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新加坡出版 Singapore Publications
- 海外出版 Overseas Publications
- 詩 Poetry
- 散文 Essays, Non-Fiction
- 小說 Fiction, Novels
- 雜誌 Magazines
- 評論/論文 Critics
- 文學與文化研究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 生活哲學/勵志 Lifestyle & Self-help
- 同志主題與商品 Queer Titles & Merch
- 繪本/漫畫 Picture Books / Comics
- 兩性關係 Love & Relationships
- 親子關係Parenting
- 其他 Others

【預購】不辭職,就辭世!【廢療系社畜的162個無用反擊】◎金景喜(譯者:Tina)
Regular price $26.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我的年假不是我的年假,
但別人的工作都是我的工作!
加班費在有跟沒有之間,但加薪和年終,沒有就是沒有!
但別人的工作都是我的工作!
加班費在有跟沒有之間,但加薪和年終,沒有就是沒有!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遲到半分扣時薪,提了離職才加半K薪!
一介社畜不求名不求利,只求甩出辭呈時,老闆臉上的不可置信!
(但是…看看存摺,難道只能繼續當社畜?)
再不辭職,就要辭世!!!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 才剛踏進公司,就想登出人生ಠ_ಠ
✓ 每到週日晚上,就希望自己得絕症……
✓ 問天問樂透問塔羅牌,請問明天適合辭職嗎ಥ_ಥ
很遺憾,你罹患的正是社畜病。這本廢療系社畜語錄將是你的速效處方簽!
★我們與離職的距離,只差一條被慣老闆剪斷的理智線…
「喂!你這個怎麼這樣處理啊?!」
「組長,我好像是第一次看到這份文件耶?」
「喂,你昨天才弄好的,說不知道像話嗎?」
「我昨天休假。」
「啊,對了。這個是OO弄的。」
那個××××××××!
今天髒話又進步了。
★社畜的心聲,我懂你的明白…
拜託身體,一個月至少流一次鼻血吧。
最好很明顯地滴在報告書上,會議中流下雙邊鼻血也無妨。
如果將思考離職的次數算成上班時數,我的退休金根本是高層等級。
對於沒有夢想的我,公司給了我夢想。手刀下班的夢想。
★沒試過怎麼知道,離職的幸福滋味…
「下週六要去登山,所有人都要參加。」
職員們的表情立馬皺成一團,而我卻在其中歡呼。
我這週離職耶!
經歷兩次就職、兩次離職,
作者搞笑記錄那些為了「掙一口飯吃」所經歷的辛酸苦辣,
也寫下實現離職的夢想後迎面而來的徬徨不安。
無論你正在努力工作,或是暫時離開職場休息,
這些文字都能為你帶來剎那的療癒!
本書獻給所有
夢想著有天能對主管丟出辭呈的社畜們。
沒有勇氣把辭呈甩在老闆臉上?
沒關係,就讓「廢療系社畜語錄」療癒你我吧!
作者簡介
金景喜(김경희)
在母親的肚子裡觀看1988年首爾奧林匹克,是個對自己出身的都市有強大自豪感的仁川人。出版了記錄兩次入社跟離職,書名為《不辭職,就辭世》的書。雖然夢想用話語跟文章讓人歡笑,但其實就算看著不認識的人的結婚照片,也會感動得流下眼淚,接到前公司「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回來」的電話時也是。DNA裡名符其實地烙印著奴隸兩個字,而將此特點掛在自己嘴上的厚臉皮也是其魅力。
金慧姈(김혜령)
於1991年誕生於首爾。喜歡書本與圖畫,從延世大學生活設計學系畢業後成為插畫家。在需要圖畫的地方畫畫並生活著。
譯者簡介
Tina
自由譯者,目前主要從事商品、網頁與書籍等翻譯。
賜教信箱:f771109@hotmail.com
金景喜(김경희)
在母親的肚子裡觀看1988年首爾奧林匹克,是個對自己出身的都市有強大自豪感的仁川人。出版了記錄兩次入社跟離職,書名為《不辭職,就辭世》的書。雖然夢想用話語跟文章讓人歡笑,但其實就算看著不認識的人的結婚照片,也會感動得流下眼淚,接到前公司「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回來」的電話時也是。DNA裡名符其實地烙印著奴隸兩個字,而將此特點掛在自己嘴上的厚臉皮也是其魅力。
金慧姈(김혜령)
於1991年誕生於首爾。喜歡書本與圖畫,從延世大學生活設計學系畢業後成為插畫家。在需要圖畫的地方畫畫並生活著。
譯者簡介
Tina
自由譯者,目前主要從事商品、網頁與書籍等翻譯。
賜教信箱:f771109@hotmail.com

【預購】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譯者:張美惠)(繪者:Dinner Illustration)
Regular price $31.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心理諮商創舉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完美結合心理學的經典之作
授權10個語言版本,自1997年起長銷20多年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完美結合心理學的經典之作
授權10個語言版本,自1997年起長銷20多年
──────── 只要我們的情緒真正獲得理解,就能有成長的機會 ────────
藉由蛤蟆先生和心理師的10次諮商,演繹心理諮商全過程,見證療癒與改變的發生。
讓我們與蛤蟆先生一起走趟心靈成長的旅程,探索憂鬱與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究竟來源於何處,反思童年經歷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閱讀本書,將可深刻領略此句名言之妙,和蛤蟆先生一同經歷心理探險、重拾自我的洗禮。
【內容簡介】
這本老少咸宜、令人愉悅的作品,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孩和成人,學會分析自己的感覺,發展情緒智商。到了書末,他恢復了以前的開朗,展開全新的旅程。
故事中涵蓋憤怒、潛意識、自我審判、兒童的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適應性兒童、挑剔型父母、共謀、情商等心理學理論。將心理知識巧妙融入故事情節,解析20多個心理學專業名詞、可說是展現心理諮商療程的標準範本。
【《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尺寸:6.5×9cm
紙張:凝雪映畫美術紙 240g
數量:一組共三張
印刷:特別色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心理諮商類暢銷 第1名
當當網心理學類暢銷榜 第1名
觸動推薦
作家、Podcast 主持人 冏冏(余玥)
作家 吳曉樂
演員 姚愛寗
作家 張西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正向心理學專家 劉軒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予昕
(依姓氏筆畫排序)
推薦文摘錄
★ 願每位讀者都能透過這本書重新與自己的內在對話,找回自己真正的模樣。就像蛤蟆先生一樣,找回真正自己內在的力量,魔法就能綻放! ── 演員 姚愛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很適合正考慮去找心理師談談,但又充滿擔心、恐懼或疑惑的人閱讀。 ──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 無論你正在考慮接受諮商、學習諮商、或自己正在從事心理相關的工作,我都非常推薦這本天才著作! ── 正向心理學專家 劉軒
讀者好評
★ 本書筆觸可愛,清新易懂,包含著深邃哲思,讓人喜愛。
★ 看起來很像童話,其實具有可怕的專業度。
★ 讀完感覺很震撼,像是和蛤蟆先生一起看了一次諮商!
★ 每個人讀完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我沒有遇見這樣一個心理師。
★ 讀完了以後覺得收穫極大,心理書它就是第一位!
作者簡介
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1932-2020)
畢業于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曾任教於英國亨利商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他的兩本專業著作《諮商技巧》(Counselling Skills)和《組織的心理分析》(The Psychoanalysis of Organizations)都是英國頗具知名度的心理學類教科書。本書是他寫給大眾讀者的心理學入門書。
繪者簡介
Dinner Illustration
創作題材多來自於生活的喜好,插畫主題圍繞著音樂、毛小孩、戶外活動還有飲食⋯⋯等等喜好廣泛對新鮮事物總感到好奇,於是畫風與題材也時常變來變去的插畫家。
Facebook粉絲專頁:Dinner Illustration
Instagram:dinner_illustration
譯者簡介
張美惠
臺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現從事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獲第三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重塑婚姻與自我的願景》、《鏡子裡的陌生人》、《RV親情新幹線》、《快樂是一種陷阱》、《愈感恩,愈富足》等。
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1932-2020)
畢業于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曾任教於英國亨利商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他的兩本專業著作《諮商技巧》(Counselling Skills)和《組織的心理分析》(The Psychoanalysis of Organizations)都是英國頗具知名度的心理學類教科書。本書是他寫給大眾讀者的心理學入門書。
繪者簡介
Dinner Illustration
創作題材多來自於生活的喜好,插畫主題圍繞著音樂、毛小孩、戶外活動還有飲食⋯⋯等等喜好廣泛對新鮮事物總感到好奇,於是畫風與題材也時常變來變去的插畫家。
Facebook粉絲專頁:Dinner Illustration
Instagram:dinner_illustration
譯者簡介
張美惠
臺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現從事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獲第三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重塑婚姻與自我的願景》、《鏡子裡的陌生人》、《RV親情新幹線》、《快樂是一種陷阱》、《愈感恩,愈富足》等。

【預購】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不懂大人的世界也無所謂,年過30還是可以繼續耍廢,但不畫地自限!◎BOTA(譯者:賴毓棻)
Regular price $27.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韓國網友瘋狂+1的超解壓療癒圖文!
◎寫個人基本資料越來越累,因為填出生年分的欄位,要拉很久才會出現。
◎原來,「都可以」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都可以,對方其實要你自己猜。
◎雖然宿醉很痛苦但還是要約喝酒,就算分手很痛苦但還是期待有新戀情。
◎自大,會被人嫉妒;喊累,他們說我抗壓差;那就繼續裝死吧!
◎蝴蝶袖、雙下巴、脖紋……最近自拍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增加了。
原本以為30歲就是大人了……後來發現,我仍對未來感到茫然。
說是大人,好像還缺了一些什麼,
但要說年輕,又在眨眼間變得老大不小。
這本書,獻給過了30歲,依舊對自己陌生的你。
作者是BOTA,知名插畫作家,一開始只是將自己和朋友的故事描繪出來,
想不到從第一個作品開始就得到讀者們熱烈的反應,
讀者說,超有感、超療癒,不知不覺間已連載了兩年,共創作了兩百集的內容。
從熱血到裝死、從有朋友到沒朋友、從半夜KTV嗨唱到放假只想宅在家、
從被人喊哥哥姐姐變成阿姨叔叔(驚!),
30歲,不懂大人的世界也無所謂,你還是可以繼續耍廢,但不畫地自限!
◎原來,到了30歲,我還是搞不懂我自己
‧偶爾被年輕同事稱讚造型時,
總有一股莫名的安心感,原來,姊還是有點姿色的!
‧30歲,是和許多事物道別的年紀:勇敢、想衝就衝、青春夢想……
但不能包括蝴蝶袖、雙下巴、脖紋,以及瘦不下來的體重。
◎有些「朋友」,就是讓你空虛寂寞覺得冷
‧為了同學會,努力減肥、換髮型,
朋友卻一臉驚訝的說:「○○!你一點都沒變欸!」
‧每次見面,她就炫耀男友長相、炫耀男友送的包、炫耀兩人一起去旅行,
拜託,「我今天約的到底是妳還是妳男友呀……?」
◎工作一直都水逆,但不要畫地自限
‧早上沒有準時進公司,被主管唸不停,
下午我決定準時下班了,但為何又給我臉色看呢?
‧天氣好的日子,就搭可以看見窗外的公車,下雨天的日子就坐捷運,
睡過頭的日子呢?就坐計程車。這就是上班的竅門。
‧國中時老欺負我的傢伙,大學時老灌我酒的學長,當兵總把工作推給我的同袍,
這些人全部加起來,就是我現在的主管。
‧準備就業時,以為只要找到工作就能找到幸福;
後來才知道,只有辭職才會得到幸福。
200多篇超解壓療癒圖文,讓你邊哭邊笑體會人生滋味。
不懂大人的世界也無所謂,年過30真的可以繼續耍廢。
【書封設計概念】
封面和封底採一男一女的獨特設計,代表三十世代男女各自不同的厭世心聲。
各界推薦
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旅人作家/雪兒CHER
人氣貼圖創作者/大頭兒
正向思維量販店店長
超過350萬讀者超有感留言評論!
◎寫個人基本資料越來越累,因為填出生年分的欄位,要拉很久才會出現。
◎原來,「都可以」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都可以,對方其實要你自己猜。
◎雖然宿醉很痛苦但還是要約喝酒,就算分手很痛苦但還是期待有新戀情。
◎自大,會被人嫉妒;喊累,他們說我抗壓差;那就繼續裝死吧!
◎蝴蝶袖、雙下巴、脖紋……最近自拍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增加了。
原本以為30歲就是大人了……後來發現,我仍對未來感到茫然。
說是大人,好像還缺了一些什麼,
但要說年輕,又在眨眼間變得老大不小。
這本書,獻給過了30歲,依舊對自己陌生的你。
作者是BOTA,知名插畫作家,一開始只是將自己和朋友的故事描繪出來,
想不到從第一個作品開始就得到讀者們熱烈的反應,
讀者說,超有感、超療癒,不知不覺間已連載了兩年,共創作了兩百集的內容。
從熱血到裝死、從有朋友到沒朋友、從半夜KTV嗨唱到放假只想宅在家、
從被人喊哥哥姐姐變成阿姨叔叔(驚!),
30歲,不懂大人的世界也無所謂,你還是可以繼續耍廢,但不畫地自限!
◎原來,到了30歲,我還是搞不懂我自己
‧偶爾被年輕同事稱讚造型時,
總有一股莫名的安心感,原來,姊還是有點姿色的!
‧30歲,是和許多事物道別的年紀:勇敢、想衝就衝、青春夢想……
但不能包括蝴蝶袖、雙下巴、脖紋,以及瘦不下來的體重。
◎有些「朋友」,就是讓你空虛寂寞覺得冷
‧為了同學會,努力減肥、換髮型,
朋友卻一臉驚訝的說:「○○!你一點都沒變欸!」
‧每次見面,她就炫耀男友長相、炫耀男友送的包、炫耀兩人一起去旅行,
拜託,「我今天約的到底是妳還是妳男友呀……?」
◎工作一直都水逆,但不要畫地自限
‧早上沒有準時進公司,被主管唸不停,
下午我決定準時下班了,但為何又給我臉色看呢?
‧天氣好的日子,就搭可以看見窗外的公車,下雨天的日子就坐捷運,
睡過頭的日子呢?就坐計程車。這就是上班的竅門。
‧國中時老欺負我的傢伙,大學時老灌我酒的學長,當兵總把工作推給我的同袍,
這些人全部加起來,就是我現在的主管。
‧準備就業時,以為只要找到工作就能找到幸福;
後來才知道,只有辭職才會得到幸福。
200多篇超解壓療癒圖文,讓你邊哭邊笑體會人生滋味。
不懂大人的世界也無所謂,年過30真的可以繼續耍廢。
【書封設計概念】
封面和封底採一男一女的獨特設計,代表三十世代男女各自不同的厭世心聲。
各界推薦
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旅人作家/雪兒CHER
人氣貼圖創作者/大頭兒
正向思維量販店店長
作者簡介
BOTA
「BOTA」與其說是筆名,不如說是一個企劃名稱,由一群在公司相識的好友們共同創作四格網路連載漫畫。
一開始並沒有抱太大期待,只是將大家的故事描繪出來,沒想到從第一集就獲得讀者們的熱烈好評,甚至很多人都說「超有感」、「超療癒」。每週連載兩集,不知不覺就累積了兩百多集,最後還集結成冊。
若有讀者問起,我打算將這本書好笑的梗全都說是自己想的,而有點冷的梗就推到其他人身上。
譯者簡介
賴毓棻
喜歡閱讀、喜歡外語、喜歡思考、喜歡做料理,自幼夢想成為外語老師及譯者。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後,前往韓國首爾大學韓語教育研究所就讀。目前身兼韓語老師及自由譯者二職,希望能藉由一己之力,讓更多人接觸到韓國優秀的作品。
聯絡信箱:felizminna@hotmail.com
BOTA
「BOTA」與其說是筆名,不如說是一個企劃名稱,由一群在公司相識的好友們共同創作四格網路連載漫畫。
一開始並沒有抱太大期待,只是將大家的故事描繪出來,沒想到從第一集就獲得讀者們的熱烈好評,甚至很多人都說「超有感」、「超療癒」。每週連載兩集,不知不覺就累積了兩百多集,最後還集結成冊。
若有讀者問起,我打算將這本書好笑的梗全都說是自己想的,而有點冷的梗就推到其他人身上。
譯者簡介
賴毓棻
喜歡閱讀、喜歡外語、喜歡思考、喜歡做料理,自幼夢想成為外語老師及譯者。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後,前往韓國首爾大學韓語教育研究所就讀。目前身兼韓語老師及自由譯者二職,希望能藉由一己之力,讓更多人接觸到韓國優秀的作品。
聯絡信箱:felizminna@hotmail.com
推薦序一
30歲,是每個人的「成長封王數字」
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30歲是一個猶如魔咒般的成長封王數字。
以前人都會說「三十而立」,對現代人來說,30歲根本很難「而立」,畢竟過去農業社會或古早時代,都是先成家、後立業。有了家庭支持,雙親協力、妻子或是丈夫幫忙,才能真正踏入而立之年,立業其實向來都不只是一個人的戰場。
但現在的年輕人22歲至24歲才從大學畢業,念個碩士可能26、27歲才修完基本學分。那麼,沒念碩士的人,在30歲之前到底有多忙或是茫茫然?
30歲,是多數人步入這階段的恐慌公約數;30歲,本來就是一個很陌生的數字。
這本由韓國插畫作家BOTA編繪的《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就道出了三十世代的盲茫忙本質;透過兩個角色,一男一女各自關心的議題,討論出不同性別的相似困境。
不得不說,書中述說的負能量之強大,大家讀起來肯定相當熟悉,因為離開學校之後,我們開始重新梳理人際關係。有些是職場上不得不的必要往來,雖然臺灣的應酬文化還沒那麼離譜,加上職場上的男尊女卑及輩分觀念也沒有韓國那麼高壓,但閱讀這兩位角色的厭世出發點,大家應該都會發出會心一笑。
「原來不只我這樣想呢!」應該會是每位讀者在閱讀時的內心獨白。以社群交際應酬來說,男女就各自有不同的煩惱,如男主角擔心社群上的貼文明明只是要抒發心聲,卻又害怕遣辭用句可能動輒得咎。雖然韓國人或日本人在人際上顧慮較多,但這不就是很多人的社群日常?常常擔心別人可能會怎麼回應,想想到最後索性不發文,潛水就好、按個讚就好。更甚者,其實有些回文也可能會造成蝴蝶效應,甚至敲碎發文者的玻璃心。
女主角則戲稱卸妝不只是卸掉外表武裝,更能洗掉不好的回憶。女性的化妝美顏,是女性才懂得專屬修羅場,從禮貌應對到尋找被擠壓的女性地位,還要能保有自尊獨立,現代女性活得真是辛苦。
《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是讓人心有戚戚焉的圖文書,在閱讀過程中會與自身經歷交叉詰問:當我30歲的時候,我有這樣想嗎?過了這個階段,該問的是:我還會這樣想嗎?還沒到這歲數的你與妳,又會是怎麼想的呢?
推薦序二
30歲才沒老,人生可以繼續戰鬥
正向思維量販店店長
30歲的你,還好嗎?
那時候的你,在煩惱什麼呢?
小時候期待著趕快長大,因為總覺得長大以後,可以自己決定很多事情、完成很多事情,但是真正到了30歲,面臨所謂成熟世故分水嶺的時候,才發現很多人事物都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即使不斷的嘗試與猜測,仍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人生的心智鍛鍊就從這一刻開始。30歲似乎成為了一道高牆的關卡,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跨過去。
韓國IG、臉書白爛系超人氣插畫作家BOTA,透過一男一女的角色設定,以輕憂鬱的搞笑圖文,詮釋大多數男女在30歲前後會遇到的狀況及生活情境,不管現在是未滿還是超過30歲的你,都可以在這本書尋找到可能的未來模樣或過往的回憶。
我很喜歡《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這類型的厭世反思圖文,因為透過圖畫更容易引起共鳴、了解自己,進而從中找到前進的動力。未滿30歲的你,也能藉由這些狀況及情境,預先做好心理準備;就算已三十好幾、沒辦法回到過去,但透過作者的故事及經驗分享,也可以讓我們重新省思當時的處理過程及情緒,為未來得到更好的鍛鍊。
例如,在邁入30歲以後,我們很常跟朋友說:「改天約一下。」儘管最後常不了了之,我們卻也習以為常,但作者提出反思:「比起改天再約,我更想成為今天就約的人」,一語道出大多數人的心聲。
30歲除了是一個蛻變成長的年紀,也是一個需要清楚自己為何而努力的階段,藉由BOTA這些圖文的反思,讓自己能擁有更多的正能量,面對未來更無所畏懼,扎實的走好每一步。不管過程會怎麼樣,結果的好與壞,我相信每個人都一定可以破繭而出、活得精采。
記住,30歲不是初老的開始,而是人生的另一波高峰。
前言
原來,到了30歲,我還是搞不懂我自己……
小時候還以為,只要到了30歲,
自己就會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
可是為什麼越接近30歲,
不管是未來、戀愛、人際關係,
這所有的一切一切都變得如此令人不安?
或許就像韓國創作歌手金光石在歌詞中所說的,
這是個需要跟許多事物道別的年紀,
不管是青春、逝去的歲月皆已不再。
要說是大人,好像還缺了一些什麼?
但若要說「還年輕」,卻又在眨眼間變得老大不小。
所以我們偶爾仍會感到茫然,
偶爾還是那個稚氣未脫的自己。
而這本書就是一群依舊對自己陌生、半熟大人們的故事。
30歲,是每個人的「成長封王數字」
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30歲是一個猶如魔咒般的成長封王數字。
以前人都會說「三十而立」,對現代人來說,30歲根本很難「而立」,畢竟過去農業社會或古早時代,都是先成家、後立業。有了家庭支持,雙親協力、妻子或是丈夫幫忙,才能真正踏入而立之年,立業其實向來都不只是一個人的戰場。
但現在的年輕人22歲至24歲才從大學畢業,念個碩士可能26、27歲才修完基本學分。那麼,沒念碩士的人,在30歲之前到底有多忙或是茫茫然?
30歲,是多數人步入這階段的恐慌公約數;30歲,本來就是一個很陌生的數字。
這本由韓國插畫作家BOTA編繪的《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就道出了三十世代的盲茫忙本質;透過兩個角色,一男一女各自關心的議題,討論出不同性別的相似困境。
不得不說,書中述說的負能量之強大,大家讀起來肯定相當熟悉,因為離開學校之後,我們開始重新梳理人際關係。有些是職場上不得不的必要往來,雖然臺灣的應酬文化還沒那麼離譜,加上職場上的男尊女卑及輩分觀念也沒有韓國那麼高壓,但閱讀這兩位角色的厭世出發點,大家應該都會發出會心一笑。
「原來不只我這樣想呢!」應該會是每位讀者在閱讀時的內心獨白。以社群交際應酬來說,男女就各自有不同的煩惱,如男主角擔心社群上的貼文明明只是要抒發心聲,卻又害怕遣辭用句可能動輒得咎。雖然韓國人或日本人在人際上顧慮較多,但這不就是很多人的社群日常?常常擔心別人可能會怎麼回應,想想到最後索性不發文,潛水就好、按個讚就好。更甚者,其實有些回文也可能會造成蝴蝶效應,甚至敲碎發文者的玻璃心。
女主角則戲稱卸妝不只是卸掉外表武裝,更能洗掉不好的回憶。女性的化妝美顏,是女性才懂得專屬修羅場,從禮貌應對到尋找被擠壓的女性地位,還要能保有自尊獨立,現代女性活得真是辛苦。
《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是讓人心有戚戚焉的圖文書,在閱讀過程中會與自身經歷交叉詰問:當我30歲的時候,我有這樣想嗎?過了這個階段,該問的是:我還會這樣想嗎?還沒到這歲數的你與妳,又會是怎麼想的呢?
推薦序二
30歲才沒老,人生可以繼續戰鬥
正向思維量販店店長
30歲的你,還好嗎?
那時候的你,在煩惱什麼呢?
小時候期待著趕快長大,因為總覺得長大以後,可以自己決定很多事情、完成很多事情,但是真正到了30歲,面臨所謂成熟世故分水嶺的時候,才發現很多人事物都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即使不斷的嘗試與猜測,仍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人生的心智鍛鍊就從這一刻開始。30歲似乎成為了一道高牆的關卡,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跨過去。
韓國IG、臉書白爛系超人氣插畫作家BOTA,透過一男一女的角色設定,以輕憂鬱的搞笑圖文,詮釋大多數男女在30歲前後會遇到的狀況及生活情境,不管現在是未滿還是超過30歲的你,都可以在這本書尋找到可能的未來模樣或過往的回憶。
我很喜歡《依舊對自己陌生的30歲》這類型的厭世反思圖文,因為透過圖畫更容易引起共鳴、了解自己,進而從中找到前進的動力。未滿30歲的你,也能藉由這些狀況及情境,預先做好心理準備;就算已三十好幾、沒辦法回到過去,但透過作者的故事及經驗分享,也可以讓我們重新省思當時的處理過程及情緒,為未來得到更好的鍛鍊。
例如,在邁入30歲以後,我們很常跟朋友說:「改天約一下。」儘管最後常不了了之,我們卻也習以為常,但作者提出反思:「比起改天再約,我更想成為今天就約的人」,一語道出大多數人的心聲。
30歲除了是一個蛻變成長的年紀,也是一個需要清楚自己為何而努力的階段,藉由BOTA這些圖文的反思,讓自己能擁有更多的正能量,面對未來更無所畏懼,扎實的走好每一步。不管過程會怎麼樣,結果的好與壞,我相信每個人都一定可以破繭而出、活得精采。
記住,30歲不是初老的開始,而是人生的另一波高峰。
前言
原來,到了30歲,我還是搞不懂我自己……
小時候還以為,只要到了30歲,
自己就會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
可是為什麼越接近30歲,
不管是未來、戀愛、人際關係,
這所有的一切一切都變得如此令人不安?
或許就像韓國創作歌手金光石在歌詞中所說的,
這是個需要跟許多事物道別的年紀,
不管是青春、逝去的歲月皆已不再。
要說是大人,好像還缺了一些什麼?
但若要說「還年輕」,卻又在眨眼間變得老大不小。
所以我們偶爾仍會感到茫然,
偶爾還是那個稚氣未脫的自己。
而這本書就是一群依舊對自己陌生、半熟大人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