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文訊 11月號/2022 第445期

【預購】文訊 11月號/2022 第445期

Regular price $20.00
/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Only 0 items in stock!

  自上個世紀末起,詩壇陸續出現過幾種「世代」說,譬如羅青「第六代詩人」、林燿德「新世代詩人」、須文蔚「X世代詩人」皆在其列。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台灣各詩社組織之代表性、凝聚力和影響力皆大不如前,詩社的同仁性格已徹底被詩人的個體表現給取代,「世代說」至此又見新變。過往詩人會呼籲「世界太過寒冷」而有「集會結社之必要」,今日換成了電郵往返、網路聯繫、臉書相見,在往網路虛擬空間裡,詩社/詩刊的價值跟之前已完全不同。因此上個世紀尾聲如《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1986)與《畢業紀念冊──植物園六人詩選》(1998),這類「同屬一個世代」的詩社同仁詩選,幾不復見。但以參與詩人之性質(而非世代)為標準的詩選集則依然延續,如1996年由古添洪等八位詩人發起的「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自1997年至2007年間共出版了七冊詩選集,成員也增加到17位。他們有著教育養成、職業身分跟生存環境上的相似性;但在各個參與成員之間,仍是世代混雜,詩風大異。無論採取世代抑或性質作為區別,都是為了有助於理解歷來新詩之發展,俾利掌握詩潮走向與趨勢變化。
  
  自1923年《臺灣民報》刊出施文𣏌中文詩作〈送林耕餘君隨江校長渡南洋〉,與1924年《台灣》刊出追風日文詩作〈詩の真似する〉(〈詩的模仿〉),至今恰滿百年。值此「台灣新詩一百年」的特殊時刻,不宜也不該只關注過往台灣新詩的輝煌,停留在捕捉歷來詩潮走向與主流詩風遞嬗。目光應該對準之處,是二十一世紀以降、迄今逾二十年間,逐漸成長茁壯的台灣最新世代。跟許多上世紀便開始寫作,早已取得文學史入場券的五、六年級詩人相較,《文訊》本次專輯只邀約七、八年級詩人執筆,他們是:林宇軒、廖亮羽、李蘋芬、李桂媚、楚狂、曹馭博、陳建男、蕭上晏、廖啟余與林佑霖。很期待這些一九八○至九○年代間出生的作者,未來能成為下個「台灣新詩一百年」的主將。

內容簡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面向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草原副刊/青年筆陣」:包含「自由談」「草原小調(短專欄)」等子欄目,納入青年作家們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草原副刊」亦開放投稿。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終生投身文學的長者們的智慧風華、黃金盛年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匯整近期文學新作資訊,並邀約出版人書寫工作心情,或製作藏書家或編製過程等主題小輯,反映時代文學脈動與品味。
◎「談文論藝」:追溯文學史或當代藝文現象的重要課題、代表性作品與人物,其他藝術類別與文學的跨度交會地帶。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呈現前輩作家們熟成持重的書寫堅持。 (以下單元不定期刊出)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采風誌」:呈現、探勘各地的藝文環境,以及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造島運動」:以近年台文中文系所畢業生、研究者們對當代文學環境以及昔往豐富文史資源所做的種種「再轉化」的激活努力為主軸,呈現突破傳統知識構築與推廣體系的殊異風景。
◎「推浪者們」:專訪戮力提升文學教育與養成想像力的團體或機構。
◎「田野通信」:非虛構書寫者們(包含社會報導、人類學、歷史、民俗、紀錄片等)的取材記錄,或者累積材料、觀點、感性的工作過程,或者取材期間亦值得記述的軼事。
◎「遠方」:離開島嶼的人,他鄉作故鄉的人,以台灣作為第二故鄉的人,時空遙隔之際,他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文學書寫?或者,他們如讓使文學融入異域的日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