終極問題。正因如此,我們精心校訂此書,其中深藏的傳統道德、人生智慧必將對閱讀者大有裨益。為保證全書內容的準確性和易讀性,除收錄原文外,還配有注音和譯文,部分配有淨空法師深化內容的淺釋,力求達到注音準確精到、譯文優美流暢、淺釋豐富詳盡。注音部分參考各經典版本,幫助您準確掌握生僻字的發音;譯文部分以信達雅為原則,優美的全白話譯文讓您在享受原汁原味古文魅力的同時充分掌握原文內容。
另外,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是配圖部分,我們嚴格按照版畫必須清晰、圖文對應的原則,從古代的優質木刻版畫中選取插圖。用直觀具象的方式,以圖釋文,透過精美的畫面來延展文意。
面對命運,如果您還在彷徨,還在怨天尤人,甚至無奈絕望,請來看看這本能夠讓您心胸開闊、信心倍增的書。想得到福壽安康,推薦您取法這位曾輝煌一時的成功者的立身處事之方。了凡先生用警世的敘事及豐富的實例向世人闡明一切禍福皆由自己掌握的道理,鼓勵人們向善立身,慎獨立品。
閱讀書中的人生智慧,能讓心靈獲得安寧;領悟書中的精髓,能收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良方。

【預購】恭請西藏財神:證悟唐卡中福慧圓滿的財富智慧◎諾布旺典
Regular price $25.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具足資財,弘法利生,不被生活所困,才更能安心向道,廣結善緣,勤行佈施。
佛教認為,只有在世間具足財富資糧,才能夠更廣更多地佈施財富,並成就更大的財富,以此形成善性的循環,並在智慧與慈悲的無上菩提心主導下,最終成就福德、智慧圓滿的佛果。
佛教認為,只有在世間具足財富資糧,才能夠更廣更多地佈施財富,並成就更大的財富,以此形成善性的循環,並在智慧與慈悲的無上菩提心主導下,最終成就福德、智慧圓滿的佛果。
作者簡介
諾布旺典
西藏人,藏傳佛教學者,致力於西藏文化的記錄及宣揚。
諾布旺典
西藏人,藏傳佛教學者,致力於西藏文化的記錄及宣揚。
前言
藏密神明的無盡財富
世人都喜歡財富,在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中,追求財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或許有人會說:佛教不是主張四大皆空嗎?那麼出家人肯定一點都不會沾財,而佛、菩薩更是不需要人們來供養的。事實上,稍微對佛教有一些瞭解的人都知道,佛教,特別是西藏密宗,佛、菩薩本身及其居所都是由許許多多琳琅滿目的稀世珍寶所裝飾的,除此以外,藏密還有很多財神和財寶本尊,他們擁有著各種各樣的殊勝能力,可以賜予眾生財富、健康等種種圓滿。
為什麼佛教神明都擁有大量的財寶?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神明擁有無盡財寶的?佛教神明都很「貪財」嗎?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財寶的呢?事實上,佛教對財寶的認識並不同於世俗,佛教的財寶是用來形容諸神明及法門的崇高尊貴的。金銀財寶不僅具有昂貴的世俗價值,同樣也具有世間、出世間的福慧圓滿之意。佛教講究福慧雙修,「慧」就是對於萬物實相的認識,對於真理的證悟;而「福」是指福德,也就是財富和供養。佛教認為福德與智慧一樣,都是修證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成就不可或缺的資糧。修福不修慧,如同「大象掛瓔珞」,難以證得成就;但是如果修慧不修福,則如同「羅漢托空缽」,同樣也是無法令修行獲得進展的。由此可見,佛教與世間財富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關鍵在於怎樣認識。不貪圖,合理用,這才是佛教對待財富的基本態度。只有在世間具足福德、財富資糧,才能更廣更多地佈施福德,成就更大的福德、財富。如果再將這更大的福德、財富加以佈施,那麼就會形成善性的循環。這種福德、財富的無限循環,在以智慧與慈悲的無上菩提心的主導之下,愈循環愈廣大,最終將成就福德、智慧圓滿的佛果。
為了滿足眾生圓滿世間福德的願望,藏傳佛教特設了許多財神和財寶本尊。
這些財神與財寶本尊以廣大的慈悲願力,使修行的信徒具足資財,弘法利生,不被生活所困,從而安心向道,廣結善緣,勤行佈施。可見,藏傳佛教的財神及財寶本尊一方面能賜給眾生世間的福德,同時也能加持眾生,使之具足一切智慧、慈悲等出世間的功德,令眾生資糧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唐卡作為雪域高原文化的瑰寶,其題材囊括了宗教、歷史、民俗、思想觀念等方方面面,因此又被稱為瞭解西藏的百科全書。展開一幅幅唐卡,財寶的形象隨處可見,這些光彩奪目的瓔珞、黃金、琉璃,都是佛教神明佈施福德、智慧的象徵。《唐卡中的財神》一書正是以此為立足點,主要從佛教的財寶觀、財神法、財寶本尊、諸天護法財神及常見寶物這五個角度,通過100多幅精美的唐卡作品,為您全面揭示藏密財神及財寶本尊的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選用的唐卡,均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這些作品在通常情況下很難有機會一睹其全貌,更不用說將其在一個主題下集中起來評注和觀賞了。
因此,本書實為藏密愛好者品鑒和收藏不可多得的讀本。
藏密神明的無盡財富
世人都喜歡財富,在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中,追求財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或許有人會說:佛教不是主張四大皆空嗎?那麼出家人肯定一點都不會沾財,而佛、菩薩更是不需要人們來供養的。事實上,稍微對佛教有一些瞭解的人都知道,佛教,特別是西藏密宗,佛、菩薩本身及其居所都是由許許多多琳琅滿目的稀世珍寶所裝飾的,除此以外,藏密還有很多財神和財寶本尊,他們擁有著各種各樣的殊勝能力,可以賜予眾生財富、健康等種種圓滿。
為什麼佛教神明都擁有大量的財寶?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神明擁有無盡財寶的?佛教神明都很「貪財」嗎?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財寶的呢?事實上,佛教對財寶的認識並不同於世俗,佛教的財寶是用來形容諸神明及法門的崇高尊貴的。金銀財寶不僅具有昂貴的世俗價值,同樣也具有世間、出世間的福慧圓滿之意。佛教講究福慧雙修,「慧」就是對於萬物實相的認識,對於真理的證悟;而「福」是指福德,也就是財富和供養。佛教認為福德與智慧一樣,都是修證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成就不可或缺的資糧。修福不修慧,如同「大象掛瓔珞」,難以證得成就;但是如果修慧不修福,則如同「羅漢托空缽」,同樣也是無法令修行獲得進展的。由此可見,佛教與世間財富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關鍵在於怎樣認識。不貪圖,合理用,這才是佛教對待財富的基本態度。只有在世間具足福德、財富資糧,才能更廣更多地佈施福德,成就更大的福德、財富。如果再將這更大的福德、財富加以佈施,那麼就會形成善性的循環。這種福德、財富的無限循環,在以智慧與慈悲的無上菩提心的主導之下,愈循環愈廣大,最終將成就福德、智慧圓滿的佛果。
為了滿足眾生圓滿世間福德的願望,藏傳佛教特設了許多財神和財寶本尊。
這些財神與財寶本尊以廣大的慈悲願力,使修行的信徒具足資財,弘法利生,不被生活所困,從而安心向道,廣結善緣,勤行佈施。可見,藏傳佛教的財神及財寶本尊一方面能賜給眾生世間的福德,同時也能加持眾生,使之具足一切智慧、慈悲等出世間的功德,令眾生資糧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唐卡作為雪域高原文化的瑰寶,其題材囊括了宗教、歷史、民俗、思想觀念等方方面面,因此又被稱為瞭解西藏的百科全書。展開一幅幅唐卡,財寶的形象隨處可見,這些光彩奪目的瓔珞、黃金、琉璃,都是佛教神明佈施福德、智慧的象徵。《唐卡中的財神》一書正是以此為立足點,主要從佛教的財寶觀、財神法、財寶本尊、諸天護法財神及常見寶物這五個角度,通過100多幅精美的唐卡作品,為您全面揭示藏密財神及財寶本尊的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選用的唐卡,均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這些作品在通常情況下很難有機會一睹其全貌,更不用說將其在一個主題下集中起來評注和觀賞了。
因此,本書實為藏密愛好者品鑒和收藏不可多得的讀本。

【預購】浮生六記(一函五冊)◎沈復
Regular price $526.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函裝手工宣紙綾面絹簽穿線精裝【經典復刻版】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著於嘉慶十三年的自傳體散文,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本書是著名藏書家彭令先生整理、崇賢館釋譯的《浮生六記》新增補本。本書增補的關於《浮生六記》的一個條目,在小說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另外還新增了《冊封琉球國記略》,被眾多學者認定為是已經失傳的《海國記》。本次增補出版,在文化學術領域很有意義。
序
《浮生六記》增補:一種新的「敦煌學」
最近見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著名藏書家彭令先生整理的《浮生六記》的新增補本。本書增補的關於《浮生六記》的一個條目、在小說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另外還新增了《冊封琉球國記略》,被眾多學者認定為是已經失傳的《海國記》。這自然讓人聯想起兩位國學大師王國維、陳寅恪的話。王國維《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現之學問》一文,謂「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現」,逐列舉殷墟甲骨文字,敦煌簡牘等「二三十年發見之材料並學者研究之成果」。陳寅恪又專就敦煌發見的材料立說,以為「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究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陳寅恪總結王國維的學術成就與治學方法,即將「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遺文互相釋證」列為首位。兩位學者都主張發掘新材料,運用於研究中去,就能在各自領域作出新的開拓。
二十世紀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傳統文化研究的進展,都與新發現材料密切相關。我作為唐代文學研究者,即深感唐代作家事跡研討與唐代科舉登第探索之所以能有很大的成就,即因與近二三十年以來碑傳墓誌發現有關。正因此,這篇書評的文題才將《浮生六記》新增本的整理與出版,比擬為一種新的「敦煌學」,認為應該予以充分、如實的評價,以引起全社會的注意。
這次新增補本其文化學術意義是值得研索的,它一方面輯補佚文,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林語堂寄望能獲得「全文」的「福分」,另一方面可以獲見著者沈復的文化交流。此次的《海國記》,抄錄者錢泳與沈復,嘉慶五年(一八○○)以後,都住在蘇州,可視為同鄉。錢泳為嘉慶、道光時著名書法家,又能詩善學,著作多種。又有作詩送行《送沈三白隨齊太史奉使琉球》,作者李佳言。嘉慶十二年與沈復同赴北京,翌年又薦其出使之石韞玉。這些都可進一步考索沈復的文化交流及清中晚期江南揚、蘇的地域文化。同時更可就所增補的《海國記》,讓我們今天讀者能更具體瞭解當時玩球地區的風俗民情,以及釣魚島等的地理環境,是當時其他書中不易見到的。原始材料,頗有歷史價值。
傅璇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