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號
- 14
- 1月號2018年
- 1月號2021年
- 2022
- 2023
- 2023老派的生活日曆
- 230期
- 57
- 69
- 9786263142749
- 9786263181489
- 9786263356351
- 9786263358171
- 9786263358515
- 9786263358577
- 9786263358706
- 9786263358751
- 9786263530010
- 9786267014400
- 9786267074169
- 9786267095706
- 9786267123621
- 9786267129821
- 9786267129838
- 9786269508471
- 9786269532308
- 9786269544578
- 9786269567713
- 9786269593866
- 9786269597420
- 9786269637218
- 9789570534344
- 9789573297116
- 9789573333302
- 9789573333333
- 9789861372723
- 9789861797601
- 9789863234838
- 9789863525080
- 9789863596417
- 9789863847007
- 9789863875987
- 9789863876151
- 9789864063222
- 9789864896639
- 9789864896936
- 9789864944583
- 9789865543808
- 9789866973420
- 9789869087766
- 9789869214193
- 9789869953016
- 9789869970143
- 9789882372757
- 9789887500209
- 9789887575818
- 9789887575825
- 9789887575849
- 9789887575962
- 9789887575979
- 9789887602200
- 9789887602224
- 9789887602231
- 9789887602248
- 9789887602255
- 9789887602262
- 9789887602279
- 9789887602309
- 9789887602316
- 9789887602323
- 9789887602330
- 9789887602354
- 9789887602378
- 9789887802198
- 9789887991816
- 9m88
- A5/25K
- afu插畫桌曆《2023 - 心之樂園》(限量版)
- Albert Camus
- Amia Srinivasan
- Anna Gavalda
- bibi园长
- bibi園長
- Bill Goldstein
- boy love
- Byeonduck
- Cait Stevenson
- chuyuculture 珠友
- Covid Gigolo新冠舞男
- handmade 雙向手感書衣
- hello kitty
- Hello Kitty讀尼采
- Magnus Brechtken
- Margaret Atwood
- Mian Sami
- Nietzsche
- Ruby Wax
- Sadhguru Jaggi Vasudev
- sanrio
- SANRIO三麗鷗
- Seonny
- Serhii Plokhy
- Sigrid Nunez
- Sinophone Malaysian Literature: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ry and Cultural Texts
- Susie Donkins
- VERSE 10月號 /2022(第14期)
- Warm n’ Cool: A Jazz Poetry Anthology
- William Manchester
- 「鬼滅之刃」戰鬥人生生存語錄
- 【他们在岛屿写作二】他们的文学时代:新世代创作者眼中的大师
-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他們的文學時代: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大師
- はやしとしお
- 一人出版社
- 一路向南:浪人醫師的徒步台灣西海岸
- 世界一分为二:吴尔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劳伦斯,以及他们的一九二二年
- 世界一分為二
- 世界歷史
- 中世紀
- 中國古典文學
- 为什么要学历史
- 也許你該看看張愛玲:看她內心強大,看她文字蒼涼,看她對愛執著◎
- 也许你该看看张爱玲
- 二〇二二年香港小說學會文集
- 亮光
- 人们为什么想要被认可
-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
- 人文史
- 人文史地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人物傳記
- 人生好难,到底哪里出问题
- 人生好難,到底哪裡出問題:喜劇演員×藏傳僧侶×腦神經科學家如是說
- 人類社會學
- 今周刊
- 今晚有猫伴身边(3)
- 今晚有貓伴身邊(3)
- 余振
- 你值得好好悲傷:我們都是自殺者遺族
- 你想杀死老板吗?(我们做了!)
- 你想殺死老闆嗎?
- 俄羅斯
- 倒立看《金刚经》:社会科学的解析 郑自隆
- 倒立看《金剛經》:社會科學的解析◎ 鄭自隆
- 傳記
- 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一(1943年)
- 光与黑暗的一千年
- 光與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紀思潮、大航海與 現代歐洲的誕生
- 兒童繪本
- 兩性
- 兩性關係
- 八旗文化
- 其他
- 凱特·史蒂文森
- 刘仲敬
- 创世纪的创世纪:诗的照耀下
- 初文
- 初文出版社
- 別人的歌+我的詞
- 創世紀的創世紀:詩的照耀下
- 劉仲敬
- 卡好手機架
- 卡繆
- 印刻
- 印刻出版
- 印刻文学生活志(10月号/2022)(第230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10月號/2022)(第230期)
- 古典文學
- 台中市
- 台灣
- 台灣商務
- 同志
- 同性戀
- 吳佳璇
- 呂玉嬋
-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 告诉我,你受了什么苦?
- 咕嚕Z
- 哲學
- 唐傳奇小說集
- 商周出版
- 啟明出版
- 嚴可婷
- 圖文書
- 圖畫書
- 地平線文化
- 報時光
- 外國文學
- 夜畫帳
- 夜畫帳(第四卷)
- 夢:散文集
- 大是文化
- 大田出版社
- 大白兔
- 大自然療癒:以香港鄉郊實景為背景創作故事
- 好優文化
- 如何成为屠龙英雄?魔法、修道士、怪兽,神秘中世纪的历史与传说
- 如何成為屠龍英雄?魔法、修道士、怪獸,神祕中世紀的歷史與傳說
- 威廉·曼徹斯特
- 孤獨園上的露絲詩集
- 孩子,我们来谈钱
- 孩子,我們來談錢:從7歲開始給他零用錢,不如教他變有錢
- 安娜·戈华达
- 安娜·戈華達
- 宗教命理
- 宣希
- 寂寞出版社
- 寶瓶文化
- 寺山修司
- 小日子
- 小日子:我們和貓與狗的小日子(1月號/2017)(第57期)
- 小日子:新世代職人的工作日常(1月號/2018)(第69期)
- 小說
- 尖端
- 尼采如是說
- 尼采如是说
- 島嶼上的飯桌
-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 巴別塔之夢
- 巴別塔之夢(第5屆【金車‧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入圍作品)◎
- 巴别塔之梦
- 希臘眾神很有事
- 希臘眾神很有事:神啊!別鬧了!史上最瘋狂的奧林帕斯「偽」歷史
- 平心出版
- 平裝本
- 张锦忠
- 張一喬
- 張愛玲
- 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 張曉璐
- 張燕珠
- 張綺容
- 張致斌
- 張茂芸
- 張默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德國
- 心理勵志
- 心靈成長
- 忍不住想打扰你
- 忍不住想打擾你
- 快樂學
- 性
- 性的正义
- 性的正義:誰決定你的性癖好、性對象?絕非你的自由意志,而是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 惟得
- 懸疑
- 手作
- 抛掉书本上街去
- 拉撒路:盧因小說第二集
- 拋掉書本上街去
- 捕捉時光,留住晴天:英明選集
- 推理小說
- 散文
- 文創
- 文創品
- 文善
- 文学里没有神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裡沒有神
- 文學評論
- 文學雜誌
- 文集
- 方舟文化
- 方路
- 方路詩選
- 方路詩選I:1993-2013
- 施友朋
- 旅遊
- 日曆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时报出版
- 春光
- 昨夜風未冷:馬覺詩選三集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曆
- 曝光
- 書
- 書衣
- 曾毅
- 有人
- 有人出版社
- 有鹿文化
- 木鑰匙圈
- 木馬文化
- 本事出版社
- 朱天心
- 李佳翰
- 李喜明
- 李嘉儀
- 村上春樹
- 杨照
- 林俊雄
- 林夕
- 林慧雯
- 林語堂
- 林語堂作品精選3:生活的藝術
- 林语堂
- 林语堂作品精选3:生活的艺术
- 林馥
- 楊照
- 楊興安
- 榎本博明
- 歌與詞
- 歐亞帝國
- 步出夏門行
- 歷史
- 歸也光
- 比尔·戈斯坦
- 比爾·戈斯坦
- 民族學
- 永樂布橫丁
- 江思岸
- 江鈺婷
- 沈眠
- 沈默
- 法國文學
- 洛夫
- 洪慈敏
- 洪水之年(疯狂亚当三部曲II)
- 洪水之年(瘋狂亞當三部曲II)
- 洪薇
- 活著是为了说故事:杨照谈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楊照
- 海外
- 深藍
- 漫畫
- 漫遊者文化
- 潘明珠
- 潘金英
- 為什麼要學歷史:面對當前世界危機的十個歷史教訓
- 烏克蘭
-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 爵士詩選
- 爵士詩選(Warm n’ Cool: A Jazz Poetry Anthology)
- 爸爸是怎樣練成的
- 牌藝
- 猴子設計
- 獵人們
- 獵人們:貓爸爸、李家寶
- 王如欣
- 王定国
- 王定國
- 王芷茵
- 王詩怡
- 玛格丽特·爱特伍
- 现代诗
- 現代詩
- 瑪格麗特·愛特伍
- 生活休閒
- 生活哲學
- 生活風格
- 男色
- 異鄉人
- 瘂弦
- 療愈
- 皇冠
- 盧因
- 目宿媒体
- 目宿媒體
- 短篇小說集一
- 石人考古学:突厥遗绪与欧亚草原的世界
- 石人考古學:突厥遺緒與歐亞草原的世界
- 社會議題
- 秀實
- 秀實、雲影、紫凌兒
- 究竟
- 第14期
- 简单心理
- 簡單心理
- 簡體
- 米安·薩米
- 經典文學
- 綠騎士
-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 繁体
- 繁體
- 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
- 繪本
- 织色入史笺:中国颜色的理性与感性
- 罗斯大地
- 罗智成
- 羅志強
- 羅智成
- 羅毓嘉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聞翊均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胡燕青
- 臺灣的勝算
- 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 花已盡:十人小說選
- 花布可調式書衣
- 英國
- 英國文學
- 茹比‧韋克斯
- 茹比‧韦克斯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文學
- 華文現代詩
- 萤火虫
- 萨古鲁‧贾吉‧瓦殊戴夫
- 萨古鲁谈业力:一个瑜伽士关于改变命运的教导
- 蔡耀緯
- 蔡蕙璞
- 蔡詩萍
- 蔡诗萍
- 薩古魯‧賈吉‧瓦殊戴夫
- 薩古魯談業力:一個瑜伽士關於改變命運的教導
- 藝術
- 藤寺郁光
- 蘇聯
- 蘇西‧唐金
- 螢火蟲 (新版)
- 行人文化实验室企划
- 行人文化实验室企画
-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劃
-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畫
- 西格丽德·努涅斯
- 西格麗德·努涅斯
- 親子關係
- 設計
- 許定銘
- 許榮輝
- 許雅雯
- 詛咒兔子
- 詩
- 詩人的黃昏:唐代詩人的素描
- 詩歌讀本
- 謝爾希·浦洛基
- 謫花:再詳張愛玲
- 诅咒兔子
- 译者:朱振宏
- 貓
- 貓咪
- 路雅
- 躺平,是我的权利:猫和狗的疗心话
- 躺平,是我的權利:貓和狗的療心話
- 远流
- 迷宫书店(修订新版)
- 迷宮書店(修訂新版
- 逆轉的文明史:羅斯大地──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俄羅斯演化史
- 遇見
- 遠流
- 邻女
- 郑宝拉
- 郭麗容
- 鄭寶拉
- 鄰女
- 野人
- 野人文化
- 野外春曉
- 鎧甲的裂縫
- 铠甲的裂缝
- 長篇小說
- 阮光民
- 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 阿米亞.斯里尼瓦桑
- 陈鲁南
- 陳碧君
- 陳魯南
- 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遺
- 雜誌
- 青稞
- 非書類
- 韓國文學
- 音樂
- 顏色
- 風雲時代
- 风云时代
- 风流浪子的男友
- 飲食文化
-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書目續編1996-2016
- 馬來西亞
- 馬格努斯·布萊希特肯
- 馬華文學
- 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
- 馬覺
- 馮燕珠
- 駱香雅
- 马华文学与文化读本
- 马格努斯·布莱希特肯
- 高嘉谦
- 高璿圭
- 鬼灭之刃战斗人生生存语录
- 魏可風
- 魏浊安
- 魯迅
- 魯迅II:魯迅散文全集
- 魯迅雜文全集
- 鴻鴻
- 麥華嵩
- 黃伶
- 黃千真
- 黃心村
- 黃莉翔
- 黃駿
- 黄锦树
- 黎漢傑
- 黑眼睛文化
- 정보라

【預購】螢火蟲 (新版)◎ 村上春樹(譯者:張致斌)
Regular price $30.00 「創作長篇、寫短篇,然後創作短篇,又寫長篇……理由講不清楚,但我實在喜歡寫小說。」──村上春樹
死並不是與生對立的極端,而是作為其一部分存在著。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創作原型
繼出道的青春三部曲之後,村上春樹出版了好幾本短篇小說集,《螢火蟲》就是其中一本早期的短篇傑作選。五個短篇故事各自精采,開篇〈螢火蟲〉即是《挪威的森林》創作原型,〈跳舞的小人〉再度奇想天開,有趣而驚悚,而〈燒掉倉房〉故事氛圍更是神祕迷人,由南韓導演李滄東改編的電影《燃燒烈愛》獲2018年坎城影展費比西首獎,與村上原著對照閱讀分外耐人尋味。
我在那之前一直認為死亡是由他者抽離出來的獨立存在。亦即「死亡總有一天必定會捉住我們。但換言之,在死亡捉住我們的那天來到之前,我們不會被死亡捉住」。我認為那對我來說是極其正常而合理的想法。生在這一側,死在那一側。但是以友人死去的那一夜為分界,我無法再那麼單純地看待死亡了。死和生並不是對立存在的兩極。我的存在已經包含了死。而且我無法將其忘卻。因為在十七歲那個五月的夜晚抓住友人的死,在那一夜也抓到了我。──〈螢火蟲〉
到處都有倉房,根本是在等我去燒掉。像那種座落海邊孤零零的倉房、蓋在田裡爛掉的倉房……總之各色各樣該被人燒的倉房。只要十五分鐘就美妙地燒得一乾二淨。那種沒人要的倉房,彷彿當初蓋的目的就是給人燒掉,沒有人會為它感到悲傷就這麼消失,咻──地,如此而已。──〈燒倉房〉
作者簡介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至今暢銷超過千萬冊),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譯者簡介
張致斌
曾任編輯,譯有村上春樹、村上龍等作家的作品多本。

【預購】性的正義:誰決定你的性癖好、性對象?絕非你的自由意志,而是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阿米亞.斯里尼瓦桑 Amia Srinivasan(譯者: 聞翊均)
Regular price $37.00《星期日泰晤士報》非文學暢銷榜
22歲男大生艾略特.羅傑,在宿舍持刀殺害三名華裔男室友後,
再開車前往姊妹會,在屋外槍殺三名女性,
之後沿路隨機掃射,造成14人受傷,一人死亡,最後他飲彈自盡。
他在預先上傳的YouTube影片中說:這是他──非自願守貞者──的復仇。
為什麼要復仇?因為他個頭矮小、不擅運動、個性害羞,
周圍沒有任何一個女生想要與他發生性關係。
他說:「就連那個又醜又低等的黑人都可以把到女生了,憑什麼我辦不到?」
於是他寫下:「那個金髮女人是賤貨,所有女人都是瘟疫,必須永久隔離。」
我們必須說,殺人者羅傑的性觀念錯得厲害,
就連野生動物也未必單憑外在,就決定是否發生性行為。
那麼,除了外表、個性之外,到底是誰決定了你的性癖好、性對象?
本書作者阿米亞.斯里尼瓦桑,是牛津大學哲學碩士,
教授政治哲學與女性主義理論。
她認為,「性」不只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思維,
性與不性,並非出於個人意識,更沒有公平或同意這件事,
而是由「性別、階級、種族與權力」決定
◎如果你沒有反抗,我就當作你同意
女大生控訴男同學性侵,但男方說:我從頭到尾都沒有強迫你呀!
許多女性甚至被教導,如果讓對方感到「性奮」,就必須有始有終的幫對方「解決」,否則,就會淪為「挑起慾望又不讓人抒發」的綠茶婊。
◎A片讓男人以為,女人說「不」時,你要當成「好」
因為色情影片都這樣拍,導致男人把女人的反抗當成欲擒故縱、把扭捏當成邀請,
只要打開手機,上色情網站,就能一鍵搜尋出輪暴、MILF(辣媽)、繼女……
你的性偏好,一大部分是色情影片「調教」出來的。
◎曖昧不清的仰慕關係:從師生戀、性騷擾看權力控制
為什麼有這麼多所大學(按:包括臺灣多間大學),都禁止師生戀?
因為佛洛伊德曾說,學生對教授的愛,類似於病患與心理分析師,
但要是病患愛上你,你絕對不能以同樣的情感回報。
但問題是,教授該如何面對或不面對這些學生(崇拜者)的身體?
誰決定你的性癖好、性對象?絕非自由意志,
而是社會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名人推薦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成令方
女性主義者/周芷萱
作家、編輯/趙又萱 Abby Ch.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劉亞蘭
作者簡介
阿米亞.斯里尼瓦桑(Amia Srinivasan)
1984年出生於巴林,曾旅居倫敦、紐約、新加坡與臺灣。目前擔任牛津大學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社會與政治理論的奇切爾(Chichele)政治及社會理論講座教授。
她寫過關於性、死亡、章魚、憤怒、衝浪與性別代名詞之政治等多種主題,發表於《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紐約客》(The New Yorker)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平臺上。她同時是《倫敦書評》的特約編輯,現居於牛津。
譯者簡介
聞翊均
臺南人,熱愛文字、動物、電影、紙本書籍。現為自由譯者,擅長文學、運動健身、科普翻譯。翻譯過《叢林奇談》、《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狼王羅伯》、《黑色優勢》、《蘋果山丘上的貝絲》等作品。

【預購】偷書賊◎馬格斯·朱薩克 Markus Zusak(譯者:呂玉嬋)
Regular price $26.00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
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9歲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在戰亂中被迫送到寄養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賽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為的是要紀念自己永遠失去的家庭。
寄養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貧困的區域,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火時時威脅人命。莉賽爾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 ,惡夢不斷。養父為了讓她安眠,於是為她朗誦手冊內容,並開始教她識字。
學會認字進而開始讀書的莉賽爾,儘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卻發現了一項比食物更讓她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用偷來的書繼續學習認 字。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 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鄰居朗讀故事,安慰了每顆惶惶不安的心,潛移默化改變了原本粗鄙的性情。
對照著戰場上萬人之間的爭奪殘殺,莉賽爾藉由閱讀與文字所散發的力量,讓死神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戰場上的靈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奧: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自內心的關愛呢?
多年以後,死神前去迎接莉賽爾的靈魂。死神坐在喧囂的大馬路旁,忍不住感嘆道:「人哪!人性縈繞我的心頭不去!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
―― 馬格斯.朱薩克作品 ――
《克雷的橋》
2019年2月,重磅上市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裡總有一座橋,這座橋,就是家人。鄧巴家的男孩沒有母親,也不需要父親。母親的病逝雖在他們心中留下傷痛,父親的離家卻讓兄弟羈絆更加堅強。但在他們以為人生也許就是如此時,父親突然回到家,提出令人不解的要求:他希望五人跟他去蓋一座橋……?!
經歷十三年沉潛淬練,愛與溫暖的傳信人馬格斯‧朱薩克再次帶來撼動人心的美麗作品。這個充滿心碎與感動的家族史詩將揪住你的心臟,直至最後一頁。
《傳信人》
一趟驚奇、神祕又詭譎的傳信之旅,
有笑有愛也有淚!
不滿二十歲的艾德靠開計程車賺錢。他的人生不特別爛,但也不特別好。然而,一切都在他阻止了一樁銀行搶案後改變――一張寫上陌生住址與時間的方塊A撲克牌來到門前,上面寫著各種荒謬任務,待他完成。艾德的人生也因此改變!
好評推薦
★引人入勝、力道強大的敘事……若沒了文字,我們人類什麼也不是!死亡,不再狂傲!——華盛頓郵報
★一個獨特的故事。——柏克萊大學圖書館館長法蘭西絲卡‧戈史密斯
★這個故事會改變你的生命。(主角)莉賽爾展現一種無可置疑的人性希望,在戰火、貧困、殘酷的環境中可以仰賴的希望。——紐約時報
★獨樹一格的故事敘述。——School Library Journal重點推薦
★這麼感人的小說,會讓好多讀者熱淚盈眶。——Independent on Sunday
作者簡介
一九七五年生於雪梨,父母為奧地利與德國後裔。馬格斯.朱薩克可說是當代澳洲小說界獲獎最多、著作最豐、讀者群也最廣的作家。迄今出版《偷書賊》(木馬文化,2005)、《傳信人》(木馬文化,2008)、《克雷的橋》(木馬文化,2019)等書。
「你總是希望每字每句都能完美,要把故事說對、說好。其實我的心情就像書中的主角克雷,他想造出一座最美麗也最完美的橋――可是內心深處,他知道這不可能做到。但是這個嘗試的動作是美好而且了不起的。我在寫這本書時就是這個感覺。」
藉由《克雷的橋》,朱薩克想描繪一個充滿缺陷、彼此恨著又愛著的家族;他想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生命與力道。對於朱薩克的成功,你可以說他擁有與生俱來的寫作天賦,但這一切更可能歸功於他對完美的追求,十三年間持續創作,未曾間斷。「身為作家,我是這樣覺得:其實你一直處於熱身的狀態。就某方面來說,寫書就是為下一本作品熱身。」這是他的創作之道,而在《克雷的橋》之後,我們必能再次迎來他超越自我的下一本鉅作。
www.randomhouse.com/features/markuszusak
Facebook:/markuszusak
Instagram: @markuszusak
Tumblr:www.zusakbooks.com
譯者簡介
呂玉嬋
生於台北,藝術碩士。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

【預購】你值得好好悲傷:我們都是自殺者遺族◎ 高璿圭(譯者:馮燕珠)
Regular price $28.00【繁花似錦雙面書衣設計】
本書與您一起守護最隱密的傷痕,
書衣採雙面設計,閱讀時不必擔心旁人的眼光,
使用繁花似錦背面書衣,即可放心啟程。
§ 一本專為遺族設計的心靈指南 §
「如果接到那通電話,如果那個時間在家,如果那天不要吵架……」
親友選擇輕生結束生命,身為「被留下來的人」,
心理的傷比想像中還嚴重;
韓國第一位「自殺者心理解剖諮詢師」高璿圭,
陪伴你梳理那些不知該怎麼說、也不知能找誰說的痛苦。
【誠摯推薦】
呂芯秦 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理事
廖士程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幾乎所有的悲傷專家都會同意自殺後的悲傷是最困難面對的。我訪談的遺族中,每一位都曾經歷失學、失業或失婚的困境,足見遺族幾乎癱瘓人生的痛苦情緒。我不是在求助,我是在疾呼,這是常態,是必然出現的存在,沒有好或是不好。悲傷本身不是問題,不被容許好好悲傷才是問題。很高興又有更多的人投入自殺者遺族關懷的工作,特別在台灣自殺者親友遺族關懷協會即將成立之際,有《你值得好好悲傷:我們都是自殺者遺族》一書出版。但願有許多遺族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呂芯秦 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理事
「文字平實精準,展現原作與譯者專業實務之錘鍊功深;娓娓道盡這漫長告別的形狀與重量,蘊示受苦之人安頓身心的慈悲法門」──廖士程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
************
當愛的人選擇離開,哀悼的旅程就開始了。
************
在台灣,每年有近四千人選擇以自殺結束生命,
相當於一天就有十條生命殞落,
他們可能是我們的親友、師長、學生、同事、鄰居。
「自殺者遺族」就是指因認識的人自殺而感到痛苦的人,
然而世人往往更想探究自殺者的死因,自殺者遺族的痛苦卻少有人知曉;
他們身陷驟然失去的痛苦,甚至背負著「殺人凶手」的愧疚心情過日子。
「如果接到那通電話,如果那個時間在家,如果那天不要吵架……」
韓國自殺者遺族哀悼諮詢專家 高璿圭 以溫暖如擁抱的文字,
對自殺者遺族輕柔絮語:
傷心難過都是可以的,不需要塵封過去珍貴的回憶;
這次讓我們攤開來,把悲傷好好地曬一曬。
對自殺者遺族,她說:
「死別帶來的痛苦,不需要克服或掩埋,
不如把那些記憶擦乾淨,放在看得見的地方。」
對遺族身邊的人,她說:
「別叫遺族加油或振作,不如給予實際的照顧,或是安靜的陪伴。」
作者簡介
高麗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並完成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後學程。以臨床心理師、心理剖析專家、認知行為治療專家等身分,努力讓在自殺者離開後留下的人能夠沒有偏見、烙印,好好地悲傷,完整地記住故人,好好地說出想說的話。
現為臨床心理專家集團「Mindworks」心理諮詢代表,專門進行自殺者遺族的哀悼諮詢,以及哀悼諮詢專業人才教育,並與二三十世代的女性自殺者遺族共同舉辦自助聚會。曾擔任韓國教育電視臺EBS《紀錄片》、KBS《街頭晚餐》等節目來賓,並在心理學網誌《我的人生心理學思想》中執筆。
譯者簡介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職記者、公關、企劃。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譯有《飛機雲》、《破果》、《外面是夏天》、《我是遺物整理師》等。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預購】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榎本博明 (譯者:駱香雅 )
Regular price $29.00 你也被「認同渴望」給俘虜了嗎?
過度在意他人反而迷失自我價值……
停止情緒腦補,
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認同渴望」打從出生起,就是牙牙學語、練習腳踏車、參與競試等過程中,驅使我們前進的原動力。在父母、師長的稱讚鼓勵下,我們獲得欣賞、渴望認同,並因而不斷成長。
「認同渴望」助你完成了很多重要任務,甚至成就了你。
不過當這股與生俱來的欲望過於膨脹,開始凌駕於你的意志、操弄著你的恐懼、壓抑了你的本性,讓你變得焦慮且憂愁時,就必須思考——自己是否已經被「認同渴望」給俘虜了?
‧對方露出不高興的樣子,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的錯
‧害怕破壞現有關係,不敢說出自私任性的話
‧如果意見對立,因為怕尷尬,不太會堅持己見
‧受人拜託時,很難開口拒絕對方
‧會順著對方喜歡的方向說話
‧總是在觀察周遭人的臉色
‧只要事情能圓滿解決,犧牲自己也沒關係
‧發文後反覆觀看,想得到熱烈回覆與點讚
★ 「認同渴望」為幸福驅動,而非洪水猛獸
過度在意他人想法、渴望他人正面肯定,或許讓你覺得無法隨心所欲做自己,被別人的眼光牽著鼻子走,因而困擾煩憂。
然而如果你因此以為「只要拋棄認同渴望生活就好了!」那就想得太過簡單了。
事實上「認同渴望」不只幫我們成就了自己,也讓我們在人際上更富同理心、溫暖且受人喜愛。「認同渴望」可說是人際關係中必備的重要能量,為每個人所期待的「幸福」驅動。
我們該做的不是丟棄「認同渴望」,而是掌握並使其有益於己,以拿捏好自我願望與他人期待之間的平衡。
★ 以不多不少的「自我」,立於「強烈渴望被喜歡」的時代!
在這個網路社群發達的時代,人們除了現實人際,同時也面對著「網路關係」。隨時能展現自我的社群平台,使人受到關注與評論的機會大增,也令現代人無時不刻感受著「他人的目光」。網路上譁眾取寵的炫耀大會,甚或惡意滿滿的社群暴力,都深遠地影響著現代人的「認同渴望」——更爭奇鬥艷、更戒慎恐懼、更失控也更折磨。
本書作者「榎本博明」點出,在這樣的網路現象加乘下,人們所見的「他人眼中的自己」已過度膨脹。而一旦陷入了這樣的視角陷阱,便很容易迷失自我價值,最終淪為「認同渴望」的俘虜。
為了幫助讀者與「自我認同」共處,本書脈絡地藉由心理學、社會現象進行實例剖析與說明,並提供「人際不走心」的實用技巧,帶你透徹認識、掌控並善用「認同渴望」,取得自我與他人的平衡。
停止自我懷疑,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過度解讀害慘關係,關鍵時候請停止腦補
‧想率性做自己,先學會「自我揭露」
‧越想當萬人迷,真心喜歡你的人越少
‧執著於「他人眼中的自己」時,你眼裡根本沒別人
‧太過玻璃心?「被輕視的不安」惹的禍
‧想獲得認同,就從「理解他人」開始
本書特色
★ 老實說你就是想做自己又想被喜歡吧?一本幫你平衡拿捏「自我×他人目光」的智慧之書
★「認同渴望」去妖魔化,心理學博士帶你擺脫人際不安與焦慮
★「一分鐘內心檢查表」+「情緒壓力因應表」抓出問題點,失衡情緒先冷卻
作者簡介
心理學博士。
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畢業。於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專攻心理學,博士課程肄業。曾任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助理教授等職,現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代表。產業能率大學兼任講師。
著有《社交焦慮》、《終結職場豬隊友指南》、《暴走社會》、《職場致勝必學的人性心理學》等書。
譯者簡介
駱香雅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之翻譯工作。
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感謝生命。
目前譯有《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采實文化)、《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慾望社會》(天下出版)、《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天下生活) 、《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方言文化)等。

【預購】世界一分為二:吳爾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勞倫斯,以及他們的一九二二年◎比爾·戈斯坦 Bill Goldstein (譯者: 張綺容)
Regular price $45.00 天才為何成群地來?
《尤利西斯》、《荒原》成書一世紀,
回望現代主義沸騰喧囂的一年
一九二二年是新舊文學的分水嶺,本書作者比爾.戈斯坦透過當時人物往來書簡、記事與著作的旁徵博引,重構四位傳奇作家──吳爾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勞倫斯──在這一年的軌跡。場景橫貫吳爾芙家的客廳、日內瓦湖、亞歷山大港,遠至美國陶斯部落,除了一窺二十世紀初歐美文壇的景況,也觀見寫作者如何轉化自身的困境與過往,從而淬煉出四部永垂不朽的經典:《達洛維夫人》、《荒原》、《印度之旅》、《袋鼠》,促成「現代」的發生。
「他們把自己的困頓、洞見、文思用全新的語言表達出來,文字與他們的生命史就此如血肉般融為一體:一九二二年彷彿百年前的星空,天才們像閃耀群星一樣匯聚;這一年因此堪稱現代主義元年。」──陳榮彬 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時代的跫音呼喚文人,荒原開綻明日的語言
隨著《尤利西斯》完稿,敲響舊時代文學的喪鐘。現代主義的浪潮打來,有四位作家唯恐不能乘上這波文學運動的浪頭,只能任其淹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霾盤桓不去,冬季流感繼而爆發,在這一年的開始,所有人都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惶然,各種恐懼籠罩,卻也撬開他們通往個人心緒與記憶的道路,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學筆法在眼前敞開……
▍「總算在四十歲時找到方法,開始用自己的聲音來說些什麼。」──維吉尼亞.吳爾芙
看著文友趁新氣象蓬勃發展,吳爾芙卻再度患上流感,被醫生禁止寫作,任憑光陰虛度。靜養沉思之際,她開始將曾經筆下的角色一一召喚齋前……
▍「我想完成一首詩,大約八百到一千行……不知道寫不寫得好。」──T.S.艾略特
為成就文學事業,艾略特破釜沈舟留在英國,荒廢才華於書信。在一次精神崩潰後,積攢七年的殘句,逐步拼湊出一首詩的樣貌,格外精巧而前所未有──
▍「我愛與我死去的共處──我的與別人的大不相同,我的有著永恆的青春。」──E.M.福斯特
福斯特年少成名,之後再沒有產出作品,被世人誤認已死。愛人去世以後,他拾起擱置多年的手稿,為了令他的愛不朽,也為了忘卻這份愛。
▍「就算與世界為敵、甚至與英國為敵,也要英國到了骨子裡。」──D.H.勞倫斯
崇尚「赤裸裸的自由精神」的勞倫斯橫渡大海,冀求於浪跡天涯中發現樂園,迎接他的總是殘破不堪。為了掙脫困境,勞倫斯偶然搭上開往澳洲的船班……
專文導讀
陳榮彬 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聯合推薦
朱偉誠 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朱嘉漢 小說家
崔舜華 作家
張惠菁 作家
童偉格 作家
黃崇凱 小說家
鴻鴻 詩人
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
各界推薦
「新奇、莊重、全面而盛大、情景躍然紙上。」──《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比爾.戈斯坦絕妙地解釋了為什麼一九二二年是英美文學的分水嶺。這是對於理解英美文學,尤其是維吉尼亞.吳爾芙、T.S.艾略特、E.M.福斯特、D.H.勞倫斯,非常重要的著作。」──《華盛頓郵報書評》(The Washington Book Review)
「迷人且引人入勝的故事。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創造了一個原創的、感人的、有時諷刺有趣的描述,塑造了英國文學的新方向,融合了豐富的細節,構建、分層一層一層,直到完成令人滿意的文學群像。這是戈斯坦個人的勝利。」──《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一部經過廣泛研究、極其細緻與清楚的文學史,蘊含豐富的人物傳記查考……戈斯坦從各方各面細探一九二二年這關鍵的文學年,闡明了這些飽受折磨、有遠見的人必須克服一切,才能『促成現代的發生』。」──《書單》雜誌(Booklist)
作者簡介
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為《紐約時報》網站圖書專欄的創始編輯,二O一O年於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取得英文博士,目前為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週末今日紐約》(Weekend Today in New York)撰寫書評、訪問作家,並替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羅斯福公共政策研究院策劃公共活動,寫作《世界一分為二》期間,榮獲麥道爾藝術村(MacDowell Colony)、穎多社團法人(Corporation of Yaddo)、優克羅斯基金會(Ucross Foundation)等獎助。
譯者簡介
張綺容
中華民國筆會會員,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現任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譯作包括《九品脫:打開血液的九個神祕盒子,探索生命的未解之謎與無限可能》、《死亡賦格:西洋經典悼亡詩選》、《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傲慢與偏見》、《大亨小傳》等二十餘本,熱愛翻譯。

【預購】光與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紀思潮、大航海與 現代歐洲的誕生◎ 威廉·曼徹斯特 William Manchester(譯者: 張曉璐, 羅志強)
Regular price $45.00 這一千年,照亮世界的只有火、火刑,以及被燒焦的殉道者。
——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這本書我看了四遍。」
——故事人氣專欄安妮的午茶八卦時間:「絕不能錯過的超濃縮歐洲千年史。」
馬丁路德、伊拉斯謨、米開朗基羅、達文西
湯瑪斯・摩爾、喀爾文、亨利八世、麥哲倫……
——一個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改革家、藝術家、探險家
在一個殺人、竊盜、強姦、暗殺多到史無前例的時代,
當反智之火燒去理性,啟蒙的火種如何降臨?
歐洲的中世很漫長,在這個充斥火刑與無知的一千年,文明處於崩潰與重生之中。這時一顆火種出現了,那就是人們對贖罪券的反抗與對教廷的質疑,接著馬丁・路德崛起,宗教改革的烈焰成為文明重生路上的第一道光束。
接著是對無知的抵抗,大量書籍著作普及,此時出現了第二顆火種,照亮了知識和對藝術之美的追求。於是打破固有文明地域、尋找新世界的渴望刺激了大航海時代來臨。隨著殖民帝國的瘋狂探險,麥哲倫帶著船隊出發,找到了貫通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黃金之路——麥哲倫海峽,新航路的開闢,將世界完整呈現在人們面前。
● 一個殺人、偷盜、文盲、淫亂多到史無前例的時代。理性讓人起疑,愚昧引人前行。從驚心動魄的騎士傳說到殘酷野蠻的宗教審判,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中世紀更令人恐懼敬畏。
● 卻也是「普羅米修斯們」誕生、在各處播下啟蒙火種的年代。以伊拉斯謨為首興起的人文主義思潮,以馬丁路德為首的宗教改革運動,從璀璨奪目的啟蒙思潮到雄心勃勃的環球航海,也從未有一個時代比中世紀更令人興奮驚嘆。
著名歷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以引人入勝的筆觸描寫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之前,中世紀人們生活的各種面向,以及野蠻無知、教廷崩壞、人文主義、科學崛起及航海探險等如何深深影響著那個世代的人們。
宗教改革砍去了歐洲的腐化腦袋,文藝復興在偉大藝術家的努力下找回了社會活力,作者以其一貫細膩生動的敘事風格,以及描寫歷史的優雅和嚴謹,帶領讀者領略從搖搖欲墜到涅槃重生的歐洲中世史,展現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改革家、探險家、藝術家、詩人,以及一段波瀾壯闊、黎明破曉的年代——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
●那是一個巴別塔的時代———
沒有鐘錶、警察和通訊軟體,
人們只知道魔法和巫術、女巫及惡龍,
殺害那些異教及冒瀆其信仰的人。
●也是一個反智的時代———
充斥著無止境的迷信、腐敗、暴力、反智和無知,
政府高官和宗教領袖沉迷於火刑、酬庸、謀殺、淫樂和販售贖罪券。
●是一個「雜草蔓延至上帝的葡萄園」的時代———
馬丁・路德將腐敗的教宗通諭扔進火堆,
「因為你敗壞了上帝的真理,願上帝在熊熊大火中將你毀滅。」
●以及天堂和地獄每隔24小時就會輪替的時代———
宇宙的浩瀚無邊和深不可測構成對基督教的最大威脅,
而夢想家麥哲倫在此時把世界航行到人們的眼前。
本書特色
1.一翻開即是中世紀大事紀,並收錄有大量中世紀版畫、插畫和油畫,可有效輔助愛史者閱讀。
2.本書描寫橫跨十個世紀的歷史與文化波動:人文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發展、歐洲人征服海洋、挑戰教會高壓統治以至推翻封建壓迫……可說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3.國外編者與審定者為本書加入大量且細緻的注解,為極富收藏價值與閱讀樂趣的歷史參考書。
作者簡介
古根漢學術獎、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獎章得主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記者及傳記作家。主要著作包括《光榮與夢想》(The Glory and the Dream)、《克虜伯的軍火帝國》(The Arms of Krupp)、《總統之死》(The Death of a President)、《邱吉爾:最後的雄獅》(The Last Lion)等,其作品在全世界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出版。.
1922年出身於藍領階層,曾擔任報社記者,二戰期間負傷,後與同為軍官的約翰・甘迺迪結下深厚友誼,並於甘迺迪當選總統後多次為其撰寫講稿。後進入大學擔任教職。
不同於一般枯燥厚重的歷史書,其細膩優美且描摹傳神的文筆與切入角度廣受讀者歡迎,《總統之死》即暢銷超過百萬冊,並曾因《美國凱薩》(American Caesar)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重要著作《光榮與夢想》更被譽為美國斷代史經典。
曾榮獲古根漢學術獎,2001年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獎章。2004年逝世於家中。
譯者簡介
張曉璐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會員。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與日語雙學士,資深筆譯及口譯。
羅志強
曾參與過多部合譯作品,現旅居國外。
【預購】「鬼滅之刃」戰鬥人生生存語錄:52個閃耀著愛和熱血的心靈應援金句◎ 藤寺郁光(譯者:王詩怡)
Regular price $31.00 人生是一場戰鬥,你要找到讓自己閃閃發光的金句!
【書籍裝幀說明】
你的每日戰鬥生活,就由「PVC鬼滅語書衣」+「閃亮金句貼紙」
為你有事去小人,沒事增勇氣,每天給你一點正能量。
1「PVC鬼滅語書衣」
使用高級柔軟的PVC製作書套書衣,
並佐以紅、白、黑色墨,賦予文字愛、勇氣、力量的意涵
2閃亮金句貼紙
精選「鬼滅之刃」名人語錄,並以金色貼紙加強金句的力量。
★狂銷80,000,000冊《鬼滅之刃》角色名言集結
★碾壓日本AMAZON各大熱銷榜
★收錄日本小學生票選「2020最仰慕的人物」TOP 10之人物金句
★日本年輕世代認證「史上最棒的勵志書」
作者簡介

【預購】鎧甲的裂縫◎ 安娜·戈華達 Anna Gavalda(譯者:許雅雯)
Regular price $35.00 「當燈光重新亮起、夜已過半、酒成佳釀、鎧甲微裂、唇舌鬆懈,我們開始轉向鄰座的客人,播放自己主演的電影。」
安娜・戈華達繼讓她一夕成名、在法國銷售百萬冊的首部作品《我希望有人在什麼地方等我》以後,睽違二十年,推出全新小說集。
七個皆是從第一人稱講述的故事,優雅、誠摯、細膩,關於習慣在生活中武裝、不擅長說出自己感受的人們,卸下心防,坦承脆弱,暴露出鎧甲上的裂縫。
• 都會少女露德蜜拉不情願地被好友拉著出門派對,在歷經一夜冒險後獲得意想不到的禮物
• 剛剛喪夫的寡婦與一名正經歷著一段無力感情的女子,兩人的一夜長談
• 卡車司機阿強的狗死了,他在尋找地點埋葬牠的途中,回憶起種種往事
• 在麥當勞裡的一場耐人尋味的約會,男子費盡心思討好他甜美的情人
• 一名平時職業就是在評估情況與釐清責任歸屬的父親,到校處理一樁小兒子與同學的糾紛
• 企業家保羅獨自一人在異國的飯店房間,試著透過書寫緬懷與接受一位好友的死亡
• 剛參加完前女友婚禮的男子,在隔天回家的火車上帶著嚴重的宿醉浮想聯翩,邂逅了兩名同車廂的年輕女孩
「《鎧甲的裂縫》裡頭有很多『人』,這些人都深陷在孤獨之中。有露德蜜拉、有保羅、有阿強,其他人則沒有名字。他們只說『我』。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夜晚說話,都在一段他們無法好好區分日夜的生命階段裡說話。他們為了把世界看得更清楚而說話,他們揭露自己,吐露心聲,他們敞開、剝除了自己的鎧甲。並不是所有人都成功辦到,但光是看著他們嘗試,就讓我深受感動。」 ——安娜・戈華達
媒體盛讚
「戈華達又一次證明了她是人類生活處境的優秀觀察家,並且總是能在作品裡體現出她纖細迷人的人文思想。」——Le Parisien
「戈華達以誠摯、細膩、溫柔與慷慨的眼光看待她筆下孤獨的角色們⋯⋯我們時常盼望著能夠讀到這麼棒的故事。」——Version Femina
「戈華達帶著她的優雅,再度回到當初使她成名的領域——短篇小說。」——Le Figaro
「隨著失去、家庭、個人與「連結」的力量等主題不斷迴響,這本短篇小說集是對人性精神的一首溫柔頌歌。」——Publishers Weekly
「戈華達撰寫的故事總是暖心,充滿著文化、情感與深思熟慮的體貼。」——The Telegraph (UK)
「戈華達打造了一部無比親密且栩栩如生的作品。她在喜悅與悲傷的切換上有著驚人的天賦⋯⋯她精心修飾的句法讓人察覺不到她的苦工,只能為成果鼓掌喝采。」——Lire
「戈華達文字裡閃閃發光的魯莽與她那孩童一般、充滿愉悅的世界觀,令人無法抗拒。」——Marie Claire
作者簡介
1970年出生於巴黎。1999年,安娜・戈華達在擔任高中法語教師期間,出版了她備受讚譽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我希望有人在什麼地方等我》,這本書在她的家鄉法國售出了超過七十五萬冊,並於2003年由企鵝蘭登書屋在美國出版。接下來,戈華達陸續出版了三部於歐洲各國都相當暢銷的長篇小說。她的第一部長篇《我曾經愛過》於2009年被翻拍成電影,而另一部小說《在一起就好》的改編電影《巴黎夜未眠》則由知名法國影星奧黛莉・朵杜主演。戈華達的小說如今已被翻譯成超過四十種語言。她現居巴黎。
譯者簡介
許雅雯
台灣屏東人,清大中文系、高師大華語教學所畢業,多年前離開教職後以安娜・戈華達作為起點開始鑽研譯事。如今與戈華達再度相逢,試著從鎧甲的裂縫中體會生命的滋味,並以文字傳達給讀者。小說譯著包括《父親的食譜筆記》、《世上沒有純粹的黑》、《更好的人生》、《我曾經愛過》、《比特幣大騙局》等。

【預購】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西格麗德·努涅斯 Sigrid Nunez(譯者:張茂芸)
Regular price $31.00 愛到極致,在你最最孤獨的時刻,卻只能這麼問。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誠品/博客來雙選書《摯友》作者矚目新作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林沛理(《亞洲週刊》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
★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書、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娛樂週刊當月推薦、觀察家報秋季好書、時代雜誌秋季好書
★ 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好書、CNN電視台當月選書、科克思書評當月推薦
★ 哈芬登郵報當月最期待十大好書、哈潑時尚雜誌年度好書
好友病了。而她特意來求助的,卻是難上加難的一題:陪我走到最後。
女人答應了,卻沒想到這竟是一趟徹底孤獨的冒險,因為──
就算是找到了最能安安靜靜生活的美景勝地;
就算是能擁有相互打趣、扶持、共享品味接近的美食閱讀影像、一同聊聊回憶的時光;
甚至就算是她倆能夠同甘共苦一段;
等到最終那日來臨,她與罹病的好友,終究還是要孤身一人、獨自面對各自全然不同的那段冒險……
只不過在那之前,仍有許多可記下的,心思、糾結、笑鬧、傻氣……以及旁觀他人痛苦的痛苦,
而縱有再多的苦不堪言,終將在怯怯發問「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裡,一一鋪展、細細袒露。
唯一比看自己老去更難受的是,看所愛之人日益衰老。
……然,我不會忘記我倆最後共享的歡笑。
感動推薦
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郭強生──專文推薦
一頁華爾滋 Kristin
作家 平路
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林沛理
作家 馬欣
作家 蔣亞妮
作家/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鄧小樺
演員/作家 鄧九雲
導演 盧建彰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
「在她筆下所有故事都是愛的故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杜威.迦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各界好評
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郭強生(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人到暮年,朋友凋零。患有不治之症的好友決定自行了斷,卻要求你在她動手的時候陪伴在側,你會答應嗎……努涅斯做出的高難度動作,是將「在死亡面前友誼不堪一擊」這個主題的潛藏喜劇性(comic potential)發掘出來,結果寫成一部悲喜交集,令人既捧腹又感傷的佳作。──林沛理(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女人的故事往往是悲傷的故事。」努涅斯一慣將世事看得如此透澈。如果說,《摯友》是一部寫於死亡其後的故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便是一場死亡現場如潛覽環礁般的展覽;延續著她對語言、文字的思索,生命不正是一場文學實境秀?「無論我們多努力把最重要的事化為文字,卻總是像穿木屐踮腳尖跳舞。」努涅斯總能在絕望與告別中翩然起舞,包藏著那麼多的悲傷,卻依然溫暖。──蔣亞妮(作家)
愛、死亡、友誼、同理與滿滿的智慧。我真是崇拜努涅斯。──珀拉.霍金斯(全球暢銷書《列車上的女孩》作者)
需要超越智慧才能寫得出夠有智慧的作品,需要某種類似夜間飛行的回音定位能力,精準描繪感應,述說你此刻何在……不論那有多難,努涅斯就是有本事辦到。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這本書如果不是跟《摯友》一樣好,就只能說是更棒了。書中有哀傷,也相當逗趣,講述我們磕磕絆絆走向死亡,那不正如我們常常是笨拙應對每件事情嗎?──杜威.嘉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作者簡介
「我想專心把一件事做好,而這件事就是寫作。」
生長在紐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巴拿馬華人。在巴納德學院讀大學,而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努涅斯陸續擔任《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巴黎評論》《紐約客》等雜誌的撰稿人,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任教,也在多所大學擔任訪問或駐校作家。作品曾收錄在多本選集,包括手推車獎選集與美籍華人文學選。其中一則短篇曾贏得2019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獎。這之前她也曾獲頒懷丁作家獎、羅馬文學獎、柏林獎學金。
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除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還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美國辛普森/喬伊斯.卡羅爾.奧茲文學獎決選,以及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出版三年後仍獲獎不斷。台灣於2020年出版後,亦廣泛獲得各界好評,並榮獲誠品、博客來雙選書。
最新作品《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在備受各界矚目下出版,並大獲媒體、評論家讚賞,《時代雜誌》甚至形容本書是「描繪痛與失落的精美工筆畫」。
她同時也是《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的作者。
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張茂芸
譯過書、新聞、文案、影片字幕,和許多難以歸類的文字。獲澳洲國家口譯暨筆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譯作包括《太多幸福》《如何聆聽爵士樂》《地球盡頭的盡頭》。近期譯作為《消失的匿名小說家》。

【預購】拋掉書本上街去◎ 寺山修司(譯者: 李佳翰, 嚴可婷)
Regular price $35.00 當太宰治成為青春的標籤
寺山修司則撕掉了所有標籤
你是否對人生感到厭倦?
是否有想逃到某個遠方的渴望?
七O年代的疲憊感,抑鬱吶喊,憤怒……蔓延至此刻,
但時代的攪拌器無法磨碎的是人的想像與意志。
家庭劇去死吧/把家像內褲一樣丟掉/裸體也是一種造反/你也可以當黑道/離家出走入門……
顛覆的話語,只是想挑釁你的僵化;惡的變裝,只想煽動你的感知;
寺山修司唯一關鍵字:拋掉書本上街去。
各方推薦
◆劇場界、文學界專文推薦——
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要有一個「寺山修司」。──黎煥雄/劇場導演
特別強烈地吸引嗜讀文學的青春期少年少女,讓人病狂般地深愛;但卻也如麻疹一般,在青春期過後,人們就會免疫。──盛浩偉/作家
◆日本讀者五顆星推薦——
「如果更早與這本書相遇就好了。不,即使是到了這個年齡,能與這本書相會真的太好了。」
「如果沒有認識這本書,真的是一件非常浪費的事。這本書中非常多是父母、手足或是恩師們都沒有教我的東西。」
「『能夠讓人活得光明的養分』,是這樣一本書。」
「即使是現在的孩子或是大人讀起來都會非常有趣的一本書。我想這就是寺山修司厲害的地方。」
「標題非常棒而且刺激。而且,內容也沒有愧對標題。非常厲害!」
「現代的年輕人請你們一定也要歷經這本書的洗禮。我認為這是本不會隨著時代往前而價值消逝的書。」
作者簡介
有「語言的煉金師」「昭和的石川啄木」「日本異色大師」「賽馬評論家」等各種稱號。
他是詩人,是導演,是小說家,是影響日本近代視覺美學,劇場藝術第一人。
他是前衛符號,是悲傷青春的歌,是革命新浪潮;
多才多藝,早逝的生命,讓他的一生成為無可匹敵的傳奇之謎。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弘前市。中學生時期在學期間即發表小說、短歌、俳句,之後陸續投稿於校刊,積極參與全國學生俳句會議,並編輯俳句雜誌。
一九六O年前後開始涉足影視編劇和電影導演工作,代表作有《死在田園》《拋掉書本上街去》《上海異人娼館》等,是日本新浪潮的核心人物之一。
一九六七年,創辦實驗劇團「天井棧敷」,掀起了日本小劇場的高潮。
一九八三年五月,因肝硬化逝世。
一九九七年,寺山修司紀念館在青森縣三澤市成立。
譯者簡介
李佳翰 (第一章至第三章)
台北人,一九七O年生於台北,東吳大學修習法律後赴美、日求學,曾任職出版社國際版權、文字編輯。閱讀多雜食,從動漫影音至社科人文皆略有涉獵。
嚴可婷 (第四章)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譯有白洲正子《有緣》、鹿島茂《古書比孩子重要》、四方田犬彥《天才的餐桌》等,入選誠品、博客來、Bios Monthly、Openbook選書、誠品閱讀職人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