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變◎黃凱德
Regular price $18.00本書收集了本地作家黃凱德過去創作發表的十部短篇小說,除了在本地報章發表之外,部分短篇小說也曾被翻譯刊載在外國的文學平台。從殖民地年代跨越到獨立建國時期,雖然時空環境迥異,但是小說裡的故事環節與背景,皆建立在真實的歷史事件。這是凱德的「新加坡故事」,或者像法國學者李歐塔所謂的「小敘事」,志在重述那些微小的,可能被遺忘的時代斷層。除了歷史的逼真想像和生活的寫實描繪,小說還有另一層相似的旨意,人物除了作為情節推動的主體,從他們的身上,同時也可以看到某種社會和文化的隱喻指涉。無論是在騷動的年代中的成長紀事,或者是急速都市化底下的掙扎求存,整本小說集要探討的主題,其實正是在時間的流動和變化中,我們集體的期盼、焦慮和感知。
WhyNot 不為什麼 - Vol. 3
Regular price $15.00 Sale price $5.00
【專題】
破解文學語言亂碼
中英作家交心不較勁
馮啟明╱小葉子╱嚴俊傑
馮啟明:「對很多作者詩人而言,那都是直接影響他們的事件,例如政治、性別等課題,對他們而言他們不僅在『創作』那麼簡單,而是書寫自己的人生,並非常認真、莊重。所以那份關聯性、活力和參與性是難免的。」(頁 62)
小葉子:「我的想法是:我寫的東西永遠會有進步的空間,也必須給大家評論的空間,發別個人意見的空間,因為這就是讀者起著至關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頁 71)
嚴俊傑:「詩畢竟還是具有虛構性質的,不是自傳,所以,詩人必須在兩者(虛實)之間自己找到平衡點無論是四六、三七或者其他比例。」(頁 77)
【專欄】
小鄺
小鄺的豬邏輯 | 我的最佳損友
張國強
雕文工坊 | 閱讀的副產品——寫作
劉曉義
劇場 | 上台和台上
許通元
性/別 | 新加坡完全沒有同志文學——《騷動》算是新加坡同志文學?
【收錄作品】
詩
明慧◎打卡後的面包、長發(共2首)
小葉子◎我的國家、硬。軟、風花雪月(共3首)
呂育陶◎味來城市之食裝表演(共1首)
孤星子◎消滅眾神(共1首)
張國強◎公積精、妳迷失了嗎?(共2首)
黃文傑◎大而無當之新解、暴力、我們是誰的孩子、怕(共4首)
周得成◎每天的功課(共1首)
陳偉哲◎雙人床——給K(共1首)
遊思年◎河流主義流程(共1首)
文慧◎習慣之中、傳宗(共2首)
空·龍貓◎狙擊、病例(共2首)
吳韋材◎夜裏他醒來(共1首,附圖)
Could you 潘皙琳◎雙面膠、應酬(共2首)
榛果◎無奈的資本主義?(共1首)
雲◎成長的矛盾(共1首)
散文
J◎關於他的幾件事
無◎原鄉情濃
紙豪◎大學必做的事
蔡玉卿◎白色壹周
阿嗅◎圓圓圈
小說
梁海彬◎集昔閣
榛果◎三只截然不同的貓
陳嘉煒◎愛情故事
張國強◎沒變形記
阿青◎孤獨的小鳥
——《WhyNot 不為什麼》(文學雜誌),第三期,2015年1月。
雨花雲蕊舊月落◎李天葆
Regular price $25.00浮生味
記得廚房裡總有一盒「躍進」牌乾菜筍——大概孩提時代便見識了,長方形的盒子;是雪菜乾混合了筍乾?封面分明畫得一清二楚,兩樣事物並列依偎著;是浙江余姚特產,介紹文說明是用來「燒烤麩、燒肉燉鴨、烤毛豆子……」打開來一陣甘香——但以上所述的盡是浙派菜,乾菜筍輾轉來到東南亞,怎麼是會來燒烤麩。十多年前在上海,吃過烤麩,有沒有加菜乾未必記得,豆瓣醬似乎是有的。我是麵製品的擁戴者,看王宣一寫吃,說烤麩可以家裡親手做,讀後飢火大盛。我媽是煮老人麥片時擱一些進去,那菜乾先要用水草草洗過,一下子即可,免得把咸味洗去了——煮好的一碗熱騰騰稠粥,咸香微甘,很有滋味。矯情一點,難保不會扯到嚼菜根香,領悟平淡之道。自己私下煮過一兩回,看來那菜筍乾洗得稍久,祇剩些微菜香,咸氣全失——更清淡,更像體會淡味自悠長的境界。
吃到最清淡,不過是白粥——小時候拔牙,止痛了沒多久,祇好吃粥,配醬油,還有罐頭菜心。那深褐色小瓣菜心,確實爽脆入味;祇是一想起,恐怕有臥病的錯覺——像是平日好好,自然不去碰這樣的食物。白粥單調,偶爾打一個蛋下去,趁熱吃,仿佛那種營養溫飽也來得很豐豔似的——蛋白蛋黃在碗裡開了花,粥色漸化為淺金嫩黃。後來竟然學會吃皮蛋——他們叫它松花蛋、千年蛋。醃製極其入味到家,剝殼,茶晶剔透的膠狀體,裹住了一丸灰青黏綿的「糖心」,異味愈重,那泥漿膏狀的精華更屬上等,與清湯寡粥一同吃,真的絕妙。茶樓早市的廣東粥品,大都煮得濃稠,是磨了米漿,另加味精熬煮,單點一道皮蛋粥,也是很飽肚的——某些樓面頭手毫不吝嗇,捨得放一兩個皮蛋,切一大把姜絲蔥花、麻油澆淋,坐在鬧語盈耳的一隅吃著,頗有情調。
用所謂電子慢煮鍋熬粥,倒是方便——另買一方雞胸,煮熟了,撈上來剝成絲狀,放進粥裡,成了雞絲粥。花生先浸泡,入鍋再煮——好在不必怎麼探顧火候,幾個鐘頭後,揭開厚玻璃蓋子,芳香撲鼻。祇是一大鍋,要連吃兩天,可卻不見得膩得倒胃,反正一人對付著,簡單得很。其實煮一道馬鈴薯泥也行了:一隻絳紫色深碗,加洋蔥柑欖油,油鹽酌量,攪絆即成——半中不西的沙拉,倒是懶漢的恩物。犯了那一條筋不對的時候,也會大炒特炒:一個大鍋,一隻平底鍋,爐開火熱,一把鏟子劃動得如山響,仿佛大廚。長壽麵馴服地躺在開水裡,另一盆子水等著「過冷河」——浮生多變,隨舟過渡,來不及感嘆岸邊風光,唯平常日子入口的滋味,好歹是實實在在的。
祖籍廣東大埔人,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十七歲開始寫作。
已出版著作包括散文《紅魚戲琉璃》、《紅燈鬧語》、《斜陽金粉》、《珠簾倒卷時光》。人物傳記《艷影天香》。小說集《桃紅鞦韆記》、《南洋遺事》、《民間傳奇》、《檳榔豔》、《盛世天光》、《綺羅香》、《浮艷誌》等。
繪著簡介:陳沛珛
插畫接案工作者。
曾出版繪本《一直一直躺著睡》。 目前也嘗試創作圖像小說。
個人網頁:www.behance.net/peihsiu
試閱
〈這個時代,我們都需要冰箱〉
買了那種酒店才有的小冰箱,就讓親人一直埋怨至今——其實也真是的,除了不佔位置之外,裡頭空間狹仄,能存放的事物實在不多。於是那些蔬菜水果稍微買多了,就挨挨擠擠的塞進去,久了,還要一樣樣掏出來辨認,確實是笑話。最早之時,不過圖個方便,做一個樣子意思,有個箱櫃擺放冷飲,看電視不愁沒有潤喉劑,作用祇是點到為止——誰耐煩要大規模的囤積居奇?但是體積稍小,還要找個矮茶几來墊放,裡面也沒有燈泡,打開來每每被誤會壞了。可是時間過了,也就習慣——它成了廚房裡一員,頂上陸續加放了雜物,比如一個紙盒,盒裡疊疊層層皆是紙包飲料,美祿好力克之類的,後來連中國玫瑰紅熱水瓶也上了架,那所謂低膽固醇雞蛋買回來,一托托纏排上去,也不怕危險。接著也沒有人覺得這冰箱怪——習慣性累積,到底逐漸認同了它的存在。
以前服務的杏壇單位茶水間有個冰箱,墨綠色,有一陣子與一個寶島太太混得熟,她每早拿蔬果存放冰箱,用以果汁機打汁,我則與之相約吃這精力湯——卻屢屢遇見這茶水間後邊休歇房裡蹣跚出來的女上司:她釵橫鬢亂,花容憔悴,手環抱枕;我大抵就認識到甚麼是特權的極致。女上司貪小便宜的習氣很重,每有研討會餐點的甜品小點,她索性拎塑膠袋子裝個夠,拿不回去就扣押在茶水間冰箱。她意欲推冰箱門而有所顧忌的神情,一直揮之不去——其大膽遠不及另一位位高權重的好姐妹:夫家經營的糧食生意,她即大剌剌地捧住一包包貨周旋辦公室,工作量小則用來頻頻開會,會議記錄丟給新人做,「新人新豬肉」,可是每人連上期會議記錄複印本都欠奉,完全省略覆准前期議案——她拿來應付上頭就夠,沒必要給大家看。政治動物無處不在,她大概就是前世便屬於史前即鍛煉好的一流品種;國家朝野政黨正需要人才,宦海廝殺用得著。時間用在何處,是看得出來的:是非人情的分派不在話下,靜觀各路人馬的來龍去脈,擇弱而噬,行事大多潛伏在背後。兜口兜臉地破功,如潑婦罵大街,破壞了她雍容堆笑的美好形像,僅此一次——元氣大傷,她午夜夢迴理應悔不當初。我與寶島太太小憩,飲著健康的綠色精力湯,講著不著邊際的閒談,眼裡看著滿樓飛飄政治異味,政治怪物嚎叫,祇能肚子裡「腹誹」,或者當作追看連續劇——事後即使是當事人也轉身化為旁觀者,滴血的心就擱在冰箱裡冷藏。
學校裡根本就是做張做致弄虛作假的好場所——「又要做人,又要演戲,很不上算」愛玲女士名句一矢中的,祇有天賦異稟者可青雲直上,不是聖人就是撈家。餘者庸庸碌碌不過為三餐溫飽,夾在多層裡充當夾心人,慣了就「死豬不怕燙」,生活安穩無波地乘舟過江,一樣的結婚生子,等退休,等發財。對於走路搖搖擺擺的未來主人翁,「上學是帶給個人平庸的第一步、明明就有許多值得教值得學的事,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這不是我的句子,是那個肩膀站著烏鴉的男主持人說的。他「惡毒」的認為學校是「年輕人的停屍間」——這可不是巨大的冰箱麼?肉體逐日成長,餵養我們自以為重要的精神糧食,衡量過的長肉劑,計算過的營養素,思想發展即冰封在結霜的冰格裡,老早在孩提時代就昏迷,甚至死亡。
推開冰箱門,冷涼氣息撲面而來——哪有甚麼,早逝的魂魄到底遠走,活著的,其實都自認幸福的。
These Foolish Things & Other Stories
Regular price $19.00This debut collection by Yeo Wei Wei explores the realms between private selves, past and present, through vivid and haunting motifs—a singing bird, a lost soul in a yellow umbrella, an ivory carving, the diary of an ex-boyfriend's father. Revealing the regrets, obsessions, loss and sorrow of events in everyday life, These Foolish Things & Other Stories is a compelling piece of work ready to haunt, delight and touch its 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