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中文系的意義◎洪均榮

阿榮的工作閒談 | 就讀中文系的意義

  十六歲那年,我做了一個影響我人生的決定。本想到理工學院修讀清洁能源(Clean Energy)的我,為了省下每天搭地鐵的時間和費用,最後決定修讀行走十五分鐘就可抵達的初級學院。我對初級學院的課程與氛圍不怎麼感興趣,唯獨華文文學這一門課是我每日上學的動力。因此,報讀大學時,我幾乎無需思考就填寫了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簡稱南大中文系),不僅入門要求合理,同時也是我感興趣的課程。當然,住在勿洛的我每天的來回車程最少是三個小時,但這並不妨礙我準時到課堂報到,享受學習的樂趣。

  就讀南大中文系的這四年裡,周遭的親朋好友常常會對我就讀的科系發表感想,大概可總結為兩種:其一「讀中文系出來可以幹什麼啊?」、其二「讀中文系好,可以去中國做生意。」我一般都是以微笑面對,或以開玩笑的方式來打發他們——因為老實說,我也沒有一個「正解」。我選讀中文系並沒有考慮未來的市場趨勢,更沒有考慮以後可以靠它得到一份高薪工作。我單純只是因為喜歡華文文化,想進一步理解這個文化的各方各面而選讀。但這問題依然在我腦裡不停地迴盪,難道除了喜歡,我就沒有其他比較有說服力的「理論」解釋我就讀中文系的意義嗎?

照片來源:吳清顯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開始工作的那一年。

  還記得那天是個炎熱的下午,辦公室裡如常地縈繞著義工與員工們的嘰嘰喳喳,空調也一如既往努力地吹著,卻無法成功降低室溫。忽然,門鈴響了。我把沉重的頭殼從電腦屏幕前抬起來,探看左邊忙著嘮叨義工的同事A,又探看右邊忙著接電話的同事B,最後看了看忙著屏幕前處理文件的同事CDEFG……,最終我自己走到門前開門。

  原來是一位老奶奶,我們義工到她家造訪時她不在,所以把聯繫方式掛在門把手上。今天老奶奶剛好經過我們的辦公室,所以便上門詢問我們造訪的原因。我拉了張椅子先讓她坐下,解釋了我們造訪的目的,之後就開始了訪問的流程。

  在解析政策之前,我們一般都會先和樂齡聊聊天,一方面是拉近造訪者與樂齡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是讓我們對樂齡的基本狀況有個理解,看看是否有哪方面需要我們的幫助。然而,老奶奶似乎對我的戒備心很強,一直在質問我為何要問她這麼多問題,即便我解釋了好幾遍後,她依然不是很放心,所以回答我問題時都是給我一些非常簡短的答案。然而,正當我想放棄「聊天」,開始解析政策時,我卻無意間尋到了突破點。

  「Aunty,你是幾時來新加坡的?」

  「很久咯,應該有三十多年。」

  「哦,那你是從馬來西亞的哪裡移民過來的?」

  「我是因為打仗才從中國逃到台灣,最後才跑出來的。」

  「哦,是『國共內戰』的時候嗎?」

  聽到這關鍵的四個字,老奶奶對我的戒備心好似瞬間消失一般,忽然開始和我滔滔不絕地分享當時的逃亡情況,連系到她移民來新加坡的成家立業,又說到他丈夫的過世,孫女們的成長等等……有了這個突破點,我與老奶奶分享政策時也比較順暢、愉快。我們不知不覺地聊了一個多小時,直到老奶奶需要回家煮飯時才終止對話。

  事後的一個星期,我與朋友在吃晚飯時,同樣的問題又浮到檯面上。不過這次我無需再以微笑或玩笑帶過。我自信地對他們說,

  「中文系或許無法讓我到中國做什麼大商人,或謀一份高薪的工作,但至少它讓兩個隔了半世紀的人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找到了『共同點』,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照片來源: Uma Magesw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