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面◎李集慶

戲法師 | 情面

  近些年來,戲劇教育越來越受普重視,許多學校都給學生安排戲劇工作坊,一部分學校更是聘用專職戲劇老師,把戲劇教育納入學校教學。

  在這類課堂上,老師一般上會先帶同學們做一些練習來放松臉部肌肉和聲帶;然後讓他們嘗試做不同的臉部表情,再練習發聲,把聲音發送到遠處。

  接著下來,一般是創作和演出一些簡短的表演片段。這時候,老師通常會從表情和聲量的角度來提要求:表情要更明顯清楚、聲量要放大、情緒要跟凸顯。這時候,「聲量夠大」、「有沖擊力」、「動作有爆發力」、「情緒飽滿」等都是常用來肯定學生表演的詞句。很快地,「直接」、「清楚」、「有力」,就成為了同學們表演的要求準則和追求目標。七情上面、想哭就能大哭、想笑就能大笑,似乎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大家心目中優秀演員的標準。

  到了一些校際戲劇比賽,大部分參賽作品都選擇各種悲劇題材。學生演員普遍帶著某種基本情緒上場,到了劇情的核心高潮部分,就使盡全身力量,釋放聲量宣泄情緒。

  演出後,學生演員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精神集中和情緒緊繃,鬆弛下來,自然感到一種舒暢和滿足。觀眾也隨著能喘口氣而鼓掌。

  在給稍有表演經驗的學生上課時,我經常會提起戲劇學院時期的一位表演老師。這位老師在戲劇學院裏教的學生都是千裡挑一的,都有一定的天賦和經驗。在觀察了這位老師一段時間後,發現他指導和要求學生,基本上都依循一個基本原則:反著演。樂的時候不要笑、悲的時候不要哭、怒的時候不要吼。

  每一個反應別人都能預先知道、讓人一眼能看透的角色,不會吸引觀眾,更不會給觀眾留下什麽深刻印象。

  別人預計妳會發怒而破口大罵時妳卻還能不動聲色地克制、別人預計妳會悲傷得嚎啕大哭時妳卻還能紋絲不動地把持;這樣的角色才有張力,才會讓別人有興趣多關注。

  在台上,反著演,不七情上面,更有張力。這個原則似乎也適用於台下:不要什麽都掛在臉上,能克制住,把持住,才更有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