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與東北亞儒學的建構與實踐◎魏月萍、樸素晶主編
平常價 $19.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何謂東南亞?何謂東北亞?
在政治經濟之外,東南亞是否也可以擁有思想文化話語權?
東北亞能否從東亞這個模糊的概念裡抽離出來,重新為自己賦予恰當的位置?
東南亞和東北亞如何跨過地理和文化的距離進行平等的對話?
本書為2013年5月在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現代儒學與公共性:東南亞與東北亞儒學的建構與實踐"學術工作坊的研究成果。十二篇論文當中,來自新加坡與韓國的作者各佔半數。新加坡學者的論題涉及越南儒學的傳播、孔教大綱、儒家思想教材與民間宗教等,勾勒出儒學與東南亞的歷史關係,以及儒家思想同政治理念、教育、宗教等方面的關係,呈現多重且層次分明的「東南亞儒家思想的傳播與變革」。
韓國學者在「韓國儒家思想的重構與實驗」的討論重點,則集中於「東學」如何在宗教運動中展現儒教的公共性。此外,針對儒學的當代意義和價值,如何為現代社會提供思想資源和動力的課題,新韓學者在"儒學的公共性與現代性"提供了多元與新穎的觀點,其中包括當代中國政治儒學話語。
在新加坡和韓國,儒學不止是過去的歷史,而是依然鮮活的文化底蘊。新加坡與韓國學者進行的思維碰撞,深入探討了東南亞與東北亞的儒學公共性。這本書的出版,具有彌補漢語學術界對兩地儒學研究不足的意義。
主編簡介
魏月萍,魏月萍,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教授有關儒家思想、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等課程。亞際書院研究員,台灣《人間思想》、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人文學報》編輯委員。研究關懷為陽明後學思想、晚明三教合一及儒學宗教化等問題,也兼及新馬文學與歷史研究。
專著《君師道合:晚明儒者的三教合一論述》,由台灣聯經出版公司於2016年7月出版。其他論文發表包括〈The Vision of 'One-ness' in Song-Ming Confucians〉(宋明儒的合一思想)、〈回到思想胎盤?--論思想史研究的主體思考〉、〈聖人、聖教與聖經之圖:《清署經談》與晚明「儒家神道化」的知識論述〉、〈楊起元「孝」論與三教合一思想〉及〈族群政治與宗教暴力:馬來西亞宗教多元論的實踐困境〉等。
樸素晶,韓國延世大學哲學系博士,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兼哲學系的專任講師,教授有關先秦思想、中國藝術思想、中國思想史、中國哲學、哲學與音樂等課程。曾任韓國建國大學哲學系講義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
專著《流動的音樂思維:先秦諸子音樂論新探》,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於2016年3月出版。主要著作為〈Individual and Entirety in Donghak Thought〉(東學思想之個體與全體)、〈Philosophizing Jigi of Donghak as an Experienced Ultimate Reality〉(東學「至氣」概念的哲學含義)、〈東學與道家思維:以不然其然為主〉(韓文)、〈Musical Thought in the Zhuangzi:A Criticism of the Confucian Discourse on Ritual and Music〉(莊子的音樂思想:對儒家禮樂思想的批判)等